注册“MLGB”北京商标注册哪家好,这样真的好吗

老公天天为别人点赞代表什么?今天发现老公微信上一直关注着别的女人~
今天手机充电,拿起老公手机玩,无意中看到老公的微信上赞一个女人,突然觉得不对劲便打开那女的页面。发现只要那女的一发自己的照片,老公就点赞。顿时感觉呼吸困难。。。
一直以来我们感情很好。自从怀孕后我对他更是一心一意,一直觉得他和宝宝就是我的一切。可现在我发现他有异心。我很难受,忍不住跑去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客户,就是手无聊就点。。。我们吵起来了。
可我根本相信不了。我对感情是很认真的,也容不下半颗沙子。我很生气,很想跑出去,不想见到他,可怀孕九个多月了,为了宝宝,我把自己锁在房里。我告诉自己要理智,可真的很伤心。我该怎么办?
别生气了,想开点睁只闭只眼,实在气不过找你老公谈谈,你就问他假如我也这么关注别的男的你是什么想法
我老公不会,就是关注游戏,眼里都没我,也没别人,对他无语
#1 大手拉小手么么
别生气了,想开点睁只闭只眼,实在气不过找你老公谈谈,你就问他假如我也这么关注别的男的你是什么想法
问题是他不承认他关注那女人,他觉得自己没错。还生气说我冤枉他
挺正常的,我朋友圈里也有一些异性朋友,明明平时不怎么联系,但是我一发照片就赞,每条都不会落下,但是我们平时真的一年都不会聊一句,而且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所以宝妈,你先冷静,我理解你,我也是脾气爆特别不能容忍这些,我老公要这样我早撕巴了他了,但是你现在特殊时期,而且真的可能你老公就是手闲或者为了搏个好人缘,冷静
#3 肖宝贝贝儿
问题是他不承认他关注那女人,他觉得自己没错。还生气说我冤枉他
男的一般问了都会这么说,既然这样你就别计较下去了,要不然他会觉得你无理取闹的,对你不好,只要没背叛你就行,女的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对自己好点,对自己自信点
#5 大手拉小手么么
男的一般问了都会这么说,既然这样你就别计较下去了,要不然他会觉得你无理取闹的,对你不好,只要没背叛你就行,女的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对自己好点,对自己自信点
他这么关注别的女人,代表他心里有想法啊,不然怎么每次都关注那女的。也不见得我平时发照片赞下我
#4 桃子公主的麻麻
挺正常的,我朋友圈里也有一些异性朋友,明明平时不怎么联系,但是我一发照片就赞,每条都不会落下,但是我们平时真的一年都不会聊一句,而且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所以宝妈,你先冷静,我理解你,我也是脾气爆特别不能容忍这些,我老公要这样我早撕巴了他了,但是你现在特殊时期,而且真的可能你老公就是手闲或者为了搏个好人缘,冷静
他说为了让人家介绍业务,可我说服不了自己相信
#6 肖宝贝贝儿
他这么关注别的女人,代表他心里有想法啊,不然怎么每次都关注那女的。也不见得我平时发照片赞下我
我老公也是
#7 肖宝贝贝儿
他说为了让人家介绍业务,可我说服不了自己相信
经常看别的女的空间图片,现在和一个97年妹妹聊得很嗨。看那些聊天记录非常不爽
干嘛这么认真 相信自己的老公吧
#9 小静麻麻?
经常看别的女的空间图片,现在和一个97年妹妹聊得很嗨。看那些聊天记录非常不爽
刚才他走了,吵架后居然把我丢在家里,自己出去了。他从来没有试过这样把我丢下自己走掉的。我觉得我的心都碎了。
#11 肖宝贝贝儿
刚才他走了,吵架后居然把我丢在家里,自己出去了。他从来没有试过这样把我丢下自己走掉的。我觉得我的心都碎了。
我就要生了,我怎么也想不到他就这样跑掉。
点个赞没事吧?
我经常给别人点赞,写贫论,不管是谁
#3 肖宝贝贝儿
问题是他不承认他关注那女人,他觉得自己没错。还生气说我冤枉他
那你也去关注几个呗,
现在是关键时期 不要生气 其实这事放谁身上都过不去 但为孩子要忍忍
#15 看夫妻坚定
那你也去关注几个呗,
问题他就关注一个女的。他很少发表在朋友圈的,都只是看别人的。现在居然每次看见那女人发照片就点赞
#16 小心肠女
现在是关键时期 不要生气 其实这事放谁身上都过不去 但为孩子要忍忍
忍不住,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了。更不敢相信他就这样跑掉。
#17 肖宝贝贝儿
问题他就关注一个女的。他很少发表在朋友圈的,都只是看别人的。现在居然每次看见那女人发照片就点赞
哎呀你也学呗只关注一个男的只要看到那个男的发照片或发说说就点赞呗,或者贫论下,也行,我经常这样,
宝妈 你老公的情况和我老公差不多 我老公也是频繁关注一个女的 那女的是他下属 平时叫他在微信上和我互动他就说他不总上微信 可是只要他一上就和那女的在评论里聊得不亦乐乎 我就奇怪了 不总上微信的人怎么总能看到她更新的状态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一直在关注她 我已经点他好几次了 没有明说我知道这些事 最近他稍微有收敛 没互动那么频繁了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1050782 ,
话题:555193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点赞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珍惜身边为你默默点赞的朋友 - 推酷
点赞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珍惜身边为你默默点赞的朋友
今天要讲的是点赞。
前两天在微信中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朋友圈里的五花八门的文章每次都有一个好友在默默点赞,简称“无差别点赞”。
当然这个好友也是我多年前csdn的同事+领导:韩磊(现21传媒CTO)。
有时状态好,我会写一些“看起来蛮不错”的文章在微信中和大家分享,韩磊总是默默的点赞;有时状态极差,譬如酒后写稿,一般会放一些水文、烂文到微信上,我竟然发现韩磊也会默默的点赞。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种朋友圈格局和大家常说的存在感。
我的好友中大约有几类人:
1、大佬级人物
一般是各种公司的最高司令官。这些司令官几乎需要用“求”才能得到一个赞。而且还会不耐烦的告诉你:我很忙。
我基本找不到存在感
2、 程序员好友
一般年龄小一些的时常对我的水文点赞。年龄大一些的时常对我的“负能量”文章点赞。和我同龄的基本从来不对我点赞。
这是一种规律性存在感。
3、红颜知己
一般来说,生活要过的有品质必须有那么几个红颜知己。红颜知己不谈情,必谈的是对生活一种态度和超越三观的想法。只可惜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红颜知己越来越少。只记得有一次对多年前北漂时结交的红颜知己“倾吐心声”。结果,这位知己还转发了一段文字,大意为:一位陌生人对世界的看法与之略同。
我发现这种存在感你得小心翼翼的刷。不小心就会被自己拉黑。
4、 负能量好友
有句话很经典:高手看负能量能看出“真谛”,菜鸟看负能量只能看出“沮丧”。多年前我很讨厌负能量段子和文章,总觉得负能量段子不在成年人指导下看的要中毒。现在我也看,偶尔还写一些“负能量”段子。
我从不排斥我的负能量好友。你只要带着辩证的眼光看负能量,反而你能开阔很多思路。不过悄悄要说,这些负能量好友几乎不对我点赞。因为他们认为我的负能量还太嫩,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充满了荆棘和惊悚。
这是一种不在同一空间中的存在感。
5、最后一种好友就是开头我们看到的、被他的好友总结为“韩磊点赞”的好友
也正是这样一些好友让你能在空虚、夜晚熬夜加班时、事业受挫时、感觉全世界都在远离你时还能感到一丝“存在感”。
什么叫存在感?
我的定义是:你相对于别人而存在的最佳感官体验。
关于好友:
互相欠钱的债权性质的好友就不说了。好友并不是嘘寒问暖、酗酒吹牛或在天天一起骂老板的一种口味性链接或目的性链接。
真正的好友也不是你对他开了一枪他依然认为你是枪走火了,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场景。
有种好友叫做“点赞”:
除了实体好友,我还很喜欢这种好友:
1、几乎从来不见面
2、多年后你和他联系,他还能很清晰的记得你当年和他发生的事迹
(譬如好友韩磊,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事迹:他当年用google查看他与歌手韩磊的排名,发现比后者要略高几个名词。这让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在百度中刷名字)
3、多年前你就是对他放了无数次鸽子,多年后他也不会“不理你“。(这比开枪以为走火啥的强多了)
4、对你的不管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进行点赞。
除了点赞党,请珍惜这种好友:
凡是乐意给你点赞的好友几乎都有以下三种特性:
1、 处事乐观
&相反我个人认为要远离动不动就对你评头论足或总是反驳你观点的人。这些人才是浇灭你对生活信心的重要恶缘。
&其实,有的时候这些“反对“者并不是给你建议,而是对你的一种嫉妒。当然你可以告诉他:你嫉妒我,说明我目前明显活的比你精彩。
&总结:忠言逆耳。但是过于尖锐的忠言容易戳聋你的双耳。请敬而远之。
2、无太强分别心
&这里要讲到“心胸宽广”这个词。很多所谓的大师或培训人总是反反复复的在讲“心胸宽广”,可怎么宽广呢?仅仅是不计较?怎么放下一些你不愉快的事和憎恨的人?
& 这些大师没有讲到根本。要想心平、宽广首先要让自己没有太多的分别心。
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朋友打了你一巴掌,你肯定火冒三丈;如果你女儿打了你一巴掌,你会报复她吗?明显不会。这就是分别心。
& 宽广的胸怀并不是指当你遇到“可恶的事和人”才发挥出来的气质。而是在任何时候都有这种心态和气场。
&总结:当你看到你朋友圈的好友落寞时,默默给个赞鼓励他;当你看到你的好友在朋友圈意气风发时,也默默点个赞提醒他。
3、强大的人脉资源
&有的人时常问一个问题:为何人家有这么多朋友,而自己没有?
&我想说:对于朋友,除非你祖上积累那是“强迫拥有”;如果是自己使用好的心态自我积累那是“值得拥有”。
&经过我私下统计:凡是类似于“韩磊点赞”的好友目前混的相当滋润、生活相当有品质。而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停下来就要猝死的那种“工作狂”。
&而生活滋润的最重要一个因素之一那就是:身边有一帮好友对你点赞。
个人总结:
1、& 事业、家庭、健康,说累也累,说不累也可以不累。我们有时需要换种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思维:让大家多一份点赞,少一份“忠言”。只要关乎美好,何必动不动就说教呢?
2、& 宗教思维中经常会提到天堂和地狱。我们姑且不说地狱,这太过于严肃。说到天堂,按照基督教的思维,其实每个人的天堂都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当你临走时感觉生活就是一坨屎,那么你必下地狱。反之则就是天堂,所以有时我们差点认为自己就要“下地狱”时,好友一个默默的点赞会直接把我们拉回天堂。往狭义里想可能有点重,往广义里想,这其实很普通。只不过,手黑的人点不了。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点赞”的心理学
博主荐语:
如今微信朋友圈里“点赞”现象已进入社交心理学研究范畴。“点赞”是一种由现代技术支撑的便捷的社会互动行为,以我的观察与体验,它蕴含的反馈信息主要有三种类型:赞赏式点赞——细看内容并认可朋友行为,通常伴有文字性交流与评论;礼节式点赞——没看内容只为表达一种关注他人状态,经常只有一个点赞标识;娱乐式点赞——速看内容并以一种幽默方式调侃朋友,时常在死党朋友圈中出现。
“点赞”的心理学
沉默的马大爷
2007年,前Google程序员布雷特&泰勒建立了一个名叫Friendfeed的网站,主打方向是社交媒体的信息聚合,其中有一项创新功能:用户可以按下一个按钮,方便快捷地对某项内容表达赞美之情。&
两年后,Friendfeed被Facebook收购,这项功能也被Facebook“借用”,由此诞生了大家所熟悉的大拇指按钮。&
时至今日,“点赞”已经成为社交网络应用的标配功能。在微博上,在微信朋友圈中,无数“点赞党”蠢蠢欲动,为时间线中的每一条推送内容随手点赞。&
&不过,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社交网络的互动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正在慢慢变成一潭死水。&
点赞真的会毁掉社交网络吗?小小的点赞按钮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令点赞党乐此不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点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社会互动行为。它向别人传递了一个积极的反馈,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如此之少,除了抽象的积极态度,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
&此外,它在社会互动最重要的属性——交互性上,也是一个异类。个别的社交应用(如微博)设计了回复点赞的功能,但使用者寥寥;在大多数情况下,点赞按钮的按下,既是一次社会互动的开始,也是终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点赞会成为社交网络的葬送者。恰恰相反,点赞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我们对于这种浅层的、单向的社会互动方式,存在着基本的需求。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点赞的几种常见用法:&
第一种是表达对于被赞内容的认可或赞赏。&
这可能是最符合点赞按钮设计初衷的使用方式。看到一篇令人击节赞赏的文章,或是一段精彩的言论,我们选择点赞,既是对内容发布者的赞美和鼓励,也是我们表达自己偏好的一种方式。&
这种点赞记录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其中蕴含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甚至能从中推断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例如,最近有数据科学家根据Facebook的点赞记录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相对准确地推断出一个用户的性别、年龄、种族、性格等特征。&
第二种常见的点赞方式可以称之为“礼节性点赞”或是“义务性点赞”,这是一种工具性的用途。
女朋友发了新的自拍照,你赞还是不赞?老爹旅游归来,上传了精挑细选的风景照合集,你赞还是不赞?老板发表了3万字的长文,总结人生感悟,你赞还是不赞?&
也许你觉得女友的自拍照其实并不好看,老爹的风景照取景有些问题,老板的长文你读了两行就读不下去,但这些人际关系本身的重要性,使你觉得有义务给他们积极的反馈。这个时候,点赞就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式,让你不必绞尽脑汁想出连自己都觉得肉麻的违心称赞,就可以完成维护关系的目标。&
第三种常见的点赞方式是“一方有难,八方点赞”。
在这种模式里,首先由一个人发布一条自己遇到的糗事,比如“今天出门没带伞,被雨淋了”,然后各路亲友纷纷点赞,表达幸灾乐祸之意。当然,被赞者并不会为此生气,甚至可能在发布状态的时候,就期待着这样的回应;这是一种默契的玩笑,一种“自黑”式的幽默仪式,直到点赞者按下按钮,这个仪式才真正完成。能够开得起这种玩笑,完成这种仪式,恰恰是被赞者和点赞者之间关系亲密程度的证明。
&当然,除了上面列举的三种,点赞还有许多其他的使用方式。要点在于,在这些使用场景中,点赞提供了恰当的互动深度:对于优质的内容,点赞已足以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
正如吃到一道好菜,我们无需深入剖析其中的妙处,也不必与厨师展开交流;对于不得不赞的内容,一记点赞已经足以传达积极的反馈,以及“我在关注着你”的潜台词,又可以避免深入交流后露馅的尴尬;对于自黑的幽默仪式,点赞恰到好处地完成了捧哏的任务,毫不拖泥带水,又可避免演得太真,入戏太深。&
点赞的妙处就在于,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选择的权利,可以决定开展何种深度的互动。当我们按下点赞按钮时,就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希望这一次互动点到为止,没有下文。&
这并不是点赞按钮制造出来的需求,它并没有这样强大的力量。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每天都要面临不同的社会情境,我们本来就没有时间、心力或者意愿,在每个情境中都维持深入而持久的互动。浅层的互动是日常社交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点赞功能的诞生,不过是让社交网络在这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而已。&
当然,点赞有时确实会带来一些矛盾,比如经常给女友点赞,却不深入交流,会被质疑“你是不是在敷衍我”;别人发糗事状态也许真的是为了求得安慰,你却不合时宜地点赞,往对方的伤口上撒了把盐。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点赞本身造成的,而是源自于双方对于关系场景的不同理解,使得一方没有按另一方的期望开展互动;即使没有点赞,这样的矛盾依然会在别的交流形式中不断上演。&
因此,不必担忧点赞是否真的会毁掉社交网络;比起虚情假意的热热闹闹,多人点赞却无人回应的尴尬,也许更能反映出人类社交生活的本质。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选自《财新周刊》心智专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点赞背后的心理学
我的图书馆
点赞背后的心理学
如今微信朋友圈里“点赞”现象已进入社交心理学研究范畴。“点赞”是一种由现代技术支撑的便捷的社会互动行为,以我的观察与体验,它蕴含的反馈信息主要有三种类型:赞赏式点赞——细看内容并认可朋友行为,通常伴有文字性交流与评论;礼节式点赞——没看内容只为表达一种关注他人状态,经常只有一个点赞标识;娱乐式点赞——速看内容并以一种幽默方式调侃朋友,时常在死党朋友圈中出现。
“点赞”的心理学
沉默的马大爷
2007年,前Google程序员布雷特·泰勒建立了一个名叫Friendfeed的网站,主打方向是社交媒体的信息聚合,其中有一项创新功能:用户可以按下一个按钮,方便快捷地对某项内容表达赞美之情。&
两年后,Friendfeed被Facebook收购,这项功能也被Facebook“借用”,由此诞生了大家所熟悉的大拇指按钮。&
时至今日,“点赞”已经成为社交网络应用的标配功能。在微博上,在微信朋友圈中,无数“点赞党”蠢蠢欲动,为时间线中的每一条推送内容随手点赞。&
&不过,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社交网络的互动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正在慢慢变成一潭死水。&
点赞真的会毁掉社交网络吗?小小的点赞按钮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令点赞党乐此不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点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社会互动行为。它向别人传递了一个积极的反馈,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如此之少,除了抽象的积极态度,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
&此外,它在社会互动最重要的属性——交互性上,也是一个异类。个别的社交应用(如微博)设计了回复点赞的功能,但使用者寥寥;在大多数情况下,点赞按钮的按下,既是一次社会互动的开始,也是终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点赞会成为社交网络的葬送者。恰恰相反,点赞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我们对于这种浅层的、单向的社会互动方式,存在着基本的需求。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点赞的几种常见用法:&
第一种是表达对于被赞内容的认可或赞赏。&
这可能是最符合点赞按钮设计初衷的使用方式。看到一篇令人击节赞赏的文章,或是一段精彩的言论,我们选择点赞,既是对内容发布者的赞美和鼓励,也是我们表达自己偏好的一种方式。&
这种点赞记录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其中蕴含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甚至能从中推断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例如,最近有数据科学家根据Facebook的点赞记录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相对准确地推断出一个用户的性别、年龄、种族、性格等特征。&
第二种常见的点赞方式可以称之为“礼节性点赞”或是“义务性点赞”,这是一种工具性的用途。
女朋友发了新的自拍照,你赞还是不赞?老爹旅游归来,上传了精挑细选的风景照合集,你赞还是不赞?老板发表了3万字的长文,总结人生感悟,你赞还是不赞?&
也许你觉得女友的自拍照其实并不好看,老爹的风景照取景有些问题,老板的长文你读了两行就读不下去,但这些人际关系本身的重要性,使你觉得有义务给他们积极的反馈。这个时候,点赞就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式,让你不必绞尽脑汁想出连自己都觉得肉麻的违心称赞,就可以完成维护关系的目标。&
第三种常见的点赞方式是“一方有难,八方点赞”。
在这种模式里,首先由一个人发布一条自己遇到的糗事,比如“今天出门没带伞,被雨淋了”,然后各路亲友纷纷点赞,表达幸灾乐祸之意。当然,被赞者并不会为此生气,甚至可能在发布状态的时候,就期待着这样的回应;这是一种默契的玩笑,一种“自黑”式的幽默仪式,直到点赞者按下按钮,这个仪式才真正完成。能够开得起这种玩笑,完成这种仪式,恰恰是被赞者和点赞者之间关系亲密程度的证明。
&当然,除了上面列举的三种,点赞还有许多其他的使用方式。要点在于,在这些使用场景中,点赞提供了恰当的互动深度:对于优质的内容,点赞已足以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
正如吃到一道好菜,我们无需深入剖析其中的妙处,也不必与厨师展开交流;对于不得不赞的内容,一记点赞已经足以传达积极的反馈,以及“我在关注着你”的潜台词,又可以避免深入交流后露馅的尴尬;对于自黑的幽默仪式,点赞恰到好处地完成了捧哏的任务,毫不拖泥带水,又可避免演得太真,入戏太深。&
点赞的妙处就在于,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选择的权利,可以决定开展何种深度的互动。当我们按下点赞按钮时,就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希望这一次互动点到为止,没有下文。&
这并不是点赞按钮制造出来的需求,它并没有这样强大的力量。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每天都要面临不同的社会情境,我们本来就没有时间、心力或者意愿,在每个情境中都维持深入而持久的互动。浅层的互动是日常社交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点赞功能的诞生,不过是让社交网络在这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而已。&
当然,点赞有时确实会带来一些矛盾,比如经常给女友点赞,却不深入交流,会被质疑“你是不是在敷衍我”;别人发糗事状态也许真的是为了求得安慰,你却不合时宜地点赞,往对方的伤口上撒了把盐。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点赞本身造成的,而是源自于双方对于关系场景的不同理解,使得一方没有按另一方的期望开展互动;即使没有点赞,这样的矛盾依然会在别的交流形式中不断上演。&
因此,不必担忧点赞是否真的会毁掉社交网络;比起虚情假意的热热闹闹,多人点赞却无人回应的尴尬,也许更能反映出人类社交生活的本质。
馆藏&9870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微信朋友圈爱点赞是一种病(三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微信朋友圈爱点赞是一种病(三遍)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标注册公司哪家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