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裙子下的野兽1 15漫画里面有野兽漫画or动画百度云资源。

我12岁,我想操我的同桌怎么办
来自于:河北|
提问时间: 14:04:24|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我一见我的同桌就想操,可是我同桌不让,那该怎么办才能让她和我操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3378收到了:
病情分析:
你好,12岁的男孩子正处于发育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是正常的。
指导意见:
12岁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不能过早有的,会对你的身心发育由于影响的。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妇产科医生同桌问我问题打扰学习怎么办__少儿频道_新浪网
同桌问我问题打扰学习怎么办
  手拉手攀登“智慧珠穆朗玛峰”
  知心姐姐:
  最近,我和我同桌闹了一点矛盾,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上课的时候,同桌有不懂  的问题就会问我。他问我问题,我也挺高兴的。可是,有的时候是老师在讲课,同桌一问我,我就听不到老师讲的是什么了,这样他问的问题我不会,我又听不到老师讲的是什么。有一次,还被老师误会我们是在小声说话不听讲,批评了我们。我们因为这个吵了一架,知心姐姐,您说我该怎么做,我们才能一起进步呢?
  沈阳 程程
  亲爱的程程:
  你好!从你的来信中知心姐姐读出你给我的两个暗示:一个暗示就是你和你的同桌都是很喜欢学习的人,你的同桌更是一个“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学者”;另一个暗示就是你一定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智多星”,并且是一个乐于助人的“智多星”。正因为你是一个“智多星”,所以你的同桌才会怀着一种既羡慕又崇拜的心情向你请教他不懂的问题。你在为他解决问题的同时是不是也感觉很自豪呢?这是对你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肯定会不断给你前进的力量。同时,在给他讲解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在复习自己学过的知识呢?这种隐形的复习同样对你的进步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如果同桌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互相学习,你们肯定会快乐地手拉手一起攀登“智慧珠穆朗玛峰”。
  但是,如果上课的时候不能好好听讲,就会阻碍你们前进的脚步。相信你已经感觉到这种潜在的危险才会给知心姐姐写信的,那么你们如何才能手拉手一起攀登“智慧珠穆朗玛峰”呢?
  首先,对于你在信中提到的问题,知心姐姐认为你应该跟你的同桌好好地谈一谈。表明自己非常想帮助他的善意,但是也把自己的烦恼说给他听。这种诉说不是一种抱怨,也不能是一种埋怨,而是你与同桌之间心声的交换,一种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的心灵沟通。告诉他上课听讲的重要性,让同桌明白:老师讲的重难点都是在宝贵的上课时间内完成的。尤其是老师为了照顾大部分同学,是不会把刚刚讲过的知识再讲一遍的。如果你们错过了,就有可能错过了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期”。因此上课认真听讲是你们共同攀登“智慧珠穆朗玛峰”的“垫脚石”。程程不妨和同桌好好利用这块“垫脚石”吧。
  其次,上课时的智慧火花是转瞬即逝的,同桌老是问你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怕自己忘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从而造成更大的困难。可以让你的同桌把他的问题暂时简单地用笔记下来(标一个符号或是写几个字),利用课堂讨论或是下课的时间再问这些问题。这样做既不会打扰你们上课听讲,也不会被老师误会上课说话。一举两得,你们不仅不会因此吵架,反而还会成为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好姐妹、好兄弟,从此建立起更加坚固的友谊桥梁。
  最后知心姐姐送你一句话:“相互帮助地学习会迸射出更灿烂的智慧火花。”知心姐姐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解决这个问题,与你的同桌一起手拉手攀登“智慧珠穆朗玛峰”。
  知心姐姐
  在学生们中间,我们经常能发现有这样一群学生:每天焦急地围着学习好的同学转,问这问那,把学习好的同学当成第二任老师。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这些有利的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学生对老师的恐惧。不少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宁愿选择问同学,甚至自己憋着也不去问老师,就是因为“惧怕”,惧怕老师的威严,惧怕老师的嘲笑。学生真正喜欢和信任的老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老师们不妨放下自己“威严”的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吧!
同时发往微博&上EMBA,大佬们如何当“学生”?————————▲742《深度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12
我的图书馆
上EMBA,大佬们如何当“学生”?————————▲742《深度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12
  地产大佬王石的婚变,牵出EMBA班、乃至商学院的各种声色犬马,对这个集金钱、权力于一身的隐秘群体,人们对其如何谋特权、谋金钱乃至谋爱情的故事、段子津津乐道。很少有人留意到这一群体“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也很少人有人会注意他们对单纯的留恋,对过往的向往,更别提他们是如何当“学生”了。
  可事实是,真实的商学院并非公众所想象地那么“骄奢淫逸”,严格的学风纪律,沉重的课业负担,让这些40-50岁的大佬们倍感“压力”。而“炫富”在这个群体里,则被认为是很土的事儿。
  不过,公众对EMBA的挖苦与指责并不止于此,有人又开始摇起“批判商学院”的大旗,质问其“那么高的学费都哪儿去了?”。
  商学院学费高?可长江商学院的院长项兵却感慨说,“好的商学院,学费收入只占营运成本的30%”,“商学院是慈善事业”。
  此外,更严峻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的EMBA教育排名在国际上一路高歌猛进,可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EMBA教育事业的市场化发展也遭遇着某些难以化解的尴尬。
  总之,笔者论述这些,无意于为商学院“洗白”,只是想在一片喧嚣之中提供另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角看商学院。
一、EMBA之苦乐
假如那个曾被你奉为“最威严”“最可怕”的上司此刻正在用孩子气地目光和言语恳切地要求老师“开卷”考试时,因为不得已的迟到而连连向班主任道歉并且恳求其能否通融时,假如这一切,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会作何感想?
  图说:中欧商学院的课室图片来源:由中欧商学院提供
  文/吴桂霞
  假如那个曾被你奉为“最威严”“最可怕”的上司此刻正在用孩子气地目光和言语恳切地要求老师“开卷”考试时,因为不得已的迟到而连连向班主任道歉并且恳求其能否通融时,假如这一切,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会作何感想?
  EMBA,自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20多年中,从国人一无所知到时尚洋气、高管必备,到成为充满各种江湖、段子或是意淫等的,纠结着金钱、情爱、暧昧、利益,普通人难于接近的隐秘群体,恐怕很少有人会认真留意到这群已经四十五十的大佬们如何在校园重新当一个“学生”。看他们为一个题目相互争论,毫无顾忌地打断老师的授课,各种昔日课堂上常见的小动作等等,也许每个人都在此刻重新孕育着另一个自己。
 在这里,你可以是“同学”
  1995年,中欧(全称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先在国内开办EMBA教育。那时,EMBA教育是一种新兴事物,当初的院长张国华不得不像推销员一样,走访上海所有的政府机构、国有企业、银行,招揽学生,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来。而最先接受他们的却是跨国公司,这主要缘于中欧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国际标准,聘用的也是来自欧美名校的教授。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不能出国,就能留学”成为中欧商学院的一大特色。如今,中欧的学员分为国际班(GEMBA)与中文班,国际班(GEMBA)学员有近二分之一是外籍人士,而中文班约有二分之一的学员来自民营企业,另外一半的学员则主要来自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
  走进中欧商学院,映入眼帘的是白底灰条的建筑布局简洁素雅,远处最高处也不过三层高,婉转的回廊勾勒出一大片中央庭院,院内芳草凄凄,光洁的水泥小路穿行其间。庭院中央,是被清冽的水池环绕的图书馆,远观宛如漂浮在水中央。
  与传统校园不同,中欧商学院的校园将中式庭院风格、江南水乡韵致与西方建筑的几何构图和理性精神结合在一起,以使其与中西合办的出身和国际化的定位吻合。
  走进教学区,只见课室间隙整齐排列着可供四人围坐的长条桌,旁侧置有可供书写的白板,以及水杯、饮用水等。学生们有的聚在桌前,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有的开着笔记本查资料,当然,偶尔也会有男同学们,三五一群,勾肩搭背,有说有笑,颇似“好哥们儿”。喧闹而又活跃,你似乎很难将他们与“老板”对上号。
  接近上课时间,只见一工作人员摇起了铜铃,铃声清脆,一点都不刺耳,铃声过后,学生们便陆续从各处回到了教室。
  摇铃者是EMBA班班主任陆老师,她原来在中欧做助教,今年是她第一次做EMBA班班主任。
  “用铜铃召集大家上课,是因为每个班上下课时间不统一,所以每个班班主任到点都要摇铃把同学们请进来。”陆老师介绍说。
  EMBA班的课室采用半扇形、阶梯式听课结构,教授在扇尾,整个科室大概能容纳60-70人左右,黑板则被三块同样大小的投影屏幕取代,这样可以保证坐在任何地方的学员都能清晰地看到。课桌上依次是一摞一摞的书,笔记本等,甚为壮观。每个座位上都有对应学员的座名,名称包括公司名及姓名,但却没有职位介绍。
  没有任何身份等级差异,可以畅所欲言,“在这里,你可以是同学”甚至成为各大商学院的最佳“买点”,当然,这也是各个商学院面对这些大佬级别人物的基本准则。
  “我们主任在开学的内训上就强调说他们都是‘同学’,不再是老总。”陆老师说。这个“主任”指的便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项目主任陈杰平,而他本人此前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对“同学”甚至作了更为夸张的解读,称这是“找到了做人的乐趣”。因为在企业里,面对上级与下级、客户与供应商以及政府官员时,这些企业家们说话时肯定是比较矜持,不能畅所欲言,但是在学校同学面前,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可以放下面具。
  而《博客天下》在报道中提到的一则广泛流传的“EMBA二十二条军规”,也许更能揭示“同学”身份的本质。其中包括:“第二条:即使你是亿万富翁也不要炫耀财富,因为这地方习惯鄙视有钱人”;“第五条:不要‘忙’字不离口,这会给人两个感觉,一个是你在故作重要,一个是你不会管理,因为对于地球来说有你和没你都一样”; “第十六条:不要说你和某某省长某某局长吃过饭,因为即便是真的,别人也会认为你不成熟。”
交作业要按时
  既然是做学生,那么按时按质交作业本肯定是躲不过的,而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催作业”。
  下午2点的课开始前10分钟左右,陆老师便开始要求大家一定要按时按质地交作业。
  但台下的“学生们”,抱怨声却是此起彼伏,“压力很大呀”、“时间太紧啊”……还有的则一溜小跑到陆老师面前急急地确认,“老师,是这个作业吗?”
  为什么他们对交作业会这么紧张呢?原来在中欧,能否按时交作业,直接影响到课程成绩,乃至毕业。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级EMBA学员手册》的第15页,有着明确的“作业迟交”处罚规定:
  如果学员未能在规定日期前提交作业,那么超过截止日10天内提交的,课程成绩降一档(比如,从A将为A-);超过截止日期20天内提交的,成绩降二档(比如,从A降为B+);如果超过截止日20天以上,该门课程成绩评为“F(不及格)”。
  学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提交作业,应事先向EMBA课程不提交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在约定时间内提交,否则仍按迟交处理。而以工作繁忙等原因而提出的作业迟交申请,一般不予受理。
迟到是大忌
  除了按时交作业外,“考勤”也是各大商学院强调学风纪律的重点,而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级EMBA学员手册》(以下简称“中欧手册”)上,在“考勤”方面,甚至实行累计制。手册规定:
  每迟到或是早退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记入课程考勤;4天(或学分为3分)的课程累计缺课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或是3天(或学分为2.25分)的课程累计缺课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或是2天(或学分为1.5分的课程)累计缺课时间超过4小时以上,则该门课程成绩会被记为不及格。此外,如果累计达64小时,学员将有权取消学员学籍。
  对于考勤管理,已经带过两届EMBA学员的班主任潘老师可谓深有体会,如何能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能得到这些学员的尊重并心悦诚服,需要勇气也要智慧。
  比如在2010年的一个周末,因为天气以及交通拥堵等原因,班上大概有十多位学生陆陆续续迟到,潘老师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在班会上的20多分钟的“训话”,内容大概包括“你把课程放在了一个什么位置上?”、“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会影响其他的同学?”
  当然,这番“小题大做”令刚入学不久的同学们唏嘘不已,有人抱怨她太“严肃古板”,不过,潘海红依然认为,“所有的规则‘不是纸老虎’,也不可以‘讨价还价’”,“在规则方面,没有模糊界线”,“迟到5分钟,记半小时,这是‘起步价’,累计超过8小时,你的课程就废掉了。”
  不过,除却严肃的一面,潘老师也有体贴的一面,比如同学生病时的嘘寒问暖,热心和班委一起组织同学活动。
  “我不会顾及他们显赫的社会地位,也不会有势力心,我是以一颗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潘老师说,“这些人都是极聪明的人,平时习惯于戴着面具去生活,了解公司政治,你要求他们完全单纯地投入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班主任要做的就是真诚地去面对每个学生,把规则讲清楚,只要你是用心的,他们自然也会感受到。”
考试是大棒
  此次记者体验的课程为“管理经济学”,由芮博澜博士授课,并配有同传。据悉,该教授此前曾担任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商学院代理院长,研究领域涉及亚洲经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及国际商务战略等。
  由于是课程的最后一天,教授课程结束后,就会马上开始课程结业考试,于是除却一般的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之外,有关“考试”的话题也成为本次课堂的“关键点”。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在EMBA的课堂上,这些昔日的公司高管们面对考试,也同样是“殚精竭虑”。而且,由于基本上没有什么复习时间,教授对于考试也会适当“指点迷津”。
  比如,讲到“寡头垄断与战略行为”,教授提醒说:“这与考试相关,大家要注意”,底下的学生自然是嘘声一片,并且心领神会,赶紧拿笔勾画。而且,在课程的最后,教授还不忘幽默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考试诀窍,“你答题的第一感觉很可能都是好正确的,因为我判卷的时候发现大家很多时候都选对了,最后又改错了。”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中欧,一般90%的课程都是开卷考试,可一个韩国教授非要闭卷考试,所以大家就一直‘恳求’教授能否不‘闭卷’? ”关于这些学生们对考试的“无奈”与“尊重”,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考试”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中欧手册上明确规定:如果课程成绩不及格,学员必须在取得该成绩后的两年内重修,且如果重修课程超过两门以上,学员将不能获得学位。因此,课程考试成绩可谓是能否拿到学位的“指挥棒”。
  课程结束后,班主任陆张玲向学员们宣布了一项新通知,那就是选班委。班委一般有7-9人,包括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宣传委员、财务委员、生活委员、外联委员、班长文秘等。
  推选流程一般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提名,学员们将人选以短信或是邮件的形式发到班主任那里,然后提名出9个候选人;第二个阶段是竞选,最终确定分工。
  但是,在实际中,选班委会有很多突发情况,比如有的同学会拒绝,有人会说“工作很忙,力不从心”,也有人会说“身体差,不能胜任”等,“其实,这个级别的人,大家都是有能力胜任的,只是一个愿意干不愿意干的问题。”潘海红说,因此在实际选班委的操作中,如何调动并发掘学员的积极性是关键。
  班主任要如何确定合适的人选呢?直接指定某某去当班委吗?潘海红说,班主任一般不会直接要求某某当班委,而一般是根据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他们去做。比如你通过他制作的PPT,发现他的摄影比较好,你就可以试着建议他要不要把其摄影技术给大家推广一下?
  当然,这只是从班主任角度看如何选班委,可在学生内部,也有着莫名地“潜规则”,比如名人或是官员,一般都是“班长”的最佳人选。《南都周刊》便在报道中详细描述了这样一个例子:赵本山就曾是班长。赵本山入读长江企业CEO班第四期,由于其知名度最高,很快荣升了班长。之后,赵本山便邀请同学聚会沈阳,到场者从原定的60多人一下子变成了280多人。
  于是,有人便这样总结着当班长的“潜规则”:当班长,关键是有钱、有闲,还要有奉献服务精神。
想混的 别来中欧
  在我国的商学院市场中,作为中国商学院“BIG FOUR”(四大),一般被认为是长江、中欧、北大、清华。其中,北大的包容、清华的务实、中欧的严谨、长江的开放,是受访学员的普遍感受。
  “中欧的作风比较务实,欧洲人也比较严谨,有些老总来这里本来是想放松一下,但其实发现学习更辛苦。”中欧2010级EMBA上海班刘庆梅此前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反映道。
  而记者在体验中欧的课程过程中,也间或会听到学员们的抱怨:“都看不懂、听不懂哦”、“得先好好预习才行”、“压力很大啊。”
  “中欧的课程是很苦的。”潘海红说道。
  不仅如此,在中欧,不能毕业的也大有人在。据《公司》杂志2004年报道,在中欧,曾经就有一名副部级的高级干部就因为伪造成绩单没有拿到毕业证。步步高老总段永平也曾是中欧的学员,因为他太忙,经常缺课和不交作业,也没有拿到毕业证。
  在中欧,EMBA学员的报名条件之一是:“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具有七年以上管理岗位工作经验”,因此,这个集金钱与权力于一身的群体,在舆论界饱受诟病,比如“高级社交俱乐部”,“读商学院,就是混人脉的”等。
  对于此种论调,陈杰平表示,“舆论我无法控制,但你来中欧混是很受罪的,你要想混还是去别处,比这里要舒服得多”,“学校不是俱乐部,不是你交酒肉朋友的地方。”
你想知道真实的商学院是如何选班委的吗?哪些人适合做班委? 班委要干哪些事儿,怎么干?班费如何筹集,筹多少?如何提高班级活动的出席率?读过EMBA班委工作心得,你也许会发现真实商学院里更多的秘密。
 编者按:你想知道真实的商学院是如何选班委的吗?班委要如何做?以下为中欧商学院广泛流传的班长工作心得,小编特意摘录如下,以飨读者。读过它,你也许会发现真实商学院里更多的秘密。
  1.&& 你认为班委什么时候成立比较好?
  越早越好,以便早日在每月上课时安排活动。建议在开学两到三个月后就选出班委, 不宜拖得太晚。在没有选出班委期间, 一定要尽早选出或者指定几位牵头同学把同学们团结起来。
  2.如何产生班委?哪些人适合做班委?
  大家觉得应该实行民主选举, 但是可以分两个阶段来执行:一开始因同学们在开学初都不熟悉,应由班主任尽快召集全体同学倡议,进行自我报名,竞选和表决等。先确定第一批班委;一段时间后(如半年之后),大家都熟悉了,再进行选举。
  至于说选有什么特质的同学做班委,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要选有热情、愿意奉献、热心为同学服务不计较的人做班委。中欧的学生都是各界精英,班委这点事谁都能干得好,只是愿不愿干的问题。所以,班委的人选不是找最优秀的,主要看主观能动性。班委有点象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没啥权力,纯粹是服务同学,还得随时做好被同学埋怨的准备,所以积极肯干且任劳任怨的傻干精神是关键。当然,如果有些特殊资源(比如有文艺界背景,擅长组织活动,则可以考虑担任文艺类委员)更好。
  3.& 你们班委是如何分工的?怎样把班委成员团结起来?你们对班委内部活动是怎样开展的?
  建议班委人员在7-9人之间。班委人员不必太多, 否则沟通比较难。通常大家会设置班长,副班长、秘书长、学习,文体,外联,财务,旅游委员等分工。积极的女班委能发挥很大的影响力。请大家注意的是,凡事往往有“二八定律”――一个班,大约20%的同学组成班委为大家服务;班委中,大约20%的同学需要多干些活,负责大多数工作,可以美其名曰“常委”。
  班委在组织活动时, 一定要物色到若干积极分子配合班长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以最大限度扩大影响。班委可以在本次课间确定下次上课时的活动安排。平时在网上联络的。遇到大的事情需要见面确定。有的班级采用边吃边聊的方式(费用自理);提醒班长注意的是,每次开会或者联系见面,最好电话确认!事实证明仅凭电子邮件通知, 到达率比较有限。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SIZE: 20px" color="#.班费建议收多少? 如何筹集?如何使用?
  有的班级以每人一千元为单位/起点,由班委讨论并分别征求同学意见后筹集,必要时再筹。班长负责对全班宣布,财务官通过现金或银行划帐征收。有的班级分两次收,两年总共收费在之间。财务官要设立专用帐户由同学们自己转入。班费由班委的财务委员同意保管,并受班委集体的监督。班费使用情况定期公布。
  使用班费时要以符合班级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用在那些对全班同学开放,并有半数左右或以上同学参加的活动上的才付出。很多班级在安排班级旅行时由同学自己付机票和住宿, 尽量减少使用班费。有的班级会有同学主动赞助各类活动。
  5.班级活动的组织有规律吗?在两年期间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规划?先组织什么?后组织什么?哪些活动是你认为有意义, 值得的活动?
  组织活动需要要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需求的去考虑。班委尽可能地挖掘处各位同学的资源来构建同学之间的互动平台,并扩大至与社会有关层面的互动平台。基本规律也许可以概括为:
  (1) 活动规划可以请同学们自发组织考虑, 我们要考虑的是尽快建立班级组织。
  (2) 活动最好有连续性,有规律,如果很久没有活动的话同学们就会说话的。
  (3) 尽早把大家拉出去,一起生活几天,关系会迅速加深。
  (4) 班级刚开始可以安排课后集体晚餐。期间可以组织讨论落实集体出游,同时最大限度地让同学们熟悉起来。
  到上海周边地区的周末出游活动可以号召到最多同学参加,如能结合公司参观,讲座和娱乐节目结合,对培养班级凝聚力很有作用。.稍大的外出活动,一个季度到半年一次。两年期间如能组织四次出游活动,会是较理想的。参访, 学习沙龙, 体育比赛和旅游学习是比较有价值的。
  (5) 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社会活动与公益活动,做到既让同学在这些活动中,增强同学间的了解和友情,也有利于班级团队的打造;同时,也扩大了中欧的社会影响。
  (6) 对于一些搞班级创收活动或同学集资投资收益等活动或项目需要慎重。如果风险控制得不好,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情与关系,请班委慎重考虑。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SIZE: 20px" color="#.如何提高班级活动的出席率?
  首先, 活动的时间和安排应能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兴趣和日程,所以应该在事前要多征求同学意见。
  其次, 活动前要做好同学间的沟通, 班委/积极分子的号召,鼓动,乃至个别动员都会有较大作用。每次大型活动一定是班委要分头去做工作来提高出勤率,虽然 EMBA 每个人都很忙, 但是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活动设计得吸引人、准备得很充分,是出席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 班级氛围最重要,如果班级氛围很融洽和团结,出席率就高;否则就很难保证。但这个氛围是波动的,需要不断地推动、维持,否则容易冷却。
  7.&& 如何帮助班级里有些比较挑剔或者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同学融入团队?
  一方面我们要精心策划组织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活动, 另一方面有时可能不必去刻意再做些什么,因为我们都是EMBA学生,应该已经有自己的见解和主意,不能强求,也不可能达到100%一致。如果真有必要的话,只能是由班委,或通过与这些个别同学较接近的同学做个别动员和私下沟通。
  8.你们班级的文化是什么?
  大家概括得比较多得是团结、和乐、互助和真诚。GEMBA班会更加民主,学习认真,但是时间紧。
二、EMBA之私密
这是有关一群“高处不胜寒”的人报团取暖的故事,一群手握资源者进行交换的故事。他们大多数人知道“不要像在单位一样发号施令,否则别人会以为你傻冒或有病”。当然,其间也夹杂着李亚鹏请客喝的酒都是一两万的茅台等细节。
这是有关一群“高处不胜寒”的人报团取暖的故事。其中充斥着美女班主任被灌醉后送回宾馆房间、李亚鹏请客喝的酒都是一两万的茅台等细节;这是一群地位优越的人彼此身份碰撞的故事,大多数人知道“不要像在单位一样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否则别人会以为你傻冒或有病”;这是一群手握资源者进行交换的故事,一次课堂案例分享会上,一位企业家谈到自己与政府的关系有困难,旁边的人立即拔刀相助:我跟你们的省长很熟,我可以给你引荐一下。
  从本质上说,发生在长江商学院EMBA或总裁班学员间的,更像是一群孤独者彼此寻找共鸣、试图放心倾诉的故事。
  很多事情“不能公开说”,这是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类话,这增添了神秘感。信源大多匿名,尽管经过了熟人介绍、名片交换等程序,他们大部分仍然要求在稿件中隐匿身份。更多的则是拒绝。“能说的段子没法公开。无非是吃饭喝酒唱歌高尔夫,和常人区别不大,只是花钱更多而已。”其中一位学员说。
  这些学员的私下聚会与常人存在显而易见的区别。比如地点。红酒品尝会是一位同学包下一艘游艇举办的;第11期的一些学员有幸做客香港“燕鲍翅大王”林振旋家,吃他自己亲手烹制的家宴。&试图窥探这些有钱人私生活的人没准儿会失望。例子之一是,他们在兴起时会去唱歌,唱的通常《涛声依旧》、《东方之珠》等老歌;他们跳舞都是跳三步四步,旁观的工作人员对《博客天下》回忆说,“有点老土,也挺好玩的”。
  即便是外人浮想联翩的隐秘细节,被言之凿凿地说出来后也少些传奇色彩。在夜总会聚会时,偶尔有人叫“小姐”,但过来就是陪喝陪聊天,“一个个挺文静清秀挺年轻的”。至于男女结识,更多是在戈壁滩上而不是宾馆房间里发生的。在每年举行一次的传统徒步比赛里,因为沙漠有沙尘暴,女生如果不够重,撑不住帐篷,帐篷会被吹走,就会有男女共住一个帐篷,“情感有了共鸣,产生了革命的感情其实特正常”。这种“正常感情”,促成了其中一届至少5件婚姻。
  “普通老百姓可以离婚再谈恋爱,难道读EMBA就没有这种需求了吗?”曹章武反问。曹章武4年前从中欧商学院毕业,此后组织了一个商学院EMBA评选的年度活动。“大家都是有钱人,都讲究生活品质,去高档、豪华的地方,多消费点钱,有什么不可以呢?”
  “中国的企业家,无论国企、民企、央企的老板,哪个不天天喝的熏熏大醉,这就是你的工作环境,这就是你的生活方式。”他说。
  某种程度上,商学院里的同学聚会的确是日常生活的简单延伸。某一次酒局上,一桌政府高官居多,场面略显拘谨,被选为班级秘书的余丹清把美女同学分别安排到官员中间就坐,喝酒、劝酒,气氛很快活络起来。后来,她把这个细节写进了《我们是李嘉诚的学生》一书里,但这一幕,对中国生态略有了解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不同的是,这些事发生在中国拥有权力和财富的人身上。余丹清曾这样形容长江商学院EMBA班欢迎酒会:“每人手里拿着一杯红酒,彼此随意自由地交谈,当中有从世界一流商学院回来的华人教授,国内经常见报的富豪。”当时,王均瑶走到她面前与他交换名片,漫不经心地说:“我们和你们广东邮政的局长谈过均瑶牛奶的配送合作。”
翻看长江商学院EMBA和总裁班历年学生名册,会看到一些在各个领域影响和塑造中国公共生活的名字。马云、赵本山、俏江南总裁张兰、李亚鹏、佟大为、陈鲁豫,还有李湘(她因为被查出递交的学历资料不实,中途被劝退)。此外,你也能找到中央候补委员或共青团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名字。
  这让寻常细节获得了意义。比如,在欢迎长江商学院师生的晚会上,一段普通的祝酒词从赵本山口中说出。他反复强调希望与同学们成为“哥们儿”。“一过山海关,就找赵本山,”赵本山说,“各位找到我的时候,看看我是个什么人。”
  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身份是困难的,但“孤独”是大多数人的状态。“读商学院的老板不会特地来这里声色犬马,那种东西他们不必到这里来”,暨南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邓地说,“这种家产千万的老板大多都有一种孤独感,他需要他说的东西别人能听得懂,并且能和他交流。”
  他们中大多数至少是千万富翁,邓地说,老板跟下级不能过深交流,在外面跟普通人平时也没有什么话题可聊,只有通过商学院认识一些同等层次的人并成为朋友。“他们也需要朋友。”
  “企业家都是比较孤单的,会觉得高处不胜寒。”一位长江商学院内部人士说,“当你成为一个企业最高管理决策者时,有些问题可能不方便跟下属说,有些问题不方便跟外面的人探讨。”
  关于就读EMBA的动机,无关者已经给出了太多揣测,内容从获取资源直到“泡女明星”。但这位内部人士相信一个可靠的理由是“国内缺乏大家坐下来心对心交流的机制”。
  “我们的企业跟美国不太一样,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发达,老板不能走马换将,所以会逐渐地形成很孤立的状态,非常希望有一个稳固的社会交流的结构。”他说,商学院的班级里,大家会把自己真实的情况说出来,而在很多场合这很难做到——媒体往往会片面理解很多问题,这导致企业家越来越不愿意把企业真实情况抛出来。
  “时间长了,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他们的困惑越来越多,面对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他们需要一种释放的机制。”他说,“长江的一个不成文规定是铁哥们文化,到这里大家就尽量地消除阶层的固化。”
  这种交流里充满了平常无法见到的真实状态。余丹清的记录中,在一次入学后拓展培训的蹦极项目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上面发抖了二十几分钟,就是不敢跳。教练说:“李阳老师,你一定要勇敢地跳过来,你别害怕,你要知道,我上大学的时候英语很差,怎么样都过不了六级。就是你,创造的疯狂英语鼓励了我,此时此刻,我的偶像就在面前,你一定不要让我失望,你跨过来,我一定拉住你的手。”李阳回答说:“没用的,那是我编出来糊弄你们的,用在我身上不灵光。”
  同样的项目,长江商学院首期EMBA学员王均瑶在上面“发抖了两小时零几分”。下来后有人问他怎么想,他说担忧得比较多。“尽管我知道是游戏,我也知道有安全带,但是我几百亿身家怎么办?不要说摔死,摔断一根肋骨,我两天上不了班,我全国的网络怎么办?我受伤而股票价格跌了怎么办?”这位知名的企业家于2004年英年早逝,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紧急部署学院悼念活动,上海同学会代表“向均瑶敬献花圈、转发唁电,慰问均瑶同学家属,看望均瑶同学遗体。”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SIZE: 20px" color="#11年春天,李亚鹏和任泉、佟大为夫妇成了长江商学院EMBA班的学员。他们留下的口碑是,“佟大为喝酒很实在,曾经喝醉过”,李亚鹏很大方,经常请客。
  成为同学之后,这些在各自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面对着完全不同的交际模式。“同学就是同学,跟有多少钱、有什么江湖地位——无论是政府的、军队的——都没关系,你即使是一个省长来,那咱俩就是一个同学关系,没有什么特殊性。”一名参与过长江商学院招生的人士说。
  “一个企业家通常不会说真实的话,或者发自内心讲发展史。但有长江的平台,大家有互信机制,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有信任,交流会变得通畅、便利。”
  这时候,为交流而设立的各类活动就显得重要。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曾这样说:“长江是将你们作为一个‘人’来关心,不仅仅是你们的生意,还有你们的生活。高尔夫球赛、众多的聚会、名目繁多的活动和论坛,充分体现了长江的特色。”
  每年EMBA班开始,首先会组织拓展训练。有些细节是能令人微笑的,当教练在讲台上问大家“准备好了没”时,平时地位尊崇的这些领导者像小学生挤在教室里,一样齐声大喊 “准备好了!”然后,他们将过上一段洗澡要排队,吃饭必须守时的生活。
  在这里,人们直呼其名。“EMBA阶层,尤其长江,都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和社会地位的人,董事长、总裁、市长、市委书记,平时戴着面具生活,在同学面前就回归真我了。”有两个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平时做报告总是板起面孔,但在球场和酒桌上交流,却像小孩一样争得面红耳赤。
  第6期EMBA班的学员、中粮集团田德祥长于观察,他曾用学员之间的流行语编成一个四人相声《风流才子点佳人》,在学院晚会上表演,用“女友、老婆、情人、妈、儿子”这些关系,把同期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半荤半素地调侃了个遍”。
  在长江商学院,一个由学院张肇刚改写的“EMBA的二十二条军规”广为流传,其中包括:“第二条:即使你是亿万富翁也不要炫耀财富,因为这地方习惯鄙视有钱人”;“第五条:不要“忙”字不离口,这会给人两个感觉,一个是你在故作重要,一个是你不会管理,因为对于地球来说有你和没你都一样”;“第十六条:不要说你和某某省长某某局长吃过饭,因为即便是真的,别人也会认为你不成熟”。
  不过,还是有些身份感被带进这个圈子里。在余丹清上课那年,隔壁班刚开班就选出了一个负责西部开发的司级官员做班长,理由是“他在北京官场发展潜力最高,最有升官潜力”。而在余丹清的班里,联想副总裁俞斌被选为班长,因为他“很厉害,很大牌,有很大的权力,能够调车去接我们搞活动”;组织委员则是时任乌鲁木齐市市委副书记和宜明,他“官大”。
  此外,一个细节是,前三期EMBA班的同学通讯录是共享的。但到后来,因为“说有个别大牌同学不想得到同学的骚扰短信、电话,有些同学不喜欢共享电话”,同学通讯录便不可以从正常渠道获得了。”
  这种活跃气氛中结成的友谊有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深陷被外资收购的危机,正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的原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给同学们写信求救,立刻得到了众多国内重量级企业家的援助,柳传志甚至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将2亿元打到牛根生基金会的账户上,俞敏洪火速送来5000万元,江南春也拿出5000万元救急。此外,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可以伸手援助。
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商学院中也不鲜见。今年离职的前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被指利用内幕消息帮助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套现谋利(两人均否认此消息)。媒体当时指出,陈发树与金志国关系“不一般”,两人是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同学,“交情笃深、过从颇密”。
  “如果真有什么事,大家都会帮忙,但是如果打算无限度利用这个平台来拉生意,会很受鄙视的。”长江商学院一名学员说。
  关系勾兑在这个充满了重要角色的场合轻而易举。比方说,在郎咸平讲完课后再请他做一场演讲很简单(只要满足他的报价),再比方,有一位同学是做易货贸易的,一次进了一批轻工产品,课堂上一提,就跟另一个企业家达成了货物交换的初步意向。
  长江商学院的校友们设立了校友会,学校并不干预具体事务,但“接受学院领导”,组织的内容包括酒桌、饭局、游艇会、高尔夫球赛等。“同学作为一个身份符号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通过校友会这个平台玩成朋友,从情感的、思想的渐渐成为事业、生活的乃至一生的朋友,这才是EMBA同学交往的最终价值。”长江商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刘鸣宇说,“中国人的情感交流方式讲究的是来日方长,许多事情在这之后都水到渠成了。”
经由同学关系结实并且合作、创业的故事屡见不鲜,数量也许超过了人们更关心的婚姻结合。在网上销售奢侈品的公司“唯品会”,创始人全部是长江商学院的不同届、不同班的校友。
  但同学并不总值得信任,即使是在长江商学院。你可以从搜索引擎中很容易找到以下未获确证的信息:“长江商学院15期毕业晚会上,歌唱家刘斌借主持之机大骂长江人只配看脱衣舞,并指责某些同学素质。当有人不满时差点演变成武斗!”“身为长江商学院EMBA当年小有名气的胖妞姐姐我,今天宣布:今生遭遇的世上最无赖的人,竟然是长江EMBA同学董姓男生。说好4月底会把欠款全部支付的,如今却是都想赖了!”
  但另一个例子却是能够做实的。媒体曾采访湖南太子奶集团的多位中层人士获悉,他们认为,太子奶走到悬崖边,与总裁李途纯就读的“所谓EMBA”有关系。一位中层人士的说法是:“看到那些同学都是上百亿元的身价,管理的企业都是行业巨无霸,老板深受刺激,急于冲刺。”
  李途纯是清华大学首届EMBA毕业生。2010年6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抽逃资金和挪用资金等罪名被捕。他曾给清华EMBA同学会写了一封《狱中遗书》中,信中写道:“我请求让我们这一代长期背负骂名、长期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企业家,死后都能得到安抚。”
  这名42岁入读商学院EMBA班、感到“弥补了短板,让自己均衡发展”的虔诚学员,在最窘迫的时刻仍选择向自己的同学们倾诉心声。
赵本山曾当班长,李亚鹏常请客,佟大为喝酒很实在,李湘曾因学历资料不实被劝退,牛根生恳请校友援助应对三聚氰胺,李途纯给同学写《狱中遗书》,此外还有马云、陈光标、陈鲁豫、吴晓莉、史玉柱、郁亮以及最近已离婚的女首富吴亚军、已入外籍的张兰……你知道他们上过哪家商学院吗?有何故事吗?小编为您详细梳理
  编者按:赵本山曾当班长,李亚鹏常请客,佟大为喝酒很实在,李湘曾因学历资料不实被劝退,牛根生恳请校友援助应对三聚氰胺,李途纯给同学写《狱中遗书》,此外还有马云、陈光标、陈鲁豫、吴晓莉、史玉柱、郁亮以及最近已离婚的女首富吴亚军、已入外籍的张兰……你知道他们上过哪家商学院吗?有何故事吗?小编为您详细梳理
  赵本山当班长
  赵本山入读长江企业CEO班第四期,由于其知名度最高,很快荣升了班长。之后,赵本山便邀请同学聚会沈阳,到场者从原定的60多人一下子变成了280多人。
  于是,有人这样总结着在商学院当班长的“潜规则”:当班长,关键是有钱、有闲,还要有奉献服务精神。(《南都周刊》)
  李亚鹏:经常请客
  2011年春天,李亚鹏成了长江商学院EMBA班的学员,他的口碑是,很大方,经常请客。(《博客天下》)
  佟大为:喝酒很实在
  2011年春天,佟大为入读长江商学院EMBA班,他的口碑是, “佟大为喝酒很实在,曾经喝醉过”。 (《博客天下》)
  李湘:被劝退
  李湘,她因为被查出递交的学历资料不实,中途被劝退。(《博客天下》)
  牛根生:校友出钱帮助应对三聚氰胺
  这种活跃气氛中结成的友谊有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深陷被外资收购的危机,正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的原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给同学们写信求救,立刻得到了众多国内重量级企业家的援助,柳传志甚至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将2亿元打到牛根生基金会的账户上,俞敏洪火速送来5000万元,江南春也拿出5000万元救急。此外,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可以伸手援助。(《博客天下》)
  陈发树,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陈鲁豫,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傅成玉,中石化集团党组书记兼董事长,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蒋锡培,远东控股集团公司 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刘 春,搜狐公司副总裁,搜狐视频COO兼搜狐总编辑,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马 云,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史玉柱,巨人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CEO,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吴亚军,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郁 亮,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张 兰,北京俏江南餐饮有限公司 董事长,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朱新礼,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裁,长江商学院典型校友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我是糊弄你们的
  在一次入学后拓展培训的蹦极项目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上面发抖了二十几分钟,就是不敢跳。教练说:“李阳老师,你一定要勇敢地跳过来,你别害怕,你要知道,我上大学的时候英语很差,怎么样都过不了六级。就是你,创造的疯狂英语鼓励了我,此时此刻,我的偶像就在面前,你一定不要让我失望,你跨过来,我一定拉住你的手。”李阳回答说:“没用的,那是我编出来糊弄你们的,用在我身上不灵光。”(《博客天下》)
  李途纯:向同学写《狱中遗书》
  媒体曾采访湖南太子奶集团的多位中层人士获悉,他们认为,太子奶走到悬崖边,与总裁李途纯就读的“所谓EMBA”有关系。一位中层人士的说法是:“看到那些同学都是上百亿元的身价,管理的企业都是行业巨无霸,老板深受刺激,急于冲刺。”
  李途纯是清华大学首届EMBA毕业生。2010年6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抽逃资金和挪用资金等罪名被捕。他曾给清华EMBA同学会写了一封《狱中遗书》中,信中写道:“我请求让我们这一代长期背负骂名、长期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企业家,死后都能得到安抚。”  这名42岁入读商学院EMBA班、感到“弥补了短板,让自己均衡发展”的虔诚学员,在最窘迫的时刻仍选择向自己的同学们倾诉心声。(《博客天下》)
  吴小莉:只做一名学生
  吴小莉,清华05级EMBA, 凤凰卫视咨询台副台长。在清华EMBA项目网站,吴小莉的感言时这样的:
  作为凤凰卫视的一名管理干部,管理的不仅是新闻、栏目、人,更需要综合的整合能力,因此更需要来读书。来清华EMBA读书,要卸下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所有名利、权位,所有的目的只是做一名学生,专注于求知的过程。
  陈光标:找到归属感
  陈光标,清华08级EMBA,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清华EMBA项目网站,陈光标的感言是这样的:
  我希望在清华找到自我回归,找到一种归属感。我觉得我找到了。我已经通过自强不息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现在我需要厚德载物承担企业必要的社会责任,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我的微薄之力
三、EMBA之尴尬
FT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商学院EMBA百强榜单,其中在榜单的前十位,就有四个与中国有关的项目,凯洛格-香港科大EMBA项目再次名列榜首,清华-INSEAD EMBA项目名列第4,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项目名列第7,奥林-复旦EMBA项目名列第9。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SIZE: 20px" color="#月16日清晨,中国几家顶尖商学院的校园悄悄沸腾起来。这一天,FT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商学院EMBA百强榜单,公关关系部的员工们很早就忙碌起来,很快,各家商学院在排名上的最新信息就通过邮件,分批发送给了他们通讯录里所有相关者。
  这份排名史无前例地“挤进”了一排来自中国的商学院EMBA项目,其中在榜单的前十位,就有四个与中国有关的项目,凯洛格-香港科大EMBA项目再次名列榜首,清华-INSEAD EMBA项目名列第4,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项目名列第7,奥林-复旦EMBA项目名列第9。
  此前,这一榜单基本被美国、欧洲商学院所垄断,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也仅有少数EMBA项目名列其中。
  不过,随着中国商学院EMBA项目的发展,这个名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数字显示,目前中国200多家商学院中,具备EMBA办学资质的已经有62所(此数字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商学院)。
  “亚洲商学院已经成为一匹黑马,闯入了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圈子。”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在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上表示,特别是中国商学院也在全球商学院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参与这个排名与参与商学院国际认证一样,是希望走向国际化的一部分,同时也希望吸引到更优秀的学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看来,中国EMBA教育用短短10年走完了欧美国家近70年所走过的路,这不仅得益于中国商学院EMBA项目自身在国际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与中国经济在全球一体化中的突出地位息息相关。
  自194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创设旨在为企业家与高层管理者进行商学教育的EMBA课程以来,EMBA教育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并在欧美知名商学院的大力发展下日臻成熟。但在中国,直到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了复旦等30家大学试点开办EMBA教育。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前十名的项目很多都是合作项目,有的甚至是跨洲合作项目,“重要原因是他们吸收和利用了多元化的师资力量。”曾在凯洛格-香港科大项目工作过的菲律宾亚洲管理学院校长STEVEN J. DeKrey表示。
  凯洛格-香港科大EMBA项目1998年才成立,2001年在这个榜单上排名第九,但是近三年来,一直排名第一。“除了师资多元化、研究方面处于优势,凯洛格-香港科大EMBA项目招生比较严格,直到现在才仅招60人,学生质量非常高。”STEVEN J. DeKrey说。
  尽管如此,一些指标反映出科研、师资等方面依然是中国本土商学院的短板。
  不过让陆雄文自豪的是,今年全中文的复旦大学EMBA项目也名列FT全球商学院EMBA百强榜单第35名,“这预示着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的中国EMBA教育正逐渐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崛起于世界商学教育中的一股新兴力量。”陆雄文认为,这就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某种角度意味着这一领域“中国时代的到来”。
不停旋转的红舞鞋
  “商学院排名就是神奇的红舞鞋,一旦穿上,你就得不停地旋转。”陆雄文说,一旦参评,就得年年关注参评排名,对自己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努力。这就像2~3年前参与国际认证,一旦做出战略决策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就将“骑虎难下”,脱不下这双红舞鞋了。
  FT全球商学院EMBA百强榜单排名是根据两套调查数据整理得出,共16项指标,一套是由3年前(2009年)各校课程毕业的校友完成,另一套是由商学院填制完成,其中重点考察的学生职业发展领域,毕业校友完成部分包括当前薪资(美元)、薪资增长百分比、职业进展排名、工作经验排名、实现目标等,占到比重的55%。
  另一套是商学院完成部分占到比重的45%,包括女教师的比例、 外籍师资比例、拥有博士学位师资比例、博士生培养评级、FT研究排名等。
  相较于2011年的排名,中欧的EMBA课程今年上升了4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教务长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教授表示:“今年,在包括"学员工作经验"、"职业发展"、"课程国际化程度",以及"生源多元化"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然排名也是个游戏,陆雄文认为,虽然商学院不断朝前走,也不断有乐观期待,但是由于每年的师资、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商学院排名上上下下徘徊几名,甚至十几名也是正常的情况,就像福布斯富豪榜的榜单也在每年更新一样。对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陆雄文认为,未来的目标是把所有的项目都拿到FT排名,参与国际“比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也认为,应该客观、冷静地分析和看待排名,“这是项目质量衡量的指标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世界对中国商学院及EMBA项目的认可,对我们教学、教师、学生、校友的认可,但它不是完美指标,也不是唯一指标,更不是我们的使命和目标,只是帮助我们实现使命过程中的一个标志。”
  讲求投资回报的商业世界,在商学院排名中更显著地体现,毕业后薪酬增幅不仅是很多读商学院学生所考虑的因素之一,也是众多商学院排名的重要指标。
  不过陆雄文表示,复旦并没有鼓励学生看短期投入回报,学校也不看中学生毕业当年收入,而是要看学生5年后,甚至10年、20年后的职业成熟度和位置,否则所有的学生就都奔向投行了。“在商业领域是剩者为王,而不是胜者为王。”商学院不是培养学生在某个领域内一时能取得多么高的薪酬,而是要看多年以后是否在这个领域能取得持续的成就,“是明星而不是流星”。
  而对于商学院而言,不单单是提供项目的开课许可,而是争取在项目中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商学院教育的整体质量,是参与排名需要考量的一个重中之重,唯有此,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国商学院比肩世界顶级商学院。
  钱颖一举例说,清华和INSEAD合作的EMBA项目,做成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双学位课程。这在欧美商学院掌握商学教育话语权的时代,颇有意义。
  关于平等合作的概念,钱颖一说,授课时间、地点的分配方面完全平等,招生录取、项目运作的领域完全平等,而师资配备上,也实现了50%:50%的资源配置。他承认,尽管自己也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担任了六年的授课教授,但仍然压力极大,“你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准备课程)”,但效果也十分明显,“中国教授的授课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钱颖一指出,虽然商学院有种类繁多的教育项目,但迄今为止,中国商学院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也只有EMBA项目。“敢于创新,能够抓住机会,既学习世界的先进经验,又充分发挥中国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特点。”
提到国内各类EMBA商学院之间的不平等待遇,有人将其创造性地划分为三种教育体制。即将北大、清华等比喻为国有企业,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为外资企业,长江商学院为民营企业。
编者按:本文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报道,文章对EMA教育市场的剖析,时至今日,仍大有裨益。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EMBA教育就自我定位为“孵化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但十多年过去了,就在外界指责其“只有高昂学费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商学院院长们也对现状满怀“怨意”;难道中国的EMBA教育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死结”?传统教育体制下能否走出市场化的EMBA教育?  一句“培养中国的世界级商界领袖”的宣传用语,似乎正成为EMBA的一道魔力无穷的咒语。
  从中国知名的体育品牌李宁的创始人李宁,到伊利集团总裁潘纲、金蝶软件总裁徐少春,直至前不久刚刚英年早逝的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这些当今中国的成功商人们,已经或正在拥有一个共同身份符号—EMBA。
  EMBA,一个很多中国人还不明其义的洋学位,以底线20万元人民币的不斐身价,迅速窜红。中国的这些特殊、惹人注目、甚至招人嫉妒的“精英”们,身为企业总裁、CEO等企业高管,为此不惜一掷千金;他们或驾驶豪华轿车,穿行于公司与知名高校之间;或仅为一堂课而飞行于两个城市之间。
  “但是,目前国内国有大学中,能够高质量地为EMBA授课的教师非常少,估计加在一起也不超过50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下称经贸大工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EMBA的这种高学费和与其不相匹配的教学水平,即不合理的“性价比”,不仅备受社会各界指责,更成为即将于2005年开始的EMBA教育改革的最直接动因。
价格战还是荣誉战
  “现在已经到了维护中国EMBA教育尊严的时候了!”张新民向《中国经济周刊》呼吁说。
  目前国内外媒体纷纷推出了最佳、最大等名目繁多的商学院和EMBA排行榜。但张新民坦承,他本人对此类排行榜也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MBA教育的真正成功在于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层次,那么对EMBA教育而言,其真正的成功,则在于能够凝聚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而这些,都不是靠媒体能够炒作出来的”;“没有高质量支撑的EMBA教育难以长久。中国目前还远没有解决EMBA的师资问题和机制问题。”他分析说。
  回忆2001年下半年,当时国家批准30所高校开办EMBA教育,并规定其中10所学校每年可以招收300名学生,20所学校每年可以招收100名学生。当时各方都认为这是一个各商学院基本可以独立承担的项目。但是,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在国内国有大学现有的从事EMBA教育的教师中,能够高质量地为EMBA授课的教师非常少。
  “我估计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50人。”张新民评价说,“对EMBA学员而言,上课教师是不是博导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是否知道学员想学什么、教授内容是否‘解渴’。但就这两点要求,我们相当多的教师就满足不了。”就在EMBA学员普遍认为教学内容“不解渴”的同时,众多商学院的竞争重点却放在了价格战上。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EMBA招生中,为保证招生数量,部分国有大学的EMBA教育机构大打价格战,严重损害了刚刚兴起的EMBA教育的形象。
  “EMBA教育是一个严肃而正规的学位教育,教育机构之间竞争的应该是各自的教学方案和质量保证体系。但现在某些EMBA教育机构为争夺市场,以各种形式为学员打折。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EMBA教育的尊严:把一个正规而严肃的学位教育等同于市场中用于交易的、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张新民评价说。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则认为,低价竞争,最终的受害者是教育机构本身,“长江商学院不期望在十年内盈利。即使十年后盈利了,也将用于反馈学员,提高研究质量上。”“千万不要以为商学院倒不了,质量没了,学生不来,毕业生没人要,学院自然就要倒了。”张新民说,“实力决定质量,质量赢得尊严”。
何谓国际化
  “自今年开始,中国高校现有的EMBA教育将进行改革试点。改革范围涉及考试形式、招生对象以及培养方式的自主性等多方面,改革目的就是要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定。”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全称是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现有的EMBA教育,其正式出现是2002年,与1991年就开始的MBA相比,时间上迟了整整十年。
  从性质上看,同MBA相比,EMBA培养的对象是企业“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在招生对象、录取标准、学习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如目前较为突出的区别就是,国家教育部门规定EMBA三分之一的课程必须由外籍教师任教,目的是促进中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吸收国际化的管理知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三分之一的EMBA师资来自境外”的硬性规定,招致了业内人士的质疑。
  经贸大工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说:“首先是由谁、用什么手段来保证外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其次,是否用外籍教师就一定会促进EMBA教育质量?”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李金林的看法是:“用境外教师意味着用英语授课。目前看,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弊端。其实,课堂上能提供多少有效信息量,比外教品牌更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远方教授也表示,对EMBA来说,学员大都是职业经理人或企业高管层,他们需要的是符合中国企业管理需要的知识,包括好的国际管理理念和思想。相比之下,本土教师比外籍教授的教学效果更好。
  但事实上,聘请外籍教授授课,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各商学院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为适应教育部的规定,同时也是为品牌竞争。
  “当然,EMBA的师资力量确实代表了商学院的实力和品牌。但洋教师并不等于国际化,本土教师授课也不等于非国际化。”张新民分析说。
谁有资格上
  EMBA尽管国内EMBA大打外籍教授的竞争牌,但按照国际惯例,商学院的比拼,最终打的是产品牌,即各自毕业学员的成功和成就。一句话,世界级的商学院,就应该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家。
  但在所有经营者中,什么样的人才能最终成就世界级的企业,却是一个未知变数。不过,中国的EMBA教育管理部门,曾经试图为这个变数设定限制范围,即大于等于本科学历的经营者。
  具体体现是,最初教育部批准30所学校开办EMBA,国务院学位办一刀切地卡死了入学的资格,即学员必须是国民教育系列的本科教育以上,“这实际上将大专教育背景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排斥在外,使得EMBA市场需求和教育机构之间留下了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张新民说。
  与此同时,MBA的学历要求则是包括大专在内的以上学历。“这是一种颠倒。EMBA的入学资格应该比MBA低才合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武常岐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按此标准,李嘉诚申请北大光华EMBA,北大也没有办法录取”。
  出生于1928年的香港首富李嘉诚,从一名店铺学徒起家,连小学学历也没有。但有趣的是,李嘉诚创办了长江商学院,提出十年之内直指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目标,而“为中国培养世界级的商界领袖”更成为学院目标。
  “其实,一个注重自身品牌的学校,对其学员入学资格的审核一定是谨慎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学校的声誉,也影响其未来招生。”武常岐说。
  在后来持续不断的争议中,国务院学位办终于于2004年初,对EMBA招生条件作出了调整,允许高校招收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学历的学员,但规定每年的人数不能超过规定招生数的10%。
  但值得注意的是,非国有EMBA的教育机构并不受此规定限制。如长江商学院高层管理者培训项目执行主任宦承春介绍说,教育部颁布的录取标准只是他们招生的参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录取资格的随意化。如他们采取个人面试和小组讨论结合的录取形式,以保证较低的入学门槛与高质量学员的统一性。
  “但入学门槛的这种差异化,无疑是给了非国有大学体制层面上的先天优势。对国有大学而言,显然不公平。”张新民对此颇有怨言。
  对于目前国内各类EMBA商学院之间的不平等待遇,长江商学院EMBA市场部负责人唐垒将其创造性地划分为三种教育体制。即将北大、清华等比喻为国有企业,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为外资企业,长江商学院为民营企业。
  “实事求是地讲,体制外的人看体制内的人,不免产生幸灾乐祸的感觉。”拥有“外资企业”身份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中方院长张国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作为体制外的人,最大的感受是办学没有包袱。但是我本人是从体制内出来的,所以能够理解体制内商学院院长的办学之艰苦。”据介绍,日,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课程跃居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名20强。
EMBA学什么
  中国的EMBA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孵化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就成为其目标和魅力所在,并宣称要成为世界级的商业化教育模式。但发展至今,几乎除了高昂的学费与国际水准最接轨之外,质量不均、目标混乱和机制阻隔等特有现象,让人不得不担忧:中国EMBA教育通往理想之国的道路有多长?如何走?
  张新民认为,EMBA首先要改变的是现有的以知识导向、而非问题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培养经理人整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终生学习、教学相长是最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因此,EMBA教育应该实行依客户需求为市场导向,量身打造的课程设置模式。
  “与MBA相比,培养执行能力、实现转型提升或者说把学员转型为领导者,是EMBA的最大特征。”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麦克法兰(F. Warren McFarlan)教授说,“未来高阶管理教育着重书本与自身管理经验相互验证,教师和高阶经理人一起讨论共同关心的课题,走访各自企业,参与公司经营,使教学互动深入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沃顿商学院的招生主任贝丝·弗莱(Beth Flye)介绍说,如沃顿EMBA高阶主管会计课程纲要的设计,会邀请EMBA校友中的执业会计师协助规划,以此增加对企业中高阶管理者的学习需求了解。除此之外,上课时间的安排也更人性化。如必修课程隔周一次,且安排在白天,以保证学员与家人相处或商务旅游的时间,兼顾家庭与事业。
商学院应该自主经营?
  在中国EMBA通往世界级的道路上,不同体制的商学院执行不同入学门槛的不平等限定,可能还算不上是目前最糟糕的体制性问题。而传统教育体制留下的症结,似乎正给EMBA这个市场化的教育产品“制造病态”。
  目前,大多数高校通常按照校、院、系三级划分层次。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由校长任命,并对校长负责。因此在校、院、系间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并将权力集中在高层的少数人手中。对于基层教授而言,一般很少有机会介入各个层次的决策过程,即使是对学术事务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国有EMBA教育院校,一般依附于大学原有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设立,并沿袭了原有院校管理体制,比如在财务管理、师资人力资源方面。
  这种传统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领导在分配机制中决策者的地位。不容质疑,对于一向清贫的中国大学来说,EMBA的高学费是一个不多见的创收项目。因此,可观的学费如何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分配,成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学校领导应不应该讲课、讲什么课、以及如何收费都成为“话题”。甚至成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矛盾源”。
  当然,现有高校体制中实行校长、院长、系主任为主导、权力相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要求,提高政策实施的绩效。但对于以市场化为特征的EMBA教学而言,传统体制最大的障碍是难以面向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此外,权力过于向行政管理偏移,势必削弱了学术权力的发挥,学术主要组成人员——教授在决策中的权威作用受到忽略,基层的自主权受到限制。
  目前国有大学体制中,大学与商学院之间的这种上下级明确、严格的等级关系和行政关系,其实就是原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中的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管理体制模式。
  对此,北京交大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建议说,对于以市场化教育为特征的EMBA而言,其市场化道路首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最基本的经营自主权,如实行人事制度的独立;其次,实行“有退有进”的高校教师管理机制。
  张国华也介绍说,国外经验看,依托大学的商学院是比较独立的,办学权利也较大。商学院只是在发展之初,利用大学已有的品牌效应、教学环境和校友网络等优势;但最终必然还是要走向市场力量,实现师资的配备、招生和财务等方面的自主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郑祖康认为,财务独立权和办学自主权的缺位,是现有种种问题的根本症结,“大学的人文底蕴、历史渊源和品牌效应对于依托大学的商学院发展非常有利。但商学院的相对独立,可以保证在决策和品牌推广等方面更加自由和灵活。”中国EMBA教育的高层领导们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即中国EMBA的未来发展更取决于其市场化的道路。如自主权的独立、市场细分、良性人才回馈循环等。国内现有的外资、民营两大类商学院的市场化经验,也是最好的例证和榜样。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中方院长张国华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中欧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教学质量则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和保证。
  他介绍说,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中国、欧洲及北美10所国际驰名商学院和学术研究机构,他们负责评估学院的课程和研究工作,在课程设置、招生录取、教授选聘及课程质量评估等方面提供监督和咨询作用。而在这些管理制度的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一系列基础性文件。
  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务协议》明确规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非盈利性教育机构,享有充分的法人资格,具有在学术、财务、人事、外事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能够执行所有财务、行政和契约活动。
  “正是学院的独立法人地位,确保了学院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可以根据国际惯例确定学术水准、进行课程设置、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制定招生录取条件,并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聘请海外教授。”张国华说。
民营性质的长江商学院,设立了专门的市场委员会(Marketing Committee),并下设发展部和市场部,具体负责市场推广和拓展工作。
  其负责人唐垒介绍说:“长江商学院实行教授治校体制。学院的战略方向和学术方针政策由教授确定,确保教授的全面参与和灵活施展其学识才华。管理团队则全部由专业人士组成,他们深谙国内外管理教育和公司培训项目。”相比之下,作为商学院中“国有企业”的国有大学的EMBA教育,设立3年来,已有超过40所大专院校提供相关课程。无可否认,体制上的局限性确实存在,“但管理教育和培训市场现在相当开放,主管部门并没有设立太多的门槛。国有大学的EMBA教育最大的问题还是学校自身是否具备创造力。”武常岐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据了解,目前国有大学EMBA教育已经开始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阶段,其中有些试验内容相当“大胆”。如对外经贸大学,已开始实行财务独立,学校高层承诺“不花EMBA项目一分钱”;成立独立的EMBA教育中心,实现商学院在人事、财务和业务的相对独立;财务运作上,实行独立的全面预算管理等。
  商学院院长的身份、权利等,更成为此轮改革试验的关注焦点之一。
  “应该给商学院院长更多自主权,让其成为真正的决策者,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具体体现。”国内某国有大学商学院院长说。
  他介绍说,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商学院院长市场,各学校实行竞争上岗。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发展企业家市场,也要鼓励未来的商学院院长市场,形成职业化的机制。可以预见,未来拥有自主权的商学院院长,通过激励机制,让商学院走向社会、走上市场,最终形成专业化的EMBA,形成品牌竞争。
  尽管对于EMBA的未来市场化发展趋势,各方几乎都无异义。但是,市场化模式一旦确定,国有大学EMBA教育目前享受的国家财政支出这一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优惠政策,是否也要取消?
  事实上,某种意义上说,不同EMBA机构所得财政支持力度的差异,也一直是各自市场化改革进程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享受国家211工程投资上,第一阵营的北大、清华各分到了18亿,而我们只有2个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董大海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在此条件下,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EMBA教育作为一个商业项目运作。”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认为,政府对EMBA的支持,完全可以改财力支持为政策支持,“中国商学院办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政府只需要提供一项支持即可,那就是体制放开,谁爱办商学院谁就去办。至于水平高低、教学质量的保证等技术环节,依靠市场竞争这只‘无形的手’,优胜劣汰。”“EMBA现状的改变,最终出路在于教育体制的改变。只有市场竞争才能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出名牌。靠政府管制不可能诞生市场需要的品牌。”张维迎说。
结语总之,笔者论述这些,无意于为商学院“洗白”,只是想在一片喧嚣之中提供另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角看商学院。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裙子下的野兽漫画熟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