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平稳飞行时间最长的纸飞机能不能开手机

飞机飞到平流层时可以开带飞行模式的手机吗?
飞机飞到平流层时可以开带飞行模式的手机吗?
发表于 13:30:45
开机应该没有问题的,只是为了万一,不准开手机,怕有影响。可以偷偷用。
发表于 13:26:32
坐国内航班要关机,国外的一般不要求的。这有些不同。
暂时回答不了哦,请先
共307189问题 98290人参与
飞机飞到平流层时可以开带飞行模式的手机吗?
扫描下载途牛APP
最新预订:
[1分钟前]用户***969570预定携爱共享星空下的竹尖温泉 入住途家斯维登精品酒店 门票全含 另含1早1正餐
[1分钟前]用户***583250预定宿四星丰景嘉丽大酒店
赠随行儿童门票1套
下单享受住1晚送1晚特惠价
[4分钟前]用户***702717预定仅含往返空调旅游巴士,天天发班,DIY行程
[5分钟前]用户***702861预定单机票线路,任性畅玩北海道,可随心预定酒店,畅游6天
[10分钟前]用户***321858预定华东出发,新品推荐,高性价比,玻璃地板
[12分钟前]用户***690309预定烂苹果乐园
另赠云曼温泉门票
亲子套餐含2大1小
[13分钟前]用户***预定4至12人团,0购物,轻奢艺术客栈,180度环游泸沽湖,篝火打跳,拉市海敞篷越野旅拍,苍山寂照庵,趣游大理,云南慢生活
[13分钟前]用户***702195预定上海包机直飞特价,含早含税含接送,酒店级别多重选择,ZZ套餐专享赠送塞班大礼包之环岛游、军舰岛两日游
[14分钟前]用户***033927预定入住珀丽系列酒店 感受维港迷人魅力 体验浪漫香港之旅
[14分钟前]用户***396336预定0自费0购物,仅1免税店,1天自由活动,悦榕庄酒店下午茶,升1晚希尔顿或同档次,3晚芭堤雅海边国5,绿山国家动物园,唐人街探秘一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飞行模式被罚2000元
注意了 乘飞机手机不能用飞行模式
原因是开启飞行模式手机依然产生电磁波,干扰飞机飞行 要实现空中通话,机舱内需建专用通信网
  很多手机上都有“飞行模式”,切换到飞行模式后手机便无法通话、发短信了,所有网络连接都会关闭。顾名思义,这种模式就是在乘坐飞机时使用的。  近日,一乘客在从大连飞往上海浦东的航班上,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后使用,被罚款2000元。原因是,在飞机起飞降落期间,禁止使用一切电子设备。  飞行模式能在飞机上使用吗?在飞机平稳飞行期间,能否用手机通话或者电脑上网?在沟通无处不在的今天,如何保证在不干扰飞行安全的情况下,在机舱内也能自由通信?  河南商报记者&赵强  事件  飞机上手机使用  “飞行模式”,被罚2000元  “机舱门已经关闭,请您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包括具有飞行模式的电子设备。”每当坐飞机时,广播里都会传来如此的提示音。  这样的提示音,要从大连乘飞机到上海浦东的张先生也听到了。  不过,他的手机上有飞行模式,调到该模式后,手机便接不到网络信号了,通话和短信功能都会关闭。鉴于此,他并没有关机,而是把手机调到了飞行模式。  在用手机玩游戏时,张先生没有关机的行为被乘务人员发现,未遵守规定的他被浦东机场公安人员罚款2000元。  “我已经将手机调到了飞行模式,而且在买手机时,销售人员明确说在这种模式下手机不会发出或接收任何无线电信号,为什么乘务员一定要强制关机?”被罚的张先生愤愤然。  原因  飞行模式也会干扰飞机飞行  飞行模式把信号屏蔽了,为何在飞机上还要禁止?河南移动相关人士称,开启飞行模式实际上是手机进入了一种“免打扰”状态,但并非意味着对飞机正常飞行没有影响。  所谓飞行模式,就是关闭了手机通信功能,此时手机不再搜索信号,不能接打电话、发短信,也不试图联系基站。这时的手机进入了“免打扰”状态,只能当计算机、电子表来用,理论上对飞机的操作信号没有影响。  不过,这并不是说飞行模式不会干扰飞机的正常起落。  在飞行模式下,手机也会影响并干扰驾驶舱和地面塔台的通信系统,产生安全隐患。因为手机只要开机便会产生一定的电磁波和辐射,干扰飞机的无线电装置和地空间的正常通信。  另外,飞行模式的效果也未必像手机制造商宣称的那样理想。“现在品牌商和山寨商大多在手机中加入了飞行模式,很难保证没有问题。”一业内人士称。  声音  民航局没有认证飞行模式  既然叫“飞行模式”,&按照常理,切换到该状态后应该可以在飞机上使用,航空公司为何还要罚款?  “因为手机的飞行模式中国民航局并没有认证。”南航河南分公司客服人员说,《民用航空飞行标准管理条例》中也有规定,在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并影响飞机起降安全的,可处以2000元罚款,其中也包括具有飞行模式的手机。  严格地说,从飞机起飞前关闭舱门到降落后打开舱门,手机要全程关闭。  “我们在买手机时都为飞行模式这项技术买了单,现在民航却说这项技术未经认可,不让用,消费者夹在中间花冤枉钱,凭什么?”连央视名嘴撒贝宁都在自己的微博中发出这样的疑问。  南航客服人员说,飞行模式可以用于国外的部分航班,在我国,为了乘客安全,还是关闭手机最保险。  “其实叫‘飞行模式’并不准确,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可以在飞机上使用,叫这个名字只是手机厂商的一个噱头。既然未被认证,倒不如改个名字。”河南科技市场一位手机经销商说。  手机在坐飞机时不能用了,但笔记本电脑还是可以使用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笔记本要等到飞机平稳飞行时才能打开,而且要关闭无线网络功能,以防止电脑自动搜索飞行区域的wifi信号造成的干扰。  期待  机舱内建专用通信网络能空中通话  虽然现在明文规定不能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但我们离空中通话的时代也不远了。去年国航等航空公司就和运营商签署了机上通信软件的开发协议,一旦审批通过,乘客就能在飞行中自由通话了。  而且,在不干扰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乘客在飞机上手机通话、电脑上网,在国外已有先例。  德国汉莎航空就在飞机上提供了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电脑在使用时连接的是机舱内的专用通信网络,不会再搜索地面网络,对飞行安全没有影响。乘客的手机和电脑只要开通了国际漫游,就能在除起降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内进行通信。  不过,空中通话和上网的费用很是不菲,去年我国拟定的空中通话费是每分钟15元,上网按流量收费。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 
坐飞机还不可以“玩手机” 开机是否影响飞行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可以开机了吗?本月开始实施的民航新规则给出的答案依然是“不允许”。记者从国航、南航、东航、中联航、春秋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了解到,目前还没有接到和新规则相关的具体评估审定规章,各航空公司还均无“实质性动作”。
上个月召开的中国民航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透露,《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发布,于2017年10月起实施。在这次修订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放宽了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管理规定。实际上,新规是将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否在飞机上使用的“审批权”下放给了各航空公司。朱涛表示,“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会看到中国的航空公司允许在飞机上使用相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拒不关机 后果依旧很严重●
“我在欧美国家那些外航的航班上,经常看到老外们开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玩儿啊,航空公司还提供Wi-Fi服务,不过手机是要开启飞行模式的。感觉飞了这么久,也没什么问题啊。”旅游达人小郑已经去过四五十个国家,经常飞来飞去的他,表示还挺不理解“在中国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等设备”的规定的。“到底专业人士怎么看手机信号干扰飞行这个问题的?我看近年来,乘客在国内航班上开手机拒不关机,一下飞机就被拘留的新闻时有发生。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小郑非常疑惑。
小郑说的没错,目前,国内航班空中拒不关机,确实后果严重。比如,今年1月5日晚,哈尔滨飞往北京的航班起飞后,女性乘客张某一直拒绝关闭手机。飞机降落后,民警将张某依法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最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张某处以了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今年2月6日中午,牡丹江飞往北京的航班上,飞机飞行和降落期间,旅客王某均打开手机听音乐,在安全员劝阻时,王某拒绝关闭手机且态度恶劣。飞机降落后,民警依法将王某传唤至派出所开展调查,最后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开机”会不会影响飞行●
民航专家李渊介绍,手机使用的无线电与飞机所使用的无线电同属于一个波段,存在对飞机通讯产生干扰的可能性,这也是很久以前美国曾经禁止飞机上使用手机的原因。但到目前,确实还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使用手机造成飞机通讯、导航干扰的案例。
航空公司运行标准部总经理吴江洲已经从业十多年了,他向记者透露,一直以来,从没有证据证实,在飞机上开启手机,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倒是曾经监测到过收音机无线电电波干扰进飞行通讯的波段里。那么,为什么国外有些航空公司允许乘客在飞机上开着手机呢?因为美国联邦航空局把权力“下放”给了各航空公司,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评估程序,航空公司应在每种自有机型上做手机信号防干扰测试,测试后自己有决策权,风险自己承担,局方就会批准。目前为止,美国的航空公司做的相关防干扰测试结果显示没有问题,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允许乘客在飞机飞行时开启手机,但一般需要设定飞行模式。我国民航为何一直禁止手机在飞机上开启呢?“因为历史上来讲,我们是按国际上的规定来制定的我们国内的民航规章制度。之前的第四版民航规章就是根据国际上的规定借鉴制定的,现在第五版的新规,也是根据国际上新规定的变化制定的。‘松口’把权力下放给了航空公司。或许10月以后,局方还会配套发布相关的具体评估、审定程序。”
飞机会越来越“智慧”●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空管与互联业务总监那保罗向记者介绍,欧美国家开放飞机的“手机禁令”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8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现频率调制的无线接收机可能对飞机的导航系统造成干扰,因此最初所有电子产品,甚至电子词典,在飞机上都是被禁止使用的。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认为飞机上使用手机的信号会被地面许多基站收到,对地面网络会造成干扰,也明确了机上手机禁令要求。当时手机频率多为800MHz和900MHz,机载设备专家认为的确有潜在的重叠。然而截至目前,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使用手机造成飞机通讯、导航干扰的案例。
随着Wi-Fi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各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同时,飞机制造中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抵御手机等设备的干扰影响。现在大部分人使用的手机是3G和4G信号(工作频率为3GHz和4GHz),完全不影响飞机通讯的VHF频率和VOR信标。因此,手机禁令开始逐步松绑。日,FAA正式宣布取消机上使用手机禁令。随后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航空管理当局陆续也放开了手机禁令。目前的开放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只能用“飞行模式”,而不能打语音电话,而且一些航空公司要求在起飞和降落阶段不可以使用手机。
在那保罗眼里,中国民航多年来维持着非常良好的安全记录,这与民航局和各相关监管方对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视密不可分。中国在机上Wi-Fi的布局上虽然起步较晚,但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设备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长远看,机上Wi-Fi惠及的不只是乘客与航空公司,它甚至可能是民航业的一次重要机遇,有望撬动行业数据处理与信息共享方面的改进——要知道,一架现代飞机每小时能够产生约20TB的数据,而目前绝大部分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未来航空系统里,稳定且高速的机上网络将有助于接入、处理、共享以最大化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让飞机真的“智慧”起来。
机上允许用手机还需要时间●
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也表示,空中使用手机是大势所趋。我国第五版新规则的这一条规定,就是沿用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相关规定,将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许可交由航空公司自行评估。但是,在今年10月起生效,并不意味着一到10月,旅客就可以立即使用手机。
因为,各家航空公司将根据第五版修订版的各项规定,重新更新修订公司手册,完成民航局的评估,并向局方提交申请,得到批准后才可以放开。因此需要一定时间。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都需要更新。在此之前,各航企仍将严格执行第四版规定,即飞行全程中严禁使用手机。目前,春秋航空已由运行标准部门牵头组织,研究相关评估方案。“虽然大势所趋,但如何在空中使用手机可能面临部分限制。参照目前各国外公司的做法,有的公司规定飞机在起降过程中要关闭手机。
巡航过程中,有的公司还规定必须切换成飞行模式使用。中国各航企的规定应该会比较一致,否则,各家公司规定不同容易引起旅客误解和执行的难度。我们建议,即使飞机上许可使用手机,但在飞行途中,也一定要严格听从机组人员发布的安全提示。一旦不遵从机组的安全提示,在违规情况下使用手机且不听劝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然可能会面临相关处罚。”张武安说。(记者 孟环 制图 张迪)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9月30日报道
故事要从一位美国大腕说起。
2011年12月的一天o曾出演过《我为喜剧狂》的大明星亚历克?鲍德温(Alec Baldwin)一如以往抱着自己的手机,久久不肯放下,不知从何时起,他成了Zynga公司拼字游戏《Words With Friends》的铁粉。
洛杉矶国际机场,飞机即将起飞,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请大家关掉一切电子仪器”。沉浸在拼字世界的鲍德温是断然不愿照做的,空乘人员费尽口舌再三劝阻,依旧无果而终。鲍德温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请下了飞机,此后他不忘在自己的Twitter上大肆吐槽。
这件事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推上了口水巅峰:飞机上为何要禁止使用手机?
时间倒流回1991年。当时的一些飞行员和空乘人员反馈称,电子设备会影响飞机的导航设备o可能干扰驾驶舱与地面的通讯,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随即便颁布了禁令。
虽说这一规定早已被公众广泛接受,但在民航业内却存在大量的争议。多年以来o波音公司以及探索频道等机构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了大量实验。但是直到现在仍没有找到证据,来证明手机能够对地空通讯产生任何值得一提的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也只是表示o电子设备的无线讯号“可能会”干扰航班运营。联邦通讯委员会屡次摇摆不定,还是维持了原议。
委屈的手机们
既然手机能发射无线电波,为什么不能证明它影响地空通信?这是因为航空信号用的是118MHz频段,而国内GSM手机用的是900MHz左右频段,WIFI信号频率更高,它们相差这么大,理论上是不能干扰到一起的。然而实际上,因为手机采用的是跳频脉冲的方式发射信号,所以会产生许多不同频率的次生电波。这些次生电波尽管很微弱,但面对机载通讯设备的超高灵敏性,就显得不太让人放心了。
为搜集电子设备是否会干扰飞机起降的实际证据,《华尔街日报》近期对492名在过去一年中搭乘过航班的美国成年人做了一项网上调查。在该调查中,40%的受访者表示在其近期的大多数航程中没有完全关闭手机,7%以上的受访者说他们没有关机,无线Wi-Fi和手机通讯功能都处于启动当中,还有2%的受访者则跟鲍德温一样在飞机起降时仍在使用手机。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呢?一架美国国内班机平均能容纳78名乘客,根据粗略计算,这78人全部关闭手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到十万万亿分之一!如果个人电子设备真像美国联邦航空局所说的那么危险,那么美国国内航班的导航系统和通讯设备应该每天都会受到干扰,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现象。
为什么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支持下,这种禁令还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众所周知,人类的思维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下定论”。如果两个事件接连发生,而其中一个事件貌似导致了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人们就会倾向于做出这种假设。机组人员说当他们发现有乘客违反规定使用电子设备时,航班上的设备恰巧出现了故障。这种轶事证据是完全有可能的,没有理由对其加以质疑。
然而,当我们考量这些轶事证据时,不会去想即使没人使用电子设备,故障也同样会发生,更不会去考虑当飞机顺利起降时,到底有多少乘客悄悄打开了手机。调查结果显示o几乎每次航班都存在违反规定打开手机的乘客。
恐惧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剂o谨慎从事则是一种自然反应。出于为乘客安全着想的正当理由,监管当局不愿放松相关规定,他们的脑海中无法摆脱因使用手机而导致飞机坠毁的悲惨画面。在不能确定是否有明显危害的情况下,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手机就成了飞机的敌人,因为民航是经不起“临床检验”的。手机们对此纷纷表示,自己感到很委屈。
一旦禁令实施,要想废除它就变得十分困难,因为一直都没有发生因电子设备而导致的航空意外事故,这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念,现状是正确的。然而,这种逻辑与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中的情节一样可笑:辛普森爸爸(Homer Simpson)煞费苦心地在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组织了“防熊巡逻”(Bear Patrol),并欢欣鼓舞地认为没有发现有熊出没要归功于“防熊巡逻”,而不是因为这个城市本来就没有熊。
扭曲的“飞行模式”
既然担心手机影响地空通信,开启“飞行模式”总行了吧?对不起,仍然不可能。
何为“飞行模式”?当你想使用手机中的某些功能时,如计算器、秒表、时钟,而又不愿被外界干扰,这时启用的一种防干扰状态,被定义为最早的“飞行模式”。
事实上,早在2000年手机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候的白屏机、蓝屏机还没有智能操作系统,没有那么多纠结的功能,可是搭乘飞机也要一概全程关机。“飞行模式”概念最初的产生,是指像坐飞机一样让你的手机不被扰,这就意味着,“飞行模式”这个概念的出现与智能机无关,更与“可以在飞机上使用”无关。
最先得到用户需求的往往是一线商家,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厂家跟随用户的习性而动,“飞行模式”逐渐普及,最终演变成了商家和民众口中的“可在飞机上使用的模式”,厂家、用户、民航局三者之间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博奕。
从科学角度来看,飞行模式并不能百分之百做到“零信号”。虽然与外界的信号中断,但是只要有电存在,手机就会产生电磁波。举例来说,在“飞行模式”下,手机仍能连接WIFI上网,这足以证明“飞行模式”并不是绝缘体。何况很多技术不过硬的山寨厂家也在推出该模式,可靠性更是要打个问号。
得不到民航局的认可,徒有其表的“飞行模式”,不如改为“睡觉模式”,或者“午休模式”,这样最起码可以保证在睡眠时不受到电话的骚扰!
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仍在继续。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无论说绝对有干扰,还是说绝对没干扰,都是不负责任的。但必须指出的是,所有对于电子设备的禁令必须基于证据而不只是可笑的恐惧。至少目前的证据表明,几乎每个航班的起降都有手机和电子设备开启,而这些飞机并没有从天上栽下来。
对于乘客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坐飞机就要遵守飞机的规则,它也许无益,但一定无害。您想想,飞机上面又没有移动电话基站,打开没有信号反而费电,你开着干嘛呢?再者,飞机上面关手机,早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它体现的是一种文明和对他人的关怀。
“机”不可使,是种和谐的社会契约,更需得到科学至尚的论断,别让手机委屈,也别被谎言魔怔。
【本文版权归腾讯公司所有,未经腾讯公司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分享到关闭
分享按钮不再出现?确定取消
疑问:飞机上能不能开手机? 解读:既然手机能发射无线电波,为什么不能证明它影响地空通信?这是因为航空信号用的是118MHz频段,而国内GSM手机用的是900MHz左右频段,WIFI信号频率更高,它们相差这么大,理论上是不能干扰到一起的。然而实际上,因为手机采用的是跳频脉冲的方式发射信号,所以会产生许多不同频率的次生电波。这些次生电波尽管很微弱,但面对机载通讯设备的超高灵敏性,就显得不太让人放心了。
疑问:手机“飞行模式”有用吗? 解读:从科学角度来看,飞行模式并不能百分之百做到“零信号”。虽然与外界的信号中断,但是只要有电存在,手机就会产生电磁波。举例来说,在“飞行模式”下,手机仍能连接WIFI上网,这足以证明“飞行模式”并不是绝缘体。何况很多技术不过硬的山寨厂家也在推出该模式,可靠性更是要打个问号。
TMT解码:系腾讯科技频道鼎力打造深度报道栏目,力求过滤信息干扰,还原科技事件和趋势背后的本源力量。
我们坚持:
深度:挖掘事件真相,梳理产业大势,探索实践真知;
独家:倾力提供首次进入公众领域的热门科技新闻;
独到:反传统智慧,不人云亦云;化繁为简,走在曲线前面;
权威:小心求证,谨慎思辨;去伪存真,一锤定音。
责任编辑:黄顺芳
设计制作:于春慧 杜连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机实时飞行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