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九到十年前新华书店有2b铅笔卖吗里卖的一本百科全书的名字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全文检索: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九月二十六日(11月17日) 上海开埠。
十一月初三日(12月23日)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县城东门外赁民屋居住,并将其在巴达维亚建立的印刷厂迁到上海,定名墨海书馆。这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新式出版机构,也是以后20年上海最重要的西学传播机构,标志着西学在晚清上海开始传播。咸丰十年(1860年)墨海书馆不再出书。
清咸丰三年(1853年)
至次年,墨海书馆出版《地理全志》2卷。
是年 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出版《上海口语语法》(A grammar of colloquial Chinese, as exhibited in the Shanghai
dialect),全书用英文写,是汉语方言学史上第一本研究语法的专著。
清咸丰六年(1856年)
《大英国志》由墨海书馆出版。共8卷322页。原著英国托马斯·米纳尔,慕维廉翻译,蒋敦复润色。该书介绍了当时不太为中国人所知的世界各国政体情况。
清咸丰七年(1857年)
正月初一日(1月26日) 《六合丛谈》创刊,由伟烈亚力主编。为近代上海第一份中文杂志。翌年2月因经费拮据停刊,共出15期。《六合丛谈》创刊号上刊载英国艾约瑟所撰《希腊为西国文学之祖》一文,介绍荷马的两大史诗,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此后艾约瑟还就古希腊罗马文学陆续撰写系列文章:《希腊诗人略说》、《罗马诗人略说》、《基改罗诗》、《百拉多传》、《和马传》等。这是近代史上最早对外国文学的系统介绍。
清咸丰十年(1860年)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迁址上海东门外,取名美华书馆。由美国长老会传教主持姜别利负责。后迁北京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迁址北四川路,民国2年(1913年)与华美书馆合并为协和书局。美华书馆成立后,取代墨海书馆在上海翻译西书的地位。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一书,在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
清同治元年(1862年)
MacGowan著的《上海话短语选》(A Collection of Phrases in the Shanghai
Dialect)出版,这是最早的上海话词典。
清同治三年(1864年)
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一书中最早将西方的“民主”概念引入中国。
清同治六年(1867年)
刘熙载应聘来上海任龙门书院主讲。此后14年中,他完成了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著《艺概》、《昨非集》的编纂。刘熙载是以儒家文艺观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派别的重要人物,这两部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治学思想和创作实践。
清同治七年(1868年)
闰四月(6月中旬)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正式开馆。这是由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个翻译西书机构,也是晚清时期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建立,标志着西学引进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七月十五日(9月5日) 《万国公报》创办,由林乐知主编。前身是《教会新报》,初名《中国教会报》,同治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日)改称《教会新报》(周刊),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日)出满300期后更名为《万国公报》(周刊)。它以报道中外时事,发表对中国时政的批评及介绍丰富的西学知识而著称,是19世纪后期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和中国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期刊。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编译出版《西国近事汇编》,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每年一卷,内容主要依据英国《泰晤士报》等编译,为一部西国大事要闻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大事的重要参考书。
清光绪元年(1875年)
五月初九日(6月12日) 《万国公报》第340期刊出的专文《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原则和三权分立制度,也较为完整地介绍了与此相关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政治思想,这是近代中国第一篇关于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思想的论著。
清光绪四年(1878年)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编译《西国近事汇编》一书,书中,第一次使用“康密民人”、“康密民党”二词,是“共产主义者”、“共产党人”最早的音译。
是年 日本学者御幡雅文著《沪语便商总译》,上海日本堂书店发行,是最早的上海话课本。
清光绪五年(1879年)
八月中旬(10月)起至光绪九年(1883年) 花之安在《万国公报》上连载《自西徂东》。光绪十九年广学会重印该书,为晚清影响最大的西书之一。
是年 郑观应在上海辑成《易言》一书,次年由香港中华印务总局刊行,全书36篇。书中主张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治”,提出自造轮船,开采矿产,采用火车、电报,发展资本主义。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最大的变法著作之一。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佐治刍言》一书,由傅兰雅译,应祖锡述。这是戊戌以前介绍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最为系统、篇幅最大的一部书。梁启超称其为“言政治最佳之书”。
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
九月十六日(11月1日) 英国传教士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在上海创立同文书会。光绪十七年(1891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出任督办,光绪二十年改名为广学会。广学会的成立,开始了结合中国实际,围绕变法宣传西学的历史。它出版的书籍及报刊在近代中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康有为出版《新学伪经考》,是他关于维新变法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他认为古文经学是帮助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的,应该称为新学;而古文经学出于刘歆伪造,故称“伪经”,他以此为反对顽固派“恪守则训”,倡导变法维新的理论根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郑观应《盛世危言》出版,由《救时揭要》、《易言》合辑而成。这是19世纪鼓吹变法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万国公报》发表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四项改革主张。
是年 江南制造局出版英国罗伯德著、傅兰雅口译、俞世爵笔述的《各国交涉公法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九月(11月中旬) 康有为到上海,在张之洞支持下建上海强学会,十一月二十八日(日)在上海创办第一份维新报纸《强学报》,倡导变法维新,4个月后被禁。
是年 广学会出版《泰西新史揽要》,原著英国马恳西,李提摩太译,蔡尔康述。全书叙述了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是广学会所出西书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一部。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七月初一日(8月9日) 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维新派报纸。
是年 张之洞幕僚屠守仁著《辩辟韩》一文,在《时务报》上发表,攻击严复的论点,就此展开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论战。
同年 广学会出版《中东战纪本末》,初版8卷。次年增出续编4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出三编4卷。林乐知编,蔡尔康译。是仅次于《泰西新史揽要》的一部畅销书。
同年 梁启超编成《西学书目表》,由《时务报》馆石印出版。书中收入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书籍339种,附鸦片战争以前西人译著86种,近人已译未印西书88种,国人所著与西学有关的书籍117种,共630种。这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西学书目。
同年 在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谭嗣同著《仁学》一书中,首次出现“社会学”学名。
同年 《时务报》第六、七册连载译文《古巴岛述略》,文中首次出现“图书馆”一词。
同年 陈炽发表的《续富国策》,是国内专门探索财政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正月初十日(2月11日)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发起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人,是清末上海最大的出版机构。
三月初七日(4月8日)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这是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后发展为交通大学。
是年 董康、赵元益等人在上海组成民间团体“译书公会”,专译西方或日本“切用”书籍,包括科技与社会科学,每周将译出之书汇编成《译书公会报》出版。
同年 康有为另一部变法维新的重要理论著作《孔子改制考》出版,认为孔子“作六经”是为“改乱世之制”,尧舜等都是孔子改制假托的圣王,他根据《公羊》三世说,想借用孔子名义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乱世)为“君主立宪”(升平世),以求渐至于“大同”(太平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六月初六日(7月24日) 中国第一份以妇女为对象的报纸《女学报》(旬刊)创刊。由薛绍徽、康同薇、裘梅侣等创办主编,实为经元善主办的中国女学堂的校刊,次年停办。
夏 广学会出版英国柯卡普著《社会主义史》(胡贻谷译)一书,书名为《泰西民法志》,书中专辟马克思一章,第一次在中文出版物中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生平和思想。
是年 马建忠著《马氏文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近代语法著作,标志着第一个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
同年 卢梭的《民约通义》由上海同文译书局出版。由日本中江笃介用中文翻译,为《民约论》的最早中译本。
同年 梁启超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是最早出现的专门叙述小说的文章。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正月(2月) 《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刊名为《大同学》的文章,其中第一章《今世景象》再次出现马克思的名字。该文由李提摩太节译自颉德著《社会的进化》。
二月(4月) 第一二三期所载《大同学》第三章《相争相进之理》中,在国内刊物上首次提到《资本论》这一书名。
是年 上海长老会布道团出版的M.T. Yates著《中西译语妙法》(First Lessons in Chinese,
Shanghai),是西洋传教士编写的最早课本。
同年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人发起“诗界革命”,力求破除旧体诗的章法,主张把诗歌创作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广智书局在上海成立,名为冯经如主持,实际为梁启超负责。是晚清由日本转译西书的重要机构。
是年 教育世界出版社在上海成立,是中国最早翻译、出版日本教科书的机构。
同年 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后又发表《新史学》,标志着近代史学理论研究的开始。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三月(4月) 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罗大维译村井知至著《社会主义》。该书第一次将马克思译为卡尔,并述及剩余价值学说。
十月十七日(11月16日) 严复翻译的《原富》(亚当·斯密著)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这是近代中国译介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经典著作。此前,严复还翻译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严复共翻译出版8部西方名著,开始中国学者自己独立系统、全面翻译介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
是年 商务印书馆设置编译所,以编译各种教科书为要务。
同年 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署名“独立之个人”(马君武)的译作《俄罗斯大风潮》,介绍和推崇无政府主义及其政党的活动。此后上海又相继出版张继编译的《无政府主义》(1903年)和金一编的《自由血》(1904年)两本小册子,介绍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恐怖、暗杀的主张;其他刊物也介绍了无政府主义思潮。上海成为无政府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最早通道。
同年 作新社在上海成立,在东京设有发行所,译者多为江苏留日学生,在介绍进化论、民约论和世界近代史方面,颇有影响。
同年 文明书局在上海成立,俞复、丁宝书等发起,以出版教科书和世界史地知识读物为主,所出蒙学教科书在晚清影响最大。
同年 《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由广智书局出版,幸德秋水著、赵必振译,这是中国第一部分析、批判帝国主义的译著。
同年 岸本能武太著、章太炎译的《社会学》由广智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国外社会学的译著。
同年 元良勇次郎原著、麦鼎华翻译的《中等教育伦理学讲话》由广智书局出版,蔡元培作序,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颇多批评之辞,被清政府学部认为是大逆不道,下令查禁。
同年 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论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及在文学中的地位、艺术特点。该文成为“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
同年 梁启超撰写了《生计学沿革小史》,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部中国学者自行编写的外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著作。
同年 在日本出版、上海发售的金邦平编译的日本小林丑三郎著《欧洲财政史》,是中国最早的财政史译著,也是国内首次使用“财政”一词的书籍。此后,“财政”一词被普遍使用。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正月(2月) 广智书局出版日本福井准造原著、赵必振译的《近世社会主义》,其中对马克思和《资本论》作了介绍,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译著。
四月(5月) 邹容著《革命军》印成单行本出版。五月十五日(6月10日)章太炎在《苏报》上为《革命军》作书评。同时,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书》,批驳康有为“中国只可立宪,不可革命”说,展开了维新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并由此引发“苏报”案。
闰五月、六月间(7月) 刘鹗由北京来沪,同年9月从收藏甲骨中精选拓墨1058片,出版抱残守缺斋石印本《铁云藏龟》,是国内外公开印行的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是早期甲骨学者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
十月二十七日(12月15日) 蔡元培、陈去病在上海创办《俄事警闻》,专门报道沙俄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消息,光绪三十年正月初十日(日)停刊,改出《警钟日报》。
十二月初一日(日) 丁初我在上海创办《女子世界》(月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停刊。此报被誉为“宣传最持久、言论最勇猛、反映最强烈的一家革命妇女报纸”。
是年 《大陆报》第十一期刊载的《亚里士多德外籀之术》一文,在国内最早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推理。
同年 会文学社在上海成立,主要译员为范迪吉,以翻译出版《普通百科全书》100册著称于世。
同年 藤井健次郎著、范迪吉译《哲学泛论》,德国科培尔原著、下田次郎译、蔡元培重译《哲学要领》,井上圆了著、游学社译《哲学微言》等书出版,这标志着西方哲学体系比较系统地被介绍进中国。
同年 英国斯宾塞名著《社会学研究》由严复翻译取名《群学肄言》(上海文明编译局)出版,是引进最早的西方社会学著作。
同年 严复翻译的穆勒著《群己权界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年 梁启超所编《中国国债史》在沪出版,仅76页,甚简略,但系国人自撰的第一本财政史专著。
同年 文明书局印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最早的中文全译本,由张相文转译日文版本的《万法精理》。该书提倡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阐述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
同年 夏曾佑著《中国历史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近代中国尝试用进化论研究本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章节体通史。在近代史学的建立方面有开创性的功绩。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正月二十五日(3月11日) 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月刊)创刊,每年编成一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37年(1948年)12月停刊,持续出版4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久的大型刊物,也是查阅中外历史事件很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是年 《教育世界》在76~78号、80~81号刊登王国维撰写《红楼梦评论》,第一次自觉地把《红楼梦》作为一部以艺术形象为核心的作品进行批评研究,这在“红学”史上,也在整个中国的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首开先例,打破以考证索隐眼光读小说的锢蔽。
同年 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出版。
同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 严复翻译的《法意》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三月底至四月(5月) 开明书店出版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修辞学教科书和修辞学专著。
是年 严复译英国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著《逻辑体系:演绎和归纳》,取名《穆勒名学》,由广学会出版。书中在中国第一次将英文“logic”译为“逻辑”。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西方逻辑科学在中国的再次输入的开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十二月初一日(日) 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为宗旨,宣传民主革命,反对妇女缠足,主张男女平等。发行两期即被禁。
章太炎《诸子略说》在《国粹学报》第20、21期发表,标志着近代对先秦诸子研究的开始。
是年 上海出版魏声和的《中国实业界进货史》。后又出版陈家锟的《中国商业史》(1908年)和《中国工业史》(1909年)、沈国芳的《中国渔业历史》等小册子,这些是中国首批系统论述本国工业、商业、渔业发展史的专门著作,旨在唤起国民注重各业经济的发展。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二月二十日(4月2日) 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是第一份现代化大型日报,宣传民主革命,至民国35年(1946年)停刊。
是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章炳麟完成《新方言》,该书最早摆脱传统训诂学研究方法的局限,试图用新的方法对汉语词汇进行探索。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上海世界语协会成立,是中国最早的世界语团体。
是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 《国粹学报》连载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部著作是近代学者第一次将西方美学理论及文艺理论运用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理论,标志着王国维新的诗学理论体系形成。
同年 章士钊著《苏报案记事》由上海文海出版社出版,这是国人自著的第一本报史资料集。
清宣统元年(1909年)
蔡元培译的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出版,这是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西方系统的伦理学专著。
是年 《教育杂志》连载孙毓修《图书馆》一文,文章介绍了图书馆建置、购书、收藏、分类、编目、管理、借阅等方面内容,并首先将杜威十进分类法介绍进国内,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分类思想的形成。
清宣统二年(1910年)
三月下旬至六月下旬(5~7月) 上海《新世界》杂志第一、三、五、六、八期上,以《理论社会主义和实行社会主义》为题,连载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第一、二节和第三节的一部分,是国内最早译载的恩格斯著作。
六月(7月) 《小说月报》创刊,当时为鸳鸯蝴蝶派控制的刊物。
是年 蔡元培撰《中国伦理学史》出版,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关于中国伦理学史的专著,也是中国学者用资产阶级观点清理中国古代伦理学遗产的开始。
同年 上海科学书局发行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被认为是最早的由中国人自著的文学史专著。
民国元年(1912年)
10月7日 康有为弟子陈焕章在上海组织“孔教会”,出版《孔教会杂志》,倡导尊孔。
是年 上海《民权报》连载徐枕亚的长篇小说《玉梨魂》,引起很大反响。为此,《民权报》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的发祥地。
民国2年(1913年)
康有为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并在此发表他从清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撰写,光绪二十八年完成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大同书》,但只发表了二分之一,因杂志停刊而止,后直到民国24年才由其弟子钱定安将全书交中华书局出版。
民国3年(1914年)
5月 《小说丛报》(月刊)创刊。徐枕亚、吴双热任主编。至民国5年7月停刊,共出22期。该刊发表了许多哀情小说,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大本营”。
6月6日 小说杂志《礼拜六》(周刊)创刊。王纯根主编,中华图书馆发行。民国5年6月停刊。是民初小说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一种,对当时小说在社会上流行起到重要作用。
7月 穆藕初译成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民国4年(1915年)
1月1日 徐大纯《论美学》一文在《东方杂志》发表,开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美学学科性研究的先河。
9月15日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民国5年9月1日改名《新青年》。该杂志的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成为倡导五四运动的重要刊物。民国6年编辑部迁北京,民国9年初迁回上海,而出版一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承担。
同日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翻译了美国马克威、斯密士合著的《青年论》,这是在中国首次介绍西方研究青年的成果。
9月 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曾毅著《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将中国近代文学列为文学史的一个部分。
民国6年(1917年)
2月21日 孙中山在上海写成《会议通则》,又名《人权初步》,后编入《建国方略》之中,题名《社会建设》。
10月 无锡人俞复、陆费伯鸿等在上海设盛德坛扶乩,组织灵学会,提倡鬼神迷信,翌年1月发行《灵学丛志》。
11月10日 上海《民国日报》在全国最早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同日上海《申报》、《时报》、《中华新报》等根据外国通讯社的报道,也转引这一消息。
是年 王国维完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发表于广仓学会的《学术丛编》。首次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揭发出来,使《史记·殷本纪》和《帝王世系》等书所传的殷代王统得到了物证,并且改正了讹传。从而把上古史的研究上推一二千年。王氏以甲骨证史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甲骨研究的新局面,突破了文字学的疆域,在甲骨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同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元善译的《图书馆管理法》,这是上海最早出版的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著作。
同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贾士毅著《民国财政史》,这是中国第一本民国政府财政史著作。
同年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周瘦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全书50篇,大多为文言文翻译。所译14国47家小说,其中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荷兰、塞尔维亚等国作品,“在中国皆属创见,所选亦多佳作”(见鲁迅、周作人对本书的评语)。每篇作品前都附有原著者小传,简约扼要。这种对外国作家和著作的简介,据考便“始于这部《丛刊》”。
同年 姚公鹤著的《上海报业小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地方报业史专著。
民国7年(1918年)
3月4日 《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创办。它以介绍西方学术流派和探讨社会主义问题著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摇篮之一,成为全国新文化传播的“四大副刊”之一。
3月 《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三号上刊载布施胜治撰写的《述俄国过激派领袖李宁(列宁)》,第一次对列宁的生平事迹做了全面介绍。
4月 《东方杂志》发表杜亚泉的《迷乱之现代人心》、钱智修的《功利主义与学术》、平佚编译的《中西文明之评判》,主张应当保持并发扬封建的名教纲常。由此引发长达10余年的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论战。参加论战的主要有三派: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派。这也是民国时期上海发生的第一次全国性思想论战。
5月 《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刊载陈百年的《辟灵学》、钱玄同、刘半农的《斥灵学丛志》等文,驳斥灵学会的荒谬论点,开始展开无神论与有神论的论战。
民国8年(1919年)
1月20日 无政府主义刊物《进化》在上海创刊。
1月 《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挽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月 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整理中国哲学史的论著。
同月 黄凌霜在《进化》月刊第二号上发表《评〈新潮〉杂志所谓今日世界已新潮》,攻击《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原理,反对马克思的“集产社会主义”,号召信奉无政府主义;此后又发表多篇类似的文章,挑起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4月15日 胡适为配合杜威访华,在《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发表长篇论文《实验主义》,系统介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
4月30日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携妻女抵上海访问。在上海连续作题为《实验主义》和《平民教育主义》的演讲。杜威是最早来中国讲学的西方哲学大师。
5月11日 《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合刊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附简译的《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部分章节,《〈政治经济学〉导言》)、顾兆熊的《马克思学说》、陈启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贞操问题》、渊泉译的日本学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刘秉麟的《马克思传略》,这是中国广泛传播唯物史观的开始。同期还发表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的《马克思学说批评》,克水著的《巴枯宁传略》等。
6月16日 上海的《民国日报》在北京《晨报》改革的影响下,取消《国民闲话》、《民国闲话》两副刊,改出《觉悟》副刊,由邵力子主编。《觉悟》副刊在民国14年以前经常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马克思主义,是全国著名的传播新文化的“四大副刊”之一。民国20年停刊。
8月1日 中华革命党(同年10月改为中国国民党)在上海创办理论刊物《建设杂志》(月刊),孙中山撰《发刊词》。主要撰稿人有朱执信、廖仲恺、戴季陶、胡汉民、汪兆铭、吴敬恒、李煌嬴、林云陔等,该刊共出2卷,每卷6期,民国9年7月停刊。
8月13日 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全文刊载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号召农民、工人、学生及各界民众,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军阀势力。
9月1日 张东荪、俞颂华主编的《解放与改造》创刊。创刊号上登载金侣琴译列宁的《鲍尔雪维克之所要求与排斥》一文,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列宁著作中译文。
11月 《国民》杂志第二卷第一期发表李泽彰译的《马克思昂格斯共产党宣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报刊上所见的最早专门介绍《共产党宣言》的文章。
12月1日 《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发表高一涵记录的《杜威演讲录》,内容是第十六次演讲“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年底 张元济主持的《四部丛刊》初编开始由商务印书馆印制,民国11年出齐。
是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第一本银行史著作——周葆銮的《中华银行史》。
民国9年(1920年)
1月1日 《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载高一涵记录的《杜威博士演讲录》,内容是继续阐述实用主义的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2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三号续载;3月1日第七卷第四号续载记录,记录者孙伏园,到9月1日第八卷第一号续登刊完。
1月10日 胡愈之在《东方杂志》第十七卷上发表论文《近代文学上的写实主义》,详细比较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分析了现实主义优缺点。
3月2日 郭绍虞译日本高山林治郎著《近世美学》在《时世新报·学灯》上开始连载,为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洋美学史的译著。
3月10日 宗白华在《时世新报·学灯》专栏发表《美学与艺术略谈》,在中国最早对“美学”和“艺术”两个概念做了界定。
5月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施存统、沈雁冰、邵力子等。8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担负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任务。
8月15日 《劳动界》周刊创刊,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第一个以工人群众为对象的通俗刊物,由新青年社发行,翌年1月终刊,共出24期。
8月22日 新青年社在上海建立,由陈独秀负责,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出版社。
同日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新青年社发行,这是该书第一个铅印的中文全译本,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
9月1日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开始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开辟“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讨论”、“俄罗斯研究”等栏。发表陈独秀的《谈政治》,反击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挑战,阐明许多重要哲学思想。该文是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9月 圣约翰大学经卜惠廉提议,设立报学系。这是中国高等院校中正式成立的第一个新闻学系。
10月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上海访问期间,发表“中国宜保存固有之国粹”、“社会改造原理”、“教育之效能”3次演讲,宣传其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上海一度掀起罗素热。
11月6日 张东荪在《时事新报》上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一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主张,引起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11月7日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性刊物《共产党》月刊创刊,李达任主编,第一号刊载有关列宁领导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资料,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包括张东荪的假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思潮。
年底 《新青年》被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查封。后于民国10年2月迁广州。4月1日复刊。
是年 刘复(半农)《中国文法通论》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斯物威的《新英语语法》为依据,试图对《马氏文通》加以修正,重新拟订理论体系。
同年 王星拱著《科学方法论》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上海最早出版的科学方法论专著。
同年 胡适撰写的英文本《先秦名学史》由亚东图书馆出版,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先秦逻辑思想发展史的专著。
同年 王国维出版《宋元戏曲考》,书中涉及元曲方俗语和蒙古语借词的训释,是上海学者最早探讨近代汉语词语的著述之一。
同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法国黎明(G.LEBON)所著,吴旭初译的《群众心理》,这是上海出现最早的一本社会心理学译著,也是中国最早输入的社会心理学译著。
民国10年(1921年)
1月 《东方杂志》第十八卷第一号发表范寿原摘译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月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思想概论》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4月3日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登上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章程。
5月7日 《共产党》第四期发表沈雁冰译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5月 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成立,由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主持,出版《小说月刊》、《文学旬刊》(后改《文学周报》)。该会的成立,象征性地显示了上海成为新文学创作的又一中心。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7月 世界书局在上海开业。它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被称为上海的“四大书局”。
8月1日 《新青年》第九卷第四号发表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论战的文章,其中有:陈独秀与区声白的通信6件,施存统的《马克思共产主义》,蔡和森给陈独秀的信《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等。
8月 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由泰东图书局出版。郭沫若在《序诗》中宣称“我是个无产阶级者”,“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
9月1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人民出版社,由李达主持工作,到民国11年6月所出书包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资本论入门》(李汉俊译),《工钱劳动与资本》(袁让译),《列宁传》(张亮译),《劳动会之建设》(李立译),《讨论进行计划书》(成泽仁即沈泽民译),《共产党礼拜六》(王静译),《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李墨耕译),《共产党的计划》(张空明译),《俄国共产党纲》(张西望译),《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成泽仁译)等,对普及马列主义起了作用,民国12年并入新青年社。
10月7日 俄国盲诗人世界语作家爱罗先柯到上海,受到上海世界语协会胡愈之等人接待。
10月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九卷第六号发表《马克思学说》,介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同月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月 中华书局出版黄昌谷著《科学概论》,是上海最早出版的科学哲学专著。
12月 《民铎》第三卷第一号为“柏格森号”,发表李石岑、梁漱溟等的文章,详尽介绍柏格森唯心主义哲学。
是年 何仲英发表《水浒传释记号》,是上海最早的小说词语考释文章之一。
民国11年(1922年)
1月1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创刊。第一号至第三号由北京地方团组织出版,后改由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出版,施存统主编,民国12年停刊,共出25期。
1月 柏格森的著作《物质与记忆》、《柏格森》分别由商务印书馆、泰东图书局出版。加上《民铎》第三卷第一号的“柏格森号”使柏格森主义在中国传播形成高潮。
2月 《社会学杂志》双月刊在上海创刊,是社会学学会机关刊物,余天修主编,中英文合刊。
5月1日 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主编的《创造季刊》在上海出版,后于民国13年2月28日休刊。创刊号发表郭沫若的《海外归鸿》、郁达夫的《艺文私见》,对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报》和郑振铎主编的《文学旬刊》提出尖锐批评,由此引发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之间就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论争。
5月 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郑振铎主编的《文学研究会丛书》,至民国26年共出125种,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一套规模较大的文学丛书。
9月13日 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任主编。民国16年7月,随中共中央迁往武汉。
10月23日 私立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改组为上海大学,由共产党国民党两党合办,于右任任校长。邓中夏(安石)、瞿秋白、陈望道、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沈雁冰、施存统、侯绍裘、杨贤江等先后任教。历时四年半,是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时间最长的学校,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主导地位,时有“红色大学”、“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称。
同日 梁启超在上海东南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次年其讲稿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认为封建宗法的贵族政治已于孔子出生前后次第动摇,而在春秋之后完全消灭。
11月11日 章太炎的《国学概论》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印行。章太炎撰写该书的目的是挽救“国学之衰微”。
12月31日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博士从日本来上海与张君劢交谈心灵学问题。
是年 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曾讲《康德以前之认识论及康德之学术》,对扩大康德在中国的影响起了一定作用。
同年 周辩明的《词的界说》、乐嗣炳的《国语词概论》(载《国语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是最早出现的词汇理论论文。
同年 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书中提出“自传说”,产生很大影响,为“新红学派”的重要著作,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阶段。
同年 梁启超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及其方法的专著,在史学界有重大影响。
民国12年(1923年)
1月10日 郑振铎在《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发表《文学原理的书籍介绍》,介绍外国文学理论、美学、比较文学、艺术理论专著51种。
2月14日 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人生观》的演讲,并在《清华周报》上发表文章,宣扬主观唯物主义的“自由意志”人生观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孔孟思想、宋明理学,由此引起“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论战中形成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论战后期,陈独秀、瞿秋白等以“唯物史观派”参战,主要支持“科学派”。
4月和10月 汪荣宝的《哥戈鱼虞模古模考》相继在北京《国学季刊》和上海《华国月刊》发表,在上海引发了中国古音学史上的第一次辩论。这辩论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
7月 美国教育家、道尔敦制教育法的创设者柏克赫肆特来沪讲学,阐述他的教育法。
10月20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等主办。
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创办上海书店,《向导》、《新青年》、《前锋》等刊物均由其出版发行,还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浅说》(一峰、辟世编),《唯物史观》、《社会科学讲义》、《社会科学概论》(瞿秋白)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书店于民国15年2月被查封,迁武汉办长江书店。
11月20日 为推动国民党改组,《新建设》月刊创刊,由恽代英主编。
11月25日 上海亚东图书局出版《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汇集了“科玄论战”中的29篇文章。胡适为该书作序,总括了“科学派”观点。
12月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上卷由新潮出版社出版,下卷于民国13年6月出版。民国14年9月修订后由北新书局合一出版。该书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同月 徐宝璜、胡愈之著的《新闻事业》(商务印书馆)是上海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
是年 中国理论语言学的第一部专著《国语学草创》(胡以鲁著,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出版。
同年 唐钺的《修辞格》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参考了英国讷斯藉的《高级英文作文》写成。特点是既建立了较科学、完整的修辞格体系,又有辞格理论作指导。后世誉为科学的修辞论的先声。
同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杨昭悠编著的《图书馆学》,该书是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图书馆学著作。
民国13年(1924年)
1月 瞿秋白的《社会哲学概论》在上海书店出版的《社会科学讲义》第一至第四集上发表,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著作。
同月 国家主义者陈启天在《少年中国》第四卷第六期上发表《新国家主义与中国前途》,提倡教育救国,攻击共产主义,掀起了国家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4月12日 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到上海讲学,在上海文化界激起热烈反响。18日,文学研究会等20个团体假商务印书馆举行欢迎集会,1200多人参加。
5月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上海的《史地学报》第三卷开始连载,民国18年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对明清之际“经世致用”之学、清代汉学、晚清今文经学的流变作了专述。
同月 李守常(李大钊)的《史学要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
夏 瞿秋白在上海夏令讲学会上作《社会科学概论》的演讲。10月上海书店出版该书。
10月10日 《醒狮》周报创刊,是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主编曾琦。其国家主义政策是“安内攘外”,主张“阶级合作”、“全民政治”,受到革命报刊的反击。
11月6日 沈泽民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文学与革命的文学》,明确提出了“革命文学”的概念。
11月30日 上海《学艺》杂志第六卷第五期出版《康德诞辰二百周年纪念号》,发表了近20篇评介康德的论文,这是国内一次较早的集中介绍康德的著作。
是年 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由上海书店印行,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同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顾复著的《农村社会学》,这是中国第一部农村社会学的专著。
同年 泰东图书局出版谭正璧著的《中国文学史大纲》,这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史,也是首次由上古文学叙述至现代文学的中国文学史。
民国14年(1925年)
2月12日 郑超麟译列宁《托尔斯泰与当代工人运动》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这是列宁文艺理论最早的一篇中译本。
2~3月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连载“丽英女士”(柯柏年)译的《空想的及科学的社会主义》,这是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个中文全译文。
4月22日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改为不定期刊,本日出第一号,为纪念列宁逝世专号,发表了瞿秋白的《列宁主义概论》。
4月 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成立。民国14年创刊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刊行20余年;民国15年创办《图书馆学季刊》,民国26年停刊。
6月4日 中共中央机关报《热血日报》在上海刊行,瞿秋白任主编,郑超麟、沈泽民、何谓辛(何公道)等组成编辑部,当月28日被迫停刊。20余天内瞿秋白写了10多篇社论、论文。
7、8月间 戴季陶的两本小册子印行:《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连载前一种,还发表他的《民生哲学系统表说明》。戴季陶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宣扬唯心主义的道统说;反对阶级斗争学说,提出以“仁爱”去消除阶级斗争;反对国共合作,排斥共产党,公开亮出“戴季陶主义”。
8月 梁启超著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变迁史》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
10月 萧楚女的《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由中国青年社出版,对《醒狮》周报第一至第五十期作总评价、总批判。
同月 《生活》周刊创刊,民国15年起由邹韬奋主编,销数激增,特别是“九一八”后,以抗日救亡为中心。民国22年成立生活出版合作社,对外称“生活书店”。
是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胡怀琛的《中国民歌研究》,明确阐述民歌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是中国早期民歌研究的重要著作。
同年 潘序伦用英文撰写的《簿记与会计》、《公司财政》两本专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施仁夫译成中文由上海立信会计用品社出版),介绍美国的簿记和会计。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西方会计模式在中国的第二次引进。
同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洪有丰的《图书馆组织与管理》,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关于图书馆管理的著作。
同年 郑振铎著的《泰戈尔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专著。
同年 上海法学编译社出版郭卫编著的《刑法学总论》,这是上海最早出版的由国内学者撰写的刑法学理论专著。
民国15年(1926年)
3月13日 《中国青年》第一一六、一一七期发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6月 现代丛书社出版李达著的《现代社会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中国马克思哲学体系开始形成的标志。
7月 《新青年》被迫停刊。
是年 郑振铎编的《文学大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年 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改为东方图书馆,并对外开放。善本书收藏在三楼,仍名涵芬楼。
同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陆鼎揆译美国庞德著的《社会法理学论略》,这是上海最早出版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法理学著作。
同年起 商务印书馆开始换版重印《四部丛刊》,民国18年全部完工。新版《四部丛刊》一经出版,即被推为中国图书史上“四大编纂”之一,与《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并称。
民国16年(1927年)
1月1日 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一四八期发表《思想界“反赤”运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过去几次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作了总结。
年初 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编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策略——讨论大纲》,是上海最早的有关中共党史的研究著作。
4月 瞿秋白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交长江书局以《湖南农民革命》的书名出版,加上序言说:“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9月 蒋国珍著的《中国新闻发达史》(世界书局)出版,11月戈公振著的《中国报学史》(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报业史著作。
10月3日 鲁迅从广州到上海,此后定居上海。
10月24日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周刊在上海创刊,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组成编委,瞿为主任,创刊号上发表瞿秋白《国民党死灭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文。
是年 蒋光慈的长篇论文《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在《创造月刊》上连载,介绍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文坛情况,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
同年 金岳霖著的《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系统地引进了西方的演绎逻辑、数理逻辑,是当时最具权威的著作。
同年 郑振铎著的《文学大纲》(4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最早将中外文学史及其名著综合起来做系统论述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通史。
同年 孙本文在复旦大学讲授“都市社会学”课程,是上海都市社会学研究的发端。
民国17年(1928年)
1月1日 太阳社在上海成立,是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团体,发起人是蒋光慈、钱杏邨、孟超、杨邨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共出7期,即被查禁。民国18年底,太阳社自动解散,成员全部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同日 国民党在上海创办《新生命》杂志,以“阐明三民主义理论,发挥三民主义的精神”为宗旨,以“研究建设计划,介绍和批评各国学说制度”为内容。蒋介石指定周佛海总负责,后来在中国社会性质论坛中形成“新生命派”。
1月15日 创造社创办《文化批判》月刊,5月改名《文化》,不久被查封,8月又改为《思想》月刊出版,到翌年5月停刊。成仿吾在创刊号上发表祝词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文化批判》将贡献全部的革命理论,将给革命的全战线以朗朗的火光。彭康发表《哲学的任务是甚么》,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在把这个世界变更”。
1月 鲁迅和创造社的郭沫若、郑伯奇等组织联合战线,恢复《创造周报》,在《创造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以鲁迅为首,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蒋光慈都列名的《创造周报复活宣言》。
同月 创造社成员朱镜我、冯乃超、成仿吾、李初梨等人在《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上发表文章,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简称“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并提出作家“转变方向”和建立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主张。《太阳月刊》与《文化批判》还从创刊号起连续发表蒋光慈的文章《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等,也提出类似观点。他们把鲁迅等作家当作批判甚至革命的对象,由此引起一场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
3月10日 新月社创办《新月》月刊,主编徐志摩发表《新月的态度》,梁实秋曾发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系统地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主张“文学没有阶级性的”,反对“革命的文学”。
3月12日 鲁迅在《语丝》周刊第四卷第十一期上发表《“醉眼”中的朦胧》一文,回答创造社、太阳社等的批评。
3月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在上海成立。
6月20日 鲁迅译的《苏联的文艺政策——关于文艺政策评议会记录》刊载《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一至五本。这是他在革命文学的论战后,有计划地介绍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开始。
9月15日 创造社在上海创办理论刊物《思想》,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情况,主要撰稿人有朱镜我、彭康、李初梨、冯乃超等人。
10月1日 陶希圣在《新生命》杂志第一卷第十期上发表《中国社会到底是甚么社会》,否定中国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较早一篇文章,当时未引起大的反响。
10月5日 刘少奇在《布尔什维克》第二卷第一期发表《口令的转变》(《刘少奇选集》中改为《论口号的转变》),用简明的语言说明了在革命斗争中,如何根据每个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正确而且恰当的口号,才能很好地领导斗争,文章充满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精神。
11月20日 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在上海创刊,前23期是周报,后103期是三日报,民国19年8月2日停刊,共出126期。
11月 李达、邓初民等人在上海创办昆仑书店,出版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籍,如: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论文《机械论的唯物论批判》(杨东莼等译),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钱铁如译),《社会进化史》(王子元译)等,成为30年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民国21年书店被封,李达离上海。同年李自费办笔耕堂书店,实际并无此组织,但以其名义出了许多进步书籍。
同月 恩格斯《从猿到人》的第一个中译本由上海春潮出版社出版,陆一远译,书名《马克思主义人种由来说》。此后至民国21年,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著作的中译本在上海相继出版。
12月30日 中国著作者协会在上海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郑振铎、郑伯奇、沈瑞先、李初梨、潘梓年、钱杏邨等人,发表《中国著作者协会宣言》。
是年 唐庆增等学者最早在高校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教程,为该学科的初创作出了贡献。
民国18年(1929年)
1月11日 陶希圣的《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由新生命书店出版。他否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认为中国有商业资本主义,士大夫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不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由此引起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
3月23日 林伯修(杜国庠)在《海风周报》第十二期上发表《1929急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化的问题》,提出3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普罗文学的大众化问题;(2)普罗文学的写实建设问题;(3)正确解决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
4月3日 王平陵编的《西洋哲学概论》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该书专用一章介绍西方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这些流派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4月20日 鲁迅译的《关于文艺领域党的政策》刊行《奔流》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4月 李达的《社会基础知识》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列入《社会科学常识丛书》出版。该书通俗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指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以中国革命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其趋势必然是社会革命。
同月 中华书局出版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该书第一次把中国近代文学从古代文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并按时间顺序,逐一考察和评价了鸦片战争至民国8年前后各种文学思潮。
5月 杨贤江的《教育史A.B.C》(署名李浩吾)出版,这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史的较早著作。
6月 普列汉诺夫著,杜畏之译的《战斗的唯物论》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该书是对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达诺夫经验批判论的批判,并阐明辩证唯物论。译者在序中说,译此书的目的是在批判中国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唯心论哲学。
同月 鲁迅译的芦那卡尔斯的《艺术论》出版。此后,鲁迅译的《文艺与批评》、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分别在本年10月和翌年6月出版。
同月 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李膺杨(即杨贤江)译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7月 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中文研究会翻译出版。
10月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最早的中译本出版。有两部:一部林超真译,上海沪滨书局出版,书名《佛爱巴黑与德国唯心主义的尾声》;另一部彭嘉生译,上海南强书局出版,书名《费尔巴哈论》。
同月 李一氓与许德珩分别译的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由水沫书店和春秋书店分别出版。这是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最早的中文全译本。
11月15日 创造社后期社会科学刊物《新思潮》创刊,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撰稿人有李一氓、朱镜我、吴黎平、潘东周、彭康、杨贤江等,由朱镜我主编。创刊号发表杨贤江《中国教育状况的批评》(署名柳岛生),全面批判了国民党的教育政策。
12月10日 胡适为参加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在《新月》第二卷第十期发表《我们走哪条路》一文,提出“五鬼闹中华”的论点,认为中国社会问题的“五大恶魔”,即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和扰乱,这才是革命的真正对象。铲除“五魔”不靠暴力革命,要靠一点一滴的改良。
是年 李何林编的《中国文艺论战》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收集32位作者关于革命文学论战的文章47篇,编者写了序言。
同年 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近代较早的系统的中国佛教通史,标志着佛教哲学研究的开始。
同年 复旦大学成立新闻系。由此新闻学在学术界被逐渐承认。
同年 郭沫若发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提出阴阳爻生殖器说,影响极大。
同年 世界书局出版吴景超著的《都市社会学》,这是都市社会学最早出版的著作。
同年 大东书局出版侯厚培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是中国第一本论述中国经济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演变的断代经济史著作。
同年 上海昆仑书店印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家邓初民著的《政治科学大纲》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此后,民国21年,新时代出版社出版邓初民(署名田原)的《政治学》一书,这两本著作比较系统地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新型的研究体系。
同年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的《理想国》由吴献书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翻译的第一部柏拉图的著作。
民国19年(1930年)
1月1日 鲁迅、冯雪峰主编的《萌芽》月刊在上海创刊,从第三期起成为左联机关刊物,到第五期被禁。最后一期(第六期)改名为《新路》。
1月10日 蒋光慈、钱杏邨主编的《拓荒者》月刊在上海创刊,刊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作品。主要撰稿者有洪灵菲、殷夫、沈端先等。到四、五期合刊时遭查禁。
1月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由联合书店出版。该书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把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依次叙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有规律更替的历史。
2月15日 鲁迅编的《文艺研究》季刊在上海创刊,专载文艺理论。鲁迅译的苏联普列汉诺夫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观》刊在第一卷第一期。该刊只出了1期。
2月16日 鲁迅、沈端先、冯雪峰等12人召开上海新文学运动者的讨论会,以“清算过去”和“确定当前文学运动底新任务”为题,检查了过去的缺点,一致认为有将国内左翼作家团结起来,共同开展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必要,即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委员会。
2月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教育学原理的著作。
3月2日 左联在上海窦乐安路233号(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文艺团体。鲁迅、夏衍、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被选为左联常务委员。会上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以及确定左联机关刊物等17项决议。
3月9日 左联秘书处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左联目前具体工作的会议》等5项决议,包括:出版理论性机关刊物《文学》及创办《工农小报》等。《文学》于4月25日创刊,刊载瞿秋白以史铁尔为笔名的论文《普罗大众文艺的实现问题》。刊物出版一期就被禁。
3月 左联在鲁迅、瞿秋白共同领导下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先后讨论3次,到民国23年底告一段落。《大众文艺》第二卷第三、四期《新兴文学专号》有第一次讨论的记录。《拓荒者》也先后发表讨论文章。左联油印物刊《秘书处消息》也刊载讨论记录。
同月 上海昆仑书店出版陈启修(陈豹隐)译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资本论》在中国最早的一个中译本。
4月15日 《新思潮》月刊第五期刊出“中国经济研究专号”发表潘东周的《中国经济的性质》,吴黎平的《中国土地问题》,向省吾的《帝国主义与中国经济》与《中国的商业资本》,王昂(王文学)的《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发展及其前途》,李一氓的《中国劳动问题》等文章。以后,第六、七期又发表多篇这方面文章。这些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社会,阐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被称为“新思潮派”。由此正式开展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论战的对手主要是代表托派的以《动力》杂志为阵地的“动力派”和影响较小的“新生命派”。
5月20日 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在上海成立。朱镜我为党团负责人,潘梓年、彭康(原名彭坚)、杜国庠、王文学为党团成员。
7月 托派分子严灵峰在《动力》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国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还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后又在第三期发表《再论中国经济问题》,以后又发表《我们的反批评》等文章。民国20年6月将上列文章汇辑为《中国经济研究》一书,针对新思潮派的观点进行论战,否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断言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他们被称为“动力派”。
同月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最早的中译本在上海出版。有两部:一部笛秋译,上海明日书店出版;另一部朱铁笙译,辛垦书店出版,书名《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
9月10日 左联机关刊物《世界文化》创刊。谷荫(朱镜我)发表《中国目前思想界底解剖》,梁平发表《中国社会科学运动的意义》,对新月派、新生命派等的观点进行批判。还发表了《中国科学家联盟纲领》。
9月 王星拱著的《科学概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马赫主义哲学著作。
10月 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革命文化团体成立的基础上,中国左翼文化界总联盟(简称“文总”)作为文化界联合组织在上海成立。文总由中央文委直接领导。
11月 王禹图著、世界书局发行的《工业经济学ABC》一书面世。这是上海学者自己撰写的最早一本“工业经济学”著作,“工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
同月 吴黎平译的《反杜林论》由江南书店出版,这是该书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2月 《辞源》续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正篇于民国4年出版。民国28年出版正续篇合印本。参与编辑的有陆尔奎、方毅、傅运森、蒋维乔等50余人。收辞目号称10万条,是综合古代字书、韵书、类书和近代辞书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式辞书。
冬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简称“社研”)成立,它是社联的兄弟组织。社研在许多大学和街道设有支部,主要是在青年中推广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其成员曾发展到1000余人,民国22年下半年并入社联。
是年 孙中山著,胡汉民编的《总理全集》由上海明智书局出版。
同年 中华书局发售《聚珍仿宋版廿四史》。
同年起 商务印书馆集多年访求所得名贵版本,开始影印出版《百衲本廿四史》,至民国25年出齐。
同年 上海光华书局出版李平心(圣悦)撰写的《现代社会学理论大纲——唯物史观的社会学基础理论》,这是中国第一部把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引入社会学的著作。
民国20年(1931年)
3月1日 中国语言文字学会在上海成立,宗旨是研究中国语言及文字的种类问题,研究政府的国语罗马字,提倡推广注音符号。
4月25日 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在上海创刊。创刊号为“纪念死者专号”,以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李求实)、冯铿5烈士。《前哨》第二期改名《文学导报》。
4月 刘梦云(张闻天)在《读书杂志》第一卷第四、五期合刊,即《中国社会史的论战》第一辑上发表《中国经济之性质的研究——评任曙君〈中国经济研究〉》,批判任曙的观点。
5月1日 托派分子叶青在《二十世纪》卷第二期上发表《张东荪哲学批判》一文,展开“辩证法的论战”。张、叶之争实际是新康德派与托洛斯基派两种唯心主义哲学内部的争吵,是争夺思想界统治权的斗争,其实际矛头都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的。针对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歪曲攻击,艾思奇、邓云特(邓拓)对他们作了深刻批判。
5月 钱穆的《国学概论》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月 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和《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由大东书局影印出版。
7月20日 鲁迅在社会科学研究会发表题为《上海文艺之一瞥》的演说,总结革命文学运动的经验,阐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健康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这是一篇有关指导左联工作的重要文献。民国20年7月28日、8月3日在《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十一号连载。
8月5日 《文学导报》第一卷第二期刊登鲁迅译的《世界无产阶级作家对于中国白色恐怖及帝国主义干涉的抗议》和《革命作家国际联盟秘书处给各支部的信》。抗议者为出席第二次革命文学大会的:德国作家特威锡·梭,美国诗人、作家密凯尔·果尔德,奥国诗人翰斯·迈伊尔,英国诗人哈罗·海斯洛普,日本作家永田宽。
8月20日 《文学导报》第一卷第三期发表《革命作家国际联盟为国民党屠杀中国革命作家宣言》。
8月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开始发展为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从本月起到民国22年4月《读书杂志》先后出版过《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号》4辑,论战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学说是否适用于中国。
10月 蔡尚思的《中国学术大纲》由上海启智书局出版。该书述及国学定义和分类,中国的文字学,文学,史学,哲学。蔡元培评介说:“蔡君尚思精研国学,所著《中国学术大纲》一篇,内容丰富,且多新见解。”
11月15日 左联执委会作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
12月 郭沫若译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由神州国光社出版。这部译稿后面附有一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是原载社联于民国19年4月出版的《社会科学讲座》中郭译的文本,当时标题用的是原文第三章的标题《经济学的方法》。
是年 梁启超、章太炎合编的《中国学术论著辑要》由华北出版社出版。
同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严译名著丛刊》,收有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名学(上半部)》,甄克思的《社会通诠》,耶芳斯的《名学浅说》,孟德鸠斯的《法意》。
同年 陈望道著的《因明学》由世界书局出版,为中国第一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因明学著作。
民国21年(1932年)
1月15日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上册由大江书铺出版,下册8月30日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修辞学著作。
1月 蒋维乔的《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由中华书局出版。
2月3日 陈望道、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签名发的《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严正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在“一·二八”事变中的暴行,呼吁世界进步力量支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3月 李季在《读书杂志》第二卷第二、三期发表《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贡献与批评》一文,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
6月10日 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在上海创刊,姚蓬子主编,第三期由周起应(周扬)主编,理论、创作、翻译并重。曾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和对第三种人的批判。创刊后载瞿秋白(署名宋阳)的论文《大众文艺问题》。同年12月出版第五、六期合刊后被禁。
7月14日 上海市通志馆成立,柳亚子任馆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暂行解散。其间,完成25篇志稿,1000多万字。
9月 国际学社出版王思华、侯外庐合译的《资本论》1卷。
同月 刘剑横的《史的唯物论之伦理哲学》一书由上海亚东图书公司出版,这是较早用唯物史观研究伦理学的著作。
10月1日 《现代》第一卷第六号上发表3篇文章:易嘉(瞿秋白)的《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周起应的《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苏汶的《“第三种人”的出路》,就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开争论。
10月 文学月刊《现代》杂志创刊。初期由施蛰存任主编,第三卷第一期起,由施蛰存和杜衡共同主编。为响应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主要介绍刊登当时世界上比较新潮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及上海一些新潮作家的作品。
是年 沈志远的《黑格尔与辩证法》由笔耕堂书店出版。
同年 梁启超、胡适的《梁任公胡适之先生省定研究国学书目》由上海大中书局出版,亚洲书局再版。
同年 陶行知在上海成立生活教育社,并于民国23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设《行知行谈》专栏,发表他的教育评论。
同年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第一个中译本由杜畏之翻译,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民国22年(1933年)
2月17日 英国著名文学家,世界反帝大同盟名誉主席萧伯纳到上海,宋庆龄、鲁迅、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及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伊罗生等接待。应中国笔会之约与50余名各界文化人士见面。
2月 刘大白著的《中国文学史》由大江书铺出版,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早用语体文写成的有系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3月14日 上海学术界举行马克思逝世50周年纪念会,陈望道、陶行知、李公朴、黄炎培、章乃器、叶恭绰等参加,蔡元培、陈望道、李石曾等发表演讲。蔡元培演讲的题目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概论》。
3月25日 苏汶的《文艺自由辩论集》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收入“第三种人”的文章及当时文艺界对他们批判的文章共28篇。
4月 瞿秋白编选的《鲁迅杂感集》出版,书前发表瞿秋白撰写的《鲁迅杂感集序言》,这是最早对鲁迅的道路和杂文作出正确评价的论文。
6月 《上海通志馆期刊》(季刊)创刊,共出8期。
7月 青光书局出版瞿秋白(署名何凝)编选的《鲁迅杂感选集》,选集的“序言”是一篇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研究鲁迅的代表性文章,在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8月12日 萧爱梅(萧三)用世界语著的《中国语法之拉丁化》由焦风译出,由上海中外出版公司出版,开始将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
9月 沈志远的《新哲学辞典》由笔耕堂书店发行,这是第一本由中国人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
10月 吕思勉的《先秦学术概论》出版。
11月1日 《现代》杂志第四卷第一期发表周起应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首次向中国文坛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苏联刚提出并正在讨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对构成俄国作家联盟理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错误作了全面批判。
11月 民智书局印行江康梁的《行政学原理》,这是中国最早论述行政学原理性的著作。
是年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成立,推陈翰笙为主席,参加者有薛暮桥、孙晓村、冯和法、孙冶方、骆耕漠、徐雪寒、石西民等。次年10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农村》杂志。
同年 董作宾在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中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影响深远的甲骨文断代5期10项标准,董氏提出的原则和标准奠定了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基础。
同年 杨树达的《中国修辞学》(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该书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古汉语修辞学的体系,注重从古汉语修辞现象的实际中总结修辞规律,注重继承古代修辞研究的传统并有所发展。
同年 沈兼士发表《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在训诂理论方法的研究上有重要影响。指出运用右文说可以订正古书的伪误,判断异训的得失,探寻语根,为汉语词汇的变衍孳乳设立了一批公式。这是汉语同源词研究的重要进展。
民国23年(1934年)
1月 艾思奇在《中华月报》第二卷第一期上发表《二十二年来之中国哲学思潮》,该文论述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哲学界的状况,系统地论述了哲学上的几次大论战,对几种影响较大的唯心主义派别作了剖析、批评,指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时代应当结束,未来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时代。而当前最危险的敌人是新康德主义和披着辩证法外装的另一种唯心论,即叶青之流的伪哲学。
6月 陈望道、胡愈之、叶圣陶、沈雁冰等人,针对当时以汪祖茂等为代表的“文言复兴运动”发动“大众语运动”。语文界展开热烈的讨论。陈望道发表《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这一次文言与白话的论战》、《大众语论》等文。论战促进了文学大众化的进展,也为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打下了基础。同年9月陈望道创办《太白》半月刊,是大众语理论刊物。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聂绀弩主编的《中华日报》副刊《动向》,郑振铎、傅东华主编的《文学》杂志都参加了论战。
7月 吕振羽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由人文出版社出版,该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揭露托派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观点,实质是歪曲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8月24日 鲁迅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门外文谈》一文,介绍和宣扬拉丁化新文字。
9月15日 《世界知识》杂志创刊,由胡愈之主持,生活书店出版。民国30年12月停刊。
9月 “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在民国24年4月出版《中国语写法拉丁化》一书。
同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2000册,到民国24年出齐。
10月10日 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的《中国农村》创刊,发表薛暮桥的《怎样研究中国农村》一文。该刊于民国32年6月被国民党查禁。
11月10日 《读书生活》半月刊在上海创刊,李公朴主编。艾思奇在此发表《哲学不神秘》一文,并连载《哲学讲话》,到民国24年11月载完,民国25年1月出版单行本。第四版改名《大众哲学》。
12月 《食货》半月刊创刊,陶希圣主编。这是当时国内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方面仅有的两个刊物之一(另一个刊物为民国21年在北平创办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
是年 朱起凤编著的《词通》出版。这是一部古汉语双音词通假词典,是双音通假词研究的集大成者。
同年 林柷敔编译的《语言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研究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史论性著作,对国外语言学有较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同年 郭本道著的《黑格尔》由上海书局出版,这是中国学者第一部全面论述黑格尔的专著。
民国24年(1935年)
1月 蒋维乔、杨大膺的《中国哲学史纲要》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对东西哲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作了初步探讨,还对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发展法则及其日益增强的科学性作了论证;对体现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有自己的理解,成一家之言。
3月10日 叶青编的《哲学论战》由辛垦书店出版。书中收有主张新康德主义的张东荪一派,主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艾思奇、邓拓一派和以他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各派不同观点的文章。
6月 由胡愈之等发起组织的中国语言学会成立。
8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张金鉴的《行政学之原理与实际》,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行政学的专著。
10月15日 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良友图书公司开始出版,选编自民国6年至民国15年10年间新文学运动的理论、评论及小说、散文、诗、戏剧等。全书10集,到民国25年2月15日出齐。蔡元培作总序,每集篇首有编者的导言,对内容和当时的社团、流派作介绍。这是新文化运动最初10年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总集。
11月8日 左联驻国际作家联盟的代表萧三从莫斯科来信,提出为了实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议左联自动解散。后左联为了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民国25年春自动解散。文总与所属各组织也相继自动解散。
12月12日 上海文化界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等283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第一次宣言》,声援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坚决抗日。27日又发表第二次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2月21日 周志波在《时事新报·每周文学》第十五期上发表《关于“国防文学”》一文,再次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同日 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成立,是上海成立最早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救国会。以后,上海各界救国会纷纷成立。
是年 康有为的《大同书》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脱稿后作者“秘不示人”,到民国2年才在《不忍》杂志上发表。民国8年将已发表的刊刻单行本。到此时才由康的弟子钱定安将全书交中华书局出版,正式问世。
同年 《地理学报》第二期上发表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和附图,文中第一次揭示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分界线“爱辉—腾冲线”;文中所附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是中国第一张全国人口密度图。自提出中国人口分布的这一重要分界线以后半个多世纪以后直到如今,中国人口分布的这一特点几乎没有改变。
同年 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由胡仁源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康德著作的第一个中译本。
民国25年(1936年)
1月28日 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公推沈钧儒为主席。
3月 瞿秋白译,鲁迅编的《海上述林》出版。这是国内较早介绍马列文论的译著。
5月 艾思奇、郑易里合译的米丁·拉里察维若的《辩证唯物论》一书出版,中译本改为《新哲学大纲》。
6月1日 胡风在《文学丛报》第三期发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正式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6月5日周扬在《文学界》上发表《关于国防文学》,展开了关于这两个口号的论争。6月10日鲁迅口授《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一文,阐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
6月7日 中国文艺家协会宣告成立,这是由郭沫若、茅盾等43人发起的统一战线组织。
6月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阿英的《小说闲谈》,这是中国第一本钩沉和介绍晚清小说作家作品的集子。
10月19日 鲁迅在上海逝世,年56岁。10月22日万余人自发地为鲁迅送葬,展示了上海文化界和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反对专制、弘扬爱国主义的力量。
10月 “两个口号”的论争基本结束。新潮出版社出版论争资料选编《国防文学论战》,共收文59篇,另加附录3篇。
12月 沈志远的《近代哲学批判》一书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是年 胡朴安的《中国训诂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首次全面整理了中国古代训诂学的研究成果。
同年 上海正中书局出版薛代强主编的国内第一本外交年鉴《中国外交年鉴》。
同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杨鸿烈著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下两册),该书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从殷周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填补了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上的空白。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法律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
民国26年(1937年)
1月 薛暮桥的《中国农村经济常识》一书由上海新知出版社出版。
同月 何干之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一书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对这次论战作了介绍和评价。
同月 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中国文化史丛书》,先后出版80种。
2月 胡绳的《新哲学的人生观》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针对20年代初人生观论战提出的问题,指出: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建立在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并阐述了新哲学的人生观。
4月 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得到毛泽东的称赞,曾作4000多字的“艾著《哲学与生活》摘要”,并于民国27年初给艾写信。
5月 李达的《社会学大纲》由上海笔耕堂书店出版。毛泽东在延安称赞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
同月 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阿英的《晚清小说史》,这是中国第一部晚清小说系统研究专著。
6月 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
7月27日 因遭国民党政府通缉而逃亡日本的郭沫若返国抵上海,受到上海各界人士的盛大欢迎。30日国民党政府发表声明撤销对郭的通缉令。
7月28日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推举宋庆龄、蔡元培、何香凝、茅盾、胡愈之、钱亦石、潘公展、樊仲云等83人为理事,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及无党派爱国人士都有人参加。协会几乎包括了上海文化界各种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化态度的人士,也是上海各类文化界人士第一次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到一起。
8月13日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此后,以抗战为主题的各种报刊纷纷创办。
8月 中共地下党组织、八路军驻沪办事处重建党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负责领导上海的文化及社会科学工作。文委由孙冶方、夏衍、钱俊瑞、曹荻秋、姜君辰等人组成。孙冶方任书记,曹荻秋任副书记。沙文汉负责联系。
11月12日 国民党军队全部撤离上海,日军占领除租界外的上海地区。至民国30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这一时期,处于市中心的租界地区仍维持原有统治格局,相对安全,犹如“孤岛”。“孤岛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文化有所恢复和开展。
11月 上海文摘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自传》,斯诺笔录,汪衡译,这是国内较早的介绍毛泽东的著作。
同月 文化出版社出版斯诺、史沫特莱等的《毛泽东会见记》。
12月9日 中共地下江苏省委文委在上海创办纯翻译报纸《译报》,由夏衍、梅益负责。以冲破敌人对新闻文化的封锁,12月20日出版第十二期后被迫停刊。
同日 各界救亡协会的机关刊物《团结》周报创刊。民国27年11月被迫停刊。
同日 中共江苏省委的党内秘密刊物《真理》创刊,32开油印本,沙文汉主编。民国27年7月15日停刊,共出16期。
12月14日 商务印书馆决定总管理处迁长沙,上海设办事处。
同日 日军报道部宣布对上海租界内的华文报纸实施新闻检查。
民国26年底到民国27年初 中共利用租界当局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将一些出版物挂上洋商招牌,由外国人出面发行,或由中间分子出面任编辑,继续公开出版。如《每日译报》(梅益、王任叔等负责)、《导报》(梅益、杨潮、林淡秋等负责)等及以后出版的《职业生活》周刊(张承宗、陆志仁负责)、《联声月刊》(王楚良、丁景唐主编)、《上海妇女》(许广平负责)、《公论丛书》(王任叔主编)、《学习》半月刊、《上海周报》(均由王任叔、梅益等负责);同时出版《译报周刊》、《导报增刊》。
12月 上海生活书店出版《救亡丛书》共6册,除第一册为蒋介石的言论集外,其余5册为:宋庆龄的《中国不亡论》,潘汉年的《全面抗战论》,胡愈之的《抗战与外交》,李公朴的《民众动员论》,钱俊瑞的《抗战与救亡》。
是年 胡朴安的《中国文字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填补了中国文字学史的空白。
同年 《逸经》第三十三期刊登幽谷(董健吾)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行记》,这是一篇较早介绍红军长征的文章,全文约1.7万字,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民国27年(1938年)
1月 南华出版社出版平凡(李达)编辑的《十年来的中国共产党》。
2月15日 中共江苏省委开办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后改为社会科学专科学校),孙冶方、陈望道等进行过演讲。主要课程有哲学、国际时事、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戏剧史、社会运动史等。共办4期,民国28年七八月间被迫停办。
3月1日 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译本由上海复社出版社出版,第一次较全面地为中国人民介绍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真实面貌。次年4月5日复社又出版韦尔斯著,梅益、林淡秋等合译的《续西行漫记》。
4月 大时代书局出版《西北战场的主将朱德》(张寒青编译)。
6月15日 由鲁迅纪念委员会编纂的《鲁迅全集》由复社正式出版,共20册,600多万字。8月1日发行精装本。
8月23日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每日译报》和《导报》上全文连载,这是上海最早对该文的传播。同年9月,又以《译报丛书》名义出版发行《论持久战》。
8~9月 《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合译本出版,由郭大力、王亚南合译,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资本论》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9月10日 《公论丛书》(即《民族公论》)出版。这是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大型理论刊物。由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委托王任叔主编,每月一期,至民国28年7月止共出10辑。胡愈之、胡曲园、潘梓年、郑振铎、吴大琨、李平心、孙冶方等为丛书撰稿。
是年 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详尽地描述了汉语音韵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历史上的汉语语音研究作了全面总结。
同年 郑振铎著的《中国俗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民间文学史专著,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民国27年至民国30年 上海语法学界在《语文周刊》上以上海为中心开展“中国文法革新讨论”。这次讨论旨在建立具有汉语特点的语法新体系,实际上也是一次涉及现代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探讨。提出词类标准“功能说”的陈望道和主张“广义形态说”的方光焘,对结构语言学鼻祖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均有介绍和应用。陈望道所撰写的《再谈体系与方法》等文,是中国最先引进“语言符号论”、“语言言语论”的著述。
民国28年(1939年)
9月 储玉坤著的《现代新闻学概论》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这是国民政府教育部唯一部定的大学新闻系用书。
是年 文缘出版社出版洛蚀文(王元化)编辑的《抗战文艺论集》,收入全国各地有关抗战文艺的代表性文章30篇,其中四分之一左右是“孤岛”时期在上海的作家所撰写,反映了上海作家积极宣传“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思想,及对“抗战文艺”理论的研讨。
同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端升、萨师炯等7人著的《民国政制史》,共上下两册。这是这一时期对民国政治制度研究的最主要著作。
同年 章巽应中华书局之约,开始翻译美国学者麦高文(W. M. McGovern)的The Early Empire of Central
Asia一书。该书论述古代中亚诸族的历史,并涉及他们与古代中原王朝的关系,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因诸多原因,汉译本《中亚古国史》至1958年方始出版(中华书局),极受同行的珍视和好评。
民国29年(1940年)
上海光明书局出版平心著的《各国革命史讲话》,全书9章,历述尼德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土耳其各国的革命始末,作者声言著书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民族革命战争提供借鉴。
是年 王治心著的《中国基督教史纲》由上海青年协会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专著。
民国30年(1941年)
1月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由中华书局出版。下卷于民国38年1月出版。该书注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描述文学思潮、流派内容、形式的变革,在文学史专著中自成一家。
12月8日 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上海进入沦陷时期。
是年 秋冬出版的《万象》第二卷第四期上,发表陈蝶衣的《通俗文学运动》一文,由此展开了关于通俗文学各种问题的讨论。
民国31年(1942年)
吕振羽的论文集《中国社会史的诸问题》由耕耘出版社出版。书中文章对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的中国史观及其他错误史观进行了批判。
民国32年(1943年)
6月1日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世界、开明、大东等书局联合筹组的中国联合出版公司成立。
是年 经恽逸群与申报馆马荫良、孙恩霖等秘密策划,由孙恩霖从申报馆(当时已被日伪接管)陆续运出一部分《申报》合订本,送入徐家汇天主教图书馆,凑成一份《申报》自创刊以来的全套合订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
民国33年(1944年)
7月24日 邹韬奋在上海逝世。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邹韬奋请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于11月22日在延安大礼堂为他举行追悼会。
10月 中国联合出版公司出版阿英著的《中国俗文学研究》、李权时著的《中国经济史概要》,世界书局出版傅统先著的《教育哲学讲话》、林汉达著的《西洋教育史讲话》。
民国34年(1945年)
5月 范泉主编的《青年知识文库》第一辑20册的第一批5册由永祥印书馆出版。其中有周贻白著的《中国戏剧小史》、吕思勉著的《历史研究法》。第二批5册于7月27日出版,有储玉坤著的《国际问题研究法》等。
6月1日 《国际知识》半月刊创刊,由沈志远主编,上海文汇书报经售。
8月14日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抗战胜利。
8月 三联书店在上海成立。刊印《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及马列著作等。
10月13日 郑振铎主编的《民主》周刊创刊。
11月1日 《经济周刊》创刊。这是在张执一领导下,由吴大琨、吴承禧、谢孝天创办的经济刊物。
12月1日 《世界知识》复刊,负责人为金仲华、冯赛符。
是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乔启明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此书所用统计材料是他十余年在中国各地农村调查所获。
民国35年(1946年)
6月20日 郭沫若、茅盾、马寅初、马叙伦、陶行知、叶圣陶、郑振铎、翦伯赞、胡绳、杜国庠、许新海、周建人、蔡尚思等人发起组织“全国学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
6月 侯外庐、罗克汀的《新哲学教程》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7月 正中书局出版杨幼炯的《权能划分与均权政制》。此系研究孙中山政治学说专门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年底 梅林著、罗稷南译的《马克思传》一书,由上海骆驼书店出版。
是年 萧乾在复旦大学开设《当代英国小说》课程,在国内最早介绍西方现代主义理论。
同年 胡绳的《理性与自由》、《思想方法论》两本书,分别由上海华夏书店和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同年 郑昕著的《康德学述》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当时中国唯一专门论述康德哲学的著作。
同年 白寿彝著的《中国伊斯兰纲要》由上海文通书局出版,是中国最早研究伊斯兰教史的专著。
民国36年(1947年)
3月 马克思的《艺术的真实》郭沫若译,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5月 郭大力编译的《恩格斯传》由读者出版社出版。
同月 郭绍虞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7月10日 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初版在行知书店发售。
是年 上海生活书店印行的邓初民著的《新政治学大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体系臻于完善。
同年 孙本文撰的《近代社会学发展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学家自著的社会学发展史著作中较为系统的一本专著。
同年 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王易今译苏联史学家柯斯明斯基的名著《中世纪世界史》。
同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瞿同祖著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该书对近现代立法也提出了意见。是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书店有党徽卖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