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5#求助,小米手机电池鼓包起来了怎么办

自媒体的未来是前途还是图钱?--百度百家
自媒体的未来是前途还是图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媒体要有节操,不能为了赚钱而忘乎所以,各种刷流量的论坛技巧,各种涨粉丝的微营销能力,各种吸引眼球的造谣生事,都会成为自媒体发展的陷阱。
自媒体并不是一个新词了,虽然诞生的时间不长,却已经深入人心,至少在网络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不过,自媒体的发展问题却一直处在混沌状态。
如今的自媒体,主要以传统媒体人为主,盘踞在微信公众平台、钛媒体、虎嗅、百度百家、搜狐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等等平台上,以个人的名义发布消息或指点江山,大有颠覆传统传播套路的架势。
自媒体赚钱无可厚非,但要取之有道
自媒体之所以在今年更吸引人,是因为,从百度百家开始,自媒体人可以借助流量来赚钱了,摆脱了以前稿费的方式,以一种更互联网化的多劳多得的方式来变现,大大的刺激了自媒体的兴旺发达。接着,微博也坐不住了,利用世界杯的机会打开了自媒体计划。
如此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呢?直接的后果就是,最近一些自媒体人纷纷在网上晒自己的收入,有说半个月赚6000的,当然也有声称自己一个月赚30万的。这种晒也引发了更大的争议,于是,这两天网上开始了左右激辩,到底谁是五毛。
写稿的人,不管是纯粹的笔杆子,还是兼职爱好的写手,如果能靠写字赚到生活的费用,也是对知识的肯定。当然,百度靠点击量挣钱的方法比较超脱,微博贴片广告的模式还在探索,这些都符合互联网发展的规律,而那种靠编辑评审发奖金的方式实际上是传统媒体的翻版,注定不会长久。
自媒体分不同类型,各自有要自己的方向
自媒体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有耐心和毅力。总之,希望靠自媒体大富大贵的,只有个别有公共资源的有机会,其他都是做梦!当个爱好和第二职业还可以长久。
自媒体也应该分类,有专业性的,有记者型的,有谣言型的,有胡说型的,有骗钱型的!自媒体也应该有自己的发言原则:专家型不适合讲故事,记者型不适合讲营销,胡说型不适合讲战略,赚钱型不适合有职务,谣言型不适合写真名!
总之,自媒体也要有节操,不能为了赚钱而忘乎所以,各种刷流量的论坛技巧,各种涨粉丝的微营销能力,各种吸引眼球的造谣生事,都会成为自媒体发展的陷阱。可以肯定的说,在不久的将来,有关部门一定会有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出台。
自媒体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1、自媒体平台一定要让自媒体有钱可赚,但赚到多少却是十分讲究的事情。赚得多了,一定会造成为了赚钱而写的状况,质量下降哗众取宠;赚得太少了,一定会让很多写作的人缺乏动力,甚至会停笔弃耕,毕竟很多自媒体人是希望靠文字来赚钱养家的。
2、因为文字写作能力的问题,也因为时间的充裕程度的影响,出身媒体的写作大拿们很容易就会垄断自媒体平台的版面,但这种近亲繁殖的后果就是让自媒体变成了传统媒体人的一种变现通道,这种自媒体平台也就失去了自身价值。
3、一些自媒体平台以编辑的眼光来选择上线文章,直接对作者的稿子进行审核批准,这几乎就是传统的杂志社投稿的网络化版本,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视角的观察要求,编辑们很难有足够的能力鉴别。长此以往,这种所谓在自媒体也就仅仅是网络杂志而已。
4、正在自认为是自媒体的人也要注意,自媒体的变现方式有很多,只要你持之以恒,只要你不断提高文字质量,机会总是会垂青你,就一定有不错的前途。不要总盯着流量,不要总盯着广告,O2O才是自媒体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途径。
【首发于百度百家,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沟通交流请 @马继华 或加公众号“北国骑士”】
阅读:732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5891
阅读:1942
阅读:7349
热门文章HOT NEWS
根据北京住建委的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共完成网签1690...
大米看电影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自媒体不用办证,是广电没拿你当回事儿 - iDoNews
> 自媒体不用办证,是广电没拿你当回事儿
自媒体不用办证,是广电没拿你当回事儿
当《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出炉时,很多自媒体人担心微信公众号是不是需要办证了。一时间,风声鹤唳。
如今看,那种担心不但是虚惊一场,而且更像是自作多情。
3月9日,广电总局公开回应了关于《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的一些热点问题,该规定于2月4日发布,自3月10日起施行。广电总局称,自媒体属于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或生产者,而纳入许可管理的,主要是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服务单位。
在被问及“个人或者机构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是否需要获得许可”这个问题时,广电总局的回应是这样的:“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所谓‘自媒体’的个人或者机构,按照现行标准,属于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或生产者,而纳入许可管理的,主要是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即上述信息内容的提供者。”
从这几句回答中,我隐约读到一丝别样的感觉:自媒体不用办证,其实广电总局根本没拿你当回事儿!而自媒体,则太拿自己当个事儿了。
这样,是不是太轻视某些自媒体人了?非也,这是事实。不信,我们可以细细的分析一下。
首先,所谓自媒体,他们的先天缺陷,是没有自己的平台,他们始终是平台服务单位的依附产物。
我们做一个很是遥远的假设。假设微信和微博由于不明原因突然停止运营了,那目前比较流行的自媒体还会存在吗?
很显然,那些所谓有多少粉丝、融资多少万甚至估值上亿的公众号,其实是最虚无缥缈的物件。以前、现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存在与否,都依托在微博和微信的存在与否上。至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媒体还必须依靠平台生存。无论你估值多大,其实那不过是给腾讯锦上添花罢了。
如果看清了这个根本,谁会拿你自媒体当回事儿?
其次,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也许,正如广电总局所言,自媒体人始终是一个“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或生产者”。
很久以来,自媒体人认为自己是“媒体”,认为自己的影响力很强,认为自己的穿透力很强,更多的自媒体受众也这样认为。
但事实上,正如广电总局所言,自媒体人的自媒体始终是一个“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或生产者”。在广电总局的心目中,影响力很强、穿透力很强的是微博、微信这些平台,而不是自媒体人。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只需将平台服务单位“纳入管理”,所有依附于平台的自媒体,也就在事实上被纳入了管理。
第三,只要能管理平台,实质上也就管理了自媒体。
随着各个平台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自媒体在平台那里就是透明的。一切资料在平台那里,一目了然;优秀公众号的经济命脉在平台那里,随时可以断绝。
如果某个自媒体犯了错误,还需要广电总局亲自去处理?知会平台一声就得了。
赫鲁晓夫有句名言:“柏林就是西方的睾丸,每次我想让西方尖叫,我就捏它一捏。”而自媒体若是被管理,似乎连尖叫的机会都没有。
第四,自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越来越差、内容越来越水。
有时候,偶尔看一些自媒体甚至是知名自媒体的内容,会发现他们的内容生产能力脆弱得很,内容也水的很。
一些自媒体,无非是把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前街头小报、三流杂志的内容复制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上;一些自媒体,东抄西抄、拼凑修改。真正有深度内容、真正原创的自媒体,有多少呢?有一次,在某公众号上我看到了一篇似曾相识(题目和我某文章题目一样)的文章,打开一看,前两段是我的,后几段不是谁的,我哑然失笑。
我想,亲自管理这些“水媒体”,广电总局也会感觉掉价的。
这些自媒体,只需让平台加大惩戒力度,就得关门一大半,还办什么证啊!
第五,粉丝们的眼睛会越来越亮。
据说,目前一些微信公号的运营者都反映公号的打开率降低了。
这,会是今后自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时候,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市场的抉择。粉丝们不是傻子,新鲜劲儿一过,他们的眼睛会越来越亮。慢慢的,粉丝就会抛弃你,市场就会淘汰你,管理你干嘛呢?
说了这么多自媒体的坏话,但我们不可否认有一些优秀的自媒体还存在着、发展着。但问题是,他们毕竟是少数。
微信公众平台的广告语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其实,这是腾讯在骗你的。真实的情况是:再大的自媒体,也轮不到它办证,它也不是媒体。要是自媒体真需要办证,那办下证来的才叫牛逼呢!
自媒体?广电总局根本没拿你当回事儿!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专栏
正在加载......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世外桃源”。
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将全线贯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自媒体的火爆是当年的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但是为什么自媒体还是不能代表媒体呢?这是有原因的。
  1、出发点
  自媒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益,那么做自媒体的人就不会以专职做一个媒体为出发点去定位。就拿传统媒体创作的新闻来说,它们的内容不具有太多的个性色彩,往往都是站在一个第三者的位置上去创作新闻;自媒体恰恰相反,它的内容特别具有个性色彩,往往都是站在一个位置上去创作新闻,那么所谓的客观就不会实现了。
  2、责任感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那么它就必须得对所传播的信息承担起责任,该做与不该做都是区别的很清楚。而自媒体因为门槛低,使得内容创作者参差不齐,加之约束不够,炒作、谣言在其中漫天飞,想要让自媒体产生责任感,还不如说让每个人产生责任感。
  3、专业性
  这个就不多讲了,自媒体本就是半路出家,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上跟传统媒体差了一大截。
  4、政策
  媒体作为给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那么在某些方面就会与政策相悖,我不是只指的是中国,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很多时政电影里都有这样的场景,当记者想去深究某件事时,政府就可能会出来阻止,不是说阻止就错了,不该知道的就不要知道。自媒体也是如此,所以现在的新闻是越来越没有深度,可能记者将会和我们渐行渐远吧。
  总之,既然我们在做自媒体,那就要懂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无论社会怎样的发展,正能量始终是站得住脚的,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媒体才会到现在还一直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云松
  新媒源公社高级运营官,每天输出几十篇互联网干货文章,旨在更好的服务好每位朋友
  无论你是自媒体人士、微商、电商、淘宝客、大学生、宝妈、上班族 都可以约一下新媒源公社创始人飞哥(微信:scks99)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关注最新科技、技术的发展动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自媒体是什么,自媒体不是什么
来源:作者:魏武挥责编:黄幻凌
一家媒体发表了一篇很长的关于自媒体的文章,其中采访了几个重点对象,我算是其中一个。大概是由于这篇文章的原因,后来我又接受了两家媒体就自媒体问题的采访。总觉得借别人的笔说自己的话不过瘾,还是愿意自己码一篇东西来聊聊自媒体。
自媒体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自媒体不是什么?
小团队、一小群人做一个媒体就一定是自媒体?这个想法来自于这样一个误区:当下我国传统媒体还是受到一定意义上的管制。好像未经过版署和宣萱审查的,就是“自媒体”了——自发建立一个媒体。但其实并非如此。仅就TMT领域而言,稍早一点的爱范儿、36氪,最近兴起的钛媒体、虎嗅,我就不觉得是自媒体,后面两个虽然有很重的创始人色彩,但赵何娟也好,李珉也好,我猜这两位女士都不太会愿意承认这两网站属于自媒体。虽然就我个人所知,这些网站都是“一小撮人”在运营的。
We media?这个词我并不认为应该翻译成“自媒体”,醒客翻译成“众媒体”,我觉得是确然的。we media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场域”。比如新浪微博就是一个we media,但新浪微博这个场域本身不是自媒体。这种众媒体的特征在于有一些人(甚至是海量)共同参与,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人离去,但又有新人加入。个体会“网络死亡”,但场域的寿命则比较长(场域寿命和端点个数很有可能成正比关系)。早期一个词blogosphere(注意,不是blogsphere)是能够反映出场域特点的。但blogosphere从来就没海量端点过,所以寿命一般都不长。我记得早期有一位名博詹斌做过一个,汇集了五六个blogger做了一个博客集,现在应该已经消失不见了。
在我看来,自媒体如果是个能成立的概念的话,首先人数基本上是个小群体(甚至只是一个人),但这个条件只是必要并不充分。真正意义上的所谓自媒体必须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和风格。比如张三建一个博客,可能这个博客是原创文字为主,也有可能是转帖为主,但需要有张三自己的强烈的个人风格(转帖的文字能反映这个人的观点、喜好和趣味)。没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自媒体”,其实只是一个媒体而已,谈不上“自媒体”。
就中国而言,自从有了大众媒体以后,最有名的一个自媒体我觉得是储安平的《观察》。这是一份特别有个人风格的媒体,储安平本人在《观察》上著述良多。建国后,自媒体销声匿迹。而大字报时代是一个we media(场域),但并非自媒体。直到UGC的互联网来临。
自媒体的特征
前文提到,blogosphere有两个“o”,而不是简单的blog+sphere。其实blogosphere是三个词的组合:blog、logos、sphere。第一个词是博客,最后一个是“空间”,中间这个词大可玩味。
Logos,可以音译成“逻各斯”,意译的话大致就是“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说博客场域并不是简单的文字集合,它更代表一种思想的集合。而这种思想,很显然的,是主观看法。
博客诞生之初,人们欢呼“公民记者”来临。我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到嗤之以鼻的地步。认为博客是公民记者的,搞不清楚表达不等于报道,评论不是新闻。大部分博客是个人的,小部分是小群体的,很难做到像职业记者那样去核实客观事实。博客文字更多意义上都是主观评论,洪波(keso)大概有一阵子被人说“不客观”烦了,在自家博客侧边醒目地标注了“别和我谈客观”。
钛媒体这个网站其实是用wordpress搭建的,你可以说它利用了博客技术,但它不是博客,它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媒体。如果它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用维基(国内叫百科)类的建站程序来建站,但它恐怕也不是维基百科。我们不能因为某个网站用了博客技术,就说它是博客。
媒体有两种,一种以新闻报道为主——这是我们常见的传统大众媒体——还有一种就是以评论为主。前文提到的储安平和他的观察就是一例,这是一个用特约撰稿人写文章组合起来的媒体,都是些主观的时事评论。储当然是个媒体人,但我从不以为他是记者。做媒体有时候并不是只能以“客观报道”安身立命的。
既然自媒体是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一种媒体,那么自媒体就势必是一个主观媒体,是一种评论式的媒体。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其实自媒体这个事并不新鲜,一本书不就是自媒体!(笑)
自媒体的载体
基本上就是这四个:电子杂志、博客、微博和APP,还有半个,就是BBS里长篇的连续性帖子(天涯里有很多,例如煮酒论史板块里的。起点中文网里当然更是大把)——说它是半个,因为一般意义上讲,大众的认知层面,这个“书”和媒体离得很远。我姑且迎合一把大众。
电子杂志一度是网络热点,但也很快销声匿迹。在诸多电子杂志中,有一些属于自媒体性质,比如明星个人办的电子杂志,以明星为号召卖点。至于博客、微博,耳熟能详,就不再过多讨论了。
重点来谈谈APP。无论是蛮子文摘,还是《One一个》,都是以app形式做载体的。
其实APP世界是一个信息孤岛,这话的意思就是APP里的内容互相之间并不“互联”,你不太可能从一个app里的一篇文章,跳到另外一个app里的一篇文章里。这和互联网世界大相径庭。早年博客已经被批评为“信息孤岛”,利用wordpress搭建独立博客更是被戏称为“荒野别墅”,但它总还可以依赖超链接(比如搜索引擎)来吸引到一些读者。但APP,几乎没有这个可能。
我之所以要前面提一笔电子杂志的原因就在于app在信息组织上和电子杂志非常像: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电子杂志和电子杂志之前也可以互相置换广告宣传对方(这就像app里互导流量一样),但电子杂志里的文章就不会互相串联了。
利用一些技术,APP可以做得非常漂亮。但APP本身推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实说一句,现在大概除了刷榜,就没有什么太立竿见影的推广方法了。原生应用(native app)世界里,用一篇文章(或者说利用好的内容)来获取读者,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于是,搞app就不得不依靠“人”的影响力了。从这个意义上出发,也只有类似薛蛮子、韩寒这样的名人搞一个app,才会有些动静。名气没大到那个份上,得掂量掂量这个投入的。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给网站写东西就这点爽,能插题外话):
App世界里已经出现了信息爆炸——大量阅读类产品涌入,是该有一个什么东西来搜app里的东西了(不是搜app)。Native app很难,但web app应该技术上可行。一种丰裕之后就会产生一种稀缺,而稀缺是商业模式的根本着力点。App世界里会有搜索引擎吗?
自媒体的商业
不得不说一句,某种意义上讲,很难。而没有商业助推的东西,最多就是一个玩票。
电子杂志、博客的衰落,根子上都是商业上没有助推力。当然,这里个别案例还是有的。比如有一个叫“博客联盟”的站点,借助一些类似google adsense之类的广告联盟或者博客托管主机推荐,能收到一些广告费用。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收入维持这个站点运作,应该不成问题。但想赚个比较大的收益,难。
自媒体要靠媒体自身来获取广告收入,是一条羊肠小道。搞收费阅读?又不是起点写玄幻小说,怕也是走不通(顺便说一句,指望给媒体供稿来获取专栏收入,以我写专栏写那么勤的经历告诉你,这是一条纯屌丝之路)。但正如我前文说,自媒体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特征,于是它有可能在商业上会形成这样一种路径:利用自媒体把自家推到更高的位置上,从而获取收益,比如顾问费、比如咨询费、比如出场费,甚至可能是品牌代言费。
写到这里,其实关于当下自媒体我的看法已经相当清晰了:这是一个用于个人包装的工具——这话无太多贬义成分。这是一条活路,但并不适合每个人。因为即便是包装,这个“个人”也必须有值得包装的地方。而且更进一步,既然用于包装,就需要借势。比如说需要更多名人的吹捧和背书。从这个意义上出发,自媒体并不完全“自”,想放言叙事还是要考虑很多东西的。
微博/信做为一个自媒体….
本文一直没有过多谈及微博,也压根没有提及微信。在这一节中,专门拎出来简单聊聊。
微博是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也有不少具有自媒体特征的大号。一般说来,光有粉丝量还是不够的,还得有个人特征。冷笑话我就不认为是自媒体——它就是一个以微博这种形式运作的媒体。
把微博当成自媒体来运作还是有很多不便的。比如说微博不能长篇大论。虽然有长微博做辅助,但评论转发是不能加图的,故而这种辅助力量并不完全。微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形成长期的持续性的受众关注。要知道一个粉丝未必你的每条微博都看。
大概正是处于这种原因,薛蛮子也好韩寒也好,还是另起炉灶搞了个app版本。散乱零碎的言语总是需要一个什么集合物把它们收拢起来,一方面有利于阅读,另外一方面,不能说一点媒体情结都没有。
再来看看微信,我这里指的是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本身没有太多的媒体属性)。这个公众平台首先需要的是制作人(或者组织)的个人名气,一般人很难在上头真正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微信和微博在这点上不同:到目前为止,它不可搜索。公众平台上的一篇文章你能转发到微信的朋友墙里,但要想再被转发,也不能。总体说来,微信不是一个好的自媒体工具,因为它媒体属性太弱。
最后提一笔,腾讯最近在酝酿一个名为“大家”的产品,走的是完完全全的自媒体路子,也会动用腾讯资源来某一个“大家”。
自媒体这个东西,我总体态度保持支持。因为就这个世界而言,经过思考的言论,总是多多益善的。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电池鼓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