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壁纸简约舒适舒压小物要把里面的沙布取出来吗

典故是什么意思和怎样来的_典故
典故是什么意思和怎样来的
学习啦【典故】 编辑:俭聪
  [diǎn g&]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基本信息】
  【词目】典故
  【拼音】diǎn g&
  【注音】ㄉㄧㄢˇ ㄍㄨˋ
  【英译】[LClassical allusion]
  【基本解释】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
  【示例】引用典故。
  详细解释
  【含义】
  1、典制和掌故;
  2、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3、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出处】
  1、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出处】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示例】 《北史&高隆之传》:&隆之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开元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 清&田兰芳《蓬莱(袁可立别业)纪胜杂体小引》:&则是编也,亦可备蓬瀛之典故,以资取信。&
  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出处】 清昭梿《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示例】老舍《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概念】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典故研究大家、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为典故正名》指出:以上说法都失之笼统。首先是&引用&一词即用的不甚确当。引用就是援引,考据中的引证,小说笔记中的引文等都是引用,难道这种引证、引用都是用典?考据、小说笔记难道不算&文&?至于其他能称之为&文&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其次是&有来历出处&的说法更失科学。&有来历出处&只能作为典故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非&有来历出处&的词、包括暗引的语句都可以视作典故。古人为诗著文,颇强调&无一字无来历&,一部《辞源》所收的词有多少没有不同时代的用例呢?如果说前人用过,后人再用即是&有来历出处&,那么《辞源》岂非成了典故辞典?现出的典故之书之所以划不清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与典故之间的界限,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上述辞书对典故的这个释义上。
  现出的典故之书存在上述问题最主要是对语典缺乏认识。划清语典与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之间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辞书关于语典的释文即&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必须再加上一层限定,这个限定就是&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这层限定,语典的范围即可明晰。所谓&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词义角度上讲,用典的词语必须具有源出的语言环境义,因而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便无法了解该词语何以具有那样一个并非词语字面所具有的词义。这类词语多由源出语言环境高度概括、缩略而成,如&河洲&用写男女爱恋或称美后妃之德,源于《诗经&关雎》之意;成语中的&三人成虎&用写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源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他如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缩略而成的&古稀&等均属此类;二是从构词角度讲,词语形成与源出语言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即没法理解其何以为词。成语中的&逃之夭夭&之用&夭夭&来言&逃&等即属此类。语典有了上面这样的界定,显然就能把它和一般成语及引语,普通语词等划分了开来。
  当然,典故还有一类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构制的词语,如&刻舟求剑&、&完璧归赵&等等。
  至于典制典故,应是指那些使用时代已不存在这些典制,用这些典制词语有借代、喻指等义的。这一类数量并不是很多。它与掌故的区别是:它只是掌故中的有借代、喻指等义的那一部分。
  【分类】
  成语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
  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等
  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等
  掌故和典故虽然有区别,但它们又同宗同脉,同根同源。一般来说,适合于掌故的分类,典故也适合。譬如,我们把掌故按内容分为文学掌故(如:《西游记》掌故)、文化掌故(如:饮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饰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国十大名曲》掌故)、历史掌故(如:三国掌故)、地方景点掌故(如: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为上述类型,但无论掌故和典故都是为文学创作服务的,它们的使用都具有局限性。此外,掌故和典故还可以按国别分类,外国文学中也有典故,由于国外不像中国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盖的范围更广,分类也更多,如数学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
  【运用】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诗词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隐、苏东坡为甚。有人说李商隐&好积故实&,如《喜雪诗》,一篇中用了18个典故。事实上,似乎用典就是相伴诗而来的,诗与典故是密不可分的。外国也不例外,就是反对用典的人,其诗作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用起典故来。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典故的凝缩委婉和诗歌的简练生动有关。在创作诗词中如何能运用好典故呢?
  (一)要熟悉掌握大量典故,这样在需要时才能用得上,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要避免创作时头脑空空联想不到有关典故。如:&将立夏,叹春晚花泣,四月梅子催写词。一骑青衫穿烟雨,沐雾早上,悠然过天池。天池水初沸,乳燕翻飞,剪云乱径,纷纷柳絮可入诗。黄昏去楼榭,凭栏拍遍,周围渺人烟。正是一年绝好处,我独赏,最乐事。往年此时,红男绿女渐渐来,嬉笑别谷雨,清明寒食伤亲怨,总有淡淡思。观料峭突岩,草长莺飞啼,人在图画中,画在人眼里,两般竞相趣。常言劝君不惜光阴旧,到老恐悔环腰瘦,翻云又覆雨,哪日得闲看:天池之上竞船渡,横往纵来总是直!我自带清茶,水自惠泉汲,逍遥备得陈年柴,三五刻后茶香起。不邀友,不宴宾,闲庭孤独身,一杯茗苦天地泣。雨中天池别有景,涓涓滴打散不尽,人生亦如斯,喜怒哀乐总无穷,何必悲叹息?一任雨打风吹去,平生终归止。日已从中,雾散虹熠云淡却,长空一片清净。不见蓑衣钓,浮萍游鱼闹。此番自然能几时,明年归来难再持!不由恨。倘若席上多素色,入耳便捕鸟鸣栖。手无金描笔,只能喃喃语。心乱绪,披发归闹市,人唤犹沉痴。&(选自改梧桐落雨《归家》)
  (二)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比如&琴心&之典故源于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运用在男女相爱中贴切,运用到其他亲情,友情,交情上就会不当或牵强;比如&望帝&这个典故渲染的是一种悲哀的气扮,如果用于喜庆就不当了。
  (三)写诗词要特别掌握典故的活用,可以根据句子声韵文字的需要变换调整,如:&高山流水&的典故,在古人诗词中就有各种各样提法:&子期&、&知音&、&弦断&、&高山一弄&、&子期耳&、&钟期听&、&流水引&、&断弦人&、&伯牙高山&、&钟殁废琴&、&流水高山&、&琴曲流水&、&流水心&、&断弦人&、&弄琴牙&等等多种用法。其实还可以更多,但是要注意关键字是不能改变的,如:&伯牙&、&钟期&、&琴&、&弦&、&断&等字就不好换为别的字。
  (四)要注意典故的生命力。诗词写出来是要给别人看的,典故运用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不可把过于冷僻生涩的典故写进诗词,需要指出近体诗是唐以后形成的,大量典故是唐以前的故事,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多,人们学唐宋诗词,也熟悉了这些典故,如果自己根据典籍另选其他典故写进诗词就须十分谨慎,特别是唐宋以后的事件,如果不广为人知,就难以作为典故在诗词中运用。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五)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所以诗词创作不宜多用,宋朝江西诗派被人贬低的一个口实就是&掉书袋&,满篇是别人的话语,缺少自家新鲜活泼的语言,难免使诗词艺术性减色。据说当代钟敬文先生就不提倡用典,他说:&靠着典故表现情思的作家,正像靠着拐杖走路的老人。&(《兰窗诗论集》)
  (六)既然典故是历史的故事,其运用是为更好传达思想情感的,根据阅读对象和时事纳入新典故也就是很正常的了,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很发达,新闻事件众所周知,比如&水门事件&、&乒乓外交&、&文化大革命&、&四五事件&、&百慕大三角&、&大庆人&等都可形成新典故的。至于亲友间诗词往来,双方把彼此间知道的&故事&作为典故用,也很有趣,是可使诗词具有更多表现力的手段。
  【来源】
  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嫦娥的女士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但她吃的多了点,就不由自主地飞到月亮上去了。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来;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
本文已影响 人
[典故是什么意思和怎样来的]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48人看了觉得好
741人看了觉得好
9327人看了觉得好
【典故】图文推荐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修辞手法的“用典”与“引用”有什么区别?
这厮TA194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用典是只借用典故,引用可以引用名人的话或者诗词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用典_修辞 修辞手法的“用典”与“引用”有什么区别?_教师百科
当前位置: >
用典_修辞 修辞手法的“用典”与“引用”有什么区别?
话题0:修辞手法的“用典”与“引用”有什么区别? 回答: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
话题1:用典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 回答:
“用典”绝对是修辞手法。但人们常不将它纳入八种常用修辞。 用典亦称为用事法或使事法,即在诗文中援引典...
话题2:用典是修辞手法吗 回答: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
话题1:用典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 回答:
用典,又叫用事或暗用。《修辞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就是这样说的。兹录于后: 暗用:词格之一...
话题0:用典是属于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呀!原因 回答:
用典是说明:猜灯谜的一种方法 释义: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猜时,首先要明白典故的内容或来源,然后进行...
话题1:《琵琶行》中哪一句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 回答: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话题2:用典是什么手法 回答:
用典是什么手法
匿名 | 浏览6 次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
话题1:诗词中用典的作用 回答: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
话题0:语文粤教版必修3古诗词单元中所有用典的修辞手法及赏析 回答: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
☆ 欢迎您转载分享:
用典_修辞 修辞手法的“用典”与“引用”有什么区别?,用典_修辞是由安心技术网自动信息技术收集, 不少网友认为对自己有帮助。
本月热门文章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世外桃源”。
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将全线贯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编者按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全文。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讲民心、讲修身、讲家风、讲反腐、讲从严治党,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讲话中引用的典故,更好地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1、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讲话原文】“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我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同时,我们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名句】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原典】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I(同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
  【解释】《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其中《后刑》一篇是关于刑罚的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锄去一些野草,禾苗就能很好地生长;惩罚少数对人民有危害的人,百姓就会高兴。
  2、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讲话原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社情民意是观察政治问题的晴雨表。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
  【名句】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出处】(清)王韬《|园文录外编&重民中》
  【原典】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民心之得失,在为上者使之耳。民心既得,虽危而亦安;民心既失,虽盛而亦蹶。
  【解释】《|园文录外编》是晚清思想家王韬自编的论文集。这一段话,主要是写民心的重要性,与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的“民心惟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一脉相承,说明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讲话原文】这些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大问题,难道还不是政治吗?还用得着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有人说,如果这一次还是出现反弹、出现回潮,那人民就失望了。所以,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名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出处】(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原典】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解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是杜甫在公元764年二月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的组诗,这是其中第四首。新松指此前种下的四棵小松,诗人希望它们长得快、长得高,而那些杂生侵蔓的恶竹,诗人认为必须把它们除去。“千尺”、“万竿”都是夸张,以此表现诗人的爱憎。《杜诗镜铨》认为这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
  4、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讲话原文】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家风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名句】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出处】(宋)赵湘《本文》
  【原典】古之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将正其身,必治其心;将治其心,必固其道。
  【解释】《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不断递进的“八条目”。赵湘《本文》中的这段话也是这个意思: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养自身品德;要想修养自身品德,就一定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稳固自己的道。
  【名句】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出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原典】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心术不可违背天地意志,言行举止要给子孙做榜样。主旨在于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给子孙后代做榜样。
  5、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讲话原文】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名句】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出处】(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原典】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罪发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解释】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上刘右相书》是王勃的成名之作,麟德初年,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王勃上书自陈,这就是《上刘右相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浮夸浅薄的风气易于滋长,淳朴敦厚的教化难于恢复。因此,应该防微杜渐、从源头遏制,并且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来净化政治生态。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讲话原文】2012年12月,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就说过,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就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名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出处】《诗经&小雅&小F》
  【原典】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解释】这句话就是说要谨慎小心,如同面临深渊、如同踩着薄冰。常用来比喻存有戒心、行事谨慎。“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当官就要有所戒惧,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成就事业。
  7、身之主宰便是心。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讲话原文】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名句】身之主宰便是心
  【出处】(明)王阳明《传习录》
  【原典】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解释】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其主要哲学思想。王阳明提倡“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身之主宰便是心”意在强调心的主导地位,心正则身修。
  【名句】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出处】(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一
  【原典】道力战万籁,微芒课其功。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相彼鸾与凤,不栖枯枝松。天神傥下来,清明可与通。返听如有声,消息鞭愈聋。死我信道笃,生我行神空。障海使西流,挥日还于东。
  【解释】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意思是不能战胜自我,怎么能战胜上天?强调战胜自我、端正自身。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图片源于网络)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着舒服的桌面壁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