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手机出现hd咋去掉不小心掉厕所了,过1.2天按键失灵,之后又是电池消耗快,有没有必要修?修的话能用多久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这篇文章是墨客论文网的多位写作老师,集合众多作者的经验谈,发表的有关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并发表的一些技巧。文章讲述到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素材准备,审稿注意事项,参考资料,基金,投稿技巧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知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多位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后的经验(系列文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全文阅读 作者:西陵墨客_牛宝宝文章网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全文阅读 作者:西陵墨客专题: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全文阅读 作者:西陵墨客 《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由www.niubb.net集整理于网络,如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全文阅读页面。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 作者:西陵墨客1、缠绕心中的问题近年来,被金庸先生妙笔生花的少林和尚、武当道士、乞丐长老,在中国的影视剧舞台上频频亮相,叱咤风云,前赴后继,争夺天下第一英雄;这一争一斗,就是三十年岁月、三十年人生过去了;导致目前国内三十岁以下的文学爱好者,大都跟着金庸大师在墨海中闯荡江湖,虚拟出一个又一个武功盖世的英雄人物。翻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究竟谁是真正的历史英雄?这是缠绕在我心中,割之不舍的问题。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战乱不止、英雄纷起的五代十国,投向了北宋南宋的三百多年历史,最终萌生了创作历史小说《英雄岳飞》的一种构想,因为南宋岳飞是我们浙江杭州的历史文化名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已成为杭州岳飞古庙的广告宣传词!都说杭州是一个阴柔的城市,缺少阳刚之气。饭店酒楼越开越大,茶馆小吃一条街,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有关西湖边上两“少保”南宋岳飞与明朝于谦,谁能把他们的故事讲得非常完整?要知道在历史上被封为“少保”官职的文臣武将,可都是皇帝最信赖的人,因为皇帝把太子的前程全权拜托给了他们,绝对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但真正下决心创作这一部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却要从2002年5月说起。当时,我受浙江温州永嘉县政府的邀请,为其宣传永嘉山水,创作出版了一部60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谢灵运》。6月初,我拿到了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样书,就寄了一本给当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的徐光春先生,并附去一封信,与这位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的最高长官商讨起一个有关中国历史剧创作的大问题。我的信函,原文摘录如下:国家广电总局徐光春局长:您好!很不好意思,在百忙中打扰您。最近五、六年来,有关历史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一涌而上,许多作品都是把历史上的某一位皇帝,或某些历史人物,进行不着边际的所谓创作,不是搞笑、搞情调,就是无限止地拔高,把一个个皇帝都写成了高大全的伟人。以至于许多历史学家牢骚满腹、许多教育家忧心忡忡,而作为主管局又不得不围追堵截,对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出政策上的数量限止。其实,我认为限止并不能解决问题,关健还是要引导一批剧作家好好地深入到历史生活中,创作出一些较为尊重历史、独具匠心的影视作品。我这不是提倡一切文艺创作,必须立足于教育意义;而是提倡一切文艺创作,必须反对平庸、反对胡编乱造。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对得起中国历史,对得起子孙后代。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编剧、导演为之奋斗的责任与使命。……我是6月22日从杭州寄出小说和信,没想到徐光春局长于7月9日,就回函过来:谢谢显雄同志送我的佳作。我们对帝皇将相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不是一概加以限制的,好的作品仍是需要的。希望显雄同志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祝显雄的佳作(指电视剧)早日问世。此时,杭州有一家影视公司准备投拍一部《南宋皇朝》的大戏,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我,要我帮助他们办理电视剧的报批立项工作。于是,我就联络好杭州电视台作为拍摄单位,向国家广电总局申报立项。结果,《南宋皇朝》的电视剧立项之后,那家杭州影视公司就四处找人合作,最终因为剧本问题,至今没有开拍。我这人做事比较认真,为朋友帮忙,也得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当我看完已出版的《南宋皇朝》剧本时,就发现了剧本创作存在着致命伤:该剧本是将南宋的153年历史作为主要的故事情节线,加以演绎,剧中没有贯穿人物,很难让观众一集一集往下看。特别是当我看到李清照与岳飞有爱情纠葛的戏时,心中禁不住哑然失笑。熟悉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人,大都知道她生于1084年,而岳飞生于1103年,两者相差20岁,尽管按照福尔摩斯的逻辑思维,二人有可能会在杭州相遇,但这二位历史名人是极不可能磨擦出爱情的火花。于是,我提议是不是用岳飞、辛弃疾、文天祥三人的故事,把南宋153年的历史演绎出来,三部戏可以相对独立;而南宋皇家的宫廷戏,可以作为副线来演绎。有了这一想法,就使我沉下心来阅读有关岳飞的史料。时代呼唤英雄,历史创造英雄,岁月怀念英雄。从日起,我沿着历史的踪迹,寻寻觅觅,历时三百九十六天,接触了埋葬在杭州栖霞岭下的英雄岳飞的三十九年生涯。书稿初定,伏案沉思:一个能够发明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北宋“科技王朝”,一个拥有五千万臣民、六十多万禁军并将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九十都耗用在军队建设上的北宋“封建王朝”,怎么会被一个刚从奴隶社会中迈出一只脚,总人口不到数万的女真族彻底毁灭?长篇历史小说《英雄岳飞》是于日正式完稿,交付给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进入出版校稿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小说创作的最后阶段,恰逢全世界观众都从电视屏幕上经历了一场电视直播式的“伊拉克战争”。我意外发现:美国鹰派势力在向“萨达姆政权”发动一场被标榜为“震慑行动”的现代化战争中,竟然采用了877年前金太宗出兵擒拿徽、钦二位皇帝为人质的“斩首行动”,入地三尺,把原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擒拿入狱;在美军的军事部署中,还采用了当年金国大元帅兀术发明的“铁浮图”威慑战术,整整一个伊拉克国家,成为美英联军运用海、陆、空三栖“威慑”战术排兵布阵的现代化战争试验场。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现代军人、现代战争同样可以从古代武将、古代战争中总结经验,吸取历史营养?我想,我是找到了创作这一部《英雄岳飞》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我讲述了一位宋代军人从农民到元帅的真实故事,我真情书写了英雄岳飞的三十九年人生,我为当代中国军人奉献了一部货真价实的军旅小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2、谁是真正的英雄纵观国内的影视剧创作,自从港台的金庸武侠剧风靡中国大陆以来,三十年前,少林和尚、武当道士、乞丐长老成为救世护国的盖世英雄;三十年后,还是少林和尚、武当道士、乞丐长老在争夺天下第一英雄?有时,我的心中真有一点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那么多急功近利的编导,在热衷于塑造一个个虚拟英雄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究竟谁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国家必须倡导的民族精神何在?中国的英雄主义何在?岳飞生于北宋崇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日),死于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日),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优秀的战略家、军事家、大英雄。有史学家在《宋史》列传中,对岳飞作出如下盖棺之论: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什么叫英雄?这就是史官、史书真情记录下来的历史英雄。短短二百来字,对南宋岳飞的歌颂敬仰之情,跃然纸上。以西汉的韩信、彭越、周勃(绛侯)、灌婴为例,论文武全器、仁智并施,谁都不能与岳飞相提并论。有史书记载,称三国时代的关羽通晓《春秋左氏》学,却未见其有文章传世。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至朱仙镇,有诏书令其班师,岳飞具表进谏皇帝,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这盖棺定论中提到的四位西汉名将,韩信,因有典故:“孙武用兵,以一当十;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使读者耳濡目染,稍微有点熟悉。而对彭越、周勃、灌婴,恐怕就知之者甚少,他们都是秦末楚汉之争中,一心一意扶佐沛公刘邦登上汉王帝位的开国武将。西汉初期,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刘邦曾分封了七位功臣武将为异姓诸侯王,其中就有:楚王韩信(定都下邳)、果王彭越(定都定陶);周勃后为汉朝丞相,爵封绛侯,食邑八千二百八十户,身为一代西汉名将,周勃先是相助刘邦打天下,后来又与陈平联手诛杀吕氏一门,亲自捧着皇帝玉玺,将刘邦的第四子刘恒拱上帝座(史称汉文帝);而灌婴与周勃一样,都是西汉初期高帝、惠帝、吕后、文帝的四朝###,官封太尉,死于丞相任上。史官盛誉南宋岳飞的文韬武略,远远超越了上述四位西汉时代的著名武将。但是很可惜,非常可惜,这位名副其实的中国“大英雄”岳飞,却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影视剧舞台上,败倒在少林和尚、武当道士、乞丐长老的刀光剑影之下。真是:武穆英魂何处寻,无知使我泪满襟。有唐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早年,我拜读过大诗人杜甫的这首七律《蜀相》,亦曾抚案长叹,热泪盈眶;而今,我只想将此唐诗篡改为:武穆英魂何处寻,西湖红墙柏森森。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早亦成定音。戏说佛道护天下,影视不顾史臣心。英雄尽忠留话柄,无知使我泪满襟。也许,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都有他衡量英雄的标准。张艺谋拍《英雄》,讲了一个英雄行刺未遂的故事。秦要征服六国,赵国派出无名、残剑、飞雪、长空等四大刺客刺秦,最后“为天下苍生”而放弃了行刺计划,秦始王一瞬间成了影片中最大的英雄。何群拍《天地英雄》,在大漠上演绎出一幕生死大搏杀,故事线索通过赵薇扮演的文珠口述来串戏,苍凉的大漠、温馨的绿洲、可怕的骑兵、彪悍的武士、柔弱的文珠、超凡的和尚,最后是佛传“舍利子”成为救助英雄的制胜法宝。难怪有人评价:天地英雄,英雄气短;人物没有个性,缺乏深度,故事情节表面化、模式化、程式化,令人厌倦。陈凯歌隆重推出《无极》,编造了一位“倾城”美女与远古四位英雄的浪漫爱情故事……结果被一位小人物胡戈,剪辑成为“一个馒头的血案”。金庸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使无数“金庸迷”,特别是中学生,把他笔下虚拟的令狐冲、萧峰、郭靖等江湖好汉,都当成了“千古英雄”。纷纷拿起青春之笔,以酷爱那些“金字号”武侠人物的浪漫激情,模仿了,再模仿,写下一部又一部武侠小说,却没有一部可以与金庸大侠的小说相提并论。由此现状,使我忽然联想到美国好莱坞,他们拍了近半个世纪的越战影片,塑造了一个个气贯长虹的美军英雄。那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激励美国军人,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四处张扬武力,频繁发动战争。好莱坞2004年拍摄的一部《征战岁月》,把老掉牙的越战故事,演绎得比《大兵雷恩》还要扣人心弦,使人感动,确实很有新创意。——美国军人,永远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救世英雄!就连以扮演银幕英雄而扬名世界的阿诺德·斯瓦辛格,都能通过竞选,当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现在还有人在猜测,这位银幕英雄,会不会参选下一届的美国总统?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以上万部(集)的影视剧数量充填着一个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影视大市场,却没有留下一位响当当的银屏英雄?让我们都冷静思考一下,这内中存在什么问题?差错出在哪里?我认为:是我们的编剧、作家,莫名其妙地割舍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聚在一起胡思乱想、胡编乱造、胡说八道。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分析,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塑造各种不同的英雄,以感动国人,当作楷模。可我就是想不明白,张纪中先生为什么还要在屏幕上,让那些插着“金庸标签”的江湖好汉飞天入地,打来打去,争夺天下第一英雄?再以美国好莱坞近半个世纪以来,乐此不疲地投拍越战大片而论,我想试问:我们中国的英雄何在?当今中国人的英雄主义何在?作为小说家、剧作家、导演、制片人,你们心目中的英雄,只能是一个个的虚拟英雄吗?一个国家在小说创作、影视文化领域里,必须倡导的民族精神何在??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3、当代作家的责任日晚6时30分,我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东一幢四楼中文系会议室,与浙江大学中文系的30多位博士生、研究生座谈《英雄岳飞》,当时座谈了如下话题:一、当前国内影视创作、小说创作、文学评论,存在那些问题?1、大清王朝的影视剧,各种古装武侠剧,泛滥成灾。2、有关“性”话题的小说,充填了网络文学的显著位置。3、戏说历史人物,影响了一代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知。4、娱乐记者千篇一律,从好的方面点评影视作品或新版小说。电视广播暂且不论,就连报刊杂志,都很少给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提供版面,争辩“戏说”历史剧的有关问题。虽然百花齐放,却不是百家争鸣。二、如何解读历史,关注以史育人?1、目前的影视圈,一谈到历史剧创作,就认定非戏说不可。而《英雄岳飞》将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将剧本与小说写得引人入胜、雅俗共赏。2、建国五十多年来对中国五千年文化,认真解读得不够,很少有文人学者静下心来钻研这方面的学问。3、历史剧、历史小说创作,有深度的作品太少,这是一种对中国文化资源的浪费。它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可以不负责任地戏说一切帝王将相及历史名人。4、当前影视创作、小说创作的误区在哪里?首先,我认为当代文人要比古代文人的创作条件优越许多,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查询一位历史名人,只要上网点击一下,就能轻松搞定一大批参考资料;古代文人哪有这种写作条件?其次,古代文人写书都得忌讳皇帝姓名与朝廷称谓,因而只能凭借文人的喜好,刻意虚构帝王将相的人物性格。而今,我们对历代皇帝早已不用忌讳什么,完全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来进行创作,其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勿用我们作家去虚构假设。照此推理,当代文人应该更容易创作出《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可为什么没人去写?而是大家一拥而上,都在模仿梁羽生、金庸、古龙武侠小说中虚拟的江湖好汉、少林和尚、武当道士、乞丐长老,一个个煞有介事地演绎着中国历史故事,一个个成为救世护国的盖世英雄;而真正发生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历史英雄,却无人敢于真情演绎。更为可笑的是,中国有相当一批文人自己没有好作品问世,却对“四大名著”的学术研讨进行着没完没了的推论、猜测、注疏。正因为我们还不重视原创作品的推崇,已经有了无数“红学家”,还将诞生无数“三国学家”,直接导致五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还是没有可以与“四大名著”相媲美的文学作品问世。是因为思想没有解放,还是因为人心太浮躁,谁也不想静下心来解读历史。今人当真就不如古人?创作历史剧、历史小说,还要不要树立创新意识?也许,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用阶级斗争的眼光来判断历史人物的好与坏,用农民起义者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的是与非。所有农民起义者都是好人,而站在农民起义者对立面的就都是坏人。如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帝王将相就一定都是坏人?真的吗?为什么从未有人去做过这方面的反思?这种过于简单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年文化、文明的认知与判断;于是就产生了诸如“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争议。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弱智的问题!但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我的个人观点:必须认真“解读历史真相”。何为解读历史真相?能不能有一种模式来解读历史真相?岳飞是为皇帝尽忠而死,按照“阶级斗争学说”的观点来分析,岳飞是从农民军队中走出来的大元帅,他死得毫无价值!纵观中国历史,也只有南宋岳飞是因为他的“莫须有”之死,而留下了太多的迷团、太多的遗憾,导致许多文学作品、戏剧作品,都对这位英雄之死,进行了神化、异化宣传。有的归结为一代奸臣秦桧阴谋卖国求荣,有的归结为南宋高宗赵构惟恐皇权旁落,有的还将一顶愚忠帽子扣在了死者头上。然而,经过我细心阅读宋、金、辽三史,我发现英雄岳飞之死,实为两宋时期的“军事制度杀人”。有关岳飞之死,必须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讲起。对此,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重点加以分析阐述。因此,我认为“解读历史真相”必须调正心态,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取代阶级斗争学说。翻开中国二十五史,宋史、金史、辽史,都是中国史;宋帝、金帝、辽帝,都是中国皇帝。于是,我把宋、金、辽,看作魏、蜀、吴!既然我们能够认同并赞赏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演义”,为什么还要断定书写或演绎北宋末年爆发的“宋金之战”、宋岳飞与金兀术之间的军事战争,必然会引发民族矛盾?这种史学依据何在?社会认知何在?历史常识何在?我想,若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读历史真相,就彻底解决了为历代文人纠缠不清的“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无知无识。岳飞就是堂堂正正的历史英雄,何必一定要考证出他是“民族英雄”?对英雄的认知,真的应该要有“民族”之分吗?法国的拿破仑是不是英雄?美国的华盛顿是不是英雄?中国的毛泽东是不是英雄?千秋功罪,谁予评说?但英雄的是非,历史已经写出盖棺之论!所以,我今天学做易中天,发表“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开门见山,就指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其实是一个很弱智的问题。让我们心无史学成见,一切从零开始。当我认真解读了宋史、金史、辽史,马上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发生在中国两宋时期的历史问题: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中国进入了文人治国的历史阶段,北宋王朝后来被史学家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科技王朝”,那绝对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我们感谢武将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的英明决策。但是,为什么一个能够发明火药使用术、发明指南针、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北宋科技王朝,会被一个刚刚从奴隶社会迈出一只脚来的“金王朝”彻底毁灭?联想到美国的“9·11”事件,为什么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美利坚合众国,会遭到躲藏在阿富汗境内的荒无人烟的洞穴里的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的严峻挑战,而且把美、英大国及世界各国都闹腾得人心惶惶?为什么北宋王朝的禁卫军(正规军)数量,为中国历朝之最,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年),其兵备曾经达到空前绝后的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其中禁卫军达到八十二万六千人)。结果,就是这样一支庞大无比的北宋军队,却被全民族人口只有二、三万的女真人彻底击垮?都道是愚昧落后,无法与先进科学相抗衡;可为什么历史事实,却不是这样来告诉我们的!为什么宋徽宗联金伐辽,化大钱扶植了女真贵族,最终却把自己送入了女真囚圄?又是为什么,最后导致金兀术闻风丧胆的南宋大英雄,竟然是一位从乡军(岳家军)中走出来的岳飞大元帅?这样的历史英雄,难道还不值得我们为之歌功颂德?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文人要写出传世佳作,进入世界文坛,就得先作史学家,后作思想家,再作小说家、剧作家。唯有如此,你所创作的文学、影视作品,方有独创性,方有思想性,方有竞争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无数英雄人物、无数历史名人,正在等待我们去关注、去熟悉、去思考、去创作。一部好的文学、影视作品,应该是作者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而不是迎合世俗的胡编乱造、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我这是由史学观的改变,带来的文学新思考。中国文坛,再也不能只有“四大名著”;当代文人,再也不能愧对太平盛世、愧对列祖列宗。作家、编剧的崇高责任:是“解读历史真相,关注以史育人!”1、一纸《南渡录》,满把帝王泪何为亡国囚徒?辛弃疾的一纸《南渡录》与《窃愤录》,记录下徽、钦二帝与郑、朱二后被掳北上,贬为亡国囚徒的悲惨命运。今日细读,惨不忍睹。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一首《破阵子》,堪称宋词精品,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现存宋词作品六百多首,是两宋时期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大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中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了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了他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辛弃疾一生,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弃疾的个人独特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辛弃疾生于1140年,岳飞狱中尽忠是在日,其时辛弃疾才2岁,有关他的人生故事与岳飞其实并无多少关联。但是,我在此慎重提起这位南宋著名词人的原由,是因为辛弃疾曾经写有一篇南宋纪实文学《南渡录》,此文流传于后世,恐怕知之者甚少。我是反复看完了辛弃疾的《南渡录》,才决定将创作小说《英雄岳飞》的切入点,锁定在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二人被掳北地、沦为囚徒的悲惨命运上。我的小说开门见山,在简述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功绩之后,将笔锋一转,直言披露————***——《英雄岳飞》摘录:当北宋“科技王朝”经历了赵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等七代皇帝的更替后,到了建中靖国元年,也许是历史误会、造化弄人,一位只爱字画、只爱吟诗、只爱美人的风流才子赵佶(),在向太后的训政下,登上了神圣至尊的帝王之位,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平皇帝。但由于他联金伐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却养虎为患,断送了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所得的北宋江山,还把自己送入了女真囹圄。赵佶的一生,享尽了琼林玉殿、钟鸣鼎食、倚红偎翠的徽宗帝之福,也受尽了黑狱地牢、凄风苦雨、生不如死的昏德公之辱。这一天,正是他作为人质,被掳北地所经历的第五个元宵佳节,也正是金太宗吴乞买五十六岁的生日……一轮寒月,高悬于雪地上空,寒得透心,寒得刺骨。那一位紫衣番将,酒足饭饱,抚笛一曲,其声呜咽,更增添了十二分的寒意。风流才子赵佶,苦中作乐,合着乐声,口吟一词: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楼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道君太上皇词毕,儿子少帝赵桓,沉思片刻,继韵一首:宸传三百旧京华,仁孝自名家;一旦奸邪,倾天拆地,忍听琵琶?如今在外多萧索,迤逦近胡沙;家邦万里,伶仃父子,向晓霜花。唉!北宋皇宫紫宸殿上,在蔡京、童贯、王黼等簇拥下,登上御座,山呼万岁,锦衣玉容的徽宗帝,转眼之间变成了五国城中,仅与钦宗父子伶仃,衣着褴褛,形容枯黑的昏德公。人生一世的巨大落差,在这一位道君太上皇身上,得到了最最充分的演示。吟诗言志,绘画为娱,毕竟不同于弘扬文韬武略。徽钦二帝,自毁江山,身陷囹圄,追忆昔日的万里帝王家,其文才,着实让人可敬,可贺;其命运,却着实让人可悲,可哀。时年,赵佶恰好五十岁,而赵桓才虚岁三十二。赵佶看着、想着眼前的这一凄惨景象,禁不住又一次泪流满面,自言自语道:“桓儿,想朕赵宋一百六十年基业,祸起奸庸之手,罹此番国腥膻,族人三千余口,惟汝一人与朕相伴于此。可朕……朕到今日还是想不明白。”赵桓从老僧入定中忽然睁开双目:“阿弥陀佛!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父皇何苦自扰?”赵佶:“桓儿,朕想不明白,为什么吾朝拥有六十多万禁军,且将国库收入之九成都耗用于军事,朕为何还会落到如此下场?莫非上天真的要置吾父子二人于死地?”阿计替插话道:“太上皇,依小人之见,赵宋祖训难移,兵无常将,将无常兵,打仗不靠英雄济世,却封阉宦为帅,这正是导致二位陛下遭此厄运的根本原因。”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是从这二位北宋皇帝的悲惨命运中,切入小说的正题,采用倒叙手法,交待岳飞的出生,正是处在这么一个“时代呼唤英雄,历史创造英雄”的两宋交替之际。岳飞生于崇宁二年(1103)二月,至靖康二年(1127)时,正好二十五岁。因此,岳飞的少年与青年时期,正好耳闻目睹了北宋王朝从辉煌走向亡国的这一段历史。一纸《南渡录》,满把帝王泪。因辛弃疾的《南渡录》原文有二万多字,我先压缩到八千字,与诸位读者一起,走进徽、钦二帝的“囚徒岁月”。也许,此时此刻被美军囚禁在秘密监狱的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会如此凄凉,如此缺乏人道主义的关怀。《南渡录》——“南烬纪闻大略”辛弃疾先是仿用史官的简洁文字,记录下徽、钦二帝及郑、朱二后被沦为亡国囚徒后,从靖康元年(1126)丙午二月,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宋钦宗赵桓逝世,共计三十五年的二帝人生简历。然后,辛弃疾在“《南渡录》——南烬纪闻录”中,笔录如下史实(系摘要辑录,有兴趣阅读《南渡录》全文及其《窃愤录》者,可以上网或下载后细细阅读。):靖康元年11月26日,粘罕遣使入城,求两宫幸虏营面议和及割地等事。12月5日,遣兵入城,搬运书籍,并国子三省六部司式官制,天下户口,财赋图籍,及宗正谱牒。初九日,又遣人搬运法物车辂卤簿,太常乐器,及钟鼓刻漏,一应朝廷仪制,靡有孑遗。19日,京师大雪,深数尺。米价腾贵,斗米至三千钱,贫民饥饿,死者盈路。金人又纵兵剽掠,攘夺富家。……时有柔福帝姬侍从三十余人将欲入城,贼使人叱止之,呼令出轿。帝姬泣曰:“我贵家子,天子为我兄,安可出见金兵?”促左右急行。贼怒,使人拽止之;又使人拖出,使前徒行。贼将笑曰:“美妇人也!”问曰:“汝有夫乎?”帝姬泣不能答。21日,金人遣使入城言,国王有令:于京中选择十八以下女子出城;父母号呼,声动天地。其女子皆为金人所淫污,留而不出。靖康二年正月17日,金人遣使入见,称北主有敕,宣示南皇帝并太上皇帝。帝令左右接书。使者曰:“北国皇帝,敕请皇帝自受。”上吁嗟,不得已而接之。书曰:北国金皇帝书付侄南朝宋皇帝:近者北辽无道,杀伐无止,朕既歼灭以宁人民,以开皇图,大有华夏。比缘奸臣童贯,蔡京诖误,以致祸乱,使劳我师,远至汴邑。今已救时吊伐,以遂和好,叔侄是叙,进币是行。汝可应令,保育天和,以抚万民;以河为界,万载一决;吾无伪言,汝其如之。天辅年月日。其词泛滥,皆甘诱不实之语,不复备录。其使又口传北国主语曰:“皇帝起居南朝皇帝,今已结好为叔侄,不许一切生疑,仍可罢兵。”21日,粘罕遣人入城,出榜通衢曰:“元帅奉北国皇帝圣旨,今者兵马远来,所议事理,业已两国通和,要得金一百二十万两,银一百五十万两。”于是金人执开封府尹何栗,分厢拘括民户金银钗钏环钿等,纤悉无遗。如有藏匿不赍出者,动辄杀害。29日,粘罕遣使请车驾出城。且又赍到金主书曰:“今已破汴京,二主不可复君,宜于族中别立一人以为宋国主,但称宋王。封太上为天水郡王,少帝为天水郡公。”2月11日,车驾出幸金营。百姓数万阻厄车驾,号泣不容行。帝亦泣下。范琼按剑叱曰:“皇帝本为两国生灵屈己求和,今幸虏雷,旦去暮即返矣。若不许车驾出城,恐汝等亦无生理。”百姓大怒,争投瓦砾以击之。琼手杀数人,车驾遂出城。……帝归至幕,天尚未明!少憩几上,寒不成寐。左右有绿衣者语帝曰:“臣河北人,为金兵所据;本是陛下赤子,今令监视陛下。陛下今入虎穴,无由出矣。若能屈节于早来紫衣人,庶几有少更改。不然,无路归国矣!”帝问:“早来紫衣者何人?”答曰:“此北国皇帝之后弟也。姓野耶葛名波。”问为何官?曰:“今为十七军都统,位粘罕之上。今暂来此,要在东京选择后宫女子一千五百人。”3月4日至15日间,皇族后妃诸王累累至军中,日夜不止。太上与帝各居一室,后妃诸王皆不得相见,惟郑太后朱皇后相从。其他王妃帝姬各为金国诸将掳去,京师百姓号泣,七日不止。16日,粘罕坐帐下,使人掖二帝到庭下,传金主诏曰:“汝父子不道,上负祖宗,下负民物;恣为奢侈,忌公徇私;以至结衅外国,祸延内洲,天人俱弃;不可复居民上,宜择异姓以代宋后。令元帅府责问开封府吏以保明策立,仍令赵某父子前来燕京,仰元帅府发遣前来。”帝与太上相对涕泣,不能言。粘罕曰:“所择康王,今在何处?”帝曰:“不知也。”粘罕谓左右曰:“急持书着开封府索康王。”18日早,骑吏前曰:“可行矣!”牵马四匹令二帝二后乘之。二后素不能骑,骑吏掖而乘之。太后病未已,伏鞍而行。行十余里,路旁数人见帝泣曰:“皇帝父子北去,吾百姓何日得见太平也!”因奉羹饭二小盂进,四人分食,粗粝不堪。19日,至东明镇,骨碌都与帝并食于村店。时乡村荒残,无复人烟,百里之内,仅有屋一二所,朱后疾愈甚,帝涕泣日夕不止,亦不能食。骨碌都怒曰:“汝在汴京三千余口,皆流徙于此矣。其中女子美貌者,皆为人取去。何独眷一朱后?不以结识我曹,以作前程之托。吾素非胡人,亦以妹奉元帅,富贵无比,身至大将;今菑西骨碌都乃元帅改之耳!吾昔尝为汝家运花石纲役,天下人苦虐不堪言,今至此,天报耳!尚何怨耶?”帝于是不敢复言,但口吁嘘而已。20日,至封丘镇,早食山坡之下,马啮草相蹑,饮食皆坐地上,无椅桌。时雨霁泥滑,路淖不可行,二帝二后皆在泥中伏蹲;饮食粗粝,形容黧黑,目睛并昏。路旁有浅井,太上误堕其中,骨碌都拯而出之,郑太后惊仆伤足,朱后手绞太上之衣去其水,而上马以行。是夜宿驿中。22日,入卫州城,二帝为金人所闭,居一小室,侍以甲兵。日中始得豆饼四枚,四人分食。时百姓或有知者,自窗隙中馈以食物,又为守者所夺。留半日,出城,行三十余里,宿于安国之北明王寺。帝以饮食不调,渐生泻痢,日下数十次。23日,至怀州,入城时,泽利往往于二后前恃酒无礼,或时窘骂二帝。城中有富家数十户,遣人剽掠酒食财帛子女以自娱。又常鞭打下人。是夕,帝渴甚,告监者使取水,偶泽利过前见之,即手杀其人,帝大惊骇。又顾谓帝曰:“可安稳到京,莫得生事;若不是狼主要活的,你死多时矣!”自是帝每见泽利,必惊惶移时。24日,至安信县,二帝二后在路未尝涤面,至是见野水清澄,四人掏水洗涤,相见哽咽不胜情。旁有人献牛酒于泽利者,泽利拔剑切肉饮酒,连啖五七盏,以其余酒残食饷二帝,曰:“食之,前途无有食也!”复视朱后笑曰:“这一块肉最好,汝自食之。”二帝方食,或有人言知县来相见;乃见一金人,衣毼净绿袍,皂靴,裹小巾,执鞭,揖泽利。又同坐饮食;移时,泽利乘醉令朱后劝酒,后不应。泽利怒曰:“汝四人性命在吾掌握,安得如此不敬?”欲击之。后不得已,乃涕泣持杯,作歌曰:“幼富贵兮厌绮罗裳;长入宫兮陪奉尊阳。今委顿兮流落异乡;嗟造化兮速死为强!”歌毕,持杯向泽利曰:“元帅上酒。”泽利笑曰:“歌中词句最好,可更唱一歌劝知县酒。”后乃再歌曰:“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时雪?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乃举杯向知县饮之。泽利起拽后衣曰:“坐此同饮。”后大怒,欲手格之,因力怯,反为泽利所击。知县劝止之曰:“可更唱一歌,劝将军酒。”后曰:“女不能矣,愿将军杀之,死且不恨!”回身欲投庭前井,左右救止,且谓泽利曰:“不可如此迫他,北国皇帝要四人活的见朝,公事不小。”酒罢,各散去。是日,四人无晚饭。泽利使人拘执愈甚,以至絷缚于柱,毁骂百端;惟待朱后稍宽,盖泽利冀私之也。27日,到白水镇,朱后又欲投水,郑后掖止之。泽利怒曰:“可缚之!”乃与郑后连索夹马队中以行。4月1日,至真定府,不入城。自此催促急行,不得少缓,饮食止于马上吃干粮。至晚,约行百里,宿一寺中。2日,帝与泽利立寺门,遥见一簇军马自南而来,约有五百余人,中间拥皇族十余人,有柔福帝姬,及相国公可辨,余皆遥远,不能识。二帝二后远望大哭,左右催促急行,不及一语而过。3日,过一坡泽旁,见尸骸堆积,有狼二头噬嚼人肉,见人惊散;乌鹊鸣噪,可惊可骇。是日天气炎热,无水可饮,帝渴甚,而莫有敢供者。5日以后,尽行广野大途,不能悉记月日。……有一知县,乃一番官,见泽利毕,次见二帝及二后,曰:“小番取得肃王女为妻,要见皇后。”乃引一女子前拜,已胡服,视太后等泣曰:“奴肃王小女珍珠也,前日为军马拥至此,其首领万户与此知县是兄弟,将奴嫁与他,今一月矣。前日诸王孙兄弟一十七人在此县中,皆为诸人分去,东西南北莫知去向矣!”拜说未毕,为知县引回。是晚宿一富家,主者接泽利甚恭,中夜置酒,命妾数人出劝酒。兵士絷缚二帝二后于庭下,至以便溺浇之。一日,至一官府,牌曰“收复新门”,旁列兵刃二十余人,甲士六七十人,传呼二帝进见。二帝入门,须臾,见堂上金紫人衣朝服,侍卫甚众,引二帝北面再拜。有人传语曰:“将他去见海滨侯,来日入京见狼主。”言讫,引二帝趋出大门,至庭中,见一胡人,胡服,无巾帻,左右指谓曰:“此契丹主耶律延禧也,与汝罪状正同,在此公事未了。”言毕,复引入坐一小室,少顷,海滨侯巾帻而入,揖二帝曰:“吾契丹与大宋南北二百余年,未尝绝和好;一旦为奸臣所误,俱至于此,为之痛心!”又云:“公父子明日北国皇帝须有赦罪之理;吾卵在此,三年尚未了绝。”帝问:“何事未了?”曰:“吾国昔有百穴珠一颗,大如鸡卵,每穴中常生真珠一颗:月望之夕,以珠映月,以绛纱盛之,其穴中珠自落。每月可得真珠百颗。又有通香木一段,以沸汤沃之,取其汁洗衣服及洒万木花卉,屋宇间香气,经年不绝;若人有奇疾,服之立愈;烧之可降天神,香气闻十余里。失国时,二物不知所在?今北国皇帝须要此二物,缘此三年未得释。”帝问:“此为何处?”延禧曰:“此地名平州,去燕京尚有七百余里,路途劳苦,勉之勉之!”二后自出京以来,足跣不复能行,虽乘马,足皆生疮,肌肉瘦瘠。二帝亦枯槁不类生形;为监者所诟责朴鞭,欲死无路。衣服共相结缚,夜卧不离,日间与诸番奴连腕并手,合坐同食。又行五六日,始达燕京,盖契丹旧部也。……皂衣吏引二帝二后出门徒行,护卫者二十余人,经十余街,始入一府,云元帅府。入门,转左廊下小屋中,呼二帝与二后居之。室中并无椅桌,准砖石三四枚而已。时二帝终日跪拜,又饮食不继,两日之中,止食二次,二后但哭泣而已。……朱后有疾,卧冷地上,连日呻吟,监者尚加诟詈。帝语左右,汝等可悯念吾国破家亡,取汤水相救。左右曰:“吾国禁违犯者,过于杀人,汝呼悯字,已该大罪,尚欲索汤水耶?”再恳之,不顾而去。2、北狩三千里,凄凉五国城6月1日,监者又引二帝二后至元帅府庭下,令再拜,良久乃退。时朱后病不能行,监者背负而趋,双手持后足,无礼特甚。是日病益笃,初二日午刻薨,年二十六岁。帝大恸,告监者曰:“某妻已死,将如之何?”监者白于宫,良久,有皂衣吏引数人扶后尸,用黍席卷之,共拽之而去。帝哭愈哀,不敢出声,恐监者呵喝也。4日早,元帅府吏呼帝曰:“圣旨令汝往安肃军居住,今日便行。”帝曰:“我母郑后病笃未愈,略候晚行,如何?”吏怒曰:“吾北朝不比你南朝,令在早行,谁收有违?你若守正,不至今日矣!到此尚不遵法令?”叱帝,帝不敢答,乃徒步前行,护卫者二十余人。自元帅府行出,至晚,始出燕京北门,宿捕司房,捕司如今之尉司也。郑太后病不能行,帝与太上共扶,或负之而进。是夜,无饮食。时甚暑,行沙碛中,每风起,尘埃如雾,面目皆满,又乏水泉。监者二十余人,为首者曰阿计替,颇怜二帝,谓曰:“今大暑热,稍稍食;得饱恐生他疾,此间无药。”5日至11日,并在途行,帝后饮食稍稍,为阿计替劝勉;又戒左右,勿得叱喝。日中极热时,亦得少息于木阴之下;行至有水处,必令左右供进;因此太后病渐愈。时帝年二十九岁,太上年四十六岁,俱形容枯黑,不复有贵人形相。12日晚,至安肃军城下,其城皆是土筑,不甚高。入其门,守者皆搜检,至太后脐腹中亦无不摸过;他人出入皆然,盖入城故事也。行经数街,始至官府,入门,引帝及太上太后立庭下,左右喝名令拜,帝再拜讫。知军者则呼绿衣吏引帝三人出门,入一小室,令坐其中,送粟米饭浆水,令帝后饮啜。阿计替从外至,语帝后相慰安,遂引别去。自此帝后封固室中如前。帝后自春及夏,跋涉道途,又行泥水中,衣服垢腻,且有蚁虱,苦不可言。幸阿计替时命人为之洗濯。14日,知军使人呼帝至庭下,传金主旨曰:“天水郡公父子,并赐夏衣一袭。”视之,乃纱帛一端,生绢一端,令帝谢恩拜受,使人为帝持归室中,监者取其半,以旧葛衣并生绢付帝曰:“可衣此,庶免汝裁造也。”自此又锁闭室中,日惟得粟米饭浆水各一盂而已。7月23日,知军呼帝至庭下,再拜听诏曰:“赵某父子既己免死,命居止安肃军;乃结连同知李奉国,意欲反叛;本宜赐死,姑置弗究,更令往云州,听候指挥,仰安肃军发遣前去。”读讫,引帝再拜谢恩,帝哽咽不能言。知军怒曰:“汝尚敢如此?当初要杀吾,今日如何放得你过?”令左右拽帝坐地上,以柳条鞭五十余下,帝涕泣如雨,痛楚久之,方苏。又戒监者,即令便行。至晚,出城,宿野亭中,时天气甚暑,帝身有伤苦痛,坐地上,不能起止。至夜深月明,始得食。太上因暑热成病,监人取板布地,令二帝卧其上,云:“不为地湿所迫,可以愈疾矣。”24日至30日,在路遭大风雨,狼狈万状;如是数日,方达云州,如前拜同知于庭下。左右引入土圜中,内外有兵守卫,虽衣带皆为取去,盖防自缢也。日惟一食。至8月17日,有绿衣吏来,手持钥匙,开门呼二帝及太后出土圜曰:“大金皇帝赦汝罪,叫你再往燕京,可出谢恩。”帝稽首称谢,以为真也。其绿衣吏既引帝出土圜,复引入一室,如前囚闭之;日常惟饭一木器,浆水一木瓶。时天气渐凉,二帝饮浆水致疾,待死而已。二帝受祸已及半年,置之无可奈何,不复愁苦。但衣服坏烂,不可御寒;幸监者或遗以敝衣,稍稍相为补益。10月某一日,阿计替引帝三人至庭下,有紫衣番人坐堂上,呼曰:“识吾否?”曰:“不识也。”曰:“吾盖天大王,乃四太子之伯。”良久,屏后呼一妇人出,帝视之,乃韦妃也。太上俯首,韦妃亦俯首,不敢视。良久,盖天大王命左右赐二帝及太后酒曰:“吾看这个妇面。”酒罢,谓监人曰:“善护之。”阿计替乃引二帝及太后出,自此监禁稍宽,饮食亦略备;经一冬,衣服亦稍可御寒。天辅十一年(1128)正月1日,金国例以是日疏放囚禁。虽死囚亦得少出。阿计替引二帝出外纵步,但不出府署门。二帝正玩间,有一毼衣婢口称韦夫人所派,手持一盒子曰:“夫人叫吾传语十一官人,八官人曰:‘且耐心。’”且密语曰:“闻知九哥已即位,恐有归期未晚也。”语毕,将盒子中物置太上怀中,疾走而去。帝视其物,皆枣面所烧大饼也。阿计替佯言曰:“是何泥婢送与他人?可速归之。”乃引帝入室中,问曰:“适间所言九哥是何人?”帝曰:“九哥即康王,吾亲弟也。今韦夫人乃九哥之母,故来相报耳。”阿计替曰:“十一官人是谁?”帝曰:“十一官人吾父也,八官人即吾也。”遂持其物与阿计替并新到监者二十余人,分食之。至晚,更不复出。3日,例是日为偷日,虽妇女什物金宝,官府皆不禁;他日则不然,必置于刑法。是日,有黄衣者数人持饮食七八器;将五器与监者赉,三器使监者至室中,谓二帝曰:“食之。”视其物,皆肉糜,以肉与米合煮之者。太上太后与帝食未已,为监者持去。帝问阿计替曰:“此食何为者?”答曰:“此地风俗,乐善人家今日作粥,食囚禁者,可与斋僧同功;故今日有人赉来也。”帝又问曰:“此何人家也?”阿计替曰:“此亦韦夫人所遗也。”二帝与太后因韦夫人在彼,稍稍获安。20日,阿计替谓帝曰:“今月29日,是北国皇帝生日,今日天下作宴,此处同知皆赴燕京去也。”金国法,先期十日赐宴,宴罢,近郡皆赴燕京上寿。是夜更阑,阿计替引前日送饼婢至帝室曰:“夫人传语十一官人八官人,两三日间须往燕京去,复来与不复来,未可知,且保重将息。”言已,即急去。其他监者已觉,争问其实。阿计替叱之曰:“汝不知同知有指挥事?”乃不复问。是夕,二帝与太后因知韦夫人将去,甚不乐。2月1日,有探骑至,报主首啜鸡凡曰:“北国皇帝已差盖天大王往关西,交点五路兵马,别有文字差兀西哺途来作此处同知也。”3月9日忽一衣番人持文字到囚所曰:“皇帝圣旨又叫三人往西污州听指挥。”盖缘同知奏乞也。二帝泣曰:“又复何地去?”俄有人引二帝手絷缚驱行。至晚,出云州,约行三十里许,方止息。自此以后,不复记月日;盖因阿计替不在二帝左右故也。一日,所行地皆坑窟不平,有一监者言语稍顺,谓帝曰:“此长城塞也。”日或行六七十里或###十里;辛苦万状。二帝及太后足痛不能行;时或背负而进,渐入沙漠之地,风霜高下,冷气袭人,常如深谷。二帝衣服单薄,又为时疫所侵,困卧古屋中,七八日方得少愈;然不能饮食,骨立如鬼形。监者作木格,藉以茅草,肩舆而行。行三四日,有兵骑自北来,约三四千人,首领衣紫袍。帝卧草舆中,微开目视之,左队中有绿衣将若汉臣者,驻军下马,呼左右取水吃干粮;次于皮箧中取出干粮牛肉数枚,赠帝曰:“臣汉人也,昔事陛下,为延安軨辖,姓周名忠。元符中因与西夏战,为西夏所获,降之。由是在西夏部中作首领。宣和中,西夏遗臣将兵助契丹攻大金,又为大金所获。今为云州总管,郎主命臣炎国节度,发兵往陕西击曲将军,今所领兵是也。”又言:“陛下勿忧,大辽王曾与大金苦战,尚不失封侯;南朝只是四太子下江南,稍稍失利,决不相苦。且金国中盛称张浚、刘锜、韩世忠、刘光世数人皆名将,皆可中兴。臣本大宋人,不忍陛下如此,故以少肉为献。”言讫,别去。又经行日久,一晚,宿于林下,时月微明,有番酋吹笛,其声呜咽。太上口占一词曰:“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楼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歌成,谓帝曰:“汝赓乎?”帝乃继韵曰:“宸传三百旧京华,仁孝自名家;一旦奸邪倾天拆地,忍听琵琶?如今在外多萧索,迤逦近胡沙;家邦万里,伶仃父子,向晓霜花。”歌毕,三人相持大哭。一日,所行处皆草木,悲风萧索,黄云白雾四起动,经六七十里,绝无人烟,但见牧羊儿往来,盖非正路也。或时行经城邑,虽只在路左,而皆不入。时方初夏,岸柳夹道,泽中亦有小萍,但褐色,不如中土青翠。又如此行十余日,方至一小城,云是西污州;护卫者引入城,其地无复人烟。监者言是昔日契丹道宗囚高丽二王之所,其中方广不甚大,有屋数十间,皆颓敝,廊庑欲倾,篱落疏缺,不类人居。护卫者逐日斫伐材木,塔盖屋宇。经五六日,乃遣兵骑回归,止留护卫者六七十人;帝与太上太后只中间一室中,不敢出入,饮食日止一次,皆粗粝,或时有少羊肉。一日,秋风大起,冷气逼人。阿计替曰:“秋令至矣!”俄闻空中雁声嘹呖,自北而南;时监人皆为阿计替麾去,壁间适有弓一张,阿计替谓帝曰:“能弓矢乎?射雁以卜,此番胡事也。”手持弓曰:“我代官家卜之,可乎?”帝曰:善。乃执箭仰天祝曰:“臣不幸,上辱祖宗,下祸万民;若国祚复兴,当使一箭中雁。”以箭付阿计替射之,一箭正中雁,宛转而下。二帝拱手稽颡曰:“诚如此卜,死且无憾矣!”阿计替亦微笑,取茅草熟火炙雁食之。或日,阿计替密入室,语帝曰:“闻说四太子尽得南朝,江南迤逦至洞庭湖。又闻金国官家,使人往北地起人兵,前向江南厮杀。”时天气渐寒,帝后衣服皆垢敝。阿计替乃使胡妇浣濯补缉。一日,大雪数尺,室中极冷,不可出,帝后颡膝相拄,声颤不能言。阿计替持一毡投盖三人之首,稍获安暖。太上自云州一病之后,发落不复生,如僧尼状,与番奴剃头者相似。是日极冷,又乏饮食,止得雁一只于火上烧熟共食之。一日,阿计替谓二帝曰:“今朝已十月一日也。”二帝曰:“十月天宁节,今日与向日不同。”并泣下。阿计替问曰:“天宁节何节也?”帝曰:“生辰节也;吾生于此日,未知死于何日?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自古帝王之辱,惟晋怀愍石少主与我父子耳!”一日,天气晴和,日色明丽,阿计替曰:“今日鞭春,此间稍有少和气。”以羊乳一杯饮二帝曰:“以此代酒。”其乳腥秽,勉强饮之。一日,雪霁天晴,阿计替曰:“今日可出去矣。”帝后皆以极冷为对。阿计替曰: “春归雁回矣!”时空中鸣雁千万成群,自南而北。先是北地苦寒,冬月必掘地作穴以居,帝室中亦作穴,深五六尺,帝后昼夜伏其中,其余护卫人亦如是。是日始出,不复入矣。时金天辅十三年,乃宋建炎四年(1130)。一日,阿计替持文字至前,白帝曰:“得旨又移我这几个往五国城,来早起行。”次日,阿计替引二帝及太后徒行,护卫者六十余人。从行至晚,约行六七十里,帝后俱不能行,泣谓阿计替曰:“何不告金主,就此地便将吾敲杀;何故只管叫吾千里行也?”阿计替曰:“须是忍耐强行,勿思他事;但有吾在,大王且莫忧。”又徒行六七日,郑太后疾作,不能行,帝乃负之而进。是晚,郑太后崩於林下,时年四十七岁。仓卒之际,於路旁用刀掘坑,以身上衣服裹而埋之。二帝皆哭之恸,护卫人亦有不忍者,亦有诟詈者,催促起行;又经两三日,始达五国域,其地大约与西污州相类。有云此处乃是昔时契丹囚咀羌西部黑人吐番奚国酋长之处,城中有民六七十家,皆荒残不成伦理。入官府中,有大庭,廊庑倾倒,护卫者引至庭下,庭上坐一紫衣胡官,阿计替呈上文书,老番唯唯。使人引二帝入左庑小扉,进一小室,其中惟有小台可坐二人,四壁皆土墙,庭前设木栅,护卫者缄封而去。日昃得食一盂,四人分食之。二帝居五国城中,终岁大概一日一食。天辅十四年(1131)正月元宵,其地亦有少灯,皆以磁碗贮羊脂,以草为炷而燃之。有僧七八人作佛事,皆胡僧也,赞祝其主福禄万寿。是日晚,老番使人以乳酪一瓯馈二帝。一日,帝问阿计替曰:“此间离京几千里?”曰:“三千八百余里。此处西上黄龙府,二千一百里。此城乃昔日汉将李陵战败之地也。”一日天雨,墙屋圯裂,有蝎数十走出,螫太上臂,帝以土块击杀之。太上痛移时方止。一日,庭中列香案,庭上紫衣褐衣二番人共坐饮馔,云是日乃金主生日。食次,使人持一器自隙中遗二帝曰:“皇帝所赐酒肉,食之。”二帝不辨其名,食之,皆呕吐至尽。问於阿计替,乃密渍羊肠合马肠共成之,亦此间珍味也。上皇因哭太后。一目失明,终日合目坐室中呻吟,求死不得。因语帝曰:“吾祖宗二百年基业一旦祸起奸臣之手,罹外国之腥膻;一家三千余口,惟汝一人在此……”(以上文章,为辛弃疾《南渡录》原文摘录)——***——照理,辛弃疾的这一篇《南渡录》以及《窃愤录》、《窃愤录续》,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教材,也是一部骇人听闻的纪实电影素材,标上黑框大标题“编剧:(南宋)辛弃疾”,这绝对具有新闻炒作的卖点;若是能送给好莱坞的李安导演拍摄出一部惊悚大片,也绝对能够畅销全世界。请读者不妨闭目联想一下:北宋皇宫紫宸殿上,在蔡京、童贯、王黼等簇拥下,登上御座,山呼万岁,锦衣玉容的徽宗帝,转眼之间变成了五国城中,仅与钦宗父子伶仃,衣着褴褛,形容枯黑的昏德公。人生一世的巨大落差,在这一位道君太上皇身上,得到了最最充分的演示。然而,我毕竟不是想写一部《徽宗皇帝流放记》,但这一史实,却可以帮助读者充分了解岳飞前半生的社会大环境,这是已经记录在历史案卷中的二位北宋囚徒皇帝的悲惨命运,决不是哪几位写作高手关在五星级豪华酒店里就能够胡编乱造出来的历史故事。为什么我们国内近年来拍摄了那么多的历史剧,总有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场景与人物反反复复在电视屏幕上忽悠?这就是因为剧作家没有好好地深入历史,解读历史,就开始天马行空,闭门造车。对此,我想南宋词人辛弃疾已经给那些喜好胡说历史的庸俗文人上了一课:“你们想写一位皇帝成为亡国奴后的悲惨命运,为什么不来向我求教一二?”书包网 www.niubb.net3、实录囚徒皇帝的厄运想当年,辛弃疾的一纸《南渡录》,无疑是激发南宋军人与民众抵抗入侵者、消灭占领者的最佳宣传资料。而辛弃疾的一生就是生活在这种皇帝受辱、痛不欲生的阴影之下,他的诗词文赋怎能没有那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怎能不流露出恢复中国统一的豪情壮志!我知道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大专院校中,有不少学者、教授一辈子都在研究辛弃疾,也可以说他们是在靠张扬和怀念辛弃疾一生的诗词文赋而谋生。我解读历史真相,抓住这一南宋史实,认真营造了小说《英雄岳飞》的时代背景。我把这一份由辛弃疾提供的宝贵历史素材,融会贯通于英雄岳飞的三十九年人生当中,并将徽钦二帝命运的贯穿线一直保持到结尾。因为岳飞死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1142年1月),而宋钦宗赵桓死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内中,描述岳家军的成长过程,也是处在这种至尊皇帝受辱的状况下,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抗击金国入侵者。——***——  如在第一章“英雄出世”中:阿计替,原系河北棣州人,在靖康年中,被金人俘获,因容貌长得颇像女真的一位皇叔,被金国二太子斡离不收于帐中,取名阿计替。二太子惜其谨慎,常语以密事。后来金国都元帅粘罕亦看中了阿计替,点派他押送着徽钦二帝,先赴燕山,后居中京、上京,继而迁至韩州,最后移到五国城。往来迁徙奔波,达万里之遥。阿计替在与宋徽宗赵佶初次见面时,就曾表白过:“太上皇,小人阿计替,原名朱得成,亦是大宋河北子民,有感朝廷恩德,一路上自会温言抚恤、尽力戒约左右护卫。”时逢元宵佳节,阿计替先以乳酪一瓯,送与赵佶父子分食。赵佶自云州一病,发落不再复生,且一目失明,尤其显得老态龙钟。“阿计替,承蒙你一路上照顾,不知此处离京城有多远?”“回禀太上皇,五国城离汴京三千八百余里,离黄龙府二千一百里。此城乃是昔日西汉大将李陵的战败之地,死亡之地。”说到死亡,此时的宁德皇后郑宛玉,已在迁徙五国城的途上,殂于林下,时年五十二岁。仓卒之际,阿计替让番卒护卫们在路旁用刀掘坑,以身上衣服裹而埋之。可怜的一代北宋皇后,竟落得死无葬身之地?赵佶哀怨不已,痛哭不止,导致一目失明。阿计替随后端入一钵荤食及酒具,倒上二杯酒,递給赵佶,递给沉默不语的赵桓(公元年)。“二位陛下,今日是大金皇帝诞辰吉日,恩赐酒肉,请二位慢用。”赵佶目力不行,闻到一种腥味,“阿计替,这是什么东西?何以如此难闻?”阿计替:“回禀太上皇,这是蜜渍的羊肠合马肠之食,属此间珍味。”二帝一听,还未举箸享用,便腹中黄水翻腾,将那饮下的乳酪,呕吐至尽。可怜的徽钦父子,被囚禁在五国城,其栖息之地,原本是契丹人用来囚禁羌西黑人和吐番、奚国的酋长之处。城中只有番民六七十家,皆凄凉荒残,不成伦理。官府内有一庭院,廊庑倾倒,赵佶、赵桓父子居于左庑小间,四壁皆为土墙,内中仅有一张小台,二人相对而坐……——***——  在第十二章“白沟尽忠”中:女真贵族再一次狮子大开口,向赵宋王朝勒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当时,因大金皇帝敕诏,大括天下金银,使汴梁城一夜之间金价涨至五十千壹两,银价涨至三千五百壹两。但金人最终从京城只搜括到金七万五千八百两、银一百十四万五千两、衣缎四万八十四匹。性情残暴的兀术以“金银尚未足数”,斩杀户部尚书梅执礼,户部侍郎陈知质,刑部侍郎程振,给事中安扶等,并颁发军令“纵兵自索”。幸亏金汉军都统刘彦宗谏劝粘罕、斡离不:“二位大帅,昔日萧何入关,秋毫无犯,惟收图籍。辽太宗入汴,载路车、法服、石经以归,皆仿萧何,以安民心。”粘罕、斡离不采纳其言,没有大开杀戒。但“魔鬼”兀术还是下令搜括京城中的骡马,共得七千余匹,尽数迁徙北地。金银骡马没了,金兵便开始搜刮其他东西。天子法驾、卤簿、仪仗,皇后以下车辂、仪仗、礼器、法物,乐书、乐章、祭器、八宝、九鼎、镇圭、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古圣贤图像、明堂辟雍图、皇城宫阙图、大内图、宝篆宫图、隆德宫图、四京图、相国司图、大宋百司及天下州府图、夏国图,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祕阁、三馆图书、监本印版、宋人文集等,均被装上了北去的马车。金兵还剽掠含辉门,焚烧五岳观,四处放火,引起延宁宫一场大火,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冲真,徒步逃至相国寺前的通直郎、军器监孟忠厚家中。后来,赵宋六宫中凡有名号者全部北徙,惟有这位法名冲真的孟皇后得以幸存。……粘罕、斡离不经过一番密谋,决定兵分两路,北撤金国。其中:一路由斡离不、兀术押解着太上皇赵佶、郑太后、王贵妃、韦贤妃,安康郡王赵楃等九位亲王及公主、驸马,还有十四位皇孙及嫔妃,康王妃邢氏及诸亲王的夫人等一行,往滑州进发。另一路由粘罕押解着少帝赵桓、皇后朱莙、太子赵谌、众嫔妃及大臣何樐、孙傅、李叔夜、陈过庭、秦桧、司马朴等一行,趋郑州北上。两路人马,定在燕京相会。斡离不、兀术押解着坐在一辆破旧牛车上的赵佶、郑宛玉,行过汴梁市区,京城又一次万人空巷,黎庶百姓都一个个泪流满面,脸色沮丧,跪拜于大街两旁,夹道迎谒。这是他们的皇帝,大宋臣民的精神偶像,如今成了亡国奴,成了阶下囚。他们感到痛苦,感到屈辱,感到愤懑。黎庶百姓原本心地善良,太上皇曾经是他们的“一家之长”,尽管这位家长奢靡荒淫,挥霍无度,把个大家庭弄得破烂不堪,让黎庶百姓吃尽了无数苦头,遭受了无数凌辱,可一旦他们的家长被金虏欺侮,被金虏掳掠,又感到这是做儿女的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他们目睹着这一位执掌大宋王朝二十五年的风流才子,是如此狼狈、如此凄凉地被赶往北国,沦作囚徒,心中无不羞愧难当,无不百感交集,无不泪流满面。当太上皇赵佶望着含泪相送的人群,耳闻那震天动地的号哭之声,一阵阵无可名状的悲苦辛酸,亦随之不断涌上心头,成串的泪水,悬挂在他那明显苍老的脸庞上。……赵佶、郑宛玉一行到了真定府,先是贵妃王静文被一辆马车接走了,说是金太宗把她赐给了一位皇叔为妾;继而,贤妃韦翠儿也被一辆马车接走了,说是被赐给了左监军谷神为妻。女真国的皇叔们,首先开始瓜分太上皇身边的嫔妃们。紧接着,那些女真贵族的太子、王爷,亦开始瓜分起那些赵氏亲王们的夫人,或年满十五以上的公主。凡是她们的男人,都被一起带走,成为奴仆。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凄凄凉凉的北迁之旅,发生了一件“大喜事”,真定府府衙,突然悬挂起了一盏盏红灯?这是斡离不在旅途中迎娶太上皇早已出嫁的第五个女儿顺德公主为妻,了结他此生要迎娶一位大汉公主为妻的心愿。其交换条件,是让病入膏肓的五驸马坐上了一辆牛车。到了第三天,北迁之旅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宽宏大量的斡离不竟同意“新娘”顺德公主与五驸马同坐于一辆牛车上,照顾这位将要离世的夫君,她的身边还拥着一男一女,二个衣衫褴褛好可怜、好可怜的小孩,他们象小猫一样低泣着:“娘,娘,我饿,我饿。”跟随着赵佶夫妇一行的宗室队伍,在不断地减缩下来,惟有赵佶、郑宛玉还相依为命,坐在一辆破牛车上,缓缓地朝着北方前进。路漫漫兮,春雨如绵,丝不断;凄泣泣兮,君王此去,何日归?——***——  在第十四章“越职言事”中:就在徽宗贤妃、宣和皇后韦翠儿被逼改嫁的那一天,另一位皇后朱莙却离开了人世。她是在北迁赴燕山的另一条路上,不堪忍受金国副元帅粘罕的酒后调戏,饮刃身亡。这一天夜晚,亦是以天为庐,以地为榻,以篝火为灶,以方石为桌。粘罕一面啃吃着烤羊腿,一面威逼着朱莙卖唱。在万般无奈中,倾国倾城的北宋末代皇后,隐忍着屈辱,眼含着热泪,演唱起南唐后主李煜的一曲《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朱莙神色憔悴,面颊削瘦,腰身弯曲了,衣带宽松了,整个人似乎一下萎小了一轮。她泪湿衣襟,心儿颤着,手儿抖着,嘴儿张着,曲儿奏着。不远处有一乡村野店,少帝赵桓一身青衣颓然坐于店堂内,心绪茫茫,无可寄托。边上有一员番使阿计替举起酒杯:“皇上,喝吧,一醉解千愁。到了燕山府你们父子见了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丝丝琴音,缕缕凄怨,透过夏风,透过窗棂,传入了赵桓的耳中。那深深的亡国之恨,那漫长的北狩之路,促使他思前想后,郁积胸中,情绪越加黯淡,内心越发苦涩。他将手中的酒杯高高举起,对着阿计替苦苦一笑,猛地将酒灌入口中,热辣辣的酒液涌遍全身,烧得他愁肠寸断,悲泪横溢。这时,小店进来了一位苦行僧,肩上背着一双芒鞋,头顶戴着一只斗笠,手中摇着一把破扇。那苦行僧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自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的道济和尚。道济:“阿弥陀佛!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阿计替:“哪来的野和尚,快给我打出去。”众金兵护卫刚欲拔刀出手,或持枪上前,却被道济和尚轻轻用那破扇子煽了几下,将他们和阿计替一起都定在了原地。“善哉,善哉!”道济继续吟咏道:“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就是李煜的那一首《破阵子》,细想起来,就好象刻意为少帝赵桓此时的心境所写,他酒醉了?他梦醒了?他忽然跪倒在道济和尚面前:“圣僧救我!”“阿弥陀佛!施主要贫僧如何救你?”“我要出家。”“出家为何?”“我要虔心修佛。”“如何是佛?”赵桓一愣,摇了摇头。道济:“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心如佛。”赵桓悟性天成:“哦!圣僧是说,即心即佛。”道济:“不,贫僧今日,且论非心非佛。”赵桓奇而疑问:“何为非心非佛?”“一切佛学佛法,只为治病,当然是治心病为主。为病不同,药亦不同。所以,病若得愈,实话非心非佛;病若无愈,虚妄语即心即佛。实话为虚妄语而生,虚妄语为实话断众生而颠倒之论。病为虚妄,只有虚妄之药相治。”“圣僧是说我病为虚妄,当用虚妄之药相治?不必出家?”“非也!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幽经。闲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赵桓猛然醒悟:“有了,我记得前朝宰相张商英参禅悟佛后,曾作诗一首,第一句也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张相爷的全诗怎么讲?”“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此诗好象还有一个典故?但我记不得了。”“看来施主颇有慧根,这样冷僻的诗句都能记在心头。这样吧,贫僧送施主一本《楞伽经》,这是当年达摩祖师指点神光和尚为禅宗法师的印心宝典,亦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经典,达摩祖师提出了‘无门为法门’,劝说后人顿悟、渐悟并修,才能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真谛。阿弥陀佛!有福是你享,有罪我佛当。贫僧告辞了!”道济和尚象来时一样,飘然离开了这一座乡村野店。阿计替等懵了好一阵,直到此时才苏醒过来,晃了晃脑袋,举目四顾,早不见了那一位“野和尚”。赵桓急忙翻开《楞伽经》,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似乎把一切烦忧恨怨都抛在了脑外。大乘《楞伽经》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佛教中“唯识”学的所谓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三自性(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其教理,为禅宗一脉的归纳学理,注重一心修证而融通教理的工夫,最重分析观察、细入无间而透彻心性的体用。故后世禅宗流传一句名言:“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就如独眼龙。”言下之意,正是《楞伽经》所传诵的宗通与说通之理。此时,篝火旁的朱莙抚琴卖唱,粘罕举杯豪饮,左一杯,右一杯,已喝得醉眼朦胧。他侧面看着病态中的朱莙,越看越觉得楚艳动人,一时心头上火,顺手将她揽入怀中。不料,朱莙外柔内刚,一把抓过方石上切割羊腿的利刀,往脖子上一勒,一缕香魂,随风而去。此年,皇后朱莙正值芳龄二十六岁。——***——  在第二十章“秦桧北归”中:“啊?爱妃,你的脸怎么蜡黄蜡黄?”赵佶朝前大声呼喊道:“阿计替,阿计替!”阿计替一提缰绳,奔马过来。“太上皇,又怎么啦?”赵佶:“能不能再停一停!”郑宛玉强行起身:“皇上,臣妾没事,走吧。”“好象是有点不对劲,停吧,停止前进。”阿计替向几名随军番将传令下去后,翻身下马,佯作无事,安慰道:“太后、太上皇、皇上,瞧,前面就是五国城。唉,总算走到头了。”郑宛玉满头银丝,满面皱纹,活脱脱象一乡间老妪。昔日的皇后风采,已经荡然无存,但其言语举止,依然充满着一代国母的亲和力。“阿计替大人,谢谢你一路照应。皇上,终于走到头了。从汴京到燕山,又从燕山趋云州,再自云州迁徙韩州、迁徙五国城,往复怕有三千里,我们这一辈子还从未走过这么长、这么远的路。唉,真不知是怎么挺过来的?”“可怜的皇后,何必强作欢笑?你心里想哭,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都是朕害了你们母子一起受苦。”赵佶轻轻为她抹去额上的一层虚汗,突然暴怒道:“阿计替,两国不和,有这样对待人质的吗?不管怎么说,朕当年也曾善意帮助过他们兄弟立国称帝。你去告诉吴乞买,还不如将朕等三人就地敲死,何必枉作这数千里之行?”阿计替将一水囊递给赵佶:“太上皇,如今说这些气话,还有何用?既为人质,就得忍耐再忍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凡事有小人在,你们切勿自忧。”空中雁声嘹呖,自北而南,众人抬头仰望。阿计替有意将话扯开,指着天上:“太上皇,大雁南飞,又一个秋冬来临。陛下想不想找个乐子,射一只大雁,卜问前程?”赵佶情绪多变,自艾自怨道:“唉,悲中苦笑,泣中行乐,射雁卜问凶吉,乃是番夷胡人习俗。朕若是能弯弓射箭,岂肯让人如此作贱?”有一番夷弓箭手:“小人代太上皇射雁,卜问前程,好不好?”赵佶点了点头,从阿计替背上的箭囊中抽出一箭,虔诚祈祷:“朕今生不幸,上辱祖宗,下祸万民;倘若国祚复兴,当使一箭中雁。”他默许心愿,才将手中之箭,交于那番卒。那番卒拉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一雁之首,宛转落下。赵佶拱手稽首:“多谢小哥成就心愿。朕诚如此卜,死而无憾也!”阿计替取来茅草,用火炙着大雁烤熟后,笑着递给赵佶:“小人不知太上皇方才卜问何种心愿,但有一个不好的消息,闻说金国四太子已尽得南朝,江南迤逦直至洞庭湖畔。”赵佶似乎已麻木不仁,充耳不闻,抬起郑宛玉的上身,喂她大雁脯肉,见她竟连张嘴的力气都没了。一种可怕的预兆,揪痛了赵佶的心,他将雁肉吞入口中,嚼烂了,口对口喂入郑宛玉的嘴中,这大概是太上皇赵佶生凭第一次对皇后如此“用情”。两粒晶莹的泪珠,从郑宛玉的双眼中无声滚落。此处无言胜有言,此时无声胜有声!阿计替继续道:“太上皇,小人还闻说金国三太子鄂尔多,已被派往洛阳治兵,欲在川陕境内与宋军精锐展开厮杀。”“阿弥陀佛!”赵桓在一旁合上《楞伽经》,口中念念有词:“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阿计替:“太上皇,小人还有一个天大的喜迅,闻说四太子兀术长驱直入下杭州,却为韩世忠败于黄天荡,几死舟中;后又被岳飞火烧两营,几死静安。实话告诉太上皇,皆因贵朝武人纷纷称雄,势渐趋大,故大金皇帝才决定将人质转移到地僻荒远的五国城。”偎躺在赵佶身上的郑宛玉,忽然睁大眼睛:“这是真的?皇上,卜雁真的有吉兆,吾儿康王有出息了!他一定会来接他的父皇与皇兄回去,臣妾也要活着回去。走,走吧!”可怜的郑皇后,强行起身,走了没几步,摇摇晃晃,摔倒在地。这一次,她再也无法站起来了。当她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脸上竟露出了一丝微笑,不知是梦见了康王赵构,还是梦见自己上了天堂?“爱妃,宛玉,宛玉!”赵佶为这位与他相伴了近三十年的“同命鸳鸯”,深深忏悔,痛心疾首,竟当场哭瞎了一只眼睛。那赵桓双手合十,嗡声念叨佛经,为超度母后的亡灵而祈祷。但到后来,他还是忍不住扑在母后的身上嚎啕大哭起来。试想:世上再玄妙、再超俗的佛经佛法,又焉岂能化解这生离死别的母子之情。建炎四年九月甲辰,北宋宁德皇后郑宛玉,薨于五国城,终年五十二岁。仓促之际,阿计替命番卒们于路旁林中,用刀刨开一个土坑,就郑宛玉身上的衣服裹而埋之。呜呼哀哉,这是一位大宋皇太后沦为女真人质的最后归宿!——***——  在第三十章“青史永垂”中:绍兴三十一年五月,渊圣皇帝赵桓,郁郁得病,殁于五国城,尊谥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终年六十岁。有野史记载:一天,海陵王迪古乃性喜恶作习,宴娱诸王及大将、亲王等,在讲武殿大阅兵马,令年老的少帝赵桓率一支人马,竞赛击鞠,赵桓手足颤抖不能上马,迪古乃还偏将羸马换为自己的座骑,逼着赵桓上马击鞠,时有胡骑数百,自北隅而来,直犯海陵王之马,赵桓惊慌失措中堕下马来,被马足蹂踏之于土中身亡。另有一说:海陵王迪古欲举倾国之兵,再次伐宋,将赵桓当了箭靶,万箭穿心后,被乱马践踏为肉泥。还有一说,赵桓参透了道济和尚赠他的《楞伽经》中“唯识”学的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三自性(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八识(如上述)、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皈依佛门,无疾而终。但不管史料如何记载,可怜的宋钦宗赵桓,此生仅当了一年北宋皇帝,却在金人手中沦为人质,当了整整三十五年的囚徒。本章结束语:对于宋钦宗赵桓之死,我在小说《英雄岳飞》中,比较倾向于第三种传说。因为当一个人的厄运降临,并具有如此惊心动魄、惨绝人寰的人生经历,如果在思想上、精神上没有一点儿寄托,恐怕是很难渡过那生不如死的三十五年春秋。也不难设想,如果没有细心查找、细心阅读过辛弃疾的《南渡录》,我就根本无法虚构出“斩首行动”使徽钦二帝命运惨不忍睹的小说细节,也就根本无法增加小说的历史真实感。多谢这位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为我创作《英雄岳飞》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史学史料。链接:长篇历史小说《英雄岳飞》http://vip..cn/book/content_manage.php?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全文阅读 作者:西陵墨客 《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由www.niubb.net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全文阅读页面。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读史笔记:我写《英雄岳飞》全文阅读 作者:西陵墨客》由“毐蛊”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手机掉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