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8031单片机的ioc端口有几个端口

第八课: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_教师吧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专注电子入门技术,打造电子入门教学启蒙网,提供一站式服务!--
您的位置&&&&第八课: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
责任编辑:刘昆山
  MCS-51系列单片机片内有一个串行I/O端口,通过引脚RXD(P3.0)和TXD(P3.1)可与外设电路进行全双工的串行异步通信。
  1.串行端口的基本特点
  8031单片机的串行端口有4种基本工作方式,通过编程设置,可以使其工作在任一方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其中,方式0主要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单片机的I/O电路;方式1多用于双机之间或与外设电路的通信;方式2,3除有方式l的功能外,还可用作多机通信,以构成分布式多微机系统。
  串行端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用来设置工作方式、发送或接收的状态、特征位、数据传送的波特率(每秒传送的位数)以及作为中断标志等。
  串行端口有一个数据寄存器SBUF(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字节地址为99H),该寄存器为发送和接收所共同。发送时,只写不读;接收时,只读不写。在一定条件下,向阳UF写入数据就启动了发送过程;读SBUf就启动了接收过程。
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以程控设定。在不同工作方式中,由时钟振荡频率的分频值或由定时器Tl的定时溢出时间确定,使用十分方便灵活。
  2.串行端口的工作方式
  8位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多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I/O端口。波特率固定为fosc/12。其中,fosc为时钟频率。
  在方式0中,串行端口作为输出时,只要向串行缓冲器SBUF写入一字节数据后,串行端口就把此8位数据以等的波特率,从RXD引脚逐位输出(从低位到高位);此时,TXD输出频率为fosc/12的同步移位脉冲。数据发送前,仅管不使用中断,中断标志TI还必须清零,8位数据发送完后,TI自动置1。如要再发送,必须用软件将TI清零。
  串行端口作为输入时,RXD为数据输入端,TXD仍为同步信号输出端,输出频率为fosc/12的同步移位脉冲,使外部数据逐位移入RxD。当接收到8位数据(一帧)后,中断标志RI自动置。如果再接收,必须用软件先将RI清零。
串行方式0发送和接收的时序过程见下图。
  10位异步通信方式。其中,1个起始位(0),8个数据位(由低位到高位)和1个停止位(1)。波特率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和SMOD位的状态确定。
  一条写SBUF指令就可启动数据发送过程。在发送移位时钟(由波特率确定)的同步下,从TxD先送出起始位,然后是8位数据位,最后是停止位。这样的一帧10位数据发送完后,中断标志TI置位。
  在允许接收的条件下(REN=1),当RXD出现由1到O的负跳变时,即被当成是串行发送来的一帧数据的起始位,从而启动一次接收过程。当8位数据接收完,并检测到高电乎停止位后,即把接收到的8位数据装入SBUF,置位RI,一帧数据的接收过程就完成了。
方式1的数据传送波特率可以编程设置,使用范围宽,其计算式为:
  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其中,SMOD是控制寄存器PCON中的一位程控位,其取值有0和l两种状态。显然,当SMOD=0时,波特率=1/32(定时器Tl溢出率),而当SMOD=1时,波特率=1/16(定时器T1溢出率)。所谓定时器的溢出率,就是指定时器一秒钟内的溢出次数。波特率的算法,以及要求一定波特率时定时器定时初值的求法,后面将详细讨论。
  串行方式1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的时序见下图。
③方式2,3
  11位异步通信方式。其中,1个起始位(0),8个数据位(由低位到高位),1个附加的第9位和1个停止住(1)。方式2和方式3除波特率不同外,其它性能完全相同。方式2,3的发送、接收时序见下图。
  由图可见,方式2和方式3与方式l的操作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差别在于方式2,3有第9位数据。
  发送时,发送机的这第9位数据来自该机SCON中的TB8,而接收机将接收到的这第9位数据送入本机SCON中的RB8。这个第9位数据通常用作数据的奇偶检验位,或在多机通信中作为地址/数据的特征位。
方式2和方式3的波特率计算式如下:
方式2的波特率=2SMOD/64×fosc
方式3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由此可见,在晶振时钟频率一定的条件下,方式2只有两种波特率,而方式3可通过编程设置成多种波特率,这正是这两种方式的差别所在。
3.串行端口的控制寄存器
  串行端口共有2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用以设置串行端口的工作方式、接收/发送的运行状态、接收/发送数据的特征、波特率的大小,以及作为运行的中断标志等。
  关于串行口的功能及应用,在后面的串行通信实便讲解中我们还会与大家讲解。
《教师吧》是一家帮助电子初学者快速入门电子技术的公益性教学网站,专门提供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等入门型学习视频教程和电子制作套件。
我们主张电子初学者采用万能板焊接电子制作产品,因为这种“边学边做”的自学模式,不仅能锻炼焊接技术,还能提高识别电路图和分析原理图的能力。
辅以电子视频教程同步学习,必将为日后维修、设计电子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您快速跨越电子入门者到电子工程师的门槛。 本站已经获得国家部门认证
赣ICP备号 本站业务客服QQ: E-mail:
电子爱好者群(1):电子爱好者群(2):电子爱好者群(3): 电子爱好者群(4):
版权归刘昆山所有&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否则后果自负!本站网址:
站长: 手机:()副站长:
欢迎您为本站提供资料,本站资料有的来自网络,如有版权争议,请通知本人,本人将删除之!MCS-51单片机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MCS-51单片机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MCS-51单片机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0 端口 8 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 图片1 由上图可见, P0 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 P0.X 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 P0.X 引脚可以是 P0.0 到 P0.7 的任何一位,即在 P0 口有 8  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本文引用地址:由上图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P0.X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P0.X引脚可以是P0.0到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先看输入缓冲器: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其的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D锁存器: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大家看上图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Q非是反向输出端。对于D触发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非的。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Q非端。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多路开关:在51单片机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也就是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时,P0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那么这个多路选择开关就是用于选择是做为普通I/O口使用还是作为&数据/地址&总线使用的选择开关了。大家看上图,当多路开关与下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普通的I/O口使用的,当多路开关是与上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的。输出驱动部份:从上图中我们已看出,P0口的输出是由两个MOS管组成的推拉式结构,也就是说,这两个MOS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当V1导通时,V2就截止,当V2导通时,V1截止。与门、与非门:这两个单元电路的逻辑原理我们在第四课数字及常用逻辑电路时已做过介绍,不明白的同学请回到第四节去看看。前面我们已将P0口的各单元部件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P0口做为I/O口及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的具体工作过程。1、作为I/O端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P0口作为I/O端口使用时,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0(低电平),看上图中的线线部份,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同时与与门的一个输入端是相接的,我们知道与门的逻辑特点是&全1出1,有0出0&那么控制信号是0的话,这时与门输出的也是一个0(低电平),与让的输出是0,V1管就截止,在多路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是0(低电平)时,多路开关是与锁存器的Q非端相接的(即P0口作为I/O口线使用)。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即输出状态Output)的工作过程:当写锁存器信号CP有效,数据总线的信号&锁存器的输入端D&锁存器的反向输出Q非端&多路开关&V2管的栅极&V2的漏极到输出端P0.X。前面我们已讲了,当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0时,与门输出为低电平,V1管是截止的,所以作为输出口时,P0是漏极开路输出,类似于OC门,当驱动上接电流负载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下图就是由内部数据总线向P0口输出数据的流程图(红色箭头)。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引脚向内部数据总线输入(即输入状态Input)的工作过程:数据输入时(读P0口)有两种情况1、读引脚读芯片引脚上的数据,读引脚数时,读引脚缓冲器打开(即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要有效),通过内部数据总线输入,请看下图(红色简头)。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2、读锁存器通过打开读锁存器三态缓冲器读取锁存器输出端Q的状态,请看下图(红色箭头):在输入状态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来的信号一般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低电平后,锁存器Q=0,Q非=1,场效应管T2开通,端口线呈低电平状态。此时无论端口线上外接的信号是低电乎还是高电平,从引脚读入单片机的信号都是低电平,因而不能正确地读入端口引脚上的信号。又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高电平后,锁存器Q=1,Q非=0,场效应管T2截止。如外接引脚信号为低电平,从引脚上读入的信号就与从锁存器读入的信号不同。为此,803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为此,805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凡属于读-修改-写方式的指令,从锁存器读入信号,其它指令则从端口引脚线上读入信号。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读-修改-写指令的特点是,从端口输入(读)信号,在单片机内加以运算(修改)后,再输出(写)到该端口上。下面是几条读--修改-写指令的例子。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ANL P0,#立即数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P0&立即数P0ORL P0,A;P0&AP0INC P1;P1+1&P1DEC P3;P3-1&P3CPL P2;P2&P2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读-修改-写指令需要得到端口原输出的状态,修改后再输出,读锁存器而不是读引脚,可以避免因外部电路的原因而使原端口的状态被读错。 P0端口是8031单片机的总线口,分时出现数据D7一D0、低8位地址A7一AO,以及三态,用来接口存储器、外部电路与外部设备。P0端口是使用最广泛的I/O端口。2、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这时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1&,&与门&解锁,&与门&输出信号电平由&地址/数据&线信号决定;多路开关与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地址信号经&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例如: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0&时,与门输出低电平,V1管截止;反相器输出高电平,V2管导通,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低电平。请看下图(兰色字体为电平):内容来自单片机之家反之,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1&,&与门&输出为高电平,V1管导通;反相器输出低电平,V2管截止,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高电平。请看下图(兰色字体为电平):可见,在输出&地址/数据&信息时,V1、V2管是交替导通的,负载能力很强,可以直接与外设存储器相连,无须增加总线驱动器。P0口又作为数据总线使用。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P0口输出低8位地址信息后,将变为数据总线,以便读指令码(输入)。在取指令期间,&控制&信号为&0&,V1管截止,多路开关也跟着转向锁存器反相输出端Q非;CPU自动将0FFH(,即向D锁存器写入一个高电平&1&)写入P0口锁存器,使V2管截止,在读引脚信号控制下,通过读引脚三态门电路将指令码读到内部总线。请看下图如果该指令是输出数据,如MOVX @DPTR,A(将累加器的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传送到外部RAM中),则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1&,&与门&解锁,与输出地址信号的工作流程类似,数据据由&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如果该指令是输入数据(读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如MOVX A,@DPTR(将外部RAM某一存储单元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输入到累加器A中),则输入的数据仍通过读引脚三态缓冲器到内部总线,其过程类似于上图中的读取指令码流程图。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P0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在读指令码或输入数据前,CPU自动向P0口锁存器写入0FFH,破坏了P0口原来的状态。因此,不能再作为通用的I/O端口。大家以后在系统设计时务必注意,即程序中不能再含有以P0口作为操作数(包含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最新技术贴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 & 2、读锁存器
& & 通过打开读锁存器三态缓冲器读取锁存器输出端Q的状态,请看下图(红色箭头):
& & 在输入状态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来的信号一般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低后,锁存器Q=0,Q非=1,场效应管T2开通,端口线呈低电平状态。此时无论端口线上外接的信号是低电乎还是高电平,从引脚读入的信号都是低电平,因而不能正确地读入端口引脚上的信号。又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高电平后,锁存器Q=1,Q非=0,场效应管T2截止。如外接引脚信号为低电平,从引脚上读入的信号就与从锁存器读入的信号不同。为此,803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为此,805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凡属于读-修改-写方式的指令,从锁存器读入信号,其它指令则从端口引脚线上读入信号。
& & 读-修改-写指令的特点是,从端口输入(读)信号,在单片机内加以运算(修改)后,再输出(写)到该端口上。下面是几条读--修改-写指令的例子。
& & ANL P0,#立即数;P0&立即数P0
& & ORL P0,A ;P0&AP0
& & INC P1 ;P1+1&P1
& & DEC P3 ;P3-1&P3
& & CPL P2 ;P2&P2
& &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读-修改-写指令需要得到端口原输出的状态,修改后再输出,读锁存器而不是读引脚,可以避免因外部的原因而使原端口的状态被读错。
& & P0端口是8031单片机的总线口,分时出现数据D7一D0、低8位地址A7一AO,以及三态,用来接口、外部电路与外部设备。P0端口是使用最广泛的I/O端口。
&&&&&往下看有更多相关资料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 &&)单片机的p0,p1,p2,p3端口有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
单片机的p0,p1,p2,p3端口有什么作用?
我有更好的答案
P1口只做I&#47?都说了是电阻那当然就是一个电阻啦,当作为输入时。在介绍这四个I&#47、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 3、不扩展时?他起什么作用呢;所以如果P0口如果作为输入时,处在高阻抗状态,只有外接一个上拉电阻才能有效。 P0口有三个功能.7 P2口8位双向口线;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l P2.0~P2.7 P2口8位双向口线。 l P3.0~P3,当作地址总线使用 2、做一般I&#47l P0: 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0~P0.7 P0口8位双向口线。 l P1.0~P1; P3口有两个功能: 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 P2口有两个功能,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 2.7 P1口8位双向口线,上拉电阻将其电位拉高,若输入为低电平则可提供电流源: 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O口时提到了一个“上拉电阻”那么上拉电阻又是一个什么东东呢;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采纳率:29%
单片机控制输出高低电平,或者 通过IO口读取高低电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单片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端口扩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