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英特尔驱动程序更新正式放缓 CPU 更新时程

难度加大 英特尔将放缓CPU更新及发布周期
[摘要]英特尔表示,最新的工艺将采用2.5年的周期,也就是说,每一代制程都将被延长到3年,而出现三代CPU都使用同一制程。
腾讯数码讯(多多)许多消费者都对英特尔的下一代CPU充满了期待,而英特尔也在过去的10年里,英特尔也一直都在实践着自己的tick-tock模式。tick-tock代表着钟摆的一个周期,tick表示芯片工艺不断提升、晶体管体积不断变现;而tock则表示工艺不变,而芯片的核心价格升级。而一个完整tick-tock就代表着一个芯片的完整周期,大约是2年。而在这一个周期里,英特尔无法再像以前实时自己的tick-tock战略了,由于CPU线程不断缩小,之前从22nm到14nm的工艺都采用了两步策略,但是在14nm工艺之后,英特尔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在tock这一步,工艺发展速度明显变慢,而英特尔也不得不暂停缩小线宽,而升级CPU核心架构。而在进入到10nm工艺的周期里,原来的芯片周期已经无法让英特尔每年都发布新一代CPU,因此芯片巨头就需要延长制程的周期。英特尔表示,最新的工艺将采用2.5年的周期,也就是说,每一代制程都将被延长到3年,而出现三代CPU都使用同一制程。而从下一代10nm开始甚至会开始使用PAO(制程、架构、优化)三步的发展策略。而第三代的CPU将不会在性能上有大幅提升,而是在能耗等其它方面进行优化,吸引专业用户升级。而新的制程还将面对关于芯片制造方面的难题,由于10纳米只相当于20个硅原子宽度,因此英特尔希望延长14nm及下一代10nm线程技术的使用时间,并且进一步优化产品和工艺技术,并且满足每年更新产品的周期。显然与三星和台积电等竞争对手相比,英特尔的10nm芯片将会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而英特尔希望未来将这种优势扩大到尖端设备的生产中。换句话说,英特尔相信未来芯片的制造难度会越来越大,而英特尔的优势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不过台积电此前也表态,在2020年将会制造出5nm工艺的芯片。
正在加载...
来源:【美国Engadget作品的中文相关权益归腾讯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等。】
探索Engadget中国版
[责任编辑:yokiizhang]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英特尔描画蓝图 多核心处理器2007年成主流
   12月22日消息 港台媒体消息称,预计2005年将发表双核Smithfield的,今日重申双核/多核的概念蓝图,并表示多核芯片在台式机电脑、、移动装置上都有需求。
  英特尔预估,到2006年多核芯片将广泛应用于台式机电脑、服务器、移动装置上,市占率分别为70%、85%、70%。
  英特尔亚太行销及技术总监黄逸松表示,目前英特尔有10个与多核芯片有关的计划同时进行,将推出的Smithfield、Yonah、 Montecito、Tulsa时程相近,英特尔对多核芯片信心十足。目前已有芯片组和软件厂商在支持英特尔的多核芯片。
  英特尔不是惟一要推出双核处理器的厂商,目前几乎所有处理器厂商都有多核计划。已经销售双核芯片多年,也在市场销售双核芯片。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表示,将设计双核、四核及八核芯片,并将于2005年推出首款双核芯片。、都已经拥有多核心产品。
  英特尔强调自身的特色在于生产双核乃至多核芯片不只是推出一个处理器的概念,它还包括利用平行处理与平台的整合,如更高的运算能力及支持其他如网络安全装置,整体提升使用者的操作经验。
  英特尔指出,多核处理器的应用领域包括可作为数码家庭的、资料备份、扫毒等功能,以及作为办公室的资料处理、科学运算。事实上,以上功能在目前的单核架构下就能完成,对此黄逸松做出回应,他强调双核处理器特有的快速反应机制,可让使用者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如使用者可一边编辑影音档案,一边进行大量的转档,这些动作都会非常流畅。
  黄逸松针对使用者对双核处理器的需求表示,依照处理器的沿革,使用者不会停止追求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能。多核芯片的平行处理能力可以满足使用者在这方面的需求。英特尔将运用品牌知名度、技术、全球渠道等背景,催生多核芯片成为处理器主流,结合整个平台的提升。
  在英特尔双核处理器推出时程方面,首款台式机双核芯片Smithfield将于2005年问世。首款笔记型电脑双核处理器Yonah将在2005年底出货,但可能要到2006年才会大量使用在笔记型电脑上。双核Itanium代号为Montecito将于2005年推出,双核版的Xeon代号为Tulsa,预计在2006年第一季度推出。(n106)
[ 责任编辑:徐亚楠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170被浏览8,722分享邀请回答2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看待英特尔第八代cpu仍然沿用14nm制程_百度知道
如何看待英特尔第八代cpu仍然沿用14nm制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听谁说的
第八代 都要换 接口构架了 10纳米 准确消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英特尔CPU怎么看第几代?比如i7 6700_百度知道
英特尔CPU怎么看第几代?比如i7 6700
英特尔cpu历史悠久,i7 6700只是最近的一个系列,属于酷睿i系列,这一个系列的cpu,名称含义如下:1、开头的i7、i5、i3,这是性能分级,i7最高,i3最低(当然酷睿i下面还有更低级的奔腾和赛扬等),桌面处理器中,通常i3是双核四线程,i5是四核四线程,i7是四核八线程,i7还有高端版本是六核12线程甚至更高规格的;2、后面四位数字,例如“6700”,首位“6”表示代数,即第六代,第六代酷睿i处理器的核心代号是skylake,工艺是14纳米,这个参数可以百度查到;3、第二和第三位都是性能细分代号,1~3是为i3预留的,数字越大频率越高,比例i3 4170和i3 是为i5预留的,比如i5 4460和i5 4690,7以上是为i7预留的,例如i7 6700和i7 6800k。4、第四位通常是都是0,在酷睿i系列里没有意义,不过志强系列里就有意义,末尾是0表示无核显,末尾是5表示有核显。
采纳率:76%
来自团队:
6700的6是代数
那后面的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显卡驱动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