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ianlxing.com xing se ai

酷睿双核、酷睿2双核、奔腾双核、酷睿i系列的区别
面对纷繁复杂的命名,它们究竟有些什么区别呢?
酷睿是英文单词core的音译,译为“核心”。
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越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酷睿架构的应用使得CPU不再是计算机内的能耗大户Intel也因此摆脱了对AMD的能耗劣势。
酷睿双核分1代和2代:1代只有笔记本系列,而2代既有移动平台系列,也有桌面平台的。
酷睿双核也就是酷睿1代,英文是Core
Duo,主要是用于移动平台,T系列。&
酷睿2双核英文Core 2
Duo,是英特尔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日发布。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
服务器版(开发代号为Woodcrest)
桌面版(开发代号为 Conroe)
移动版(开发代号为Merom)
全新的Core架构,彻底抛弃了Netburst架构(Pentium 4的内核架构):
全部采用65nm和45nm制造工艺
所有产品均为双核心
L2缓存容量提升到4MB
晶体管数量达到2.91 亿个
核心尺寸为143平方毫米
性能提升40%、能耗降低40%
主流产品的平均能耗为65W
前端总线提升至1066Mhz(Conroe)&#Mhz(Woodcrest)&#Mhz(Merom)
采用LGA775接口。
台式机类Conroe处理器分为普通版和至尊版两种,产品线包括E6000系列和E4000系列,两者的主要差别为FSB频率不同。此外,Conroe处理器还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术,并加入了SSE4指令集。&
酷睿双核与酷睿2双核的区别
酷睿2代主要改进是将流水线长度增加1级,有利于提高频率、还具有128位动态执行能力。
酷睿双核是32位的CPU,而酷睿2双核是64为CPU,并且二级缓存提高到4MB,处理能力更强大,由于加入了对EM64T、SSE4指令集的支持,加强多媒体处理能力,同时使得其拥有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以便能更好支持Vista、Win7等。
----------------------------------------------------------
英文名为Pentium
Dual-core采用与酷睿2相同的架构,是酷睿双核的简化版,为了保留奔腾这个品牌,所以没有摒弃奔腾。与之前奔腾单核相比,奔腾双核是双核双线程,功耗低,处理能力更强。主要有E系列T系列P系列U系列。奔腾D系列是早期的假双核,两个核心共用缓存的假双核,不属于真正的双核处理器,而且早已停产。
奔腾系列的台式机里面有两种双核:
一种诞生在酷睿2之前,叫奔腾D:奔腾D是假双核、高频低能、功耗发热量都极大,所以已经淘汰了,现在是基本买不到了。
一种诞生在酷睿2之后,叫奔腾E。因为酷睿2诞生后以其出色的性能和低频高能、低功耗、超频性能好的特点受到大家的青睐,但苦于价格太贵,低端用户难以承受,所以才推出了一系列阉割版的酷睿2---奔腾E,也就是常说的奔腾双核,所以奔腾E也就是酷睿2的低端系列。
Intel之所以要那么叫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纪念奔腾系列过去的成就,全面代替过去的那款蹩脚的奔腾D;另一方面英特尔同时也是想以此划分酷睿与奔腾的界限。
奔腾双核、赛扬双核的来历:
最初出来的酷睿双核是1333MHZ的总线和4M二级缓存的(也就是E6000系列),性能非常好,但是由于二级缓存晶体成本比较高,造成酷睿E6000系列价格比较高,无法和AMD的中低端竞争。于是英特尔将二级缓存和总线降低,推出了:
800M总线、2M二级缓存的酷睿E4000系列
800M总线、1M二级缓存的E2000系列,并命名为奔腾双核E
800M总线、512K二级缓存的赛扬双核,占领低端市场。
这些CPU的架构都是酷睿架构,所以在执行效率上没有什么区别,差别就在二级缓存和总线频率上。
CPU总线带宽=总线频率&总线位宽&8,内存带宽=内存数据频率&总线位宽&8。
现在CPU都是64位技术,所以CPU总线带宽=总线频率&8,内存带宽=内存数据频率&8。&
目前酷睿双核、奔腾双核中,CPU类型分E系、Q系、T系、P系、L系、U系、S系
E系是普通的台机的双核CPU功率65W
Q系就是四核CPU功率会在100W-150W
T系是普通的笔记本CPU功率在35W
P系是迅驰5的低电压CPU功率25W
L系是迅驰4的低电压CPU功率17W
U系是迅驰4的超低电压CPU功率5.5W
S系是小封装系列SL的功率是12W
Pentium Extreme系列是酷睿双核。
那么,英特尔CPU
E系列、T系列、P系列、Q系列有什么区别?
E是桌面双核系列:
E1E3是赛扬双核
E2ᓦE6是奔腾双核
E4ᓦE8是酷睿双核
其中还包括E6320--E6850这个系列,从高到低是E8&E7&E6
=E5&E4&E2&E1
T是移动系列
65nm酷睿双核CPU如T7500
45nm酷睿双核CPU如T8100
65nm奔腾双核CPU如T2300
45nm奔腾双核CPU如T3200
T1是赛扬双核ᓦT3T4是奔腾双核ᓦT6ᓦT8T9都是酷睿双核。
P系列是移动平台节能性处理器,性能强于T系列
45nm酷睿双核CPU如P;25W
Q系列是主流桌面四核处理器45nm和65nm酷睿四核
------------------------------------------------------------------------------
酷睿i系列:目前分别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酷睿i系列。
第一代酷睿i系列:
日下午:英特尔正式面向全球发布基于全新32nm制程的i7、i5、i3处理器产品,为第一代酷睿i系列,是Nehelem架构的经典延续。采用了革命性的微架构,具备了睿频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增强型的智能高速缓存与集成内存控制器等多项技术。此外,还增加了图形处理功能,即现实CPU+GPU的整合,不但提高了PC的兼容性稳定性同时令高清电影的播放流畅画面颜色更逼真同时游戏运行效率也会高于以往的集成显卡。
其中酷睿i7及酷睿i5-700系列而言,它们均采用了原生四核心设计,同时还将三级缓存引入其中其L1缓存的设计与酷睿微架构相同而L2缓存则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不过容量大大降低每个内核仅有256KB新加入的L3缓存采用共享式设计,均配备了8MB的三级缓存。
而新酷睿家族中的酷睿i5-600系列与酷睿i3系列产品则是采用了原生双核,通过睿频加速技术的支持与否来划分产品的定位。
根据Intel的“Tick”-“Tock”钟摆策略
第二代酷睿i系列:
在2011年初推出全新微架构的Sandy Bridge第二代酷睿i系列。相比上代的Nehalem微架构即Core
i5/i7Sandy Bridge有三大重要革新:
原生整合GPU显示核心,GPU就像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一样,已成为第二代Core
i3/i5/i7内部的一个处理单元,Intel称之为“核芯显卡”。核芯显卡将支持DX10特效支持OpenGL运算支持3D技术。
第二代睿频加速技术,CPU和GPU可以一起睿频,并且不再受TDP限制,而是受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可以超过TDP提供更大的睿频幅度,不睿频时却更节能。
在CPU、GPU、L3缓存和其它I/O之间引入全新RING环形总线为保证低延迟、高效率的通讯。
第二代的的命名方式:为“Core i7/5/3
2xxx”的形式,“Core”是处理器品牌,“i7/5/3”是定位标识,“2”表示第二代,“xxx”是该处理器的型号。至于型号后面的字母的含义如下:
不带字母的是标准版,也是最常见的版本
“K”是不锁倍频版
“S”是节能版,默认频率比标准版稍低,但睿频幅度与标准版一样
“T”是超低功耗版主打节能。
第二代Core i3/i5/i7采用全新的LGA 1155接口,与LGA 1156接口并不兼容。
第二代Core ix搭配的家用主板是6、7系列芯片组。
第三代酷睿i系列:
日Intel在北京正式发布了核心代号为Ivy
Bridge的第三代酷睿处理器。IVB有四大革新:
首款22纳米工艺处理器
核芯显卡升级为HD Graphics 4000
是Intel首款支持DX11的GPU核心
首次内建了USB 3.0功能
增加了对于PCI-E 3.0的支持
这样一来主板上绝大部分PCI-E插槽都由CPU直联,减少了内存和芯片组的过渡,延迟更低、响应时间更短,性能也应此提升。
第三代的的命名为“Core i7/5/3 3xxx”的形式。
推荐浏览:&
我的更多文章:
( 15:06:33)( 14:51:09)( 10:28:1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酷睿i3&i5&i7和奔腾双核,酷睿双核,速龙有什么不同
I3只能用于办公、炒股、听歌、上网、看电影等等
想玩游戏的话还是要上I5以上,不过I5很贵,I7更贵了,I系列的板也贵。新产品都是这样,过一排肯定大降价的。
奔腾双核很便宜,当然性能也一般。如果不玩大型游戏的话E5300很足够了。
core双核有便宜有贵,当然越贵的性能越好。像E6、E7和E8开头的性能不错,当然价钱不便宜。
以上都是Intel的cpu,价钱比AMD的要贵一点,当然也有好处,就是兼容性很好。如果你买便宜的AMD,刚好兼容性很差,会让你发疯的~~~而且AMD大多质量一般般,发热量又大(以前是这样,现在不清楚了)。
速龙是AMD的cpu,刚刚说了不好,好处就是用来玩游戏听说很好(没用过AMD的cpu,不知道好在哪里)。个人觉得最大的好处还是比inter的cpu要便宜。
P系列:笔记本的CPU,性能强于T系列
T系列:为笔记本CPU,大体为后边数字越大性能越强
Q系列:英特尔桌面平台最早推出的4核产品,不是原生4核心,相当于只是将两个酷睿双核CPU封装在一起
E系列:桌面平台CPU,由低端入门奔腾E系列至酷睿E系列中高端都有
Q是指台式的45nm和65nm酷睿四核CPU
E是指台式的65nm酷睿双核CPU(如E6300) 和台式的65nm的奔腾双核CPU(如E2160)
P是指笔记本的45nm酷睿双核CPU(如P8400)
T是指笔记本的65nm酷睿双核CPU(如T7500)
和笔记本的45nm酷睿双核CPU(如T8100)
和笔记本的65nm奔腾双核CPU(如T2300)
和笔记本的45nm奔腾双核CPU(如T3200)
--------------
I3:为英特尔在明年将推出的新系列CPU,笔记本及桌面平台都有,采用最新32纳米工艺,双核的集成显示核心
I7:英特尔08年底推出的全新系列CPU(桌面平台),也是目前最高端性能最强系列(4核8线程),笔记本也有
I5:推出I7后10个月,再推出的产品,性能限次于I7,定位中高端,同样是原生4
核心,但不支持超线程,所以只有4线程,一定程度上是I7缩水版
--------------
大体性能排列:
笔记本系列:I7>I3>P>T
桌面平台系列:I7>I5/I3>Q>E
******************************************************************
最新酷睿i3、i5、i7处理器的区别是什么?特点?好处?
核心数 2个或4个
线程数 4个或8个
支持Turbo加速模式
核心数 2个或4个
线程数 4个
支持Turbo加速模式
核心数 2个或4个
线程数 4个
不支持Turbo加速模式
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进一步精简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
在规格上,Core
i3的CPU部分采用双核心设计,通过超线程技术可支持四个线程,三级缓存由8MB削减到4MB,而内存控制器、双通道、智能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等技术还会保留。同样采用LGA
1156接口,相对应的主板将会是P55/P57。
Core i5是一款基于Nehalem架构的双核处理器,其依旧采用整合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模式,L3达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术的新处理器。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线不采用QPI,采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并且只支持双通道的DDR3内存。结构上它用的是LGA1160(后改为LGA1156)接口,Core
i7用的是LGA1366。
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进一步精简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
最后,最重要的
Intel Core i5核心线程数 4核心4线程数 二级缓存4*256KB 三级缓存8M TDP 95W
Intel Core i3核心线程数 2核心4线程数 二级缓存2*256KB 三级缓存4M TDP 65W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Intel的奔腾E系列和酷睿系列的区别在哪?
区别在于 奔腾是 酷睿的精简版
可以看做80 和 90后吧
如果是玩游戏就要用酷睿的
最最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级缓存,奔腾e系列通常比酷睿系列少了一半以上的二级缓存(奔腾e5000系列与酷睿e7000系列除外)。其次区别在于核心数量,现在很多酷睿cpu都有四核心,奔腾e是清一色的双核心,再次区别在于前端总线,最低端的酷睿也有1066fsb前端总线,最高端达1600fsb,而奔腾e一般只有800fsb前端总线。
两系列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多线程处理和游戏性能。对于网游,奔腾e全系列甚至赛扬系列都能完全胜任,只要显卡不配太差,运行绝对流畅。单机游戏的话性能差别最主要是显卡。奔腾e能应付大多数3d游戏,如极品飞车13,鬼泣4,失落的星球等都是近期主流的大作。但超大型单机游戏如《孤岛危机》、《现代战争2》等都对cpu二级缓存和多线程处理能力有苛刻的要求,玩这类体现技术前沿的游戏,奔腾e是不堪重负的,必须使用四核心酷睿系列。
奔腾E是酷睿系列庵割版(缓存缩减,同核芯数,同主频,性能相差百分十左右)玩网游,单机,奔E系列应该够用了.
他基本上可以说是同一个系列的,同样来自INTEL,超强的稳定性,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无论选哪款都是不错的。
L2 CACHE 有差距,PE 是CORE2的一半!差不多的。PE OVERCLOCK性能较好!
酷睿好,pe是它的精简版,主要是二级缓存减半,外频只能是800,(pe6300 是1066)
与《Intel的奔腾E系列和酷睿系列的区别在哪?》相关问题推荐
03-09 17:14
03-09 17:13
03-09 17:12
03-09 17:11
03-09 17:11
03-09 13:35
03-09 13:33
03-09 13:29
一句话描述您的问题
请选择分类
问题补充(选填)
专业的单机游戏下载网站 91 () 打造不一样的 单机游戏下载基地【酷睿双核】酷睿双核、酷睿2双核、奔腾双核、酷睿i系列的区别_牛宝宝文章网【酷睿双核】酷睿双核、酷睿2双核、奔腾双核、酷睿i系列的区别专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命名,它们究竟有些什么区别呢?酷睿是英文单词core的音译,译为“核心”。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越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酷睿架构的应用使得CPU不再是计算机内的能耗大户Intel也因此摆脱了对AMD的能耗劣势。酷睿双核分1代和2代:1代只有笔记本系列,而2代既有移动平台系列,也有桌面平台的。酷睿双核也就是酷睿1代,英文是CoreDuo,主要是用于移动平台,T系列。酷睿2双核英文Core 2Duo,是英特尔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日发布。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全新的Core架构,彻底抛弃了Netburst架构(Pentium 4的内核架构):台式机类Conroe处理器分为普通版和至尊版两种,产品线包括E6000系列和E4000系列,两者的主要差别为FSB频率不同。此外,Conroe处理器还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术,并加入了SSE4指令集。酷睿双核与酷睿2双核的区别酷睿2代主要改进是将流水线长度增加1级,有利于提高频率、还具有128位动态执行能力。酷睿双核是32位的CPU,而酷睿2双核是64为CPU,并且二级缓存提高到4MB,处理能力更强大,由于加入了对EM64T、SSE4指令集的支持,加强多媒体处理能力,同时使得其拥有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以便能更好支持Vista、Win7等。----------------------------------------------------------奔腾双核英文名为PentiumDual-core采用与酷睿2相同的架构,是酷睿双核的简化版,为了保留奔腾这个品牌,所以没有摒弃奔腾。与之前奔腾单核相比,奔腾双核是双核双线程,功耗低,处理能力更强。主要有E系列T系列P系列U系列。奔腾D系列是早期的假双核,两个核心共用缓存的假双核,不属于真正的双核处理器,而且早已停产。奔腾系列的台式机里面有两种双核:一种诞生在酷睿2之前,叫奔腾D:奔腾D是假双核、高频低能、功耗发热量都极大,所以已经淘汰了,现在是基本买不到了。一种诞生在酷睿2之后,叫奔腾E。因为酷睿2诞生后以其出色的性能和低频高能、低功耗、超频性能好的特点受到大家的青睐,但苦于价格太贵,低端用户难以承受,所以才推出了一系列阉割版的酷睿2---奔腾E,也就是常说的奔腾双核,所以奔腾E也就是酷睿2的低端系列。Intel之所以要那么叫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纪念奔腾系列过去的成就,全面代替过去的那款蹩脚的奔腾D;另一方面英特尔同时也是想以此划分酷睿与奔腾的界限。奔腾双核、赛扬双核的来历:最初出来的酷睿双核是1333MHZ的总线和4M二级缓存的(也就是E6000系列),性能非常好,但是由于二级缓存晶体成本比较高,造成酷睿E6000系列价格比较高,无法和AMD的中低端竞争。于是英特尔将二级缓存和总线降低,推出了:800M总线、2M二级缓存的酷睿E4000系列800M总线、1M二级缓存的E2000系列,并命名为奔腾双核E800M总线、512K二级缓存的赛扬双核,占领低端市场。这些CPU的架构都是酷睿架构,所以在执行效率上没有什么区别,差别就在二级缓存和总线频率上。CPU总线带宽=总线频率&总线位宽&8,内存带宽=内存数据频率&总线位宽&8。现在CPU都是64位技术,所以CPU总线带宽=总线频率&8,内存带宽=内存数据频率&8。目前酷睿双核、奔腾双核中,CPU类型分E系、Q系、T系、P系、L系、U系、S系E系是普通的台机的双核CPU功率65WQ系就是四核CPU功率会在100W-150WT系是普通的笔记本CPU功率在35WP系是迅驰5的低电压CPU功率25WL系是迅驰4的低电压CPU功率17WU系是迅驰4的超低电压CPU功率5.5WS系是小封装系列SL的功率是12WPentium Extreme系列是酷睿双核。那么,英特尔CPUE系列、T系列、P系列、Q系列有什么区别?E是桌面双核系列:E1E3是赛扬双核E2ᓦE6是奔腾双核E4ᓦE8是酷睿双核其中还包括E6320--E6850这个系列,从高到低是E8&E7&E6=E5&E4&E2&E1T是移动系列65nm酷睿双核CPU如T750045nm酷睿双核CPU如T810065nm奔腾双核CPU如T230045nm奔腾双核CPU如T3200T1是赛扬双核ᓦT3T4是奔腾双核ᓦT6ᓦT8T9都是酷睿双核。P系列是移动平台节能性处理器,性能强于T系列45nm酷睿双核CPU如P;25WQ系列是主流桌面四核处理器45nm和65nm酷睿四核------------------------------------------------------------------------------酷睿i系列:目前分别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酷睿i系列。第一代酷睿i系列:日下午:英特尔正式面向全球发布基于全新32nm制程的i7、i5、i3处理器产品,为第一代酷睿i系列,是Nehelem架构的经典延续。采用了革命性的微架构,具备了睿频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增强型的智能高速缓存与集成内存控制器等多项技术。此外,还增加了图形处理功能,即现实CPU+GPU的整合,不但提高了PC的兼容性稳定性同时令高清电影的播放流畅画面颜色更逼真同时游戏运行效率也会高于以往的集成显卡。其中酷睿i7及酷睿i5-700系列而言,它们均采用了原生四核心设计,同时还将三级缓存引入其中其L1缓存的设计与酷睿微架构相同而L2缓存则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不过容量大大降低每个内核仅有256KB新加入的L3缓存采用共享式设计,均配备了8MB的三级缓存。而新酷睿家族中的酷睿i5-600系列与酷睿i3系列产品则是采用了原生双核,通过睿频加速技术的支持与否来划分产品的定位。根据Intel的“Tick”-“Tock”钟摆策略第二代酷睿i系列:在2011年初推出全新微架构的Sandy Bridge第二代酷睿i系列。相比上代的Nehalem微架构即Corei5/i7Sandy Bridge有三大重要革新:原生整合GPU显示核心,GPU就像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一样,已成为第二代Corei3/i5/i7内部的一个处理单元,Intel称之为“核芯显卡”。核芯显卡将支持DX10特效支持OpenGL运算支持3D技术。第二代睿频加速技术,CPU和GPU可以一起睿频,并且不再受TDP限制,而是受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可以超过TDP提供更大的睿频幅度,不睿频时却更节能。在CPU、GPU、L3缓存和其它I/O之间引入全新RING环形总线为保证低延迟、高效率的通讯。第二代的的命名方式:为“Core i7/5/32xxx”的形式,“Core”是处理器品牌,“i7/5/3”是定位标识,“2”表示第二代,“xxx”是该处理器的型号。至于型号后面的字母的含义如下:第二代Core i3/i5/i7采用全新的LGA 1155接口,与LGA 1156接口并不兼容。第二代Core ix搭配的家用主板是6、7系列芯片组。第三代酷睿i系列:日Intel在北京正式发布了核心代号为IvyBridge的第三代酷睿处理器。IVB有四大革新:这样一来主板上绝大部分PCI-E插槽都由CPU直联,减少了内存和芯片组的过渡,延迟更低、响应时间更短,性能也应此提升。第三代的的命名为“Core i7/5/3 3xxx”的形式。推荐浏览:22nm新纪元 Intel第三代酷睿首发评测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酷睿双核】酷睿双核、酷睿2双核、奔腾双核、酷睿i系列的区别》由“风青云”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w.tianlxing.co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