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一本网游小说完本打包下载,记得好像是打BOSS掉一个东西可以跨服到外国服务器,那是好像想的是日本,还

2013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体系
实训岗位:电影后期制作流程中的岗位(抠像、后期合成、剪辑、影视特效)培养模式:3+2模式,培训中心培训3个月,企业项目实训2个月(期间公司免费提供4人标准宿舍、餐贴300元月、实训补贴500元月)培养目标:第一阶段:前期基础课程课程安排模块具体内容备注课程大软件类使用基础素描包含从几何体到静物的练习,培素描解剖养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透视感和对光与质感的初步理解,以及贯穿方法的形成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光影的相关知识,运用色彩与光影到塑造物体形象的能力,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相关学习和练习,掌光影与色彩握基本知识,有利于视觉形体的塑造和表现,为影视艺术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艺术表现力的基础有关影视的基础拍摄手段的学习,从视听语言的感念、发展历史以及展望入手,学习具体的视听元素。镜头构成乃至段落运视听语言用,以及拍摄和剪辑的基础技法等基础视听理论,构成电影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仪式和知识,并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活动影像的发明及其演变:活动影像拍摄原理;光色特性和人眼对光色的识别;色前期基度图与色彩管理;电影声音的制作与放还;础课程影视制作流程胶片电影的放映与特种电影形式;数字影像的社区、记录、传输与再现;数字技术及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数字中间片与电影的数字化制作工艺分镜故事板的学习让学生对镜头的语言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念。能够加钱学生自己故事板的短片创作的前期工作,让学生对影视前期创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念1、对画面构成元素的准确控制2、对画面构成原色的分析3、量光和顶管的基本技巧4、贯穿实际物体细节与形式感把握的能图片拍摄力5、掌握拍摄室内、室外环境人物、景物的技巧6、各种特定环境的画面分析与实际拍摄第二阶段“软件基础课程课程安排课程大软件类使用PS软件基模块平面图像处理具体内容以ps为主要工具,以生动的授课方式让学备注
& 果果文库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16894&&人浏览
10965&&人浏览
10968&&人浏览
16323&&人浏览
8840&&人浏览
16449&&人浏览
9894&&人浏览
12810&&人浏览
5297&&人浏览
11275&&人浏览
13651&&人浏览
343&&人浏览
1856&&人浏览
111&&人浏览
14975&&人浏览
本文标题:2013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体系 链接地址:
copyright@ 201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果果文库 版权所有 联系站长: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号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5552|回复: 6
请教!视频编辑软件如何选择?
主题帖子精华
注册会员,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 积分
用GOPRO STUDIO用的太伤心了。请问如果我用GOPRO STUDIO导出视频后,有没有中文和简单一些的软件可以进行编辑和调色?
1、我是完全菜鸟.
2、英文也不懂,最好是翻译或者中文版的软件。
3、前期有一些自带的效果可以选择,后期入门了。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微调。
4、最好在2个软件以内(剪辑、调色?),多了真心没时间研究。
我不想把GOPRO用成一个小相机啊~~~~
我们的论坛太冷清了,希望高手们多给我们这些菜鸟些建议!和实用的回答。感谢大家!
主题帖子精华
注册会员,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 积分
太冷清了。。。
主题帖子精华
注册会员, 积分 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 积分
推荐adobe premiere,我用它剪辑,也可以调色;
如果想做复杂特效,可以用Adobe After Effects,不过学习成本较高,对菜鸟可能不太适合
我就只会用这两个软件,只能推荐它俩了嘿嘿,不过完全够用
主题帖子精华
注册会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 积分
pr&&。。。。还有一个叫 爱剪辑的傻瓜剪辑软件。。
主题帖子精华
注册会员,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pr吧 调色也行 是在想专业点的调色就达芬奇调色
主题帖子精华
高级会员, 积分 9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premiere&&菜鸟必备
主题帖子精华
在PC平台初级入门非编软件可以选择绘声会影,此后进阶可以选择Premiere、Edius、vogas。Mac平台入门选择iMovie,进阶选择final cut pro
Powered by除了以上几位的答案之外,个人强烈推荐一个网站:&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eplay Music, Broadcast Production Music Library, Mp3 Music, See Terms of U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该网站配乐资源全部免费&br&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搜索,如epic、happy,以及可以根据风格、时长、乐器等等进行搜索~~~&br&&br&&b&最关键的是:&/b&&br&&b&对同一首配乐,它提供不同时长的版本!&/b&&br&如10s、15s、30s、60s以及原始长度的版本,绝对可以省去你重新剪辑配乐的辛苦!&br&是做视频片头、场景配乐的必备网站!&br&&br&这是当年我做校园新闻片头时发现的一个网站&br&至今仍在运营当中&br&强烈推荐!!!&br&&br&————————————————2016年12月的分割线————————————————&br&看到 &a data-hash=&82cbee92bb782f5b8efef& href=&///people/82cbee92bb782f5b8efe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哈利·波菜& data-hovercard=&p$b$82cbee92bb782f5b8efef&&@哈利·波菜&/a&说我无知的可怕……&br&这……怎么说呢……&br&我在2005年发现它的时候,貌似使用权限的限制不是很多,当时我是用在学校内部使用的新闻节目片头上。&br&&br&后来,这个网站在2013年底改版,增加了很多用途和收费的声明&br&因为后来我很少做视频,也就没有太关注它了~&br&&br&因为 &a data-hash=&82cbee92bb782f5b8efef& href=&///people/82cbee92bb782f5b8efe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82cbee92bb782f5b8efef&&@哈利·波菜&/a&同学已经提及了现在这个网站的各种版权限制,&br&即使在中国,关于配乐的使用有着各种侵权行为,&br&但推荐大家还是按照网站的版权声明去合法的使用。&br&&br&以上
除了以上几位的答案之外,个人强烈推荐一个网站:
该网站配乐资源全部免费 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搜索,如epic、happy,以及可以根据风格、时长、乐器等等进行搜索~~~ 最关…
&b&多看电影多拉片是从艺术上保障剪辑水准;多逛论坛多钻研是从技术上保障剪辑过程高效与不出事故;多一分热爱,就能快一分学好。&/b&&br&(补充:&b&英语&/b&好也是一大关键,你要是会英语和会点avid在国内基本不愁找不到工作,还是特洋气的跟着老外剪电影的那种工作&br&&br&&br&------------------------------------&br&&br&&br&下面我来&b&&i&&u&以身作答&/u&&/i&&/b&,啧啧啧。&br&&br&&br&&br&剪辑道路很长,我本身也只能说一只脚入了门,&br&&br&&br&&br&所以以下回答仅适用于入门中的新手!!!&br&所以以下回答仅适用于入门中的新手!!!&br&所以以下回答仅适用于入门中的新手!!!&br&&br&&br&&br&正题之前先搞清三件事:&br&&br&&b&&u&剪辑哪个软件好?学会软件等于学会剪辑嘛?剪辑不同类型的东西的技巧是相通的嘛?&/u&&/b&&br&&br&答:一般主流软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就像木匠干活的一套工具,只有适不适合,没有对错。剪辑出来作品的好坏也是看你的思路和“剪辑”技巧而不是看你会了几款软件(话说回来除了avid的素材管理模式略有不同,剪辑软件不都一个样么);&br&学会软件不等于学会剪辑,小孩拿起笔写字不等于他就能写文章是一个道理;&br&剪辑当然是相通的,不但剪电影和剪mv是相通的,剪辑和语文都是相通的啊!什么欲扬先抑,什么对比啊都是一个道理啊摔!只不过剪不同的东西的转变过程就要看你人的知识储备和灵性了,大道理一样,转变过程可能会很痛苦。&br&&br&-------------------------------------&br&&br&同样都是从自学开始的人,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够足够启发你。&br&&br&&b&第一,起步。&/b&&br&从零开始的人建议你多看电影,不要看热闹,而是要留意人家是怎么剪辑的。整体的剪辑顺序是怎样,在小的段落里怎么剪能够突出什么,动作怎么匹配才能顺畅。win系统就用Potplayer,有快捷键一帧一帧步进研究,Mac就用Quicktime。&br&看电影这些东西短期见不了效,不能急,慢慢积累。&br&初步剪辑的话建议你用&b&Premiere&/b&。平台大,什么格式都吃,适合新手。重要的是能够和AE无缝衔接,不要觉得剪辑就是在闷头剪什么都不管,在现在大部分情况下你还是要做点包装特效的,就算是剪电影的都要先做个简单的效果给人家特效部门看不是么。&b&剪辑就是精通剪辑,同时后期都得会&/b&(包括AE、PS、Ai、达芬奇等),除非你干到拿金马奖那步就另说了。&br&&br&在这插一句话,说说&b&软件的功效:&/b&国内剪辑电影大部分用Final cut 7,少部分Avid。Final X据我所知只有剪辑《智取威虎山》的于柏杨老师和他的徒弟在用。当然,美帝电影就是清一水的Avid了。Edius和vegas一般小工作室在用,特点就是灵活,快,Edius也有一些电视台在用,不过牛逼点的电视台还是用final和avid的多,好像有个答案说往高端走就学Edius,简直笑喷了。Premiere这几年的份额直上,大卫芬奇的《消失的爱人》就是用这货剪的,pr的优点是更新快,平台和ae等软件衔接的好,国外的工作室一半以上都用这个,谁叫人家公司硬气。所以建议新手先从Premiere下手,国内喜欢这块的人应该都知道v电影这个网站,你有见过他们出的教程是用高端的edius剪嘛?&b&虽说软件没有好坏之分,但软件意味着技术层面,判断哪个软件是趋势,也是剪辑应该知道的。&/b&国内抱着final 7不放的剪辑师,早晚死翘翘,哈哈。&br&&br&&b&第二,练习。&/b&&br&剪辑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练习素材,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还好,还能自己拍自己剪。其他人就不好办了。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做&b&电影混剪&/b&,虽然现在国内混剪满天飞,但是真正做的好的也没几个,有几个技术上很不错,但是也没什么特色。&br&说说做混剪的好处:&br&&br&&u&1、练习整理素材的能力。&/u&&br&混剪一般都是几十部起吧,是不是会涉及到从哪下载到高清的电影or预告片,下载的话是不是会涉及到&b&fan墙&/b&(很不幸的告诉你fan墙也是剪辑师必备技能,至于为什么,自己慢慢就知道了),下载完是不是会涉及到&b&转码&/b&,那么多素材是不是怎么&b&分类&/b&会高效点。&br&同时,剪辑师必备的一点是要有&b&强迫症!!!&/b&每个文件夹怎么摆放,起什么名字都要规规整整啊,不然素材一多就乱了套了。一般习惯是:&br&&img data-rawwidth=&1448& data-rawheight=&916& src=&/f9168a35ded7bdac7fbc31c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8& data-original=&/f9168a35ded7bdac7fbc31c_r.png&&上图是文件夹的整理,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时工程备份,不然出了事会死的很惨的。&br&同理,在剪辑软件里面,也要做类似的素材整理。&br&混剪的素材很多,挑选镜头的过程也很考验人,一般是全看过一遍,脑中就有个印象了,然后素材分类,对白啊,精彩打斗啊,爆炸啊,幽默啊,都分的清清楚楚方便剪辑,&b&永远不要嫌麻烦,即使电影都没什么难的,只不过是一步一步认真来而已。&/b&&br&&br&&br&&u&2,练习节奏感,练习叙事。&/u&&br&混剪这东西,节奏重要吧,选音乐得花点时间吧,几段音乐接到一起,怎么接不突兀,怎么搞能让人热血沸腾,有学问吧。怎么练习呢?当然是多看人家的混剪了,看看人家怎么处理,镜头怎么接更好。上一个镜头打个喷嚏,下个镜头接个爆炸还是怎么着。又扯回来了,多拉片!&br&&br&&u&3,熟悉剪辑流程&/u&&br&创意-文案-准备素材-转码-整理素材-开剪-导出-给朋友看-修改-成片。&br&一套做下来相信你会对剪辑有新的理解的。&br&&br&&b&第三,准备入行。&/b&&br&哎呀,这么快入行,是不是太草率了。&br&也是,也不是。&br&几支混剪做下来,首先技术上小的活的流程基本可以打通了,艺术上镜头怎么接,故事怎么讲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但是不找工作的话,永远混剪也没什么用,再者,混剪玩来玩去也玩不出什么新意了,你需要真真切切的去体验剪辑这份工作了(常年加班,没有周末,正在外面嗨着呢临时被导演抓,腰不好,脖子不好,手腕不好,客户low逼到自己想死种种以上=。=)。嗯,少年,是时候去拥抱更大的世界了。&br&&br&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是了解这行更深一点的东西,然后投简历。&br&你需要借助网络了。逛逛贴吧(平均水平较低,不过也有好的),逛逛影视工业网,v电影,拍电影网等,看看国内现状,交些朋友,交流经验。顺便投投简历。重点来了,你的资本是啥?当然是在简历做的漂亮的基础上加上你费劲几个月剪的混剪咯。&br&话说&b&剪辑找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靠本事说话,你剪的好,就是好,没什么虚的。&/b&&br&从胶片到数字,世界都在变,找工作也没那么死板咯。知乎可以找,微博可以找,豆瓣也可以。话说我的师傅就是微博找到的。&br&&br&&b&第四,更进一步。&/b&&br&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已经从初学者变为从业人员了(讲真,入行真没那么难),可能是某个工作室的剪辑,可能是某个婚庆公司的剪辑,也可能是电视台的,也可能是进入了影视公司,也可能跟了某个剪辑老师做电影。总之,接下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b&跟对老师,自己多学,多看书,不但看剪辑,编剧摄影什么的都要看,平时多拍拍照片都是有益的。一句话,保持热情,随时想着要更进一步。&/b&&br&&br&&br&----------------------------------------------------&br&&br&&b&更新一回:&/b&&br&补充一我知道的一些网站和书。&br&国外网站(欢迎补充):&br&&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meo: Watch, upload and share HD videos with no ads&i class=&icon-external&&&/i&&/a& 大名鼎鼎的视觉艺术创作网站&br&&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关键找上面的各种牛人的电影分析,教学等等&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line Video Tutorials & Training &i class=&icon-external&&&/i&&/a& 著名的在线教育网站&br&&a href=&///?target=http%3A//audiojungle.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oyalty Free Music&i class=&icon-external&&&/i&&/a& 一个巨大的库,音乐,视频素材,ae模板等等&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unes Movie Trailers&i class=&icon-external&&&/i&&/a& 苹果的预告片库,结合浏览器的资源嗅探插件,你可以下到巨高清的预告&br&&a href=&///?target=http%3A//www.fcp.co/%3Fview%3Dfeature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me&i class=&icon-external&&&/i&&/a& Final Cut Pro X 的交流网站,牛人很多&br&&a href=&///?target=https%3A///movies/%3Fref%3Dg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vies/&i class=&icon-external&&&/i&&/a& 雅虎电影,看一些电影新闻&br&&a href=&///?target=https%3A//rarbg.to/torrents.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ARBG Torrents , filmi , download&i class=&icon-external&&&/i&&/a& 经常在这下电影&br&&br&国内:&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电影_最大的微电影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 Vimeo的模仿者,有些小教程很棒&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页 - 影视工业网&i class=&icon-external&&&/i&&/a& 国内最有名的了,公开课很棒!&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拍电影网-电影行业门户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 偏艺术向的拍电影网&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拍电影&i class=&icon-external&&&/i&&/a& 偏技术的拍电影网 = =&br&&a href=&///?target=http%3A///sound/cla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 意外发现的一个音效库,救急挺实用&br&&a href=&///?target=http%3A//.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站酷 (ZCOOL)&i class=&icon-external&&&/i&&/a& 站酷,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像站酷一样做影视的中文网呢&br&&br&&br&&u&以下是中国特色了:&/u&&br&&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淘宝网 - 淘!我喜欢&i class=&icon-external&&&/i&&/a& 在这上面找素材比百度都方便&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CG儿 - 数字视觉分享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 下各种素材&br&&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人素材社区-专业CG分享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 整个中文网最全的盗版各种外网资源的网站&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应该够用了。&br&&br&书的话我读的还真不太多,&br&《眨眼之间》这本小册子属于必看。&br&《看不见的剪辑》挺实用的。&br&《电影剪辑:电影人和影迷必须了解的大师剪辑技巧》也不错。(我是冲着它的版式去买的。。。)&br&《电影的艺术:顶级电影剪辑大师访谈》 看完还是挺受益的,不过略贵。&br&《故事》做影视的必看了。&br&《看电影杂志》我的最爱。&br&&br&其他的欢迎补充。&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总结:&/b&&br&&u&&b&要热爱这份工作,多看多留心,善用搜索引擎。&/b&&br&&b&要认真,保证自己的剪辑台不能有一丝灰尘才能保证剪出的视频不会有一帧的错误。&/b&&br&&b&要开阔视野,学好英语,多逛国外论坛,那里才是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b&&br&&b&要提高修养,多看其他艺术,大家都是相通的。&/b&&/u&&br&&br&&b&我讲的多是大方向和自身结合的事情,具体一场戏怎么剪,请看书拉片自己慢慢学,剪辑之路要慢慢积累,切不能投机取巧,明知道一个镜头没调好怀着侥幸心理,最终肯定自己会吃亏。&/b&&br&&br&&br&完毕。&br&(??ˇ?ˇ?)
多看电影多拉片是从艺术上保障剪辑水准;多逛论坛多钻研是从技术上保障剪辑过程高效与不出事故;多一分热爱,就能快一分学好。 (补充:英语好也是一大关键,你要是会英语和会点avid在国内基本不愁找不到工作,还是特洋气的跟着老外剪电影的那种工作 ---…
【前略,致天国的进度条君。】&br&&br&&br&&b&其实这个根本不是技术难题..而是机智的阿婆主们(投稿者)在与万恶的渣浪和优酷战斗时留下的光荣痕迹!&/b&&br&&br&(说人话!!!!)&br&&br&好吧...&br&&br&&br&其实是这样的,无论是 A 站还是 B 站,都只是一个视频分享站点,站上的所有视频源其实都不在服务器上,而是引用了站外的视频资源。而国内最大的视频上传网站自然就是新浪和优酷了,但是渣浪和优酷这两个站有点傲娇,如果你直接上传一些高质量(主要指画质)的视频的话,网站为了节省存储空间会对视频进行二次压制(简称二压,这个压制主要是针对画质和音质,一般不会对视频进行切割)。作为一个对视频质量有着严格要求的投稿者当然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上传几个小时的高清视频被压出马赛克,于是这些机智的小伙伴们基于渣浪在视频转制上的一些小漏洞,研究出了几种能够避免视频被二压的压制方法,例如 VP6,H263 拼接 H264,前黑后黑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后黑压制法了。关于后黑,具体怎么操作就不说了,简单说一下原理。&br&&br&跟音频一样,实际上绝大部分视频的「质量」(严格一点的说法是码率)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随着时间轴不断地浮动的,画面清晰、帧间变化大的时候码率自然会高,画面模糊、帧间变化小的时候码率相对低一点,因此要描述一个视频的总体质量,往往会用到「平均码率」这个概念。而所谓的后黑,实际上就是在原视频的末端,加上一段完全黑屏的无声视频,通过最后这一段超低码率的视频来拉低整个视频的平均码率,使上传视频的平均码率低于渣浪和优酷的二压码率上限(渣浪好像是1000kbps,优酷忘了)来避免二次压制,从而提高视频/音频的质量。&br&&br&这个做法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在视频的末端会有一段黑屏,A 站和 B 站的播放器应该是对这种黑屏做了优化,当检测到有后黑的情况就直接停止播放(个人猜测,求斧正),所以会出现进度条显示的时间长度和视频实际的时间长度不一致的情况。&br&&br&所以这真的不是什么技术难题,每一个傲娇的进度条君背后都是阿婆主们的辛酸泪 ̄//ヮ// ̄&br&&br&&b&向各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阿婆主们致敬!&/b&
【前略,致天国的进度条君。】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技术难题..而是机智的阿婆主们(投稿者)在与万恶的渣浪和优酷战斗时留下的光荣痕迹! (说人话!!!!) 好吧... 其实是这样的,无论是 A 站还是 B 站,都只是一个视频分享站点,站上的所有视频源其实都不…
·&br&谢邀。&br&我尽量用大白话说清楚吧:&br&&br&先说说『&b&蒙太奇&/b&』这个词,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样:&br&&ul&&li&在法国,montage一词有几个意思,最早本是建筑术语——脚手架,而后又引申为结构、&/li&组装、安装的意思,在美术里被引申为辑绘(就是一堆照片或者画拼贴到一起组成画面,比如这张照片&img src=&/15fdff884aeae7a_b.jpg& data-rawheight=&235& data-rawwidth=&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15fdff884aeae7a_r.jpg&&),而后用在电影中表示剪辑; &br&&li&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制作者发现的『蒙太奇』理论是:把两个镜头剪辑到一起可以产生出第三种含义;&i&(后面细说)&/i&&/li&&br&&li&在好莱坞电影中,一个『蒙太奇段落』指的是:将不连续的短镜头组接以压缩一段时空或信息,一般情况下是一系列镜头配上音乐,例如下面这段:&/li&&/ul&&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cn/v/b/0687664.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飞屋环游记“四分钟的人生”& data-poster=&http://p1./9/95/.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p1./9/95/.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飞屋环游记“四分钟的人生”&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cn/v/b/0687664.html&/span&
&/a&&br&&br&那么这『蒙太奇』是怎么来的呢?&br&&br&起初,电影就是打开摄影机一直拍,最早胶片复制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甚至都是拍一部卖一部——每当有人看到《火车进站》之后,向卢米埃尔兄弟求购一部《火车进站》或《工厂大门》时,哥俩就会扛起摄影机装上胶片出去再拍一部。当然,不管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公开放映,还是爱迪生的单人观看,这时的电影看上去似乎只是个小玩意儿,很多电影也都仅仅是拍摄下一段演员表演,而且还一定要从头到脚拍全身,跟戏剧小品没啥区别。爱迪生自己也没太上心,可雇来为他拍短片的助手埃德温·波特(Edwin Staton Porter)倒是上了心。电工出身的波特先生开始研究电影,进行电影剪辑的实验。众所周知,他在《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i&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i&,1903 )这支6分钟短片中最早实验了如溶化、特写等等现代仍在使用的电影技巧。最重要的是在这部片子中他第一次将不同空间的两段画面拼接在一起完成叙事,前一个救火车的镜头后一个就是一个妇女在着火房间(布景)内的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打破戏剧的框架,真正用电影来叙事。同年,波特又趁热打铁,制作出《火车大劫案》(&i&The Great Train Robbery&/i&, 1903)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电影叙事技巧。&br&&br&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观看埃德温·波特制作的《火车大劫案》↓&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hex8mabgCyg/&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火车大劫案].Thomas.Edison.-.1903.-.The.Great.Train.Robbery& data-poster=&/068/213/637/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068/213/637/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火车大劫案].Thomas.Edison.-.1903.-.The.Great.Train.Robbery&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hex8mabgCyg/&/span&
&/a& 这部11分钟的电影现在看来有些粗陋,这种一场一镜的简单拍摄方法也让咱们觉得幼稚得可笑,但在当时,这部电影无疑非常先锋。波特在上一部片子中简单尝试的技巧在这里被放大,空间不再是室内室外那么简单,是包括车站电报房,火车车厢内,舞厅,在铁道边水塔旁的外景,火车上方,轨道上的外景,以及树林中等一系列复杂的空间。但是,当第一个镜头中,劫匪从电报房(布景)推门出去,在第二个镜头中水塔旁出现的时候,观众们认为他们从那出来直接到了这。或者他们在前一个镜头里爬上车厢,在后一个镜头中进入行李车厢(布景),观众也认为他们是在同一辆火车上。前一个镜头是劫匪抢钱,后一个镜头就是电报员爬起来报警,观众相信这就是『与此同时』。&br&&br&通过这两部片子,波特发现两条&b&惊人规律&/b&:&br&&ol&&li&银幕上居然并不需要显示出从头到脚整个人的全身画面!&/li&&br&&li&拼接在一起的两个镜头可以在观众的脑子里&u&创造&/u&出上下文关系!&/li&&/ol&&br&别笑,这简单的两条,提供了所有非线性电影电视录像叙事作品存在的可能性——可以把那些在完全不同地点,相隔一段时间拍摄的镜头组合成为一个叙事整体。&br&顺便提一句,除此之外,电影先驱波特先生还探索了有声片、彩色片、宽银幕电影,并且在1915年拍摄了第一部3D立体电影(你没看错,3D电影已经有近100年历史了)。&br&&br&波特成功之后,人们看到叙事电影有巨大商业潜力,无数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波特电影中一个小演员也走到摄影机后,剪辑台前,最终把波特的技巧发展成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连续性剪辑(Continuity Editing),这位瘦高个的肯德基青年,名叫 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br&&br&1907年,文学青年格里菲斯与他的妻子一起来到纽约的爱迪生公司总部,准备将他写的一部电影剧本卖给这家公司。接待他的正是当时已经大名鼎鼎的爱德温·波特。有趣的是,波特看了剧本以后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是格里菲斯的剧本场景太多,而这正是格里菲斯和波特两人对电影表现手法上的根本区别。当然波特先生也够仗义,让他在爱迪生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配角演员。也许跟波特理念不同,不久之后格里菲斯就以演员身份加入爱迪生公司的死对头——Biograph电影公司。当时,正值Biograph公司的潦倒时期,电影票房不佳,欠了一屁股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司的老导演Wallace McCutcheon又在这时卧病在床。内外交困之际,公司就决定让这个位爱读狄更斯,写过几个剧本的演员格里菲斯拿起导筒试试。公司承诺:如果不成功,还可以回去当演员。公司老总没想到,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格里菲斯的一生,也改变了电影史。格里菲斯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拍摄了400多部短片。如此高强度的实战训练,让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成熟的大导演。&br&&br&而Biograph公司分配给他的摄影师Billy&br&Bitzer,则成为了他一生事业的搭档,二人联合发明探索出如今大部分主流电影制作手法。例如淡入淡出,圈入圈出,交叉剪辑等等。当然,同时期的电影制作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探索,只是极少有格里菲斯这么大的名气,因为,Biograph公司所有影片除了名字没有其它信息(其他电影公司大多如此),很少人知道格里菲斯。于是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 公司后,自己在杂志上发表广告,列出自己指导的150部影片,公开宣布他就是让Biograph公司成功的制片人。而且还罗列出自己『发明』的电影技巧,如特写,圈出,交叉剪辑等等。现在虽然很难认定说这些技巧都是格里菲斯发明的,但毫无疑问,他在电影中把这些技巧系统化了,并且探索出一系列成熟运用这些技巧方法。&br&&br&在几年之后,雄心勃勃的格里菲斯写了一个190分钟的剧本,在普遍片长为45到90分钟的年代,这部巨片意是电影史上最庞大的电影项目。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国家的诞生》(The&br&Birth of A Nation, 1915),这部电影继承其之前的探索,将之前电影制作技巧系统化,使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很多在这部片子中运用的技巧在日后成为了电影工业的生产标准,例如:&br&&ul&&li&特写&/li&&/ul&最早,在波特的片子里,特写运用还很生硬,但是在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特写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比如下面这个镜头,当一个人拿枪的全景出现时,很自然的切到枪的特写,之后又切回全景。特写在此处不仅是视觉上的重音,同时对观众情绪的也是个强冲击,为之后的刺杀段落制造了紧张感。虽然格里菲斯先生是个文学青年,热爱戏剧,但他探索出的这些技巧在舞台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电影,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4be7c0fbe79cbbaba114b13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4be7c0fbe79cbbaba114b13e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d2fb88dbfdc067ec1652b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d2fb88dbfdc067ec1652bdf_r.jpg&&&br&&br&&ul&&li&双线叙事&/li&&/ul&这个技巧在波特时代已经探索出来,但在格里菲斯这里,交叉剪辑技巧同特写结合起来,共同建立出格里菲斯招牌式的技巧——『最后一分钟营救』The last minute rescue(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Argo仍然在使用这个技巧)。在影片结尾,我们看到女演员Lillian Gish 被绑住的特写,和一群三K党策马狂奔的全景,不断往复交叉剪辑,营造出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同很多老电影『沦为』拍摄舞台戏剧表演不同,本片探索出这种技巧也是在戏剧中不会出现的,是纯粹的电影技巧。&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e50eedd1ce53d10b286b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e50eedd1ce53d10b286b0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863dcebcf4a3efafee1f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863dcebcf4a3efafee1f9_r.jpg&&&br&&br&&ul&&li&无缝剪接(Invisible Editing)&/li&&/ul&在格里菲斯,或者说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制作者的观念里,电影是构筑一个空间连续体,不能让观众感觉到剪辑的痕迹,所以不同景别的镜头之间依靠动作相连,让观众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这个『同一空间,动作衔接』的剪辑方式,仍然在应用。例如影片开头这两个镜头, Lillian Gish在中景镜头里一个低头迈步的动作,马上接一个她下楼梯的全景镜头,让观众注意力被动作吸引,不去注意到剪辑。&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addfc2aafb20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addfc2aafb204_r.jpg&&&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bf7ab7b6bfb7b79d2c738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bf7ab7b6bfb7b79d2c73863_r.jpg&&&br&&br&&ul&&li&正反打&/li&&/ul&当下电影中对话场景大多利用轴线(&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详见:电影中「轴线」的作用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会使用「越轴」的手法?&/a&),发现轴线规律的人,就是格里菲斯。在下面这个双人对话镜头中,我们看到两人镜头,然后接正打和反打,按照轴线原则,将一个场景拆分开。&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80d5e0b8ba19c77be29ebc6a9dfbc27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80d5e0b8ba19c77be29ebc6a9dfbc27a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d272ae50c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d272ae50ce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3b9385dab182a5dc85aed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3b9385dab182a5dc85aed1_r.jpg&&&br&在这部电影里,格里菲斯经常把戏剧表演也就是老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全景中景镜头拆分成正反打(action & reaction)的剪辑,而且自己仍在探索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下面这个镜头,虽然在全景中,两人的视线并没相交,但女人和男人的正反打仍然起作用,我们仍然能感觉到男人和女人的情绪。有趣的是,当格里菲斯最初探索特写的时候,公司老板还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付给演员报酬,观众买票看戏,都是花钱要看到他们全身,而不只一张脸。但实际上,脸部特写让演员不需要做夸张表情,只需如真实生活一样就能传达情绪(甚至有时还要比真实生活更『淡』)。&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abf202a418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abf202a4184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b078bc3ef1cc1c741935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b078bc3ef1cc1c7419351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144c315a7d343b8abe9f72fcc44b73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144c315a7d343b8abe9f72fcc44b7367_r.jpg&&&br&&br&&br&格里菲斯系统化的电影手法,最终形成一套电影工业的生产标准,保证快速高效地把镜头与镜头平顺地连接成为统一的时空。导演按照这种制作成规拍下镜头,只需要找个人收集拍好的胶片,剪掉废镜头,按照成规拼接起来就可以,一切都是标准化作业,所谓『剪辑』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最早,还是因为格里菲斯,他非常喜爱的男演员 Elmer Booth 出车祸去世,留下一个妹妹叫Margaret Booth。格里菲斯看她可怜,就让这个女孩在自己手下工作,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拼接胶片,当时是1915年,他们管这个职位叫Patcher。从此,一个对电影一窍不通的无知少女Margaret Booth ,走上剪辑这条路。此时的她或许想不到,自己日后能一路高升,成为米高梅公司的剪辑顾问,与此同时,我们敬爱的波特先生却因为遭遇大萧条一贫如洗,1941年病逝纽约,享年71岁。当然,我们都知道女性会比男性活得更长一点,可是跟可怜的波特先生比起来,我们的 Booth 小姐居然能活到104岁,从胶片时代一直贯穿到DVD时代,实在是有点夸张。&br&&br&扯远了,说回来,前文说到埃德温·波特先生总结过一个规律就是:拼接在一起的两个镜头可以在观众的脑子里创造出上下文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当时的好莱坞电影一直是将不同镜头平顺地组成同一个连续时空,这套『连续性剪辑』是必然规律么?有没有其他可能?不知道。&br&&br&然后,有个苏联人做了一实验:&br&&br&先拍下一个男演员的无表情脸部特写镜头&br&&img src=&/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br&然后将这个镜头分别与下列三个不同的镜头放到一起,放给三组不同的人看,并询问他们的反应。&img src=&/01b8af320b1b12fc73e88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01b8af320b1b12fc73e88c_r.jpg&&&img src=&/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r.jpg&&&img src=&/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r.jpg&&&br&第一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碗汤&img src=&/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img src=&/01b8af320b1b12fc73e88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01b8af320b1b12fc73e88c_r.jpg&&之后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对食物的饥渴。&br&&br&第二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个妇女趴在棺材上&br&&img src=&/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img src=&/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r.jpg&&之后也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同情和悲痛。&br&&br&第三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个抱着玩具熊的小女孩&img src=&/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img src=&/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r.jpg&&之后还是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慈祥父爱。&br&&br&于是,这个苏联人发现:&br&&b&一个镜头,与不相干的另一个镜头剪辑在一起时,能产生出第三种&/b&&b&含义。&/b&&br&这个名叫&u&库里肖夫&/u&的苏联人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种心理效应叫做『&b&库里肖夫效应&/b&』。&br&这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产生出的第三种含义,无论从效果和从情绪感染力来说,都远远胜过原来那两个镜头简单叠加。用爱森斯坦的话说就是『&b&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加和,而是乘积&/b&』。电影的意义不在于一个镜头本身,而在于&b&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撞&/b&。这在当时是非常先锋的观念。&br&开头讲过,这个词本是建筑工业生产中的术语,苏联人套用这个词,称这种方法为『&b&蒙太奇&/b&』[1]。&br&&br&蒙太奇理论的经典实例就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在《波坦金战舰》&i&Battleship Potemkin&/i&, 1925 中的敖德萨阶梯段落:(这片子非常棒,现在看来剪辑节奏依然利落,绝对力荐!)&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GksbIyb1G20/&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战舰波将金号蒙太奇片断& data-poster=&/012/539/154/p1.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012/539/154/p1.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战舰波将金号蒙太奇片断&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GksbIyb1G20/&/span&
&/a&可以把这个段落跟《火车大劫案》或者是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这部片子里,镜头更短,动作更多,情感冲击更强。短短一小截台阶5分钟的段落,用了140多个镜头,很多镜头而且,不同于 『连续性剪辑』,这部影片经常是在一个连贯动作之间断开,放弃平顺的连接,而是插入其他镜头。甚至爱森斯坦会重复同一个动作,例如在敖德萨阶梯段落结尾,我们看到一架婴儿车&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66e90f2dafff3ac95edffba098a7c0d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6e90f2dafff3ac95edffba098a7c0d2_r.jpg&&后面接一个士兵砍刀的镜头,而且这个挥刀劈砍的同样的动作重复了三次,&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bc0efec3d80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c0efec3d807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0ac3b0ccf0bc9e100423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ac3b0ccf0bc9e1004239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126ce873d8e37fc526f26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26ce873d8e37fc526f264_r.jpg&&&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b8ef03bf1a05d832a08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8ef03bf1a05d832a08a_r.jpg&&最后接一个头部受伤的妇女尖叫的镜头。&br&&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32ade1e3f4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2ade1e3f40_r.jpg&&&br&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士兵是在砍婴儿还是砍妇女?还是把俩人都给砍了?又或者,这是通过画面剪辑让画面冲击出意义?&br&(关于这一段,网上可以找到非常详细的拉片分析,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00nruv.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影分析练习二《敖德萨阶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种技法,把剪辑师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因为同样镜头不同的剪辑方式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意思,『电影剪辑』的发挥空间登时宽广[2]。剪辑师的任务不再是使观众察觉不出剪辑痕迹,而是运用不同的视听手法,操纵观众的情绪。老好莱坞有个故事,说拍摄《瑞典女王》最后一场戏时,女主角葛丽泰·嘉宝的表演老是不行,要么演的不对,要么就太过火,最后导演马莫里安急了,想了想,干脆对嘉宝说『不要有任何表情』。嘉宝如此操作,干完收工。剪辑完成电影上映之后,你猜观众什么反应?没错,盛赞演员的演技,说嘉宝不仅有过人美貌,而且有着娴熟、惊人的表演天才……&br&&br&&br&&br&[1] 苏联蒙太奇学派还包括普多金夫等人,这些人各自的蒙太奇理论都不太一样。如果想详细了解苏联蒙太奇学派,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资料:&u&&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4cf59bf7010007lv.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i class=&icon-external&&&/i&&/a&&/u&&br&&br&[2] 想了解更多电影剪辑知识↓可以点击下面视频观看纪录片《电影剪辑的魔力》↓&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2gxwkKKSEFg/&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出神入化-电影剪辑的魔力].The.Magic.of.Movie.Editing 中文字幕& data-poster=&/106/332/318/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106/332/318/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出神入化-电影剪辑的魔力].The.Magic.of.Movie.Editing 中文字幕&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2gxwkKKSEFg/&/span&
&/a&20分钟以后开始讲蒙太奇。&br&&br&&b&感谢大家的好心与耐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b&&br&·
· 谢邀。 我尽量用大白话说清楚吧: 先说说『蒙太奇』这个词,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样: 在法国,montage一词有几个意思,最早本是建筑术语——脚手架,而后又引申为结构、组装、安装的意思,在美术里被引申为辑绘(就是一堆照片或者画拼贴到一起组成画面,…
非常羡慕题主,羡慕你在还没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喜欢了「视频剪辑」,我更羡慕你的时代充满了各种资源和机会,因为我上初中那时候除了看别人制作神奇的Flash动画以外,我啥也不懂。&br&&br&--&b&学渣羡慕完毕,现在步入正题&/b&--&br&&br&一、在当今这个时代,&b&教程、素材、模版、案例&/b&均可以&b&唾手可得&/b&:&br&&br&&b&1、&/b&「&b&教程&/b&」可以帮你了解视频制作、后期剪辑的基本知识,比如各种轨、各种层、各种合成、各种关键帧、各种关系、各个软件之间的搭配使用,直到你融会贯通、信手拈来。&br&&br&&b&2、&/b&而一个视频剪辑师都会有自己的「&b&素材库&/b&」,素材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文字剧本。&br&所以你的电脑配置要足够好,尤其是硬盘得足够大。我最早渲染一部仅仅不到3分钟的游戏视频,耗时一个通宵!而且你渲染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干,甚至还要冒着断电死机重启的风险。&br&&br&&b&3、&/b&「&b&模版&/b&」就不用多说了,现在随便一搜什么都有,你完全可以下载一些不同的模版来研究,研究别人做这个模版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方法,然后去研究它、学习它、掌握它。只要你学会了方法,那么再DIY一个属于自己的模版就非常容易了。&br&&br&&b&4、&/b&学会研究并分析「&b&案例&/b&」是一项基本技能,比如你看一段广告、游戏片花、电影片头等等,可以去揣摩它是如何完成的,用了什么软件、用了什么手段,假想自己能否模仿着做一个一模一样的。&br&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武林外传》的片头:&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k3MjUyOTEy.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武林外传片头& data-poster=&/0EF497AE50C2A08E-CF73-5F37-DAEF-ECE8C1044355&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0EF497AE50C2A08E-CF73-5F37-DAEF-ECE8C1044355&&&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武林外传片头&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Dk3MjUyOTEy.html&/span&
&/a&网上有很多关于这个片头的制作方法以及工程文件,做起来也很简单,我就不细说了 。&br&&br&&b&二、关于使用什么软件&/b&,个人建议多学多用,不仅要学而且要勤用,如果不勤用就会日渐生疏,严重的会让你丧失对软件以及视频编辑的创作能力和使用能力。&br&我不是专业学这个的,只会一点点Vegas+AE+PS,3D部分也会一点点,个人认为做一些普通的视频是完全够用的,至少我早年做游戏视频不论是音视频剪辑还是特效,都足够。而我对软件部分有以下建议:&br&&br&&b&1&/b&、多学多用熟能生巧,多参考多研究多尝试,不懂的可以在网上请教高手;&br&&br&&b&2&/b&、虽然软件特别繁多,但个人不推荐使用类似会声会影这类的家用傻瓜软件,此类软件会让你偷懒,不易于你进步。哪怕你今后要从事婚庆行业,也不能过度依赖会声会影和各种模版;&br&&br&&b&3&/b&、视频编辑涉及的行业很广,不同行业对视频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游戏与微电影就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建议题主要了解一些关于视频类型的知识,比如游戏视频的创作过程、微电影的拍摄与剪辑过程、MV的制作过程、视频动画的制作过程、婚庆的拍摄制作过程、企业宣传片的制作过程。&br&&br&&b&三、&/b&上面提到了软件的一些小干货和小建议,&b&这部分着重说一下视频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b&:&br&&b&1&/b&、视频制作绝非是「片头+内容+片尾」这么简单,一个好的构思(剧本)和优秀创新的剪辑方法是非常为视频本身增光添彩的。&br&比如:芒果台《变形计》,也许就是几个镜头的黑白慢速回放,配上一段《夜的钢琴曲》或《river flows in you》,瞬间就会让这些过往零碎的片段显得格外温情、格外感动。&br&&b&而这,正是视频剪辑的一种诠释,一种表达,视频剪辑师也是“导演”,我们可以利用软件去剪辑去配乐,让原本乏味平淡的视频变得十分动人心扉,让人不得不为你的优秀剪辑以及对原素材和原剧本的深刻理解点一个赞&/b&。&br&&br&&b&2&/b&、我最初自学视频剪辑的时候,会很傻瓜的在片头片尾的字幕和转场上做文章,其实很傻,尤其是当你的一些特效或剪辑手法非常生硬的时候,会显得你的剪辑很失败,换句话说就是很不专业。&br&我是自学的视频制作,我对它的理解就是:「细腻」+「创意」+「诚意」。&br&「&b&细腻&/b&」:本想贴一张以前制作一部游戏视频的Vegas截图,结果忘了硬盘格过。我为什么要把细腻拿出来说呢?因为我这个人性子非常急,最初做视频的时候,我恨不得早点渲染、早点上传优酷,可是当我的受众给我指出意见的时候,我除了羞愧再无二话。记得当时的错误是一处字幕错误。&br&往后,我依然是不断的犯错,但一次会比一次更好。&br&记得一次是我们游戏团队做一部游戏宣传片(在PCG和优酷游戏都发布过),当时我和副站长是分别分工,我负责视频的剧本和剪辑,他负责拍摄。那是我们第一次合作,要运用3个游戏服务器,要动员超过50人,其中大部分人是没有参演经验的。&br&但那次我们非常成功,不论是剧本选材的创意角度,以及剪辑的稳定性和配乐的契合性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当然最令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先手发布直接秒掉了竞争对手,那个竞争对手是率先使用了720p高清,而且他们有更稳定的服务器和技术配合度更高的演员,只是,他们输在了创意和细腻。&br&我们的视频从前期准备,再到录制过程,以及后期动用了管理人员一起对视频的校对、意见转达,因而视频完整度很高。要知道那时我们压缩后400多M的视频文件要在QQ中转站轮番传输和校对,工作量其实很大的,而且每秒50KB的上传速度..&br&对了,那位竞争对手现在在芒果台做后期,87年的眼镜哥,你会不会正在看我这篇答案?哈哈~&br&&br&扯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细腻」的重要性,哪怕是一个关键帧、哪怕是一个字幕的位置、哪怕是一个字体的选择、哪怕是配乐的选择,都能体现出你剪辑的水平。因为受众是不懂你幕后的辛苦,只在乎你呈现出来的精彩,记得要用细腻来讨好受众,对得起自己。&br&&br&「&b&创意&/b&」:我上面说到的创意,其实是在08年的时候参考了美剧的处理方式,而当时在游戏视频制作圈里,几乎没人用这种方式。算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吧,比如片头和音效的渐进式处理,以及整体视频的代入感和节奏感处理的非常合理紧凑,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很爽。&br&而之后的优酷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你搞的什么玩意儿,有的人说酷毙了。&br&创意是把双刃剑,我们不可能讨好每个人的口味,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认为就足够了。但不得过于偏执或过于讨好别人,这个需要权衡。&br&另外送一句:&b&有智商的那叫创意,没智商的那叫随意&/b&。&br&&br&「&b&诚意&/b&」:在个人作品里,我始终认为诚意非常重要,哪怕你时间很短,也一定要带上足够的诚意,不能草草了事,不能因为着急就随便一拖不去处理特效。&br&观众们都不傻,你的视频是什么水平其实一般人都能看得出来。&br&&b&比如&/b&:&br&A:你的视频特效用的太多了,有些喧宾夺主,主次不清。&br&B:你这什么玩意儿,别人在漂移开车,你给我配的是梁静茹的勇气,搞毛啊?&br&C:底部走字幕用大粗体,这已经不是智商的问题,是审美的问题啊亲,选个好字体能屎人吗?&br&D:转场能不能不这么敷衍了事?还不如傻瓜的会声会影呢!&br&E:你这视频调的什么色啊,一会儿暖一会冷,一会亮一会暗,这剪辑师是色盲还是色弱?&br&F:你这视频段落衔接的也忒快了,比我的心跳速度还快,反人类?&br&G:我靠,这什么水平?字幕里面多了一个符号「.」,我有强迫症你造吗?&br&....&br&而我认为,真正的诚意,就是你在剪辑一部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去从他人角度来考虑。&br&你的点滴诚意,是可以完全体现在视频里,认真和敏感的人是很容易感受到。而这份诚意不仅是对受众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br&&br&&b&---结语---&/b&:&br&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相信再过一天,题主同学就能看到答案了~&br&&img src=&/e968a83e78d10b34a6378_b.jp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e968a83e78d10b34a6378_r.jpg&&&br&衷心祝福你能在视频剪辑的道路上走的更好,因为我知道有太多年轻人非常非常的有天赋,他们敢想敢做,而且现在的学校和自身条件都很好,非常利于去执行并实现你的梦想。&br&&br&我也看过很多15~18岁的同学做出的视频,非常优秀,非常专业,比某些传媒学校的专业学生还专业,他们在处理素材和镜头的时候专业程度只能让你叹服。比如游戏人物3D动作分割、以及动作与配乐的节点选择、视频的流畅度和完整度等等。&br&&br&而就我认识的几个在北京某传媒影视学校的学生,眼看着大学快上完了,结果剪个片子连基本的「调色」都没有,更别提「审片能力」和「剪辑能力」了。而就我举例的,这些都算班上中上水平的学生了。&br&&br&就我09年认识的一个湖北武汉的17岁少年,他的视频作品已经在德国的某游戏官网被置顶,几十万人的日均访问,和上万的下载量,优酷和YT的播放次数更是令人满意。而他仅仅是在课外时间自学的AE和Vegas,如果不报他的年龄,当时一个广告公司的人还逗着说:“我还以为是同行做的。”&br&&br&哦对了,这个来自武汉的小子,后来做了几部关于DOTA的视频,当年在超玩和WODOTA很有人气的喔,点击率很火爆,但后来的他很低调,名字我就不提了,他现在刚大学毕业。&br&&br&所以题主,努力吧,我相信你的梦想不止是学成之后进电视台、广告公司或影视传媒公司这么简单,有朝一日,事业有成的你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你。&br&&br&---&b&尾巴&/b&---&br&&a href=&/lllll/& class=&internal&&深夜干货:如何学会视频剪辑? - 小世界,小梦想 - 知乎专栏&/a&&br&如果这个答案对题主或类似题主的人有帮助,我大喜~!&br&如果还有不太明白的,我愿意尽我所能解决你的困惑。&br&&br&&b&利益相关&/b&:非该行业从业者+纯业余的视频制作爱好者&br&&br&&br&- 热爱剪辑,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br&- 全文完
非常羡慕题主,羡慕你在还没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喜欢了「视频剪辑」,我更羡慕你的时代充满了各种资源和机会,因为我上初中那时候除了看别人制作神奇的Flash动画以外,我啥也不懂。 --学渣羡慕完毕,现在步入正题-- 一、在当今这个时代,教程、素材、模版、案例…
我刚抓了一只野狗,吃了,现在火气大,我来答答。&br&他们太罗嗦。我告诉你个简单的。&br&电视剧(不包括部分高端美剧)镜头语言较为简单,它只需要在不造成观众视觉以及思维混乱的前提下(不跳轴,不穿帮,不违反规律,不前后矛盾等),完整的讲述故事,就可以了。如果好看精彩,那就更好。&br&电音则需要在画面,音乐,剪辑等各方面更加精细,它需要利用一切对观众进行更多的心理影响。&br&举例:&br&比如我要挑战邪恶的Boss获得公主的跪舔,这次终于看到Boss,我向他走去,干死他。&br&于是,电影中我往往从画左走向画右,而Boss则通常从画右走向画左。电视剧,则无需在乎这些细节。&br&我们视觉观察大多与阅读统一即是从左往右看。于是影视心理学上,人从左走向右是让人舒适的,安定的。&br&绝大多数影视剧正面人物出场时,总会左出。&br&而相反,Boss出场了,他从右入,这很自然让人潜意识产生生疏感,如果加上配乐,灯光等,更会加强观众内心的反感。&br&类似这种小的心理暗示在电影中无处不在。&br&而这种小暗示需要大量的资金,优秀的团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设计勾勒。&br&哈利波特中一个商店里所有的玩具均是实体,花了大概一年设计生产,而呈现在影片中仅仅一场戏。也许你觉得这一场戏,甚至一秒钟,一瞬间的事情并没有意义,但就是这一点点的小暗示,让你慢慢进入他的魔法世界,深信不已,爱不释手。&br&当你将电影一帧帧的观看时,你能感受到更多,&br&为什么镜头里这双步行的脚是面向我们,镜头随着脚步前进向后移动而选择跟在脚后随着步伐跟拍?(前者凸显人物神敏感,反之根在脚后是凸显人物即将观测到物体的神秘感)&br&为什么这段对话里不断伴随着秒针响?(增加时间紧迫感)&br&为什么要长镜头处理这段戏而不用迈克尔贝快速剪辑多机位处理?(增加纪实感,真实感)&br&等等…&br&电影就是从这一点点细节着手,最终让你被故事打动,。&br&你往往以为自己哭,自己怒,自己压抑仅仅是因为故事。其实,打入你内心深处牵动你情感的恰是这些不经意的细节。&br&比如,看了这么多字,你还是很讨厌我。为什么呢?&br&因为真正在你心中挥散不去的,是开头那一句话,我杀了一条狗。&br&这便是电影的魅力。&br&我没杀狗。&br&&p&&a href=&///?target=http%3A///r/y0wpMcrEPpdBrY5S9xnZ&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y0wpMc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PpdBrY5S9xnZ&/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我刚抓了一只野狗,吃了,现在火气大,我来答答。 他们太罗嗦。我告诉你个简单的。 电视剧(不包括部分高端美剧)镜头语言较为简单,它只需要在不造成观众视觉以及思维混乱的前提下(不跳轴,不穿帮,不违反规律,不前后矛盾等),完整的讲述故事,就可以了…
&p&深层次的东西来不及写,先写点基本的、实用的剪辑技艺吧,希望对题主有帮助。&/p&&br&&p&在太空堡垒担任制作总监时,不但要负责所有的预告片的创意和制作,还要自己上手剪最重要的项目,同时还要培训新来的同事,加上早养成了爱总结经验反复验证的习惯,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沉淀了不少干货,以后一一分享。&/p&&br&前不久写过一篇“&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413184& class=&internal&&电影预告片的剪辑有哪些技巧? - 倪闻天的回答&/a&”,偏重预告片剪辑师的训练方法,很有用,亲测有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br&&br&&u&(以下讨论都在“&b&网络播放的标准范式的预告片”&/b&范畴里,不包括创意预告)&/u&&br&&br&&br&&p&&b&首先,音乐是重中之重。&/b&&/p&&p&&b&预告片牛不牛逼,音乐权重占70%以上。&/b&&/p&&br&&p&&b&一段旋律有范、节奏变化丰富的音乐,是动作电影预告片的核心。&/b&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影预告片。&/p&&br&&p&剪辑技艺再牛逼,音乐平庸,预告片就平庸;音乐品位高,曲子编辑的好(音乐不是拿来直接一整条用的,需要经过延长、缩短、拼接、变速、变音等处理),那么剪得糙一点都没关系。&/p&&br&&p&音乐是最直观给你“感觉”的东西,2分钟的音乐包含着巨大的情绪流,一个字也不用讲,音乐一起,就能让你感到“兴奋”“感动”“爱情”“幻灭”“哲学”“宗教”“紧张”“恐惧”“压抑”等情绪,这些抽象的大主题里面又能细分出无数具体的意象。&/p&&br&&p&而画面和对白,在预告片的几分钟时间里,只能呈现出零星的“信息”。&/p&&br&&p&所以,音乐最关键。&/p&&br&&br&&p&&b&然后说剪辑技巧。&/b&&/p&&br&&p&先明确一点,我们剪预告片时,几个镜头剪成一组,几组镜头构为一幕,三幕或者四幕就能组成一条完整的预告片。&/p&&br&&p&&b&新来的剪辑师往往会出现&u&“剪得比较乱”&/u&的问题,为什么?&/b&&/p&&ol&&li&一组镜头只需说清楚一个意思。如果你加入了不是这个意思的镜头,就会突兀。显得乱。&/li&&li&一组镜头讲完后,再去讲下一组镜头,逻辑上或者情绪上要有承接或者递进。新手会瞎跳乱跳,一组镜头还没讲完就开始下一组镜头。&/li&&li&幕与幕之间,要有大的逻辑串联。拿《小时代1》的先导预告举例子,第一幕起势,第二幕主角亮相正常世界,第三幕关系恶化进入低谷,第四幕事件和人物有了更丰富的变化进入高潮。(举小时代&b&预告片&/b&的例子是因为,它是业内外公认的高水准&b&预告片&/b&)&/li&&/ol&&br&&p&&b&扯回来,下面说的剪辑技巧,都是以组为单位。&/b&&/p&&br&&ol&&li&&b&&u& 镜头之间的视点和动势最好接上。&/u&&/b&&/li&&/ol&&p&A.视点就是视觉重点,上个镜头的视点结束在画面左侧,下一个镜头的视点就尽量从左侧起。&/p&&br&&p&B.动势变化要顺。这个看具体情况处理。如果你仅仅把动势顺着方向或者快慢“接上”,那么看起来虽然舒服,但是有些楞。好看的动势要像书法。有断有连,有急有停,有粗有细,有开有合。这个看感觉了。&/p&&br&&p&&b&&u&2. 根据音乐,普通镜头的剪辑要故意不压在节奏上,只把重要镜头压在节奏上。&/u&&/b&&/p&&p&为什么这样呢?所有镜头全压着节奏上,第一很楞,第二看起来像MV,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每个镜头都压在节奏上,都很爽,到了牛逼镜头或者该强化的镜头时,再压在节奏点上就没那么爽了,效果就出不来了。&/p&&br&&p&这样是先抑后扬的一种做法。&/p&&br&&p&&b&&u&3. “刺激——反应”链条。&/u&&/b&&/p&&p&剧情片里,说出的一句话,要接住。(用别人的反应、事件、另一句话等来接)&/p&&p&爱情片里,抛出的一个媚眼,要接住。(别人的媚眼,幸福的表情等来接)&/p&&p&动作片里,射出的一颗子弹,要接住。(东西被打烂,炸弹爆炸,人死亡等来接)&/p&&br&&p&“刺激——反应”链条,是一组镜头最常用的叙事方式之一。给了刺激就一定要有反应,一组镜头才有结束感,结束之后再开始下一组镜头。路一步一步走,话一句一句说。新手剪片子,最常犯的毛病就是给了刺激,没反应。不知道怎么就到下一组镜头了。就好像你给别人讲故事,每句话都讲一半,观众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只觉得不舒服、不好,其实是你挖的坑没填上,绊到观众了。&/p&&br&&p&&b&&u&4. 跳切、快放、快闪夹黑帧、慢镜头&/u&&/b&&/p&&p&镜头节奏要变化:几个快的,就插一个慢的。几个近景,来一个远景。几个格斗,加个大场面。几句对话,来个爆炸……永远要给出变化,要有能量的起伏。带观众坐过山车。&/p&&p&有时人物动作慢我会跳切或适当快放,显得有力一些。&/p&&p&快闪夹黑帧这块,《匹夫》先导预告1分10秒处有例子&b&(只看这个夹黑帧处理)&/b&,学生服日本刀砍人,链接在此:&a href=&///?target=http%3A///37660/%3Fmid%3D16157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37660/?&/span&&span class=&invisible&&mid=16157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b&&u&5. 如果一场戏很牛逼,就整场放。(并不是说你不去处理它)&/u&&/b&&/p&&p&国外预告片最爱用的技巧,为什么?因为人家电影拍的牛逼,场面撑得住。&/p&&p&常常最后一个镜头(就是最高潮那个),就用片子里的一个牛逼的场景镜头做结尾。不像我们,用高速剪辑或者凌厉的剪辑堆砌出一个高潮来。&/p&&br&&p&《独行侠》的许多款预告片都是这么干的,一整场动作场面码上去。很过瘾。&/p&&br&&p&&b&&u&6. 起高潮之前压低,高潮后要安静,再起更高的高潮。&/u&&/b&&/p&&p&通常,开枪爆炸之前,我们会刹住音乐,让整个音响安静下来,说句话或者什么的,再起开枪或爆炸。&/p&&p&这样做是为了让高潮显得更高更有力。通过能量差产生对比,做强效果。&/p&&br&&p&再举《小时代1》先导预告的例子。第四幕是高潮,所以第三幕要低谷一点压抑一点(不管剪辑节奏、速度还是音乐能量都比其他几幕要低),而且,在起第四幕之前,先猛地安静,唐宛如喊叫“冲啊!”后,音乐再响起,进入高潮。&/p&&br&----------------------------------------------------------------------------------&br&&br&&p&补充:&/p&&p&再说下音响音效设计。(下面说的也都是网络播放的预告片,不是贴片)&/p&&br&&p&评论里有位朋友说觉得音效最关键,实际上,没有最关键的,所有的步骤都是关键。&b&创意、剪辑、音乐、音效、特效等方面全都做到高完成度,才能出一支好预告片。&/b&&/p&&br&&p&好莱坞预告片的音效使用量是非常小的,随便打开一支好莱坞大片的预告,旁白和音乐占音响总量的90%,只有在关键的地方才有一两个音效。&b&&u&他们最重要的是对白,对白一起,音乐都会降好几个量级。&/u&&/b&&/p&&br&&p&为什么呢?因为好莱坞重故事,而且好莱坞演员的念白都很棒,随便一句话都可以撑起来,加上人家电影画面牛逼,音效这种东西要你用好音响才能感受的到,所以想要看预告片真正的音响设计,还得去电影院里看前面的贴片。(最近看imax版本的《007幽灵党》,前面有《火星救援》的全长贴片,那个录音水准和音响设计水平可以说是世界最高水平了,快去看吧)&/p&&br&&p&话说回来,音响设计涉及到的声音层次有三层:&b&&i&&u&音乐、旁白、音效&/u&&/i&&/b&。原理是:&b&&i&&u&“此起彼伏,有起有伏”。&/u&&/i&&/b&&/p&&br&&p&&b&1.有起有伏&/b&&/p&&p&从大的音乐结构来看,必须做到“有起有伏”,音乐的能量不要一直高或一直低,需要变化。&/p&&br&&p&&u&&b&我们一般做音乐,同一个旋律走两小节,就要变化。要递进、中断或者旋律发生变化。&/b&&/u&&/p&&br&&p&否则观众看的时候会疲。&/p&&br&&p&&b&2.此起彼伏&/b&&/p&&p&这里主要指音效和对白需要此起彼伏,简单来说就是&b&&u&&i&“有音效的地方别有对白,有对白的地方别有音效”“音效和对白不要打架”&/i&&/u&&/b&。这个以剪辑师为主,在剪辑时就应该注意,音响设计师做辅助。&/p&&br&&p&观众在一定时间流里面能够注意到的信息是有限的,预告片属于高强度的信息流,对于观众注意点的设置一定是排列有序而不是挤在一起的。&/p&&br&&p&&b&所以大家看标准范式的好莱坞预告片,大的节奏设计通常是固定的:“说几句话”+“插个音效”,完成一组镜头。对应剪辑就是:几个叙述镜头加对白或旁白+能出音效的镜头。&/b&&/p&&br&&p&&b&3.其他&/b&&/p&&p&音响在频率上大致有“高、中、低”三个频率段,许多新的预告片公司作品,往往听起来&b&不够饱满、音效怪怪的、衔接不够顺滑&/b&。原因有三。&/p&&br&&p&&b&&u&一是忽视了氛围音,主要是低音的填补。&/u&&/b&有一些耳机几乎听不出来的长长的“嗡”“呜”的低音,我们是会随着音乐能量的起伏,压在音乐下面。这一层很重要,缺少了就会让音响变得很“薄”。&/p&&br&&p&&b&&u&二是音效的融合度不够。&/u&&/b&同一个声音,比如开枪的声音,乐库里面可能有一千种音效,你要找到能够融合进整体音响里面的那一个。找不到,就试,试不出来就自己做变音处理,把它融合进去。融合度低的音效,就像一段光滑木板上面的倒刺,很扎手。&/p&&br&&p&&b&&u&三是衔接处理要顺滑。&/u&&/b&一部电影预告片会用到好几段音乐,成百上千种音效。这么多的元素拼在一起,要把他们的接缝处打磨顺滑,不扎耳朵。&/p&&br&&br&&p&大概就是这些。上面说的技术和技巧偏多,实际上能够直接带来一些外部的感官刺激,属于比较表层的易学易上手的东西(其实之前太空堡垒许多很有经验的剪辑师也在每周有片子剪的情况下,用了半年以上的时间才掌握我说的这些东西)。真正学的比较慢的、难搞的,还是内在的东西,牵扯到特别多的故事原理和编剧原理,像如何做悬念、做矛盾冲突、做对抗、讲故事、加强带入感,如何把握剧透和吸引人之间的平衡等等。&/p&&br&&p&道理讲出来大家很快都会明白,要做出很高的完成度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好,还是要在市场化的剪辑工作中进行训练,高强度的训练。像运动员一样每天都上运动场,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之前说了我会总结一个长文说预告片的方方面面,那里再详细举例吧。&/p&&br&&p&微博 @倪闻天&/p&
深层次的东西来不及写,先写点基本的、实用的剪辑技艺吧,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在太空堡垒担任制作总监时,不但要负责所有的预告片的创意和制作,还要自己上手剪最重要的项目,同时还要培训新来的同事,加上早养成了爱总结经验反复验证的习惯,在三年半的时…
&p&原答案已删除,知乎就这么删我东西,我也犯不着热脸贴冷屁股&/p&
原答案已删除,知乎就这么删我东西,我也犯不着热脸贴冷屁股
前方有大量干货,慢慢看吧。&br&&br&谢邀,而且你邀对人了,本人做过多年剪辑,同时学过一些作曲,虽说是半吊子,不过对剪辑时进行音乐编辑有很大帮助(我下面对于音乐的描述用的都不是专业术语,只是一种描述,因为那些专业术语我真的记不得了,专家见了别喷)一下重点讲过渡和衔接的问题,至于找音乐,之前好像有个知友介绍了一些国外的音乐网站什么的,题主可以自己搜索一下。&br&&br&首先,剪辑的时候如果是要找的音乐,那么看来剪辑的这个片子本身并不算高端,因为高端的通常都是用原创音乐,当然也有对少量经典音乐进行修改的,比如泰国的那个潘婷的励志片,把卡农给精简短了。&br&&br&那么既然片子不算高端,那么通常对时长的要求没那么高,这样就好办一些了,因为对于挑选来的音乐,通常是很难控制其时长的。我下面要讲的东西要比题主所想知道的要多一些,因为以我个人的剪辑经验来讲,音乐的编辑,重点要从一段音乐自身的剪辑开始,然后才是音乐和音乐之间的编辑。&br&&br&1-一段音乐自身的编辑和衔接。&br&&br&我们先了解一下通常音乐在结构上怎么区分,你可能看音乐选秀节目的时候,会听到评为说“a段”,“b段”,“副歌”之类的词,这个就是音乐结构,有兴趣你可以找专业书来看,我只说个大概,就是常见的音乐或歌曲通常由2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常见的结构有ab abb aba abc abcba 等等,在这些音乐结构中,通常都有大量的重复和微调。&br&&br&这个很好理解,你k歌的时候,很多歌词是要唱两到三遍的,这个就是重复。但你在唱重复的歌词的时候,可能变调了,高了一度,或者变慢了,变得特别舒缓,又或者伴奏的配器变了,一下子所有乐器都响了起来,这些都是微调。在我们进行音乐选配的时候,重点就是要利用这些重复的部分,同时合理处理微调的部分。&br&&br&比如你的音乐是abb结构,而时长达不到你片子的时长,那么你可以把b段复制一份,变成abbb,还不够,那就abbbbbbb,要是还不够,那你还是换个音乐吧-_-# -_-# -_-#
那么同样的,如果音乐太长,就可以吧abb剪辑成ab,这样整体时长就缩短了很多。但这是简单类型的,如果曲子结构复杂些,有变调之类的,就麻烦很多了。你恐怕很难把变调的段落与主调的段落随意组接,因为通常在变调的时候,会有一两个小节的音乐负责移调,有这样的过渡,听起来才顺畅,但是如果在打乱音乐结构的时候把过渡段落给去掉了,那么音乐衔接的时候就会听起来很别扭,因为不在一个调上嘛……比如一段音乐是ABCB的结构,C为变调段落,那么如果你把第一个B段去掉,把A段和C段直接连接在一起,听着就很不顺畅。你可能会问,我怎么判断它变没变调呢?呃,凭感觉吧,我觉得你没必要为了这个去学视唱练耳,一般凭感觉都都能听出个大概的(作为一个没学过视唱练耳,直接去学作曲的奇葩,一直都是凭感觉来的。。。。。)那么,调相同的情况下呢,这就主要考虑配器的情况了,如果乐器编配的情况差别特别大的段落也不适合组接在一起,具体衔接方法要视情况而定。&br&&br&音乐编辑时的核心内容为开头和结尾,至于中间部分,属于次要内容,只要你选的音乐整体还算合适的话,那么你很容易调节成所需的时长,同时很容易实现画面与音乐的节奏匹配。这需要多次的尝试,并且要多锻炼对音频波形的观察能力,以确保自己在看到波形的时候就能看出大概的节奏点,以匹配对应的画面。(后面会有一个段落讲解中间部分的编辑如何提升时长精度)&br&&br&那下面我来说下最重点的开头和结尾。先说结尾,常见的音乐素材一般有两种结尾,一种是音乐旋律终止,另一种是音乐旋律渐隐(也就是声音越来越小)。前者通常多一些,尤其是比较正统的古典音乐,大都是有始有终的,而现代音乐中,很多好像作曲人自己都懒得编结尾了,就让音乐一点点消失,我个人听过很多电子乐都是这样的,没有明确的结尾。那么这其实也给剪辑时的音乐处理提供了一个方案,就是不管什么音乐,想收尾了,就直接让音乐渐隐。但个人建议,最好选择个合适的段落,别再音乐的高潮处渐隐,听起来很不协调的。那么至于音乐的终止,在我们进行剪辑的时候,尽量选择原音乐本身的终止,不然会出现&b&没有延展或者尾音不对两种糟糕后果&/b&。比如一个音乐的结构是ABCA,它时长太长了,要精简,那么“在音乐的音调配器等方面因素都合适”情况下,我们尽量精简成ABA或者ACA,而不要精简成ABC。因为一段音乐的收尾通常是很讲究的,你很难拿这段音乐的其他段落的结尾作为整支音乐的结尾。(音乐收尾通常需要一小段延展,并且其基本原则是最后一个音为主调的DO)以see you again为例,播放第一段落到第38秒,从音上来讲,已经收尾了,但是因为没有多出那一小段延展,总觉得这个收尾太过仓促,所以以这一段的结尾作为整个音乐的结束是不合适的。你听一下这整首歌的结尾,也就是歌手唱完最后一句歌词后,其实只有3秒多的音乐延展,但是你能清楚的感觉到这段音乐结束了,这就是区别。而其他大多数音乐,在做结尾收尾的时候通常会做篇幅更长的延展,配器的调整甚至音乐节奏的放慢,以确保让听众觉得这是明确的结尾。上面这是关于延展的问题,我们再说下关于尾音的问题。我们还以see you again为例,你听一下2分29秒到2分52秒的段落,这段明显是不能作为整个音乐的结尾的,因为尾音没有回到主调的DO上(至于它具体是哪个音,我也听不出来……),也就没法产生“音乐已经结束”的感觉。&br&&br&下面我们来解决更为细节的问题,就是更精确的时常。一段音乐中的一个结构段落可能时长在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而我们剪辑时对音乐的需求可能需要精确到10秒以内,那就要进行音乐小节的拼接了。一段音乐中,除了有大结构上的重复以外,还有小结构上的重复,比如你去唱一首歌,一四句五到八句的“旋律”可能是近似甚至完全一样的,那么你在剪辑的时候完全可以把一二句和七八句的旋律剪辑在一起。这样确保了音乐顺畅也精简了时长。你甚至可以做更大胆的尝试,比如一个ABB结构的音乐,两个B段都是8小节,4小节一重复,音乐配器和音调都近似,那么你完全可以把第一B段的前2小节和第二B段的后2小节连接到一起。当你以小节为单位的时候,就能以更高精度来控制音乐的时长,让其与画面时长匹配。&br&&br&讲“结尾”的篇幅有点多了,下面讲下开头,对于一首音乐来讲,其实每个段落的开头都可以作为整个音乐的开头,不信你随便找个音乐来听一下,只要你以音量渐强的方式来听某一个结构段落开头,以此作为整个音乐开头其实都是很和谐的。尤其是前奏后的第一段落。还以see you again为例,你剪辑一段表现回忆的画面,然后把音乐配上去,注意,音乐不从钢琴前奏开始,直接从第11秒开始,以音量渐强方式开始,你对着画面听听看,和谐得很。甚至不是一个结构段落的开头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把音量渐强的过程放得更长一些。&br&&br&2-音乐和音乐之间的过渡和衔接&br&&br&其实讲完上面这些内容,你自己应该能总结出如何做音乐和音乐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了。&br&方法1,音乐1先收尾,音乐2再开始。收尾和开始的方法都讲过了,你应该很容易做到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两段音乐的风格差异太大,那么建议中间空的时间长一些,让观众有个调整的过程。&br&方法2,音乐1和音乐2混合在一起。这个就麻烦很多,要确保两段音乐风格要近似一些,配器接近,这样才和谐,同时要考虑节奏点,就是两个音乐的节奏最好匹配上,步调一致,然后音乐1渐隐,同时音乐2渐强。&br&方法3,音乐1和音乐2硬接,这其实要看音乐2的旋律了,有些旋律的开头不是以一种过渡形式进行的,而是非常强有力的开始,这种音乐其实可以和任何音乐直接连接,因为在它面前,其他音乐跟静音没有什么区别,但这属于比较稀少的案例。&br&&br&这就是我的经验总结,喜欢请点赞。&br&&br&&br&&p&——————————————我是分割线——————————————&/p&&p&个人微信公众号:lijizheng01&/p&&p&不定期发电影评论,发话剧评论,发牢骚,发情……&/p&&p&我是善于黑国产电影行业更善于自黑的屌丝导演。&/p&&p&——————————————我是分割线——————————————&/p&
前方有大量干货,慢慢看吧。 谢邀,而且你邀对人了,本人做过多年剪辑,同时学过一些作曲,虽说是半吊子,不过对剪辑时进行音乐编辑有很大帮助(我下面对于音乐的描述用的都不是专业术语,只是一种描述,因为那些专业术语我真的记不得了,专家见了别喷)一…
好像问题问的是如何让自己拍的短片有电影感(cinematic),不是比较电影和电视剧?&br&这是一个很简短的问题,回答却需要综合的电影修养。&br&其实一直很想写一篇系统一点的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可是需要涵盖的方面太多了。&br&今天简单地从导演方面来说一下好了。&br&&b&The Concept of Visual Unit 视觉单元概念&/b&&br&所谓视觉单元,就是如何把文字写成的剧本在荧幕上表现出来。&br&如何break down剧本成为directorial units(指导单元), 把directorial units转换成visual units(视觉单元),最后把视觉单元变成一个个的镜头。&br&当你读剧本读到一个场景,你可以用一百种方法来拍它,这么多方法中并没有哪个绝对好或者绝对对,可是,there is only one way how to do it, only one way that will best serve the story needs of your film and reflect your individual style.(只有一种适合表现这个故事,体现你的个人风格的方法)&br&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在pre-visualization的过程中,有两种方法最基本的方式来拍摄故事。&br&&p&&b&Coverage vs. Shot by Shot Style&/b&&/p&&p&&b&Coverage (想不到用中文怎么表示)的意思就是把一个场景里发生的所有动作、对话等用不同的角度、镜头来拍。&/b&&/p&&p&&b&Shot by Shot Style (逐镜设计) 的意思是没有标准镜头,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过事先精心设计。&/b&&/p&&p&&b&&b&(Not standardized style of the shoot, where every shot is carefully planed&/b&&/b&&/p&&p&&b&a scene is shot from a out.)&/b&&/p&&br&&br&暂时先不写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想知道得更详细coverage和shot by shot的比较。&br&有需要我再详细补述。&br&简单理解就是没有电影感的片子在pre-visualize的时候导演只是想说如何完整地拍摄完一个故事,而有电影感的片子的镜头都是一个一个精心设计为辅助推动故事,有它独立存在的意义。&br&所以这里讨论电视和电影看起来让人的感觉不一样是没有特别的意义,主要是我们国家的电视剧实在太粗制滥造,zoom in一下一个镜头,换个景别一个镜头,一个人说话一个镜头,三个人说话一个镜头??一个下午两小时拍了17个镜头,我也是给跪了??&br&相反国外的电视剧在shot design方面做足功夫,所以看起来更cinematic。&br&&br&-------------------------------------------&br&时间虽然过去了两个月,可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中。&br&回想自己当年也是初学者,这个是很基本的一个问题。&br&所以现在自己写了一个“如何制造电影感”系列,想从摄影方面把自己学习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一起交流。&br&-------------------------------------------&br&&a href=&///?target=http%3A///2/post/2014/12/-being-cinemati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制造电影感 - Being Cinematic - 摄影篇之构图&i class=&icon-external&&&/i&&/a&&p&如果大家平时有留意电影拍摄制作,那么在初学阶段很
多人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你拍摄的东西具有电影感”。电影之所以有电影感,其实不光在摄影上面需要匠心独运,在美术、道具、镜头语言设计、
Blocking and
Sequencing(表演与走位)、Pre-visualazations(预先视觉化)、声音设计都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效果。我曾经在知乎上就此问
题从导演方面发表过自己的见解。现在我想从摄影上面来简单统述回答这个问题。&br&&br&&u&(以下文章内容假设读者皆有一定摄影基础)&/u&&br&&br&经常有人在拍摄电影的论坛上面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自己拍摄的画面看起来有电影感”。我觉得就“电影感”而言,有必要区分西方好莱坞式的电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游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