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847怎么设hp envy 20光盘启动动

惠普Compaq Business nc6000
惠普Compaq Business nc6000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FirstScreen >>> -->
商家报价: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ParamPerformance >>> -->
显卡类型:
显存容量:
电池类型:
4.4AHr 6节锂离子电池,5小时电池使用时间
续航时间:
浏览了该产品的用户还关注: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ExtraPriceOld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RelDocV31 >>> -->
(中关村在线 西安行情)惠普Spectre x360 13-ac014TU可翻转变形,目前在商家西安雷龙商贸低价促销中,仅售9099元,有意者可以电话联系,[联系电话]
联系人:...
惠普 PAVILION 14-AL100笔记本电脑,近日在商家“惠普专注工作站服务器分销”特价促销,优惠价为4999元,好物好价,值得您入手!惠普 PAVILION 14-AL100产品亮点为酷睿7代...
惠普薄锐系列ENVY13是一款轻薄本产品,全新升级为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后,ENVY13的处理性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高达40%的巨大提升为用户提供了堪比桌面级电脑的强大性能,...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EvaPic >>> -->
>> PART:DetailVer3/Part/Review/ReviewDetail >>> -->
您对该产品的感受,分享更多内容可选择高级点评
您的点评很用心,去写
>> PART:DetailVer3/Part/AskBbs/AskBbs >>> -->
10月底买的二手NC6000,买来用来大概一个月,出现NC6000的经典问题,开机充电灯亮,风10月底买的二手NC6000,买来用来大概一个月,出现NC6000的经典问题,开机充电灯亮,风...
浏览(3547)
NC6000 怎样设置光驱启动 麻烦说得说细些
常见问题:
不怎么样啊,入门级显卡,基本除了核显,就是它了,将就着低画质玩个网游什么的,单机游戏就别想了,如果不玩游戏的话可以考虑买这个显卡的笔记本。
你把电源拔了,电池抠了,然后重新安好电池插好电源,如果开机依旧没有反应,那你外接显示器看看,如果也不行,那直接送修。
操作方法如下:
& & 楼主你好,楼主可以上2条8G的DDR3的内存条。
LV2 编辑专家
可以从惠普官方订购的,这样质量有保证.
LV3 特聘专家
在键盘上应该有个按钮,有的在电源键旁边,上面有wifi符号;也有在F1~12键扭上安放这个按键的,同样有一个wifi的符号,需要与Fn键组合使用另外你是不是把无线网卡禁用了...
LV1 见习专家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RelPros >>> -->
电源适配器
扩展坞/底座
笔记本配件
笔记本电脑桌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Drive >>> -->
操作系统:
这里的驱动是指计算机能正常识别笔记本电脑信息的一种程序,让笔记本电脑可以正常使用。
调制解调器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PossibleInterest >>> -->
>> PART:PluginVer3/Rank/Manu >>> -->
>> PART:PluginVer3/Rank/Pro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AdZPlusGoods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LastProTbl >>> -->
>> PART:PluginVer3/Rank/Pro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AboutManu >>> -->
联系电话:800-820-2255
官方网站: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2号 中国惠普大厦当前位置: >>
给水工程毕业设计完整版(城镇管网+给水厂)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 使得人们对生活、饮用水质和水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与之相反的是,伴随着经济发展所导致的 环境污染也使得自然水质降低,这就要求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人员对城市给水工 程有更专业和更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本设计为 XX 省 XX 镇给水工程初步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水工程、 净水工程、输水管渠、城市管网、泵站以及其它调节构筑物。 结合设计规范以及实际情况,本设计采用如下净水流程:管式静态混合― ―隔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清水池。关键词 水质,水量,给水工程,净水工程,城市管网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sliving standards have greatly improved, and makes people's lif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volume is increased. By contras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used by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lso makes the natural water quality decreased, which requires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personnel is more professional and more reasonable for urban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This design for the XXX province XXX town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preliminary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water engineering, water purification, water pipe canal, city piping systems and pumping stations, and other structures adjustment. 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design USES the following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tubular static mixed - clapboard flocculation pool - inclined tube sedimentation tank - clear water reserviors.KEY WORDSwater quality, water quantity,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water engineering, urban pipe network 目录第 1 章 绪论.................................................................................................................. 6 1.1 前言 .................................................................................................................... 6 1.2 设计原始资料 .................................................................................................... 61.2.1 设计题目 ................................................................................................................................. 6 1.2.2 原始资料 ................................................................................................................................. 6 1.2.3 毕业设计内容 ......................................................................................................................... 9第 2 章 管网计算.......................................................................................................... 9 2.1 供水方案的确定 ................................................................................................ 92.1.1 设计后的工程要求 ................................................................................................................. 9 2.1.2 可行性方案的确定 ............................................................................................................... 102.2 城市管网设计计算 .......................................................................................... 102.2.1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 10 2.2.2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计算 ................................................................................................... 12 2.2.3 消防用水量计算 ................................................................................................................... 12 2.2.4 绘制全市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 132.3 管网定线 .......................................................................................................... 152.3.1 布置原则 ............................................................................................................................... 15 2.3.2 管网布置要点 ....................................................................................................................... 15 2.3.3 输水管定线 ........................................................................................................................... 16 2.3.4 配水管定线 ........................................................................................................................... 162.4 方案管网水力计算 .......................................................................................... 172.4.1 统一供水管网水力计算 ....................................................................................................... 17 2.4.2 方案二管网水力计算 ........................................................................................................... 242.5 方案的管网经济技术比较 .............................................................................. 312.5.1 统一供水方案管网预算 ....................................................................................................... 31 2.5.2 并联分区管网预算 ............................................................................................................... 32 2.5.3 给水管网方案确定 ............................................................................................................... 332.6 绘制等水压线图 .............................................................................................. 332.6.1 控制点的确定方法和节点地面标高 ................................................................................... 33第 3 章 取水工程设计................................................................................................ 35 3.1 进水间设计 ................................................................................................... 353.1.1 一泵站设计水量 ................................................................................................................... 35 3.1.2 格栅的设计 ........................................................................................................................... 36 3.1.3 格网的设计 ........................................................................................................................... 373.2 取水头部及尺寸计算 ................................................................................... 383.2.1 取水头部及高程计算 .......................................................................................................... 38 3.2.2 进水间平面尺寸及吸水间平面尺寸的计算 ...................................................................... 38 3.2.3 格栅起吊高度计算 ............................................................................................................. 393.3 取水泵房的设计 ........................................................................................... 393.3.1 泵设计扬程的确定 ............................................................................................................ 39 3.3.2 选择水泵和机组 ................................................................................................................. 40 3.3.3 机组尺寸的确定 ................................................................................................................. 40 3.3.4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计算 ............................................................................................. 41 3.3.5 水泵机组和道路布置 ........................................................................................................... 41 3.3.6 吸水管在吸水间布置 ......................................................................................................... 43 3.3.7 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 ......................................................................................................... 43 3.3.8 吸水管中的水头损失 ........................................................................................................... 44 3.3.9 压水管路水头损失∑hd....................................................................................................... 44 3.3.10 水泵实际扬程 ..................................................................................................................... 453.4 泵房设计及附属设备的选择 .......................................................................... 453.4.1 附属设备的选择计算 ........................................................................................................... 45 3.4.2 泵房高度计算 ...................................................................................................................... 47第4章 4.1 4.2 4.3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48 设计供水量 ................................................................................................... 48 配水井计算 .................................................................................................. 48 投药系统计算 ............................................................................................... 494.3.1 用药量计算 ........................................................................................................................... 50 4.3.2 加药间和仓库 ....................................................................................................................... 50 4.3.3 混合设备(管式静态混合器) ........................................................................................ 514.4 絮凝设备 ......................................................................................................... 514.4.1 设计参数 ............................................................................................................................... 51 4.4.2 絮凝池参数的确定 ............................................................................................................... 52 4.4.3 设计计算 ............................................................................................................................... 524.5 斜管沉淀池的计算 ......................................................................................... 544.5.1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要点 ..................................................................................................... 54 4.5.2 设计计算 ............................................................................................................................. 544.6 普通快滤池计算 ........................................................................................... 594.6.1 滤池的设计计算 ................................................................................................................... 594.7 液氯消毒系统的计算 ................................................................................... 634.7.1 加氯量 ................................................................................................................................... 63 4.7.2 加氯设备 ............................................................................................................................... 64 4.7.3 加氯间 ................................................................................................................................... 644.8 清水池设计 ....................................................................................................... 654.8.1 清水池容积计算 ................................................................................................................... 65 4.8.2 清水池设计计算 ................................................................................................................... 664.9 吸水井 ............................................................................................................ 684.9.1 设置吸水井的原因 ............................................................................................................... 68 4.9.2 吸水井计算 ........................................................................................................................... 684.10 二级泵站扬程的确定 ..................................................................................... 694.10.1 计算水泵扬程 ..................................................................................................................... 69 4.10.2 管道特性曲线 ..................................................................................................................... 70 4.10.3 泵型号的选择 ..................................................................................................................... 70 4.10.4 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 71 4.10.5 水泵的有关设计计算和校核 ............................................................................................. 72第 5 章 水厂平面布置................................................................................................ 76 5.1 辅助构筑物 .................................................................................................... 76 5.2 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 775.2.1 平面布置 ............................................................................................................................... 77 5.2.2 高程布置 ............................................................................................................................... 78第 6 章 给水工程经济概算........................................................................................ 79 6.1 工程总概算 ...................................................................................................... 796.1.1 取水部分 ............................................................................................................................... 79 6.1.2 净水厂部分 ........................................................................................................................... 79 6.1.3 输配水部分 ........................................................................................................................... 79 6.1.4 附属构筑物部分 ................................................................................................................... 806.2 制水成本计算 .................................................................................................. 816.2.1 计算资料: .......................................................................................................................... 81 6.2.2 制水成本计算 ...................................................................................................................... 82总结.............................................................................................................................. 85 参考文献...................................................................................................................... 86 附录 1........................................................................................................................... 87 附录 2........................................................................................................................... 88 附录 3........................................................................................................................... 89 附录 4........................................................................................................................... 90 附录 5........................................................................................................................... 92 附录 6........................................................................................................................... 94 附录 7........................................................................................................................... 96 附录 8........................................................................................................................... 97 附录 9........................................................................................................................... 98 附录 10......................................................................................................................... 99 附录 11....................................................................................................................... 100 附录 12....................................................................................................................... 101 第 1 章 绪论1.1 前言 XX 镇,坐落 XX 省 XX 地区的一座正在开发发展的城市,在城市的中央有一 条河流由东南方向流向西北方向,并有一条自西向东延伸的铁路。该镇的整体 地形是南低北高,最高的地形差是 12 米。海门镇的主动风向为东南风。 XX 镇,以河流以及铁路为界限分成了Ⅰ、Ⅱ、Ⅲ三个区,其中Ⅰ区人口是 12 万,Ⅱ区人口是 11 万,Ⅲ区人口是 16 万,总计 39 万的人口数。Ⅰ区位于 XX 镇西北部位置,有一个 A 厂和火车站;Ⅱ区位于 XX 镇的南部位置,基本为 居民区,无大型工厂,有一植物园;Ⅲ区位于 XX 镇的东北位置,有两个工厂, 分别为 B 厂和 C 厂。 由此可以看出,XX 镇作为一个新兴城市,随着经济的增长,当地居民的生 活水平也会相应有所提高,但随之也带来了供水紧张的问题。水作为人民生活 以及工业发展之本, 如若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将会直接影响到海门镇的发展。 本设计将会海门镇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给水工程初步设计。1.2 设计原始资料 1.2.1 设计题目 XX 镇给水工程初步设计。1.2.2 原始资料 1.2.2.1 城市平面图 一张,比例:1:.2.2 城市分区及分区人口数 Ⅰ区,12 万;Ⅱ区,11 万;Ⅲ区 16 万人。 1.2.2.3 该城市用水量定额 220/ (per?d)。 1.2.2.4 该城市房屋的平均层数 Ⅰ区,8 层;Ⅱ区,7 层;Ⅲ区,8 层。 1.2.2.5 工业企业 该地区有如下工业企业: ① A 厂:生产用水量 5200 m 3 / d ; 职工总人数 5400 人,分 3 班作事,其中热车间占 30% 第一班 1800 人,使用淋浴者 1000 人,其中热车间 400 人 第二班 1800 人,使用淋浴者 1000 人,其中热车间 400 人 第三班 1800 人,使用淋浴者 1000 人,其中热车间 400 人 ② B 厂:生产用水量 6200 m 3 / d ; 职工总人数 6000 人,分 3 班作事,其中热车间占 30% 第一班 2000 人,使用淋浴者 1000 人,其中热车间 500 人 第二班 2000 人,使用淋浴者 1000 人,其中热车间 500 人 第三班 2000 人,使用淋浴者 1000 人,其中热车间 500 人 ③ C 厂:生产用水量 3200 m 3 / d ; 职工总人数 1800 人,分 3 班作事,其中热车间占 10% 第一班 600 人,使用淋浴者 600 人,其中热车间 40 人 第二班 600 人,使用淋浴者 600 人,其中热车间 40 人 第三班 600 人,使用淋浴者 600 人,其中热车间 40 人 1.2.2.6 火车站用水量 8100m3/d。 1.2.2.7 道路与绿化面积 道路面积:800000 m 2 ; 绿化面积:植物园 103500 m 2 ,公园 126100 m 2 。 1.2.2.8 自然概况 城 市 土 壤 种 类 为 _____ 砂 质 粘 土 ___________ ; 地 下 水 位 深 度 _____3.6________m;冰冻线深度__________m;年降水量_____1960_____mm; 城 市 最 高 温 度 ____44______ ℃ , 最 低 温 度 _____4______ ℃ , 年 平 均 温 度 _____24______℃。 自 来 水 厂 处 的 土 壤 种 类 为 _____ 砂 质 粘 土 __________ ; 地 下 水 位 深 度 ____3.6___m。 1.2.2.9 给水水源 地面水源――河流 ① 流量:最大流量___20000_____m3/s,最小流量____7000____m3/s。 ② 最大流速:_____1.5_____m/s。 ③ 常水位____77______m,最高水位(1%)____73______m。 ④最低水位时河宽 90 米。 ⑤该河流为通航河流。 1.2.2.10 水源水质分析结果表 表 1 水源水质分析结果表 编 号 1 2 3 4 名 水的嗅和味 浑浊度 色度 总硬度 碳酸盐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 钙硬 镁硬 5 6 7 8 PH 值 碱度 溶解性固体 水的温度: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9 10 10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度 毫克/升 度 度 个/毫升 个/升 个/升 称 单 级 度 度 毫克/升 毫克/升 毫克/升 毫克/升 毫克/升 位 分 析 结 果Ⅱ类水体1.2.2.11 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表 时变化系数 Kh=1.41 表 2 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表1.2.3 毕业设计内容 (1) 城市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2) 取水工程技术设计的工艺部分; (3) 自来水厂技术设计的工艺部分; (4) 二泵站技术设计的工艺部分; (5) 城市给水工程的总预算和制水成本计算。第 2 章 管网计算2.1 供水方案的确定 2.1.1 设计后的工程要求 2.1.1.1 水质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须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并在管网 末梢保持一定的余氯。 2.1.1.2 水量要求 净水厂的构筑物按城市最高日平均时进行计算,城市管网和输水管及二泵 站按城市最高日最高时进行计算,管网事故时最低要求给水量不能比最高日最 高时的 70%低。 2.1.1.3 水压要求 第Ⅰ区房屋层数 8 层,要求最小水压 360kpa,第Ⅱ区房屋层数 7 层,要求 最小水压 320kpa,Ⅲ区房屋层数 8 层,要求最小水压 360kpa;消防时选用低压 消防制,要求最小自由水 100kpa 压。 2.1.2 可行性方案的确定 城市有一条河流,根据该河流的水文特点,拟采用地表水即该河流为供水 水源。在此河道的上游建立取水构筑物和净水厂,取水头部设在河道上游的顺 直河道上面,河床水较深,水质较好,没有排污口或者大型轮渡码头。 通过观察这个城市的自然分区和地形特征,可以考虑选用统一给水,也可 以选用并联分区给水,本设计中将针对这两个不同方案做经济技术比较,进而 选择经济技术上的最佳方案。 2.2 城市管网设计计算 2.2.1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2.2.1.1 居民生活用水量 Q1 Q1=∑Qi=∑qiNifi 公式中,qi――第 i 区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定额,该城市取 220L/(per.d); Ni――第 i 区计划人口数,per; fi――第 i 区自来水普及率,该城市取 100%。 ∴Ⅰ区:Q1Ⅰ=qⅠNⅠ=220×10-3×12×104=2.64×104(m3/d) Ⅱ区:Q1Ⅱ=qⅡNⅡ=220×10-3×11×104=2.42×104(m3/d) Ⅲ区:Q1Ⅲ=qⅢNⅢ=220×10-3×16×104=3.52×104(m3/d) 合计:Q1=8.58×104(m3/d) 2.2.1.2 工厂总用水量 Q2 (1)假设厂区内职工生活用水量 Q2?,淋浴用水量为 Q2&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厂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的标准如下:一般车间 按照每人每班 25L 计算,而热车间则按照每人每班 35L 计算,淋浴用水按照一 般车间每人每班 40L 计算车间则按照每人每班 60L 计算。 A 厂: ①A 厂生活用水量:Q2?=5400×30%×0.035+5400×70%×0.025=151.2(m3/d); ②A 厂淋浴用水量:Q2?=+=144(m3/d); B 厂: ①B 厂生活用水量:Q2?=6000×30%×0.035+6000×70%×0.025=168(m3/d); ②B 厂淋浴用水量:Q2?=+=150(m3/d); C 厂: ① C 厂生活用水量:Q2?=1800×10%×0.035+1800×90%×0.025=46.8(m3/d); ② C 厂淋浴用水量:Q2?=120×0.06+780×0.04=38.4(m3/d);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Q3 Q3A=5200 (m3/d) ;Q3B=6200(m3/d) ;Q3C=3200(m3/d) (3)工厂总用水量 Q2 A 厂: Q21=56.7+94.5+144+(m3/d) B 厂:Q22=63+105+150+(m3/d) C 厂:Q23=6.3+40.5+38.4+(m3/d) 合计:Q2=8+98.4(m3/d) 2.2.1.3 火车站用水量 Q3 Q3=8100(m3/d) 2.2.1.4 浇洒道路与绿地用水量 Q4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在这次设计中浇洒道路用水量采用 2L/(m2.次), 每日浇 2 次;而浇洒绿地用水量则采用 2L/(m2.次),每日浇 2 次。 (1) 浇洒道路用水量 Q41 需浇洒的道路的面积: Ⅰ区, 25 万 m2; Ⅱ区, 30 万 m2; Ⅲ区, 25 万 m2。 Ⅰ区:Q411=2.0×10-3×25×104=500(m3/d) Ⅱ区:Q412=2.0×10-3×30×104=600(m3/d) Ⅲ区:Q413=2.0×10-3×25×104=500(m3/d) 合计:Q41=500+600+500=1600(m3/d) (2)浇洒绿地用水量 Q42 需浇洒的绿地的面积: Ⅱ区 (植物园) , ; Ⅲ区 (公园) , 。 Ⅱ区:Q421=2.0×10-3×(m3/d) Ⅲ区:Q422=2.0×10-3×.2(m3/d) 合计:Q423=207+252.2=459.2(m3/d) 因此,浇洒道路与绿地用水量 Q4 Q4=Q41+Q42==2059.2(m3/d) 。 2.2.1.5 未预见用水量 Q5 未预见水量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是按照城市最高日的用水量的 15%到 25%计算,在这次设计中是采用 20%。 Q5=20%×(Q1+ Q2+ Q3+ Q4) =20%×(8.58×104+0+2059.2) =22251.52(m3/d) ∴ 全市最高日用水量 Q 总 =Q1 +Q2 +Q3 +Q4 +Q5 =8.58×104+0+51.52 =(m3/d)2.2.2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计算 1.居民的生活用水量通过原始资料中所提供的逐时变化系数来计算每一时段 的用水量; 2.工厂生活用水量按一定的系数进行分配,淋浴用水集中发生在每班下班后 的一个小时内; 3.所有工厂的生产用水按照用水系数分配; 4.火车站的用水量按 24h 均匀分配; 5.浇洒道路与绿地的用水应该避开城市用水的高峰期; 6.未预见用水量是按照全天 24h 均匀分配。 统一供水最高日用水量变化表见附录 1 从表中可以求出: Qhmax=/h)=1937.61(L/s),占全天用水量的 5.22%。 分区供水最高日用水量见附录 2 和附录 3 从表中可以求出: Ⅰ&Ⅱ区:Qhmax1=/h)=1148.06(L/s),占全天用水量的 5.19%; Ⅲ区:Qhmax2=/h)=789.54(L/s),占全天用水量的 5.26%。 2.2.3 消防用水量计算 1、采用统一供水方案 通过该城市的人口数,查阅相关设计资料,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的次数 为 2 次,一次的灭火用水量采用 70L/s。 ∴ Qx=Qhmax+70×2==2077.61(L/s) 2、采用分区供水方案 1)Ⅰ&Ⅱ区消防用水量的计算 通过该城市的人口数,查阅相关设计资料,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的次数 为 2 次,一次的灭火用水量采用 40L/s。 ∴ Qx=Qhmax+40×2=789.54+80=869.54(L/s) 2)Ⅲ区消防用水量计算 通过该城市的人口数,查阅相关设计资料,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的次数 为 2 次,一次的灭火用水量采用 55L/s。 ∴ Qx=Qhmax+55×2==1258.06(L/s) 2.2.4 绘制全市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1.统一供水方案 如图 2-1 所示,二泵站的工作制度分为 2 级工作,第一级的工作时间确定 为 16 小时,每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5.00%,从 5:00 到 21:00;第二 级的工作时间确定为 8 小时,每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2.50%,从 21:00 到 5:00。而一泵站则是 24 小时均匀地供水,每个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4.17%。6.00 5.00 二级泵站供水量(%) 4.00 3.00 2.00 1.00 0.00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时间(h)图 2-1 统一供水用水量变化曲线2.分区供水方案 1)Ⅰ&Ⅱ区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如图 2-2 所示,二泵站的工作制度分为 2 级工作,第一级的工作时间确定 为 16 小时,每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5.00%,从 5:00 到 21:00;第二 级的工作时间确定为 8 小时,每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2.50%,从 21:00 到 5:00。而一泵站则是 24 小时均匀地供水,每个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4.17%。6.00 5.00 二级泵站供水量(%) 4.00 3.00 2.00 1.00 0.00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时间(h)图 2-2 Ⅰ&Ⅱ供水用水量变化曲线2)Ⅲ区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如图 2-3 所示,二泵站的工作制度分为 2 级工作,第一级的工作时间确定 为 16 小时,每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5.00%,从 5:00 到 21:00;第二 级的工作时间确定为 8 小时,每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2.50%,从 21:00 到 5:00。而一泵站则是 24 小时均匀地供水,每个小时的供水占全天用水量的 4.17%。6.00 5.00 二级泵站供水量(%) 4.00 3.00 2.00 1.00 0.00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时间(h) 图 2-3 Ⅲ供水用水量变化曲线2.3 管网定线 2.3.1 布置原则 查阅相关资料,城镇的管网定线应该符合以下几点: 1.根据规划的总平面,由于今后可能会有分期建设,因而需预留发展余地, 有 利于之后的扩建和改建; 2.保证给水的安全可靠性,局部有可能出现事故的情况,能够让断水范围最 小; 3.尽量将干管的布置靠近大用户,有利于取水,并且能降低输水的费用; 4.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5.力求管线最短。 2.3.2 管网布置要点 1.干管布置的延伸方向应该和从二泵站输水至大用户的方向一样,这样有利 于减少管道水头损失,并且能够降低能耗,降低管材的浪费,管径缩小, 管道投资成本降低; 2.除特殊情况以外,干管的布置距离一般情况下设置为 500~800m,最长的计 算管段距离不宜超过 1000m,将干管布置为平行供水,可以提高供水的可 靠性; 3.管网干管之间需要布置连接管,目的是保证可靠的供水,或者当部分管线 不能工作时,连接管承担起转输重新分配的流量,连接管之间的距离一般 设置为 800 ~ 1000m ; 4.为了干管的安全性,干管应该尽量不要在高级或者重要路面下布置,并且 尽量减少从铁路下面穿过的次数,这样子能有效降低施工的造价和难度, 城镇或者街区道路下面的管线设计有规范要求,所以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 位置标高应该符合要求; 5.给水管线以及排水管线和电、讯、煤气管线之间的布置应严格执行相应的 规范要求; 6.附属设备:600m 设一个阀门。 在干管上每隔 400-2.3.3 输水管定线 有利于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采用 2 条输水管进行送水,并尽量选择路 线最短的路径, 并减少穿越河道及铁路的次数, 避免穿越沼泽、 岩石层、 滑坡、 较高地下水位及河水淹没和冲刷的地域。输水管其最小坡度应该不比 1/ 5D 小, 当坡度比 1:1000 小的时候,每隔 0.5 ~ 1Km 应该设置排气阀。 2.3.4 配水管定线 根据城镇平面以及相关资料,方案采用环状管网将采用环状网设计,给水 系统方案一为 14 个环,方案二一共 14 个环。祥见图 2-4 及 2-5.图 2-4 统一供水管网方案 图 2-5 并联分区供水管网方案2.4 方案管网水力计算 2.4.1 统一供水管网水力计算 2.4.1.1 比流量计算 在实际的计算中会对管网加以简化,并先假设各管道的供水量是均匀分布, 这样有利于前期计算。综合所有干管所计算出来的单位长度上的管线流量叫做 比流量 qs。 qs=(Q-∑q)/∑l Q――管网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最高时的流量(L/S); ∑q―集中于节点的所有大用户流量(L/S); ∑l――管网干管的总长度,管线总长度的计算应该按照有效长度计算(管 线有效长度,双侧配水的管线按实际长度计算。 各区有效管长:Ⅰ区: 8383.58 m Ⅱ区: 13215.52m Ⅰ区:Q1-∑q =519.072 L/S Ⅱ区:Q2-∑q h=451.8089 L/S III 区:Q3-∑qh=668.9961 L/S 故,比流量: qsⅠ=(Q1-∑q)/∑lⅠ =519.072 /8383.58 =0.062(l/m.s) qsⅡ=(Q2-∑q)/∑lⅡ =451..52 =0.034(l/m.s) qsⅡI=(Q3-∑q)/∑lⅡI =668. =0.068(l/m.s) 2.4.1.2 沿线流量计算 ql=qs×l qs――比流量(l/m?s) 2――管段长度(m) III 区:9827.62m表 3 统一供水沿线流量计算表 区号 管道编号 9-10 11-10 12-11 Ⅰ 13-12 14-11 14-13 15-14 16-17 管长(m) 242 682 907 819 825 910 801 875 比流量(L/S)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管段流量(L/S) 15.00 42.25 56.26 50.75 51.15 56.43 49.68 54.23 16-15 17-18 17-14 18-10 19-18 3-2 4-3 5-6 5-4 6-39 6-20 7-6 8-9 8-7 20-19 20-8 Ⅱ 21-39 21-20 22-21 22-38 23-22 35-36 36-37 37-2 37-4 38-36 39-4 39-38 Ⅲ 24-23599 259 681 548 242 639 626 686 802 803 633 643 314 637 292 666 633 807 692 647 233 118 355 630 656 336 696 674 636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34 0.06837.16 16.08 42.22 33.98 15.00 21.73 21.27 23.33 27.26 27.32 21.53 21.86 10.68 21.64 9.93 22.65 21.51 27.42 23.51 22.00 7.92 4.01 12.07 21.43 22.31 11.41 23.65 22.92 43.25 25-24 26-25 27-26 28-27 29-44 29-28 30-29 31-30 32-31 32-33 33-34 34-40 35-34 40-41 41-42 42-24 42-43 43-28 44-33161
356 726 343 337 882 846 196 134 636 325 200 248 670 402 444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 0.06810.95 83.76 25.30 54.58 24.24 49.33 23.30 22.89 59.98 57.50 13.32 9.11 43.25 22.11 13.57 16.88 45.57 27.33 30.162.4.1.3 节点流量计算 qi=0.5×∑ql+q 集中 每一个节点 i 的节点流量等于与这个点相连接的各管段沿线流量相加总和 的一半,如果有集中流量,需要将集中流量计入。表 4 统一供水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编号 1 2 节点流量(L/S) 0 27.02 集中流量(L/S) -1937.60 节点总流量(L/s) -.0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26.92 59.16 31.67 58.88 27.24 34.42 11.84 31.33 51.41 36.74 36.80 68.49 29.82 31.38 38.64 22.34 11.37 51.05 45.35 33.46 27.98 37.83 50.41 58.04 42.51 69.85 51.55 24.58 44.10 41.11 93.75 75.2726.92 59.16 31.67 58.88 27.24 34.42 11.84 125.08 126.68 36.74 36.80 68.49 29.82 31.38 38.64 22.34 11.37 51.05 45.35 33.46 27.98 37.83 50.41 58.04 83.62 69.85 51.55 24.58 44.1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62.53 53.74 34.95 25.53 17.21 34.95 35.27 59.73 16.61 18.99 40.46 38.80 28.95 2.4.1.4 流量分配 87.662.53 53.74 34.95 25.53 17.21 34.95 35.27 59.73 16.61 18.99 40.46 38.80 116.55根据每个节点流量的多少,按照最短路线水流至用户的原则进行管段流量 初分配,每个节点的流量应该符合方程∑Q=0(连续性方程) 。在用改连续性方 程进行计算时,流入节点的流量取负值,流出节点的流量取正值。 在进行流量分配时候初定管段管径,需根据界限流量表进行设计。 表 5 界限流量表 管径 (mm)100界限流量 (L/s)?99 ~ 15 15 ~ 28.5 28.5 ~ 45 45 ~ 68 68 ~ 96管径 (mm)400 450500界限流量 (L/s)96 ~ 130 130 ~ 168 168 ~ 237 237 ~ 355 355 ~ 490 490 ~ 685管径 (mm)900 10001200界限流量 (L/s)685 ~ 822 822 ~
~ 1150150200250 300350600 7008001150 ~ 20002000 ~ 26002.4.1.5 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 1.确定干管管径: 城市供水管网每一管段的设计, 应该根据城市最高时的用水量来进行计算。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管段流速的因素。如果管段管径越大,管网的造价成本也 会随之越高, 因此, 管段管径的设计要按照流速以及成本等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管段的经济流速参照标准参照相关设计手册可知。 2.确定连接管管径: 因为在流量分配过程中连接管管段所分配的流量较小,假如根据管段最佳 经济流速进行设计的话,其管径会比较小。而当管网中部分管段发生事故时, 这些连接管会产生很大的水头损失,因此连接管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是比相邻干 管的管道直径小 1-2 号。 3.在管网末端的管道管径在设计时应该合理的放大 1-2 号,是为了避免在进行 消防时管网末端的水头损失不会太大而符合消防规定的要求。 4.水头损失 海曾威廉公式 V=0.44*C*(Re/C)^0.075*(g*D*I)^0.5 Re=V*D/ν 计算温度:13℃ ν =0..4.1.6 最不利点的选择 因为在供水流经管网过程中会产生水头损失,导致距离泵站远的地方或者 地形很高的地方,其自由水压很低,因此设计泵站扬程时需要保证炉里泵站远 或者地形高的地方的自由水压,符合一定的要求。只要这点的自由水压满足一 定的要求,则说明整个供水管网的水压都会满足要求。这个距离泵站远或者地 形高的地点就是在管网平差之前要确定的最不利点。 在该设计中选定的最不利点为第 12 节点,需要保证其自由水压不低于 28 米。 2.4.1.7 管网平差 进行管网平差的目的是消除环状管网闭合差,进而调整各管段流量。平差 之后得知管网水流的设计工况之后,便可以计算二级泵站的扬程 本设计采用计算机平差,闭合差要求比 0.01 小。 平差结果见附录 4 2.4.1.8 消防校核 在整个管网系统中选择 2 个最不利节点作为管网的着火点,其一为最高最 远的节点,本设计中即第 12 节点;其二选择大用户供水的节点,本设计中确定 为第 27 节点。在之前节点流量计算的基础上,这两个节点分别再加 70L/S 的消 防流量,进而进行消防校核。消防保证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压为 10m。 消防校核平差结果见附录 5 2.4.1.9 事故校核 考虑供水管网有一条管道出现停止工作的情况, 还能不能符合管网必要的 水力条件。因此,在设计时只需要校核当最不利管段出现问题的时候,管网还 能不能符合水利条件,假如能够符合,则表明不论哪一条管段发生了事故,整 个管网依然能保证水利条件。 当事故的时候,除了需要符合集中流量供应以外,其它的管段流量按照城 市最高日最大时的 70%设计,然后进行最不利点自由压是否符合其相应自由水 压的校核。 事故校核平差结果见附录 62.4.2 方案二管网水力计算2.4.2.1 比流量计算 在实际的计算中会对管网加以简化,并先假设各管道的供水量是均匀分布, 这样有利于前期计算。综合所有干管所计算出来的单位长度上的管线流量叫做 比流量 qs。 qs=(Q-∑q)/∑l Q――管网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最高时的流量(L/S); ∑q―集中于节点的所有大用户流量(L/S); ∑l――管网干管的总长度,管线总长度的计算应该按照有效长度计算(管 线有效长度,双侧配水的管线按实际长度计算。 各区有效管长:Ⅰ区: 8383.58 m Ⅱ区: 12865m Ⅰ区:Q1-∑q =519.072 L/S Ⅱ区:Q2-∑q h=451.8089 L/S III 区:Q3-∑qh=668.9961 L/S 故,比流量: qsⅠ=(Q1-∑q)/∑lⅠ III 区:11154m =519.072 /8383.58 =0.062(l/m.s) qsⅡ=(Q2-∑q)/∑lⅡ =451. =0.029(l/m.s) qsⅡI=(Q3-∑q)/∑lⅡI =668. =0.060(l/m.s) 2.4.2.2 沿线流量计算 ql=qs×l qs――比流量(l/m?s) l――管段长度(m)表 6 分区供水沿线流量计算表 区号 管道编号 9-10 11-10 12-11 13-12 14-11 14-13 Ⅰ 15-14 16-17 16-15 17-18 17-14 18-10 19-18 Ⅱ 3-2 4-3 管长(m) 236 682 907 819 825 910 801 875 599 259 681 548 242 639 626 比流量(L/S)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62 0.029 0.029 沿线流量(L/S) 14.63 42.25 56.26 50.75 51.15 56.43 49.68 54.23 37.16 16.08 42.22 33.98 15.00 18.53 18.14 5-6 5-4 6-25 6-20 7-6 8-9 8-7 20-19 20-8 21-25 21-20 22-21 22-23 23-24 24-2 24-4 25-4 25-23 27-28 27-40 28-29 29-45 30-29 Ⅲ 30-31 32-31 33-32 34-33 35-34 36-35686 802 803 633 643 314 637 292 666 633 807 692 647 691 630 656 696 674 846 882 196 134 672 709 478 620 161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29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19.90 23.25 23.30 18.36 18.65 9.11 18.46 8.47 19.32 18.34 23.39 20.05 18.76 20.02 18.28 19.03 20.17 19.55 50.74 52.93 11.75 8.04 40.33 42.56 28.68 37.19 9.66 73.91 22.32 37-36 38-37 38-41 39-38 40-39 41-28 42-37 43-42 43-33 44-43 45-44803 726 356 343 337 444 402 670 248 200 325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48.16 43.53 21.38 20.56 20.20 26.61 24.11 40.21 14.89 11.97 19.512.4.2.3 节点流量的计算 qi=0.5×∑ql+q 集中 每一个节点 i 的节点流量等于与这个点相连接的所有管段沿线流量相加总 和的一半,如果有集中流量,则需要将集中流量计入。表 7 分区供水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节点流量(L/S) 集中流量(L/S) 0 29.241 29.133 64.022 34.275 63.714 29.477 37.246 12.67 33.762 93.75 -1148.06 节点总流量(L/s) -.241 29.133 64.022 34.275 63.714 29.477 37.246 12.67 127.512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55.618 39.758 39.824 74.119 32.265 33.955 41.811 24.175 12.301 55.241 49.079 30.836 46.342 45.544 64.632 0 54.056 46.462 31.35 32.126 18.574 26.874 32.199 43.58 50.179 36.752 60.39 44.572 21.25175.27130.888 39.758 39.824 74.119 32.265 33.955 41.811 24.175 12.301 55.241 49.079 30.836 46.342 45.544 64.632-789.54-789.54 54.056 46.462 31.35 32.126 18.574 26.874 32.199 43.58 50.17941.1177.862 60.39 44.572 21.251 40 41 42 43 44 4538.129 25.037 33.546 34.978 16.413 14.362 2.4.2.4 流量分配 87.638.129 112.637 33.546 34.978 16.413 14.362根据每个节点流量的多少,按照最短路线水流至用户的原则进行管段流量 初分配,每个节点的流量应该符合方程∑Q=0(连续性方程) 。在用改连续性方 程进行计算时,流入节点的流量取负值,流出节点的流量取正值。 在进行流量分配时候初定管段管径,需根据界限流量表进行设计。 表 8 界限流量表计算 管径 (mm)100界限流量 (L/s)?99 ~ 15 15 ~ 28.5 28.5 ~ 45 45 ~ 68 68 ~ 96管径 (mm)400 450界限流量 (L/s)96 ~ 130 130 ~ 168 168 ~ 237 237 ~ 355 355 ~ 490 490 ~ 685管径 (mm)900 1000界限流量 (L/s)685 ~ 822 822 ~
~ 1150150200250 300500600 70012001150 ~ 20002000 ~ 26003508002.4.2.5 管径确定 1.确定干管管径: 城市供水管网每一管段的设计, 应该根据城市最高时的用水量来进行计算。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管段流速的因素。如果管段管径越大,管网的造价成本也 会随之越高, 因此, 管段管径的设计要按照流速以及成本等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管段的经济流速参照标准参照相关设计手册可知。 2.确定连接管管径: 因为在流量分配过程中连接管管段所分配的流量较小,假如根据管段最佳 经济流速进行设计的话,其管径会比较小。而当管网中部分管段发生事故时, 这些连接管会产生很大的水头损失,因此连接管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是比相邻干 管的管道直径小 1-2 号。 3.在管网末端的管道管径在设计时应该合理的放大 1-2 号,是为了避免在进行 消防时管网末端的水头损失不会太大而符合消防规定的要求。 4.水头损失 海曾威廉公式 V=0.44*C*(Re/C)^0.075*(g*D*I)^0.5 Re=V*D/ν 计算温度:13℃ ν =0..4.2.6 最不利点的选择 因为在供水流经管网过程中会产生水头损失,导致距离泵站远的地方或者 地形很高的地方,其自由水压很低,因此设计泵站扬程时需要保证炉里泵站远 或者地形高的地方的自由水压,符合一定的要求。只要这点的自由水压满足一 定的要求,则说明整个供水管网的水压都会满足要求。这个距离泵站远或者地 形高的地点就是在管网平差之前要确定的最不利点。 在该设计Ⅰ&Ⅱ分区中选定的最不利点为第 12 节点,Ⅲ分区中选定的最不 利点为第 32 节点,需要保证其自由水压不低于 28 米。 2.4.2.7 管网平差 进行管网平差的目的是消除环状管网闭合差,进而调整各管段流量。平差 之后得知管网水流的设计工况之后,便可以计算二级泵站的扬程 本设计采用计算机平差,闭合差要求比 0.01 小。 平差结果见附录 7、附录 8。 2.4.2.8 消防校核Ⅰ&Ⅱ分区中选择 2 个最不利节点作为管网的着火点,其一为最高最远的节点,即第 13 节点;其二选择大用户供水的节点,本设计中确定为第 10 节点。 在之前节点流量计算的基础上,这两个节点分别再加 55L/S 的消防流量,进而 进行消防校核。Ⅲ分区中选择 2 个最不利节点作为管网的着火点,其一为最高最远的节点,即第 36 节点;其二选择大用户供水的节点,本设计中确定为第 41 节点。在之 前节点流量计算的基础上,这两个节点分别再加 40L/S 的消防流量,进而进行 消防校核。 消防保证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压为 10m,消防校核平差结果见附录 9、附录 10。 2.4.2.9 事故校核 考虑供水管网有一条管道出现停止工作的情况, 还能不能符合管网必要的 水力条件。因此,在设计时只需要校核当最不利管段出现问题的时候,管网还 能不能符合水利条件,假如能够符合,则表明不论哪一条管段发生了事故,整 个管网依然能保证水利条件。 当事故的时候,除了需要符合集中流量供应以外,其它的管段流量按照城 市最高日最大时的 70%设计,然后进行最不利点自由压是否符合其相应自由水 压的校核。 事故校核平差结果见附录 11、附录 12。2.5 方案的管网经济技术比较 2.5.1 统一供水方案管网预算 2.5.1.1 输水管造价 表 9 统一供水输水管造价 类型 一泵站至水厂 二泵站至管网 总计 长度(m)200 ? 2 600 ? 2材质 铸铁 铸铁单价(元/100 米)83.87成本(万元) 36.6 109.78 146.382.5..1.2 配水管网造价 选择覆土深度为 2 米的铸铁管(无暂存土) 。 表 10 统一供水配水管造价 直径(mm) 150 200 长度(m)
单价(元/100 米) 68.20 管段造价(万 元) 31.12 40.69 250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总计07 808 5 0 207524.58 45.10 14.29 67.44 42.77 45923.6922.12 71.94 19.33 9.81 64.27 39.27 8.63 68.86 21.08 76.64 95.29 569.062.5.1.3 统一供水输配水管总造价 146.38+569.06=715.44 万元2.5.2 并联分区管网预算 2.5.2.1 输水管造价 表 11 并联分区供水输水管造价 类型 一泵站至水厂 二泵站至管网 总计 长度(m) 200×2 () ×2 材质 铸铁 铸铁 单价(元/100 米) 成本(万元) 83.87 36.6 292.75 329.352.5.2.2 配水管网造价 选择覆土深度为 2 米的铸铁管(无暂存土) 表 12 并联分区供水配水管造价 直径(mm) 150 长度(m) 2803 单价(元/100 米) 9958.50 管段造价(万 元) 27.91 200 250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800 1000 总计33 161 26 6555.70 31.21 76.06 85.42 42.7725.21 30.71 71.94 1.94 17.10 64.31 55.86 52.46 111.80 48.00 507.222.5.2.3 并联分区供水输配水管总造价 329.35+507.22=836.57 万元 2.5.3 给水管网方案确定 通过两个方案的管网经济技术比较可以知道,统一供水方案的投资成本相 对并联分区低,并且两个分区的地形高度相差不大以致并联分区方案不能发挥 最优之处。终上所述,本次设计采用统一供水方案。2.6 绘制等水压线图 2.6.1 控制点的确定方法和节点地面标高 2.6.1.1 控制点的确定方法 在本管网设计中选用假设法求解控制点。综合管网定线方案以及计算结果 还有城市地形分布等几个因素考虑,选取有可能是控制点的几个节点,接着一 个一个地进行验算。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求出假定控制点的绝对水压,则节 点绝对水压=最小服务水头+地形标高;第二,通过管网平差得出的结果,将控 制点假定为参照,便能够计算出每一个节点的绝对水压和自由水压;如果在计 算中,每一个节点的自由水压都符合其最小服务水头,则假设的控制点为真正 的控制点,如果发现其中某一个节点的计算自由水压小于最小服务水头,则假 设不正确,便可假设该节点为控制点再计算其它节点,在计算结果出来之后进 行判断,直到确定出控制点。 2.6.1.2 统一供水方案等水压线图的绘制 表 13 统一供水节点水头计算表 节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流量(L/s) -.022 26.922 59.163 31.674 58.878 27.240 34.419 11.836 125.077 126.677 36.741 36.801 68.494 29.816 31.378 38.638 22.340 11.368 51.048 45.354 33.456 27.977 37.826 50.407 地面标高(m) 79.056 79.614 79.569 80.423 80.394 81.700 81.651 82.921 83.971 85.829 87.523 89.295 89.389 87.530 87.528 86.106 85.852 85.844 84.970 82.964 83.027 83.127 83.703 83.015 83.635 节点水压(m) 127.387 127.044 126.589 126.179 125.390 124.214 122.551 122.053 121.987 121.985 121.096 117.295 120.074 121.752 119.086 119.981 122.600 122.899 123.231 123.649 124.607 124.781 124.438 124.312 123.967 自由水头(m) 48.331 47.430 47.020 45.756 44.996 42.514 40.900 39.132 38.016 36.156 33.573 28.000 30.685 34.222 31.558 33.875 36.748 37.055 38.261 40.685 41.580 41.654 40.735 41.297 40.332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58.040 83.620 69.850 51.554 24.581 44.102 62.525 53.741 34.954 25.529 17.211 34.945 35.267 59.726 16.612 18.985 40.458 38.801 116.54783.678 82.783 80.694 79.414 78.954 78.377 78.454 79.884 80.395 80.131 81.096 80.457 81.785 81.755 80.806 81.459 82.076 81.472 79.799120.733 120.734 122.753 123.801 122.702 121.626 122.181 125.099 125.364 126.024 126.154 126.390 125.601 125.479 125.178 124.782 124.575 122.735 124.40437.055 37.951 42.059 44.387 43.748 43.249 43.727 45.215 44.969 45.893 45.058 45.933 43.816 43.724 44.372 43.323 42.499 41.263 44.605第 3 章 取水工程设计3.1 进水间设计3.1.1 一泵站设计水量 一泵站按最高日平均时的流量计算: Q=×(1+8%) =6m3/d=1.688m3/s 式中,8%为水厂自用水系数。3.1.2 格栅的设计 1.格栅面积的计算 格栅的作用是将避免水里面鱼类或者较大的漂浮物流入,其一般设置在进 水孔的侧面。 格栅面积:F0 ? Q v0 k1k 2式中, Q――设计流量,m3/s;v0 ――过栅的允许流速,此取 0.2m / s ; k1 ――栅条的阻塞系数,此取 0.75 ; k2 ――栅条引起面积减少系数,k2 ? b b?s式中, b――栅条间净距,取 30mm;s ――栅条的厚度,这里选用的是扁钢栅条,厚度为 10mm ;K2 ?F0 ?30 ? 0.75 30 ? 101.68 ? 14.93m 2 0.2 ? 0.75 ? 0.75分 8 个格栅,采用标准图 S321-1 22 型号格栅 B×H=,每个格栅有 效面积为 2.02m2 设上下两层格栅每层四个。 采用 BLQ 型格栅除污机 2.经过格栅的水头损失取值 0.1m。 3.此工艺选用回转耙式除污机,该设备的优点是能够清理许多残留物,像水 中草类、树枝叶等。并且该设备外形较小,在水中无需转动机构,有利于维护 检修。 4.格栅设置成与水面 90°的直角。3.1.3 格网的设计b2 k ? 格网采用平板格网,设 1 (b ? d )2与吸水室之间的隔墙前后。 平板格网总面积计算:两道,便于冲洗,格网设在进水室式中, Q――设计流量,m3/s; V1――过网流速,取 0.3m/s; k1――网丝引起的面积减小系数其中 b―网眼尺寸 取 8×8mm d―网丝直径 取 2mm k2――堵塞格网面积折减系数 0.5? ――收缩系数 取 0.8计算得K2 ?F1 ?8?8 ? 0.64 (8 ? 2) 2故格网总面积1.68 ? 21.875m 2 0.3 ? 0.8 ? 0.64 ? 0.5设 8 个网格,F’=F1/8=21.875/8=2.74m2 选用 C13 型有效面积为 3.02m2,网格尺寸: B ? H ? 1880 ? 2630 取通过格网水头损失为 0.15m。F1 ?Q v1? k1k2 3.2取水头部及尺寸计算3.2.1 取水头部及高程计算 1.进水间顶部标高=河水最高设计水位+浪高+0.5 =77+5 +0.5=82.5m 2.进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河水最低水位-冰冻厚度-格栅水头损失-0.2 =73-0-0.1-0.2=72.7m。 3.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进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格网水头损失 =72.7-0.15=72.55m。 4 吸水间底部标高=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格网高度-0.2 =72.55-2.63-0.2=69.72m。 式中平面网格尺寸净高 2.5, 其上缘应淹没在进水间最低动水位以下 0.1m, 其下缘高出吸水间底部 0.2m。 5.上层进水口顶部标高=最高水位-0.5=77-0.5=76.5m。 6.下层进水口底部标高=最低水位-0.8=73-0.5=72.5m。 7.吸水间深度=进水间顶部标高-吸水间底部标高=82.5-69.72=12.78m。3.2.2 进水间平面尺寸及吸水间平面尺寸的计算 1.进水间内应设置吸水喇叭口,其悬空高度有最低要求,设为 h1。 H1=0.7D=0.7×mm,取 h1=1.0m 2.喇叭口之间的净距离假设为 a,和喇叭口与井壁之间的距离假设为 b。 a=1.5D=1.5×mm=1.5m,b=1.0D=1.0×mm=1.0m。 3.吸水喇叭口的最小淹没深度 h2.,和吸水井的进水流速、吸水管流速,悬 空高度、吸水井壁形状以及喇叭口到后壁距离有关,h3 取值为 1.0m。 4.吸水间水位高 h=h1+h2=1.0+1.0=2.0m。 5.吸水间进水长度 L=3D=3×mm,取 4m。 6.吸水间的长度需要根据泵房的尺寸计算 (除掉配电闸) ,L? ? 18.5m ,吸水 间宽度 B ? b ? L ? D ? 1.0 ? 4 ? 1.0 ? 6m 。 而由于进水间尺寸和吸水间是一样的,则采用 18.5m ? 6m 。 3.2.3 格栅起吊高度计算P ? (G ? pFf)k*103式中:G-格栅和钢绳总重量,约为 150kg 。 P-格栅前后水位所产生的压力,取 0.1。 F-每个格栅面积,F=2.02 O。 f-格栅与导轨间的摩擦系数,取 0.44 。 k-安全系数,取 1.5。 P=(0.15+0.1×2.02×0.44) ×1.5×103=358.32kg。 采用 MD1 ? 18 型电动葫芦,起重量 500kg ,起吊高度 9 m 。 起吊高度计算: 格栅高 1.3m,格栅吊环高 0.25m,电动葫芦吊钩至工字钢下缘最小距离为 0.78m。格栅吊钩操作平台以上距离取 0.2m,操作平台标高 77.5m。 起吊架工字刚下缘标高 ? 77.5 ? 1.3 ? 0.25 ? 0.78 ? 0.2 ? 80.03m 。 因为该镇河流中的含沙量不算很大,所以在这次设计的集水井不会设置排 泥设备,选用的措施是人工定期放空清洗。因此在格栅后设置闸板,防止排泥 检修的时候关闭了下层的进水。 3.3 取水泵房的设计3.3.1 泵设计扬程的确定 根据取水头部的计算,最不利的情况所需要的扬程已经知道,水头损失取0.2 ? 0.1m ,河流最高水位为 77 m ,常水位 75m ,最低水位 73m 。1.在最高水位水面标高:77-0.2-0.1=76.7m; 2.在常水位水面标高:75-0.2-0.1=74.7m: 3.在最低水位标高:73-0.2-0.1=72.7m: 输水干管水头损失 设置两条 DN1100mm 的输水管从一级泵站到配水井,材质选用为铸铁管,若 其中一条管道不能使用,另一条管道假定需能通过 75%的设计水量Q ? 75%QMAX ? 0.75 ?1678.24L / s ? 1258.68L / s , 查表 v=1.326m/s,,则 ∑hi=1.1×1.662×300/m。 其中,1.1 包括局部水头损失而加大的系数;300 取为水泵站至配水井的距 离。 泵站内的水头损失估计为 2m。 安全工作水头 hs=1.2m,则水泵的设计扬为: 4.最高水位时 Hmax=4.72+0.55+2+1.2=8.47m; 5.常水位时 H=7.72+0.55+2+1.2=11.47m; 6.最低水位时 Hmin=11.72+0.55+2+1.2=15.47m。3.3.2 选择水泵和机组 Q=1678.24 l/s H=15.47m,取 16m. 选用 3 台 24SA-18D 型水泵(两用一备) 水泵性能: Q:600~958 L/s n:73 η :81.6%~85% 配套电机:Y400―50―8 型 轴功率:200kw 总重:2700kg H:14.2m~23.2m N:166kw Hs:5.0该水泵进口处法兰选用为 DN600mm,出口处法兰选用为 DN500mm。3.3.3 机组尺寸的确定 SA 型泵不带底座 基础长度 L=Lq-300=4.718-0.3=4.418m 取 4.5m 基础宽度 B=B2+0.3=2.06 取 2.1m 3.0W 3 ? 2700 ? ? 0.90 m 基础高度 H ? LB? 4 ?1.3 ? 2400 此外,基础高度的设置不宜小于 50~70 厘米,基础顶面的设置应高出室内 地面 10~20 厘米.3.3.4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计算 每台水泵有独立的吸水管和压水管。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当吸水管的mm 范围时,流速应在 1.2? 1.6 m / s 范围;当压水管直径在 直径在 250? 00 mm 范围时,流速应该在 2.0 ? 2.5m / s 范围内。吸压水管路左进右出。 1)吸水管 已知 Q1==839.12L/s 管径取 DN900,材质选用铸铁管,则 v=1.27m/s,。 2)压水管m /s , 泵 房 内 部 管 径 确 定 为 DN 700 , 材 质 选 用 铸 铁 管 , 则 v ? 2.101000i ? 7.54 。3.3.5 水泵机组和道路布置 这次设计选用的取水构筑物形式为岸边式合建式,泵房设置为长方形,而 其配套的房间控制室及配电室设置泵房的一端,设置单排顺列式水泵机组。这 种布置有以下优点:①泵站的跨度较小。 ②进出水管设置为直的, 水力条件好好, 有利于节省水头损失和节省电费。③泵轴线呈一直线,起吊安装维修方便,起 吊设备易于选择。 机组间的距离设定为 1.5 米,保证通道合理,方便机组维修。 机组间内布置如下示意图: cabL abac机组间布置图图 3-1 水泵机组布置示意图a-机组的基础长度 4500mm ; b-机组基础间距离 1500mm ; c-机组与墙之间间距 3000mm 。3000L0L1L2L3L4L5L6L72000图 3-2 水泵安装示意图L0―闸阀长度; L1―闸阀长度; L2―进口短管长度; L3―机组基础宽度; L4―出口短管长度; L5―止回阀长度; L6―闸阀长度; L7―短管夹。3.3.6 吸水管在吸水间布置 1.吸水喇叭口一般采用D ? ?1.3 ? 1.5 ? d ?( 1.3 ? 1.5)? 900 ? 1170 ? 1350,取 1200 mm。2.吸水喇叭口最小悬空高度h1 ?( 0.6 ? 0.8)D ?( 0.6 ? 0.8)? 1200 ? 720 ? 960,取800mm。3.吸水喇叭口最小淹没深度 h2: 为了防止吸水池面发生漩涡现象,使空气被吸入泵,所以取 h2=1.1m。 4.喇叭口间的净距离假定为 a 和喇叭口与井壁之间的净距离假定为 b:a ?(1.5 ? 2.0)D ?(1.5 ? 2.0)? 1200 ? 1800 ? 2400,取a ? 2000mm。b ?( 0.75 ? 1.0)D ? ? 0.75 ? 1.0 ? ? 1200 ? 900 ? 1200,取b ? 1000mm。3.3.7 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 当水体温度达到 10℃时, 饱和蒸汽压值就为 0.12mH2O; 当海拔为 255m 时, 大气压值应该为 ha ? 10.1mH 2O 。 ' HS ? HS - (10.33- h a ) ( - hva ? 0.24 ) ? 6.4 ? ( 10.33 ? 10.1 ) ? (0.12 ? 0.24 ) ? 6.29m 。 水泵进口处的法兰选用 DN600,因此进口流速v1 ? 1.6229 Q 2 ? 2.87m / s ? 3.14 W (0.6) 2 4v12 2.872 ? ? 0.42m 2 g 2 * 9.8令∑hs=1.8m。' 则水泵最大允许安装高度 Hss= H s ?v12 ? ? hs ? 6.29 ? 0.42 ? 1.8 ? 4.07m。 2g 取 Hss=4m。 则泵轴允许标高=吸水室最低水位标高+水泵高度=72.55+4=76.55m, 泵房地面允许标高 76.55-0.95-0.15-0.2=75.25m。 式中:0.95 为泵轴到泵的底座之间的高度; 0.15 为底座厚度; 0.2 为基础高出地面厚度;3.3.8 吸水管中的水头损失 ∑hs=∑hls+∑hfs ∑hfs=li×is=1.99×10-3×8.2=0.016m。? hls ? (? 1 ? ? 2 ? ? 3 ? ? 4 )v 12 v2 ? ?5 2 2g 2g1.272 2.862 ? 0.21 ? 2g 2g? (0.75 ? 1.07 ? 0.15 ? 0.15) ?? 0.21m? 1 ―吸水管进口局部阻力系数,取 0.75 ;?2 ― DN 900 钢制 90 ? 弯头,取 1.07 ;?3 ― DN 900 手控闸阀,根据开启度 a / d ? 1 / 8 ,取 0.15 ; ?4 ― DN 900 电控闸阀,根据开启度 a / d ? 1 / 8 ,取 0.15 ; ?5 ― DN 900 ? 600 偏心渐缩管,取 0.21 。? hs ? ? hls ? ? hfs ? 0.016 ? 0.22 ? 0.226m 。3.3.9 压水管路水头损失∑hd ∑hd=∑hfd+∑hld ?h fd ? (l4 ? l5 ? l6 )id1 ? (l7 ? l8 ? l9 )id 2 =(4+3)×0.00754+(1.5+4.8+290)×0..053+0.214=0.26m。2 2 2 v3 v5 v4 ? h ld ? ? 6 2g ? (? 7 ? ?8 ? ? 9 ) 2g ? (?10 ? ?11 ? ?12 ? ?13 ) 2g?6 ― DN 500 ? 700 渐缩管, ?6 取 0.24 ; ?7 ― DN 700 止回阀, ?7 取 1.7 ; ? ― DN 700 闸阀, ?8 取 0.15 ; ?9 ― DN 700 钢制 90°弯头, ?9 取 1.02 ; ? ― 异径三通, ?10 取 3.36;10 8?11 ― DN1100 钢制 90°弯头, ?11 取 1.08 ; ? ― DN1100 钢制 90°弯头, ?12 取 1.08 ;?13 ― DN1100 闸阀,按开启度 a / d ? 1 / 8 计算, ?13 取 0.15 ; h ∑ ld =0.24×0.853+ (1.7+0.15+1.02) ×0.225+ (3.36+1.08+1.08+0.15)×0.368 =1.06m ∑hd=∑hfd+∑hld=0.26+1.06=1.32m。 由泵吸水口至输水干管上切换闸阀的水头损失相加总和为 ∑h=∑hs+∑hd=1.32+0.24=1.56m.123.3.10 水泵实际扬程 ∑h=∑hs+∑hd=1.32+0.24=1.56m 则最高水位是 Hmax=4.72+2+1.56+1.2=9.48m; 常水位时 H=7.72+2+1.56+1.2=12.48m; 最低水位时 Hmin=11.72+2+1.56+1.2=16.48m; 所选水泵机组符合要求。3.4 泵房设计及附属设备的选择 3.4.1 附属设备的选择计算 3.4.1.1 起重设备 由于选用的电动机及水泵重量为 6800kg ,因而采用 LDT 8 ? S 型电动单梁 起重机,该起重机最低起重为 8000kg ,箱型主梁,跨度为 16.5m ,起始高度为3.5 ? 6m ,该起重机配套使用的是 AS 520 ? 24 4 / 1 型电动葫芦。 3.4.1.2 通风设备 本设计选用的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合用的通风形式,原因是整体泵房较 深,电动功率大。风机进风管和电动机的排风口链接,通过风机抽风。将风机 安装在楼板上层,在出风口圆筒里面,而通风管则沿着墙壁安装。风管的外壁 和墙壁之间的距离定为 300 毫米。计算从略。此设计选用的设备为 T30 型号的 轴流抽风机,数量为 4 台,配套使用的电动机是 JO 2 ? 51 型, N ? 5.5KW 。 3.4.1.3 排水设施 泵房内整体较深,所以选用的排水设备是电动水泵。沿着泵内里面的墙壁 设排水沟,有效地将废水排到集水坑里面。根据取水泵房排水量的资料,集水 坑大小设置为 1000 ? 600 ? 500 (mm) ,排水扬程在 30 米内。由此,可选择Is 50 ? 32 ? 16A 型水泵,其参数如下:Q ? 10 ? 30m 3 / h,H ? 28.5 ? 20m,N ? 2.2kw,n ? 2900 转/分。配套使用的电动机采用Y 90L ? 2 型,数量为 2 台,一用一备。 3.4.1.4 真空泵选择 水泵采用吸入式,在它启动前必需引水,所以需要安设真空泵引水。 (1)真空泵抽气量的计算QV ?W1―吸水管路中空气容积;k (W1 ? W2 ) T (H a ? Zs )W2―泵壳里面空气的容积大概是等于水泵吸入口的面积乘以吸入口到出水 阀门之间的距离; T―水泵引水时间,一般小于 5min; k―漏气系数,一般为 1.05-1.00,取 1.05 Zs―水泵轴心标高减去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Qv ?最大真空计算1.05* (5.2 ?* 0.6 2 * 7) 4 ? 3.08m 3 / min 4* ( 10.3 ? 4)?Hsmax=73.6;Zs=73.6*4=294.4mmHg 选用 SZ-2 型水环式真空泵,参数为 Q ? 0.95 ? 1.65 , Hv ? 152 ? 304mmHg , 数量为 2 台,一用一备。配套使用的电机型号为 JO 2 ? 52 ? 4 型。 3.4.2 泵房高度计算 泵房高度需要满足要求,充足的采光和足够的通风条件,还有起重设备的 安装。本设计的取水泵房选用地下室,因此泵房高度为 H ? H 1 ? H 2 。 其中:H1―为地上部分高度; H2―泵房在地面以下高度。 1) H1 ? a 1 ? b ? c1 ? d ? e ? h 式中:a1―行车最低要求高度,取 0.4m; b―吊车梁高,取 0.22m。 c1―车道轨线中心到起吊钩中心的垂直高度,取 0.54m。 d―起重绳的垂直高度,水泵的计算公式为 0.85X ,电动机的计算公式 为 1.2X ,X 为起重部件的宽度。故:0.85X ? 0.85 ? 2.1 ? 1.79m, 1.2X ? 1.2 ? 0.82 ? 0.984m,取1.79m。e―起吊物垂直距离,此处取其最高值,则―水泵 1.48m; h―从起吊物底部至泵房平台或者从进口处到室内地坪的高度,此处取 值 0.5m。 则 H1=0.4+0.22+0.54+1.79+1.48+0.5=4.93m。 2)H2 计算 水泵轴线标高=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水泵最大安装高度=72.55+4=76.55m; 水泵基础标高=水泵基础标高-基础到地坪的距离-底座厚度 =76.55-0.95-0.2-0.15=75.25m, 水泵基础标高-地坪标高=0.2m,水泵底座的厚度为 0.15m。 一泵站地面标高 79.00m。 则 H2=一泵站的地面标高-地坪标高=79.00-75.25=3.75m; 则 H=H1+H2=4.93+3.75=8.68m。 下图为泵房的简体高度计算草图:a1 b c1 H1 d e hH2图 3-3 泵房示意图第 4 章 净水构筑物的计算4.1 设计供水量 净水厂的设计水量将以城市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这样有利于减少工程成本 以及提高水厂运行效率) ,再加上 8%的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则为水厂自用水。 由此可得出,净水厂设计流量如下: ×(1+8%)=14.42×104m3/d 取 14.5 万 t/d4.2配水井计算 综合设计资料预计以及水厂运行经验, 该水厂的配水井设计 1.5min 的停留混合时间,由此可计算出配水井的体积: V ?145000 ? 1.5 ? 151.04m3 24 ? 60此次配水井采用有效水深取 4.8 米,超高取值 0.3 米,由此可计算出配水 井面积:S? V ? 31.5m3 4.8S ? ?R 2R?则配水井直径 D=2R=6.6m.S??31.5?? 3.3m2 2 3 实际容积 V ? ?R ? 4.8 ? 3.14 ? 3.3 ? 4.8 ? 164.13m可以采用。在配水井进水一侧设置一座挡水墙,墙高设定为 2 米,其作用是防止出水 管收到进水管的直接冲击。 配水井的出水管管径采用 DN1200,材质选用铸铁管, 流量按照 75%水量计算:V? 145000 ? 75% ? 1.18m / s 1.22 24 ? 3600 ? 3.14 ? 44.3投药系统计算 该水厂的投药系统絮凝剂采用 Al2 ? SO 4 ?3 ? 18H 2O ,助凝剂则选用活化硅酸。投药方法为药剂湿投发和水射器压力投加。 2 1 3 4 9 5 6 7 1溶液池 2、4阀门 3投药箱 5漏斗 6高压水管 7水射器 8原水进水管 9澄清池 8图 4-1 投药系统示意图4.3.1 用药量计算 取混合药剂的平均投加量 38mg/l=38mg/m3,则 38g/m3×/d=4.58t/d3 按 30 天 存 储 计 G=4.58 × 30=137.4 吨 , 密 度 ? ? 1260kg / m , 则V=137.4/1.26=109.07。堆积的高度取值为 1.8 米,其平面面积如下所得:s ?109.07 ? 60.6m 2 1.84.3.2 加药间和仓库 (1)一般情况下,药剂仓库和加药间设置在一起,仓库储存量由资料得知可 按最大投加量的 1 到 3 个月的用量计算; (2)仓库的有效面积确定了之后,还需要考虑安设泵称的面积,及需要考虑 运输汽车的通道,此处预留过道 1.5m 宽; (3)由于药物的原因,加药间和仓库需要有合理的通风条件,并且其墙壁 要考虑相应的防腐措施。 4.3.3 混合设备(管式静态混合器) 该水厂设计的混合设备选用管式混合器,其优点如下:构造比其它设备简 单,并且无需活动部件,安设方便,能够将药物和水快速有效均匀混合。管式 静态混合器的局部水头损失会稍微大,这是和它设置的分流板数量以及角度有 关系。 本设计分流板级数取 3 级。 下面图例是管式混合器:药 剂 管道混合单元体 管道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图 4-2 管式静态混合器示意图4.4 絮凝设备 本次水厂的絮凝工艺选用的往复式隔板式絮凝池,原因如下: 1.隔板式絮凝池的絮凝效果好; 2.并且其构造相对其它的絮凝池简单,无论施工还是后期检修维护都方便; 3.虽然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还是在用地面积不紧张的海门镇,选用隔板式絮 凝池有合理性。4.4.1 设计参数v1 ? 0.5m / s , v2 ? 0.4m / s , 1.该水厂絮凝池廊道选用 6 档流速, 分别如下: v3 ? 0.35m / s , v4 ? 0.3m / s , v5 ? 0.25m / s , v6 ? 0.2m / s 。2.反应时间 T ? 20 分钟; 3.池内平均水深 H1 ? 2.4 m; 4.墙超出高度取值 H 2 ? 0.3m ,池体数量取 n ? 2 。4.4.2 絮凝池参数的确定 1.絮凝池组数 n=1,一组絮凝池由 2 个絮凝池组成. 2.絮凝时间取 20min .。4.4.3 设计计算 总容积W ?QT60?145000 ? 20 ?
60分为 2 池,每池净面积F '?W 2013.89 ? ? 446.3m 2 nH 1 2 ? 2.4池体的宽度假设为 B,B 的值与沉淀池宽度相同,因此 B=22.2m。 池子长度(隔板间净距之和) 。l? ? F ? 446 .3 ? ? 20.1m B 22.2隔板之间的距离根据廊道内流速的不一样从而分为 6 档。a1 ?Q 145000 ? ? 0.67m 3600nv 1H 1 3600 ? 24 ? 2 ? 0.5 ? 2.4? ? 0.483m / 取 a1=0.7m,则实际流速 v1a2 ?Q 145000 ? ? 0.84m 3600nv 1H 1 3600 ? 24 ? 2 ? 0.4 ? 2.4? ? 0.376m / s v2取 0.85m,则实际流速 按上法计算得:? ? 0.338m / s a3 ? 0.95m, v3 。? ? 0.28m / s ; a4 ? 1.15m, v4? ? 0.241 a 5 ? 1.35m, v5 m/ s ;? ? 0.198m / s a6 ? 1.7m, v6 ; 絮凝池汇总每一间隔在这里选用数量为 3 条,因而廊道总数一共是 18 条, 17 次的水流转弯次数,由此可计算出隔板之间净距离的和:l ? ? 3(a1 ? a2 ? a3 ? a4 ? a5 ? a6 ) ? 3(0.7 ? 0.85 ? 0.95 ? 1.15 ? 1.35 ? 1.7) ? 20.1m隔板厚度取值为 0.2m,故池池体总长度 L ? 20.8m 。 按廊道内的不同流速分成 6 段,分别计算水头损失。第一段: 水力半径:R1 ? a1H1 ? 0.30m a1 ? 2 H1Cn ? 1 y1 Rn n槽壁粗糙系数 n=0.013,流速系数y1 ? 2.5 n ? 0.13 ? 0.75 R1 ( n ? 0.10) ? 0.15故C1 ? 1 y1 1 R1 ? ? 0.300.15 ? 64.22 n 0.013第一段水流转弯次数: S1 ? 3 第一段廊道长度: l1 ? 3B ? 3? 22.2 ? 66.6m 则絮凝池第一段的水头损失为h1 ? ? Sn2 v0 v2 (0.402)2 (0.483)2 ? 12 l1 ? 3 ? 3 ? ? 66.6 ? 0.087m 2 g C1 2 ? 9.81 (64.22)2 ? 0.30各段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见如下:n ? 1, h1 ? 0.087 n ? 2, h2 ? 0.064 n ? 3, h3 ? 0.049 n ? 4, h4 ? 0.030 n ? 5, h5 ? 0.022 n ? 6, h6 ? 0.010h ? ? h ? 0.262池底坡度:i? h 0.262 ? ? 1.26% L 20.8池平面图和剖面图详见图: 20800I 沉 淀 池进水22200平面图 4-3 絮凝池平面图4.5 斜管沉淀池的计算 本次水厂的沉淀工艺选用的是斜管沉淀池,原因是其沉淀效率比平流沉淀 池的高。4.5.1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要点 1.斜管的断面选用六角形蜂窝,其内径选用 25 ? 35mm ; 2.斜管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 800 ? 1000mm ; 3.斜管的水平倾角常采用 ? ? 60? ; 4.斜管上部的清水区垂直距离不宜比 1.0m 小; 5.斜管下部的布水区垂直治理不宜比 1.5m 小, 在沉淀池进口处设置穿孔墙 或格栅,有利于布水均匀; 6.积泥区垂直距离综合排泥方式、沉泥浓缩程度及沉泥量等因素决定; 7.该沉淀池选用从一侧面进水,因此宜设置反向进水的倾斜斜管; 8.为了是该池的出水均匀,斜管沉淀池和其它澄清池一样,可以采用穿孔 集水槽或者穿孔管等来集水。4.5.2 设计计算 4.5.2.1 设计参数的选用 1.采用斜管沉淀池数量为 2。 2.颗粒沉淀速度 ?0 ? 0.4mm/ s 。 3.清水区的上升流速 v ? 3.0mm / s 。 4. 塑 料 片 选 用 热 压 六 边 形 蜂 窝 管 , 管 的 厚 度 取 值 为 0.4 mm ,边距d ? 30mm ,水平倾角 ? ? 60? 。5.在该沉淀池设计的进水选用穿孔墙,通过穿孔管排泥,集水系统选用穿 孔管。 4.5.2.2 清水区面积A ?Q 145000 ? ? 279.71m 2 v 3600 ? 24 ? 2 ? 0.003其中斜管结构按照占用 3%的面积进行计算, 则实际清水区面积: A’=279.71 ×1.03=288.1 O。 因此,清水区长宽取值为 22.2 ? 13m ? 288.6O 4.5.2.3 斜管长度 管内流速:v0 ? v 3.0 ? ? 3.5mm / s Sin? 0.866斜管长度:1.33v0 ? ? 0 Sin? 1.33? 3.5 ? 0.4 ? 0.866 l ?( )d ? ( )30 ? 646.29mm ? 0 Cos? 0.4 ? 0.5综合管端紊流积泥等的因素, 过滤区取值为 300mm , 故习惯总长按 1000mm 计。 4.5.2.4 池子高度 超高采用 0.3m; 清水区采用 1.2m; 布水区采用 1.5m; 穿孔排泥斗槽高 0.8m; 斜管高度 h ? lSin? ? 1 ? Sin 60 ? 0.87 m ; 故池子总高度 H ? 0.3 ? 1.2 ? 0.5 ? 0.8 ? 0.87 ? 4.67m 。 4.5.2.5 进口穿孔墙设计 穿孔墙洞口面积不宜设置过大,其流速宜设置在 0.08 ~ 0.1m / s 范围内,能 有效避免已经产生的具备较好沉淀性能的絮凝池被破坏。该设计中选用的洞口 流速为 0.1m/s。 配水墙洞口总面积 F=0.84/0.1=8.4 O。 每个洞口尺寸定为 200 ? 300mm 2 。 则洞口数n ?8.4 ? 106 ? 140 200 ? 300孔眼的设置 4 排,每排 35 个。 4.5.2.6 集水系统穿孔管设计 设置一条集水槽,其沿着沉淀池长度的方向,每一条集水槽的流量为0.84m 3 / s ,集水槽的每一侧布置 14 条穿孔管,能够让水引入到集水槽内,每一根穿孔管之间的距离设定为 1.6 m ,每一根穿孔管所需要通过的流量可通过 计算得出 q’? q / (2 ? 14) ? 0.84 / 28 ? 0.03m ? / s ,选用 DN200 的管,材 质采用铸铁管材。假设孔口前的水位高度为 0.03 米,故每一根穿孔所需孔眼的 面积可通过计算得出: ,f ?q' 0.03 ? ? 0.0408m 3 / s ? 2gh 0.62 2 ? 9.8 ? 0.05? 流量系数取 0.62。孔径采用 40mm,则每孔面积为w? 402 ? 3.14 ? 0.穿孔管两侧开孔,则每侧孔数为n? f 0.0408 ? ? 16个 2 w 2 ? 0.0013假定穿孔管坡度为 0.01 ,其坡向集水槽。 集水槽宽 b ? 0.9q 0.4 ? 0.9 ? 0.840.4 ? 0.78 m. 集水槽起点水深 h ? 0.75b ? 0.75 ? 0.78 ? 0.59 ? 0.6 m。 集水槽终点水深 h ' ? 1.25b ? 1.25 ? 0.78 ? 0.98 ? 1.0 m。 设槽内水面在穿孔墙 0.1m 以下。 则槽高 H ? h ? 0.1 ? 0.3 ? 0.1 ? 1.6m 。计算公式中数值 0.3 为槽的超 出高度,数值 0.1 为水头损失。 4.5.2.7 排泥穿孔管的设计 排泥穿孔管的设计 拍你管每日沉渣量的干泥量:G?q( s1 ? s 2 ) ? 86400 , 106式中:q-每池的设计流量 0.84m?/s; s1-沉淀池进水悬浮物含量,此处取值为 600mg / s ; s2-沉淀池出水悬浮物含量,此处取值为 20mg / l 。 所 ;G ? 以,q(s1 ? s2 ) ? 86400106?0.84(600 ? 20) ? 86400 ? 37.03吨 106每日沉淀泥渣的泥浆体积:V0 ? 100G r (100 ? p 2 )公式中:r-泥浆密度,此处取值为 1170kg / m 3 ; P2-泥浆含水率,此处取值为 97%; 所以V0 ?100G 100 ? 37.03 ? ?
r(100 ? p 2 ) 1.17 ? (100 ? 97)排泥槽贮泥部分体积:V1 ? nBF , F ? 1 h(a1 ? a 2 ) 2式中:B-沉淀池宽 22.2m n-排泥槽个数,n ?10.9 ? 11 0.99F-排水槽断面积, a1,a2 槽的上宽取值为 0.99 米,下宽取值为 0.19 米。1 V1 ? nBF ? 11 ? ? 0.4 ? (0.99 ? 0.19) ? 10.9 ? 28.30 m 3 2 图 4-4 斗泥槽示意图平均排泥周期:T ?排泥直径,V1 28.3 ? ? 2683s ? 45 min V0 1054.98d ?0.7BLH 0.5T?0.7 ? 22.2 ? 10.9 ? 4.370.5 ? 0.37m 45 ? 60选用直径为 400mm 的排泥放空管。 式中:d-排泥管直径: B-沉淀池宽 12.5m; L-沉淀池长 22.2m; H-沉淀池水深 4.37m; T 排泥时间 45 分钟。 沉淀池中水停留时间:V 4.37 ? 22.2 ? 10.9 ? ? 0.35h ? 21 min Q 0.84 ? .2.7 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T ?Rv Re ? 0 r d R ? ? 0.75cm 4其中, 水力半径管内流速v 0 =0.35cm/s;t ? 20 ℃) 运动粘度 r ? 0.01cm 2 / a(Re ? Rv 0 0.75 ? 0.35 ? ? 26.25 r 0.01T ?l ' 1000 ? ? 286s ? 4.76 min v0 3.5 (沉淀时间一般在 2-58 分钟之间) 。 所以符合要求。 4.6 普通快滤池计算 本次水厂设计中的滤池工艺选用的是普通快滤池,理由如下: 1.在许多实际的水厂中运行较多,其具有稳妥可靠性; 2.有成熟丰富的实际运行经验; 3.其过滤的材料――砂,价格相对便宜,并且容易获得; 4.其过滤过程采用降速的原理,处理水后质量较好。图 4-5 滤料筛选曲线4.6.1 滤池的设计计算 4.6.1.1 设计参数 该 普 通 快 滤 池 的 设 计 水 量 为 Q ?
/ d ,设计流速为v ? 10m / h ,冲洗强度 q ? 14L / s ? m 2 ,冲洗时间为 6 min 。 4.6.1.2 滤池面积及尺寸的确定该滤池设定 24h 的工作时间,设定 12h 的冲洗周期,每冲洗一次所消耗的 时间设定为 6 分钟,初滤水的排水时间按照 9 分钟计算,故滤池的实际工作时 间通过下式计算T ? 24 ? 9 ? 6 24 ? ? 23.5h 20 12 滤池面积F ?Q 145000 ? ? 617.02O vT 10 ? 23.5选用的滤池数量为 N ? 8 ,将其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每一行 4 个。 每个滤池面积f ?F 617.02 ? ? 77.13O N 8选用的滤池长宽比应在 L / B ? 1.54 左右, 则尺寸 L ? 11.1m,B ? 7.4m。 实际面积 11.1 ? 7.4 ? 82.14m 2 。 核算强制滤速 4.6.1.3 滤池高度 承托层偏低,H1 采用 0.45m 滤料层 层次(由 上到下) 1 2 3 4 粒径(mm)2?44?8v '?Nv N ?1?8 ? 10 ? 11.43m / h 8?1厚度(mm) 100 100 100 1508 ? 16 16 ? 32滤 料 层 高 度 H2 采 用 0.9m 。 砂 滤 料 的 粒 径 最 小 dmin ? 0.5mm , 最 大dmax ?1 . 2 m m 。不均匀系数ks ?d 80 ?2 d 20沙面水深 H3 采用 2m。 滤池超高 H4 采用 0.3m。 所以滤池总高 H ? H 1 ? H 2 ? H 3 ? H 4 ? 0.45 ? 0.9 ? 2 ? 0.3 ? 3.65m。 4.6.1.4 配水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p台式机光盘启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