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财富论坛 共享经济能够让企业受益吗?

谈笑间化解对立 向世界说明中国——访58级校友赵启正
&&&&[赵启正:1940年生于北京。195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主修实验核物理专业。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核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当技术员。1974年调到航天部上海广播器材厂,1981年被评为改革开放后的首批高级工程师,后为教授级研究员。1984年被委任为上海市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1986年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1991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后又负责筹备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并于1993年担任首任管委会主任及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1998年调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至今。
&&&&采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之前,我们是先从报刊、电视、网络中了解到他有这样几个“之最”:在最著名的大学里,接受最尖端学科的教育;在最尖端的国防科技部门长期服务;在最发达的城市里参与引领中国改革的最新潮流;在最开放的部门里,为中国走向世界营造最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 谈笑间化解对立 向世界说明中国——访58级校友赵启正
&&&&&&&&&&&&&&&&&&&&&&&&&&&&&&&&
采访者:王永亮 胡雅娟
&&&&因为讲述的必要,我们引用了两处国内外记者与赵启正的交谈:一是日本朝日电视“周日论坛”节目主持人田原总一郎与他对话的现场直播,这位日本电视节目主持人以提问尖锐、刁钻而著称;二是《环球时报》记者对他的专访,在这次答记者问中,赵启正提出了中国不是“睡狮”而是“喜狮”的观点。
&&&&&&&&&&&&&&&&&&&&&&&&&&&维护国权:谈笑间化解对立,促进理解
&&&&200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赵启正在东京接受了日本朝日电视“周日论坛”节目主持人田原总一郎现场直播的采访。该节目以采访日本和世界政要为主,在日本有较高的收视率,有时可达日本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主持人田原总一郎也以提问尖锐、刁钻而闻名。面对主持人咄咄逼人的发问,赵启正沉着冷静,每一句回答都掷地有声,充分彰显了立场,又维护了中日关系。现把30分钟的精彩问答摘录几段:
&&&&记者:朝日新闻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的民意调查显示,日本人喜欢中国的占38.6%,不喜欢的占22.8%,喜欢中国的比讨厌的多。1997年对中国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喜欢日本的占10%,讨厌的占34%。到了2002年,调查显示,喜欢日本的仍是10%,讨厌的占53%。一下增多了,为什么?
&&&&赵启正:这个民意调查要看是什么时候做的,如果是在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或是教科书一类的事情发生之后做的,就对日本印象坏些,但这不表明那么讨厌日本人。一些政要去靖国神社参拜,或极少数日本人认为那场战争不是侵略,是从白种人手里解放亚洲人,这个时候做民意调查,效果会差一些。我希望下次调查情况能够改变。
&&&&记者:这个调查确实是在今年8月26日到9月2日之间做的。结果也许和参拜靖国神社有关系。有关靖国神社,取而代之的是准备建一处墓地,或是把靖国神社的战犯分祀。关于这些在日本国内也有很多议论,你怎么看?
&&&&赵启正:关于分头祭祀的问题,完全是由日本自己讨论的问题。我从日本舆论中看到,也许不是很简单地就能分开,在日本也有人反对,也有人说分开以后能够如何,我觉得这是将来的事情。
&&&&记者:现在日本觉得中国对日本构成了威胁,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日本的公司、工厂都迁到中国。假如今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日本企业变得空洞化了,日本就会越来越不行,也会越来越不安。这到底该怎么办好呢?
&&&&赵启正:这个担心我觉得有些过分。确实日本的许多工厂到中国来投资,但是否会引起日本企业空洞化我觉得需要分析。因为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和日本差不多,但美国对空洞化的说法就比较少。中国现在大体上相当于日本70年代初期的水平,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可能是贬义,也可能是褒义。但中国距离世界工厂确实还有很大距离。不要说GDP,就说工业产值,中国只占世界的5%。而日本占15%以上,美国占20%,但大家谁也没有害怕美国和日本。何况中国的生产大量使用日本的材料。虽说中国的空调机占世界产量的50%,电视占世界产量的1/3,洗衣机占1/4,但很多重要材料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中国出口越多,购买日本的产品也越多。
&&&&记者:我每半年到中国采访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说,日本公司的经验不能借鉴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日本公司对变化反映太慢,另外对中国投资时,日本的投资方式总是半途而废,和欧美国家不一样。希望您给指点一下,与欧美相比,我们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今后该如何改进?
&&&&赵启正:这个企业家是谁我不知道,他的观点我不觉得都正确。日本和欧美国家在上海浦东投资我有直接的经验。在浦东新区时,十年内吸引国内外总投资达到300亿美元。日本、美国在浦东投资额大体相同,但是投资领域有区别。对房地产,美国不投资,日本人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在管理方面也各有特点。也许在周密性、质量管理方面,日本人是很好的。日本人的优点我们要学,美国人的优点也要学。当然在有些领域日本显得慢一些,如汽车和手机。
&&&&记者: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允许我直率地说,在这30年中大家一直都在说友好,也许正因为不友好所以才说友好。我觉得现在走过了30年,友好要深入下去,相互之间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出来。中国经济是自由化,而中国的政治是共产主义,我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中国今后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赵启正:中国经济的改善是大家都肯定的。它确实是中国共产党制订的政策并领导执行的。这就证明了中共制订的政策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要求。我还告诉你,我们的制度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记者:经济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承认各种各样的人的想法。政治也是这样,可不可以这样说,中国允许有各种党派?
&&&&赵启正:中国除了共产党外,还有8个民主党派,有两个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和日本有区别。
&&&&记者:那么我以后要去访问这些民主党派,请你一定欢迎!美国把一些国家确定为邪恶轴心国,计划要攻打伊朗、伊拉克和北朝鲜,但美国要统治世界是毫无道理的。作为亚洲安全保障体系,这个安全保障应由我们自己来考虑。美国想加入进来也可以,但应以中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这些国家为中心。亚洲安全保障当然需要军事力量,在这一体系中,如果日本自卫队加入到里边,中国是否赞成?我认为这是个关键问题。
&&&&赵启正:美国把一些国家定位为邪恶国家,我不赞成,这样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恶化。至于亚洲安全,当然由亚洲人来负主要责任,可作为亚洲以外的国家也应起积极作用。但亚洲和平还要靠自己。至于和日本合作,有很多方面是可以进行的。现在亚洲安全在“9·11”后有了许多新的含义,反恐、非法移民、走私、跨国刑事犯罪,甚至海盗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合作的。
&&&&记者:我想问的是中国到那时可以借助日本的力量吗?
&&&&赵启正:这个问题十分敏感,不可含糊,一定要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行使武力,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行使武力,这一点需要法律明确的宣布,之后才能进行。
&&&&记者:那就是说要向前看,可以这样考虑吗?
&&&&赵启正:要看是什么样的问题,要看什么样的范围,因为这里涉及到美日安保条约的新指针问题,这其中关于周边事态的表达是暧昧的,中国对此是不放心的。
&&&&记者:即使担心也希望能够考虑!
&&&&赵启正:那么我希望日本方面把这个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明确地表达才能换来积极的对待!
&&&&从这段访谈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想与外国人在沟通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要对他们的文化有所了解,这是赵启正一贯坚持的观点。而多少要有点儿体现一定文化内涵的各国幽默,赵启正有一段非常精辟的比喻:英国的幽默像红酒,喝了以后还有半小时的回味;美国的幽默到处都是,非常普遍,像可口可乐;德国的幽默像威士忌,不是每个人都能喝的,喝了以后可能一小时还回味无穷。基辛格博士很赞许这个比喻,他说“如果我在欧洲引用这句话,你允许不声明是你的知识产权吗?”这又是一句德国式的幽默。
&&&&同时,赵启正也善于与不同的人交朋友。一个外国大媒体曾做过对中国不友好的节目,在会见这个媒体的负责人时,赵启正坦诚地说:“你们说报道的内容是实际情况,那么假如一处地方有3处垃圾和7处鲜花,你的摄像机拍垃圾用了7分钟,而拍鲜花只用了3分钟,那么这处地方就变成垃圾场了。”那位负责人在结束时说这次谈话很有收获。
&&&&2000年1月,赵启正在批判《考克斯报告》时,有位外国记者问他,为什么说这个报告反映出种族歧视。他举例回答说:美国掌握先进的核弹头技术,共做了1030次试验,中国只做了45次就掌握了。《考克斯报告》中说为什么会这样,必定是“偷”了美国的技术。在考克斯先生看来,中国人不可能那样聪明,只能是靠“偷”。这不是种族歧视吗?没有经过美国的法律程序,考克斯先生就指名道姓武断地说某位有中国血统的美科学家是间谍或有间谍嫌疑,这不是种族歧视吗?赵启正又补充了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位赵先生有一副很好的眼镜,极其漂亮、精巧,镜片是树胶的,并且是变焦的,镜架是镀金的,这是事实。推论是,赵先生有这么多钱去买这副眼镜吗?他是“偷”的。这么精巧的工艺中国人做得来吗?也是“偷”的。但赵先生的眼镜很好是事实。那么,赵先生大概是既“偷”了钱又“偷”了技术!赵启正就是用这种通俗、幽默的方法把考克斯的谬论批驳得体无完肤。
&&&&&&&&&&&&&&&&&&&&&&&&&&&&&向世界说明中国:坚定立场讲究艺术
&&&&“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赵启正一直认为,中西文化有冲突,但是可以协调:互补为主,冲突为辅。几年来,他们每一个大手笔都让外国人刮目相看!
&&&&1999年赵启正及时把握机遇,极力促成《财富》全球论坛的召开。《财富》论坛的一个收获就是通过中国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国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对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的主导作用看得更清晰了。参加会议的全球500强的总裁与中国企业家的现场对话使双方都受益匪浅。而通过外国媒体的大量报道,外国读者比较具体地了解了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外国企业家进一步发现了能够容纳他们投资的“新大陆”的潜力有多么大。外国与会者在会议举行地看到不到十年就建成的浦东新区,惊叹不已!
&&&&为了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国务院新闻办联合有关部门和地区连续三年分别策划了“法国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美国行”、“柏林亚太周”上的“中国文化节”、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国周,这些活动都取得了中外瞩目的成功。就如他对外宣人员提出宣传要“有针对性”一样,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时,他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主旨各不相同的演讲,而每一次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也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1999年,“法国中国文化周”开幕前夕,赵启正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提出了“中国是一只喜狮”的观点,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这项活动的主办单位,能否介绍一下这项活动的基本情况。
&&&&赵启正: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有两个以中国为主题的国际盛会令人瞩目。一个是外国人到中国来办的,即美国时代华纳集团的《财富》杂志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的年会;另一个是我们走出去办的,即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巴黎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这是我国在欧洲举办的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一次文化活动。
&&&&记者:教科文组织提供哪些协助?
&&&&赵启正:这也是教科文组织多年来最大的一项活动。它提供展厅、报告厅、演出厅等场所,总计1万平方米。此外,它还提供活动所需的电器设备、演讲会的同声翻译等。
&&&&记者:这项活动的规模有多大?预算是多少?
&&&&赵启正:这项活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和支持,全国有8个部委和8个省市参与。7月,我们海运了14只集装箱的展品。财政原则是“三个一点”,即政府出一点,各单位出一点,法国企业赞助一点。政府的预算大约2000万元。筹展一年来,我们得到各方支持,感到调控自如。大家有一个共识,一定要把我们五千年文明中最好的东西展示给世界。
&&&&记者: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精华,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你们是如何确定布展原则的?
&&&&赵启正:称“文化周”是沿用欧洲人的习惯叫法,实际上是12天。在有限的时空内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粹,的确是很费思量的事。在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把展示内容定为三大块。一是展览,展示中华大地上的自然文化遗产。二是演出,有编钟音乐会、中华服饰展演和音乐舞蹈演出等。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的大型乐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36件编钟真品首次赴欧展出。由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讲师组成的编钟乐团,将用编钟仿制品做现场演奏。我国超级名模谢东娜、周军、岳梅等参加服饰表演。三是举办三个文化讲座,分别由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大师吴良镛、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主讲。
&&&&记者:这些活动会使参观者获得视觉、听觉上的愉悦享受,得到精神上、文化上的满足,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文化周”对当今中国有介绍吗?
&&&&赵启正:“文化周”的主题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为此准备两场主题演讲,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李荣融代表曾培炎主任作《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报告,我本人作《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的主题报告,我们将直接回答听众的提问。在准备这个演讲时,我常常想到拿破仑的“睡狮论”,他说中国是一只睡狮,当它醒来的时候,全世界都会颤抖。我以为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赞美中国,而是对中国有恐惧之心,认为中国是头猛兽,一旦醒了可不得了。
&&&&记者:我注意“文化周”的标志物也是狮子,不过那是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有神话色彩的、祥和雍容的狮子。这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给予世界的“中国狮”的形象?
&&&&赵启正:对。中国是一只喜狮。宣传中国文化,表明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热爱文化的民族,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凡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认同这一点。1991年基辛格博士在上海对我说,他在南京路散步时观察行人的表情,他们都微笑着,像佛一样。有这种感觉的人,怎么会同意“中国威胁论”呢?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中国文化爱好者,他1997年访华时,到上海博物馆看青铜器和瓷器,提的问题很专业,他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希拉克为“文化周”发来的贺词说:“作为法国人,尤其能理解这种追求:既要珍视悠久的历史传统,又要参与构筑未来。”看来,文化的理解是基础的理解。中国作为文化大国,过去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宣传很不够,致使有的歪曲性的报道迷惑了一些人。
&&&&记者:您的这番话,让我想到了“文明冲突论”。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一度颇有市场。他认为文化方面的差异将是人类分歧与冲突的主导因素,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他对文明的差异所造成的矛盾很悲观。举办这项活动,是否也含有我们不赞成“文明冲突论”的意思?
&&&&赵启正: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的确不赞成他的观点。中华文明能与其他文明交融,共创人类的明天。文化活动不同于政治活动和商业活动,它是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的活动,是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介绍,使西方公众了解我们的过去,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知道她的过去和未来,她的根基在何处。这样,世界对我们未来的走向就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展厅里有一幅中国女足队员凌空射门的照片,这幅照片应能给观众这样的联想:中国有过女子缠足的悲惨年代,而今,中国女子却组成了世界最强的女子足球队;我们曾以落后的面貌进入20世纪,今天,我们将昂扬地跨进21世纪。
&&&&记者:我注意到许多批驳“文明冲突论”的文章都认为,从文明发展形态的角度看,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纪。东西方文化各有千秋,在历史上各领风骚。文化通过相互交流而被理解、被尊重,差异和矛盾将因理解而易于消弭。“文化周”活动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
&&&&赵启正: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过,这次法国方面的反映很热烈,许多人包括一些高级官员,都在争取获得一张开幕式的请柬。
&&&&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在北京皇城根随便找几个人,十之八九会诵诗;塞纳河畔的法国人,十之八九会画画。这话也许有点夸张,不过它强调的是,我们两个民族都有厚实的文化基础。“文化周”活动使中华文明和法兰西文明的握手相逢,只会加强理解,不会加剧冲突。
&&&&当时,赵启正在法国的演讲题目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其中他谈到了中国人是以落后与屈辱的面貌进入1900年的。那时的中国人可以用小脚女人来代表,中国人正是用这样一双畸形的脚挪入1900年的。今天中国人将以健康、坚实的步伐跨入2000年。中国女足运动员孙雯临门一脚令世界震惊。中国人在世界运动场上能取得多项冠军,这在5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同时他在说明中国的婚姻、家庭、教育等方面一个世纪的变化时,也把法国历史上的名人融入到里面来,比如罗丹、伏尔泰、巴尔扎克与中国的情结等,这样就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法国中国文化周”活动把正在建设中的横穿浦东的世纪大道的模型拿去展览,可是在预展时却未被观众重视,于是他就在“世纪大道”前面加上一个副标题——中国的香榭丽舍大街,这立即引起了观众的兴趣。这与周总理当年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个话题赵启正又谈起了政治外交和文化外交的关系。他认为,“代表中国政府处理中外关系当然是外交部的职责所在,所有其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外国人交往都是政府外交的补充。甚至可以说有机会接触外国人的中国人士的言行,都在表达着中国。香港凤凰卫视台的记者在美国街头就问过美国人:“你对中国了解什么?说到中国的时候,你知道什么?”回答是知道长城、春卷,还有人认为当代中国妇女缠足等。
&&&&赵启正认为对外说明中国不仅内容要分层次,联络的对象也要分层次,才能避免盲目性。在外宣中一定要知道要向外国人表达的重点,是当代中国,而不是古代中国。当代中国包括社会进展、对外政策、民族政策等很广泛的领域,表明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和全世界人民一样的热爱和平的民族、善良的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民族。要表达进步的东西,同时还要回答他们的疑问。把我们报纸上的很多文章翻译成外文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
&&&&“柏林搭台,中国唱戏”,作为“柏林亚太周”的主宾国,赵启正深知德国这一邀请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是看到中国无限的发展前景。德国是一个有很好文化传统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有这么多大科学家、大音乐家、大哲学家,所以在德国举行一个成功的文化的展示不是很容易,在筹备过程中,赵启正多次会见柏林市长和德方代表,听取德方的建议和意见,注意中国文化和德国文化的比较。赵启正强调,先进的文化必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没有民族特点的东西在国际上便没有地位。同时他认为对“先锋文化”也要抱宽容的态度,有些“新式文化”可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被人接受的。所以这次活动展演中也包括进了中国的现代音乐、“前卫”艺术。
&&&&针对美国的媒体对于中国的误会和误导比较多,增进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互相了解是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基础设施,它不亚于政治家之间的互相了解,所以赵启正在2000年举办的“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中所选择的演讲题目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这是个很困难的题目,即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表达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为了这个演讲,他研读了多本有关图书,请教了很多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和历史学家,并征求了美国友人的意见。在演讲中,他只是讲普通的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和对美国人的看法。这些看法丰富、复杂、矛盾又有变化。他认为中美之间不应当回避历史,也不要超越现实,要更着眼于未来。赵启正在演讲中用真实的故事辅以大量图片告诉美国人:第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第二,中国人并非普遍存在一个反美和仇美的心态。当美国人表现友好的时候,中国人民是很喜欢美国人的;而对一些机构和政客的不友好,中国人民也是很反感的。第三,在展望21世纪的时候,中国人民希望美国是一个真正的美丽的国家,而不是一个“美丽的帝国主义”。美国媒体表示,“赵启正的风趣、务实、不回避矛盾,纠正着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 。
&&&&~22日,为庆祝俄罗斯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由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圣彼得堡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周”在圣彼得堡市举行,这是我国在俄罗斯举办的规模空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外宣活动。8月20日上午,赵启正在圣彼得堡斯摩尔尼宫大礼堂出席了中俄文化交流演讲会,发表了题为《以文化为纽带开创中俄友好的新世纪》的演讲,并回答了11位听众的20多个提问。600多位中俄人士出席了演讲会,会场气氛活跃,赵启正的演讲和答问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由于提问踊跃,演讲会比预先安排的时间延长了一个多小时。
&&&&在这次演讲中赵启正从两国的地理位置谈起,回顾了两国从18世纪初就开始的悠久的交往历史,二战期间两国军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对我国的帮助,再进一步提出“双边关系从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建设性伙伴关系,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连续跨上四个台阶。但接下来他的话锋一转,把话题由历史拉回到现实中,他指出关于现在的文化交流谈得很少,这正是今天要提出来需要急速改变的事实。他说:“现在的文学作品相互翻译的太少,现在我们很少看到你们的电影、电视剧,不了解你们现代音乐,俄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了解也只限于功夫片。我希望中俄加强文艺界包括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和其他艺术家的互访,中国政府将推动这种互访并准备欢迎你们。我们将为来访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我们将在北京、上海、西安和其他美丽的地方等待你们,我们要思考在市场条件下怎样进行文化交流?中俄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这是我们在新的世纪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的良好基础。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有着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中俄都是世界大国,同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中俄经济结构和资源存在差异,因此更具互补性,加之两国的深厚的文化沟通的背景,这就更为两国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新的机遇”。
&&&&日,赵启正在莫斯科国际文传电讯社对俄媒体发表了题为《让媒体架起中俄友谊的桥梁》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赵启正分析了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和技术力量的不均衡而导致的西方传媒控制国际舆论的局势。他用精确的数字来对这种状况进行了说明:现在互联网上占主导地位的语种是英语,占80%以上,中文只占5%左右,俄文似乎也没有达到它应具有的比例。有资料表明,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消息来源于只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西方发达国家。世界上每天传播的国际新闻大约百分之八十来自西方各大通讯社。西方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量,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信息的100倍。
&&&&赵启正认为,西方媒体利用信息优势,对中国负面情况进行放大,致使对中国的报道严重失实。在西方媒体放大镜下,中国好像充满了天灾人祸,这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新闻传播中本身难以完全克服的难题。另一种情况是有些西方媒体恶意歪曲攻击中国,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报道,故意丑化中国。我们对西方主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内容进行了分析,在西方不同媒体不同时期对中国的报道中,平均负面报道大约占50%,中性报道大约占30%,正面报道大约占20%。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中频繁使用专制的、没有人权的等词汇“妖魔化”中国,不是宣称中国即将崩溃,就是宣称中国威胁,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不利于国际社会真正了解中国,使中国形象失真、严重受损。
&&&&俄媒体对演讲会的内容迅速进行了大量报道,当天晚上即播发了30余条相关消息。国际文传电讯社在报道中称,赵的演讲和回答问题热情、坦率、务实,对加强两国文化和媒体交流与合作的愿望,表达得言真意切。赵重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非法移民,同时强调希望俄政府保护旅俄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也都入情入理,令人信服。俄《新闻时报》说,“赵启正先生的演讲体现出中国对外宣传的崭新风格,既积极灵活,又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
&&&&&&&&&&&&&&&&&&&&&&&&&&&&&&&&&&&&&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由于赵启正在浦东开放开发的骄人成绩和务实作风,1998年4月,他升任素有“国务院喉舌”之称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随后任主任。他在要求外宣干部“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做法,使中国外宣工作新意叠出。
&&&&对于外宣工作,赵启正一贯提倡要“内外有别”。因为受众内外有别,国外受众所关心的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阅读的习惯与中国受众都大有不同。所以一篇文章如果原封不动地翻译成几国文字,就会减弱针对性,影响宣传效果。像日本人与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就不一样。而同样是英语国家,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也不一样。他经常在工作会议上说,外宣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最准确的中国实际告诉外国人,要用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决不能用我们自己的习惯去表达,否则一定失败。”这正是他多年的工作心得。赵启正做过20多年的科研工作,后来又担任政府行政工作,没有做过专业的外宣工作。但是,非专业的外宣工作做过很多。在上海时,他不但分管浦东开发,还分管上海的外事工作。到中国访问的外国首脑,70%都到上海,到上海就必到浦东。赵启正接待过很多外国元首,像加利、安南、叶利钦、希拉克、金泳三,还有日本的多位首相。至于跨国公司的总裁们会见的就更多了,许多大公司的总裁至今都和他保持交往。与他们见面前,赵启正都要备足功课:了解他们的背景、特点等。每次与这些外国人交谈后,他又都要用卡片记录下相关内容。承诺回答的问题,他也必在几日内给予认真的答复。他自己说这些非专业的外宣经历为专业外宣工作打下了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外国对中国的了解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对此,就十分有必要把中国的历史、现状、政策原原本本地告诉世人,减少误会,澄清事实。赵启正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他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正确说明中国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关于中国社会进展的新闻报道的准确性、透明度和及时性。
&&&&赵启正介绍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除了编辑出版说明中国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影片资料外,还不断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包括部长、省长等直接出面,他们讲得更清楚,而且回答得准确得体。近几年还由香港凤凰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四、九套、新闻频道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直播,效果越来越好。驻京的外国记者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趋之若鹜,他们认为这种新闻发布会是很有特色的。1998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情牵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全世界媒体予以大量报道,并迫切要求能不断获得关于我国抗洪抢险的新资料。国务院新闻办为此两次举办中外记者招待会,详细介绍最新情况,并澄清了境外媒体的误报。
&&&&赵启正告诉我们,不断组织有关部门一起发布有关中国国情的白皮书是有效地输出中国信息的又一个“节目”。白皮书影响大,每次发布后,全世界主要的通讯社都及时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许多机构甚至政府也会有所评论。白皮书尽量多说明事实,力求准确、朴素、及时。说明中国政策,多用数据,亦无需渲染,留下相当空间请读者自己评判。如国务院新闻办署名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在1998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认为白皮书展示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中国形象,未用语言争辩,却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威胁论”。
&&&&“外宣需有针对性,盲目性乃一大忌”,赵启正强调调研工作的重要性时常如是说。分析世界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评论,从中分析当前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深度,从而指导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避免无的放矢。新闻办有专门的机构研究世界媒体对中国的评论,其中包括对国际上重大事件的看法,特别是世界重要媒体和重要人物涉及中国的言论。
&&&&赵启正鼓励新闻办的人员日常和世界各国驻京新闻官、记者加强交往,除新闻发布会外,还需要不定期地开一些见面会和吹风会,解疑释惑,介绍新情况。因为所有国家的人们绝大多数只阅读本国报刊,看本国电视,想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最好是让外国记者多报道中国并把中国的事情讲准确。
&&&&对外宣传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就要求对外宣传人员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赵启正认为,“外知世界”就要了解世界的进展、文化和理解方式;“内知国情”就是要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比如讲中国的开发区,如果不知道深圳、浦东,就不能讲得很透彻。就宣传而宣传很难展开。涉及到中国国情,就要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对这些领域应该掌握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包括用得当的数字来说明,否则宣传会走样,会干巴。而宣传的走样会令人误会报道的可信度,从而也就达不到所希望的效果。
&&&&在外宣实践中,赵启正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每件工作都要注重宣传效果。他指出外宣工作要细分工作层面,调整媒体结构,做到与时俱进。他认为,在我国外宣工作中存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中国基本情况的对外宣传、时政新闻的对外报道、热点问题的对外介绍和解释。在中国基本情况的对外宣传方面,要精选我们最想告诉外国人和外国人最关心的内容;在时政新闻的对外报道方面要提高时效,尤其是突发事件对外报道的时效;在热点问题的对外介绍和解释方面,要加强针对性和说理性。
&&&&在调整外宣媒体的结构方面,他说,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不同外宣媒体形态中,电视和互联网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节目的落地率的提高,使我们的节目在华人华侨和我国驻外机构工作人员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而互联网的发展则为拓展对外宣传的传播渠道创造了新的可能、新的机会。从媒体影响力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从提高对外宣传的效果出发,我们要加强这几种媒体的互补性,不可轻易地有所偏向。
&&&&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传媒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对外介绍和说明中国的过程中,赵启正积极推动采用高新技术加强对外宣传。他认为过去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现在,互联网连接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地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然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意味着这些国家将比以往更容易和更多地接受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传媒和信息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向着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在保持本国的政治独立、信息安全和文化的独特性上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如何扩充互联网上的有关中国的信息资源,又善于利用全球的信息资源,同时尽可能避免随之而来的糟粕,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于互联网的建设问题,他说我们的责任就是推动和鼓励中国网站上的新闻栏目,帮助它们及时、准确地通过网络进行新闻报道,将丰富的信息传达给全世界的读者,使大家能够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这就引出了一个重大的计划:除建设几个强有力的英文网站外,还要建立20多个其它外语网站。这需要有一个阵容很强的翻译队伍,以及比较完善的网站设备。经过各大媒体的努力,中国的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几个大网站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新闻网站。
&&&&&&&&&&&&&&&&&&&&&&&&&&&&&&&独特的语言艺术:简捷、理性与幽默兼备
&&&&赵启正讲话向来崇尚清楚、简短,因为他觉得讲长了会让听话人不清楚讲话要点,让人觉得没有新意,而实际是讲话人自己把新意给淹没了。在面对外国人时,尤其要避免讲“车轮话”,绕来绕去让人不甚了然。
&&&&在讨论如何说明问题时,赵启正的一个观点是:把问题说得很清楚不一定用很复杂的话,用简洁的话说明道理比用复杂的话说明道理要高明。他认为用复杂的办法解决复杂的事情可算及格,而用复杂的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就不及格了。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复杂的问题是最高水平,当然简单不是指粗糙和轻率地下结论。
&&&&在很多场合的发言中和在答记者问时赵启正的逻辑推理都特别通俗易懂,又都切中肯綮,可以说是举重若轻。当被问及这其中的秘诀,赵启正坦言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他喜欢学习和从事科技工作的经历。
&&&&他说理科的逻辑由定律、数学和实验构成,逻辑性要求说话就要把原因和结果分列,把事实和推论分列,层次要十分清晰。在外宣工作中,实事求是是讲逻辑的基础。1999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批驳美国政府的谬论的发言充分显示了逻辑推理的威力。当他回答美国CNN记者问题时说,美国政府没有进行仔细调查就匆忙宣布误用了旧地图,并且三张都是旧的,正确的一张也没有使用。他在驳斥“误炸”的托词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他的知识背景。为了让大家都能识别美国的虚伪所在,他用了掷“骰子”的例子来说明。因为骰子有六面,那么某一面出现错误的概率是1/6。用三张旧地图就是掷三次“骰子”同出现一个面,这种概率是1/216。再加上其他多个“偶然的”错误就是十几个“骰子”同时出现了同一面。概率论告诉人们,这种概率几乎是零。他还补充说在卫星遥感地图已普遍应用的今天,美国空军还使用普通地图也很令人费解。这样任何人都会明白美国政府所谓的“误诈”只不过是托词而已。会后,多份报纸引用了他的这段雄辩之词。
&&&&在德国举行“中国文化周”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为什么不带来交响乐?”他回答“德国人的耳朵已经被德国的乐队惯坏了(德国听众对交响乐队往往苛求和挑剔),该请你们欣赏欣赏中国音乐了!”接着他又介绍了中国人对德国古典音乐的理解和对德国科学家的崇敬,他说“好像每个德国人都像哲学家吧?”一席话迎来了热烈的掌声。当时正是美国“9·11”事件后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又有记者问“对于‘9·11’事件,中国的大学生有点幸灾乐祸,他们在网上有这样的表现。”赵启正回答说“中国大学生有一千多万,少数大学生想到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无端被炸和撞机事件。因此会有一时情绪的表达,但我相信这不是他们的哲学思考!”这又引起一阵掌声。
&&&&他在新闻办举行的新闻记者培训班上说,担任发言人,决不是说善于辞令就可以的。首先在于他的立场和观念,必须正确;其次是广博的基础知识储存,对于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要先占有充分的信息。尤其是要有对最新信息的了解。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讲话如果道理不严密,就难以让人信服了。他在这个培训班上针对有的发言人回答问题像给学生讲课,滔滔不绝,或有时又像对部下部署工作那样的口吻;有时有些话讲出口后又希望不要公开发表,或由于对某些刁钻的问题反感而情绪化。他说,就一般而言,发言人要记住在新闻发布会的场合,“记者不是你的学生,不是你的部下,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这句话在国内报纸上登载后,立即被英文《南华早报》引用,并认为中国连续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具有重大意义。
&&&&熟悉赵启正的人说,他在许多即席讲话的场合,妙语连珠,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当年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到浦东和赵启正共同主持合资啤酒厂的奠基仪式,他演讲时说“福斯特啤酒在上海生产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知道在澳大利亚所谓的正餐就是中餐,澳大利亚人是说英语的人当中最擅长使用筷子的,那么吃着地道的中餐,喝着澳大利亚地道的啤酒,在澳大利亚和中国都能做到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啊!”这一番话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暂时还没有相关新闻
&努力加载中,请稍候...
您还没有注册或登录,请 后进行回帖或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托受益权转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