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改变可考虑继发性间质性肺炎炎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

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我的人气博文
askV4HD6的博文
博文分类:
间质性肺炎,危害身上那些器官啊?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改变是肺部纤维化,最终导致机体缺氧(肺泡和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缺氧对病人是严重的威胁,机体有强烈反应,且不易被药物或其他疾病因素所减弱。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脑对缺氧十分敏感,轻度缺氧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急性缺氧患者可有烦躁不安,进一步发展则意识朦胧,最后可昏迷。临床上脑完全缺氧 5-8min后可发生脑死亡。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急性缺氧的早期由于血管的直接反应和通过神经反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随着低氧血症的加重,会出现心律失常,继而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慢性缺氧时,心输出量与周围循环变化不明显,但是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右心负荷加重,右心增大,长期则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严重缺氧可引起不规则呼吸和潮式呼吸。缺氧越严重,肺心病发生的就越早。长期缺氧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组织缺氧时,会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进入肺泡的渗出液或纤维蛋白原可降低其表面活性物质的活力,引起肺内广泛的肺泡不张,血液流经这些萎陷肺泡的毛细血管时就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对肾脏的影响低氧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与肾血流量有关,急性低氧血症时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若同时伴有低血压,肾脏灌注不足等因素,严重者可导致肾小管变性。临床可见少尿、无尿。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急性低氧血症时机体通过心输出量增加以保证氧供。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是主要的代偿反应,同时红细胞成分也有改变,2,3-2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P50增高,有利于组织的供氧。但是由于红细胞的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对循环的不利影响。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慢性缺氧过程,导致肝细胞逐渐坏死,被结缔组织取代,可形成肝硬化样的改变。同时严重的低氧血症还可导致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长期慢性缺氧患者心、肺、胃肠功能减弱,其所供应的氧和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减轻体重是机体采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温肾清肺汤正是孔彪儒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成功研制出治疗间质性肺炎的良药,打破了&细胞的纤维化&不可逆的现代医学的论断,开创了从肾论治,调补肺气,调通肺络的独特的治疗肺纤维化的理论&
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1. 普通的间质性肺炎(UIP);病变不均一,间质有炎症、纤维化、蜂窝样改变与正常肺组织,纤维母细胞灶交互出现。
  2. 剥脱性间质性肺炎(DIP)/呼吸细支气管间质性肺炎(RBILD);肺泡腔内大量巨噬细胞均匀分布,而以细支气管周围气腔更明显,故称为RBILD。  
  3.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可见肺泡上皮受损,II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间隔水肿,肺泡腔内出血,有透明膜形成,与ARDS所见类似。  
  4.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肺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为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也有纤维化形成。病变在细支气管周围更明显。这4种组织类型的特征是由于炎症和纤维化量化的不同,也可以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分型不同,临床表现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也不同,如UIP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隐袭发病,病情进展慢,治疗反应差,多数病例最后死亡。DIP是少见的类型,也是隐袭发病,但预后好,90%与吸烟有关,最好换以RBILD名称以更适 于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AIP是一急性暴发性发病的IPF,与1944年Hamman-Rich所描述的病症相同,病情进展快,可于 1~2个月死亡。病死率高,病理改变是严重的,广泛的急性肺损伤。NSIP是一种暂时的、均匀的一种间质性肺炎,间质性炎症常常明显,但多数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长期以来有一种错误概念,认为UIP是从早期的细胞损害而后进入纤维化阶段,实际上成纤维母细胞灶是早期的病变,是急性肺损伤的表现。
中药的温肾清肺汤中的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星状细胞,修复已被破坏的肺间质细泡内胶原和基底膜。从而抑制了造成纤维化的胶原合成,阻断了肺纤维化进程,逆转了肺纤维化,使纤维化病灶逐渐减少
间质性肺炎原因多多&
导致间质性肺炎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环境、职业、物理和化学因素等,例如石棉、矿物、粉尘、化疗药物、放射损伤、有害气体吸入等;接触鸽粪、动物皮毛、发霉枯草等引起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都可导致间质性肺炎;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等,也可伴发间质性肺炎,有时间质性肺炎甚至发生在前。&
继发感染是主要死因&
间质性肺炎目前仍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以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为主。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作用,从而减少胶原的合成(注:有研究表明,胶原合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间质性肺炎的形成),阻断间质性肺炎进程。但它同时也抑制了胶原酶的产生,因此效果不甚理想,且不良反应明显。此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使&潜伏&的感染灶播散或诱发新的感染,而严重的继发感染又是间质性肺炎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的灵魂是辩证施治,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要求,完整反映患者的全身症状表现,给中医提供准确的辩证资料。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研究,近两年,治疗间质性肺炎的温肾清肺汤,打破了&细胞的纤维化&不可逆的现代医学的论断,开创了从肾论治,调补肺气,调通肺络的独特的治疗间质性肺炎的理论。主要靠辨证论治,从患者整体观念出发,即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理。突出中医特色、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温肾清肺汤配方根据中医理论,同时结合临床应用不断总结完善,现已成为攻克间质性肺炎的克星!众多间质性肺炎患者用&温肾清肺汤恢复了健康!
因此提醒您,间质性肺炎的患者不要绝望的放弃治疗,从而丧失康复的希望和机会,只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日常生活起居规律,绝大部分的晚期间质性肺炎患者仍可得到治愈
本周推荐博文您现在所在位置:&
& 类风湿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类风湿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病因不同治疗方法有别,我们通过各种实验把该病做一分类,现把类风湿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大概的做一介绍。
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病因不同治疗方法有别,我们通过各种实验把该病做一分类,现把类风湿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大概的做一介绍。
1、类风湿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因:类风湿因子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激活补体,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致组织炎性损伤,累及关节发生骨关节炎,累及肺引起肺间质性炎症,累及肾引起类风湿性肾炎。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据我们统计约有20%的类风湿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
2、类风湿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类风湿(RA)性间质性肺炎是继发性,临床症状往往较原发性轻。从临床、病理生理、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类风湿并发的间质性肺炎与原发性间质性肺炎都很相似。只有再通过化验检出类风湿因子阳性才能区分。但检出类风湿因子阳性不是间质性肺炎的特异指标。其临床过程更隐袭、重症病人则少见。
根据我们研究的资料分析,男性患者更常见(男:女3:1基本符合于润江教授的报道),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有89.4%的人血沉增高;80%的患者有皮下类风湿结节,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偶有发热。胸膜结节的坏死和空洞化可导致支气管胸膜瘘和脓气胸。
RA伴发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大多发病在50——70岁之间(与于润江报道50-60岁有差别,可能于现在医疗条件好有关),以干咳和活动后呼吸困难最为突出。有呼吸频率增快、双肺可闻及Velcro音,杵状指、蜂窝肺。
类风湿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
从我们的研究来看,间质性肺炎约30-40%的病人有免疫紊乱引起。类风湿因子就是其中一种。类风湿因子存在于血清中,可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而沉积在肺部,使肺细胞组织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继而形成纤维化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致使病人呼吸困难,最后因缺氧而痛苦万分。这是一种难治而又不能防的疾病。其治疗的最佳时期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用中药治疗间质性肺炎可以激发人体正气、祛除人体邪气、提高免疫力从而减缓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通过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量、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的目的。我院董院长十几年来一直研究,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利用中西医结合,采取各种试验方法对类风湿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因、诊断进行研究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石京龙/李海燕/卢清兰
选自: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刊
版权所有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kydfxwh.com/4239.html
[ 责任编辑:(网络信息宣传部)
已阅读: 1,287 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位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怀柔区中心地段。医院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床位280张,水、电、消防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均按三级医院标准设计,是日被怀柔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级综合医院,2009年晋升为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医院,日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为
【答】间质性肺炎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答】切莫把希望都寄托在肺纤维化的偏方上!而是应当...
【答】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可治好,但是如果发展到了中晚期...→ 风湿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风湿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女 | 0个月
悬赏1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年龄:52走上坡路很吃力,走平路时间走不长就气喘的厉害,饭量不大,就一小碗,睡眠还算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30斤。脸部左面麻木,四肢无力发病时间及原因;2008年,有点操劳过度,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是不是风湿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如果是,该如何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沧州市传染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6467次
&&&&&&指导意见:&&&&&&单凭你说的这些,并不能确定是否有间质性肺炎.如果有风湿性疾病的话,确实可能会导致这种疾病.但是对这种疾病的诊断,需要做影像学检查的,至少需要做一下胸部ct.像你这种情况明显气喘,应该到呼吸科看一下,做一下ct,看一下到底什么问题.根据病因治疗,才会有好的效果.
永年县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毒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51次
&&&&&&根据描述,这种情况可以见于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如果确定是否存在间质性肺炎,需要到免疫风湿科就诊,主要是做肺部ct检查,另外可以结合其他的免疫学方面的检查,首先需要明确病因才好给予有效治疗。
擅长: 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风湿免疫疾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3453次
&&&&&&病情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患者是不是有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的&&&&&&指导意见:&&&&&&这是需要明确的,因为单从症状是难以判断的,基本上肺部的疾病都是可以出现这个症状的,所以建议患者去检查一下就可以明确了,胸部CT是必须的 &&&&&&以上是对“风湿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医苑会员追问
胸部CT做出来是还好的
22:05医生回答:
是做的高分辨薄层CT吗,如果是正常的话,那么就不考虑间质纤维化了
医苑会员追问
是不是高分辨薄层CT我不清楚,如果是的话该这样治疗?
22:33医生回答:
高分辨薄层CT如果是正常的话,那么肯定就不考虑这个病了,如果是的话,那么主要就是治疗原发病,同时避免感染,在急性加重的时候才考用激素治疗的
医苑会员追问
风湿会不会引起脸部麻木呢?
13:13医生回答:
如果是影响到神经的话,那么是有可能测
擅长: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风湿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6139次
&&&&&&你好,先诊断是不是风湿病,才能了解是不是风湿引起的。
疾病百科| 肺炎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温馨提示: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等。幼儿性肺炎,症状常...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热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风湿免疫系统病[风湿免疫病]-风湿免疫-免疫风湿病-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专题:WW/WWWWWWW
WWWWWWWWWWW
您的位置:
风湿免疫系统病[风湿免疫病]
风湿免疫系统病[风湿免疫病]
  风湿免疫系统病[风湿免疫病]简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病和免疫病。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其实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的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经过数代医学专家的努力,对风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目前已深入到分子领域研究,但是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揭示,相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本病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一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粘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传统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什么是风湿免疫系统病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病和免疫病。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其实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的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经过数代医学专家的努力,对风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目前已深入到分子领域研究,但是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揭示,相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本病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一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粘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传统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混合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自身免疫性疾病,MCTD是指临床上有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混合表现,而不能确定其为哪一种疾病,并伴有血清学上高滴度的抗RNP抗体。经多年观察大量病例,症状不变,故人们普遍认为MCTD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风湿免疫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缔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
  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因此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是风湿免疫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免疫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关节疼痛,肿,查了血沉很高,类风关因子阳性是风湿病的表现。风湿免疫病常常会引起焦虑症。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免疫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8.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炎性疾病,包括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氏肉牙肿等。症状比较复杂,往往会有血沉快、发热、系统损害等症状,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来诊断。
  9.混合结缔组织病的病人,在临床上往往同时有多种症状,如肿胀指,有雷诺现象,手指尖有血管炎的表现,可有肌肉疼痛、关节肿痛,吃东西时有梗噎感,还可有肺、心甚至肾脏损害的表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但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同时病人血中可检查出高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体,这种病人常被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混合结缔组织病)的病人,有些分病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种独立的疾病,有些病人可逐渐演变为典型的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只是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前期表现。因此,有人认为混合结缔组织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根据某一时期的突出临床表现采用不同药物。
 风湿免疫学检查化验简介
  1、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
  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对应的抗原为血管壁内皮细胞,可介导内皮细胞损伤。抗内皮细胞抗体可以出现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如不同类型的血管炎和风湿病中,如白塞病、韦格纳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并且抗体的滴度与病情的活动性具有相关性。当结果判定为阳性并存在相应症状时,提示有血管炎或其他风湿性疾病存在。
  2、抗线粒体抗体(AMA)
  线粒体抗原位于真核细胞线粒体膜内,抗原成分为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亚单位,为一组自身抗原。AMA靶抗原分为9型(M1-M9)。
  临床意义:高滴度的抗M2抗体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志,在其它慢性肝脏疾病(阳性率30%)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阳性率7-25%)中也可检出。抗M4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阳性率达55%,可能是疾病发展的指标。抗M9抗体可能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程开始的指标。
  3、抗DNP抗体
  抗DNP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4、抗核周因子(APF)
  抗核周因子的靶抗原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它是一种不溶性蛋白质。抗核周因子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
  临床意义: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的病人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这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5、抗磷脂抗体(ACL)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和抗心磷脂抗体。它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最为常见。可分为IgG、IgA、IgM三类。
  临床意义:
  1.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
  2.抗心磷脂抗体与SLE密切相关。双型或三型阳性SLE病人均会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
  3.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6、冷球蛋白
  冷球蛋白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蛋白,具有遇冷沉淀、遇热又溶解的特性。分为三型。
  临床意义:主要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7、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抗体均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RA33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出现,阳性率为27-45%,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RA33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8、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9、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
  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体)其抗原成分是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它可能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
  临床意义:抗PC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10、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
  临床意义: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中可出现。
  11、抗组蛋白抗体(AHA)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组蛋白抗体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12、抗着丝点抗体(ACA)
  临床意义: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现,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13、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14、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 -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15、HLA-DR抗原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 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临床意义:研究发现,有48-90%的RA患者携带DR4或DR1基因单倍型。病情轻、关节外病变少的RA患者一般为表达单倍型者,而DR4/DR1纯合子,尤其是DRB10401纯合子患者多并发关节外病变,病情进展快。
  16、a-胞衬蛋白抗体
  a-胞衬蛋白是从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唇腺中提取的一种唾液腺特异性自身抗原。该抗原是泡衬蛋白的裂解产物。
  临床意义:a-胞衬蛋白抗体可能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意义,并且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17、抗角蛋白抗体(AKA)
  临床意义:抗角蛋白抗体(AKA)角质层型抗体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AKA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风湿免疫系统病及常见症状有哪些?
  风湿免疫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因此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是风湿免疫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免疫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关节疼痛,肿,查了血沉很高,类风关因子阳性是风湿病的表现。风湿免疫病常常会引起焦虑症。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免疫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8.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炎性疾病,包括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氏肉牙肿等。症状比较复杂,往往会有血沉快、发热、系统损害等症状,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来诊断。
  9.混合结缔组织病的病人,在临床上往往同时有多种症状,如肿胀指,有雷诺现象,手指尖有血管炎的表现,可有肌肉疼痛、关节肿痛,吃东西时有梗噎感,还可有肺、心甚至肾脏损害的表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但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同时病人血中可检查出高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体,这种病人常被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的病人,有些分病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种独立的疾病,有些病人可逐渐演变为典型的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只是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前期表现。因此,有人认为混合结缔组织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根据某一时期的突出临床表现采用不同药物。
  10.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常常病情较重,应积极治疗。
患者确诊为雷诺氏现象、红斑狼疮,一般男孩和女孩哪个遗传的可能性大些?如果有遗传性的话会在多少岁发病?可以预防吗?
  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不是遗传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遗传因素与风湿免疫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早在1889年就有人指出,风湿免疫病常可在同一家系成员中发病。此后也有人发现家族性发病比率较高。父母有风湿病的儿童,其发病率高于双亲无风湿病的儿童。
  有关单卵双胞胎的研究认为,其中一个患风湿病,则另一个有20%的可能亦将发病。因此在对风湿病患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有的学者认为风湿病的易感性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有关,但并未得到其他学者的进一步证实。另一项对40对双卵双胞胎的研究,只有2对有风湿免疫病的相同病史。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抗原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受基因支配。有人对风湿病患者进行了 HLA检查,证明HLA-BW35与风湿免疫病的易感性有关。芬兰人的风湿病患者HLA-BW35占多数,而英国人的风湿免疫病患者HLA-BW15占少数。
  因此,风湿免疫病与HLA型的关系可能还和种族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HLADRβ1*0405等位基因者较较一般人群为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1q、C2、C4基因的缺失较一般人群高,说明有易感基因存在。易感基因不仅增强易感性同时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
因此,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基因遗传是风湿病发病的易感因素,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风湿免疫病是一种遗传病。
  随着人类遗传密码的解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与风湿免疫病发病的关系会被人类认识的越来越清楚,基因治疗也会成为现实的。
 风湿免疫疾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风湿免疫疾病离我们并不遥远。但认知度却相当低。很多朋友估计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名词,对它知之甚少。风湿免疫疾病是指一组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疾病,最为显著的临床症状有关节痛、肿胀、晨僵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在一两年内急剧恶化,严重的会出现肌肉和骨骼的病变,导致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留下终生残疾,甚至导致死亡。
  据医药部门统计,由于对该类疾病的认知不高,目前患者就诊率不到10%,大量患者漏诊、误诊和被误治,造成了大量劳动力丧失,使上以百万计的家庭失去了欢笑。??
  关注风湿免疫,从自己开始,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每一个朋友开始。请告诉您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类疾病叫做风湿免疫疾病,它会导致残疾,会导致死亡,希望大家一起来关注。风湿性疾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
 风湿免疫系统病常识
 风湿性疾病病诊断与治疗
 免疫常识
 风湿病临床表现
 风湿寒与风湿热
 相关专题
( 又称、)
推荐疾病: |
Copyright& 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东大街113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62138(兼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系统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