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10华为手机照片误删删了怎么恢复

[是真的吗]用手指缠耳机线就能不打结?
扫一扫,立即关注!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微博
3·15投诉排行榜
博客劲爆点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大家平时用完耳机线折几下就塞进口袋里,到用时拿出来再慢慢择开,有时候线都打了死结,不太好择。但是有网友说,借助手指缠耳机线就能不打结,这个说法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接下来就按照网友的方法来做实验。
  第一步,伸出一只手,五指并拢,从中指和无名指的位置,分开手指。把有耳机头这端搭在食指这个位置上。用大拇指把它压住。
  第二步,用大拇指压住耳机一端。另外一只手拽住耳机线另一端开始缠绕。先拿住有耳机的这头,将耳机线从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缝中,搭过去,搭在小指下面。从下往上绕过小指和无名指。
  第三步,将耳机线在手指间缠成8字。耳机线到指缝处交叉一下,从下往上绕过中指和食指,再搭回指缝处。按照这样的线路,将耳机线呈&8字形&反复搭绕,直至缠到线的末端。
  第四步,将耳机线从手指上褪出来,保持&8字形&。将耳机头从上面这个8字的圈里面给它掏过来,避免散开。  接下来,把耳机线放到口袋里试试看。再抖一抖这个小口袋,让耳机线在里面动起来。  再把这条耳机线掏出来,看看网友的说法是真是假?
  按照网友说的,只要把耳机这头从刚才塞进去的圈里先掏出来,然后&&一拽!非常顺利地就拽出了一条直线,完全没有打结!  为什么借助手指8字形缠耳机线,就会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呢?  因为耳机线之所以会打结,是因为线被放进口袋后,在兜里散开了又重新绞在一起,难免结成死扣。况且大家活动时也经常会挤到口袋中的耳机线,使其原本的位置发生移动,这也有可能导致耳机线在掏出来的时候乱作一团,甚至打上了死结。
  而用手指做介质,将耳机线8字缠绕的这个方法,不仅帮助耳机线按照规律缠绕在一起,而且8字形缠法和最后在圈中塞入耳机头的做法,都有利于线的固定,使其能够保持住缠绕好的形状,不会散开或绞在一起。因此,当需要使用耳机线时,只需将耳机头褪出线圈,再轻轻一拉,就能顺利地拉出一条不会打结的耳机线来了。按照网友的这个方法收纳耳机线,使用时就会非常方便。一种排线和耳机线的制作方法
一种排线和耳机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线和耳机线。排线包括至少两根芯线,所述的芯线包括绝缘层和包裹在绝缘层内部的金属线芯,相邻的两根芯线中,第一芯线的绝缘层包括沿第一芯线轴向布置的卡槽,第二芯线的绝缘层部分嵌入到所述的卡槽中。耳机线采用上述排线,排线的芯线为两根。本实用新型的排线可以根据使用条件的需要任意组合,可以以增加芯线数量也可以减少芯线数量;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在使用时,可以将与耳塞连接的两根芯线拉开分叉,不使用时,可以将分叉的两根芯线并拢成为一条线,与耳塞连接的两根芯线不会绞乱,不需要整理,使用时很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排线和耳机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尤其涉及一种排线和耳机线。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排线由复数根芯线组合而成,每根芯线包括外部的绝缘层和裹在绝缘层内部的金属线芯,各芯线的绝缘层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不便于增加或减少排线的芯线数量,以适应使用的需要;这种排线的芯线之间一旦扯开分叉,扯开的芯线再也无法重新组合在一起。传统手机的耳机线是一条两根芯线构成的排线,与耳塞连接的两根芯线分叉,这种耳机线在使用时很不方便,分叉的芯线很容易绞在一起,不好整理,使用时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任意组合以增加或减少芯线数量的排线。
[0004]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叉芯线不容易绞乱,便于收合和使用的耳机线。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线,包括至少两根芯线,所述的芯线包括绝缘层和包裹在绝缘层内部的金属线芯,相邻的两根芯线中,第一芯线的绝缘层包括沿第一芯线轴向布置的卡槽,第二芯线的绝缘层部分嵌入到所述的卡槽中。
[0006]以上所述的排线,第二芯线的绝缘层包括沿第二芯线轴向布置的突棱,第二芯线的突棱嵌入到第一芯线的卡槽中。
[0007]以上所述的排线,第二芯线的绝缘层的主体部分嵌入到第一芯线的卡槽中。
[0008]以上所述的排线,每一根芯线包括沿芯线轴向布置的卡槽,相邻的另一根芯线的绝缘层部分嵌入到所述的卡槽中。
[0009]以上所述的排线,每一根芯线包括沿芯线轴向布置的突棱,所述的突棱嵌入到相邻芯线的卡槽中。
[0010]一种耳机线,包括排线,所述的排线是上述的排线,排线的芯线为两根。
[0011]以上所述的耳机线,包括开合套,所述的开合套套在两根芯线的外面。
[0012]以上所述的耳机线,开合套内孔包括锥形孔,锥形孔的大端包括隔板,所述的隔板将锥形孔的大端分隔成两个小孔,排线两根芯线分别穿过一个小孔。
[0013]本实用新型的排线可以根据使用条件的需要任意组合,可以以增加芯线数量也可以减少芯线数量;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在使用时,可以将与耳塞连接的两根芯线拉开分叉,不使用时,可以将分叉的两根芯线并拢成为一条线,外观简洁;与耳塞连接的两根芯线不会绞乱,不需要整理,使用时很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排线的横剖面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排线的横剖面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排线的横剖面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排线的横剖面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排线的横剖面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开合套剖开的耳机线结构示意图。
[0021]图7图6中的A-A剖面图。
[0022]图8是图6中的B-B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排线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芯线I和2构成,芯线I和2各包括绝缘层和包裹在绝缘层内部的金属线芯A。相邻的两根芯线中,芯线I的绝缘层101有一条沿芯线I轴向布置的卡槽102,芯线2的绝缘层的主体部分201超过半圆的大部分嵌入到芯线I卡槽102中。
[0024]这种排线芯线2可以很容易地与芯线I分离或组合。也可以方便地增加芯线I的数量。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排线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4芯线I构成,每根芯线的绝缘层101都有一条沿芯线I轴向布置的卡槽102,相邻的芯线相互嵌合,组成排线。实施例2的排线可以方便地增加芯线的数量或增加芯线的数量,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横向尺寸较小,但卡槽102的开口较大,不够美观。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排线的结构如图3所示,由芯线I和2构成,芯线2的绝缘层201有一根沿芯线2轴向布置的突棱202,芯线2的突棱嵌入到芯线I的卡槽102中,相对于实施例1和2,卡槽102的开口较小,比较美观,但组合后的排线宽度较大。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排线的结构如图4所示,芯线3不仅包括沿芯线轴向布置的卡槽302,包括沿芯线轴向布置的突棱303,突棱303嵌入到相邻芯线的卡槽302中。这种排线只需要一种结构的芯线就可以组合成不同芯线数量不同的排线,但排线两侧多余一个卡槽和一个突棱,不够美观。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排线的结构如图5所示,实施例5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施例2芯线I和芯线2,芯线I只有卡槽102,芯线2只有突棱202 ;组合后排线的两侧没有多余的突棱和卡槽。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耳机线的结构如图6至图8所示,,包括排线10和开合套20,排线采用图3所示实施例3的排线,排线10的芯线为两根,开合套20套在两根芯线的外面。[0031 ] 开合套20的内孔是上大下小的锥形孔,锥形孔大端的内部有一块隔板2001,隔板2001将锥形孔的大端分隔成两个小孔,排线两根芯线I和2分别穿过小孔。当需要使用耳机时,将开合套20向下拉,隔板2001将芯线I和2分开;当不需要使用耳机,需要将耳机线收起来时,将开合套20向上拉,开合套20锥形孔的小端将芯线I和2并合在一起,芯线I和2不会绞乱。
[0032]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的排线可以根据使用条件的需要任意组合,可以以增加芯线数量也可以减少芯线数量;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的耳机线在使用时,可以将与耳塞连接的两根芯线拉开分叉,不使用时,可以将分叉的两根芯线并拢成为一条线,外观简洁;与耳塞连接的两根芯线不会绞乱,不需要整理,使用时很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排线,包括至少两根芯线,所述的芯线包括绝缘层和包裹在绝缘层内部的金属线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芯线中,第一芯线的绝缘层包括沿第一芯线轴向布置的卡槽,第二芯线的绝缘层部分嵌入到所述的卡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其特征在于,第二芯线的绝缘层包括沿第二芯线轴向布置的突棱,第二芯线的突棱嵌入到第一芯线的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其特征在于,第二芯线的绝缘层的主体部分嵌入到第一芯线的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根芯线包括沿芯线轴向布置的卡槽,相邻的另一根芯线的绝缘层部分嵌入到所述的卡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根芯线包括沿芯线轴向布置的突棱,所述的突棱嵌入到相邻芯线的卡槽中。
6.一种耳机线,包括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线是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排线,排线的芯线为两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合套,所述的开合套套在两根芯线的外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开合套内孔包括锥形孔,锥形孔的大端包括隔板,所述的隔板将锥形孔的大端分隔成两个小孔,排线两根芯线分别穿过一个小孔。
【文档编号】H04R1/10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柳志浩
申请人:柳志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手机照片误删恢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