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庭院电脑老是蓝屏屏的朋友吗

产品分类Category
输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直流到交流,再到交直流共存的技术演变。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柔性直流作为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可使当前交直流输电技术面临的诸多问题迎刃而解,为输电方式变革和构建未来电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解决方案。它实际上是通过控制电压源换流器中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开通和关断,改变输出电压的相角和幅值,可实现对交流侧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达到功率输送和稳定电网等目的。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和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于2004年将其正式命名为“VSC-HVDC”(voltagesourcedconverterbasedhighvoltagedirectioncurrent)。ABB,Siemens和Alstom公司则分别将该项输电技术命名为HVDCLight,HVDCPlus和HVDCMaxSine,在中国则通常称之为柔性直流输电(HVDCFlexible)。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技术的提出和应用,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提升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工程推广应用。1、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主接线采用两电平、三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一般采用在直流侧中性点的接地方式,而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则一般采用交流侧接地方式。无论是采用直流侧中性点接地的两电平、三电平换流器还是采用交流侧接地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均为单极对称系统。正常运行时接地不会有工作电流流过,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接地极,而当直流线路或换流器发生故障后,整个系统将不能继续运行。此外,通过大地或金属回线还可构成单极不对称结构,类似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一极。在相同系统参数下,相比于单极对称系统,单极不对称系统换流阀所耐受的电压水平是单极对称系统的2倍,且直流侧的不对称还将造成换流器交流侧电压水平的提升。为了提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容量和电压等级,满足特高压、远距离大功率输送的要求,单极换流站内换流器还可以由若干容量较小换流器单元串并联组合构成。如图1所示,两个单极不对称系统串联还可以构成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类似的双极对称系统。  图1典型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采用双极系统的变压器需要承受由于直流电压不对称造成的变压器直流偏置电压,与常规直流变压器不同的是,此时变压器不需要承受换流站产生的谐波分量。目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采用单极结构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为了降低直流侧故障的发生率,大都采用电缆作为传输回路。这样,采用单个换流器的可靠性相对更高一些,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对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系统连接方式一般为并联形式,以保证换流器工作在相同的直流电压水平。并联型多端柔性直流网络又可分为星形和环形两种基本结构。其他复杂结构都可以看成这两种结构的扩展和组合。图2分别为4种拓扑结构。  图2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典型接线方式并联式的换流站之间以同等级直流电压运行,功率分配通过改变各换流站的电流来实现;串联式的换流站之间以同等级直流电流运行,功率分配通过改变直流电压来实现;既有并联又有串联的混合式则增加了多端直流接线方式的灵活性。与串联式相比,并联式具有更小的线路损耗、更大的调节范围、更易实现的绝缘配合、更灵活的扩建方式以及突出的经济性,因此目前已运行的多端直流输电工程均采用并联式接线方式。2、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技术根据桥臂的等效特性,柔性直流输电的换流器技术可以分为可控开关型和可控电源型两类。可控开关型换流器的换流桥臂等效为可控开关,通过适当的脉宽调制技术控制桥臂的开通与关断,将直流侧电压投递到交流侧。可控电源型换流器储能电容分散于各桥臂中,其换流桥臂等效为可控电压源,通过改变桥臂的等效电压,间接改变交流侧输出电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可控电源型换流器的典型代表。桥臂的等效输出电压是通过改变投入桥臂内的串联子模块个数来实现的。如图3所示,根据子模块所采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半桥型、全桥型以及钳位双子模块型等多种形式。此外,级联两电平换流器(cascadedtwolevel,CTL)由半桥电路级联而成,其本质上也属于可控电源型换流器。  图3模块化多电平子模块拓扑当其桥臂中的子模块超过一定数量时,换流器输出波形为近似正弦的阶梯波,无需加装滤波装置。与两电平换流器相比,模块化多电平突出优势表现在:①模块化设计,易于电压等级的提升和容量的升级;②器件的开关频率和开关应力显著降低;③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和总电压畸变率大大减少,交流侧无需滤波装置。相比于两电平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不足主要在于:①由于每个桥臂中串联的子模块数量较多,因此阀控系统在每个周期内所需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对控制系统要求很高;②分布式储能电容增加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均衡控制;③各桥臂间能量分配不均,将破坏子模块内部的稳定性,导致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在目前投入工程应用的换流器技术中,无论是两电平还是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均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无法在直流故障下实现交直流系统的隔离。但全桥式和钳位双子模块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由于可以使桥臂等效输出电压为负,在直流电压急剧降低时,仍然可以支撑交流电压,从而实现对交流侧短路电流的抑制作用。3、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核心,用于实现系统正常运行的控制功能和故障下的保护功能。控制保护系统包括换流站级控制保护系统和换流阀级控制保护系统。但与常规直流输电不同的是,柔性直流输电中的阀级控制保护系统远为复杂。尤其是在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站级控制器(简称极控或者站控)只承担一部分控制和保护功能,对阀体的控制保护更多依赖阀级控制器完成。包括根据换流站级控制信号的要求产生换流阀子模块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汇总,以及实现换流阀的保护等功能(如图4所示)。因此,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通常需要实现纳秒级的高速同步控制,以满足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高实时性的要求。  图4站控及阀控系统柔性直流换流站级控制系统除实现系统的正常启动、停运操作外,还包括稳态的功率控制和调节,其功率控制器包括有功类功率控制器和无功类功率控制器,有功类控制器包括有功功率控制和直流电压控制;无功类控制器包括无功功率控制和交流电压控制。一般来说,双端柔性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站控制直流电压,另一端控制有功功率,而两站的无功调节相互独立,可以自由选择控制无功还是交流电压。在控制策略上,无论采用两电平还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技术,其交流侧具有类似的等效数学模型,因此均可采用相同的站级控制策略。在众多的站级控制策略中,直接电流矢量控制策略以较高的电流响应速度和精确的电流控制效果已成为电压源型换流器的主流控制技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与常规直流输电和两电平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区别主要在阀级。柔性直流输电中的阀基控制器(valvebasecontroller,VBC)是实现站级控制系统与底层子模块控制的中间接口,用于实现阀臂的控制、保护、监测及与站控系统以及换流阀的通信,同时实现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功能以及环流控制功能,这是保证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由于高压大容量系统的阀臂往往由数百个子模块组成,为保证各个子模块之间的电压平衡,VBC对子模块数据的处理速度要求极高,往往在100μs以下,这种大规模子模块的高速控制平衡技术,对阀控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模块化多电平技术所特有的环流现象会引起换流阀电流应力以及损耗水平的上升,严重时会造成系统失稳无法运行,因此环流控制策略的设计也成为阀控中的关键环节。柔性直流输电保护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输电系统中所有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在故障工况下,能够迅速切除系统中故障或不正常的运行设备,以保证剩余健全系统的安全运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配置需满足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快速性、可控性、安全性和可维修性等原则。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其故障特性与两电平换流器系统保护策略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具体的保护分区和保护算法设计。但总体而言在保护总体配置上相差不大。4、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应用鉴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特点,由其构成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接入、孤岛供电、城市供电、电网互联等领域。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来进行风电、太阳能等功率输出波动较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可以缓解由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波动引起的电压波动,改善电能质量。当交流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够有效地隔离故障,保证风电场的稳定运行。据CIGRE测算,在距离大陆60km以上的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是唯一技术上可实现、经济上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向海岛、海上钻井平台等孤岛负荷供电时,可以充分发挥柔性直流系统可以自换相的技术优势。同时,直流线路在投资、运行费用、长距离传输不需要添加补偿设备等方面相对于交流线路具有优势。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向城市中心供电,不仅可以快速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解决电压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还能够提供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稳定性,并在严重故障时提供“黑启动功能”。另外,柔性直流输电采用地埋式直流电缆,无交变电磁场、无油污染,可以在无电磁干扰及不影响城市市容的情况下,完成城市电网的增容改造,满足城市中心负荷的需求和环保节能的要求。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电网互联,不仅可以完成电网间功率交换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凭借其快速独立调节无功功率、“黑启动”、不提供短路电流等技术特性,解决大规模电网中的动态稳定性、电网黑启动以及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而且,柔性直流换流站占地面积较同等容量的常规直流换流站小,因此可以在更靠近负荷中心的位置建设换流站。在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很多国家都有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其中有用于风电接入、有用于电网互联、有用于大型城市供电、有用于海上钻井平台供电。2006年开始,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及时把握住了技术发展的趋势,与西门子公司几乎同步开展了基于MMC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设备研制、试验能力建设、工程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成果,并于2011年7月在上海南汇投运了中国首条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使中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上海南汇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结构,其容量为20MW,直流电压为±30kV,输送长度约为8km,南汇风电场通过该工程接入上海电网。为了满足大连市区南部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加,避免自然灾害对市区供电产生的严重影响,消除电网的安全隐患,2012年大连市计划建设一个联接北部主网和市区南部港东地区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依托该工程的先期研究,开发成功了世界上首套1000MW/±320kV换流阀及阀基控制器,并通过了DNVKEMA的见证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领域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同时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400电平动模平台,该平台有效验证了大连阀控系统设计和各种功能的正确性。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中国掌握了一整套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系统成套设计技术、换流站施工技术以及系统运行维护技术,为中国柔性直流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广东南澳风电基地,2013年底投运一个三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因为南澳岛周围安装了大量风力发电机,为实现可靠的风电接入,首先将两个风电场分别通过110kV变电站接入两端换流站,在汇总后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将电能输送到汕头电网。南澳工程的直流电压等级为±160kV,输送额定功率为200MW。为提高舟山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并考虑对舟山诸岛丰富风力资源的消纳,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舟山建设了一个5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于2014年6月投运,包含5个换流站,系统总容量1000MW,其中最大的换流站容量为400MW,直流电压等级为±200kV。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端数最多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可满足舟山地区负荷增长需求,形成北部诸岛供电的第二电源,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动态无功补偿能力,提高舟山电网电能质量;缓解舟山群岛风电场并网难题,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的灵活性。工程的建设和实施,也将为未来实现海岛供电、可再生能源并网、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乃至直流电网构建等应用,提供技术和工程上的良好借鉴。5、结语柔性直流技术以其有功无功独立调节、无源供电能力以及易于构建直流电网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可关断器件、直流电缆等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增强了柔性直流的输送容量水平,使柔性直流输电成为电网可采用的主要输电方式之一。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接入和电网改造升级等需求,世界范围内的柔性直流输电应用将会获得日益广阔的发展。
下一主题:
上一主题:
Copyright(C)2006 广州顶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
电话:020-
传真:020-
地址:广州科学城敬业三街7号玉树工业园当前位置:
走出国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6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由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联研院)和南瑞集团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在英国设得兰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设得兰项目)竞标中中标。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走向国际的第一个项目,是公司高端输电技术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柔直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设得兰岛位于苏格兰最北部200多公里的海上。负责为该岛供电的勒威克(Lerwick)发电厂将在2019年完成服役年限,为了保障岛上电力可靠供应,苏格兰配电公司提出设得兰项目。  参与设得兰项目竞标的四家公司,只有英国国家电网提供了以柔性直流输电向岛屿供电的方案,其余竞标方方案均为在本地新建发电厂。两种不同的方案数量1:3,柔性直流输电方案却胜出,这是因为柔性直流输电具有可向无源电网供电、电压无功调节灵活快速等技术优势,非常适合于偏远海岛供电。同时,柔性直流输电在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带来的电网扰动等方面也具有出色表现,广泛适用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大型城市供电等场合。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欧美发达国家将其作为未来输电网建设的重要技术选择。  欧洲2008年为实现风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范围传输和分配,解决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挑战提出的“超级电网”规划也将目光放在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上。设得兰项目对于柔直输电技术的青睐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  “柔性直流相当于在电网接入了一个阀门和电源,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上通过的电能,隔离电网故障的扩散,而且还能根据电网需求,快速、灵活、可调地发出或者吸收一部分能量,从而优化电网的潮流分布、增强电网稳定性、提升电网的智能化和可控性。与传统直流相比,柔性直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孤岛供电、多端互联、无功功率控制等方面。与交流输电相比,柔性直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长距离输电、可再生能源消纳、异步联网等方面。”联研院直流所所长贺之渊表示。  获得了设得兰项目EPC总包商投标资格的英国国家电网公司,邀请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作为换流站供应商之一进行投标,联研院与南瑞集团组建联合工作组,依托联研院欧洲院国际化平台支撑,对该项目进行应标。在联研院及欧洲院团队、南瑞国际业务公司和南瑞中电普瑞工程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工作组从2015年10月最初的信息征询开始密切合作,历时10个月,成功战胜西门子、阿尔斯通等竞争对手,成为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唯一换流站合作方。2016年9月,联合工作组派遣业务骨干前往英国集中办公,并于2016年12月最终协助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完成EPC投标工作。  拿下设得兰项目,联研院柔性直流输电研发团队最为开心:“8年前,我们就想着能够拿一些国际直流项目,不过那会儿我们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上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且技术品牌也没有打响,国际项目在大家眼里都是可望不可及的。现在中标设得兰项目,说明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柔直技术完全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真正实现了国际引领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专项研究,并制定了《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框架》。团队的前身——中国电科院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研究所,与西门子、ABB等国际知名公司同步起跑,开展新一代模块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攻关。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开展的系统、全面的研究。  “柔直输电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我们一切从零开始,所以在技术专利方面也格外完整。当时全球只有ABB一家有实际工程应用经验,且采用的是传统的类似高压变频器的技术路线,可供借鉴的经验几乎没有。”贺之渊表示,经过年的基础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柔性直流输电的基础理论体系,年,团队从解决高压大容量的新技术路线着手,掌握了最先进的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系统的工作机理、设计、研制和试验方法,并完成了核心设备研制。  厚积薄发,5年后,全新的柔直技术开始投入工程运用。  2011年7月,上海南汇柔直示范工程正式投运,采用的正是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技术,国家电网公司也成了继ABB、西门子之后世界第三家具备柔直成套设备研发和工程实施能力的企业。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挑战当时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320千伏/1000兆瓦柔性直流换流阀设备,将柔性直流额定电压、容量推向当时全球柔直技术的顶峰,并通过该项目掌握了高压大容量柔直换流阀系列关键技术,全面超越国外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表示:“这个(柔性直流换流阀)打破电压和容量水平世界纪录,标志着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技取得了重大成功。换流阀型式试验的顺利通过,是超级电网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该项目开始,我们的柔性直流设备已经全面超越国外同类产品。”团队成员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这样表示,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一年一个台阶,这些项目的完成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2013年,团队首次获得了欧美国家柔性直流工程的投标资质,为国家电网公司斩获国际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柔性直流技术的国际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公司党组决定规划建设备受厦门±320千伏/1000兆瓦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在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上双双创下国际之最,也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双极拓扑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厦门项目对于我们在欧洲市场的开拓帮助最直接也最明显。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等欧洲业主就是在看过了厦门项目之后,对我们的柔直技术充满信心。”贺之渊表示,“可以说厦门项目之后,我国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真正实现了国际引领。”  多个国内项目的影响力逐步积累渗透到了国际市场。从2014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频频获得英、法、美等多个欧美国家的直流工程投标资质。  在国际市场树立金字招牌  “在高端国际电网项目的应标过程中,企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基本是影响业主方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联研院直流所副所长庞辉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内的多个柔直项目成功实施让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对公司的项目执行力信任度加分不少,而多年来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则为团队塑造了良好的领先技术品牌形象。  “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是大型跨国公司展示企业在技术方面实力的通行做法。”庞辉说,“从2004年开始,团队成员每届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CIGRE)年会都会参加并作报告,向各国研发机构和电网公司专家介绍我国在直流领域取得的技术进展,获得了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然后这些有影响力的国外专家又纷纷邀请团队人员在其它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报告,进一步扩大了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团队成员得到了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力电子委员会主席杜山(Dushan)教授、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电力电子与直流输电专委会前任主席马西奥·塞茨特曼(Marcio Szechtman)博士、布雅尼·安德森(Bjarne Andersen)博士等国际著名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他们推荐或受邀参加了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电子分会(PELS)大会、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高压直流和电力电子专委会(B4)年会、国际电力交流组织(IERE)年会等大量国际学术会议,向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和学者介绍取得的成果并深入开展技术交流,大幅度增强了团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同时,团队还针对作为电力电子装备研发重要基础的仿真和试验能力开展了自主化研发,并建成了世界上参数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备试验室,以及世界上首个柔性直流输电和直流电网数字—模拟混合仿真实验室,受到了国内外来访专家的一致赞誉,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受邀进行了介绍。2016年,试验室承接了西门子公司在德国生产的巴西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阀试验,真正具备了国际影响力。通过学术上的广泛交流和工程上的全面实践,国家电网公司的柔直技术品牌在国际上知名度不断提升。英国国家电网公司也是因为全方位信任团队和国家电网公司的技术品牌,在西门子、阿尔斯通等跨国公司同时参与竞争的情况下,最终还是选择联合工作组作为唯一换流站合作伙伴。  从2015年英国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设得兰柔直输电工程EPC总包商开始,到最终项目投标工作完成,联合工作组多次组队前往英国参加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和工程业主组织的项目联络会、设计澄清会、集中工作会,加上同时期在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技术交流,位于柏林的联研院欧洲院具有能够及时提供技术需求响应的地缘优势,极大增强了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技术和工程实力的信心。  “除了严格的招标要求,欧洲还有着复杂的本土化用工规定。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市场迟迟难以突破的原因之一。ABB、西门子等跨国大公司在欧洲经营多年,都有一套完整的本土施工团队。”一直从事国际市场开拓业务的联研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副主任廖敏表示。  “此前我们不少项目在欧洲无法顺利中标,和没有本土施工团队很有关系。”廖敏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公司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有限,加上这些施工企业都有固定的大公司合作,在欧洲找到愿意一起参与项目的施工团队几乎没有。  现在,这种状况正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柔直技术品牌的影响力的提升逐步改变。目前已经有英国、西班牙等一些本土施工团队与国家电网公司项目组组成联合体,参与到多个国际项目的竞标中。  从技术研发到品牌形成,国家电网公司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在国际市场树立起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金字招牌,这也成为此次设得兰项目中标的关键。经过十多年的自主创新,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掌握了柔直输电运行机理、换流阀设备、控制保护、仿真试验、系统调试等全系列关键技术,获得了业界一致认可。  未来,欧洲市场将进入持续稳定增长阶段。欧洲按照超级电网的规划设计,现如已经在英国东部海域、挪威西部海域、德国北海和本土等区域开展大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而国家电网自主研发的柔直技术和工程应用成果,在这轮电网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法国RTE等欧美电网公司的密切关注。  “所以,设得兰项目仅仅是个开始。”廖敏笑着说。
其他频道推荐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网的光伏直流并网变流器研究--《可再生能源》2014年09期
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网的光伏直流并网变流器研究
【摘要】:文章研究了光伏发电并入直流电网所需变流设备的拓扑型式,提出了适用的Boost全桥隔离升压拓扑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拓扑的工作模态。文章采用等效受控源法对系统进行了小信号动态建模,采用Bode图分析了控制方案的稳定性,研究了系统启动时对电容充电容易造成电感饱和进而损坏的问题,提出利用光伏系统对电容充电的方案,设计了分段阶梯充电的控制方法。最后搭建了10 kW的样机平台,对拓扑方案和控制策略进行了试验验证。文章对研究大容量新能源发电并入高压直流电网以及中、小功率交直流混合电网组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M721【正文快照】:
0引言电压源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已经成为国家电网未来重点研究的输电技术[1],[2],直流输电技术逐渐在输电网的较低电压等级网络得以应用[3],与直流电网相结合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并网、组网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讨论光伏发电直接以直流形式并入高压直流电网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兵;[J];电工技术杂志;2004年10期
史敬灼;;[J];电气应用;2006年08期
郭锐;董忠文;;[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年10期
杨喜军,叶芃生,苗海亮,雷淮刚;[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刘伟增,张浩,马西奎;[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高玉峰;刘亚龙;李春平;;[J];通信电源技术;2008年02期
高玉峰;李春平;刘亚龙;;[J];电气自动化;2008年03期
蒋志宏,黄立培,孙晓东,郭宇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3期
蒋志宏,孙晓东,邢岩,黄立培;[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吴永明;[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彭祺;卓放;占奇志;王兆安;;[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温伟刚;萨殊利;王恒;;[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Ⅱ)[C];2008年
周光明;沈煜;张晋茂;麻凯恩;朱正菲;杜强;;[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王斌;易灵芝;彭寒梅;李明;邓栋;颜志刚;;[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汤觅;覃荣震;;[A];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徐小杰;侯振义;;[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张卫平;刘振刚;陈振庚;刘元超;;[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刘大年;鲁玲;杨春榕;;[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何致远;周克宁;;[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伟译;[N];电子报;2003年
山东 黄杨;[N];电子报;2011年
湖北 曾安君;[N];电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强;[D];天津大学;2012年
谷鑫;[D];天津大学;2010年
吴新科;[D];浙江大学;2006年
姚刚;[D];浙江大学;2007年
姚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娄佳娜;[D];浙江大学;2011年
王发强;[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任小永;[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王志强;[D];天津大学;2012年
陈富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鸿魁;[D];重庆大学;2012年
于海坤;[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赵亮杰;[D];扬州大学;2012年
杨潮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阳彩;[D];浙江大学;2012年
许奕伟;[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阳峰;[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武艳辉;[D];天津大学;2012年
白茂军;[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郭俊锋;[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10总是蓝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