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闻的人,大学生第一份工作作到底是去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最好别去新媒体
1041 次点击
17:22:26 发布在
&&&&这篇文章去年在我的公号刊出后,在学界和业界引发了一场很大的讨论。让我欣慰的是,这个观点不仅引发很多传统媒体人和新闻学子的共鸣,也得到了不少资深新媒体从业者的认同。比如新媒体大伽、曾任新浪总编辑的陈彤先生在一次新媒体峰会上劝新闻学子:如果你还想做媒体,最好第一份工作是去纸媒,去报纸或者杂志。他认为真正有能力的媒体人还是在纸媒,“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并能踏踏实实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内容,这种基本功正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需要的”。他还作出判断,纸媒在近一二十年间根本不可能消亡,并特别向一直坚守在新闻战线的媒体人表示致敬。&&&&陈彤没在传统媒体待过,第一份工作就在互联网,后来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一个符号。作为一个从未在传统媒体待过的新媒体人,却能有这种认识,非常可贵。比那些才离开传统媒体几天就把传统媒体说得一无是处的人,不知要高多少倍:)&&&&资深媒体人、中青报前任总编辑陈小川评论说:16年前在一个论坛上,有与我同台的互联网大佬说:“三年以后互联网会替代所有传统媒体”。我当场反对他的看法。时隔16年,互联网谁也没有替代。纸媒是死了一些,是在纸媒日子太好的时候超生的。某些网站(川总原话指名道姓,我就改为虚指吧)每天有几条自己采写的新闻?牛逼的媒体人是能生产好的内容的记者、编辑。这是媒体界的实体经济!买来、偷来别人内容的互联网,顶多是虚拟经济。雷曼兄弟而已!&&&&川总还作出这样的预言:5年后,还有生命力的新闻网站,一定是有公信力、讲究新闻专业主义的传统媒体所办的新闻网站。一定不是做游戏出身,做社交起家的“新闻网站”。做好的新闻网站是要讲血统、讲传承的。做游戏和做新闻差的远了。&&&&一位有资深的新闻从业经历、后来进入政界的朋友说:半个世纪前,当电视风生水起之时,电视人曾以豪迈的气势在国外一家电视台的墙上写下了"让电视埋葬广播",可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几十年过去了,广播依然生机勃勃!&&&&贴出去年我的两篇引发讨论的文章:&&&&一 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最好别去新媒体今天的公号推昨晚我发的几条微博,这几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贴出来与朋友们分享,主要意思是“第一份工作千万别去新媒体”。&&&&我在很多大学的新闻系讲座时,都给过学新闻的孩子们一个忠告,第一份工作一定不要去所谓”新媒体“,而要去传统媒体认真做新闻。1,到新媒体,只会被当成”人手“,学不到东西,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在认真做新闻中累积经验和闯江湖地位;2,新媒体还是一个空洞概念,容易滋长和感染虚浮之气,传统媒体严谨很多。&&&&一个叫:有看过一些新媒体的招聘广告,必须“九零后”,必须“想法新颖脑洞大开”。人总会老,如果一家单位只强调一时的“新颖想法”而不去积累经验,实践摸索,那被录取的“九零后”过没两年又会被“零零后”取代,这样的工作,不做也罢。&&&&我遇到过几个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去新媒体的孩子,浑身的“江湖气”。在学校时就作为实习生替人经营微信公号,没去传统媒体实习。虽然短期获得了一些利益,比如分得的收入,一些公号被转到了10万+,主页群的虚荣。但这些算什么“新闻经验值”呢?身上沾染了新媒体的很多毛病:标题党思维,段子手习惯,抄来抄去,绞尽脑汁迎合低级趣味寻找情色点。。。&&&&做学术需要冷板凳,同样,新闻系学生实习和就业,也需要这种“冷板凳意识”。即使刚开始进去没有太多机会,即使开始只是跑会议新闻稿,但坚持做新闻,总会受益。有人说传统媒体难进,现在传统的似乎已经饱和了,但大大小小那么多媒体,努力还是有机会的,不要眼高手低非得挤那几个大城市的几家大媒体。在传统媒体做新闻,虽然受到一些约束。但好处是养成严谨做新闻的习惯,核实信息源,严格把关,推敲措辞,多采访几个人。多数新媒体并无新闻采访资质,也无意于认真做新闻,只是复制、整合和标题党,需要的只是“人手”。在里面混几年,混过了大好青春,混出了一身毛病,淹没了“人才”,也无法混成“人物”。&&&&别跟我说传统媒体也有毛病,我说的是“第一份工作选新媒体带来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病根深蒂固,但对做新闻的人来说,其宝贵财富和资源足够你去汲取了。&&&&记得我以前发过一条微博,是这样写的:新媒体拯救了大学新闻系,也拯救并抬高了实习生身价。萎缩的传统媒体对人力需求本呈下降趋势,新闻系就业越来越难。但传统媒体在冲击下被迫转型,转型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人,做新媒体尤其耗人耗人手。不少媒体现在大量招实习生,抢能玩新媒体的实习生。过去是实习求媒体,现在不少媒体是求实习生。DD有人说,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是不是当“人手”?虽然也是如此,但传统媒体转型中多是跑新闻多年的资深记者管着带着新媒体,跟着这样的记者,也会学到很多。比如本报负责官微运营的叶铁桥,就是资深记者,做过很多影响巨大的报道,媒体新人跟着他做新媒体,能汲取到不少新闻从业经验:)在传统媒体的业务氛围中也能“熏”出来。&&&&昨天还发了另一条微博:提醒防范假性因果的标题党诱惑&&&&看一条新闻说:司机高速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这标题完全是误读读者,实际上不是“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而是”遮挡号牌的违法行为“。想起上周另一条类似的新闻:一游客看风景眼球转动太快致视网膜脱落--我在课堂上分析了,标题中的假性因果误导受众。前几年一条”爬树偷窥女邻居洗澡被判强奸罪“的新闻,就是以这种标题党方式误读公众的。看到一条荒唐的新闻时,首先要想想,是不是某个关键环节被记者屏蔽和省略了。&&&&新闻系学生第一份工作选择新媒体,也许就会累积这样的毛病。&&&&二 没在传统媒体待过真不能叫做过新闻原以为“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别选新媒体”是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常识,没想到这篇文章像一发炮弹,这几天在媒体圈激起了这么多的争议与讨论。腾讯“大家”栏目本想邀请我与几位批评者做一场在线访谈,但我周末要外出做几场讲座,就没法儿参加了。把我的观点写出来,算是一次回应。&&&&一 传统媒体工作过很容易跳到新媒体&&&&种种批评中,新媒体从业者和研究者的反应尤为强烈DD虽然反对我的观点,但我看到的批评多是冷静和客观的,就事论事就理说理。倒是某网站一位编辑小兄弟,很不客气地扬言要让我去他们那实习。我就呵呵了,我回复说:好啊,好主意,不过想问问这个要带我实习的小兄弟,让我学什么呢?能教我什么呢?是要让我学学如何像小偷一样抄袭传统媒体的原创文章,再像强盗一样断章取义地篡改别人的意思做成毫无节操的黄色标题?&&&&我本无意挑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争,无非就是善意地提醒学新闻的年轻人要练好新闻基本功。并不是说传统媒体没有问题,也不是说新媒体就不值得去工作,而是说传统媒体可能更注意基本的新闻训练。有新闻理想,有志于做新闻的年轻人,有时不能随便将就地先找个工作,还是有先后顺序,先在传统媒体打好基本功。我见过不少年轻人,都是在传统媒体打好基本功,然后很容易就跳到了新媒体,甚至自己创业做新媒体,做得很好。第一份工作去新媒体了,越过了传统媒体这个锻练基本功的过程,很容易浮躁(当然不排除也有做得好的一些个案,但我说的是普遍情况)。传统媒体一般不会接纳没在传统媒体做过新闻、只玩过新媒体的人,会觉得这种人做不了新闻,还得重新回炉。&&&&二 自媒体的泡沫太多&&&&一些门户网站做新闻原创的觉得很委屈,觉得我的想法太传统了,落伍了。其实,不是我的想法传统,而是新闻生产在正回归“传统”。正如很多专家都说过,其实在新媒体面前,门户网站也已经成了“传统媒体”。比如今年全国两会时,虽然新浪和腾讯没有上会采访证,但两家网站在后方做了不少专题和创新,虽然不是第一手采访,但已经脱离了以前的复制转载和简单整合,也属于新闻生产了。还有很多人提到的澎湃新闻,虽然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还有各种新媒体产品,但操作的手法完全是传统媒体的生产过程,抓独家新闻,找独家视角,发掘社会的各种变化。不做原创,靠二传手和营销段子很难成为“媒体”,“自媒体”中的泡沫太多了。&&&&三 有志以新闻为业的第一份工作&&&&跟着我的同事刘万永实习过的师妹霍仟同学写了一篇跟我针锋相对的文章《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可以去新媒体》,很客气地与我进行了商榷。其实,霍师妹的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跟我并没有多大的分歧,她可能误读了我的观点。她在这篇文章里谈了很多新媒体就业的好处。实际上,我并不否定在新媒体就业没有好处,而是说作了很多限定。一个看得见的限定是: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最好到传统媒体DD第一份工作。一个隐含的限定是:这个命题的前提是,想以新闻为业,有新闻理想,那就绕不过“传统媒体锻炼基本功提升新闻生产能力”这条路。如果学新闻的根本不想做新闻,无意以新闻为业,就是找一份工作,混一个饭碗,只是当初“脑子进水”错填了志愿错进了新闻这行,只不过当成跳板,日后到其他更有钱途的行业工作,那真不必去传统媒体混日子浪费钱途,到哪里工作都行,去银行,去做房产中介,去发小广告,爱咋咋的,哪钱多去哪,我顶。那不是我这篇文章想讨论的。&&&&我那篇文章如果换一种说法:练新闻基本功为什么要去传统媒体DD可能就不至于引发多大的误读和争议了。好多在新媒体实习过的同学都给我留言说:曹老师说得太对了,前几年一直在网络公司和新媒体实习,说实话,真的是搬运工和劳力。另一个同学留言说:我有个师妹在老家小城市的小纸媒做记者,从刚毕业豆腐块都写的不通顺,我还要帮着改,到现在可以把握两三千字的人物采访,除了对新闻标题的提取以及多行业知识欠缺以外,在写这门功夫上长进不少,如果在新媒体两年估计薪水提了不少,内容还要我帮忙。&&&&还有一个同学说:我的第一份实习就是在新媒体,怀揣新闻理想去的,却是失望而归,每天都觉得很压抑,复制粘贴上传回复,工作状态很浮躁,没有学到什么真正有用的。&&&&四 新媒体缺乏基本功的训练&&&&看得出来,霍同学很不看好传统媒体,听她那口气,好像传统媒体明天就要死了DD我完全不认同这个判断。广告流向新媒体,是利润分配失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早晚会纠正,利润当然应该给新闻生产者才能激励原创,不能二传手耍流氓抢了本属于别人的钱还沾沾自喜。另外一个不平衡是管制的不平衡,你懂得,这个不能说太细。当然,我这篇文章不想讨论这个,主要想说练新闻基本功为什么要去传统媒体。我那篇文章并非挺传统媒体贬新媒体,客观事实是,传统媒体有很多毛病(我写过很多文章批评过),新媒体也有毛病(可我的文章主要不是为了比谁优谁劣),但在训练新人采写编评的新闻基本功上,传统媒体比新媒体有很多优势DD这难道会有多大的疑义?新媒体能教给新人很多新思维,但给不了基本的训练。很多连原创新闻都不做,从来没有采访,有志于以新闻为业、想积累新闻经验的在那里能积累什么资本呢?&&&&把这道理苦口婆心地揉这么碎讲这么细了,应该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了吧:)今天那些新媒体做得好的,从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到壹读的林楚方,哪一个不是在传统媒体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经验。无论是做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圈子里能叫出名字来的,哪个没在传统媒体待过、并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包括霍同学,如果没有在中国青年报实习的经验,没有像刘万永这样的名记者带着,也很难有这样的新媒体视野。几大门户网站的内容部门,有几个总监和高管没有资深的传统媒体从业经验?或是挖来的,或是跳来的,只干过网络、只会复制整合的,永远只能做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人手”,在互联网公司也得不到重用。这方面,那些从传统媒体混出来、如今在新媒体干得人模人样的,别误导新人了。&&&&五 没在传统媒体待过不能叫做过新闻&&&&最后,再扔一发炮弹供讨论,如题所言,没在传统媒体待过,还真不能叫做过新闻。你可以叫传播,可以叫营销,可以叫公关,可以叫新闻传播,但没在传统媒体中像在作坊中那样严格走过新闻的流程,在或采、或写、或编、或评、或播、或导岗位待过,没开过编前会,没焦头烂额地改过稿,没被总编辑毙过稿,没写过一两篇有影响的报道或评论,真找不到真正的新闻感觉。没有这些基本功,那些卖萌耍宝、标新立异、刺激眼球、幽默搞笑不过只是杂耍而已。缺少新闻的魂,只剩迎合和营销。&&&&当下做得比较成功的新媒体,多是带着浓厚个人色彩、鲜明个性特质、个人主导性的项目,并且带着传统媒体的基因。他们或是传统媒体时代的老炮儿,或是都市报群雄混战时代突围的黄金一代,或是网络江湖中混出来的写手,已经因为自己的文字而拥有一群粉丝DD他们熟悉新媒体传播和运营技巧,深谙读者的痛点和网络的G点,在新媒体上将自己文字中能吸引新读者的那种个性运用到极致,将互联网个性特质发挥到极致。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保持内容生产的核心竞争力,顺应读者的变化,于是能摇身一变,从传统媒体大佬变成时代新宠。&&&&不错,新媒体里也有专业专注内容生产的大机构,也有很大的基本功锻炼机会,但我说的是平均和常态。一个新人就业咨询,你说去“专业的大机构”DD有时这话可能等于没说,因为判断这个本身就比较麻烦,总体来看,当难以判断是否“专业大机构”或进不了这样的单位时,去传统媒体完成职业起点的专业训练,还是更靠谱些。拿最好的新媒体公司跟最烂的传统媒体比,拿这种个案统计去辩论,是一种逻辑陷阱。&&&&有的同学说,传统媒体那么难进,哪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DD确实,如果大家眼睛都盯着那几个大城市的那几家大媒体,岗位确实少。可全国的传统媒体有那么多,不必眼高手低,不必那么为难自己。很多优秀的新闻人,第一份工作都不是在很牛逼的媒体,都是从普通媒体拼出来的,然后走向了更高的平台。有人说,在一些传统媒体待着没有业务氛围和发挥空间,死气沉沉没有活力DD活力和空间需要自己去争取,首先别让自己新闻理想被磨灭了。&&&&传统媒体有很多病,也有很多传统媒体死气沉沉,但总体而言,对有志于以新闻生产为业的年轻人来说,传统媒体从业经验是绕不过的一堂实践课。&&&&曹林 凤凰网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5:13 &&
不完全对!不管是针对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学新闻的)最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你如果还有良心,就不要干媒体这一行;你如果干了媒体这一行,就别再说你还有良心!这个媒体就是包括所有介质的媒体概念!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最好别去新媒体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一】最近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新闻传播界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标题实在太针锋相对了。中青报的曹林的文章标题是:《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别去新媒体!》;仟言万语的霍仟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可以去新媒体》。那到底该不该去呢?【二】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啥是新媒体?无论是曹文还是霍文,都在说传统媒体啦新媒体啦,但独独就是没人说,到底啥是新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不是新媒体,没疑问。至少曹文霍文,都认同。但请问:门户算不算新媒体?个人也好组织也好,用wordrpess搭建个自家的网站,算不算新媒体?我再问得狠一点:微信公众帐号,算不算新媒体?我的看法是:都不是新媒体。门户就不用说了,很多人都已经把它归为传统媒体了。网易自家都成立新媒体事业部了。微信公号也不算新媒体?是的。整个公号平台是新媒体平台,但单独的号,尤指订阅号,根本不算新媒体。不就是写篇东西,往上一发,然后订户们在那里看。商业模式是:有时候底下贴个膏药广告,有时候写篇软文。请问,和传统媒体,有啥子区别?别以为开了个微信公号就叫新媒体,好吗?【三】所以,曹文和霍文,针锋相对的,其实不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而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我觉得标题应该是:新闻学子该不该第一份工作去网络媒体。如果是网络媒体的话,曹文是很偏颇的。现在的网络媒体,同样可以做出很有水准的东西出来。比如腾讯财经的棱镜——这个栏目的水准,我看比九成的传统媒体都好。比如霍文里也提到的《搜狐内部编辑手册》,要求还是很高的。比如财新网的数据可视化。请注意,这是财新集团的网络媒体部分,而且可视化,传统媒体压根表现不出来。网络媒体就是轻浮,就是标题党,就是飘在天上,这种认知,是非常狭隘的。故而,作为一个新闻学子,真的想做个什么厚重的内容,有点深刻的内容,网络媒体不见得有多差。哦,对了,找个补,微信公号也可以做出来深刻的厚重的内容来的。【四】现在来看看曹文吐槽的那段文本:“标题党思维,段子手习惯,抄来抄去,绞尽脑汁迎合低级趣味寻找情色点……”而霍文则转移了话题,在论及90后时,说他们原住民,更贴近网民。但无法否认的事情是:90后相对前辈们,到底经验弱了一些,在做重大报道时,总体上以辅助性工作为主(我并没有说没有个别案例)。这个辅助性工作是什么?曹文的那段文本又在说什么呢?这就是:内容运营。这不是内容生产本身——虽然似乎也在生产什么东西,比如起个标题啥的——但其实,是在做内容运营。这是一个全新的工种,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里,是不重要的,甚至压根不需要做的。【五】在古老的前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是内容渠道合一。生产出来的内容,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推广,受众们自然会看。这个古老的前互联网时代的重大特点是:在信息市场上,信息供小于求。供给方比较牛,自然不用弯下身来推销自己。信息供给方们,也就是传统媒体们,每年在推广的时候,主要是年底做征订的时候。只要这个工作完成,后续的内容触达受众,是不用太操心的。于是,采编人员才能高高在上地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那套。在传统媒体里的层级里,采编看不起做经营的,更看不起做发行的。一个记者证就说明问题了:记者证得大学毕业,属于干部编制。发行?初中大概就可以了吧。【六】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信息一下子爆炸出来,尤其是web2.0之后,是个人都在那里生产信息。当然供大于求。供大于求了之后,供给方一定要弯下身来了,因为它需要推销自己。不推销自己,就没人看你。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商业公司做推销自己的事的,有广告,有公关,有商务拓展,反正职位种类很多,但都是推销自己。内容呢?内容一样要做推销,在内容领域里,就叫“运营”。老有人问我,啥叫网站运营啊?我的回答是:大部分是在做对内容这个商品的推销工作。内容运营人员,就是内容的市场推销人员。做推销的,能不标题党吗?能不段子党吗?agency也好,甲方也好,做营销岗的,哪个不天天在想这个?所谓Slogan,那就是标题党啊,亲!【七】正是因为长久以来,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向来没有推销内容的思维,所以,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内容生产和内容运营,究竟有什么区别。无论是曹文,还是霍文,都是一股脑儿混那里说。对于一个学子来说,还是要看,你究竟愿意去做内容生产呢?还是内容运营?霍文里提到了知乎。知乎是一个新媒体,它是非常典型的众包式内容生产平台。知乎如果要内容人员,它要的就是内容运营人员。也就是把知乎上用户们生产出来的内容推销出去,获取更大的注意力。知乎日报,是典型的内容运营产品,不是内容生产产品。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内容运营人员的需求,比如内容生产的,多得多。因为我对新媒体的定义是:用户深度卷入的以数字为主要形式的媒体——单个公众帐号这种东西,用户深度卷入个鬼。知乎?豆瓣?没用户深度卷入,他们早就歇菜完蛋了。人人网这个新媒体就是这么一落千丈的,用户不卷入了。但网络媒体一样需要内容生产人员,大到门户,小到公号。他们同样也需要运营人员,同样大到门户,小到公号。只是大的,分得比较细,小的,可能没分那么细,一个员工,可能生产也要做,运营也要做。我总觉得,内容生产隐隐与新闻学专业有关,而内容运营,隐隐与传播专业有关。毕竟广告公关专业,但凡新传学院有设,都是偏传播的。【八】最后一个问题,谈及传统媒体转不转型成功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商业史上,能转型成功的公司,非常少。媒体是商业组织,所以同样符合这个规律。但另外要说的事情是,新兴互联网公司,能存活的概率,恐怕不比大型公司转型成功的概率,高多少。半斤八两,两边都没什么好夸耀自己的。重点还是个人修为。哪里修为更好一些?还是那句话:看你要什么。你要生产本事得到锻炼呢?还是运营本事(推销)得到锻炼呢?【八】友情提示:在供大于求的行业里,推销,远远比生产,重要。关联阅读: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别去新媒体!别跟我说传统媒体也有毛病,我说的是“第一份工作选新媒体带来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病根深蒂固,但对做新闻的人来说,其宝贵财富和资源足够你去汲取了。我在很多大学的新闻系讲座时,都给过学新闻的孩子们一个忠告,第一份工作一定不要去所谓”新媒体“,而要去传统媒体认真做新闻。1,到新媒体,只会被当成”人手“,学不到东西,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在认真做新闻中累积经验和闯江湖地位;2,新媒体还是一个空洞概念,容易滋长和感染虚浮之气,传统媒体严谨很多。一个叫@Gilbert馬斯凱的网友跟帖说:有看过一些新媒体的招聘广告,必须“九零后”,必须“想法新颖脑洞大开”。人总会老,如果一家单位只强调一时的“新颖想法”而不去积累经验,实践摸索,那被录取的“九零后”过没两年又会被“零零后”取代,这样的工作,不做也罢。我遇到过几个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去新媒体的孩子,浑身的“江湖气”。在学校时就作为实习生替人经营微信公号,没去传统媒体实习。虽然短期获得了一些利益,比如分得的收入,一些公号被转到了10万+,主页君的虚荣。但这些算什么“新闻经验值”呢?身上沾染了新媒体的很多毛病:标题党思维,段子手习惯,抄来抄去,绞尽脑汁迎合低级趣味寻找情色点。。。做学术需要冷板凳,同样,新闻系学生实习和就业,也需要这种“冷板凳意识”。即使刚开始进去没有太多机会,即使开始只是跑会议新闻稿,但坚持做新闻,总会受益。有人说传统媒体难进,现在传统的似乎已经饱和了,但大大小小那么多媒体,努力还是有机会的,不要眼高手低非得挤那几个大城市的几家大媒体。在传统媒体做新闻,虽然受到一些约束。但好处是养成严谨做新闻的习惯,核实信息源,严格把关,推敲措辞,多采访几个人。多数新媒体并无新闻采访资质,也无意于认真做新闻,只是复制、整合和标题党,需要的只是“人手”。在里面混几年,混过了大好青春,混出了一身毛病,淹没了“人才”,也无法混成“人物”。别跟我说传统媒体也有毛病,我说的是“第一份工作选新媒体带来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病根深蒂固,但对做新闻的人来说,其宝贵财富和资源足够你去汲取了。记得我以前发过一条微博,是这样写的:新媒体拯救了大学新闻系,也拯救并抬高了实习生身价。萎缩的传统媒体对人力需求本呈下降趋势,新闻系就业越来越难。但传统媒体在冲击下被迫转型,转型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人,做新媒体尤其耗人耗人手。不少媒体现在大量招实习生,抢能玩新媒体的实习生。过去是实习求媒体,现在不少媒体是求实习生。――有人说,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是不是当“人手”?虽然也是如此,但传统媒体转型中多是跑新闻多年的资深记者管着带着新媒体,跟着这样的记者,也会学到很多。比如本报负责官微运营的叶铁桥,就是资深记者,做过很多影响巨大的报道,媒体新人跟着他做新媒体,能汲取到不少新闻从业经验:)在传统媒体的业务氛围中也能“熏”出来。昨天还发了另一条微博:提醒防范假性因果的标题党诱惑看一条新闻说:司机高速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这标题完全是误读读者,实际上不是“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而是”遮挡号牌的违法行为“。想起上周另一条类似的新闻:一游客看风景眼球转动太快致视网膜脱落--我在课堂上分析了,标题中的假性因果误导受众。前几年一条”爬树偷窥女邻居洗澡被判强奸罪“的新闻,就是以这种标题党方式误读公众的。看到一条荒唐的新闻时,首先要想想,是不是某个关键环节被记者屏蔽和省略了。新闻系学生第一份工作选择新媒体,也许就会累积这样的毛病。为什么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可以去新媒体最近,我的本科师兄曹林写了一篇《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别去新媒体》,看完后我觉得有的观点实在不吐不快。和师兄的意见相反,我给学弟学妹们的就业建议大多是:不想去传统媒体就尽量不要去。我去年毕业的时候,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一个学新闻的,毕业后到底是该去传统媒体呢还是新媒体呢?最后,我选择了新媒体,到现在工作快一年了,依然觉得我的选择非常正确。这个话题一般要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本质去谈。传统媒体的大危机目前传统媒体遇到了很大的危机,断崖式的下崩,这个结论不是骇人听闻,从数据可以看出,首先是印刷纸数量的下降,其次是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下降。这些数据都有公开的渠道可查,我们仟言万语上也公布了不少,这里不再啰嗦。1信息分发渠道受到威胁过去,传统媒体承担两大职责,一个是生产内容,一个是分发内容。互联网诞生后,特别是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得新媒体成了很强势的分发渠道。也就是说,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过去人们从报纸上、电视上、广播里获取信息,现在人们从pc和移动端获取信息。过去,传统媒体的“二元售卖”商业模式,使得传统媒体主要依靠信息分发这一环节产生商业价值,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在渠道上的进击,直接威胁到传统媒体的命根——也就是广告收入。广告开始逐渐流向新媒体,一些激进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传统媒体上的广告,人家自建渠道,粉丝数比传统媒体还多。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媒体收入大幅下降,使得全球多家知名媒体,例如纽约时报、路透社这样的媒体都在裁员,因为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2信息生产优势被瓦解传统媒体不仅仅是分发渠道受到了动摇,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也得到了瓦解。过去,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成本很高,使得垄断信息传播权的传统媒体既是内容生产平台,又是内容分发平台,做得风生水起,因为就是那几家在打嘛,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可是,有了互联网就不一样了。互联网平等的信息生产分发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个互联网使用者,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没有任何优势。举个例子,我创办公号的时候正在传统媒体实习,白天在外采访写稿晚上回来更新公号,当我公号的订阅户到达一定阶段的时候,我想在自己公号上做一些独家原创,我照样出去采访回来写稿发在我的公号,没有任何问题。这时候,我心想,当我想什么时候去采访就什么时候去采访,想什么时候去写稿就什么时候去写稿,反正不愁没地方发的时候,我干嘛还要去传统媒体呢?当一个渠道建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是有能力去做内容生产的。例如,腾讯的评论品牌“今日话题”,在业内也是做得很不错,收获了很大的用户量。正如我们仟言万语联合创始人、中国青年报刘万永所感慨的:“过去,纸媒是深度报道的重镇,现在已经转移到网媒。以澎湃、腾讯、网易等原创新闻为代表,生产的调查性报道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已经开始超越中国青年报等传统媒体。”微博用户“@文三娃”曾是南都周刊记者,现在在凤凰网做原创的深度新闻,报道了缅甸内战、中朝边境人民军战士越境枪杀中国村民调查,皆是传统媒体失声的内容。他在微博上感叹:“常年在一线采访,至少注意到几大门户的网站的原创部门,不少年轻记者(很多90后)表现出了专业、严谨的素养,他们在严肃新闻界,已然入列中坚。”新媒体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借助技术手段不断把信息传播做得更优化。业内常见的案例是腾讯和网易在Html5上的探索,网易的“习奥夜游中南海”的专题,传播面非常广,页面做得很精致,用户可以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看新闻。除了表现形式,新媒体在内容产出的速度和质量上,也到达了传统媒体未能企及的高度。这需要对传统媒体再做一个细化的分析,传统媒体是做什么的呢?传统媒体除了评论,普通的新闻报道其实不是生产内容的,传统媒体只是信息的搬运工,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生产者。例如,PX项目爆炸了,传统媒体会去采访一堆人,目击者、亲历者、专家等人来谈各自的看法,传统媒体再把这些信息梳理出来,形成自己的报道。可是,如果目击者、亲历者和专家他们直接在新媒体上发表他们的观点呢?
像微博、微信、豆瓣、简书、知乎这样的新媒体平台,不仅仅是内容分发平台,也是内容生产平台,有时候他们生产的内容会比传统媒体更高效。像前几天PX爆炸,传统媒体都去采访专家对此事的看法,有一个专业人士在知乎上写下了他对此事的看法,知乎很快地推送了出去。传统媒体转型不容乐观目前大家也都知道,传统媒体经济效益不好,摆在传统媒体人面前有两大难题,一个是裁员压力,一个是待遇老上不去。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能收获多少成就感呢?现在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在寻求转型,说句实话,不触碰到根本的改革或者转型根本就不会成功,而且,传统媒体也压根不愿意去触碰到根本问题。如果一个毕业生现在去传统媒体,会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总是做信息的搬运工,实在的技能比较少,干几年想转型了,这时候会发现非常困难。这是由思维决定的,老是在传统媒体里面呆着,处于一个没落的行业里,对于外面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变化缺乏足够的嗅觉,思维僵化,这时候再出去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传统媒体就一定不会犯错吗?曹林师兄在说新媒体的弊端的时候,强调新媒体标题党或者断章取义。新媒体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互联网诞生了三十多年,在门户网站发展最初的阶段,很多网站会做标题党,吸引流量。可是,那种粗犷的增长用户方式已经过去了,翻看网上广为流传的《搜狐内部编辑手册》就知道,像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们正逐渐重视内容质量。新媒体不再是过去的那种一味求流量,标题党伤害了用户体验,破坏了用户情感,一时流量上来了,可是对长期发展不利,在新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绝大多数新媒体都会放弃恶意标题党做法。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在吸取用户注意力资源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取一个新颖夺目的好标题,吸引到用户,也是一门本事,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管是新媒体也好,还是传统媒体也好,都有犯错的可能。一味指责新媒体的标题党,就好像传统媒体从来不会发假新闻一样。新媒体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大背景大家也都知道,移动互联网崛起,用户正在向移动端转移,这种历史大趋势的发展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连李克强总理都在两会上提“互联网+”,现在时兴的是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这就说明了新媒体依然是一个蓬勃向上、发展飞快、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的东西。因此,这个社会对新媒体的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过去是门户网站这种内容分发平台需求文科新媒体人才,现在是豆瓣、微博、知乎、简书等内容生产平台需要文科新媒体人才,未来所有的O2O项目都会需要新媒体传播人才。新媒体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让新媒体从业者的收入较高。这使得曹林师兄说尝到新媒体滋味的实习生们获得了“虚荣”。其实,对于真正做过新媒体的人来说,收获很大,金钱的收获只是看得到的收获,几年后,看不到的收获还是会通过金钱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我所认识的新媒体从业者,80后们几乎都在北京买车买房,每年假期出国游玩。而且,据我观察,北漂一族想要在北京买房,基本上互联网行业者居多。有网友说,很多新媒体招聘人才的时候,喜欢要求90后,这说明他们很浮躁,如果进去了,迟早会被00后所取代。这里也不尽然如此。为什么新媒体招聘的时候更喜欢要90后呢?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70后是互联网移民,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60后和70后使用互联网大多是被逼的,过去他们生活中没有互联网这种东西,只是时代发展使然,他们必须学并且使用。80后算是主动接受,大多是学生生涯开始接受。而90后呢,则不一样,90后天然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互联网对于90后来说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自然,玩转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对90后来说,不仅有乐趣,凭借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也能做得足够好。所以媒体在招聘时更青睐90后。除此,绝大部分的新媒体公司,70后是大领导,例如,李彦宏马化腾雷军这些人,80后基本上都是中层领导,那么在找基层员工的时候当然是优先招90后呀?那名网友说,现在招90后,将来肯定会被00后所取代,这样的工作不做也罢。试问哪个行业将来不是会被00后取代呢?新媒体竞争这么激烈,你不努力,你不积累,当然随时会被00后取代了呀?现在也很流行90后CEO,不努力没进步的80后跑去给90后打工的也不少,尽管如此,像马化腾雷军这样优秀的70后,照样领导者一大堆90后呀?根据兴趣做你所适合的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传统媒体处于没落趋势,目前传统媒体产能过剩,将来会死一大批,毕业生挑选去传统媒体,如果没挑好,随时会有裁员危险。对于现在的新闻学子来说,传统媒体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而新媒体处于欣欣向荣的向上发展时期,未来还有多种可能,等着年富力强热爱互联网的毕业生们去探索。这个世界有无限可能,根据你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去选择你所喜欢的或你所适合的。虽然传统媒体在没落,但是毕竟这个社会需要专业的信息传播者,专业的媒体还是会存在,例如像新京报即时新闻团队这样的组织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你如果真的很有新闻理想,愿意一辈子都干这个,完全可以去专业媒体,不必理会外界的传闻和质疑,踏踏实实做下来,等这个黑暗的过渡时期过去了,光明就会到来。如果你没有那么强烈的新闻理想,对做新闻的热情不是很高,对传播这件事情更有兴趣的话,那么,come on
baby,你能做的好玩的事情可多了,新媒体欢迎你!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看过的人还看
自媒体专栏
马云致创业者:想在淘宝上快速致富的人都会失败
马云的更多文章
日排行周排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第一份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