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只能回味闽南语版QQ群是多少我有很重要的事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0
高级java工程师、移动支付领域项目经理;擅长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获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
 下载此文档
闽南客家族谱的祖源叙事与族群认同研究——以诏安二都为中心的探讨了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闽南客家族谱的祖源叙事与族群认同研究——以诏安二都为中心的探讨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6:37:3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闽南客家族谱的祖源叙事与族群认同研究——以诏安二
关注微信公众号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 > 正文
航拍福建五店市:在红砖古厝群中读懂闽南风情
来源:&&责任编辑:唐丽萍&&
在福建泉州晋江市老城区五店市,保留着成片的闽南古厝群。红砖古厝一幢接一幢渐次铺开,错落有致又流光溢彩,犹如一座座宫殿。
五店市传统街区全景,独具特色的闽南红砖古厝形成庞大聚落蔚为可观。新华网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2月19日电(肖和勇)在福建泉州晋江市老城区五店市,保留着成片的闽南古厝群。红砖古厝一幢接一幢渐次铺开,错落有致又流光溢彩,犹如一座座宫殿。
五店市,意为“五家店铺发展起来的集市”,作为古代集市和商旅中途暂息驿站,这里自唐起至今已走过1300多年的历史。多年以前,当地政府将众多散落在乡间的闽南古厝整体搬入,与原有传统建筑形成独特聚落。人们在老街区漫步,可领略从明、清到民国、近代各个时期的传统民居、宗祠、古庙和古商铺的风情。与此同时,这里还承载了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厝错落有致地伸展,屋顶的燕尾脊参差交错,看起来雍容大气,而建筑颜面细处的种种雕饰亦无所不至,繁复入微十分精美。如许多古厝的门楣上,除了当地传统的“八仙”雕刻外,还有身插羽翼的“飞天”,这是闽南建筑中常见的中西合璧的现象;一些基石雕刻图案除了梅兰竹菊、凤凰等传统图像外,还有鱼虾蟹蛤等,这又呈现闽南地区特有的海洋文化。
五店市是福建省成片保护面积最大的闽南古厝群,堪称闽南传统建筑博物馆与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在五店市可读懂闽南风情,读懂一方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
福建今日重点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
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举报邮箱: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7
国新办发函[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白)010-(夜)《闽南文化 闽南族群的精神家园 林华东 历史 书籍》【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闽南文化 闽南族群的精神家园 林华东 历史 书籍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已收藏本页面
谁有看片的qq群,小纸条我
告诉你个裙6 1 1 3 5 3 8 7 0手机电脑都可以看的学习
《看,昵称,每天跟新》显然我这样的答案,会让杜航更加恼火。他是个男人,他的脑子不会转更多的弯。
回复 3楼:我有
谁要网站,私聊,可以在线
楼主有,求纸条
回复 20楼:粉了,分享
回复 19楼:粉了
回复 17楼:公开不好
回复 17楼:粉我给你
回复 1楼:求微信
都别粉我了,找楼主,我地址给他了
要的就粉啊
回复 4楼:求网站。谢谢
你是我儿子
回复 10楼:可以在线看
回复 8楼:不能在线看的,发个毛呀
1100lu 不用谢
一楼告诉一下
请加我一个
我有在线看的网站,要就小纸条我
小纸条发给我
一楼告诉一下
我只有微信群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客家妇女地位:以闽南族群为对照的分析
17:49| 查看: 360|
原作者: 网络转载 张维安教授
摘要: 摘要  本文以客家妇女地位为讨论议题,分析过程中主要关切的问题是,长时期以来,积极的劳动参与,一直是客家妇女的重要特色,但是大量的劳动对于客家妇女的地位是否有正面的影响。资料中我们发现对客家妇女在家庭 ...摘要  本文以客家妇女地位为讨论议题,分析过程中主要关切的问题是,长时期以来,积极的劳动参与,一直是客家妇女的重要特色,但是大量的劳动对于客家妇女的地位是否有正面的影响。资料中我们发现对客家妇女在家庭经济地位方面可能有一些意义,但整体而言,大量的劳动参与对客家妇女地位的影响,没有预期中那么高,今天客家妇女在家中的地位仍比闽南族群的妇女还要低一些。全文依资料的性质分成两大部份,第一大部份是历史上的客家妇女,包括:1.从不缠足的历史现象谈起,指出大量的劳动参与是客家妇女的特色之一。2.分析「工作量是否改善客家妇女地位」的议题。3.客家男人在哪里?第二大部份是以「台湾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资料为主,以闽南族群为对照点,分析:1.教育;2.收入;3.初职业声望;4.现职业声望;以及5.在家中的决策权等,以这几个面向来讨论客家妇女的地位。    一、前言  当笔者向同事提出最近想要在客家妇女方面写一篇文章时,这位同事连声叫好,她叫好的原因是,又是「客家」,又是「妇女」,正合乎double minority的判準。后来在蒐集相关的文献时,更是加强了这一个看法,在学术论文方面,客家方面的研究很少,客家妇女方面的研究更少,客家妇女这个论题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是一个少数,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把「客家妇女的研究」视为具有「三重少数」的特质。  在相关的文献方面,首先想到的是国内的几个重要客家刊物,如早期的客家风云(现在的客家杂誌),中原週刊,三台杂誌,除了客家杂誌外,一般的图书馆不易找到,在中央图书馆不完整的藏书中,助理们一本一本借来过滤,花去许多时间,与客家妇女地位有关的资料还是很少,文学以外的资料更少。前两年在香港开过一次客家会议,经过辛苦的过程取得资料,才知道只有一个题目有关,但是没有文章,使得资料的回顾工作,一开始就面临相当的困难。后来发现文化大学有一位研究生赖碧华,她以「客家已婚妇女家庭角色与生活满意之研究」(赖碧华,1993)为题完成硕士论文,是关于客家妇女最近的作品,但是她在比较研究方面分析得较少,和本文的关心较远,不过她所附的书目,也证实与客家妇女地位的相关的文章真的不多。  1960年,有一位范光宇(Fan, 1960)先生,以〈台湾农村客家妇女之母性生活与农业劳动之研究〉为题,用英文发表在《台湾医学会杂誌》上,他指出:台湾乡村中客家妇女的工作天数非常的长(平均是258天),几乎是除了下大雨不能工作外,她们都劳苦终年很少休息。除了指出工作日数很长之外,他也指出媳妇在工作日数上比其他妇女还要多(不分大、小农),其中大农家庭中的女儿及主妇之工作日数均较小农少。基本上是说,大农的家庭构成份子较多,经济情况也比较好,和小农相比妇女的地位比较高。在家庭中,媳妇是地位最低的。如果说这个研究与客家妇女地位有关,这是指拥有不同土地面积的家庭内,不同称谓的女性与工作日数的关係。  范先生的研究指出了讨论客家妇女的重要因素--工作,不过他是以工作较多来表示其地位较低,并没有分析社会学上的一个重要议题,那就是大量的工作参与是否对其地位的提升会有帮助?庄英章和武雅士(1993)在〈台湾北部闽、客妇女地位与生育率:一个理论假设的建构〉一文中,以闽、客妇女的比较,分析了这个问题:客家妇女生产劳动的参与比闽南妇女稍高,但是家庭的决策权上,反而较闽南妇女略低。这是本文的主要关心议题。对于这个议题,本文以下的分析,依资料的性质将分成两大部份,第一大部份是历史上的客家妇女,包括:1.从不缠足的历史现象,讨论客家妇女的特色之一是劳动参与很深。2.分析工作量是否改善了客家妇女的地位?第二大部份是以「台湾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资料为主,以闽南族群为对照点,分析:1.教育;2.收入;3.初职业声望;4.现职业声望;以及5.在家中的决策权等,以这几方面的资料,来看今天客家妇女的地位。    二、从立足点看起:天足与工作  客家妇女在历史上最常被提起的特质之一,就是没有缠足 。关于台湾客家妇女不缠足的这一点,庄英章先生指出「在日本人尚未禁止缠小脚习俗时,闽南人有让他们的女儿缠小脚的习俗,并不让女儿做粗重的工作;但客家人则没有缠小脚的习俗。就所谓的中国人而言,客家人很特别的让他们的女儿保留「大脚」,并且与其他男性一起下田工作。虽然就字面上而言,也许不太符合事实,但确实有人曾说:客家人违反了传统的分工方式,让妇女下田工作,而由男性在家照顾子女」(庄英章,1992︰3)。关于日据时代台湾闽客女性缠足的统计数字,可参见庄英章先生等的研究(庄英章、武雅士,1993︰11),台湾的客家妇女几乎没有缠脚的记录。这是在台湾的情形,在大陆的现象也差不多相同。客家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主要是住在山区、刻苦耐劳、节俭上进,她们的生活条件困苦,缠足根本上是一种奢侈的要求。  从不缠足的现象,可以看出客家妇女与其劳动量的关係。大英百科全书在介绍客家人的时候,提到「男人是勇敢的战士,妇女则是精力充沛的劳动者」(引自雨青,)。在这里妇女作为一个劳动者,成为族群的特色,可能是其他族群所没有的。长时期以来,在「客家人的特性」中,「客家妇女」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地位,我甚至于认为,如果把客家妇女的特性抽出,「客家人的特色」可能便无法建构出来。因此要讨论客家人的特色,便不能不讨论客家妇女的特色,讨论客家妇女的特色,就是讨论客家人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个观点可以从一个.美国传教士史密斯(Smith)的文章中得到印证,1905年Smith有一篇关于「中国客家」的文章,发表于「美国人杂誌」,他提到「客家民族是牛乳上的乳酪,客家民族的光辉,有百分之七十应归功于客家妇女」(雨青,;陈运\栋,1988︰16;高木桂藏,;高宗熹, )。  高木桂藏()也说,「客家的女性是我所看到的女性中最为卓越的一群,比任何一种女性都要来得出色。在客家人的社会里,几乎所有辛苦的劳动都由女性来担任,而她们也把这些看做是自己的责任」。相同的,英国人 E. Eitel 在1870年出版的「中日访问录」一书上也说:「客家是中国许多民族中最进步的民族,而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越的妇女典型」(陈运\栋,1988︰16;雨青,1988︰40),这几个论点,现在几乎被所有讨论客家文化的文章所引用,也普遍的被用来作为讚扬历史上的客家妇女的资料。  对这些讚扬的话,做进一步加以分析,显然就是指客家妇女的努力工作,刻苦耐劳现象。这种说法在另一个广泛被引用的小说材料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位曾获普立兹奖的美国名作家米契纳,在1959年出了一本书:《夏威夷》 ,其中有一段写到一位名叫魏强的美国医生,他「偶然注意到,高地上的妇女都没有裹脚,于是指着一个妇人,问春发叔道:『她们的脚怎么都没有裹呢?』这位来自加州的春发叔道『她是客家人,不值一谈。』魏医生又问道『妇女准许到香树国(当时我国人对夏威夷的称呼)去吗?』春发叔说,『也许客家妇女可以,闽南妇女则不行』,于是魏医生不再说什么,但自己却想道:『也许有一天夏威夷会需要中国妇女,不过一定要客家人去。她们看起来又强健又聪明」(雨青,1988︰41)。  这里的对话道出了下列的事实:  客家妇女
可以到夏威夷去
强健聪明  其他(如闽南妇女)
不可以到夏威夷去
相对没有这么强健  从这个「比较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它所牵涉到的客家女性社会地位的评价。客家妇女是不裹脚的,这点已有许多资料介绍,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客家妇女是「需要」工作的。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比较「健康的」,或比较「正确的」,但是从「当时」的社会理念来看,客家妇女没有裹脚,并不受到社会的讚美,而且还可能是表现出她们的社会地位之低下︰『她是客家人,不值一谈。』 。在这里实际上牵涉到,客家女性不裹脚是因为在思想上前进?还是客观条件不允许的讨论,我想可能是后者!就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没有裹脚的现象,单纯的从她们的心理来猜测,她们也可能并不以不裹脚为傲。这种结果,相当可能是因为环境要求她们投入工作,使得「裹脚」变成是一项奢侈的要求。相对于闽南妇女而言,她们的命运\是比较坎坷的,所以她们「可以到夏威夷去」。在这种命运\的安排下,她们默默的接受,成为被讚赏和被看重的原因之一。  不过我们不能忽略她们被看中的原因,魏医师说也许有一天夏威夷会需要中国妇女,不过一定要客家人去。他所看中的客家妇女,不是别的,只是她们看起来强健又聪明。其意图是清楚的,他是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客家妇女--身体强健、聪明、能做事。这个论点在日本人山口县造的观点上表现得一样清楚,他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文中说:「日本女人向以温柔顺从着称于世,而客家妇女在这方面,较诸日本妇女亦毫无逊色。可是日本妇女之所以温柔顺从是病态的,因为她们的生活须靠男子,不得不藉以求怜固宠,而客家妇女则不然,她们的温柔顺从是健康的,因为他们都能够独立生活,她仍这样的美德作法,那绝然是出于真挚的爱心,和对丈夫传统崇敬精神的养成而来」(雨青,1988︰40)。山口县造的论点是:     与丈夫的关係
生活的独立性
型  态  日本妇女
生活依赖男子
是病态的  客家妇女
能独立生活
是健康的  姑且不论日本妇女与客家妇女温柔顺从的型态健康与否,在这一段「比较的」观察里,我们最少发现两件讯息,一是日本男人与客家男人一样都是「大男人主义」,这位日本作家可能也是一样的,他认为妻子对丈夫的温柔顺从是一种「美德」,尤其要求这种美德是无条件的。日本妇女虽然也是「温柔顺从」,但是因为她们是有条件的,因为生活需要依赖男子,「不得不」藉此温柔顺从来「求怜固宠」,也就是说日本妇女是因为自己无法(或不愿)独立谋\生,对男人的「温柔顺从」是有条件的,是有心机的、相对的。相较之下,客家妇女,不但能独立生活,生活上不依赖丈夫,不必以温柔来求怜固宠,这种既能独立生活,甚至能养家庭,而又能温柔顺从,山口县造认为这才是一种健康的美德。对于山口的这个结论,我是不同意的,我要从另外一个面向来看这件事,这里呈现了两个现象和一个问题,这两个现象就是,第一,客家的男人比日本的男人更「男人中心」或更「大男人中心」;第二,客家妇女是有能力独立养活自已,独立生活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现象如何能够并存?一般说来,像山口所说的日本的妇女因生活须靠男子,对男人顺从,日本男子有男性中心的特质,是「正常的」,我的意思是这种解释我们听得懂。但是客家妇女的现象无法从这里来解释。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客家妇女,何以能「纵容」客家男子的大男人主义,生活既不依赖男人,何以需要对男人顺从?这个问题也许需要从所处的环境来分析。  客籍原乡的环境,土地资源困窘,生活困苦。这方面的描写,可从《嘉应州志》的记载得到了解:「无平原庹陷,其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恆苦旱,下者恆苦涝」(简荣聪,1991:22),此处居民由于长期处于自然资源有限,而社会序秩又欠稳定的环境下,乃发展出一套适合山地或丘陵地谋\生的务本农耕生活方式,其特色与今昔台湾客家人的农耕方式一贯。在这种艰困的环境之下,客家妇女的角色是相当苦的。简先生继续指出「村庄妇女则井臼、耕耘、樵採、畜牧、灌种、缝纫、炊爨无所不为,天下妇女之勤者莫此若也」。一般家庭分工主要是「男主外女主内」,或「男耕女织」,妇女能在这种分工下,做好「份内」的工作已属不易,但是客家妇则不只如此,除了主内之外,还要做许多在其他族群中属于男性的工作:「古者男耕女织,....〔嘉应〕州俗土瘠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任之妇女,故乡村妇女,耕田、採樵、缉麻、中馈之事,无不为之,絜之于古,盖女功男功皆兼之矣。.... 向使吾州妇女亦如他处缠足,则寸步难移,诸事倚任婢媪而男子转多内顾之忧,必不多皆怀远志矣」(高宗熹,) 。由这里可知,传统的客家女性,「相较于」其他族群的女性而言,她们的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不能」缠足,「需要」独立,以一般分工的标準来看,还要「妇兼夫职」,早已面临现在女性所面对的「双重负担」。在这种社会情境中,客家女性的地位如何呢?    三、工作与客家女性地位  工作,一方面代表着个人的独立性,能够不依赖他人,另一方面则代表经济方面的独立性,甚至还能够帮助家庭的其他人,这种情形是否影响到一个人在家庭的地位,或在家里的决策权的提高?如前所述,客家妇女的工作参与在客家族群中和男性是一样的,甚至于高于男性,那么她们在家庭理的决策权是否因此提高呢?在社会上相对于其他族群的女性,她的工作量比较多,其地位是否比较高呢?  对于上述问题,相关的资料并不多,我们只能从比较边缘性的资料来推测。有人用客家妇女的称呼来推测其在家中所具有的地位,例如黄荣洛在〈年初二才过年──从客家礼俗特性漫谈客家人〉一文中说 :「客家妇女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工具』[括号为作者所加],也是一根很重要的家[庭]支柱。客家妇女,在那个仅靠劳力支撑的农垦社会生活环境中,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客家人称妻和别族完全不同的称呼『辅娘』。闽南人称妻子是带诗情画意的『牵手』。『辅娘』就不同,辅不是补,[不是]安全超越之意或助手之意,是含有领导之意,可见客家妇女在家庭中所佔的地位了」(桂妹,1988︰31)。从她的历史背景来看,「客族妻子被称作「辅娘」,是有其历史意义的,客族从中原辗转迁至南方各地,历尽沧桑,在生计的艰辛与困顿的生活环境下,除了老弱和幼童外,每个人都担负着如何继续生存下去的责任,妇女也在这种背景情况下,毅然的与丈夫共同挑起维持家庭生计的担子」(黄荣洛,)。这种共同挑起家庭生计的劳动参与,客家妻子赢得了「辅娘」的称呼。这个地位显然是指,客家妻子并不是丈夫累赘或负担,她对丈夫的帮助是很重要的,但是这样只说明了她的「重要性」,和被尊重的「可能性」,但却无法从此得知她被尊重的真实情形,也就是说无法确定客家妇女的地位是否因为劳动参与较深而较高。  另一个与晡娘相似的,就是「薪臼」,客家人对媳妇的称呼,一看就知道与工作有关。郭完五()先生说︰「有些地方的客家话,就把媳妇叫做『薪臼』,『薪』就是砍柴或拣柴的意思,『臼』就是鎚米的意思,平时工作不停,在丈夫长时期去外地求发展,十年八年才回家一次看亲人和扫墓的社会环境下,自然就养成了一种独立的性格,因为她们能独当一面,在外的丈夫们不用操心,所以在客家族群社会里,妇女特别受到男人的尊敬,男女平等的观念也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浓厚,这也是客人社会的另一特色」(郭完五,)。这里面说明了一点,客家妇女是受尊敬的,她受尊敬的原因是什么呢?郭先生的解释主要是从「工作」来说明,也就说,客家妇女因为能独当一面的工作。它提出「男女平等的观念也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浓厚」,但是没有足够的材料说明这个「比较性」的论点。  邓迅之()也有相似的说法,他说︰「妇女在家庭中是一家之主,主持家政,农事及家务概由其包办,而老弱之扶养,少长的教导,亦概由她们负责,其外还须应酬亲朋,计划充实家计之策。在家男子(指家长)虽然可以共同参加家事,但其最大职责不是处理家务,而是週旋于社会之中;至于外出男子,一年居家一二月者,或数载始回家一次的,在家庭中则如处于客乡的地位,妇女待之如上宾,服侍週全,使男子之衣食住均能感觉舒适。男子因不明家事,多不欲过问,而家庭工作,妇女亦不愿使其染指;因此男子见劳苦终日节衣缩食的妇女,体贴入微地服侍自己,自己返优游岁月,贻累家人,空囊回家者既觉惭愧,而衣锦\还乡者亦常生爱怜」。从这里可知,客家妇女是受尊重的,基本的理由是,客家女性太辛苦了,所以受到没有参与家中劳动的男子的爱怜,换句话说它的代价是辛苦的劳动。对客家有深入研究的陈运\栋先生的解说稍微具体,他说「向来中国人重男轻女的成见很深,客家社会对于男女的观念,虽然也难免有些这种成见的存在,但是比起其他民系,可以说男女之关係还是比较平等的。由客家女子在家中与男子同样力作可见一斑。因为女子在母家的时候,与兄弟一视同仁,到了及笄之年,并予遣嫁时,父母多隆重其礼,只要能力可及,嫁与娶妇一般庄重」(陈运\栋,2)。他提出的証据是,出嫁时嫁妆的隆重,以此证明对女性的重视,但是理由也是因为对工作的贡献。这些証据虽然有意要说明「比起其他民系,可以说[客家的]男女之关係还是比较平等的」,但是都一笔带过,对于何以客家族群中的男女比较平等,并无详细的剖析,比起其他的族群如何?也着墨很少。因为男子在外或在乡但对家事不过问,这种因为对于事务的置身事外,而对亲身去做、去扛起家庭重责大任的女性的尊重,可以视为客家妇女辛苦代价。如果广义的把社会地位从狭义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经济能力、权力等几个面向来分析(Weber, 1978),我们仍要问,客家到底有多少决定权?社人尊敬的基础使否稳固?经济力如何?仍然值得进一步釐清。就像陈运\栋()所说,「由于她们(客家妇女)的克尽妇道,勤劳工作,她们虽在家中权宜的地位上,对家中之重要事件难做具有权威的决定,但在经济地位上却佔有均等的份量」。张振岳(1991︰20)也认为「客家妇女没有决定重要事件的权力,但在经济生产上的地位,却佔有与男人均等的份量」。很清楚的,「对家中之重要事件难做具有权威的决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地位上却佔有均等的份量」。  关于经济地位,有人认为客家妇女虽然比其他族群较为保守,但是在家族中却相当有地位,以前不少家族都由老妇人理家,裤头随时挂着钥匙,掌有「钥匙权」。客家妇女能掌家中经济大权,是因为客家男人大都在外谋\生,理家重任自然落在妇女身上(何来美,1993︰54)。这种现象曾经引起日本人的注意,据说日人山根勇藏在《台湾民百谈》一书中,曾经写到他到客家聚落,看到客家妇女的腰带上,繫有许多钥匙,感到相当的吃惊,因为钥匙是权力的表徵。也就暗示着,客家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荣洛,)。这个现象也许可以说明一些客家妇女在家中的经济地位,但也许仍有一些争议。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确实也是由母亲理财,小孩要买笔记簿,缴学费,发工钱,婚丧喜庆的费用都是向母亲去要,家里卖猪的钱也是由母亲去取,但是这究竟是不是权力?我认为仍有商量的余地。母亲的腰带带着钥匙,可能是权利的象徵,但是帐房的腰身也挂着钥匙,他却只是经理,钱用到哪里,是否由她来决定?另外,挂着钥匙的客家妇女,可能比经理人员的负担更重,她不只是记帐,把帐务弄清楚而已,她更需要去张罗费用的来源,如果是这样,那么钥匙是否是权力的象徵就有须要斟酌的地方了。「从经济活动来看,男性有生产的决策权,比如种植面积,选择类别等,甚至消费上,如买田、盖房子,婚丧喜庆,都由男性掌握。女性虽参与劳动生产,但消费方面仅限于家庭消费而已」(邱书玮,1989︰39)。这些証据无法让我们对客家妇女地位下一个清楚的评价。也许客家妇女所具有的经济地位,仍是相当家庭性的、消费性的,即使是在经济事务方面有份量,但对「家中之重要事件难做具有权威的决定」。就台湾的情形来看,根据庄英章、武雅士(1993)先生的研究,以及本文第四节关于「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资料」的分析,也都显示出客家妇女在家庭决策权方面,仍然比闽南族群的妇女还要低。   上述资料,多是从讚美她们的劳动参与开始,并说明她们是如何的受到尊重,不过也有相反的证据。例如,蒋玉碧就认为客家妇女的地位是极为低微的, 甚至认为「客家女人不是人」,因为她们都活在大男人主义的封建社会里头,她举述了一些例子,很值得仔细深思。她说,「我看到的是,在田里劳动的都是女人,男人是不太做的。记得,有一次,我听到两名客家妇女吵架,其中一名骂另一名说:『不要脸!连一个丈夫都养不起,还要他出去做工』」(南山容,1989︰29)。 另外一个例子是,「虽然劳动养家的是女人,可是她们在吃上头,却是没有地位的。一般说来,女人是不上桌的,只能在厨房里吃。而战时物质条件差的广东,客家女人儘管要下田劳动,却只能喝稀饭;相反地,在家悠闲的男人却吃乾饭」(南山容,1989︰29)。这些现象说明了客家妇女只有义务,但没有看见权力,此一现象,和《嘉应州志》中所描述的极为相近︰「村庄男子多逸,妇女则井臼、耕织、樵採、畜牧、灌种、纫缝、炊爨、无所不为。天下妇女之勤者,莫此若也」(庄英章、武雅士,1993︰1;简荣聪,1991︰22)。 的确,男性在这里面的位置,成为我们了解客家妇女不能不探讨的要素,好像在她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客家男性都是缺席的,客家男人在哪里?何以男子多逸?何以妇女才是家庭的支柱?没有分析客家男人,对客家妇女地位的分析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四、缺席的客家男人  客家妇女的特质之塑造,固然需要从她的客观环境来分析,但客家男性在这个特质形成过程中,也一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次级资料中,讨论客家男性的资料并不多,即使有,也是说某某历史上的名人是客家人,或者是现在某一位名人他的祖先是客家人,甚至是讨论一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的男人。虽然如此,本文仍就有限的资料,提出一些分析,以作为往后讨论的基础。  如前所述,客家女人是如此这般的投入劳动,好像男人根本不在她的家庭一样,其他族群以「男主外女主内」来分工,客家妇女却要「内外兼备」、「妇兼夫职」。的确,有许多客家男子在家乡是缺席的,他们都到他乡去谋\生(锺俊陞,1988︰29;高木桂藏,1992︰30)。如高木桂藏(8)所言,客家女性勤劳工作的原因是︰「男士们到国外去求发展,或担任军人和政治家等而离开家庭。由于家中所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小孩,于是家中一切的工作都成了女性的责任」。客家男子之所以要离开家庭,主要的原因是所居住的地方生活不易,如前所述,「因为客〔家〕人所住的地方,大都是山地 、耕种困难,交通不便,经济上不能互通有无,所以生活十分困难,长久以来,为了战胜环境、求生存、就自然养成了一种刻苦耐劳和节俭的性格」(郭完五,)。除了刻苦节俭,就是往外发展,因为客家男子大量到海外谋\生,留在家乡的客家妇女,更成为一家之主,既要服侍公婆,教育子女,也要照顾田园(何来美,1993︰52)。现在广东梅州的客家妇女仍过着与往常相似的生活,何来美()说,有位正在「驶牛」犁田的客家妇女说:自改革开放后客家庄的男人不是到都市打工赚钱,就是自己开个体户赚几个钱,田事很多都给女人做;这跟以前客家庄的男人到外赚钱,家中里里外外都由女人照顾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以前人「过番」山洋,往往十年八载才回乡一趟,现因交通较发达,而且大都在广东省境工作,已不必再忍离别之苦。  一些留在家乡的男子做些什么呢?南山容(1989︰29)说,客家男人做些什么?「就我所知在梅县,不管生活再苦,每个家庭都鼓励男孩子唸书。要不然,他们就到海外打天下,赚了钱,就寄回故乡盖大屋」。很清楚的,不到外地去的男子,并没有积极参与劳动,他们把目标放在功名。许多文献都显示,长时期以来,客家族群都相当重视教育,客家人何以这么重视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应另文研究。  除了前述的资料外,我们只能借助于文学家的建构,客家男子在客家文学笔下,其形象如何?这方面的描写也不多。彭瑞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与本文相关的整理︰  「水月」里的兰英所嫁的丈夫是「满脑子梦想,在现实中却一无能耐的丈夫。『兰英』是典型的劳动妇女,只有行动,没有声音,虽然不同于「月桂」」,却无疑是庞然巨大的存在,相形之下,无能的丈夫显得猥缩而可鄙」(彭瑞金,)。女性在这里是强壮、踏实的劳动者,丈夫是满脑子梦想,没有行动的人,但是「她」好像没有怨言!另外,李乔说︰锺肇政先生各作品中的主要男角,长相和性格都十分相近与「统一」。他们是内向的、自省的、抑制的、含蓄的;感情的表露优柔矛盾,敏感而懦弱;少行动而多幻想。经常在自设的道德牢狱里撞得头破血流(彭瑞金,)。  另外一个例子是︰客家妇女「都是像太阳一样,从朴实中散发出强烈得足以熔化掉一切的光与热,带给她们身边的人温暖与爱;她们又像大地之母,散发源源不绝的生之气息,令人陶醉;她们的生命韧性,是整个大地与人群的希望,使身边的男子,在摆荡中得到压力,受到呵护;《沧溟行》里的「陆维樑」,《流云》里的「陆志龙」,《插天之歌》里的「陆志骧」,都在她们的映照下,一致显露了犹豫不决,懦弱的特质」(彭瑞金,5)。「阿汉在劳动者的世界里是「软脚蟹」,但正如客家学者所论的,他具有客家男子的气质,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革命者,具有英雄主义倾向的革命气质」(彭瑞金,)。由于客家男性,有的离乡背井在外讨生活,在乡的又都是满脑子梦想,从日常生活的劳动中缺席,这些将有助于了解客家妇女「内外兼备」的原因。    五、社会变迁基本资料的分析  (一)、教育年数  
表一的闽、客两性之教育、初职业声望、现职业声望和收入,主要是根据中研院民族所的「台湾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计划」的资料计算得出,所根据的资料是,第二期第三次的调查社会阶层组资料。教育程度原来是等级性质,如国中、高中、大学,本文已将其转换为连续变项,以利于求均数之计算,其中教育程度为无及自修者为○年,小学肄业三年,小学毕业六年,国初中(职)九年,高中(职)、士官学校十二年,军警校专修班十三年,专科十四年,大学及军警官校十六年,研究所为十八年。另外,在年龄组的区分方面,本研究把样本分成20-24岁,25-36岁,37-52岁及53-64岁等四组。这样区分的理由是,20-24岁组可能有许多尚未完成学业,须单独分开来分析,25-36岁组,升中学时已经实施九年国教,不须参加升学考试,37-52岁组在光复后上小学,但升中学时尚未实施九年国教,53-64岁组,大约合于在日据时代可上小学的人口年轮。最重要的是,关于族群的界定是以父亲的身分来认定,例如客家女性,是依其父亲为客家,而界定为客家女性,本文曾经尝试以父、母亲都是客家或闽南的方式来界定样本的族群归属,经初步分析,本文的关心对象——客家妇女的样本变得很小,因此採用现在的分类归属。吕玉瑕教授在评论中指出,以中国的父系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从父」的分类可以的到支持,儘管如此,我仍然有些不安,因为要比较族群之间的差异性,这样可能有许多不足,另外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使得族群之间的差异性变得不明显,也可能妨碍这个比较研究的进行。关于职业声望及收入的测量,参见表一下方说明。  
表一的第一栏是闽、客族群中,两性教育年数的描述。就客家族群来看,依照年龄组别,在年纪较大的53岁至64岁的这一组,两性之间的教育年数差距较大,但是随着年龄组别往较年轻的方向来看,两性之间的教育年数差距便逐渐缩小,到最年轻的这一组,甚至于女性的教育年数比男性的教育年数还要长,这种趋势从表一的数字可以清楚看出来。单纯的从客家族群的内部来看,客家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还无法确立这种提高的意义,如果和其他族群的女性教育程度来比较,更能发现这种教育提高的现象是客家妇女特有现象。如果我们把两个族 群的女性教育年数作一个比较,我们将发现,客家女性的教育程度高,不只是在客家族群内两性间的距离缩小,而且普遍的比闽南的女性来得高,其比较的结果请参见图一:「闽、客女性教育年数比」。  1=20-24岁;2=25-36岁;3=37-52岁;4=53-64岁   除了将客家女性的教育程度和客家男性及闽南女性比较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将两个族群内的两性差异作一个比较。将表一第一栏中各年龄组男性的教育年数减去女性的教育年数,可以得到两个族群内两性教育差别的一个表,表二的第一栏是客家女性与客家男性教育年数的差别,第二栏是闽南女性与闽南男性教育年数的差别,两者呈显出一个共同的趋势,两性之间的教育年数渐渐拉进,但是两个族群之间相比较,客家女性教育年数的增加显得特别的明显,从年纪较长的53-64岁的年龄组来看,客家族群的教育年数,两性之间的差异比闽南族群来得大,但是越往年轻的年龄组来看,和男性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甚至超过男性的受教育年数。整体而言,客家的教育年数差距也比闽南的差别还要小一些(参见20-64的年龄组)。这些现象的描述,从图二可以得到清楚的了解。在图二的第一组、第二组年龄组,客家男性的教育年数减去女性的教育年数,呈负数现象。  表二、客家、闽南两性教育差别年数  教育年数
客家性别差
闽南性别差  20-64
1.8  20-24
0.2  25-36
1.3  37-52
2.8  53-64
2.7   从表二的数字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就教育年数而言,客家族群中的两性差异,由原来大于闽南,进而比闽南的差距还要小。除了这个现象之外,如果我们把客家与闽南的女性教育年数作一个比较,可以发现各年龄组中,客家女性的教育年数都比闽南女性的教育年数来得高。这两种现象,对于说明客家妇女的社会地位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在族群之间,一是在族群之内。客家女性的教育年数,比闽南女性高而且近年来在两性之间差距的缩小也比闽南族群要来得快。这种年龄组之间的变化,可以看出女性作为一个整体,在教育年数上相对于其他群体的转变趋势。由于教育在其职业的获得,薪资的高低,甚至于未来的婚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的提高,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二)、职业声望   从表一的第二栏中可知,整体来说,客家族群的初职业声望,比闽南来得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一样。所谓初职业声望,是指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一个职业的声望,往后可能在同一个事业单位升迁,也可能到别的事业单位工作,而成就现职业声望。虽然社会流动也可能有向下流动的可能性,但是在「人往高处爬」的精神下,多数的现职声望都比初职来得高。在表一的第二栏中可以看出,两个族群的现职业声都比初职业声望高,但无论是现在的或初职业声望,客家族群都比较高。   就性别来看,两个族群都是男性较高,但是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客家女性的职业声望也比闽南男性的职业声望还要高。就统计数字来看,不论是哪一种职业声望,它的顺序都是客家男性最高,客家女性第二高,其次才是闽南的男性、女性。图二:(闽、客两性职业声望别)是依表一第二、三栏20-64岁年龄组(即全体)的资料绘製,可以清楚看出,两族群间两性职业声望的高底顺序。   客家女性的职业望会这么高的原因在哪里?这可能和客家女性的教育程度有关,从前面一节关于教育的分析可知,客家女性的教育年数随着年龄组往年的方向而增加。但是从表一来看,教育年数依族群和性别来分,最高的是客家男性,第二高是闽南男性,客家女性居第三,其顺序并不相符。就年龄组来分析,客家女性教育程度比男性要来得高的年轻年龄组,其职业声望反而比客家男性的职业声望低得多,是各族群两性差别最大的一组。其理由为何?有待进一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怀疑资料的问题,因为在这组20-24岁的年龄组中,所分析的客家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是9人和8人,这种结果的代表性多大?不能不细心看待。说明其地位的另一种可能是从她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判断,这部份可就其(工作)收入和就业类别加以分析。  说明:1=客家男性;2=客家女性;3=闽南男性;4=闽南女性   在初就业状况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到这样的说明,从表四:「八十一年闽、客两性初就业状况」的全体资料来看,客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初就业状况中,为机构或为别人工作的百分比都比较高,在为自己工作和为家里工作的两个项目中,都比闽南来得低。黄毅志根据同样的资料做分析,显示客家人的教育程度较高,而教育越高就越不可能成为小老闆(为自己工作)(黄毅志,1994),而小老闆的职业声望偏低,这很可能就是初职声望较高的原因之一。一般说来,为自己工作,除非是自己闯出名号来,在初就业时到公司去上班、或到公家机构工作的职业声望可能都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是客家人比较喜欢「稳定」的工作所致。我们将表四的前三项主要的就业状况分布项目,依族群与性别区分,绘製成图三:「闽、客两性初就业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到,客家族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为机关工作的比率都比闽南要来得高,尤其是客家女性最高。相同的,两者为家庭工作的比率也比闽南来得低,女性显得特别的低。为自己工作可能与创业的形式也有关係,闽南与客家的女性在这方面都比较低,另外样本中,客家妇女在家庭主妇的比例是零,也许是样本的巧合,但显示出客家妇女的初就业率非常的高,而且多数是为机构或别人工作,这种职业的选择结果,也可能是客家女性初职声望较高的原因。    说明:1=闽男;2=闽女;3=客男;4=客女。   根据台湾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二期第三次,p.95,第26题。   初职业声望方面,若依不同年龄组来看两性的差别情形。两个族群的初职业声望两性间的差别可以由表一的第二栏计算的出,两性之间的初职业声望差别,按族群来分,绘製出图四:「闽、客两性初职业声望差别」。  
说明:1=20-24岁;2=25-36岁;3=37-52岁;4=3-64岁。   很明显的,在第二组年龄组(25-36岁)客家女性略高于男性外,第三、四组中,其余均低于同族群的男性,但是其情形不如闽南严重,只有第一组年龄组的差别最大。除去第一组,其余的三组其职业声望的差距,和性别间教育年数的缩小呈正向相关,这种情形可能是因为第一个工作的获得与教育程度有密切的关係所致。从前面两部份的分析可知,以客家、闽南两个族群来看,客家女性在教育年数和职业声望方面来看,越年轻的年龄组,在两性之间的距离越倾向于缩小。这种现象能否说明客家族群中两性差异较少、较平等呢?在进一步检查现职业声望之后,我们发现整体来说可以说客家的差异较小(客家=0.7;闽南=2.3)。也就是说,就资料来看,客家族群在初职业声望方面,两性差异要比闽南来得低。但是用年龄组来算,在年龄组第2组(闽=2;客=2.5)和第4组(闽=3.4;客=10.5),都出现客家的差异比闽南族群大的现象。这表示刚进入就业市场时,也许教育还能发生作用,凭着较高的教育,能找到比他人的职业声望更高的工作,但是在就业市场中的流动过程中,显然比闽南族群的女性较不顺利,相对于客家男性而言,差距也比闽南族群来得大。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客家妇女的工作,较受制于家庭的因素的影响,就公、私领域的概念来说(张维安,1992),是客家族群更强调性别与公、私领域之分,客家女性比其他族群的女性更关心在私领域。关于闽、客两性现职业声望差数,参见表三:「闽、客两性现职业声望差数」。关于现在职业的声望,实际上牵涉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报酬,不过声望高的职业未必收入也高,但是在评价一个人的地位时,收入仍然常被视为重要的参考。  表三、闽、客两性现职声望差数  现职声望
闽南性别差
客家性别差  20-24
6.0  25-36
2.5  37-52
0.5  53-64
10.5  在工作性质方面,图五:「闽、客两性现就业状况」,可知为机关或别人工作的比率也不低,虽然比闽、客的男性都低,但却比闽女来得高。和闽南的妇女相比较,客女的家庭主妇比率差不多,没有工作的比率稍高一些(客女=4.8;闽女=3.2),为自己工作的比率也比较低,但是这种现象能否说明客女现职业声望较低的事实呢?理由仍然不太充分。   说明:1=闽男;2=闽女;3=客男;4=客女。   根据台湾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二期第三次,p.94,第17题。    (三)、收入   依照表一的第三栏来看,在收入方面,以全体样本来分析,客家男性最高,其次为闽南男性,再次是客家女性,闽南女性居末。在性别方面合乎一般的看法,男性比女性要高。在族群方面则客家高于闽南。但是如果我们用年龄组来分,却发现客家女性的收入,除了第三组(37-52岁),其余的收入都不如闽南女性来得高。图六是「闽、客女性的收入比」。   由于图六的收入是指现在的收入,图一的教育是指受访者可能早已完成的教育,收入到底有多少是受教育的影响,有多少是日后在职业生涯中的变化?需要再做细緻的分析,才能解释。初步看来有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是,在教育方面,客家女性不论哪一个年龄组都比闽女要高,但在收入方面除了第三组外都是等于或低于闽女。如果和现在的职业声望来比较,我们将发现收入和职业声望在第一、三、四组方面都相符合,也就是说职业声望高,其收入也高,只有第二组是客女的职业声望较高(教育年数也比较高),但收入却一样高。其中第三组的客家女性,则无论是在教育、职业声望、收入方面全都高于闽南女性,原因何在?需要再进一步分析。  1=20-24岁;2=25-36岁;3=37-52岁;4=53-64岁。   在比较过闽、客的女性的收入之后,让我们再进一步分析族群间的两性差别。由图七:「闽、客两性收入差异比」可知,两组都呈显出越年轻的年龄组,其差距越小的趋势(闽南第4组比第3组还要小是一个例外),但是2、3、4组客家的差距都比闽南还要大,显示出收入这方面,25-64年龄组的客家两性收入的差距要比闽南更大,其原因就究竟是如何?需要再研究,就手边资料来看,一方面是在本身的收入方面,除第3组外,都低于闽女,这可能是客家两性收入差距比闽南大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在把闽、客的男性收入作一个比较,从表一的收入栏,很清楚的可看出,整体来说客家男性的收入高于闽南的男性,就分年龄组来看,除了第1组外,其余各组的客家男性的收入高于闽南的男性,尤其是第3组的差异,和女性的资料一样,比较明显。客家男性收入比闽南男性高的现象,是另一个解释客家两性收入差距比闽南族群大的另一个原因。    1=20-24岁;2=25-36岁;3=37-52岁;4=53-64岁    (四)、家庭中的决策权   在家庭决策权力方面,用性别来分,无论是哪一个族群,都是男性较优位,虽然最多的答案是由自己决定和夫妻两人决定(男性意见中,自己决定的比女性要高,女性的意见中,夫妻两人决定则较高),但是如果用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来区分,由父亲决定的总是多于由母亲来决定的,只有求神问卜是唯一的例外,另外就医项闽女及家庭开支项,闽、客女性回答由母亲决定的也比父亲决定的为多,除此之外全部都是由父亲决定的比较多。如果以丈夫和妻子来分,就医项和求神问卜项,都是先生回答由太太决定的多于太太回答由丈夫决定,家庭开支项只有闽南的男性是这个答案,其他都是由丈夫决定的多于由太太决定的。整体来说,基本上还是由男性决定的比率大。虽然如此,有几个现象是很值得注意的,那就是由自己决定和夫妻一起决定之后是,大家一起决定。显示由相互讨论来决定的现象是最主要的,因为小家庭的型态渐渐成为主要的形式,所以夫妻一起决定,可能也成为大家一起决定的形式之一。   如果要在族群之间,做个区分,根据表六(民国七十九年的调查资料)右边Cramer\'s V 值来看,客家族群的 V 值,普遍的大于闽南族群,除子女教育和求神问卜外,客家的男女性差别的重要性,比闽南来得清楚(例如:N[闽南/客家]: 1[0.2/0.31]; 3[0.33/0.35]; 4[0.33/0.4]; 5[0.18/0.21]; 6[0.19/0.23]; 7[/0.13/ 0.22])。从各变项的百分比数字,也可看出这项差别。这可能显示出,在家庭的决策权方面,客家两性的差异仍比闽南两性的差异来得明显,换句明白的话,就是对照于闽南族群,客家女性在家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这个结论指出了客家妇女的工作量,并未使她在家庭中地位提升方面,超过闽南的妇女。   庄英章、武雅士()先生的研究,也指出相似的结论,庄教授在竹北的研究指出,以造房子或扩建、家庭主要物品之採购、妻子是否出外工作、以及家庭的日常开支等四项决策,在妻子、丈夫及夫妻决策者项下,族群别在妇女决策权方面,有显着的差别。综合来说,就闽、客两社区的四个项目的一般比较,客家社区的丈夫决策权均高于闽南丈夫。换言之,当前年轻一辈的客家妇女家庭决策权略低于闽南妇女。   庄英章和武雅士先生的研究,曾经提出本文关心的议题:「如果客家和闽南妇女在生产劳动力的参与程度上具有重大的差别,那么这个事实会反映在夫妻权力平衡的关係上吗?」(庄英章、武雅士,1933:1)。竹北的研究证实了客家妇女的劳动参与比闽南妇女稍高,但是在家庭决策权上反而较闽南妇女略低,这说明了竹北的闽客社区资料未能支持客家和闽南妇女在生产劳动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别,会反映在夫妻权力平衡的关係上(庄英章、武雅士,1933:8)。工作如果可能影响客家妇女的地位,以现今资料来看,相对于闽南妇女,客家妇女的地位较低,其可能原因是闽南妇女的工作,比较容易反映在其家庭地位的提升,而客家妇女长时期以来都是深入的投入工作,近年来虽然也未减少其劳动参与,但是反应在家庭地位方面仍然不大。      五、结 语   与妇女地位相关的材料相当多,但是多数没有特别的把客家妇女独立出来讨论,相关的次级文献并不是很多,加上所谓「地位」的测量,也相当複杂,因此对于客家妇女地位的分析,实在不是一件轻鬆的工作。本文以上的讨论,是以的大量的劳动参与,和客家妇女地位的关係,作为一组讨论的概念,不过这里的讨论还是相当初步。对于地位的内容,在第一部份主要是以,在家庭内的地位为分析对象,在第二部份,除了家庭内的地位以外,广泛的以教育、职业、收入、初职声望与现职声望等作为和闽南妇女比较的内容,因受限于资料的限制,无法以相同的广度来分析,除了教育、职业、收入与职声望等对于社会地位的分析的了解有重要的意义外,权力等面向也是重要的,不过在这篇短文中无法加以讨论,在相关的文献分面,也有一些人类学家的作品对于这个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本文还来不及纳入讨论,例如庄英章先生对头份陈家童养媳的研究成果(Chuang, 1991),Wolf and Chuang(1994)的「生育与妇女劳动」的研究,也将客家妇女列入分析,Myron Cohen(1976)对南台湾美浓的研究,客家妇女也是一个重要的对象。在有限的时间里,也许还有一些重要的素材还没有找到,这些遗憾都希望以后能再增补。   在客家妇女的这个研究中,我发现有一些议题非常值得进一步分析,例如客家族群的教育、职业与地位取得,初步了解客家人长期以来都非常注重教育,在今天是否依然?有许多客家地区的长辈,认为卖田地给小孩去读书是很值得的,而且有不少人这样做。一些资料显示,年轻一代的客家人,投入职业市场后,当有僱用员工的老闆的,比闽南多,但是当没有僱用他人为员工的老闆的(自己做),却比闽南要来得低。另外,去当受僱者的比率也比闽南要来得高。这些关于族群与企业活动的关连性议题,很值得往后继续研究。  最后,本文虽然写了一小段客家男性的说明,但是因时间和资料限制,无法多谈,我认为,如果客家妇女,是客家文化里头的一个重要议题,那么客家男性的讨论对此议题必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再注意客家妇女的材料和议题的时候,也能同时把客家男性列入「必要的」观察对象,毕竟客家男性在客家妇女特色或地位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能忽略的位置。而客家女性地位的提高或改善,客家男性具有不可忽略的责任,所以在最后,我希望看到此文的所有男性,都能主动的、诚\意的,致力于合理的两性关係的建立。    六、参考书目    Chuang, Ying-Chang 1991 \"Chinese T\'ung-yang-hsi Marriage: The Ch\'en Family of T\'ou-fen,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2): 174-786.  Cohen, Myron 1976 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isy Press.  Fan, Kuang-Yu (范光宇) 1960 \"Studies on Maternal Activity and Agricultural Work of the Hakka Women in Rural Taiwan.\" 《台湾医学会杂誌》,59(9): 162-175。  Weber, Max 1978 Economy and Socie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olf, Arthus and Chuang Ying-Chang 1994 \"Fertility and Women\'s Labor: Two Negative (but instructive) Findings. manuscript.  何来美1993 〈细妹仔-大地女儿〉,《客家》,33:52-55。  邱书玮1989 〈客家妇女面面观-传统与现代的客家妇女〉座谈会。《客家风云》,16:35-40。  雨青编者1988 《客家人寻根》。武陵出版社。  南山容1989 〈客家女人不是人?〉《客家风云》,16:28-31。  施添福1989 〈清代台湾客籍移民的原乡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汉声杂誌》,23:115-117及136。  桂妹1988 〈客家妇女名字“妹”字再探〉,《三台杂誌》,17:28-33。  高木桂藏1992 《客家》。关屋牧译。台北:关屋牧。  高宗熹编着1992 《客家人-东方的犹太人》。武陵出版社。  庄英章1992 〈女性:在家庭与生育牵关係间被忽略的环结〉。《陈奇禄院士七秩荣庆论文集》,Pp.1-6。  庄英章、武雅士 1993〈台湾北部闽、客妇女地位与生育率:一个理论假设的建构〉,闽台社会文化比较研究工作讨论会。  郭完五1991 〈客家人来自黄河流域〉,《中原文献》,23卷1期。  陈运\栋1988 《客家人》。台北:东门。  彭瑞金1990 〈台湾客家文学的可能性及其以女性为主导的特质〉,《现代学术研究专刊(Ⅲ)》,3: 221-240。  彭瑞金1991 〈从族群特性看客家文学的发展〉,徐正光编,《徘徊于族族和现实之间》,Pp.130-1490。台北:正中书局。  黄荣洛1988 〈中港溪畔的三个烈女〉,《三台杂誌》,17:113-117。  黄毅志 1994 〈台湾地区民众阶级取得过程〉,手稿。  张维安 1992〈从生活领域论两性之不平等〉,《国科会研究彙刊--人文及社会科学》,2(2): 135-146。  邓迅之1982 《客家源流研究》。天明出版社。  赖碧华 1993 《客家已婚妇女家庭角色与生活满意之研究》,文化大学家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谢俊逢1991 〈客家的音乐与文化-以山歌为中心〉,徐正光编《徘徊于族群和现实之间》,Pp.48-69。台北:正中书局。  锺俊陞1988 〈蕉岭客村一瞥〉,《人间》,27:24-34。  锺肇政1989 〈客家人的民性〉,《客家风云》,22:69-71。  锺铁民1989 〈锺理和笔下的客家女性〉,《汉声杂誌》,23:48-49。  瞿海源主编1991 《台湾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计划,第二期第一、二次调查计划执行报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瞿海源主编1992 《台湾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计划,第二期第三次调查计划执行报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简荣聪1991 〈台湾客家农村生活与农具-传统台湾客家农具与农村生活初探〉。中华民国台湾史蹟研究中心编印。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下一篇: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这种鱼学名叉尾斗鱼,惠东客家话叫“庞皮婆”,是一种相当优秀的国产观赏鱼,放在
4月29日,赣州城郊的特色旅游小镇——花田小镇开业,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畅游花海、体
热门排行榜
12345678910
Copyright &
Hakka Research, All Rights Reserved.客家研究院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86 ,客服QQ:4582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事情小但很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