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好友微信朋友圈拉票语和群以及两人聊天拉票,该投还是不该投 ?

“朋友胡适之”:胡适都和谁是朋友?
[摘要]胡适注定是值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大写特写的一个名字,“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他的人缘之好、人格魅力可见一斑。胡适交友有方。这个方子则是其本身具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历史上的今天,日,胡适诞辰。122年后的今天,胡适的名言警句、治学方法、人生态度仍在影响着今日中国人。他和北大同一天生日,他首先把五四定为校友返校节,他没在北大读过书,却把北大当作自己的母校。他26岁出任北大教授,从此情系于此。他曾名重天下,也曾婉拒高位,但却终身以北大校长为荣。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我的朋友胡适之”一节中提到胡适的交友之道。他说:“胡氏生前真可说是交游遍及海内外。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枱、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底‘朋友’!”(唐德刚:《胡适杂忆》,第154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二版)今天,回看历史,定格胡适和他的朋友们,有哪些传为佳话的友谊?难别“西天的云彩”——胡适和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吟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听音乐,如赏美景,如品香茗。然而,也可在隽永中感悟哀婉的离愁。三年后的日,这种离愁却写进了胡适的悼念文章中。胡适满怀深情地写道:“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的走了’。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永远”的徐志摩!有人说他的文名太盛,有人说他的俗名太艳。徐志摩的文名,胡适起过锦上添花的作用;徐志摩的艳名,却被胡适认为是诗人追求自由和浪漫的表现,他对徐志摩的“自由婚姻”,有过撮合,也有过“拆离”。徐志摩留学期间,就对国内胡适倡导并写作新诗十分赞赏和钦佩。胡适1919年出版《尝试集》,徐志摩在国外读到后非常高兴。1922年,徐志摩因婚姻波折和追求爱情,从剑桥辍学回国。生活对这位天才诗人来说,是“塞翁失马”。他得以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然而,胡适却深为徐志摩未能完成学业而惋惜。他多次劝告徐志摩继续完成学业。1923年,徐志摩提议,在北京“聚餐会”的基础上成立“新月社”。胡适率先响应并竭力支持。这个以留学欧美的年轻知识分子为主的、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先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了《诗刊》周刊、《新月》月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等,都是“新月派”的佳作。对于国内文人讥诮泰戈尔一事,徐志摩非常愤怒。为表示对反对泰戈尔者的抗议,他一气之下耍起了小孩脾气:罢译!胡适见此,顶替他为泰戈尔翻译,并安抚徐志摩,使得他心情归于正常。在5月8日泰戈尔64岁寿辰的这天,中国学术界聚集在北京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为泰戈尔举行祝寿会,胡适以大会主席的身份主持。徐志摩、林徽音等“新月社”。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胡适也是尽力成全。徐志摩之父徐申如反对爱子迎娶陆小曼,不过,徐父赏识胡适和梁启超。于是,胡适专程去求徐父,直到老人家默认。但徐申如还有个条件,需要梁启超出面证婚——因为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对这门“亲事”也是坚决反对。胡适只得去求梁启超,直到任公答应。徐志摩和陆小曼,为此感念胡适,对他以“红娘”、“恩人”、“胡大哥”称代。徐志摩为了解决经济拮据的问题,以供给陆小曼,就到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兼任女师大教授。从此,胡适家里又多了一口人,徐志摩的吃和住都在胡适家。然而,陆小曼却不愿离开上海,徐志摩只得在京沪两地来回奔走。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为生活所迫,和“只有感情,没有爱情”的翁瑞午同居。胡适认为翁瑞午是个“自负风雅的俗子”,为了“西天的云彩”的情谊,胡适要求陆小曼同翁瑞午断交。并说如果陆小曼能够同意,小曼的生活及其一切都由他负责。千人千面,百人百性。陆小曼拒绝了胡适的要求。胡适与陈寅恪:力荐对方 惺惺相惜胡适与陈寅恪,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两座巍峨山峰。他们之间建立联系,从陈寅恪一面,经历了一个从反到正的过程。但一旦从精神上形成沟通,两人便在学术上互相切磋,人生上互相支持,结下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不渝友谊,演绎了现代文化史上一段学术往还砥砺的佳话。王国维,胡适与陈寅恪建立联系的精神纽带陈寅恪生于日,比胡适大一岁多。1902年春陈寅恪随长兄陈衡恪赴日,1904年夏天返回,随之冬天考中赴日官费留学,1905年冬因患脚气病回国,在家调养一年多,于1907年插班考中复旦公学。胡适在家乡一直呆到1904年2月才由三哥带到上海。先入梅溪学堂,第二年春入澄衷学堂。一年半后入中国公学。虽然两人几乎同时到上海读书,但由于学校不同,家境不同,更由于年龄尚小,不见有丝毫联系。1909年陈寅恪从复旦毕业,在亲友的资助下,赴德国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一片混乱,陈寅恪不得不回国。三年后,申请到赴欧官费留学资格,于1918年再度赴欧美。先是在哈佛学习三年,接着再赴德国,在柏林大学学习梵文和多种东方文字。胡适于1910年夏天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官费生,直到日才回国。虽然此时两颗学术之星已经冉冉升起,但由于时空错位,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并没有相聚。1924年初,清华学校在各方要求下,顺应时代大潮,正式启动“改办大学”程序,于是历史的风云将两人吹到了一起。时任清华校长的曹云祥准备请胡适出任筹建中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院长,没想到胡适坚辞,同时建议曹云祥采用宋、元书院的导师制,吸取外国大学研究生院学术论文的专题研究法来办研究院。曹云祥同意了,这才引出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陈寅恪。陈寅恪是接受时任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的吴宓邀请回来的,正是在吴宓那儿他首次形成了对胡适其人其文的印象,并在随后的留学生涯中经历了印象从反到正的转变。陈到柏林不到两年的时间,傅斯年、毛子水、赵元任、杨步伟等人也先后来到这里学习。傅与毛都是胡适的得意门生和忠实信徒;而赵是胡适早年留学美国的同学,情同手足,杨又是赵的妻子。都是胡适新文学主张的大力支持者,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推动者与开拓者。傅斯年日与俞大彩结婚,俞是陈寅恪表妹,又是表弟兼妹婿俞大维的妹妹。陈寅恪在和这些好友的了解接触过程中,对胡适思想与学术的认识开始客观全面立体起来。陈寅恪回国后,每逢星期六的上午,不分寒暑都进城到东郊民巷找一位叫钢和泰的外籍教师,学习梵文。而胡适也与这位钢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相同交往的人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办学方针是胡适确定的,王国维先生是胡适设计请来的,再加此时胡适又开始大力提倡运用西方科学方法整理国故,通过这一切两人实现了学术精神上的沟通。陈寅恪第一次正面评价胡适正是对胡这一切的肯定。日,王国维投湖自杀后,陈寅恪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了《王观堂挽词》,文中说:“鲁连黄鹤绩溪胡,独为神州惜大儒。学院遂闻传绝业,园林差喜适幽居。”前一句高度称赞胡适推荐推出王国维出任清华国学院导师的功绩,正是胡适的推荐,才使中华学术许多方面的“绝业”得以在清华研究院通过王国维得到传播得到承续。 力荐对方,胡适与陈寅恪惺惺相惜的结晶抗战时期两人虽身分两国,但彼此从未淡释对对方的牵挂。胡适力荐陈寅恪出任牛津中国学教授。1938年,牛津大学“中国”教授Monle退休后,由谁来担任,牛津大学想从中国的学者中挑选一位,陈寅恪作为候选,牛津大学是十分乐意的,但对他能不能在那儿安居表示怀疑。胡适得知,于日写了一封信推荐陈寅恪为牛津大学教授:“陈寅恪教授〔原文是“ProfessorYingchiuhChen(陈寅恪)”〕年约47,江西义宁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在戊戌变法时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乃著名的旧体诗人,兄长之一陈衡恪是一位甚具天赋的画家。他不但是古文的大师,而且也懂梵文,我想他的梵文是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也懂得藏文。他曾在佛教研究方面和已故的钢和泰(BaronA。vonStaelHolstein)合作。在我这一辈人当中,他是最有学问、最科学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已经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专论,包括他对中国佛教、道教、唐代文学、唐皇室的种族源流等方面的历史的研究。他的研究大多刊载在中央研究院的集刊和清华大学学报。他惟一的英文著作是他关于韩愈及其时代的小说(这里指的是《论韩愈与唐代小说》)的研究,该文刊载于早期的哈佛亚洲研究学刊(The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1937年,他获由中国基金颁发的历史学科学研究奖。在任职国立清华大学历史教授的同时,他已担当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组主任达10年之久,该所是中央研究院的10个研究所之一。”陈寅恪力推胡适出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1940年3月蔡元培病逝,由谁继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这一问题成了当时学界甚至政界的热门话题。陈寅恪一直主张由胡适来担任,在刚刚开始议论这个问题时,他专门跑到重庆,并说此行来就是为了专门投胡适一票。1948年12月初,北平解放前夕,陈寅恪与胡适同机离开北平。他曾对邓广铭先生说:“前许多天,陈雪屏曾专机来接我。他是国民党的官僚,坐的是国民党的飞机,我决不跟他走!现在跟胡适先生一起走,我心安理得。”但到了南京后陈寅恪并没再跟胡适走,而是去了广州。而胡适去了美国,后又回了台湾。两人从此隔海相望。(李传玺) “教我如何不想他”——胡适和赵元任摘自:黄团元 著 《胡适的谦和雅量》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年出版胡适和赵元任同年留学美国,由于学业出色,他和赵元任都入选全美高校联合会会员。胡适曾这样评价赵元任:“每与人评论留美人物,辄推赵元任为第一。其治哲学、物理、算数,皆精。以其余力旁及语学、音乐,皆有所成就。”所以,1924年胡适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四名导师人选时,其中就有赵元任。并说:“赵先生比我聪明。”如何“聪明”?在美国时,赵元任就说自己也许适合研究中国的语言问题。他曾经编了一个简短的单音故事,题为《施氏食狮史》。这个故事如果写出来,识字的人都可以看懂,但因为只有一个“shi”音,如果只用口说,也许任何人都听不懂:“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曹云祥校长读后哈哈大笑。胡适又说:“那时有人要用拼音来代替我国的方块字,我要赵元任把这个故事写成拼音之后,就再没有人敢说用拼音代替方块字了!”清华大学聘请赵元任后,师生反映极好。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四人,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胡适年比赵元任大一岁,凡事像兄长一样帮助他,激励他。胡适比赵元任回国早,倡导“文学改良”早成大名。而赵元任由于学得杂,爱好广,虽然说无所不能,可又无一能够登峰造极。在胡适的参议下,赵元任终于在1925年将语言学确定为终身的主业,最终成为了开辟中国现代语言学、语音学的先驱,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这时候,白话文运动已成气候。通过胡适建议,赵元任灌制了《国语(普通话)留声机片课本》,由商务印书馆印行。胡适在为该“书”作序中说:“以留声机片教国语,没有第二人比元任更适宜!”赵元任与杨步伟的婚事也是由胡适撮合而成。1921年8月,赵元任和杨步伟终成眷属。新婚这天,新郎方请了胡适,新娘方请了医院的同事朱征女士,在东城小雅宝胡同49号的小小新房里,先进午餐,吃的是由杨步伟掌勺的家常菜。待碗筷收厨,赵元任却取出一份手写的“文件”说:“这是我们的结婚证明。要是适之先生和朱征女士愿意签名作证,我和韵卿(杨步伟)将极感荣幸。”胡适和朱征欢欢喜喜签名后,胡适送上一个大红包。当新人言明不收贺礼时,胡适一笑:“秀才人情纸半张,我比秀才读的书要多些,所以,送一本自己考证的《红楼梦》。愿一对新人,同做红楼美梦,当好杏林鸳鸯。”新人高兴地收下了礼物。可是,朱征女士却说自己两手空空,胡适出了她的“洋相”。胡适说:“你的两手就是礼。明年他们生小孩时,你来接生呀!”1938年,赵元任赴美任教。恰逢胡适任驻美大使,他们时常聚会。日,在赵元任夫妇结婚二十周年时,胡适为他俩写下了一首兴趣盎然的贺诗:“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新娘欠我香香礼,记得还时要利钱。”胡适和赵元任,毕竟各人有各人的事业,聚少离多。在思念老友的日子时,胡适经常放起赵元任谱曲的《叫我如何不想?》:“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叫我如何不想他……”胡适回台湾定居后的第二年,赵元任夫妇赴台访问。胡适握住赵元任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反复对他叮嘱的,不是儿孙,不是学问,也不是怀旧,而是说:“退休后早点回来工作,训练我们国家的青年!”1962年胡适猝然逝世,赵元任夫妇闻讯后悲痛不已。1968年秋,年过古稀的赵元任来到台北南港,在胡适墓前肃立,唱起了《叫我如何不想他》:“……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叫我如何不想他?”日,赵元任在美国东部逝世。这一天,竟是十年前胡适辞世的日子!那些让人永远感怀的风雅——任鸿隽夫妇以及“我的朋友胡适之”民国史上,有句“世说新语”式的佳话,那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据唐德刚《胡适杂忆》称,此语出处无考,但适之先生颇为得意。此话凸显的,并非胡适的学问或贡献,而是其性情、声望与人缘。如此具有个人魅力(或曰“磁性人格”)的学界领袖,自然是朋友遍天下;可也正因此,容易成为某些有心人“拉大旗当虎皮”的绝好道具。鱼龙混杂中,最当得起这句话的,或者说最有资格说“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当推任鸿隽、陈衡哲夫妇。“我们三个朋友”《尝试集》中的《我们三个朋友》,副题“赠任叔永与陈莎菲”,其中有曰:“别三年了,/又是一种山川了,——/依旧我们三个朋友。/此景无双,/此日最难忘,——/让我的新诗祝你们长寿!”此诗写于一九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地点是在南京。那天下午三点,任、陈订婚于南京高师的梅庵;晚上,邀胡适至鸡鸣寺,在豁蒙搂用餐,胡适当场赋诗。此诗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故“我们三个朋友”一说广为人知。在胡适一九二二年二月四日的日记中,粘附有陈衡哲写于同年正月三十一日的《适之回京后三日,作此诗送给他》,为便于对比,取同样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最后一节为例:“不能再续!/只有后来的追想,/像明珠一样,/永远在我们的心海里,/发出他的美丽的光亮。”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任鸿隽在庐山撰《五十自述》,提及美国留学时如何与胡适、陈衡哲结下深厚情谊,解释《尝试集》中何以有《我们三个朋友》之作,以及“吾亦作减字木兰词以答之”。任词未见,不好妄加评论;胡诗过于直白,陈诗的比喻也未见高明,只能说尚属妥帖。新诗诞生的故事不必做复杂的历史考证,单是翻看《尝试集》,也能感觉到胡适与任、陈夫妇的交情非同一般。诗题中有《“赫贞旦”答叔永》、《送叔永回四川》、《将去绮色佳,叔永以诗赠别,作此奉和,即以留别》,还有副题“别叔永、杏佛、觐庄”的《文学篇》、副题“送叔永、莎菲到南京”的《晨星篇》,以及注明“赠任叔永与陈莎菲”的《我们三个朋友》。更直接的证据来自《文学篇》的“小序”:“若无叔永、杏佛,定无《去国集》。若无叔永、觐庄,定无《尝试集》。”一九二二年十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刊行的增订四版《尝试集》,冠有胡适一九一六年八月四日答叔永书。以早年书札作为“代序一”,这既体现适之先生“历史进化”的眼光,也可看出其对老朋友的尊重。更值得关注的是,此“增订版”是在同事鲁迅、周作人,学生俞平伯、康白情,以及留美时期的诗友任鸿隽、陈衡哲夫妇的协助下,才得以完成的。任鸿隽和陈衡哲,一个坚持“无体无韵”的白话诗不是诗,一个则是胡适白话诗写作“最早的同志”,请这两位老朋友来帮助删诗,自是好主意。问题在于,胡适似乎更看重周氏兄弟的意见,未免有些怠慢了老友。因为,如果仔细比勘,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任、陈的不少意见,实际上并没有被胡适采纳。这当然不能全怪胡适,因其牵涉到刊行增订四版的目的,并非“飞鸿踏雪泥”,而是诗史留印记。《西洋史》的魅力作为第一代受过良好西方史学训练的大学教授,陈衡哲很快辞去北大教职,转而持家兼著述,其主要作品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洋史》上下册()以及《文艺复兴小史》(1926)等。陈衡哲一九二七年为《西洋史》六版撰序,感谢丁文江、何炳松、胡适等友人的热心帮助,更称:“但给我帮助最多的,自然是任君叔永,因为不但这书的原稿,都承他替我仔细读过;而且假使没有他的赞助与信心,这两书或将因为我的多病及历年时局的不靖,至今尚不曾出现。”已经成为学界领袖的胡适,公私兼顾,在《西洋史》下册出版后不久,撰文推介。一九二六年九月出版的《现代评论》第四卷九十一、九十二两期,刊有胡适的《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共表彰陈垣《二十四史朔闰表》、顾颉刚《古史辨》以及陈衡哲的《西洋史》下册等三书。胡适称:“陈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是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著作。在史料的方面她不能不依赖西洋史家的供给。但在叙述与解释的方面,她确然做了一番精心结构的工夫。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治西洋史的学者给中国读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在这一方面说,此书也是一部开山的作品。”胡适的书评写得很认真,不仅仅是为朋友说好话,而且搔到了痒处:“史学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的,重在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一方面是艺术的,重在史实的叙述与解释。”“这样综合的,有断制的叙述,可以见作者的见解与天才。历史要这样做,方才有趣味,方才有精彩。”“作者的努力至少可以使我们知道西洋史的研究里尽可以容我们充分运用历史的想象力与文学的天才来做创作的贡献。”对于书院的追怀《现代评论》第二卷三十九期(1925年9月)上,刊有陈衡哲、任鸿隽合撰的《一个改良大学教育的提议》,特别标举中国的书院精神,希望将其与欧美大学制度相结合,取大学管理之组织与书院教学之精神,二者合而为一,这一主张,与胡适第二年为清华研究院所做的规划不谋而合。而在我看来,此文实际上是对于胡适南京演说的直接回应。一九二三年底,任鸿隽出任东南大学副校长;同年十二月十日,胡适应邀在南京东南大学作题为《书院制史略》的演讲,在胡适看来,所谓的“书院的精神”,大致有三:代表时代精神;讲学与议政;自修与研究。而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其“与今日教育界所倡道尔顿制的精神相同”。新学制已经完全确立,书院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教育家们这才回过神来,对书院的黯然退场表示极大的遗憾。可惜,“此情可待成追忆”,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人古老的书院传统,已经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即便有胡适以及好友陈衡哲、任鸿隽夫妇等人的鼓吹,再加上章太炎等人的身体力行,还是没能挽回其颓势。女教授的尴尬胡适一九二一年九月十日的日记中有如下感慨:莎菲因孕后不能上课,她很觉得羞愧,产后曾作一诗,辞意甚哀。莎菲婚后不久即以孕辍学,确使许多人失望。此后推荐女子入大学教书,自更困难了。当时我也怕此一层,故我赠他们的贺联为“无后为大,著书最佳”八个字。但此事自是天然的一种缺陷,愧悔是无益的。1920年夏,三十岁的陈衡哲于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学位,因胡适的推荐,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九月一日,陈、任在北京举行婚礼,胡适做赞礼,赠联“无后为大,著书最佳”。冬天,陈因怀孕而休假,第二年年底辞去北大教职。此后,除了精心抚育三个子女,陈仍力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身为北大最早的女教授,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教授,陈衡哲的自我期待无疑相当高。到底是出来教书好,还是在家专心著述更合适,看任、陈夫妇给胡适的信,中间颇多挣扎。任、胡二位对于陈衡哲的巨大期待,实际上没能完全实现。莎菲的文学才华,固然因生活困顿而有所损失,但平心而论,《小雨点》中的散文、寓言与小说,有开创之功,却非传世之作。三个人的“自述”一九六二年一月,获悉任鸿隽不久前去世,胡适十分感伤,给任、陈的孩子写信:“以安又提及叔永‘手抄的自传稿子’。他的自传不知已写成了多少?约有多少字?”并热切表示,希望能尽快看到老友的自传。可惜的是,一个月后,适之先生也与世长辞。《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所收《五十自述》和《前尘琐记》,都是根据手稿排印,前者为“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九日于庐山古青书屋写竟”,后者一九五○年春写于上海,原标题下记有“叔永廿五岁以前的生活史片断”。熟悉胡适思路的读者,当然明白,关心老友的自传手稿,既是怀旧,也是兴趣。陈衡哲虽说不是第一流的作家,但有学问、能文章,其一九三五年在北京出版的英文自传《一个年轻中国女孩的自传》(AutobiographyofAChineseYoungGirl),自然值得期待。此自传很像胡适的《四十自述》,只写到赴美留学为止。一九三七年底,任鸿隽在庐山撰万言《五十自述》,提及中国公学“同班学友后有名于时者有胡适之(原名胡洪骍)”等,还专门有一节谈论其与胡适关于白话文的论争,正好与胡适的相关追忆相呼应:“然白话文言之论战,由吾等数人开之,则确无疑义。”胡适的《四十自述》和陈衡哲的《一个年轻中国女孩的自传》都只写到留美前,不会有交集的线索。而《胡适口述自传》就不一样了,此乃“学术性的自传”(唐德刚语),第七章“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讲的都是陈年往事,如与任鸿隽、梅光迪的争议如何促使他加紧白话诗的试验,还提及与诸友好在绮色佳的凯约嘉湖上划船,其中便包括沃沙女子学院的学生陈衡哲。与胡适希望借自传“给文学开生路”不同,陈、任二君更看重的是其史学价值。说到为什么写自传,陈衡哲称:“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曾经是那些经历过民国成立前后剧烈的文化和社会矛盾,并且试图在漩涡中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中的一员。因此,我的早年生活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标本,它揭示了危流之争中一个生命的痛楚和欢愉。”而任鸿隽的《五十自述》则称:“凡自传者必须其人曾经做一番大事业,足以信今而传后,故其自传即成为历史之重要材料。吾于当世既无重要贡献,自不敢作名山万世之妄想。兹为此述,聊以记载吾个人之身世行事畀之后世子孙,俾有所考据云尔。”这些都是“史家”的眼光与趣味,可在读者那里,无一例外的,全都转化成胡适所提倡的“传记文学”。任、陈、胡三人,所学专业不同,有自然科学,有西洋史学,有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学,可因写诗而结下深厚情谊,且终生不渝,这点很让人感佩。今日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多的是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或者尔虞我诈,互相拆台,而难得真正意义上的“相识”与“相知”。因而,我格外怀念那“往事如烟”,那曾经有过的文人间的情谊与风雅。(作者:陈平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 |
给大家介绍几个加入微信拉票群及微信刷票群的方法「图文教程」
人气:23066 回复:2
给大家介绍几个加入微信拉票群及微信刷票群的方法「图文教程」&&微信刷票会被发现吗?微信刷票能查出来吗?是否安全?小编解释下这个问题。人工投票是真人纯手工票,基本不会被发现,除非主办方无理要求,按短时间内上票数量来判定。当然这种举办方在少数,他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取公众号的关注人数。找专业的投票团队微信号:《渔夫微信投票专家QQ/微信:》,圆你梦将全力为您服务!帮忙进行微信刷投票,省时省力。& &自从11年微信诞生以来,微信朋友圈投票怎么刷票、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软件及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器其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占据了广大用户的手机客户端,微信已成为全民普及的一种投票软件。在此背景下,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成为一种被活动举办方喜闻乐用的一种投票方式,既快捷高效、又有群众基础,另外又能规避网上投票出现的投票刷票的缺点。& &然而,随着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活动的普及,加上微信朋友圈投票怎么刷票活动中竞争的加剧,各个参赛选手为取得好名次使出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软件法宝让票数快速增加,有的把微信投票活动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让朋友用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器帮忙给自己投票;有的把微信投票活动转发到各大热门论坛上去,让网友来帮忙进行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 &更有甚者,使用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器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改为性感的美女头像,然后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软件打开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每天会有好多男生加她聊天,请男生们帮忙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据说效果还不错;当然,最快捷高效的方式是找专业的团队客服微信号:帮忙进行微信刷投票,省时省力,可以让票数瞬间涨起。这样微信朋友圈投票怎么刷票办法还可以让自己的朋友圈更加干净不为了拉票而去伤害朋友圈内的感情。& && &&&& &为了了解到更多内幕,记者通过网友介绍,联系到一家专业从事微信刷投票的公司,据说此公司在微信推出投票功能之初就已成立,专业从事微信刷投票已久,服务的客户数量已达数百人,在微信投票界颇具影响力。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联系方式加了该公司的金牌客服 微信号:开始咨询起来,微信朋友圈投票怎么刷票的神秘面纱被一步步揭开。& &原来,该公司通过招募组织大量闲散网友成为公司的会员,当公司一接到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的订单,就把投票网址和投票要求通知到各个会员,各会员接到任务后用手机使用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软件进行操作,投票成功后使用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器上传投票成功的截图,作为支付依据,整个微信投票订单完成后,该公司依据会员的截图给会员支付劳务费,比如接单是0.4元1票的,那么公司会给会员0.35毛1票作为酬劳,而公司方则赚取0.05毛的差价作为组织费用。通过咨询微信朋友圈投票怎么刷票大师,记者恍然大悟,当提出要求看看效果时,却被告知要付款后才能开做,为了验证其是否如传说中那么神奇,记者支付了40元给客服,找了个微信投票活动让对方开刷,没想到只一支烟的功夫,通过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软件投票数就可劲的往上彪,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100票。& &这次调查结束后,记者咨询了法律方面的专家,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条例对微信朋友圈投票刷票及微信朋友圈投票怎么刷票作弊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不少网站和微信投票活动主办方采取的防恶意刷票手段,对此类专业人工刷票却无能为力,因为这是真实人员手工提交投票,技术上没有任何漏洞。看来,微信投票还是要靠各个选手和广大参与者的诚信来维护!
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引用|
||引用|
请绑定实名后进行跟帖
看了该帖的人还喜欢看
10.18免费看房团5线齐发抄底青岛房价,套三首付8万...聊聊自己最近读的书,将得到社区金币3枚奖励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论坛本周Top10
可选评语: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
青青岛论坛官方微信
用其他账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加好友看微信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