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怎百度搜索为什么不能手写了打字搜索

&img src=&/v2-ad16dea4b1dbd4a98205e6c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ad16dea4b1dbd4a98205e6c_r.jpg&&&blockquote&&h2&&b&前言&/b&&/h2&今年9月和10月,我做了两次Live,都是相同的主题:微观经济学入门串讲。第二次是第一次的升级版。目前为止,两次live加起来共有2000多位朋友参加。每次Live后,我都通过微信群把讲稿发给大家,方便大家温习整理,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此外,我也得到了一些认可的&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评价&/a&,还收到了一份&a href=&/p/& class=&internal&&感人的整理&/a&。能通过知乎这么大流量的平台,把自己熟悉的这一点内容分享给各位,真是非常荣幸。&br&今天发这篇专栏,是想把这份讲稿共享出来。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份友好的微观经济学入门导引,字数虽然不少,有1万5千多字,要读一会儿,但并不难读。微观经济学中最主要的概念,在这篇导引中也都提到了,不能说十分完整,但确实是我做了加法又做减法得到的minimum package。读过这个,再去看微观经济学教材,会轻松一些。所以这篇文章跟着凑个热闹,起了这么个名字。&br&闲言少叙,下面就是讲稿的正文了。总之,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blockquote&&br&&p&掌握基本概念、关注基本问题,是学习和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法门,微观经济学也是如此。在本次Live中,我将为大家梳理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并用若干问题,将概念串起来,形成一套继续自学的基础体系。第一个概念,我们从“经济”开始。&/p&&h2&&b&1. &/b&&b&什么是“经济”?&/b&&/h2&&p&学习经济学,要理解的第一个概念就是“经济”。那什么是“经济”呢?在微观经济学中,它又取的是哪种含义呢?我们可以结合它经常出现的短语来理解。&/p&&p&第一,经济学,这里的经济是一门学科的含义;&/p&&p&第二,经济活动,这里的经济指的是以交易为中心的一类社会活动;&/p&&p&第三,经济适用,这里的经济有“划算”之意。或者用严谨一些的表达来说,是“在满足一定需求的情况下,成本最小”,它还有一个对偶的说法,叫“在满足一定成本约束的情况下,总收益最大”。可以看到,&b&这里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优化”的思想,也是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过程中,需要大家注意并记住的含义。&/b&&/p&&p&这种“优化”的思想,贯穿微观经济学始终,此外,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权衡”。经济学中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人们面临权衡。&/p&&h2&&b&2. &/b&&b&什么是“稀缺”?为什么会有稀缺?稀缺意味着什么?&/b&&/h2&&p&刚说了,人们面临权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来到了微观经济学的第二个概念,“稀缺”。资源具有稀缺性,这是需要优化或权衡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学所以诞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p&&p&稀缺性的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简单而粗略地说,有两点:第一,资源在物理上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稀缺永远存在,即便是在只有一个人的世界里,也存在稀缺;第二,差异性也会带来稀缺,比如,即便演唱会的座位无穷多,总有更接近舞台的位置,它更好但是稀缺的。&/p&&p&最后,稀缺性存在会带来什么问题呢?个人面对稀缺,就存在一个利用资源让幸福最大化的问题;社会面对稀缺,存在一个配置资源让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的问题。可以看到,这背后都是“优化”的思想。&/p&&h2&&b&3. &/b&&b&一个人的世界就存在“稀缺”,两个人的世界就存在“竞争”&/b&&/h2&&p&我们刚才说,稀缺永远存在,哪怕是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因为稀缺而需要优化,这看起来很直接。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当世界中存在不止一个人时,哪怕只有两个人,那么,在稀缺以外,就还存在竞争。&/p&&p&所谓的竞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决定一项资源归属的问题。而解决竞争问题,归根结底是找到一种“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p&&h2&&b&4. &/b&&b&解决竞争的办法:非价格机制与价格机制&/b&&/h2&&p&为了解决稀缺资源的竞争问题,从古至今,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制。有些机制可能是自然出现,甚至自然到都没有被意识到存在的机制,比如时间机制(先到先得)、运气机制(抽签)。还有些机制是人为建立的,比如远古时期的武力机制、后来的权利或等级机制(皇帝时期及计划经济)、还有今天广泛运行的价格机制。&/p&&p&以上各项,价格机制以外的,统称为“非价格机制”。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呢?经济学只研究各种配置机制中的一种:价格机制。如果各位有学过一些经济学的,很可能听过一种说法,即“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其实,更直接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就是用来配置稀缺资源的各种机制中的一种,也就是价格机制。这不是说其他机制经济学就完全不关心了,而是说,经济学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来研究的。在围绕价格机制建立起这套理论体系中,一些概念和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其他机制,比如计划经济机制,等等。而概念和理论体系具有较好的迁移性,也是经济学的一项魅力所在。&/p&&h2&&b&5. &/b&&b&经济学为什么只研究价格机制?&/b&&/h2&&p&为什么经济学只研究价格机制呢?这有两方面原因。&/p&&p&第一,如果以1776年《国富论》出版作为经济学正式出现的标志,在那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价格机制就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广泛性和生命力。也就是说,价格机制并非是先创造、设计,再付诸使用的。而是在经济学诞生那天起,价格机制就是作为一个延续很久的现象而被研究的。&/p&&p&第二,价格机制有它的好处。可以形成“闭环”的系统:在价格机制下,当你想获得一件商品,“决胜负”的方式是出一个比他人更高的价格——付更多的钱。然而,钱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在价格机制下,钱要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商品或服务得到。因此,价格机制下的“利己行为(获得商品或服务)”,需要有“利他行为(提供商品或服务)”作为前提。而价格机制的本质,则是促成了人们之间商品或服务的“交易”。在这个闭环的基础上,价格机制能给人相对最合适的激励,因而具有最少的“交易成本”。这个交易成本的概念我们后边会讲,各位心里先留个印象。&/p&&p&综上所述,经济学研究的是在稀缺与竞争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提出的资源配置机制叫价格机制。更进一步,经济学对价格机制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实证”方面,即回答“价格机制下会发生什么”的问题;第二是“规范”方面,即回答“价格机制为什么好,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它”的问题。&/p&&p&关于“价格机制”可以展开来谈的内容很多,这里我们先浅尝辄止,回到一些基本概念上来。等到完善一些内容,我们再来看价格机制,免得这会儿说得太多大家觉着空洞。这里我再补充最后一句,是经济学家阿尔钦说的,各位可以在今天的Live之后慢慢体会。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决定了价格”这个问题固然重要,但“价格(机制)决定了什么”则更重要而深刻。&/p&&h2&&b&6. &/b&&b&成本---收益---剩余&/b&&/h2&&p&前面我们说,微观经济学中贯穿着优化的思想,讲究权衡,那么,权衡的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成本”与“收益”。这里我们来讲一组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一共三个:成本、收益、剩余。&/p&&p&&b&&i&6.1 成本&/i&&/b&&/p&&p&“成本”这个词,相信无论有没有学过经济学,大家都不会陌生。事实上,在经济学中,“成本”对应着一大组概念,比如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等等。&/p&&p&但在经济学的语境下,与生活中的含义最不相同,需要单独强调的概念有两点:一是“机会成本”,二是“沉没成本”。其他和成本有关的概念它们大多与厂商的生产有关,我们今天只做串讲,暂不涉及它们,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在专门的厂商理论中看到——认识成本,对于自己决策以及理解他人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而理解所有成本概念的金钥匙,就是“机会成本”。&/p&&p&所谓“机会成本”,说的是这样一件事情:当我们面对多个选择时,往往各个选择是不可兼得的——如前所述,人们面临权衡。这时候,选择一个,就一定要放弃其他选项。比如,你在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读研,就一定要放弃去工作,反之,如果你选择了去工作,就一定不能继续读书,二者只能选其一,不可兼得。&/p&&p&那么这时,做出选择的成本是什么呢?如果你选择继续读研,成本仅仅是学费吗?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因为选择了众多选项中的一个,其他没有被选择的,就是被选择的选项的成本——实际上,读书和工作是互为成本的。&/p&&p&此外,机会成本的概念不一定只在二选一的情景,三选一、四选一都是一样的。在经济学中,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在为了做出这个选择,而放弃的所有选项中,“最大”的那个。注意,是“最大”的那一个,而不是放弃的全部的和——因为即便你不选择这个,也不能选择其他所有。&/p&&p&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你有100万的本金要投资,面对三个均无风险的机会,年收益率分别是10%、12%、15%。这时,如果假定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那么,如果你选择了15%的投资机会,一年后,得到15万利息,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其实是12万利息,也就是放弃的两个选项中“最大”的那个,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你只赚了3万块,而不是15万。如果你选择了10%的投资机会呢,得到10万利息,但你的机会成本是15万利息,依然是放弃的两个成本中“最大”的那个,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你不是赚了10万,而是赔了5万。&/p&&p&不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往往导致我们忽视了其实是成本的成本,而低估总成本。有一个骂人特别抠门的话,叫“出门不捡就算丢”,其实里面就是机会成本的含义。&/p&&p&关于成本,另外一个需要强调的概念是“沉没成本”。&/p&&p&所谓沉没成本,指的是发生在过去,已经无法收回的成本。比如,你花15元买了一张电影票,去看一场对你来说值20元的电影。开场前5分钟,你到了电影院门口,发现票丢了。现在再回去找已经来不及了,你还会重新买一张票去看电影吗?如果把之前丢的票价也算上,两张票30元,看一场对你价值20元的电影,当然是不划算的。但从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你当下面对的权衡依然是要不要花15元看一场对你价值20元的电影,因此答案是要的。在沉没成本这个名字中,所谓的“沉没”,其关键就在于,已经过去了无法收回的投入,不应该影响我们当前的决策。不理解沉没成本的概念,往往导致我们把其实不是成本的历史投入当作成本,而高估总成本。&/p&&p&综合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两个概念,可以总结的是:第一,凡是经济学中说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第二,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它也不应该被考虑到“成本-收益”分析中来而影响决策。在经济学中,没发生的才是成本——成本是要向前看的。对成本的识别,是决策的关键一步,也是经常容易犯错的一步。&/p&&p&但另一方面,关于沉没成本,我想再补充一点儿。沉没成本也是一个容易令人表面明白实则糊涂的概念,各位在运用时一定要谨慎。其实,包括我今天讲的所有概念,各位在运用时都要谨慎。这里我来举一个例子。&/p&&p&我的一位特别犀利且让我敬佩的学姐,曾经针对大学生“毕业季就是分手季”的现象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5MzIyOTYyMw%3D%3D%26mid%3Didx%3D1%26sn%3Dc85fbb770abfa3ad08a78d0%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0930asKjo4gFhSsEG8S5gnIv%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当爱已成沉没成本》&i class=&icon-external&&&/i&&/a&。基于沉没成本的概念,题目的意义显而易见,聊的就是毕业时,面对未来选择上的分歧,情侣应该如何对待过去美好的恋爱时光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们是不是已经成了沉没成本而不应该影响决策了呢?&/p&&p&我的学姐在文章中写道:真正的经济学家通常很洒脱,两个重要原因可能便是,一者他们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明了了“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二者他们靠“沉没成本”的理论践行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的态度,容易做到拿得起放得下。&/p&&p&这篇文章是我学姐大三时候写的,五年前了,我刚找出来又读了读,依然觉得写得很好。我一会儿分享到群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全文。我在这提到这个例子,把沉没成本和爱情联系起来,想提醒大家要小心一个问题:有些看起来沉没了的成本,真的沉没了吗?&/p&&p&把情侣相处中种种愉快的过往当作沉没成本,其中一个重要的假设是,未来你不会再回想起它们,并感到遗憾、难过,甚至是愧疚。沉没成本有时会迷惑我们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是因为生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过去与未来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间上过去的东西未必都沉没了,它也可能在未来的某天重新出现,以及,在感情世界中,能让时间上过去时的东西真正沉没,是需要契机、能力甚至天赋的。&/p&&p&总之,现实世界往往不像那句“沉没成本不影响决策”一样干净利落,要识别一项历史投入到底有没有沉没,其实并不简单。&/p&&p&&b&&i&6.2 收益&/i&&/b&&/p&&p&讲完了成本,我们再来看看权衡的另一面,“收益”。&/p&&p&收益的概念比成本简单,厂商出售产品,赚来的收入就是收益(revenue),注意,这会儿还没有减掉成本呢;此外,消费者购买商品,得到幸福感,或者用经济学的话说,叫效用(utility),这也是收益。&/p&&p&总之,收益指的是通过某项交易“得到的东西”,也只是得到的东西,并不考虑因为得到它放弃的东西。&/p&&p&&b&&i&6.3 剩余&/i&&/b&&/p&&p&那么,我们把成本和收益放在一起考虑,用收益减去成本,就是通过这次交易的某种“净收益”。对于厂商来说,收益减去成本就是剩余,或者在这里我们叫它利润(profit);对于消费者来说,货币化了的幸福感,减去付出的价格,就是剩余。为了表达得更清楚明确,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二者进一步区分为: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和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p&&p&&b&&i&6.4 扩展&/i&&/b&&/p&&p&基于“成本-收益-剩余”这一组概念,这里想提醒大家的另外一点。&/p&&p&厂商对于自己能以怎样的成本,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通常是非常清楚的;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以及对每件商品对自己价值如何,往往是非常模糊的,甚至经常变化的。这个“不对称”便给所谓的“营销”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消费者的很多需求缥缈的,是可以创造和引导的。&/p&&h2&&b&7. &/b&&b&交易为什么会发生?&/b&&/h2&&p&基于“成本-收益-剩余”一组概念,我们首先来尝试回答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交易为什么会发生?我们用一个“胖虎到肯德基买甜筒”的例子来说明。&/p&&p&这里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即:胖虎是肯德基的最后一个顾客,除了胖虎,甜筒无法卖给别人;肯德基也是胖虎买甜筒唯一的去处,错过了就没有了。此外,再假设肯德基生产这个甜筒的成本是1块钱,胖虎因为吃甜筒得到的幸福感是10块钱。基于以上设定,肯德基和胖虎之间的交易能发生吗?&/p&&p&在不考虑其他约束下,比如我们假设胖虎已经到了肯德基里,答案是:能发生。因为:胖虎对甜筒的评价,大于肯德基提供甜筒的成本。这里,我们可以谨慎地总结出一项交易能够发生的必要条件,那就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评价,大于厂商提供商品的成本。&/p&&img src=&/v2-4fcfe1e35a68bd5f050f1a4b721a7c65_b.png& data-rawwidth=&809& data-rawheight=&11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9& data-original=&/v2-4fcfe1e35a68bd5f050f1a4b721a7c65_r.png&&&p&那么,如上图所示,假设双方以5元钱的价格成交。那么,肯德基就得到了4元的剩余,胖虎得到了5元的剩余。这里可以进一步抽象并总结的是:交易的本质,是对一块潜在总剩余的“激活”和“分割”——如果交易不发生,相应的总剩余就“耗散”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交易不只是交换了价值(钱与货),也是创造了价值(双方得到的剩余)。&/p&&h2&&b&8. &/b&&b&交易成本&/b&&/h2&&p&刚才我说,“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大于厂商提供商品的成本”是一项交易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是因为还可能有其他原因导致交易无法发生。交易成本,说的就是这个“其他原因”。&/p&&p&比如,虽然胖虎可能从交易中得到价值5元钱的剩余,但如果他需要花10块钱打车去肯德基,他还会去吗?不会,因为路费大于剩余。如果,胖虎不知道哪里有肯德基,需要花10块钱得到这个信息,他会去购买信息再去买甜筒吗?也不会。这里面的路费和信息费,就是最典型的交易成本。或者说,当你在一项交易中感到“麻烦”,这个“麻烦”对应的就是交易成本。&/p&&p&除了“麻烦”这第一类,交易成本还包括:第二类,“合同”;第三类,“制度成本”。我们在这里一并扩展一下。&/p&&p&第二类,所谓“合同”的交易成本,指的是在一项复杂的交易前后,因为讨价还价、监督合同执行、解决纠纷等而花掉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复杂的交易有很多,比如房屋出租(涉及各项财务和费用)、劳务合同(涉及各项制度和权责)等等。&/p&&p&其实,“合同”这类交易成本的背后,还有一个视角,那就是“信任”,借用到人际关系中,也有对应的意义。比如,在恋爱中双方虽然没有“合同”,但其实有着维系恋爱关系的基本共识:“我爱你,你也爱我。”但是,毕竟人心隔肚皮,没人能够穿越脂肪看到对方真实的想法(甚至有时对方自己都是糊涂的),这个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我爱你,你也爱我”这个让恋爱得以维系的共识,就不得不变成了“你相信我爱你,我也相信你爱我”——关键在于“信”。&/p&&p&那么,如何能让对方“信”呢?即便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有一点恋爱经验便知道——“嘴上说的靠不住,还要看行动”——这句话用经济学的语言可以表述为:不要cheap talk,要用“承担成本的方式”表达偏好。那么,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为了让对方信自己爱他/她,所不得不承担的成本,正是交易成本!比如真正花时间、用心去陪伴对方,比如送给对方礼物让对方高兴,等等。&/p&&p&当然,彼此付出所谓“交易成本”的同时,也收获了恋爱的幸福感,这是除了“信”以外的更重要的收益,但客观而言,承担这些所谓的“交易成本”,也确实起到了“维护恋爱关系”的作用。另一方面,最美好的爱情本应是无需任何条件就能彼此相信,只有通过巨大的交易成本才能维系的感情往往是不健康的,而且这种成本带来的效果往往是越来越弱的——就像病毒适应了药物一样。所以,感情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沟通,建立对彼此的信任,这里的例子是说,适时、适当地用承担成本的方式表达感情是必要的,但并非是充分的。&/p&&p&第三类,所谓“制度成本”的交易成本是说什么呢?&/p&&p&前面我们讲过,稀缺永远存在,哪怕是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如果世界里有不止一个人,哪怕是两个,也会因为竞争而存在配置问题。于是,便需要一套机制来解决配置问题。而所谓的“制度成本”,就是为了运行这套机制,所不得不承担的成本。所以,“交易成本”的一个定义说:凡是一个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而制度的成本,又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的两类。&/p&&p&何为显性成本?粗略地讲,在我们现在的经济活动中,金融、法律部门,它们之所以存在,很大意义上是为了价格机制能够更好地运行。它们虽然不直接从事生产的部门,但是必不可少的,维持这些部门运作所承担的成本,可以理解为价格机制的显性成本。这部分交易成本也跟“合同成本”有着重叠。而理解制度成本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隐性成本。&/p&&p&何为隐性成本?粗略地举几个例子。第一,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机制不足以解决配置问题,人们排队求购,那么,排队浪费的时间就是隐性成本;第二,在计划经济中,因为中央管理者信息有限,造成资源错配(没有把资源送到对它评价最高的人的手中),这也是隐性成本——比如把肉送到了寺庙,和尚不吃被扔掉,而馋嘴的人吃不到;第三,计划经济不能给企业家足够的创新动力,不能给劳动者足够的劳动激励,全社会消极怠工,这还是隐性成本。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所谓隐性成本,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机制导致的,一种隐性的价值耗散。之前我们说,相对于非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有着较低的交易成本,也主要是说制度成本这一块。&/p&&p&因此,基于交易成本的概念,我们可以总结的有:&/p&&p&第一,在只有一个人的世界中,只有稀缺和优化,没有配置;在哪怕只存在两个人的世界中,有稀缺,有优化,也有配置,因而也必然存在配置机制和交易成本。无论是哪一类交易成本,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耗散。&/p&&p&第二,既然价格机制这么好,是不是所有配置问题都要用价格机制来解决?不是的,这取决于机制成本与机制收益的权衡——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社会往往会自然选择出“最经济”的机制来配置资源。比如,在原油市场上,选择价格机制;在教室座位的配置上,选择“先到先得”的非价格机制。&/p&&p&第三,除了“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大于厂商提供商品的成本”以外,交易发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交易成本足够小。&/p&&h2&&b&9. 交易的“价格”:一对一交易&/b&&/h2&&p&前面谈了“交易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交易成本的概念,这里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如果交易发生,它会以怎样的价格发生呢?哪些因素影响这个价格的高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给交易分成几种情况依次考虑:一对一交易,一对多交易和多对多交易。这里我们首先介绍一对一交易。&/p&&img src=&/v2-a3ac7cee2e0609a21cdc63_b.pn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11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v2-a3ac7cee2e0609a21cdc63_r.png&&&p&回顾刚才胖虎和肯德基的交易,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成交价在1元到10元之间,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得到了剩余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预期的,只有价格一定会在这个区间上的某个点(也可以是端点)。&/p&&p&一个相似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了这个问题。实验中,心理学家随机找到两名被试者,做如下的游戏:给两人100元钱,但由A决定如何分配,由B决定是否同意并执行这个分配。如果B同意了,便按照A的提议分配;但如果B拒绝了,两人谁也不能得到钱。从实验结果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双方都以50-50或60-40的分配拿到了钱,一些太过倾向A的方案则遭到了B的拒绝。&/p&&p&然而,在现实中这个心理机制并非总能起作用,因为具体情形往往比干净整洁的心理学实验复杂得多。我们并不知道,经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最后价格会定在哪一点上,但对于讨价还价的能力,经济学上称为“议价能力”。一般而言,“对交易更不在意”或“对对方更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方,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比如,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则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p&&h2&&b&10. &/b&&b&交易的“价格” :一对多交易&/b&&/h2&&p&现在让我们把胖虎和肯德基的例子稍微复杂化一点。假设,在肯德基和胖虎还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大雄来了,也想买甜筒,而大雄对甜筒的评价是8块钱。那么,这时甜筒最终会以怎样的价格卖给谁呢?&/p&&img src=&/v2-dbd3f00d0af86830c00cbcc_b.pn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11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v2-dbd3f00d0af86830c00cbcc_r.png&&&p&答案依然是胖虎。但成交价格的可能区间则成了8到10元。如上图所示,因为胖虎和大雄时间存在竞争,只有价格高于8块钱,大雄才会退出竞争。&/p&&p&从“一对一交易”到“一对多交易”的例子,我希望说明的是:决定价格,在“卖方成本到买方评价这个区间内”,具体位置的因素,议价能力,可能因为竞争的出现而发生改变。竞争更强的一方,其中每个个体都具有更弱的议价能力,因为他们中每个人对另一方的不可替代性都在本方的竞争中降低了。&/p&&h2&&b&11. &/b&&b&交易的“价格” :多对多交易&/b&&/h2&&p&在“多对多交易”的情形中,我们假设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无穷多个。这时,再没有任何一位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个人都变成了“价格接受者”,那么价格将怎么形成呢?用经济学的话讲,叫“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协调了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并最终形成了价格”。为了把这个过程解释清楚,这里我们需要依次介绍如下几个问题:&/p&&blockquote&&p&11.1 钻石为什么比水贵——理解边际,初识供给与需求&/p&&p&11.2 边际效用&/p&&p&11.3 边际成本&/p&&p&11.4 理性人在边际处决策:个体需求与个体供给&br&&/p&&p&11.5 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p&&p&11.6 市场均衡与看不见的手:“多对多交易的价格确定”&/p&&/blockquote&&p&&b&&i&11.1 钻石为什么比水贵——理解边际,初识供给与需求&/i&&/b&&/p&&p&“钻石为什么比水贵?”这似乎是一个常见到不会引人思考原因的问题,但确实也难为了曾经不少经济学家,其中有比较主要的两派,观点的主要差异可简单称为“劳动价值论”和“主观效用价值论”。&/p&&p&顾名思义,持有劳动价值论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人的劳动,而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本质上是劳动与劳动之间的交换。比如,在原始社会中,猎得一只鹿的付出的劳动,相当于猎得三只兔子付出的劳动,那么,一只鹿就应该可以换得三只兔子。因此,钻石之所以比水贵,是因为钻石在生产的过程中,凝聚了比水更多的人类劳动,因而具有比水具有更高的价值。同时,价格在价值附近波动,钻石的价格比水的价格高,也就是自然的结果了。此外,持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看来,劳动价值论也应当作为财富分配的伦理依据。&/p&&p&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看似合理,但也受到了质疑:如果凝结了劳动就有价值的话,如果一个人生产的商品完全不被人需要,甚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比如在马路上挖坑),难道也是有价值的吗?这便引出了“价值来源”的另一种解释:主观(效用)价值论。&/p&&p&与劳动价值论相反,持有主观效用价值论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购买者对它价值的认同程度,而与生产中是否凝聚、凝聚了多少人类劳动没有关系。对于同样的商品,因为它给不同人带来的效用不同,因而也就不具有客观一致的价值,这一理论也就被称为主观效用价值论。那么,从主观(效用)价值论的角度出发,钻石之所以拥有比水更高的价格,是因为钻石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效用,因而人们愿意用一个更高的价格购买它——在这里,愿意付出的价格,跟商品具有的价值是相等的。&/p&&p&对于这样的解释,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就说钻石具有比水更高的价值呢?水是生命之源,难道不应该比只能作为装饰品的钻石具有更高的价值吗?如果说因为观察到了钻石的价格更高,就说它比水具有更高的价值,那经济学理论岂不成了“套套逻辑”?简单说,就是我们不能用现象来解释现象,得用可证伪的理论来解释现象。&/p&&p&针对上面的质疑,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假设你在沙漠中,已经一天多没喝水,就要渴死了。这时,一位灯神出现在你的面前说:“我可以给你一壶水,也可以给你一颗钻石,但你只能选择一个,你要哪个?”显然,为了维持生命,你一定会选水,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相比钻石,水可以给你带来更多效用,具有更高的价值。&/p&&p&注意,让“水具有比钻石更高的价值”的关键是什么?是“即将渴死”的状态。也就是说,一样商品带来效用的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当前的状态”——这就是理解“边际”概念的关键。&/p&&p&以“边际效用”为例(之后我们还会提到“边际成本”),它的含义是:在当前状态的基础上,再多得到一单位商品,总效用的增加量。那么,从边际的角度来看,你之所以选择要水而不是钻石,是因为在当前的状态下水具有比钻石更高的边际效用。&/p&&p&让我们再假设另一个情景:凭借灯神给的一壶水,你喝饱了,不一会儿,走到了沙漠尽头,且眼见前方不远就是超市。这时,灯神再次出现在你面前说,“我可以给你一壶水,也可以给你一颗钻石,但你只能选择一个,你要哪个?”显然,这次你会选择钻石。因为在当前状态下,你已经不渴了,而且很快就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水,钻石比水有更高的边际效用。&/p&&p&在以上这个钻石与水的例子中,我们首先依次介绍了劳动价值论、主观效用价值论的两种观点,也指出了二者各自的不足。之后,基于“人们大多时候都不渴但缺少钻石”这一关键事实,结合“边际”的概念,我们会发现,因为钻石的边际效用比水高,所以人们愿意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钻石,这一定程度上(并非完整)导致了“钻石的价格比水高”的结果。但是,大家要注意两点:第一,这里面其实是放弃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从边际的角度结合和利用了“主观效用价值论”;第二,这其实还是从消费者对商品评价的角度,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解释的,而忽略了生产者和市场供给一侧。&/p&&p&然而,从生产者的角度,从市场供给的角度,“钻石比水贵”显然也是可以找到原因的——简单说,水可以比钻石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多得多的量,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使得价格下降。换句话说,从生产者和供给侧的角度来说,钻石比水贵,是因为“物以稀为贵”。&/p&&p&至此,结合市场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我们解释了,钻石的价格为什么比水贵,更重要的是理解了“边际”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经济学中是怎么利用边际这个概念的,以及它和需求、供给还有什么关系。&/p&&p&&b&&i&11.2 边际效用&/i&&/b&&/p&&p&对于消费者来说,得到商品会带来幸福感,在经济学中我们称它为“效用”。一般而言,我们假设消费者的总效用,是随着获得商品总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增加是速度是越来越慢的。换句话说,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我们在下面两幅图里看看。&/p&&img src=&/v2-58cd9a528cfe473a9efcf2_b.png& data-rawwidth=&1247&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7& data-original=&/v2-58cd9a528cfe473a9efcf2_r.png&&&p&在第一幅图中,我们用货币来度量消费者的效用,那么,在这个纵轴的单位是“元”,横轴的单位是“个”的二维坐标系中,一条单调递增但增速渐缓的曲线,就代表着随商品总量变化,消费者总效用的变化。其中,增速渐缓,其实就意味着“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新增每一单位商品,让总效用的增加量逐渐减少。&/p&&img src=&/v2-a5a20512ffdc3caa1f813c3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v2-a5a20512ffdc3caa1f813c3_r.png&&&p&在同样的坐标系下,我们再画一幅边际效用的图,显然,它是单调递减的。学过微积分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所谓的边际效用,从极限的角度看,其实就是消费者总效用对于消费量的导数。&/p&&p&“边际效用递减”其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并不是说一定要这样,现实中也可能是递增的,甚至是“先递增、再递减、再递增”这种复杂的情形。而之所以这么假设,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为了简化研究;第二,对于大多数情形来说,这个假设是吻合,起码是不离谱的,比如我自己的一个体会,冰镇可乐总是前几口最好喝,喝到后来其实边际效用就不大了;第三,基于这个假设,经济学家构建了一套可证伪的理论,并用它来解释现象,发现还挺好用,这就够了,至于假设到底对不对,其实也不那么重要,只要“好用”就可以了。不只是经济学,凡是科学都需要有假设,理论都建立在假设之上,最终我们关注的有两点——理论是否是可证伪的,以及,理论对于现象的解释力如何。&/p&&p&&b&&i&11.3 &/i&&i&边际成本&/i&&/b&&/p&&p&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相似的,对于生产者,也有总成本和边际成本。一般而言,我们假设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p&&img src=&/v2-699c954f80a5bb3a5a93a_b.png& data-rawwidth=&1247&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7& data-original=&/v2-699c954f80a5bb3a5a93a_r.png&&&img src=&/v2-b594fa21abd5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v2-b594fa21abd5_r.png&&&p&如上面两幅图所示,坐标系的纵轴单位是“元”,横轴单位是“个”。在这个的坐标系中,总成本随产量变化的曲线,被表示为一条递增且增速渐快的曲线。相应的,边际成本的含义是,每一单位新增产量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它是递增的,如第二幅图所示。&/p&&p&与“边际效用递减”一样,“边际成本递增”依然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现实中完全可能有着更复杂的情形。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这个假设的合理之处。&/p&&p&假设你是一个工厂的主人,有一台设备,设备上一共3个工位。这时,当你有一位工人时,每天可以生产20个产品,当你有2个工人时,每天可以生产40个产品,当你有3个工人时,每天可以生产60个产品。但是,当你有4个工人时,因为设备上只有三个工位,就需要轮班工作了,虽然平均来看大家的工作效率可能更高了,但一天下来,只能生产75个商品,毕竟有工位数量约束着。也就是说,第4个工人的“边际生产”是15个商品。继续往下,第5个、第6个工人带来的边际生产会越来越少,甚至会带来拥挤,这本质上都是由生产规模约束导致的。但是,工人的工资会因为在你这里边际生产下降就下降吗?不会的。第4、5、6个工人的工资跟前3个工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平均来看,由第4、5、6个工人带来的边际产出递减,对应的“边际成本”也就是上升了!&/p&&p&&b&&i&11.4 &/i&&/b&&b&&i&理性人在边际处决策:个体需求与个体供给&/i&&/b&&/p&&p&那么,基于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这两个概念,我们再来看看,消费者和厂商会如何行为。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中,其中一条就是:理性人在边际处思考。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还是结合图来解释一下。&/p&&p&先看边际效用以及消费者的行为。&/p&&img src=&/v2-e42a115a44834f8eafc0e523339cfb0c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v2-e42a115a44834f8eafc0e523339cfb0c_r.png&&&p&之前我们说过,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曲线单调递减,而且,在“多对多交易”的情形中,我们假设有无数多个消费者,单个消费者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非常渺小,无论他购买多少,都不会影响价格,因此,我们假设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为一个固定值P。那么,消费者所面对的问题就变成了:给定商品价格P,决定自己的最优消费量。&/p&&p&那么这时,这个消费者会消费多少呢?如图所示,他会一直消费到Q1单位那么多——边际效用曲线和价格水平线的交点。因为,在那一单位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价格),而在那之前的每一单位消费,都是有剩余的,但这之后,再多消费一单位,就造成损失了——只有正好消费到Q1单位,消费者得到的剩余是最大的。最终,这个消费者得到的总剩余,就等于边际效用曲线、价格水平线以及纵轴,围起来的三角形的面积。&/p&&img src=&/v2-d22b09c832ba77bfd813bd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v2-d22b09c832ba77bfd813bd_r.png&&&p&相应的,对于生产者来说,也因为它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太渺小了,面对的市场价格为一个固定值,也如上图所示,我们假设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生产者会一直生产到Q2单位——边际成本曲线和价格水平线的交点。因为,在那一单位处,边际收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使得总剩余最大——之前的每一单位生产,都是有利润的,但在此之后,再多生产一单位,就造成损失了。最终,这个厂商得到的总剩余,就等于边际成本曲线、价格水平线以及纵轴,围起来的三角形的面积。&/p&&p&基于以上对消费者和厂商“最优消费量”和“最优产量”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p&&p&第一,在决策消费量或生产量时,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一单位、一单位地考虑的,只要“当前”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会再买或生产一单位产品,如此,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决策,就是所谓的“在边际处思考”。&/p&&p&第二,在多对多交易中,单个消费者和厂商都太渺小,价格对他们来说是固定的,最优消费量或产量,总是价格和边际效用/成本曲线交点对应的量。这也就意味着:边际效用曲线,其实就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其实就是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这两条线上的任意一点的横坐标,都是对应价格(纵坐标)下,最大化了总剩余的消费量/产量;另一方面,这两条线上的任意一点的纵坐标,都是对应消费量/产量下,消费者(生产者)愿意付出(接受)的价格的上限(下限)。&/p&&p&&b&&i&11.5 &/i&&/b&&b&&i&市场均衡与看不见的手:“多对多交易”的价格确定&/i&&/b&&/p&&p&有了“边际”、“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在“多对多交易”的情形下价格是怎么形成的。&/p&&p&前面我们说过答案: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协调了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得到了市场均衡价格和交易量。这样的说法有些玄乎,“看不见的手”是什么鬼?我们还是用图说话,能看得能清楚一些。&/p&&img src=&/v2-db04e658da000a745cf29_b.png& data-rawwidth=&1726&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6& data-original=&/v2-db04e658da000a745cf29_r.png&&&img src=&/v2-d93ea61a496b7a99e9c6fa81db1c030f_b.png& data-rawwidth=&1726&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6& data-original=&/v2-d93ea61a496b7a99e9c6fa81db1c030f_r.png&&&p&如上图所示,我们假设市场上有无数多个消费者和无数多个生产者,每个消费者都有一条斜向下的需求曲线,每个生产者也都有一条斜向上的供给曲线。那么,把所有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得到整个社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p&&b&&i&11.6 市场均衡与看不见的手:“多对多交易的价格确定”&/i&&/b&&br&&/p&&img src=&/v2-e8a170f926e87e6d7eaf82d169f1ef2f_b.pn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e8a170f926e87e6d7eaf82d169f1ef2f_r.png&&&p&那么,如上图所示,我们把全社会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画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假设二者相交,那它们的交点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在这个交点处,市场的总需求量等于总供给量,正好出清,我们把市场的这个状态称为“均衡”,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叫“均衡交易量”,所对应的纵坐标叫“均衡价格”。&/p&&p&这也就是“多对多交易”情形下的价格决定方式。&/p&&p&为什么经济学家说,这里面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市场达到了均衡呢?我们可以回顾“一对一交易”和“一对多交易”两种情形来比较一下。在前面这两种情形中,最终的成交价会落在某个区间内,取决于参与交易者的“议价能力”。或者说,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至少有一名参与者,对价格的形成是具有“影响力”的。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影响力”叫做“市场势力(market power)”,把具有市场势力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叫做“价格制定者(price-maker)”。&/p&&p&然而,在“多对多交易”的情形中,我们假设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无穷多个,这就导致了,消费者之间互相竞争,生产者之间也互相竞争,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具有所谓的“市场势力(market power)”能够影响价格,他们中每一个都被叫做“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p&&p&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决定价格,就好像我们讲“在边际处思考”那两幅图一样:每一个消费者针对一个自己无法影响的价格决定购买量,每一个生产者针对一个自己无法影响的价格决定生产量。那么,到底是谁决定了市场价格呢?找不出来,经济学家就造出来了一个,即所谓的“看不见的手”。但仔细看一下会发现,其实这只手,就是那个“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条件,或者说,是“市场出清”的条件。&/p&&p&至此,三种情形下价格的形成过程,我就都给大家介绍完了。内容比较多,我们可以在下面这张图里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p&&img src=&/v2-1dcd7fca16ae5fac77eedbcc_b.png& data-rawwidth=&1729& data-rawheight=&9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9& data-original=&/v2-1dcd7fca16ae5fac77eedbcc_r.png&&&h2&&b&12. &/b&&b&完全竞争市场&/b&&/h2&&p&在经济学中,这个“多对多交易”的情形,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完全竞争市场”。它是所有市场模型中最最基础的一个,也是最“美好”的一个——如上图所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在供需曲线交点的左侧,所有消费者评价大于生产者成本的交易都发生了,而在供需曲线交点的右侧,消费者评价小于生产者成本的交易一单位也没有发生。因此,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社会总剩余,或总福利的最大化。直白地说,完全竞争市场让所有“该”发生的交易都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交易一笔也没发生,这里面的“该”与“不该”,跟所谓“市场的效率”,在精神上是一致的。&/p&&p&完全竞争市场虽然很简单,但在分析它的过程中,很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里,“完全竞争”中“完全”的含义,跟“多对多”是相同的,即买卖双方竞争都是充分的。如果是只有一边竞争充分,另外一边只有一个参与者,这样的市场被称为“垄断市场”——可能是买方垄断,也可能是卖方垄断。此外,介于“一对多”和“多对多”两个情形之间,也有一种“少对多”的情形,比如买方一侧的参与者有无数多,是充分竞争的,而卖方一侧只有两三家企业,有竞争但又不充分,这样的市场被称为“寡头市场”。&/p&&p&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下,价格的形成有区别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机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拓展阅读,在今天的绪论课中就不过多延伸了。&/p&&h2&&b&13. &/b&&b&总结&/b&&/h2&&p&在以上的绪论中,我把微观经济学中,我认为最基础的概念都提到并串在一起,介绍给大家了,尤其是成本、边际、均衡三个。然而,受内容所限,还有一些内容没有提到,它们也都很重要,比如“理性”的概念、“博弈”的概念等等,只是相对来说还不是那么那么的基础。因此,最后我给大家梳理一下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结构,在今天串讲的基础上,配合下面的梳理,相信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自学经济学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br&&/p&&img src=&/v2-bcd03ed71f7aaadeac251f_b.png& data-rawwidth=&1726& data-rawheight=&8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6& data-original=&/v2-bcd03ed71f7aaadeac251f_r.png&&&p&今天我们已经讲了一点“完全竞争市场”的内容,对应上图中间的矩形,但讲得还是非常浅。对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包括三个部分:&/p&&p&第一,对需求曲线的分析,它的背后是图中左上角的“消费者选择理论”。这一讲中,经济学把消费者抽象为一套理性的偏好系统,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提出一个分析消费者决策的框架。&/p&&p&第二,是对供给曲线的分析,它的背后是图中左下角的“厂商理论”。这一讲中,经济学把厂商抽象为一组生产技术,并介绍了和生产有关的各类成本,包括我们提到的边际成本,还有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等。基于对成本的分析,研究厂商在不同市场情形下的生产决策。&/p&&p&第三,基于需求和供给,经济学构建了一套“比较静态分析”框架,可以分析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比如限价、税收、补贴、贸易等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包括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的变化。&/p&&p&完全竞争市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市场了,价格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但现实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价格机制失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p&&p&第一,市场结构不是“多对多”的,而是“一对多”或“少对多”,即出现了垄断或寡头,价格机制就会失灵。此外,即便市场是“多对多”的,产品可能存在异质性,比如牙膏市场,都是牙膏,但品牌不同,这也会导致跟完全竞争市场有不同结果。这些问题都会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一讲中来研究。此外,在寡头市场中,针对几个厂商间的“策略性相互依存”的关系特点,还有专门的一讲“博弈论”来研究:在给定博弈和信息结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均衡是什么,以此来解释人的行为。&/p&&p&第二,当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价格机制也会失灵。比如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二手车市场”,买方并不能准确判断车的新旧程度,只有卖方知道。此外,还有保险市场、雇主与雇员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会在“信息经济学”里研究。此外,信息经济学又叫“合同理论”,它与博弈论联系颇多但又各有侧重,它更多关注的是:给定博弈和信息结构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制定最合理的合约安排。“合约设计”,或者说“机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甲和乙分一张饼,都想作为分割者,却又都觉得对方会给自己少分,怎么办能保证公平?从合约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让甲负责切,而由乙先来挑,如此甲自然有动机追求公平。这就是“机制”的力量。&/p&&p&第三,当市场上存在“外部性”的时候,价格机制也会失灵。什么是外部性呢?外部性就是说,一项交易可能给出了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造成影响,但却并没有因此承担成本或得到收益。比如,工厂生产产品卖到市场上,排放的污水让下游居民利益受损,工厂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这是所谓的“负外部性”。再比如,大雄花钱请胖虎给自己家门口装了一盏路灯,过路的静香和小夫都跟着享用了,但大雄和胖虎却没有得到报酬,这是所谓的“正外部性”。因此,“外部性”一讲关心的问题有两类:首先,当负外部性存在时,市场自然得到的均衡结果是过量的,我们该如何控制它;其次,当正外部性存在时,市场自然得到的均衡结果是不足的,我们该如何鼓励它,或者,如果由政府出资提供,又该如何确定到底要不要提供。&/p&
前言今年9月和10月,我做了两次Live,都是相同的主题:微观经济学入门串讲。第二次是第一次的升级版。目前为止,两次live加起来共有2000多位朋友参加。每次Live后,我都通过微信群把讲稿发给大家,方便大家温习整理,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此外,我也得到…
&img src=&/v2-119471edfb0e7d509ac52a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19471edfb0e7d509ac52ac_r.jpg&&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kindle,马上就能收到最新的《纽约时报》《卫报》,然后泡一杯茶,花30-40分钟浏览一下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不急不慢洗漱完毕去上班。这是我每天生活中最惬意的一部分。&br&&br&2013年,那时上班实在是很闲,每天早上到公司,先花两个小时把把这些报纸里面有关中国的内容看完了然后才开始正式工作。刚开始看时事新闻有些吃力,但是看久了发现报纸里面反反复复都是出现那些一样的词 比如underscore, dip, plunge, overshadow, backlash, retreat, reiterate,headwind, condemn等等,几个月之后几乎都不用查就能通读(这里感谢&a href=&/people/2be9d2fe6f8& data-hash=&2be9d2fe6f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2be9d2fe6f8&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恶膜的奶爸&&@恶膜的奶爸&/a& 的方法)。&br&&br&选《纽约时报》《卫报》是有原因的,前者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后者是英国报业的佼佼者(斯诺登事件就是《卫报》抖出来的》。两者对中国的关注较多,报道偏向客观(也有黑我天朝的),而英国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居然没有报道中国的。&p&另外这两份报纸的难度不太高,而且《纽约时报》有个频道叫做style,里面的文章都很轻松活泼,不查字典也能看懂(当时候5000多词汇),不至于难度太高枯燥无味而放弃。&/p&&img src=&/v2-d8a77ef4fffb6c02831dcd52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v2-d8a77ef4fffb6c02831dcd52_r.jpg&&&p&(当初没选知乎热捧的《经济学人》主要还是因为水平不够,根本看不懂。不过刚才去看了一下,发现也没什么障碍了,我现在词汇量8000)&br&&br&前戏太长,大家可能等不及了,到底怎么把《纽约时报》推送到kindle来呢?&br&&br&土豪请直接去美亚官网订阅,19.99美元一个月,每天推送、排版精良,用户体验好。&/p&&p&&img src=&/v2-f5a9f56e26ded9fb55cb_b.jpg& data-rawwidth=&105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6& data-original=&/v2-f5a9f56e26ded9fb55cb_r.jpg&&不是土豪的,我介绍一种方法,手段完全合法,并非盗版。&/p&&br&&h2&&b&一、方法&/b&&/h2&&p&&b&就是通过RSS服务抓取《纽约时报》《卫报》的官网的更新。&/b&&/p&&p&头痛的地方是,大部分网站都只提供RSS摘要输出(也就是文章的一部分),都想引诱你去点击他们官网看原文。&/p&&br&&p&号称提供全文RSS推送服务的网站有很多家,我这里只推荐狗耳朵的付费服务(3元/月),试过很多家,发现只有狗耳朵可以搞定《纽约时报》全文RSS。&/p&&p&神奇的是,虽然《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 CNN, BBC, 美联社,科学美国人也有RSS,但是连狗耳朵都没办法搞定全文,也只能输出摘要。路透社的health和science版块可以全文输出,其他版块均无法。所以想看这些报纸的趁早死心,我曾经试过N种方法都不行,更何况官网的FT, WSJ,TE 都是要付费阅读的。&/p&&p&相关信息请看下面。&/p&&blockquote&&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狗耳朵 - Kindle推送服务&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7e92fc1e2ef7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怎么用dogear(狗耳朵订阅)推送到kindle设备&i class=&icon-external&&&/i&&/a&&b&(不会用狗耳朵的,请看这个教程)&/b&&/p&&p&&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哪些值得推荐的 Kindle 订阅推送网站?&/a&其他RSS推送网站&br&&/p&&/blockquote&&p&狗耳朵免费版不能手动添加RSS,只能从狗耳朵自带的RSS源去选,里面没有《纽约时报》,付费后就可以自由添加。&/p&&p&以下是我狗耳朵订阅列表。&/p&&h2&&b&(点击右边“阅读”按钮,如果能够看到全文,那就说明推送到kindle上也是全文,切记不要点“全文处理”,一切按照默认的设置就好了)&/b&&/h2&&p&&img src=&/v2-19d52d4bd3f40fa45ed0e02c5d7cccdc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5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19d52d4bd3f40fa45ed0e02c5d7cccdc_r.jpg&&在Kindle里打开就是这样的。&/p&&p&&img src=&/v2-cb4c3b45b94d_b.png& data-rawwidth=&1072& data-rawheight=&1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v2-cb4c3b45b94d_r.png&&也可以切换成列表视图&/p&&img src=&/v2-f4f7afb6e3cfad8d1134d0acf7203283_b.png& data-rawwidth=&1072& data-rawheight=&1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v2-f4f7afb6e3cfad8d1134d0acf7203283_r.png&&&img src=&/v2-d2607eb94fbc6a9843c7b_b.png& data-rawwidth=&1072& data-rawheight=&1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v2-d2607eb94fbc6a9843c7b_r.png&&&img src=&/v2-8993eba0adb6f28b98ec8a3c37ed7c83_b.png& data-rawwidth=&1072& data-rawheight=&1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v2-8993eba0adb6f28b98ec8a3c37ed7c83_r.png&&&h2&&b&二、怎么找这些报纸的RSS源?&/b&&/h2&&p&官网上一般都有,但是很难找到。&/p&&p&最快速的方法是在google里搜这些报纸的英文名
+ rss (不要问我怎么翻墙,我不会)&/p&&p&比如搜 new york times RSS&/p&&p&&img src=&/v2-8e8aec7e6ea19c102b0c465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v2-8e8aec7e6ea19c102b0c465_r.jpg&&同样《卫报 》搜The guardian rss就可以了。&/p&&p&《纽约时报》被墙了,这里贴上《卫报》的RSS主页信息,不用翻墙可以打开,大家可以看提示了解怎么获取它的RSS。&/p&&p&&a href=&/?target=https%3A///help/feed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y up to date with guardian.co.uk RSS feeds&i class=&icon-external&&&/i&&/a&&br&&/p&&h2&&b&三、RSS源地址整理&/b&&/h2&&p&为了方便大家,我把测试过能用的RSS贴出来,大家就可以不用翻墙去找了。&br&&/p&&h2&&b&大家切记,如果订阅了很多,是没有时间每天全部看完的,挑自己最感兴趣的看,看多少算多少就好了,第二天绝对不去看前一天没看完的内容,哪怕昨天的内容没看,也永远只看今天的,否则未看的越积越多,心理压力会很大。&/b&&/h2&&p&(以下链接都是rss源地址,是无法直接打开的,需要用到专门的RSS阅读器才能打开,请添加狗耳朵里就可以了,狗耳朵会智能识别)&br&&/p&&p&&b&(所有RSS地址前请记得加 http://)&/b&&/p&&blockquote&&p&&b&《纽约时报》&/b&&/p&&p&世界 &a href=&/?target=http%3A///nyt/rss/Wor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yt/rss/World&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中国 &a href=&/?target=http%3A///top/news/international/countriesandterritories/china/%3Frss%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op/news/international/countriesandterritories/china/?rss=1&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以上内容每天都有更新,下面就不一定了)&/p&&p&生活 &a href=&/?target=http%3A///services/xml/rss/nyt/FashionandStyle.x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rvices/xml/rss/nyt/FashionandStyle.xml&i class=&icon-external&&&/i&&/a&&b&(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的女生我大力推荐关注这个频道,也就是我前文推荐的style,里面的文章都非常轻松,不难,你一定会感兴趣)&/b&&br&&/p&&p&商业 &a href=&/?target=http%3A///nyt/rss/Busine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yt/rss/Business&i class=&icon-external&&&/i&&/a&&/p&&p&经济 &a href=&/?target=http%3A///services/xml/rss/nyt/Economy.x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rvices/xml/rss/nyt/Economy.xml&i class=&icon-external&&&/i&&/a&&/p&&p&科技 &a href=&/?target=http%3A///nyt/rss/Technolog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yt/rss/Technology&i class=&icon-external&&&/i&&/a&&/p&&p&读书 &a href=&/?target=http%3A///services/xml/rss/nyt/Books.x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rvices/xml/rss/nyt/Books.xml&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电影 &a href=&/?target=http%3A///services/xml/rss/nyt/Movies.x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rvices/xml/rss/nyt/Movies.xml&i class=&icon-external&&&/i&&/a&&/p&&p&&b&《卫报》&/b&&/p&&p&中国 &a href=&/?target=http%3A///theguardian/world/china/r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guardian/world/china/rss&i class=&icon-external&&&/i&&/a&&/p&&p&&b&《每日电讯》&/b&&/p&&p&中国 &a href=&/?target=http%3A//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r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rss&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b&Quora(美国版知乎) 第三方RSS源&/b&&/p&&p&&a href=&/?target=http%3A///feed/1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eed/112&i class=&icon-external&&&/i&&/a&&/p&&/blockquote&&p&=====================================================&/p&&br&&h2&&b&四、以下为kindle科普内容&/b&&/h2&&p&以防有小白不清楚,介绍一下kindle的相关使用。&/p&&p&&b&1)Kindle邮箱推送服务&/b&&/p&&p&所谓邮箱推送,就是你可以通过发邮件形式,把一本电子书(可以是pdf, word等十几种格式)发送到kindle里,就不需要用数据线了。既然是发邮件,那肯定是要知道发给谁,每个kindle设备可以在官网设置一个以“”(美亚是“”)的邮箱(这个邮箱除了接收电子书之外,没有别的功能,不能打开看,不能发邮件),你只要把电子书发给这个邮箱,书就会自动跑到kindle里来。为了防止有人发垃圾邮件给你这个kindle邮箱,kindle只接受你”信任的邮箱“发过来的邮件,所以你需要在kindle上设置哪些邮箱是你”信任的邮箱“。具体操作看下面这篇教程。&/p&&p&&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f96699bbce28ad894e3c1bf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推送喜欢的书籍到kindle&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也许大家已经想到可以利用这个邮箱推送功能每天把最新的内容比如新闻资讯之类发到自己的kindle邮箱,这样就可以用kindle每天收到最新的内容了。&/p&&p&你猜对了。可是问题是,每天谁帮你发邮件呢?而且他怎么知道要发什么内容呢?&br&&/p&&p&付费找个人帮你每天发一封邮件到kindle没什么技术难度。难的怎么推送想要的内容呢?&/p&&p&&b&2)怎么推送想要的内容?&/b&&/p&&p&现在再来介绍一个概念叫做RSS。&/p&&p&RSS是十几年前的技术了,现在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了。简而言之就是你订阅了某个主题的新闻,只要打开这个RSS源,会自动获得所有最新报道。&/p&&p&&a href=&/?target=http%3A///item/rss/2447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ss(简易信息聚合)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可能你又想到了,只要能够找到《纽约时报》的RSS源,那每天就能看到最新的报道了。&/p&&p&没错。但是你还需要有人帮你把RSS里的内容整理成一本电子书格式才能发到kindle里。这就要用到狗耳朵这种服务了。&/p&&p&=================================================&/p&&br&&p&史蒂芬其他回答和文章&br&&/p&&p&&a href=&/p/& class=&internal&&工作中那些不得不吐槽的Chinglish&/a& 知乎3500赞&/p&&p&&a href=&/p/& class=&internal&&英语表达如何假装很地道(一)?&/a& 装X专用&/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英语有什么用? - 史蒂芬的回答&/a& 英语面试的经历&br&&/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 史蒂芬的回答&/a& 英语学习的经历&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练好英语口语? - 史蒂芬的回答&/a& 通过拆分法和自言自语法练口语&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 史蒂芬的回答&/a&
通过看美剧学习英文&/p&&p&&a href=&/p/& class=&internal&&关于英语的一些误区澄清-是敲门砖还是锦上添花?-史蒂芬的专栏-知乎专栏&/a&&/p&&p&&a href=&/p/& class=&internal&&英语 | 到底什么是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a&&/p&&p&&a href=&/p/& class=&internal&&英语语法 | 过去式和完成时到底有什么区别?&/a&&/p&&a href=&/p/& class=&internal&&写工作邮件的几点建议(一目了然,高效沟通) - 史蒂芬的专栏 - 知乎专栏&/a&&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小技巧可以保护自己?&/a& 推荐&/p&&p&&a href=&/p/& class=&internal&&面试官鄙视毕业的学校怎么办?&/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面试时如何回答“你为什么要换工作?”(一种新思路)&/a&&br&&a href=&/p/& class=&internal&&给文科专业的一些职业选择建议&/a&&br&&a href=&/p/& class=&internal&&给理工科专业的一些职业选择建议&/a&&br&&/p&&p&更多精彩,请关注史蒂芬微信公众号 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文&img src=&/v2-af6dffb7e2dc74ea136d25_b.jpg& data-rawwidth=&367& data-rawheight=&4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7&&&/p&
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kindle,马上就能收到最新的《纽约时报》《卫报》,然后泡一杯茶,花30-40分钟浏览一下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不急不慢洗漱完毕去上班。这是我每天生活中最惬意的一部分。 2013年,那时上班实在是很闲,每天早上到公司…
恭喜《纸牌屋》!在第三季的低迷后,终于在第四季重回神剧宝座!我相信,绝大多数看完的人,都是这种感受~&br&(有好多朋友求资源。只需要点我头像,关注我公众号,后台发送“纸牌屋”,就有全4季汁源了)&br&&br&刚才顺便看了一下国外的评价,&br&&br&烂番茄91%新鲜度是四季以来的最高值&br&&img src=&/6bc61e6ae3d08ca22efe81e5cb6452c5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1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6bc61e6ae3d08ca22efe81e5cb6452c5_r.jpg&&&br&IMDb第四季13集中有10集的评分都达到了&strong&9.2&/strong&分以上。&br&&img src=&/78cfb26bea16_b.pn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2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br&尽管Netflix官方早已宣布了《纸牌屋》第五季的续订。&br&&br&&p&尽管在被问及“&strong&《纸牌屋》还能拍多久?&/strong&“之时,总统大人Kevin Spacey曾幽默地回答道:&/p&&blockquote&&ul&&li&&p&“我不觉得将来拍到Frank当上教皇有什么问题,还有好多酷炫的事儿等着我们去完成呢!”&/p&&/li&&li&&p&“I see no reason why we can't have Pope Francis,so much to accomplish later on.”&br&&/p&&/li&&/ul&&/blockquote&&br&但是,大家心理应该都清楚:能和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在故事背景上完美重合,&br&&br&&p&&strong&《纸牌屋》只有这一次机会&/strong&&/p&&br&所以,我对这一季的期待无比高,还好,没有让我失望~&br&&br&--------------------以下内容有剧透------------------&br&已经连续24小时没睡觉了,本来以为10个小时就能看完的,谁知道生肉资源出到第五集时突然中断了12个小时。&br&&br&看完了,竟然一点不感到疲倦,也许是因为Frank最后的那句话太牛逼了吧:&br&&img src=&/41b8fcf43a7db7f38d8a5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41b8fcf43a7db7f38d8a5a_r.jpg&&&img src=&/45845cce00df80ebb2f1cf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45845cce00df80ebb2f1cfb_r.jpg&&&br&话说,最后一集还剩20分钟的时候,我心里想:坏了,夫妻二人得怎么收场啊~ 难道像第三季一样烂尾?&br&&br&然而,当Frank说出“我们开战时”,我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br&&img src=&/63e0d8d353e62f5cacc026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3e0d8d353e62f5cacc026c_r.jpg&&&br&我靠,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是讲美国政治的剧啊,怎么可能不讲打仗的故事呢?&br&&br&刚才我描述的整个心路历程,大概就是我看整个第四季的感受:&br&&b&1.他们肯定要讲这个故事了&/b&&br&→&br&&b&2.卧槽,这麻烦怎么解决啊? &/b&&br&→ &br&&b&3.我擦,这样也行 ?&/b&&br&→ &br&&b&4.Of course,they would do that~ 真是太天才了!&/b&&br&&br&还记得几个星期前预告片出来时,我逐帧暂停截图,大概猜测了第四季故事发展的三条主线&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boke/gplay/05fbb3af0bd5dlvc8_5_q01844it36o.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纸牌屋》第四季超清双语预告&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一、和美国大选交相呼应&/b&&/p&&p&&b&二、主角夫妻对抗持续升温&/b&&/p&&p&&b&三、青年版“权力夫妻”成为最大反派&/b&&/p&&br&&p&现在回头看看,我的猜想固然没有错,但还是被编剧的智商给虐了~&/p&&br&&p&&b&一、我们先看和现在大选的交相呼应&/b&&/p&&p&作为一个喜欢美国大选的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看完第一集后,我注意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细节&/p&&br&&p&一看到下面这句话: &img src=&/1fe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fed_r.jpg&&&br&&/p&&p&我立即感觉到,编剧在往真实的大选上靠~&br&&/p&&br&&p&这里有个背景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2月1日,爱荷华州民主党初选,希拉里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战胜了Bernie Sanders,简直和第三季结尾下木险胜Dunbar如出一辙。&/p&&br&&p&如果说这个是巧合的话,那下木在新罕布什尔的大败,就和今年2月8日希拉里完败Bernie Sanders如出一辙了。&/p&&br&&p&不过希拉里之后赢下了南卡罗莱纳,而且大选进行到现在,希拉里又拉开了与Bernie的差距,拿下民主党提名没问题。&br&&/p&&br&&p&所以我就理所当然地以为,编剧也会这样编,让下木逐渐拉开于Dunbar的差距。显然我太低估编剧的实力了。Claire竟然背后捅刀子,让Frank丢掉了老家南卡州。&/p&&br&&p&于是我脑子就不够用了,&b&卧槽,这个麻烦怎么解决啊?&/b&&/p&&br&&p&最后竟然用一场枪击来挽回所有颓势。&/p&&br&&p&枪响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b&Of course they would do that,这是讲美国政治的剧啊&/b&,怎么可能不涉及刺杀总统呢?林肯 JFK 里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个总统都被枪击过,下木要想名垂青史,挨子弹是必须的啊,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编剧真666&/p&&br&&p&&b&二、再说说主角夫妻对抗持续升温&/b&&br&&/p&&br&&p&Claire步入政坛这个动作大部分人都能料到,从比较简单的众议院议员开始也是非常正常的&/p&&img src=&/2482ead13f20dbf7cf1fc9caa0245d99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482ead13f20dbf7cf1fc9caa0245d99_r.jpg&&&br&&p&看到这里不禁想到之前看很多人预测第四季Claire和下木对着干,竞选总统。显然这是没有什么政治常识。一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人,怎么可能有当总统的机会?&/p&&br&&p&所以下面这句话才是比较现实的打算~&/p&&img src=&/baacfa389ad7e509e6f77b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aacfa389ad7e509e6f77bc_r.jpg&&&img src=&/e8e5d0cf0bf8cff46bba56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8e5d0cf0bf8cff46bba56_r.jpg&&&br&&p&15年的时间!&/p&&p&巧合的是,希拉里2001年开始担任纽约参议员,到今年2016年参选,也是15年!&/p&&br&&p&编剧的野心已经昭然若街了吧~ &/p&&br&&p&但是15年估计播不到了,现在才续订到第五季,下一届大选又得4年。不过选个州长还是有可能的。《傲骨贤妻》第六季看Alicia选检察长也是很精彩啊&/p&&br&&br&&b&我当时就是这么得意地想着。。。&/b&&br&&br&谁曾想,Claire竟然想直接当Frank的副总统!&br&&br&&b&Of course they would do that~ &/b&&br&&br&Claire如果想在这部剧完结之前当总统,这是唯一的一条路径了。&br&&br&Frank就是这么上位总统的,Claire复制丈夫的路径,实在是再合理不过了。&br&&br&我为啥当时就没想到呢?编剧真666&br&&br&利用民主党7月份的全国代表大会,直接选举Claire成副总统,夫妻二人整个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看得人大呼过瘾啊,第二季最后陷害总统那几集的感觉又回来了~&br&&br&第十集应该是最令我震撼的一集,先是Claire亲手终结了母亲的生命,只为获得自己上位副总统的理由和同情。&br&&br&之后的那篇演讲,我是全程留着泪看完的。&br&&br&为Claire可怜的母亲愿意把自己的死亡,转化为女儿的政治筹码。&br&&br&当Claire和Frank两个人再一次站在台上,接受观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时,我又流泪了&br&&img src=&/c084ea80a0d505b94a2ad9af7f4b28f5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084ea80a0d505b94a2ad9af7f4b28f5_r.jpg&&&br&但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流泪。&br&&br&&b&三、说说青年版“权力夫妻”康威夫妇&/b&&br&&br&&br&&p&第一集就提到了共和党方面的政治新星“康威”,一个政治局外人&br&&/p&&p&注意看他48%的支持率&/p&&img src=&/2df5a7bececc8fe9ff0bab8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df5a7bececc8fe9ff0bab8b_r.jpg&&&br&&p&简直和今年共和党的最大黑马Donald Trump的支持率数字一样啊~~&br&&/p&&br&&p&在3月1日的“超级星期二”大胜后,Donald Trump已经不能避免地要成为共和党的候选人了。&/p&&br&&p&康威也是早早锁定了共和党的代表席位。&/p&&br&&p&所以我就以为康威会是一个像Trump一样满嘴跑火车的,&b&靠激发民众对特定族群的恐惧&/b&来获得选票的。&/p&&blockquote&&p&相关背景可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p&&p&&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怎么看待 Trump 目前在共和党内初选造成的巨大声势? - 萌萌的Crusher 的回答&/a&&/p&&/blockquote&&p&然而,666的编剧又把我给虐了。除了极度帅气之外,康威就是一个传统的建制派共和党人,只不过善于竞选,善于打造夫妻形象罢了。&/p&&br&&p&但是,&b&利用人们的恐惧获取选票&/b&,就是今年最火政治明星Donald Trump的整个策略啊,难道在大选年播出的《纸牌屋》第四季不会涉及吗?&/p&&br&&p&当然会。。。&/p&&br&&p&只不过,&/p&&p&使用这个策略的,&/p&&p&是民主党的这两位&/p&&img src=&/281c759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81c759a_r.jpg&&&img src=&/c0e7b81b0dceaa1699612fddccfed77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0e7b81b0dceaa1699612fddccfed77f_r.jpg&&&br&&p&好了,先写到这里了,终于感到困意了~&/p&&br&这两天会写一篇第一夫人Claire Underwood扮演者Robin Wright的个人小传记,谁让我的女神在这一季表现如此惊艳呢?写好后会更新在这里~&br&&br&总统大人Kevin Spacey的小传记之前也写好了,放个传送门:&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纸牌屋》男主角弗兰西斯·安德伍德? - 萌萌的Crusher 的回答&/a&&br&&p&&b&------------------------------------------&/b&&/p&&p&&b&睡醒了~~说好的女王Claire专题,现在,开始。。。&/b&&/p&&br&&p&&b&别忘了点赞买票哦~~~&/b&&/p&&br&&p&看完第四季小伙伴应该有一个感受:&/p&&p&&b&Claire才是第四季真正的主角。&/b&&/p&&br&&p&其实这两人关系上的微妙变化从这几季的海报里就可以看出:&br&&/p&&img src=&/bd7a6d2cd6447b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bd7a6d2cd6447b_r.jpg&&&blockquote&&p&第一季海报只有弗兰克,第二季克莱尔站在下木总统的椅子后,第三季两人基本并肩走在刚下的飞机前,第四季就是一人一半的脸面占屏,克莱尔这一季不会再甘愿为下木总统作配角了。&br&&/p&&p&眼尖的小伙伴估计已经发现了:第四季有几集是正是Claire的扮演者Robin Wright导的。&br&&/p&&/blockquote&&br&&p&而且眼尖的小伙伴估计已经发现了:第四季有几集是正是Claire的扮演者Robin导的。&br&&/p&&img src=&/d93c4c1e179aa9149f8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d93c4c1e179aa9149f8c_r.jpg&&&br&&p&没错,Claire不但在银幕上指点江山,在幕后也是一个导演好手,甚至前段时间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说自己以后有可能放弃演戏,改行当导演。&br&&/p&&br&&p&显然,Claire的导演功底确实不错~&/p&&p&(说实话,13集的导演风格我看不出什么区别o(╯□╰)o)&/p&&br&&p&相信大多数人认识Robin Wright是通过电影&strong&《阿甘正传》&/strong&,就是她扮演了阿甘痴情多年的女朋友Jenny。&br&&/p&&img src=&/613c5bbc3e516f_b.jpg& data-rawwidth=&1919& data-rawheight=&8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9& data-original=&/613c5bbc3e516f_r.jpg&&&br&&p&萌C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看的这部电影。还记得当年看到Jenny脱上衣的片段时,我还十分费解:“为什么阿甘那么害怕,&br&&/p&&img src=&/819fa6b2a37ee1d348ce8a1fb578c1bb_b.png&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819fa6b2a37ee1d348ce8a1fb578c1bb_r.png&&&blockquote&(上初一了,变污了,才明白为什么...)&/blockquote&&br&&p&一部《阿甘正传》,让无数人爱上了这个眉清目秀、演技出众的金发美女。&br&&/p&&img src=&/f01d0ede560cf77cdb2b77_b.jpg& data-rawwidth=&1919& data-rawheight=&8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9& data-original=&/f01d0ede560cf77cdb2b77_r.jpg&&&br&&p&其实早在1984年,Robin Wright就已经凭借在NBC日间肥皂剧&strong&&em&Santa Barbara&/em&&/strong&中的表演小有名气了。&br&&/p&&img src=&/cd94d2ebce0b75a3fd348d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cd94d2ebce0b75a3fd348d_r.jpg&&&blockquote&&p&她饰演的Kelly一角为她获得了&strong&3次艾美奖&/strong&最佳女主提名&br&&/p&&img src=&/b4ce5bc96e1dae7b56769a_b.pn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1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b4ce5bc96e1dae7b56769a_r.png&&&/blockquote&&br&&p&1986年她被评为当年&strong&“最有前途的12个演员新星”&/strong&,在电视圈的成功让她之后获得了大量电影角色。&/p&&p&1987年电影&em&&strong&The Princess Bridein&/strong&&/em&扮演一个痴情的农家少女。&/p&&img src=&/62edea01c577cfa9c929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62edea01c577cfa9c929_r.jpg&&&br&&p&1992年与罗宾·威廉姆斯和约翰·库萨克合作科幻喜剧片&strong&&em&Toys&/em&&/strong& 。&br&&/p&&img src=&/40b7d1a84a7c5eff149bb382ab190322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40b7d1a84a7c5eff149bb382ab190322_r.jpg&&&br&&p&虽然1994年的《阿甘正传》已经打响了自己的名声。但是真正让Robin Wright成为好莱坞焦点的,是&strong&她和肖恩·潘的婚姻&/strong&。&br&&/p&&img src=&/033af8c446b1eb54ee7df6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033af8c446b1eb54ee7df6c_r.jpg&&&br&&p&肖恩·潘,这个&strong&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帝&/strong&的演员,1989年和流行天后麦当娜离婚不久后,开始和Robin Wright在一起。&br&&/p&&img src=&/abbd3546568dbca7873375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abbd3546568dbca7873375_r.jpg&&&br&&br&两人1991年和1993年生下两个孩子,1996年才正式结婚。&br&&img src=&/6a255860dbdc54c8500bda6ef0efbe68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6a255860dbdc54c8500bda6ef0efbe68_r.jpg&&&br&&p&结婚后,Robin推掉了很多电影角色,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照顾孩子和丈夫上。结婚当年,肖恩·潘就凭借电影&strong&&em&Dead Man Walking&/em&&/strong&&strong&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的提名&/strong&。&br&&/p&&img src=&/4bb7e8b3b09b098cb4c2fb03d99ef2d9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4bb7e8b3b09b098cb4c2fb03d99ef2d9_r.jpg&&&br&&p&2003年他更是凭借电影&strong&&em&Mystic River&/em&&/strong&&strong&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影帝&/strong&。&br&&/p&&img src=&/94afd5c725a4e6bdea8d7f6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94afd5c725a4e6bdea8d7f6_r.jpg&&&br&&p&2009年他凭借电影&strong&&em&Milk&/em&&/strong&&strong&&em&再次捧得小金人&/em&&/strong&,成为历史上第9个两次称帝的演员。&br&&/p&&img src=&/870ba27fedc811e5400d1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870ba27fedc811e5400d1_r.jpg&&&br&&p&&strong&而在他身边默默支持的&/strong&&/p&&p&&strong&一直都是&/strong&&strong&Robin Wright&/strong&&/p&&br&&br&&p&看来现实中的Robin和剧中的Claire都有&strong&“让自己的丈夫更出色”&/strong&的能力啊:&/p&&br&&p&李子如果娶了Robin,估计早10年就拿下小金人了...&br&&/p&&img src=&/06bad78f0ec1c71d9aea04f144eaefd0_b.jpg& data-rawwidth=&84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0& data-original=&/06bad78f0ec1c71d9aea04f144eaefd0_r.jpg&&&br&&p&可惜,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人持续了14年的&strong&婚姻&/strong&于2010年宣告&strong&破裂&/strong&。&br&&/p&&img src=&/208b3f8c715e52bf25f04ec5ec446a50_b.pn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1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208b3f8c715e52bf25f04ec5ec446a50_r.png&&&br&&p&这里情不自禁八卦下,肖恩·潘在和Robin离婚后又和女神&strong&Charlize Theron&/strong&在一起了,结果没几个月又吹了。而且肖恩·潘有暴力倾向,由此可以推断:此人绝对是个混蛋...&br&&/p&&img src=&/dc55edaa93c712d220f11_b.pn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dc55edaa93c712d220f11_r.png&&&br&&br&&p&好在当时两人的孩子也都长大成人,于是离婚后的Robin又开始在电影圈活跃了起来。&br&&/p&&br&&p&先是在2010年的历史电影&strong&&em&The Conspirator&/em&&/strong&中扮演林肯刺杀活动的策划者Mary Surratt,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政府处决女犯人 。&/p&&img src=&/7a6c7fcc0fd40c08f2369591_b.png& data-rawwidth=&675&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5& data-original=&/7a6c7fcc0fd40c08f2369591_r.png&&&br&&p&之后又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strong&&em&Moneyball&/em&&/strong&中露了一下小脸。&br&&/p&&img src=&/68b92cb8bc_b.jpg& data-rawwidth=&1686&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6& data-original=&/68b92cb8bc_r.jpg&&&br&&p&2011年,她在电影&strong&《龙纹身的女孩》&/strong&中扮演丹尼尔·克雷格的情人 。&br&&/p&&img src=&/4c586ad5c6d52d8809a8bcddacf197a4_b.jpg& data-rawwidth=&1381&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1& data-original=&/4c586ad5c6d52d8809a8bcddacf197a4_r.jpg&&&br&&br&&p&虽然并不是主角,但是《龙纹身的女孩》这部电影的元素:&strong&性,暴力,同性恋,强奸,宗教,惊悚,悬疑,犯罪&/strong&。是不是有点眼熟呢?&/p&&br&&p&没错,《纸牌屋》同样具备上面的所有元素。这部电影的导演正是《纸牌屋》的主创兼导演:&strong&大卫·芬奇&/strong&。&/p&&img src=&/aa656c51f404de06f17f8d7d2848c15b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p&也正是在这部电影中的冷艳表现,让Robin获得了大卫·芬奇的赏识。&/p&&br&&p&所以在为Claire这个角色选择演员时,大卫·芬奇立即找到了Robin,对Robin说:&/p&&br&&blockquote&&p&&strong&I believe you can create her, let her come out of the marble.&/strong&&/p&&p&我相信你能创造这个角色,让Claire迸发出来吧~&/p&&/blockquote&&img src=&/eaf1d3afb3_b.png&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eaf1d3afb3_r.png&&&br&&p&就是这句话,说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搜索为什么不能手写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