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网页页面浏览在哪时,对于喜欢的页面,应该怎样娴

搭建一个免费的,无限流量的Blog----github Pages和Jekyll入门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搭建一个免费的,无限流量的Blog----github Pages和Jekyll入门
喜欢写Blog的人,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接触Blog,觉得很新鲜,试着选择一个免费空间来写。
  第二阶段,发现免费空间限制太多,就自己购买域名和空间,搭建独立博客。
  第三阶段,觉得独立博客的管理太麻烦,最好在保留控制权的前提下,让别人来管,自己只负责写文章。
大多数Blog作者,都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因为第三阶段不太容易到达:你很难找到俯首听命、愿意为你管理服务器的人。
但是两年前,情况出现变化,一些程序员开始在网站上搭建blog。他们既拥有绝对管理权,又享受github带来的便利----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向主机提交commit,就能发布新文章。更妙的是,这一切还是免费的,github提供无限流量,世界各地都有理想的访问速度。
今天,我就来示范如何在github上搭建Blog,你可以从中掌握github的Pages功能,以及Jekyll软件的基本用法。更重要的是,你会体会到一种建立网站的全新思路。
一、Github Pages 是什么?
如果你对编程有所了解,就一定听说过。它号称程序员的Facebook,有着极高的人气,许多重要的项目都托管在上面。
简单说,它是一个具有版本管理功能的代码仓库,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主页,列出项目的源文件。
但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看到一大堆源码,只会让人头晕脑涨,不知何处入手。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简明易懂的网页,说明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因此,github就设计了,允许用户自定义项目首页,用来替代默认的源码列表。所以,github Pages可以被认为是用户编写的、托管在github上的静态网页。
github提供模板,允许网页,但也允许用户自己编写网页,然后上传。有意思的是,这种上传并不是单纯的上传,而是会经过Jekyll程序的再处理。
二、Jekyll是什么?
(发音/'d?i:k ?l/,"杰克尔")是一个静态站点生成器,它会根据网页源码生成静态文件。它提供了模板、变量、插件等功能,所以实际上可以用来编写整个网站。
整个思路到这里就很明显了。你先在本地编写符合Jekyll规范的网站源码,然后上传到github,由github生成并托管整个网站。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 免费,无限流量。
  * 享受git的版本管理功能,不用担心文章遗失。
  * 你只要用自己喜欢的编辑器写文章就可以了,其他事情一概不用操心,都由github处理。
它的缺点是:
  * 有一定技术门槛,你必须要懂一点git和网页开发。
  * 它生成的是静态网页,添加动态功能必须使用外部服务,比如评论功能就只能用。
  * 它不适合大型网站,因为没有用到数据库,每运行一次都必须遍历全部的文本文件,网站越大,生成时间越长。
但是,综合来看,它不失为搭建中小型Blog或项目主页的最佳选项之一。
三、一个实例
下面,我举一个实例,演示如何在github上搭建blog,你可以跟着一步步做。为了便于理解,这个blog只有最基本的功能。
在搭建之前,你必须已经安装了,并且有账户。
第一步,创建项目。
在你的电脑上,建立一个目录,作为项目的主目录。我们假定,它的名称为jekyll_demo。
  $ mkdir jekyll_demo
对该目录进行git初始化。
  $ cd jekyll_demo
  $ git init
然后,创建一个没有父节点的分支gh-pages。因为github规定,只有该分支中的页面,才会生成网页文件。
  $ git checkout --orphan gh-pages
以下所有动作,都在该分支下完成。
第二步,创建设置文件。
在项目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_config.yml的文本文件。它是jekyll的设置文件,我们在里面填入如下内容,其他设置都可以用默认选项,具体解释参见。
  baseurl:
/jekyll_demo
目录结构变成:
  /jekyll_demo
    |-- _config.yml
第三步,创建模板文件。
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_layouts目录,用于存放模板文件。
  $ mkdir _layouts
进入该目录,创建一个default.html文件,作为Blog的默认模板。并在该文件中填入以下内容。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 charset=utf-8" /&
    &title&{{ page.title }}&/title&
  &/head&
  &body&
    {{ content }}
  &/body&
  &/html&
Jekyll使用,{{ page.title }}表示文章标题,{{ content }}表示文章内容,更多模板变量请参考。
目录结构变成:
  /jekyll_demo
    |-- _config.yml
    |-- _layouts
    |   |-- default.html
第四步,创建文章。
回到项目根目录,创建一个_posts目录,用于存放blog文章。
  $ mkdir _posts
进入该目录,创建第一篇文章。文章就是普通的文本文件,文件名假定为-hello-world.html。(注意,文件名必须为"年-月-日-文章标题.后缀名"的格式。如果网页代码采用html格式,后缀名为html;如果采用格式,后缀名为md。)
在该文件中,填入以下内容:(注意,行首不能有空格)
  layout: default
  title: 你好,世界
  &h2&{{ page.title }}&/h2&
  &p&我的第一篇文章&/p&
  &p&{{ page.date | date_to_string }}&/p&
每篇文章的头部,必须有一个,用来设置一些元数据。它用三根短划线"---",标记开始和结束,里面每一行设置一种元数据。"layout:default",表示该文章的模板使用_layouts目录下的default.html文件;"title: 你好,世界",表示该文章的标题是"你好,世界",如果不设置这个值,默认使用嵌入文件名的标题,即"hello world"。
在yaml文件头后面,就是文章的正式内容,里面可以使用模板变量。{{ page.title }}就是文件头中设置的"你好,世界",{{ page.date
}}则是嵌入文件名的日期(也可以在文件头重新定义date变量),"| date_to_string"表示将page.date变量转化成人类可读的格式。
目录结构变成:
  /jekyll_demo
    |-- _config.yml
    |-- _layouts
    |   |-- default.html
    |-- _posts
    |   |-- -hello-world.html
第五步,创建首页。
有了文章以后,还需要有一个首页。
回到根目录,创建一个index.html文件,填入以下内容。
  layout: default
  title: 我的Blog
  &h2&{{ page.title }}&/h2&
  &p&最新文章&/p&
    {% for post in site.posts %}
      &li&{{ post.date | date_to_string }} &a href="{{ site.baseurl }}{{ post.url }}"&{{ post.title }}&/a&&/li&
    {% endfor %}
它的Yaml文件头表示,首页使用default模板,标题为"我的Blog"。然后,首页使用了{% for post in site.posts %},表示对所有帖子进行一个遍历。这里要注意的是,Liquid模板语言规定,输出内容使用两层大括号,单纯的命令使用一层大括号。至于{{site.baseurl}}就是_config.yml中设置的baseurl变量。
目录结构变成:
  /jekyll_demo
    |-- _config.yml
    |-- _layouts
    |   |-- default.html
    |-- _posts
    |   |-- -hello-world.html
    |-- index.html
第六步,发布内容。
现在,这个简单的Blog就可以发布了。先把所有内容加入本地git库。
  $ git add .
  $ git commit -m "first post"
然后,前往github的网站,在网站上创建一个名为jekyll_demo的库。接着,再将本地内容推送到github上你刚创建的库。注意,下面命令中的username,要替换成你的username。
  $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github.com/username/jekyll_demo.git
  $ git push origin gh-pages
上传成功之后,等10分钟左右,访问http://username.github.com/jekyll_demo/就可以看到Blog已经生成了(将username换成你的用户名)。
文章页面:
第七步,绑定域名。
如果你不想用http://username.github.com/jekyll_demo/这个域名,可以换成自己的域名。
具体方法是在repo的根目录下面,新建一个名为CNAME的文本文件,里面写入你要绑定的域名,比如example.com或者xxx.example.com。
如果绑定的是顶级域名,则DNS要新建一条A记录,指向204.232.175.78。如果绑定的是二级域名,则DNS要新建一条CNAME记录,指向username.github.com(请将username换成你的用户名)。此外,别忘了将_config.yml文件中的baseurl改成根目录"/"。
至此,最简单的Blog就算搭建完成了。进一步的完善,请参考Jekyll创始人的,以及其他用Jekyll搭建的。
Docker 是一个容器工具,提供虚拟环境。很多人认为,它改变了我们对软件的认识。
2013年发布至今, Docker 一直广受瞩目,被认为可能会改变软件行业。
编写代码只是软件开发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往往花在构建(build)和测试(test)。
服务器的开发和管理离不开 Bash 脚本,掌握它需要学习大量的细节。当前位置: >>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 信 息 技 术 基 础 教 案任课教师:娄 海 林1-- 1.1 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 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 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 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 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 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 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 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 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 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 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 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 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 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 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 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 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 (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 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 (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 (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 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2 - 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 (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 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 (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 (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信息可以增值;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 1: (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 2: (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 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 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 (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 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 (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 的信息长很多。 师: (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 (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 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 (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 (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 (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3 -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 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 5 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 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 进的作用。4-- 知识梳理及达标练习 信息的基本概念 一、具体知识内容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感觉剥夺实验”告诉我们: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教材 P2) 2.一般我们可以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信息的载体(文 字、图像、图形、声音、符号、动画、视频)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 3.信息的作用: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作用;可被用于控制的作用;用告知作用。 二、达标训练习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C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促进和保 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的基本特性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载体依附性(案例:交通信息、文字信息。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 和可转换等特点) ; 2.价值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它并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 方面: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材料、娱乐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 量的生产和使用,如通过获取有效的供销信息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获取准确的 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等。经过处理的信息也可以增值,即有可处理性和可增值性 3.时效性(案例:交通路况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时效 性实际上是与信息的价值性联系在一起的。 4.共享性(案例: “刘翔 12’88 夺冠,破尘封 13 年世界纪录” 、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 5.不完全性(案例:盲人摸象) 6.真伪性(案例: “孙膑‘减灶退敌’ ” 、 “诸葛亮‘空城计’ ”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兵不厌诈” ) 7.价值相对性(案例: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 、 “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 看法” ) 二、达标训练习题 1.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2.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3.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4.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5.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5 - 6.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 战后美国政府分 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D )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时效性 7.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8.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 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 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C )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 性 9.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 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 C )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0.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 Excel 表中,对语文成结在 100 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 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 B ).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1.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体现信息的有价值性 D.身边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6--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 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 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 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 关。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 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 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 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 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 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 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 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 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 3 分钟看书第 6 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7 -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 讲解 DOS 和 WINDOWS 的区别。 (简单介绍) DOS: DOS 实际上是 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 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 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 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WINDOWS 如何实现(学生演示) DOS 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 DOS 到 WINDOWS 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 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壁纸、个性化签名(QQ) 、个性化铃声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 1:?? 学生 2:?? 学生 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实践:8 - 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 、 “语音技术” 、 “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提问。 教学反思: 1、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 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 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讲了“越 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 ,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下节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 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 内容,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网络,电视)的优,缺点,学生能将 大部分的优,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明辨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 源。这还需要从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9-- 知识梳理及达标练习 信息技术的概念 一、具体知识内容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二、达标训练习题 1.我们常说的“IT”是( A )的简称 A.信息技术 B.因特网 C.输入设备 D.手写板 2.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 D )、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技术. A.识别 B.显示 C.交换 D.交流 1.2.2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一、具体知识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教材 P6) :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二、达标训练习题 1.关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B.自从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C.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是最近发明的技术 2.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通常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C.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 D.英文的使用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3.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 C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 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火的使用 B.指南针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应用 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具体知识内容 1.神奇的计算机技术 (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 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需要使用特殊的交互设备才能进人虚拟环境中。 例如:3D 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实验等(教材 P7) 。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 (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 支。 (教参 P12) (2)语音技术(教材 P8) 语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 ) 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 。例:语 音输入法(开发公司:汉王、IBM 、微软)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 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10 - 语音合成技术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3)智能代理技术(教材 P8)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 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检索和实现网上购物、网过滤。 (案例: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中 的“机器人”或“蜘蛛”程序)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计算机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智能化。 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4)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2.发展趋势(教材 P7-10)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Intel 奔腾 4 2.8GHz(CPU 即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GB(硬盘)/50X(光驱)/15’ (显示器) 二、达标训练习题 1.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 A )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A.传感器技术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三维动画技术 2.下面( A )属于虚拟现实技术。 A.电子宠物 B.ASR C.TTS D.Office 助手 3.( B )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A.虚拟技术 B.语音技术 C.汉字识别技术 D.桌面系统 4.关于语音技术,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C ) A.语音技术中的关键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 B.语音合成是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 C.语音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 D.语音识别就是使计算机能识别人说的话 5.语音技术的关键技术有:( B ) A.语音播放 B.语音识别 C.语音存储 D.语音输入 6.下面( D )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D.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 7.GUI 是指( C )。 A.友好人机界面(人机界面(Human Computer Interface,简称 HCI)通常也称为用户界面) B.导航用户界面 C.图形用户界面 D.文字交换界面 8.家中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l 奔腾 4 2.8GHz/256M/80GB/50X/15’,其中通常用来表示内存 大小的是( B)。 A.80GB B.256MB C.Intel 奔腾 4 2.8GHz D.50X 9.下面不属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是( D ) A.多传感交互技术 B.高分辨显示技术 C.三维图形生成技术 D.自动识别技术 10.软件技术将向多元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其中()是错误的。 A.网络化.多媒体化 B.实现即时的虚拟现实 C.人机界面越来越复杂 D.帮助人们突破语言文字屏障11--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 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 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 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 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 1 学时。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 ,并且很多同学家里 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 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 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 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 选择 121 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 121 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 P15 表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12 -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 息。 实践: 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 P14 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 、 “语音技术” 、 “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 综合实践: 实践 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获取不超过 5000 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 息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 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 5~7 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 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 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置电脑,大 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 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13-- 知识梳理及达标练习 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一、具体知识内容 1.直接获取信息。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与事物接触,使事物的面貌和特征在人的大脑 中留下印象,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与各 种科学实验等;参观活动,包括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2.间接获取信息。间接获取信息就是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鉴别和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信息。 例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 二、达标训练习题 1.获取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程度,下列信息来源中哪一种获得的信息最可靠?( A ) A.亲自进行科学实验 B.因特网 C.朋友、同学 D.报刊杂志 1.3.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具体知识内容 调整定位信息 需求选择信息 来源确定信息获取 方法, 获取信息评价 信息1.定位信息需求(教材 P16) 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的时间范围; 是信息的地域范围; 三是信息的内容范围。简单地说就是要明确“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 。 2.选择信息来源(教材 P16) (1)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 (2)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 :同学、朋友、亲戚、父母、老师。 (3)电子型信息源: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 (4)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教材 P18) 由于信息来源的技术特点不同,信息获取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进行有关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 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又比如,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书架上的图书分类进行查找,也可以 用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还可以用计算机检索系统。 4.评价信息(教材 P18) 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比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可信 度、信息的时效等。实际上,只要我们利用信息,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评价信息。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 B ) 。 A.同学 B.图书 C.老师 D、网络 2.关于获取信息的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应根据实际情况 B.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最好的方法 C.电子邮件 D.信息交流 3.小明急需查一本书中的内容,按最佳方案,他第一个应选择的方式是( A )。 A.到因特网上查找能否下载此书中的内容 B.找同学咨询,到指定书店购买 C.找书店营业员咨询并购买 D.到书店的电脑查询系统上查找并购买 信息获取的方法和工具 一、具体知识内容 1.信息获取的方法和工具14 - (1)扫描仪可以扫描图片,还可以扫描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 OCR 自动识别文字。 (2) 录音设备可采集音频信息。 (3)数码相机可采集图像信息,部分相机还兼有摄像功能。 (4)数码摄像机可 以采集视频和音频信息。 (5)计算机可以通过多种软件,获取来自光盘、网络和数码设备的多种类型的信 息。 2.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1)信息的数字化就是利用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把各类非数字化资料采集为声光电等物理信号,再 经过采样量化和数字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字表示的数字信息,最后进人计算机存储保存。 (2)OCR 技术 就是利用专用设备对印刷文字或手写文字进行识别并转化为文字编码的一种实用技术。 (3)图像的数字化 就是将图像上每个点的颜色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编码,即用 O 和 1 的组合来表示图像信息 的过程。一个二进制数成为 1 bit 8 位二进制数=1 个字节 成为 1 Byte ,简称 1B(4)数据与代码间的对 应规则叫做编码。 (5) 目前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编码规则是 ASCII 码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 7 位 ASCII 码是用七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的,可以表示 128 个字符。第 48~57 号为 0~9 十个阿拉伯数字;65~90 号 为 26 个大写英文字母,97~122 号为 26 个小写英文字母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下列不属于采集信息工具的是( C )。 A.照相机 B.扫描仪 C.电视机 D.摄像机 2.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安排,刘晖要到街头了解交通堵塞的状况等资料,并制作一段宣传片。他 应恰当选择的信息采集工具是( B ) A.数码相机、扫描仪、数码摄影机 B.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 C.普通相机、数码摄影机、视频采集卡 D.普通相机、扫描仪 3.“超级解霸”是一种( A ) A.视频播放工具 B.图象扫描工具 C.动画制作工具 D.数据库管理工具 4.信息的基本容量是( D ) A.字长 B.二进制的位 C.字 D.字节15-- 2.2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 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 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 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 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 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 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 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 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 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 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 提问: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 简单介绍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 ●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1、全文搜索引擎又成为“关键字查询” 原理: 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百度&http://www.baidu.com/&; Google&http://www.google.com/&;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16 - 原理及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搜狐&http://www.sohu.com/&; 新浪&http://www.sina.com/&; 网易&http://www.163.com/&; 雅虎 http://cn.yahoo.com/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总结:两种搜索引擎类型比较及趋势 趋势:现在许多搜索引擎朝着两者兼顾的方向发展。 实践:P20 1 (1)(2) 2 (1)(2)(3) ●赛一赛:比赛规则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高声喊出自 己的组别并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 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老师事先选好能充分体现搜索引擎使用策略与技巧的题目。 ●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 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用好逻辑符号 and or not) 与 或 非 and or not + | - 以 GOOGLE 为例: ①不用“+” ,只用空格 ②用“-”表示“非” ③OR 用大写 2、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 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比较有效 3、多个关键词 中间用空格 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实践:P23 ●练一练: 内容: 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网络信息搜索策略与技巧查查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节 诗词等相关内容。 方式: 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卷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卷信息查询,推举小组代表对相 应的中秋专题内容向全班同学做总体介绍。 设计意图: 出一些要利用搜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发给学生做。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答对了就表明掌握了, 所用时间长短只是熟练与否的问题。 主要是考察他们对搜索技巧的掌握 。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搜索 的东西。使全班都对中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结与评价:17 - ■教学反思: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 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 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 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 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附:赛一赛题目: 1、 据史籍的记载,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2、&&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 3.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两校的爱心组织和环保组织向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发出倡议: 将 4 月_ 日定为 “中 国校园环保日” 。 (提示:填写 2 个阿拉伯数字) 4、世界最重要的 IT 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 5.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毒素,如果摄入过多,可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这种毒素是什么? 6、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7、金庸的籍贯是: 浙江海宁 8、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英国 9. IBM 是当前世界当之无愧的电脑巨人,但 IBM 的前身______ 公司,却是生产销售专用于统计的计 算制表打孔机的小公司。 (提示:填写 3 个大写英文字母) 1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 附:练一练题目: 1、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__________” 。 2、 山东_________(城市名)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 3、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 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 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_________,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 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记载。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 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6、水里一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____________。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_________,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18-- 知识梳理及达标练习 因特网的服务功能 一、具体知识内容 1.因特网的服务功能和应用 (1)电子邮件: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功能,是最为便捷的全球通信工具之一。 (2)文件传输: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可以将不同计算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进行传 递。 (3)远程登录:通过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可以将本地计算机作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进行工作, 充分共享网络资源。 (4)电子公告牌系统(BBS) :主要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讨论。 (5)信息浏览与检索(WWW) :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信息和检索信息。 (6)电子商务(EC) :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活动。 2.因特网的通信协议 (1)TCP 协议:数据传输控制协议。它规定如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组和在网上传输。 (2)IP 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它主要规定因特网中计算机地址的统一表示方法, IP 地址由四段 0 一 255 的数字组成。TCP 和 IP 协议是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 (3)HTTP 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以便各种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在网上传输。 (4)FTP 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5)邮件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POP3(邮局协议) 。 二、达标训练习题 1.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D )。 A.电子商务 B.电子邮件 C.网页浏览 D.资源共享 2.Chinanet 作为中国地 Internet 骨干网,它是( A ) A.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B.中国金桥信息网 C.中国教育科研网 D.中国电视网 3.以下(C )不是通用资源定位符(URL)的组成部分。 A.传输协议 B.文档名 C.用户名 D.主机名 4.有些 URL 前部的 ftp 表示( C ) A.传输控制协议 B.超文本传输协议 C.文件传输协议 D.一种站点名 5.URL 地址中的 http 是指( B ) A.文件传输协议 B. 超文本传输协议 C.计算机主机名 D. TCP/IP 协议 6.因特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标识,它是( C ) A.统一资源定位器 B.用户名 C.IP 地址 D.计算机名 7.凡是要使用因特网,无论是拨号上网,还是通过局域网,都应配置( C )协议 A.UDP B.FTP C.TCP/IP D.HTTP 8.浏览网页使用的应用协议是( B ) A.TCP/TP B.HTTP C.FTP D.UDP 9. IP 协议规定因特网中计算机地址的表示方法为 hhh. hhh. hhh. hhh(四段), 其中每段的取值范围是( C )。 A.0--15 B.1--126 C.0--255 D.1―254 10.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是大学生喜欢的一个站点,他们可以在站点上发帖子.发邮件进行交流和讨 论。 “饮水思源”网站是因特网的( A )功能的体现 A.BBS B.E-mail C.CAI D.FTP 11.下面关于 BBS 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BBS 上的帖子对每个合法用户都是可见的 B.所有 BBS 的用户都来自同一个地方19 - C.登入 BBS 需要帐号和密码 D.BBS 的帖子一般可以保存若干天 搜索引擎及其类型 一、具体知识内容 1.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型搜索引擎(如 SOHU,SINA) (1)原理 一般采用人工方式采集和存储网络信息,依靠手工为每个网站确定一个标题,并给出大概的描述,建 立关键字索引,将其放入相应的类目体系中。 (2)特点 是在查询信息时,事先可以没有特定的信息检索目标(关键词) ,通过浏览主题了解某一主题的相关 资源。而且,目录型搜索引擎的网页由人工精选,网页内容丰富,学术性较强。但其数据库的规模相对较 小,收录范围不够全面,更新周期较长,有时可能会造成链接失败。 2)索引型搜索引擎(也叫全文搜索引擎,如百度) (1)原理 它是以网页形式提供查找网络资源的一种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它使用自动索引软件来搜集和标记网页 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存入数据库。当用户输入检索的关键词后,它在数据库中找出与该词匹配的记录,并 按相关程度排序后显示输出。 (2)特点 索引型搜索引擎由自动索引软件生成数据库,所收录的网络资源范围广、速度快、更新及时,但因缺 乏人工干预,准确性较差。 3)元搜索引擎(如万纬搜索) (1)原理 元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检索要求同时提交给多个独立的搜索引擎,分别检索多个数据库,并将多个独立 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去除检索结果中的重复信息,按照信息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等, 然后标明检索结果的来源搜索引擎,最后将整理好的检索结果输出提供给用户。 (2)特点 元搜索引擎本身并没有储存任何数据,但能同时查询多个搜索引擎的数据库,检索的综合性、准确性 较好。 2.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 搜索引擎的整个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对 搜索结果进行排序。 二、达标训练习题 1.用户在 Internet 网上最常用的一类信息查询工具叫做( B ) A.离线浏览器 B.搜索引擎 C.ISP D.网络加速器 2.要想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应该学会使用( B )。 A.FTP 服务 B.搜索引擎 C.网页制作 D.电子邮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蜘蛛程序和机器人 B.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 C.全文搜索方式又被称为分类搜索 D.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称为“关键词查询” 4.使用全文搜索引擎(如 Google)进行搜索时,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not 上海”表示(B) 。 A.上海的非综合性大学 B.不包括上海的综合性大学20 - C.上海的综合性大学 D.上海和综合性大学 5.某同学在 www.google.com 的搜索栏输入“北京奥运会” ,然后单击“搜索” ,请问他的这种信息资源检 索是属于( A ) A.全文搜索 B.分类搜索 C.专业垂直搜索 D.目录检索 6.某同学在 www.baidu.com 的搜索栏输入“高二物理试题” ,然后单击“搜索” ,请问他的这种信息资源 检索是属于( C ) A.专业垂直搜索 B.多媒体信息搜索 C.全文搜索 D.分类搜索 7.下列搜索引擎中属于目录搜索引擎的是( B ) A.天网搜索 B.搜狐 C.Google D.百度搜索 8.全文搜索引擎显示的搜索结果是( B ) A.被查找的在互联网各网站上的具体内容 B.搜索引擎索引数据库中的数据 C.本机资源管理器中的信息 D.我们所要查找的全部内容 9.下列各软件中不属于搜索类软件的有( D )。 A.北大天网 B.Yahoo C.Sina D.Windows 10.一同学要搜索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 ,他访问 Google 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 C ),搜索范围 更为有效。 A. “Yesterday” B. “0nce” C.Yesterday Once More D. “More” 11.李明想到网上使用搜索引擎查找《鲁迅全集》 ,那么他输入( C )关键词查找效率更高。 A.鲁迅 B.全集 C.鲁迅全集 D.周树人 12. 如果你想在网上查找关于徐志摩的诗词 《残春》 的信息, 用全文搜索方式查找, 你认为使用关键词 ( B ) 最容易得到结果。 A.徐志摩诗 B.徐志摩 残春 C.残春 D.徐志摩 13.一同学要搜索“京剧脸谱” ,他访问 Google 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 D ) ,搜索范围更为有效。 A.京剧脸谱 B. “京剧脸谱” C.&京剧脸谱& D.京剧+脸谱 14.要尽可能多查询搜索到有关科技、科普方面的网址,应在关键词栏中输人( C )。 A.科技科普 B.科技 and 科普 C.科技 or 科普 D.科普科技 15.Yahoo 网站在万维网上搜索的方法是( C )。 A.只能使用“分类目录”搜索 B.只能使用“关健字”搜索 C.能交替地使用“分类目录”和“关健字”搜索 D.既不能使用“分类目录”搜索,也不能使用“关健字”搜索 16.下列不属于分类搜索引擎的是( A ) A.北大天网 B.sohu C.sina D.yahoo 17.下列关于搜索引擎说法正确的是( D ) A.百度(www.baidu.com)是目录索引搜索网站 B.全文搜索总能搜索到用户所需的信息 C.按“关键词”搜索是目录索引搜索 D.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法可分为全文搜索和目录索引搜索 信息的搜索与浏览 一、具体知识内容 1.通用资源定位符的组成。 (1)通用资源定位符( URL ) :又称为统一资源定位器。它用来表示网页所在的 WWW 服务器的名 称以及存放路径。 (2)URL 的组成:协议名或传送方式://服务器域名或 IP 地址:端口号/路径/文件名。其中:21 - ①协议名或传送方式:有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 (文件传输协议) 、 TELNET (远程登录协 议) 。常用的传输方式有电子邮件传送、新闻组传送等。 ②服务器名或 IP 地址: IP 地址由四组 0 一 255 数字组成,是因特网上分配的唯一地址标识。计 算机域名则是为了便于记忆,用字母、数字形式表示的计算机的 IP 地址。 ③端口号/路径/文件名:是各种协议约定的逻辑端口,一般省略不写,路径/文件是指所访问文件 在服务器中存储的路径和文件名。例如: 用域名表示的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网站的 URL 是:http : / / xxks . jsjyt . edu . cn 。 用 IP 地址表示的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网站的 URL 是: http : / / 202 . 119 . 135 . 100 。 当键人上面任何一种形式的 URL 后,计算机都会链接到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网站。 4.使用 IE 搜索和浏览网页。 (1)IE 浏览器窗口的组成。 (2)浏览信息的方法: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通过超级链接可以浏览新的页面,通过“历史”按钮 查阅已浏览的网页,通过“收藏夹”快速浏览经常需要访问的网页。 (3)搜索信息的方法有:分类搜索信息和关键字搜索信息。了解“ or ” 、 “ and ”的功能。 (4)比较著名的搜索信息网站有:百度、 Google 、雅虎、搜狐等。 (5)浏览网页:当我们登录一个网站浏览时,网页上通常含有多种元素,如文字、图片、声音、动 画等,移动鼠标,如果鼠标变成手状,表明此处有超级链接,单击鼠标就可以显示相应的页面。 (6)HTML 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网页都是按照超文本的格式书写的,它在普通文本(用 ASCII 代 码)的基础上,增加链接 ( LINK )功能,可以方便地从一页跳转到另一页。 5.IE 浏览器中的常用工具。 (1)前进、后退、停止按钮。 (2)刷新:单击“刷新”按钮,可获得最新的 Web 页。 (3)主页:单击“主页”按钮,可以返回到每次启动 IE 浏览器时所显示的页面。掌握设置主页的 方法。 (4)历史:单击“历史”按钮,显示最近访问过的站点列表,并可以选择站点,再次快速访问该网 站。历史记录列表显示以前查看过的文件和文件夹。掌握删除历史记录的方法。 (5)收藏:单击“收藏”按钮,可以从收藏夹列表中选择一个站点,快速访问该网站;或者添加一 个网站地址。掌握收藏按钮的操作。 (6)在“工具”菜单中选择“ Internet 选项” ,弹出“ Internet 选项”对话框,掌握几个常用选 项卡的使用方法。 二、达标训练习题 1.域名系统它是因特网的命名方案,下列四项中表示域名的是( D ) A.202.96.68.123 B.hk@zj.school.com C.zjwww@china.com D.www.cctv.com 2.属于搜索引擎网址的有( D )。 A.httP://www.jsjyt.edu.cn B.http://www.cctv.com C.http://www.csdn.net D.http://www.google.com 3.在 IE 浏览器的地址栏中填入( D )肯定是无效的。 A.a:\h1.htm B.http://www.sjtu.js.cn C.202.36.78.9 D.http:\\202.36 4.在因特网的以下操作中( D )不能浏览已经访问过的页面。 A.打开地址栏的下拉列表,然后选择一个页面 B.单击工具栏上的“历史”按钮,然后选择-个页面 C.单击工具栏上的“后退”按钮 D.在“查看”菜单中选择“刷新”命令 5.关于 IE 浏览器工具栏上的常用按钮,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必修四 A.如想收藏喜欢的站点,可以通过“收藏”按钮22 - B.如想查看最近访问过的站点,可以通过“搜索”按钮 C.单击“后退”按钮,可以浏览下一个页面 D.单击“主页”按钮,可以使页面跳到正在浏览网站的首页 6.以下( D )不是通用资源定位符(URL)的组成部分 A.传输协议 B.主机名 C.文档名 D.用户名 7.URL 的组成是:协议名或传送方式://服务器域名或 IP 地址:端口号/路径/文件名,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 ) 。 A.URL 用来表示网页所在服务器的名称以及存放的路径 B.在 URL 中只能是 http 协议 C.网页所在服务器的名称只能用域名表示 D.端口号是各种协议约定的逻辑端口,必须要写23-- 2.3 文件的下载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件的下载这一节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文件的 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的下载、 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有部分的同学会经常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所以 有不少的同学对文件的下载应该是不陌生的,只是能真正使用下载工具进行高效的下载的同学可能不多, 而且很多学生知道某个基本名,但要他说出文件名的具体构成可能他就说不出来了,还有就是对于文件一 些属性及文件类型,有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懵懵懂懂。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有效的下载、存储和 管理文件资源, (2)简单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属性 (3)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尝试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的查找和下载文件,了解文件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同性质不 同类的网站、不同的下载软件(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 ,领会、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 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 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 习的态度。 (2)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 资源。 (3)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教学策略 由于目前在电视剧上很流行《大长今》这部电视剧,相信同学们对这部戏的主题曲也很熟悉,所以在 上课之前播放这首歌曲迎接同学们的到来。然后上课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任务一:下载这首主题曲,然 后再慢慢的深入到课程中的其他内容如:下载的途径、下载的方法、文件名的构成、文件的类型等等。 课前准备: (在等待学生进教室时播放《大长今》的主题曲,等上课后在关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播放的哪首歌曲是什么歌啊? 生:大长今!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呢。那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呵呵!老师也觉得很好听呢。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是不是应该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呢?好,现在有一个小小的任务需要同学们去完 成。 (用幻灯片展示任务一:请每位同学到网上下载《大长今》的主题曲,可以是 mp3 格式,也可以是别 的格式,注意你所下载的网站和下载的方法) (3 分钟) 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搜索引擎的知识来查找音乐。 过 3 分钟后,请两到三个学生起来说说他们是去哪个网站下载的,所使用的下载方法是什么?24 - 师:好,刚刚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都表现得不错,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把《大长今》的主题曲 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了。那现在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起来给大家说说他的下载经验呢?(要是没有学生 主动起来的话,老师可以邀请) 生 1: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目标另存”的方法存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 2: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 3:我是在搜狐上找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 师:好,这三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我们给点掌声奖励他们一下好不好?(全班同学鼓掌) 师:刚刚同学们在下载的时候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到百 度上搜索到这首歌曲的,有些同学是到一些专门的音乐网站下载的,如华纳唱片等等。其实这些呢都是属 于下载途径。文件下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因人而异也可以因任务而异。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介绍 几种常见的文件下载途径。 (展示幻灯片)师:刚刚同学们找到所需要的歌曲后,有的同学是将歌曲以“目标另存”的方式存到自己的电脑上,有些 是通过“网际快车”来下载。那么,这些方式是属于下载的方法。那么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 下载方法呢? 生:有! 师:好,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下载方法呢?(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根据当时的实际 情况来定。 ) 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下载工具来下载。 (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展示“常见下载方法”的幻灯片) 师:下载文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可直接点击下载,也可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而利用下 载工具进行下载可达到高效下载的目标。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网际快车、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 音传送带、迅雷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下载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 回答) 生: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很不错,而且看的出来,这位同学对这些下载工具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批量下 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说一下? 生: 批量下载指的是同时可以下载多个文件; 断点下载指的就是比如我今天下载的东西还没有下载完, 但是下次我可以继续下载而不需要重新下载;多线程下载指的就是一个任务可以分成多份来完成。 (当然, 关于批量下载、 断点下载、 多线程下载的含义这个问题不一定只是由一位学生来回答, 教师也可以做补充, 也可以找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下载软件的这三个特点)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些下载工具就是具有了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所以才实现了高效下载的目标。所以老师希望要是有哪位同学你家的电脑还没有安装有下载工具的话,那 就赶快回去安装上吧。它会成为你下载时候的好帮手的。25 - 以安装 FLASHGET 为例:演示 FLASHGET 的下载、安装以及利用 FLASHGET 来进行批量下载 师:好!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件名是由哪些部分来构成的吗?你们可以看看自己刚才做下载的那首歌 曲,看看它的名字是由哪些部分来组成的。 (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回答) 生: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后缀名也叫扩展名。文件名有点类 似于我们姓名中的姓和名。所不同的是文件的姓(扩展名)在后,名(基本名)在前,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如 这样的一个文件名: (展示幻灯片)大长今.mp3。小黑点前面的大长今是基本名,而小黑点后面的 mp3 呢 就是后缀名也就是扩展名了。师:现在我们下载了一个文件,那么如果想要了解一下这个文件的属性的话应该怎么做? 师:在我们电脑上的文件,无论是哪个文件,只要你选中该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就可 以查看该文件的属性。 P24 表: ①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 ②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位置。 URL 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举例:http://www.wjszzx.cn UNC 路径: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举例:\\192.0.1.100 本机路径:f:\my music\童话.mp3 ③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举例:文字书稿,工资表格,电脑游戏,卡通动画等。 ④其他属性: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师:刚刚同学们下载的歌曲有的是 mp3 格式的,还有的是 wma 格式的,这些都是属于一些声音格式。 那么我们常见的文件的格式有哪些呢?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前的分组情况,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 把你们组所知道的文件类型写在纸上,老师看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多?(2――3 分钟时间) (学生完成 后老师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利用幻灯片展示常用的文件类型)26-- 师:好,接下来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第二个任务:合理下载网络中的文件(展示幻灯片) 实践: 请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选择某一类或某位歌手、词曲作家的音乐并下载。 (2)下载与所选择的音乐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 (3)然后访问教师机,在里面建立小组文件夹,把所下载的内容传到小组的文件夹。 (提醒学生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 师:好,同学们表现得都很不错,有不少小组的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都知道,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 不少的好处,网络的共享功能让我们在查找或是下载某个资料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网 络上的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在实际应用时一 定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 (展示幻灯片) (一、 文件中有时会包含不健康的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它们,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在使用文件的 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破坏. 二、将下载文件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 果,注明相应的出处。 三、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时间和功能上的某些限 制。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也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 本节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还了解了常 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等等。老师刚刚也讲过了,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 的网络道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所准备的一节。通过几个班的教学,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 本节课的导入,通过目前电视所热播的《大长今》的主题曲来引出任务,能够很好的调动起课堂气氛, 学生的兴致马上提高。平时有大部分的同学在下载的时候并不知道怎么利用下载工具来进行高效的下载, 所以对所介绍的下载的途径及方法都和有兴趣,而且通过学习,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而对于老师所布 置的任务,由于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也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27-- 知识梳理及达标练习 信息的下载与保存 一、具体知识内容 信息下载就是将网上信息保存到用户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掌握信息下载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下载网页上的一段文字:选中一段文字,再使用“复制” 、 “粘贴” 、 “保存”等操作命令。 (2)下载图片:选中图片,右击鼠标,出现快捷菜单,使用“图片另存为( S ) ? ”命令。 (3)下载网页:将当前浏览的网页保存到用户计算机的存储器上。操作方法为:用“文件”菜单中 的“另存为( A ) ? ”选项。文件类型是网页类型( htm ) 。 (4)下载文件:选中文件并右击鼠标,出现快捷菜单,选择“目标另存为( A ) ? ”选项或者利 用网页上的“下载”按钮之类的图标、文字信息的提示进行文件下载。 (5) 利用因特网所提供的文件传输功能下载文件。 一般将计算机连接到 FTP 服务器, 可以下载文件。 (6)用下载工具软件下载文件,如网络蚂蚁。其特点是可以断点续传,即当下载文件过程中,如果 遇到断线,它会保存已下载的部分信息,再上网时,可以从断点继续下载,而不必从头开始下载,大大提 高下载效率。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流媒体下载工具将完整的影音文件变为影音片段 B.FTP 下载工具能自动登录 FTP 服务器,快速浏览文件目录,多服务器、多文件下载 C.通用下载工具不支持文件的批量下载 D.网站下载工具可下载任意网站的全部文件 2.关于网上信息下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能下载文字信息 B.可以用网络下载工具进行信息下载 C.网页只能以 html 的形式保存下来 D.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可以下载图片 3.在下载一个很大的应用软件时,根据你的经验,使用(D )更为高效。 A.浏览器自身的文件下载功能进行下载 B.webzip 工具 C.流媒体下载工具 D.FlashGet、NetAnts 等工具 4.要从网上下载容量很大的文件,一般情况下使用(C )进行下载,下载效率会更高。 A.Winzip 工具软件 B.浏览器自身的“另存为”菜单选项 C.F1ashGet 工具软件 D.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选项 5.用断点续传软件(如网络蚂蚁)来下载软件,最大优点( B ) A.同时下载多项内容 B.解决断线下载被中断的问题 C.下载文件类型不受限制 D.没有特别的优点 6.在 WWW 上浏览和下载信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必须用专门的网络下载软件才能下载网上的共享软件 B.指向网页上的图片,单击鼠标右键可以将图片另存到本地硬盘 C.网页上的信息只能以网页形式(.htm)另存到本地硬盘 D.不能脱机浏览网上下载的信息 7.如果想保存网页上的某一幅图片,应该( D )。 A.在“文件”菜单中单击“另存为”命令项,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图片” B.在“编辑”菜单中单击“另存为”命令项,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图片” C.在该图片上双击鼠标,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另存为” D.在该图片上右击鼠标,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 8.在浏览网页时,对于喜欢的页面,应该怎样保存到本地硬盘( A ) A.在“窗口”菜单中选择“文件“另存为”选项,选择保存的目录,并选择 Web 格式保存 B.按[Ctrl]+[A]全选页面,然后单击右键,选“目标另存为”选项 C.拖动鼠标全选页面,然后单击右键,选“目标另存为”选项 D.按[Ctrl]十[A]全选页面,单击右键,选“复制”项,然后粘贴到指定目录28 - 9.从网上下载文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网页直接下载速度较慢,只适合小文件的下载 B.只能用专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 C.只能从网页上直接下载 D.不能从网页上直接下载 10.关于下载网页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使用“选定”/“复制”/“粘贴” ,可将其保存在一个新文件中 B 在网页中的图片,点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图片另存为”可将图片保存到本地的计算机当中 C 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可保存到当前的网页 D 在超级链接上右击,不可以下载其链接的页面内容 11.常用的下载工具软件有( A ) A.CuteFTP B.Photoshop C.FrontPage D.DreamWeaver 12.当利用浏览器对网页以文件形式保存后( C ) A.必须在连接 internet 的情况下,才能对该文件内容进行浏览 B.必须在”脱机工作”情况下,才能对该文件内容进行浏览 C.在”脱机工作”或连接 internet 的情况下,都能对该文件内容进行浏览 D.在”脱机工作”或连接 internet 的情况下,都不能对该文件内容进行浏览 E-mail 的发送和接收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设置收发电子邮件服务器。 (1)电子信箱地址格式:用户名@网络服务器的主机名。例如,zhangsan @ sina . com . cn , liming @ jlonline . com 。 (2)电子邮件服务器。邮件接收服务器: POP3 服务器名。邮件发送服务器: SMTP 服务器名。 (3)设置收发电子邮件服务器:打开 Outlook Express 窗口,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帐 户”命令,打开“ Intemet 帐户( A ) ? ”对话框,单击“邮件’ ,选项卡,选择“添加” 、 “邮件” 命令,根据“ Internet 连接向导”的提示完成电子邮件接收服务器和外发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设置任务。 (4)掌握通讯簿的建立和设置方法:选择“工具”菜单中的“通讯簿( B ) ? ”命令,打开“通讯簿 一主标识”窗口,利用窗口中的“文件”菜单中的一些命令,掌握新建组、新建联系人、新建文件夹的操 作。 (5)通讯簿中存放许多通信地址,通过建组方法,将通讯地址进行归类,以方便通讯地址的查找和 使用。 2.发送电子邮件。 (1)掌握新建邮件命令的操作:收件人地址、抄送、主题以及邮件正文编写。 (2)掌握带“附件” 邮件的操作方法。 (3)掌握发送电子邮件的几种方法: “发送” 、 “以后发送” 、 “保存” 、 “另存为”操作 的区别。 (4)掌握邮件发送给多个人时,每个邮件地址之间用“ , ”或 & ; ”隔开。 (5)多媒体邮 件发送:信的背景,信中插人图片、动画、声音等。 3.收阅电子邮件。 (1) “发送/接收”按钮作用:单击该按钮,先发送发件箱中没有发送的邮件,再接收外部的电子邮 件。 (2)打开“收件箱” ,选中一个邮件,在预览窗口中可以阅读邮件全文。如果有附件,单击附件图 标,打开相应附件,可以查看附件内容。 (3)收件箱标题窗显示内容:电子邮件发件人、主题和接收时 间,可以按照用户要求对信箱中的邮件进行排序。 (4)电子邮件排序方法:可以利用“查看”菜单中的 “排序方式”命令,选择排序方法;也可以单击标题框中“发件人” 、 “主题” 、 “接收时间”等按钮进行排 序。例如,单击“接收时间”按钮,则按照邮件接收时间的顺序排列邮件(升序/降序) 。 (5)转发邮 件:打开一个邮件,单击工具栏中的“转发”按钮,填写“收件人”和“抄送人”地址,再单击“发送” 按钮,可将邮件原样发送给其他人。转发邮件时,可以编辑原文件和添加“附件” 。 (6)回复邮件:与 转发邮件的区别在于:邮件回复给“发件人” ,邮件正文内容是收件人自己撰写的内容。 (7)信件的分 组归类操作:将电子邮件移动到一个信箱中或复制到一个信箱中。 (8)掌握“工具”菜单中“帐户” 、 “选 项”对话框的一些设置操作。 (9)掌握网上免费电子信箱的申请方法。例如,在新浪网站申请一个免费 信箱。学会用免费电子信箱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29 -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以下( C )不是设置电子信箱所必须的。 A.接收邮件服务器 B.帐号名 C.电子信箱的空间大小 D.密码 2.下列电子邮件地址,那个是正确的?( B ) A.cai&jcc.pc.edu.jp B. C.ccf.edu.cn D.http.\\www.sina.com 3.下面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电子邮件特点,发送快捷及时,经济方便 B.电子邮件的容量没有限制 C.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遵循 TCP/IP 协议 D.电子邮件不能脱机撰写 4.可以给多人同时发邮件,在收件栏中用来分隔多个电子信箱地址的是( A ) 。 A.逗号 B.顿号 C.引号 D.冒号 5.小明想将在信息技术课上没有完成的图片处理作业带回家完成,最差的方法是( C ) 。 A.上传到学校提供给学生存放作业的专门网络空间,回家后再下载完成 B.将未完成的作业发到自己的电子信箱.回家再下载完成 C.回家后重新开始重做 D.用移动存储工具将作业带回家处理 6.小明的朋友向他发了电子邮件时,小明的计算机没有开启,这封电子邮件将会( A )。 A.保存在因特网上某电子邮件服务器中 B.退回到你用友的邮箱中 C.此信丢失了 D.需要小明的用友再一次发送 7. 在 OutlookExpress 中设置唯一的电子邮件帐号: , 现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给: , 则发送完成后( D ) A.发件箱中有
帐号的邮件 B.发件箱中有
帐号的邮件 C.已发送邮件中有
帐号的邮件 D.已发送邮件中有
帐号的邮件 8.E-mail 地址中@后面的内容是指( C ) A.邮件帐号 B.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C.邮件服务器域名 D.统一资源定位符 9.使用 OutlookExpress 的通讯簿,可以很好管理邮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 A.更改某人的信箱地址,其相应的地址组中的地址不会自动更新 B.两个地址组中的信箱地址不能重复 C.只能将已收到邮件的发件人地址加入到通讯簿 D.在通讯簿中可以建立地址组 10.小明分别向 4 位同学发电子邮件操作时,分别填入了 4 位同学的不同的 E-mail 地址,最后能正确发 出电子邮件的是( B、C) 。 A.zhaoling#163.com B. C. D.liugang&163.Com 4.2.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 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和可触发性,还具一些新的特点:感染速度快、扩散 面广、难于彻底清除、破坏性大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下面列出的四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 ) A.免疫性 B.传播性 C.激发性 D.潜伏性 2.以下说明计算机病毒特征正确的是( D ) A.潜伏性\可触发性\传染性\易读性\传染性 B.传染性\传染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 C.传染性\潜伏性\多发性\安全性\激发性 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30 -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渠道 (1)通过软盘或可移动盘(如 U 盘)传染(2)通过机器(硬盘)传染(3)通过网络传染 2.计算机病毒症状 主要表现为: ● 屏幕显示异常 ● 系统启动异常● 机器运行速度明显减慢● 经常出现意外死机或重新启动现象 ● 文件被意外删除或文件内容被篡改● 发现不知来源的隐藏文件● 文件的大小发生变化 ● 磁盘的重要区域被破坏导致系统使用异常● 汉字显示异常● 机子发出异常声音 3.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 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程序,对外来数据和程序一定要进行病毒方面的检查。● 避免将各种游戏软 件装入计算机系统 ● 不能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对于系统软件应加上写保护● 使用网络要 有病毒防火墙系统● 经常对系统中的程序进行病毒检查● 对重要数据作备份以减少损失 二、达标训练习题 1.根据统计,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最快的途径是( C ) A.运动游戏软件 B.磁盘拷贝 C.网络传播 D.软件复制 2.下列属于计算机感染病毒迹象的是( A、B、C ) 。 A.设备有异常现象,如显示怪字符,磁盘读不出 B.在没有操作的情况下,磁盘自动读写 C.装入程序的时间比平时长,运行异常 D.以上都不正确 3.小明为了使自己电脑上的数据安全,比较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C ) A.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并及时更新,在网上发送重要数据前先对数据文件加密处理 B.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并每隔二个月更新一次,发送重要数据前先对数据文件加密处理 C.安装杀毒软 件与防火墙并及时更新,在网上发送重要数据前先对数据文件加密处理,经常对电脑上的重要数据备份 D.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 4.目前最好的防毒软件能做到的是( D ) A.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B.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C.查出计算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消除其中一部分 D.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已知病毒,并作相应处理 网络使用规范 一、具体知识内容 要文明使用网络 (如进行网络交流用词和用语要讲究礼貌、 不传递虚假信息、 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等) 。 熟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的“五要”和“五不”的具体 内容、公约的发布单位和时间等) 。11 月 22 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网络教室里掌声阵阵,一 片欢腾。对于全国亿万青少年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 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 空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以下( C )不会导致网络安全漏洞 A.没有安装防毒软件、防火墙等 B.管理者缺乏网络安全知识 C.网速不快,常常掉线31 - D.没有严格合理的网络管理制度 2.小明想在网上购买一件昂贵的数码相机,比较安全.恰当的做法是( D ) A.先让对方寄货,收到货后不再汇款 B.独自一人带现金到对方指定地点取货 c.先将部分款汇到对方指定的帐户上,收到货后再汇去余下的款 D.先将款汇到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收到货后再通知中介机构把款汇给对方 3.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专门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其内容可归纳为( B )。 A. “四要”和“四不” B. “五要”和“五不” C. “六要”和“六不” D. “七要”和“七不” 4.到银行去取款,计算机要求你输入密码,这属于网络安全技术中的( D ) A.防火墙技术 B.网络安全技术 C.加密传输技术 D.身份认证技术 5.( A )对计算机安全不会造成危害 A.将数据加密 B.个人账户密码被盗 C.计算机病毒 D.黑客攻击 与网络有关的伦理道德 一、具体知识内容 了解因特网上信息交流的特点: 开放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页页面浏览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