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这个qq彩色气泡代码空间气泡是怎么设置的?华丽漂浮也找不到

(特立独行的二咩)
第三方登录:3 条评论分享
按票数排序
按票数排序
按时间排序
赞同66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潘尼克,A typically globalized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少年屁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由印度人主演,但从头到尾都没有人突然跳出来载歌载舞的电影。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35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Madvin,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知乎用户
有妖气。有严重剧透,慎入。
这电影我看了两次imax,第一次看完之后随便写的答案赞同被顶到了100票,诚惶诚恐,又去看了第二次,希望能写一点更多的东西,未必更好。我尽量避免了过度解读这部寓意深刻的电影,我只希望通过明显的痕迹来还原导演的初衷。
1,关于画面和3D效果。
这么说吧,如果单纯说视觉效果,Pi比任何一部中国电影都好一个身位,及时扔到好莱坞,也要比《阿凡达》略好。相对那些除了字幕是3D画面跟2D没区别的大片,Pi简直是业界良心。
根据同事反馈,3D imax的效果要比3D好很多,我看了两次imax所以没啥发言权。但是我第一次在北京华星UME看的,第二次在万达CBD,就这两次观影体验来说,UME比万达好太多。
说正题,Pi牛逼在于,任何效果都不是在炫技,它的每一个镜头完全是为了电影内容在烧钱,从这个角度来说Pi大概甩下任何一部国产电影1203874个身位,爆阿凡达出翔的水平。
Pi悬浮在水中看着船沉没,即使泰坦尼克也没有这样空旷慑人;当鲸鱼从荧光粼粼的水中跃起,历史最伟大的3D电影所属就此尘埃落定。
2,即使我们抛开那些让我一晚上睡不着觉的伟大画面和镜头,我依然认为李安讲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故事。因为他把一个完全的单线,没有人物冲突,只有一个人和一头老虎是如何在海上相处漂流的故事说得津津有趣。
对于小说改编电影来说,李安对节奏的把控、气氛的还原、人物心理的挖掘都做到了极致。这么说吧,从把文字转化成画面这个角度来说,李安已经几乎做到完美了。
3,有些故事非常精彩,比如盖里奇那些眼花缭乱的多线叙事,有些叙事非常震慑人心,比如《那个男人来自地球》(我知道这个翻译是错的)――Pi更接近于后者,尤其是最后10分钟,Pi说出第二个故事之后,将故事性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实话,这个故事是支持我看第二遍的最主要动力,当我知道这个故事,再从头看之前李安留下的伏笔细节觉得十分有意思。
比如――法国作家说“你干叔说你一个人在海上漂流”――Pi纠正说,不是一个人,是跟理查德帕克一起。
比如――在放下救生艇的时候,确实是厨师站在船头。
比如――在斑马还在的情况下,老虎袭击Pi来捕食一只小老鼠。
比如――老虎在吃鱼的时候发出人类的咀嚼声。
毫无疑问,第二个故事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4,贯穿始终的,是信仰。
我海边长大,我知道一个人站在风浪很大的海滩上望着面前咆哮的水面,那种无力感。我也知道你在一艘小船上,漂在大海上――哪怕是没有风浪――那种渺小感。这种环境下人对神灵的依赖是不由自主的。但是Pi对基督的信仰兴许不止来自于此。
在第一次认识耶稣基督的时候,Pi说“这说不通,为啥让一个无辜的人为世上有罪的人赎罪?” 神父说“因为上帝爱世人”。――答非所问是吧?
当一个人漂泊在海上的时候,Pi这个善良无辜的少年遭受了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苦难,正如他在暴风雨中咆哮的“你让我失去了一切,你还想要我怎么样?”
而Pi也在海上犯下了几乎不能原谅的罪行――为了生存杀人吃肉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这个事情非常简单,Pi无论多么善良,他的人性有恶的一面,这就是基督教中的原罪思想,因为上帝爱世人,所以用自己的儿子去为世人赎罪。而善良的Pi了解到自己人性恶的一面,但是又奇迹的获救之后――他相信了上帝的存在“即使你人性本恶,但是,k依然爱你,不放弃你。”
5,说那只老虎吧。
这只叫做理查德帕克的老虎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在鬣狗杀死猩猩之后,老虎猛得从帆布下冲出,印证了Pi说的“厨子激发了我人性中的恶意”。这只老虎代表了Pi性格中恶的一面,代表了他的求生欲望――一路上,老虎杀了鬣狗,吃掉了一切能吃掉的肉食。如果按照第二个故事,老虎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解释的,比如,为啥老虎诈唬了一路也没伤到Pi一根汗毛。而老虎刚出现的时候,Pi极其恐惧,他也没发现自己体内还有如此之恶意,随着时间推移,Pi开始能控制自己的恶意,而且能转化为求生的意志。
6,食人岛。
这是个很奇妙的设定,在Pi即将放弃生命的时候,他漂到了岛上。我们看到三个很有意思的意像:躺倒在水面上的女人、森林中的莲花、手绳――一切都跟阿南蒂相关。
而岛上安逸的生活代表了――无人知晓,但是轻松的死去。
继续漂泊则代表――活着,但是要继续遭受非人的苦难。
当Pi要放弃的时候,阿南蒂的存在激励了他,继续漂流下去。
是的,岛从来都没存在过,存在的,只有Pi的想象。
7,我真的爱上了这个叫Pi的少年。
他在暴风雨中冲上甲板的少年,他在风浪中没有放弃抓住绳索的手,在漂泊了100多天之后他看到了船,但是船离他远去之后,他又继续漂泊了100多天。在海上,他做了一切事情让自己生存下去,而回到岸上之后,他又成为了实际上最善良的少年。海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对于他来说,如一场梦一般成为过去――不止是这样,他用自己强大的精神力,将人间地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童话,如@郭飞 所说那样 “他是自己搭建shelter的outcast,把人间地狱变回人间的魔术师,把强加给自己的罪愆还给上帝的得道者。”
我只能用那句诗来说我对他的爱意: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9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罗登,Nordenbox Inc.
、、董融化 等人赞同
这不是一部海上救生电影,这是一步野心勃勃的作品,也是李安电影生涯的新台阶,一部叙事,立意,视觉都快到其巅峰水准的电影,挽回了他的《色戒》在我心中的丢分,观影时分心潮澎湃,出了电影院略一回味,又觉得故事背后有很多观影时分没有体会出来的东西。
总之而言,李安上了新台阶。他终于找到了他最擅长的东西:神秘和温情。文化在他手里,成了电影故事的驱动力。几乎他的作品里面的电影情节,几乎和文化有关。
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对那只孟加拉虎的处理,我想国内导演一定处理成Pi和老虎最后难舍难离,卿卿我我,在煽情的音乐中缓缓惜别,我敢百分之一万肯定。
但是电影中的那只老虎,是有尊严的,是有个性的,他不是Pi的宠物,他们也不会那么滥情的成为朋友,他们彼此对给对方活下来的理由,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点我非常喜欢。
至于两个真假难测的故事,这里就不剧透了,这两个故事中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中的每一个伏笔都是有意义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做诸多的联想和和解释,这是我很欣赏的。
很多英语文学都喜欢双叙事,故意混淆真实和虚幻的接线,梦境,心理分析,性格暗示都成为重要叙事环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发现有相当多的暗示在提示这一点,我想这也是我相当认同的。
最后,CG部分实在是太好太好了,那只由Rhythm & Hues做的CG老虎,我睁大眼睛也看不出任何CG痕迹。还有在台湾是池子里面拍的海上场面太真实,合成水平是超一流的。
李安又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了。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8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不删错误答案是对指出错误者的尊重
、知乎用户、
科学只能解释心灵之外的事物,只有信仰才能回答心灵。
刚看好回家,我妈问我,电影好看吗?
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不是一部可以用“好看”来形容的电影,是因为它并没有带给我强烈的愉悦感和爽快感,不像其他的一些标准大片。
然而,它却带给我巨大的丰富的各种情感,以至于我看完之后呆呆地坐着看字幕,字幕放完都缓不过来,说不出话。
丰富不足以形容此种情感之巨大,震撼不足以形容此种情感之冲击。
我只能呆呆地坐着,看着字幕放完。
我感觉很难过。
难以言语这种难过来自何处,这样的难过的情感混杂着一些appreciation,犹如欣赏樱花落下,淡淡美丽忧伤。
然而,樱花明年还有,能带给我这样情感的电影,我很难相信自己还会看到。
这部影片带给我颠覆性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一定要看IMAX啊!亲!),这个故事带给我如此之多的情感想表达,以至于我必须写下来。
【以下涉剧透,慎入!】
我不知道影片是否完美的诠释了小说,起码,影片所诠释的故事已经足够丰富和精彩了。
我难过的是,这个故事提了很多问题,关于人生,关于自然,关于孤独,关于信仰,关于上帝。
我难过的是,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
生存,还是信仰?
当生存和信仰发生冲突的时候,你选择生存,还是信仰?
Pi是印度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当他漂流在海上,捕鱼充饥,第一次好不容易杀死一条鱼,他看着那条鱼的眼睛,他说,对不起,感谢
你作为鱼拯救了我。他哭了。为了生存,他违背了自己的信仰。
他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上帝要惩罚一个无辜的人,自己的儿子,来为所有其他人赎原罪。
他真的在看吗?
那只老虎,是不存在的。
对此,片中有很多铺垫。第一次喂虎被父亲责骂留下的心里创伤,失去全家进一步受到心理创伤,动手杀人更是跨越底线,孤独的漂流使得心理分裂,于是放出了心中的那只孟加拉虎,还补全了之前的情节,只因为,这个故事更让人喜欢――抚慰受到这么多创伤的心。
最精彩的那个镜头,老虎望向海洋深处,看见鱼虾再游,看见诸多动物,看见弱肉强食,望向海底,看到那艘沉船;然后继续深入,镜头拉回,是Pi在看着水底。暗示了少年与虎,本就是一体的。
虎是你生存最大的敌人,却是使你努力活下去的动力,你不停的想驯服它,想杀死它,却也无法忍受失去它。
漂浮岛的含义
Pi说:I lost my family. I lost everything. What do you want from me.
Pi说:We are going to die.
然后他们来到了漂浮岛。
这是简直是个世外桃源,清澈的淡水,与世无争的活狲。正当我们以为主人公会变成鲁滨逊的时候,夜间的漂浮岛却显出了神秘的幽光。这是一个吃人岛。岛屿本身,会杀死动物,消化掉人,让骨骼发出淡淡幽光。
上帝会看着你,在你弹尽粮绝最绝望的时候帮助你,可是你却不能讲上帝的帮助当做安逸的理由,别忘了,你是有罪的。所以,Pi一直在说 I'm sorry.
Coz he is watching.
最后,人生是无奈的,人类是渺小的,你根本没有办法避免受到的伤害,你只能奋力地甚至扭曲的从伤害中进化出来,然后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69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山大,关注运维成长的酸甜苦辣,欢迎加入…
、、SoLongGoodbye 等人赞同
这是一部非常唯美,震撼,值得回味的作品,有很多相互呼应的地方,也充满了隐喻,越回味越有味道,是一部难得的伟大的电影。
说说我的理解。
1.首先一开始作家反复强调,说干爹介绍PI他有一个能让他相信上帝的故事。所以这是一条主线,是关于信仰的,信仰到底是什么?信仰不是你相信什么神,而在于你相信有什么力量能够帮你度过残酷的现实,支撑你的信念,相信你的坚持。信仰和现实的关系,信仰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指导现实。
2.老虎名字为什么叫“理查德.帕克”?理查德.帕克是一桩真实吃人船难故事中的17岁主人公的名字。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务人员,还有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男仆。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理性泯灭,杀死了帕克,分食他求生。在英语一些语境下,“理查德.帕克”常和海难联系在一起,意味着漂流、自相残杀。所以老虎其实就是PI真实经历的隐喻。
3.关于选择:3.1. PI的干爹用巴黎游泳池的名字给PI起了类似英语Piss小便的名字,使PI的成长过程受尽嘲笑,但是PI选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PI,并背了数千位圆周率,表现出了PI坚韧的性格。而海面平静唯美又充满绝望的景色和游泳池的唯美形成呼应和对比。
3.2.PI从小从母亲那边继承了对宗教的浓厚兴趣,从印度教到基督教,到伊斯兰教,PI不停地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和自然地相处之道,妈妈受过高等教育却驻信印度教,爸爸相信科学,而妈妈觉得爸爸说的几百年的科学远远超过几千年宗教的成就也是对的,父亲在PI喂养老虎上对PI进行的现实的残酷的教育,两个强烈的冲击最终让PI在海上度过了228绝望的漂流。所以科学和宗教信仰并不矛盾。
3.3.PI最后的选择是用一个梦幻的童话代替残酷的现实,最后老婆两个孩子一起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一种信仰。信仰不是你相信什么神,而在于你相信有什么力量能够帮你度过残酷的现实,支撑你的信念,相信你的坚持。&img
src="http://p3.zhimg.com/63/bf/63bf557e6dc971acf7b1_m.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1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p3.zhimg.com/63/bf/63bf557e6dc971acf7b1_r.jpg"&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李华锋 等人赞同
北京首映当天晚上去看的,遇见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可惜了。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一句当属:「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坚定你的信仰。」
当杰拉尔.德帕迪约出现,我就知道厨子无论以后出场与否,都将在整个故事中占着无法回避的地位。
Pi第一次与瑞查德.帕克见面时,父亲就说过一句话:「你看到它眼中的样子,只是你自己的倒影。」
瑞查德.帕克从Pi眼中看到的,何尝又不是自己的倒影呢?
这为以后真实的Pi(瑞查德.帕克)与虚幻的Pi之间打造了需要争夺的桥梁。
Pi童年时的多个信仰,最终为表现出信仰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埋下伏笔。
当初父亲在餐桌上对Pi说过:「你要作出选择。」
这个选择不是在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中选择,而是如何在面对现实时与内心时的选择。
幸存下来的动物各自代表着谁自然无需重复。
当我好奇的是香蕉如何漂浮在水面上。
是香蕉代表补给,彰显母性的力量吗?
食人岛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Pi知道生活在此也会如同那颗牙齿的主人一般与这座岛屿融为一体。
存在的是无名岛。
代表野性Pi的瑞查德.帕克犹如鱼归大海。
可Pi理性的自身却知道必须要返回人类世界。
这是在二百多天中,理性Pi的第二次胜利。
也是他站在小船边吹响哨子,「它懂我的,瑞查德.帕克一定会回来。」
最终看完,发现其实影片的开始就是结尾,而幸存下来的Pi如何在人类世界中生存,才是他最困难的开始。
是一部难得的片子,每个阶段的观众都可以有各自欣赏的地方。
还好没有让马奎尔当作家,否则感观就毁了。
期待更加深入的解读。
或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如给当下众多准备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看,明白所即将要付出的,和自己内心所要坚持的。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5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黑色菠萝,。
、、Jianwei wang 等人赞同
(原文已全部删除)
&img src="http://p1.zhimg.com/05/f6/05f6c9e00b6d_m.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101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p1.zhimg.com/05/f6/05f6c9e00b6d_r.jpg"&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胡洋,设计
、、张林芝 等人赞同
(未观影请勿入)
我很不喜欢这种情形:因为豆瓣上几个意见领袖一口咬定第二个故事是真的,所以大家众口一辞说第二个故事是真的。
拜托,看电影不是标准化考试。人家最后说:你愿意相信哪个故事?怎么解读都可以,现在这个故事是你的了。
为什么你不相信你自己的感觉?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么重要?
虽然看到一半的时候有个念头一闪而过,这不会又是一个 Flight Club 的故事吧。可是精分这招也太老套了,我相信李安不会只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我还是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我也更喜欢第一个故事。
我看到的是,如果对自然没有由衷的爱,拍不出这么美的片子。我看到大海充满了生命与秘密,我愿意相信海中心有人类无法看到的奇迹。我相信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个人解读而已。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Panchito,「MAMIHLAPINATAPAI」
、、知乎用户
我写的有很多出错的地方,包括文法和信息本身,但是我很激动,平静下来听大家的指点一点点改,请原谅。
-----------------------------------------------------------------------------------------------
西方电影界中流传一句俗语,「永远不要和动物、小孩和水一起工作。」
   然而,最打动我心的就是π在墨般海夜与虎对视并经过海底一层一层的幻境、窘境的象征,和时间的隐喻,最终看到了自己,直指人心的禅。
   好莱坞一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多迎合大众的口味一点,多一些冒险的元素,还有不断变换的场景和经历,少年如何从怯懦变得勇敢,像一部有海上公路电影元素的冒险片。
   可是为什么,真实是这样么,大众想要看的真的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么。于是李安说,还有灵性和信念。
   马戏团之船被打翻,少年和虎之博弈,共存,驯服,相处。最后,你即是我,我就是你。多年以后,事实是虎根本不存在过,一切都是幻想,是他用来告诉自己活下去的法则,是他像小时候的黑夜神奎师那在妈妈面前张开嘴巴,舌灿莲花里的幻想宇宙。
   在梦幻的童年里,π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对于宗教本身,他秉持态度是的是信仰本质的包容,但是太过美好,太过梦幻,直到有一天,父亲在小π面前引导了饿了三天的老虎吃掉羊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自己不能忽略现实而一心心存幻想,这是日后支撑π活了227天的磐石般的硬性条件。
   佛教对我来说的魅力之一,是把矛盾本身上升到一种有无穷尽的美的维度里并让人去适应和接受世界。影片中的矛盾和拉扯太多。从男孩变为男人,需要面对的是把握很大一部分纯真的丧失,成长的膨胀力,父子之间的微妙关系,阳刚的对抗,张力的对抗,虽然父亲早早地就没了,但是影片中他碎碎念的God和支撑他活下去的父亲教导自己日后生存的现实法则的和自我信仰的拉扯是贯穿始终的。与虎的相处中,要保证它的饮食,因为虎只要不饿,自己就没有危险,也就是说π用生命为它觅食。
   还有一个矛盾就是支撑π活下去的原始动力之一,就是恐惧本身,恐惧是最强烈的愿望之一,对老虎的不断调整的态度,挖掘了自己的神,「神我外道」的神。他与虎的整个相处过程中,变换地非常微妙,最终成为了一种单方面倾轧的依恋。成长和告别天真在生命中从来不会礼貌地跟你打招呼,
「 您好,我是成长本人,天真要走了,拖我带个口信,希望你照顾好自己。我也希望以后我们互相多多关照 」 之类的时刻不会出现,就是这样,对于不断放下的事物我们始终有没有好好道别的机会,不然一心心存幻想,活在记忆里,只会让人慢慢腐烂。成长和坚韧有时候就是再意识到自己一事无成,渺小至极,而自己依然在一无所有的漂泊后来临的。
   东方的文化给予情感和直觉的地位不亚于西方世界中逻辑的地位。我们经常觉得上帝令人费解,行为诡秘,变幻莫测。 可是思考这件事不仅仅是逻辑,还有一片净土是留给直觉,不需要证据就可以信仰的事物,这本身不是愚蠢而是难能可贵。
   电影中π发现自己身处窘境,以后都是未知,那么无论如何一定要和虎沟通,communicate.他终于放下无意义的非黑即白的现实和梦想,信仰和残酷事实的挣扎,学会与和这世界和自己相处。在戏外,所有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都有对于信仰的好奇,这些人们在做一部含有并在电影界中最难的三不能元素的电影,这本身就有种建巴别塔的感觉,想象着实令人感动,李安把制作电影的过程评价称傻里傻气,是因为天才对于幻想的执著,和相信,把自己投入在一个状态里。
   戏里戏外,故事的内容和李安所做的事都浪漫至极,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借大岛的口语谈论到舒伯特的D大调奏鸣曲,因为曲子本身的不完美性强有力地刺激着人们的意识,吸引着某种人们的心。而这种不完美便是“向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发起挑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浪漫。这件事在幕后就是要在台湾的旧机场里头的大水槽编出一段虎与少年的故事。戏外π对面的是没有虎的世界,所以需要一份傻傻的纯真。只因为两个人都相信。李安对于他我相信绝对不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系,而是朋友之间互相成长,他帮助π知道扛起一份责任,知道不在乎是一种潇洒,而学会去在乎一件事是多麽的隐忍和难能可贵。π帮助李安知道自己的执念和梦想原来如此的有魅力。
   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相信」,没有相信,就没有所谓的执行力,它是自己人心的投影,是自己眼中的世界,我们在黑暗中(尽管戴着把鼻梁骨压轻微淤血的三弟眼镜)痴笑或者哭泣,握着心爱人的手与画面产生共轭的颤动,本身就是一件浪漫主义色彩至极的美事。
   感谢电影,它是一种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就像恋爱一样,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位置,还有自己的喜好,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最后我们慢慢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它让我明白「不管环境怎样,有一份赤子之心,纯真的心,在何时何地,都学会着做一切让自己生存下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以免堕怠,陈腐,狭隘而不自知。」
   如果旅行的本质是对未知的崇敬,对自己位置的追寻,和信仰的向往,那么π的那227天就是一个自己和自己一无所有的漂泊全世界的奇事。
  番外:
   1.李安摸着自己肠胃说没有感觉不会拍电影,他也承认自己有兽性,有一头心中的虎。柴静问道李安,你心中的虎是什么,不能讲。让我想起了Inception中各位角色的用来辨别真实和梦境的图腾。
也许那只猛虎对于酷爱电影的李安来说类似于麦高芬的概念(,@Martin 的殿堂级回答)
2.我丝毫不认为该片的3D效果差强人意,要知道海跟河湖不同,在平面维度上我们很难感受到海在视角纵深的「厚度」,而这种细节上的东西最难把握。3D制作团队中光是负责虎的毛发的人员就达到15名,负责人是只做过纳尼亚的Bill
Wystanhoff(貌似是这个名字)负责,他们看过数百小时的关于虎的纪录片。最牛X的亮点是影片的专属造浪池,称之为含有12台机器和消波块(消除由一边带来的波浪并且将它吸收,以避免出现电影中假海洋的「池感」)的背负式系统,它们汲取水并输出指定的浪型(实际上它们可以复合出上百种大小不同的浪型)。但是坦白讲,可能是有些国内C咖级别的影院的3D硬件设施包括眼镜本身太水,造浪池在夜晚的效果和虎的毛发在大太阳下的效果并没有和3D结合的很好,但决不至于差强人意。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今天刚看了《Life of Pi》,感谢上帝,让我看到了信仰是如此美丽。这绝对让我相信是一部宗教电影,最瑰丽的便是绝望中仍然坚持的信仰。自然和未知永远值得我们敬畏,在他们面前,只有信仰和坚持,而不是理性和逻辑,能够成为我们最后的,仅有的武器。至于信仰什么神,那个东西很重要么?
这部电影,真是把我对于"信仰"二字的全部理解,表达的淋漓尽致。
在看大风浪当中Pi在感谢神赞美神的时候,我哭的稀里哗啦.
它不是一部全方位的好电影,欣赏它的美必须要找到适合的角度.
观察豆瓣上的低分吐槽,
一类是嫌效果不好的-----这个应该要怪电影院设备.
还有一类是嫌剧情简单无聊的,这个必须承认,在海上漂流,就一个老虎和一个少年,其实真没什么好铺开的剧情.
评价这部片呢的剧情就跟评价英雄片的剧情一样,那根本就不是它关注的point 你找错了点 自然什么也看不到.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百毒,前文艺青年 | 现石油行业机械工程师
、、卢克 等人赞同
直接转昨晚看完后写在自己 blog 上的影评好了。注:以下内容包含严重剧透。
首先要赞的是电影的叙事。直到影片结束,我们才知道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在此之前观众一直在跟进动物版本。在结尾处,真实版本忽然被引入。直至此时,观众才明白先前的故事是一个比喻。而就在此刻,整部影片的重量忽然全部压下,带来了很重的“后劲”,使人如饮醇酒,不知不觉间便已经着了道,醺然不能自拔。而且,故事版本的奇幻色彩不仅未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奇异的加强。此前印度的哲学背景,动物园的奇妙设定,少年的名字,所有材料无一浪费的全部变成恰到好处的铺垫。这样的处理手法已经超出叙事技巧的范畴,实在大手笔。相较原著,对真实版本的缩略处理又恰到好处的避开了电影分级带来的票房问题,此处理真神来之笔。
其次要赞的是电影的立意。从印度背景开始,我就很喜欢少年父母的世界观冲突。作为一个业余哲学爱好者,你们知道秉持神秘主义立场的我会站在哪一边。饭桌上第一次辩论的时候,我就默默的想,仅凭这一场饭桌对话和少年与我心如此契合的宗教观,此片已经值回票价。哪料到后来还有如此神展开。动物性与人性乃至神性的交织,冲突,极端生存条件,奇异岛的隐喻,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如此完美。
我对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外行里的外行,所以下面简单说说我对这个主题的想法。
海难逃生困境一直是哲学和伦理学喜欢的情景命题,原因当然是这种情况下生存需要和传统伦理的强烈冲突。然而此片的大量笔墨却着意在猛虎被唤醒之后的故事。这已经避开在伦理和生存间巧妙寻找
Balance 这种技巧性的命题,而转入人如何与心中被唤醒的兽性和先天被母亲所植入的神性之间调和,相处,保持距离和警醒,这一更加微妙,也更加属人的领域。
这里可以看出此片的另一好处,即,当最后缩略的真实版本被观众意识到之后,先前的动物版本竟足够还原所有真实版本的细节。厨子的犹豫和挣扎,佛教徒的痛苦,母亲的慈爱,全部已经隐含其中。当猛虎被唤醒之后,片子就转入了少年如何与猛虎相处这一非常富于细节而又隐含层层深意的部分。
首先当然是保持距离和各种自卫的手段,否则就会被猛虎吞噬。然后是驯化的努力,当各种驯化或者讲和的努力全部失败之后,人和猛虎都奄奄一息,在造化,天意,自然面前,将死之时互相有了某种怜悯的达成,此时就会到达奇异岛。
奇异岛的设定,是整部片子里最诡异的所在。岛上有淡水、树根,狐B和空间,这样,人与虎就有了和平共处的基础。二者达成协议,开始一同在岛上生活。然而,到了夜晚,鱼的尸体和此前不幸遇难者的牙齿,都向
Pi 昭示了这种暂时的和平只会毁掉他。虽然不会被猛虎所吞噬,但人和老虎的分离也只会造成毁灭。这里人与虎的分离酷似村上小说里人和影子的分离。在那里影子代表了逃离的欲望,这里虎则代表了行动的活力。
终于,人和虎一同回到了正常世界。当外部的极端环境消失之后,虎便回到人内心的丛林之中。Pi 此时的复杂情感,伤心,失望,痛哭,全部已经变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沉默体验。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菠萝欢,航海家
、、知乎用户
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往两个故事,或者是另一些奇怪的地方引申。也许真的,引人思考,按下不表的电影最容易像这样照应出每个人自己的内心。
片子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还没开始,成年Pi刚开始和作家讲上,作家说,这一定意味着什么,有很重要的意义。成年Pi就说了“这件事情就是发生了,为什么要有意义,为什么就一定要意味着什么?他就只是发生了而已。没有别的。”
我很喜欢这个。每个人都在为他看见,听见,了解或不了解的东西去做概括,去下定义。他从中又明白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个又代表了什么,怎样的影响了他,有什么意义。
我想说,生活也许就是一个π,是一连串的没有规律可寻的无理数,它没有任何先验,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意义,不是每件事情都是安排让你去明白什么。它就是没有规律,随随便便的发生了而已。
有时候你不必去在意那么多,不必那么理性,不必那么小心翼翼,不必那么斤斤计较,就像Pi在海上那样,当以为安全,结果就与最危险的老虎同船,当以为会得救,结果船就那么开走了,当以为要死了,结果上帝让他遇见神秘岛,又活了下来。
有时候你得学会臣服,就像经历到最后,在暴风雨中,Pi他对着天空大声叫喊着我臣服了。
就像李安把这部电影拍的美到无与伦比,我觉得他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丽,不需要带着那么多的杂质,就像鲸鱼出水那一晚,静静的感受生命的伟大和美丽就好了,不需要有什么意义,不需要你懂得多大的道理,生命永远那么的神秘让人琢磨不透,又那么的奇幻和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就像最后的事故报告,就算是刻板的日本人,也希望,也会去相信,生命中的奇迹与美丽。“他是和孟加拉虎一起,不是和人。”你看,生命多么奇幻,多么美丽,未知而又伴随着希望。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8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郭嘉,书虫
、知乎用户、
泻药,有剧透,未看请绕行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子的海报,那时还叫《少年pi的奇幻漂流》;我并不知道这个片子的背景,在我想来这样的片名应该是某个国产电影厂商拍出来骗小孩子钱的,就像什么赛尔之类的。让人喜感的是,主人公居然叫”Pi",丫居然叫屁,请跟着我拼读”P~i~屁“。我想着满电影院的小孩,看着一个叫屁的小孩的冒险故事,我就想笑。
不久之后有人告诉我之这个小孩叫π,不叫屁;少年π也不是个国产影片,而是李安导演的3D大片,并且评价不低。由是我好容易积攒起对该影片的兴趣,携家眷亲自观看了此部影片。
影片开头描写动物园的3D镜头相当的华丽,应当算上年度最佳。之后不久,我发现这还是关于屎尿屁的故事。我们可爱的主人公,因为名字的谐音很像“小便”而苦恼不已,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名字改为“Pi”-π。一个和屎尿屁挂钩的影片应当是很欢乐的,这个大概也不例外吧,我由是想到。
之后的影片大抵上是沿着欢乐轻松地情绪进行的,除了猛虎出现时的惊呼外。之后的1个半小时里面,电影院里面充斥着欢声笑语,咀嚼爆米花的声音、喝可乐的声音、聊天的声音。以及为我们主人公pi加油的声音,“快点抓个鱼,给老虎吃”。看起来大家都是来看奇幻漂流的,一个人和一个可爱的老虎,配上壮丽的海景,感觉还不错。旁边的一个妹子,说了这么一句“他为啥子要打老虎啊,嫩个乖”,大体上这就是看这部片子的心态了。当我们的主人公试图用小便来圈地盘的时候,被孟加拉虎用小便回敬,喷了他一脸,以及一个不屑的表情;你看这果然是个和屎尿屁戚戚相关的欢乐影片,我叫他少年屁果然是没错的。
这种欢乐纵观全场,直到那份调查报告。严肃的日本人、白色的病房和病床,以及那句“我们需要真相”,让奇幻冒险拉回了现实,接着π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人杀人、人吃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开始我还在想,他真会编呢,渐渐的,π那发自内心的悲伤,点燃了我心中的小情绪。一瞬间,影片之前的哪些铺垫,哪些精彩的话语充斥脑海;我顿时失语了。随着影片进一步的深入,剧场渐渐的安静了下来,π的故事感染了所有人。接着,影片结束了,我们在电影院享受了欢乐,并将思考带回了家。
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是个关于人心之争的故事,一个自我控制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个关于信仰的影片,我却不这么看;“看到什么,取决于你相信什么”π的父亲似乎如此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赤子之心来到世界,幻想着能和世界的一切和睦相处,就像小年时期的π对孟加拉虎哪样。生活的艰难和险恶、基于利益的人情关系、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或者背叛、歧视,以及失败、挫折,没人能顺顺当当的长大。就像我喜欢的另一部影片《天气预报员》里的一句对白“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这个词”。我们最终都顺应了这个社会,“我向你彻底臣服,你还想让我怎样?”,π如此发问,我们又何尝不这么问过。当我们翻开年少时的日记,和同学一起回忆年少时的纯真,也许使我们更加的深沉、能将感情隐藏的更好,我们有多久没像那是哪样单纯的欢乐过了?我们顺应了社会,社会也改变了我们。有多少人能像π哪样,上岸之后将猛虎放归山林,以赤子之心继续前行?
谢谢李安给我们讲了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他用一个半小时的特效来铺垫,来赚票房;最后用二十分钟,来发人深思;凡是做到这两者的,都能在各种奖项评选中获得不错成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无疑是奥斯卡年度最佳影片的最有利竞争者,并且至少获得二个以上的其他奥斯卡奖项。Congratulations~Ang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赵伊赫 等人赞同
我看到很多人在douban上分享,说看完之后真是太感动了,我真觉得疑惑,这是个如此悲情惨烈的故事,它是怎么感动到你们的?
说到信仰,我相信Pi本人最后应该是放弃了他的三重信仰了。(开始时他爸就说过都信等于不信,最后他对男同志说,相信第一个,说明你选择了跟随上帝)。
另一部分人醉心于各种解读各种隐喻,其实最关键的不就是那条藏着真相的暗线么? 片中并没有多深刻的讨论和反思吧。不必各种上纲上线吧?太豆瓣了吧?
我很同意 提到的一句话:“PI最终获得的不是“得道”,而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和解。这是他真正得到的救赎
” 在我看来整部片子我最多能体会到的也就到这里为止了。
---------------------------------------------------------------------------
之前接近半个小时的铺垫真是险些就让我睡着了。
整部片子看完就觉得,怪怪的。
画面还不错(我看到的只是3D版的),但是不敢说超过阿凡达。
总分8.5也就差不多了。
----------------------------------------------------------------------------
另:有人说最大的bug是胡子,我却觉得是裤子。
还有一个奇怪的点是,老虎直接隔着栏杆把山羊拖进去了...(当然我看到douban有人解读说,Pi在这里就已经分不清现实与幻想了,好吧。)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Luo Patrick,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业务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赞同
好的演讲有两种:
一种让人感慨“这个演讲太牛逼了”。
另一种煽动起人们攻打罗马的狂热。
好的电影也有两种:
一种是看完以后感慨“这部电影太牛逼了”。
另一种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
它属于第一种。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少游,运营商,IT规划与项目管理
我就是个伪文艺,路过吐槽的~~~
《叹海行》
便辛乘舟酣梦中,忽闻惊雷拍浪声。
人喧畜嘶天将破,龙王劫船深宫落。
四象一人舟嘈杂,猛虎出舱尽无声。
鼠马猴犬果虎腹,人虎寒战共谋生。
日曝月冷息几绝,黑天赐福过阎宫。
一曲未竞余音绕,新调几欲断人魂。
舟满人乏起嫌隙,四人残食一人生。
君喜何曲勿须道,但醉沧浪放歌行。
#lifeofpi#
&img src="http://p4.zhimg.com/c9/80/c980e0da2fcce61f30b65fa84e81e07f_m.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p4.zhimg.com/c9/80/c980e0da2fcce61f30b65fa84e81e07f_r.jpg"&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想做建筑师
、、秦宇 等人赞同
漂亮惊艳的画面很多,但就是不连贯
剧情也是,感觉很多重点,结果立意就分散了,导致后来我都没太明白主要想说啥。
回来后被豆瓣上的9.1吓到了,难道我真的成了非主流人群?3D效果也一样,个别镜头观感不错,大部分时候一般。
最想说的是,我觉得预告片给了我太高的期望,尤其是那几个英文单词:Every memory you have, every journey you
take, is a chance, for a miracle.
尤其是配上coldplay的歌曲,整个预告片的主题特别明显,让人对电影充满期待。地址:
但实际电影看的时候发现很多预告片里的剪辑在电影里出现时并未什么关联,让我怀疑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有很多人说影片的重点是宗教或信仰,电影里确实有提到,但并未认真地进行刻画或者挖掘,至少我不会认同Pi历经200多天活下来因为信仰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自己内心里的那份对生命的渴望和坚持。
还有人说李安很牛逼,因为第二个故事让整个电影升华了。这个说法我持保留意见,没看过原著,不知道这会不会就是原作者在书里就写好的情节,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真不能证明李安有多牛逼。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赞同
该片视觉效果还行,情感丰富,带有宗教色彩,但是如果希望它是一部视听盛宴,或是想得到类似勇敢的心那样的振聋发聩,又或者只想娱乐放松,那恐怕只能说抱歉了。李安也许想展现为生存而努力奋斗的那种精神,不过我只能说他驾驭得比较失败,弄了部不伦不类的三不像出来。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剧透,请谨慎点击。-------------------------------------------
懒得提那些说“第一个故事显然是真的啊,你们这些内心阴暗的垃圾”的二缺了,脑子笨还怪别人太聪明。
在我看来,李安离神级叙事毕竟差了一口气――他不该让作家说出动物和人的对应关系的。如果把那个镜头换成作家陷入沉思,效果恐怕会更好。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成长,地球爱好者
、知乎用户赞同
是一部被我国文青的口水腌成了糖蒜的电影。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沈晟,品志文化|射手影音|射手网创始人
就好像和冯小刚约好的,李安通过《少年派》把《1942》没有上台的部分拍出来了的。严重少儿不宜的一部影片,电影分级的失误。
和《1942》一样,两部影片都触及人在绝境之下的存在方式。在这个时候不论道德、法律、信仰或是对错都已经不是衡量行为的准绳。生存和死亡都是天然的存在方式。
李安的少年PI把这种绝境演绎到了极限。所谓导演或者说叙事者,李安没有简单的审判这些绝境下的行为,而是把思考留给了观众。“你可以选择你愿意相信哪一个”。
事实就是事实,无所谓残酷还是浪漫。在事实之上,每个观者的理解都是主观的,都可以是主观的,也都必须是主观的。
PI是一个无理数,但却是一个自然界的常数。无理,无限,自然。它就在那里,不论你怎么看它。
Yashoda在黑天(Krishna)口中看到了世界。我们则在电影院中看到了李安讲述的少年派。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梁涛,专注于iOS产品设计
从没有过一部电影,有人认为是视觉大片;有人认为是文艺片;有人认为是纪录片;有人认为是恐怖片。
而李安做到了。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Franklin Yan,舌在足矣
用诺兰《致命魔术》的一句台词来回答吧
"The audience knows the truth: the world is simple. It's miserable, solid all the
way through. But if you could fool them, even for a second, then you can make them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thinkind,微信公众号ShenYangCN
去年进电影院的次数是历来最多的。
少年 π 票价35块,和年过 80 的外婆一起看的。
简单的童话般的故事,画面绚烂,3D效果不错。
一来冲着李安的自我突破和超越,
二来冲着所谓“不可能搬上荧幕”的传说。
《少年π》和《战马》很像。
故事很童话色彩,镜头画面很油画,人物刻画和关系很普通,立意很理想主义。
适合儿童或找儿童感觉的人看,家长带孩子一起看最好!
其原著小说都是欧美畅销书,可见欧美人思维依然很单纯。
比较而言,中国人太复杂。
比如楚汉三国、国共谍战、婆媳官场……
老外早就崩溃了!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vivefree,知乎者也,何其谓之
个人认为这部片子是讲述现实和信仰的关系…现实犹如汪洋大海,很残酷很冰冷,你可以选择坚强的存活下去亦或是随波逐流到消失殆尽…信仰好比是失望的时候那一点点希望,迷茫时那一点点光亮,寒冷时那一点点温暖…
在进一步来说,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中,有很多阴暗的勾兑,龌龊的交易,这些是不可回避也不可忽视的现实,我们可以选择放任自流,也可以坚守心中那一点点信仰!也许我们未必会像PI那样幸运,重新踏上希望的海岸,但至少我们不会错过那天地接于一处,星月陨落海底的美景…
如果化为一句作为影片的观后,我想应该是:无论何时何地,总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陈秋羽,吃不胖
  我不会写什么影评,也不打算深挖出些什么所以然来。人生若只如初见,刚看完,还没看大佬们的影评的时候,应该是我对这个电影看法最personal的一刻,应该珍惜。”你看电影,电影也在看你。”我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法国是培根“。
  标题:
  人家英文名叫Life of pi,译成中文变奇幻之旅了。抱着看journey的期待进去,发现人家归根究底探讨的,其实是Life。
  形式:
  其实无论小说还是电影本身,从形式上来讲,都是一个精美讨巧的艺术作品。作者和李的团队把一个藏在每人心中的苦涩让一张张美轮美奂的糖衣包裹起来,再弄一个好像老少咸宜的标题,让小孩儿舔着的是天马行空的甜,大人一口一口尝到后面是人心灵深处五味杂陈的涩。拖家带口地去看电影的,自然是阖家欢乐,其乐融融,更让大人们留下一个沉默不语、辗转反侧、思考人生的夜晚。所以,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神奇、异常丰满的故事,一个天衣无缝的剧本,就好像巴赫的赋格一样,一个事物,各个方向地交叠在一起,变幻无穷而又无比统一。
  剧情:
  你懂的。
  &--------------------------------割你一个剧透慎入-----------------------------------&
  Ending:
  最后那十几分钟,李导抡起大锤把你两个小时以来辛苦筑起的剧情架构一下砸个稀巴烂。这种最后不瞎你双眼不舒服斯基的剧情诡计屡见不鲜。但是,与此同时,李导很不甘心地给我们的内心一个轻轻的推动力。一个毛骨悚然的链式反应开始了,首先是之前看的画面细节不断闪回(嗯,经典的不舒服斯基反应XD),你又回到了那个避难所一样的绝命小岛,回到了那双能看到pi初恋女友的迷幻虎眼,看到了突然扑腾而出的Richard
Parker,看到了大喊“斑马!斑马!”其实后来瘸了腿的华人sailor,看到了提出吃素食动物亦如吃素的chef,看到了殷勤地说“哥嚼的不是肉,是taste。”的亚洲骚年。最后,你正想起了那个偷饮圣水的少年,以为心里有了答案,跟那个visiting
writer一样深深舒了一口气的时候。你却看到年迈的Pi抱着孩子亲吻着老婆的脸颊。没错,这个就是著名奥斯卡金gay片奖导演给大家最后一击,他貌似在不亦乐乎地搅动着你本身已经凌乱不堪的脑神经。吃完了最后一道菜,反刍才正式开始,你的脑袋已经停不下来。"Such
a poor old man.."我一时间分不清对和错,善与恶,优与劣。就在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夹心层。这时,灯光亮起,散场!
  你想怎样?:
  看完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Mulholland Dr.》,《妄想代理人》。面对心理的阴影,人的大脑总会有一个了不起的保护机制,就是篡改你的记忆,要不就是某段记忆凭空消失(pi跟初恋女友道别的场景怎么也想不起来),要不就是乱点鸳鸯谱,角色都错位了,与现实保持着象征意义的联系(跟梦境有点像吧?顺便问一下弗洛伊德有没有说坐着香蕉飘过来的猴子是哪招?)。一样的结局,迥然不同的剧情,你爱相信哪个?电影中好像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将这个dilemma抛给观众。你选什么,就看你的价值观了。
  让我们来看看pi得出答案的过程:
  一开始我还以为pi在逃避现实,逃避自己的本性恶,苟且偷生,如此下来这便是一出讽刺宗教信仰的伪宗教片。后来想想,悲剧的发生只有3天,他跟在自己的本性却斗争了两百多天。看来,他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明白这发生的一切。逃避和恐惧现实,他早跟船上的老虎玩过了。反正,他是用了一种别人办不到的方式面对,没有被迫害妄想症,也没有责怪自己是个吃人狂魔,尽管一度想要自杀,也没有杀掉自己的本能,他跟自己被压抑的一面成为了朋友,在它的帮助下更走出了宗教阴霾。他对那个本能的自己心存感激,最后回到人间,危险已除回归自我,还为不辞而别的本能'我'大哭了一场,过上平静的生活。所以,最后超脱的pi叔勇敢地给大家说了两个故事,一个走了婉约浪漫派风格(无逻辑的自相矛盾的),一个走现实主义(无情的血淋漓的),反正我的心路历程都在这,喜欢哪个自己挑。
  Island = Islam?!:
  我的想法是,可以画上等号。pi和食人岛的关系与宗教和教众的关系很相似。早上,宗教信仰向被现实打击得万念俱灰迷失方向的教徒提供避难所。晚上,宗教也籍着虔诚教徒的奉献而发展壮大,信徒就这样一度麻醉自我,不得其所。影片对宗教的态度就如同pi对这个岛的态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Even when God seems to abandon me, He was watching me..
  Even when He seems indifferent to my suffering, He was watching..
  And when I was beyond all hope to save me, he gave me rest, he gave me a sign
and saved me .
  你可能接受不了他古怪的想法,那听听他妈的一席话:
  "Perhaps Piscine is marching to a different drumbeat of progress"
  写在最后:
  还有许多事情值得细说,估计三天三夜也写不完。看来得读一下小说。哦,对了,这部电影,我没有看到神,我看到的只有有血有肉的人,和一只虚构出来为了生存不断挣扎的猫科动物。
  PS:不想看书又想看生猛细节的,就看这个好了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娄家欢,半血复活
、知乎用户、李洪涛赞同
一句话影评:感情李安花了四年时间,就出了一道心理测试题,你丫信教吗?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吴明星,选山攀崖,量力而为
知乎用户赞同
看完这部片子由此想到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的一行小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看完不知道自己难过的是什么,又好似什么都有,关于选择,关于自然,关于生活,关于现实,关于人....百般变幻演绎着的还是因什么而聚必将因什么而散...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艾宝宝,白羊座 学校里的穷学生一枚
跟同学一起看的电影。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π的画外音为主,所以前面十几分钟我觉得有点枯燥,尤其是到了宗教信仰那里我完全就凌乱了。。。不过看到后来就对之前所铺垫的细节有所了解,明白前面的叙述其实是有必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需要看两遍才能从头到尾不会漏看。
我对电影特效无感。。。。所以说说情节吧。
我看到最后老虎走了的时候是哭了的,因为我深觉老虎和π在海上200多天,他们肯定是有感情的。可能老虎兽性太足,不会被驯化,但是他也是可以分别情绪上的不同,也会有情感的宣泄啊。老虎最后在森林旁站了许久,这是一种属于他的告别,他不想面对π的眼泪,因为他知道,只有森林属于自己,只有自由才能给他生命。
对于π最后对日本来的调查员说的故事我相信是假的。
或许导演的意思是第二个故事是真的,π精神分裂,但我宁愿相信这是π自己编造的。
对于我来说,相信第一个故事是代表一种美好。这是属于π的神奇的经历,这样的非凡旅程是他成长,他在海上的日子里坚持自己的信念,永远不放弃生的希望,面对风浪他选择了勇敢面对,在残酷的现实环境里学会坚韧和调节适应。这样的流浪更加坚定了他自己,在从前没有选择、还在迷茫的信仰中他重新审视自我,重新理解了信仰。我学到了一种坚持,一种坚强。
观影后看了影评,有好多理解第二个故事是真的,π是神经病,这让我大为震惊。我一直认为π这样说是为了让调查员好回去交差,从这表现的是人类的一种狭隘和禁锢,但是在影院里看到这的时候就觉得毛骨悚然,把动物比喻成人让我莫名脊背发凉。。。。
看了楼上几位长篇的评论,在这个失眠的夜晚我更睡不着了。。。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脊背发凉悚然的感觉么。。。还是其实海上漂流那段是个鬼故事?!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何翔,做一个理性的人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因为1942实在不适合孩子看,所以带着小朋友看来少年派。孩子看到一半不到就睡着了,醒来后问我,我只能说,好吧,其实和1942说的是一样的事情。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范宗海,新媒体设计师
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人觉得看了一部《动物世界》,有人觉得看了一部《鲁滨逊漂流记》。有很多人纠结于李安抛出的两个故事哪个是真的。整部电影暗喻的镜头和台词比比皆是,李安这个纠结的老家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犯罪现场,等着每个福尔摩斯去探寻其中的真相。看了一遍的我还不敢妄下断言,看一次犯罪现场怎么能破案。况且坐在我边上的一个美丽的姑娘看图猜动物名,不停问隔壁姑娘正确与否,让我不禁想起每次爷爷看电视都追问我为什么,为什么那个人一下子就能飞上屋顶。
就目前掌握的线索初步判断,第一个故事是“真的”,但是他的真实却是通过不合逻辑的离奇故事隐喻出来的。第二个故事合乎逻辑,极度真实且更有说服力。而PI却在其中演示了自己食母的事实。他通过第一个故事讲述了整个过程并释放了食母这件事自己内心的挣扎。
早上看到知乎另一篇问题《态度真的能决定一切吗?》
其中的话应该能说明这里所有的问题吧。
"你不能怪这个男人骗你,因为当人们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行为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会发生改变,会无限的维护自己做出的事情。
你们想要知道的是人的行为,而人们告诉你们的答案,是他们的态度。"
所以,这部电影是李安的态度,写这段文字是我的态度,看后的感受是你的态度。
我们不都是pi么?带着自己的老虎在茫茫的海洋里讲述自己的漂流!
所以我更喜欢本片的英文名《life of pi》。
&img src="http://p2.zhimg.com/ec/d5/ecd5c9ff027de9af2d492de22a9726f5_m.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45" class="content_image"&&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杨戈,行车宝创始人
一个介绍信仰崩溃的故事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嘉嘉,跟知乎一起,发现更大的世界
1.今年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2.第二个故事并不是全部真相,但发人深省。
3.膜拜李安。讲故事的能力太好,特别是关于两个故事的设置,太妙了!
之前看过一部范冰冰的,名字我都忘了,而这部少年派让我念念不忘!想看第二遍第三部...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马睿,毕业生 IT男
知乎用户赞同
评分虚高,有太多的伪文青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杨耀东,在路上...
引用豆瓣网友的一句点评:“看完电影我已无法用言语描绘心中的感叹,只想拿个小板凳坐在影院门口对着路人说:来嘛~~”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垃圾学校,苦修ING
影片《life of pi》的开始,围绕着派的信仰展开。派在认识世界之初,接受了三个各异的宗教;而他的父亲反对并对他说:“我希望你理性,我宁愿你相信我所不喜欢的,也不愿意你盲目信仰。”派在异常强大的人类理性面前,无法为神找到一席之地。
人性中证明不了的神,能在万兽之王的老虎找到吗?派觉得可以。所以他尝试去喂动物园中的老虎:理查德?帕克。 派说他在帕克的眼中看到了灵魂,但是勃然大怒的父亲用一只羊摧毁摧毁了派的一切:老虎永远是老虎,他没有灵魂,它眼中只是你的倒影。派第一次崩溃--------老虎证明不了神。父亲毁掉的是派的信仰的根据。
后来,舞蹈课上的姑娘的爱情重新点燃了派的希望。派把帕克介绍给女孩,女孩说:它在认真用心的听。我想,她的出现证明了老虎身上的可能性,而老虎帕克则通往上帝。
漂流开始,老虎帕克从帆布下跃出,派面临两种生活的巨大转折,不安与恐惧充斥了派的头脑。然而,危险而单调的漂流生活来临之际,基本问题之外,信仰问题接踵而至:当人处于巨大的恐惧和乏味之中,“为什么活着”成为生存下去的不可或缺的问题。理查德、帕克不仅仅成为派活下去的驱动力,让他捕鱼捉龟,有事可做;帕克再次成为派认识神,去往神之所在的中介。他一直寻找并试图加以证明的,在帕克落入海水中的眼神中出现了-----派在紧攀船缘的老虎眼中看到了不只是自己的倒影,还有灵魂;在自己选择是否救野兽帕克的时候看见了神性。在最强烈的兽欲中都有神的存在,那么一切都合理成章,素食者派捕食美丽的鱼,驯化帕克,带着老虎离开,一切都合情合理。
帕克成为派信仰的支柱,甚至,这一点,神都不能动摇。派不允许藏身暴风雨之后的神恐吓帕克。纵使自己全身心臣服于上帝、安拉、奴湿婆。
李安为我们制造了一场神话,却不让我们相信结局。
面对丛林,帕克最终没有回头,派的所有证明不都徒劳?见证过神,并相信、论证神的派,如此轻易的被打败了。
所以他讲述了第二个故事。一个充满人性的故事,没有老虎也就没有神的故事.。
最后,神还在吗?
派把它交给了作家;李安把它交给了我们。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王新歌,当个精神病人没有什么不好的,起码思路广。
这是一个多种宗教选择后偏基督教的影片。
pi认识印度教,是因为印度教给他提供了一个最初的宗教想想全景。
pi认识伊斯兰教,是因为伊斯兰教的仪式吸引了他。
pi认识基督教,是因为偷圣水,而牧师却宽容的说““You must be thirsty"。他也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上帝要惩罚一个无辜的人――自己的儿子,来为所有其他人赎原罪。
这在影片初期解释不通,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允许同时信仰其他宗教,这也是pi的父亲说的“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另一层意思便是“如果信,请选择一个”,为以后的故事埋下伏笔。
pi最初严格遵守三种宗教的仪式:饭前祷告,礼拜,严格的素食主义――直到鬣狗(厨师)杀死猴子(母亲)之前――老虎在杀掉鬣狗之前一直没有进食。
母亲(猴子)的死无限的激发了他心中的兽性,去他妈的信仰!老虎(pi心中的兽性)迅速秒杀吃掉鬣狗,吃掉母亲(岛屿的化身),并以母亲剩余的肉作为诱饵吸引鱼群(鱼群拼凑母亲的奇幻场景)最大限度的获得食物(飞鱼海的由来)。
兽性被完全激发后的pi(老虎)一直想赶走pi的化身(信仰),但是信仰却一直围绕在救生艇的四周若即若离。在饿极了的老虎下水捕食无法上船时,是信仰救了他,然后pi大致被信仰驯服,起码不再想赶走信仰。
暴风雨来临,充满兽性的理查德被完全吓坏了,pi对着天空怒吼:“上帝你还能从我这里夺走什么,我已经一无所有!”――圣经【林前10:13】“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翻译过来就是: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主耶稣会开条路给你,使你不会走投无路。)正似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天空射下一道金色曙光。从此猛虎不再与pi为敌,以牙齿作为警示使pi不至于步死者后尘,直至抵达海岸,兽性散去,走入丛林。
以人为食,以母为食,是兽性的体现,是最大的原罪。但是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上帝可以惩罚自己的独子来承担世人的原罪――让一个充满兽性的人重新找回善良,娶妻生子过上平淡的生活;让两个日本人选择善良,接受荒谬的动物版漂流记;以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你接受1是因为你离上帝更近”就可以让一个人皈依基督(完全紧扣开篇那句:“某某说与你谈完我就可以信仰上帝”的话)。
信仰,与仪式无关,只注重仪式的信仰,等于没有信仰。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周星,开心白日梦网创始人,英语专业8级,科幻迷
美丽的风景片,尤其是平静海面上的夜空倒影,omg,我看到了宇宙。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王玉,ITer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一个无法证伪也无法证明的故事。你看到了什么,这跟信仰有关。
应该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好多影评在技术层面上做了太多推理,看得有点晕,只说下自己的看法。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毕代晖,IT民工,伪认知心理学爱好者,科幻/奇幻…
讲讲我所理解的电影里的象征,涉及严重剧透,,不过现在没看的人应该没了。
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派自己给自己讲的故事,是想象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真相。
猛虎是兽性,派是理性。
从派下舱救人开始,故事转入想象中。斑马是佛教徒,鬣狗是大厨,猩猩是派的母亲。漂浮岛也是他母亲/或别的女人的尸体。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钟声,投行律师
有人告诉我,那个漂浮岛上的密密麻麻的小动物,暗指死去的人的尸体上的蛆。
真倒胃口,不过想想也符合剧情的。
不然真没法解释那么多动物在狭小的空间里不自相残杀。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沈潼,中国美术学院学生,
我之前没有看过李安导演的任何一部电影,虽然看过很多的评论对他评价很高,尤其擅长表现情感,这是现在某些国内所谓大导演所缺少的,具体是谁我就不说了,但是看完少年派,我觉得李安是既能描绘情感又能拍大场面的导演,非常难得,尤其在华人导演界里。什么是好的导演,就是能把故事讲好的,有诚意的,从少年派里,我们看到了诚意,这个不是靠投资金额来衡量,而且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环节的制作,你都无可挑剔。很多画面,如果你稍微专业一点都会觉得做的特别好,构成感色彩感,非常美妙。其次是李安把这个小说讲得很好,看起来容易俗套的海难后求生的故事,容易依赖大量场面制作的电影,被李安控制的非常有意思,故事情节对原作有一定增改,那个厨子就是李安添加的,但是你不得不承认那个厨子的作用无法替代。最重要的是,这个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更深远的东西,哲学的问题,宗教的问题,人生的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无时不刻都会面临的,在人生的绝境,拥有的欲望和勇敢,在无助时候对宗教的寄托,在走出困境后对人性的权衡,无疑是让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电影在一些人眼里仅仅是娱乐,视觉享受,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一点指导,一个方向,这样的电影还不算好电影吗?能把这样好的电影带给我们的李安难道不算是好导演吗?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Keren Song,寻找生活的意义
第一次在知乎上发言,今天看了电影,来随便说两句,只是个人看法^_^
如果Pi没有讲述第二个故事,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奇幻寓言,现实与梦境糅合在一起,开出令人目眩神迷的信仰繁花。但是结尾上的寥寥数语,拨开迷梦,让人们看到故事后的残酷血腥。
如果说第二个故事是事实,那么这个事实足够犀利与沉重,让我不得不回过头反思之前用了大量笔墨的梦幻漂流究竟是什么?
一个年轻的、追随信仰、尽力向善的少年,在一个极端的情况下,毫无准备的被抛到了世界之外。现代社会的基础分崩离析,剥离了一切约束,人性的表像被彻底撕开,所有你正视或不曾正视的一切都在呼啸着要求判断与选择:善与恶的碰撞、信仰以及与信仰的对峙、人性中双面性带来的恐惧与最终接纳、你是谁、以及你最终要往何处去……
这段梦是每个人在生命中或早或晚都会遇到的生命的拷问,而对Pi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避让的空间,真实的生命总是在体验、怀疑、痛苦、对抗、和解中找到真正的意义而求得解脱。Pi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而这才是比冰冷的事实更丰满的真正的生活。
PS:我会说我其实是奔着老虎去的么。。。
再PS:最喜欢的是Pi非要和老虎在暴风雨里面看神迹的那段,内牛满面啊。。。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李在锦,不学无术!
这里这一部印度电影,据说还是今年印度最强的电影,就没有歌舞啊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Dina,晚睡强迫症患者
其实关于这部片子,能说的实在是太多了,就像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一样。不过,这里最想说的就是这部片子让人有一种“第一个故事是真实的!”的错觉。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张晓刚,外行观点专业户。
《life of pi 》我没看成,所以在网上疯狂的找剧透想研究透到底是个啥故事,结果越研究越狗蛋,所有开头就标明“有剧透,请慎入”的影评,你们到底会不会剧透啊?这还好意思叫剧透,透的叫个什么贾斯汀比伯玩意儿啊!ps:感谢上面那位贴图的,看了你的剧透,我才大概了解了整个故事。。。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布鲁斯,永远不保证答案客观
大洋之上,与一只老虎相伴,如何读过各种情节需要的难关,最后顺利潘磕嫦
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了影厅。当走出影厅时,我所想的,则远远超过了这些。
故事的一开始描述了主人公小时候的家庭背景。在宗教文化即为多元化的印度,他信仰着三种不同的宗教。他的母亲也是一位坚持信仰的人,于是他和母亲一样坚持素食。他的父亲则因为科技救过他的命,
是一个典型的无神论者。当父亲把理性还是信仰这个问题抛给Pi时,Pi选择了后者。
然而,轮船失事,他侥幸逃离,他却与家庭分道扬镳,没有一个郑重的再见----就如同他在启程时与他的女朋友那样。他的船上有摔断腿的斑马,令人讨厌的鬣狗,善良的猩猩,还有一只孟加拉虎。于是,Pi为了生存,开始与老虎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后来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依恋关系,
他们经历了暴风雨,登上了美丽的小岛,最后到达了墨西哥,成功获救。然而,那只老虎却没有任何的不舍。径直地离开了Pi。Pi很迷惘,也很无奈。好像一切的一切就这样结束了,然而,120分钟电影的最后20分钟,借着给保险公司复述,Pi又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
斑马是船上一个随喜的佛教徒, 鬣狗是穿上一个待人刻薄的大厨,猩猩是Pi的母亲,而那只老虎,就是Pi自己。
如此,世界完全逆转了。佛教徒被摔断了腿,然后被大厨杀死。Pi的母亲反抗大厨,但也被大厨杀死。忍无可忍的Pi,把大厨也杀死了。而他们的尸体,全都是Pi漂流路上的食物。
老虎的原名叫thirsty,而Pi小时候去教堂偷喝圣水,慈祥的牧师给他一杯水,对他说:you must be thirsty。
老虎后来的名字叫做richard paker,是1885年一次事故中丧生的17岁男孩。他与三个船员同坐在一个救生艇上,最后他被船员杀死,肉被船员吃掉。而男主人公Pi在漂流时的年龄,也是17岁。
还有上艇时佛教徒大喊斑马,有人问猩猩你的孩子在哪,等等的一切,也许就是在暗示着,那个残忍,灭绝人性的故事,才是真的;而那个美丽的Pi的故事,也许只是Pi为了自我安慰的慰藉。
那么,在第一个故事里,为什么Pi与老虎如此激烈的斗争?这正是李安想表达的,也是他在接受柴静专访的时候所说的,就是一个人表面与内心的斗争,理性与信仰的斗争。
老虎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一直不回头的走下去。那只老虎也许就是Pi内心里的兽性,内心里注定与信仰不相容的部分。在船上,他先是对这种兽性恐惧,之后则慢慢驯服了这种兽性,并且让这种兽性服务于自己。而当他上岸,重返人世,也许他的兽性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的最后,成年Pi问一直听他讲故事的作家,你更喜欢哪一个故事
是的,更喜欢,而不是更相信。
作家选择了后者,就如同保险公司开始宁死不相信但最后的选择一样。
Pi说,你是追随上帝的人。
人们的心理还是有信仰的,不是么?
可这种信仰拧巴在社会中,拧巴在人生里,拧巴在每个人的心里。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怡航,统计学学生。
关于人的兽性 我只想说一点 不要因为几篇影评就跟着大肆宣讲岛是母亲的尸体 末位讲的很清楚 母亲不是被吃了 是被扔了 更重要的是 你如何解释前文的铺垫
我们都是神的梦境 和 小派睡前摸着睡神祷告的细节 看见网上这些雷同的解读 真捉急 也许和爸爸说的一样 你心中是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 呵 呵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Michael,Michael
非常同意 的理解,我个人觉得解释的很深刻、很到位。
派和老虎是一体的,但是是两种混合一起,一种是人性,在良好的教育下,拥有信仰的印度男孩,另外的一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兽性和本性。但是后者的产生是在外界的强烈刺激下(厨子杀了派的母亲),以及没有任何食物情况下,激发了派的兽性。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选择把信仰抛在脑后,生存成为唯一的念头。这也体现了一种悲哀的事实,体现了对宗教的一种态度――不可全信,但是派获救后,老虎『头也不回』的走开的时候,算是对兽性的批判。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小萱,非专业人士的全科人士
长大了就要面对各样的问题,有人逃避有人接受.但最终还是要面对!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牛二君,春药一枚
你也许不知道埃克苏佩里,但一定听说过《小王子》,而李安的新片就是这样一部故事,成人的童话。片中海面上每一帧画面皆充满禅意,那浩瀚宇宙中,只有因果,没有善恶。当剧场灯亮、闭眼回思时,脑海中的定格是一个印度男孩和一只孟加拉虎的背影,这难道不是信仰的一次选择么!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XjAcKs,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直没去电影院看,前几天下载DVD版,和老婆看了5分钟,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删除之……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容及愚,多元文化教育
这一点也不是一个奇幻故事。
这是一个吃人的故事 。
派讲了两个故事 :
一个故事是大船失事后派与一只瘸腿斑马,一只母猩猩,一只鬣狗,一只成年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一起漂流的故事。结局是鬣狗咬死了瘸腿斑马,吃肉,又要咬派,母猩猩保护派,于是鬣狗又咬死了母猩猩,然后老虎把鬣狗咬死,把所有的肉吃光,和派开始奇幻漂流并最终获救的故事。"我想他可能会回头看我一眼,但他没有回头,没有看我,径直走向森林消失不见。"
另一个故事是大船失事后派与佛教徒的水手(跳下来时摔断了腿),他妈妈,大船的厨子一起漂流的故事。结局是厨子杀死了水手(吃肉或用人肉钓鱼),厨子又杀死了派的妈妈(因为妈妈保护派或吃肉),然后派杀死了厨子(报仇或吃肉),最后漂流到墨西哥海岸并获救的故事。
那么,哪个故事是派真实地经历的,哪个故事是派臆想出来的?
很明显第二个故事是真实的,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投影。
有很多理由可以证实:动物都是关在船底仓库的笼子里,不可能跑出去,大船快沉没的时候,应该是船底仓库先进水,那些动物首先被淹死,人自顾尚不暇,根本来不及去救;最后那个作为聆听者的作家的结论,算是影片明显的暗示,两个日本员工的询问,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故事中的奇幻场景在真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等等。
是否可以吃人?
佛教徒摔坏了腿,不截肢可能会死,截肢也很有可能死,厨子有可能故意杀死了佛教徒,也有可能是佛教徒因截肢而死,不管如何,佛教徒是死了。那么,能不能吃他,能不能因为要救三个人而牺牲一个人,能不能因为集体利益而侵害个人利益?
从结果来看,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死了一个,救了三个,利益最大化了。从动机来看,无论如何,杀人始终是不对的,吃人始终是不道德的。
那么,假如佛教徒自愿选择死呢,愿意被人吃呢?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因为佛家有"佛肉喂鹰,舍身饲虎"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可以杀他,可不可以吃他?
神与宗教在哪里?
影片刚开始用了很多镜头来讲述派的宗教信仰,但他的宗教信仰不断受到挑战,少年派信了好多宗教,而他不信宗教的父亲吃着美味的羊肉告诉他,"你假如再多信三个宗教,你就可以每天过不同的节日了","你什么都信相当于什么都不信";在大船上厨子不做素菜,他母亲受到羞辱,他父亲差点和厨子打起来,佛教徒的水手告诉他们,在船上肉汁不算是荤菜,而是调味料。但整个神和宗教的集中出现是在第一个故事里,或者说第一个故事本事就是宗教隐喻-少年派与成年孟加拉虎,人型的食人岛,海上的神迹等等。但你也可以说这什么都没有暗示,这就是一个人和老虎漂流的故事。很多人说生活充满了隐喻和暗示,但也有人说生活什么都不是,生活就是生活,活着就是活着。
关于"老虎":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1]
在第一个故事中,老虎或许就代表着派的本我,兽性的一面。
关于“理查德•帕克”:
理查德•帕克是一系列在现实生活中或小说中遭遇海难的人的名字,其中有个别被分而食之。[2]
在埃德加.爱伦.坡写的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的楠塔基特》中,理查德.帕克是一个叛变的水手。船在风暴中倾覆,帕克给其他三名生还者建议实行抽签,杀死一人,维持其他三个人。
最后帕克被分尸。(小说)
1846年,弗朗西斯号在海上沉没。 见习骑师理查德.帕克是该沉船事件的受害者,但没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真实事件)
1884年, 木犀草号沉没。有四人幸存下来,其中船上的侍者――男孩理查德.帕克,被杀死,作为食物维持了其他三个人生命。 这件事导致了 R v
Dudley and Stephens诉讼事件。(真实事件)
“So many Richard Parkers had to mean something…” --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原著作者[3]
“如此多的理查德•帕克应该暗示着什么。”―― 扬•马特尔
李安的这部电影或许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看:
第一层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层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层次: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逆寒,常常发呆的学生一枚
不算评价,只是一点小小的感想。
刚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几个同学都在纠结到底看懂了没有,还取笑了一下那位看完任何电影,几乎都是表示一头雾水的同学。突然觉得,如果只是最一般的看懂,大概就是你知道这部电影说了什么。也就是
the director told a story and you get it. 故事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不必追究是否真如故事原意,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释就好。毕竟每个人的故事都无法传达给别人。
也许生活就是 God tells a story, you choose your own story.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sirius,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作为一个爱纠结的人,一开始看着海上壮观奇美的画面我是一边赞叹一边骂导演没节操:什么时候都那么漂亮的红白色的船;用船桨、救生衣扎的漂漂亮亮的筏子,派居然站在上面;海面平静地象纸片一样;在海面往下伸手就能抓住大鱼,你还饿个蛋蛋啊!整天有无数的飞鱼、水母出现,你还饿个蛋蛋啊!座头鲸吃水母?还那么兴奋要跃出水面100米?整天有鲨鱼在你船边游来游去,又无端端走了;等到了浮岛,看着那堪称恐怖的密密麻麻的B,我才彻底绝望,这肯定不是真实取向的故事。
到了第二个故事,真相从而大白,想想这的确是个有意思的思路:先扔掉节操,画面玩命地往上搞,故事不精奇不泣鬼神不幸福,后面给你揭秘,其实都是幻觉,另外又揭示了人世间其实都是苦难,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人看,电影的档次就提了一个档次。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asker,DPs
快去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我给3.1415926颗星!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看了上面不知道几楼的图片,真心赶脚我以前没把骚年派看懂,但是我自我赶脚我是一个不信上帝的人啊,很奇怪,今晚准备再重温一遍,有一起看的人吗?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哦耶,初出茅庐
看到V号:cheerlong01上有一篇相关影评,写的挺好的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罗韧,通信运营商小兵一名、历史科幻自由行爱好者
这个时候人和自己的关系才弄明白了,弄明白了回到人类社会也无妨了。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林三木,地理
我第一想到的对照物是村上的作品<海边的卡夫卡>,都是充满隐喻的少年成长之旅。变成世上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并不是从世事中求解,而是从自身出发去学习自制、勇气,以及面对混乱而和它去做斗争的坚强。
这提醒我可以重新把这两部作品拿出来看看了,海边的卡夫卡曾让我内牛满面。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白白可,长着翅膀的小美人鱼
不想去琢磨它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如何的,这电影不需要,电影院看了一遍回味无穷回来还想看,除了制作精良意外,更多的是因为将故事内化成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过困境,每个人都在跟自己斗争,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个理查德帕克,每个人都有对信仰的迷茫,在这电影里看到了自己,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战胜一切!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孙兴来,无名摄影师、不看电视的视频编辑
至关重要的剧情线索,只能靠对话来揭示,有必要一定要拍成电影吗?有小说就足够了。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王毛毛,时尚就是观点就是态度,不是皮囊
让我陷入沉思的电影,我看的没那么深入,看别的分析,天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是我心中的第一。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彭楠,金融研究生。想摆摊~
我一向只爱看谍影重重 007这种动作大片 我觉得看电影就是要放松要看的爽。文艺爱情伦理完全不没兴趣。李安这样连我喜欢的英雄题材都能拍出文艺范的导演的作品
我是肯定不会碰的。而pi是被女友拖着去看的。
看完后的感受:我心中的今年最佳电影。
画面美的我都快哭了。
结局如一道闪电劈的我说不出话。
用一句话评价 就是:震撼灵魂的电影。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撒欢的胖子,打流
搬个椅子坐影院门口,边招手边吆喝:快来看~~~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Aromis,学生,电子工程
看了很多评论和答案,看得出大部分没有看过Life of Pi这本小说,但其中不少人的见解切到实处的让人佩服,在即使只是通过电影就能理解到这种程度。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李安没有当初大家对他的期望。说实话,当初李安接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大家都很不看好,其中也包括我。我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一部电影是因为原著当时被作为我英文课上的final
project。因为是个大作业,当时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理解,也因此爱上了这本小说。
说实话电影我还没来得及看,看大家的评论感觉电影的高度还不错,但似乎只表现了原著的冰山一角。希望感兴趣的去欣赏下原著小说。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Pi牛逼在于,任何效果都不是在炫技,它的每一个镜头完全是为了电影内容在烧钱,从这个角度来说Pi大概甩下任何一部国产电影1203874个身位,爆阿凡达出翔的水平。
Pi悬浮在水中看着船沉没,即使泰坦尼克也没有这样空旷慑人;当鲸鱼从荧光粼粼的水中跃起,历史最伟大的3D电影所属就此尘埃落定。更多影评[]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Jasper,现实中的苦行僧,精神上的暴发户
电影不错,让我对李安有了新的认识。之前的卧虎藏龙和色戒都让我觉得他是个言过其实的烂片导演,断背山稍强点也不过就是个靠gay题材博出位的边缘导演,pi让我觉得李安找到感觉了,或是找准了自己擅长的方向。对情节的把控,对人性的探讨(可能有点乱上升高度),更有超赞的特效,看得时候就和gf说这老虎太真了,oscar影帝得让这只老虎拿了。还有就是演员的选择,估计只有新人才能演的这么忘我,这么尽心尽力,也让观众不带主观判断看的这么纯粹,当然还有对”咖喱”民族的好奇(无恶意),也是电影成功的原因之一。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neo,计算机维护
不喜欢印度人做电影主角。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招牌疯子,万般皆浮云,唯爱永恒
只能说,拍摄难度再大,也没法说明它就是一部好片,如此的一般。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Marcus,学生
潜了这么久的知乎,也该回报社会了,大家都在说好话,我来泼泼冷水吧
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是在校内上看到一篇日志,大意就是这部电影多少多少牛逼,效果做的多少多少好,各大片什么阿凡达Ice Age 4都要给跪,我就觉得很不靠谱,很有宣传卖弄的意思,从本能上我很抵制这样自大的宣传
之后朋友们说去看我也想看看这部被传成神的电影到底有多神
关于影片的特效,第一眼看上去是有点惊讶的意思,但是反应过来之后只有一个想法――假
1,如楼上几位朋友所说,影片开头的动物3D效果和后面的老虎相差太多,有点糊弄观众的感觉虎头蛇尾
2,稍微出过海的人都知道,海面上什么时候会有那么风平浪静的时候连一丝涟漪都没有,甚至连倒影都看得见
3,本人曾经在东南亚某小国遇到海难,有幸获救,亲身体验过后你会明白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像老虎刚上船的时候屁掉进了海里,然后还能再游回船边爬上去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一个浪过来就够呛死你了
4,根据影片的交代屁至少在海面上漂了有几个月的时间,他的饮食如何解决?长时间吃生鱼的话我不相信没有什么细菌感染之类的,更何况在跟老虎对峙的时候屁一直是睡在木筏上的,每天睡觉都泡在水里,不泡死也得冻死
5,影片很多东西都很误导大家不要看到水母那么漂亮就想去玩玩,大部分水母都是有毒的
关于两个结局的孰真孰假,从一个工科学生的理性思维出发我认为整个故事存在很多瑕疵,所以我倾向于第二个故事才是真的
但是整个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引发大家对人性的思考,哈佛公正课的延伸,到底什么是真善美,面对危险时在人性与兽性之间的抉择,种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蛮成功的,但是伟大绝对算不上。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的属于见仁见智,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Richard Parker。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wanting,十分推荐~
、、Mary赞同
很美很真实。
只说说让我心有所感的部分。
景象很美。无论动物、海面、天空、鲸……让人精神一振,很有走出去邂逅这些美景的冲动,我想可以计划一下年假旅游了。
情节很真实。虽然这是一场奇幻漂流,但我觉得很真实。PI没有驯服虎,而是在较量中与虎共存,而且依靠这种较量才让他得以生存。虎始终是虎,最后也没有回头含情望他一眼。不煽情,不夸张,但是有力量,野性的、自然的、真实的力量。看了,你会觉得这不是一个小说英雄的故事,而是一个认真、努力生存,再加一点运气的人就可以做得到的事。生活就是这样,不是华丽的冒险,而是在努力求存中锻炼出生命力,并在不经意中发现美景。
情感很真实。PI在第一次杀鱼时一直哭着说“对不起”,在老虎离开后,因为没有好好道别而哭得像个孩子。这两段都唤起我自己的记忆,也有想哭的冲动。这就是一个孩子的纯真感受,关于情感。
总之,这是一部让人很动心的很纯真的片子。关于两个故事、伏笔、信仰等等需要剖析的部分,就不在我的视野范围内了……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无聊阿 ...
事先的铺垫太长了 ... 无聊 ..
事发的时候就一个人一个老虎 .. 无聊 ...
最后还说了一个超级无聊的真实故事 ...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左撇子,Mobile&Web UX
live with fear
  好长时间没有看电影了,下到电脑上的片子也不大想看,正好少年派来了,去大银幕跟前逃避一会儿现实。
  在进电影院之前,其实故事的大概都可以猜出来,少年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其实这个简单的梗概是无数故事的原型,这只老虎如果是美女,那么就跟泰坦尼克号一样是个爱情故事;这只老虎如果是帅哥,那就跟春光乍泄一样可以是个基情故事;这只老虎如果是个长辈,那么就跟相约星期二一样是个人生哲理故事;这只老虎如果是少年的另一个灵魂,那么就跟搏击俱乐部和黑天鹅一样是个少年精神分裂的故事。在这部片子里,老虎是少年心中的恐惧和家人的记忆,求生怕死的恐惧需要被战胜,噩梦海难的记忆需要被放下,所以漂流的过程就是一个面对现实不断调整自我精神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少年一开始是躲避老虎,到后来把喂老虎作为自己忙碌的目标――也是避免自己被吃掉,这其实就是战胜恐惧的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像很多年前知道的一句箴言一样:if
you can not run from it, face it.这其中的哲理箴言蕴藏无数,只是我已不愿去细数。因为只有这些箴言内化成你心灵肌肉的一部分,它才能帮助你抵御外在的磨难。
  其实这也是个讨巧的片子,一开始动物园的各种和海上的各种陆上海上生物,都是制造3D幻觉的最佳道具。这部电影的3D效果和各种CJ及渲染技术的运用比阿凡达要强许多,记得当年电影博物馆巨大IMAx屏幕上奔飞的战鸟那如布片般的翅膀,让人愣愣地直觉得失望。这部片子的视觉效果和音乐都很精致很用心,甚至里面的随喜的佛教徒都是台湾人饰演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彩色气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