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开机后桌面打不开不显示桌面,只有蓝色的屏幕

高校招生网
云计算哪些学校比较好?
  为了加大国内大学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2010年全国200余所高校进行了专业调整。云计算、物联网、纳米工程、能源经济等新兴高科技专业成为热门,新专业设置预计将于明年开始执行。据悉,教育部已经决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国内领先大学开始着手新专业设立工作。其中,云计算专业颇为引人注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ICT领域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分析师预计,2010年云计算服务总收入将达700亿美元,2013年这个数字将突破1500亿美元,2015年突破1800亿美元!几乎全部有影响力的运营商、厂商、服务提供商都出台了云计算战略,2010年全球云计算产业全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云计算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专业,实际上很多大学并没有开设,或者只是在筹备开设这个专业,具体的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发展动态。
  推荐云计算专业的学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企业管理研修学院
  如果你想要报考以上学校或专业,可以在下面留下你的信息,稍后会有老师联系你!
专业咨询?报名
请选择籍贯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高铁乘务专业
飞行员专业
飞机维修专业
机电一体化
酒店管理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影视表演专业
影视后期制作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主持专业
艺术设计ui设计
工商企业管理
会计财务金融
计算机云计算
新闻报纸编辑专业
vr虚拟现实技术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育路高校招生网”或“高校招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来源:育路高校招生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考热门专业
重点航空专业招生院校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咨询
专业院校大全
快速填报专业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高铁乘务专业
飞行员专业
飞机维修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影视表演专业
影视后期制作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主持专业
艺术设计ui设计
工商企业管理
会计财务金融
计算机云计算
vr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典型企业分析
作者:来源:同花顺 11:01
  第一篇:行业篇
  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90年代公用计算,21世纪初虚拟化技术、SOA、SaaS应用的支撑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所认知。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它给世界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研究目的是了解云计算定义、特点、服务模式、运营模式,研究云计算发展动因,云计算市场规模,了解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云计算的整体行业状况。
  观点一:云计算引发IT革命性的变革,传统IT必将由云计算取代,云计算行业发展很快,但远未结束,同时云计算是下一次变革的过度平台;
  观点二:云计算更着重于商业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技术。云计算市场最重要的颠覆性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客户;
  观点三:物联网(IoT)将会成为今后商业与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一、云计算概况
  1.1云计算定义
  按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1.2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其计算能力通常是由分布式的大规模集群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搭建。“云”中的资源在用户端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总体来说,云计算有以下特点:
  (1) 资源池
  计算资源汇聚在一起,通过多租户模式服务多个消费者。在物理上,资源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但最终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2) 按需、自助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计算能力的申请、配置和调用,服务商可以及时进行资源的分配和回收。
  (3) 快速弹性
  服务商的计算能力能够快速而弹性地实现供应。服务商可以根据访问用户的多少,增减相应的IT资源(包括CPU、存储、带宽和软件应用等),使得IT资源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变化的需要。
  (4) 广泛的网络访问
  使用者不需要部署相关的复杂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直接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访问即可获取云中的计算资源。
  (5) 可度量的服务
  云服务系统可以根据服务类型提供相应的计量方式,如根据用户使用云资源的时间长短和资源的多少进行服务收费。
  1.3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分别是: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
  1、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指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硬件资源通过网络分配给用户使用的服务模式,例如服务器的租用。
  2、PaaS: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指将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产品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如提供软件的订制化开发。
  3、SaaS:软件即服务
  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软件使用服务的模式,用户不需要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网络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如 Office  365。
  1.4云计算运营模式
  按照业界对云计算的普遍共识,云计算有四种运营模式,分别是: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社区云。
  1、私有云
  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云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部署在主机托管场所。
  2、公有云
  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提供的供客户租用的云,外部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并不拥有云计算资源。
  3、混合云
  云基础设施是由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混合而成,其可以保持单一的整体性,也可以通过标准或技术策略使数据应用互操作。
  4、社区云
  云基础设施由若干个组织分享,以支持某个特定的社区。社区是指有共同诉求和追求的团体(例如使命、安全要求、政策或合规性考虑等)。
  二、云计算发展现状
  2.1 云计算发展动因
  云计算的发展受到经济、技术两大因素的驱动,为整个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和机会。
  2.1.1 经济驱动
  2.1.1.1 IT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下
  现有的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专用模式建设和部署,即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一对一配置,新应用的推出意味着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入。企业之间、企业内部部门或不同业务之间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另外,为了避免性能不足,必须按应用的峰值标准采购部署基础设施;开发、测试等环境的搭建也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低下。据统计,目前企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平均利用率仅有8-20%,可见大部分计算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投资浪费非常严重。
  2.1.1.2 数据中心能耗问题突出
  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企业数据中心能耗成本占设备成本33%,电源和散热设备折旧成本占36%,即能耗及相关成本达到整个数据中心设备成本的69%之多。可见,未来突出的能源紧张问题、持续增高的能耗成本都将让数据中心运营越来越不堪重负,也由此迫使企业重视IT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并开始谨慎考虑自己建立数据中心,转向使用专业的、利用率更好的第三方基础设施或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
  2.1.1.3 IT管理和维护成本日益提高
  数据中心管理和维护工作日益繁重,导致运营费用的开销大幅攀升。业界普遍认为,累计的运营成本通常相当于采购成本的3倍以上。大量繁琐、复杂的维护工作严重占用了整体IT资金和IT人员的时间,阻碍了技术创新进程,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2.1.1.4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销售额下降,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和利润,需要具备高可扩展性、经济实惠的、灵活的IT基础架构来提供支持。云计算就满足这样的要求。
  2.1.2 技术驱动
  2.1.2.1 虚拟化技术成熟
  硬件虚拟化、软件虚拟化、操作系统虚拟化在近几年都已趋于成熟,这些虚拟化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开始支持企业级关键应用。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数据中心普遍采用的标准技术之一。
  2.1.2.2 宽带互联网的普及
  在过去十年,互联网带宽一直在快速发展。在世界上宽带建设领先的国家,家庭带宽已经达到50M以上,而中国的普通家庭宽带也已经从过去的几十K发展到现在的10M为主流,宽带普及率达98.1%。
  2.1.2.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无论是以AJAX和Web  Service为代表的浏览器开发技术,还是HTML5技术标准,都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互联网应用的体验,方便了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使得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接近客户端应用的能力和企业级应用的要求。最终,桌面操作系统可能会向网络操作系统靠近并被取代,而云计算最终将替代本地计算,本地软件会消亡,所有软件应用服务均将运行在网络之上。
  2.2 云计算发展历史
  2.2.1 全球
  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EC2)服务。
  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日,IBM(NYSE: 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
  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
  日,Novell与云安全联盟(CSA)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云计算计划(Trusted Cloud  Initiative)”。
  2010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
  2.2.2 中国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非常迅猛。
  2008 年6 月24 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
  2008 年11 月28 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 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
  2008 年12 月30 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  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
  2009 年11 月11 日,全国首家云计算产业协会在深圳成立。
  2009 年12 月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在京成立,四十多家企业一起共同倡议成立。
  2010 年8 月上海公布云计算发展战略,3 年内,云计算将为上海新增1000 亿元的服务业收入,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转型,培育10  家年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 个云计算示范平台。上海的目标很明确:打造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中心。
  2010 年10 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 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2011 年4 月6 日,国内最大的云计算试验区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开建。4 月8  日,由深圳云计算产业协会联合英特尔、IBM、金蝶等国内外相关企业创建的深圳云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在4 月11 日举行的2011  云海论坛上,上海的多个云计算示范项目率先落地。
  2.3云计算市场规模
  2.3.1 全球市场
  近年来,云计算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市场机构Gartner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1750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2030亿美元,到2019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达到3120亿美元。
  2.3.2 三大服务模式市场
  Gartner报告显示,今年公有云的三个层面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在2016年,IaaS有望增长38.4%;到2016年年底,IaaS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4亿美元。
  Gartner分析师表示:“IaaS仍然是发展势头最强劲的IT服务,某些市场领导者已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因此新兴的IaaS服务提供商只有追求差异化竞争才能取得成功。”
  相比之下,SaaS和PaaS在今年的上升态势虽不如基础架构及服务,但是SaaS有望实现年增长20.3%,达到377亿美元。PaaS也有望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达到21.1%的增长率。云管理和安全服务的增长率有望达到24.7%。
  在云计算细分市场中,SaaS规模仍然最大,IaaS 市场增长最快。SaaS 市场规模是IaaS 和PaaS  市场规模总和的一倍还多;但从年增长率来看,IaaS、PaaS、SaaS分别为45.2%、28.8%和24.4%,IaaS 和PaaS  的市场规模增速都超过SaaS,预计未来几年这种情况还将延续。
  2.3.3 区域市场
  欧美等发达国家占据了云服务市场的主导地位(75%以上),其中,美国、西欧分别占据了全球50%和23.5%的市场份额;虽然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仅为  4%,但近几年一直呈上升之势。由于云计算市场发展受到国家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ICT产业发展程度等条件的制约,未来几年全球市场格局不会有显著变化。
  三、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
  3.1中国云计算发展历程
  中国云计算产业分为市场准备期、起飞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阶段,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尚在尝试中。用户对云计算认知度仍然较低,成功案例较少。初期以政府公有云建设为主。
  起飞阶段():产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构建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进入云计算产业的“黄金机遇期”。此时期,成功案例逐渐丰富,用户了解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出现大量的应用解决方案,用户主动考虑将自身业务融入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建设齐头并进。
  成熟阶段(2015―):云计算产业链、行业生态环境基本稳定;各厂商解决方案更加成熟稳定,提供丰富的XaaS产品。用户云计算应用取得良好的绩效,并成为IT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云计算成为一项基础设施。
  3.2中国云计算相关政策
  2010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关于印发《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年)》的通知
  2010 年8 月,上海发布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年)》三年行动方案。
  2010 年10 月,北京市制定《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 年)》。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云计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0 年10  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号),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  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2011年,上海宣布《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财政扶持政策实施办法》。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的文件,国办发〔2011〕58号《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其中,云计算产业被明确为未来高技术服务业的主角。
  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云计算定位为构建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融合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方向。
  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发展,构建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专门设立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
  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列为八个重大工程之一,强调以加快中国云计算服务产业化为主线,坚持以服务创新拉动技术创新,以示范应用带动能力提升,推动云计算服务模式发展。
  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新兴业态加以扶持,并将物联网和云计算工程作为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二十项重点工程之一。
  2012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我省云计算发展意见》的通知
  2012年9月,科技部发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这是中国首个部级云计算专项规划,对于加快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增加了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三类具备云计算特征的服务内容。
  2013年初,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国内云计算的健康、有序发展。
  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特别指出要推进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工信厅信软〔号)。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年)的通知》(工信部信软〔号)。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601988)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财[2016]83号)。
  3.3中国云计算产业链
  在目前的中国云计算产业链中,共有六类角色在积极参与:政府、云平台提供商、云系统集成商、云应用开发商、云服务运营商和终端用户。
  1、政府:主要是制定各项政策、法规以促进、引导云计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2、云平台提供商:云计算的实现依赖于能够实现虚拟化、自动负载平衡、随需应变的软硬件平台,在这一领域的提供商主要是传统上领先的软硬件生产商,如EMC下的VMware,以及RedHat、Oracle、Sun、IBM、Cisco等等。这部分公司的产品主要特点是灵活和稳定兼备的集群方案,以及标准化、廉价的硬件产品。国内的对应公司包括浪潮、华为、中兴、联想、方正等;
  3、云系统集成商:帮助用户搭建云计算的软硬件平台,尤其是企业私有云。代表厂商包括IBM、HP以及亚马逊、Google以及AT&T、Verizon等。这部分公司普遍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足够的技术团队,以及灵活可复制性的产品。国内公司包括华胜天成(600410)、浪潮软件(600756)、东软集团(600718)、神码等;
  4、云应用开发商:即SaaS应用服务提供商,包括传统软件厂商如微软的.Live服务,互联网巨头Google的gmail、map,以及新兴的在线CRM解决方案提供商Salesforce等。国内主要商用类软件厂商如用友、金蝶、八百客等。
  5、云服务运营商:这一部分涵盖了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的IaaS公司,如提供新型数据中心服务的亚马逊、Rackspace、GoGrid,以及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开发平台的PaaS公司如微软Azure、GoogleApp以及等。这部分是云计算的核心领域之一,今后绝大多数的计算处理以及应用开发都将在这些服务中展开。国内服务商包括通信运营商、网宿科技(300017)、神州泰岳(300002)等。
  6、终端用户:可以是个人用户,也可以是企业用户,甚至也可以是政府用户。
  但是,各种角色之间相互渗透,边界模糊,传统的设备与软件供应商以不同的角色融入到云中,可能有一家企业就能够做到端到端的云系统搭建。
  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之企业篇:阿里云
  一、引言
  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90年代公用计算,21世纪初虚拟化技术、SOA、SaaS应用的支撑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所认知。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它给世界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研究目的是研究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阿里云,了解其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
  观点一:云计算引发IT革命性的变革,传统IT必将由云计算取代,云计算行业发展很快,但远未结束,同时云计算是下一次变革的过度平台;
  观点二:云计算更着重于商业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技术。云计算市场最重要的颠覆性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客户;
  观点三:物联网(IoT)将会成为今后商业与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二、阿里云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是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服务。阿里云致力于提供最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成为普惠科技和公共服务,为万物互联的DT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能源。
  阿里云的服务群体中,活跃着微博、知乎、魅族、锤子科技、小咖秀等一大批明星互联网公司。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12306春运购票等极富挑战的应用场景中,阿里云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纪录。此外,阿里云广泛在金融、交通、基因、医疗、气象等领域输出一站式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2014年,阿里云曾帮助用户抵御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DDoS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b。在Sort Benchmark  2015世界排序竞赛中,阿里云利用自研的分布式计算平台ODPS,377秒完成100TB数据排序,刷新了ApacheSpark 1406秒的世界纪录 。
  阿里云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利用清洁计算支持不同的互联网应用。目前,阿里云在杭州、北京、青岛、深圳、上海、千岛湖、内蒙古、香港、新加坡、美国硅谷、俄罗斯、日本等地域设有数据中心,未来还将在欧洲、中东等地设立新的数据中心。
  1.1财报
  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是唯一一家公布收入数据的云服务商。
  日,阿里巴巴发布纽交所上市后首份财报-2014年Q3财报。阿里云及基础网络信息带来的收入为人民币2.85亿元,环比增长超过20%。
  日,阿里巴巴发布2015年Q2(2016年财年Q1)财报。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子公司阿里云第二季度收入4.85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06%,成为阿里巴巴收入增速最快业务。这是阿里巴巴第二次在财报中单列出云计算业务收入。上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收入3.8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2%。
  日,阿里巴巴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及2016财年全年业绩,阿里云在2016年Q1营收10.66亿元,增速达175%,创历史新高。在2016财年(日至日)阿里云营收达30.1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8%。
  从收入增长速度来说,阿里云已超过亚马逊AWS  60%的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云服务商。从收入金额来说,在国内,阿里云一枝独秀,占据近30%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亚马逊AWS、微软Azure加起来的总和。
  1.2产品
  阿里云的产品致力于提升运维效率,降低IT成本,令使用者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
  (1)底层技术平台
  阿里云独立研发的飞天开放平台(Apsara),负责管理数据中心Linux集群的物理资源,控制分布式程序运行,隐藏下层故障恢复和数据冗余等细节,从而将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服务器联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并且将这台超级计算机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以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互联网上的用户。
  (2)弹性计算
  云服务器ECS
  一种简单高效,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助您快速构建更稳定、安全的应用。提升运维效率,降低IT成本,使您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
  云引擎ACE
  一种弹性、分布式的应用托管环境,支持Java、PHP、Python、Node.js等多种语言环境。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和部署服务端应用程序,并简化系统维护工作。搭载了丰富的分布式扩展服务,为应用程序提供强大助力。
  弹性伸缩
  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策略,自动调整其弹性计算资源的管理服务。其能够在业务增长时自动增加ECS实例,并在业务下降时自动减少ECS实例。
  (3)数据库
  云数据库RDS
  一种即开即用、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基于飞天分布式系统和高性能存储,RDS支持MySQL、SQLServer、PostgreSQL和PPAS(高度兼容Oracle)引擎,并且提供了容灾、备份、恢复、监控、迁移等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
  (4)存储与CDN
  对象存储OSS
  阿里云对外提供的海量、安全和高可靠的云存储服务。RESTFul  API的平台无关性,容量和处理能力的弹性扩展,按实际容量付费真正使您专注于核心业务。
  归档存储
  作为阿里云数据存储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数据归档服务,适合于海量数据(603138)的长期归档、备份。
  消息服务
  一种高效、可靠、安全、便捷、可弹性扩展的分布式消息与通知服务。消息服务能够帮助应用开发者在他们应用的分布式组件上自由的传递数据,构建松耦合系统。
  内容分发网络将源站内容分发至全国所有的节点,缩短用户查看对象的延迟,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与网站的可用性,解决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问题。
  (5)网络
  负载均衡
  对多台云服务器进行流量分发的负载均衡服务。负载均衡可以通过流量分发扩展应用系统对外的服务能力,通过消除单点故障提升应用系统的可用性。
  专有网络VPC
  帮助基于阿里云构建出一个隔离的网络环境。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虚拟网络,包括选择自有 IP  地址范围、划分网段、配置路由表和网关等。也可以通过专线/VPN等连接方式将VPC与传统数据中心组成一个按需定制的网络环境,实现应用的平滑迁移上云。
  (6)大规模计算
  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
  由阿里云自主研发,提供针对TB/PB级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分布式处理能力,应用于数据分析、挖掘、商业智能等领域。阿里巴巴的离线数据业务都运行在ODPS上。
  采云间DPC
  基于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的DW/BI的工具解决方案。DPC提供全链路的易于上手的数据处理工具,包括ODPS  IDE、任务调度、数据分析、报表制作和元数据管理等,可以大大降低用户在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上的实施成本,加快实施进度。天弘基金、高德地图的数据团队基于DPC完成他们的大数据处理需求。
  批量计算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并行批处理作业的分布式云服务。批量计算可支持海量作业并发规模,系统自动完成资源管理,作业调度和数据加载,并按实际使用量计费。批量计算广泛应用于电影动画渲染,生物数据分析,多媒体转码,金融保险分析等领域。
  数据集成
  阿里集团对外提供的稳定高效、弹性伸缩的数据同步平台,为阿里云大数据计算引擎(包括ODPS、分析型数据库、OSPS)提供离线(批量)、实时(流式)的数据进出通道。
  (7)云盾
  DDoS防护服务
  针对阿里云服务器在遭受大流量的DDoS攻击后导致服务不可用的情况下,推出的付费增值服务,用户可以通过配置高防IP,将攻击流量引流到高防IP,确保源站的稳定可靠。免费为阿里云上客户提供最高5G的DDoS防护能力。
  安骑士
  阿里云推出的一款免费云服务器安全管理软件,主要提供木马文件查杀、防密码暴力破解、高危漏洞修复等安全防护功能。
  阿里绿网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及阿里巴巴多年的海量数据支撑, 提供多样化的内容识别服务,能有效帮助用户降低违规风险。
  安全网络
  一款集安全、加速和个性化负载均衡为一体的网络接入产品。用户通过接入安全网络,可以缓解业务被各种网络攻击造成的影响,提供就近访问的动态加速功能。
  DDoS高防IP
  针对互联网服务器(包括非阿里云主机)在遭受大流量的DDoS攻击后导致服务不可用的情况下,推出的付费增值服务,用户可以通过配置高防IP,将攻击流量引流到高防IP,确保源站的稳定可靠。
  网络安全专家服务
  在云盾DDoS高防IP服务的基础上,推出的安全代维托管服务。该服务由阿里云云盾的DDoS专家团队,为企业客户提供私家定制的DDoS防护策略优化、重大活动保障、人工值守等服务,让企业客户在日益严重的DDoS攻击下高枕无忧。
  服务器安全托管
  为云服务器提供定制化的安全防护策略、木马文件检测和高危漏洞检测与修复工作。当发生安全事件时,阿里云安全团队提供安全事件分析、响应,并进行系统防护策略的优化。
  渗透测试服务
  针对用户的网站或业务系统,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进行专业性的入侵尝试,评估出重大安全漏洞或隐患的增值服务。
  态势感知
  专为企业安全运维团队打造,结合云主机和全网的威胁情报,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安全大数据分析的威胁检测平台。可让客户全面、快速、准确地感知过去、现在、未来的安全威胁。
  (8)管理与监控
  云监控
  一个开放性的监控平台,可实时监控您的站点和服务器,并提供多种告警方式(短信,旺旺,邮件)以保证及时预警,为您的站点和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访问控制
  一个稳定可靠的集中式访问控制服务。您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将阿里云资源的访问及管理权限分配给您的企业成员或合作伙伴。
  (9)应用服务
  日志服务
  针对日志收集、存储、查询和分析的服务。日志服务可收集云服务和应用程序生成的日志数据并编制索引,提供实时查询海量日志的能力。
  开放搜索
  解决用户结构化数据搜索需求的托管服务,支持数据结构、搜索排序、数据处理自由定制。开放搜索为您的网站或应用程序提供简单、低成本、稳定、高效的搜索解决方案。
  媒体转码
  为多媒体数据提供的转码计算服务。它以经济、弹性和高可扩展的音视频转换方法,将多媒体数据转码成适合在PC、TV以及移动终端上播放的格式。
  性能测试
  全球领先的SaaS性能测试平台,具有强大的分布式压测能力,可模拟海量用户真实的业务场景,让应用性能问题无所遁形。性能测试包含两个版本,Lite版适合于业务场景简单的系统,免费使用;企业版适合于承受大规模压力的系统,同时每月提供免费额度,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客户。
  移动数据分析
  一款移动App数据统计分析产品,提供通用的多维度用户行为分析,支持日志自主分析,助力移动开发者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质量和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10)万网服务
  阿里云旗下万网域名,连续19年蝉联域名市场NO.1,近1000万个域名在万网注册!除域名外,提供云服务器、云虚拟主机、企业邮箱、建站市场、云解析等服务。2015年7月,阿里云官网与万网网站合二为一,万网旗下的域名、云虚拟主机、企业邮箱和建站市场等业务深度整合到阿里云官网,用户可以网站上完成网络创业的第一步。
  1.3发展历程
  2008年9月, 阿里巴巴确定“云计算”和“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
  日,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典上,阿里巴巴云计算团队以独立身份出现,命名为“阿里云”的子公司正式成立。
  2010年4月,阿里金融订单贷款产品“牧羊犬”踏出了第一步,成功在飞天平台上线。5月,阿里云对外公测。
  2011年7月,阿里云官网上线,开始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
  2012年11月,阿里云首家获得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国际认证。
  2013年8月,阿里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飞天5K单点服务器集群,拥有超过10万核计算的能力、100PB存储空间,可处理15万并发任务数,承载亿级别文件数目。
  2013年9月,余额宝全部核心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余额宝成为中国最大规模货币基金。
  2013年11月 阿里云推出金融云服务,开启互联网金融快捷通道。
  2013年12月 阿里云计算获得全球首张云安全国际认证金牌(CSA-STAR)。
  2014年5月 阿里云香港节点上线,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海外云计算服务的公司。
  2014年7月,阿里云计算最重要的产品ODPS,正式开放商用。ODPS可在6小时内处理100PB数据。通过ODPS在线服务,小型公司花几百元即可分析海量数据。
  2014年8月 阿里云发布云合计划,招募1万家云服务商,构建云生态系统。
  2014年11月,运行在阿里云计算上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正式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这是全国首例部署在“云端”的部委级应用系统。
  2014年12月,阿里云抵御了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DDoS的攻击。攻击时间长达14个小时,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b。
  2015年1月 12306将车票查询业务部署在阿里云计算平台上,春运高峰分流了75%的流量。
  2015年3月,阿里云美国硅谷数据中心投入试运营,向北美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云服务。
  2015年4月,中石化与阿里云开展技术合作,升级商业服务模式。
  2015年5月,迪拜领军企业Meraas控股集团和阿里云合作,成立新的技术型企业。
  2015年5月,阿里云中标海关“金关工程二期”大数据云项目订单。
  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对阿里云战略增资60亿,用于国际业务拓展,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基础和技术的研发,以及DT生态体系的建设。
  2015年7月,阿里云联合中科院成立实验室,研制量子计算机。
  2015年9月,浙江千岛湖数据中心启用,采用城市景观用水制冷。
  2015年11月,阿里云支撑了“天猫双11”912亿元的交易额,每秒交易创建峰值达14万笔。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政府成为了云计算最为积极的实践者之一。目前,全国引入阿里云计算的省份和直辖市包括:海南、浙江、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宁夏、新疆、甘肃、广东、吉林、天津、云南、福建、上海等。
  2016年1月,阿里云发布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数加”,开放阿里巴巴十年的大数据处理能力,首批亮相20款产品。
  2016年4月,阿里云人工智能小Ai基于神经网络、社会计算、情绪感知等原理,成功预测《我是歌手》冠军。
  2016年4月,阿里云发布专有云Apsara Stack、混合云、物联网等解决方案,并与SAP、埃森哲达成合作,发力企业级市场。
  2016年4月,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和阿里云合作,为东亚乃至全球企业提供云计算资源和产品。
  2016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和日本软银公司宣布合作,携手发展日本云计算市场。
  1.4安全性
  中国的安全环境比欧洲和美国要复杂的多。阿里云做了很多在国外都没有过的安全措施。像银行这类对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客户,也在使用阿里云。
  阿里云分步式文件系统会把每一个文件切成64K的碎片,加密存储在服务器上,并进行3份拷贝,本机、交换机、跨交换机各一份,保证文件存储的安全。
  为确保数据不被运维人员非法接触,阿里云采用堡垒机登录运维数据库,制定了严格的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从技术上和管理上两个角度保障数据安全。
  2013年12月,阿里云计算获得全球首张云安全国际认证金牌(CSA-STAR),这也是英国标准协会BSI向全球云服务商颁发的首张金牌。
  2014年11月运行在阿里云计算上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正式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这是全国首例部署在“云端”的部委级应用系统,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测评,意味着阿里云数据安全通过严格考验。
  2014年12月,部署在阿里云上的一家知名游戏公司,遭遇了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次DDoS攻击,攻击时间长达14个小时,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b。阿里云安全防护产品“云盾”,帮助其成功抵御此次攻击。面对疯狂的攻击,该游戏公司业务平稳运行,阿里云计算平台也未受影响。
  2015年9月,筹备了近一年的阿里云安全生态圈浮出水面。目前,包括安恒、ArrayNetworks、深信服、山石、绿盟科技(300369)在内国内外知名安全服务商已经上云。通过团结更多安全力量,阿里云将进一步提升云平台的安全防御实力,让云上用户有更多安全选择。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安全厂商上云,积极拥抱DT时代。
  三、未来展望
  2016年年中,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业务阿里云正在迅速崛起,其单独估值已经高达 390  亿美元。该行预估,阿里云在未来三年保持 89%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2020 财年营收达到 580 亿人民币,到 2022 财年营收达到 1200 亿人民币(约  185 亿美元),收入和盈利前景可观。
  摩根士丹利表示,中国 IaaS 云计算市场到 2018年 将达到 78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接下来的三年保持  135%的复合年增长率,阿里云将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预估到 2019 财年年底,阿里云在中国市场份额达到 58%。
  阿里云具有三大优势:在中国市场上毋庸置疑的领导地位、付费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产品变现的空间广阔。截止日,阿里云拥有超过230万用户,其中云计算付费用户达5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00%。中国云计算客户的大幅度增长,以及阿里云的领导地位,都为阿里云的业务增长起到加速作用。
  阿里巴巴集团在战略和战术层面给予阿里云重点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去年马云就宣布投入60亿元以发展阿里云业务。2016年年初,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列出了十年计划,近几年是电商,是金融,是阿里云,再接下去是菜鸟和跨境贸易。
  我们期待阿里云将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支付之后的第三个增长极。
  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企业篇-微软Azure
  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90年代公用计算,21世纪初虚拟化技术、SOA、SaaS应用的支撑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所认知。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它给世界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研究目的是研究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重要成员-微软Azure,了解其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
  观点一:云计算引发IT革命性的变革,传统IT必将由云计算取代,云计算行业发展很快,但远未结束,同时云计算是下一次变革的过度平台;
  观点二:云计算更着重于商业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技术。云计算市场最重要的颠覆性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客户;
  观点三:物联网(IoT)将会成为今后商业与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一、微软Azure
  微软智能云Azure是一个集合了企业级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开发工具和移动应用的平台,为开发者、企业用户、合作伙伴提供了完善的底层技术支持、平台服务,通过  IaaS + PaaS+SaaS 帮助客户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省运营成本。
  目前微软云Azure已经拥有超过5万家客户,广泛涵盖了跨国企业、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创业者,其中包括34家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用户。Office  365于日宣布正式商用,目前已经拥有超过3.5万家企业用户,其中63%的业务来自于遍布全国的700个合作伙伴。和一年前相比,微软云实现超预期增长,达到3.5倍;Office  365增长1.5倍。
  不仅如此,过去的一年中,中小企业是微软云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仅中小企业的业务增长就高达400%;600多家客户使用了HDInsight进行大数据分析;Linux和Windows虚拟机的比例达到了  56:44,微软云以广泛的开放性向各类客户应用敞开了怀抱。
  用四个”唯一“形容微软云Azure:“唯一”在中国正式商用的国际公有云;“唯一”全面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方案;“唯一”同时提供中国与海外无缝衔接的全球部署;“唯一”全面支持IaaS、Paas、SaaS完整云架构。
  1.1 财报
  微软向云计算转型有着先天优势。在企业端,微软有着强大的产品组合,其不但有Windows系统、浏览器,还有Office办公软件、SQL和Office  365企业管理软件等,以此为基础进行云计算推广可谓水到渠成。从微软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的报告来看,微软Azure、Office365、Dynamics、服务器云服务等组合在内的企业级云服务表现最为抢眼,突破了100亿美元,而在2014年,这一收入只有55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日,微软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6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GAAP),公司该季度营收为20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22亿美元,同比下滑7%;运营利润为3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运营亏损21亿美元;净利润为3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2亿美元;
  微软智能云部门第四财季营收为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按照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0%。按照固定汇率计算,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8%,Azure营收同比增长108%。
  日,微软公布201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截止日期为3月31日。微软第三财季实现营收205.31亿美元,同比下滑6%,净利37.56亿美元,同比下滑25%,运营利润52.83亿美元,同比大降20%,每股收益0.47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0.61美元。
  微软智能云部门第三财季营收为6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按照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8%。按照固定汇率计算,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5%,Azure营收同比增长120%。
  日,微软发布了2016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财报显示,微软第二财季营收为237.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4.70亿美元下滑10%;净利润为49.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63亿美元下滑15%。
  微软第二财季智能云部门的营收为63.4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0.41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5.80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6.00亿美元。
  1.2 产品
  Azure服务平台包括了以下主要组件:Windows AMicrosoft SQL数据库服务,Microsoft  .Net服务;用于分享、储存和同步文件的Live服务;针对商业的Microsoft SharePoint和Microsoft Dynamics  CRM服务。
  Azure服务平台的设计目标是用来帮开发者更容易地创建web和互联设备的应用程序。它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选择和使用现有技术连接用户和客户的控制。
  利于开发者过渡到云计算
  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使用.NET Framework和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利用Visual  Studio相同的环境创建可以编写、测试和部署的云计算应用。
  快速获得结果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点击一个按钮就部署到Azure服务平台,变更相当简单,不需要停工修正,是个试验新想法的理想平台。
  想象并创建新的用户体验
  Azure服务平台可以让你创建Web、手机、使用云计算的复杂应用。与 Live  Services连接可以访问4亿Live用户,新的使用新方式与用户交流的机会。
  基于标准的兼容性
  为了可以和第三方服务交互,服务平台支持工业标准协议,包括HTTP、REST、SOAP、 RSS,和  AtomPub.你可以方便地集成基于多种技术或者多平台的应用。
  日,一年一度的微软Ignite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开幕,微软公布了一系列涉及安全、生产力、智能和云计算的产品与服务。
  Windows10W、Office 365与企业移动+安全套件等微软产品全面提升了安全性,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来应对安全威胁。
  Windows Defender应用卫士,将在明年面向Windows 10企业级客户正式推出,最近将通过Windows  Insider计划提供预览。这项功能将让Microsoft  Edge浏览器成为适合企业的最安全的浏览器。它采用了基于虚拟化的安全技术,并采用了直接内建于硬件的隔离容器,来阻止恶意代码在员工设备和公司网络之间肆意流窜。
  Windows Defender高级威胁防护(WDATP)和Office  365高级威胁防护(ATP)将共享威胁智能防护,从而帮助IT专家更快速、更高效地研究和应对Windows 10与Office 365中的安全威胁。
  Office 365高级威胁防护(ATP)将扩展到Word、Excel、PowerPoint、SharePoint Online和OneDrive  for  Business。其它增强功能还包括动态发送:附件尚处于扫描过程中时,收件人就能立刻收到带有占位附件的电子邮件;URL引爆功能:可以对链接进行实时分析,并分辨出未知的恶意URL地址。
  Office  365威胁智能防护,可以提供针对特定攻击来源的告警和信息,能够与现有的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集成,并允许用户基于威胁特征部署动态安全策略。
  面向Office 365商用用户的iOS版和Android版Outlook应用完全采用微软云服务,支持原生Exchange  Online邮箱,任何邮件数据都不会在Office 365之外缓存。
  企业移动+安全(Enterprise Mobility +  Security)套件E5版,这一全新套件将于日推出,能以增强的安全性推进企业面向移动和云计算的转型。套件包括了最新的Mcirosoft  Azure信息防护服务,能够帮助组织对敏感数据进行分级、标注并进行有效保护。
  安全生产企业(Secure Productive Enterprise)也将于日推出,为Office 365、Windows  10企业版和企业移动+安全套件提供最新、最先进的安全和生产力解决方案。
  微软小娜(Cortana)新技能开放预览,微软个人数字助手兼人工智能代理将加入健康洞察和提醒等新功能。
  Office 365:借助Microsoft  Graph,Word与Outlook中的Tap功能将让用户更轻松地将组织内现有文档的内容整合到用户自己的文档和邮件中;PowerPoint和Sway的快速启动功能针对不同主题提供了引导大纲,内含文本和图片,能帮助用户更轻松地上手,快速搭建演示文稿;地图是Excel中新增的图表类型,由必应地图提供支持,可以将地理数据转化为高清晰度的可视化效果;
  微软MyAnalytics(原名Delve Analytics)是Office  365的一项分析服务,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工作中时间消耗的情况。新功能为团队成员和领导提供了用以改进协调工作效率的数据洞察。
  关系助手(Relationship Assistant)将出现在即将发布的Dynamics 365  销售模块中,它能在不同设备上提供更智能的方法来帮助销售人员密切客户沟通。
  微软客户展示了如何利用Cortana智能在各自的领域中实现创新――美国劳氏公司(Lowe’s)分享了如何用数字技术重塑厨房体验;Dymaxia公司让医疗护理变得更加高效和触手可及;优步(Uber)则宣布利用微软认知服务(Cognitive  Services)进行实时身份安全认证,来改善司机与乘客的安全。
  微软还展示了其在全美各地支持中心所部署的全新人工智能虚拟代理如何改善用户体验。
  微软宣布与雷诺-日产联盟签署一项覆盖全球市场的多年期协议,将在全球范围内合作研发互联驾驶新体验。双方将共同努力,以Microsoft  Azure为基础开发新一代的车载移动服务,包括深度个性化定制、高级导航、预测服务、车辆功能远程监控等全新用户体验,以及外部移动体验和无线升级等功能。雷诺-日产选择Azure主要是看中了企业级的安全性与微软在合规方面的显著优势。
  智能云平台
  凭借丰富的混合云经验,微软打造了Windows Server 2016和System Center  2016,将推动用户基础设施的转型,使其全面支持面向未来的云应用,同时还将提供通向云端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快捷通路。
  Windows Server  2016将于10月正式发售,不但为IT专家带来全新的安全层级,还将凭借源于Azure的云技术,推进用户的基础设施和云应用创新。微软还将与Docker  Inc.拓展双方合作,对Windows Server 2016用户提供对Docker引擎的商业支持,而无需额外收费。System Center  2016也将于10月正式商用,为Windows Server 2016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功能提供跨数据中心和云端的简化管理解决方案。
  全新的Azure监控功能与运营管理套件(Operations Management  Suite)的升级功能相结合,将让IT在统一的界面内对云端和本地的资产进行管理。
  Azure Stack推出下一技术预览版,它能将Azure技术引入到用户自己的数据中心里,进一步体现了微软在混合云领域的独到优势。
  微软现已在5大洲、15个国家的数据中心中采用了全球最大规模部署的定制开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这将为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未来开创无限可能。这些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能几乎实时地为人工智能加速,从而让Azure成为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基础。
  1.3 中国发展历程
  2010年9月份,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CCIC)成立,开启微软中国“云图”;
  2011年10月,Windows Azure入华的“月饼计划”正式启动;
  2012年11月,上海市政府、微软和世纪互联签约合作运营Windows A
  日,微软云Azure正式落地中国,开启公测和预览版;
  日,微软云Azure正式在华商用;
  日,Office 365正式在华商用。
  在中国,Azure由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为“世纪互联”)运营。世纪互联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微软将技术授权给世纪互联。在中国,Azure  结合了微软的全球技术和世纪互联的本地运营经验,强强联手,为中国打造了一个企业级的国际化云计算平台。
  在中国以外的地区,Microsoft Azure 由微软自行运营。中国的 Azure  客户将能享受到与其它地区的客户完全相同的用户体验和服务等级。
  日举行的“微软2016企业技术决策论坛”上,微软和世纪互联宣布,即日起认知服务、Azure镜像市场、Azure  IoT套件、Service Fabric、DocumentDB等云服务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云平台上线;同时推出全新升级的Azure管理门户、Azure云助手手机app提升Azure用户的管理体验和效率;此外,更高配置的F系列虚拟机和高级存储服务也已投入使用。
  认知服务公开预览版上线:国际版微软认知服务(原名“牛津计划”)是一系列智能和知识API接口的集合,能够帮助全球开发者构建出更聪明、更具创意和更引人入胜的智能应用。开发者仅用几行代码就能调动起基于Azure的强大算法的威力,打造出跨平台、跨设备的现代应用。
  Azure镜像市场公共预览版上线:  Azure镜像市场为中国Azure客户和软件开发商搭建起了一站式门户。来自全球和本地领先软件开发商并基于Azure的云应用、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在门户中直接上架,方便中国Azure客户直接搜索、选择、部署使用,从而满足客户在云端的多样化业务需求。Azure镜像市场支持虚拟机镜像、ARM模板及方案目录多种商品类型,目前已提供了业务应用、开发运维工具、软件架构等类型的云应用。
  Azure管理门户公共预览版全新升级:全新升级的Azure管理门户让用户在统一的控制台中生成、管理和监视Azure平台上虚拟机、虚拟网络、存储器、云服务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地掌控全局。
  Azure云助手手机app正式发布:Azure云助手手机app专门为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用户开发,是官方推出的唯一手机管理工具,能通过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云业务监控和管理服务,并支持多账户快速切换,目前推出了面向iOS及Android的版本。
  Azure高级存储正式上线:Azure 高级存储为运行 I/O  密集型工作负荷的虚拟机提供高性能、低延迟的磁盘支持。高级存储在高性能的固态硬盘(SSD)  上存储数据,因此可以满足要求苛刻的企业级应用程序,适合运行各种需要高性能、低延迟的性能密集型数据库工作负荷。
  F系列虚拟机正式上线:Azure 虚拟机的全新F 系列专为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荷优化设计,它基于 2.4 GHz Intel Xeon E5-2673  v3 (Haswell) 处理器,可达到接近 Intel Turbo Boost Technology 2.0 高达 3.2 GHz
  的时钟速度。F 系列不仅具有与 Dv2 系列相同的 CPU 性能,而且每小时价格更低,这使得它们成为 Azure 性价比最佳的产品。
  Azure热/冷存储层正式上线:Azure 存储空间现在为 Blob  存储(对象存储)提供热/冷两个存储层,以便用户根据数据的使用方式更经济、高效地存储数据。
  Service Fabric正式上线:Service Fabric  是用于构建微服务应用程序的平台,是在Azure和其它微软服务中经过实践检验的可靠平台。借助它可以构建和运行始终在线、可缩放、分布式应用程序,简化基于微服务的应用程序部署和生命周期管理,并大规模提供低延迟的性能和效率。
  DocumentDB正式上线:Azure Document DB服务提供完全托管的 NoSQL  数据库服务,可加速并预测性能、实现高度可用、自动缩放、简易开发。
  Azure IoT 中心正式上线:通过Azure IoT 中心可以轻松、安全地连接物联网资产,与数百万  物联网设备建立可靠的双向通信,并进行连接、监控、控制。
  Azure IoT套件正式上线:Azure  IoT套件集成了Azure上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多种服务,能够对多达数百万台物联网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捕获、分析未得到有效利用的海量物联网数据,帮助改善设备运行和企业运营的效益。
  Azure正式支持Cloud Foundry:开源PaaS平台Cloud Foundry 简化了云计算应用程序构建、测试、发布和扩展的过程,支持  Java、Node.js、Python、PHP、Go、Ruby 等多种开发语言并可在各主要公有云和私有云平台上运行。
  Azure正式支持红帽云访问:由世纪互联运营的 Microsoft Azure 已正式支持红帽企业 Linux(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利用红帽云访问(Red Hat Cloud Access)服务,红帽企业 Linux  客户可以把已经拥有的红帽订阅转移到Azure上,并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保持与红帽的业务关系。
  FreeBSD虚拟机正式上线:FreeBSD是一个卓越的开源操作系统,具备优异的网络和存储性能,因此成为诸多ISP的选择,许多顶尖虚拟设备厂商基于FreeBSD构建产品。微软和FreeBSD社区紧密合作,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上正式发布FreeBSD虚拟机镜像,并承担镜像的制作、测试和更新。
  CoreOS 虚拟机正式上线:CoreOS是基于Linux 内核的、为容器而生的系统平台。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是中国第一个官方支持CoreOS的公有云平台。国内开发者和企业用户将可以在Azure上轻松搭建、管理安全、灵活、可信的CoreOS Linux  集群,并在其上运行他们的应用服务。同时,CoreOS也提供了对于混合云的支持,用户可以在跨越云和本地设备的混合环境中部署运行CoreOS
  Linux 集群。
  二、未来展望
  Gartner在2016年发布了一份关于公有云服务存储服务的象限分布图,其中微软和亚马逊成为紧密相邻的第一梯队,但稍微落后于亚马逊。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梯队中只有亚马逊和微软,谷歌和IBM在其外。
  目前微软Azure已经覆盖全球34个区域,在中国北京和上海均有运营,并在28个区域正式商用,投资设立了100多个数据中心,超过AWS、Google、阿里云的总和。在广域网层面,全球有超过3500家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微软的网络有连接。它相当于Google和Amazon在广域网与网络服务提供商连接的数量的两倍。
  目前有超过85%的财富500强企业使用微软的云服务,其中将近60%的企业至少采用了3项微软云服务。在中国,微软智能云Azure服务超过70,000家企业客户,  从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中国客户的实际用量和Azure业务的营收,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年度增长。未来几年Azure在中国计算规模至少要增长十倍。
  微软的这一可喜变化源于几年前公司坚定向云计算转型的决心,尤其在熟悉相关业务的纳德拉执掌微软之后,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公司整体战略,并持续贯彻之,这为微软的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信微软利用其在企业级市场上的经验,利用其独特的Windows 系统/Microsoft SQL数据库/Microsoft  .Net/Microsoft Office365/Microsoft Dynamics CRM服务的深度集成,必然会在公有云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小兵原创】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之企业篇:亚马逊
  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90年代公用计算,21世纪初虚拟化技术、SOA、SaaS应用的支撑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所认知。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它给世界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是《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的企业篇。本文研究目的是研究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与开拓者-亚马逊AWS,了解其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
  观点一:云计算引发IT革命性的变革,传统IT必将由云计算取代,云计算行业发展很快,但远未结束,同时云计算是下一次变革的过度平台;
  观点二:云计算更着重于商业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技术。云计算市场最重要的颠覆性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客户;
  观点三:物联网(IoT)将会成为今后商业与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一、亚马逊AWS
  亚马逊(AMZN)成立于1995年,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经营自己的零售网站,同时为在其网站上进行销售的北美及国外第三方公司服务。主要业务是:网络的书籍销售,及其他产品,包括了DVD、音乐光碟、电脑、软件、电视游戏、电子产品、衣服、家具等等。
  AWS是亚马逊公司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客户提供云解决方案。AWS面向用户提供包括弹性计算、存储、数据库、应用程序在内的一整套云计算服务,帮助企业降低IT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
  AWS已经为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内成百上千家企业提供支持。数据中心位于美国、欧洲、巴西、新加坡和日本、中国。
  亚马逊AWS自2006年推出S3和EC2服务至今,历经10年,2015年营收78.8亿美元,其市场份额大约在30%左右。  有研究机构认为AWS的计算能力超过其他14家云服务商(包括微软、谷歌、IBM在内)之和。但是亚马逊AWS的IaaS和PaaS市场的领先远比这些数字看起来的更大:
  亚马逊拥有Netflix、Airbnb、Comcast,Capital One等重量级的企业客户
  亚马逊拥有美国宇航局、中情局等政府客户
  AWS有10年的商业服务记录
  持续的投入、改进、创新,2015年AWS增加了500项功能和改进
  亚马逊的先发优势造就了AWS的长期领先,这又带来了更多的产品、功能和更大的业务规模,然后在竞争中它又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并将AWS带入了公有云事实上的标准的位置。
  从2015年开始,亚马逊在其财报中披露AWS业绩数据。
  日,亚马逊发布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其财报第一次披露AWS云计算业务业绩。亚马逊第一季度AWS云计算业务营收15.6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运营利润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0万美元,运营利润率约17%。另有文件显示,AWS在2014财年运营利润6.6亿美元。
  日,亚马逊发布201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亚马逊第二季度云计算部门营收为18.24亿美元,同比增长81%,去年同期为10.05亿美元;该云计算业务的运营利润也从去年同期的7700万美元增加到3.91亿美元。
  日,亚马逊发布201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亚马逊第三季度来自于AWS业务的净销售额为20.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69亿美元增长78%,在总净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8%;运营利润为5.2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800万美元。
  日,亚马逊发布201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2015Q4亚马逊的云服务(AWS)营收为24.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7%;2015年全年云服务的收入为78.8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4%。
  日,亚马逊发布201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AWS云服务业绩再次大超预期,净销售额为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64%,运营利润为6.0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95亿美元。来自AWS云服务的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9%,高于去年同期的7%。
  从最近一年多的财报数据来看,2015年亚马逊AWS业绩有较大的增长,2015年收入78.8亿美元,同比增长70%左右;在亚马逊整体业绩的占比,也从7%增长到9%,帮助亚马逊扭亏为盈。
  在IaaS、PaaS领域,亚马逊AWS拥有丰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比如亚马逊弹性计算网云(Amazon EC2)、亚马逊简单储存服务(Amazon  S3)、亚马逊简单数据库(Amazon SimpleDB)、亚马逊简单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Queue Service)以及Amazon  CloudFront等。
  2.1 计算与联网
  Amazon EC2
  Amazon Elastic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是一种 Web  服务,可提供在云中大小可调的计算容量。该服务让开发人员能更轻松的进行互联网规模计算。
  Amazon EC2 的 Web 服务接口非常简单,您可以轻松获取和配置容量。使用该服务,您可以完全控制您的计算资源,并可以在成熟的亚马逊 AWS  计算环境中运行。Amazon EC2  将获取并启动新服务器实例所需要的时间缩短至几分钟,这样一来,在您的计算要求发生变化时,您便可以快速扩展计算容量。Amazon EC2  按您实际使用的容量收费,从而改变了成本结算方式。 AmazonEC2 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创建故障恢复应用程序以及排除常见故障情况的工具。
  Amazon EMR
  Amazon ElasticMapReduce (Amazon EMR) 是一种 Web  服务,提升企业、研究人员、数据分析师和开发人员轻松、经济高效掌控海量数据的能力。它是一种托管的 Hadoop 框架服务,并且运行在 Web 规模的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和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基础架构上面。
  Amazon ElasticMapReduce 能即时灵活配置自身所需容量大小,执行数据密集型应用计算,完成 Web  索引、数据挖掘、日志文件分析、数据仓库、机器学习、财务分析、科学模拟和生物信息研究任务。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技术让您专注于数据分析,无需担心费时的Hadoop 集群设置、管理或调整,也无需担心所需要的计算能力。
  Auto Scaling
  有了 AutoScaling,您便可以根据您定义的条件自动扩展 Amazon EC2 容量。通过使用 Auto Scaling,您可以确保所使用的  Amazon EC2 实例数量在需求峰值期实现无缝增长以保持性能,也可以在需求平淡期自动减少,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Auto Scaling  特别适合每小时、每天或每周使用率都不同的应用程序。 AutoScaling 通过 Amazon CloudWatch 启用,除了 Amazon  CloudWatch 费用外,无需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Elastic Load Balancing
  Elastic LoadBalancing 在多个 Amazon  EC2实例间自动分配应用程序的访问流量。它可以让您实现更大的应用程序容错性能,同时持续提供响应应用程序传入流量所需要的负载均衡容量。Elastic Load  Balancing 可以检测出群体里不健康的实例,并自动更改路由,使其指向健康的实例,直到不健康的实例恢复为止。客户可以在单个可用区或多个可用区中启用  Elastic Load Balancing,以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的一致性。
  Amazon VPC
  Amazon VirtualPrivate Cloud (Amazon VPC) 允许您在亚马逊 AWS  云中预配置出一个采用逻辑隔离的部分,让您在自己定义的虚拟网络中启动 AWS 资源。您可以完全掌控您的虚拟联网环境,包括选择自有的 IP  地址范围、创建子网,以及配置路由表和网关。
  您可以轻松自定义Amazon VPC 的网络配置。 例如,您可以为可访问 Internet 的 Web  服务器创建公有子网,而将数据库或应用程序服务器等后端系统放在不能访问Internet  的私有子网中。您可以利用安全组和网络访问控制列表等多种安全层,帮助对各个子网中 AmazonEC2 实例的访问进行控制。
  AWS Direct Connect
  AWS Direct Connect服务便于建立一个可连接本地设施和 AWS 的专线网络。您可利用 AWS Direct Connect  在您的数据中心、办公室或托管区域之间建立专线连接。在多数情况下这样可以降低您的网络成本、提高带宽吞吐量,和提供一个比基于 Internet  连接更为一致的网络体验。
  Amazon Kinesis
  Amazon Kinesis 是一种完全托管的云服务,用于对大型分布式数据流进行实时数据处理。AmazonKinesis  每小时可连续捕获和存储成千上万个来源中的数据(以 TB 为单位),这些来源包括网站点击流、财务交易、社交媒体源、IT 日志和定位追踪事件。借助 Amazon  Kinesis ClientLibrary (KCL),您可以构建 Amazon Kinesis  应用程序,并能使用流数据为实时控制面板提供强力支持、生成警报、实施动态定价和广告等。您还可以将数据从 Amazon Kinesis 发送到其他 AWS  服务中,如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和Amazon Elastic Map Reduce  (Amazon EMR)。
  2.2 存储与CDN
  Amazon S3
  Amazon S3 是一种面向 Internet 的存储服务。该服务旨在让开发人员能更轻松的进行网络级规模的计算。
  Amazon S3 提供一个简明的 Web 服务界面,用户可通过它随时在 Web  上存储和检索任意大小的数据。此服务让所有开发人员都能访问和亚马逊本身运行其全球的网站同一个具备高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快速价廉的基础设施。此服务的目标是通过规模效应,为开发人员带来最大的利益。
  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 (EBS)
  Amazon ElasticBlock Store (EBS) 为Amazon EC2 实例提供块级存储容量。Amazon EBS  卷需要通过网络访问,并且能独立于实例的生命周期而存在。Amazon EBS 提供可用性高、可靠性强且可预测的存储卷,并可以与一个正在运行Amazon EC2  实例相连接且在实例中显示的为一个设备。对于那些需要建立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可访问原始数据块级存储的应用程序来说,Amazon EBS 是特别合适的。
  Amazon Glacier
  Amazon Glacier 是成本极低的存储服务,为数据归档和备份提供安全而耐用的存储。为了降低成本,AmazonGlacier  专门针对不经常访问的数据,以及可以接受数小时检索时间的数据进行了优化。AmazonGlacier  改变了数据存档和备份的游戏规则,因为您不再需要付出前期投资,而只是为存储支付极低的费用,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存储的规模。
  AWS Storage Gateway
  AWS StorageGateway 服务将内部软件设备与基于云的存储连接起来,在企业的内部 IT 环境和亚马逊 AWS  的存储基础设施之间提供无缝、安全的集成。使用此服务,您可以安全地将数据存储到亚马逊 AWS 云中,以便享用可扩展且经济实惠的存储。AWS Storage  Gateway 支持当前应用程序使用的行业标准存储协议。它通过本地维护经常访问的数据来提供低延迟性能,同时把所有您的数据存放在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或Amazon Glacier 上面。
  内容分发网络 (CDN)
  降低网络延迟和提高吞吐量可以大幅改进通过互联网分发资源的应用程序的性能,无论是图片、视频、应用程序下载或是其他文件。内容分发服务通过将内容放置在离用户较近的位置,来提升网站的性能并降低成本。
  2.3 数据库
  DynamoDB
  DynamoDB 是一种快速、全面受管的 NoSQL  数据库服务,它能让用户以简单并且经济有效地方式存储和检索任何数据量,同时服务于任何程度的请求流量。所有数据条目均存储在固态硬盘 (SSD)  中,具有极高的可用性和耐久性。
  通过 DynamoDB,您可以卸下由于运行和扩展高可用性的分布式集群所带来的管理负担,而只需以较低的价格仅为您使用的部分付费。
  Amazon ElastiCache
  ElastiCache 是一种让用户能够在云中轻松部署、操作和扩展内存缓存的 Web  服务。该服务允许您从快速的托管内存缓存系统中检索信息,而无需完全依赖于速度较慢的基于磁盘的数据库,从而提高了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ElastiCache  支持两个被广泛采用的开源引擎 C Memcached 与 Redis。该服务的协议与两种引擎同时兼容,当前在 Memcached 和 Redis  环境中使用的主流工具也能在 ElastiCache 中无缝运作。
  此外,Amazon  ElastiCache可自动检测和更换出现故障的缓存节点,从而降低自我管理型基础设施的日常费用,并且还可提供一个有弹性的系统以降低过载数据库的风险,此类风险会降低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加载速度。通过与  Amazon CloudWatch 的集成,Amazon ElastiCache 能提供更强的可见性,以便更清晰地了解与 Memcached 或 Redis  节点相关的关键性能指标。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Amazon RDS)
  Amazon RelationalDatabase Service (Amazon RDS) 是一种可让用户在云中轻松设置、操作和扩展关系数据库的  Web 服务。 它在承担耗时的数据库管理任务的同时,又可提供经济高效的可调容量,使您能够腾出时间专注于应用程序开发。
  Amazon RDS 让您能够访问非常熟悉的 MySQL、PostgreSQL、Oracle 或Microsoft SQL Server  数据库引擎的功能。这意味着您当前已用于现有数据库的代码、应用程序和工具也可以用在 Amazon RDS 上。Amazon RDS  可自动为数据库软件升级补丁,用户可以自定义数据的存储备份保留时间,并且实现时间点恢复。只需通过一次 API 调用,即可灵活地扩展与数据库实例 (DB  Instance) 相关联的计算资源或存储容量,让用户从中受益。
  Amazon Redshift
  Amazon Redshift 是一种快速且完全托管的 PB  级数据仓库,可让您以轻松而经济的方式使用现有的商业智能工具分析您的所有数据。您可以从无承诺小规模开始,以不到传统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十分之一的成本扩展至 PB  级规模。客户通常可实现 3 倍的压缩率,从而显著降低成本。借助 Amazon Redshift  的数据仓库架构,您可以自动处理大部分常见管理任务,这些任务涉及云数据仓库的预配置、配置和监控等方面。
  Amazon Redshift 使用列式存储技术提高 I/O 效率,并跨多个节点并行运行查询,从而提供出色的查询性能。Amazon Redshift  提供了定制的 JDBC 和 ODBC 驱动程序,您可以从我们的控制台的“连接客户端”选项卡中进行下载,使您可以使用各种大量熟悉的 SQL  客户端。您也可以使用标准的 PostgreSQL JDBC 和 ODBC 驱动程序。
  2.4 应用程序服务
  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
  Amazon SimpleQueue Service (Amazon SQS)  提供了可靠且高度可扩展的托管队列,当消息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时它可用于存储消息。通过使用 Amazon  SQS,开发人员可以在其分散的执行不同任务的应用程序之间轻松移动数据,既不会丢失消息,也不要求各个部分保持始终可用。Amazon SQS 可与 Amazon  EC2 和其他亚马逊 AWS 基础设施服务紧密协作,让您轻松构建自动化工作流。
  Amazon SQS 将亚马逊的 Web 规模消息发送基础设施作为一种 Web 服务提供。Internet  上的任何计算机可以添加或读取消息,无需安装任何软件或进行特殊的防火墙配置。使用 Amazon SQS  的应用程序可以独立运行,不需要在同一网络上、使用相同技术开发或在同一时间运行。
  Amazon Simple Notification Service (Amazon SNS)
  Amazon SimpleNotification Service (Amazon SNS) 是一种 Web  服务,让用户能够简易设置、运行并从云中发送通知。它为开发人员提供高度可扩展、灵活并且经济高效的从应用程序发布消息的功能,并立即将它们发送给订阅者或其他应用程序。该服务让开发人员能更轻松的进行互联网规模计算。
  Amazon SNS 提供简单的 Web  服务接口和基于浏览器的管理控制台,通过它们可创建您希望通知应用程序(或用户)的主题、让客户端订阅这些主题、发布消息并通过客户端所选的协议(即  HTTP、电子邮件、SMS 等)交付这些消息。Amazon SNS  使用“推送”机制向客户端发送通知,该机制无需定期检查或“轮询”新的信息和更新。利用Amazon SNS  可构建高度可靠、事件驱动的工作流和消息发送应用程序,无需复杂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管理。适合使用 Amazon SNS  的情况包括监控应用程序、工作流系统、时间敏感型信息更新、移动应用程序等。
  Amazon Simple Workflow Service (Amazon SWF)
  Amazon SimpleWorkflow Service (Amazon SWF)  是用于构建可调节的、灵活的应用程序的工作流服务。无论是自动化处理金融或保险应用程序的业务流程、构建复杂的数据分析应用程序,还是管理云基础设施服务,Amazon  SWF 都能可靠地协助应用程序的所有处理步骤。
  通过传统的开发方法,建立和跟踪在不同时间运行、用时也不同的处理流程,还要确保它们可靠地运行且不重复,这不仅耗时而且费用高。当多个系统都分别执行应用程序时,协调整个系统处理流程的会带来额外的挑战。开发人员通过  Amazon SWF 将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处理步骤构建为“任务”来驱动分布式应用程序,Amazon SWF 能可靠且可扩展地协调这些任务。Amazon SWF  根据开发人员的应用程序逻辑,管理任务运行依赖关系、时间安排和并行机制。本服务存储任务,将它们指派到应用程序中,追踪其进度,并保存最新的状态。
  Amazon SWF 是完全托管的服务,您不需要管理、扩展、调节、修补或升级任何硬件或软件。AmazonSWF 提供了简单 API  调用,它们可以通过任何语言编写运行代码,并可在 EC2 实例上运行,或在全球各地能够访问 Internet 的计算机上运行。本地计算机只需打开 Internet  连接从 SWF API 请求任务即可,不必更改任何防火墙规则。您可以通过亚马逊 AWS 管理控制台查看有关工作流当前状态和运行历史记录的做详细报告。
  2.5 部署与管理
  AWS Elastic Beanstalk
  AWS ElasticBeanstalk 是一项易于使用的服务,用于在熟悉的服务器(例如 Apache 、Nginx、Passenger和 IIS  )上部署和扩展使用 Java、.NET、PHP、Node.js、Python、Ruby、GO 和 Docker 开发的 Web 应用程序和服务。
  您只需上传代码,ElasticBeanstalk  即可自动处理从容量预置、负载均衡、自动扩展到应用程序运行状况监控的部署。同时,您能够完全控制为应用程序提供支持的 AWS 资源,并可随时访问基础资源。
  AWS 管理控制台
  AWS 管理控制台为亚马逊 AWS 提供了简单的 Web 界面。您可以使用亚马逊 AWS 账户名称和密码登录。如果您已启用亚马逊 AWS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系统将会提示您输入设备的身份验证代码。
  Amazon CloudWatch
  Amazon CloudWatch  提供可靠、可调整且灵活的监测解决方案,您可在短短几分钟内开始使用。您不再需要设置、管理和扩展监控您的系统和基础设施了。
  Amazon CloudWatch 可以让您以几乎实时的方式监控您的 AWS 资源,包括 Amazon EC2 实例、Amazon EBS  卷、弹性负载均衡器和 Amazon RDS 数据库实例。该服务自动提供这些 AWS 资源的 CPU  使用率、等待时间和请求数等指标。您也可提供自己的日志或自定义应用程序和系统指标,如内存用途、交易量或故障率;Amazon CloudWatch  也将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
  通过  AmazonCloudWatch,您可以获取精确到上一分钟的统计信息,还可以查看图表并为指标数据设置警报,帮助您排除故障、发现趋势并根据云环境的状态采取自动化的操作。您可通过  API、命令行工具、AWS 开发工具包和 AWS 管理控制台使用 Amazon CloudWatch 功能。
  AWS CloudFormation
  AWS CloudFormation向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了一种简便地创建和管理一批相关的 AWS  资源的方法,并通过有序且可预测的方式对其进行资源配置和更新。
  您可以使用 AWSCloudFormation 的示例模板或自己创建模板来描述亚马逊 AWS  资源以及应用程序运行时所需的任何相关依赖项或运行时参数。您可以不需要了解亚马逊 AWS  服务需要配置的顺序,也不必弄清楚让这些依赖项正常运行的细枝末节。CloudFormation 为您妥善处理。  当设置完成后,您可通过按受控制、可预测的方式修改和更新 AWS 资源,您可像做软件版本控制一样对您的 AWS 基础结构进行版本控制。
  AWS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AWS Identity andAccess Management (IAM) 使您能够安全地控制用户对 AWS 服务和资源的访问。您可以使用 IAM  来创建和管理亚马逊 AWS 用户和群组,并使用各种权限来允许或拒绝他们使用亚马逊 AWS 资源。
  IAM 也支持公司目录和 AWS 服务之间的身份联合。这可以让您使用现有公司身份授予对 Amazon S3 存储桶等亚马逊 AWS  资源的安全访问权限,而不必为那些用户创建新的亚马逊 AWS 身份。
  AWS CloudTrail
  AWS CloudTrail 是一项 Web 服务,用于记录账户的 AWS API 调用,并向您发送日志文件。记录的信息包括 API  调用者的身份、API 调用的时间、API 调用者的源IP 地址、请求参数以及 AWS 服务返回的响应元素。
  2.6 支持
  AWS Support
  AWS Support 是一对一快速响应支持通道,配备富有经验的技术支持工程师,24x7x365  全年全天无休地以普通话为客户服务。该服务有助于各种规模和技术能力的客户成功利用亚马逊 AWS 提供的产品和功能。
  所有层级的 AWSSupport 均为亚马逊 AWS  客户提供不限次数的支持案例,其定价为按月支付形式,无需长期合同。四种不同层级让开发人员和企业可以灵活选择符合其特定需求的支持级别。
  二、亚马逊AWS在中国
  日,亚马逊公司旗下的AmazonWeb  Services宣布,在中国区域提供云计算平台服务,并于2014年初开始有限预览。中国区域是亚马逊AWS在亚太区的第4个区域,同时也是全球的第10个区域。
  此次亚马逊AWS落地中国采用前店(北京)后厂(宁夏)的模式,以北京为前店,宁夏中卫为后厂。所谓“前店后厂”,是指将销售、市场、应用开发以及低延迟生产、计算和服务放在靠近大城市的前店,对延迟不敏感的生产、计算和服务在能源、资源集聚的后厂。光环新网(300383)和网宿科技提供IDC和ISP,包括基础架构、带宽和网络功能,这在国内属于首创。
  日举行的首届中国亚马逊AWS技术峰会上,Amazon Web  Services(AWS)中国宣布在中国推出AWS合作伙伴计划(AWS Partner  Network,简称APN),这项全球性计划旨在为技术和咨询合作伙伴提供业务、技术、市场营销和产品上市支持,从而利用AWS成功地开展业务。除了可以享受APN全球计划的所有服务,中国区合作伙伴还可以享受AWS中国针对中国区提供的商业和市场支持,包括AWS培训、商业发展计划、联合市场营销活动支持、被授权使用AWS中国合作伙伴的Logo和标牌、受邀参加AWS中国区域合作伙伴活动等。
  三、未来展望
  被亚马逊引以为豪的AWS云计算平台,刚刚迎来了它的第十年,运营利润6.87亿美元,接近2014年同期的3倍。但其销售额在亚马逊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仅为7%,尽管高于去年同期的5%,仍然对销售额的增长起不到太大的贡献作用。
  在美国本土,自从亚马逊2006年成立云计算开始,两年后,谷歌就推出了PaaS服务App  Engine,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开发应用。又过了两年,微软推出Azure,从自家擅长的PaaS服务入手,随后在IaaS市场向亚马逊的AWS发起冲击,且从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数据来看,Azure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亚马逊AWS。
  2013年,谷歌又将App Engine重新命名为Cloud  Platform,并将触角伸向IaaS服务,尽管发展速度不及亚马逊和微软,依然赢得了可口可乐、百思买等大企业客户的青睐。诸如此类的还有IBM、甲骨文、惠普等。虽然亚马逊在市场份额上表现出了一家独大的姿态,可从云计算的走势来看,未来的格局很可能是“多极化”。
  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阿里云在2016年Q1营收10.66亿元,增速达175%,创历史新高。这是阿里云连续第四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营收增长,在全球云计算“3A(AWS、Azure、AlibabaCloud)”竞争中大幅领先。与之相比,亚马逊AWS收入增幅仅为64%,且仍在逐年递减。
  由此可见,亚马逊这些所谓明星业务,不论是在本土还是海外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强劲的对手,市场还没稳定下来之前,一切都还是变数。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中证公告快递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开机后卡死在桌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