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PHP生成随机数数

發表,已被閱讀 <span style="font-family:A font-weight: color:#,841 次
坦白說,這個標題我想了很久,Mark Leinson這個品牌對音響迷來說大概無人不知,可是每個人都知道他們的產品身價不凡,當我看到No.532H厚重精緻的大箱
子送來編輯部時,心裡預期這是一部好聲的後級,但價格可能很嚇人,但請同仁向代理商詢問價格之後,咦!怎麼要價還不到四十萬?這是Mark Levinson正常的身價嗎?搬動一下紙箱,No.532H還是很重,份量十足,怎麼價格聽起來不太像是Mark Levinson呢?他們家的產品價格不都是Hi End品牌的標竿嗎?眼前這部No.532H倒是頗為令人意外。每聲道300瓦掂掂重量,No.532H還真是有份量,連著厚重的包裝箱一起搬,重量有49.2公斤,拆了箱子本體重達44.7公斤,如果說一公斤算一萬元,這No.532H還可說是打折賣了。看看功率,每聲道300瓦,這可不是蓋的,老美寫規格表有法律責任在,要是測量出來差距太大,可是會被告的,美國有一類律師被稱為「訟棍」,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拿出來告,更何況面對Harman Kardon這般有規模的跨國集團,只要規格有些許作假,馬上聯合消費者起來努力告,肯定能要到可觀的賠償金,訟棍他們賺的就是這個錢,所以老美開公司做產品不敢違法寫規格,倒不是守法觀念重,而是怕被告,真要賠起來可不得了。比想像中便宜好吧,No.532H份量夠重,理論上300瓦的大功率也貨真價實,難道Mark Levinson公司轉性了,打算把勢力延伸到入門級?其實三十幾萬定價也夠貴了,可是掛上Mark Levinson的品牌,我竟覺得「比想像中便宜」,而且不是買100瓦的擴大機耶,是300瓦大功率耶!實際聆聽呢?一樣!No.532H的聲音表現和我對Mark Levinson的印象一樣,聲底很通透,速度感夠快,頻寬很開闊,音質密度很高,音色很中性,符合對Mark Levinson品牌期待的聲音品質,但究竟Mark Levinson在新的系列中施了什麼魔法,可以做出那麼有Mark Levinson特質,卻又價格相對便宜的後級呢?專注於音響規劃案我花了一番功夫找尋答案,但發覺竟是一件苦差事,原廠網站做得很精美,但也很簡潔,簡單的圖片配上簡短的產品特點介紹,那些文字看起來都很行銷,對我寫評論的意義不大。那找其他老外的評論如何?很抱歉,Mark Levinson這幾年似乎媒體關係搞得不太好,快速用Google搜尋只能找到一些產品發表的新聞稿,嚴肅的器材評論竟然少之又少,我講的不單是No.532H的評論找不到,而是Mark Levinson的相關產品評論竟然很少。我想這和Mark Levinson近幾年的策略有關,他們似乎花更多心思在Custom Installation的市場,也就是台灣常講的音響規劃案,盡量與專業通路合作,並且提供完備的自動控制連動解決方案,這在No.532H背後豐富的連動端子可以看出端倪,老派的Hi End廠家總覺得自動控制系統對聲音純度有若干影響,寧可墨守陳規,堅持最簡單的設計最好,但Mark Levinson可不這麼想,他們總是願意嘗試最新的設計,賦予器材嶄新的時代意義。揮軍家庭劇院系統No.532H隸屬於Mark Levinson全新500H系列產品,這一系列後級包括No.531H單聲道後級、No.532H兩聲道後級、No.533H三聲道後級與No.535H五聲道後級。其中No.531H、No.532H與No.533H都是每聲道輸出功率300瓦,只有5聲道的No.535H功率稍小,降為200瓦,我猜是箱體空間不夠大,所以塞五個聲道模組進去以後只好在供電上面稍微精簡,而No.531H、No.532H與No.533H可能全部都是一樣的設計,只是功率模組數量不一樣而已。說Mark Levinson重視Custom Installation,這個嶄新的500H系列選在2009年CEDIA音響展亮相,而不是規模更大的CES,可見500H系列不僅要打動兩聲道玩家的心,還想作為揮軍家庭劇院系統的利器,或許也因為如此,No. 500系列很用力地把價格往下拉。
Mark Levinson的特質設計雖然價格比想像中的Mark Levinson便宜許多,但是No. 532H整體製作完成度極高,外觀保留了Mark Levinson的特質,簡潔的面板左右微微隆起,展現機箱的肌肉感,不過以往隆起的部分採銀色外觀,和黑色機箱呈現視覺上的對比,而No. 532H則是全部黑色陽極處理,拉上細緻的髮絲紋,加工質感還是很棒,但全部黑色少了視覺上的反差,色調顯得文靜許多。操作呢?很簡單,正面只有一個按鈕,插上電開啟電源開關,面板的按鈕只負責工作/待機模式的切換。背後喇叭端子一樣不馬虎,選用和高階機種一樣的「旋風式」(Hurricane)喇叭端子,這個端子也是Mark Levinson的專屬設計之一,尺寸頗大,可以輕鬆地把Y插鎖緊。背板上有兩個把手,方便搬動,對一部超過四十公斤的後級來說,這個把手絕對是貼心的必要設計。雖然No. 532H宣稱是全平衡設計,但輸入端子一樣平衡/非平衡兼備,還有檔位切換開關,連接前級時要特別注意檔位切換要正確。為了和自動控制系統連動,12V trigger端子是必備要件,此外No. 532H還多了乙太網路端子,用來連接網路系統,據說可以連上網路進行擴大機體檢,在需要時還可以進行韌體升級,這部分我沒試,日後有機會應當請代理商示範一下這項功能。「旋風式」(Hurricane)喇叭端子,相當的顯眼。雙單聲道設計打開No.532H機箱,答案似乎有譜,Mark Levinson果然是模組化設計的開山祖師,No.532H聲稱是雙單聲道設計,果然林中分兩路,左右各一塊模組,線路工工整整,電源供應也彼此分離。Mark Levinson當年是第一家選用鐵弗龍線路板的廠商,這項基本功夫一樣傳承給No.532H,為了應付300瓦大功率輸出,每聲道(或者說每一片放大模組)裝上了16枚功率晶體,還配上許多小尺寸的電容,而且透過模組化的設計,巧妙地把張牙舞爪的散熱片「收納」到機箱內部,塑造出No. 532H清爽的整體外觀。此外因應環保呼聲,No. 532H待機時僅消耗3瓦,開機不用的時候則消耗85瓦,聽音樂的時候用電量才會提高。300瓦輸出功率不過No. 532H的變壓器尺寸雖然不小,但標示僅有425VA,擺在300瓦輸出功率的後級來看,似乎小了些,原廠說明寫著No. 532H採用了全新設計的全平衡電流回饋放大線路,或許是變壓器可以縮小一些的關鍵。規格上No. 532H在8歐姆阻抗下輸出功率為300瓦,但阻抗減半為4歐姆時輸出功率則為450瓦,這和標榜大功率、大電流,阻抗減半功率倍增的Mark Levinson傳統有些不同,似乎也解釋了新線路精簡之處,不過Mark Levinson特別在FAQ裡面解釋,大型變壓器不等於好聲,No. 532H的設計已經最佳化了,而且他們保證2歐姆負載下也能正常工作。總之看完No. 532H的內部,有很多驚喜,也有一些疑問,驚喜的是No. 532H依然有著Mark Levinson那近乎潔癖的設計習慣,每一個細節都處理漂漂亮亮,內部路徑規劃那麼地有水準,疑問的是500H系列的全平衡電流回饋放大線路應該是創新之處,但怎麼電源供應來得小了些,細節恐怕要等找到原廠技術白皮書才能參透其究,屆時再向讀者們報告。幾乎沒有個性作為一部「入門級」Mark Levinson,No. 532H在聲音表現上確實不負所望,一接上去就展現出非常Mark Levinson的個性,也就是「幾乎沒有個性」。以往音響迷經常把Mark Levinson看做「純水派」,講的是Mark Levinson的聲音清澈如水,沒有雜質,走中性路線,No. 532H也是如此。不過我原本搭配Audionet Pre 1前級,覺得似乎還沒有充分把No. 532H的性能發揮出來,於是另外商借了Viola Solo前級,這一接不得了,No. 532H可真是一部好後級,雖然也是Solo搭配加持之功,但No. 532H確實有本事,前面我還在擔心No. 532H的變壓器似乎對300瓦後級來講顯得略小,但實際聆聽卻完全感覺不到有何不足,可見聲音不能只靠眼睛看內部,而是要實際搭配聆聽。有些音響迷認為後級零件用得多、電源做得大、補品拼命補,就能搞出好東西,但實際上聲音的內涵很難單純用零件的價格來計算,而是反應設計者對音樂本身的素養。No. 532H繼承了Mark Levinson的優良血統,雖然為了「入門級」價格而用料略省,但中性通透的聲音特質依舊沒變,那300瓦的力道也威猛壯碩。驚人的音樂空間感我拿300瓦的No. 532H推效率超高的JK Audio PM-10號角喇叭,或許有些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但300瓦功率可不是蓋的,真正做到「舉重若輕」,喇叭單體抓得緊緊的,音樂速度感飛快。什麼是音樂的速度感?又不是在開跑車,可以算0-100公里加速幾秒?大功率控制下的喇叭呈現出來的「速度感」,講的是音樂暫態的瞬變,講的是不拖泥帶水的低頻,舉「當鋪爵士」為例,這張唱片用雙麥克風現場收音,呈現出驚人的音樂空間感,大部分優質的擴大機都可以重現栩栩如生的空間感受,細節也很豐富,但No. 532H則能用強大的控制力賦予每一吋細節更強的活生感,音樂開始前小酒館裡面細微的杯盤碰撞聲,清脆又有定位感,真像是把人帶回了錄音現場,而音樂開始之後,那低頻量感龐大有形體,大鼓砰砰聲乾淨俐落,音樂聽起來就是那麼地富有生命力!高度的音樂美感說No. 532H繼承了Mark Levinson那純水派的音質,我還想加一點但書,就是No. 532H似乎比以前我所熟悉的Mark Levinson要來得暖一些,尤其在表現小提琴上面,No. 532H多了一點濃郁的甜蜜感。我想舉雷賓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從雄壯威武的樂團齊奏開始,小提琴Solo隨後才來報到,由於氣勢較大,那種甜蜜親暱的感受還不明顯,只感覺到No. 532H優秀的控制力,展現出貝多芬那嚴肅端莊的面貌,到了第二樂章的慢板,那小提琴的魅力就真迷人了,弦樂群輕輕柔柔地鋪陳對稱的樂句,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引導出小提琴的獨奏,接著和小提琴對話,雷賓的小提琴柔中帶剛,樂句處理融合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複雜表情,細微的轉折處,雷賓都有細膩的手法,這些轉折變化能夠盡顯,那小提琴的音樂魅力才真叫人迷醉,而No. 532H做到了,小提琴形體真實而細緻,運弓輕重之間的轉折,呈現出高度的音樂美感,在No. 532H上面表現出來的小提琴與樂團協奏,既真實又有美感,我們聽音樂、玩音響不就是為著這兩件事情嗎?忠實重現音樂細節No. 532H還有一項特點,就是音樂背景很黑,代表它的訊噪比很優秀,後級本身的訊噪比好,很容易表現出錄音的時代感,可以清晰地聽見早期類比錄音既有的底噪,不過No. 532H倒不會神經質,讓原本的類比母帶底噪影響了音樂,我們只是比較容易聽出錄音本身的特質,卻依然可以充分享受聽音樂的樂趣。我想舉范克萊邦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例,這是1958年的老錄音,同一張唱片我手上有好幾個版本,老RCA版本聲音最厚,但錄音噪訊也比較高,細節比較差一些,但鋼琴形體最大,後來日本版推出「RCA Red Seal精選」系列,找來JVC跨刀處理,自然用上了K2技術,噪訊分離得更好,細節也比較多,但是聲音厚度差了一些。這張母帶既然到了JVC,免不了又推出XRCD版本,昂貴的XRCD版細節最多,但聲音厚度也最差,但如果音響系統本身夠均衡、夠龐大,XRCD聽起來最有真實感。三張唱片都用No. 532H來聽,No. 532H很清楚地表現出三個錄音版本的差異,代表這是一部能忠實重現音樂細節的後級。
音樂表情豐富而多變幾乎所有的音樂都難不倒No. 532H!拿Dynaudio為Bugati車主設計的音響測試片為例,裡面所選的音樂範圍很廣,從古典、爵士、巴沙諾瓦、民謠……都有,No. 532H就是唱什麼像什麼!一開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Dance of the Tumblers」充滿了節慶氣息,用龐大的音樂氣勢表現出歡樂的景象,一開始就是大場面,No. 532H穩穩地推昇音樂的張力,等定音鼓猛爆地轟然一響,接著是弦樂群愉快地跳躍,No. 532H遇到大場面穩如泰山,音樂輕柔時也保持漂亮的彈跳力,把樂曲的愉快氣氛全都表現出來。接下來的安娜卡藍自彈自唱,吉他漂亮的彈跳力道,襯托巴沙諾瓦輕快的節奏,聽來神清氣爽。還不夠輕鬆,接下來李文斯頓泰勒那首「Isn’t She Lovely」,音響迷應該夠熟悉了,輕鬆地口哨聲聽起來簡單,但音響質感不夠好,肯定口哨吹到最高音時會覺得刺耳難耐,No. 532H一點也不會刺激,夠厚的聲底讓音樂輕鬆又帶勁。整張「Dynaudio測試片」音樂選得很好,也很能考驗音響,一路聽下來,這No. 532H可是輕鬆過關斬將,該重就重,該輕就輕,內中蘊含的音樂表情豐富而多變,這正是No. 532H的價值所在。穩如泰山的大推力就音響性能而言,No. 532H肯定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需求,300瓦的大推力更是穩如泰山,日後不管怎麼換喇叭,後級應當夠力。從設計上來看,Mark Levinson在No. 532H上面設計了嶄新的線路,這個電流回饋放大線路肯定是日後必須要注意的重點。當然,與老大哥比起來,No. 532H用料稍有精省,但是在音質音色上,No. 532H可是毫不偷懶,中性、通透、質純,加上稍暖的音樂色調,都讓No. 532H更有音樂性,更為耐聽,尤其是聽弦樂時那漂亮的音符流動感,聽聽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肯定會迷死人!Mark Levinson 532H器材規格輸入端子:XLR×1,RCA×1輸出端子:香蕉插X1,「旋風式」(Hurricane)喇叭端子X1額定輸出功率:20Hz to 20 kHz at <0.5% THD,300W per channel @ 8 ohms,full output from 2.25Vrms
頻率響應:Within 0.5dB from 10Hz to 20 kHz 訊噪比:>85dB,reference level: 2.83 Vrms
輸入阻抗:60KΩ平衡,30KΩ非平衡
電壓增益:26.8dB
輸入靈敏度:2.83Vrms 輸出 at 130mVrms 輸入
尺寸:451×177×504mm(W×H×D)重量:33.6kg售價:480,000元進口總代理:卡門電話:(02)網址:
[新聞] 成立於1992年的專業影音線材品牌WireWorld,幾年前推出創新的HDMI扁平線,當時成功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焦點,雖然其後有不少廠家跟著推出扁平線款式,不過,對於影音發燒友來說,只要看到扁平線身,第一個聯想到的還是WireWorld...《
[試聽報告] AudioQuest專門製作高階音響線材已經二十多年了,總裁William E. Low(一般大家都叫他Bill)不僅是個技術者,同時也很懂得如何與音響媒體溝通,用最簡單的敘述把高深的技術講清楚。聽Bill解釋製作Hi End線材的技術...《
[新聞] 面板寬僅10公分,高30公分,讓Revel M8迷你喇叭不論是當作主聲道還是環繞聲道喇叭,都顯得毫不起眼,不容易發現它的存在。M8設計的目的是要以小單體、小音箱,達到發出大聲量的目的,並能搭配專屬的立架,或隨附的壁掛架,或置於書桌...《
[試聽報告]
[試聽報告]
DLP難以取代的畫面銳利感與動態流暢度讓你難以忘懷嗎?9萬元內首見,最超值的DLP 4K投影機Optoma UHD65,愛樂音響邀您一同來體驗。Optoma UHD65採用德儀DLP 4K UHD晶片及XPR 4K成像技術,能夠在畫面上擁有完整830萬的有效像素...《
據雅士音響表示,在8/17~22這四天當中,將會在每天下午1:30與下午3:30各舉辦一場電源相關講座。活動過程中,將會使用最新的電源清淨器、電源線、喇叭線、美聲配件等新產品輪番上陣試聽,並由音響電源專家為大家介紹解說「電源系統」...《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费尽心思的搭建为那般!功放新手必读
日 05:59&&&出处:&& 作者:赵欣&& 编辑:赵欣
是否为功放而眼花缭乱?
   功放其实就是将音源播放的各种声音信号进行放大,以推动发出声音。从技术角度看,功放好比一台电流的调制器,它将交流电转变对直流电,然后受音源播放的声音信号控制,将不同大小的电流,按照不同的频率传输给音箱,这样音箱就发同相应大小、相应频率的声音了。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前级功放Proceed AVP2
   功放一般分为前级功放、后级功放与合并级功放,合并机就是把前级、后级集于一身的机器。前级是用来把信号作初步放大、调节音量的。而后级则是把前级来的信号作大量放大来推动扬声器。
前级功放是这样运行的1
前级功放怎样运行
   前级放大器或称前置放大器。通常设定的放大倍率为10倍,故也又称10倍放大器。一般统一简称为前级或前置。前级只提供讯号的线路匹配输入与放大输出。目前市面上的前级采用的输入端子,除了Mark Levinson早期的机型使用Lemo头之外,其它多是单端的RCA端子,或是平衡的XLR端子。
   讯号由输出入端子进入前级之后,利用电路板或隔离讯号线,将讯号引导至切换开关,切换开关负责切换输入的讯源,透过数个切换开关的搭配使用,也可以控制录音输出的讯源种类,方便您一边听音乐,同时录制另一讯源的音乐。
   讯号经过切换开关之后,再进入左右声道平衡控制电位器,音响使用的平衡电位器为特制的MN型,此种电位器设计特殊,向左边时,左声道的音量维持不变,但右声道则随着角度逐渐衰减,旋钮转至最左边时,右声道恰巧没声音;同理,向右边时,左声道逐渐降低音量,藉此达到控制左右声道音量的目的。正常的使用之下,并不需要调整左右平衡,因此部份前级逐渐省略这项设计,或者将左右平衡电位器隐藏于机箱角落,反正它不常用到。
前级功放是这样运行的2
   经过平衡电位器之后,讯号接着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也使用专用的A型电位器,这种电位器依照对数特性制造,使旋钮旋转的角度,可以随着耳朵的感受而线性增加。音箱效率高、后级增益大者,前级所需负担的放大倍率就得降低,音量开一点点声音就很大了。
前级分体内部
   反之,单增益前级由于放大倍率仅有一倍,因此往往把音量开到底,仍然还有不够大声的缺憾。正常而言,旋钮位置由九点钟方向至十二点钟方向之间皆正常,转动时也最顺手。
前级功放内部电路
  讯号经过音量电位器之后,便直接进入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有繁有简,设计形式不一。放大电路输出之后,有的前级会设计哑音Mute继电器,藉此控制前级讯号的输出与否,经过Mute开关之后则直接连至输出端子。总之,前级运作过程就是:输入→讯号切换→左右平衡→音量控制→放大电路→静音开关→输出。
前级主动与被动的差异
前级主动与被动的差异
   前级有分为主动及被动两种。主动(有源)的意义在于电路中使用主动组件,主动式前级便是有源前级,是必须插电才能工作的前级。而不需要插电是被动式前级,也就是无源前级。
无源前级的内部图
  从电路架构上分析,被动式前级其实就是省略了放大电路过程,讯号输入之后,经过讯号切换开关,进入平衡控制(或者将此功能省略),再使用一个音量电位器控制音量,最后直接输出。就控制音量的角度而言,它仅能衰减而无法放大,就阻抗匹配的功能来说,它也无法扮演缓冲的角色,因此被动式前级是最经济也最直接的前级。
最有名的被动式前级First Sound
   有源(主动)的前级是使用把信号放大,而无源(被动)的前级就只有调节音量的功效。First Sound是最有名的被动式前级之一,内部仅由切换开关与音量控制器组成,由于没有任何主动组件,因此信噪比相当高。当然,价格可以用天价来形容。
   但现今成功的无源(被动)前级不多,因为音源与后级的内阻有很大分别,只靠一个音量开关把音源与后级连接起来,内阻的差别会使动态、细节、频应尽失!有源的前级除了调节音量外,还可作初部扩大及降低音源及后级间内阻之别,即用作缓冲。
被动式前级为何不能少
主动与被动各自优缺点
  主动式前级具备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的讯号放大后输出,因此增益绝对充足有余。被动式前级除非使用被动式升压器提升输出电压,否则是永远不可能达成放大的任务。就缓冲与阻抗匹配的角度来看,主动式前级由于具有主动组件进行讯号放大,因此可以将阻抗特性较高的讯源,转换为较低阻抗的讯号输出,易于驱动后方的后级线路。这也是被动式前级所望尘莫及的要求。
CREEK OBH-22&&
   被动式前级充其量只能衰减,在音量全开的情况下,等于讯源直入后级,其中并没有任何缓冲的作用。假如使用升压器将电压放大,放大之后的结果也必须遵照质、能不变的物理原理,而增加了输出阻抗。因此几乎没有任何一部被动式前级愿意使用升压器进行电压放大,顶多使用一颗音量电位器控制音量罢了。
被动式前级为何不能少
被动式前级内部
   因为被动式前级没有放大电路,其讯号通路直接,能够将讯源器材的讯号以最简短的路径直接输出给后级,这就是人们采用被动式前级的初衷。由于不使用主动组件,因此没有任何的失真、音染、噪声、相位飘移等问题,也由于使用机械开关,因此被动式前级也没有增益频宽积的限制,正常设计的被动式前级可以传输数MHz的讯号,尤其是噪声以及S/N比规格两项,几乎没有任何主动式前级可以匹敌。总之,各有所用。
功放的集大成者合并级
后级 合并级
合并级功放内部  
   后级是把从前级来的信号放大给扬声器声器用的。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后级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放。分开前、后级比合并机好处是,为各自有更大的空间去造得更精密。而两者间也更少干扰,细节表现较多。而且,分开前后级会发烧友有更多推动机的选择。
合并级功放的前级部分
合并级功放的后级部分
   合并级功放将前置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内的放大器称为合并级功放器。我们一般常见的功放机一般都是合并式的。合并式机则有使用方便,相对造价低的优点,平价合并机输出功率一般大都设计在2X100W以下,也有不少厂家生产2X100W以上的高档合并机。
前级功放、后级功放与合并级功放简述
   简而言之,前级负责收入信号后,送给后级去放大。前级的输出信号是很低的,若直接接到喇叭可能只会听到很小的声音。后级负责功率放大,就是将前级传给它的信号强度加大然后传给喇叭送出去。合并级功放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功放,里面包括前后级功放。 ■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8624人浏览 986人浏览 741人浏览 676人浏览&&共有:15173名会员,最新注册:pro5。&
功放音箱CD机书架箱胆机马兰士丹拿CD
您的位置: > &
音箱阻抗低到2欧姆也不怕:麦记Mark Levinson No.536单声道后级
作者:U-Audio/阅读:880/
要: Mark Levinson No.536单声道后级,采取全差动式线路、AB类放大、每声道具有400瓦的推力。如果没有勇气一次攻顶,直取No.53,No.536就值得注意。
联系电话:3 联系E-mail:
声明:本站大部分内容是由会员从前台登陆后发布的,若牵涉到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版权所有 信息不得转载!(C)
广东省通讯管理局 经营许可证:
订阅号及微网站:sthificom
视听发烧网拒绝访问 | www.hifidiy.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hifidiy.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1b002c867e663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p生成随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