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为什么我手机电量用到多少充电充电充到88%就充不下

第三方登录:探索人类智慧的进化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李平字体:
心灵系统(虚拟实在发生场所)是对生命体基因功能(环境信息与生命体自在相互作用载体)的拓扑进化
&&&&&&&&& 如果说基因实在的存在意义是生命体存活于环境的一种自我完善(生命体功能智能变化)的力量机制的话(如生物各种生存技能),那么,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的大脑(组织结构)存在意义则是对基因实在的存在意义本质的拓扑进化。它令到人类生命体超脱了通过基因变化及指令来改变生命体自身结构及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生存模式,而以类似机制的大脑(心灵系统)思维认知模式,实现生命体在功能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认知事物(知识-虚拟实在)并运用事物的特性(物理、化学等属性)来实现生命体适应环境而生存。&&&&&&&& 在这一意义上说,人类的知识体系(虚拟实在系统)类似基因的结构,它的进步也就意味着人类生命体的“基因”的进化,而知识体系的实践(如工具发明、经济生产活动等)则相当于基因功能的演绎。在这里,生命存在已由智能属性进化到了智慧属性,生命事物关联环境的方式由被动(环境选择)到主动(意志选择),关联范围由地域性到宇宙性,关联性质由现实性到目标性,关联媒介由物质能量形态到信息形态,这是生命存在进化的又一分叉。而令人类感到玄乎的意识图景,只有在这种背景下去理解,才可得到清晰。
&@人类将感知的宇宙解析为物质、能量、信息三个“亚元”,将三个“亚元”有机的结构在洛仑兹的坐标系上,体现出质量(物质)、能量、信息的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显然这三“亚元”就是架构在实物上和场上的物质维、能量维、信息维。物质三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界中的万物毫无例外的由物质三维依照自然规律来架构。在时间维上通过物理进化、化学进化、生物进化,使物质、能量、信息有序积聚形成了有层次的自然界[1]。物理进化是第一层次的有序结构,化学进化是第二层次的有序结构,生物进化是第三层次的有序结构。当人类出现以后就形成了人类进化的有序结构,与人类进化并行的还有两种有序结构,那就是人工自然进化的结构和精神文化的进化结构。显然围绕人类进化(社会进化的一部分)的就是“自在自然”的进化(前三层次的总和),“精神文化”的进化,“人工自然”的进化(社会进化的另一部分)而形成一个人类系统的现实结构。
&&@拟子理论
  拟子(meme)这个词最初源于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拟子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为了读上去与gene一词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腊字根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词头mi,把它变为meme,这样的改变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跟英文的“记忆” (memory)一词有关,或是联想到法文的“同样”或“自己”(meme)一词。在国内,学者对于meme的翻译有多种,如“縻縻”(《复杂性中的思维》、曾国屏)和“谜米”(《谜米机器》,高申春)等。道金斯将拟子描述为“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事物。”
  在拟子的概念被提出后,许多学者对阐明拟子含义及其规律、建立拟子进化理论做了贡献,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苏珊·布莱克摩尔、理查德·布罗迪(Richard Brodie)、阿伦·林治(Aaron Lynch)、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等。丹尼尔·丹尼特在他的著作《意识的阐释》、《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中应用拟子理论阐释心灵进化的机制。苏珊·布莱克莫尔将拟子理论进一步扩展,对拟子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基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拟子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人类文化以及心理结构。她在《谜米机器》一书中写道,“有关文化进化的拟子理论,其全部要点就在于将拟子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这就意味着,是拟子的选择在驱动着观念的进化,而观念的进化必须有利于拟子的自我复制,而不是有利于基因的自我复制。这是将拟子理论与先前有关文化进化的理论区别开来的一个巨大的差异。
探索人类智慧的进化
&&&&&&&&&&& 人类的文明与文化进化,是播种智慧的土地,是养育智慧的江河,是构筑智慧的基石,是创造智慧的源泉。
&&&&&&&&&&& 第一节 生物遗传与生物进化
&&&&&&&&&&& 没有生物的遗传,就没有生物的进化,也就不可能有人类智慧的遗传与进化。&&&&&&&&&&& DNA的指令进化,是对环境所产生的“超突变”效应,产生极大数量的模型,来试图完成与外来病毒的楔合作用。而这些过程仅仅发生在“信息层”的作用,从未到达抗体的“制造层”。
&&&&&&&&&&& 一、基本概念
&&&&&&&&&&&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分子:是指物质的单元,能够保持与原物质化学一致性的元素的最小粒子或原子的化学结合的最小粒子。分子分为生物分子与非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由非生物分子构成的,它已经具有生命。&&&&&&&&&&& 遗传是人类机体结构、功能进化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进化的基础。&&&&&&&&&&&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3个方面。&&&&&&&&&&& ⑴遗传物质本质包括:它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它的结构、组织和变化等。&&&&&&&&&&& ⑵遗传物质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 ⑶遗传信息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等。&&&&&&&&&&& 遗传物质:&&&&&&&&&&& 本质是染色体,人类的染色体有46条,大小约为1~2微米,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份。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DNA、RNA的复制来实现的,遗传信息是DNA的信息与程序。
&&&&&&&&&&& 二、分子生物与人类进化
&&&&&&&&&&& 在生物的基因中,记录了整个生物进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解读基因,我们就可以搞清楚生物进化的所有历史。而基因中蕴含的文化,就是基因文化;基因中蕴含的生物改造自身、创造自身的智慧,就是基因智慧。&&&&&&&&&&& 在人类进化之中,智慧对于进化发挥着主导作用:从人类的基因中,我们可以解读到基因文化和基因智慧;从生物分子中,我们能够看到分子智能;从生物细胞中,我们能够看到细胞智能;从生物组织中,我们能够看到组织智能;从生物器官中,我们能够看到器官智能。&&&&&&&&&&& 如果说,人类进化的早期,是一个智慧形成的进化过程,那么,当这个智慧形成之后,人类的进化就进入到在智慧引导与控制下的智慧进化时期。它包括:⑴人体自身进化――功能、结构、进化机制的进化;⑵人类文化进化――文化、科技、物质文明、知识、观念、智慧的进化。&&&&&&&&&&& 在智慧进化过程中,智慧程序产生了一系列的转化,包括:程序的自形成、程序的自重组、程序的自组织、程序的自进化、程序的自控制。正是由于它们的形成,而导致了智慧程序的自形成、自重组、自组织、自进化、自控制进化。&&&&&&&&&&& 生物学意义的“进化”:是指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产生的,然后,完全按照自然方法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生命是一种分子现象,生物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的、具有生命的最小单位。奇妙的生物分子极为复杂,它是一种有机分子,并且具有生物分子智能。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生物分子就具有了生命现象,它与非生物分子到底有什么区别?生物分子进化与非生物分子进化又有什么不同?生物分子智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突变”。我们知道,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形成的,受精卵只是一个细胞,而胎儿却有许多种细胞。那么,应该说,胎儿是由一个受精卵“突变”而来的了?原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受精卵携带着人类的遗传基因――DNA,它是由一系列的程序构成的,携带着构成人体所有不同类型细胞的全部信息。这个程序,将按照它原有的时间顺序、构成方式,逐步完成胎儿的发育。受精卵为胎儿的形成,提供遗传信息、提供复制各种细胞的场所。所以说,人类胚胎发育过程,绝不是细胞“突变”,而是一个遗传信息程序执行过程。&&&&&&&&&&& 生物体内有许多高智能的器官,比如:&&&&&&&&&&& ⑴分子器官――构成了细胞内物资运输的高速公路、运输线、构成了各种生命过程的生命开关;&&&&&&&&&&& ⑵太阳能器官――具有光合作用的器官;&&&&&&&&&&& ⑶电子器官――神经系统的器官。&&&&&&&&&&& 这些高智能的器官,执行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要比现有的最为复杂、功能最为精密的人工智能仪器,还要高级的多。
&&&&&&&&&&& 三、生物遗传与智慧遗传
&&&&&&&&&&& 生物遗传:是指通过细胞染色体由祖先向后代传递的品质。生物遗传不但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身体,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智能结构,这就是大脑。生物遗传是由遗传基因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来完成的,DNA中即包括了构成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的信息,也包括了构成智慧的信息。&&&&&&&&&&& 智慧遗传:我们知道,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属于潜意识的那部分,而人的遗传智慧也深藏在潜意识里,它必须由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来开发,才能进入我们的显意识层次,并被我们所感知。&&&&&&&&&&& 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人类的遗传使我们具有了这种潜在智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智能是:“能够识别和学习人类自己所创造的信息体系的智能,人类的信息体系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这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不是空的,它包含了形成潜在智能的全部信息。&&&&&&&&&&& 进化: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婴儿的“能够识别和学习人类自己所创造的语言智能中心”,是在大脑的显意识区,处于一种开放状态,随时准备接受外来的信息,它的发育与定型过程,是人类由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假如,这个时期婴儿只接受了动物的信息,比如:我们所知道的“狼孩”,他就会“进化”成为,具有“狼习性的动物”。&&&&&&&&&&& 婴儿对周围环境和同伴的认可过程也很重要,他会受其影响而进化,如果是人文的环境,那么他就会进化为人,反之就会“进化”为动物。因为,婴儿还没有形成自主意识,还不具备选择和识别环境的能力,所以,婴儿的早期进化,完全是一个适应环境过程,而不是选择和识别环境过程。&&&&&&&&&&& 智力中心:我们接受了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所有的“智力中心”,婴儿的早期教育,不但唤醒了这些沉睡的智力中心,促进其结构的发育、成熟;同时也注入了大量的“人类信息”,使其形成了最初的“原始意识”。很明显,“人类信息”是促进婴儿形成正常“认知心理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看来,显意识是后天进化所获得的,其主要特点是能“主动的注意、关注”,它与婴儿先天的条件反应不同,前者是一个“主动的、有意识行为”;后者是一个“被动的、无意识行为”。&&&&&&&&&&& 信息遗传:如果说,DNA是整个人体的遗传信息总合,为什么我们只想到它可以遗传我们的形体结构,而不遗传我们进化的智慧?即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有人会说,如果智慧是先天遗传的,为什么婴儿出生后不会说话、认字?我想有这么几种可能性:&&&&&&&&&&& ⑴遗传信息库,首先要与后天的感觉信息库建立对应关系,才能被启动。&&&&&&&&&&& ⑵知识信息要在后天获取,是一种抽象信息。&&&&&&&&&&& ⑶抽象信息是由人类所创造的抽象符号、图像所构成,而人类最初最容易接受的是形象信息。&&&&&&&&&&& ⑷实际上,婴儿的学习确实是从形象认知开始的,这与成人研究自然科学的过程相吻合,&&&&&&&&&&& ⑸我们的知识是在我们感知了自然界的信息后,通过不断的总结、归纳,并将这种自然界的信息,转化为人类的信息,才建立了今天的知识体系。&&&&&&&&&&& 生物遗传没有把祖先已经创造的知识遗传给我们,而是把智力给了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这种以遗传方式所获得的“智力”(智慧核心),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形成和改变的,它将伴随我们一生。&&&&&&&&&&& 知识遗传:假如我们只获得了知识遗传,而没有获得能够创造知识的智力遗传,在我们极短的生命里,将很难或无法改变这种知识遗传智慧,这对个体再进化,具有极大的束缚作用,知识遗传将变成人类大脑中的固有智慧,也不利于个体的多样化发展,不符合“生物的多样性原理”。&&&&&&&&&&& 智力遗传:为什么个体必须获得“智慧核心”的遗传呢?因为这个“智慧核心”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个体来说,在他有限的生命里,是不可能完成这种进化的。这个“智慧核心”就是:人生来就能够学会说话,并能够识别和学习人类自己所创造的信息体系。人类的大脑就具有这样的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前人的智慧结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识与智慧,而无须以遗传方式,直接获得的“智慧”(知识)。我们所须的是智慧的结构与基本功能,是学习与创造的智慧。
  第二节 进化论与智慧教育
  进化论不但是生物进化与智慧的经典理论,而且是整体科学理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进化的经典理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创造了人工智能理论中的系统自进化理论。
  一、“宏观”进化论与智慧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进化论(Darwinism)。认为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群体)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陶汰。如果自然条件和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宏观” 进化论:其代表人物达尔文坚信,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他强调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认为自然选择与适应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与生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生物进化的本质是DNA随机突变形成的,生物进化是一种自然属性。
  在我看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于解释生物机体的进化是比较合理的,但对于人类的智力进化来说,则无法摆脱其“生物属性的哲学思想体系”。如果说,在人类进化的早期,人类还没有脱离一切生物进化的属性的话,这一时期的人类进化,还处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被动进化”之中。那么说,人类进化的后期智力进化,则是一个“主动适应自然环境、主动认识世界、主动改造世界的主动进化”。这主要表现在人类智力进化的“原始创造意识”,包括人类创造的工具、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为什么说人类智力进化是一个主动过程呢?因为人类的进化,如果只是一味的适应自然,这样的进化结果,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超越动物的“主动意识”,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工具、语言文字。
  然而,人类正是在利用自然工具等基础之上,获得了创造的“启发”,进而萌发了“原始创造意识”,从此走上了智力进化的主动创造历程。我们再来看一看人类现代的智慧进化,哪一项科技进步不是创造的结果?反过来,人类的科技创造,又促进了人类自身智慧的进化。这种从现代人类智慧进化,来推测原始人类智慧进化的,“逆向性智慧进化思想系统”,是非常科学的,它符合人类智力进化的客观规律。
  二、“微观”进化论与智慧
  “微观”进化论:是从分子生物化学的“微观”层次,来研究、解释人类进化的理论体系。
  怀疑:“微观”进化论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提出了怀疑:认为人类的进化,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而是整体功能结构的“突变”。
  核心理论:任何一种系统都具有不可降低的复杂性,所谓的“不可降低的复杂性”:是指某个系统是由匹配得当、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这个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因而,缺少任何部分都将使这个系统无法有效地发挥功能。所以,在生物进化中,生物系统只能是作为一个整体一次形成。
  过渡:在生物进化中,就功能层次上,不存在过渡的前身。我们可以从非生物界的实例中,来理解这个问题:例如从自行车发展到汽车,自行车只能是“概念上的” 过渡的前身,而不可能是“实际意义上”的过渡的前身,因为,就功能层次上自行车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由它的链条,进化为汽车的发动机的。
  指令进化:正因为如此,DNA“指令进化”是对环境所产生的“超突变”效应,产生极大数量的模型,来试图完成与外来病毒的楔合作用。而这些过程仅仅发生在信息层的作用,从未到抗体的制造层。正如我们在解决问题前,是通过思维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发散性思维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许多可能,最后再从中选择出正确的方案,这正是进化的奇妙之处。
  生物之所以具有智慧,是因为他对任何一种必要的功能活动,只是利用各种“指令”,来寻找最终需要执行的功能活动,而不是通过各种功能的具体执行,获得最后的正确方案。如果是那样的话,生物需要付出多少失败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案呢?而人类智慧进化,也使人类具有了用思维来寻找正确方案的智慧,使人类不必要付出“行动”上的失败。这就是进化的意义所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揭开智慧之迷的根本原因。
  程序进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中基因的重组,应该是一个程序的再构建或重组。细胞里的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是按照DNA程序指令来完成的。程序的改变是DNA的自组织智能、自进化智能、自控制智能、自完善智能协同完成的,其目的是对环境适应的自然选择,主动选择。大系统控制正是基于这种理论来设计与实现的。
  同样,生命的起源也属于程序的进化:由数据 信息 程序 生命。程序是由一些有规律的数据、信息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秩序”。生命形成的最初秩序,就是自然规律――“自然程序”,各种事物都有自身的内在规律,信息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本身就是“规律”。
  程序进化可以使细胞内的生命过程,由一种模式转化为另一种模式。生命过程只不过是由程序所控制的一个过程,构成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程序进化,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生命现象,只是这个程序控制下的结果。所以,从结果论证进化的方法是徒劳的,我们应该从原因――程序进化,去探索生物的进化,探索智慧的进化。
  探索宇宙的起源与进化,要比探索有关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更加困难,这是由于生物与非生物只不过是存在方式不同,生命的起源只是物质构成方式的转化。而宇宙起源的原始状态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进化的历程又是什么样的?则是一个非常难解的迷。
  DNA与RNA: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自然界中存在的“氢与碳”、“氮与氧”,能够生成烷、氨、水,并在雷电、火山、太阳光的作用之下,形成氨基酸,DNA、RNA同样也能够形成。蛋白质只不过是氨基酸的有序组合方式,DNA、RNA既是生命物质,也是信息编码的物质单体和信息储存的介质。
  有学者提出,现代科学在合成DNA、RNA时,加入了人类的智慧,而认为在DNA、RNA形成的原始状态,其智慧应该是零。我认为:在DNA、RNA形成的原始状态,其智慧就是“自然秩序”,我们不应该否认“自然秩序”的存在,要知道人类就是自然创造的,人类的智慧也是自然创造的。那么,为什么说人类的智慧就一定高于自然智慧呢?现代科技不就是揭示自然规律吗?
  另一些学者常常用人造物质的产生与进化,来说明自然物质的产生与进化的不可能性,这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人造物质与自然物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造物质是人类信息操作的结果,自然物质是自然信息操作的结果;人造物质已经赋予了人类的智慧,而自然物质却保持着自然秩序――“自然智慧”。
  生物细胞进行复制时,提取NDA信息分为两个过程:
  ⑴转录――细胞首先将NDA的信息转录到RNA,制作成各种不同的RNA,RNA携带着NDA的信息。
  ⑵转译――RNA是NDA的复制品,并将其信息转化成为特定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就是这组信息的实体。
  密码:生物进行进化时,首先在自身NDA中,标记好需要进化的密码,在向下一代遗传时,改变密码。于是下一代所接受的密码,是已经发生改变了的密码,即已经进化后的密码。而下一代生物就可以利用直接获得的、已经进化的、新型密码,建立起新的细胞结构,而不需要改造自己的细胞结构。具体过程是:精子+ 卵子 受精卵 新型 密码进化。在卵子受精时,进化后的信息遗传给下一代。
  计算机病毒的复制、演化,对生物进化应该有许多启示,即程序进化问题。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选择与适应:分子生物化学认为:某个系统要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就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功能”。根据系统本身的结构――认为达尔文主义者对生命机制的一个解释,会让人永远难以捉摸。而我认为:“最基本的功能”结构的进化,不是对原有细胞结构的改造,而是通过DNA的进化,构成新的“最基本的功能”结构。“自然选择”与“适应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所有生物进化的根本原理。
  “自然选择”是一种双向的过程,生物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以求“适者生存”;环境以自身的调节作用,选择构成环境各种因素,以求达到平衡。因为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宇宙的大环境,它们原本就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它们之所以能够以这种方式存在,就是它们具有维持这种动态平衡的内在运行机制,这就是它们的自然规律。
  我们不应该将生物与非生物,放在一种完全对立的角度,进行认识与考查。而应该从宇宙大环境及其演化规律,对生物与非生物演化、进化,进行的分析与考查。任何规律都应该是广义是的程序、秩序。某种程序所具有的控制、调节机制,就应该视为一种智能。不同层次的程序,只不过智能程度有所不同。
  模式转换:“复杂系统”必须具备自组织智能、自控制智能、自进化智能。“复杂系统”通过系统的“紊乱”,从一种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模式。正如受精卵开始时,只是一个细胞,呈现某种稳定的条理化状态,但受精卵的DNA中蕴藏着,能够打破这种稳定“条理”的程序,由此而引导细胞内部的“紊乱”,并产生了肝细胞、皮肤细胞、脑细胞等。
  这个过程很像计算机程序行为,“复杂系统”正是以一个数学概念描述计算机程序的行为。我们知道,计算机的一个小的程序改变,将会引起输出端的极大的变化,生物正是以这种方法完成进化的。
  自然秩序在DNA中,形成了生物秩序,环境的变化使生物秩序需要随之产生相应的改变,于是引导出有目的的改变。DNA的自控制智能,对环境的变化产生感应,并由此产生指令的改变。生物中生化的改变、生物电的改变,即正电与负电的变化,与电子计算机中信息的变化,存在着相似的关系。比如:“正”、“负”;、。这些大概就是生物程序的构成机制。下面我们从人工智能、信息理论,来讨论生物中存在的一些智能。
  分子智能:每个分子都是由相应的原子组成,并具有一定的运动方式,即组成某种分子的相应原子之间的作用,构成了这种分子特有的运动方式。这种特有的运动方式是由一系列的数据组成的,再由数据构成信息,最后构成特有的“程序”。而这个“程序”就是分子智能,分子就是在它的控制之下保持其特有的运动方式的。
  细胞智能:每个细胞内都存在着DNA,其内部存在着控制细胞生命过程的“程序”,所以DNA的“程序”就是细胞智能。细胞进化正是通过这种“智能程序”的有目的的选择完成的,就像我们人类改造环境一样,细胞在不断地改造、完善“自身”,因此DNA是一个绝对地智能高手。
  器官智能:器官是由一系列的相关细胞构成的,其功能是由这些细胞协同完成的,器官的协同机制也就是它的控制机制,即器官智能。
  从自行车到飞机,是从人工动力到机械动力的进化、动力方向的进化、基本构件的进化、构件组合模式的进化,这些都是智慧“观念”的进化、智慧“指令”的进化。细胞进化也是这样一种方式。
  人类智慧的进化与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程序的进化。比如人类感觉、认知、思维过程,都是一些程序的操作过程,包括程序的自形成、程序的自重组、程序的自组织、程序的自进化、程序的自控制等。
如果能够确定人类智慧进化就是程序进化,我们就可以按照程序进化机制,来研究人类智慧进化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考证。
  三、遗传智慧的进化
  “智慧核心”的进化,是通过种群进化得以实现的。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岁月里,人类的DNA基因中,保留下了自然界本身运行规则的“印迹”――“秩序”,比如时间:一年四季,日出日落;还有空间:大小,高低、远近。这种“印迹”经过几亿万年的进化,慢慢的以遗传基因的方式,储存到人体内部的“DNA”之中,它是智慧进化最原始的开端。
  人类进化的另一个部分是社会进化。社会进化就是文化进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信息: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也包括宗教、民俗、文明、科技等。社会进化属于非生物进化,它发生在人体之外,是通过文化进化的形式来实现的。
  为什么生物进化不能把包括智力、知识等全部智慧遗传给个体呢?而要采用社会遗传的方式,进行知识遗传,我想有以下11种原因:
  ⑴人类的遗传基因承担着人体遗传所需的全部基因,这已是一个巨大的、具有天文数字的信息体系,在胎儿短短的十个月的孕育期,首先要确保完整而准确地、承袭父体和母体所提供的基因,形成胎儿自身的遗传基因。
  ⑵而后这个遗传基因进行有序的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再由这些原始的组织细胞,发育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⑶你是否知道,人体拥有几亿万个细胞,每一个细胞又具有什么样复杂而又精细的解剖结构,不同的组织、细胞又具有各自所特有的生理功能。要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的遗传,是一个何等庞大、复杂的生物工程呀!
  ⑷大家都知道,人体是一个开放体系,要保持一个相当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就需要人体具备一个相当复杂、完善的调节体系。
  ⑸而生命体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过程。
  ⑹同时,生命体还必须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并与疾病做斗争,这一系列的人体功能,同样需要遗传基因来遗传。
  ⑺自从语言和文字出现之后,人类的智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人类遗传基因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⑻这就是说,生物遗传已不能适应社会进化飞速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人体的遗传基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与智慧全部固化到遗传基因当中去。
  ⑼而恰好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字、符号非常适合充当这一角色,这就自然产生的社会进化。
  ⑽对于人类生物进化而言,社会进化是一种相当“经济”的手段,它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自身的进化,而且减少了生物遗传的负荷,这样就能确保生物遗传的准确性、简易性、纯净性。
  ⑾试想、如果将所有的知识和智慧的遗传任务,都交给生物遗传基因来完成,过量的信息,已超过了人体遗传基因所能承担的遗传能力,这将势必造成遗传过程的混乱,使人类的正常遗传无法完成。
  我认为:在人类的遗传基因里,一定有“智慧遗传信息”。如果说,没有智慧遗传信息,婴儿又如何能够学习语言、学习科学知识呢?反过来说,智慧是后天获得的,那么,为什么只有人才能获得呢?而其它动物、植物又为什么不能获得后天的智慧呢?我认为,婴儿所获得的最根本的智慧是“能够识别和学习人类所创造的信息的能力”,而其余的智慧都能在后天获得。
  四、获得智慧的进化
  获得智慧进化:是个体进化,是先天智慧与后天学习、实践的结晶。社会进化,即包括了个体大脑结构的进化与大脑遗传智慧的进化,同时,也包括了外在的物质文明、科学知识、技术的进化。社会进化,使得个体不但获得了先天的智慧结构与智慧信息的进化,而且,为个体后天能进一步获得外在的物质文明、科学知识、技术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反过来,获得了进化的个体,又推进了社会进化。那些进化中的佼佼者,将引导、促进整个社会的进化。
  迁移:在人类近代进化史中,外在的物质文明、科学知识、技术的进化是最为迅猛的。社会进化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即是生存的需求,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人类欲望的需求。为什么社会进化会如此迅猛呢?原来,这是由于“遗传的迁移,进化的迁移”。
  创造:自从我们的祖先走出森林后,随着他们运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劳力生产的复杂化,人类的大脑体积迅速增大,原始经验的积累也在不断的增长。这时,人类已“朦胧”的意识到,生物进化已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于是,人类便渐渐的开始创造自己的语言,接着又创造了文字。这样,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得到了保存,并因此获得飞速发展。再后来,人类又创造了数学与逻辑体系,使人类的智慧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大脑结构进化:在人类早期进化中,大脑结构的进化是非常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大脑结构的进化,取决于遗传基因的进化,而后者的进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知道,智慧进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大脑结构和大脑遗传智慧的进化,二是外在的物质文明、科学知识、技术的社会进化。
  主观能动性: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最根本的是他所独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在意识到自身智慧的进化受到生物进化的束缚后,便主动开始了“创造社会进化体系”,使人类文化遗传“由内部迁移到了外部”,使人类文化进化“由内部迁移到了外部”,完成了“智慧进化的一次彻底革命”。
  另外,在这场“智慧”进化革命中,人类完成的另外一项智慧进化是:“开发了更多的思维通道,创建了更为完善的思维体系、思维方法,创建了人工智能”。
文化进化与智慧进化 王玉恒
http://www./show/tougao/2002/jinhua-zhihui.htm
&& 文化进化是人类智慧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节&&&&&& 生物进化的启示
&&& 生物进化是人类智慧进化的源头。
&&& 一、&&&&&&&&&&&&& 宇宙形成的启示
早期的宇宙:是由原子核、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组成的,在100亿年前,宇宙热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分布不均匀的星系前物质收缩成为原星系,再演化为星系,目前我们已探测到的宇宙空间是150亿光年(206256天体单位)。
太阳系:形成于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云“塌缩”形成的,这个过程大约为4000万年。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包括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太阳系的半径为50个天体单位(308568亿公里),是银河系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距银河系中心的距离为10千秒差距(3.2616光年)。
地球: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赤道的半径为6378.14公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核是一个高温、高压区,达到360万大气压,5000度高温。
太阳风:是由带电的高能粒子构成的,自地球的两极注入,达到10千电子伏,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极光。太阳风给地球带来巨大的能量,它对地球内部的物质产生着某种作用,对地球的运动产生着影响,它所产生的磁场,对生物生命有巨大的作用。
就目前我们所知道,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生存环境。除此之外,整体宇宙的环境非常恶劣,不是酷热难当,就是冰天雪地,其它星球没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大气层和水资源。由此可见,在宇宙中出现生命是一个奇迹,其几率几乎是零。但必竟不是零,宇宙中出现了生命,就好像飞机场上吹过一场大风,将机场旁边的一堆垃圾,组装成了一架波音―767,这看起来很可笑吧。
如果把宇宙比做太阳,那么地球就是一粒尘埃,如果把太阳比喻为地球,人则是一个小小的病毒,茫茫宇宙之间人是多么的渺小。宇宙的形成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生命的诞生就更不可思议了。但是,生命必竟诞生了,人类诞生了,人类的智慧诞生了。
二、&&&&&&&&&&&&& 人类进化的启示
人类有40多亿年的进化史,仅从古袁人到人类就有万年的历史,而从智人到现代人也有30万年了,真正的文字出现不过2000年,工业革命到现在才200年,而我们对信息的了解与应用是近几十年的事。我想,人的智慧99%以上是遗传而来的,这里所说的遗传是广义的遗传――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
人脑是由遗传而来,是智慧的物质基础,人能够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语言和科学技术,而其它动物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人类遗传的智慧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内部DNA基因遗传的脑和智慧信息;另一部分是由外部文字、符号遗传的科技文化,这就是所谓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
每个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而他所创造的成就,对于整个人类进化所造就的智慧而言,确实是非常有限的。个体对于智慧的再创造,与人类已有的智慧相比,是微乎其微。个体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可能对他内部遗传有多大改变。大多数人只是继承了内部遗传而来的智慧,而外部遗传的科技文化,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来继承。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说,内部遗传――好比是电脑的硬件和基本运行平台(Windows);外部遗传――是各种应用软件。大家都知道,没有应用软件的电脑是无法处理信息的。
一个拥有健全大脑的人,他的先天遗传智慧与伟人的先天遗传智慧没有根本的差别。因为,他们同样接受了人类进化的先天智慧。不过,这只能说明你拥有了先天的智慧。而先天智慧在婴儿的大脑中处于沉睡状态,必须由后天的教育和开发才能启动,成为后天的智慧。所以,对于一个有正常智力的人来说,能否拥有后天的智慧,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学习和智力开发。
三、&&&&&&&&&&&&& 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的比较分析
生物进化是将生物遗传信息固化在DNA中,通过自然选择法实现进化;社会遗传是将人类所创造的科学、知识、艺术等成果,用文字、符号、图像的形式记载下来,通过教育、学习、再创造实现进化。前者是通过生物本身“内在”的信息载体来实现的,完成了生物进化;后者是通过人造的“外在”的信息载体来实现的,完成了文化进化。前者发生在小小DNA的核酸里,如此的微妙精细;后者发生在庞大的社会里,无比的博大精深。
四、&&&&&&&&&&&&& 人类进化与自然选择
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达尔文坚信,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他强调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认为自然选择与适应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与生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生物进化的本质是DNA随机突变形成的,生物进化是一种自然属性。
在我看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于解释生物机体的进化是比较合理的,但对于人类的智力进化来说,则无法摆脱其“生物属性的哲学思想体系”。如果说,在人类进化的早期,人类还没有脱离一切生物进化的属性的话,这一时期的人类进化,还处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被动进化”之中。那么说,人类进化的后期智力进化,则是一个“主动适应自然环境、主动认识世界、主动改造世界的主动进化”。这主要表现在人类智力进化的“原始创造意识”,包括人类创造的工具、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为什么说人类智力进化是一个主动过程呢?因为人类的进化,如果只是一味的适应自然,这样的进化结果,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超越动物的“主动意识”,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工具、语言文字。
然而,人类正是在利用自然工具等基础之上,获得了创造的启发,进而萌发了原始的创造意识,从此走上了智力进化的主动创造历程。我们再来看一看人类现代的智慧进化,哪一项科技进步不是创造的结果?而人类的科技创造,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自身智慧的进化。这种从现代人类智慧进化,来推测原始人类智慧进化的,“逆向性智慧进化思想系统”,是非常科学的,它符合人类智力进化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脑的结构进化与信息进化
&&& 大脑的每一个神经细胞就像一台生物计算机,它的结构与功能远远胜过现代的最为先进的计算机,可以想象大脑经历怎样的进化历程。
&&& 一、&&&&&&&&&&&&& 从古猿到现代人
人脑早期进化,主要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生理功能中枢、运动与平衡中枢的进化。人脑后期进化,主要是前脑中的大脑进化,是人类的智力中枢区。人类的前身古猿大约生活在500~150万年之间,脑量不到450ml,智人生活在大约30~5万年之间,脑量已达到ml,与今天的人没有多大差别。
促进大脑进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是制造工具、劳动、语言的发明与使用。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自从人类发明了语言之后,人类大脑的重量和结构,便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这一点,足以说明语言对于人类进化的重要性。
二、&&&&&&&&&&&&& 胎儿脑发育
胎儿脑:胎儿脑的发育极为复杂,胎儿脑重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从DNA的遗传物质,到发育成完整的脑,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成熟期胎儿的脑重量约390克,并具备了成人脑的基本结构。胎儿大脑的发育过程,几乎经历了人类脑进化的整个过程,而人类脑的进化,却经历了几亿万年的漫长岁月。
婴儿脑:初生婴儿脑重量约390克,9个有时达到660克,3岁时约有1000克,7岁时达1290克,成年人的脑重量为1400克。婴儿时期到7岁时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大脑的重量,由初生时的390克增加到1290克,神经纤维数量和神经细胞数量大大增多;同时,神经纤维鞘已经基本形成,它是起隔绝作用的,防止流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信息互相产生干扰;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完善,各种功能区已经形成,并进一步分化为独特的功能区。
脑的进化与发育:前者需要几百万年才能完成的大脑进化,后者只需几年就能完成。胎儿的孕育过程,是由单细胞生长发育成为完整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浓缩了人类整个进化的全过程。婴儿体重与脑重量之比为600:390=1.53:1,成人为0=85.71:1。可见婴儿脑重量占身体重量的比例相当高。这说明,脑是人类发育中优先发育的器官。
三、&&&&&&&&&&&&& 脑的先天信息进化
遗传基因又是大脑处理信息的中央处理器。
脑的先天信息进化:在脑的进化过程中,除了结构进化外,还有信息进化。这里我们从遗传基因DNA的进化说起。
信息:从单分子生物到单细胞生物,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生物进化后所形成的新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必须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才能遗传给下一代,这些被记录下来的东西,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信息。其结构当中包含着结构属性信息,而生理功能则必须以一个完整的信息系列为基础,来实现其复杂的生理过程。例如:消化功能,细胞从外界获取食物后,对食物进行消化,消化后的食物转变为细胞所能利用的大分子,糖、蛋白,脂肪,这些物质一部分转化成为能量,为细胞提供运动及其它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则被用于建造细胞。
智能控制系统:在以上这一系列复杂过程中,细胞是如何消化食物的?细胞又怎样知道它每天需要多少食物?能量需要部分占多少?结构建造占多少?要建造哪些结构?各种结构又是如何建造的呢?原来,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是受细胞自身所控制的,这就是细胞的――智能控制系统,它是一系列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信息是以蛋白分子的形式储存的。
DNA:单细胞生物的进一步进化,就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以后又出现了遗传基因――DNA。我们知道,人体遗传基因――DNA中,包含了形成完整人体的所有信息。它的信息含量大的惊人,是一个天文数子。当然,这些信息中也包括了形成人脑的信息。人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统管着人的生理功能、情感活动和智力活动等。人脑不但接受了结构的遗传,同时也接受了惊人的信息遗传,这就是――统管着人的生理功能、情感活动和智力活动的信息。
遗传性经验:心理潜能的研究者们还认为,大脑内储存了大量的我们祖先遗传给我们的“遗传性经验”,这是祖先在进化中所获得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
在遗传智慧中我们曾多次说明,婴儿先天就有的那种“能够识别和学习人类自己所创造的信息体系的能力”,也是信息遗传。
四、&&&&&&&&&&&&& 脑的后天信息进化
脑的后天信息进化:是指人类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信息再经过大脑智慧的整合,转化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这一系列的智能活动又促进了大脑智慧的进化。
应该说,现代人类大脑的后天信息进化,是人类智慧进化的主体部分。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此期间,人类大脑结构同样获得了进化。但与大脑信息进化相比,大脑结构进化是微不足道的。大脑的后天信息进化,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获得“后天的智慧”,能否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全部。
一个人的智慧进化,是由于他的大脑不断注入了知识信息,注入了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信息。这些注入的信息,不但进一步丰富了大脑的“信息库”,而且开发了人的先天智力。如果没有这些信息的注入,我们的先天智力就不可能获得开发,我们的智慧将被封闭在大脑里,我们将无法转化为社会人。
第三节&&&&&& 个体进化与社会进化
&&& 社会进化促进了个体进化,个体进化引导着社会进化。
&&& 一、&&&&&&&&&&&&& 社会进化的必然性
社会进化是人类整个智慧进化之中的一场革命。
社会进化:是指人类智慧的“外在”进化,即伴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所产生的文化进化,它是由知识信息进行遗传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基因遗传的。这里所指的知识信息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一切知识。
为什么说,社会进化是人类智慧进化的必然结果呢:
⑴知识信息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和发展的,而遗传基因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其进化的所得,通过基因突变的方法,转化为遗传基因的一部分进行遗传。
⑵知识信息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它需要经过反复验证才能稳定的特性,而遗传基因信息必须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体系,否则是无法确保人类正常遗传。
⑶知识体系内部的矛盾性,是由于人类认识论体系内部本身存在的不一致性,所以,导致知识内部必然会出现矛盾。
⑷人类社会进化的本质是知识信息进化,而在人类还没有创造知识信息之前,只能通过生物进化实现智能进化。
二、&&&&&&&&&&&&& 社会进化的基础
知识进化:是社会进化的基础,而知识信息是由人创造出来。人类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并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获得理性认识,最后将其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在这一系列的智能活动中,人类的智慧也得到了再提高。这就是说,知识信息具有双重性,它不但是智慧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又是促进智慧进化的动力。它构成了社会进化的循环链,既是社会进化的起点,又是社会进化的终点,它是社会进化的主体。
三、&&&&&&&&&&&&& 由内到外的必然性
可以想象,人类的智慧进化,假如仅局限于内部遗传基因进化,其后果是十分可悲。在没有出现社会进化之前,人类智能进化十分缓慢,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进化时期。人类有40多亿年的进化史,仅从古袁人到人类就有万年的历史,而从智人到现代人也有30万年了。真正的文字出现不过2000年,工业革命到现在才200年,而我们对信息的了解与应用是近几十年的事。
如果说,人类需要经过如此漫长的时期,才能够完成智能结构进化,那么,人类社会进化,也不会比智能结构进化快多少。因为,就其智慧社会进化的复杂程度,所涉及到重多范畴而言,并不比智能结构少多少。经过短短200年的工业革命,人类创造了机械设备、动力设备,掌握了能源、控制等科学技术。而信息科学的发展只用了30年,我们就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结论:如果说,当人类还没有脱离动物属性的早期进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适应自然”为主的“内在”的被动进化,那么,社会进化则是人类主动探索自然世界,主动改造世界的“外在”的主动进化。在这种主动探索自然世界,主动改造世界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类的智慧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人类不再是被动的从属于自然,而是主动的与自然取得和谐一致的关系。以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为依据,经过不断的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智慧活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现代科技。这就是“由内到外”的智慧进化,这才是人类智慧进化与发展的自由之路。
四、&&&&&&&&&&&&& 科技知识发展的动力
社会进化是人类智慧进化的需求,是人类创造第二信息系统的丰硕成果。
方法和手段:发现和积累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逻辑思维中的归纳法,而演绎法是一种分析,论证方法和手段,它不具有直接发现和积累科学知识的作用。归纳法强调从实践中认识事物,并用实验的手段来验证认识。这就是说,人的意识来源于实践,人的意识活动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是对事物本质的全面反应。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理性:社会进化让人类懂得了,知识和智慧不但来源于外部的实践,更多的要靠“内在的心灵挖掘”,这就是人类的――理性。人的理性属于意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人的理性来源于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必须经过对原始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才能飞跃和升华到这一高级阶段的认识。
人的意识是先天遗传获得的,人生来就具有感觉、思维的潜能,而这种潜能是依靠后天的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发,才能获得能动意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初生婴儿的大脑最少有七个智力中心,并具有进行思维的潜在能力,婴儿的潜意识层蕴含着祖先遗传的大量信息。
“内在的心灵挖掘”,是指更好地开发人脑的潜在能力,而不是说,人生来就有那种“后天的能动意识”。后天有能动意识是由先天意识转化而来的,促使这一转化的催化剂,就是后天的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
人类在获得了对自身智慧的深层认识之后,就能更好地开发智慧,发展智慧,并利用更科学的认识论指导实践,从而推进科学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正说明了人类对自身的不断探索,不断认识,这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
&&& 五、&&&&&&&&&&&&& 生物遗传与社会遗传的比较分析
从生物遗传与社会遗传的比较分析中,能否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⑴生物“遗传”的进化方式,是将固化在DNA中生物遗传信息,通过自然选择法达到进化;社会“遗传” 的进化方式,是将人类所创造的科学、知识、艺术等成果,用文字、符号、图像的形式记载下来,通过教育、学习、再创造达到进化。
⑵生物“遗传”是通过生物本身的、内在的信息载体来实现的,完成了生物进化;社会“遗传”是通过人造的、外在的信息载体来实现的,完成了文化进化。
⑶生物“遗传”发生在小小DNA的核酸里,是如此的微妙、精细;社会“遗传”发生在庞大的社会里,相比之下、是否显得有几分粗糙、平庸。
⑷人体细胞构造之精密、复杂,细胞器官功能之完美、强大,是任何人造仪器都与之无法比拟的,更不要说人体了;社会进化机制是人类自己建立起来,应该说是最高层次的人工智能化体系,为什么在一个小小的细胞进化面前,显得有几分苍白。
⑸生物从最简单的无机物进化到人类,这能说不是一种创造吗?人类自身的创造,到底比生物的创造高明多少?两者究竟存在多大的差异,又有什么样的共同之处?
纵观宇宙的演化,渺小的人类与博大的宇宙相比,人类只不过是太阳系中、地球母体内的一个婴儿;纵观生物的演化,短暂的文化进化与有着漫长历史的生物进化相比,文化进化还处在婴儿“呀呀”学语的初级阶段。
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进化还十分短暂,人类的文化进化,尚处在幼稚阶段。然而,通过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人类的大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类的科技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可见,人类的文化进化对于大脑进化,具有其它因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反过来,人类大脑的进化,又促进了文化进化,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智慧进化。由此可见,文化进化是智慧进化的第一要素,是人类由动物进化为人的原动力。
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包括群体效应和个体效应,群体进化对于个体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个体进化、由其是个体的飞跃――突变,将引导群体大跨度的进化。
意识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建立于人类大脑对感觉的反复体验。漫长、反复体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交流,促进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进化,并由自然选择进化,发展到有意识的主动进化。为了保存这些最初的文化进化的成果,便于交流、研究,人类创造了各种记录文化的方法:⑴原始信号,如“拟势语”;⑵原始记号,如“结绳”记事;⑶原始文字,如文字和符号。
应该说、意识与有意识的选择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智慧的核心”是先天遗传的,“智慧”是后天获得的。
如果说人的智慧不能遗传,为什么会有白痴、弱智?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智能中心,而医学界认为,白痴、弱智只是大脑结构缺失或发育不良。但很有可能在大脑的遗传中,即有结构的遗传,又有像“系统软件”的程序遗传,而后天所学的知识,则构成不同的“应用软件”。
在大脑的发育期间,先天遗传的是神经通道结构,后天学习建立了思维通道功能;先天遗传所获得的是“原本”智慧,后天所获得的是“习得”智慧;前者是是群体智慧进化,是长期的缓慢过程,后者是个体智慧的进化,是短时间内的快速过程。
六、&&&&&&&&&&&&& 个体进化引导着社会进化
个体进化:个体进化将引导着社会进化。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一些大科学家的巨大科研成果,导致了新的科技发展,使我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新的认识理论指导下,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就是说,个体进化对社会进化的引导作用,它是通过信息进化来实现的。而社会进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整个科技理论和手段的提高,它所产生的效果,又会为个体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提供更先进的科研手段,为个体进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个体进化对社会进化的引导作用是确定无疑的。
七、&&&&&&&&&&&&& 相互间的促进作用
人类的社会进化,使得整个人类都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智能水平。从宏观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的智力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微观的层次上分析,个体的智力进化,则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但无论是社会进化,还是个体进化,都在人类智能结构的遗传物质上,留下了各自进化的痕迹,它们对人类的智能进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都会在人类的大脑中储存智慧信息,它们共同促进了大脑智能的进化。社会进化总体水平的提高,使个体所获得的先天智能得以提高;个体智能进化的突进,也能够通过无数个个体智能进化的累积效应,促进人类的社会进化。
八、&&&&&&&&&&&&& 社会进化与智慧
社会进化是智能进化之中前所未有的一场革命,是人类智能进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并创造了一定的外部环境(第二信息)的结果。这就是说,如果人类智能进化,没有到达能创造“第二信息”智能阶段,人类就不可能创造出“知识信息系统”。没有知识信息系统,就不会有导致社会进化的基础,也就没有社会进化的产生。
外部延伸:社会进化促进了知识的迅速增长,知识的迅速增长,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新的科技手段和仪器,而新的科技手段和仪器,又会促进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技手段和仪器再发展。无论是科学识识、科学技术、科技手段和仪器,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外部延伸”,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化。它说明:人类已不仅仅依靠自身固有的智慧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了,人类的智慧由内部发展转移到外部发展,获得了智慧进化的一次飞跃。
循环链:社会进化不仅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外部进化,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内部进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智力活动的不断提高,不但在大脑深层潜意识区沉了积大量的信息,也会促使遗传基因产生突变,导致大脑结构的再进化,这又是一个智慧进化的循环链。
【内容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信息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作为文化单位的拟子而言,这种改变意味着所处生态的巨大改变。一方面,网络为拟子的扩展了时间与空间的生存、繁殖维度,另一方面,来自网络内和网络外的限制以新的方式局限着拟子的增殖。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制约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本文将从社会生物学的视角对网络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拟子增殖的趋势。
  【关键词】&& 拟子& 增殖& 生态& 文化进化
  网络的发展为人类思想文化提供了新的储存与传播的场所。拟子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对它而言,网络不仅为它的生存与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以自身的因素限制着它的无限增殖。拟子的生态环境在网络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一、社会生物学的分支DD拟子理论
  拟子理论由文化进化理论发展而来,是社会生物学中的一个分支。
  社会生物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Edward Osborne Wilson),他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生物学来解释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特征,通过生物学来综合其他学科。在其代表作《新的综合?社会生物学》中,威尔逊提出社会生物学的任务是“从进化意义上科学地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与进化的生物学机制”[1]。
  社会生物学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理论主要是运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类社会及文化,旨在强调遗传基因是一切有机体行为的最终依据,带有很强的生物决定论色彩。后继研究对其观点进行了修正,提出“基因DD文化协同进化”理论,试图通过研究人类精神发育的预成规则,把握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20世纪末,以苏珊?布莱克莫尔(Susan Blackmore)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拟子DD基因共同进化”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基因DD文化协同进化”理论。
  拟子(meme)这个词最初源于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拟子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为了读上去与gene一词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腊字根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词头mi,把它变为meme,这样的改变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跟英文的“记忆”(memory)一词有关,或是联想到法文的“同样”或“自己”(meme)一词。在国内,学者对于meme的翻译有多种,如“縻縻”(《复杂性中的思维》、曾国屏)和“谜米”(《谜米机器》,高申春)等。本文将沿用《自私的基因》中译版中“拟子”的译法(卢允中),以体现其“文化传播基本单位”的含义。
  在拟子的概念被提出后,许多学者对阐明拟子含义及其规律、建立拟子进化理论做了贡献,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苏珊?布莱克摩尔、理查德?布罗迪(Richard Brodie)、阿伦?林治(Aaron Lynch)、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等。丹尼尔?丹尼特在他的著作《意识的阐释》、《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中应用拟子理论阐释心灵进化的机制。苏珊?布莱克莫尔将拟子理论进一步扩展,对拟子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基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拟子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人类文化以及心理结构。她在《谜米机器》一书中写道,“有关文化进化的拟子理论,其全部要点就在于将拟子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这就意味着,是拟子的选择在驱动着观念的进化,而观念的进化必须有利于拟子的自我复制,而不是有利于基因的自我复制。这是将拟子理论与先前有关文化进化的理论区别开来的一个巨大的差异。”[2]二、 作为文化单位的拟子
  道金斯将拟子描述为“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事物。”拟子的概念由基因引申而来,与基因有着极端相似之处。基因作为生命进化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是“自我复制者”(replicators)。
  根据道金斯的理论,在一个布满氨基酸的环境里,地球上的原始物质会趋向于相互结合成稳定的分子。在随机的某一时刻,一个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分子形成了,它能够生成自己的精确拷贝。因为这种性质,这类分子迅速地扩散开来。不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复制过程并非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从而导致了变异的产生。以不同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异逐渐累积,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生物。
  随着复制过程逐渐趋向复杂,基因已并不只限于控制生物的躯体长成什么样,同时还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指令DD本能。本能使生命体能够对某些常见的情况作出预设的反应。由此,一些生物进化出了神经系统。
  为了对那些无法单靠本能应付的情况有所准备,生物逐渐进化出模拟周围环境的能力。外界环境会不断地反馈给生物体足够的信息来完善生物体自己的“模拟环境”。随着构成环境模型的资料得到了扩充,生物开始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为了建立起完整的生存环境模型,进化对生物自身的模型也提出了要求。就这样,生物开始能够感知自我并拥有意识。
  当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体能感知其他生物体对自己的反应时,一个有意识的生物体通常会找出自己与其他生物体之间的共同点,并向同类展现它们之间共有的属性。从主观的角度我们不可能知道其他个体的感觉是否与我们一样,或它们的想法等等诸如此类的内部思想过程。我们只能假定,我们意识世界中的每一样东西也一定会出现在其他生物个体的大脑中,即使是不同的形式。由此产生的人类智能框架为拟子提供了容器。
  如果以上论述能有效解释生命的进化过程,那么我们可以说,生命属性的核心在于“自我复制”。基因,或者说DNA分子,只不过恰巧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目前出现的自我复制体。假设能找到某种具有“自我复制”属性的物质是以电子反射电路为基础,我们是否可以将其称为“一种诞生于信息流的新的生命形式”呢?
  拟子正是这样一种物质。它通过媒介和交流,从一个人的大脑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以信息的复制为繁殖方式。拟子的天性是自我繁殖,当一个人将一个消息或一种观念告知另一个人时,就在另一个人脑子中种下了一个具有繁殖能力的拟子,这与病毒寄生在细胞中的机制是完全相同的。所有的生命都依靠自我复制体的差别性生存得进以化。在某些情况下基因信息会发生随机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个体的变异。这种解释对拟子也同样适用。传播中信息可能因各种原因失真,不同头脑也会对拟子的思考和再加工,这样,新产生的拟子个体就会异于他们的祖先。如果这种变异使这个拟子获得了胜过其他拟子的某种优势,更易于传播,从整个文化的层面上观察这一过程,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有这种变异的拟子将会越来越多,成为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产生了文化的进化。
  在探讨生物进化时,基因取代人类个体成为研究的对象,人的个体仅仅是基因延续长链中的一环,起着载体的作用。个人的头脑在拟子连接的人类文化进化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如此。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能留下来的事物有两种DD基因和拟子。我们是一个基因机器,被创造来传播基因……我们的基因也许是不朽的,但是所有基因重组与结合的现象,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必然零零碎碎地消失。……但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文化的贡献,可能会在你所有的基因都消失于浩大的基因库之后,还能存留很久。”[3]
  引入拟子概念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在于为文化提供衡量单位,更重要地,是将这种基本粒子作为一种活的生物看待。正如N?K?Humphrey所说,“拟子应该被看作是有生命的结构DD这不只是比喻性的,而是技术上可操作性的。”[4]它有生命力的强弱之分,有繁殖力的强弱之别,具有自身的生存规律。
  三、 网络对拟子生态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拟子会在人类文化集合的拟子库中自行完成“自然选择”和“进化”。由于人的脑容量有限,个人一生中从事传播拟子的活动时间有限,价值不够大的拟子由于得不到保留和传播,会因遗忘或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这种在信息传播领域发生的自然选择,我们不妨称之为“文化选择”。在拟子的存在环境中,同样存在着激烈的优胜劣汰。
  每一次媒介的发展就是对拟子生存环境的一次变革。拟子的进化与生物物种进化非常类似,生态环境的变化促使激发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在一定空间和时间限度内占统治地位,而媒介环境的变化促使具有一定性质的拟子发挥更强的存活和繁殖能力。
  人类文明发展之初,拟子大多寄居于人脑内,拟子的繁殖进化通过人际交流实现,此时,简单、以事实信息为主的拟子较容易生存。纸质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促成了拟子生存方式的改变,媒介本身逐渐成为了拟子的聚集地,例如一所图书馆就相当于一座较为稳定的拟子库,使拟子随宿主的死亡而消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这个阶段,适于用文字表达、以理性思考为主导的拟子更容易被保存下来,它们的繁殖与进化通过人对书籍的阅读来完成。随后,音像媒体开始发展。它们对拟子的影响在于使部分符合其传播特点DD适于感观接受的拟子更易于被传递下去。网络介入人类生活后,拟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主要体现在生存时间增长、繁殖能力增强、自我选择力下降以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改变等方面。&  (一)促进影响
  与传统社会信息环境相比,网络带给各种观念和信息的是一个极其宽广的平台,网络环境功能的日臻完善使信息量爆炸式地飞速增长成为可能;信息传递速度产生了质的飞跃;信息中介渠道的功能逐渐减弱乃至衰退,对信息的把关限制方式逐渐从物理空间转变为虚拟空间。可以说,网络从空间和时间上扩展了拟子的活动范围。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为拟子提供了近似乎无限大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是稳定的、公共的,无论是主流的拟子还是小众化的拟子都可以长久地驻留在这里。这种特性从横向的空间维度和纵向的时间维度上为拟子提供了生存条件,延长了拟子的寿命,使先储存于拟子库的信息并不因新拟子的涌入而被遗失或覆盖掉。
  2、网络为拟子的繁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拟子能很方便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宿主,因为宿主能够通过搜索引擎、特定的社区等方式便利地搜寻到它们。也就是说,信息在网络中是较为容易得到的,同类拟子虽然散居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但一个命令就能把它们聚集起来,为相互结合产生新拟子提供条件。
  3、网络为拟子的自我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方式。文字、图画、视频、音频、动画等等手段的综合运用极大地便利了拟子的传播。拟子作为一种思想和信息的粒子,需要载体才能组合为具体可感的事物。互联网为它提供了最为丰富的载体形式,有利于它们的增殖。
  但是,在网络对拟子增殖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人类对网络信息的控制制造了问题。拟子数量上的疾增导致了网络信息环境的异变,即出现了异化增殖。
  网络提供的自由环境让信息垃圾也快速增长。网络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动辄能搜索到数万条信息,然而其中充斥着大量并不具效用或重复的垃圾信息。由于网络空间的理论上具有无限扩展性,而且与人脑相比不存在时间限制,拟子的生存条件非常宽松,可以长期贮存。而且拟子进入网络空间十分便捷,个人或组织只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就能自由地传播自己的拟子,拟子与拟子结合又不断产生新的拟子结构,使网络中拟子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拟子淘汰内在机制失调。当劣质拟子大量混存于拟子库中时,优质拟子的传播就会受到影响。
  当然,我们也承认网络的影响也是有限度的。不符合潮流、传播力较弱的拟子即使能长久存在于公共拟子库,也存在被对特定拟子趋同化的兴趣所埋没的可能性。虽然网络时代被认为时一个尊重个体的时代,但沉默的螺旋也仍然存在,受众的从众心理对认知失调和孤独的惧怕并没有因网络而消失。因此,与“主流意见”相符的拟子更容易被复制和进化。
  (二)抑制影响
  与自然选择不同的是,文化选择是可控的。从拟子竞争的角度看,网络中对拟子的限制不是传统环境中人类的死亡,而是来自其他拟子的影响。
  首先,来自网络之外的人为限制仍然存在。部分来自网络操控者头脑中的拟子对网络进行控制,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网络控制者掌握着对技术的垄断,因此也掌握着话语权和信息筛选权。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作用对网络媒体同样适用。对于网络中的拟子来说,这些组成网络操控者头脑中既成概念的拟子起着把关人的作用,限制着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比如,对一则网络新闻价值的估计将会影响到此条新闻发布的位置和篇幅,从而影响到它的传播效果,即新拟子的产生数量。其次,网络本身的信息流动规则也限制着拟子的传播。
  前面已说过拟子和基因的相似之处。依某些学者的观点,生命的本质在于“自我复制”,而拟子正符合这一特点,它事实上是诞生于“信息原始汤”中的一种新生命。由这个观点看,来自网络中拟子的自行结合是可能产生出与人类相似的智能的。这种智能不仅为人机对话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使网络这个庞大的拟子库也能产生出自觉的进化规则,即通过“思考”判定和重组拟子,以控制自身的进化。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共存的一个概念DD精神发育的“预成规则”(epigenetic rules)来解释。生物进化论中,基因用特殊的规则武装了人类的精神,使得人类的大脑并非生来就白板一片,人类的文化发展要受到基因的制约。人类的基因影响着人类精神的形成方式DD接受哪些刺激,忽略哪些刺激,如何处理信息,最容易唤起的回忆种类,最易于激起的情绪反应,诸如此类的精神活动方式。造成这种效应的那些过程,称之为预成规则。这些规则植根于人类生物学的特殊性之中,并且预先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走向。
  拟子进化同样也受预成规则的限制。已存在的拟子为新产生的拟子设定好了框架,使符合其框架的新生拟子能够得到优先繁殖权。这一套规则的框架本身是拟子聚合成的产物,是人类文也化的一部分。
  目前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人类正将这套框架的设定权完全交给网络本身,对网络智能提供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这进一步促使网络中拟子进化出限制自身拟子发展的机制。
  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体现。用户在利用GOOGLE或百度等工具进行信息检索时,依靠的是计算机本身对网络中浩如烟海拟子群进行过滤和判断,其中人对于检索中拟子选择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只能在搜索结果范围中进行挑选,而且选择也受着信息排序等因素的巨大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趋势DD人脑中拟子的活动规律正逐渐受制于网络中拟子的活动规则。
  虽然目前的信息搜索规则还较为机械,与“智能”相差甚远,但生物的神经系统也是经由简单的反射进化而来的。随着语义学的发展,游离于网络拟子库中的控制性拟子正向着更加成熟的自我控制系统发展,运用内在机制对冗余繁杂的信息进行筛选监控,降低拟子库由于拟子过量生产呈现出的杂乱状态。
  总之,网络彻底地改变了拟子们的生存环境,使它们的生存与增殖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总体趋势上说,网络促进了拟子的快速增殖,但过快膨胀的拟子库对它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负面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外因素的介入和网络内部信息管理机制的完善,拟子过快增殖的趋势又受到一定压制,使网络中的文化进化不至失控。
教育和脑――从系统信息论的角度出发
&&2000年 小林登先生在日本学术振兴会井口基金-热海教育讨论会上的基调讲演
&   众所周知,儿童是运用大脑学习的。这是极其复杂的构造,使用Young的系统?信息论解释,比较容易理解,还可以考察出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编组“思考”“记忆”“模仿”等与教育有关的许多心理基本程序,制定出“学习”程序,孩子们使用此程序学习。因此,教育必须很好地运用孩子们的“学习”心理程序。
1.怎样从系统?信息论的角度认识大脑及其功能
  受胎成功之后,一个受精卵通过基于在进化历史中获得的基因信息所发出的指令,细胞反复进行分裂和增殖,并且进行分化,由此自己组织包括大脑的肌体系统和使其发挥机能的程序。亦即自然地进行自我制作。其结果儿童带着大脑中的基本心理和肌体程序来到世上。
  心理程序是指运用大脑,制作出知识、情绪、意志的心理状态,肌体的程序是指运用身体,发挥出生理功能或运动功能。这些通过观察胎儿、新生儿的行动即可知其存在。
  这种想法是从机械论的角度认识人类,把脑与电脑进行对比。儿童根据生活信息,运用脑的程序进行思考或学习,同时活动身体从而得以生存。我们很难认为胎儿、新生儿活动的基本程序取决于单一基因,但可以说其是由有限数目的基因所决定的。
  在这里所说的肌体系统我们认为是包括脑在内的肌体,与细胞、组织、脏器组合起来的系统。肌体是指由心脏、血管等组成的循环系统,由肺、气道、肋间肌、横隔膜等组成的呼吸系统,由骨骼、关节肌等组成的运动系统,还有由大脑、小脑、脊髓以及末梢神经(运动?感觉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组成的神经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与各种脏器系统相结合组成综合系统,这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
  我们可以认为肌体系统的中心是神经系统的脑(大脑、小脑)和脊髓,为了生存,与支配构成肌体的全部机能系统的肌体系统一起,共同创造社会、文化,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所需要的知识、情绪、意志的心理系统存在于大脑皮层,特别是存在于以额叶为中心的地方。
  脊髓是大脑的一部分,在脊椎中长长地伸展着,通过身体各个部分的感觉器官(目、耳、鼻、舌、皮肤等)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达到大脑,在那里进行信息处理,脊髓拥有把作为指令的信息传达到肌体各部分的程序。小脑拥有为了顺利进行身体运动和大脑交换信息,处理所需要信息的程序,将我们的行动处理得更好。
  那么,通过程序而被运作的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网络,神经细胞的轴突或轴索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细胞联络,形成立体网眼构造。特别是脑因为要经营人体的全部活动,是组合多种多样的神经细胞网络系统的复杂系统,被当作一个脏器,其拥有运作此系统的程序。在这里轴索延伸,作为体性神经的运动神经,拥有与肌肉等结合起来运作肌体的程序。另外,植物神经也制作其他的系统,拥有使各种脏器发挥作用的肌体程序。
  脑从感觉器官那里收取信息,然后传达并处理这些信息。为了生存,用神经细胞把信息变成电气信号,在神经细胞网络里,被传达到树状轴突和轴索的末端,通过突触,传达给下一个神经细胞。在这个突触里,电气信号变成了化学信号,传达给下一个神经细胞。因此,信息在神经细胞的网络里,从一个神经细胞到另一个神经细胞,使电气信号和化学信号一边交替、变化,一边流动,使其程序运转。电气信号在所有的程序,即神经细胞的网络系统里是共通的,但是化学信号因局部存在于脑的不同位置,程序也因此不同。关于详细内容我将另行作文说明,简单地说亦即根据神经细胞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而不同。化学信号通过乙酰、儿茶酚胺(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素、GABA等,根据程序的目的由不同的化学物质传送。
  呼吸、循环生存所必须的程序在脑干,与上述行动有关的重要程序存在于大脑表面的皮层。皮层的构造特殊,显示出“模块性”和“阶层性”。所谓“模块性”是机能单位的模数,如同对应于计算机程序的构成部分(小程序)。可以认为在脑组织中相当于细胞柱(构成直径0.5mm皮层的圆锥构造)。
  细胞柱聚集在一起,形成分担各种机能的大脑皮层的区域,区域聚集,形成前额叶、枕叶等4个脑叶,分担各种机能。但是,即使说大脑的脑叶和区域各自承担着机能,然而要使其发挥作用,还是需要脑整体的帮助。
  就程序来说,可以认为细胞柱里有各种基本的神经细胞网络和程序被组织到区域后,在那里的网络和程序亦被组合,成为脑叶后,同样组成更大的组织。其结果有以下代表例子。亦即在前额叶存在着根据感觉或记忆安排行动的程序,顶叶存在着与根据体性感觉和触觉及运动进行空间视觉信息处理有关的程序,颞叶存在着与处理听觉和形态视觉信息(颜色或形状)及记忆有关的程序。另外,枕叶有与处理视觉信息有关的程序。
  无论在哪个脑叶都存在着人出生后充分发达的联合区。亦即通过发育,组合遗传下来的基本的神经细胞网络及其程序,并更新其组合,以能对应出生后的生活,制作出复杂的神经细胞网络及其程序。亦即联合区通过联合必要的信息,唤醒记忆,制作出综合感觉和运动等程序,关系到高层次的脑机能。具体而言,即用那里的程序处理从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觉中得到的运动或体感(触觉和深部感觉)等信息,从而产生行动。
  前额叶的联合区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认为在这里有知识心理的神经细胞网络及其程序。另外,本能或情绪等心理网络和程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根源的东西,存在于大脑边缘系统、视床下部系统。还有想做某事的欲望心理程序如后所述,是与有偿系统有关的被组织化了的东西,存在于脑的底部。
  此外,我想请人们理解有时我们论述程序的组合,在其基础部分有神经细胞网络的组合。
  具体地说,胎儿活动手脚,手脚作为系统一经形成,其肌体程序就会由脑的运动区和脊椎形成,通过一些刺激,其发挥作用,手脚即反射似地活动。但是,出生后根据自己的意志活动手脚是因为联合区的发展,在第一感觉区、运动区等皮层里有各种程序,并且与知识或欲望的程序联系起来,随着出生后的成长、发育,通过复杂程序的支配做出动作。
  最明显的代表事例就是从胎儿时期可以见到的步行反射的发展。扶着新生儿,将其脚尖轻轻地碰到硬板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反射,从而驱使其下肢走路。因此可以说存在着走路的程序。这种反射在胎儿时期就已经通过一些刺激反射似地出现了,继脑之后在脊髓程序中进行。但是,步行反射在出生后不久就消失了。这是因为从大脑程序中发出的抑制信息,导致程序停止。这可能是由于三维空间认知机能或体感的程序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缘故。
  孩子经过1年的成长、发育,能够进行三维空间认识,自己可以支撑自己的体重。肌肉和关节的体性感觉也发达起来,同时与在大脑前额叶皮层里的知识程序等的控制有关,使用在大脑皮层里的运动走路程序,依靠自己的意志,开始迈着小步快走。为此需要前额叶和颞叶的联合区的发达。
  这样的小孩开始去托儿所、幼儿园,连蹦带跳地走路,或者跳舞。这是由于以前额叶为中心的各相关联合区的发达,使用被组织化了的脑的心理程序,即高度的精神机能,使“思考”、“模仿”、“记忆”等“学习”程序得以实现。亦即通过外部信息,以步行反射程序为中心组合或变更几个程序而制作出新程序,通过这个新程序进行上述行动。
  另外,胎儿的吸吮也正是身体的一个程序,反射性的、突发性的、甚至是自动地出现的。但是,婴儿出生后要吸吮母亲的乳房,这是大脑皮层、特别是以知识和欲望程序为中心,与有关运动区的程序组合后得到控制,从而出现的行动。
  我们可以认为与精神、心理机能有关的心理程序也是这样的。至少对于笔者来说,如同认知心理学所显示的那样,可以说与皮层构造的模块性相对应,同样存在着心的模数(机能单位)。我们可以认为胎儿、新生儿的心理是心理模数的各种表现。心理模数是构成我们的心理机能的机能单位,神经细胞系统制作出这种心理模数,可以认为存在着运转神经细胞系统的基本心理程序。
  我们所拥有胎儿、新生儿时期以后的心理被组合后运用,出现了我们所体验到的心理。可以认为基本心理程序也是由基因决定的,在婴儿出生后被抚育过程中,与更加复杂心理相对应,心理程序被组织化,进入到知识程序等的控制之中。
  例如,胎儿的脸上有时会出现得意的微笑。这意味着在胎儿时期“高兴”或“快乐”等心理程序和与此对应的表情肌的程序得到组合后,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出生后婴儿被母亲逗弄后就会笑,被父亲高高举起后也会笑,这是因为与以前额叶为中心的知识程序连接,构成复杂的程序,由此受到控制从而发笑。再有随着心理的发达,学童看到漫画后发笑,大学生或成年人听到相声后发笑,这些也是胎儿期的微笑程序同样与更加高度的精神机能程序相结合,组成更加复杂的、高度的心理程序,由此运作胎儿的微笑程序,从而发笑的缘故。
  此外,婴幼儿时期的“基本信赖”(basic trust)的形成,或者到了3、4岁,观看别人的行动,从而理解其心理的“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确立。可以认为这是通过温情抚育,胎儿期、新生儿期的基本心理程序相互组合,与复杂的高度的精神相连接,并与其他的心理程序组织在一起,得到控制,从而出现的结果。
  这种心理的发达,通过观看胎儿期、婴幼儿期的抚育情况,可以理解为作为大脑皮层里的分散系统各自存在的心理和肌体程序随着联合区的发达,进入到大脑皮层,甚至额叶前部的知识程序的支配中,成为集中系统。这种想法也通过脑的可塑性、组织构造的变化得到验证。
2、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脑
  从进化论的角度观看脑机能,从个体发生重复着系统发生这种想法来看,在理论上也是很重要的。亦即胎儿期、婴幼儿期脑的发达可追溯到脊椎动物、特别是在人类中所见到的脑的进化过程。
  脑的进化开始于从成为脊椎动物后,只为了呼吸、循环、消化吸收的“生存”的旧脑。旧脑相当于现在的脑干。因为要进行自我保护、确保生存,拥有为了坚强地生活的本能和情绪的心理程序的旧脑像是覆盖旧的脑那样进化。亦即现在的大脑边缘系统、视床下部系统。新脑“为了创造文化,适应环境,更好而且更巧妙地生存”,像是覆盖在旧脑上面那样进化。这就是大脑皮层、特别是前额叶。
  上述的这种把心理发育与基本的心理和肌体程序组合的过程,就是这样进行进化的。在胎儿、新生儿中所见到的基本的肌体程序存在于第一运动区,基本的心理程序在第一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的各个联合区中,有与高度的精神机能有关的基本心理程序。这些是由基因决定的心理和肌体的基本程序,在抚育过程中相互组合,进入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之中。特别是存在于前额前部的知识程序支配着这些被组合的程序,通过很好地运作,产生出文化创造的原动力。
3、通过育儿、保育和教育组合心理的基本程序
  使联合区发达,将胎儿或新生儿与生具有的基本心理和肌体程序变成由知识构成的集中系统的是育儿、保育和教育。在这个教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信息,散在于大脑皮层的基本程序,在被活性化的过程中得到组合及组织化。通过被组织化的各种复杂程序,儿童变得能够适应以后复杂的生活环境。
  亦即育儿、保育和教育把作为分散系统各自存在的与生具有的基本程序作为中枢性的集中系统,由大脑皮层即各叶的联合区以及额叶联合区的知识程序控制,变成可以对应各种事态的复杂程序。不可忘记在此过程中,心理和肌体的程序是相互作用的。
  运作程序的信息分为“理性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和“感性信息”(sensitive information),在婴幼儿期发生的从分散系统向中枢性集中系统的组织化过程中,“感性信息”是重要的,可以认为这是通过温情育儿、保育和教育得以进行的。在进入学童期以后的学校教育中,由于是运作变成中枢性集中系统的程序,所以“理性信息”变得更为重要。当然感性信息和理性信息之间是表里关系,不能忘记前者强化后者的机能。这种想法在脑的进化中也得到了验证。
  基本程序的组织化这种想法在利根川(1987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与抗体产生相关的免疫理论中,以及泽口、久保田(1986年)的脑进化细胞柱多阶层系统化假说中也有相通的地方。如上所述,在大脑皮层的细胞柱里,作为模数,与神经细胞网络系统一起,也有对其进行运作的程序,但是由于包括文化在内的生存竞争所产生的淘汰压力,使其进化成为多层化、阶层化。如上所述,系统发生如果是反复个体发生的话,通过组合程序而组织集中系统则意味着通过细胞柱的多层化、阶层化而成为多重阶层系统。可以认为这是在脑组织学上以及在突触的变动或髓鞘化的进展上也被显示出来了。
  在继幼儿期之后的学校教育中,通过高度的精神机能(思考、模仿、记忆、信赖以及学习等)程序,在教育现场接受信息,特别是以“理性信息”为中心进行。可以认为此时运作在婴幼儿期被中枢性组织化了的集中系统的程序,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充电充到多少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