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笔记本怎么看配置是不是新款?

当前位置:
Mac笔记本哪个好 最全苹果Mac电脑选购指南
编辑:半青
来源:网络
  Mac笔记本哪个好了?在前段时间,苹果更新了旗下的15英寸的MacBook Pro电脑,这意味着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苹果笔记本的产品线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动,想要入手苹果电脑的朋友可以考虑现在入手了。MacBook、MacBook Air、MacBook Pro三大系列六款产品哪一款最适合自己了,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选购指南。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使用需求,现在我们不再推荐你购买&&&&普通屏幕版的MacBook Pro 13,它的硬件配置虽然够用,但是本着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原则,花费近8000元买一台2012年就已经发布的产品实在不值。  普通屏幕版的MacBook Pro 13的屏幕分辨率仅为,严重不符合时代潮流和苹果的风范。MacBook Pro 13配备的处理器是Intel第三代酷睿,也就是IVB架构的产品,如上文所说,2.5GHz双核i5的性能当前依然够用,但近8000元的售价你可以选 择更轻更薄续航更持久的MacBook Air。  所以我们对普通屏幕MacBook Pro 13的态度是不推荐任何人购买。接下来我们将就12英寸的新MacBook、11和13英寸的MacBook Air、13和15英寸的Retina MacBook Pro进行分析,下文中提到的“所有MacBook笔记本”中将不再包含这款普通屏幕版MacBook Pro。  不必追求最轻最薄  我们关心笔记本的尺寸、重量无非是关注它的便携度,首先把数据给大家罗列出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数据上的毫厘之差对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并不大。  从 数据上来看,12英寸的MacBook便携性在整个苹果笔记本产品中是最好的,但是11英寸的MacBook Air并没有比它沉多少,二者的体积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一台iPhone6的重量是129克,相对着,13英寸的MBA比11英寸MBA沉了2台 iPhone6,,13英寸RMBP比13英寸MBA沉了2台iPhone6,15英寸的RMBP比13英寸沉了3.5台iPhone6。  这样比较下来,即使你是弱不禁风的萌妹子,只要不买15英寸RMBP,其它的笔记本都能够算得上轻薄。你会介意背包里面多两台iPhone6的重量吗?另外对于部分男生来说,2公斤的15英寸MacBook Pro可能也算不上沉重。  在便携性这里我们的建议是没必要非买最轻的MacBook或者11英寸的MacBook Air,13英寸的MacBook Air和13英寸的MacBook Pro都有着不错的便携性。  根据实际需求选处理器  MacBook系列笔记本的性能和前文提到的轻薄度是成正比的,即笔记本越轻薄性能也就越弱,这也是我们在上文中不推荐大家买最轻的MacBook原因之一。  今年MacBook的全线产品一共使用了四款不同定位的CPU,其中引起争议最大的就是新MacBook配备的酷睿M核心。根据我们之前的种种测试,MacBook应对轻度的娱乐、办公需求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当任务强度加大时处理数据的时间会明显变长,所以对效率和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我们并不建议选择新MacBook。  两种尺寸的MBA所用的处理器完全相同,可选具有4MB缓存、2.2GHz主频、3.2GHz睿频的双核i7处理器i7-5650U,由于主频的大幅度提 升,i7版MBA性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只是受制于15W的TDP,这种提升也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对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用户,所以并不建议到i7处理 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MBA对于大部分没有特殊要求的消费者来说性能足够。  13 英寸RMBP有两颗处理器可供升级,分别是2.9GHz主频、3.3GHz睿频的i5-5287U和3.1GHz主频、3.4GHz睿频、4MB缓存的 i7-5557U处理器。三款处理器的最大主频差距仅为0.4GHz,睿频差距则仅为0.3GHz,实际使用中并不会有太明显的不同,所以主频 2.7GHz的默认版本就足够,没必要加钱升级。??与MBA的处理器相比,RMBP13的主频提升非常大,核芯显卡的规格也有着较大提升,如果你不在乎多出的230克重量,我们倾向于推荐这款。  最 后要说的MacBook Pro 15是性能最强的苹果笔记本,除了2.2GHz主频的CPU外,用户还可以选择主频2.5GHz、睿频3.7GHz的i7-4870HQ和2.8GHz主 频、4.0GHz睿频的i7-4890HQ处理器。如果对CPU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建议升级到最顶级的i7-4890HQ处理器,与默认2.2GHz主 频的i7-4770HQ相比有着非常大的提升。  特别提醒:两种尺寸的MacBook Pro高配版都默认使用了中等级别的CPU,不建议选择13英寸RMBP的用户升级至i7处理器,性能提升实在有限,倒不如把预算放在内存和硬盘上;选择 15英寸RMBP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升级,如果你的使用场景需要更高的主频,那么这颗能睿频到4.0GHz的i7处理器值得升级。  多为核芯显卡且不可定制  除了15英寸MacBook Pro的高配版外所有的苹果笔记本都采用了核芯显卡,核芯显卡的性能也随着处理器性能增加而增加。  五款MacBook的核芯显卡均集成在处理器中,但是选择升级处理器时核芯显卡并不会随着升级,最多只是频率的小幅提升,而这些提升在实际使用中很难感受得到,所以大家不必对显卡的选择有所纠结。  这 一小节的重点是15英寸高配版MacBook Pro所使用的AMD R9 M370X独立显卡,已经有用户证实这块R9 M370X就是3年前AMD出品的桌面端HD 7770的马甲。根据GPU-Z的信息,其采用28nm制造工艺,拥有640个计算核心,核心频率800MHz,显存频率1125MHz,显存位宽 128Bit,显存容量2GB GDDR5,显存带宽72GB/S。单从规格来看还算不错,大致相当于N卡的GTX 960M,这块AMD显卡的问题在于它的能耗比远不如英伟达最新Maxwell架构GPU,它能否在MacBook Pro上实现满载发挥我们并不确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块GPU与升级前的GT 750M相比性能有所提升,迫切需要苹果笔记本拥有更强悍GPU性能的用户可以选择搭载独立显卡的高配版MacBook Pro 15。  内存8GB起 存储256GB最佳  我们都知道苹果笔记本的硬件可升级选项非常少,现在只有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是可插拔的,但市面上却没有对应的配件可以购买,所以内存和硬盘一定要在下单时就考虑到以后的需求。  目前新MacBook和13英寸MacBook Pro的内存都是8GB起,15英寸MacBook Pro的默认内存高达16GB,两种尺寸的MacBook Air为4GB起,4GB的内存绝对不够用,推荐大家升级到8GB,如果有需要可以考虑将13英寸MacBook Pro的内存升级至16GB,内存越大越好的原则总是不会错的。虽然大于8GB后对整机运行速度的提升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当你同时运行N多程序时大内存会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目前所有的MacBook笔记本都配备了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最新升级的15英寸MacBook Pro的硬盘速度更是高达2GB/S,但PCIe接口固态硬盘的速度已经足够快,没必要仅仅为了更快的硬盘速度去购买15英寸MBP。  与速度相比,我们需要更多考虑的是硬盘的容量,128GB肯定会有些拮据,如果机器中有第二块存储盘还好,但作为唯一的内置硬盘128GB很快就会满,512GB和1TB的容量的版本价格又太贵,所以256GB容量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搭配一块硬盘使用刚刚好。  全线配备Force Touch触控板 键盘手感差异较大  自从苹果更新15英寸MacBook Pro之后,全线MacBook都配备了最新的Force Touch触控板,在触控板使用体验上五款MacBook没有任何差异。  本小节的重点在于键盘手感的不同。  苹果新MacBook采用了全新的蝶式键盘设计,受制于轻薄的机身,它的键程表现非常糟糕,给人一种似有还无的感觉,打字体验并不舒适,如果你需要长时间进行大量的文字输入工作,那么这台笔记本绝对不是你的选择。  同样的,MacBook Air的轻薄机身也使它的键盘手感不是一流水准,但比MacBook优秀不少,至少长时间使用不会过于疲惫。  更厚一些的MacBook Pro的键程也略长了一些,它应该是键盘手感最好的苹果笔记本,但与手感最出色的标杆产品ThinkPad相比还有些差距。  MacBook接口拮据 其它差别不大  在接口对比的环节中,MacBook惨败,仅有的USB-C接口对于任何正常用户都是非常反人类的设计,你能忍受插个U盘都要转接线吗?  其 余四款MacBook都拥有两个USB 3.0接口,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满足不了也就只有两个,USB接口不够只能用集线器扩展);MacBook Air虽然没有配备HDMI接口,但拥有一个雷电2接口,足矣扩展外部显示设备;11英寸MacBook Air没有SD读卡器,需要经常使用SD卡的用户不建议选择。  ● 续航时间和屏幕  13英寸的MacBook Air是当下所有笔记本产品中续航时间最持久的笔记本,这得益于它刚刚好的配置和机身体积,整机耗电量不高的同时电池也足够大。  除 了MacBook Air外,所有的MacBook笔记本都配备了Retina视网膜级别的显示器。这也是很多用户不购买MacBook Air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MacBook Air配备了视网膜屏幕,它可能很难拥有长达12小时的续航成绩。如果你对2个小时的续航时间并不是非常敏感,我们更建议购买13英寸的MacBook Pro,视网膜屏幕的体验非常出色。  价格&购买建议  13英寸的MacBook Air是最具性价比的机型,它的续航时间最长、便携也不错,适合对性能要求不高、对续航时间敏感的朋友购买。  12英寸的MacBook是我们最不推荐购买的笔记本,论性能,它不及MBA,论续航,它不及MBA13,论价格它与13英寸的MacBook Pro旗鼓相当。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精致的外观和极佳的便携性能,但如本文伊始所说,只要不买15英寸的MacBook Pro,其它四款的便携性差距并不大。  13英寸的MacBook Pro是我们最推荐的机型,它在性能、续航、便携性三个维度上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加上Retina视网膜屏幕、丰富的接口配置、全新升级的五代酷睿处理器,总体来说没有任何瑕疵。  15 英寸的MacBook Pro有些复杂,由于Intel的动作缓慢,苹果并没有对处理器进行升级。虽然现在的CPU性能足够,但无论是已经发布的Broadwell核心还是即将 发布的Skylake核心在功耗和核芯显卡性能上都有着全面的进步;本次高配版的MacBook Pro升级至AMD R9 M370X独立显卡,虽然AMD在桌面显卡上还能与NVIDIA抗衡,但在笔记本上NVIDIA强大的技术实力是AMD望尘莫及的,加上苹果本次使用的显 卡是AMD早在3年前就发布的HD 7770的马甲,所以我们更加倾向于这是一款过度意味明显的产品。如果你并不是急着购买一台15英寸的苹果本,或者是买回来要用上几年,那么我们建议你继续等待,等待配备全新架构处理器和独立显卡的版本。  11英寸的MacBook Air,我们目前并不推荐购买。在所有MacBook产品中,它是最平庸的一款机型,在产品层面与12英寸MacBook形成了直接竞争,在价格上又没有比MBA13便宜太多。如果你图便宜想买一台苹果笔记本尝鲜,那么更推荐13英寸的MacBook Air。  从区域价格来看,港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的售价最具诱惑力,我们去购买的成本也最低,建议有条件消费者直接去香港购买。
你可能还对一下内容感兴趣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
苹果应用推荐
PP助手准备为您下载应用
未越狱版:鳄鱼小顽皮爱洗澡
如果在10秒后下载任务还没有开始,请下载并安装:
下载步骤如下:如何查苹果笔记本电脑是不是原装?_百度知道
如何查苹果笔记本电脑是不是原装?
2,笔记本电脑是应有塑料包装纸包裹的,在封口处应有贴纸封住、查看包装是否破损或被人为打开过、笔记本序列号的前两位英文字母代表生产国,电量少于10%,第三位数字代表生产年,第四,拆开塑料包装纸会破坏一次性贴纸购苹果电脑时的注意事项:1、登陆苹果官网→技术支持→查看服务与支持范围→输入笔记本包装盒上的序列号,查询是否激活,应查看此张贴封纸是否完好。3、查看笔记本机身后面的序列号与包装盒贴纸上打印的序列号是否一致,未开机的新笔记本电脑应该处于“未激活”状态。5。苹果笔记本的维修是从出厂90天开始计算、查看笔记本电池的循环次数,点击应用程序→实用工具→系统概述→电池。全新笔记本的电池循环次数不应超过1~2次、苹果官方翻修笔记本都是简易外包装盒。打开包装盒。6、五位数字代表生产周。4。笔记本电脑的激活时间换算方法,保修日期的截止时间减去一年再加上一天
采纳率:5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MacBook Pro详细评测 看完就知道适不适合你了|苹果|笔记本
我的图书馆
新MacBook Pro详细评测 看完就知道适不适合你了|苹果|笔记本
  苹果的新品,向来在加法上细水长流;但一做减法,就狠得斩钉截铁。
  新 MacBook Pro 就是最好的例证:当 iPhone 上的多点触控成为“超极本”一个卖点时,MacBook Pro 却在 iPhone 卖到 9 代后才在键盘上方加上了个极窄的多点触控屏,而你已经习惯了 n 年的 9 针 USB 接口,如今被砍得一个不剩。
  这可能是你最纠结的 MacBook Pro。
  爱范儿(微信号:ifanr)提前拿到了全系列的新 MacBook Pro,包括 13 寸无 Touch Bar 最低配置;13 寸有 Touch Bar 最高配置;15 寸有 Touch Bar 非定制次旗舰。
  我们花了四天时间对三款设备进行了深度体验,我们希望事无巨细地呈现它每一个细节以及带给我们的每一种感受。
  于是就有了这篇 7000 字的超长评测。
  为了能够与拿到手的 3 台新 MBP 进行直接对比,我们还找来了一台全新 2015 款旗舰 MacBook Pro,进行直接的对比。
  性能:全方位提升,无需担心
图片来自 iFixit
  外观、尺寸、重量
  整体上,新 MBP 还是维持了之前的外观设计风格,当然也包括几个“小改动”:A 面 Logo 换为不发光的金属版本;转轴侧面外表改为金属一体加工设计,同时中间转轴下沉至 C 面以下,不再突兀;屏幕黑边上下左右均有变窄。因为黑边变窄,尺寸也缩小了。
  昨天预告中,有读者希望我们能够清晰展示实际外壳颜色。目前,2016 款新 MBP 无论 13、15 寸均只有两个颜色可供选择:银色、深空灰。银色就不多说了,而深空灰很明显是来自 iPhone 6/6s。
  有趣的是,通过与我们手头的 iPhone 6s 比对,实际颜色观感相当接近,所以想提前看配色效果你只需要找台深空灰 iPhone 6/6s。
13 寸新 MBP 跟 MacBook Air 对比大小(MacBook Air 在下)
  外壳尺寸上也同样有所变动,13 寸版本厚度仅 14.9 mm,比上一代薄了 18%,长宽也分别缩减了 10mm 和 7mm,最终体积缩小了 23%;15 寸版本厚度略厚一些,为 15.5 mm,比上一代薄了 12%,长宽也分别缩减了 9.6mm 和 7 mm,体积相应减少 20%。
  重量上的改变同样明显:13 寸版本重量为 1.37kg,比上一代轻了 0.21kg。15 寸版本重量为 1.83kg,比上一代同样轻了 0.21kg。这也让 13 寸新 MBP 最终重量与 13 寸 MacBook Air 几乎相同。换句话说,你现在能在与 MBA 的便携性下享受到更强性能。
图片来自 iFixit
  CPU 此前一直是 MBP 系列的最大“弱点”。即便是去年年中更新的 2015 版 MBP最高配 CPU 依旧是 2014 年上市的 4 代酷睿产品。而就在 2 个月前,Intel 实际已经开始出售 2 款第 7 代酷睿产品。
  最终我们在 2016 款 MBR 产品线中迎来了 7 款第 6 代 i5/i7 酷睿处理器,一方面这是因为第 7 代酷睿目前上市的型号性能不足,另外也是因为 6、7 代酷睿之间的差异并不算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这次在 CPU 上已经做到了“最新”。
  根据目前苹果官网的信息,13 寸共有 3 款 i5、1 款 i7(双核四线程“伪 i7”)可供选择;15 寸版本有 3 款 i7 可供选择。它们的核心参数如下:
  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仔细对比起来却十分有规律:7 款均为 Skylake 架构、14nm 制程;13 寸可选处理器均为双核四线程、同时核显均设有额外高速显存,处理器功率和集成显卡选项各有两种;15 寸可选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更高。
  我们也利用跑分软件对手头三台 2016 款新 MacBook Pro 进行了跑分测试,最终结果显示 13 寸的两台在 CPU 性能上相近,而装备了次顶级 CPU 的 15 寸型号基本上在多核中达到了两倍于 13 寸的成绩。
  与 2015 款非定制旗舰 MBP 对比,CPU 性能大致提升 10%,前提是上一代 CPU 功耗还高了不少。
  对于最终可能因此而纠结的用户,我们只给出两点意见:
  你只需要关注 CPU 频率(对比基础频率即可),它基本代表了 13 寸和 15 寸各自选项内的 CPU 性能顺序。 13 寸用户在选择 CPU 时也需要考虑续航问题,TDP 功耗 15W 的两款 CPU 续航上会有一定优势。
  作为 MBP 基本属性——“生产力工具”决定了 GPU 在 MBR 上必须充当“关键加速器”角色,将其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应用到不同场景中去。这也是 MBP 作为很多视频剪辑、音频处理、平面设计专业人士首选的原因。
  回到这次更新中来,GPU 方面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13 寸版本集显升级到了 Intel Iris Graphics 540/550;15 寸版本在本身 HD Graphics 530 集显的基础上,还可以在 AMD Radeon Pro 450/455/460 三者中(我们手头的是 455)选择一个。
  我们也对手头的 4 台设备用跑分软件进行了 GPU 通用加速性能测试:
(13 寸不带 Touch Bar 得分奇高,重复测试也是如此,大家忽略吧)
  从测试成绩不难看出独显继续占据上风,与上一代 MacBook Pro 对比,GPU 的绝对性能提升有限,真正意义还是在于功耗的降低。
  除了绝对性能之外,独显添加还让 15 寸新 MBP 拥有了特殊的能力:扩展 2 台分辨率
像素、60Hz 显示器、又或者是扩展出 4 台分辨率
分辨率、60Hz 显示器。这些多出来的“显示面积”对于专业级用户来说相当宝贵。
  我们甚至还顺手装了个古墓丽影跑了下,在分辨率 、特效全开的情况下,基准测试中依旧能够跑出 40.0 的平均帧率。
  SSD、内存
图片来自 iFixit
  早在 MBP 正式发放之前,网上已经有人公布了 SSD 的成绩:“目前世界最快的 SSD”。但以极限传输速度来衡量一款 SSD 并不严谨,所以我们利用同一款测试软件做了扩展性测试。
  在整体评估测试成绩之后,我们选定了两个对比数据:4K 随机读/写速度、10MB 连续读/写速度。这两者也代表了一块 SSD 两个关键性数据:IOPS、极限传输速度,前者是 SSD 每秒读写文件次数、后者是 SSD 接口技术标准的极限速度。
  这也不能不提到苹果在 2015 款 MBA 上的一个改变:全面用 PCIE 通道取代 2012 款 Retina MBP 之后的 SATA 通道。通过直连 CPU、加大带宽,最大程度释放 SSD 性能。
  因为 3 台电脑 SSD 容量略有不同,所以成绩也有所差异。2016 款新 MBP SSD 与 950 PRO 不分伯仲,MBP 的极限传输速度比三星 950PRO 都好,IOPS 方面相对比较均衡。可以说,2016 款 MBR 的 SSD 绝对是消费级市场旗舰级 SSD 的水平。
  紧接着是内存,此次 2016 款 MBP 13、15 寸型号最大容量均为 16GB(13 寸需定制)。参数上只有 13 寸无 Touch Bar 成本是 LDDR3 1866MHz,其余全部为 LDDR3 2133MHz。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区别很难看出影响。
13 寸不带 Touch Bar 版本主板 图片来自 iFixit
  最后是 SSD 与内存板载,从目前专业拆解机构 iFixit 的实物拆解来看:13 寸无 Touch Bar 版本采用了全新更紧凑的可拆卸 SSD,13 寸有 Touch Bar 版本已经将 SSD 直接板载,15 寸暂时尚不清楚,但所有机型都会将内存板载是肯定的了。
  如果你有意购买 2016 款 MBP,请先考虑自己未来 1-2 年的需求,并且在那个基础上进行 SSD 和内存容量选择。当然我们还是推荐用户优先选择 16GB 内存版本,存储的话还可以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在我们提前预告中,不止一位朋友对“散热性能”表示了关心。新 MBP 中 CPU、GPU 制程升级之后功耗大幅下降,但整体尺寸(主要是厚度)一定程度制约了散热能力。
  但从我们实际使用(进行游戏满载测试)来看,配备了 Radeon 455 显卡的 15 寸 MBP 长时间运行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转轴旁边的散热效果良好,C 面键盘中温度最高,但也仅为温热,Touch Bar 部分没有明显温升。
  2016 款 MBP 在屏幕上也有所改变,虽然 13、15 寸版本的物理分辨率依旧分别为 (227ppi)、(220ppi),但实际显示效果仍有所提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亮度、对比度、色彩。
  当然,消费者最容易感受到的应该还是亮度,67% 亮度提高意味着镜面屏的 MBP 也能够放心地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对比度的变化则体现在“屏幕能更黑”,这会直接影响屏幕的灰度显示能力。最后是广色域。这对于视觉设计工作者来说无异于天籁。
  在屏幕的硬件提升之外,这次新 MBP 还有一个“隐形改变”:13、15 寸的默认分辨率均有所提升。13 寸从
升级到 ,15 寸从
升级为 。这个改动带来的直接改变是“屏幕显示更多内容”。由于 MBP 本身 Retina 屏幕的显示质量比较好,且放大比例不算太大,“锯齿感”并不明显。
  苹果在 2015 年发布的新 MacBook 上第一次采用蝶式键盘,相比传统剪刀式结构它的好处在于“更轻薄”。但实际情况是:第一代蝶式键盘的用户反馈不尽理想;短键程、弱反馈,长期输入时有明显疲惫感。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于“力度”感知不如“位移”,对于用户手指来说,敲击键盘的同样冲量,在不同的距离长度释放,产生的作用力是完全不同的,短键程会造成键盘触底时对手指关节的冲击更大,长时间打字也会造成手指的不适。
  而 2016 款 MacBook Pro 键盘改善正是针对“键程”:每个键帽键盘上方都有略微凸起,在增加键程的同时,还进一步避免误触。回弹反馈也比之前的第一代蝶式键盘快了一些。不过想要完全适应键盘反馈,还需要一段时间。
图片来自 iFixit
  同时因为键程较短的原因,键盘灯效果也得到了“加成”:键帽边缘不再有空隙,漏光也因此消失,并且苹果还在每个按键下方设置了独立的低功耗发光 LED。让键盘背光灯效果更加“自然”。
  作为一个参考例子,在经过 1 个星期的使用之后,爱范儿编辑、兼重度机械键盘粉丝张博文已经开始抛弃自己的 Filco 键盘,改为直接使用新款 MacBook Pro 办公。
  Force Touch
  作为 2015 款 MBP 中的一个“隐藏亮点”,Force Touch 触控板实现了“感觉动了但实际没动的”模拟触控反馈效果。少数用户在关机状态下才发现触控板无法“按下”,剩下的用户甚至至今仍未发现。
  而在 2016 款 MBP 中,Force Touch 触控板也迎来一次“大”升级:面积变大了。15 寸机 Force Touch 触控板面积增加 100%,13 寸面积也增加了 46%。手势操作的空间比之前更大,搭配 Force Touch 的压力反馈,在 MacBook Pro 上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外接鼠标或者苹果 Trackpad 的必要。
  但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小缺陷:误触。尤其是触控板比 2015 款“宽”了许多之后,它实际上已经侵入了掌托区域。虽然还未“波及”主要承受重量的拇指指根,但是双手大拇指实际上是“跨过”触控板之后才到达空格键上空。如果你长时间打字疲劳之后,大拇指不可避免地无法保持悬空,就会造成误触。
  扬声器
  扬声器,应该算是 2016 款 MBP 最令人意想不到并且惊讶的升级,就连苹果官方也给出了“堪称设计创举”这样的形容词。
  在经过一番试用之后,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其相对于上一代产品的全面提升。借爱范儿(微信号:ifanr)音频编辑梁梦麟的话来说:“声音很苹果,声场宽了、中高音有提升、但高频部分仍会出现齿音,低频下潜不足但考虑到笔记本体积限制,已经很不错。”
  更重要的在于,苹果这次还将扬声器直接连接到系统电源之上,峰值功率因此也提升至 3 倍。在通过 Touch Bar 将音量提升至 100% 之后,爱范儿面积约 100 平方出头的办公室基本都可以清晰听到外放音乐。如果你不是非常在意声音效果,甚至可以省去购买桌面音箱的花销。
图片来自 iFixit
  电池容量大幅下降也是 2016 款 MBP 的一个重要特点。13 寸无 Touch Bar、13 寸有 Touch Bar、15 寸对应的电池容量分别为 54.5Wh、49.2Wh、76Wh。
  相比之下,2015 款 MBP 13、15 寸的对应数字实际上是 74.9Wh、99.5Wh。换算过来 13 寸容量最高降了 34%,15 寸下降了 23%。
  如此“果敢”缩减电池容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这一代产品中 CPU、GPU 均已更新到最新制程,让耗电量大幅下降;其次是轻薄压缩了机身体积。
  这也使得 13 寸带 Touch Bar 版本会比 13 寸不带 Touch Bar 版本续航明显弱一些,毕竟 CPU 功耗两倍于后者,但是电池容量还小了 9%。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也只对 2016 款 MBP 进行了一个粗略续航测试:在连接 WiFi、利用编辑器进行简单文字处理场景下,不带 Touch Bar 的 13 寸 MBP 连续工作 2 小时 20 分左右,电量已经从 69% 掉到了 15%。换算成整体续航时间的话大约在 5 小时 45 分左右。如果进行一些高功耗的任务,掉电速度还将更快。
  充电速度则相对较快,13 、15 寸本次分别配备了最大输入功率 61、87W 电源适配器,充电时间均控制在 1 个半小时左右。
  对于便携更需求的用户,我们还是更推荐考虑选购 MacBook Air 以及 New MacBook。
  总结:2016 款 MBP 在关键性、最贴近用户体验的硬件上都进行了相应升级,虽然 CPU 和 GPU 的性能提升幅度不大,但是整体散热、以及使用体验的确有明显提升。
  TouchBar:非必需品,但特定场景很方便
  对,我们终于要开始说 2016 款 MBP 的核心争议点——Touch Bar 了。
  关机状态下,这条横置在键盘区域之上的“黑条”,完全覆盖了原来顶部的功能键。乍一看,甚至以为是一个装饰物。但在用对应手指轻触右侧的指纹识别模块之后,你就会一瞬间“冒出”一排额外“按键”。
  Touch Bar 实际是一块 2017 x 60 像素 OLED 触摸屏,并且在最右开机按钮上加入了指纹模块。它会通过环境感应会自动调节亮度,正常情况下,Touch Bar 会亮 60 秒然后慢慢变暗,再过 10 秒自动休眠。实际触摸点击感受跟 iPhone 并没有什么差别。
  由于右侧存在开机按钮指纹模块,苹果实际上并没有将 Touch Bar 的显示屏延伸到最左端,但是在显示屏区域以外同样拥有一定触控效果。这也是 Touch Bar 目前能够盲操的唯一位置,对于经常使用过 ESC 键的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
  但从我们昨天预告回复情况来看,大家最关心“Touch Bar”的实际使用体验如何?”思虑再三,还是先分享几个实际使用片段:
  片段一:苹果发布会之上就曾演示过自家视频编辑软件 Final Cut Pro。开启之后在 Touch Bar 左侧显示出功能按键,中间则是滑动拖拽视频轴的功能。实际惊喜在于以前很容易忽略的视频断点、开头黑屏在 TouchBar 上有专门显示出来。
  片段二:打开 Safari,可以使用 Touch Bar 调出书签;在多网页模式下,中央可以通过点击进行切换;
  最大的亮点在于如果网页使用了 HTML5 作为播放器底层,你会在 Touch Bar 中央看到进度条,轻松滑动就能快进、后退。
  片段三: 打开“照片”,你可以使用 Touch Bar 进行图片的滑动切换。再选择“编辑照片”,里面的各种操作都可以通过 Touch Bar 完成:“裁剪”可以使用 Touch Bar 进行旋转角度调节,“滤镜”可以快速滑动对比效果,“调整”可以滑动切换“光效(亮度/对比度)”、“颜色”、“黑白(灰度)”,“润色”及“消除红眼”也能通过 Touch Bar 进行幅度调节。
  片段四:同时打开本地播放器、Safari 中也在播放视频。先展开 Touch Bar 右侧的折叠菜单,然后选择音频,原本中央一条“音量调整”缩短,旁边出现另外一个音源的 Logo,点击即可调整新音源的音量。
  4 个片段的确有点少,所以我们再来看几个实际应用场景下 Touch Bar 的截图:
默认场景下,Touch Bar 只有 ESC 键跟右侧控制区域
右侧控制区域可以点击展开
点击亮度之后可以滑动调整
也可以直接按住 Fn 调出原有的功能键
文字输入界面(候选字、Emoji)
系统“照片”编辑界面(“裁剪”、“滤镜”)
Safari(标签页切换、视频进度条控制)
Final Cut Pro(编辑工具及时间轴功能)
文件分享(AirDrop)
  一番体验下来也就形成了我们对 Touch Bar 基础感受:酷。这是一种与屏幕上直接加“触摸屏”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也让人不禁想起了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 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领会了一个关键点:在与软件互动的过程中,触控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也试图将其应用到显示屏上,但发现那个位置不太适合、当你把手悬在空中进行触控时,你会感到不舒服。在笔记本电脑上进行 Multi-Touch 的最好方式,就是应用触控板。
  但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定义 Touch Bar 呢?目前来看,“仍在成长的新输入方式”是最好答案。
  虽然有着普通触摸屏结构,但“显示”与“触控”主次不再明显;使用时除了 Touch Bar 最左侧优化过的 ESC 键之外,其他“按键”基本无法盲操,却放置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盲操的实体键盘之上;目前部分应用非常直观、省事,但部分也存在操作层级过度复杂的问题;这种新交互方式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下有着不同的表现,新奇、便利、困惑各种体验糅合在一起。
  支持方面,虽然目前适配 Touch Bar 应用支持最到位的仍是苹果官方应用。但根据爱范儿(微信号:ifanr)收集到的消息来看,12 月前后就将会有一批重点应用完成适配(包括 1Password、Day One、OminiGraffle、Pixelmator、QQ),但想要达到消费者所希望的“全覆盖”,尚需时日。
  最后是用户在 Touch Bar 中扮演“角色”,苹果在一开始就加入了用户自己更换 Touch Bar 按钮选项的“自定义”功能。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Touch Bar 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但与提供了基础操控能力、要求用户学会组合操控的键盘,与提供了模拟能力、要求用户尴尬进行模拟操作的鼠标和触控板相比,Touch Bar 能够“更换显示内容”以及“用户自定义”的确有着从用户自身解决需求的能力。当然,这必然有学习成本。我们也无法断言用户是否会接受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唯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虽然写了这么多,但想要用寥寥数字将 Touch Bar 完全说透实在不可能,敬请期待爱范儿(微信号:ifanr)随后的 Touch Bar 详细报道文章。
  接口:确实不方便,但情况会好转
  相比能够“找个东西贴住不用”的 Touch Bar,接口“大换血”遭受的吐槽更多。毕竟 2015 款 13 寸 MBP 都有以下这些接口:
  MagSate 2 电源接口 2 x Thunderbolt 2 接口(速率 20Gbps、兼备 Mini DisplayPort 输出功能) 2 x USB 3 接口(速率 5Gbps) HDMI 接口 3.5mm 耳机接口 SDXC 卡槽
  除了 3.5mm 耳机接口幸免之外,其他接口全部被 Thunderbolt 3(USB Type-C)接口取代。其中 13 寸不带 Touch Bar 版本只在左侧拥有两个接口,其他则拥有 4 个。
  苹果之如此狠心是因为——Thunderbolt 3 距离人们预想中的“理想传输接口”太接近。数据传输速度 40Gbps,可以充电,USB Type-C 接口使用便利,最关键这还是 Intel 研发和推动的技术。当然,苹果对新技术的“毫不犹豫”也是重要原因。
  这肯定还是会对 MBP 潜在的用户群体形成一定影响,尤其是追求生产力的用户,外接设备对他们来说依旧很重要。有趣的是,即便苹果官方目前也仅有 3 款专属于 Thunderbolt 3 技术的转换器、线缆:一款 Thunderbolt 3 至 Thunderbolt 2 转换器,跟两条第三方 Thunderbolt 3 线材。
  而目前商城中唯一一款能够将 USB Type-C 转换为“1 个充电 USB Type-C + 1 个 HDMI + 普通 USB 接口”的转换器标价 388 人民币。同时它还存在输出格式上的限制,只能输出 1080p@60Hz 或 @30Hz(苹果方面核实即便是新 MBP 也只能输出这个规格)。
  相反转接出来的 Thunderbolt 2 反倒支持 Displayport 1.2 规格,能够输出 Hz 画面。我们还尝试着找了下别的解决方案,Dell 及 HP 都曾为自家笔记本推出相应的 Thunderbolt 3 扩展坞,虽然他们拓展接口数量更多,但是由于来不及购买和测试,仍不建议大家现在购买。
  最终的结论是,如果你买了 2016 款 MBP,你至少需要再采购一个 388 元的转换器,如果没有外接显示器的需求可以直接采购一款 USB Type-C 转普通 USB 母口。
  采购指南
  我们也顺手帮你整理了一下这次 2016 款 MBP 的所有价格档位,包括升级配置所需要增加的投入:
  将内存升级至 16 GB 是我们最推荐的升级项,其他大家则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即可。
  上市时间
  我们昨天特意到广州天环广场询问了 2016 款 MacBook Pro 的上市以及展出计划,店员给出的答案也很直接:
今天(昨天)我们门店已经可以提货,明天(今天)MacBook Pro 样机就会出现在展示区域。
  对,如果你对新 MBP 有兴趣的话,是时候冲过去离你最近线下苹果店了,好好把玩一番,再决定究竟要不要购买。
  评测未尽事宜,以及更多问题咨询,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爱范儿微信公众号,回复“MBP”加入相应微信讨论群。
馆藏&6153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笔记本怎么看u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