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编写的什么著作,是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当前位置: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中说:“如果以为..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早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达尔文所说的“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是
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周髀算经》 D.《石氏星表》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14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中说:“如果以为..”主要考查你对&&《授时历》和四大农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授时历》:夏朝,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为“殷历”。&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授时历》颁布推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朝,王祯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耕细作。《授时历》:
《授时历》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实行的历法,称《格里高利历》,在中国称公历或阳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种历法看成一种,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达364年。《授时历》为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六月至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6000余里,南北长11000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27个测验所,进行实测完成。
发现相似题
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中说:“如果以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7998114980112939100909145628101263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哪部?作者是谁_百度知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哪部?作者是谁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记录了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工艺措施和科学创见,被誉为&quot,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quot《天工开物》 这部书总结了我国明代工农业生产技术。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作者 宋应星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字长庚;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采纳率:8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百科全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的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明末杰出科学家宋应星写的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的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明末杰出科学家宋应星写的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东汉时蔡伦最大贡献是改进了&&&&&&&&&&&&&& ,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的农学著作是《&&&&&&&&&&&&& 》。
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水经注》 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
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水经注》 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
[&&&& ]A、《水经注》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他是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还写了中国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他是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还写了中国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历史人物来我家百家号
贾思勰(xié),北魏青州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郡(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533~544),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全书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此外,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记载的农谚有三十多条。全书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农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齐民要术》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贾思勰对关于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中耕除草等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总结和提高,从理论上说明了这些技术措施的重要意义。又如,贾思勰总结了前人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豆类作物在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上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绿肥作物纳入轮作周期,《耕田第一》书中分析说明了轮作的好处,对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作出科学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在播种时间上,贾思勰引用农谚:&以时及泽,为上策之,&说明要以季节、气候和墒情作为根据。在《种谷第三》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必须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 
其次,《齐民要术》非常重视选育良种对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书中仅谷种就搜集了八十多个品种,并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较科学的分类。还叙述了播种前怎样进行选种、晒种、浸种和用药物或者肥料拌种等种子处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  贾思勰还初步提示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联系,描述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问题。 贾思勰介绍了许多改变旧的遗传性、创造新品种的经验,涉及到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其中不少经验和论点对于指导今天农业生产仍有现实意义。进化论的创立者,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从达尔文所引述的内容看,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 在植物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还记述了当时果农熏烟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保?俚醚唐??蛎庥谒?印?(?币粼疲瑈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就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看天气判断降霜的经验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应用。  另外,《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六世纪以前家畜家禽的饲养经验并搜集记载了兽医处方四十八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如直肠掏结束和疥癣病的治疗方法,历时一千四百多年,现在仍然沿用。《 齐民要术》中还有我国独特的制曲、酿酒、制酱、作醋、煮饧(音形,xíng,糖稀的意思)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艺的翔实记录,其中许多是现存最早的资料。
《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贾思勰的著作给后人的影响非常大,给农业发展史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里,他的著作无疑是最受人喜爱的。著作涵盖范围广,经验足,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致使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迅速壮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历史人物来我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在这里,为你分享更多历史人物小介绍。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场跨越将...”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现场,编著《天工 开物古今图说》一书。该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图文,融合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一经出版便广受各方关注。下面是南方网对《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的专访。主持人:在现今的工业化时代,您是如何产生编写这本《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念头呢?潘伟:写这本书一开始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80年 代初期我在一个旧书摊里发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上集,是清华大学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注释的,也没认真看,只是看插图,当时是学美术,觉得里面木刻版的白 描很有趣,我就在书摊里买了回来。后来我偶尔发现我拍的一些照片跟《天工开物》的一些插图很相似,我才很认真地看这本书,就想能不能用现在的图片和文字和 宋应星展开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所以这个想法应该是十年前就有了。主持人:潘老师,其实您是十年磨一剑。您所有的闲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吗?潘伟:几乎是的,但也不辛苦,因为做得好玩,不紧不慢的。按照现在的条件,比如一个出版社,找5个摄影师分布在全国各地,然后找两个写手一编就行了,一年可以做好。但是没有味道,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短时间拍好并考察明白。虽然能编出来,但做不到这样的书。主持人:我们看到书中所提及的工具和手艺有一部分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一部分就已经进了博物馆或成了陈列品。您在选取写作素材时有没有一定的标准?潘伟:我的标准是:必须还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是把那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从明代400年前拉回到当代做一个物证,所以必须在生产现场。因此,成为陈列品的是少数,基本上我书上的工具还在用。因为我这本书是做给两种人看的,一个是专业人士,搞 专业学术研究的人,给他提供一种物证。比如你写一篇论文、写一本书,这种农耕方式这种工具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域,为什么要用,这几方面我在书中必须 说清楚。同时我也写给一般的读者看,有人说这是科普的“公仔书”,可以给现在的孩子看,也不是很学术,但也不是光有趣。所以,必须要很认真地去考证每一个 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主持人:每一件工具都要认真考证,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写这本书是否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哪些?潘 伟:最基本的就是古文知识,首先要看得懂《天工开物》这本书,当然我本身是学中文的,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基础。还包括摄影技术,这当然也需要。还有科技知 识,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农学上的知识等等,这个是我最缺的。因为涉及方方面面,不懂就要去查资料,去了解,一个是请教专业人士,还有查百科全书。有时候 甚至为了一个问题、几句话,在网上或者在书店里面查阅大量的论文,去考证对不对。花的精力很多,但是写起来很简单。主持人:这本书真可以称得上是您的心血之作。有人说,《天工开物》凝聚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千年智慧,在现今农业文明逐渐远去,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写这样一本“溯古”的书,有何意义和影响呢?潘 伟:首先是记录上的意义,现在随着工业社会快速的增长,农业工具消失得也很快,可能我现在再去拍,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消失了。还有,可以说是作为当代人的反 思:我们的这种不消耗能源的耕作方式和现在消耗能源的机械化农耕方式——甚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产品,是否都是正确的?以前的是否都是落后的?主持人:有人担心这类书的销量,您怎么看?潘伟:出版社告诉我不用担心,他们已决定再版。据我了解,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都把这本书作为推荐图书。主持人:这本书真的非常有意义。您对网友读者们有什么期望?潘 伟:现在人人手头上应该都有一台照相机,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一点事情,把我们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包括用文字、相片等方式,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大 家都像我这样去做,我们这一代人所见到的事情——各行各业——就不会流失,起码在影像上不会流失。挺有意思的,希望大家一起来做。(选自南方网日,有删改)【小题1】《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对《天工开物》的继承和发展分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小题2】潘伟为什么能够完成这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请说出三点理由,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小题3】《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不同读者群的关注,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广东省湛江市龙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各地的农业...”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就是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就是把筛选出的有用的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全面。分析可知,《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对《天工开物》的继承和发展分别具体体现在《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同样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以及《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图片是相机拍摄的实物照片等。试题分析:“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作者和他人的基本观点、思想情感倾向。评价,要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文中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文中潘伟能够完成这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是因为他能发现自己拍的照片与《天工开物》的图片很相似,并认真研究;或他具有享受创作乐趣的心态;或他具有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等。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主要考查文意探究能力。《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不同读者群的关注,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它图文并茂,吸引读者;或唤起了人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等。要结合文意言之有理,表述充分。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场跨越将...”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现场,编著《天工 开物古今图说》一书。该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图文,融合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一经出版便广受各方关注。下面是南方网对《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的专访。主持人:在现今的工业化时代,您是如何产生编写这本《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念头呢?潘伟:写这本书一开始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80年 代初期我在一个旧书摊里发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上集,是清华大学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注释的,也没认真看,只是看插图,当时是学美术,觉得里面木刻版的白 描很有趣,我就在书摊里买了回来。后来我偶尔发现我拍的一些照片跟《天工开物》的一些插图很相似,我才很认真地看这本书,就想能不能用现在的图片和文字和 宋应星展开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所以这个想法应该是十年前就有了。主持人:潘老师,其实您是十年磨一剑。您所有的闲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吗?潘伟:几乎是的,但也不辛苦,因为做得好玩,不紧不慢的。按照现在的条件,比如一个出版社,找5个摄影师分布在全国各地,然后找两个写手一编就行了,一年可以做好。但是没有味道,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短时间拍好并考察明白。虽然能编出来,但做不到这样的书。主持人:我们看到书中所提及的工具和手艺有一部分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一部分就已经进了博物馆或成了陈列品。您在选取写作素材时有没有一定的标准?潘伟:我的标准是:必须还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是把那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从明代400年前拉回到当代做一个物证,所以必须在生产现场。因此,成为陈列品的是少数,基本上我书上的工具还在用。因为我这本书是做给两种人看的,一个是专业人士,搞 专业学术研究的人,给他提供一种物证。比如你写一篇论文、写一本书,这种农耕方式这种工具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域,为什么要用,这几方面我在书中必须 说清楚。同时我也写给一般的读者看,有人说这是科普的“公仔书”,可以给现在的孩子看,也不是很学术,但也不是光有趣。所以,必须要很认真地去考证每一个 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主持人:每一件工具都要认真考证,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写这本书是否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哪些?潘 伟:最基本的就是古文知识,首先要看得懂《天工开物》这本书,当然我本身是学中文的,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基础。还包括摄影技术,这当然也需要。还有科技知 识,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农学上的知识等等,这个是我最缺的。因为涉及方方面面,不懂就要去查资料,去了解,一个是请教专业人士,还有查百科全书。有时候 甚至为了一个问题、几句话,在网上或者在书店里面查阅大量的论文,去考证对不对。花的精力很多,但是写起来很简单。主持人:这本书真可以称得上是您的心血之作。有人说,《天工开物》凝聚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千年智慧,在现今农业文明逐渐远去,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写这样一本“溯古”的书,有何意义和影响呢?潘 伟:首先是记录上的意义,现在随着工业社会快速的增长,农业工具消失得也很快,可能我现在再去拍,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消失了。还有,可以说是作为当代人的反 思:我们的这种不消耗能源的耕作方式和现在消耗能源的机械化农耕方式——甚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产品,是否都是正确的?以前的是否都是落后的?主持人:有人担心这类书的销量,您怎么看?潘伟:出版社告诉我不用担心,他们已决定再版。据我了解,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都把这本书作为推荐图书。主持人:这本书真的非常有意义。您对网友读者们有什么期望?潘 伟:现在人人手头上应该都有一台照相机,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一点事情,把我们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包括用文字、相片等方式,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大 家都像我这样去做,我们这一代人所见到的事情——各行各业——就不会流失,起码在影像上不会流失。挺有意思的,希望大家一起来做。(选自南方网日,有删改)【小题1】《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对《天工开物》的继承和发展分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小题2】潘伟为什么能够完成这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请说出三点理由,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小题3】《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不同读者群的关注,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现场,编著《天工 开物古今图说》一书。该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图文,融合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一经出版便广受各方关注。下面是南方网对《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的专访。主持人:在现今的工业化时代,您是如何产生编写这本《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念头呢?潘伟:写这本书一开始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80年 代初期我在一个旧书摊里发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上集,是清华大学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注释的,也没认真看,只是看插图,当时是学美术,觉得里面木刻版的白 描很有趣,我就在书摊里买了回来。后来我偶尔发现我拍的一些照片跟《天工开物》的一些插图很相似,我才很认真地看这本书,就想能不能用现在的图片和文字和 宋应星展开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所以这个想法应该是十年前就有了。主持人:潘老师,其实您是十年磨一剑。您所有的闲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吗?潘伟:几乎是的,但也不辛苦,因为做得好玩,不紧不慢的。按照现在的条件,比如一个出版社,找5个摄影师分布在全国各地,然后找两个写手一编就行了,一年可以做好。但是没有味道,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短时间拍好并考察明白。虽然能编出来,但做不到这样的书。主持人:我们看到书中所提及的工具和手艺有一部分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一部分就已经进了博物馆或成了陈列品。您在选取写作素材时有没有一定的标准?潘伟:我的标准是:必须还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是把那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从明代400年前拉回到当代做一个物证,所以必须在生产现场。因此,成为陈列品的是少数,基本上我书上的工具还在用。因为我这本书是做给两种人看的,一个是专业人士,搞 专业学术研究的人,给他提供一种物证。比如你写一篇论文、写一本书,这种农耕方式这种工具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域,为什么要用,这几方面我在书中必须 说清楚。同时我也写给一般的读者看,有人说这是科普的“公仔书”,可以给现在的孩子看,也不是很学术,但也不是光有趣。所以,必须要很认真地去考证每一个 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主持人:每一件工具都要认真考证,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写这本书是否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哪些?潘 伟:最基本的就是古文知识,首先要看得懂《天工开物》这本书,当然我本身是学中文的,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基础。还包括摄影技术,这当然也需要。还有科技知 识,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农学上的知识等等,这个是我最缺的。因为涉及方方面面,不懂就要去查资料,去了解,一个是请教专业人士,还有查百科全书。有时候 甚至为了一个问题、几句话,在网上或者在书店里面查阅大量的论文,去考证对不对。花的精力很多,但是写起来很简单。主持人:这本书真可以称得上是您的心血之作。有人说,《天工开物》凝聚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千年智慧,在现今农业文明逐渐远去,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写这样一本“溯古”的书,有何意义和影响呢?潘 伟:首先是记录上的意义,现在随着工业社会快速的增长,农业工具消失得也很快,可能我现在再去拍,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消失了。还有,可以说是作为当代人的反 思:我们的这种不消耗能源的耕作方式和现在消耗能源的机械化农耕方式——甚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产品,是否都是正确的?以前的是否都是落后的?主持人:有人担心这类书的销量,您怎么看?潘伟:出版社告诉我不用担心,他们已决定再版。据我了解,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都把这本书作为推荐图书。主持人:这本书真的非常有意义。您对网友读者们有什么期望?潘 伟:现在人人手头上应该都有一台照相机,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一点事情,把我们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包括用文字、相片等方式,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大 家都像我这样去做,我们这一代人所见到的事情——各行各业——就不会流失,起码在影像上不会流失。挺有意思的,希望大家一起来做。(选自南方网日,有删改)【小题1】《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对《天工开物》的继承和发展分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小题2】潘伟为什么能够完成这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请说出三点理由,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小题3】《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不同读者群的关注,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件著作权编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