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升自己的新媒体综合能力提升总结?

提高新媒体运营能力的方法大揭密!VR淘汰新媒体你该怎么办?
运营公举小磊磊
原始标题:
点击题目下方运营公举小磊磊关注,中国最懂新媒体运营及变现+自媒体运营及变现的人之一方法放在了最下面,全文3000字,慢慢讲......2015年上半年开始,小公举帮上家做号,去年一共做了50余次互推。这种免费推广的方式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了,简单的讲就是:互相推荐双方的公众号,让对方的粉丝关注自己的公众号。互推的流程:1.寻找帐号→2.合作联系→3.数据对比→4.拟定方案→5.确定内容→6.发布推送→7.效果监测但是当时我就在想,互推这种形式会不会被淘汰?结果没到3个月,我发现不管是大号小号都在做互推,基本属于烂大街的模式了。以前做一次能涨1000粉,到后来做一次只能涨200粉了,至于现在,恐怕效果和发篇普通的文章没什么区别了。也就是说市场被搅乱了,这种方式被淘汰了。为什么一开头要说这事?因为这件事让我特别特别恐慌!!你想啊,你用某种方式,花费了大量时间,重复工作某件事,但这种方式最后却被社会淘汰了,你积累的经验瞬间被清零,因为不管用了啊......这么一来已经不是蛋疼了,而是能不能吃上饭,养家糊口了......这让我联想到社会的发展规律:灯泡代替了灯笼、手机代替了手电筒、收割机代替了镰刀、互联网免费代替付费......新媒体——淘汰有两个生动的故事:故事1:农民使用镰刀耕耘,他们可能知道速度越快,镰刀越锋利,收获就越大。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劳作能力,提升臂力,提高使用镰刀的能力。但是有一天,收割机出现了!它的速度,力量,能力比镰刀强太多了,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时候农民再厉害也比不过收割机,农民可能就被淘汰(非歧视)。这里面的原理其实还是一样的,但工具升级了。故事2:工厂生产手电筒,厂长可能知道它的亮度越亮,续航越久,体积越小,就越适合普通人使用,销量肯定越好,就不断的优化机器。但是有一天,手机出现了!手机的手电筒代替了常用手电筒,因为我们不会随身携带手电筒,但会随身携带手机,死磕在机器上是死路一条。这里面的原理其实还是一样的,但工具的形态彻底变掉了。上述两个例子,主人公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因为技术升级了,淘汰了主人公。小公举觉得这类人应该挺憋屈的,老老实实干活却被淘汰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洞悉事物的本质,才被新技术淘汰了,这种洞悉本质的能力不仅仅是思维,它是一种根本性的信息,称之为——信息源在地球漫长的人类发展史里,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其中一个就是信息源。显然在我们余下的几十年里也不会突然发生变化,只要你掌握了信息源,就不会被社会淘汰。做新媒体,同样如此,下文会说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出版的《文献术语》将信息源定义为: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一切产生、生产、贮存、加工、传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新媒体——信息源信息源在新媒体运营中更加具有重要性,因为新媒体运营者一般分两种:1、抱有明确目的去运营公众号(帮公司运营的,推广产品的,卖货的等)2、兴趣推动自己运营公众号(作家、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喜欢创作的等)不管你是哪种新媒体运营,你都得编辑文章,搞创作,你要生产信息,修改信息,你需要信息,你的粉丝也需要信息,你自己就是个信息源,这全是围绕着信息源在忙活......下面两段会解释的更清楚......信息源按传播形式来划分,有三种:口传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汉密哈顿实物信息源。1、口传信息源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人们通过交流、讨论、报告会的方式交流传播2、实物信息源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制品中,人们可通过实践、实验、采集、参观等方式交流传播3、文献信息源存在于文献中,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视听学习等方式交流传播。(包括印刷型信息源和电子信息源等)按加工和集约程度来划分,又有四种:一次信息源:直接来自作者的原创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信息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从一次信息源中加工处理提取的信息三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或工具书(百科全书,辞典,手册,年鉴)四次信息源:图书馆、档案馆、数据库、博物馆。会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它会改变新媒体,但不会改变信息源!这些东西非常复杂,小公举简单讲解一下:、AR、MR会革新互联网,那么现在所有的入口都会升级,从二维空间升级到三维空间,再从三维空间升级到更高维度空间。入口是说我们现在上网是用手机、浏览器、无线等等,以后上网会革新这些入口。接着不一定在电脑上创作,在空气中生成虚拟屏幕,在虚拟屏幕上创作,这些东西是在不断升级的,它也符合科技的发展规律。所以现在那些做辅助工具的,例如H5页面、第三方推广。3年都用不到,顶多剩一两家最牛逼的,其他全部会被淘汰。因为技术永远都在升级,不断被革新。而信息源是核心内容,工具和技术推动它们发展,之后再升级再革新。例如:作家可以用笔写作,用电脑写作,用手机写作,用写作。技术工具永远都在变,但信息源不会变,所以只要掌握原理,就不会被淘汰。在小公举看来:运营公众号也是,做原创内容,写出好文章,你自己就是个信息源,并且不断的升级锻炼,不断的提高自我价值。就算微信被革新了,也有自保的资本嘛。反观现在被革新的东西/行业/人,大多重度依赖了这些工具/体制/软件等,却不从本质上思考事物的发展规律,真替他们感到桑心......新媒体运营思维——三问在新媒体运营这个方面,有个真实案例考证了这一点:小公举去年运营哈哈儿童网,做了50次互推,绝不仅仅重复工作,直接涨了七八万粉丝那么简单!我所有的互推效果,都比其他参与互推的帐号好。当时我涨了2000粉,其他帐号只能涨1500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我在文案上,动了些手脚......图一:图二:图一是我的推荐语,图二是其他帐号的推荐语,你一眼就会发现我的文案比对方好很多。NO!NO!NO!事实上远没那么简单!不仅仅是我的文案解决了90%目标用户的刚性需求,因为我找到了——源点我对目标用户需要的信息,进行了再加工,我将自己定义成了——信息源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用户对于信息是越来越疲惫的。那么每次互推的文案,都要不断升级优化。以确保任何时期,用户都需要新鲜信息,愿意看我的文章。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要根本性的解决公众号运营,涨粉,推广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捷径(/ □ )要坚定不移的重复同一种工作,想必你应该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例如小公举:你真以为干货是那么好写的吗?还不肯转发!小公举小学看了数百本南派+北派+鬼派武侠小说,初中看了几十本漫画,高中看了近1亿字的网络小说,光浦东图书馆就去了几十次。写了200首诗,写了近10万字的玄幻小说,小学五年级开始打红警,传奇,魔域,DNF,炫舞,QQ空间数十万访问量。毕业后干了四年运营,这次我特么终于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了!!!(我的梦想可是成为一名作家!虽然不是玄幻作家......)但是!这绝不代表你做一万小时就会成为行业专家!因为绝大多数人,工作都不从本质上思考问题,而是机械化的工作!如何确保重复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呢?如何确保这个价值在不断放大呢?如何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呢?可以用到小公举自创的新媒体运营思维——三问1、我从哪里来?2、我是谁?3、我要到哪里去?例如取文章标题:1、我为什么要取这个标题?接着会思考到:现在这个标题和别人的标题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甩同行一条街?有没有更好的标题来选择?粉丝会不会排斥这个标题?2、这个标题主旨是什么?接着会思考到:这个标题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个标题有没有歧义?这个标题三观是否符合民心?这个标题能不能在追热点的同时,又能正确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3、这个标题能产生什么效果?接着会思考到:这个标题能不能让50%的粉丝打开?能不能让其中10%的粉丝分享?能不能引起现象级传播?通常取一个还不错的标题,时间是10分钟左右。围绕这个思维做运营,不断的重复工作后。你会发现钻研得越来越深,自己的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运营能力也不断在提高。同时做新媒体运营始终要围绕一条真理:埋头苦干,耐心学习,发现细节,认真做事!关于:运营公举小磊磊(gongjulei)集运营+策划+推广+变现等本领于一身的93年巨蟹男征战上海互联网教育界4年3年新媒体运营0预算打造过45万微信粉丝矩阵微信渠道操盘过千万元营收的B2C项目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热门文章:深度解读:新媒体平台究竟哪家强!新媒体运营者路在何方?
VR资源网整理出品
VRZY.COM VR资源网-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彭波:驾驭新媒体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来源: 中国青年报作者:
互联网延伸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各级政府部门通过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打造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两微平台,放大各级政府的声音,服务了工作大局,服务了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我们正在驾驭新媒体,并把它作为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12月14日,《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4)》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在发布会上说,20年前中国刚迎接互联网的时候,国际上有许多声音说,中国接触了互联网,打压中国就更容易了,20年后的今天,党和政府以及主流媒体“主动迎接挑战,去适应互联网技术最新的发展,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努力找到最佳的位置”。
彭波指出,互联网延伸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各级政府部门通过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打造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两微平台,放大各级政府的声音,服务了工作大局,服务了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他说:“正视互联网带来的一些挑战,但是我们也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彭波鼓励主流媒体要学会更有效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国家主流媒体都要紧紧追赶潮流,有效地利用我们的优势,找到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势位置。”
记者了解到,“共青团中央”等微博(微信)荣获“2014年十佳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奖。全国城市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前10位(并列)分别是“成都发布”、“南京发布”、“无锡发布”、“杭州发布”、“中国广州发布”、“南昌发布”、“西安发布”、“深圳微博发布厅”、“哈尔滨发布”、“青岛发布”、“苏州发布”、“武汉发布”、“新余发布”、“微博洛阳”、“宁波发布”。
新华网舆情中心主任段赛民说,全国地市级及以上城市的政务新媒体在2014年有以下的特点:整体表现都非常好,“零发布”的城市微博比重较2013年下降16.5%,“心灵鸡汤”、“商业抽奖”、“灌水”类内容的占比明显走低,政务类新系统比去年上涨23.4%,民生类新系统比去年上涨17.9%。从整体表现来看,部分城市在内容指数方面距离“第一梯队”还有明显差距,政务新媒体运营质量亟待提高。
“我们发现有很多政务新媒体账号发一些无关紧要的所谓‘心灵鸡汤’或者灌水的,这些东西在我们评审的系统中是得负分的。”
段赛民表示,微博微信“双微”融合对接推动政务新媒体综合发展的时代到来,微博是广泛发布信息,微信是一种点对点的传播,未来两类平台的互动会更加频繁。此外,不少政府部门的平台整合能力在提升,“政务O2O”成为新常态,尤其是线上线下的互动越来越多,这些活动对于关注民生、提升政府形象大有裨益。
“上海发布”连续3年获得省级政务微博的第一名。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办公室副主任官景春在发言中说,“上海发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在巩固现有的政务微博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准备在微信领域加大点对点的便民服务,比如公积金、签证、交通违章查询,等等。此外,正在积极探索微视频,想在这个方向做出一些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对于政务新媒体的融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政务微博与微信的开办和运行,应避免僵化和形式化,需要不断了解适应互联网舆情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提高应对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确保有效的舆论引导。此外,还应客观认识互联网新媒体舆情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极端性,以包容、诚恳、耐心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应对和解决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极端状况。要引导公众提升互联网道德素养和能力素养,使更多人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共同积聚和贡献“正能量”,形成合力,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新媒体是不断演进的,每种具体形态都有生生灭灭的过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融合过程就是一种蜕变和改变的过程,我们改变的目标不是下一个具体的新媒体形态,媒体融合要迎来的是超越轮回的业态。”曹三省说。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刘竞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想运营好企业的新媒体 你必须达成7项自我修炼
你每天编辑的微信公众号,当你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去生产、传播内容时,你会发现所有问题都不一样了,企业微信编辑最终还是要对用户价值与市场效益负责,这也是对一个微信公众号编辑的最高要求。
去年底,我在创新传播峰会上有过这样的观点:
你每天编辑的微信公众号,可能是一家公司或一个品牌的对外传播渠道,但归根结底它是你的作品,甚至它也是以你为核心的一个独立媒体,而你是主编……当你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去生产、传播内容时,你会发现所有问题都不一样了,企业微信编辑最终还是要对用户价值与市场效益负责,这也是对一个微信公众号编辑的最高要求。
这是一个理想状态,我相信每个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传播人才。那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吗?我觉得至少需要达成以下7项自我修炼。
&用户思维:深刻理解公司业务
有很多企业在招新媒体运营人员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有编辑记者工作经验的。理论上,这种做法没有错,但实际是有待商榷的。
企业新媒体不同于大众媒体,其信息传播一定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或企业用户需求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企业新媒体就会失去其基本的价值。
因此在我看来,企业新媒体负责人熟悉企业产品与服务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千万别埋怨你的老板“只认钱”或“只发软文”,这是老板的职责,老板就是要为企业负责的。而作为企业新媒体负责人,你的职责也很简单,帮助企业更好的传播,做出更好的软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用户与品牌美誉度。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前提:深刻理解公司业务。
如何做到深刻理解公司业务?你要热爱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如果不认同,就去沟通,如果怎么都不认同,那就赶紧换下家,彼此不耽误),要对公司的产品价值了若指掌。
具体的途径无非三种:
1、多与老板谈,多与业务部门谈,多与一线运营人员谈。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用户反馈以及发展前景等等。
2、多与用户谈。你怎么也得有100+好友是公司官方微信、微博的“订阅用户”,同时再运营几个群。多观察大家对于公司产品与服务的评价。甚至和其中一部分人私下聚聚,成为真实的朋友,这都是你理解公司业务的前提。
3、成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用户。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优秀的产品并不多,导致多数从业者并不热爱自己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你必须想办法找到一些兴奋点,只有这样,你才能认同自己的工作价值。
产品思维:架构立体的传播体系
目前还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配备专业的市场传播部门。大多数公司老板,还分不清销售与品牌传播的区别。这为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带来了很大困扰。
但还是那句话,老板和公司都是没有错的,如果你懂、你专业,你就去引导、去解释、去影响老板和公司,告诉他们销售与品牌不是一回事儿,然后获得支持。
企业新媒体从业者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品牌传播。也就是把企业的产品价值与服务理念,“翻译”给更多人。
在我看来,企业新媒体从业者不应该背负明确的销售指标,因为从根本上讲,销售的关键在于产品本身。企业新媒体负责把信息传播到用户,到转化率如何是整个公司综合运营的结果,不是新媒体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使命。
当明确了品牌传播这个第一要务之后,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就要努力解决下一个问题:我的用户在哪儿?是微信上?微博上?百度贴吧?豆瓣?知乎?还是线下的商城、大学食堂?
理性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用户通常存在于很多个地方。这就要求我们要同时覆盖很多个“场景”(当然,这里面有主次之分),也就需要一个完备的传播矩阵。
所以,插坐学院内部授课时,讲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公司真的一定要做微信公众号吗?言外之意,可能其他渠道更重要。
所以,新媒体从业者要有一个全局观,要有跨平台的架构能力。
除此之外,企业新媒体负责人还要有较强的产品思维,也就是同一个平台内,你要有通过不同的手段满足用户需求,完成用户服务。比如,微信菜单栏目设置,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的体现。不同的公众号差别非常大。
优秀的微信负责人甚至可以轻松过度到产品经理岗位,承担App的架构设计。
三五个特别优秀的同行朋友
有很多人喜欢混圈子,我其实最不喜欢混圈子。甚至创业之后,四个人以上的饭局,我都很少参加,可能是我这个人太不会社交了吧。
我觉得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面,有三五个特别优秀的同行朋友就够了。假设你是地产公司的新媒体负责人,这三五个人可以按照如下比例分布:
行业老大(万科或万达)、行业内最会营销的(SOHO中国)、资深行业媒体人(《地产杂志》)、相似客群的其他行业老大(招商银行或者南方航空等等)、跨界营销高手(杜蕾斯等)。
交朋友也有几种方式,一种是互相学习的,也就是水平差不多的,那就多沟通个人感情。一种是亦师亦友的,也就是水平比你高的,那就多虚心请教,一定要记住,请教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最关键的就是学会提问,言之有物,言有所指。
这方面,建议大家多看一些对话录和访谈类节目,包括有一本书叫《学会提问》。
资讯饥渴症
国内最大的企业家社交平台正和岛,其官方微信拥有近100万的订阅用户,企业管理层居多。我曾问过正和岛官方微信负责人陈为:一个新媒体从业者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有哪些?
他排在第一位的是资讯饥渴症。
也就是每天都要通过不同的渠道阅读大量的资讯内容,不仅包括社会热点,也要阅读时政类以及商业类新闻,总之,要保持对资讯新闻的饥渴,保证较高的摄取量。
国内最知名的科技自媒体之一、2014虎嗅年度作者阑夕,也曾在插坐学院内部教学时提到,文字工作者“读10个字儿,写1个字儿”的基本前提。
我们都知道新媒体从业者最宝贵的能力,就是大开大合的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没有足量的阅读基础,是不可能做到的。以下是我在内部课堂上提给学员的建议:
美的修养:看待事物的标准与眼光
我在插坐学院内部教学时,有一个100个PPT,第一页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
我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新媒体从业者,都能从内心深处充满自信:你看待事物的标准与眼光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企业新媒体从业者还需要具备美的修养,又是需要长期修炼才能达成的能力。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看上去各有各的道理,但较高的审美水平,依然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以为,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
1、著名设计品牌的广告、logo、店面、商品,比如每个城市都有一两个高端的奢侈品商城,那里绝对不仅仅是价格高,美感也高。真的别以为人家仅仅是贵。
2、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比如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的自传,原研哉的设计随笔以及著作等等。
3、经典话剧、音乐剧、舞台剧。
4、对日常事物的捕捉,尤其通过iPhone6就可以拍摄的那种(非果粉别黑我),不断优化你的观察角度以及审美水平。
5、旅游,看不一样的世界,尤其那些历史悠久又充满故事的城市,我个人推荐欧洲。
6、精品杂志。我至今仍然保留阅读杂志的习惯,不是它的文章有多好,而是整体的设计感、图片的感觉,还是比电子阅读精致得多的。如果没有一个更高的阅读体验追求,你很难做出超出预期的内容。
学会管理上级
做新媒体工作,比协调同事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级。就像万达新媒体负责人提出一个我认为非常经典的问题:如果老板内容一般的演讲稿必须发头条,怎么办?
企业新媒体在企业内部通常属于附属部门,极少有企业认为新媒体能发挥核心价值。这就导致了新媒体从业者的地位相对尴尬,甚至不权责不清晰。外包、兼职、随机分配工作的现象非常普遍。但现如今新媒体市场又异常火爆,所以很多老板看到那些10万+的刷屏文章,又会给团队试压。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必须学会管理上级,从总监到副总到老板,都要有不同的管理策略。管理上级的关键就在于依据现有资源、能力、成本,经过充分沟通,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你必须告诉上级:
这次传播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别一堆目的)
这次传播的合理目标是什么?(别不自量力)
这次传播需要哪些资源及成本?(必须要支持)
这次传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什么?(丑话说在前)
也许你会说,我的上级根本不听啊?好吧,那你为什么还给他打工呢?
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自我突破
我对我们公众号负责人的要求就是:公众号版式、编辑细节等每个月升级一次;个人能力两个月上一个台阶。因为做好一件事,是没有止境的。
所以,这项修炼没啥好说的,牛逼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综上,我们认为企业新媒体负责人至少应该从这7个角度进行自我修炼,如果你有哪一项没有做好,就赶紧做吧,抱怨没用。
本文由(ID:chazuomba)授权梅花网转载,原作者何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梅花网(www.meihua.info)的完整链接,谢谢!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众号:梅花网5被浏览352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关于新媒体的思考,没有加粉的干货,不过还是建议看看
我的图书馆
关于新媒体的思考,没有加粉的干货,不过还是建议看看
这是系列文章《我半年的收获,浓缩成6篇文章给你看》第4篇目录:1、创业,梦和现实2、关于网红现象本质3、谈网红行业赚钱机会4、建议新媒体人看看这篇5、在社交生活中的价值游戏6、一些懒得整理的语音速记版总的来说,我认为新媒体只是一个渠道,或者是某种方式,核心就是做新媒体过程中,或者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背景下意识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个概念我也在反复的强调。我们现在做新媒体,其实并不是为了在现在这个时间能够做出多好的成绩,其实我们需要在做新媒体的过程中养成快速迭代、跟进、结合用户、内容为王等等一些思维方式。因为当下一个新媒体或者是时代,或者是环境来临的时候,就比如现在的网红时代,我们就很轻易的能够利用新媒体的思维去理解一个新事物,跟进一个新事物,把握和运营一个新的东西。所以,新媒体的核心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曾经我写一篇文章,或者在一些公开场合都“唱衰”过微博,但是它是不是确实不行了呢?其实不然。我个人觉得,实际上是注意力的问题,因为当时我大部分的时间、注意力都在公众号上,或者在微信上,我能意识到微博很重要,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或者说是一个阵地,但是我还是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公众号和微信上。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可能看不到微博更多的好处,或者是看不懂、玩不好。在某一个时间段之内,微博的用户,或者活跃率确实有所降低,但是1.5亿跟2亿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我在聊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也提到过,很多人也在问我说,是不是微信公众号现在不行了,阅读数降低了,大家打开率也低了,不发朋友圈了等等。就算微信的活跃用户从6亿降到了3亿,还是一个非常恐怖的量,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意它有多火,还是不火,只要它还有价值,只要它还有空间,我们就还是要去研究它。关于微博,我接下来也会多花一些时间去研究它,它依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尤其是现在的网红时代,因为网红需要开放的宣传个人平台,微信相对来说比较封闭,所以如果在时间、精力和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微博还是值得投入的。就拿电商类的企业举例,淘宝一个流量可能要到10块钱左右,但是微博的流量1-2块钱就能拿到,微博倒流到淘宝也是非常的流畅,毕竟他们有资本关系。同时,相对来说微博的能够更轻,更适合不是特别擅长内容的团队。无论是多少人在唱衰公众号,唱衰微信,或者有更多的媒体和平台跳出来,都不需要太多的考虑这些问题,更多的应该思考自己做的公众号、做的微信到底能够提供给用户的价值是什么,能够优化内容,还是能够策划更好的活动,还是做更好的排版等等。作为公众号来讲,它能够深度聚合用户,集营销、管理、沟通为一体的闭环,所以它的重要性就不用再说了。只不过现在的公众号已经过了轻成本运营的时代,现在更多的是要投入金钱、资源、团队做专业化的运作,拼的是比较硬的实力,想说投机取巧,或者找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刚刚邀请进来的一个朋友是做母婴类的账号,目前几乎是通过内容在吸粉,每天的自然增长在2000左右,现在的体量是20万,估计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的话,可能到50万的规模也就只需要3—6个月,并且还是不怎么花钱的情况下。我自认为,现在的我,或者是前一段时间的我,已经从新媒体的本身跳出来了,我之前也做过微信、微博小编,做内容排版,也会整体把控一个微信账号的运营,它的规划,又开始说做整个新媒体的布局、规划,除了微博和微信,还有其它各种新的社会化营销渠道,然后去分析整个移动互联网各种各样的形态、商业模式等等。我们姑且把我刚才提到的顺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一下。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自己愿意做专才还是全才,或者说大家认为现在比较有需求,或者是比较能够吃得开的是专才还是全才?前两天我接触到斜杠青年这样一个名词,我去百度了一下,发现这个词真的很屌,不能说是未来的趋势,但是我好想就属于斜杠青年,所以我个人建议去做一个全才,专才也好,全才也好,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冲突。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新媒体从0到1”中提到过,我认为,做好新媒体运营需要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强的人,也就是全才。不管是从思维方式和个人经历,还是从某种格局上来说,还是从职业化上的路径来说,还是从薪资待遇来说,我个人觉得全才要优于专才,我不会用偏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职业,但是我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将技术或者是美工、设计师、文案等等视为我在运营的过程中达到某种目的的一个帮手,或者叫一个工具。从运营的角度来讲,我是这么理解的,或者说我是这么认为的。当然在工作当中,并不会说因为我的这种想法而导致看轻谁。1发现自己新的兴趣快速的学习知识勇于尝试各种机会主动的去承担责任善于总结思考说起来都很大,希望大家能够反复的去听一下这一段。前几天跟利哥聊天的时候,他提到说,当他看到公司某个模块自己感兴趣,或者觉得对自己有价值,就会跟公司提,这个事儿我来做吧,然后他就有机会把这个事情研究透,运用起来,成为自己的一个技能,或者是一个知识模块,再把它总结出来,不管是写出来,或者是自己记录,就会成为他自己的了。这一点非常重要。2爱因斯坦当时说过一句话,不记得原话了。他说,自己就像一个圆,这个圆越大说明自己懂得越多,接触的越多。但是圆的外面代表不懂的东西越多,意味着需要学习的也就更多,学的越多圆就越大。这就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拿微信小编来说,他除了每天编文案,排版,推送,如果他还有兴趣在活动上,就可以尝试性的做几个活动,可以尝试把几个活动直接做坏掉,甚至把经费浪费掉,或者直接把几个公众号做垮了,但是又怎样。经历过失败之后,就可以摇身一变,变成公众号的运营者,没有谁规定说一定要有成功的经验,才能够升值,升级。之前我也提到过一个理念,我们在一个公司工作,或者是经历一个事情,其实并不一定要以结果为导向,或者说我们拿公众号来举例,当你做了一个公众号,或者负责一个事情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汲取到对自己更有利的价值和资源,而不是把这个公众号做到多少的粉丝就会更成功,假设是公司给你的资源推动他成功,其实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虽然可以作为案例提升自己,给下一份工作加薪,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现实中其实会有非常多的大咖,或者是一些牛人,可能就是平台不错,这个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非常多人的认可,但是实际上跟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这个人在这个平台上的发展和成功过程中,又没有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甚至是经历,甚至连失败的经历都没有,这样的话,即使这个时间段这个平台能够赋予他一定的光环,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事情对他来说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请勿对号入座)& &&我个人认为,新媒体这个行当是有瓶颈的,最终也就是几个归宿。1、是晋升为新媒体的运营总监。2、是某一些大公司的团队里单独的某一个模块的负责人,比如说你是用户运营或者你是活动运营,或者你是商务,或者你是首席内容官等等。3、是归成为这个公司的COO,或者是某一个项目的运营。4、是创业者,参与到某个项目,或者主导某一个项目。5、是成为乙方,利用你在新媒体当中得到的技能、资源成为给某一些企业或者是个人提供服务的乙方。大概就是这么几个归宿,如果说这些归宿还满足不了你们的话,也可以尝试换一个行业,或者转一个产品,货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也是OK的,跟新媒体相关的大概就是这样。当然,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自媒体,或者是网红等等。辣么,这篇文章就结束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用,反正我自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不知道对错,反正想的多做的也不少。回想最近这段时间,微信上还是不断的有人找我问问题,比如怎么加粉,如何推广,怎么定位啥啥的,我第一反应就是,我擦,没思路,我突然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对方了,但是一旦聊起来之后,或者真正着手的时候感觉也还是轻车熟路。我想问,我怎么了?这是病吗?互动辣么,你对于新媒体怎么看?系列文章《我半年的收获,浓缩成6篇文章给你看》第1篇:第2篇:第3篇:后台回复“我要”获取包子把鼻5万字原创新媒体运营干货分享【关于我】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综合能力提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