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与传统架构对比架构的可扩展性和传统IT架构相比哪个更好

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入门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区别
入门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区别及收益对比
天极网服务器频道
  新的IT已经袭来,而超融合可以说是其中的风口之一,近年来成为了业界广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当下,超融合架构已成为一些厂商发力的主要方向,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超融合的概念虽然已经被炒了至少两年,但市场上依旧存在着不少模糊的定义和理解。
  那么,在性能和收益方面,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究竟有哪些差别?此文将详细盘点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的差异,并通过厂商实例来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关注点一:超融合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Nutanix是最早推广超融合(HCI :Hyper Converge Infrastructure)概念的厂商。Nutanix起步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存储,只是在部署架构上有了进一步创新,采用了这种融合的方式。其实这种创新在技术本身上并没有大的难度,但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分布式存储的市场落地。
  所以这就是超融合1.0的核心,但市场上很多人被“融合”二字迷惑,甚至一些厂商,也顺水推舟,弱化最具挑战及技术难度的存储部分,单纯去调“融合”,把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集成起来,而这并非真正的“超融合”。
  真正撬动传统IT市场的超融合1.0的特征是两点:
  一是,基于架构的分布式存储;
  二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部署在同一硬件内。
  下面在对比中会看到,给用户带来价值的重要特性中,大概70%是来自于分布式存储,30%是超融合架构带来的好处(比如管理简化,使用成本的降低), 但恰恰是这30%,让用户更愿意从传统架构切换到分布式架构上来。
  关注点二:超融合是革命性架构吗?革谁的命?
  任何称之为革命性的架构一般应具备至少以下三个特征:
  一,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会有巨大的改变;
  二,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
  三,新的厂商可以撬动传统老牌厂商的市场。
  以上三点,超融合产品都具备,前两点在后面分别介绍,第三个可以通过国外的Nutanix、VMware(vSAN),的SmartX等厂商的案例描述中看到,他们所替代的产品大量的是老牌存储厂商EMC、HDS等公司的存储产品。有人会说Nutanix不也自己出服务器虚拟化产品吗?这是不是在替换VMware?但这已经是后来的故事,最初的Nutanix产品核心就是超融合架构的分布式存储。用户采购Nutanix并不需要替换原有的服务器品牌(比如)或者虚拟化品牌(比如VMware),只有存储(比如EMC)是一定被替换掉的。这是重要的起点和切入点。如果最初Nutanix就是想以超融合的理念替换存储、虚拟化甚至服务器硬件,几乎没有胜算。
  关注点三:超融合的架构为何在近几年才出现?
  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架构出现、成熟需要至少两个核心因素:
  一是,客户的强烈需求;
  二是,相关技术的成熟。
  超融合架构的客户需求来自于商业数字化和互联网化对IT资源的使用速度和使用要求有了大幅提升。而以下相关技术对架构的市场落地有很大关系。
  1. 分布式存储架构
  这个其实在互联网公司用了很多年,分布式存储可以很好地基于X86服务器构建一个易扩展、高可靠的存储资源池,是超融合的基础。
  毫无疑问,对存储架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的4K随机性能只有300左右,而类似 3710这样的SSD则可以达到超过7万,直接高出两个数量级。但同时双控制器架构就会成为瓶颈,比如EMC的Unity 650 可以支持一千块或SSD,但31块SSD的时候就到达瓶颈,此时8:2读写混合最大只能达到27万IOPS。
  同样,SSD大大减少了事务型存储系统的机架空间,使存储和计算节点的数量比较匹配,这是超融合架构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3.虚拟化
  超融合架构成立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虚拟化已经被广泛接受,否则分布式存储不可能和应用共存在一个物理节点上,除非是一个厂商的产品。
  4. CPU
  最后就是大家常说的更强大更廉价,可以同时解决计算和存储的要求。
  关注点四:超融合就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简单地安装在一起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要以超融合的形态去做虚拟化的存储,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对系统资源消耗应该少,并且可控,合理的方案不应该超过10%;
  二是,支持VM数据访问本地化,这个是超融合架构另一大优势;
  三是,既然是重点支持虚拟化平台存储,就应该对不同的虚拟化平台有比较好的支持,类似VMware、KVM等。
  所以,现在中国市场真正算得上超融合架构的也就是Nutanix、VMware和SmartX。国内很多厂商拿一个Ceph就包装超融合产品,以上三点没有一点能做好。主要的问题包括:
  哈希算法不能实现数据存放的精准控制,所以I/O本地化无法实现;
  软件I/O路径比较长, CPU资源消耗比较多,进一步增加了延迟。
  关注点五: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有哪些区别?
  这里挑选了SmartX的架构图用来做对比说明,更清晰一些(以下若干图都取自SmartX产品胶片)。对于真正的超融合产品,以下特性都是一致的的。如果有少量的特性差异,会专门描述。
  关注点六:为什么超融合架构的可靠性能比传统双控架构更好?
  用服务器构建存储,客户顾虑最多的首先是可靠性,如果需要衡量可靠性:
  系统的冗余度?通俗的说就是允许硬件坏多少?
  出现故障后是否完恢复?
  恢复速度和时间?因为系统处于降级状态下是比较危险的状态,故障窗口越小,出现整体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
  以下给出详细的系统冗余与恢复机制对比。
上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三副本可以带来比双控更好的冗余度,代价当然就是损耗更多的容量。
  管理的粒度部分,各家实现不同,有的是基于资源池设置两副本或三副本,有的厂商,比如SmartX,是以卷为单位,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一个资源池上分配不同副本策略的卷,用于不同安全级别的VM。
  热备盘的处理方面,其实大部分分布式存储都没有了,而是利用已有空间进行恢复。但需要强调的是现在GlusterFS还是使用热备盘机制。
  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关注点七:为什么超融合架构的随机性能比传统架构更高?
  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也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下给出详细的性能机制对比。
  性能相关的特性中,多节点并发和性能扩展依旧是分布式存储带来的。而数据本地化是超融合架构独有的,分离式的架构无法实现,当然代价就是计算资源的占用。SSD是即使传统架构存储都会使用的,但双控无法发挥SSD的性能。
  比如EMC Unity 650F,8:2 8K混合随机读写性能最大27万IOPS,而对于类似Nutanix、SmartX等性能比较好的超融合产品,一个节点8:2 8K混合随机读写很容易达到3万以上IOPS,通过线性扩展,10个左右节点就可以达到EMC Unity 650F的最大性能。而10个节点只是非常小的用户规模。
  关注点八:为什么超融合架构的可扩展性比传统架构更好?
  可扩展性是分布式架构的最大优势之一,当然扩容后的数据自动负载均衡效果并不是必然的,要看厂家的产品化程度。
  以下给出详细的系统可扩展性对比。扩展性方面的优势,依旧是分布式存储架构带来的。
  关注点九:为什么超融合架构的部署运维更简单?
  超融合架构运维的简化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部署与运维对比。其中部分优势是分布式架构带来的,比如只维护标准服务硬件,而使用超融合后,可以进一步减少硬件的需求量。
  关注点十:超融合到底如何为用户省钱?
  说法在网上很多了,但以下这个实例可能更精准和量化一些,可以对比使用成本。这里没有包括人员维护成本,续保等费用的成本等。人力成本方面,去掉专业存储运维就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员开销。根据实际经验值,采用超融合在人员投入至少减少50%。采购成本,超融合产品一般可以做到传统架构70%。
  以下给出使用成本与收益对比实例。
  关注点十一:超融合不适合什么场景?
  传统意义上的超融合是适合于各种虚拟化的场景,对于裸服务器就不适合了。所以有一些重负载的应用,在虚拟化都不用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考虑超融合。另外,超融合的架构模式决定了计算和存储资源应该均衡增长,否则就不是非常适合,比如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不过,近期的一个趋势是,超融合厂商开始对外提供存储接口,可以以类似Server SAN或者NAS的方式访问,所以裸金属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了。
(作者:嘉文责任编辑:嘉文)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办公软件IT新闻整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超融合架构有哪些特点与优势?
昨天接到一位老客户的电话,向我咨询超融合架构的问题,“超融合架构有哪些特点和优势,我们是否适用超融合”?我在与“”(微信公众号)里已经谈了很多,这里将超融合的特点整理出来,对有疑问的客户做一解答。
1、架构设计更为简单
毋庸置疑,人们想到超融合,第一个想到的优势就是架构简单。
超融合不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它的扩展方式变为横向增加节点即可。
而通过这种标准化的模块,用来搭建数据中心无疑是非常方便的,这不仅大大方便客户的搭建管理,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2、性价比更高
利用超融合设备,不但可以快速的搭建出一个数据中心,更重要的是,利用超融合这种方式,能够让客户在搭建过程更方便,客户不需要在对基础设施进行调研,只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同时了解到超融合设备,这样就能够快速的实现搭建。在应用方面无疑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成本。
3、部署更简单
超融合在于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的融合,由于采用开箱即用的部署方式,可以免去传统集中存储环境下存储的规划、连接、配置等复杂的管理操作,无需再配置Raid组、LUN、卷等。
就像我们熟悉的乐高积木一样,只需要相同的模块,根据客户的需求,就可以搭建出各种各样的模型。乐高积木就相当于超融合,而搭建出来的模型就是数据中心。
4、让运维更简单
与传统架构相比,超融合架构管理更为简单,相比传统架构虚拟化、服务器、存储、网络四层需要分别进行管理配置的复杂性和繁琐,超融合将这些集成到一个用户界面上,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上,实现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池化、CPU/内存/存储
等资源的分配、虚拟机的创建和启动,无疑会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总的来说就是,超融合架构具备了统一的系统管理、监控、维护的特点。
5、让系统更灵活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需要IT系统能够快速的跟上业务需求。超融合让系统的扩展更灵活。客户只需要根据需求购买相同的配置,就可以快速的实现IT系统的扩展。
我们在集团客户与广电行业已有很多成功案例,详情可咨询6。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传统SAN会被融合和超融合架构赶尽杀绝吗?
传统SAN会被融合和超融合架构赶尽杀绝吗?
  (来自百度图片:朱德群的抽象油画局部)
  前些天,阿明看到西瓜哥评论《摩尔定律加速超融合架构取代传统SAN的八个理由》。这篇文章来自天玑数据的官方微信,首先得肯定一下天玑数据编辑对超融合领域的关注、总结与梳理。
  目前超融合对中低端SAN存储的影响的确比较明显,业内人士也有不少朋友在接受阿明请教的时候,提到了超融合对传统中低端SAN的影响。
  但是,说它取代高端存储的说法还有点点超前,正在影响高端存储用户新的部署倒是事实。
  高端存储和超融合有必要掐架吗?
  即便西瓜哥的那篇评论分析得有道理,但对于高端存储与超融合之间的掐架,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为什么呢?定位不一样。
  在服务器虚拟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超融合确实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超融合发展的路线本来就是将存储、服务器、网络等等更多的优势集合,提供的是让用户快速享受到因为x86开放架构带来的芯片效应,就是天玑的阿LIN提到的摩尔定律。同时,超融合的横向扩展、分布式灵活实现这些特点也很好。作为一个新生的力量,必然要打破传统SAN存储所封闭的用户需求状态,刺激用户进入一个新的需求状态。这个诉求点值得一赞。
  对于中低端用户来说,要不要继续保持传统SAN的存储更新,要不要采用新的超融合架构来替代,要不要实现分布式存储的方式?这些问题其实不是困扰用户存储应用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用户对存储效率和价值的认知。
  想想看,倘若是一个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比较全面的用户,如果不采用超融合架构的方式,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吗?传统SAN的问题在于很难满足用户对于虚拟化的更高需求,传统SAN的存储性能也很难像超融合架构那样容易提升。
  对于本身还没有规划或者没有太多规划的用户来说,特别是做新IT部署的情况下,采用超融合方案,结合虚拟化的特点,超融合本来就支持虚拟机卷,这就非常便利了。
  再者,超融合管理简单、部署容易,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和运维成本。传统SAN的弊端自然会显现,比如TCO、锁定用户问题、扩展与性能的问题、折旧费用问题、数据中心机柜的空间问题等等。这都是用户关注的方面,而超融合正好可以迎刃而解。
  但这种打破只是针对一部分用户,或者用户的一部分环境,超融合并非适合用户所有的环境。
  因为高端存储固有的优势超融合没有办法全部替代或打破,所以摩尔定律加速超融合架构是事实,但说是摩尔定律加速超融合架构取代高端存储,这点阿明还是不完全认同。
  阿LIN提到超融合取代传统SAN的8条“理由”:
  1.SAN一直活在物理世界里,无法适应来自虚拟世界的挑战;
  2. 眼巴巴看着服务器越来越高性能,传统SAN却无法紧跟其后快速升级;
  3. 传统SAN越扩展,性能越走下坡路;
  4. 本想广屯粮,结果粮食发了霉;
  5. 传统SAN令人咂舌的折旧费;
  6. 传统SAN厂商锁定加速其贬值;
  7. 传统SAN束缚企业耗费更高TCO;
  8. 传统SAN表示灵活瘦身压力很大。
  说来说去,到目前为止,面对这些问题,高端存储表示:毫无压力。
  超融合取代中低端传统SAN有多大可能?
  阿明记得是在2014年,HDS就对媒体公开宣布,以后HDS的产品将全部采用x86架构的英特尔芯片,在这之前,HDS存储产品都是使用自己的ASIC芯片。既然作为高端存储领域的大厂之一,HDS能抛弃自己的ASIC,进入一个开放架构领域,这明显标志着高端存储不再像以前那么封闭。至少HDS是如此发展了。
  作为存储领域标杆厂商EMC一直采用的是x86架构的英特尔芯片,EMC的高端存储并没有因为采用x86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当然,开放也是有条件、有限制的,高端存储不可能像开源软件那样开放出来。毕竟到目前为止,高端存储更多的是专注金融、能源等等重点行业用户,承载着诸多重点行业用户的核心业务数据,核心业务数据就是他们的命根。对于他们来说,相对科学的开放才是有价值的,一味的开放不适用企业级核心业务领域。
  另外,对于成本的核算方面,需要明白用户核心业务数据的价值。将设备成本与数据价值对比一下,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明白,用户选择稳定可靠的高端存储还是非常在理的。大部分的重点行业用户,也没有那么多的存储技术人员或者运维人员来长期为数据存储服务。再说高端存储的用户如金融、政府、交通等等领域,都非常注重可靠稳定方面,都有自己的传统规划,要求也高。因而高端存储可以让用户放心,这样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综合分析来看,对于超融合与传统SAN的关系,超融合取代中低端的传统SAN有这个可能,取代高端存储未免说得有点小小的突然,再说了超融合架构的技术成熟度到底如何了?性能如何?与之对应的用户关键业务应用满足方面是不是都可以实现了?虽然我们已经看到电信商、政府、交通等部分用户在考虑、尝试或者已经部署了超融合系统,但多用在边缘业务,超融合还没有大面积实现企业级用户的核心业务系统的旧架构替代。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大家不要太性急,是金子总会发光,时间可以沉淀出真正的好东西。
  因此,阿明个人觉得阿LIN的8条可以在每条中间加上:中低端传统SAN。
  融合架构单挑高端存储,阁下意下如何?
  不过,进一步来看,目前是不是高端存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针对主流数据库场景上,国内外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产品,就是基于融合架构的数据库一体机,利用x86架构搭配InfiniBand完全能替代小型机+高端存储的传统FC SAN架构。
  如此看来,超融合所取代的是中低端传统SAN,融合架构一体机取代的是“小型机+高端存储”啊?这个时候,高端存储的压力就真的来了。
  其中,数据库一体机只要一被谈到,很多人会想到的代表性的产品是Oracle Exadata,方案定位偏向核心交易业务、数据仓库等数据库场景。一体机不仅成为了国外厂商的香饽饽,同时中国国产品牌的融合架构产品也逐渐呈现出特有的优势。如华为的基础设施一体机FusionCube,天玑数据基于融合架构的PBData。
  基于融合架构构建的多种用户需求的平台,因为融合架构本身带来的灵活性、扩展性与简易部署,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级用户,甚至是电信运营商、金融用户的采用。
  在一定程度上,融合架构方案以其更为优秀的性价比、与卓越的功能,加上足够用户满足的高可靠性,逐渐开始蚕食高端存储的用户市场。
  将融合架构产品和高端存储对比来看,融合架构天生基于 x86的开放性还是优势明显,即便高端存储厂商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存储平台的开放性,比如采用x86平台的英特尔处理器、支持开源软件组织等等,这些手段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起到绝对的改变,高端存储与生具来的封闭性,SAN传统存储很难获得云与大数据环境下的灵活性。这点应该很多人都没有异议吧?
  另外融合架构本身可以很好融入先进的闪存技术,在利用闪存带来的存储性能加速上,以更低的空间、更低的能耗、更有效的存储效率来赢得整体存储价值的彰显。
  不仅如此,其实高端存储还面临来自全闪存阵列的挑战,比如在这之前,IBM很早就成功将FlashSystem全闪存阵列替换了企业级用户部分DS8000高端存储,并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业界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全闪存阵列应该也是高端存储的终结者之一。
  那么在面临融合架构一体机、全闪存阵列双重压力下,高端存储不知道路向何方?金融、电信、教育等等重点行业领域,早已看到了融合架构成功部署的案例,那么这股融合架构的潮流如此强劲,势必会带来未来更大的变数。
  超融合与融合架构用力能否温柔点?
  基于这样的考虑,阿明最终认为,超融合取代中低端传统SAN、针对数据库场景的融合架构一体机取代高端存储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随着用户数据的增长,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的深入,这股潮流势不可挡。
  另外,超融合与高端存储发展到最后,可能更多的是市场的互补,他们两者的交错会很少。但会长期存在,相互影响,两者满足用户不同的具体环境和要求,最终都会赢得更多的用户选择。况且,存储市场还是会增长,因为用户的数据就从来没有减少过。
  随着超融合厂商雨后春笋的进入,随着融合架构一体机不断的演进和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完善,高端存储和中低端传统SAN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吧。不信,我们等着瞧好了。
编 辑:孙慧
余承东:华为荣耀已成为双品牌&未来将走独立品牌道路,6月30..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By CCTIME.COM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4被浏览240分享邀请回答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生命在于探索,技术在于分享!
 下载此文档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19:17: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架构vs超融合架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