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三大电信运营商商,谁最喜欢打价格战

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面开启4G时代:资费下降可期_IT_经济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面开启4G时代:资费下降可期
文章导读:
对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和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而言,再次走入西长安街13号工信部大院的这个下午,期待已久。
【产业&公司】4G发牌尘埃落定
三大电信运营商&价格战&一触即发
消费者将成最大赢家
《中国经济周刊》 见习记者 曹煦 | 北京报道
对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和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而言,再次走入西长安街13号工信部大院的这个下午,期待已久。
2月27日,在TD-LTE牌照发放14个月后,工信部终于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两张LTE FDD制式4G牌照。至此,中国3家电信运营企业全面开启4G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FDD牌照
4G国际标准有LTE FDD和TD-LTE两种,技术上这两种模式90%是相同的,只是LTE FDD上传和下载用的是两个不同的通道,TD-LTE用的是同一个通道。LTE FDD的下载速度略高于TD-LTE,在高速运动的场景中,用LTE FDD播放视频,网络体验更好。其中LTE FDD是大多数欧美国家采用,由3G标准WCDMA演进而来的主流标准,目前全球共有超过300家运营商推出了支持LTE FDD的商用网络。
TD-LTE是由我国主导的4G国际标准,它从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演进而来。TD-LTE本身因为能够灵活分配上行和下行频率资源的技术优势,加之2013年12月TD-LTE牌照先发的&抢跑&优势,使TD-LTE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在4G商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但对新客户攻城略地,而且收复了3G时期流失的大量老用户。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国内移动电话4G用户约1.18亿户,中国移动4G用户达到约1.07亿户,在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国内4G市场迎来井喷,消费者换机需求日益增长之际,全面放开4G竞争已远远大过先行培育TD-LTE市场的战略需要,LTE FDD发牌终于提上决策层议事日程,但前提是LTE FDD要和TD-LTE融合发展,工信部认为这符合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目前全球已有17个TD-LTE和LTE FDD混合的商用双模网络。
于是自2014年6月以来,工信部组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全国56个城市,开展LTE FDD与TD-LTE共用一张核心网的混合组网试验,系统验证了两家企业混合组网的可行性。同时联通和电信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技术特点,按照业务量增长情况合理设计和使用LTE FDD和TD-LTE接入资源,按需建设4G基站,避免了重复投资。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混合组网试验成功开展、具备融合网络规模商用条件的基础上,工信部综合考虑企业愿望、产业状况、技术条件等因素,促成了2月27日的LTE FDD牌照发放。
混合组网成联通电信致胜法宝
记者观察到,两家运营商获得FDD牌照后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了声明,表明了各自态度。中国联通官方表示,公司将按照融合组网、协同发展的原则,加大4G投入,加快扩大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提升网络速率。中国电信官方表示,公司将全面、科学实施混合组网,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LTE FDD与TD-LTE的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
&融合&、&协同&不约而同地成为两家运营商表态中的关键词,这意味着获得全牌照运营权后,两家运营商将采取混合组网模式,既可有效利用其现有网络,节约建设投资,又可充分发挥TD-LTE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不仅符合工信部推进混合组网的目的,还有可能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全面开启的4G时代里追赶中国移动,力争回到3G时期移动、联通、电信三分天下局面的筹码。
据长期观察通信行业的人士分析,在新一轮的4G市场竞争中,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用足网络优势这张牌,在业务和产品的差异化创新上发力,在市场宣传和品牌推广上大做文章,一场跑马圈地的系统运维、品牌营销大战即将上演。
发牌难改运营商格局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发放LTE FDD牌照固然对联通和电信带来正面影响,但对于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通信行业版图,很难有实质性影响。通信行业观察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撰文表示,LTE FDD的速度虽然比TD-LTE要快,但并不明显,在普通用户的使用感知层面更是很难体会到差别。相比速度,用户可能会更在意网络覆盖情况,这一点中国移动早于联通和电信率先部署网络的先发优势更为明显。
截至2015年1月底,中国移动已建成超过70万个4G基站,实现绝大部分城市、县城的连续覆盖,4G网络覆盖人口已达10亿以上,是全球最大的4G网络。反观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一年的&空窗期&等待使其无论是客户数还是网络覆盖规模,都已被中国移动甩出了数个身位。
4G资费下降可期
随着电信、联通&正式&规模进入4G市场,国内运营商间将进一步展开拼资费、抢用户的争夺战,可以预见的价格战一触即发,这不仅将带动资费下调,还将使运营商针对用户的政策和服务更加贴心,从中获益将是大概率事件。
实际上,运营商之间&流量为王&的4G竞争已拉开帷幕,并在这个羊年春节前后愈演愈烈。
2月14日,中国电信在天翼4G业务中首次推出了&用流量免语音&产品,用户购买流量,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语音分钟数。该产品10元档可购买100M流量并获赠100分钟语音,50元档可购买1000M流量并获赠1000分钟语音,相当于用户购买一兆流量就可获赠一分钟语音。
中国联通则向互联网企业的&红包大战&看齐,开启流量红包、流量银行等春节营销模式,在2月6日至2月12日举办活动期间,向在网用户派送流量。中国联通还通过创新的流量管理与交易平台&&流量银行,向3G和4G用户送出&2.5折抢购手机年货&的新春好礼。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联通省级公司还将推出流量不清零套餐,有望终结流量清零这一饱受诟病的霸王条款。
而中国移动方面,除了向4G套餐用户每月赠送1G流量尽显土豪本色之外,更是与互联网公司牵手,推出了一系列免流量活动。其中北京移动引入新浪微博、优酷视频、欧朋浏览器等公司,在春节期间使用这三款产品所发生的移动流量免单。
不难看出,随着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的深度融合,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流量大战取代话费、呼叫、短信等常规赠送,或将成为运营商刺刀见红的竞争新常态。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通信业统计数据佐证了上述观点,2014年电信行业发展对话音业务的依赖大幅减弱,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由上年的53.2%提高至58.2%;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突破100%。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运营商收入结构的调整,也可窥见运营商自身角色的转换端倪,从通信管道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若一上半年三大运营商价格战渐弱 语音业务陷困境【潍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217贴子:
上半年三大运营商价格战渐弱 语音业务陷困境收藏
8月26日凌晨消息,三大运营商上半年发布财报后,尽管有总结称“三大运营商日赚4亿”,但实际上这是强行给其中两家运营商“贴金”,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移动一家日赚3.5亿元,中国联通(15.29, -0.20, -1.29%)和中国电信(52.89, 1.16, 2.24%)的利润并不高。并且,问题是,整个电信业并不乐观,互联网业务对三大运营商的语音、短信等业务替代严重,电信运营商对垒互联网OTT企业的迹象日益明显。  电信联通之和难敌中国移动  与以往相比,尽管中国移动的上半年业绩增长缓慢,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滑,但中国移动的老大地位并未有真正的寒冬。  据中国移动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3031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631亿,同比增1.5%。中国电信发布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75.20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102.13亿元,同比增长15.9%。中国联通上半年营业收入1486亿元,同比增长18.6%,净利润17.68亿元,同比增长53.1%。  仔细算的话,就可看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收入之和仍不如中国移动一家,而利润就相差更远了。  更新的情况是,月,中国电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0.5亿元,同比增长11.4%;中国移动3519.2亿元,同比增长5.6%;中国联通1405.6亿元,同比增长13.9%。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收入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5.8%、53.0%、21.2%。  互联网业务对电信业务蚕食严重  从三大运营商的财报数据可看出,目前三大运营商的主要竞争对手已逐渐改变,从“内斗”变为需要高度警惕互联网OTT业务的蚕食。  以最新的统计来看, 1-7月,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888.5亿元,同比增长29.6%,对全行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0.5%,收入比重升至28.4%。其中,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完成69077.2万G,同比增长63.8%;业务收入实现1022.9亿元,同比增长54.9%,对行业收入的增长贡献达到67.7%,同比提升21.4个百分点。  同时,互联网应用对话音业务的冲击日益显现,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实现收入3105.3亿元,同比增长仅1.1%,对全行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仅6.2%,比去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  当然,三大运营商最显著的亮点也正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兴起:上半年,中国电信的3G总流量同比大增近两倍,中移动(53.68, 0.15, 0.28%)与联通的移动上网流量也都同比增长约130%,  资费价格战不明显  “终于消停多了,上半年没有再在价格上血拼,”对于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较量,一一位运营商总部部门负责人如此长叹了一口气。  这可能主要与3G用户的增长有关,截至今年6月,我国3G用户渗透率27.6%,达到32523.7万户。从细分结构上看,在新增用户中3G用户起到主要作用,从用户趋势上,外延式增长较少,2G用户向3G转移的趋势依然在延续。  各个运营商具体情况是,6月份中国联通在3G新增用户占比为26%,与上月比提升;中国移动新增用户占比为至54%,相对上月略有下滑;而中国电信则基本保持不变,占比为20%,与上月比略有提升。  而三大运营商以往价格战主要集中于2G,在3G上拼命打价格战的情况并不多,因此,行业总算有所平静。  另外,三大运营商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前6月完成1296.5亿元,同比减少12.70%,这表明三大运营商意识到了行业风险,需要积累资金等待4G建网。(康钊)
登录百度帐号三大运营商年中财报解读: 电信业再起价格战_网易科技
三大运营商年中财报解读: 电信业再起价格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三大运营商年中财报解读: 电信业再起价格战 逐鹿流量市场)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运营商“三国杀”8月23日,中国电信发布了上半年财报,至此三大运营商的年中财报披露完毕。从财报可以看出,三大运营商都在通过价格战拼抢流量市场,争取更多用户,这导致了单位流量的价格不断降低,对于消费者这是好事。当前,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数量已达到13.66亿户,其中4G用户达到8.85亿户,市场已趋于饱和,竞争更为激烈。在如此态势下,联通近日发布的混改方案仍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当互联网巨头入股运营商,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除了已经开展的流量卡合作之外,未来在大数据、物联网领域值得期待,但融合之路必将漫长。导读自2013年进入下滑通道之后,三大运营商首次集体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似乎重回向上通道。但事实上,从2016年底开始,三大运营商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正式启动。8月23日中午,中国电信发布2017年半年财报,主营业务收入1658.47亿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125.37亿,同比增长7.4%。上半年,中国电信4G用户数达到1.52亿,宽带用户数达到1.28亿。至此,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2017年半年财报悉数出炉。根据此前财报数据,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主营业务收入3479.5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626.75亿元,同比增长3.5%,4G用户数达到5.94亿户。中国联通港股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241.1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68.9%,4G用户1.388亿。2017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79亿元,同比增长6.7%;共创造利润663亿元,同比增长5%。需要指出,中国移动的收入占整体市场比例54.55%,但利润贡献占比高达94.47%。自2013年进入下滑通道之后,三大运营商首次集体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似乎重回向上通道。但事实上,从2016年底开始,三大运营商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正式启动。中国联通成价格杀手2017上半年,中国总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3.658亿户,中国移动在其中占比63.44%。在4G市场中,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4G用户数分别达到1.52亿、5.94亿、1.388亿户。4G用户总数8.848亿户,其中,中国移动占比67%。在4G时代,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不过,需要指出,这是中国移动的4G用户占比首次跌破70%。经历了接近两年的激烈竞争之后,中国移动在4G市场的占比正在缓慢下滑。在2016上半年,中国移动以4.29亿用户,在总计7.24亿的4G市场中占比72.5%,2016年底,这一比例为70.2%。最主要的竞争来自一直以来“最弱势”的中国联通。2017上半年,中国联通4G用户同比增长91.7%,同期,电信、移动4G用户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8.7%、38.5%。在2013年底4G牌照发放之后,中国联通因战略失误开始进入下滑通道,用户数、收入、利润均呈下滑走势。不过,2015年底,中国联通新任董事长王晓初开始大幅调整中国联通战略,将网络建设投资从3G全面转向4G,开始迅速补齐4G基站数量。2016年初,中国联通全面启动与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从网络共建共享、推动终端“全网通”标准、合作创新等5个领域全面合作,联合双方力量与移动竞争。经过一年调整,电信、联通二者的终端、基站网络规模之和堪与中国移动持平,而全网通也成为国际标准,使得电信、联通摆脱4G终端的短板,也引发了之后的“第二卡槽之战”,二者能够将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的第二卡槽发展成自己的新增用户。2016年底开始,中国联通又陆续与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新浪、工商银行、饿了么、优酷、滴滴等金融、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定制手机卡”,此类业务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且大多具备定向免流功能。以腾讯王卡为例,该卡月租9元,针对腾讯系应用免收流量费,其余流量按照2元/G收费。此类业务迅速抢占了三大运营商的新增市场。据中国联通公布,腾讯王卡在半年时间里贡献超过2000万新增用户,同期,阿里巴巴合作手机卡贡献用户超过500万。目前,中国联通推出的此类定制卡已经上百种。多位联通人士也告诉记者:“王卡成为新增用户的主力,传统渠道正在下滑,主要靠王卡支撑数据。”不过,此类合作手机卡本质上是通过极低的资费吸引消费者,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价格的迅速下滑。2017年上半年,中国联通4G用户ARPU(用户每月消费额)值为66.5元,去年同期为81.3元。而且,联通流量单价也在迅速下滑。根据财报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联通用户总计使用流量5952亿MB,产生收入349.1亿元,流量单价为58.65元/GB。但2017上半年,中国联通用户流量总计25333亿MB,增长326%,创造收入429亿元,收入增长22.9%,流量单价降至16.93元/GB,降幅71%。同时,中国联通4G用户人均流量也从1.2GB/月飙升至3.3GB/月。全行业零和博弈“中国联通一直说要抵制对手的价格战,但却总是先成为价格杀手。”一位来自中国移动人士调侃,“价格战一打,就谁也停不下来了。”2016年底,中国电信在推出多个互联网定制手机卡的同时,推出“磅礴卡”,该手机卡主打无限流量,用户前2GB流量享受4G网络速率,之后网速降至3G,但不限流量。中国电信在财报中介绍,此类流量卡每月新增用户超过400万户。而整个上半年,中国电信4G用户月均净增500万。中国移动则推出“任务看”视频卡,24元可享30GB视频流量,覆盖主流视频平台。同时,为防止老用户流失,移动向老用户推出任我享半年包活动,60元可购买6GB任意流量。正常情况下,移动1GB流量超过40元。大量低资费业务问世,直接使得平均流量资费下滑。中国移动财报显示,4G用户ARPU值从去年同期的80元降至71元,流量单价从59元/GB降至38元/GB。中国电信ARPU值则从75.5元降至67.2元。不过,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中国电信有不少无限流量用户,但此类卡对流量限速门槛过高,导致扼杀了用户使用流量的积极性,所以用户DOU(每月流量使用量)不高。”2016年底至今,中国电信4G用户DOU仅从1G增至1.4G,与中国移动持平。不过,价格杀手并非只有联通。在同质化的电信市场上,价格是弱势者最有利的武器。宽带市场,中国移动同样是价格战发起者。2015年以来,中国移动投入海量资金在全国建设光纤网络,并推出远低于电信、联通价格的宽带产品抢占新增用户,大部分地区,移动宽带价格低于二者50%。
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宽带用户数达到9400万,在三大运营商总宽带用户中占比31.2%,首次超过中国联通,后者占比25.8%。移动宽带ARPU值从33.4元提升至34.9元,但联通ARPU值则从51元降至47元,电信则从56元降至52元。除此之外,在专线接入、IDC市场,中国移动同样以低价切入,抢占电信、联通市场,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在这两大市场保持38%、97%的市场增速,而中国联通则基本持平。上述业内人士分析:“价格战一打,往往就停不下来,接下来,ARPU、单价都会不断往下降,这种超低资费、无限流量套餐很可能还会面向老用户推出,三家运营商零和博弈。大部分消费者受益,不过,运营商的市场就更累了,需要吸引消费者使用更多流量,才能保持增长。”(编辑:谭翊飞)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郭浩_NT56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三大电信运营商,谁最喜欢打价格战?
根据管理学的一般理论,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战略,有三大一般性战略,即:1、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基于该战略指导思想,企业要做的就是最大努力降低成本,通过低成本降低价格,维持竞争优势。要做到成本领先,就必须在管理方面对成本严格控制,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可以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小米公司之所以能够通过低价快速发展起来,反向推导就是总成本具有领先优势。2、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differentiation)。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别具一格,或功能多,或款式新,或更加美观。如果能够打造显著的差异化,可能赢得超常收益。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取手机行业绝大部分的利润,就是典型代表。3、集中化战略又称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专一化战略(focus)。基于这种战略,企业主攻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公司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对手,赢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收益的潜力。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奢侈品相关的行业企业。如果按照一些基本的管理学理论,我们来分析三大运营商,就可发现,它们选择的是三大一般性战略的混搭模式。它们都很强调差异化,但是,一个越来越基础的电信业,哪里来那么多有效的差异化呢?它们也按照客户类型区分,对重要的政企客户会提供特别的服务保障,但是,面对重要的政企客户,大家同样都很专一。因此,最终,它们似乎更加依赖总成本领先战略。当然,总成本领先战略,这是比较好听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喜欢搞价格战,无论是移动网络服务,还是固网宽带服务,ICT服务,等等,总之,只要大家都在做的,统统都是能打价格战就先打价格战。打价格战的经典,就是最近一两年来政府云项目上,一元钱、一分钱和不要钱,都有过。如果允许先直接贴钱做,估计也能那么干。价格战,没完没了的价格战,从三大运营商的营收规模和利润情况来看,中国移动应该是最有本钱打价格战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一两年来,中国移动通过在固网宽带领域的价格战,一举拿下了行业第二的位置,到2017年三季度,固网宽带用户规模过亿。只要中国移动愿意,今年年底超过中国电信也是可能的。而在移动网络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了实现通过第二卡槽抢占4G用户,除了采用了全网通终端策略之外,在资费价格方面,祭出了不限流量这个实际上也是价格战的杀招。总而 言之,三大运营商在全业务经营时期,在移动网络、固网宽带、IDC(数据中心)、新型ICT等基础电信服务相关的业务领域,都在不断上演一幕又一幕的价格战大戏。虽然,各家打有些精疲力尽,但是,价格战,恰恰又与“提速降费”的政策要求很契合。因此,还得继续打下去。这与总成本是否领先无关(当然,也不得不逼迫一些运营商更加重视内部管理,从内部管理要效益,挖潜力),差异化和专一化,还是首先取决于价格。我个人直观观察(没有经过比较确切的价格战数据统计):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是最善于挑起价格战的。而且,有些价格战,往往还是以创新的名义进行的。这恐怕也是与行业老三的地位有关。如果沿着这个视角,以后还能看到。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谁最善于且最习惯首先发动价格战呢?还是说,三家打价格战其实都差不多,半斤对八两?不管是谁,只要是价格战,消费者都喜欢,价格战之后的问题就是,老用户能不能第一时间享受到到价格战福利。所以,价格战之后,其实是连锁反应。【文/笨手蛇,仅用于所授权平台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总访问量:1490062
全部文章:302
狗尾续貂,蛇叔画足,同归殊途。
艾瑞网是艾瑞集团旗下新经济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数据资讯聚合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三大电信运营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