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at7分辨率系列ol1传感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波普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

共有元数据45条
2008年全国遥感年平均地表温度和冻结指数是冉有华等(2015)基于MODIS Aqua/Terra逐日四次的5公里瞬时地表温度数据产品,发展了新的年平均地表温度和冻结指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上下午LST观测的平均获取日平均地表温度,方法的核心是如何恢复LST产品的缺失数据,该方法有两个特点:(1)将遥感观测到的日地表温度变幅进行了空间插值,利用插值获取的空间连续的日地表温度变幅,使一天只有一次的卫星观测数据得到应用;(2)利用了一个新的缺失数据时间序列滤波方法,即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惩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验证表明,年平均地表温度与冻结指数的精度只与原始MODIS LST的精度有关,即保持了MODIS LST产品的精度。可用于冻土制图及相关资源环境应用。...
该数据来源于中科院沙漠研究所(现中科院寒旱所)编制的巴丹吉林1:50万风沙地貌数据集。数据集主要包括:dimao(地貌),height(沙丘高度),lake(湖泊),lvzhou(绿洲),river(河流),road(道路)。
“黑河地区地一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是在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段一个70km×90km范围实验区内进行的以水份和热量交换为中心的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实验,也是目前国际上野外连续观测时间最长的一次陆面过程实验,取得了欧亚大陆腹地典型干旱地区黑河流域沙漠、戈壁、绿洲等不同下垫面上的太阳辐射、大气边界层气象资料和绿洲生物气象资料,并收集了该地区常规气象和水文资料,为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理论研究奠定了观测实验基础。黑河实验数据库(HDB)(陶泽宏和左洪超,1994a)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编了黑河实验野外观测资料。在该数据库中,所有观测资料按观测性质和目的分为三类:第一类:正常观测期(FOP)资料。它包括:(1)5个微气象站和5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4个井站观测地下水位资料;(3)吹沙、沙尘分布及臭氧观测资料;(4)3个高空气象站、3个地面气象站和4个水文站和一些雨量站及井下水...
该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仇保铭、高前兆、彭期龙等编绘,由西安地图出版社1988年出版(仇保铭等, 1988)。草场主要分为十一大类:沼泽草场类、低湿草甸草场类、平原荒漠草场类、平原半荒漠草场类、荒漠河岸疏林灌丛草场类、山地荒漠草场类、山地半荒漠草场类、山地草原草场类、山地草甸草场类、山地灌丛草甸草场类、附带草场类。属性字段包括:草场代码、类型和子类。...
农业灌溉占人类用水量的80%左右, 是人类水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一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灌溉也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大规模灌溉会通过影响蒸散发从而影响水循环,甚至影响局地的气候。灌溉引水取水过度会导致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同时,会减少河道流量和含水层水储量从而危害生态环境。
因此,确定空间和时间上灌溉量的分布和变化,对于研究过去人类水资源利用情况,灌溉对于生态水文过程,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制定未来灌溉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融合不同数据源的河道引水灌溉量和地下水取水灌溉量,结合陆面模式CLM4.5模拟和遥感反演的蒸散发数据,制作了一套黑河流域年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30弧秒(0.0083度)的时空连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量数据集。
经过验证,该数据集在年可信度较高,年由于无遥感数据支持且未考虑土体利用变化,可信度较...
该套数据是新发展的陆面生态水文模式CLM_LTF的模拟结果。该模式在NCAR发展的陆面过程模式CLM4.5之上,耦合了地下水侧向流动模块,并且考虑了人类灌溉作用。模式运行时间是年,空间分辨率为30弧秒(0.0083度),时间步长为1800秒,模拟范围为黑河流域。年大气强迫使用的是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多圈层数据同化与模拟中心开发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2013年大气强迫使用的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高分辨率的风压湿温降水辐射数据集。地表覆盖数据为MICLCover黑河流域1公里土地覆盖格网数据集,灌溉数据见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黑河流域年30弧秒分辨率月尺度地表水及地下水灌溉量数据集”。模式输出为月平均数据。文件说明如下:地下水埋深数据:Heihe_ZWT.nc2cm土壤湿度数据:Heihe_H...
黑河流域1公里DEM高程模型数据集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http://ngcc.sbsm.gov.cn)发布的中国1:25万数字等高线和高程点数据内插生成DEM格网数据。通过DEM可提取大量的地表形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流域网格单元的坡度、坡向以及单元格之间的关系等,是开展流域研究的重要原始资料。
黑河流域1公里土地覆盖图是冉有华等()发展的融合了多源本地信息的中国1公里土地覆盖图(MICLCover)的子集。MICLCover土地覆盖图采用IGBP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基于证据理论,融合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中国1:10万冰川分布图、中国1: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MICLCover的验证结果表明,其与中国土地利用图在7类水平上的总体一致性达到88.84%,其中,耕地、城市、湿地和水体类型的一致性达到95%以上;通过与MODIS2001年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和IGBPDISCover土地覆盖图在三个典型地区的视觉比较,MICLCover在保持了中国土地利用图的总体精度,增加了中国植被图叶属性和叶型信息的同时,所反映的局部土地覆盖细节更加详细。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植被功能型(PFT)是根据植物种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其资源利用方式而对宠大的植物种进行的组合,每一种植被功能型共享相似的植物属性,是将植物种的多样性简化为植物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植被功能型已经被用于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GVM)中,用以预测全球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黑河流域1公里植被功能型图是基于黑河流域1公里土地覆盖图(MICLCover的黑河流域子集),利用Bonan et al(2002)提出的植被功能型气候规则划分的。气候数据利用何杰和阳坤,发展的中国区域年的0.1度大气驱动数据。 该图可用于黑河流域的陆面过程模型等相关研究中。...
2000年黑河流域人口格网化数据基于2000年的1:10万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县人口统计数据生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从11 个区划指标中提取出四个因子,利用因子得分进行分层聚类,把黑河流域分为4 个人口分布特征区域。基于2000年各县人口统计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地、耕地面积与农村人口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各区县内的人口总数,采取不同人口分布特征区域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人口系数做必要调整,中游绿洲修正耕地人口分布系数,上游山区和下游荒漠绿洲区增加草地人口分布系数。采用加幂指数模型模拟流域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基于以上方法最终获得黑河流域25m 格网的人口空间分布结果和尺度上推后的1km 格网数据。在乡镇级别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已有数据库(GPW 1995、UNEP/GRID1995、LandScan 2002 和cn2000pop)估计的黑河流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均表...
一、数据概述 在《黑河流域交叉集成研究的模型开发和模拟环境建设》项目的支持下,陈仁升在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RReDC)提供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黑河的数据情况及其他辐射模式的参数化方案,通过1km分辨率DEM、黑河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制备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三种数据集。二、数据处理过程 1)数据源 流域基础数据主要包括DEM数据,以及由此生成的坡度和坡向数据。模型采用Alberts等积圆锥投影),格网大小为1km*1km,共411×562个网格,即实际计算面积约为23*10^4 km^2。计算年份为2002年,时间分辨率为1h。 使用了两套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一套是1°*1°每6h的瞬时资料,主要为臭氧和可降水量数据。另一套是基于192*94格网的一天4次同化资料(为每6h平均数值),主要为总云量和降水率资料。应用两套数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总云...
黑河流域TM镶嵌影像,可以有效的用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反映黑河流域2010年的现状,并作为生态规划和生态恢复提供可靠依据。该镶嵌图收集了USGS免费发布的2010年的TM影像(时间为2010年7月至9月,共21景,数据最大云量不超过10%),通过地形图对预处理的影像进行了几何配准(多项式几何校正方法),生成了经过几何精校正的数字镶嵌图,经过一定的精度评价,该图质量较高。影像存储的格式为ERDAS的IMG格式,选用信息量最为丰富的5、4、3波段组合配以红、绿、蓝三种颜色生成彩色合成图象,这个组合的合成图象不仅类似于自然色,较为符号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且由于信息量丰富,能充分显示各种地物影像特征的差别。...
该数据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1:25万数字等高线和高程点生成的DEM数据,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模块的最邻近法重采样方法生成的,空间分辨率30 sec 。
本数据是在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绘制的河西、额济纳1:5万、1:10万底图基础上,经补充调查编制而成。编图中参考了:(1)甘肃省张掖地区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土地类型图(陈隆亨编,1:25万);(2)北大河流域土壤图(李福兴、杨组成编,1:10万);(3)内蒙古额济纳旗三角洲土地类型图(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额济纳旗三角洲考察队编,1:25万)。制图采用基本图幅资料,野外路线考察为主,航片、卫片判读结合的方法。本图由李福兴、仇保铭编绘,张子玉参加工作;制图为彭期龙、王熙章、郭迎胜。承蒙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类课题组和李锦同志提供分类和制图规范。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结合实地情况,黑河流域土壤划分为8个土纲、12个亚纲、23个土类、60个亚类。其目的在于反映本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组合及其分布规律,并体现土壤的区域特征,全面展示土壤资源的概括,为估算和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该数据集包括ASTER GDEM数据及其镶嵌图。
ASTER Global DEM(简称ASTER GDEM)是美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于日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高程数据产品, 该DEM数据是根据NASA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的观测结果完成,是由ASTER(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 meter)传感器搜集的130万个立体像对数据制作,其覆盖范围超过了地球99%陆地表面。该数据的水平精度30米(置信度95%),高程精度为7-14米(置信度95%)。该数据是第三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程数据,较之以前的SRTM3 DEM和GTOPO30数据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从NASA数据网站上(http://wist.echo.nasa.gov/api...
Terra(EOS AM-1)是EOS对地观测系列中的旗舰,是最先发射的卫星,于日成功发射,Terra携带有五个传感器,其中对陆地研究最有用的是ASTER和MODIS。ASTER的主要用途是高分辨率地观测地表辐射平衡,与Landsat系列卫星相比,它提高了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并且显著增加了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ASTER共有14个波段,其中可见与近红外有3个波段,短波红外有5个波段,热红外有5个波段,分辨率分别为15m,30m和90m,扫描宽度分别为60km,30m和90m。黑河流域ASTER遥感影像数据集通过国际合作从NASA的数据网站(https://wist.echo.nasa.gov/)获得。数据命名规则为:假设ASTER影像的名称为“ASTL1B”,那么ASTL1B表示ASTER L1B产品,003代表版本号即...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搭载在ENVISAT卫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工作在C波段,波长为5.6厘米,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和宽幅成像等特点。 黑河流域的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主要通过中欧“龙计划”项目获取,数据以Image模式、交叉极化(Alternating Polarisation)模式与宽幅模式为主,空间分辨率为30米。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NVISAT ASAR数据404景,其中APP模式82景,IMP模式7景,WSM模式315 景。获取时间分别为: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时间范围为至,至,至;IMP成像模式,时间范围为至;WSM宽幅模式,...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中国境内数据源1:100万土壤数据。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SU_SYM85(FAO85分类)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DRAINAGE(19.5);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T_SILT: Real (...
1999年4月,Landsat 7发射升空,作为对Landsat系列的补充与增强,其携带的传感器为ETM+,它的各波段参数接近于Landsat 5,但增加了分辨率为15m的全色波段,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提高到60m。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TM+数据85景。数据获取时间分别为, (2景), , , , , (2景), , (2景), (2景), , , , , , , , (2景), , , 2002-...
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此后10年里又相继发射了陆地卫星2号和3号,这3颗卫星属于第一代资源卫星,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3、4个谱段,分辨率为79m,幅宽为185Km。黑河流域目前共有MSS数据28景,获取时间分别为,,,,,,,(2景),,,,,,,,,,,,,(2景),, 197...
Landsat 5于1984年3月发射,已在轨16年,其上的专题制图仪(TM)传感器包括七个波段,除了第6波段的分辨率为120m外,其它6个波段的分辨率都为30m。黑河流域目前共有TM数据23景。获取时间分别为,,,,,,(2景),,,(2景),,,,,,,,,,,。产品级别为L1级,经过了几何校正。...
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FIX,高时空分辨率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全球格网化气象再分析资料以及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图,估算了年黑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年总量和平均生产力。 使用了比利时VITO研究所图像处理与存档中心(CTIV)提供的1998年至2002年黑河流域逐旬1 km分辨率SPOT VEGETATATION NDVI(10天最大化合成)数据产品)来计算C-FIX模型所需的关键参数fAPAR; 使用来自法国气象局(MeteoFrance)全球1.5°×1.5°格网化逐日气象数据产品获得1998年至2002年黑河流域逐日气温和总辐射。
包含了黑河流域NPP年累积量空间分布格局图、NPP季节动态图。本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
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是由NASA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合作建的立全球三维图形数据项目。2000年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的SRTM系统对地球北纬60°至南纬57°之间进行了雷达影像数据采集,获取了覆盖全球80%以上的陆地表面的雷达影像数据。经过两年多的处理,制成了数字地形高程模型。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SRTM分幅图和镶嵌图两种数据,其中分幅图为SRTM第4版数据由CGIAR-CSI(国际热带农业中心,
http://srtm.csi.cgiar.org/)处理,相对于前几个版本具有很大提高包括:1)使用了大量的插值算法,2)使用了更多的辅助DEM数据来填补空白点和空白区,3)相较与第三版数据又偏移了二分之一个像元。镶嵌图是在分副图的基础上通过拼接获得的。
分副图共包括srtm_56_04,s...
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近30年来,黑河流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域观测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河研究基地。流域是重要的自然研究单元,但黑河流域边界并不统一,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我们收集整理了文献中常见的5种黑河流域边界:1)年我国开始将黑河流域作为整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基础调查和掌握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早期的黑河流域图,流域面积13.89万km^2。整个流域被划分为三个水文平衡区,分别为:黑河干流水系平衡区、北大河干流水系平衡区和马营-丰乐山前水系平衡区。2)“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考虑了县级行政单元的完整性,在第一个流域边界的基础上利用当时的行政界线对流域边界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目前“数字黑河”信息系统( http://heihe.westgis.ac.cn) 公布的黑河流域...
由欧洲联盟委员会赞助的VEGETATION传感器于1998年3月由SPOT-4搭载升空,从1998年4月开始接收用于全球植被覆盖监测的SPOTVGT数据,该数据由瑞典的Kiruna地面站负责接收,由位于法国Toulouse的图像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图像质量并提供相关参数(如定标系数),最终由比利时弗莱芒技术研究所(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VEGETATION影像处理中心(VEGETATION processing Centre,CTIV)负责预处理成逐日1km 全球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生产10天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并将-1到-0.1的值设置为-0.1,再通过公式DN=(NDVI+0.1)/0.004转换到0-250的DN值。 该数据集是中国子集提取,包含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SP...
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为了便于用户统计和制图方面的需要,我们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公布的1:100万全国行政区划数据集制备了黑河流域行政区划数据。该数据反映了黑河流域2008年前后的行政区划现状,包括省级、地区级和县级三级行政区划信息,其主要属性(如面积、行政区划代码、所属省(自治区)、市(地区、自治洲))来源于2008年出版的《中国行政区划》。...
数据概况:本套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常年河、时令河、河道干河、地面干渠、地面支渠等水系状况,数据基准年为2009年。数据制备过程:根据1:10万地形图以及2009年的TM遥感影像数字化获得的。数据内容说明:数据主要有三个重要属性即河流等级(GRADE)、河流编码(GB)、河流名称(NAME_CH),其中河流分级是根据strahler分级方式进行的,干流最后的等级达到七级。河流编码是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为标准的。采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标准。...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1个气象常规观测站点的信息,其中梧桐沟和吉诃德两个站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撤销,其他站点均从建站起运行至今。站名
纬度1、马鬃山
39.83643、梧桐沟
40.46974、酒泉
39.7036 5、金塔
39.99886、鼎新
40.30807、高台
39.36238、临泽
39.13859、肃南
99.6178 ...
该数据集是中国1∶10万沙漠空间数据的子集,中国1∶10万沙漠空间数据集反映了我国沙漠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的流动性与固定程度。以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的Coverage和2000年TM数字影像信息基础上,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以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的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地貌类型图,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数据源:黑河流域100万地貌图,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黑河流域河流数据集、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等基础数据...
共有元数据45条
(C) 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导读:第一章绪论,1、遥感即为遥远的感知,6、遥感的理论体系及其关键问题:寻找适合遥感对象的数学和物理学规律、混合像元的信,2、在可见光―红外遥感中,在微波遥感中,微波遥感中的SAR和InSAR(干涉雷达)都用到干涉,4、偏振现象在微波遥感中称之为极化,也是遥感中进行多光谱探测的重要技术,13、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是遥感的物理基础,第三章遥感数据源,4、瞬时视场(IFOV):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第一章 绪论 1、遥感即为遥远的感知,试问感什么,知什么? 2、分辨率分为: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 3、OMIS: 3mrad,1000m,机下与斜视45度时空间分辨率? 4、OMIS,0.4-1.1μm范围内64通道,光谱分辨率? 5、数据爆炸与信息饥渴? 6、遥感的理论体系及其关键问题:寻找适合遥感对象的数学和物理学规律、混合像元的信息分解与融合、建模与反演和大气效应纠正与大气参数反演。 第二章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1、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2、在可见光―红外遥感中,用波长来描述波谱范围;在微波遥感中,多用频率描述波谱范围。 3、常见的油膜、肥皂泡的彩色是一种分振幅的薄膜干涉现象。微波遥感中的SAR和InSAR(干涉雷达)都用到干涉。 4、偏振现象在微波遥感中称之为极化,有重要应用。 5、根据电场矢量端点在波面内的轨迹,将偏振分为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 6、多普勒效应在合成孔径雷达中有重要意义。 7、利用介质将电磁辐射分离成单色电磁波是分光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遥感中进行多光谱探测的重要技术。 8、瑞利散射:微粒尺度比波长小的散射。瑞利散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9、米氏散射:微粒尺度与波长尺度相当的散射。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10、无选择散射:微粒尺度远大于波长的散射(反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1、无云的晴天,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 12、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质都会有电磁辐射。 13、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是遥感的物理基础。 14、当光照射在半导体金属表面时,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15、某些物质在受光照后,由于吸收光能引起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材料性质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光热效应。 16、按照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各种电磁波排列起来,构成了电磁波的谱序列―电磁波谱。 17、可见光波长?为0.38?m~0.76 ?m,能透过透镜聚焦,经过棱镜色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波段。 18、微波波长?为1mm~1m,由固体金属分子转动所产生。其中可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 19、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300~1GHz),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4u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4~2.5um)。 第三章 遥感数据源 1、空间分辨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2、空间分辨率一般由像元或瞬时视场表示。 3、像元:指单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的大小,单位米或公里;TM、NOAA/AVHRR、Quick Bird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8.5m、1.1km、0.61m。 4、瞬时视场(IFOV):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mrad)。IFO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可分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表示一个像元。 5、高分辨率:IKONOS、QUICKBIRD、SPOT-5;中等分辨率:LANDSAT TM,ETM+,SPOT1-4;低分辨率:NOAA/AVHRR; SPOT-4/Vegetation。 6、MODIS空间分辨率有250m,可以分析农、林、牧等信息类别;而TM空间分辨率可以对上述的林地的子类别,如针叶林、阔叶林进行分析。 7、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8、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称时间分辨率。 9、超短或短周期时间分辨率:气象卫星系列(极地或静止气象卫星),以小时为单位,可用来反映一天以内的变化。如探测大气海洋物理现象、突发性灾害监测、污染监测。 10、中周期时间分辨率:资源卫星系列(Landsat、SPOT、CBERS-1等),以天为单位,可探测植物的季相变化,以获得一定的农学参数,进行作物估产与动态监测,农林牧资源的调查,气候学,大气分析等。 11、长周期时间分辨率:主要指较长时间间隔的各类遥感信息,以年为单位的变化。如湖泊消长、河道迁徙、海岸进退、城市扩展、灾情调查、资源变化等。 12、高空间分辨率与高辐射分辨率难以两全,它们之间必须有个折衷。 13、所有的图像并非是照片,但所有的照片都是图像。 14、模数变换(A/D)包括两个主要过程――抽样和量化。 15、遥感影像的数据格式:BSQ、BIL、BIP、行程编码和HDF。 第四章 遥感物理基础 1、立体角:一个任意形状椎面所包含的空间称为立体角。立体角的?A??数值为部分球面面积△A与球半径平方之比,即
R2。 2、立体角单位为球面度Sr(steradians)。整个球面对球心所张立体角为4π,半球对球心所张立体角为2π。 3、单位时间内,穿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包括辐射出射度和辐射照射度。 4、辐射强度是描述点辐射源的辐射特性的,指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5、L与I、M有什么样的关系? 6、传感器的信号强弱只与传感器自身的口径、视角场有关,而与传感器对目标的距离无关。 7、太阳发射的电磁辐射(辐照度)在地球大气顶层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 8、极大值位于0.47μm,维恩位移定律λTsun?? 9、离太阳距离为日地平均距离处,垂直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即大气顶界的太阳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10、结合示意图,推导出太阳总的辐射通量和表面辐出度分别是多少? 11、说出太阳高度角和太阳天顶角的定义,并在示意图标出二者,说明二者的关系。 12、地球接收的太阳辐照度与太阳的天顶角θ有关。忽略大气损失的情况下,近似地认为地球顶层辐照度F与cosθ成正比。 13、太阳的辐射亮度与Ω0方向上的辐射通量密度(即太阳常数)之间的关系为:,等式两边单位是否一样,并说明原因。 maxT=2.mK,色温14、结合图例说明反射率和反照度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15、请画出水体、植被、土壤、雪的波谱曲线。 16、岩石和土壤:与矿物质、表面的变化、纹理、结构、水的含量有关。 17、物体表面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镜面反射、漫反射和方向反射。 ?hcos????8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资格考试、考试资料、IT计算机、专业文献、旅游景点、word文档以及第一章―第四章 遥感物理提纲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andsat8分辨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