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打车软件公司投资计划,滴滴背后的公司有多少

滴滴背后有40家机构撑腰 已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打车软件了|涨价|微信支付|滴滴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滴滴一下,马上上天|背后40家机构撑腰,滴滴变了,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打车软件了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滴滴及其合并的快的、Uber中国共获得18轮融资,涉及金额约150亿美元,涉及近40位机构投资者,滴滴也是唯一一家同时被BAT投资的公司。如此巨额的投资金额及强大的资本阵营在中国前所未见,在世界范围内也罕见。
  作者 | 李丽花
  日,中国最大的移动出行公司滴滴出行宣布收购优步中国,此举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市场最大的一起并购,并推动这家成立才4年的在线打车企业估值达到335亿美元,超过京东、网易,一举进一步坐实其成为中国互联网继BAT之后第四极的可能性。
  从花钱雇人打车,到近乎一统网约车市场,程维神话背后,4岁的滴滴凭何支撑其335亿美元估值?
  收购Uber中国至今44天,全新的“滴滴帝国”又发生了什么?
  打车软件背后庞大的产业帝国崛起
  许多人或许想不到,在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滴滴一下,马上出发”的温柔提示背后,滴滴的野心并不止于做一个打车软件,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正在悄然崛起。
  从滴滴APP主页来看,滴滴已经上线了顺风车、快车、出租车、专车、代驾、试驾、公交等7条业务线,几乎涵盖了出行领域几大业务线。除此之外,从滴滴目前涉及的业务,设想其未来的业务蓝图,可以划分为出行服务、互联网金融、车后相关服务和网络服务4条业务线:
  1、出行业务:上述除试驾外的6大业务,滴滴还接入携程,提供火车票、飞机票服务,通过多种出行产品覆盖各个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可以想象未来也许会有滴滴专机、滴滴游轮的出现。
  2、互联网金融:根据滴滴官网信息显示,滴滴2015年共完成14.3亿个订单,2016年5月完成订单突破1400万,与Uber合并后订单量更会大增。如此大的交易量,已催生出强烈的支付需求。虽然滴滴接入投资方腾讯与阿里的微信支付与似乎已达成双赢,但利益驱动下滴滴进军第三方支付是顺利成章的事情,近日就有消息爆出滴滴正在低调寻找购买支付牌照。汽车金融方面,今年3月份,滴滴成立众富租赁,注册资本10亿元,程维亲自担任法人代表,经营融资租赁、担保等业务。除此之外,滴滴还与投资方合作悄然上线了信用卡功能,可在滴滴办理招行滴滴联名卡。
  3、车后相关服务:通过滴滴车主俱乐部、滴滴驿站等模块,围绕车相关的产业,滴滴已进行或将进行关键细分领域布局,实现汽车资讯、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广告营销、汽配、试驾、汽车保养等汽车后服务市场等全部覆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滴滴还上线了租车业务,滴滴并不自己拥有车辆,而是合作租赁公司的车在滴滴平台上对外出租,此举被看作为打入了老对手神州的后院。
  4、网络服务业务线:滴滴拥有2.5亿用户,已成为一个超级流量入口,早在2015年就有推出滴滴地产、滴滴医生等业务。目前,滴滴已接入携程、智联、多点、58、网易新闻的本地生活、旅游、招聘、资讯等业务。
  通过上述布局,滴滴形成一个完整的出行生态,生态内各个业务模块之间可以相互导流来降低流量获取成本。
  唯一一家同时被BAT投资的公司
  提到滴滴的业务版图就不得不提滴滴背后的资本方。
  9月8日,滴滴出行获得富士康子公司鸿准1.19亿美元融资,出让0.355%的股份,滴滴估值达335亿美元。至此,据投资界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滴滴及其合并的快的、Uber中国共获得18轮融资,涉及金额约150亿美元,有近40位机构投资者参与,滴滴也是唯一一家同时被BAT投资的公司。如此巨额的投资金额及强大的资本阵营在中国前所未见,在世界范围内也少有。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近40位机构投资者中,除了投资机构,还涉及有互联网巨头、险资、银行等背景。因此滴滴与投资方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投与被投的关系,背后带来的战略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支付方面,滴滴接入投资方腾讯、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微信支付、支付宝,成为其最主要的两种支付方式,而Uber接入的钱包也为对方带去了不少现金流。
  及招商银行的投资则方便滴滴在保险、金融等方面开展新探索。目前,滴滴与招商信用卡已经联合开发滴滴联名卡。
  近期富士康旗下公司投资滴滴,于富士康而言,比起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互联网出行、智能出行是富士康早已盯紧的转型之路;于滴滴而言,1.199亿美元的投资微不足道,或许是看中了富士康的制造能力及其在互联网电动汽车的布局。
  涨价及变相涨价,滴滴将成为新的出租车公司?
  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16年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滴滴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公司上榜,《财富》对其的评价是:“滴滴出行在中国击败了Uber,并于今夏收购了Uber的中国业务,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本土政府的支持。滴滴出行每天生成1,600万个订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中国城市的雾霾有三分之一都来自机动车辆的排放物。据滴滴估计,他们在去年每天减少了国内汽车出行100万次,节约了5亿升汽油,减少了1,350万吨的碳排放。此外,滴的出租车业务还减少了400个城市中司机无目的空驶的时间。”
  就在同一天,滴滴车主端改版,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取消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抽成,改为每单收取0.50元,外加1.77%的管理费。对于此,滴滴方面的解释是此次调整后车主收入与之前并无变化,部分城市车主收入还会随之上涨,对乘客端几乎不受影响。
  此举还是引起了较大的讨论,事实上,自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开始,消费者和司机对其涨价的恐慌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滴滴已经成功霸占了移动出行市场,除收费提高外,此前竞争状态下的补贴会继续减少甚至消失。
  据投资界测评显示,在合并前夕滴滴与Uber就有悄悄涨价:滴滴快车里程计费未变,但时间计费从0 .35元/公里涨至0 .55元/公里,上涨57%;人民优步虽然时间计费不变,但里程计费从1.7元/公里涨至2元/公里,涨幅达17%。此外,滴滴、Uber的溢价时间也较之前大增。更隐形的变化是,拼车的时间成本增加,不少司机师傅都在抱怨现在拼车派单很不智能,几乎每次都会拼3单以上,而且每单都需要绕远路接送,司机的时间成本和油费大大增加,但收入并没有提高,于乘客而言拼车体验价格提高、花费时间较长也让人大为恼火。
  “它(滴滴)要盈利嘛,所以现在补贴很少而且很难拿到,你们拼车具体的收费我们看不到的,而且晚上几乎都是外地车的天下了,很难接到单的,赚钱更难了。”专职开滴滴快车的赵师傅对投资界记者表示。“现在每天做满25单补贴60元,这是目前冲单奖的最低门槛,两个月前15单就补贴60元,25单补贴100元,而3月份做满25单的补贴是200元。很难做满25单的。”
  9月份开始,顺风车的价格也有明显上涨,北京地区的顺风车起步价已从10元(含3公里)上调至12元(含3公里),每公里定价从1.3元上调至1.5元。对于此滴滴的解释是“为合理分摊车主成本”。而反映网约车价格上涨的新闻比比皆是,乘客们抱怨不断。
  “如果滴滴、Uber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没了,出租车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不少乘客表示。
  我国传统出租车之所以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关键在于它形成了对市场的垄断,在垄断格局下,司机得不到应有的收入,乘客得不到优质的服务,只有出租车公司成为最大的暴利者。在共享经济的幌子外,滴滴们的崛起恰恰是撬动了出租车公司的最大利益,让利给了司机和消费者,如果这部分优势不复存在,滴滴本质上是不是又成为了新的出租车公司?
  无法避免的垄断问题
  与Uber中国合并后,滴滴面对的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没完没了的反垄断调查。有媒体报道,若最终完成对优步中国收购,滴滴出行即成为一家市值350亿美元的共享出行巨头,占据了该市场90%的份额。
  自8月1日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商务部一个月内3次回应滴滴Uber合并案,商务部反垄断局更是两次约谈滴滴,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原因,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等。
  8月2日,商务部发言时首次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尚未收到两家公司的申报。按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都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兼并。随后滴滴回应称,滴滴和Uber中国均为盈利,并且后者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收购后的影响仅限于专车市场,而专车市场只是共享出行的一小块领域,并不会在出行领域形成垄断。
  8月17日,据《北京晨报》报道,商务部再次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依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采取营业额标准,如果达到申报标准,经营者未依法事先向商务部申报而实施集中,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商务部第二次就此问题作出官方回应。
  9月2日,商务部第三次回应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案依法进行调查,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依法推进本案调查工作,保护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商业部的回应可谓一次比一次强硬,措辞逐步细化且深入。相关反垄断调查人士称,滴滴和优步中国若成功合并,将成为第一家由百度、阿里、腾讯共同持股的公司,这是明显的垄断行为,商务部主动介入调查,是为给公众一个交代。
  根据公开资料查询和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经营者集中审查申报之后,其中97%的案例会得到批准,从2008年商务部成立反垄断局以来,8年的时间只驳回了两个合并案例,其中有一个还是引发巨大争议的可口可乐集团并购国内龙头企业汇源集团。从这方面而言反垄断调查更像是走一个“正规的流程”。
  不管反垄断调查通过与否,社会舆论也对滴滴优步合并后形成的寡头格局表示担忧。
责任编辑:王嘉源
去产能意味着经济下行,去杠杆意味着金融风险加大。同时,中国的产能过剩部门基本都是高杠杆部门。如果去杠杆的同时又去产能,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恶化。这是平衡防范金融风险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选择。
一方面,劳动者抱怨收入低、压力大;但另一方面方面,制造业企业又在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悖论的直接原因在于参考系不一样:劳动者抱怨工资低的参考系是房价和医疗教育价格,企业抱怨成本高的参考系是过去和国外的工资水平。
你要成为企业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这个人脉不是靠你行贿、喝酒,而是靠你人品的传扬。你做企业要有好的团队,好的团队不仅仅是靠高工资和给他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你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吸引到优秀的团队。
无论是微信的收费还是支付宝的收费,都反映出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商业模式:前期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大量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如社交习惯、支付习惯等),后期通过收费来实现和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关注财经连环话(cjlhh888),一张图零门槛看懂专业财经
滴滴优步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有传闻说在喜结连理之后两家打车软件都悄悄的开始涨价了。
如今的滴滴在打车市场上几乎没有更强劲的对手,这样的局面,究竟算不算垄断?
为何他敢在面对质询时理直气壮的说,没盈利所以不算垄断呢?
点击关键词,查看相应知识的科普
轱辘慧微博:@轱辘慧
轱辘慧微信
guluhui888
文/ TechWeb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3.07
文/ 财经连环话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3.16
文/ 中银国际传媒互联网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3.07
文/ 石墨邦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3.08
文/ 海通非银金融团队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3.12
总篇数 <span class="text" data-v- 篇 凤凰财经金牌栏目,一张图看懂财经万象,专业财经,轻松看懂
凤凰财经金牌栏目,一张图看懂财经万象,专业财经,轻松看懂 总篇数 117 粉丝 1150当前位置 & &
& 滴滴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融资:估值已超50...
滴滴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融资:估值已超500亿美元
10:56:28&&出处:快科技 作者:
编辑:朝晖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12-21][12-20][12-19][12-19][12-18][12-18][12-18][12-16][12-15][12-15]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打车软件投资持续高烧 滴滴获超7亿美元投资_网易科技
打车软件投资持续高烧 滴滴获超7亿美元投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赵陈婷[滴滴的愿景是打造一个多端出行平台,其中涵盖出租车业务、专车业务、同城物流、移动零售、智能公交等多种服务]业内流传了近半年的滴滴打车大手笔融资新闻终于落定。两大打车软件之一的滴滴打车,9日宣布获得超过7亿美元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中国互联网领袖企业主导投资。按照滴滴方面的表述,本轮融资意味着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诞生。而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非上市公司中最大的单笔融资之一,毕竟此前只有少数几家中国公司在非公开市场的融资规模超过7亿美元。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份,市场就有传言称滴滴打车已完成D轮7亿美元融资,估值约35亿美元。在此之前,滴滴打车已完成三轮融资,分别是来自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来自腾讯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来自腾讯和中信产业基金近1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产业基金分别注资60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有意思的是,近来的打车市场可以说是资本投资的热土。作为滴滴在中国市场的直接竞争者,快的打车在今年早些时候完成B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一亿美元,共有四家投资方,其中由领投,而一嗨也是参与者之一。此外,快的打车日前还透露其C轮融资目前已完成,融资规模超过B轮,但对于具体金额及投资方信息并未披露。不过,相比之下,来自美国的叫车软件Uber的融资历程更为让人咋舌。作为最具价值的非上市高科技公司之一,成立仅四年的Uber已经成为了移动科技界成功创业的典范。日前,Uber在一轮潜在规模可能高达18亿美元的融资中已经募集到12亿美元风险资本。市场研究公司VCExperts称,Uber提交给特拉华州监管部门的文件显示,该公司授权发行价值18亿美元的新股,而这轮融资可能使这家叫车服务公司的估值达到约400亿美元。而这一数值有望和中国制造商小米一较高下。对于这一笔融资,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此轮融资后会继续坚持公司“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的使命,继续投入培养中国用户移动出行习惯,巩固现有业务的领先地位、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以及新业务的拓展。按照滴滴方面提供的信息,成立于2012年6月的滴滴目前注册用户过亿、覆盖城市超过300个、注册司机超过百万、日高峰订单突破520万单。除了出租车业务之外,滴滴在2014年8月还推出了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商务专车业务。而截至目前,滴滴专车业务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大型城市,城市数量还在进一步扩张中,日订单已经突破15万单。今年7月从高盛跳槽去滴滴担任COO的柳青表示,滴滴在过去两年深刻改变了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改善了中国城市出行难的问题,大幅提高了城市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受到了政府、民众、市场的接受和认可,也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体系的变革和转型升级。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滴滴的愿景是打造一个多端出行平台,其中涵盖出租车业务、专车业务、同城物流、移动零售、智能公交等多种服务。目前,随着出租车业务的成熟和滴滴专车业务的快速发展,其平台架构已经初现端倪。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这一次再次出现在滴滴新一轮投资者名单中。按照目前公开的信息,这一轮融资之前,腾讯已经在滴滴身上投下了4500万美元。对此,腾讯总裁刘炽平的回答是腾讯与滴滴的合作充分表现出协同效应。“一方面,滴滴能与接入我们的庞大用户。而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社交及移动支付体验。作为滴滴的策略投资者,我们对此服务受用户及出租车司机的广泛接纳深表兴奋。此次增加投资,显示腾讯会继续与优秀的合作伙伴深度合作,致力把用户和最好的生活服务连接在一起。”刘炽平补充道。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看了篇天涯论坛要上新三板的文章,我发现每个论坛存在同样的问题。瓶颈和困境,不破不立。今天我就拿目前互联网最大争议的打车平台软件来说,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当然说话有所得罪,也请你们别吐槽。  第一阶段:出租车市场波澜不惊,结果出现了UBER(优步),中国人学东西最快,仿得最快,国内很快就出现了滴滴和快的这样的公司。开始融资烧钱,把市场烧出来了,结果钱烧得差不多了,幕后的投资者感觉下去不行,一直烧下去顶不住,结果一合计,滴滴快的合并了。当然一合并,就成了中国的老大,一时间补贴少了,司机和乘客优惠也结束了,所以说垄断没有好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垄断的结果必然全体乘客承担了溢价成本。  第二阶段:狼来了。优步来到了中国,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了市场作用。滴滴快的马上融资,继续烧钱,为了抵挡优步的糖衣炮弹。风风火火了几个月,优步钱也烧得差不多了,滴滴快的也快痛苦了,不知道是两家进行了妥协,还是默默协商,补贴大战告一段路。乘客和司机又回到了苦逼的日子。于是有了滴滴的言论,公司重视技术和各个方面的提升,减少补贴是为了广大乘客。每天300万的单和优步的单,不是一个级别,烧不过优步。幸好优步烧钱不内行,不然再烧半年的话,估计滴滴就歇菜了。  从两个阶段,我们能够看出滴滴和优步只是改变了出行难的问题的,而没有解决出行贵的问题。抢的大多数是出租车的生意,把各地诸侯出租车公司的司机统一到了一起。为什么打车平台不能解决出行贵的问题。其实在我们国家出行成本是很高的,或者说物流成本也是很高的。为什么会这样,除了众所诸知的原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市场创新还不够。我们中国人喜欢抢蛋糕,而不喜欢做蛋糕。  虽然滴滴打车在中国拥有80%以上的市场,很多人或者很多公司觉得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够牛的了啊。其实不然,滴滴打车的模式,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走传统的商业模式,只是互联网化了,或者说互联网+了。  滴滴打车有两大问题。  第一点:没有解决群众出行贵的问题;  第二点:没有了主次之分,走全走多的路线。我们翻来看看,刚开始走出租车司机路线,然后走专车路线,再走快车路线,现在走顺风车路线,还学起了代驾路线。为什么滴滴什么都出行都做的,不是它想,而是因为它碰到瓶颈了,突破不了,只能走偏门。快车日均300万单,就是大瓶颈了。为什么是瓶颈,因为出行成本还是贵,做公交的还是公交,做地铁的还是地铁,出租车模式的出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贵,还是不可持续。  结果,引出了滴滴两大弱点。如果一个新公司进入打车市场,或者后来者想赶上,可以从两大弱点想办法。  滴滴弱点以下:  第一个弱点:收司机平台信息费,或者说交易费20%。这个成本是乘客承担的成本。跟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一样。所以后进者或者想赶超滴滴的公司,一定不能收份子钱。  第二个弱点:收乘客的钱。目前大多数城市每公里1.3元,每分钟0.3元。看似比出租车便宜,其实不然,因为导航地图还有司机不是很熟悉,经常绕路,出行成本只是比出租车公司便宜20%左右。而经常需要等很久的时间,因为司机不熟悉,绕路在接客。所以后进者或者想赶超滴滴的公司,一定不能收乘客的钱。  你可能觉得天荒夜谈,一不收司机平台费,滴滴咋活?二不收乘客钱,司机咋活?  如果你想不到,是因为你没有羊毛出在猪身的思维,而是保持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想法。  我们假设一个A打车公司,跟滴滴竞争,当然前提是有十几个亿的钱来烧。拿深圳市场为例。  采用两大的市场策略:一不收乘客钱,就是免单;二不上司机平台费。正常化情况下,在一个星期内,可以迅速占领深圳市场。可以拥有10万台合作私家车,每天300万的单。每天烧6000万。如果仅是如此,谁都不敢烧,也烧不起。  成本谁出,钱从哪里来。很简单,广告商里面来。目前深圳房地产商随随便便在地铁做个广告都是几千万,一些新产品推广随随便便也是几百万,一年广告市场起码在500亿。  我们怎么样让这些广告商来请乘客免单呢。如果一个广告有一天300万的播放率和精准性,相信没有一个广告商会拒绝这样的广告平台。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怎么样让乘客看广告。  A打车公司要求,所有加盟的私家车必须自装免费wifi,方便乘客坐车看视频。  所有免单的乘客必须时刻用手按住手机视频(平台软件播放的视频广告),手一放(没有触摸到手机屏幕固定的一个视频播放键商)就马上计费(计费按照每公里10元,每分钟20元)。就是强迫乘客看视频,看视频广告就免单。  至于技术问题,现在都能充分解决。  乘客为了享受免单乘车,就必须单手按住视频,看广告。当然了设计广告时,我们可以插一些幽默的段子视频。  一般乘客每单10元,大约乘车时间在10分钟左右。按照30秒一个广告,10分钟可以播放20个广告,也就是说有20个广告商。相当于每个广告,广告商只需出0.5元。这样的广告精准而且有效果。  当然了A打车平台,可以提高一点收费,0.6元,多出来的0.1元作为平台。  这样,乘客免费坐车了,司机也得到了好处(比滴滴更优惠),平台也收到了钱。而且以后每个城市的单量可以突飞猛进,估计以后中国每天客单会突破1个亿。这样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举滴滴打车这个例子,就是希望告诉大家,论坛给我们提供平台,作为发帖人,我们要提供给读者无限的可能性和空间。互联网来了,请大家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滴滴再大,都有弱点,人再小,也有想象力。突破困境,才能重生。  以上言语有得罪大家的地方,请多多包涵。对不起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滴滴竞争的打车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