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篆字拍照快查识别

  在地摊购得一板,上有篆字若干,基本不识,特请高手指点。  文字见图,  
楼主发言:172次 发图: | 更多
  好像是说这家的 烧饼芝麻很多,味道不错,值得购买。不知道 对不对。
  板是银的,包浆很老,重约650--680克,上面除了“皇帝”二字外,其余皆不认识。
  图示银板文字是用洗衣粉清洗过后的情况。
  你认为商国人会做唐诗吗
  虽不认识这些字,但工艺粗陋不堪,字体变形扭曲,包浆晦涩肤浅,地摊级假货一个,材质连银都不是
  银板背面图,该板的确是弯曲的,导致了字体变形,背部中间还被挖去了一块,差点挖穿了。  
  部分字体放大观察,  
  字体进一步放大,  
  写的是别了司徒雷登
  @无限良民
16:56:00  好像是说这家的 烧饼芝麻很多,味道不错,值得购买。不知道 对不对。  —————————————————  就服你  
  别的字都古里古怪、故作高深,就皇帝两个字特清楚,暗喻与皇室或宫廷有关,明显的钓鱼,钓傻鱼。
  这种玩意  在北方的古董批发基地  一年几千块的产量  你要什么朝代的你就说个数
  假的 文字是小篆 东西就算真的也是明代的 现在做旧
  材质我已搞清楚,银质无疑,谢谢各位网友质疑。  现在,我只关心文字的内容。
  7楼图,右起第二列“帝下诏丞相”。
  最好拓下来看得清楚些。  
  再仔细看了下,文字是反的,你用印泥盖出来就好认了  
  下半部分放大图,  
  就跟拓印碑文一样拓印下来方便辨认~  
  公文,本皇帝尽并兼天下,  第二行:都。。。大家立。。。。  第三行:帝乃诏丞相。。。。  第四行:则。。。。者。。。尽皆一之  防秦诏版,可惜秦诏版大多是青铜,银制的还不多见,因此,这件东西伪造居多。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是历史没有记载
  不是百年老货,这是假货的
  通篇字无古气,布局生硬,毫无美感。单单就“皇帝”二字来说,即可确认为新仿。  
  将文字对着镜子后,照的镜子里的图片。这就比印下来更好了。  
  再来一张,  
  现在不好忽悠了,大家的智商都高了  
  进一步观察,这些文字很大可能是雕刻而不是铸造的。
  十分感谢15.17.19.20楼层主的意见及解读。
  皇帝盡并兼天下…  楼主应该把图放全,上下文结合容易猜字一些
  似乎是模仿秦始皇时候的口气
  放大看,文字的线条磨损还是严重的。  
  诸臣黔首大家立號白(皇)帝
  以诏丞相()绾灋度量?
  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 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不()歉()者皆明,(规则?这两个字比较关键)一之  猜的,一定有讹漏
  楼上才子说通了
  @醋剑堂第三才子
22:48:00  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 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  这是说秦始皇诏隗状和王绾统一度量衡的事啊  
  @ 这上面写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岁在丁酉天下大鸡。  
  楼主有福了,国宝级的文物。是哪个不识货的转给了你?
  不开玩笑了。此膺品无疑。  “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四角钻有四小孔,供人以钉子固定用,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嬴政)执政时期。正面以秦小篆字体铸成,字体0.9厘米见方,竖五行、横八行、上下、左右结构整齐,阴文书刻40字,即“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楼主所得版,文尽合,书法稚劣,书体亦与秦小篆差甚,冒仿无疑!
  @flounce
17:12:00  虽不认识这些字,但工艺粗陋不堪,字体变形扭曲,包浆晦涩肤浅,地摊级假货一个,材质连银都不是  —————————————————  这是大篆,而且是阳文,必假无疑。  
19:59:00  下半部分放大图,    —————————————————  有个基本的常识问题,使用篆字至少是战国及以前,这段时间没有“帝”这个说法……一大篇里面就故意让你只看得懂这一个字……大哥,这绝对不是什么兵符,书信也不会用这种材料,这就是个智力检测器……  
  真假不论,再过千年,此物也是值钱的,楼主好好珍藏传世吧!
  感觉像是银的
21:18:10  将文字对着镜子后,照的镜子里的图片。这就比印下来更好了。    -----------------------------  人为腐蚀的痕迹明显。
  管它真假,化银打首饰卖钱,假文物真银子,可能是唐代人的复制品。  
  背后切一刀首饰店一化就知道是银还是铅了。  
    秦诏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但是楼主这块板中错字太多了,明显不真。
  @老刀烟
11:08:00    秦诏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  —————————————————  安,这个这字应该错了,写成家了。还有秦诏文都是白文,好像没听说有朱文和。一家之言。  
  48楼是回复楼主的  
  另外,47楼层主贴出的青铜图是正面字,不能印刷。既是诏文,就是要公告天下的文件,怎可不印刷呢?显然,本人的反刻文字银板,才可以印刷,才是原版,其它的,则是第二手资料。所以,“安”是“家”的误传于世。
  两个字:假的!
  感谢大家对于本帖的参与,特别感谢让我搞清楚了银板上的文字意义的几位网友。至于银板的真伪,并非我想讨论的问题,不过,对于各位的质疑,也表示感谢。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个汉末楷书组合字,这个字应该比明代才子唐白虎的早点。  
  这是盖子的侧面,我为了确定材质,用砂轮磨掉了周边包浆及花纹。确定是石材,硬度5.0---5.5 ,与玻璃同硬度。  
  本人所得银板文字,结合大家意见,个人分析后觉得如下更合理:   公文,本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家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问题:  “二十六年皇帝” 正确还是 “公文本皇帝” 正确?  分析: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称皇帝,也就是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元年。在此之前的秦朝一切文件,均是秦王政多少年。秦始皇当年称帝,公文怎可自称皇帝已多少年,这完全不符合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帝王纪年。秦始皇多少年,这是史书上后人写的,不是秦朝自己的公文。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以下是二者对比文字:  公文,本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家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这篇诏书或在权、量(权即秤锤,量即升、斗)上直接凿刻,或直接浇铸于权,量之上,更多地则制成一片薄薄的“诏版”颁发各地使用。        秦诏版拓片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斤权陶量秦诏拓片
  秦始皇革故鼎新,以“公文,本皇帝”开头,正显其千古一帝特色。后世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
  背面像极爆炸后的三星手机......我的妈呀,始皇帝是韩国人找到证据啦!
    背面像极爆炸后的三星手机......我的妈呀,始皇帝是韩国人找到证据啦!
  轉:  秦始皇為了統一度量衡,曾在公元前221年專門頒發過一道詔書,並令人把這道詔書鑄(刻)在標準的度量衡器上。  詔書的原文是:「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近100年來出土的秦代度量衡上均有這道詔書。詔書中的「廿六年」即秦始皇26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皇帝」指秦始皇。「黔首」指百姓。「丞相狀、綰」指右丞相隗狀和左丞相王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意思是說,度量衡不統一,
  补充一图,“公文”二字中的“文”字,现特照一张供大家分析。估计年代久远,文字上面一横出现了一个小缺口,但横上的一点仍清晰可见。  
  “家”字特写,  
  另外,根据银板无砂眼情况,该银板是一个煅压捶打品而不是一个铸造品。
  进一步放大看,笔划的断裂脱落迹象明显。毕竟是银质品,如果是真货,能历经两千多年而存世,是多么的不易。  
  奇丑无比,农民工的手艺  多去博物馆看看  就有感觉了。这种丑物,直接扔了
  底部几字情况,  
【大家】的基本解释:  1.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书.梓材》:"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蔡沈集传:"大家,巨室。"《左传.昭公五年》:"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国语.晋语一》:"大家邻国,将师保之。"韦昭注:"大家,上卿也。"后即以称豪门贵族。   
2.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3.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4.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5.众人;大伙儿。   
  由上述引文,现在我们知道【大家】这个名称在古代的意义了,一般情况下,是专指“卿大夫及以上人员”,也即国家的最高统治集团人员。  如此,银板文字中的“大家”二字就不难理解了,就十分合理了。即秦始皇的“皇帝”号是由“大家”决定的。  这个公文,不仅是向天下宣布统一度量衡,更是向天下宣布“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称号。  至于“黔首大安”,完全是误读。
  前面有网友指出,这是枚印章,字是反的。这个提醒,可能解释了该银板背部中间为何被明显人为破坏了。如果是一枚大印章,就可能有一个大银柄。在早期(由包浆可知),可能就已经将银柄砍下去卖钱了。
  真银假银不说了。此版是百分之百假冒伪劣赝品。本来不想扫楼主的兴,但是上了公共平台,不说穿会误导一些版友。造假者模仿秦诏版,但是并不认识小篆,所以画虎不成反类犬,文字太拙劣,并且大半都是错别字:廿(公)、六(文)、年(?)、天(六)、下(?)等等。更奇葩的是,版上的“阳文”很可能是小焊条焊上去的,焊波清晰可见。这个金属版毫无收藏价值。
  公文,本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家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23:22:00  公文,本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家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  看来你真是“工科毕业”,你的语文老师看了你这样断句,会不会吐半口老血?  
  楼主还真是一根筋,明明白白假的无疑了,就当银块吧,如果真是银的话。  
  由上述引文,现在我们知道【大家】这个名称在古代的意义了,一般情况下,是专指“卿大夫及以上人员”,也即国家的最高统治集团人员。  如此,银板文字中的“大家”二字就不难理解了,就十分合理了。即秦始皇的“皇帝”号是由“大家”决定的。  这个公文,不仅是向天下宣布统一度量衡,更是向天下宣布“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称号。  至于“黔首大安”,完全是误读。
  建议,对于“黔首大家”误读为“黔首大安”的各位先生,不要不好意思,知错就改,谁没出过错。
  46楼的秦诏版和楼主的银板一对比,先不说真假,咱们只看篆法、排版结构,那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20:39:25  另外,47楼层主贴出的青铜图是正面字,不能印刷。既是诏文,就是要公告天下的文件,怎可不印刷呢?显然,本人的反刻文字银板,才可以印刷,才是原版,其它的,则是第二手资料。所以,“安”是“家”的误传于世。  -----------------------------  秦朝有印刷术么?有纸么?  
  我觉得,这个字真不难看。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物件跟大部分的秦诏版(包括公认是真迹文物)的文字有几处显著的不同。“不壹”和“明壹之 ” 两个壹字几乎认不出是同一个字,同时两个壹都不是通常写法。诸侯的侯字。大安与大家,皇帝与白帝。  但是,要仿造应该尽量跟从大多数,仿得有好几处出入就显得令人奇怪和不解。  其实小篆的书写还是有些标准化的,应该也比较容易辨认,这里不容易认出的字,都不是通常写法的样子。而里面通常写法的字,都蛮工整和漂亮的。比如诏字,特别工整。
  是史实纪录,不是敕文,所以阴刻于器物上。始皇帝并六国后统一文字,李斯订小篆,楼主去看看秦小篆有这么土气的吗?别心存别望啦!
  可以认为,这个银板文字,是秦帝国统一天下后,立国之初的第一道诏令,向全天下主要宣示两点:  1.皇帝称号。  2.统一度量衡。  所以,在文字上就有别于后来的小篆。
  廿六年 还是 公文本,我认为倒不必太花心思,也许就是异体字通假字的问题 。还能看出廿六的样子。本或年,更像年字,不像本字。本字比较简单,就木字下面一横,估计不容易有异体字,明显多了一画半圆弧。   既然是年字,那么上两个字必然是廿六。看成公是现在人的看法,公下面不是一个圆圈,更像异体的廿。
14:27:17  秦始皇革故鼎新,以“公文,本皇帝”开头,正显其千古一帝特色。后世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21:18:10  将文字对着镜子后,照的镜子里的图片。这就比印下来更好了。    -----------------------------    想不到网上卖这种版的还很多,这个是在7788上找到的,我已经镜像翻转过来了,和楼主的基本相似,但是不少地方仔细对比还有不少差异,比如第二列最下的白和皇。。。明显是作坊工人工资没到位,太不认真了
  还有,这一版本已经是“公六年”,比“公文本”靠谱些了。。。
  公文  
  @老刀烟
16:11:57  还有,这一版本已经是“公六年”,比“公文本”靠谱些了。。。  -----------------------------  古玩玩的是心态。捡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还是那句话: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刚才又仔细看了一下银板及文字,本人对于自己的东西信心满满。试问,现在市场上那么多的仿光绪元宝大清银币袁大头,难道,真的就不存在了吗?  请各位欣赏用砂条处理后的局部放大图,
  银板的硬度3.0左右,比纯银的2.7略高点,估计是达不到现代的99.9的提纯水平。但是,这个硬度,对于刻字做印章,是很合适的。著名的田黄石印章,其硬度是2.7,与纯银相同。但田黄石只能一次性使用。而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日日有财,日日见才。(汉末文字)  
  明代才子唐伯虎字,  
  再发两张白炽灯下的照片,    
  刚才我又测试了一下,该银板的硬度3.0 。  从银板背部图片看,被砍切加扭转的痕迹明显。
  甫,  
  刚才用手写输入第三字,跳出来一个“甫”字,查其金文写法,居然还有些接近。  查其意义:  1.男子美称,长辈尊称。  2.刚刚,开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篆字的识别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篆字的识别技巧
你可能喜欢他的最新文章
他的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字拍照辨识软件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