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江城冯琼丽团山有没有骗子?我弟弟在网上加了个女的要过来找他。但是没钱。要我小弟给她钱,是骗子吗?

普洱文明网
当前位置:&&&&&&&&内容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国共产党普洱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科学编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推动普洱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省委有关精神,结合普洱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普洱发展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发展、稳定、救灾的巨大压力,市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创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方向、找准了定位、搭建了平台,在普洱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在发展理念上,提出了普洱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战略上,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党建是第一保证不动摇。在发展目标和措施上,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坚持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两条腿”走路,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两个“短板”,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发展的重点上,坚持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提升,牢牢抓住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六大重点,全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唱响普洱好声音、塑造普洱好气质、展示普洱好形象,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新步伐。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左右,GDP和人均GDP实现翻番,减少贫困人口42.2万人,教科文卫等事业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动能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率不断提高,全市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战胜了2014年发生的雨雪霜冻、“威马逊”台风灾害,特别是在景谷6.6级地震中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的抗震救灾,被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合工作组评价为创造了抗震救灾的“普洱模式”,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好评,为国家赢得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我们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功举办了中国普洱茶节、“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推动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大事件”营销城市、打造城市品牌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建成了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和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在推动普洱优势产品与外面大市场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们有效化解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肃清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恶劣影响,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不仅经受住了天灾人祸的重重困难考验,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在战胜挑战中进一步砥砺了克难奋进的意志,在融入全国全省工作大局中进一步坚定了自信,在推动跨越发展中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和强大力量,为谱写好中国梦普洱篇章打下了坚实基础、开拓了广阔前景。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给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最大机遇,也使我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重点支持的区域,资源红利、生态红利、改革红利和区位优势叠加释放,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我市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普洱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绿色发展的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发展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机遇难得。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发展滞后,结构不优、规模小,融合不够、体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普洱很多产品和产业都与自然资源禀赋有关,是资源导向型、资源消耗型经济,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赖投资,经济体量小,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能源、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区域间资金、技术、人才的争夺激烈,大项目支撑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下降,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的压力增大;一次性税源锐减,优质的矿山、城市土地等资源已基本处置,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还贷高峰;企业改制、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遗留问题解决难度较大,社会矛盾问题不断显现;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脱贫攻坚、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任务艰巨;随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法治建设需要持续发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补短板、破难点、解矛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必须深刻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求新求变求突破,不断开创普洱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十三五”时期普洱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党建是第一保证,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夯实&“五大网络基础”,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产业四大新型产业,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把普洱建设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子,顺应全市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跨越。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实现全市GDP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总量力争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具有普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发展基础支撑得到新加强。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并举,抢抓国家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倾斜和全省五大基础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机遇,突出抓好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增加对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的投入,基础设施制约瓶颈有效破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族文化更加繁荣,教育科技全面振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绿色试验示范取得新突破。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普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加快存量经济的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的绿色化构建,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基本建成,试验示范效应得到显现,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开放发展平台形成新高地。充分发挥“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强通道和平台建设,连接相邻州市县、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能力大幅提升,各类开放合作载体和功能区基本建成;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对老挝、缅甸、越南沿边经济发展,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和融入国家、省战略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有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制得到创新,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有序和谐。
  (三)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目标,破解发展难题,挖掘发展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摆上核心战略位置,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让创新贯穿发展的各环节各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以全面创新驱动全面跨越、全面小康。
  协调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才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生态是普洱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必须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西南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美丽普洱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努力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开放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开放是推动普洱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招。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共享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先,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更广泛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更主动地维护发展环境,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经济发展之源。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引领我市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先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市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把创新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持续强大动力,把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更好地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依靠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保持我市经济发展较快增速,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一)培育跨越发展新动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最大的战略基点,注重供给侧结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鼓励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
  发挥开放促进发展作用。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积极扩大资源原材料进口,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鼓励和支持茶叶、咖啡、松香、生鱼片、特色生物制品等优势产品出口。
  加快发展智能产业。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云南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电子政务、容灾备灾三大中心建设和“云上云”计划,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动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积极发展智能经济,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二)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以公路、铁路、水运为重点的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保障网、互联网五大基础网络建设,形成有效支撑普洱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设施体系。
  ——路网。加快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导,以水运为补充,通畅通达、内联外延的综合运输体系,把普洱建成孟中印缅走廊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战略交通节点。统筹抓好国道省道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建制村通畅率100%的目标,启动农村公路网延伸改造工程。抓好玉溪(红龙厂)至临沧(普洱段)、思茅至澜沧、景东至大理、墨江至江城勐康和龙富口岸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玉磨铁路普洱段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宁洱至临沧铁路,积极推进宁洱至江城至红河沿边铁路前期工作。推进澜沧江、李仙江库区航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库区水运旅游。
  ——航空网。建成澜沧民用机场,启动迁建普洱思茅机场并争取建设为口岸机场;规划建设景东、景谷、镇沅、墨江、江城和澜沧江糯扎渡电站库区水上机场等通用机场,大力发展支线航空运输,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提供优质服务。
  ——能源保障网。充分开发可利用水电资源,提升现有水电站发电能力。以“西电东送”、“云电外送”为主线,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安全电网工程。积极搭建电力国际贸易平台,不断提高电力外送能力。推进油气储存和管网建设。
  ——水保障网。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防汛抗旱减灾安全、民生水利保障、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水务管理与发展保障五大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性缺水、江河治理与供排水管网等薄弱环节建设,统筹协调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与防治水害的关系,加大糯扎渡等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管理与保护,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积极推动实施黄草坝大型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提高发展用水保障能力。
  ——互联网。以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宽带云南”普洱行动计划,优化城域网和骨干网,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提高骨干网络宽带、接入网络宽带和无线覆盖率,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步伐,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建设和推广应用,建立以普洱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信息平台,为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基础建设支撑。继续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以及社会公共信息的开放式数据交换平台,搭建与公众沟通和为民服务的渠道。
  (三)培育具有普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创新型和开放型,绿色化、信息化和高端化的“两型三化”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绿色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产业。
  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以绿色、生态、有机为品牌,加快确立普洱在世界普洱茶产业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加快全国咖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世界精品咖啡品牌,着力建设全国最具特色的生态烟叶核心基地和云南核心生物药库,大力开发利用特色生物产业,积极推动茶产业、咖啡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壮大绿色生态有机食品产业,把普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基地。
  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以建成全省最大的商品林基地、全国重要林浆纸基地和珍贵用材林基地为目标,以林化为龙头,林浆纸纤、林板为两翼,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加强木本油料基地和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做大做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林板家具一体化产业集群,把普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林产业基地。
  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依托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战略,继续抓好以水电开发为主、以太阳能等新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水电开发,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加大电力资源“走出去”,大力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提高电力消纳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把普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建设休闲度假养生基地。走“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八个十”旅游工程,深度挖掘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国门文化,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管理服务等工作,促进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塑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形象,把普洱建成知名休闲度假基地、全国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四)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化,坚持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品牌引领的发展道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巩固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一批专业村镇,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高原特色优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围绕加工导向,积极发展庄园经济,优化要素组合,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协会、农户有效对接。把现代科技成果、新商业模式引入到农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具有普洱标识、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五)加快发展壮大绿色工业。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加快存量工业绿色化改造和增量工业绿色化构建,努力走出一条普洱特色的绿色工业发展之路。
  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在做大增量中调优结构。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实施“关停取缔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引导入驻园区一批”举措,为做大龙头企业让出发展空间。实施企业成长培育工程,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成长性企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茶叶、咖啡、石斛、橡胶、生物制药、高原特色食品、林产品终端产品、新型材料、绿色矿业等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终端转变,提升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效益。
  推进绿色工业集聚发展。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普洱生物工业园区、林产工业园区和边境贸易加工工业园区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推进园区产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专业化发展。狠抓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环节,吸引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产业入驻,促进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承接产业向园区转移、关联产业在园区配套、产业集群在园区聚集,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质量。
  (六)加快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突出绿色生态、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边地文化等普洱特色元素,全力打造10个高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商贸服务、文化体育、房地产以及家庭、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各领域“互联网+”模式应用和综合集成。扶持发展农村特别是沿边、民族、贫困地区服务业,增强县域中心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普洱行动计划,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普洱茶产业科研投入,充分发挥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咖啡检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大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度,推进有特色的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发展的科技项目。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市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传统工业改造升级,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在特色生物产业、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公共安全和健康、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城镇化建设、防灾减灾、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尊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自主权。培育壮大创业投资等资本市场,拓宽技术创新间接融资渠道,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发挥好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创新融资作用,打造普洱区域性茶叶、咖啡的交易中心、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加大培育上市企业,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进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扩大独立科研机构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八)增强发展活力和保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促结构优化、以改革促民生改善、以改革促公平正义,向改革谋红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切实做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强镇扩权。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投资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体系。支持个体工商户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全民创新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税收制度。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投融资体制,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优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办事程序,改善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积极引进各类金融、保险来普洱设立机构或拓展业务,健全完善区域金融服务网点。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重视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九)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稳定政策基调,完善市级财税、产业、投资、土地、环保、消费、价格等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坚持协调发展,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
  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后劲,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支持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围绕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区域发展新空间,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就是以思宁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龙头带动区,推动宁洱撤县设区,加快推进思茅、宁洱城市一体化发展,打造滇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全市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两翼”就是以景谷、澜沧两个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为支撑的辐射发展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景谷、景东、镇沅和澜沧、孟连、西盟6个城镇联动发展。“三带”,就是以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无量哀牢两山经济带为纽带的协同发展区。沿边开放经济带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等战略为导向,在澜沧、孟连、西盟、江城四个县重点布局边境贸易加工园区、边境口岸商贸物流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区,打造外向型的产业基地。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以澜沧江沿岸县(区)为主,以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发挥特色优势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色生物产业培育、城乡统筹建设、开放平台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社会建设与精准扶贫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主要任务,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发展。两山经济带,以无量山、哀牢山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优势为依托,在景谷、景东、镇沅、墨江四个县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林产业、高原特色生态有机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产业、区域商贸物流业、绿色矿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主城区、次区域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乡镇和村庄六个层次,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推动思宁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景谷、澜沧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各县城建设,加快中心集镇、边境口岸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山坝结合、特色鲜明的高原生态宜居城市群,使中心城区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区域。
  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推动县城扩容提质,鼓励农业人口就近就地转移,打造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推进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民族文化强市。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各族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协调发展,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和世情、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巩固全市人民“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思想基础,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使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使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切实增强,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普洱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争景迈山古茶林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实施民族文化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特别是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云南声音,阐释普洱特色,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发展滞后,结构不优、规模小,融合不够、体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普洱很多产品和产业都与自然资源禀赋有关,是资源导向型、资源消耗型经济,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赖投资,经济体量小,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能源、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区域间资金、技术、人才的争夺激烈,大项目支撑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下降,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的压力增大;一次性税源锐减,优质的矿山、城市土地等资源已基本处置,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还贷高峰;企业改制、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遗留问题解决难度较大,社会矛盾问题不断显现;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脱贫攻坚、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任务艰巨;随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法治建设需要持续发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补短板、破难点、解矛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必须深刻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求新求变求突破,不断开创普洱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十三五”时期普洱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党建是第一保证,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夯实&“五大网络基础”,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产业四大新型产业,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把普洱建设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子,顺应全市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跨越。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实现全市GDP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总量力争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具有普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发展基础支撑得到新加强。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并举,抢抓国家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倾斜和全省五大基础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机遇,突出抓好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增加对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的投入,基础设施制约瓶颈有效破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族文化更加繁荣,教育科技全面振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绿色试验示范取得新突破。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普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加快存量经济的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的绿色化构建,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基本建成,试验示范效应得到显现,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开放发展平台形成新高地。充分发挥“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强通道和平台建设,连接相邻州市县、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能力大幅提升,各类开放合作载体和功能区基本建成;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对老挝、缅甸、越南沿边经济发展,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和融入国家、省战略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有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制得到创新,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有序和谐。
  (三)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目标,破解发展难题,挖掘发展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摆上核心战略位置,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让创新贯穿发展的各环节各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以全面创新驱动全面跨越、全面小康。
  协调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才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生态是普洱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必须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西南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美丽普洱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努力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开放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开放是推动普洱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招。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共享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先,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更广泛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更主动地维护发展环境,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经济发展之源。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引领我市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先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市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把创新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持续强大动力,把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更好地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依靠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保持我市经济发展较快增速,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一)培育跨越发展新动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最大的战略基点,注重供给侧结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鼓励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
  发挥开放促进发展作用。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积极扩大资源原材料进口,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鼓励和支持茶叶、咖啡、松香、生鱼片、特色生物制品等优势产品出口。
  加快发展智能产业。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云南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电子政务、容灾备灾三大中心建设和“云上云”计划,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动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积极发展智能经济,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二)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以公路、铁路、水运为重点的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保障网、互联网五大基础网络建设,形成有效支撑普洱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设施体系。
  ——路网。加快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导,以水运为补充,通畅通达、内联外延的综合运输体系,把普洱建成孟中印缅走廊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战略交通节点。统筹抓好国道省道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建制村通畅率100%的目标,启动农村公路网延伸改造工程。抓好玉溪(红龙厂)至临沧(普洱段)、思茅至澜沧、景东至大理、墨江至江城勐康和龙富口岸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玉磨铁路普洱段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宁洱至临沧铁路,积极推进宁洱至江城至红河沿边铁路前期工作。推进澜沧江、李仙江库区航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库区水运旅游。
  ——航空网。建成澜沧民用机场,启动迁建普洱思茅机场并争取建设为口岸机场;规划建设景东、景谷、镇沅、墨江、江城和澜沧江糯扎渡电站库区水上机场等通用机场,大力发展支线航空运输,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提供优质服务。
  ——能源保障网。充分开发可利用水电资源,提升现有水电站发电能力。以“西电东送”、“云电外送”为主线,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安全电网工程。积极搭建电力国际贸易平台,不断提高电力外送能力。推进油气储存和管网建设。
  ——水保障网。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防汛抗旱减灾安全、民生水利保障、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水务管理与发展保障五大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性缺水、江河治理与供排水管网等薄弱环节建设,统筹协调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与防治水害的关系,加大糯扎渡等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管理与保护,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积极推动实施黄草坝大型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提高发展用水保障能力。
  ——互联网。以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宽带云南”普洱行动计划,优化城域网和骨干网,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提高骨干网络宽带、接入网络宽带和无线覆盖率,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步伐,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建设和推广应用,建立以普洱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信息平台,为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基础建设支撑。继续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以及社会公共信息的开放式数据交换平台,搭建与公众沟通和为民服务的渠道。
  (三)培育具有普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创新型和开放型,绿色化、信息化和高端化的“两型三化”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绿色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产业。
  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以绿色、生态、有机为品牌,加快确立普洱在世界普洱茶产业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加快全国咖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世界精品咖啡品牌,着力建设全国最具特色的生态烟叶核心基地和云南核心生物药库,大力开发利用特色生物产业,积极推动茶产业、咖啡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壮大绿色生态有机食品产业,把普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基地。
  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以建成全省最大的商品林基地、全国重要林浆纸基地和珍贵用材林基地为目标,以林化为龙头,林浆纸纤、林板为两翼,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加强木本油料基地和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做大做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林板家具一体化产业集群,把普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林产业基地。
  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依托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战略,继续抓好以水电开发为主、以太阳能等新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水电开发,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加大电力资源“走出去”,大力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提高电力消纳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把普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建设休闲度假养生基地。走“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八个十”旅游工程,深度挖掘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国门文化,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管理服务等工作,促进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塑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形象,把普洱建成知名休闲度假基地、全国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四)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化,坚持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品牌引领的发展道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巩固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一批专业村镇,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高原特色优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围绕加工导向,积极发展庄园经济,优化要素组合,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协会、农户有效对接。把现代科技成果、新商业模式引入到农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具有普洱标识、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五)加快发展壮大绿色工业。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加快存量工业绿色化改造和增量工业绿色化构建,努力走出一条普洱特色的绿色工业发展之路。
  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在做大增量中调优结构。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实施“关停取缔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引导入驻园区一批”举措,为做大龙头企业让出发展空间。实施企业成长培育工程,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成长性企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茶叶、咖啡、石斛、橡胶、生物制药、高原特色食品、林产品终端产品、新型材料、绿色矿业等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终端转变,提升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效益。
  推进绿色工业集聚发展。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普洱生物工业园区、林产工业园区和边境贸易加工工业园区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推进园区产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专业化发展。狠抓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环节,吸引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产业入驻,促进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承接产业向园区转移、关联产业在园区配套、产业集群在园区聚集,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质量。
  (六)加快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突出绿色生态、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边地文化等普洱特色元素,全力打造10个高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商贸服务、文化体育、房地产以及家庭、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各领域“互联网+”模式应用和综合集成。扶持发展农村特别是沿边、民族、贫困地区服务业,增强县域中心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普洱行动计划,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普洱茶产业科研投入,充分发挥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咖啡检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大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度,推进有特色的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发展的科技项目。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市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传统工业改造升级,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在特色生物产业、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公共安全和健康、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城镇化建设、防灾减灾、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尊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自主权。培育壮大创业投资等资本市场,拓宽技术创新间接融资渠道,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发挥好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创新融资作用,打造普洱区域性茶叶、咖啡的交易中心、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加大培育上市企业,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进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扩大独立科研机构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八)增强发展活力和保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促结构优化、以改革促民生改善、以改革促公平正义,向改革谋红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切实做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强镇扩权。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投资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体系。支持个体工商户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全民创新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税收制度。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投融资体制,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优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办事程序,改善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积极引进各类金融、保险来普洱设立机构或拓展业务,健全完善区域金融服务网点。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重视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九)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稳定政策基调,完善市级财税、产业、投资、土地、环保、消费、价格等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坚持协调发展,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
  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后劲,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支持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围绕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区域发展新空间,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就是以思宁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龙头带动区,推动宁洱撤县设区,加快推进思茅、宁洱城市一体化发展,打造滇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全市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两翼”就是以景谷、澜沧两个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为支撑的辐射发展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景谷、景东、镇沅和澜沧、孟连、西盟6个城镇联动发展。“三带”,就是以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无量哀牢两山经济带为纽带的协同发展区。沿边开放经济带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等战略为导向,在澜沧、孟连、西盟、江城四个县重点布局边境贸易加工园区、边境口岸商贸物流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区,打造外向型的产业基地。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以澜沧江沿岸县(区)为主,以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发挥特色优势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色生物产业培育、城乡统筹建设、开放平台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社会建设与精准扶贫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主要任务,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发展。两山经济带,以无量山、哀牢山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优势为依托,在景谷、景东、镇沅、墨江四个县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林产业、高原特色生态有机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产业、区域商贸物流业、绿色矿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主城区、次区域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乡镇和村庄六个层次,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推动思宁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景谷、澜沧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各县城建设,加快中心集镇、边境口岸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山坝结合、特色鲜明的高原生态宜居城市群,使中心城区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区域。
  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推动县城扩容提质,鼓励农业人口就近就地转移,打造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推进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民族文化强市。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各族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协调发展,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和世情、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巩固全市人民“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思想基础,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使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使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切实增强,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普洱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争景迈山古茶林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实施民族文化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特别是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云南声音,阐释普洱特色,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市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制定专项规划,突出军民融合重点,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升军民融合层次和水平,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充分发挥驻普部队在普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坚持绿色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加快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做实做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全国全省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基本建成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积极争创生态文明试验区。
  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尊重自然格局,依托地质地貌、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形态,完善城镇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加强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市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深入发展。
  (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产业布局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地利用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分类指导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动思宁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等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资金投入,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健全一系列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建成景东亚热带植物园,争取将无量山、哀牢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公园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国家公园。加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提高亚洲象、黑冠长臂猿等明星物种以及普洱特有种群、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水平。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制品非法交易。
  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发展绿色载能产业,推动能源高效清洁转化。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减少农村烧柴烧煤消耗量。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保障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发展电动车产业。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
  主动控制碳排放。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林业碳汇项目,鼓励碳汇造林,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积极开展低碳市、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园区等试点试验工作,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生活,建成全省低碳经济试点核心区。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链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严格执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积极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加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和再生水利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减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积极发展水体经济。
  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崇尚勤俭节约,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保持环境质量良好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力争到2020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坚持“谁开采、谁负责”,加快矿区生态治理与修复。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和举报制度。建立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
  (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无量山、哀牢山和边境一线生态屏障。
  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森林普洱”建设。优化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陡坡地治理、退耕还林、城乡绿化和生态公益林、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调整优化生态公益林,完善森林经营制度,科学经营利用商品林,促进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质量的提高。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加强水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安全。深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控制和规范淡水养殖,严格入河(湖)排污管理。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六、坚持开放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窗口
  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区位牌、特色牌,健全优化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我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双向开放前沿窗口的作用。
  (一)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完善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及我市同缅、老、越合作机制,扎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农业、林业、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旅游、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密切与周边华侨华人的联系,统筹推进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积极开展与周边各国、友城、毗邻地区间的高层互访、经贸往来、民间交流等活动,深度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加强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开放合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澜沧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加强资本引进、渠道建设、市场对接,深度开展资本和产业合作,依托昆曼国际大通道,加强与版纳、临沧、大理、红河的交流合作,建设普洱—玉溪—昆明、普洱—版纳、普洱—临沧、普洱—大理、普洱—红河5条对内开放经济走廊,延伸沿边开放经济走廊。加强与滇中经济圈的合作,深度融入昆新经济走廊建设。深化沪滇对口帮扶合作,加强与杭州市等友好城市合作。深化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合作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环渤海、北部湾经济区、滇中新区的交流合作。
  (二)加强开放载体建设。加快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普洱工业园区、景谷林产业工业园区、边四县边境贸易加工园区加快发展,支持市级重点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探索建设开发开放创新实验区。
  积极谋划和推进“思茅口岸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思茅港复航工作,加快孟连(勐阿)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申报,争取龙富口岸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努力争取国家支持普洱建设中老越三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边境贸易加工园区,积极探索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建设。
  以普洱思茅机场为核心,澜沧机场为辅,积极发展临空经济,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普洱空港经济区。
  (三)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办好普洱茶节、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节庆活动,积极构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多边外交平台、经贸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建成国际经济走廊核心节点。
  鼓励和推动外国政府、国际机构、商贸协会组织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等来普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努力成为执行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合作框架的组织机构常设地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常驻地。
  积极引入国内外重大赛事、品牌展会、国际峰会、高端论坛等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型活动。继续办好普洱大讲坛、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等交流平台。引导主流媒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智库等对外服务平台,推进普洱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建设好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医疗服务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扎实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促进人民币周边区域化和可自由兑换,提升沿边区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四)推进互联互通开辟国际大通道。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丝路基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等支持,推动立足西南、连接东南亚南亚、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
  以昆曼大通道、泛亚铁路为主干,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启动建设铁路、公路、航空、航运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通对外贸易通道。
  积极参与东盟电力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建设面向西南的能源资源陆上通道和能源合作基地。
  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思茅综合物流中心、宁洱加工物流中心、勐阿仓储物流转运中心、勐康仓储物流转运中心,加快发展各类物流服务,加快形成与周边各国通畅便捷的口岸通道和物流体系。
  加强与缅、老、越信息网络建设合作,发展平台共用、信息直通的互联网业务,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加快推进周边安全合作。
  (五)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沿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速培育产业、区位、营商环境和规则标准等综合竞争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聚集为招商引资的目标,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港澳台等地,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转移,加快推进茶叶、咖啡、松香、渔业、特色果蔬及食品五大外贸进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寻求发展橡胶、矿石精深加工、鞋帽纺织、五金机电、畜牧产品、农副产品六大边境贸易加工业。建立口岸活体偶蹄类牲畜入境隔离监管区和牲畜产品加工园。
  加强与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旅游开发合作,推动边境区域旅游一体化及普洱同东南亚的边境旅游合作,把普洱打造成东南亚健康服务业中心区。
  建立“走出去”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和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平台和营销网络,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创新通关模式,推动区域性一体化通关,提高口岸通行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和模式,健全外来投资跟踪协调服务机制,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洱江城值得去的景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