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联通流量封顶为什么会封顶

科学与环境
北京手机上网流量实行封顶限制 不用再担心会产生巨额电话费和上网流量了
日起,手机用户不用再担心会产生巨额电话费和上网流量了。将于明年启用的新版《北京市电话通信入网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当出现异常巨额通信费用时,运营商应采取限制、暂停通信服务等技术措施;运营商对移动电话上网流量要实行封顶限制,用户当月流量达到或超出封顶额度时,应暂停当月网络服务。手机电信流量超出有封顶吗,是多少封顶?_百度知道
该问题可能描述不清,建议你
手机电信流量超出有封顶吗,是多少封顶?
我有更好的答案
3元/MB收费;500MB收费)收费,以此类推4G套餐超出流量收费标准:国内流量:不足100MB按约0,达到100MB(约30元)时,额外赠送用户400MB流量(即30元/500MB),用户套餐外流量超过500MB时,仍按上述原则(即每超出500MB即按照30元/当月累计上网流量达到20G自动断网
没有,一兆1元,以此计费!
超了会扣话费,扣完为止会停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流量 电信 手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北京手机上网流量实行封顶限制 不必再担心巨额话费|运营商|流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手机上网流量实行封顶限制 不必再担心巨额话费
  新版《北京市电话通信入网服务合同》下月启用
  (记者杨滨)明年1月1日起,手机用户不用再担心会产生巨额电话费和上网流量了。将于明年启用的新版《北京市电话通信入网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当出现异常巨额通信费用时,运营商应采取限制、暂停通信服务等技术措施;运营商对移动电话上网流量要实行封顶限制,用户当月流量达到或超出封顶额度时,应暂停当月网络服务。
  市工商局和市通信管理局曾于2005年共同制定发布了适用于后付费模式的《北京市移动电话入网服务合同》和《北京市固定电话入网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日前,两部门结合示范文本10年来的推行使用情况、电信行业市场的法律政策变化和服务投诉情况,共同对示范文本进行了修订,把原来的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两个文本合并为一个文本,并在原来只调整后付费类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预付费类服务内容。
  针对异常巨额通信费用问题,新的示范文本规定,运营商应按照合同约定配合用户采取限制、暂停通信服务等技术措施,并积极协助用户开展调查和查询。其中异常巨额通信费用是指突然出现超过此前3个月平均通信费用5倍以上的费用。
  对于移动电话上网流量控制问题,文本规定运营商要实行封顶限制,用户当月流量达到或超出封顶额度时,运营商应暂停当月网络服务。用户可当月申请恢复服务或次月自动恢复服务。
  对于利用电话从事违法活动的,规定运营商收到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通知,用户的电话号码被认定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不当用途,或被投诉用于违规发送商业信息的,运营商有权限制、暂停、终止通信服务。来源:北京晚报北京手机流量实行封顶制 不再“爆表”_网易手机
北京手机流量实行封顶制 不再“爆表”(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久前,新版《北京市电话通信入网服务合同》正式获得通过,规定手机上网流量将会实行封顶制度。该《合同》明确指出,运营商对移动电话上网流量要实行封顶限制,用户当月流量达到或超出封顶额度时,应暂停当月网络服务。
(原标题:北京:手机流量实行封顶制 不用再担心“爆表”)
自4G开始商用后,“天价流量费”一直备受吐槽,甚至有人调侃,睡前没关4G,一觉醒来房子就是运营商的了。不过以后,广大手机用户们也许可以放宽心了。 不久前,新版《北京市电话通信入网服务合同》正式获得通过,规定手机上网流量将会实行封顶制度。该《合同》明确指出,运营商对电话上网流量要实行封顶限制,用户当月流量达到或超出封顶额度时,应暂停当月网络服务。这也意味着,手机用户不必再担心凭空冒出来的巨额流量费了。据了解,该《合同》将于日起实施,接下来这项流量封顶政策有望在全国其他地区推行。一直以来,“流量偷跑”的现象让人防不胜防。所以在4G推广之初,很多用户对4G心存疑虑,担心4G速度过快,从而导致产生高额费用。实际上,不管是3G还是4G,下载相同内容所消耗的流量是相同的,只是4G会大大缩短了下载的时间。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这次的《合同》里首次明确提到:当通信运营企业用户出现异常巨额通信费用,应及时向用户核实,在权限范围内采取限制、暂停通信服务等技术措施,并积极协助用户调查情况。而对于“异常巨额通信费用”,该《合同》也作了明确界定:是指突然出现超过甲方此前3个月平均通信费用5倍以上的费用。今后一些莫名其妙流量“爆表”的现象将有可能得到有效地遏制。此前,有人认为,含有出木马和病毒类的恶意软件是“偷”流量的“罪魁祸首”之一,后的iPhone、部分安卓手机安装不知名软件后都有可能中招。另外,将手机设置为热点,很容易被他人“蹭网”,而部分智能手机会自动在2G、3G、4G与wifi中切换,当wifi信号不好时,流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跑掉”。其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曾尝试推出过流量“双封顶”政策。当时,联通规定4G套餐卡用户封顶值是15GB,当套餐外费达到600元以后,国内流量不再计费,直至15GB后系统自动关闭数据网络。而3G业务的套餐卡封顶值设置为6G,如果一个月内使用超过6G流量就强行关闭数据网络,剩下的日子只能依靠wifi上网。联通给出唯一的补救措施是,在你使用的流量接近封顶值的时候,你可以申请解除流量封顶。但是流量一旦超过了封顶值,那就只能乖乖熬到下个月才能正常使用。然而,这一政策在具体实行中却颇为不顺。一些人批评联通过于“粗暴”,尤其以商务用户的反应最为激烈。原因在于商务人士常常在出差过程中需要下载文件或者视频,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流量。而实行流量封顶政策无疑会让这些用户受到极大的困扰。从联通的遭遇中,流量封顶政策或许可以吸取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未来在实行中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其实要想防止流量激增,仅仅靠流量封顶制度显然不够。目前,一些用户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不使用移动应用的时候,会把数据开关关掉,或者安装插件进行拦截。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下载相关应用时,应该到正规的平台。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在安全保护方面做得还不够,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溯。总而言之,流量封顶只是最后一道屏障,在此之前,用户还需要“防患于未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手机流量相关新闻&&近半受访者认为“流量不清零”缺乏诚意近半受访者认为“流量不清零”缺乏诚意自日起,、、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推行当月流量不清零服务。方案实施两个月以来,人们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抱怨流量消耗速度比以往更快,手机流量“偷跑”现象屡屡发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0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9%的受访者不满意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方案,49.0%的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缺乏诚意,48.1%的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59.3%受访者建议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49.0%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缺乏诚意调查显示,流量不清零举措自10月推行以来,37.6%的受访者对此感觉满意,41.5%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20.9%的受访者不满意。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江雪认为,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是一种进步,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相对以前的毫无理由直接清零流量,不清零服务其实是一种进步。在提速降费的下,运营商也关注到大众的呼声。在未来数据流量大增的情况下,我觉得未来的流量服务会像香港那样,能够实现低价使用。所以,我相信未来的服务会更好,而这一举措只是第一步而已”。如何看待运营商的流量不清零举措?49.0%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措缺乏诚意,&47.6%的受访者认为其属于运营商的营销手段,38.1%的受访者认为具体实行还有待观察,22.3%的受访者认为切实得到了实惠。中国移动用户李海成认为,运营商当月不清零举措明显诚意不足。“流量的季度包、半年包、整年包早就有了,而目前的当月不清零服务,更像是‘包两月’的流量包,而不是真正的流量不清零。就好比我在商店买了一个面包,以前规定一个小时必须吃完,吃不完就会收回,而现在变成了两个小时”。对于流量不清零服务,37.5%的受访者最不满意运营商费方式不透明,31.7%的受访者不满意手机流量比以前更容易耗完,30.4%的受访者认为具体措施解释模糊,28.7%的受访者表示当月流量没用完只能顺延一个月。李海成前不久遭遇了流量仍被清零的问题。“我认为运营商在具体的服务解释上并不到位。因为运营商宣布会从10月开始不清零,因此我就在10月份修改了流量套餐,但是营业员并没有告诉我如果当月套餐更改流量会清零”。中国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市场部的邓佳(化名)表示,公众可能对具体方案存在误解。“当月流量不清零并不是剩余流量永远不清零,而是说本月剩余流量可以转存到下月继续使用,但不能再继续转存至第三个月。并且在三种情况下流量次月会清零:一是流量套餐更改;二是优惠活动赠送的流量部分;三是用户办理的加油包或叠加包。”邓佳解释,流量属于移动的营利业务,所以不会每月都不清零。“即便每月的流量都不清零,移动将会根据亏损情况提高流量单价,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花费的更多”。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5年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0月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8.8亿G,连续10月实现翻倍增长。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572.6亿元,比1~9月增速下降6.8个百分点。据此,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和流量使用增加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流量使用增多证明流量不清零服务并没有影响运营商的流量业务经营,而收入减少则是运营商流量价格降低的体现。48.1%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用户流量是否出现“偷跑”?调查显示,47.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36.0%的受访者手机流量有“偷跑”,16.7%的受访者没有直观感受。“最近两个月我的流量莫名其妙跑得很快,后来才发现在安装APP时默许了应用软件的安装运行权限,而我一般不会仔细看那些权限就允许,导致了我的流量最近消耗的特别快。”江雪表示在安装软件时忽视软件安装权限是导致流量“偷跑”的重要原因。关于流量“偷跑”的原因,48.1%的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48.0%的受访者认为4G网速变快导致流量消耗增多。接下来是:运营商计费系统不透明(45.3%)、运营商流量监管不规范(44.6%)、APP市场缺乏管理机制(38.7%)、预装流量消耗很大的软件(32.7%)、用户操作不当(20.7%)等。针对舆论质疑运营商计费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流量“偷跑”现象,项立刚指出,计费系统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系统。“计费系统根据国际联盟规定的计费办法而制定,其开发者也都是经过认证的相关企业,同时计费的管理和检查也都会由通信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项立刚表示,计费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基本不会出现问题。“而如果篡改计费系统将会投入巨额资金和技术,所以也不会有人故意去修改计费系统”。邓佳认为流量偷跑是APP软件所致,“有严格规定和内部监督,并不会与任何APP开发商就流量进行分成。而流量偷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手机中安装的APP所致。因为APP中每张图片消耗多少流量完全是由APP制作方决定的,如果下载某些恶意APP,必然会导致很多流量被‘偷’”。项立刚则直言,用户缺乏对智能手机的认识是出现流量“偷跑”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第一,用户对软件了解不够清楚。比如将手机软件计算的流量误认为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计算的流量。第二,下载恶意APP软件。某些APP软件在程序开发上存在漏洞,会造成大量流量消耗。第三,将手机作为开放热点分享。第四,、QQ等聊天软件中加入很多聊天群组。“尽管自己不发言,但是仍会接收其他人的消息,而且会有很多人在群组里发图片和视频,这样一下子就会消耗很多流量”。59.3%受访者建议手机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应如何避免流量“偷跑”问题?59.3%的受访者建议手机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51.0%的受访者建议不下载来路不明的应用程序,44.7%的受访者建议手机安装流量监测软件,40.4%的受访者建议运营商加强监管力度。江雪建议政府应设置专门监管部门,加强对运营商和APP开发商的管理。不断提高运营商服务质量,优化流量套餐,并制定APP开发原则有效防止恶意APP的出现,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用户自身也应该重视数据使用情况,防止流量偷跑。邓佳表示,由于本质上属于商业公司而非监管部门,所以并没有在流量监管和APP检测上投入过多,也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我认为目前运营商的当务之急在于加强如何使用流量的互联网科普知识宣传,引导用户形成正确的流量使用习惯,同时也消除网络舆论对运营商的质疑”。项立刚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必须认识到现在已经处于智能手机时代。用户需要对自己的智能手机功能有充分了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做好密码管理等安全设置。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建立APP市场监督检测机制(37.1%)、运营商及时提醒用户流量使用情况(36.7%)、相关部门加强对恶意APP软件的排查(33.3%)、不接入无密码的可疑无线热点(31.7%)等。受访者中,中国移动用户占65.8%,中国用户占19.1%,中国用户占14.4%。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流量不清零相关新闻&&流量不清零惹争议:到底谁在动奶酪?流量不清零惹争议:到底谁在动奶酪?自10月1日“流量不清零”正式实施以来,争议和吐槽就未曾断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也形成了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的流量可能被偷,而运营商的不断否认,也使得“流量不清零”的争议陷入罗生门。关于流量,人们所争议的到底是什么?争议1:改套餐不享受“流量不清零”?11月1日,知名女艺人韩雪在上写道:“我改这个月的和上个月有什么关系吗?我付了钱的,多余的流量凭什么你说清零就清零呢?这不是霸王条款吗?”之后又用点餐的比喻转发微博:“午餐点了5个菜,吃不完,要打包3个。寻思晚餐怕浪费少点两个。结果说,晚餐不点满5个就不让打包中午的3个菜。神一样的逻辑。”令韩雪不满意的并非是流量用得快,而是认为改了套餐就不能享受该业务的规定不合理。当日晚间,被她@的上海10086发布微博疑似对此进行回应,微博称,如销户、携号转网、变更套餐、变更可选包档次等情况下,则原套餐剩余流量将不享受流量不清零服务。争议2:流量消耗快运营商在偷跑?引起最大争议的应该还是网友@我是马甲马老师发的那条“运营商偷流量”的。他在微博上称,自己本月9-20日都在国外,而且取下了SIM卡,然而,依旧“被消费”了数百兆流量。虽然最终证明这是乌龙事件,流量并非运营商所偷,而是该网友在西班牙使用当地手机卡产生的流量,但还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有媒体做过小范围调查,八成网友认为自己的流量在“流量不清零”实施以来用得更快了。于是,运营商偷流量的说法就开始在网上流传。但是三大运营商都纷纷给出了回应,表示不可能去偷流量,也不可能会加速流量的使用。中国针对相关报道专门组织了费测试,最终也没有“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并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争议3:操作系统漏洞产生高流量?在此前中国联通的一份声明中指出,iOS新系统默认在下载软件时如果WiFi信号不佳时,会自动启动4G网络下载,用户因此产生高额流量。有媒体当时亲做实验,当信号不满时,系统没有任何提示,很快就将WiFi切换为4G移动网络,而用户也未察觉。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也基本没有任何卡顿,尤其是WiFi信号仅剩一格时,基本都在走流量。这主要是新系统WiFi助理所引起,建议关闭使用。
但是,也有安卓用户在微博上吐槽,声称自己的流量用得比以往多。中国移动表示,很多应用软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产生了上网流量。如天气预报自动更新天气数据;杀毒软件进行病毒库的下载;软件定期检查版本、升级或下载补丁软件等。运营商建议,推出软件时,尽量使用菜单中“退出”选项;定期清理后台运行程序;关闭数据推送和自动更新功能等。虽然运营商以上这些回应都无法令人真正信服,但是4G时代,用户的平均流量增多已经是普遍事实。真正可以令用户满意的还是,更大幅度地落实政府提速降费的要求。
本文来源:cnbeta网站
责任编辑:杨旭_NT225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王卡流量封顶解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