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监控远程内网能看 外网远程控制内网电脑就看不了怎么回事? DHCD也是开启的 用的是易视网云ID方式远程的

发表了一篇文章
最近我们公司的网站在进行优化动作,要想采用一种好点的技术,使得原来的PHP动态形式的网页文…
发表了一篇文章
今天利用google的网站管理员工具,怀着好奇的心理把国内几个比较大的网站都当成自己的给加…
发表了一篇文章
abcdefg要求截取倒数两个字符,也就是“fg”.
以下是几种实现方式:
string=&…
发表了一篇文章
简介 Yahoo! User Interface Library(简称yui) 是一个使用J…
发表了一篇文章
今天看到qq消息上报道,带头大哥777被吉林警方给控制了,感觉挺吃惊的。记得以前针对…
发表了一篇文章
1.PHP5中文参考手册下载:中文版本基于05年9月12号官方的html文件制作,集成了全部…
发表了一篇文章
Google允许网络开发者通过API的方法来在他们自己的站点上使用Google地图。要使用这个API,你需要在它的主页:
在你获得了开发者序列号以后,你就可以链接到在文档的头部包含所有地图代码的JavaScript。粗体的“your key”应该被替换为你从Google获取的序列号——如果你是在一个不同的服务器而不是本地服务器上尝试运行这个例子的代码,那么你必须修改这个例子文件中的序列号。
&script src="http://maps.google.com/maps?file=api_
&v=2&key=your key" type="text/javascript"&
■警告:这个URL在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检查这个API的主页确保它不会突然不能正常工作了。最可能发生变化的是URL中的v参数,它表示API的版本。
你要做的下一个步骤是获取你希望显示的位置的纬度和经度值。如果你是在美国,那么你很幸运,因为在上有一个免费的服务可以把地址转换为纬度和经度值。例如,如果你想显示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梦工厂的位置,它的位置在Melrose大街的5555号,那么可以从上获取这些数据。结果是
5555 Melrose Ave
Los Angeles CA 90038
34.083517 °
N 34 ° 5' 0.7"
-118.321951 °
W 118 ° 19' 19.0"
更简单的办法是使用http://www.localsearchmaps.com(说明在http://emad.fano.us/blog/?p=277)和http://www.zeesource.net/maps/geocoding.do上的REST应用程序接口。前者返回与Google地图API兼容的代码(遗憾的是现在这些老的API已经过时了,但是到本书出版的时候这个可能已经被修改了),后者返回一系列的逗号分割的纬度和经度信息——这两者返回的都是全球的信息,而不只是美国的信息。
当你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在你的网站中添加自己的地图了。作为一个世界性地址的例子,我们使用一下在英格兰伦敦北部我所在的街道。我所在街道的坐标是51.5623°纬度和–0.0934°经度。使用这个API为你提供的这些信息和方法,显示我所在地区的地图非常容易。
Google地图(http://maps.google.com很可能是最具有完整的Aj…
发表了一篇文章
exampleGoogleMaps.html (摘录)
&div id="map"&
&p&Here you should see an interactive map, but you
either have scripting disabled or your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Google Maps.&/p&
确保你在CSS中已经给出了那个元素的尺寸,因为不然的话地图会显得很没有规律。
googleMaps.css
height:300
border:1px solid #999;
要把地图添加到你的HTML文档中,需要在你像前面说明的那样添加主要的Google地图代码之后嵌入下面的脚本(包含文件或者放到SCRIPT元素中)。
googleMaps.js
function addMap() {
if ( GBrowserIsCompatible() ) {
var map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map' );
var map = new GMap2( mapContainer );
var point = new GLatLng( 51.5623, -0.0934 );
map.setCenter( point, 13 );
window.onload = addM
window.onunload = GU
API的GBrowserIsCompatible()函数会检查浏览器是否支持Google地图,如果是的话则返回true。在文档加载完成后,你可以调用自己的函数addMap(),当文档关闭的时候,调用API提供的GUnload()函数(因为关闭窗口会触发unload事件)。后者是必需的,因为这个地图使用了许多的事件处理,这可能会使得MSIE由于内存溢出的问题变得比较慢。
                                        
■提示:在http://javascript.weblogsinc.com//javascript-memory-leaks/上,你可以学习到更多有关MSIE内存溢出的东西以及其解决办法。
                                        
开始需要一个包含地图的HTML元素。你可以在这个元素中添加JavaScript不可用或者…
发表了一篇文章
启明PDM是由一汽启明开发的,适应于汽车制造产业的PDM系统,在国内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感兴…
发表了一篇文章
1. oncontextmenu=&window.event.returnValue=fal…
发表了一篇文章
本书主要讲述JavaScript脚本语言以及如何在实际开发中使用它。在读完本书之后,你就能够…
发表了一篇文章
在20世纪90年代,Web开发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在创建静态或者固定大小的网站已经意义不大了。…
发表了一篇文章
JavaScript是什么
JavaScript的前身是LiveScr…
发表了一篇文章
JavaScript不可靠为什么我们还要用它?
正如我提到的,JavaScri…
发表了一篇文章
First script Block
紧跟着的是第二行中的下一个alert()窗口,显示着消息:
First script Block - Second Line.
解释其会继续往下执行来到第二个脚本块,在这里alert函数会显示这样一个窗口:
Second script Block
接着其后包括alert()语句的第三个脚本块会显示:
Third script Block
尽管最下面几行的函数中存在另一个alert语句,但是它不会执行并显示消息。这是因为它在函数定义的内面(function doSomething()), 函数内面的代码只有在函数被调用的时候才会执行。
我们会在第三章中对函数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我在这里介绍它们是因为不了解函数很难对JavaScript做更深入进一步的了解。一个函数就是一个被命名的、可重用的代码块,它被成对的大括号括起来,你可以用来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 JavaScript包含许多函数,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来完成一些任务如显示消息给用户。合理的使用函数可以避免一个程序员重复代码的编写。
我们同样可以创建自己的函数,在前面的代码段中我们就已经创建了一个。假定我们创建了一些代码,它们可以在某个元素里向网页中写一个消息。 我们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重复的使用它。当然我们可以在需要使用它们的地方通过复制粘贴代码段来实现,但是这种方法使代码过于冗长; 如果同样的代码段在一个页面中出现三四次,那么它同样很难理解和调试。 我们可以把这段打印消息的代码封装到一个函数中来替代,然后使用参数来给函数传递运行需要的消息。一个函数也可以为调用它的代码返回一个值。
调用函数,你可以简单的在它的名字后写个括号:()。(注——你可以使用括号来传递参数。但是在没有参数的时候,你仍然必须使用括号。)但是你不能调用你想象的函数,必须是脚本已经创建的。我们可以如下的方式,通过把它添加到第三个代码块中来调用它: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 'Third script Block ');
function doSomething(){
alert( 'Function in Third script Block ');
// Call the function doSomething
doSomething();
到目前为止,在这章中我们已经从JavaScript语言的正反两方面讨论了它,明白了一些语法规则,学习了这种语言的一些主要组成部分(虽然只是简要地),并运行了一些JavaScript代码。你已经接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在我们在下一章中继续对JavaScript语言作更详细的讲解前,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成功的JavaScript开发的关键点:对象
网页中的JavaScript和基本语法
应用JavaScript到一个网页中是…
发表了一篇文章
对象是我们使用JavaScript的核心。JavaScript中的对象在许…
发表了一篇文章
一个简单的JavaScript例子
我们会使用一个简单的脚本来结束本章。它首先会测量访问…
发表了一篇文章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JavaScript、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的…
发表了一篇文章
数据和判定是所有“智能”程序的基础。在这章的开始,我们先看一下JavaScript是如何理解…
发表了一篇文章
JavaScript有许多的运算符,你可以在你的程序中用来操作数据;你或许…
503437人浏览
382922人浏览
341456人浏览
318655人浏览
308292人浏览那些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们,那些在厨房为三岁的女儿调辅食的人们,那些在陌生的机场等着延误航班的人们,那些悄悄走到阳台偷偷点起一根烟的人们,会在副歌响起的刹那回到自己人生中最无畏的年华。&br&他们停下了手边的事情,望着窗外的阳光或者雨滴,想起一个人的温柔和背叛,想起一个梦的的升起和破碎。想起至今自己最万众瞩目的那一刻,想起声嘶力竭也唤不回来的离别。有人可能会哭起来,也有人会面无表情。&br&&br&也许这时代会不可避免地庸俗下去,我们也无法去与它对抗。但有一些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会默默地抚着胸口,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醒来。也许醒来除了知道自己原本的样子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他们既不会振臂高呼,也不会抛弃一切头也不回地离开。可对于我们来说,感到了不孤单,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br&&br&从音乐的流派或是技术指标来评价这首歌,是一件无聊的事。最初的音乐,就是为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而生。这是一代人青春的回响。
那些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们,那些在厨房为三岁的女儿调辅食的人们,那些在陌生的机场等着延误航班的人们,那些悄悄走到阳台偷偷点起一根烟的人们,会在副歌响起的刹那回到自己人生中最无畏的年华。 他们停下了手边的事情,望着窗外的阳光或者雨滴,想起…
&p&最简单的回答是“一颗核弹可以毁灭一个像北京、上海或香港这样的大型城市”,接下来我们要论的是不那么简单的答案:&strong&&u&如果你是在编制核武器打击方案,目标是一座大城市,一颗核弹够用吗?&/u&&/strong&&/p&&br&&br&&p&在核战略研究的术语中,所讨论这种的打击叫做“打击社会财富(counter-value attack)”,与其对应的叫“打击军事力量(counter-force attack)”,因为我们讨论的是核武器对城市的摧毁力,所以是前者。在正式开始前,&strong&&u&有几点必须要澄清一下&/u&&/strong&。&/p&&p&&strong&&u&1&/u&&/strong&,核爆炸的高度很重要,一般来说触地爆炸式用来对付加固目标/点目标的,空爆是用来对付软目标/面目标的。&/p&&p&&strong&&u&2&/u&&/strong&,对于不同当量的核武器,可以选择一个“最优核爆炸高度”(optimum height of burst)来最大化某冲击波压力水平(比如说针对1.5万吨当量的广岛“小男孩”,我们想让某psi的压力面积最大,则可以选一个相应的高度;美军1945年选了580米左右的爆炸高度,这个高度是9psi,10psi的最佳爆高)&/p&&p&&strong&&u&3&/u&&/strong&,如果高度足够高,则核爆炸的火球不会吸入大量地面尘土,则其放射性沉降(辐射落尘,fallout)的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轻小粒子最后沉降下来时放射性已经大大衰减)。如果火球触地,则会有大量的放射产物以大体积粒子的形式,在短时间内飘落。(触地核爆炸自然会形成很大的放射性沉降)&/p&&p&&strong&&u&4&/u&&/strong&,1945年8月对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2万吨当量左右),在当年年底就造成了共计21万人的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广岛和长崎的核打击都是采用了空爆的形式,所以基本没有本地辐射落尘(local fallout)。&/p&&br&&p&接下来要澄清的问题是关于&strong&&u&关键词“破坏性”和“毁灭”,如何定义它们呢?先来定义“破坏性”&/u&&/strong&,也就是核爆炸的杀伤机制。在核武器瞄准与打击方案制定中,已知的途径有以下几种。&/p&&p&&strong&&u&1,瞬时摧毁与杀伤:冲击波。&/u&&/strong&&/p&&br&&p&但是冲击波超压(单位是我们这里为了方便用NUKEMAP,统一用psi)的值取多少才合适呢?一般在使用冲击波超压来做杀伤面积指标时,人员的死伤已经不是很重要,建筑物与基础设施的直接摧毁才是关键。不管如何,对于这个值,众说纷纭。&/p&&p&比如说1979年技术评估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的报告《核战争的效应The Effects of Nuclear War》 里面取的是&strong&&u&5psi&/u&&/strong&以上(50%死亡),而&strong&&u&12psi&/u&&/strong&以上则是近100%死亡。注意,这里指的是城市环境中的楼房倒塌,进而导致人员伤亡;直接使用冲击波在空旷平地进行人员杀伤需要30psi左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c2b71c54_b.jpg& data-rawheight=&376&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c2b71c5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54bd00ca5fa8fa7b46c6ec05efe89fa_b.jpg& data-rawheight=&482& data-rawwidth=&10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54bd00ca5fa8fa7b46c6ec05efe89fa_r.jpg&&&/figure&&br&&p&但是同样是1979年,美国国家情报评估NIE11-3/8-78里面对“软目标/面目标”的摧毁标准是——&strong&&u&15psi&/u&&/strong&——“足以摧毁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这高于技术评估办公室的标准,可以认为是确保毁伤的冲击波取值,所谓“上限”。&/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c8a26c9706a9bef136833_b.jpg& data-rawheight=&231& data-rawwidth=&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c8a26c9706a9bef13683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bf201b77fc1_b.jpg& data-rawheight=&230& data-rawwidth=&3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figure&&br&&p&又是1979年,美国防务承包商的一份报告《打击人口策略的可行性》中指出,苏联人防规划中,城市周边的疏散“缓冲区”目的是防止人口受到&strong&&u&1.4psi&/u&&/strong&的冲击波,这个又大大低于了技术评估办公室的标准,可以认为是“下限”。&/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defdfded79_b.jpg& data-rawheight=&457& data-rawwidth=&8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defdfded7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4d2b128e_b.jpg& data-rawheight=&380& data-rawwidth=&9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4d2b128e_r.jpg&&&/figure&&br&&p&在下面我们会看到不同标准选取的后果。&/p&&p&&strong&&u&2,短时摧毁与杀伤:火风暴。&/u&&/strong&&/p&&p&由于核武器爆炸还能以极强的热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还有一种毁伤方式是城市的大规模火灾,加上消防队无法救火,还有冲击波的帮助,可以在巨大范围内形成一片火海。10卡/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能量被认为是点燃大面积火灾的标准(也就是初始的火风暴范围,当然火灾是会蔓延的)。&strong&&u&10卡/平方厘米到12卡/&/u&&/strong&&strong&&u&平方厘米&/u&&/strong&的热辐射足以导致三度烧伤。&/p&&p&这就出现了与冲击波毁伤不同的现象,比如说如果按照5psi和12psi的标准,则单枚一百万吨当量的核武器(爆高2000米)在纽约中央公园上空爆炸,将会出现如下情况:&/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5e640bba9ceadbd2b3f2c_b.jpg& data-rawheight=&602& data-rawwidth=&8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5e640bba9ceadbd2b3f2c_r.jpg&&&/figure&&p&各个同心圆对应着1psi,2psi,5psi与12psi的冲击波范围,而红色的虚线则代表着初始火风暴的范围。由于处于这场超级大火状态下的人口基本不可能生存下来,所以计算冲击波杀伤效果跟计算火风暴杀伤效果是有巨大的差距的:技术评估办公室(冲击波)模型的结果是瞬时效应导致125万人死亡,265万人受伤,而火风暴模型造成的死亡人数是439万人。我们用NUKEMAP可以基本还原这两种杀伤机制的景象:&/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de2a0ea643b17b63fbe_b.jpg& data-rawheight=&478& data-rawwidth=&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de2a0ea643b17b63fbe_r.jpg&&&/figure&&p&NUKEMAP这里使用的杀伤机制是冲击波(跟技术评估办公室的一样),191万人死亡,244万人受伤。所以热辐射导致的大面积火灾同冲击波都可以说是瞬时杀伤机制,但其覆盖范围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p&&p&&strong&&u&3,短期摧毁和杀伤:放射性沉降(辐射落尘,fallout)。&/u&&/strong&&/p&&p&虽然有很多普遍流传的观念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核打击瞄准中,放射性沉降造成的人口伤亡一直处于一个极其边缘的地位,也就是说瞬时杀伤机制(特别是冲击波)才是主要关注点。例如,前述的1979年报告《打击人口策略的可行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e0d9bbfeb_b.jpg& data-rawheight=&228& data-rawwidth=&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e0d9bbfeb_r.jpg&&&/figure&&p&“人口死亡主要(大约有80%—90%)是由瞬时核效应造成的;考虑到,在本研究中讨论的是以核武器直接打击人口中心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瞄准策略,所以在研究该策略的可行性时,忽略辐射落尘导致的伤亡并不会引入显著的误差。”&/p&&br&&p&虽然如此,仍然需要考虑放射性沉降这种“短期”杀伤效应;说它是短期,是因为在48小时以后,其辐射强度对降低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所以如果能在头48个小时内获得防核/防辐射掩体和清洁水源食品的保护,死亡率可以大大下降。当然核爆炸与其放射产物是会带来很多长期后果的(这个我们最后谈)。&/p&&p&不过这就要求“有辐射落尘产生”,也就是要求有足够低的爆炸高度,吸起地表土壤。这实际上与“优化冲击波范围的爆高选择”是存在冲突的。比如说美国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上装载的W-88核弹头,当量是455kt(45.5万吨),假设要最大化一个10psi冲击波的覆盖面积,它的最优爆高应该是1700米,可是一旦爆高大于645米,W-88核弹头将无法制造放射性沉降,这项杀伤机制可以忽略不计。&/p&&br&&br&&p&但是&strong&&u&在触地核爆炸的情况下,放射性沉降完全可能会变成最重要的杀伤机理&/u&&/strong&,特别是目标本身处于偏远地区的时候。2006年,美国两家智库出版的《中国核力量与美国核战计划》Chinese Nuclear Forces and U.S. Nuclear War Planning一般认为是比较翔实的,其中假想中方使用20枚4百万吨当量核弹头打击美国(空爆,高度过高导致没有辐射落尘),造成四千万人口伤亡(瞬时杀伤机制)。&/p&&p&即使是美国精确的“解除武装”核打击(也就是极端的打击军事力量/counter-force attack)——仅仅针对中国的20个导弹发射井——也会造成一千万人以上的伤亡。这后者便是辐射尘的一个可能案例:20枚W-88核弹头打击山区里的20个东风-5导弹井,采取触地核爆炸来摧毁加固导弹井与地下设施,瞬时效应造成了10万人左右的死亡,而剩下的近千万伤亡完全来自48小时内,放射产物向东南方向的飘散。&/p&&p&这是12月份风向的模拟。&/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04db6b56c91ac7844ee_b.jpg& data-rawheight=&651& data-rawwidth=&9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04db6b56c91ac7844ee_r.jpg&&&/figure&&p&这是6月份风向的模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b78af037fa0abb1fbdb_b.jpg& data-rawheight=&573& data-rawwidth=&9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b78af037fa0abb1fbdb_r.jpg&&&/figure&&p&但是这也会让防护掩体的作用变得极其重要,如果中国完全没有人防掩体,则美国这次20枚弹头的打击造成平均伤亡是1800万,如果完全实现防核掩体的隐蔽,则伤亡降低到470万。&/p&&p&从某种程度上说,放射性沉降导致极小规模核武库有能力在仅仅打击几座城市的基础上,对敌国广袤的国土与大量人口进行杀伤。比如说中国20枚东风-5对美国城市的反击(400万吨当量,完全采用触地核爆炸以增加辐射落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6da6fb43fc59a3436e61_b.jpg& data-rawheight=&411& data-rawwidth=&8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6da6fb43fc59a3436e61_r.jpg&&&/figure&&p&结果是这比上述的空爆(优化10psi冲击波范围)造成的“4000万伤亡”还要高出两到四倍,也就是可能导致上亿人的伤亡(其中有超过5000万人死亡)。&/p&&p&&strong&&u&这里,我们对(打击社会财富条件下)核武器“破坏性”的定义做一个小总计。&/u&&/strong&&/p&&p&&u&&strong&A&/strong&&/u&&u&&strong&,&/strong&&/u&要使用冲击波/热辐射进行瞬时杀伤,必须要有足够的爆炸高度;要使用放射性沉降进行短期(48小时)杀伤,则最好实施触地核爆炸,可以沾染大片国土。例如美国日在比基尼环礁空投的TX-15-X1试验装置(试验代号:Cherokee,试验系列:红翼行动Operation Redwing),当量380万吨,没有产生任何辐射落尘。&br&&/p&&p&&strong&&u&B&/u&&/strong&&strong&&u&,&/u&&/strong&冲击波/热辐射对城市的破坏,是基本不可能防护的,也就从硬件摧毁的方向上实现了“打击社会财富”。相反地,辐射落尘可以通过进入掩体隐蔽和洗消等手段实现防护,而且在48小时以后会大大消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核武器打击方案中往往都是使用冲击波和超压面积来定义毁伤指标。例如说上述2006年的报告中,(打击美国人口最多的前20个城市)中方每一颗400万吨当量东风-5弹头平均能导致80万人死亡,200万人死伤。这都是空爆+冲击波的粗略计算结果。&/p&&p&&strong&&u&C&/u&&/strong&&strong&&u&,&/u&&/strong&这并不意味这核爆炸的长期生态效果/环境后果/社会学后果可以忽略,它们很有可能是极其严重甚至不可逆转的,但是由于没有确定的机理和模型解释,往往被边缘化了。比如说“核冬天”之类的理论推导,就一直没有能进入核武器打击方案之中。&/p&&br&&br&&p&&strong&&u&接下来就是定义“毁灭”,定义“毁灭大城市”。&/u&&/strong&&/p&&p&与普通民众所想的粗略概念不同,关于毁灭城市的指标与要求,核武器打击方案中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比如说1978年的英国某文件《附录A:不可承受的损失》:&/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d8c02a2a36bfb87a86def_b.jpg& data-rawheight=&217& data-rawwidth=&9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d8c02a2a36bfb87a86def_r.jpg&&&/figure&&p&它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如何定义“不可承受的损失(unacceptable damage)”,其中有这样一段:&/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735baa0b83edac5ad9d224_b.jpg& data-rawheight=&404& data-rawwidth=&9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735baa0b83edac5ad9d224_r.jpg&&&/figure&&p&“当前,在用已有核武器打击苏联城市的方案中,我们使用的毁伤指标不是摧毁整个城市,也不是去杀伤某一数量的人口。它是要通过制造足够的破坏,导致城市崩溃而不能实现其社区功能。&strong&&u&目前的方案要求,40%的目标区域要受到严重结构性毁伤(severe structural damage,SSD&/u&&/strong&&strong&&u&)&/u&&/strong&——也就是未加固的建筑物要被彻底破化,以至于不完全重建就无法使用。这种规模的打击还要确保,另有15%的目标城市建筑物不经过大规模维修就无法使用。只有15%的目标区域是可以毫发无损的。”&/p&&br&&p&既然这个问题是关于毁伤城市的,英国的这个方法是有借鉴意义的。因为英国核力量的运用原则长期以来实施“莫斯科标准”,即以摧毁莫斯科这一座城市为目的,希望能以此导致整个苏联的崩溃。当然,历史案例也给出了很多其他的答案。二战时期的持续战略轰炸,使得德国和日本的很多城市都有30%到50%的面积被完全摧毁,例如盟军3天对汉堡市的连续夜间轰炸,摧毁了市内50%的建筑物,但是在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该市80%的工业产能又恢复了过来。长崎和广岛分别有超过60%,80%的建筑物被一次核攻击摧毁。但我们&strong&&u&可以说&/u&&/strong&&strong&&u&40%的面积SSD将摧毁&/u&&/strong&&strong&&u&一座城市,以英国的实例为依据&/u&&/strong&。&/p&&br&&br&&br&&p&于是接下来就是要问,&strong&&u&多大的冲击波超压可以导致城市建筑物出现SSD呢?也就是说,要彻底摧毁城市街区,需要多大的psi?&/u&&/strong&&/p&&p&根据冷战时期的《北约目标数据库手册NATO Target Data Inventory (NTDI) Handbook》,不同的目标建筑物能承受不同等级的冲击波超压,要造成严重结构性毁伤(SSD),必须针对性地选址核打击爆炸高度。例如,W-88弹头在2000米高度空爆,优化的冲击波超压值是8psi,可导致“三到五层,砖混结构承重墙”严重结构性毁伤(SSD),其覆盖面积是51平方千米。&/p&&p&相应地,我们可以看看北约关于城市建筑物毁伤标准的要求,下列的冲击波超压值都是以达到严重结构性毁伤SSD为目的。&/p&&p&“四层以下/纪念性建筑物,砖混结构承重墙”:9psi左右(W-88于2000米空爆可覆盖43平方千米)&/p&&p&“二到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1psi左右(16平方千米)&/p&&p&“二到十层,钢结构建筑”/“二到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建筑”:16psi左右(5平方千米)&/p&&p&“二到十层,钢结构,抗震建筑”:21psi左右(2平方千米)20psi的冲击波已经可以把美国国会大楼这样的建筑物完全摧毁。&/p&&br&&p&&/p&&p&有了这些历史资料,再依赖NUKEMAP的各种选项,我们可以大致给出一些结论了(其实&strong&&u&结论明显是“不止一枚”。&/u&&/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f409ea15baf4b_b.jpg& data-rawheight=&610& data-rawwidth=&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f409ea15baf4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410710aec9d55c380de659_b.jpg& data-rawheight=&512& data-rawwidth=&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410710aec9d55c380de659_r.jpg&&&/figure&&p&在正式开始解答之前,我们先设定北京/上海的城市面积大约是600平方千米(五环以内,城区面积/外环线以内,主城区面积),按照40%的SSD覆盖面积,需要完全摧毁240平方千米。&/p&&p&还有几个重要的前提:我们将不使用现实中已经不存在的、已经退役的、本国的核弹头型号。&/p&&p&选择了美国3种型号的核弹头:B-83,W-88,W-80(兼顾其突防能力与当量代表性)&/p&&p&&strong&&u&B-83:美国现役最大当量的核武器,核航弹,120万吨当量,可由B-2投送&/u&&/strong&&/p&&p&&strong&&u&W-88:美国现役最大当量弹道导弹核弹头,高精度,45.5万吨当量,由潜艇中发射的三叉戟D-5导弹投送&/u&&/strong&&/p&&p&&strong&&u&W-80:空射巡航导弹,由B-52发射,防区外突破,低空飞行;当量15万吨,可由B-52投送&/u&&/strong&&/p&&br&&br&&p&首先是&strong&&u&冲击波的瞬时毁伤机制&/u&&/strong&:下表中行表示需要的冲击波超压值,列表示武器型号,数字是覆盖240平方千米所需要的弹头数量(均进行了核爆炸高度的优化,不产生放射性沉降)这可能比较接近核武器打击方案中的要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507407ccbeb07dab6f9f7ad_b.jpg& data-rawheight=&445& data-rawwidth=&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507407ccbeb07dab6f9f7ad_r.jpg&&&/figure&&p&按照“广岛标准”——9psi左右——可以得出需要5枚左右的大型/中型核武器,10枚以上的小型核武器。&/p&&br&&br&&p&然后是&strong&&u&火风暴与大规模火灾&/u&&/strong&,这里取“10卡/平方厘米”。(优化热辐射覆盖,不产生放射性沉降)&/p&&p&B-83:1枚&/p&&p&W-88:1枚&/p&&p&W-80:3枚&/p&&p&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冲击波与火灾效应的巨大差异:对应着9psi的最优核爆炸高度,采用了广岛的冲击波标准,需要6枚W-88,但是如果考虑大规模火灾,只需要一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a5d1f3f9a45d881f7aabf4c_b.jpg& data-rawheight=&416& data-rawwidth=&5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a5d1f3f9a45d881f7aabf4c_r.jpg&&&/figure&&br&&br&&p&最后就是&strong&&u&辐射落尘fallout&/u&&/strong&,由于前述的原因,fallout需要的触地核爆炸一般不会对城市目标使用(因为放射性沉降有可防护性,冲击波杀伤更直接,更确定),主要是对加固点目标(比如说导弹发射井或者是地下指挥掩体)使用。但是我们这里仍然考虑一下:回答是一枚位于远郊的核弹爆炸,风向配合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放射性沉降覆盖上述的240平方千米的面积。城市人口可以实施人防掩体的隐蔽,通过坚守等待裂变产物逐渐衰变掉。&/p&
最简单的回答是“一颗核弹可以毁灭一个像北京、上海或香港这样的大型城市”,接下来我们要论的是不那么简单的答案:如果你是在编制核武器打击方案,目标是一座大城市,一颗核弹够用吗? 在核战略研究的术语中,所讨论这种的打击叫做“打击社会财富(counter…
你这个问题其实说的是冷战核大国中的一种战略学说,&b&核捆绑&/b&。&br&&br&这个学说的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b&第一个是,在受到A国核攻击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技术分析核弹的来源,而直接按照预定诸元马上向A国发射核弹反击,并将其他潜在的攻击国B国C国一起纳入攻击范围。(这里的B国和C国可以是A国的敌人也可以是盟友)&/b&因为你无法短时间确定他们没有发射,而如果再去花时间搞清楚,那么敌人的第二波第三波核攻击将会摧毁你的所以发射设施让你丧失核反击能力。&br&&br&&b&而第二个是,如果一国由于导弹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没有能力将足够数量的核弹投送到最大的敌人A国领土上,那么为了保持自己的核威慑依然起效,那么就选择攻击距离上稍近一点的其他拥核国B国和C国。&/b&把所有核大国拖入核战争,让A国利用技术优势单方面核攻击不能反击的你而自己不受牵连的幻想泡汤,同时利用B国C国的影响力干涉A国使其放弃使用核武器或者提高核武器使用的门槛。&br&&br&&b&还有第三个层面,那就是会把核大战后主要拥核的大国都基本上不可能东山再起了,那么剩下的一些并不拥核但是发展潜力大的国家就成了潜在的受益国,所以根据地缘战略利益链的推演,那么这些国家也应当成为被攻击对象,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受到核攻击后还能保持相对大国地位而不是让诸如巴西,加拿大,日本,土耳其这种国家翻身上位成为一流军事大国摄取本该属于自己的政治利益。&/b&(当然,这一点是否真的被各国决策层考虑过还有争议,但是核捆绑学说里是的确包含这一点的)&br&&br&所以其实,&b&与其问“两国的核战争,双方会很默契的把第三方也拉进来”是否靠谱,不如问核捆绑这种军事战略是否曾经在各国军事机构中存在过。&/b&&br&&br&核捆绑的目的在于:&br&1. 一旦爆发核战争,所有的核国家将被拖入核战;&br&2. 出于第1条的顾虑,当爆发战争的时候,核国家(尤其是核大国)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br&3. 由于第2条的原因,所有其他的核国家在可能爆发核战之前就会积极从中斡旋,而不是袖手旁观。&br&&br&我个人是相信核捆绑在冷战时期存在过的,因为这很符合逻辑。首先由于反导系统的技术不如今天成熟,导致很有可能导弹已经打到头上才发现,而判断其攻击来源也不见得准确,且按照冷战高峰期美苏两国的核武库水平,只要开始核攻击,就不会是寥寥几颗核弹,必然是暴风骤雨一般的大规模多梯次的大纵深核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核反击的命令稍有迟疑,就会被密集的核攻击摧毁所有发射井和洞库,主要城市和军政机关也会在第二波核攻击中覆灭,到时候就算判断清楚了攻击来源,也丧失了大半反击的能力,这显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如果让敌人明白:&b&我的核反击会在受到攻击的同时就展开,且不管你怎么伪装成其他国家打的,我都不会去追究是不是你打的,因为不管谁打我,我都打你,而且我连你带你的盟友一块灭。&/b&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大的威慑,会把敌人最后一丝侥幸心理给扼杀掉,因为这样不但敌人自己的心理压力会增加,还会受到自己其他盟友的阻止和掣肘,因为你已经把他们绑到自己的战车上了。&br&&br&还有一点,&b&“死手系统”的存在也在侧面证明了冷战时期的各国军方对敌人侥幸心理的防范到了何等高度。如果考虑到真实存在的死手系统,核捆绑也显得不那么离谱了。&/b&&br&&br&&b&死手系统:&/b&一、美国和俄国的终极核战略都是“全面毁灭”战略;二、苏联(至少目前已知并承认有过的是苏联,美国不清楚)建有自动化核反击体系——“死手系统”,即在首脑指挥机关被消灭的情况下,可自动打击预先设好的打击目标。也就是说,一旦苏联国家的最高首长机关和指挥体系被核突击消灭或瘫痪的话,“死手系统”依然能自动发出核密码及核打击指令。该系统与数百枚洲际导弹相连,可以自动分配打击目标。此系统不会分辩打击的目标是不是攻击的目标,只是按照预定程序打击。一旦某个国家对俄罗斯首脑和指挥机关发动核突击,就会把“死手系统”激活,那将肯定触发全球核大战。&br&&br&&b&该系统浇灭了最后一丝侥幸心理:&/b&那就是无论你把导弹轨迹伪装成来自其他国家的攻击而不是你的,或者利用敌国决策体制的漏洞让他们拖慢了核反击的速度,或者由于你高超的隐蔽技术让敌人很晚才发现你的核攻击到达,或者由于你时机掌握得当让敌国的决策力量在第一波攻击中就被全部摧毁,领导层被全歼……&br&&br&&b&你仍然没法阻止自己受到核报复,因为这个命令根本跟敌国还有没有活人没关系,他是一串代码的存在。&/b&&br&&br&&b&1核捆绑这种不近人情的心理威慑,2死手系统这种扼杀任何侥幸心理的魔鬼存在,3以及几乎无法第一时间就被摧毁的核反击平台----在大洋里分散游荡的核潜艇,三者共同组成了冷战时期对人类心理极限构成终极挑战的核威慑体系。&/b&&br&&br&&b&当然,核捆绑不是没有门槛的,核捆绑的要求之一就是需要庞大的核武库,因为你的核武器要分散到多个目标国家,而且由于要保证攻击烈度,分配给每个国家的核弹要能保证在减去偏离目标的和被拦截的之外还能有数量可观的核弹。所以,小规模拥核的国家,是很难玩得起真正有效的核捆绑的,中国有没有采用过核捆绑我们无法从官方获知,不过按照中国那个规模的核武库,就算用过核捆绑,也多是绑苏联吧233333.&/b&&br&&br&后冷战时代下,核捆绑的压力大大降低,首先苏联垮了,所以美国的安全感上来了,且各国之间矛盾缓和了许多,加上日益透明高效的轨道检测系统的建立,让判断攻击来袭方向变得快捷,所以核捆绑越来越不是一个好选择。&b&但是并不能如此简单就可以断言:核捆绑这种战略不存在了,最简单的一个可能,就是朝鲜。他未必能打到美国,他也未必真的敢攻击中国,但是发个疯威胁中国说往边境扔一个小当量的核弹给中国讨价还价,让中国去跟美国人谈判也是有可能的,不然你以为过去沈阳军区那一个重装集团军摆在长白山是对付谁的?&/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1a1122b4cee070be8b291d16393fe7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1a1122b4cee070be8b291d16393fe77_r.jpg&&&/figure&
你这个问题其实说的是冷战核大国中的一种战略学说,核捆绑。 这个学说的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在受到A国核攻击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技术分析核弹的来源,而直接按照预定诸元马上向A国发射核弹反击,并将其他潜在的攻击国B国C国一起纳入攻击范围。…
&p&《唐人街探案2》&/p&&p&捉妖记2 和 女儿国 ,口碑已经崩了。&/p&&p&女儿国已经票房垫底,而且上座率极低,院线很快就会降低其排片。&/p&&p&捉妖记2,口碑崩了后,今天排片已经降低,上座率也极快下滑。&/p&&p&《红海行动》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是其背后发行和院线不给力,在自家有片的《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背后出品方,瑞联、万达、华谊不会让出太多排片给它。所以,《红海行动》会有上升曲线,但是最终票房会输给《唐人街探案2》。&/p&&p&《唐人街探案2》,打分低于红海行动,其实,这个有原因,因为《红海行动》的第一批观众都是战争片爱好者为主,看到了喜好的战争片,自然不吝啬打高分。&/p&&p&而《唐人街探案2》,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第一天的票房是《红海行动》的三倍,观众也是百花齐放,自然有些众口难调,打分略低。这和小众电影大部分打分高,大众电影打分低的原因,一个道理。&/p&&p&《红海行动》强调的大爆炸,血淋淋,自然会让家长把孩子群体排除在外。&/p&&p&&br&&/p&&p&在明天2.18的预售中,《唐人街探案2》在排片低于《捉妖记2》的情况下,售票反倒高于后者夺冠,而且远远超过《红海行动》。&/p&&p&有趣的是,《熊出没》的预售还高过《女儿国》,于今烂片真是不好糊弄钱了,这一届观众太狡猾了。&/p&&p&加&/p&&p&看完《红海行动》,我自己朋友圈发的一段话。&/p&&p&春节最好的电影《红海行动》!不到影院看会后悔!&br&但我个人撑《唐人街探案2》。&br&两部电影预告片一出来,以多年观影经验和媒体直觉,就知道《红海行动》更好看。&br&为什么我还撑《唐探2》&br&因为我要以行动,保护中国的创作人才,没错,说的就是陈思诚。&br&很巧,《红海行动》与《唐探2》的PK,像是陈思诚与张译,这两个反目成仇的兄弟的对垒。&br&当初,为了支持陈思诚从演员转导演,张译,李晨,两个从士兵突击里一起出来的兄弟,鼎力支持陈思诚拍《北京爱情故事》。但陈思诚却删减了两人大量戏份,只为追求佟丽娅,增加了佟丽娅许多戏,造成三兄弟反目。&br&有意思是,陈思诚在佟丽娅怀孕期间出轨,两人婚姻出现危机。《唐探2》上映至今,佟丽娅没发过一条微博支持。&br&对,就是这样一个兄弟没做好,丈夫没做好的人,我仍然选择撑他,为什么?&br&中国电影创作人才太少了,陈思诚真算是最顶尖那一拨里的一个,而在最顶尖一拨里,他最年轻。&br&他的天才不是盖的,处女作《北京爱情故事》就获得当年最高收视,最大话题讨论度。&br&电视剧才刚上手,转型做电影导演,这个中间难度多大,从业者都知道的。没想到,《唐人街探案》又一炮而红,口碑和票房爆红。&br&现在的《唐探2》,票房至少26亿,品质只是稍稍下滑,口碑刚挺。他的第三部也已经规划好了。&br&他拍的已经上映的三部电影,《北京爱情故事》,投资3000万,票房4亿。《唐人街探案》投资8000万,票房8亿。《唐探2》投资5亿(应该没这么多),票房26亿。&br&中国能做到这么高回报率的导演,不超出五个手指。&br&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陈思诚把自己电影做成了系列,打造成了漫威一般的IP.而这种侦探+喜剧的类型,是没有观影障碍的,全球观众都可以愉快观看,是中国电影走向全球最好的类型之一。&br&所以,虽然很欣赏张译,是中国不可多得努力的实力演员。尽管陈思诚对不住兄弟,对不住老婆,品德不行,我依然挺他!&br&因为,尽管中国人多,但是人才太少啊。&br&再说《红海行动》中夏楠的扮演者海清。一个向来文文弱弱的女子,要有多大决心,才去沙漠里跟着吃土吃沙。但是她做到了。吃的苦。&br&黄海波出了那事之后(自己花钱叫了个鸡),被封杀到现在,海清在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请吕丽萍孙海英夫妇,公开为他抱不平。要知道海清与黄海波只是同学和荧幕夫妻而已,在现实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社会里,多难得。&/p&
《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 和 女儿国 ,口碑已经崩了。女儿国已经票房垫底,而且上座率极低,院线很快就会降低其排片。捉妖记2,口碑崩了后,今天排片已经降低,上座率也极快下滑。《红海行动》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是其背后发行和院线不给力,在自家有片的《…
这个问题极好,可惜几乎无人关注。我总结一些自己的实践理论,希望可以&b&帮助两类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b&:&br&1,&b&CEO/VP等高层&/b&。他们也许不是MKT出身,如何甄别面谈者真实水平。&br&2,&b&企业HR&/b&。理由同上。&br&另,市场总监这个Title在不同公司区别太大。我一概视为&u&“全线市场业务的管理者”&/u&,它包含两个含义:&br&1,&b&全线涵盖市场部职责&/b&,即不能只涵盖活动策划、品牌、公关、SNS中的一两个模块;&br&2,&b&管理者&/b&,带下属,少则对接一条产品线,多则涵盖公司品牌到多个产品推广策划的负责。他们一要&b&拟定市场目标&/b&,二要&b&部署策略&/b&,三要&b&落实执行&/b&,工作涵盖了从无到有的全环节。&br&&br&个人观点,市场总监乃至管理者最需要具备的、使之和基础执行者不同的能力:&br&&b&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创造力&/b&&br&简要阐述:高人画龙点睛,中人不痛不痒,庸人化进为退。创造力意味着找到文章的“题眼”,找到传播的“亮点”,找到用户的“痛点”,找到差异化的“需求”,拨开层层表现切中本质。创造力把平庸的东西升华,于平淡中制造惊奇。创造力需要不折不扣的才华。小聪明和庸常者无法持续闪光。&br&&b&最重要的公线能力:搭框架建体系能力&/b&&br&对市场工作而言,很多事情(things)都可以做。站在总监层面,do RIGHT things比do things right重要太多。文章、会展、Events,皆成故事,都有效果。但为何做此不做彼?为何此时非他时?如何&u&基于实际目的和业务需要(而不是基于渠道、手段或事项)&/u&搭建整个框架,确定每个模块的投入、节奏,以及具体项目在模块中的地位时机,这既需要宏观的把握,也需要对组织目标、投入资源和具体市场事务三方面的熟悉了解。&br&&b&最重要的思维素养:逻辑理性思维和“元学习”能力&/b&&br&经验宝贵,但纯经验主义思维者不成大器。&br&&br&其它的基础素养,比如沟通协调能力之类,就不说了。&br&&br&&b&CEO和HR最佳考核方法:&br&正确做法:让他&u&从无到有&/u&的去创造和构建&/b&(考验从0到1的能力)&br&&b&错误做法:1,让他讲过往的历史;2,让他去&u&评论&/u&别人或自己做过的案例&/b&(不要让他评论,要问他“如果是你你怎么做”)&br&&b&一般会考察出三类人:&/b&&br&&b&合格人士:&/b&根据&u&具体考核案例&/u&,&u&直接说出&/u&长期目标、子目标及拆分、策略等,有些甚至可以根据限定条件直接部署出预算和人力,给出的方案&u&非常具体和直接落到执行&/u&,紧贴案例来表述,对项目成败在哪里,都有非常清晰的预见;有些针对品牌回答,甚或非常有&u&洞见&/u&。&br&&b&存疑人士:&/b&根据&u&某套营销或传播学理论框架&/u&,4C或4P什么,或自己过往公司的流程经验,或通常模块,把案例&u&往里面套&/u&,&u&没有贴紧案例也没有针对性策略性东西&/u&。比如一家公司推广品牌,对方把微博、微信、官网、媒体各怎么做等都说了一遍,这种回答放在任何案例上&u&都是万金油&/u&。&br&&b&忽悠人士:&/b&不管此人说的多么美好,但综合一个字“空”,&u&完全不能跳进具体案例里,而是回到自己的逻辑主线中&/u&,大谈自己在市场领域有多少年经验,以前做过大手笔投放视频公关媒体,主导过多么大多么大体量公司的品牌更新。这种,不折不扣的“忽悠人士”了。&br&&br&&b&&u&总而言之,你问的问题越具体、越场景化、(甚至有时独特),他的经验主义和口才越难复用、空洞越容易暴露、越无法准备。你如果比较敏锐和厉害,那么他不仅逻辑推演能力、甚至知识储备和创造力都可以被一并辨别出来。&/u&&/b&&br&&br&&b&以上三种人的表现和形成原因:&/b&&br&“合格人士”:可以针对很多轮不同案例的轰炸,并且始终保持稳定高质的发挥。他们一定是天赋、热爱、勤奋三者俱满,另外一定的家庭眼界和成长经历会起到助力作用。&br&“存疑人士”:必定达不到“合格人士”的水准。他们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可能是准备比较充分、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忽悠人士”;二是也有可能是创造力欠缺、反应力略慢、跟一线脱节以至于敏锐嗅觉丧失的“次合格人士”。&br&“忽悠人士”:可能就会起稿发言,悲哀的是这类人真的是最多的,真是太多、太多了。&br&&b&造成这种区别之原因猜测:&/b&&br&“合格人士”很少,必需要具体大量项目经验和总结思考来锻炼,如果是靠谱和努力的人,达不到“合格人士”的&b&天花板的是才华天赋&/b&。&br&达不到“存疑人士”天花板的往往是&b&缺乏足够的好项目锻炼、成长中缺乏指导&/b&;&br&“忽悠人士”其实有些也不一定是胸无点墨,市场入门门槛不高,积累一点点东西还是容易的,但浅尝辄止、知识流于感性化和表面化,必属忽悠人士。造成“忽悠人士”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b&跨工作领域&/b&导致,比如转岗转到市场;一种是&b&太长时间只负责市场的一个狭窄模块&/b&,比如长期成长线仅限于官方信息发布和传递,缺乏全盘实践导致。&br&&br&还有一类情况也是普遍存在:他们也许早年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然而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完全&u&没有去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u&,没有在项目中去有心积累,导致自己的知识已然变得非常陈旧,甚至更严重的,从框架思考体系到基于事实的逻辑推演也出现问题。“市场总监”四个字,“总监”还在,而“市场”已然消退,变成了一个纯粹管理人、以人事来判断的经验主义思维领导者。这种情况,无疑是令人遗憾的。&br&&br&另外,有些人确实会津津乐道一两个让他引以为豪的项目,说一遍又一遍。但是,在大公司,产出一两个这样的项目并不难。难的是两点。一是源源不断的产生成绩的持续输出能力,二是离了这个体系换一波环境依旧出业绩的普适能力。&br&&br&总之,可以参考我以上给出的方法,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思路,看他能否迅速搭建体系,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洞察。除此之外,皆是话匠。&br&&br&祝愿创业者和各类公司机构都能找到好的市场总监。而相当厉害的面试官,不仅可以把专业能力悉数考察出来,甚至能一并考察出价值观和天赋,这种情况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个问题极好,可惜几乎无人关注。我总结一些自己的实践理论,希望可以帮助两类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 1,CEO/VP等高层。他们也许不是MKT出身,如何甄别面谈者真实水平。 2,企业HR。理由同上。 另,市场总监这个Title在不同公司区别太大。我一概视为“全…
&p&先摆一下,周杰伦,陈奕迅,王菲,张学友,孙燕姿,王力宏,梁静茹,林俊杰。&br&据我所知,陈奕迅,王菲,张学友是请过的,只是请不来。&br&洪涛好像很早就请过菲姐,说以前有钱还能来,现在有钱她会问我,为什么要来。&/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dfc67f874d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23&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dfc67f874d3_r.jpg&&&/figure&&p&我个人认为,后四位,即王力宏,林俊杰,梁静茹,孙燕姿。洪涛要是肯下本,绝对有希望。至少跟前几位比,节目对这四位来说还有点用处。&br&并非贬低,而是一个资源的问题。&br&周杰伦,陈奕迅,王菲,张学友,他们这四个拿到的是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资源带来的结果是,自由度。&br&陈奕迅和张学友我不太清楚,但周杰伦和王菲的自由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只要歌手想做的东西,团队不会太限制,比如王菲提过,我自己的东西,公司当然要尊重我。当时的主持人潘玮柏和黑人还很惊讶,说自己的歌公司就会改来改去。&br&因为有这样的自由度,所以他们不需要重新去找一个舞台,尝试自己未尝试过的风格,在自己的演唱会和专辑就可以做了。&br&另外,我大体整理了一下一些歌手上节目的动机可能,YY居多,纯当个乐。&br&而且,声明一下,除了某些急需用钱的,大多数歌手并不会被钱砸昏,虽然俗人们不太理解,不过这点傲骨,想必那些走到一定境界的歌手是有的,何况有一定代表作的歌手来说,每年的版税也是很惊人的。但名是会追求的,不过我把名换个好点的词——希望被人认可。&br&第一季,&br&羽泉、黄绮珊、沙宝亮、尚雯婕、陈明、齐秦、黄贯中,&br&杨宗纬、林志炫、周晓鸥、辛晓琪、彭佳慧。&/p&&p&这一季动机最纯净,&br&一方面,很多歌手就是朋友,比如羽泉,陈明,沙宝亮,周晓欧,黄绮珊。氛围比较轻松,对输赢也不太在意。&br&这一点我讲一下,并非说他们是朋友就不在意输赢,而是走到他们这个岁数,很多当年一起奋斗的朋友都不在了,最有感触的是第四季的《礼物》,可能年轻人还会较劲,但这个岁数的人,会更在乎朋友,尤其是年少时候一起奋斗的战友。&br&另一方面,这里面有几个人,对音乐有态度。首先有三个人是受过摇滚精神影响的,对音乐的态度比较严肃。羽泉,周晓欧,沙宝亮,所以呈现出来的是,羽泉全季自己编曲,沙宝亮总想玩点突破,周晓鸥坚持自己的音乐不妥协。&br&二,尚雯婕已经找到了自我的音乐道路,这一点使得她呈现出来的音乐人格,要远远高于周笔畅,张杰,张靓颖,谭维维,因为其他几位还在探索阶段。更直观的,一句话,尚雯婕是喜欢玩电子和Trip pop的歌手。周笔畅?张杰?张靓颖?谭维维争议比较大,是在于她的这个音乐人格,要是没有高晓松和崔健,绝对出不来,据高晓松讲,她最初想做的是萨顶顶的世界风音乐,还是高晓松先让她打住,跟她聊,最后给她定的摇滚。虽说也出来了,但跟尚雯婕那个自己鼓捣出来的差一点感觉。你懂得。&br&三,这一季的林志炫,比第五季的干净、纯粹。&br&这一季的歌手会参加节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名气不大或者已经过气,所以没有唱歌的舞台,想来唱歌而已。他们的初衷是节目为主,比赛为辅。事实上这一季的歌手,当时出来的时候,除了羽泉我一个都没见过,其他最多是听过名字,但样子已经忘了或者压根没见过。&br&当然有一部分,比如黄绮珊,彭佳慧,辛晓琪等人,名利的情况要偏多,追逐名利的这一类人在其音乐道路上也有所体现:容易浮躁,音乐作品经不起细品,缺乏内涵,对音乐没什么态度。&br&第二季&br&韩磊、韦唯、张宇、周笔畅、罗琦、曹格、邓紫棋,&br&张杰、品冠、茜拉、满文军、动力火车。&br&这里边,名利的掺杂更多了,唯一比较与众不同的是韩磊,韩磊讲过洪涛请他的情况,韩磊能来,主要是因为“知音”二字,对于从事艺术的人来说,真真是士为知己者死。罗琦我不太清楚,应该也是个特例。周笔畅的走法跟张杰差不多,来突破风格的,以求被人认可。&br&不过顺便提一句,专门跑这里突破风格的,以后这风格也坚持不下去,真正的突破是由心而发,你真的喜欢这种音乐风格,早突破了,之前没试,还是不够喜欢,或者说之所以想突破,是因为希望别人觉得你全能、敢于突破,所以不能默默的突破,得让所有人看到我突破了才行。只是,为了突破而突破那哪是突破啊?&br&第三季&br&韩红、孙楠、张靓颖、黄丽玲、古巨基、胡彦斌、陈洁仪,&br&李健、郑淳元、萧煌奇,&br&李荣浩、谭维维、李佳薇。&br&从这一季开始,比赛的比重开始上升了,不像前两季,做节目的气氛更浓。其实决定因素在上层建筑,大王绷着个弦,底下人能不紧张吗?这里边的大王就是奔着名来的,想让人认可自己的演唱实力。小角色里边,陈洁仪和李健是因为“知音”,比如李健就讲过,洪涛发着烧去看他的演唱会,所以,别把别人想的都跟我们一样俗,请你的能做到这份上,你不去?&br&第四季&br&李玟、李克勤、信、哈雅乐团、徐佳莹、关喆、黄致列、赵传,&br&张信哲、容祖儿、老狼,&br&苏运莹、王晰、金志文。&br&这一季,也是名为主,歌手想重新翻红。至少这里边,没一个歌手能达到题主所说的那几位的地位,甚至跟前几季的大王——齐秦,韩磊,韩红比也略有逊色。这里有人质疑,觉得李玟不该不如韩红、韩磊、齐秦。齐秦来讲,一个是代表作多,一个是确立了个人风格(齐氏情歌),一个是对后世影响大,包括摇滚的崔健、民谣的李健、羽泉、等等。这些李玟一个都没达到。韩红的话,其实不相上下,很难说哪个碾压哪个,但这是内地——韩红地盘,而且老实说,如果讨论路人印象的话,李玟地位不如韩红,我一朋友就说,李玟?滴答滴和蒂花之秀。韩红好歹有个《青藏高原》,《天路》《那片海》等等,其他方面各有所长。至于韩磊,有资历加成。而且我说了,是略有逊色,不是碾压。&br&第五季,&br&林忆莲、谭晶、迪玛希、杜丽莎、狮子合唱团、袁娅维、光良,&br&张杰、林志炫、李健、彭佳慧,&br&赵雷、侧田、张碧晨、梁博。&br&第五季真是大咖云集,不仅大王多,其他人实力也不差。&br&第五季和第三季是我认为比赛的感觉最强烈的,原因在于,这两季的大王都有危机感,大王绷着劲,小的自然也不敢放松。&br&我至今还记得,韩红拿了靠后的名次时的表情和之后放的狠话,以及林忆莲拿到靠后的名次时,旁边人的表情。&br&这一季的歌手,我认为,名和“知音”一半一半。&br&虽说这一季,多数人已经有了名气的积累,只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了改变,这个蜕变后的自己同样需要别人的认可。&br&《盖亚》之后的林忆莲,&br&唱流行通俗的谭晶,&br&走摇滚的狮子合唱团,&br&重新出发的梁博。&br&杜丽莎,“知音”的因素更多。我觉得杜奶奶是真爱音乐,记得有一次,林忆莲唱《Run》没拿到好名次那一期,杜老师回头看的时候是真惊讶,但她自己名次不好的时候仿佛挺理所当然的,而且觉得她很容易满足,有人肯听她唱歌她就很开心了。&br&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把这个舞台当成了试错的地方,挑战一些以前没碰过或者不敢碰的东西,比如林志炫,张杰。&/p&&p&综上,基本几个原因。&br&1.名&br&(1)名气&br&(2)自己的实力需要被认可&br&(3)新的自己需要被认可&br&2.知音。&br&(1)把洪涛当成了知音(被洪涛忽悠的)&br&(2)寻求知音(如第一季的林志炫)&br&3.突破&br&平时不敢做的音乐拿到这里做,成功了可以继续坚持,没成功也有了追求突破的好名声。&br&至少题主所提的前四位,用不着这些。&br&一,名气有。&br&二,已经被认可了。&br&三,如果这四人有了突破,业界肯定会轰动,用不着跑到这个舞台上来宣告一下,就好比林忆莲的《盖亚》,张惠妹的《阿密特》,蔡依林的《呸》。&br&四,知音这个,洪涛的套路肯定拿不下王菲,王菲是什么人啊?和刘嘉玲往那里一坐,四十五分钟不讲话的人,那些被拿下的歌手,心里是希望被认可的,换句话,心里比较软和脆弱,容易感动。他们都有共同点,就是曾经被观众“遗弃”过,想要别人的认可。而这四位不太可能,毕竟不缺人欣赏,夸的太多了,有欲望的人才有弱点,等他们希望被人认可了,洪涛就能拿下了。&br&五,用不着非得来这里突破,自由度都够大,公司不太限制,而且都是敢于挑战的人,平时就能突破了。&br&六,周杰伦,张学友,王菲,陈奕迅。&br&能指导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现在的他们,已经过了需要吸引低龄观众的阶段了,不只是他们,和他们同时代的都是如此。因为所谓真正的知音即永远不会离开他们的铁粉,无非两种,&br&1.确实是知音,超越时代,超越年龄的。&br&2.他们自己培养,也就是说陪伴了你的青春,带着你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br&前者用不着他们做什么,后者,他们现在也没那个心力,毕竟顾了新观众很容易流失老粉丝,而粉丝总是会成长的,这是迟早要面对的问题,倒不如顺势而为做自己,新的观众也会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进而爱上你的。&br&所以,他们可以做的就是,回归自我,不再过多关注外界,而是寻求自身的突破,提升境界,深化内涵,扩充格局。&br&走到他们这个份上,没人能教了,因为在他们之前的巨星——邓丽君,梅艳芳,张国荣都在四十多岁时死了,没有人教他们,巨星四十岁以后的人生可以怎么过,只能自己摸索。&br&上节目有意义吗?谁能教他们这些?500位大众评审?还是那些指点江山的乐评人。有这功夫,不如多看几本书来的实在,也不一定是看书,随便。&/p&&p&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参加这个节目,你们还觉得有多好吗?对于真正想要一辈子做音乐的人来说,尤其是相对大牌的歌手来说,我认为最好不要参加这种节目,那会增加太多伪粉,一瞬天堂一瞬地狱的感觉,会成为歌手进境的障碍,无法沉淀下去,本来世界就浮躁,你还给自己增加障碍。&br&对于好歌手来说,上这种节目,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艺术生命。持而盈之,不如已。这个节目的作用不是给予,而是挖掘和掏空你,是要你去给它东西。一次把想讲的都讲完了,以后还有什么呢?总共不过就是一个人,一生,一辈子,该哭的哭了,该说的说了,该玩的玩了。之后呢?&br&这个舞台最大的好处是,通过比赛的机制最大程度的激发歌手的潜力,可这也是最大的坏处,能给的都给了,把观众的胃口养大了,之后没得可给了,必须重新积淀,可浮了的心哪那么容易沉啊?&br&不针对所有歌手。&br&另外,后四位即林俊杰,王力宏,梁静茹,孙燕姿。我觉得拿下并非不可能,因为这四位有一定的人性弱点,就是曾经不被认可过或者现在有想要被认可的地方,比如燕姿和JJ,目前似乎都在想突破。但有了林忆莲之后,这四位可能有点压不住场子。&br&不过,今年洪涛请了却没来的那个肯定是个大咖,看他哭成那样,应该是冠军的内定人选。&br&其实呢,我对歌手的选择没意见,也没这个资格提意见。&br&只是,单从我个人的角度,并不提倡这个时候瞎蹦哒。&br&我觉得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转折点,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最好就是不变应万变,好好的积累,沉淀,安静的做事。什么都有可能被冲走,包括唱功唱法风格等等,就说当年,谁也想不到会出个周杰伦,各方面都不太纯,但就是他开启了一个时代,你把唱功或者R&B修炼到再顶级有什么用?新的标准一出来,你只能顺从,否则就会被淘汰,唯有内涵与智慧格局永存。提早耗干内存,面对一个新时代的时候,还剩下什么呢?拿什么去应对呢?&br&单说周杰伦的瓶颈,压根不是风格突不突破,他挺爱尝试新风格的,而是内涵、境界等等这些东西。何况我个人并不认为,尝试风格多样就一定比单一风格走到底要厉害。要是这样,那把所有曲风都唱一遍呗!最厉害。国外很多流行音乐艺术家,就是专攻一门,爵士、雷鬼、摇滚等等。周杰伦的作品内涵没有跟随他的成长而成长,是最主要的,当然,这是歌手自身阅历的问题,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流行偶像这一代,没发现几个思想上特别有深度的歌手,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孙燕姿 ,梁静茹,蔡依林,一方面是大环境的缘故,生活确实都比较顺,另一方面则是歌手自身,没经历过什么特别大的打击,看看香港的同时代歌手,打击的都彻底回不来了。&br&所以他们对于风格尝试所带来的音乐宽度够了,内涵深度和格局境界一直变化不大。&br&这些流行歌手,最年轻的林俊杰都36岁了。其实,看他们平时与人交谈,就能发现,他们这些人都有股子孩子气,因为这股子天真,使得他们敢于去挑战一切未知,但也因为这份纯净,限制了艺术上的进一步扩展。艺术上的升华,需要艺术家丰富的阅历或者有一颗敏感的心,不过我看这些人,可能确实是历练太少,这是好事也是坏事。&br&至少周杰伦来讲,想要进一步升华,必须要深化自己的内涵,扩大自己的格局。别的目前都没问题。&br&王菲的境界是这里边最高的,本来就高,隐退之后境界格局反而有了飞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开始有更广博的人文关怀了。但价值观依旧不明,这是老问题了,从她出道以来就是。如她自己所说,我有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时又不知道。所以她的人生和音乐道路上,一直处于尝试——喜欢——追随——兴趣消减——舍弃的循环之中。不过看她目前的生命状态,她倒是没有放弃寻找自我。如某位作家所说,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都试一试,把不要的剔除,慢慢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等她尝试够了,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那时才是另一个开始,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开始,以前的她,即使是某些人眼中所谓“巅峰”时的她,我依旧觉得算不上艺术家,最多只能是接近。那时她的自我处于混乱,所以表达出来的作品也是摇摆不定,她没想明白,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明白。&br&王菲最大的优点是诚恳真实,对待人生严肃认真,所以才有想明白的可能,从她音乐上的选择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可窥见一二。人得先认清自己,之后探寻自我,最后才是人格的彻底完善。如果为了更上一层而去突破一些自己压根没有感觉的东西,那这种心态就注定了,你想不明白,未曾面对,何谈放下?连自己都不敢面对,怎么去挖掘自己的内心,例如黄绮珊在第一季里对摇滚的致敬《回来》。&br&至于张学友,老实说我更喜欢张国荣这种,张学友缺乏了一种锐利,属于那种勤恳做事终成一代长老的感觉,不太有什么创新型或者是开天辟地的作为。&br&陈奕迅,我觉得别的问题都不大,内涵、智慧也有,可能就是格局再大一点。&br&格局,是我自认为区分优秀和伟大的重要分水岭。不光音乐,写作、电影、绘画等等都是一个道理。&br&做音乐做到最后,是做人,把人先做明白了,作品才能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人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人格,而艺术的高度取决于你审美的高度和做人的格局。上节目能教你做人?&br&—————————————————————————&br&针对评论回答。&br&重申一遍,他们需不需要那些认可我不知道。表达和接受是两回事。文章和文章里的人也是两回事,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br&我不是搞研究的,要确保我的言论严谨性,但我已经尽可能的去做了。&br&那些说我了不了解某些歌手的,我看了很多相关访谈,但是,肯定有了解的不到位的地方,这个我也没否认过。&br&我更多的是从他们的音乐加上访谈去试图挖掘一些东西,事实上,按照某些大神的严格要求,我甚至不该看他们的访谈,艺术家和我这个观众的沟通只应该是作品。因为,如果他的想法是用语言传递的,那他搞音乐干嘛?&br&只是,中国目前多数艺术家,包括我上边提到的所有歌手,都还不具备这种东西,而本应作为中介的乐评人、媒体都干别的去了,(确实如很多人所说,中国乐评人,至少目前活跃的乐评人,真的还不如某些歌手的音乐素养)。所以我只能看看访谈,看看歌手自己怎么说,猜测他的可能性,他说的也许真,也许假,但都带了他的一种精神气,听的是这个。&br&另外,歌手、歌手的作品、听众接收到的信息,完全是三回事,我一直以为这个是共识。&br&当然,有时候能连上两点,但三者都连上的时候太少,即歌手毫无障碍、不打折扣的做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作品——听众接收到了歌者想要表达的东西。&br&所以,他想做什么,不代表他做出了什么。但是,他有这个想法,就代表他比没想法的有可能更进一步。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对这类人,我持观望态度。所以,有想法不代表有作品。&br&PS.这个有作品不是指他出了多少作品,而是真的有价值的作品。&br&我自己目前的一个观点和标准,多数歌手的多数作品都是失败的,&br&失败原因有&br&1.未能找到合适的表达自己的手段。(通常是早期,甚至可能是一生)&br&2.做的是主流音乐、二流音乐这种必然会被淘汰的音乐。(要能做到顶尖那就有特例)&br&3.做的是先锋音乐,但是没成功。&br&我一直觉得,能名留青史的,无非两种人,先锋者(开创了什么什么)、集大成的顶尖者。&br&欢迎理智讨论,观点不成熟不完善,大家帮我改进。除了在他真正找到自己后所推出的作品,之前那些,不管有多大的商业成功,于他于我们,都会瞬间成为失败品。&br&推荐一个刚看的视频,挺有感触的。&br&李小渔-Leslee的视频《崔健:这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标准,这是一个底线。》: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video/D1B2A186DFDBB/%3Fuserid%3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usic.163.com/video/D1B&/span&&span class=&invisible&&2A186DFDBB/?user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来自@网易云音乐)&br&期待每位歌手都能挖掘出自己的B面,C面D面E面F面。&/p&&p&————————————————————————&/p&&p&二次针对评论回答。&/p&&p&这篇文章我码了很多字,是内心的表达冲动使然。不管水平如何,我已经尽力了、用心了。自然也希望评论的人能对我的文字抱有最起码的尊重,如果你是认认真真的看完了我的文章,那不管是什么样的讨论,我都愿意参与。可是有些人,你看完了吗?还是你只看了自己喜欢的歌手的那一部分?问题是连这一部分,你都没仔细看完,还要我在回复里多次重申。你乐意看整篇也好,几个字也罢,但是,就看几个字和一段话的,能不能仔细看看?评论看到现在,除了少数人,其他都是在断章取义,我讲的是一个整体印象,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去试图挖掘几位歌手目前的困境,以此提出我整个的观点。歌手的格局高于一切。结果,分别单拿出王力宏、李玟、林俊杰等来指正我,那我的观点你看到了吗?这几位我在文章里几乎是一带而过的,我压根没有要讨论某位特定歌手的意思,而是一个整体,何况这几位甚至不是我主要的引用对象,除了林俊杰,其他那几位删了都可以,只是题主提到了,我就顺便聊了一些。如果非要讨论,至少也讨论点有价值的歌手,无意冒犯,某种程度上,只要周杰伦没有干趴下,其他同时代流行男歌手就是终将被时代淘汰的。注意,是某种程度上,而且是流行男歌手。周杰伦目前的停滞不代表其他男歌手的前进,林俊杰好我知道,我也喜欢,以前手机里存满了他的歌,周杰伦反倒是我舍友喜欢的多。只是,如果他没有在这个时候把周杰伦以及曾经的周杰伦干倒,结果只能是新时代的代表人物横空出世,把他们一起干倒。然后周杰伦成了上个时代的标志,林俊杰成了怀旧人物。何况,周杰伦目前的困境又何尝不是林俊杰的呢?我也有喜欢的歌手,所以我会去思考,我喜欢的歌手和其他歌手尤其是竞争对手相比,差在哪里又好在哪里,困境又是什么?我想的越明白越透彻,我对歌手才能越宽容。乌托邦的音乐世界,是我自己对周杰伦林俊杰这一代流行男歌手的浅陋见解,可是,人终究会长大,童话终究会幻灭。我对他们依旧抱有期待,是因为我相信他们还热爱音乐,但我同时不太乐观,是因为他们已经都30多了啊!我对人的思考多于作品,因为我所持的观点是,一切作品都是为表达服务。创作者在成长,那他的作品即使有瑕疵我也能接受,是值得期待的。如果创作者进入了瓶颈,那我就要根据他以往的历经去推测,这个瓶颈他有没有可能迈过去。&/p&&p&我看了《我是歌手》五季,应该说,真正玩了突破的没几个。包括那些被鼓吹突破的歌手,深入他/她以前的作品挖掘之后,其实还是旧瓶装新酒。只是把这些只有粉丝知道的一面展现给路人看而已,她/他在歌手上展现的突破仅仅是对路人而言的突破,他/她自己还是那些东西。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说《歌手》对观众而言是福,对歌手而言很可能是祸。他/她一直怀才不遇,还真的以为是上天不眷顾,实际上是自己本身的问题,这个节目给了机遇,有人喜欢了,歌手就真的以为,果然是运气的问题,这几年翻红的时间就顾着享受了,白白错过了思考沉淀的机会,等到潮流退去,他/她就彻底想不明白了。所以,凡是《我是歌手》大红或者重新翻红的歌手,先别急着捧,给五年的时间,他/她还能给你惊喜惊艳,那才算是有点料的。反面教材是黄绮珊、彭佳慧。正面教材是华晨宇、梁博。&/p&
先摆一下,周杰伦,陈奕迅,王菲,张学友,孙燕姿,王力宏,梁静茹,林俊杰。 据我所知,陈奕迅,王菲,张学友是请过的,只是请不来。 洪涛好像很早就请过菲姐,说以前有钱还能来,现在有钱她会问我,为什么要来。 我个人认为,后四位,即王力宏,林俊杰,…
&p&看到抄袭的麻烦大家告诉我,谢谢各位读者!&/p&&p&【强调:本文没提杨女士人品和修养问题,理智讨论】&/p&&p&【我的观点立足点:流量可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好作品无法替代,所以作品才是根本】&/p&&p&除开封神的巩俐、张曼玉,目前四旦双冰是中国电影女演员第一梯队,她们崛起于中国电影转型商业片和香港北上合拍片时代,全都在大制作中和香港导演以及一票香港男星合作过,同时文艺片方面也都有代表作,兼具最高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人手大女主电影和权威奖项,把持着顶级的资源,并且&b&树立了中国娱乐圈“大花”级别的标准。&/b&&/p&&p&而85后这一批则兴起于港台导演制造的偶像剧从中国严肃电视剧霸屏局面中脱胎而出的时代,受众集中于年轻群体(如今的80、90后),自身表演功底较差。&/p&&p&本文认真的替杨幂分析一下局势,顺带捋一把如今的女演员风云大势。(全文略长,建议作为厕所读物)&/p&&p&【杨幂现状】:顶级流量+偶像剧女王+大众代言+五大刊准满贯+烂片女王-主流电影-电视剧正剧-权威奖项-蓝血代言&/p&&p&&b&一、成为大花至少要有电影奖项+大导+商业片票房成绩&/b& &/p&&p&*现在我们先&b&假设杨幂的演技还是其巅峰状态&/b&,来分析下她在电影圈的资源。&/p&&p&&b&1、奖项-文艺片-艺术价值&/b&&/p&&p&奖项指的是国内三金/国际a类电影节影后(如果拿了戛纳、柏林、威尼斯、奥斯卡影后之一直接登顶一线 )&/p&&p&众所周知权威的电影节奖项基本要靠文艺片来刷。可是杨幂的粉丝高调得罪《盲井》、《盲山》的导演李杨,叫人家“野鸡导演”,说人家作品“跪舔西方”。&/p&&p&李杨导演的处女作《盲井》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是只凭借处女作就奠定圈内地位的大神。(推荐去看,保证你们怀疑人生)&/p&&p&说这事情我不是想说李杨在国内文艺圈势力有多大,只是一句“跪舔西方”和粉丝傲慢无知的态度足以惹怒所有在国际上拿奖的文艺片大导,具体请看当时圈内都是怎么谴责杨幂粉丝的。&/p&&p&即便这事情不重要,文艺片大导演用人基本都是:御用(贾樟柯对他夫人的执念我真是无力吐槽)、一线自降片酬、文艺咖,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选杨幂?(她带资进组的除外)&/p&&p&文艺片新人导演水平把不准,运气好如《长江图》辛芷蕾走一趟柏林红毯一下子进入主流电影圈视野,但大多数的结局是悄无声息的淹没在时间洪流中。&/p&&p&而且文艺片也不是你拍了文艺片就能拿到奖,能百发百中的要么是厚积薄发的演技派要么是天才。&/p&&p&没演技想拿权威奖?除非,你有人脉花钱买,然后,被群嘲。:)(请参见格温尼斯-帕特罗)&/p&&p&ps:听说杨幂最近也在拍文艺片了?作为一个善良的吃瓜群众,我祝福她,虽然我不会看。(百度上叫《宝贝》,导演刘杰曾导过《捉迷藏》,嘉行投资的)&/p&&p&&b&2、商业片-商业价值&/b&&/p&&p&那商业片呢?商业片也是分档次的。这里只提能帮杨幂晋级电影圈的两条路。&/p&&p&&b&&i&2.1中小成本黑马。&/i&&/b&代表《失恋三十三天》、《夏洛特烦恼》,黑马程度是:票房成绩成就历史。《失恋》当年总票房3.5亿,成本890万,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第四名,前三名分别是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徐克的《龙门飞甲》、GCD的《建党伟业》,就这么牛叉逆天的成绩,白百合凭借这部电影直接杀到了电影二线,成为小妞片代表,然而这种机遇,这么多年也就她一个。&/p&&p&这概率,多小啊,不只是要&b&片子故事好+演员演技好+宣传做得好&/b&,还得&b&逆天的运气&/b&,靠这条路,大概率杨幂会成为“烂片专业户”。&/p&&p&&b&&i&2.2大导演+商业巨制。&/i&&/b&代表人物:倪妮,凭借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空降电影二线。可是这条路,杨幂自己作断了。&/p&&p&当年的乌尔善《画皮2》多大制作啊,你一个刚刚凭借偶像剧走红的小演员就敢挑拨赵薇周迅两朵大花的关系,被大花放言封杀;这之后陈凯歌的《搜索》,被制片人陈红曝出轧戏,公开说以后不会用她。&/p&&p&《宫》红了以后先是解约得罪李少红,华谊要她她没去,可能是觉得当时华谊花旦云集她拿不到好资源,进了全力捧她的美亚因此得罪了华谊,还跟着于正搅和得罪了唐人(于正唐人也是一笔烂账)。&/p&&p&OK,为防粉丝有意见,我们假设她现在红到主流电影圈封杀不住她了,她机会如何呢?&/p&&p&&b&&i&2.2.1大导演这条路。&/i&&/b&大导演都有自己的偏好,新人、御用、一线、至少电影咖。原则上,他们自己的名字才是最重要的票房保障,他们可以选自己认为合适的人。&/p&&p&但近年来大导招牌也逐渐票房失灵,他们拍戏又动不动大投资,因此话语权也有松动,人民币玩家AB、景甜才进入了他们的电影阵营,但人家俩一个有整个华谊,另外一个鬼知道背后是谁,强大到导演们没得选择,杨幂是很红但她有这样庞大到任性花钱只捧她的资本背景吗?&/p&&p&没有。&/p&&p&&b&&i&2.2.2大投资商业巨制这条路。&/i&&/b&这条路比前一条还不靠谱,涉及到扛票房和咖位的问题。&/p&&p&注意大制作的定义[摘自百度]:“大制作电影通常来讲是指投资大,演员阵容众多,视觉特效震撼,画面制作十分精美经典精细,采用高科技,音效震撼,而且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能够给观众带来某种强烈冲击的电影。”&/p&&p&电影投资是赌博,一部电影最后票房成不成,&b&剧本、宣发、演员组合,以及商业类型&/b&是四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那么对于商业类型中风险最大的大制作,投资方会不会选择一个&b&票房口碑不好的&/b&当红偶像剧咖做主演?脑子进水的话,会。&/p&&p&白百合票房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说起大花的咖位还是算不上她?问题就在她接的这些片子上,几乎都是中等制作小妞片,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那儿了,大制作她的票房能力没有被证明过,不然《我不是潘金莲》为什么最后是范冰冰?《捉妖记》为什么还要姚晨、汤唯抬轿子?&/p&&p&所以啊,大制作都是讲究咖位的,近三年大制作基本都是电影一线:&/p&&p&2015年:&/p&&p&《寻龙诀》,舒淇&/p&&p&《捉妖记》,白百合&/p&&p&《九层妖塔》,姚晨&/p&&p&《钟馗伏魔》,李冰冰&/p&&p&《太平轮》,章子怡&/p&&p&2016年:&/p&&p&《长城》,景甜(她想几线就几线)&/p&&p&《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巩俐&/p&&p&《爵迹》,范冰冰&/p&&p&2017年:(开始换代了)&/p&&p&《芳华》苗苗、钟楚曦&/p&&p&《妖猫传》张雨绮&/p&&p&《西游伏魔篇》姚晨、林允&/p&&p&《悟空传》倪妮&/p&&p&《奇门遁甲》倪妮&/p&&p&2018年:(会更新)&/p&&p&《捉妖记2》白百合&/p&&p&《西游记之女儿国》赵丽颖&/p&&p&《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马思纯&/p&&p&《影》孙俪&/p&&p&&b&综上,杨幂的大制作大导演电影资源,零。郭敬明跟她关系那么好,爵迹为什么不给她?到了晋级这一步,微博几千万粉丝这种虚幻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了,要的是实打实能扛票房的,拼的就是资源+实力+背景,那为什么同样是顶级流量,赵丽颖就能拿到大制作呢?&/b&&/p&&p&这就又需要分析杨幂的票房能力问题了,题主和粉丝认为的杨幂票房成绩很好,可以和范冰冰比,不好意思,无法苟同。原因如下:&/p&&p&&b&第一&/b&,不是说票房上亿了你就牛逼,还得看投资有没有回本。因为分账缘故,一部电影票房一般需要三倍于成本才算回本。&/p&&p&以《绣春刀2》为例,按照公布数据(粗略),制作成本8000万,宣发成本&a href=&tel:&&&/a&万左右,总成本算1亿左右,这样票房3亿以上才算回本,当时本片被启泰文化和影联保底4亿,而实际上最后票房2.66亿,是亏是盈大家心里有数了吧。&/p&&p&&b&第二,&/b&不是说你参演了该电影,票房成绩就是你的。电影圈至今能单独抗票房的人只有两个:成龙、周星驰。其他的,就是四旦双冰也不敢说她们能单独抗票房。&/p&&p&前面说了,电影票房成绩主要有四个决定因素,那么在“演员组合”这一项中谁主要担票房,判断标准是&b&普通观众会冲谁的名字进电影院。&/b&具体到杨幂,这几年杨幂在娱乐圈的电影都是中小成本,但担票房她还不算主力:&/p&&p&《分手大师》主力邓超,&/p&&p&《何以笙箫默》黄晓明+原著IP+电视剧人气,&/p&&p&《小时代》系列郭敬明+原著IP,(经评论区知友提醒,还有初代流量鲜肉,柯震东)&/p&&p&《我是证人》鹿晗+杨幂(嘉行投资)&/p&&p&《怦然星动》李易峰+杨幂(嘉行投资)&/p&&p&《绣春刀2》张震+导演路阳+前作口碑(嘉行投资)&/p&&p&其中粉丝可能要说了,都是小成本但是票房上亿啊,这个还请注意下这些电影上映时间,杨幂非常聪明,她在早期选择电影的时候,不难看出主要有两个标准:原著人气非常高的大ip、人气非常高的鲜肉(或者流量明星)。&/p&&p&这两种类型自带流量,但是在当时的影视届都属于新鲜事物,不管最后票房成绩实际上多靠得谁,她都可以说成是她带动得票房,而伴随这种模式的负效应是:成为烂片女王+抄袭女王,15年、16年是粉丝电影高潮期,随便一个鲜肉就能带动大量热度,票房不上亿才没脸看。&/p&&p&但是到了17年,一个是杨幂积攒了太多烂片距离主流电影圈越来越远(电影都是自家投资的),一个是观众屎吃多了终于反应过来了,鲜肉的那点新鲜劲儿一过,观众形成了“排雷机制”,鲜肉也玩不转了。&/p&&p&所以她需要《绣春刀》这样具备前作高人气、张震这种电影大咖的严肃题材来“洗白”(失败)。&/p&&p&但客观说我们不能否认杨幂也做过大女主,《孤岛惊魂》、《大寒桃花开》、《逆时营救》(嘉行投资)这些实打实她扛的,前者纯粉丝电影,&b&2011年&/b&她正火出三界,8900万票房引起很长一段时间业内眼红,也就有了后来她接画皮的机会;中间那个2014年票房100多万,后者2017年有成龙监制的加持,票房2亿(成本没查到)。&/p&&p&&b&*那我们再替换前提进行一下分析,假设她已经跻身主流电影圈,有大把潜在资源。&/b&&/p&&p&这种情况下呢?&/p&&p&还是不行。&/p&&p&因为她自身硬件太差。&/p&&p&&b&一个&/b&是这两年整容过度的问题开始显现,她的脸经不住大荧幕的考验了。&/p&&p&&b&二个&/b&是她的演技。我说个实话粉丝别太玻璃心,她的演技真心不算好,她在电影上能拿角色凭借的是流量和投资,但单靠演技竞争她毫无优势,电影圈里面演技吊打她的一抓一大把。&/p&&p&不提四旦双冰欺负她,杨子珊、辛芷蕾、倪妮等随便拉出来一个,郝蕾、颜丙燕、黄璐、赵涛等纯文艺咖,都是刷欧洲三大和三金的逼格,粉丝客观说,杨幂的演技能比吗?你敢说能比,我就请你看《万箭穿心》:)&/p&&p&中国演艺界大环境再差,也总有认真拍戏的人。&/p&&p&&b&三个&/b&是杨幂全年微博热搜,各种综艺刷脸,曝光度过高,把自己弄的太过廉价,主流电影圈稍微有名气能带票房的导演都不会喜欢用这种演员。因为这种演员会让观众觉得导演的作品很廉价。(没人身攻击的意思,单纯指一种消费者心理。)&/p&&p&&b&四个&/b&是她之前烂片太多,消磨了观众的耐心和信任。一线演员接戏都非常谨慎,成名后都会选择减产,拍精品保持一线身价,滥用身价拍烂戏,一部两部就算了,多了口碑会堕,观众就不买帐了。&/p&&p&好,现在咱们再换个角度,不说她自身的问题,来分析当前外部局势。&/p&&hr&&p&&b&二、现在的一线,谁地位不稳打算退位让贤了?四旦双冰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b&&/p&&p&&b&先上一张图,免得枯燥&/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24dec541f4e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839& data-watermark=&& data-original-src=&& data-watermark-src=&& data-private-watermark-sr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24dec541f4e_r.jpg&&&figcaption&注:这张图少了沪圈(唐人、上戏那波),张雨绮不清楚现在和王全安是否有联系&/figcaption&&/figure&&p&&b&徐静蕾,(京圈)&/b&转型导演也有自己的资源,几年不演戏,要演,段奕宏、黄渤搭档的《记忆大师》,这部电影投资过亿,是万达17年的重点项目。&/p&&p&&b&周迅,&/b&不说内地,她在香港资源也是顶级,结婚后消息少了,但《明月几时有》还是香港大导演许鞍华,最近据说在玩舞台剧。周迅已经走到利用地位输出社会责任感的地步了,同期几人,这方面她做的最好。&/p&&p&&b&赵薇,&/b&前段时间出了点事情,但你看她倒了么?2018年《嘉人》开年封,2018年FIRST影展大使。资本呐,水深呢。&/p&&p&&b&章子怡&/b&,(&b&张艺谋、李安、王家卫、冯小刚等&/b&)国际章你以为是她自己炒作的称号吗?她要想演,国内哪个导演脑子进水会拒绝她?而且她还是国内女演员中刷好莱坞的第一人。(她居然演了哥斯拉2,貌似是主演,明年会上)&/p&&p&&b&李冰冰:(华谊系)&/b&13年Gucci全球代言人,变形金刚4里面表现还不错,在好莱坞混得不是特别顺,最近似乎有回国发展的迹象。&/p&&p&&b&范冰冰&/b&:&b&(华谊系)&/b&这两年又影后又评委,正在势头,现在电视剧保持国民度,文艺类型片刷逼格,2018年合作的是曹保平。她是目前比较活跃的一位,年纪最小未来几年还不会退,题主说杨幂走她的模式,且先不说杨幂有没有范冰冰工作室这样牛逼的团队,正主还在呢挺难超越吧。(关于两人对比,可知乎相关问题)&/p&&p&&b&汤唯,(港圈、韩国)&/b&《地球最后的夜晚》18年最受期待电影之一,导演是16年凭借《路边野餐》刷够存在感的毕赣,也是一枚耀眼的文艺片新人。而且汤唯最近在拍电视剧也是一级班底大女主,张黎监制,更别提她在韩国和香港的影响力杨幂能比?&/p&&p&&b&高圆圆&/b&,&b&(港圈、台湾&/b&)复出一部《风林火山》,金城武、梁家辉、古天乐、刘青云的班底。(其实原本有犹豫要不要加她,结婚前一线无疑,现在不好说,但考虑到这部电影的班底先加着吧,毕竟这资源杨幂这辈子可能都拿不到)&/p&&p&&b&白百合&/b&,(华谊系)去年被卓伟曝光,说穿了就是私生活有问题,有一众流量换着法儿的提高咱们吃瓜群众的口味,白百合和牛郎玩耍那点事儿算啥。只是她演戏角色太定型了无意中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小妞人设,这次毁了人设,会不会有影响就看胡巴的魅力有多大了。&/p&&p&[2.25更新]看来胡巴也不能拯救不了这部情节乱线的儿童片。白百合在电影中的风头还比不上飙四川话的李宇春。(我觉得她的公关策略其实比较稳妥,观众没有忘记她的一指弹之前低调的刷作品,只等一部属于她的‘一代宗师’又能崛起)2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网远程控制内网电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