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攻击改击型是什么,如何消除

什么是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_心理学名词解释_学术研究_中国心理学家网
中国心理学家网
&┊&┊┊┊┊┊┊┊
热线咨询 3
┊┊┊┊┊┊┊┊
┊┊┊┊┊┊┊┊
┊┊┊┊┊┊┊┊
&&& 发表日期:日
编辑:hfhao
有2611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什么是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人格障碍类型之一,是一种以被动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的人格障碍。患者性格固执。内心充满愤怒与不满,但又不直接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现出来,表面服从暗地里却敷衍、拖延不愿合作,虽然常私下发牢骚,却又相当依赖权威。他们在强烈的依从与敌意的冲突之中、难以取得平衡。主要行为特征:(1)用被动的挑衅态度来对待他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如不愿发挥自已的才能、消极怠工、强词夺理、丢三忘四、不守诺言等,对他人的忠告感到愤恨。(2)做事不合作,故意作对,闷闷不乐、易怒、好争辨。幅)对自己持抱怨的态度,表现出苦恼的行为,觉得自已时时处于一意孤行和绝对依赖这一对矛盾之中。缺乏自信,对前途悲观。如儿童有对抗性格、逆反心理者.容易发展为此型障碍。美国(精神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此型列入应进一步研究的障碍。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相关专题:
专题信息:
&&<font color=#17/10/30 17:18:33)[<font color=#ff]&&<font color=#17/10/11 16:28:25)[<font color=#ff]&&<font color=#17/10/7 17:09:33)[<font color=#ff]&&<font color=#17/9/24 22:32:56)[<font color=#ff]&&<font color=#17/9/13 22:33:30)[<font color=#ff]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 && && &&
& && &&  &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3& E-mail: QQ:&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
&nbsp&nbsp中国心理学家网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被动攻击型恋人到底有多可怕? - 壹心理
被动攻击型恋人到底有多可怕?
发表于 19:44:00
“你不正面表达愤怒,就是在伤害自己。”01很多人择偶的标准都有一条“脾气好”,所谓的脾气好就是不生气,不发火,哪怕你这边火冒三丈,对方也能笑脸相迎。听起来是不错的一种品质,但脾气好的人就没有攻击性吗?不冲你发脾气就代表他不愤怒吗?你可能不知道这种“脾气好”你也未必消受得了。闺蜜的老公就是典型的脾气好,谈恋爱的时候,从来没红过脸,也是因为这条难得的优点,闺蜜义无反顾嫁给了他。婚后,闺蜜的老公依旧,但闺蜜的抱怨却越来越多。她给我们讲过婚姻里的一地鸡毛,“我嫌他只顾打游戏不做家务,他认错倒是快,但不改,前天我都睡着了,他又爬起来打游戏。我说你来刷碗,他倒是也会做,但是他收拾完的厨房,简直比收拾前还要乱…”诸如此类的小错误,都在她老公身上不断上演,约定好的事情要么就是忘记做,要么就是拖拖拉拉,无论多么简单的小事,他好像总能轻而易举搞砸。跟他发火也没用,他永远态度端正,一脸无辜,倒好像我那暴跳如雷的闺蜜是个“坏人”,总是不依不饶的愤怒着。这些让闺蜜跳脚的小事,积累多了就成了婚姻里的大事,就像她老公的愤怒,持续叠加,总要找到出口,最后形成一种能量团,不生气不发火,但依然能伤害对方,这就是被动攻击。被动攻击型恋人不会跟你正面交锋,不会在你发火时用语言回敬你、刺伤你,但这不代表他们真的没有脾气,只是他们用迂回的方式表达愤怒。02闺蜜老公口头上答应了不打游戏,没有表示任何异议,看似“顺从”和“妥协”,但趁她睡觉偷偷地玩,这实际上是在用行动无声的抗争;还有那些总是被他“不小心”遗忘或是忽略的约定,都是在被动地表达:我不愿意这样做。简单地说,我不跟你直接起冲突,但我依然有我的态度,我要还击,哪怕是被动的方式,也依然可以激怒你。哪有什么真正脾气好的人,一个在婚姻里处处受限、不停被要求的丈夫,有多大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规矩?他接收了那么多愤怒的能量,有多大可能心平气和去完成对方交待的事呢?为了不让自己的内心失衡,他得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发泄方式。闺蜜不能理解,他有意见他不愿意可以直接告诉我啊?哪怕跟我吵架都可以啊?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对待我呢?被动攻击型的人其实并不会把这种方式一以贯之,他们会挑选被动攻击的对象——常常都是控制欲强,或者说在关系中更强势的那一方。因为这种关系模式和互动模式让他们感觉熟悉,无意间再次复制了以往的经验,比如在早期经历中有强势的父母、老师、长辈等等。被动攻击型的人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他们接受愤怒和指责后无力反击,但情绪一旦唤起,就必须找到出口。小学时有个同学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曾在放学后单独留他在办公室写作业,但第二天老师更生气,因为这个同学写的非常慢,一直拖到了保安来清人都没完成,但同学坚持表示“写得慢不是我的错”,老师虽然生气又没办法批评他。回想起来,小孩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学会了被动攻击——不能反抗规定,又不敢顶撞老师,于是就拖沓磨蹭,再次激怒老师。当这样的方式一次次奏效,被动型攻击的人从中“获益”,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表达愤怒,攻击对方,但又让对方无能为力。03被动攻击不是只会出没在亲密关系当中,工作、交友也会遇到类似的人。他们通常会很真诚很顺从地表面上答应你、满足你,但真做起事来,却总是会用一些小失误、小毛病惹怒你。说好跟你配合工作的同事,总是突然掉链子,答应准时来聚会的朋友三番五次迟到,聚会现场还总是闷闷不乐……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能自己生气,因为被动型攻击的人的确没犯什么大错误,每一件都不至于让人大动肝火,但经不住频繁发生,如果你因此而发怒,好像反倒变成你斤斤计较。我闺蜜终于因为老公多次忘记给车加油而发火,但老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真不是故意的,而且这是小事,你不至于生气吧?”你看,遇到被动攻击型的人,表面相安无事,实际上却让人难以忍受。但是生活里会用这样方式的人真的很多,我们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运用“被动攻击”,有时候表面答应着好,没问题,但背后却拖拉遗忘找理由和借口敷衍,甚至最后干脆甩手。被动攻击算不上一种错误,这背后有苦衷,因为愤怒的权利被剥夺,压抑和隐藏它,渐渐地变成了不会表达愤怒和情绪的人,又不能让自己内心失衡,只能用其他方式去发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但的确不是一个良性的、积极的解决方式。04如果你是被动型攻击者,首先还是要觉察它的存在,学会用正面的方式去表达,成年后的被动攻击大多是对童年早期经验的复制,是一种情感投射,并不代表现在的你依然在关系中处于弱势,你不再是没有独立思想需要依赖父母的孩子,所以你有表达情绪的权利,并且有能力去回应对方的愤怒。这种回应不是恶语伤人的反击,而是用平和的态度去讲出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和态度。被动攻击其实是一种“自我攻击”的变体,愤怒的情绪已经在实施之前伤害了被动攻击者本身,才会转化成指向外部的攻击。所以,你不正面表达愤怒,就是在伤害自己。如果你遇到了被动攻击型的人,而他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伴侣,有几种应对方式可以参考:1、自查被动攻击需要触发它的情境和对象,有可能在相处过程中是你给对方施加了太多压力而造成:比如过多的控制、指责、挑剔等等,要自查在关系中,你是否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是否有态度过激、是否多次攻击对方?2、主动打破恶性循环愤怒—被动攻击—愤怒,是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相处模式,这只能造成两个人的愤怒情绪在彼此身上流动,却始终没有消解。所以,要给对方正面发泄情绪的机会,鼓励对方直接表达感受和想法,这样才能打破这种循环,把彼此从愤怒中解脱出来。3、建立边界并设置后果被动攻击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要明确地告诉被动攻击者,你能接受的限度,如果触及底线,你不会忍受。也要明确指出,即便是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被动攻击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这会让你们无法建立信任甚至破坏你们的关系,这是对被动攻击的一种约束。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说: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虽然表达愤怒看似会造成一时的气氛紧张,但实际上它是在正面化解情绪和冲突,而那些看似好脾气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往往不是你想的那般“友善”,很可能他们会用被动的方式去回击你。作者简介:大将军郭,心理学圈儿最后一朵儿接地气儿的性感女青年,致力于性感而又实用地传播心理学知识,专业而又通俗地吐槽点评热门话题,精准而无痛地治愈大众心理创伤。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微博:@大将军郭。责任编辑:Spencer &郑锦燕
高校心理咨询师
海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
我尊重并愿意陪你去看内心花开花落的地方
无论是风是雨都愿意陪你并一同走过
400.00元/50分钟
受教了,谢谢!被动型攻击人格|令人恼火的人格特质
我的图书馆
被动型攻击人格|令人恼火的人格特质
被动型攻击是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是要和具有“被动型攻击 (passive-aggressive) ”行为的人相处 ,这是一个让人为难的问题 。本文将带你了解这种令人恼火的人格特质 ,以及如何处理这种隐晦 、间接的被动型攻击行为 。
与具有被动型攻击行为的人相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社交情景 。这一行为有许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有一些人的表现形式相当隐晦 、微妙 ,让人难以捉摸 。
被动型攻击是一种通过典型性静默 ,表面上无动于衷却间接地表达敌意的消极行为 。
具体的表现从日常社交和工作任务消极的抵抗 (例如: 不积极 、拖延 、故意降低效率 、故意忘记事情等) 到倔强 、怨恨的表现 ,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行为举止 (例如: 表面上很热心 ,但却有意的添乱)
,你能在各种情形下感受到它 ,我们都很熟悉这种感觉 。
美国心理学会 (APA) 已经不再将被动型攻击人格视为一种正式的人格障碍来看待 ,但无论是发生在我们身上 ,还是我们如此对待别人 ,这种行为依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麻烦 。尽管我们不会将每一种使我们不舒适 、威胁或恼怒的行为都当作病态表现来看 ,但当被动型攻击发生时我们还是要有能力认清它 ,并尝试以最有效的方式应对它 。
在我们正式开始之前 ,先回顾一下 ,我们如今称之为被动型攻击的这个东西 ,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离奇的发展历程 。
被动型攻击是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是要和具有“被动型攻击 (passive-aggressive) ”行为的人相处 ,这是一个让人为难的问题 。本文将带你了解这种令人恼火的人格特质 ,以及如何处理这种隐晦 、间接的被动型攻击行为 。
与具有被动型攻击行为的人相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社交情景 。这一行为有许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有一些人的表现形式相当隐晦 、微妙 ,让人难以捉摸 。
被动型攻击是一种通过典型性静默 ,表面上无动于衷却间接地表达敌意的消极行为 。具体的表现从日常社交和工作任务消极的抵抗 (例如: 不积极 、拖延 、故意降低效率 、故意忘记事情等) 到倔强 、怨恨的表现 ,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行为举止 (例如: 表面上很热心 ,但却有意的添乱)
,你能在各种情形下感受到它 ,我们都很熟悉这种感觉 。
美国心理学会 (APA) 已经不再将被动型攻击人格视为一种正式的人格障碍来看待 ,但无论是发生在我们身上 ,还是我们如此对待别人 ,这种行为依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麻烦 。尽管我们不会将每一种使我们不舒适 、威胁或恼怒的行为都当作病态表现来看 ,但当被动型攻击发生时我们还是要有能力认清它 ,并尝试以最有效的方式应对它 。
在我们正式开始之前 ,先回顾一下 ,我们如今称之为被动型攻击的这个东西 ,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离奇的发展历程 。
& 被动型攻击历史 &
被动型攻击行为最早记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它被用于描述拒绝执行长官命令的士兵 。在一份 1945 年的美国陆军部备忘录上 ,记载了这些通过被动型攻击行为来逃避责任的士兵 。这些士兵并不敢公开大胆的违背命令 ,但是他们通过消极的举止 (例如: 噘嘴绷脸 、倔强 、拖延 ,低效等方式) 表达他们的反抗 。陆军部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不成熟的 ,是一种对“军队压力”的反应 。
在这之后的数十年间 ,被动型攻击这个术语一直出现在军事医疗的记录中 ,并在之后广泛地流传于美国心理学界 。正如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 Christopher Lane 记载的:
在了解了这些服役人员的怪异模式后 ,心理治疗专家们很快开始将这个现象原封未动的套用在普通百姓身上 。正如 1952 出版的第一版 《心理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 中所描述的 ,美国心理学会直接从军队备忘录中借来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事实上 ,Ta 们依此标准诊疗了大量行为和疾病个例 ,陆军部的这次挫折无意间为大众长期的病理学建立了基础 。
美国心理学会还将被动型攻击这个概念应用在工作和家庭的冲突解释中 ,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士兵的不服从这一问题上 。心理学家们开始以这个概念去分析工作场合和家庭情境下的类似问题 。
而这带来的影响远超出人们最开始的想象 。美国心理学会将这种常见的行为列入正式的人格障碍; 许多冲突被定义为“病态”特质 ,从而进一步被评估为病理性的 。Lane 解释道:
心理学会很快宣称 ,具有被动型攻击人格的商人或家庭主妇有病理性的“不稳定特质” 。他们的行为表现明显偏离常态 ,而那是一种在未经治疗的前提下可能随时复发的症状 。美国心理学会并不是简单的过度夸大日常行为 ,而是将它们重新定义为生理或神经学上的失常现象 。而这正是当时整个美国心理治疗界的热门趋向 。
依据 1968 年版的第二版 《心理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
,美国心里学会对心理疾病的定义忽视了人格特质的因素 ,认定这些表现需按照终生适应不良症状进行干预治疗 。诊断手册中新增的两条诊断标准严重增加了误诊的可能:
被动型攻击行为反映了个体所感知到的 ,却不敢公开的敌意 。当患者不能从他与过度依赖的某个人或组织的关系中得到满足时 ,这种怨恨往往藉此行为表现出来 。(APA, 1968, 第 44 页, 编码 301.81) 。
用 Lane 的话来说 ,诊断手册的描述不仅将人们不高兴的表现刻画为不合理的行为 ,还将许多没有称心工作的人 ,置于人格障碍的模糊边缘 (一个全家都有病的年代)
被动型攻击人格障碍 (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曾被视为正式的疾病诊断标准 ,被使用了近半个世纪之久 。
最终 ,在 1994 年出版的第四版诊断手册中移除了这一标准 。经历了漫长的争辩后 ,人们最终达成一致: 将这种情形和行为模式置于严苛的诊断标准之下并将其视为是一种人格障碍 ,可能有些过分了 。此外 ,美国心理学会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其作为一种明显的人格障碍存在 ,而且被动型攻击中所包括的内容最终都能被其他人格障碍所解释 。
这种人格障碍后来被重命名为抗拒型人格障碍 ( Negativ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
,消弱了其强度并在附录表明——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无论如何 ,我们都不能否认被动型攻击行为的存在 ,它给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麻烦 。
& 重新认识被动型攻击行为 &
美国心理学会认为 ,满足下面四点或更多即可被认作是被动型攻击行为:
1. 对正常社交与工作安排产生消极抵抗
2. 总是抱怨被人误解 、不被大家欣赏
3. 总是绷着脸 ,带着和人争辩的情绪基础
4. 频繁地 、无理由地批评权威
5. 嫉妒 、怨恨那些显然比自己更幸运的人
6. 过分夸大 、固执地抱怨自己的不幸
7. 在充满敌意的蔑视与懊悔间切换
另外 ,被动型攻击人格与病态自恋者的表现有相似之处 。包括过度的自我价值感觉 ,缺乏对冲动行为的控制 ,共情无能 ,自以为是 。
& 人格成因和风险因素 &
被动型攻击人格的形成尚未明确 ,但是它很可能是社会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001 年 ,一项对学龄期双胞胎的研究结果表明 ,被动型攻击在双胞胎间的同时出现比率约为 50% ,这体现了遗传的作用 (此结论极受争议)
。因为它很可能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比如虐待孩子 ,严苛麻木的教养方式 ,以及对孩子的冷暴力 。反直觉的一点在于 ,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也可能成长在备受关爱但要求苛刻的家庭中 。
美国犹他大学神经心理研究协会的 Dr. Lorna Benjamin ,对这一问题的成因是这么解释的:
长子是家庭中最容易出现这种状况的人 。当更年幼的兄弟姐妹出生之后 ,作为年长的孩子突然被期望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甚至超出 Ta 的能力范围 。由于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 ,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对父母的要求产生恨意 。
这种带有恨意的共处 ,是被动型攻击产生的核心所在 ,在他成年以后 ,当老板 、老师或伴侣对其有所期望的时候 ,这种模式就继承到面对这些权威的情形之中 。这些带有被动型攻击行为的人 ,他们的内心充满不被自己认可的冲突 ,饱含愤怒的善意 ,带有蔑视的顺从 ,还有精心掩饰下的行动方式 。
就风险因素而言 ,被动型攻击人格可能会增加抑郁 、焦虑障碍 、药物滥用等风险 。
它与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 具有相同的特征 ,有趣的是 ,自恋型人格障碍被认为与恐惧 、决策过程相关 。这两种人格都具有逃避特征 。自恋型人格的逃避源于对负面 、消极的自我经验的恐惧; 而被动型攻击的逃避源于为了避免直接冲突所采取的敌意行为 。
神经生理学的角度上 ,这可能是发生在杏仁核中的问题 。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探测情绪唤起和相关刺激的控制区域 。这一过程可能还与前额叶有关 ,而额叶是负责控制我们以社会接纳的方式去行动的区域 。大脑生理性的变化或受损可能会导致各样的社会行为模式 。
& 如何应对具有被动型攻击的人 &
Signe Whitson 认为 ,七个原因促使人们采取被动攻击:
1. 发怒往往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2. 经过掩饰的敌意就不会引起注意
3. 采取被动型攻击远比培养自信容易得多 ,当然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4. 被动型攻击行为总能找到合理化的借口
5. 用作报复手段简单易行: 它既难以被当场揭露 ,又无法通过人事条例界定 ,使之成为工作关系中完美的侵害手段 。
6. 被动型攻击不需通过肢体打斗就能达到伤害他人的目的 。
7. 被动型攻击有明显效果 ,通过目标对象的反应使施害者的愤怒和沮丧得到宣泄 。
与具有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共同生活 ,工作或是打交道 ,都绝非易事 。万幸的是 ,身处这种境况时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 。
首先要及时辨认被动型攻击人格 。由于它本质上具有间接性 ,所以很难直接的通过行为判断 。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表现包括: 极力避免争吵和冲突 ,自我代入“不可能成功”的境况 ,总是取悦别人来避免冲突 ,总是絮絮叨叨地抱怨“没人想知道我的感受”或“能不能理解我一下”等等 。
其次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并谨慎应对针对自己的被动攻击行为 。评估自己是否有意无意地引起冲突 ,以及判断哪些行为会升级或缓解这种冲突尤为重要 。
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Human Development) 的研究认为冲突后的感受可以作为判定采取策略的效果: 如果感到无力 ,无助 ,愤怒或迷惘 ,就意味着应对机制存在问题 。相反 ,如果自身感到平静 ,同时也使被动攻击者恢复理智并能够有所心得 ,甚至有所改善 ,那么这样的处理就卓有成效 。这样就可以不断筛选出有效的方法来 。
另外 ,心平气和地面对挑衅 ,不要意气用事 ,更不能用被动攻击去还击 。做些健康有益的事情有助于控制情绪 。有可能的话 ,用诚恳的态度使他们放下戒备 ,将话题转移到重要事情上去 。正如 Trulia, Mallory Carra 在博客中所写 ,应当马上开诚布公地沟通 ,而非愤然甩手或以牙还牙 。她引用婚姻和家庭理疗师 Lisa Bahar 的话说 ,通常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给你的感受中隐含他试图沟通的信息 ,但千万不要因此陷入对言外之意的过度解读 。交流的重点放在事情上 ,自信 ,就事论事 ,避免传递出打探 ,冷淡 ,轻蔑和浮夸等负面信号 。
有时直截了当地沟通 ,告诉对方无论何时遇到情况都可以坦诚交流是最好的方法 。留便条或隐晦的暗示并不能起到预期效果 。
知道自己很可能无法改变一个人也很重要 ,划定与对方交往的底线才是一切应对方法的目的 。最终对方——无论是你的朋友 ,同事或亲戚——会意识到在与你有分歧时开诚布公才能最快解决争议 。当然这样的结果需要你持久耐心的付出和努力 ,摸索建设性的方法 ,不断积累正面的反馈 ,在公平的基础上展开对话与合作 。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被动攻击其所以难以预防的原因是()。
A.被动攻击攻击的时间选择在深夜&#61623;
B.被动攻击的手段更高明
C.被动攻击有保密措施
D.被动攻击由于它并不修改数据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要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修改&#61623;
B.要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泄露&#61623;
C.要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使用&#61623;
D.要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阅读
A.只能是程序&#61623;
B.只能是数据&#61623;
C.可以是数据和指令
D.只能是指令
A.&资源管理器&按钮p&快速启动区&p&程序按钮区&及&显示&桌面按钮
B.&开始&按钮p&快速启动区&p&通知区域&及&屏幕设置&按钮
C.&开始&按钮p&快速启动区&p&程序按钮区&及&通知区域&&#61623;
D.&开始&按钮p&资源管理器&按钮p&程序按钮区&及&通知区域&
A.&插入&选项卡中的&文本框&按钮
B.&格式&选项卡中的&文本框&按钮&#61623;
C.&审阅&选项卡中的&文本框&按钮&#61623;
D.&开始&选项卡中的&文本框&按钮
A.电子数字计算机&#61623;
B.通用计算机&#61623;
C.数模混合计算机
D.电子模拟计算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动攻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