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都玩什么这样聊天了吗

现在日本年轻人都这么说话了?!
最近总有人问我“吸猫”了吗,我表示不是很懂你们这群年轻人在讲什么...原谅我很老土...跑去查了一下才明白其中奥义...
说起这个,现在不管哪儿的年轻人讲话都越来越难懂了,表示不紧跟时代好好学习属实会有代沟了...因为怕下次去日本又听不懂日本年轻人讲话,所以特意整理了一份现在日本年轻人用语,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ワンチャン」
「One Chance」的略语,在大学生中非常常用,常用来表示「少ないけれどチャンスはある/虽然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有机会的」「可能性がなくはない/并非没有可能」等意思。
「それな」
在与人对话时,对别人发表的观点意见无论同意与否,或是不知如何回答时都先说一句「それな」,表示对对方的话有所反应,但不表明意见。
「詰んだ」
相当于日本将棋中的「詰み/将死」,表示失败、无助、无望等意思。常见的用法有「28歳でフリーター…人生詰んだわ…/28岁了还没找到工作,人生无望了啊...」「Facebookで同級生に発見された…詰んだ/在脸书上被同学发现了...完了...」等。
「あーね」
是「ああ、なるほどね/啊,原来是这样啊」的省略,在对话中用于对对方的回应,据说原为福冈方言,后流传至全国。
「ゆーて」
这一词无固定含义,常见的用法有三种:
1.相当于「そうは言っても/虽说如此」和「とは言っても/虽说如此」;
2.当对对方的话表示肯定或有同感时,可以代替「うん」「そうだね」和「分かる」等;
3.在开始讲话之前说一句「ゆーて」,表示要开始发言了,无特殊含义。
相当于「すぐに」「間髪入れずに」,表示立刻、马上、刻不容缓地做某事,常见于公司职员的对话中。
「り」表示「了解(りょうかい)」,也可用「りょ」,主要用于年轻人之间。
「ギガが減る」
「ギガ」是手机移动数据流量单位,年轻人现用「ギガが減る」表示流量减少,?ギガが足りない?就表示流量不足。
「アチュラチュ」
类似于「アツアツ/滚烫、热烈、热恋」,是最亲密的男女关系之间的一种表达,「(*?ε`*)?????」什么的,好害羞哦...
「パリピ」
「パーティピープル(party people)」的省略语,形容那些热衷于聚会、聚会中的活跃型人。
看到这儿我表示不好好学真的会有代沟!你还知道什么流行词,快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
八月外唐生日月
课程报名优惠多多
文化体验课课时增加!
微信报名还有更多优惠哦!
快快来报名参加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现在的年轻人,你不懂点星座,都没法跟他们聊天现在的年轻人,你不懂点星座,都没法跟他们聊天糖块儿百家号在压力四伏、数据驱动的年代,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在12个星座中寻找慰藉。星座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有人用星座来预测未来,有人用星盘来指点迷津,有人时常浏览星座专栏,比看股指走向还认真还着迷。星座为何在年轻人中这么盛行呢?星座相比较古典时代,现代社会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英国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曾经说过:“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性的社会,任何东西都很难积聚成形,机车刚刚向前移动几步,铁路就摧毁了,脚印被消除的干干净净,东西刚堆放到一起,它们就土崩瓦解了,而且很快会被忘记。”与之相应的是,现代人的生活集体节奏加快,在职场,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一辈子在一个公司里而不换工作了。在情场,与从前的“白首不相离”相比,现代人的情感变化频率也加快了,以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播放个人VCR的时候基本上每位嘉宾最少有三位前任。而电影《前任3》成为票房黑马,也正因其引发了情史复杂情路坎坷的现代年轻人的共鸣。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以过去人的慢节奏来看,预测的“未来”是以“年”“五年”甚至“十年”为周期的,比如预测某属相人青年时期运势如何,中年时期如何,老年时期又如何。而在这个稍纵即逝变幻莫测的年代,人们对命理的期待和好奇也会有所变化。星象的预测是以“周”“月”为周期,遭遇情感危机,查本月爱情运势;工作难以抉择,查与本月职业走向。相比较多年以后,年轻人更加珍惜能够把控的现在,相比较一生运势,年轻人对下个月能否加薪升职,最近是否脱单更加期待。现代社会是一个变得越来越个体化的年代,使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以及后果负责,这样的结果使得人们变得更加孤独,需要一种归属感,得到一种宿命的心灵安慰。“归属感”是从远古时代就根植在基因里面的,对于古典时代的人类,可以是国家种族亲族,对于逐渐个体化的现代人,星座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归属感。星座满足了脆弱的现代人的心理诉求:同一类星座人见面也会类似于“他乡遇故知”。星座类似于一种个人性格档案,现代年轻人询问“你是啥星座的?”就像古典人类询问“你信奉哪个神?你是什么地方人?哪个宗族的?”如果是一个星座,会找到温暖安心的归属感。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失恋或失业了,在从前,朋友会一直陪伴、耐心劝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要自苦了,一切都会过去”;亲戚也会劝说:“不要紧,振作起来,山不转水转,会好起来的”;甚至街头巷尾的调解是非的阿婆大妈也主动包揽了安慰失意之人的责任。但是现代人的居住情况和社交圈子,已经没有人会对不相干人的情绪如此好奇或体贴,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生活或者更好的生活在倾尽全力。即便是亲朋,也免不了会觉得“你总是向我倾倒你的情绪垃圾是在欺负我”。一再向好友倾诉自己的情绪也会成为对方的负担,甚至会压翻友谊的小船。可是,在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干预机制还不发达,很少有机构义务进行心理创伤治愈,于是网络上的星座预测就承担了这个疏导和安慰的任务。当失意之人从星座的运势里看到自己这一段时期“不怎么顺利”,把坎坷和苦闷归因于性格,转化成宿命,多少会有些释然,有助于接受现实挫败,帮助自己进行心理康复和重建。不仅仅是失意和挫败之人需要找到心理重建,有研究发现,人在青春期经常会有“我是谁”的危机感,而星座文化能够满足迷茫期的少年们认识自我的需要。星座预测告诉冬天生辰在水瓶座的人:“你富于研究精神,喜爱一切新奇、新鲜的事物,乐于接受新的发现,具有好的观察能力及建立理论的能力,常常造成哲学家、科学家或成为一位人类行为研究者。”还会告诉射手座:“你意志坚强思想独立,有良好的直觉和社交能力。”还会说白羊座“执着坚韧,从来不在任何困难和失败面前低头……”星座文化能够让少年们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找到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人是社会动物,甚至是被环境塑造的,多少都会有“从众心理”:容易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来顺应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换句话说,别人的期待和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慢慢向着别人期待的方向靠拢,从而实现这个期待。聚会中,听完一段关于某人的八卦或段子后,用“他一定是狮子座”来总结此人个性。聊天时,用“难怪呢!原来他是处女座啊”给某人贴标签下定义。星座成了甄别同类、规避矛盾的一个快捷方式。提起某人是水瓶座,对此人的精灵古怪大家都会表示心照不宣,而双鱼座的强悍、天蝎座的严谨、金牛座的勤奋……仿佛都是这些星座的自带属性。如果周围的朋友见面也经常谈论星座,用星盘算爱情、事业运势,即便是为了追逐时尚或增加谈资。不被视为异类,我们也很自然地会相信星座文化,讨论星座文化。使得谈论星座逐渐成为一种社交需要。心理学上有个巴纳姆效应。巴纳姆(Barnum)是个有名的马戏艺人,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一句话:“永远要让每个观众都感到自己若有所获。”根据巴纳姆效应,对这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我们会认为是在精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失意的人们通过星座缓解了暂时的痛苦和焦虑,重新找到了失去的自我;迷茫的青少年根据这些断言,对自己有了信心,从而完成对自我的认同。年轻人们根据这些星座指导成功解决矛盾时,会恍然大悟,会醍醐灌顶,于是更加相信星座文化。同星座之间存在“鄙视链”。在12星座中,8月23日至9月22日出生的人总会被特别提及,因为他们是处女座。在各种星座性格分析中,处女座都会被贴上“完美主义者”的标签,处女座的男性被认为是吹毛求疵的。这些标签在社会上已成为某种固有看法。一些雇主为了显示自己求贤若渴,甚至会特意强调,“我们也欢迎处女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也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空洞、大而化之、放之四海而皆准,他仍然认为这是在说自己,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简直说得不能再准了。星座就符合这点巴纳姆效应:即越是使用空泛、笼统的语言描述他人的情况,就越能使他人觉得这些描述是准确的。星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谈资,甚至成为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他们相信,了解一个人的星座可以很快的熟知对方的性情,并采取相应的社交手段。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糖块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抱歉,指定的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或正在被审核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宅了 来聊下这个_百度知道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宅了 来聊下这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变懒了,也可能是因为不喜欢与人接触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活是不想活了死也不敢死”,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丧了吗?
▲宝姨歌单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
这一年下来,
你月半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
好像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完成,
转眼就过了一年,
然后我就不得不承认我又老了一岁。
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脱节,
宝姨我前段时间特意做了个小调查,
本来是想了解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但是不知道怎么滴聊着聊着就扎心了,
我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常态有这么丧:
“我不喜欢出去玩,平常喜欢在家宅着,打打游戏看看剧;最近沉迷养蛙,但看到养的蛙其实是在养野男人后心态崩了。”@Cindy
“对于觉得社交是浪费时间且无趣的人来说,生活本身已经够乏味了,真心不想再去 social 给自己添堵。“ @大沐沐
如果要给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划分一个比例,你觉得“不喜社交”这个人群占多少? 我没有办法统计,但“社交恐惧症”这个词却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比起聚会等活动,我更喜欢独处,城市虽大,熟人虽多,却没有地方可以去,或者说乐意去的地方,还是家里舒服,看剧上网睡觉干啥都比较自在。”@林狗
除了“不喜社交”的人,还有一群是觉得生活无趣的人,“每天都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感觉也找不到什么乐子。”
“我觉得我和爸妈没办法沟通,每次听音乐放出来,他们都会骂我,bangbangbang 这样的会说,然后慢歌他们会说我净放没调子的歌。”@BLBL
“我现在发朋友圈都会分组,屏蔽我爸妈,因为怕他们不理解,有代沟。”@匿名
“你发朋友圈会屏蔽你爸妈吗?”这个问题问我身边的朋友,10个里有9个都会屏蔽,并且屏蔽爸妈的理由也很简单:
“我发跟对象秀恩爱的会屏蔽,不想他们一直追问“;“我的生活太新鲜,他们看不懂,总是会错意。”;“有时候感冒发烧打个针发个圈其实都是小事,但爸妈看到了恨不得连夜赶来,不想他们过度关心。”……
比起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解释自己的生活状态,屏蔽爸妈实在是一劳永逸,只是不知道当爸妈知道我们会屏蔽他们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是御宅一族,喜欢看动漫玩电游,非常沉溺,我有想过要把这个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但又很迷茫,怕没前途。”@秋叶原
“我喜欢涂鸦,喜欢在街头画画,但我爸妈不支持,他们觉得我不务正业。”@大头
亚文化流行在年轻人中,已经是个常态现象。年轻叛逆,不喜欢从众,而亚文化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喜欢亚文化归喜欢,当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事业,却看不到前途,你会怎么选?
“我很喜欢嘻哈音乐,偶尔也会自己尝试着写一些歌,但最近看到一些嘻哈歌手被打压,我不知道还该不该继续做下去。”@Li
聊完这波之后,心情是抑郁的,
感觉要猛灌十碗鸡汤才能缓过来。
好在我还有救心丸,
另一波年轻人的故事,没有那么丧。
“生活的 G 点从来都需要自己创造”
因为现在社会的压力太大,当代很多青年不堪重负,变得消极、颓废,失去了生活创造力,并美其名曰“佛系”。
前段时间看了#绝对夜计划#的“扯淡动物”,这种荒诞无厘头的拍摄手法看似简单无聊,其实告诉了我们要刺激生活的 G 点并不难,需要的是你的敢想敢做,哪怕只是一些很无厘头的想法。
▲“扯淡动物”? 什么 jb 玩意,莫名其妙,是我看完的第一反应。
大多数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过得非常乏味,不喜欢社交,觉得生活很无趣,每天早已习惯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麻木在每天程序般设定好的生活里。
那些说讨厌社交喜欢独处的人,是真的喜欢独处吗?还是只是享受“宅在家里”带来的安全感而已?那些抱怨生活无趣的人,其实也并非不愿去改变吧,而是平淡的生活需要一点波澜,需要有东西来刺激。
人无趣真的不能怪生活无聊、社交无聊;其实我们只是缺需要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来刺激我们生活的 G 点,像小老虎在视频里这样无厘头不合理又怎样,至少这个晚上的 G 点他有了,你呢?
“有时打破一种隔阂,需要创造一个契机。”
看到说和爸妈有代沟的时候其实还蛮感同身受的,因为我读书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感觉;现在发朋友圈屏蔽爸妈,也成了一种常态。
感觉生活中的很多事,有形无形之中都让我们和父母之前产生了隔阂,并且无力去打破。
▲比如爸妈对表情包的解读
说到这个让我想到了一个滑板店主理人举办的80’s Old School Party,PARTY 现场跨年夜,大家都穿上了爸妈年轻时最潮的衣服,没有 EDM 没有社会摇,只有 DISCO、爆炸头、喇叭裤、花衬衫……
他的初衷可能只是单纯的想要年轻人可以感受到爸妈年轻时的复古潮流,但我却觉得这就是一个打破两代人隔阂的契机。
主办人用这样的方式让两代人相遇交流。增进沟通和理解,不一定非要开卧谈会吧?带着爸妈一起happy,有些东西没准玩着玩着就理解了。
▲#百城绝对夜计划#银川站- 80’s Old School Party
我们一边嚷嚷着父母不理解,一边把心门关上,分组朋友圈,不让其可见,是不是有点太矛盾?
其实咱爸妈比想象中的要 open 得多,他们甚至都不会介意你屏蔽他们。
“你胡乱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光是一种宣泄,
也可以成为一种力量。”
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是很多人都渴望的,要是能名利双收就更好了,但如果自己爱好的恰好是小众的、亚文化的,不赚钱的,又该不该把它变成自己的职业?
分享一个街头艺术家 fansack 的故事,可能大家对 fansack 不熟悉,不过没关系,他也是我们年轻人中的一份子,他也是想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职业,区别是,他做成了艺术家而已。
▲#百城绝对夜计划#成都站-当代城市艺术跨年派对
fansack 从 15 岁那年因为玩滑板接触到了街头艺术,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从之前的滑板涂鸦少年,到今天当代城市艺术家,其中的过程的我们没有办法想象。
但生活中像fansack 一样爱好亚文化的不占少数,能像他一样成为艺术家的,真的不多。如果非要说 fansack 有什么成功的小窍门,我觉得是一种信念。#对,就是很虚,但又是事实
一些个人经历和成长成就了fansack ,他在创作中发现“街头艺术不仅能表达一种宣泄,同时也成为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引起思考甚至给予人心的安慰。创作的生存状态、给予自己内心的作用,以及对于他人内心的影响。“ 这些都让他迷恋,所以当他从开始从创作起,就没有想过要再离开。
fansack 的夜生活和我们也差不多,如果是在巴黎的话他晚上一般都是在画画,在成都的话晚上经常都会去有趣的地方听听好音乐碰碰朋友。
我觉得他一开始可能并没有想把自己喜爱的做成事业能不能赚钱这回事,他就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创造力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诠释 fansack。
每个人的经历都没有办法复制,而你能做的,是你得先找到你的信念,不论你喜欢的是什么,你所创造出来的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力量。
#百城绝对夜计划#
前面的这三个例子,都是我在#百城绝对夜计划#里看到的,这个夜计划是 ABSOLUT 绝对伏特加发起的一个极具创新的跨年玩法,目的就是希望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燥起来,希望潮酷青年们可以将创造力持续迸发并加以实现,给枯燥的明天加点猛料。
在大家都在流行丧文化、佛系的时候,#百城绝对夜计划#就像一股清流,他用这样一个大型的跨年活动把年轻人都聚集在一起,任由他们发挥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法。
▲#百城绝对夜计划#承德站-跨年“撕”脸大爬梯
夜跑、篝火、摇滚狂欢……100 个城市的跨年主题都不一样,但每一个参与的年轻人都得到了释放。
▲#百城绝对夜计划#上海站-复古摇滚跨年夜
▲#百城绝对夜计划#香格里拉站- 藏式篝火跨年派对
▲#百城绝对夜计划#绍兴站-夜跑18公里
这些爬梯,让我这个习惯独处的孤寡老人都忍不住想要参与。如果让我举办的话,我可能会想玩一场,异装癖趴?
马上就要到农历的跨年夜,
今年的跨年夜你是守在电视前看春晚,
还是已经有别的乐子?
年轻人的生活,
本来就不该只有一种玩法。
不管你最后干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开心。
2018 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
不要再丧了。
我的粉丝群里面可以相亲,
加管理员:
了不起的老母鸡:gs
栗子怪:lyn
美编 美子 | 图片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的年轻人都玩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