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右自备电厂装机容量量?

华电土右电厂
招标客服电话
400 803 6699
华电土右电厂
华电土右电厂
 内蒙古华电土右发电有限公司地处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东10公里,距包头市35公里。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位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之间,东与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毗邻,南隔黄河与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相望,西和包头市郊区相连,北与固阳县、武川县接壤。土右电厂是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独资建设的火力发电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拟建的坑口火力发电厂,工程建设规划装机容量5000MW,分期建设。主要解决蒙西“十一五”期间的电力缺额。历届领导班子,率领全厂职工艰苦创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的基本方针,大力弘扬“安全、经济、科学、文明”的企业精神,培育和塑造了“开拓进取,敢为人先,惟旗是夺,争创一流”的企业群体价值观,“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使主业多经齐头并进,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当前位置: >
重磅 | 十年数据读懂电力十大形势!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形势分析(2017)(上)
原文首发于2017年第3期《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能源情报研究中心 蒋学林 李丹丹 崔晓利2016年已经过去。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电力发展与改革形势如何,值得深入关注。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5.0%,高出此前的普遍预期;电力装机依然保持大干快上的迅猛势头;电力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下探;电力投资稳中有升,电网投资大幅增长。结合近十年运行情况分析,2016年我国电力工业运行颇具独特性。一、全社会用电量恢复性增长,电力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预期,但在近十年中仍居低位国家统计局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国民经济的良好开局,也带动了全社会用电量的恢复性增长。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5.0%,好于此前社会预期。中电联曾于4月、7月、10月在全国电力行业供需形势季度分析预测报告中三次调整预测: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左右;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左右。从十年情况看,这一用电增速仅高于2014年、2015年,尚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7年以及经济刺激下的2010年、2011年相比,差距甚远。即使相比2013年,也有较大差距。如果刨除闰年因素,其用电增速则预计再降约0.3个百分点。从人均用电水平看,我国2011年人均年用电量3490千瓦时,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到2015年,人均年用电量达到4142千瓦时。今年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1 近十年全社会用电量(单位:亿千瓦时,%)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二)第三产业用电增速最高,电力消费结构再优化2016年,各产业用电量增速差距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用电量42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用电量7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0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从2007年以来的用电增长看,也是第三产业增幅最大。与2007年相比,2016年第一产业用电增长24.57%,在所有产业中增长垫底;第二产业增长69.05%;第三产业增长149.9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123.23%。后两项用电均实现了翻番。表2 近十年全社会用电结构(单位:亿千瓦时)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十年来,全国用电结构主要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减少比重、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增加比重方向转变。其中,第一产业减少0.9个百分点,占比已不足2%;第二产业减少5.4个百分点,但仍占七成以上,未根本改变用电结构;第三产业增长3.7个百分点,总比重与城乡居民用电接近。图1 2007年全国用电结构图2 2016年全国用电结构二、全国电力装机容量仍快速增长,电力结构得到优化和改善(一)全国电力装机增长1.2亿千瓦,高居年度新增榜眼之位截至2016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46亿千瓦,同比增长8.2%,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3.2个百分点。全年基建新增电力装机1.21亿千瓦,在历年新增量中仅次于2015年的1.4亿千瓦,也是连续第四年年增超过1亿千瓦。2006年是我国年增基建新增容量超过1亿千瓦的首个年份,2007年延续一年过亿后,在“上大压小”等政策的大力淘汰下,尽管年新投产容量多在9000万千瓦以上,但年净增装机容量多年未超过1亿千瓦。直到2013年,开启了连续四年过1亿千瓦的局面,其中2015年创下超过1.4亿千瓦的历史纪录。表3 近十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单位:万千瓦,%)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增量数据原资料有出入,差距过大者根据总量进行了计算调整。(二)电力结构得到改善,火电装机比重降至64.04%2016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中,水电装机3.32亿千瓦,占比20.18%;火电装机10.54亿千瓦,占比64.04%;核电装机3364万千瓦,占比2.04%;风电1.49亿千瓦,占比9.03%;太阳能发电7742万千瓦,占比4.70%。与2007年相比,虽然火电主力位置未变,但电源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图3 2007年全国电源结构图4 2016年全国电源结构2007年以来,十年合计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亿千瓦,年均增长超过1亿千瓦,堪称我国电力工业史上增长最快时期。十年来,水电和核电装机比重变化不大,略有下降和上升。最大变量是火电和新能源发电,其中火电装机比重下降了13.38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则上升了约13个百分点。全国累计风电装机于2010年(并网风电装机201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太阳能发电装机则于2015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表4 近十年电力装机结构(单位:万千瓦)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三)火电新增装机有所收窄,太阳能发电年增装机持续猛扩2016年,火电新增装机4836万千瓦,尽管在所有发电装机中仍居第一位,但较上年新增容量已大幅缩减1800万千瓦以上。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多主体竞争刺激下,电力装机进入大扩张时代,火电持续成为扩张主力军。2006年,火电年增装机创下9207万千瓦历史纪录。2008年后受煤价上涨、煤电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火电增速有所放缓。2013年后,受煤价走低、审批权下放等因素刺激,火电增速再次上扬,2015年创下近年来的投产高峰。2016年以来,国家开始采取强力踩刹车措施。水电装机近年来持续保持高增长,年投产均在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2013年新增3096万千瓦,成为历史高峰。进入“十三五”后,受“十二五”期间新开工项目不足影响,水电开发进入减速换挡期。2016年,新增水电1174万千瓦,为近十年来年投产最小。近年来,核电一直不温不火。全国核电装机十年合计新增2600多万千瓦,在所有发电种类中增量最小。党的十八大之后,核电呈现加速之势。年,核电新增容量分别为221万千瓦、547万千瓦、612万千瓦、647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总体快速增长,但“风光”不同。2016年,风电新增1930万千瓦,远低于上年新增超3000万千瓦的纪录,也低于2014年新增2101万千瓦的行情,为历史上年增容量季军。太阳能发电方面,2009年新增并网光伏发电2.79万千瓦、年投产首次超过1万千瓦后,基本保持了几何级增长之势。截至2016年底,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7742万千瓦,新增超过3400万千瓦。表5 近年各类发电新增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个别数据与表4存在较大出入。三、电力供需形势更加宽松,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走低尽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达到了超预期的5.0%,但在电力装机依旧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滑。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3785小时,较上年下降了203小时。十年来,除2010年和2011年在经济刺激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略有回升外,其他年份均呈下滑之势,十年合计减少1413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有一定波动性,但整体下滑较为严重。2016年,火电利用小时数4165小时,同比下降199小时,与2006年相比十年累计减少了1447小时,为1964年以来最低水平。按照年利用5000小时计算,火电过剩程度为16.7%,过剩约1.7亿千瓦;按照年利用5500小时计算,则过剩程度为24.3%,过剩约2.5亿千瓦。这是煤电再扩张受到普遍质疑的重要原因。图5 近十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变化情况十年间,水电、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变化不大。虽然水电“弃水”问题持续获得社会关注,但设备利用3621小时在近年已居较高位置,十年来只低于2014年,比2015年提高了31小时。核电利用小时2015年出现较为明显下降,2016年再降361小时至7042小时,连续三年合计下降832小时。风电利用小时数曾有超过2000小时的年份,但近年来“弃风”问题严重,利用小时数日渐不足。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风电并网运行情况 ,全国风电前9月平均利用小时数1251小时,同比下降66小时;风电弃风电量394.7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9%。全年利用小时达到1742小时,较上年略有提升。表6 近十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单位:小时)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四、全国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张,全球第一大电网之位稳固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43亿千伏安,增长11.1%(注:参考上年数据为负增长2.6%,此处增速应为年度增量之间比值,但也有所出入,总量同比增长应为7.23%);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49万千米,增长5.0%(注:参考上年数据为负增长7.8%,此处增速应为年度增量之间比值,但也有所出入,总量同比增长应为5.73%)。近年来,电网规模持续快速扩张。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连续九年超过2亿千伏安,其中2009年新增高达2.68亿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则保持在3.3万千米以上,其中2010年新增高达4.47万千米。2006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0.05亿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28.64万千米。2009年,两项数据分别达到17.62亿千伏安、39.94万千米,电网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6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分别达到36.09亿千伏安、64.40万千米(由2015年总量加增量计算得出),较2006年增长2.59倍、1.25倍。同期,全国电力装机增长1.64倍、全社会用电增长1.09倍。表7 近十年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单位:万千伏安、%)注:2016年增量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总量和增速计算得出,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表8 近十年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回路长度(单位:千米,%)注:2016年增量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总量和增速计算得出,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五、全国电力投资创历史新高,电网投资和电源投资增速分化(一)电力总投资波动中增长,投资额度创下新高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429亿元、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426亿元。两项合计投资达到8855亿元,较上年增长279亿元,连续第二年投资超过8000亿元,创下电力投资历史新高。表9 近十年电力投资情况(单位:亿元)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风电投资由计算得出,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十年来,全国电力投资存在波动,但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06年,全国电力投资为5288亿元,一路增至亿元形成高峰。2010年下跌到7417亿元后,2011年上扬至7614亿元。2012年再次下跌至7393亿元,此后连续四年增长。图6 近十年全国电力投资(单位:亿元)(二)电力投资结构沧桑巨变,电网投资大幅增加2016年电力投资增长的贡献全部来源于电网投资,电源投资的贡献为负。全年电网投资达到5426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加近800亿元;电源投资3429亿元,同比下降12.9%,减少500多亿元。电网投资占比达到61.3%,电源占比仅38.7%,这是近年来最为悬殊的网、源投资比例。十年来,网源投资均有波动,但电网投资增势明显。电网投资已连续3年高于4000亿元,2016年更是超过了5000亿元,而电源投资从未超过4000亿元。2016年电网投资相当于2007年电网投资的2.21倍,同期电源投资基本持平。我国电力工业史上,曾长期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现象,电网投资严重不足。但2002年厂网分开后,电网投资力度逐步加大。2009年,电网投资首次超过电源投资,在电力投资中占比50.62%。此后四年,电网投资再次低于电源投资,直到2014年再次反超,并持续扩大网源投资差距。图7 近十年全国电网电源投资情况(三)火电投资逆势增长,水电投资再次走低当前,火电(主要是煤电)过剩之声甚嚣尘上,但火电投资却逆势增长。2016,全国火电投资1174亿元,同比增长0.9%。这是2011年以来的火电投资最高点。不过,从更长历史时期考察,火电投资已多年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全年火电投资曾高达2229亿元,2011年以来保持在1100亿元左右,仅相当于2006年火电投资的50%。图8 近十年水电、火电、核电投资情况
本文地址:http://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6410.html贤集网,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我来说几句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资讯。免费注册成为贤集网会员,您可以——
电力电气相关文章
电力电气项目推荐
已有 0 人对接
已有 0 人对接
已有 0 人对接
已有 1 人对接
已有 1 人对接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Copyright (C)2014[土右铭牌]土右真正的“高、大、上”项目,原来是这样的
日17点00分,华电土右电厂2×660MW空冷发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高负荷运行,正式移交生产投入商业运营。
这项目是什么情况?
PS:华电土右电厂项目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我区投资建设的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项目,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660MW+6×1000MW,规划占地2160亩,一期项目静态投资51.14亿元,动态投资54.71亿元。日,一期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内蒙古华电土右电厂新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号)。日,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实现了烟囱施工到顶、锅炉安装到顶、主厂房钢结构安装到顶“三到顶”建设任务。2015年完成锅炉、空冷、变电站、厂房封闭和输煤系统等安装工程,具备发电条件。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2号机组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6月份投入运营,一期项目全部投产运营后,年发电量可达90亿千瓦时。
今天,小编就要深入到华电土右旗电厂,带大家去看一看咱土右真正的“高大上”项目。
厂区外老远就看到的这个“大家伙”是干啥的?别急,听小编慢慢来讲解
步入厂区,处处都体现着央企的专注
这里有漂亮的办公区
整洁的厂房
精细到每一个部件,每一处角落,车间内到处都是严谨有序的工业风格
解谜时刻,原来这个“大块头”就是传说中的冷却塔,全称”双曲线钢结构空冷塔“,这种空冷塔为国内首次应用, 首次应用哦
整洁的厂房内景
正在运转的1号机组 PS:1号机组在168小时运行期间,系统运行稳定,机组负荷满足电网调度要求,电气保护投入率、热控保护投入率、自动化投入率、仪表投入率均达到100%。脱硫、脱硝、除尘装置投入率达到100%,烟尘排放浓度最低达到2.0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正在加紧调试的2号机组
电脑机房是整个机组的大脑,机组运行情况在这里一目了然
党员示范岗
各地区、单位发来的贺信
这个白板充分说明了什么是专业
专管生产的副总孙汝明向我们介绍机组情况
这里是不是足够“高、大、上”?
“这台三合一设备全国领先“
这里是化学车间,干净的有点像食品加工厂
这个超大跨度钢桁架结构煤场,为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封闭条形煤场,环保水平达到自治区领先水平。
了解了这里的”高大上“,有木有啥感想?
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本期编辑:王晨旭
阅读原文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已接近整个美国 但设备利用率却达10年最低_第一财经
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已接近整个美国 但设备利用率却达10年最低
第一财经重华 16:45
来自火电的产能预警继续持续,一季度中国火电总装机已突破10亿千瓦,但火电设备的利用率却为10年最低。
来自中国电力联合会28日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主力电源火电新增装机1746万千瓦,创近年同期新高。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为9.9亿千瓦,所以今年一季度的新增火电装机使得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一举突破10亿千瓦。
中国是目前全球发电装机容量最高的国家。排名第二的美国在2013年的装机容量约为10.39亿千瓦,且装机容量近几年只有微幅变化。从上述数据来看,中国火电、风电、新能源等多种发电形式的发电装机中,仅这10亿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就大致接近整个美国的电力总装机容量。
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放缓和产能过剩压力不减,中国火电发电量已经持续负增长。
《报告》称,局部地区火电装机过快增长、过剩压力进一步加剧。3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装机容量10.1亿千瓦(其中煤电8.4亿千瓦),比上年3月底增长9.3%。火电发电量持续负增长,同比下降2.2%;设备利用小时1006小时(其中煤电1054小时),同比降低108小时,已连续20个月同比降低,为近10年来的同期最低水平。
针对煤电过剩产能,中国的国家能源局日前推出一套组合拳,将推动四份文件落地,严控煤电新增规模。
就在4月25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公布,此前已经召开促进煤电有序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将落实发改委和能源局此前发布的煤电发展有关的4份文件。
这四份文件分别是,《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关于建立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暨发布2019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煤电项目规划建设情况监管工作方案》等文件内容。
国家能源局努尔&白克力局长在会上提出,将加强全国电力规划的指导性,各省(区、市)核准的煤电项目应列入依据国家总量控制目标制定的电力发展规划,未列入的不得核准。经电力电量平衡测算存在电力盈余的省份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煤电规划建设规模。
他还进一步称,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引导煤电理性发展。目前已研究建立基于煤电建设经济性、当地煤电装机充裕度和资源约束情况的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按照红色、橙色、绿色三个等级进行风险预警。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韩水此前解释说,应当抓住当前电力供需形势较为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煤电行业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优化。今年已经发布的2019年预警结果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煤电规划建设的预警程度已经为最严峻的红色。
国家能源局明确要求,取消2012年及以前纳入规划的未核准煤电项目,相应规模滚入当地未来电力电量平衡,待2018年后结合电力供需情况再逐步安排。
其中,13个省(区),包括:黑龙江、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河南、宁夏、甘肃、广东、云南2017年底前暂缓核准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
15个省(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湖北、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2017年底前暂缓开工,正在建设的,适当调整建设工期,把握好投产节奏。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汪时锋
还没有账号葛洲坝水电站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葛洲坝水电站
它位于市境内的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公里。它是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坝型为闸坝,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15.8亿。271.5万千瓦,其中二江水电站安装2台17万千瓦和5台12.5万千瓦机组;大江水电站安装14台12.5万千瓦机组。年均140亿千瓦时。首台17万千瓦机组于日投入运行。
具有发电、改善航道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单独运行时保证出力76.8万千瓦,年157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保证出力可提高到158万~194万千瓦,年发电量可提高到161亿千瓦·时)。电站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输电线路并入华中电网,并通过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距离1000公里的上海输电120万千瓦。库区回水110~180公里,使川江航运条件得到改善。水库总库容15.8亿立方米,由于受航运限制;2013年无调洪削峰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对三峡工程因调洪下泄不均匀流量起反调节作用,有反调节库容8500万立方米。
葛洲坝水电站地理环境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出口、以下2.3公
里处的湖北市境内,是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是的反调节和航运梯级。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为长江总流域面积的55%。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4300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 451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吨,平均含沙量12千克/立方米,90%的泥沙集中在汛期。
葛洲坝水电站相关数据
葛洲坝地图
控制流域面积 1000000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14300 立方米/秒
设计洪水流量 86000 立方米/秒 总库容 15.8 亿立方米
271.5 万千瓦 主坝坝型 混凝土闸坝
最大坝高 47 米 坝顶长度 2606.5米
坝基岩石 砂岩 粉砂岩 砾岩 坝体工程量 580万立方米(一期混凝土)
主要泄洪方式:
枢纽达筑物自左岸至右岸为:左岸土石坝、3号船闸、三江冲沙闸、混凝土非溢流坝、2号船闸、混凝土挡水坝、二江电站、二江泄水闸、大江电站、1号船闸、大江泄水冲沙闸、右岸混凝土拦水坝、右岸土石坝。
葛洲坝水电站通航标准
(三江航道)设计船队: 最大船队为“三驳一顶”,即一艘2000马力拖轮顶推三艘吨船梭型船队,三峡枢纽建成后最大船队为“四驳一顶”,即一艘4000马力拖轮推四艘3000吨驳船的船队。
葛洲坝水电站通航流量
三江正常通航航流量:45000立方米/秒;
三江最大通航流量:60000立方米/秒;
大江最大通航流量:200003立方米/秒;
葛洲坝水电站通航水位
上游:66±0.5米
下游:最高水位:61米 ,最高通航水位:54.5米,最低通航水位:39米
葛洲坝水电站修建背景
1960年代中期虽有“文革”、“”等制约因素,但是,自1964年五六月间提出“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的方针之后,10月全国计划会议提出1966年国民经济计划按照“大小三线建设和一、二线国防工业、战备工程”为重点优先的安排的意见。及鄂西地区,十堰及鄂北地区都成为三线建设地区。至1967年夏已有十多个大中型企业兴建于宜昌。之后,一大批国防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落户于山区。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用电大户,湖北全省及邻近省份陷于电力严重短缺的困境。
葛洲坝水电站
1970年5月,为了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十分紧缺的局面,武汉军区和革命委员会向中央建议先修建。中央在研究了葛洲坝工程与的关系,并听取了对先建的不同意见后,于日批准了兴建葛洲坝工程,并指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长江三峡段,坡度陡,落差大,峡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又有优良的坝址,是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地点。毛泽东曾为此写下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市区西部的长江干流上,坝址距三峡出口2.3公里,距三峡大坝坝址37公里,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因坝址横穿江心小岛而得名。这里的江中有葛洲和西坝洲两个小岛,把长江分割成三条水道。
周恩来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为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水力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同时他还指出:“若不修建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长江防洪就得不到彻底解决,也更谈不上综合利用问题。我们修建,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威胁,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理想,使它永远造福于人民。”
1958年二、三月间,在、两位同志的陪同下,从溯江而上,视察了三峡,踏勘了三峡的两个坝区,便确定了长江的治理和远景规划。
1970年冬,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和讨论了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问题。随后,批示“赞成兴建此坝”。这年12月30日,正式开始建设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胜利合龙。大坝建成后,抬高了长江水位,有效地改善了三峡天然航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已不再是诗人的夸张和美好的幻想,如今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葛洲坝水电站结构
葛洲坝水电站主要结构
葛洲坝工程由、电站厂房、、及挡水建筑物组成。船闸为单级船闸,一、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280米,净宽34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每次过闸时间约50至57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8至12分钟。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120米,净宽为18米,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每次过闸时间约40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5至8分钟。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米、高34米、厚27米,质量约600吨。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
两座电站共装有21台水轮,其中:大江电站装机14台、单机容量12.5万千瓦,二江电站装机7台(17万千瓦2台、12.5万千瓦5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每年可发电157亿千瓦时。电能用分别用500千伏和220千伏外输。
二江泄洪闸是葛洲坝工程的主要泄洪排沙建筑物,共有27孔,最大泄洪量83900立方米/秒,采用开敞式平底闸,闸室净宽12米,高24米,设上、下两扇闸门,尺寸均为12×12米,上扇为平板门,下扇为弧形门,闸下消能防冲设一级平底消力池,长18米。大江冲沙闸为开敞式平底闸,共9孔,每孔净宽12米,采用弧形钢闸门,尺寸为12x19.5米,最大排泄量20000立方米/秒。三江冲沙闸共有6孔采用弧形钢闸门,最大泄量10500立方米/秒。如果您是汛期到此,那么您将观赏到:泄洪闸前,洪波涌起,惊涛拍岸。巨大的水头冲天而起,溅起的水沫形成漫天水雾,即使您立于百米之外,也会感到水气拂面,沾衣欲湿;如遇朗朗晴天,水雾反射的阳光,在泄洪闸前形成一道彩虹,直插江中,极为壮观。
三座中,大江1号船闸和三江2号船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之最。船闸各长280米、高34米,闸室的两端有2扇闸门,下闸门两扇人字型闸高34米,宽9.7米,重600吨,逆水而上的船到达船闸时上闸门关闭着,下闸门开启着,上下游水位落差20米,船驶入闸室内,下闸门关闭,设在闸室底部的输水阀打开,水进入闸室,约15分钟后,闸室里的水与上游水位相平时,上闸门打开,船只驶出船闸。下水船过闸的情况下好相反。每次船只通过葛洲坝大约需要45分钟。
葛洲坝水电站外形结构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出口下游约2.3公里处。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葛洲坝水电站建造过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于1988年,前后经过18个年始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具有、、、等综合效益。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将使坝的上游水位提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一个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三峡航道的险恶之情。为了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一号船闸建在大江上,面积相当于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比著名的美国田纳西河上的威尔逊人字门还要大,可谓“天下第一门”。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日破土动工。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整个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在大坝合拢过程中,当龙口只剩20米宽时,滔滔的江水咆哮着、怒吼着,25吨重的混凝土块一投下去马上就被发狂的江水轻易冲走,冲了再投,投了再冲,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坝头仍毫无进展。后来截流大军用粗实的钢丝绳把四个25吨重的混凝土块联成“葡萄串”,两岸同时把两幢共重200吨的“葡萄串”抛入龙口,大坝才终于合拢。
建坝后由于航道水位提高,一扫过去三峡航道上的险滩,使货运量由400万吨左右猛增到5000万吨上。发电是建坝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江和二江河道上各建一座低水头经流站,二江电站的机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最大的低水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葛洲坝水电站的电流不断输往湖南、湖北、河南等地。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大坝两边还建造了两座冲沙闸,用来束水冲沙。若无此装置,坝的上游只需100年就会被泥沙填平,整个工程全部报废。为了在特大洪水时泄洪,葛洲坝还具有泄洪闸,既下泄洪水,又对洪水起到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洪水对下游的危险。
葛洲坝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座纵贯南北的长江大桥,其坝顶建有、和,连接了鄂西地区的南北道路。游人参观葛洲坝,可先到葛洲坝工程局接待室观看大坝电动模型和大江截流彩色纪录片,然后上坝饱览壮丽的大坝风光。
葛洲坝水电站设施
轴线长2595.1 米,设计蓄水位高程66 米,坝顶高程70 米。大坝使上游水位抬升20 多米,控制流域面积100 万平方公里,总库客15.8 亿立方米。洪水季节回水110 多公里,到达巴东以上;枯水季节回水210 多公里,到达奉节县城,可将三峡暗礁险滩淹没,改善了川江航道。
两座电站的,分设在二江和大江。二江电站设2台17万千瓦和5台12.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96.5万千瓦。大江电站设14台12.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二江电站的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水轮机,直径11.3米,发电机定子外径17.6米,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之一。二江泄水闸共27孔,是主要的泄洪建筑物,最大泄洪量为83900立方米/秒。三江和大江分别建有6孔9孔冲沙闸,最大泄水量分别为10500立方米/秒和20000立方米/秒,主要功能是引流冲沙,以保持船闸和航道畅通;同时在防汛期参加泄洪。挡水大坝全长2595米,最大坝高47米,水库库容约为15.8亿立方米。
此工程已成了宜昌市的一个主要的参观点,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参观者。这座工程共需开挖回填土石方1.13亿立方米,这等于是把一座高山搬走。浇灌混凝土共达1113万立方米。如果说一辆卡车可运5立方米混凝土的话,那么这么多混凝土就需要200多万辆卡车才能运完。所需金属共7.75万吨。这些金属用来造船的话,可造万吨轮七八艘。葛洲坝的功能之一是防洪。大坝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控制坝上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大坝刚建成,于1981年7月出现了百年来最大洪水7.2万立方米/秒的考验,安然无恙。葛洲坝另一功能是发电。整个工程有两座发电厂分设在二江和大江上,共装机21台,总271.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141亿度,是世界大型水电站之一。葛洲坝建船闸三座和两条航道,可通过万吨级的轮船,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船闸之一。
葛洲坝水电站技术问题
葛洲坝水电站泥沙问题
解决坝区引航道淤积,是保证航运畅通的首要问题。根据宜昌站二十五年泥沙测验资料,平均每年泥沙输移癖量约5.26 亿吨。根据颗粒分析:其中小于0.1毫米的冲泻质泥沙4.64亿吨;0.1~1.0毫米以上的粗沙、、约57万吨,全部推移。悬移质汛期占90%,推移质更集中在汛期,枯季只占1~2%。
为了解决水流条件与泥沙淤积的矛盾,参照我国多年来治河工程以及水库冲淤的经验,结合长江水量丰沛、含沙量不大的特点,考虑采用防淤堤把引航道与主流分开,并设置冲沙闸,形成有利于束水冲沙的人工航道,通过“静水过船,动水冲沙”的途径,解决引航道淤积问题。
葛洲坝水电站通航问题
川江全长660公里,水流湍急,滩险很多,有些滩险在洪枯期需设绞过滩,通过能力受到限制。
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汛期大洪水时,回水110公里,到巫峡下口的官渡口;非汛期回水180公里,到瞿塘峡下的黛溪。回水所及,正是川江航道最艰险的一段,这段航道得到了改善。
建坝后,对于通航问题,除防止航道淤积问题已如前述外,主要有:引航道布置问题;船闸规模问题和南津关航道整治问题。
一、引航道布置问题 据长航资料,川江航运最大驳船为1500吨,吃水2.6米。现在营运的最大船队组成,为二艘1500吨驳船,一艘800吨驳船,加拖轮,三驳一顶,船队长163米,宽27米,要求航道最小水深2.9米,最小宽度90米,规划远景最大船队为四艘3000吨驳船加拖轮,天平形船队,长230米,宽31.6米,吃水3.30米。上游引航道直线段长度为1000米,三江下游航道宽为150米,水深减为4.5米,可以满足通航要求。
二、 关于船闸规模 地方航运部门规划,一九九0年过坝货运量为473万吨(其中下水440万吨)。
三江船闸选用一大一小方案,大船闸长280米,宽34米,槛上水深5米;小船闸长120米,宽18米,槛上水深3.5米。
三、南津关航道整治问题建坝后,船队出南津关进入三江和大江航道,需绕开泡旋区或穿过泡旋区,航行有困难。
整治标准:考虑到远景三峡枢纽建成后,百年一遇下泄流量不超过45000立方米/秒。因此要求在5000立方米/秒时,能正常通航近远期最大船队,上游口门外500米范围内,航道宽度为200米,能保证船队安全航行。要求纵向流速不大于2米/秒,横向流速不大于0.3米/秒。最高通航流量为60000立方米/秒,考虑船队减驳减载,要求上游口门外500米范围内,航道宽度为120米。
葛洲坝水电站导流截流问题
二江泄水闸消能防冲和导流问题 三江泄水闸承担着以下主要任务:
1、永久性长期泄洪时,有良好的上下游水流衔接条件,保持有利的河势;
2、大江截流时过水,保证胜利截流;
3、二期导流时,通过绝大部分的水流,消能防冲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保证建筑物安全;
4、排泄推移质泥沙;
5、加大导流过水能力,降低二期大江上游围堰施工强度,使围堰能在汛前抢修至设计高程。通过一九七三年以来的模型试验研究和分析计算,二江泄水闸数量以25~28孔为宜,截流水头可降为3米左右,采用一定措施,可以实现胜利截流,当通过71100立方米/秒流量时,单宽流量约120~140立方米/秒,下游消能防冲条件得到改善,可以做到安全导流。
葛洲坝水电站工程效益
葛洲坝水电站发电方面
设计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57亿度,实际运行结果,最大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均可超过设计值,与火电比较,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000万吨左右,大体上相当于3~5个荆门热电厂(装机容量62.5万千瓦)、一个平顶山煤矿(1979年年产量1047万吨)、一条焦枝铁路(综合通过能力约1100万吨)的功能。
葛洲坝水电站电量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发电、改善峡江航道等效益。它的电站发电量巨大,年发电量达15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1020万吨,对改变华中地区能源结构,减轻煤炭、石油供应压力,提高华中、华东电网安全运行保证度都起了重要作用。仅发电一项,在1989年底就可收回全部工程投资。
葛洲坝水电站航运方面
葛洲坝工程建成后改善了川江200公里三峡峡谷航道条件,淹没了100公里内的青滩、泄滩等急流滩21处,崆岭等险滩9处,取消单行航道和绞滩站各9处,使这一航道的水面比降降低,航道流速减小,为航运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航运安全度增加,宜昌至巴东的航行时间缩短区间;航运成本降低及小马力船拖带量提高。但也增加船舶(队)过坝的环节和时间。三条船闸设计年通航时间320天。每于过闸时间51~57分钟(大船闸)和30~40分钟(中船闸),三江航道汛期停航流量60000立方米/秒(施工期45000立方米/秒),实际运行结果,船闸和航道的设计指标,除下游航道在枯水季有时达不到设计航深外,可达到设计值并略有提高。
葛洲坝水电站水位改善
葛洲坝水库回水110至180公里,由于提高了水位,淹没了三峡中的21处急流滩点、9处险滩,因而取消了单行航道和绞滩站各9处,大大改善了航道,使巴东以下各种船只能够通行无阻,增加了长江客货运量。自1981年6月通航以来,作为配合建造的反调节航运梯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长江三峡区域120公里的通航条件,大量货船从此安全畅通地出入川江。1982年葛洲坝船闸货物通过量不到400万吨,之后每年有所增加,1994年突破1000万吨。
葛洲坝水电站水利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条件差、范围大,土石开挖回填达7亿立方米,混凝土浇注1亿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7.7万吨。建成后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进行水电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科研队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水电建设积累了经验。
葛洲坝水利枢纽(GezhoubaWaterControlProject) 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1 座大型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在此被葛洲坝和西坝两小岛自右至左分割为大江、二江、三江3 条水道。主航道大江宽800 米,枯季水深约10 米;二江宽300 米,三江宽550 米,仅于汛期分流,枯水期断流,两岛与市区之间徒步可涉。葛洲坝水利枢纽大坝即横跨在上述3 条水道上。
葛洲坝水电站工程主要建筑
、河床式厂房、、、左岸土石坝和右岸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全长2606.5米,两侧布置三
葛洲坝一角
江、大江两线航道,航道与泄水闸之间分别布置二江及大江电厂。二江电站厂房装有7台低水头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共96.5万千瓦。大江厂房装机14台,单机容量12.5万千瓦,共175万千瓦。
葛洲坝水电站工程工期
一期工程于日胜利实现大江截流,同年6月三江通航建筑物投入运行,7月30日二江电厂第1台17万千瓦机组开始并网发电。工程曾于日经受了长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72000立方米/秒)考验,大坝安然无恙,工程运行正常。一期工程于1985年4月通过国家正式竣工验收,并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大江截流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项目金质奖。二期工程于1982年开始全面施工,日大江电厂第1台机组并网发电,1987年创造了一个电站1年装机发电6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记录,1号船闸及大江航道于1988年8月进行实船通航试验。日最后1台机组并网发电,整个工程约提前1年建成。
葛洲坝水电站相关介绍
葛洲坝水电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兼顾兴利,防洪和通航功能。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
葛洲坝远景
葛洲坝水电站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反调节工程,位于三峡大坝下游38千米处,它的成功实践,为建设进行了实战准备。大坝顶全长2606.5米,最大坝高53.8米,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包括二江的发电站、泄水闸和三江的二、三号船闸、冲沙闸及其他挡水建筑物。二江电站装有7台水轮发电机组,一、二号机组容量为17万千瓦,其余5台机组容量为12.5万千瓦。工程于日开工,日大江开始截流。6月21日三江船闸正式通航,7月31日二江电站一号机组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包括大江电站、一号船闸、大江冲沙闸和混凝土挡水坝等。电站设计装机14台,机组容量12.5万千瓦。1988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完成,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41亿千瓦时。
葛洲坝水电站作用
1981年开始发电、1989年全部建成的葛洲坝工程不仅缓解了华中地区电力紧缺的局面,葛洲坝总装机271.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157亿千瓦时,保证机率45万千瓦。解决华中、华东缺电的现状。
葛洲坝27孔泄水闸和15孔冲沙闸全部开启后的最大泄洪量,达每秒11万立方米,起到了很好的防洪作用。
葛洲坝工程也显著改善了三峡河段航道条件,到目前为止,改善长江航道两百多公里,淹没险滩21处。
同时,葛洲坝工程还培养锻炼了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巨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队伍,为建设三峡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确实为修建三峡工程作了实战准备。
葛洲坝水电站三峡工程
葛洲坝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设计三峡工程方案时,根本没有想到要兴建葛洲坝工程,而是后来在讨论三峡大坝的选址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形成了“—葛洲坝工程方案”,这才有了葛洲坝工程的建设。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国力有限,领导人更担心一旦与美、苏开战,三峡大坝一旦被炸,四分之一甚至半壁江山将被水淹,人命和财物损失难以承受。三峡工程下游的葛洲坝工程可算是折衷和预备方案。
在长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中,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航运反调节梯级,修建三峡工程就需要修建葛洲坝工程。这是因为:
一、从航运方面考虑,一则三峡水电站在枯水期担负电网调峰任务时,发电与不发电时的下泄流量变化较大,下游将产生不稳定流,一天24小时内的水位变幅也较大,对船舶航行和港口停泊条件不利,因此,必须利用葛洲坝水库进行反调节。
二、三峡坝址三斗坪至南津关有38公里山区河道,如不加以渠化而让其仍处于天然状态,航道条件较差,难以通过万吨级船队,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也难以发挥。因此,需要利用葛洲坝水库渠化该段航道。从发电方面考虑,从三斗坪到葛洲坝之间,尚有27米水位落差可以用来发电,可发电150多亿千瓦时,效益十分可观。
按照长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中的建设顺序,三峡工程下游的葛洲坝工程宜在三峡工程开工之后几年开始修建,以避免三峡工程在葛洲坝水库中修建大江土石围堰。
葛洲坝水电站例行“大体检”
葛洲坝于1970年开工建设。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修建此类大坝的经验,10万建设者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花费10年时间最终修成。日常坚持严格检查与维护,根据情况隔一段时间进行大规模全面检测,使这座大坝建成30多年来,一直保持平稳运行。
本次“体检”于日开始启动,2012年9月结束,是葛洲坝自1981年投入运行以来进行的第三次全面检测,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负责组织。由郑守仁、徐麟祥等16名来自全国水工、监测、运行、金结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大坝地基剪切带性状、泄水闸弧门面板泥沙磨蚀成因、船闸底板结构缝渗漏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检查和分析,对闸坝的安全状态进行了全面评价。最终,专家组根据工程运行实际情况和多个专项检测、分析的研究成果,经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葛洲坝水利枢纽大坝为正常坝的“诊断”结果。日,投入运行31年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完成例行“大体检”。专家组在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检测后认定:葛洲坝水利枢纽大坝为正常坝。
据悉,葛洲坝今后每5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将成为惯例,下一次“体检”的开始时间为2016年。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第1卷,370-371.
.新华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中新网[引用日期]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是水...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备电厂装机容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