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眼镜青蛇风筝提线怎么绑的比例 换了一次线然后始终找不到那个角度了 淘宝卖家讲按提线的比例37分 还是感觉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提线纸偶》教学反思.doc 1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提线纸偶》教学反思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提线纸偶》教学反思
《提线纸偶》教学反思
  《提线纸偶》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中的内容。为了在本次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授课之前,我就布置学生按小组拟定、搜集要创作的传统文化故事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出示的范品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制作方向更明确了。尤其是五年三班的学生开始实践后,每个小组都忙得热火朝天。但是没想到学生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有的组学生因为材料带得不理想而互相埋怨。尽管我用《论语》中的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进行教育,也不见效果。临近下课,我放弃了对学生的再次引导,结果他们的作品没有完成。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当时应该接着用战国时期荀子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思想来鼓励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然后积极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课上的时间不够用,但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坚持完成制作,让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中,使他们懂得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制作过程中的自己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此次由于我的“锲而舍之”学生遭受了失败的打击,或许会影响到他们以后上美术课的热情。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没有尽到师者的职能。因此“锲而不舍”的精神既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灌输给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法宝。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经常化和制度化的重要实践。党内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
关于2016年两学一做试题库
1.新党章学习100问
2.《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竞赛100题
3.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简答100题
新党章学习100问
一、准确把握新党章实质(总纲)
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章经历了多少次修改?
答: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二大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做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算下来,党章经历了16次修改
2、为什么党代会多次修改党章?
答: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因此,党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来对党章进行必要的修改。
3、怎样理解党章修改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4、党章修改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了哪些充实和完善?
答: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二、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三、调整和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四、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五、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5、党章修改案为什么突出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6、党章修改案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了什么内容?
答: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科学水平建设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7、党章修改案对党员的干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二、提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三、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8、党章修改案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1、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答:一、党的领导地位是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10、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什么要侧重于结合中国的实际?
答: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要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对纲领的把握更科学、更坚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想把花呗的额度换成余额的,安全提线,V安全_百度知道
想把花呗的额度换成余额的,安全提线,V安全
其实可以用宝贝钱袋提花呗,秒到0.38,推荐石马003NGN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最便宜就是扫码,但是客人风险比较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你浏览的页面不存在
我的图书馆
信息提示:
你要浏览的文章不存在,5秒后将自动跳转到“360doc个人图书馆”的首页,你可以继续浏览其它好文章,也可以&
&当前页面。风筝提线的具体位置怎样计算?
风筝提线的具体位置怎样计算?
提线也叫脚线 分一线 二线 三线式一线式直接绑在风筝的重心即可]二线式拴在风筝纵向中轴条上 上线栓在距离顶端小于1/3 之长处 下先栓距离尾端1/3 的位置上 并且上脚线要短与下脚线 上下脚线相交 上脚线和风筝的角约为90度三线式其实和二线差不多 只是两根上角线分别拴在主条两侧 下脚线和二线式相同 在两根上角线中心打结 而后 上脚下脚线相交 上脚线和风筝的角约为90度多用于可调式也就是上下脚线相交的角度可以调节 风力较大时上脚线和风筝的角度在80度左右即可 风力不足时可适当增加角度以上为传统板式风筝为例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风筝提线的具体位置怎样计算?》相关的作业问题
风筝的结构,提线和连杆的调整方法(转帖)一:提线调整 3线1点这种拴法在运动风整里算是比较简单也比较好调整的耍线方式,拴线大体原则是上下提线总长等于上边三通到下边三通之间距离乘二.中提线长度一般略短于(4—5厘米)四通到下三通长度,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 上提线略短于(3厘米左右)下提线,在测试时如果风筝在起飞
骨架用竹子做,如果不会销竹子,可以用我们夏天睡觉的竹席,拆几根下来.然后就吃裁剪具体的骨架,如果觉得中杆和横杆竹子薄了,可以两根并用.骨架和面子可以双面胶粘贴住.提线大概位置和尺寸看我发的图.
粘黄面,青面的韧性强,迎风不易断,线尽力绑在前端,迎风的升角会大点 再问: 那是三根竹条绑在一根竹条下面,还是一根竹条上呢? 再答: 绑下面,三根支撑一根,不易折断
将靠下的提线稍缩短,或将靠上的提线稍加长.目的是加大风筝迎风的角度.
拿个风筝比划一下在空中飞的姿态就明白了.风筝飞的时候是迎风且头上扬,如果下提线长会翻跟头.
把风筝铺平,线一根根捋顺,找到每根线的中间的点,抓住!然后往上提,向风筝上面(我的是章鱼的头部)倾斜,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你会发现每根线都是直的紧绷的!这个时候恭喜你找到了那个点,系一个疙瘩,ok!
                  风筝与线风筝一直希望自己能真的像风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线却不准,当风筝飞得很高很远时,线便会将他扯回来.风筝挣脱不了线的控制,因此只能乖乖服从.日子一天天过去,风筝依然没逃离线的控制,但他并没有灰心,因为他相信“有志者事竞成”.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风筝的努力有回报了!
飞船同时受到 地球和月球对他的万有引力 F地=G*M地*m/R地^2 F月=G*M月*m/R月^2 F地=F月 那么 M地/M月=R地^2/R月^2(得到 R地=9R月……*) 又60R=R地+R月(把*带入 得到R地=54R) 计算你再算下 其中 R地和R月分别是地球和月球到飞行器的距离 R为地球半径
一般是在风筝的底部绑一条线,(一头绑在风筝头部向后大约一个手指长的位置,而另一头就绑在尾部也大约也是一手指长的位置,)现在这条线绑好了.就只剩一条主要的线了,而且这条线就是放风筝的那根线了,那就是绑在刚才绑的那根线上面,而是在哪一段呢,你大约算一下刚才绑风筝的那线平均分成五部分,放的那根线就绑在大约五分之三的位置吧!
因为r(B)=1,则存在λ1=λ2=0且λ1+λ2+λ3=6所以 得出来的
钻斜导柱孔,一般都是从模具的底部下钻.最好能在CAD上,一比一画出结构图来,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入钻的中心点. 再问: 我们做钻斜导柱孔都是从前模画线钻的,因为我有4年没做模具了,现在又做模具这行,忘记这个画线的公式了,如果你有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请你告诉我下。 再答: 从模具的底部钻孔的好处是一次就可以把斜导柱的平坑顺便也
先进行定线,定好交点桩;进行中线测量,放出中线,供后面的外业组测量,做好记录,要出平面图资料;进行中桩抄平,整理好,用于纵断面设计;进行横断面测量,整理好,用于横断面设计,计算土石方量;进行桥涵位置调查、地质资料勘探等;进行平面图绘制(如果没有平面图).平曲线半径是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下不用计算.土方量一般在横断面图中
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心的电势为:2*kq/(d/2),因为电势是标量,可以简单相加.等量异种,电势为0照公式计算即可. 再问: 请问2*kq/(d/2)不是电场强度吗?还有就是等量异种,电势为0,在无穷远处有个零势点,可以存在两个零势点的吗? 再答: 2*kq/(d/2)不是电场强度,分母是一次方!等量异种,可以存在两
解题思路: 同学:很高兴为你解答!有不同意见,请“继续讨论”祝你天天快乐,学习进步! 解题过程:                  风筝与线 风筝一直希望自己能真的像风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线却不准,当风筝飞得很高很远时,线便会将他扯回来。风筝挣脱不了线的控制,因此只能乖乖服从。 日子一天天过去,风筝依然没逃离线的
百度风筝与线 作文蓝蓝的天空,白云静静游走,丝丝凉风轻拂,一只风筝冲上云霄,一条细长的线牵引着她.披着五色罗裙的风筝,跟轻风应和着,在轻风中翩翩起舞,踏向左边,跳向右边,她似乎不那么稳定.猛然发现,风筝隐约透出一股直插云霄的力量,似乎具有着某种强烈的欲望,挣扎着向高空飞去,一刹那间,缚束风筝的线紧紧的牢牢的把她硬拉了回
盐溶解放热,使表面的冰熔化,线就淹没在水里.一段时间以后下面的冰又把表面盐水的热量吸收转移,使表面的水又凝结成冰.就能提起来了
盐能使水变成溶液(或者使其浓度升高),从而使它的凝固点降低,冰块融化一些.你又说过了一会儿,这段时间让溶解的一部分冰又在寒冷的环境下又重新冻住了,这样线就被冻到冰块里了当然就能提起来了
这不是固定的地点 ,根据矿井的地址条件和设备性能、采区布置等情况选择,一般就在顺槽联络巷处.
风筝与线小时候,我喜欢放风筝.我渴望有一在自己变成一只风筝,振翅高飞.但风筝是一种不安分的物体,当它飞到一定高度时就开始沾沾自喜,尝试如何争脱那根牵引它的线.唉!它怎么知道天气反复无常,风吹雨打正在等着它┉┉不敢脱线的风筝刚起飞的风筝就如我的童年,一点也不稳定,生怕什么时候遇到某种情况而掉下.我紧紧地抓住那根线.我是风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向鲁迅、张爱玲、沈从文等大家索要文章秘技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你的写作属于纯自嗨吗?(下)&,&author&:&shu-ming-yue&,&content&:&\u003Cp\u003E避免写作陷入纯自嗨,要牢记写「四有文章」,即有趣、有用、有料、有力的文章。上回说完了有趣和有用,今天说剩下的两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料,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评判作家时会说一句话:这个作家“有生活”或者“没有生活”。有生活指的就是有料、有细节。请注意,这里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细节才称得上是“料”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总结是:哪怕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没在你的处境当中就很难编造出来的那些细节,才是合格的“料”。后来发现这总结跟新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的那位战地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说法不谋而合了。她这样概述自己作品的价值:\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提供了在任何程度上都难以想象或编造的丰盈的真实的细节。\u003Cbr\u003E\u003Cbr\u003E…this is impossible to imagine or invent, at any rate in such multitude of real details.\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有一次,一位在行学员发来两篇文章,一篇游记,讲他去北京郊外山上游玩时生发的伤春悲秋的情绪,关于天地万物的哲思玄想;另一篇记叙他在县里的报社工作,社里为报纸征订请各单位领导喝酒的事情。他自己比较得意于第一篇,看得出来在字、词、句上卯足劲写的,而且本身就是中文系毕业,有文采。而第二篇的语言则比较平实,不事雕琢。然而我读完立刻就对他说,肯定第二篇好。哪怕我是个文字老饕,对华丽的辞采有强烈嗜好,也还是毫不犹豫地说第二篇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篇好在哪儿呢?就因为有特别棒的细节。文中提到,喝酒之前,大家要开个会讨论一下,谁酒量如何,酒风如何,哪个领导一喝酒就喜欢讲哪个笑话,要如何引他讲出这个笑话;哪个人负责盯谁,人员的搭配也是很有讲究和学问在里面的。这喝个酒啊,简直就跟打仗前的谋兵布阵一样。喝酒完了的第二天,还要开会总结,昨天谁给喝好了,谁没喝好,没喝好是因为什么,下次能怎么改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本人算是对基层以及官场有些了解的,读这一篇仍旧感到兴致盎然。那更别提那些不了解基层情况的,简直目瞪口呆了好不好。第二篇成功抓住了读者注意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回过头去说第一篇游记,只是些老派的情感抒发方式,个人的小情小调。如第二点中提到的,属于自恋的姿态。假如想要在文章里进行这种老派的情感抒发,除非能把形式做到极端精致,就像我们的古典诗词,总不过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闺妇思远,但因为有长短、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严格讲究,也能牢牢扣住读者。没有形式的极致美感,而光是类型化情感的泛滥,那它就是纯自嗨式写作,没有太大价值。\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举个例子,很多人想写亲子类文章,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但如果光写孩子会哭了会笑了会爬了会坐了,会叫爸爸妈妈了,普天之下谁不知道呢?而除了直系血亲以及特别好的朋友,其他还有谁会在乎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就育儿、亲子类的文章来说,应该发掘的是什么样的料?借鉴诺贝尔奖得主的说法,是那种未当过爹妈未有过怀孕抚育经历的人绝难以想象、编造出的细节。之前看湖南台《爸爸去哪儿》就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料”的示例。李湘女儿和她爸一起住在山村农家,她指着堆在墙角烧完了的蜂窝煤,问:“爸爸,这是藕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超级棒的一个细节。想象力再高超、再想模拟童真的作家也编不出。而且这个细节还特别地意蕴丰富,一下子就令人感觉到城乡的差异,贫富的悬殊,还有时间的变幻。从前那么平常的东西,现在的小孩子已经不认识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得以前去北大听过曹文轩讲课,他反反复复强调的也是这种细节对写作的意义重大。课上他举的例子是:一个学生说她小的时候在家里很喜欢洗碗。小孩子怎么这么勤劳呢?其实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擦手的霜和膏,手上经常干得难受。洗碗的话,好歹碗碟上有点油,皮肤就会舒服一阵子。这只能是真正的穷人拥有的细节。\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料说完了,最后来说有力。\u003Cb\u003E有力分两方面:一是审美上的力度,二是情感上的力度。\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谓审美的力度,刚才在游记那里已经提到了。古诗词并不幽默,也无功用,又都抒发套路情感,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因为就是美啊!美就打动人心,美的东西不需要灵魂。从前,贾府那样的大族世家才有可能从日常吃穿用度中随意地汲取美,对于普通的读书人,最大的美感源在文字,所以才“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者们千年孜孜不倦探索出文字和语音的美感规律,而创作者又“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地以他们的文字承载规律,丰富技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审美的力度是“四有”里最技术派的一部分,或者说最体现手艺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在有趣、有用、有料以及后面要说的“情感的力度”上扭正了认识,可能再写文章会很明显地比先前好。但是文章审美力度的提升,手艺的精进,必须是功夫换来的。就像画画弹琴一样,是画架前琴弦上一点点、一丝丝练出来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写作最可以教的也就是这部分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说“写作是不能教”的,写作难道不是和任何一门技艺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吗?教学有可及的部分,也有不可及的部分。同样,要成为大作家,也和成为大科学家一样,天分、勤奋、缘分(机遇),一分也不能少。有什么区别嘛!为什么总要把写作这件事浪漫飘渺化,真是够够的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感的笼统提升依靠阅读经典作品。中国银对文字美感的痴迷在49年后遭摧毁,主流作家的写作跟美感几乎绝缘。所以,要提升文字美感,阅读方面,主要应读古代作品(诗歌、文言和旧小说)、现代作品()以及台湾一系的经典作家(如白先勇、简嫃等),大陆当代的也就汪曾祺、阿城等屈指可数的几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阅读的同时配以解析。在这里我要合情合理地打一个广告:我在豆瓣阅读的专栏\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read.douban.com\u002Fcolumn\u002F2F\&\u003E《犀读:好文笔是读出来的》\u003C\u002Fa\u003E,就是对现当代经典的汉语作品进行解析,点出张爱玲、沈从文等大家的文字好在哪里,有什么技法可供学习。在行的约见以及现在开设的一些课程,谈的也主要是这方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最后讲情感的力度。\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请记住,人们总是喜欢看情感充沛、酣畅淋漓的文章,平淡的东西不招人待见。你说无印良品的东西淡,但它其实是淡到歇斯底里才引起注意,引发追捧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跟大家要看竞技体育是一个道理。人类和其他物种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始终在追求极致,追求超越。看百米跑是看人类有形的肉体的能够达到什么极限。那么看文章,也是想要看人的精神、情感能到达到什么极限。\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这里又牵涉到“有趣”那一部分提及的释放自己了。千万不要觉得写文章必须理性客观中立,认为暴露强烈的情感是不对的。很多人习惯于写文章的时候隐藏自己。比如,有一次在行学员发来文章,写她低谷期有一天崩溃了。看完这个开头,读者的预期一定是要再看怎么个崩溃法的,你是有什么表现就称为“崩溃”了。但结果她一句话轻描淡写带过,“眼泪一直流”,24K纯敷衍。见面时我问:为什么不把崩溃的情形写详细点?她回答:不好意思啊。唉。。。不好意思详细写的话,还不如不写,拿时间干点别的也好啊。\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摘录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崩溃文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那些整夜整夜地熬,却只熬出100字的日子遵循着如出一辙的模式,住学校宿舍的时候,半夜跑到阳台上偷哭,哭累了回来继续对着电脑发呆,撑不住了再去阳台上哭;有了自己的家以后,半夜声嘶力竭地哭喊、尖叫、摔东西,精疲力尽后倒在冰冷的地上睡着,惊醒,挣扎着爬起来,心狂跳,手抖着再敲几个字,再哭喊、尖叫,如此往复。就如小人鱼每一个美妙的舞步都像踩在刀尖之上,我每一个平庸的句子都浸透了泪水。然而更大的恐惧是从刀尖上摔下来,让众人知道我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骗子和可怜虫。\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相较于被逻辑说服,人其实更容易被情感感染。上面这段是一位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文字,写的是她写研究生毕业论文时的痛苦煎熬。假如你不大拖延,可能你会觉得莫名其妙:拖就拖几天呗,deadline快到了,自然就不拖了;还拖延症,还心理治疗,也太大惊小怪了吧。(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也类似)。但是,假如你读了这一段文字,是不是就更新了认识?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哦,原来可以严重到这种地步的!还真是需要严肃对待,需要专业人士介入的。想想看,如果这个作者也抱着不好意思的念头,要掩盖自己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只轻描淡写说一句,我那时极其痛苦,经常大哭,它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有强烈的爱憎,或者对某一方面非常敏感,或者狂喜过,崩溃过,心如死灰过,死灰又复燃过,这都是你写作的资源库啊,绝不是丢人的需要掩盖的事。请你一定在文章中把它展露出来。这是你身为写作者的一种义务。\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了,「四有文章」都介绍完了。最后总结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有趣」是硬通货,各层次写作者都深谙其道;最好将读者视为情人,才有趣得起来。\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有用」是互动式写作大势下今后文章的主流之一。\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有料」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不在其位、不临其境,任何人都编造不出来的细节。\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有力」分为审美的力度和情感的力度。美打动人心,创造美的技艺可以学习;强烈的情感是写作者的宝库。\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做产品都把提升用户体验当作重中之重,但为什么到写作这件事上就不一样了?写作不也是做产品?精神产品呗。凭什么写作就可以纯自嗨,不考虑用户体验了?你不考虑用户,用户自然也不会鸟你,而得不到反馈的写作一般很难坚持下去,哪怕你口口声声说“我不求结果”(多半是口不对心的自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要妄图以写作寄托你的“与众不同”,它顶多也只能寄托你“生活在别处”的消极情绪罢了。当你真正在这片土地上降落下来,埋首耕耘,你会发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写作和任何一种工作、一门技艺没什么不同,它只是我们积极入世的一个工具、一份依凭。\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最新一期的线上写作班:舒明月写作训练营第六期,正在招生中。共十次课,每周日和周三晚开课,课程可以反复回听。课程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微信招生图文了解\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u002Fsh7ZJ1abzUNKCfomLy6X7w\&\u003E为你花式揭秘大师写作技巧!超火写作课又开班了~\u003C\u002Fa\u003E \u003Cb\u003E 可加助理灵小犀微信(lingxiwfy)咨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的书:\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roduct.dangdang.com\u002F.html\&\u003E《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3:09:2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6,&likeCount&:104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09:2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6,&likesCount&:1044},&&:{&title&:&法海你根本不懂爱!&,&author&:&shu-ming-yue&,&content&:&\u003Cp\u003E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提到\u003Cb\u003E:“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u003C\u002Fb\u003E对此观点,我举双手双脚赞同。\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说尽可如风筝,这一只是五彩的大鸟,那一只是通红的蜈蚣,再来一只是奇形怪状的不知甚么玩意,飘浮在空中,时近时远,忽东忽西——但一切的趣味都要仰仗“情感的真实”这一根细而有力的尼龙线,作者倘不能牢牢控住这根线,叫它断了溜了,那么天空中失联的一片纸,无论曾凝聚了多少的精工制作,也只好沦落风尘变垃圾。\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据此追析了一下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发现尽管对文笔(或曰语言)十分苛求,但通常只是持着它在“好小说”中拔“出色小说”的尖,而更基本的用以区分“好小说”与“坏小说”从而赋予浓厚褒贬的,则一向还是“情感的真实”这一准绳。比如,昨天读到一篇80后准体制作家刘汀的《秋收记》,尽管一开始因为扑面而来的当代乡土风语言而皱眉,但作者贯串全篇的对孤零农妇情感与心理的真挚呈现,一唱三叹地低徊,终于成功打消了我的偏见,令我读完暗暗喝彩。再比如,莫言的《蛙》为何十分糟糕?最主要还是因为心理刻画粗糙失真荒诞,不近人情不合世理。社科院文学所的李军对此有犀利独到的评论,句句切中要害,痛快淋漓。\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都是在谈论小说,其实我们日常的非虚构写作也同样适用这一标准。怎样让文字吸引人打动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的流动。我们从小受的作文训练太丧心病狂了,它抹灭个性,抑制流动,只允许使用僵硬呆板的情感模块。这是由49年以后大的政治氛围造就的语言环境,长在红旗下的数代人都免不了受其戕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数年前帮一个90后的小侄儿修改作文,他写自己给隔壁伯伯的电脑下载安装QQ,这样伯伯就能和儿子孙子视频聊天了。文章收尾的一句竟然是“低下头,我感到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直看得我瞠目结舌心中如惊雷滚过。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孩子们做的好事已经从捡五分钱扶过马路迭变为安装电脑软件,但这么多年以来,孩子们表达情感的语言竟然一成未变。我按捺住心中的抓狂,无比春风拂面地问他此事是否属实,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再追问他当时的真实感受,脑子里闪过了哪些念头。一番启发之下,小侄儿最后将结尾修改成了:“真高兴能够帮伯伯装好软件,让他看到千里之外儿孙们的笑脸,慰解思念。伯伯一连声地说着感谢,夸我厉害,倒让我觉得有点大惊小怪了。其实电脑操作简单,却又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空我一定要教会伯伯使用电脑。”——完美!又真实又励志又温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作文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要对人性的共通之处,对人类的共情能力有基本的信任,你就可以确定:将自己真实而细微的情感流动记录下来,一定可以打动他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感觉不敏锐,而是我们自小被一种粗糙的表达或者许多隐秘的教条束缚住,哪怕纷繁的灵思飘落一地,也不懂挣开手脚去撷取一两片。\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段,令狐冲率众攻打少林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突然之间,四下里万籁无声。少林寺寺内寺外聚集豪士数千之众,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脚,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约而同的谁都没有出声,便有人想说话的,也为这寂静的气氛所慑,话到嘴边都缩了回去。似乎只听到雪花落在树叶和丛草之上,发出轻柔异常的声音。令狐冲心中忽想:“小师妹这时候不知在干甚么?”\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知乎上有人对这一段作了评论,在此转录:\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这时他正率众去救他未来的妻子,战事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数千人也许生死顷刻,没人知道他心里竟是这样一点温柔的,飘渺的心事。已有好姑娘肯为他舍了性命,他亦肯慷慨相报,然而漫天风雪里,他又想起她。\u003Cbr\u003E读《笑傲》的时候还年少,更易被情节激烈的片段感动;令狐冲一路眼睁睁看着小师妹与他人相恋,成亲,最后无辜死去,虐心的表现着实不少。然而长大了才懂得,这一点无力的惦念,才是感情中最悲苦动人的地方。战场上窸窸窣窣的轻柔雪声,深夜街道昏黄的光晕,杯中将倾未倾的最后一滴残酒,那人走后,世界成了一个巨大的地雷阵,处处埋伏着引信,冷不丁炸起心中的锐痛。是梦是醒,时酒时病,竟似一场绵延入骨,不死不休的顽疾,无论如何都避无可避。于情于理,她都是最不该想起的人,但念头偏偏还是鬼使神差的转到了她身上;情网情网,说到底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缠在心头,时时泛起,难以遏止的念头。\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你看,金老先生本来这一笔随意潇洒,浑然天成,在一个读者心中却引发如此大的震动,好一番曲折领会。为什么?读者的一句话泄露了原因:“于情于理,她都是最不该想起的人”。于理不应该,于情难道也不应该吗?地球人都知道,思念难道不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行的么?作者熨帖着“情”,于是能够无障碍地将真实人心呈现出来。读者遮翳于“理”,因此要费力扫除一番,才能抵达本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意义正体现于此。那些具有直指人心天赋的敏锐作者们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无往不在枷锁中的处境,帮助我们清除那些阻碍情感流动的堤堤坝坝。当你阅读了足够多的优秀文字,你将会发现心灵鸡汤文令人失笑,因为它罔顾真实,一味煽情;你也会觉得那一套红领巾变色法引人反胃,它正如阿城笔下那块从冷库中领到的十多年前的猪肉,尽管盖着醒目的“合格”蓝戳,早就走了味失了营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人常说:“立身先需谨慎,为文且须放荡”。为什么?因为写文章多数不是为说教,更多是为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哪怕是说教文,也是融入了说教者真正的情感与体悟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梁漱溟推崇儒家,景仰孔子,看他是怎么说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儒家圣人让你会要在他整个生活举凡一颦一笑一呼吸之间,都感动佩服,而从他使你的生命受到影响变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当我读《论语》的时候,完完全全是这样一种陶然的感动。可我从未有过类似的表达,无论在随笔日记中,还是平常的谈论中。我至多说孔子“太有趣了”,因为“有趣”二字得到过王小波的标榜与正名;然而仰视着感动佩服却有“个人崇拜”之嫌,也太不合自由主义的冷艳高贵了……因为这一点隐秘的心思,我写孔子乃至于任何令我仰慕的人物,就总免不了端着,拿捏分寸之际也就失却了魅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开篇拿风筝作喻,我于是想到了鲁迅的《风筝》一文,真实坦诚到毫无保留,除却一流的感受力表达力之外,还有一流的勇气。我又想到了他的《伤逝》,情感真实到海外评论家夏志清(就是那个捧红了张爱玲的人)一口咬定了这是写他在许广平之外的另一个女朋友的。如有八卦心,推荐一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志红在那篇文章里后来说到\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钱钟书的《围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说,因为小说中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缺乏情感的真实,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鸿渐、唐晓芙爱上方鸿渐和方鸿渐爱上孙柔嘉,这几个情节中的情感描绘都缺乏真实感,让我觉得相当突兀。\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心理学家谈论文学总有可观之处,他一语中的,指出了《围城》的最短板。在我看来,虽然钱钟书和张爱玲一样欠仁厚,但张爱玲的讽笔一般只指向男性,关于女性的心理则有许多熨帖的佳作,灌注了极大的同情。钱钟书却是两性通杀,全然一副冷硬心肠。我觉得他的写作姿态堪比法海,法海绝无意于聆听白蛇与许仙的苦诉与告饶,他永远也不屑于去懂得情爱,只抱持物种的优越感,必除妖孽而后快;而钟书先生大概是太聪明了,太拎得清了,因此对挣扎于俗世的男女始终有一种智商的优越感:\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瞧你们这些笨人,做出种种丑态!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最新一期的线上写作班:舒明月写作训练营第六期,正在招生中。共十次课,每周日和周三晚开课,课程可以反复回听。课程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微信招生图文了解\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u002Fsh7ZJ1abzUNKCfomLy6X7w\&\u003E为你花式揭秘大师写作技巧!超火写作课又开班了~\u003C\u002Fa\u003E \u003Cb\u003E 可加助理灵小犀微信(lingxiwfy)咨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的书:\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roduct.dangdang.com\u002F.html\&\u003E《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5:13:3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4,&likeCount&:10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13:3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280ebc3ad0d1e7a2bcc1f1564cbe4f0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4,&likesCount&:107},&&:{&title&:&为什么不必读翻译文学?&,&author&:&shu-ming-yue&,&content&:&\u003Cp\u003E读翻译作品常常是个头疼事:缺乏好文笔带来的阅读快感,就很难做到孜孜不倦,需要不停告诫自己此书很重要评价高应该读云云。但读到兴味索然之时,感性免不了要揭竿而起,将理性打倒在地还要踏上三脚。这样的交战也不知从小到大一共经历了多少番,最终的胜负则很明了:如今我于外国文学全无涵养,济慈(Keats)和叶芝(Yeats)还总傻傻分不清楚。一直到近两三年才发愤,觉得既然译作读不下去索性咬牙读原作,算是刚刚入了点门的节奏。\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庆幸逢到好时代,不懂西方文艺也不为蒙昧,大可以坦坦然地阅读中国作品。要是早生个二十来年,海子顾城那会子,中国的文艺界西学当道,大学生书架上摆的全部是翻译来的洋书,以我年轻时候傻乎乎跟人争短长的劲,估计得把自己逼疯。再向大家提供一个细节,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时身上带着四本书,是《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德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无一本中国书——当年西风之盛由此可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惜多少年来西风吹拂下的翻译文学总也开不了花。由外文翻译而来的中文,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流畅优美”而已。领略过鲁迅的漂亮干练兔起鹘落,张爱玲的明艳端方光彩照人,区区“流畅优美”又怎么入得了眼呢?更何况相当大一部分作品还达不到流畅优美的层次。\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译作品不好,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以一流译者群与一流作者群相比较,前者显然不及后者的才华恣肆。这里的才华是指创造力,文字的驾驭力。我相信每一个翻译家都或深或浅地埋葬过一朵凋落的创作梦,然后才于花冢处植一株翻译的青青小苗。当然,很多一流作家也治翻译,但一流作家译作的文笔也多远远不及他的创作。余光中自己写的诗里有无数佳作,像《蜀人赠扇记》啦《珍珠项链》啦《白玉苦瓜》啦,很多诗行读了就不会忘记。我书籍匮乏的少年时代里偶得了一本他的诗集,如珍似宝地捧看,最喜欢的是一篇《蜀人赠扇记》,一首充满缠绵情思的长诗迤迤逦逦写将下来,近结尾处以四行规整的七字短句将漫溢的感情收拢住,方收拢,却又从末一行化用古典的长问句中喷薄而出。放敛之间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曾令年少的我反复吟诵,不知倦怠。\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他的译诗呢?译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最后那天马行空的四句,他的翻译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于是你俯身在熊熊的炉边,\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有点惘然,低诉爱情已飞扬,\u003Cbr\u003E而且逡巡在群峰之上,\u003Cbr\u003E把脸庞隐藏在星座之间。\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单看这译诗,真不觉得好。造作,不和谐,读起来也不上口。只有找来原文,在找来冰心等其他几位译者的版本对照了,才看出余光中花费了多少的心思。韵脚无误,句式也尽量保持一致。而且,译诗中略觉得碍眼的词比如“逡巡”,对照了原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pace这词的最佳配对,余光中一定是费了好一番拣择,真是考究到了极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原因了。即便译者拥有一流的文字驾驭力,他也往往会将这份才华运用在了与作者的对话上,而忽略了与读者的对话。或者说,他的焦点更多在原文与译文的横向关联上,而非译文自身的纵向演进。有时候,寻觅到一个精确无比的匹配,译者甚至明知它不合中文表达习惯,也还是无法割爱(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找到准确词汇分泌的多巴胺,抵抗不了!)。这大约也是为什么面对艺术作品,创作者群体和非创作者群体的评价有时会出现很大差别的原因。译者倘若存有自觉,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调节焦点,但完全纠偏也还是较难做到的。而且,很多作家从事翻译,出发点就是吸纳外国语言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写作。他的关切根本就是在横的方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提升文笔的方法了:要想文笔好,外文学到老。外文系常常出名作家,这现象在台湾尤其明显,白先勇、余光中、朱天文、龙应台、陈若曦……统统都是外文系出身,中文系反而没出几位。中国现代作家群的外文水平也很不低,很多人都兼事翻译。翻译的过程,既提供细细体味别国语言特点和优长的机会,又可训练快速而精准组织语言的能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主题,翻译作品不好,还有第三个原因:语言之间本就有难以沟通处,纵然是天才也无法弥接的。海归或外企白领说话常蹦单词,你觉得他是在装逼,但也可能真的是因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举个例子,像“impress”这么利落的中性动词,中文里就没有能与之匹配的。我做翻译时,有时按语境会译作“哗众取宠”,但总觉得贬义太浓,拔掉贬义的话就只能译成“给……留下深刻印象”,又嫌累赘呆板,“让人记住他”稍微好点,但不是每个语境都适用。我常常由衷赞叹impress真是个妙词,身段玲玲珑珑,却足堪大任,能准确描述一种极其普遍的人类行为\u002F心理,而且看词面就能会意,发音又与词义契合。我要是有个词汇后宫,impress一定是英文宫第一贤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比如,双关用法也很难翻译。菲茨杰拉德据说文笔最佳,《了不起的盖茨比》每一句都值得背诵。这部小说是这么结尾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current有“水流”和“当下”这两层意思,在这一句中别具匠心地合二为一。汉语里却无法传达这份匠心,巫宁坤译作:“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台湾的乔志高译作:“于是我们继续往前挣扎,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头不断地往后推。”两个流传最广的本子,于结尾处统统没有译出彩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又比如翻译诗歌,韵脚就是个问题。这一点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以后大概会写个【声音篇】,到时再细细分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上看来,作家的创造力是靠具体的词与句来承载,每一词都有其明暗色泽,每一句都讲究快慢节律,且句与句之间还有彼此的应和反复。如果在这些具体的地方存在许多难以沟通处,无法亦步亦趋地传递其妙趣,作品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文学上的光彩;也许它还建制宏伟且主题深邃,但要宏伟不如去读历史,慕深邃可以去看哲学,向文学当中寻觅,终有些缘木求鱼的赶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还有个翻译姿态的问题。翻译的信达雅三字箴言里,信字就那么当仁不让排第一吗?我们对于翻译对象,始终还是仰视的姿态,如迎圣女,绝不敢想象去轻解她的罗衣,像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莫言作品那样男欢女爱一场。德国汉学家顾彬说,《蛙》能得诺贝尔奖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葛浩文的翻译,他采用整体作译的方法,很好地规避掉了莫言语言的缺点。《蛙》的英文版我没读过,之所以愿意相信顾彬的说法是因为一来顾彬一向靠谱,二来我从头到尾读了中文,感到以这样的小说得了中国人引颈企盼多年的诺贝尔奖,倘若不是翻译为他大大增了色,实在叫人情难以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这真的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作者难道不希望有优秀的译者来增加一些创造,权当为因语言转换而失色的作品补个妆吗?想那“信”字的当头一棒喝,丧掉了多少油菜花同学的译胆。而平庸的译笔,又败掉了多少读者对外国文学的胃口,从而辜负了多少殷殷期待的异国作者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一路讨论下来,都还是将范围限定在好译者的诚心之作上,至于国内翻译界的种种怪现状,翻译作品的种种含混了事,逆天错讹,偷龙转凤,面目全非……那真是罄掉本专栏也难书了,大家都懂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把今天的干货捞出来作为总结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要想文笔好,不必读翻译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b.推荐读原著,从外语中汲取营养,有兴趣还可以做做翻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最新一期的线上写作班:舒明月写作训练营第六期,正在招生中。共十次课,每周日和周三晚开课,课程可以反复回听。课程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微信招生图文了解\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u002Fsh7ZJ1abzUNKCfomLy6X7w\&\u003E为你花式揭秘大师写作技巧!超火写作课又开班了~\u003C\u002Fa\u003E \u003Cb\u003E 可加助理灵小犀微信(lingxiwfy)咨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的书:\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roduct.dangdang.com\u002F.html\&\u003E《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16:4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8,&likeCount&:4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16:4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8,&likesCount&:48},&&:{&title&:&张爱玲和顾城是如何写性的&,&author&:&shu-ming-yue&,&content&:&\u003Cp\u003E前几日我与一个作者交流经验,把近半年写的唯二两篇小说拿给她瞧了瞧,本以为能得到些许赞赏,却不料被她大大嘲笑了一番。原来其中语涉性事,有一句“将唇呜咂着两颗樱桃”,她乐不可支,问:“这是什么声口?明清诲淫小说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面尴尬,一面也佩服她好眼力。当即在脑中搜索出处,很快定位在了《三言二拍》以及一本叫《蜃楼志》的小说上。《三言二拍》不必介绍,《蜃楼志》的作者则是清朝的神马“庾岭劳人”,也是一本世情小说。那是我纯洁童年里仅见的一本色情场面不被大段“□□”遮蔽的旧小说,虽然看得半懂不懂,但架不住强烈好奇翻阅多遍,一些字句已无可抹灭地存在于我深深的脑海里,终至十来年后在写作中隐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叫朋友看出端倪的,除却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的“呜咂”二字外,更主要的是“樱桃”这一譬喻手法。所谓的“明清诲淫小说”里都是这么个味儿,对于身体的各个器官,文人们不抖落几个喻称就煞不了浑身的痒痒似的,再不济也要在前面加个金或者玉——比如金沟、玉茎。《肉蒲团》里则多称“玉麈”(zhu,三声,鹿尾做的拂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74de7e6efa7c70dcfcc4.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75\& data-rawheight=\&243\&\u003E\u003Cp\u003E还是在此摘录一段典型的说明一下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头说,已将素馨揿在榻上,将口对着樱桃,以舌送进,就如渴龙取水,搅得素馨津唾汩汩,身体酥麻。一手便扯他裙带。原来素馨向与笑官欢会,单系上裙带,不用裤带的。岱云只一扯,早已裙裤齐下,露出个嫩红桃子来。腰间挺了这根丈八蛇矛,便思冲锋陷阵。\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我那句“将唇呜咂着两颗樱桃”还模仿地有点不伦不类。照古人的套路,一说樱桃,必指小口,我大概是因为活了近三十年还没见到哪个女人的嘴能小成那副怪样的,对此说法早有腹诽,所以不声不响移作他用了。但再怎么说,这一句和什么含葩豆蔻,直捣花心,嫩蕊娇香蝶恣采云云仍在同一个师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清世情小说中的情色或色情场面描写,总有挥之不去的猥琐气息。这大概是缘于作者的三观不正,或者干脆说缘于他们的精分。明明是导淫之作,靠色情来打开销路,偏偏还要在明面上讽刺一番,在开头或是结尾处教诲几段。更有甚者,小说里的男女方在紧妙处,他突然又来几句画外音,感慨一回世风日下。如此精分,压抑不下又宣泄不得,写出来的文字自然难舒展,挤眉弄眼地面貌可恶。\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者,中国古代的文学固然可以说长于抒情,然而多抒发的是类型化的情感,比如伤春悲秋啊,闺妇以及处士怀怨啊,最最情真意切的也就是一些悼亡的诗文了。倘若要表达更婉转曲折的心思,更精微复杂的感觉,语言资源明显不够用。我觉得古诗说什么“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大概也有“生写”太考验才力耗费心力,所以才由躲懒发展出讲求意境的一套美学。五四之前的白话文小说,虽然在摹写世态方面已属缤纷摇曳,但对于心理和感觉的挖掘还太太太欠缺。不是不想挖掘,而是因为缺少趁手的语言工具,要么想不到去挖掘,要么想挖掘也不得力。最终导致绝大多数人物不过是岛国动作片演员,按脚本作浮夸的表演,无个性,无内心戏。\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照理说五四之后,语言资源有了不小的丰富,当代的作家完全应该据此追求更精彩的笔法了。可是偏偏有一个人,就钟情于匮乏年代的莽文字,以此为乐,以此自得。估计很多人已经知道我接下来要吐槽谁了,没错,他就是那个声名煊赫的——贾,平,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且看《废都》片段:\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女人一上床,就扭着身子要周敏为她脱,偏不肯自己动手。周敏除去奶罩,借了月光,见一对热烘烘的奶子如白兔般脱跳而出,便一头扎下,噙着乳头呜咂起来。妇人忍不住一声欢叫,死死抱住周敏,侧身将另一只奶子也挤过来。周敏在女人乳沟里一阵乱拱。一会儿,妇人便急切地叫道:“我湿了,你进来吧!”接着抬起腰身,自行将裤头褪了一截下去。周敏弓起一只脚插在妇人光滑的腿间,顺势轻轻一蹬,裤头就滑落床下。女人先是攥了周敏,接着却又将周敏按倒,起身骑了上去。周敏说:“你今天好威猛!要倒插栀子花吗?”妇人说:“你个没良心的,跑了一天,我怕累着你。”说着把周敏套了进去。周敏便不再吭声,只挺身去迎合女人。女人下身早已湿透,冲撞起来就叭叭地响,且不住地颤声浪叫着,周敏被撩拨得火起,忍不住一阵狂颠,二人便大呼小叫着同时过了,各躺在床上喘粗气……\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聒噪不已的文字。好像金庸在写打斗场面,贾平凹着意的是动作:跳脱,扎下,死死抱住,挤,乱拱,蹬……这不是性爱当事人的视角,也谈不上是小说经常使用的上帝视角、全知视角,因为如果采用此种视角应该动作与感觉并重。略不怀好意地说,这完全是窥私视角嘛。几年前有个叫李静的评论家得了一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她对贾平凹的这种刻意的浮世绘笔法就十分反感,大加批判,说他的作品被“琐碎、肮脏和丑陋的意象充满”。我觉得当代男作家的作品都差不离,贾平凹是在这一统的琐碎、肮脏和丑陋之外又杂烩以明清小说的市侩腔调,那画面太怪异我不忍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贾平凹在写性事中运用的比喻也差劲。比如上文里的“热烘烘的奶子如白兔般跳脱”,还有其他几处形容女人的屁股像氢气球,大腿像老葱,都只是抓了一点相似而作牵强的联系。有一些感官体验又一味夸大,YY过度,比如“\u003Cb\u003E感觉里这不是在床上,不是在楼房里。是一颗原子弹将他们送上了高空。在云层之上粉碎;是在华山日出之巅,望着了峡谷的茫茫云海中出现的佛光而纵身跳下去了,跳下去了。\u003C\u002Fb\u003E”这是做爱吗?八成是嗑药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男作家里也有写性事写得好的,顾城的《英儿》就很不错:\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在茫茫晨光中我抢掠她的秘密,分开她的缝隙,那缝隙陷陷的,那么饱满,合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分开时,我就看见了那酒色的唇瓣,和细小的一点茎蕊。它由于羞辱,微微膨胀起来,我有点好奇地看着,像剥开一个珍美的小桔子似的,看她的小蕊微 微鼓起,变得甜润,当触及它的时候就触及了那遥远的叫喊。我用手指探寻它,感到了那紧张真空的吸吮。她由于害羞把自已的脸遮了。\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顾城用了个很别致的比喻,“像剥开一个珍美的小桔子似的”,令人叹赏。其他花瓣茎蕊的代称看似入了俗套,其实与整体氛围契合,与诗人好奇凝视而小心触碰的姿态契合,因此绝无油滑声腔,一点也不显刺目。当代诗人与小说家果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路子,真怨不得人家德国汉学家顾彬厚此薄彼。\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我看来看去,还是觉得祖师奶奶张爱玲最为高明。这个人精,拥有出类拔萃的感官直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样样敏锐,又能投以精准无偏差的文字。经验未必丰盛,下笔照样无人能及。《小团圆》里的一段是这样子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他眼睛里闪著兴奋的光,像鱼摆尾一样在她里面荡漾了一下,望著她一笑。\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他忽然退出,爬到脚头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嗳,你在做什麼?”她恐惧的笑著问。他的头发拂在她大腿上,毛毵毵的不知道什麼野兽的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兽在幽暗的岩洞里的一线黄泉就饮,泊泊的用舌头卷起来。她是洞口倒挂著的蝙蝠,深山中藏匿的遗民,被侵犯了,被发现了,无助,无告的,有只动物在小口小口的啜著她的核心。暴露的恐怖揉合在难忍的愿望里:要他回来,马上回来——回到她的怀抱里,回到她眼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只动物在小口小口啜著她的核心”——凭此一句,就轻松胜却贾大叔冗冗杂杂的数万字。那么奇妙精微的感觉,竟被她如照相一般地摄取了,毫厘不差,又说不出地新鲜得可爱。顾城也许感觉上不逊于她,但遣词用字不及她巧妙,不及她有古典的意象。\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爱玲成名于上世纪40年代,顾城、贾平凹则成名于她之后40余年。40余年里现代汉语大大地倒退了,倒退到连像话的情色文字都找不到几段。五四大家们辛勤丰赡了的语言,小说作者们还未及运用它来弥补前人世情小说的缺憾,就那么深可惋惜地又凋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最新一期的线上写作班:舒明月写作训练营第六期,正在招生中。共十次课,每周日和周三晚开课,课程可以反复回听。课程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微信招生图文了解\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u002Fsh7ZJ1abzUNKCfomLy6X7w\&\u003E为你花式揭秘大师写作技巧!超火写作课又开班了~\u003C\u002Fa\u003E \u003Cb\u003E 可加助理灵小犀微信(lingxiwfy)咨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的书:\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roduct.dangdang.com\u002F.html\&\u003E《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0:48: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1,&likeCount&:12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48:3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1,&likesCount&:124},&&:{&title&:&大师们是如何写颜色的?(上)&,&author&:&shu-ming-yue&,&content&:&\u003Cp\u003E胡兰成在《禅是一枝花》里记过这样的一件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那同学道:我二哥去年到日本去开学会,去看能乐练习,有一女子姓中司,是中学教员,每周也来学舞,她在能乐的舞台上执扇而舞,束发的押发针的宝石红,随着身体的旋转一闪一闪,给我二哥非常的女性的感觉。中司生得纤弱秀丽,人前进退应对有礼仪,我二哥说她真是个小小可怜娘,像田塍上的槿花。我二哥就被她头上押发针的一点宝石红迷住了。中司因师父介绍,随众认识了我二哥,回去搭电车恰好有几站是同路,她在电车上应对,极敬重我二哥,且觉得亲近,也不过是这样。惟有那晚她舞时押发针闪动的宝石红,听我二哥讲起来,我都为之神往了。那仅仅是一个颜色呵,可是古今来女色的色都在这里了。\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是本文的绝妙引子。色彩之令人目眩而神惑,想必大家都有体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极好的颜色,即便不能达到上文中铭心刻骨的效果,也至少会令它所附着的事物显得更为可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若以文字再造一个世界,无论写景状物记事言情,都应该像设计师或电影导演那样孜孜于色彩的运用。哪怕对于颜色不十分敏感,酌量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也总能收获积极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品位一般的女人不可轻易自化浓妆,但简单涂些BB霜抹个唇彩,妥妥地可以提升美丽指数,不大容易出差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男神鲁迅就是个善于运用颜色的大家,他特别懂得在寒冽清冷的底子上涂绘鲜明的色彩,印象最深的是《野草》中的一段:\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但我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在色彩之外,鲁迅对景和物的“形”并没有着笔太多,不过是“单瓣”、“磬口”几个词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所以给人以难以抹灭的印象,设色之妙占据了七八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在这一段中使用的全都是饱和度相当高的色彩。雪的纯白晶莹与花的鲜艳夺目互相映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相同的手法在小说《在酒楼上》中也有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于远行。\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其实鲁迅曾经说过:“\u003Cb\u003E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u003C\u002Fb\u003E”,但是他写景状物仍旧当得起顾随形容的“一笔一个花”,全然大家水准,这其中奥妙,就在于他善于用色。当然他对于色彩一定有天生的敏锐,但后天的自我培养也不可忽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得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就提到说他留日时曾经读过不少美学方面的书籍。诸位看客实在应该效仿他老人家,即使自认格高,也不惮精益求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而闻名的《秋夜》中,亦有一段深可赏玩:\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有人曾评论说,这样的设色和构图,是一幅标准的齐白石小品。简直要为这条评论点一百个赞,太得风人深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雪白、猩红与翠绿,仍旧一派明艳,没有对自身笔力的高度自信,不敢如此大胆使用色彩。鲁迅说了许多,就此打住吧。接下来可以说说岁月静好的爱玲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曾经写过评论,对张爱玲小说的总体评价是“明艳端方,光彩照人”。与鲁迅的清冷凄艳不同,她笔下是一片彩绣辉煌,流光溢彩,像撒了金粉一样,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富贵气象。且看著名的《金锁记》片段:\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u003Cbr\u003E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里头,赤金、银红和闪蓝——又是金,又是银,又如宝石般闪耀,此等色泽,谁人不爱?《金锁记》里还有一句,“\u003Cb\u003E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u003C\u002Fb\u003E”,连灰尘都是金的,张小姐果然造境不遗余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爱玲写颜色还有一招绝活,即不知从哪里搜罗来各种名词作为色彩的前缀;这当然是承袭的红楼笔法,不过也有她自己的创造在里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金锁记》里随意扫扫就有雪青、蟹壳青、竹根青、佛青、藏青等各种青,搜了下中国传统色彩名录,发现并没有什么竹根青和佛青,大概都是张小姐的发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代人也还在延续着这种发明,比如“太空灰”或者“科技灰”,不过,失去了无数古典文本层层晕染的美感,这些词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由此牵连出一个大问题,即任何现时的写作都与已有的文本存在着呼应,有意地识运用这种呼应,可以增加写作的魅力。此一问题不多说,以后大概有专篇探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爱玲是个感官异常敏锐的人精,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望尘莫及。但是技法层面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比如心中想到某种色彩笔下却只有干巴巴的灰绿红蓝,完全不知如何向细处描摹时,可以发动联想,找日常事物中相似的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前我教一个小孩纸写作文,每天留了二十分钟给他做这项训练,效果非常好。我拿裁缝店里的那种布料卡的大厚本来,随手翻一页,指一个给他,问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b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37\& data-rawheight=\&491\&\u003E\u003Cp\u003E“这是什么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呃……不知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好想想,有什么东西和它颜色一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咖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它就是咖啡色!好聪明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在咬着手指想不出来的,就叫他记住了,哪天看到了或想到了告诉我。那段时间这小孩对颜色格外留意,有点走火入魔的赶脚……哈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颜色的详细观察与联想,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中一段最为令人发指:\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场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场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是的,文字\u002F艺术描摹了美好的物态,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真实生活因为有文字\u002F艺术的呼应显得更美。这大约就是许多人存有对文笔的执念,抱有对艺术的向往的原因。人对于尘世的痴迷一至于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关颜色,还有很多可讲。咱们下回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舒明月写作课程:\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u002Fsh7ZJ1abzUNKCfomLy6X7w\&\u003E为你花式揭秘大师写作技巧!超火写作课又开班了~\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舒明月的书:\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roduct.dangdang.com\u002F.html\&\u003E《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0:14:5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likeCount&:18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14:5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likesCount&:185},&&:{&title&:&大师们是如何写颜色的?(下)&,&author&:&shu-ming-yue&,&content&:&\u003Cp\u003E《老残游记》是本有趣的书,作者刘鹗是个有趣有故事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难得的是,他既有传统文人的精妙感觉又不耽于其中,对时局颇具识见,主张修铁路开煤矿;而且还是个实干家,经商、行医、治河、赈饥样样上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我今天要说的是他对于色彩的感觉和描摹能力,但因为这人太过有看点,文理工商医诸科通吃,有才干有情怀,完全符合我的男神想象,实在没忍住还是再仰慕了一番,请大家原谅。\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鲁迅称赞《老残游记》“写景状物,时有可观”,黑妞白妞说书的一段也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刘鹗善作譬喻,他形容黑妞说书“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而对白妞说书的摹写就更是实力派大炫技了。下面的这一段是写千佛山的景色,里头也有妙喻:\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头一次读到时就觉目眩神迷。鲁迅擅点绘,张爱玲惯撒金,这个刘鹗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概就是以大块的晕染出色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两个奇崛恢弘的比喻让瑰丽的色彩充塞宇宙,人被罩入其中,一种陶醉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国维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刘鹗这一段是在描写济南千佛山的实景,可是王国维说得太对了,它美到不真实,美到令我联想至一篇日本童话——安房直子的《狐狸的窗户》:\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拐了一个弯,突然,我觉得天空特别耀眼,就像是擦亮了的蓝玻璃……这时,地面也有点淡蓝。\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咦?”\u003Cbr\u003E我悚立了,眨了两下眼睛。啊,那儿不是往常见惯了的杉树林,而是宽广的原野,同时,还是一片蓝色桔梗花的花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那景色过于美丽,使我有些害怕了。\u003Cbr\u003E但是,那儿吹着很好的风,桔梗花田一望无际,就这样返回去,未免太可惜了。\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也是大块的晕染,创造出一个摄人心魄的理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是童话,可以理直气壮地造境,任性地只挑最喜欢的一个色使用。桔梗花的蓝色贯穿始终,大片的色彩晕染和低徊的忧伤情绪相得益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篇童话的奇特之处在于色彩不仅造境,还构成了核心情节,作者的浪漫想象力或曰穿针引线的织缀能力令人咋舌,令人无比羡慕嫉妒恨。自打读了这篇,我对童话这种文体的颜色定义都变成蓝色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蓝色的梦境,在汪曾祺的小说里也邂逅过一回:\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喝,这一大片马兰!马兰他们家乡也有,可没有这里的高大。长齐大人的腰那么高,开着巴掌大的蓝蝴蝶一样的花。一眼望不到边。这一大片马兰!他这辈子也忘不了。他像是在一个梦里。\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除以上的三段之外,闭眼搜索,文字中就再想不出这样的用色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约古诗中还有,比如李贺的“桃花满陌千里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些电影里有,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可是我总觉得电影比文字和音乐要欠着一层,审美空间都被导演给挤占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字的锦绣世界对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向来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多少人沉沦其中。就像汪曾祺小说《徙》中所写:\u003Cb\u003E阅读时仿佛周围一切都不存在了,天地间只有这字字珠玑的好文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言归正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鲁迅、张爱玲、刘鹗,虽手法不同,但总的说来都是重口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代诗人里头最重口味的非李贺莫属了,汪曾祺对他有著名的评断:“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贺的运用色彩已经不是奇崛而是诡谲了,有点超过了我的承受限度。我喜爱的他的色彩,还是一些在不那么黑的底子上的,比如“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咸淡合宜,滋味丰富,用东坡的话来说,“可养吾之老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中国的文章家们运用色彩的主流还是轻灵派,讲求含蓄蕴藉,要清真本雅,这大概是与儒家的教诲一脉相承,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凡事适度。而上面提到的这几位,都是个性中含有一股奇气,所以笔下的色彩也与主流的范式大不相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并不是说轻灵派不好,像汪曾祺惯用的透明水彩色(马兰那段属于汪的特例),照样美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一段估计很多人都有印象,是他成名作《受戒》的结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看他描摹色彩全然不用力,青就是青,紫就是紫,白就是白,不再另加形容词。他写景状物都很“萌”,为什么?一颗童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儿童没有特别多的形容词,但是他的眼睛很亮,什么东西都要细细看一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段里他写了多少东西,就有多少种色泽。如果你想要写出一段五彩斑斓的萌文字,学一学汪曾祺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色彩篇就写到这里了。别小看一点颜色,众生皆痴迷,很少有人能勘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最新一期的线上写作班:舒明月写作训练营第六期,正在招生中。共十次课,每周日和周三晚开课,课程可以反复回听。课程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微信招生图文了解\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u002Fsh7ZJ1abzUNKCfomLy6X7w\&\u003E为你花式揭秘大师写作技巧!超火写作课又开班了~\u003C\u002Fa\u003E \u003Cb\u003E 可加助理灵小犀微信(lingxiwfy)咨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的书:\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roduct.dangdang.com\u002F.html\&\u003E《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推荐阅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鲁迅:《雪》、《秋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爱玲:《金锁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川端康成:《花未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兰成:《禅是一枝花》第十九则:俱胝惟竖一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房直子:《狐狸的窗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黄油烙饼》、《受戒》\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57:3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5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57:3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531a4aba6b32adab9bb1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50},&&:{&title&:&写作就要语不惊人死不休!&,&author&:&shu-ming-yue&,&content&:&\u003Cp\u003E老杜说:“\u003Cb\u003E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u003C\u002Fb\u003E”,讲他自己是个琢磨文字的偏执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惜后人引用“语不惊人死不休”时偏离了老杜的本意,通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故作骇世之论的取宠邀名之辈。看来很多人都不曾有过耽溺于文字的“心流”体验,因此不了解“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多么地契合于情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全面一点来讲,\u003Cb\u003E“语不惊人死不休”可以理解为誓死以精准的,富有画面感、音乐感和新鲜感的文字惊艳于人,这是文学的永恒准则,大约也是“文笔好”的定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何作品,哪怕受了诺贝尔奖的加冕,获得世界性的赞誉,倘若不符合这些标准,也还是上不了文学的台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今天主要是在新鲜感的层面上讲这个“惊”字,直白一点,就是出奇制胜,靠一点出乎意料的妙趣来令人印象深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一定都知道那首史上最著名打油诗:\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这首诗流传颇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百度知道里摘得一段分析如下:\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读毕我只想翻三个90度的白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雪不是小马驹那样的活物,形神跃然从何谈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这么一大段中,有几句是说到点子上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该诗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这和说一个方圆百里有名的美女十分“漂亮养眼可人”有什么区别?说了等于白说,浪费人的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于撰写机关公文的悲惨经历,我一向痛恨写文章言不及物言不及义,大而化之,充斥着陈词滥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u003Cb\u003E令人叹息的是,建国以后的所谓文学评论或作品赏析大多是这样大而化之的路数\u003C\u002Fb\u003E,动辄牵强地分析时代背景挖掘思想深度,而在核心的美学层面上,却如抓瞎一般,经常是草草扯上几个淡就了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这首打油诗\u003Cb\u003E好就好在我上文所说的一点出乎意料的妙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作者以无厘头的方式凑出了前面三句之后,第四句会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漂亮的煞尾,这首诗简直交代不过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还是白啊,看你如何结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读者还执着于颜色时,作者志得意满地交上了答卷:一句“白狗身上肿”真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令人哑然失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鲁迅也有类似的出奇制胜策略。他同样写过一首打油诗,题曰《我的失恋》:\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我的所爱在山腰;\u003Cbr\u003E想去寻她山太高,\u003Cbr\u003E低头无法泪沾袍。\u003Cbr\u003E爱人赠我百蝶巾;\u003Cbr\u003E回她什么:\u003Cbr\u003E猫头鹰。\u003Cbr\u003E从此翻脸不理我,\u003Cbr\u003E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u003Cbr\u003E我的所爱在闹市;\u003Cbr\u003E想去寻她人拥挤,\u003Cbr\u003E仰头无法泪沾耳。\u003Cbr\u003E爱人赠我双燕图;\u003Cbr\u003E回她什么:\u003Cbr\u003E冰糖葫芦。\u003Cbr\u003E从此翻脸不理我,\u003Cbr\u003E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u003Cbr\u003E我的所爱在河滨;\u003Cbr\u003E想去寻她河水深,\u003Cbr\u003E歪头无法泪沾襟。\u003Cbr\u003E爱人赠我金表索;\u003Cbr\u003E回她什么:\u003Cbr\u003E发汗药。\u003Cbr\u003E从此翻脸不理我,\u003Cbr\u003E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u003Cbr\u003E我的所爱在豪家;\u003Cbr\u003E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u003Cbr\u003E摇头无法泪如麻。\u003Cbr\u003E爱人赠我玫瑰花;\u003Cbr\u003E回她什么:\u003Cbr\u003E赤练蛇。\u003Cbr\u003E从此翻脸不理我。\u003Cbr\u003E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首诗真当得上顾随评论他的几句话:“上下左右,龙跳虎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老虎行动迅疾,身爪利落,你不知道它下一秒从哪里就扑来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尽管迅哥儿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很多遍,再读之下还是觉得妙趣横生,不落窠臼。顾随又说除却鲁迅其他人的文章都“如虫之蠕动”,意思就是行动轨迹完全可预见,哪怕你出门打了趟酱油,回头看它还是在那里不紧不慢地爬着,“贯彻落实......大力推进......切实加强......”,蠕虫就是生物界的机关公文,看一眼都要强忍住呕吐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面两例都是旨在搞笑的打油诗,似乎缺乏说服力。再来看一个正经点的例子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台湾的简媜是个将散文写得如诗一般惊心动魄的作家。她将女作家惯有的清丽婉约与一种瑰伟卓荦、磅礴丰沛的张扬生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风格。记得她的不知哪篇散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是写她的“姆妈”(奶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我是她胸襟上的丝绣帕,髻上的红彩花,岁月碾过的茅茨土屋里忽然照见的一只乳燕。\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一连三个比喻,前两句相似,都是讲姆妈视长孙女有如乡间妇人难得的饰品,万般宝爱,意象本已十分出色,第三句神来之笔,突然化静为动,由短及长,又夹杂以动词造成语法的参差,在各个面相上都与前两句有别,但仍能以一种欣喜、珍爱的情感,将三个句子统一成规律的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筝提线角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