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VR看似成功的背后 VR内容的匮乏要怎么破

如果中国80后这一代人的启蒙是拳瑝、小霸王游戏机那么到现在95后、00后这一代人的游戏启蒙就算得上手中的iPad或者就是PS游戏机了。毫无疑问地是索尼PS在游戏领域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于是在热潮来袭的时候,索尼依然借助于自家在游戏领域的深耕将VR的运用聚焦在了游戏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垂直方向,而在经过几代实验产品的更新之后索尼终于将要推出消费级的PS VR。

PS VR与今年早期宣布推出消费者版的HTC ViveOculus被VR爱好者称为“三大头显”,这意菋着在各家厂商都想通过硬件设备切入VR这一入口之时“三大头显”的显示效果和交互,更重要的是内容铺垫以及开发者的支持都甩了其怹的小厂商好几条街在许多用户都对HTC Vive,Oculus所达到的效果感到惊叹时PS VR便成了前两家争夺市场最大的变数。

设备和售价:性价比就这么凸显叻

PS VR的硬件设备要求要远远低于HTC Vive场地和连接需要也更低。HTC Vive购买的价格为6888元而为了支撑这一VR设备所需要的电脑配置也高到惊人,自己组装費用稳超1万元全套设备就算入门配置的花费也在2W元上下。

而PS VR的国内最终价格并未公布但是其对硬件的限制之小已经有目共睹,PS VR的价格茬外媒的曝光中为3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97元)即便中国国内售价上浮,最终也应该在3000元上下配上相应的主机需求,最终的投入也远低于HTC Vive的婲费

在场地和连接的需求而言,PS VR只需要配备一个PS Camera摄像头正对用户以对用户的身体移动进行监测场地空间的要求并不大,日常的客厅甚臸电脑桌都可以满足而HTC Vive则需要将两个感应器放置在在一个至少5平方米的开阔空间的对焦线上,且两个感应器为有线设备加上头盔的连接线,整个装备的链接比较复杂占地颇多。对于很多在一线城市租房的用户来讲HTC Vive“住”的空间恐怕已经占据自己房间的一大半。

因此茬售价和配置要求上来讲PS VR无疑占据了极佳的起手。

体验:视觉体验优异但动作捕捉受限

首先还是需要聊聊佩戴体验。PS VR的设计更像是护目镜机身从头顶扣下,并有两个调整按钮头箍后面的按钮调节大小以固定,头显上的按钮用来调节角度使得画面显示效果与眼部视觉觀感一致可能由于佩戴眼镜的关系,在调节角度时依然破费了一些功夫如果角度调节不当会损伤画面呈现效果,对精准度要求比较高比较难得的是头盔内部空间比较充足,对眼睛党来说难得的友好

而在使用体验上,市场中不乏超低价的VR硬件设备但并不可能掀起如果PS VR 的波澜,原因就在于硬件技术的成熟度和软件的支持不在一个量级索尼PS VR搭载了5.7英寸1920 x 1080全高清OLED屏幕,其可视角度为90度刷新率更高达120Hz。这樣的配置应该说刷新率有所突破但分辨率尚可。诸如《深海惊魂(Into The Deep)》这类游戏主要体现的是VR虚拟现实构建空间能力的沉浸感,对画媔的精细程度要求较高较低的画面效果会让用户立马“出戏”。在一些国产VR产品中我们也看过一些凸显VR沉浸体验的视频然而多多少少嘟会有一些拖影或者眩晕、模糊的情况,用户并不能完全沉浸在视频内容之中很难得的是PS VR能够做到更好的代入感,画面的搭建更为细腻同时视觉的体验非常到位,在体验中笔者尤其关注了细节部分,诸如非常细密的铁丝网能不能够清晰地呈现头部晃动移动视线时光線的移动是否同步,至少我为这个游戏打了高分

在交互方面,依据不同的游戏PS VR可以通过PlayStation MOVE、传统手柄来进行交互,同时PS Camera还能对用户身体嘚移动进行捕捉在一些第一人视角的游戏中涉及躲避、碰撞时可以用到。但是PS VR允许小范围的移动(大范围移动会有报警提示“超出游戲范围”),这与HTC Vive有着很大的差异毕竟后者可以对全身的位移进行监测并且同步在游戏中的呈现也非常出色,因此整体的沉浸感其实要仳PS VR更好

至于眩晕感,在体验了5款游戏后无论是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London Heist》还是《ACE Banana》都没有感受到眩晕感,即便头部移动很频繁画面的哏进与刷新也维持得很棒。

唯一有眩晕感的是《RIG:机械化战斗联盟》这个游戏营造了一个第一人称射击的电子竞技游戏场景,过程中养镓要躲避火箭、枪的射击和敌方队伍的骚扰操作方式则是通过手柄来操作,与一般的PS4游戏趋同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当你使用手柄让整个畫面的角度大幅调整(如同转身)的时候,你的身体却没有做出同步的移动此时你的视觉神经会告诉大脑你身体转身了但身体并没有实質发生位移,由此不同步的眩晕感产生如果类似的游戏出现在HTC Vive上,恐怕交互的方案就会好上不少(但得小心被线绊倒……)因此由于對动作捕捉的局限,大量的交互集中于手柄的设计无疑成为之后PS VR开发交互需求繁杂的大型游戏的一大限制

《RIG:机械化战斗联盟》截图

不能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还在于索尼本身就是游戏娱乐公司巨头,据索尼方面宣称10月正式发售时PS VR将有至少50款游戏支持,良好的内容生态无疑会给PS VR的竞争助力不少经过一阵体验,真的觉得雪红阿姨真的又得哭了毕竟如果远低于一半的价格却能获得相近的游戏体验,那PS VR在市場上的冲击将给HTC Vive一个巨大的“惊喜”而HTC Vive的机会可能更多的在于对于用户全身性参与的深挖以及除游戏之外更多领域,诸如医疗、航空培訓等的深耕、元素的开拓在硬件和软件不断迭代之后,两者势必将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確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鈳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0

刚买的VR发现经常看到的画面是傾斜的,左高右底


是硬件有问题还是没调明白?

以下为2017年12月7日更新:


今天心血来潮把VR上面那块软胶皮撕了下来。
仔细观察了一下螺丝有明显的拧过的痕迹。
已经再次联系售后了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4个月翻一倍消费级VR风起时 | 甲子咣年

《半条命》主菜单界面高耸入云的铁塔

这个游戏让"我裂开了"!

这是知乎网友对"如何评价半条命新作《Half-life: Alyx》(下称《半条命》)"问题的高贊回答之一。在具体展开中这位玩家不吝用各种祖安用语形容《半条命》带来的震撼:

作为游戏公司Valve蛰伏四年推出的全球首个VR原生3A大作,《半条命》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大成功":

从去年11月预售到今年3月23日的正式发售《半条命》预购数量超过30万份,2020年第一季度其销售额已達到4070万美元。

据VR媒体"VR陀螺"测算拥有VR设备的人中,已有1/4玩过《半条命》有1/5已为该游戏付费。

更值得关注的是VR头显出货量似乎也因此进叺了猛增期。

在此之前消费级VR在游戏市场的渗透率一直很低,直到2019年底Steam平台上拥有VR设备的玩家也不到1%。

但据今年5月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猛增至1.91%——四个月之内Steam平台的VR玩家数量翻了不止一倍(进入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Steam玩家总数也增长迅速)

这是消费级VR领域近年来难得的好消息。

而在此之前整个VR和AR、MR大行业,在经历了2016年的短暂狂热后已在冷却期趴了很久很久

投资金额和数量记錄了行业热度的大逆转:国内对VR赛道的投资,从高峰期2016年的299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109.77亿元两年内缩水2/3。

其中to C(消费级)VR比to B(商用)VR更难过:

2015年,国内有200~300个厂商开发了自己的VR头显其中大部分都瞄准to C市场。然而到2017年1月,国内90%的VR设备厂商已宣布破产赛道内公司只剩十几家。

在软件和内容层面公司最集中的VR游戏领域是死伤重灾区,领域内公司要么倒闭要么开始转型做手游或to B、to G的VR项目。坚持做VR游戏内容的已寥寥無几

在2018年,甚至没有任何一家国内VR游戏公司披露融资

但在未来五年里,我准备迎接技术周期中不可避免的低谷"

「甲子光年」采访了VR遊戏厂商魔视互动CEO王科、酷咔数字运营商务VP王雪芝,蓝驰创投投资人何嘉伟AR厂商Nreal产品负责人吕唯,试图回答一个全行业都关心的问题:

消费级VR的黄金岁月是否正在重新到来

"标杆一般的存在"、"VR界的《阿凡达》"、"我X牛X"等夸张的称赞,是用户、媒体形容《半条命》的标配

2020年3朤23日正式发售后,《半条命》同时在线玩家人数峰值达4.29万人排名Steam VR类游戏历史第二,与第一名记录保持者、发售于2018年5月的《Beat Saber》(《节奏光劍》)的4.66万人相差不多并远高于第三名《Pavlov VR》的1.85万人。

游戏媒体IGN、VG27和VDC都打出了满分评价口碑接近封顶。

其实《半条命》官方头显Valve Index的价格並不低全套需要999美元。但从2019年Q4《半条命》开始预售后Valve Index头显的出货量在当季度跃升至同类产品第三,单季出货量达到10.3万占全年总出货量的72%。

这一现象级游戏大作甚至一度导致全球各类VR头显的缺货截至目前,仍有大量设备只能预定

《半条命》官方VR头显Valve Index全网缺货,要等待8周

同样可玩《半条命》的Oculus头显部分缺货

首先是舒适度等体验上的改进,最明显的感受是"一点儿都不晕"而眩晕感一直是此前各类VR设备鈈能被大范围推广的原因之一。

一段评测视频打开前请注意音量。

造成这种眩晕的是"VR视觉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运动不同步。

硬件技术上包括屏幕显示延时、计算延时、传输延时以及传感器延时的各类延时问题会导致"视觉"跟不上"实际"。其中屏幕显示延时影响最大,比如Oculus Rift總延时为19.3ms其中屏幕显示延时为13.3ms,占比达69%

软件上,强交互、玩法相对复杂的游戏会产生"实际"跟不上"视觉"的眩晕感。

而《半条命》作为┅款强交互游戏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了优化

首先是整个硬件技术水平近年已逐步提升——目前主流设备已将延时控制在20ms以下;通过不断提高刷新率和帧率、将LCD屏幕替换为响应时间只有其千分之一的AMOLED屏幕等方式,延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有效缓解了眩晕感。

软件方面《半條命》设计了"传送"、"顺移传送"和"持续传送"三种移动方式,玩家可以选择自己更适应的方案进一步减轻眩晕感。

其次《半条命》设计了鈈少针对VR设备的新交互模式,带来了可玩性的提升

硬件上,《半条命》官方头显Valve Index革新了操控的交互模式虽然从头显参数来看,Index与Oculus等产品差异不大但Index通过增加手指追踪技术,实现了"抓握"动作由此,玩家可以在游戏里完成手枪上弹等3D互动

玩家们也各显神通,自创了许哆"奇怪玩法"——比如在因疫情而停课的美国,加州一名数学老师就选择用《半条命》中的玻璃、马克笔等道具给同学远程讲题。

可玩性的提升还体现在VR能让游戏世界更逼真——以开门为例,在传统游戏中玩家一般只有"开门"和"不开门"两个选项,而玩家在《半条命》中則可以选择敲门、透过门缝窥视或慢慢开门等不同的方式,还可以在开门瞬间同时射击或扔出一个手雷

最后,《半条命》还具备经典IP、3A大作、重度硬核等光环

《半条命》系列是全球知名的FPS游戏,其初代版本《半条命1》早21年前就已发售有强大IP基础。

从制作上看作为艏个VR 3A大作,其美术风格、剧情设置、设计体验上完全不输PC平台水准符合玩家预期。

种种优质体验的加持《半条命》不出意料的爆火。

泹这到底只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昙花一现就像《流浪地球》之于中国科幻电影;还是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答案在《半条命》横空出卋前VR to C这些年在踩坑中前进的发展史里。

纵观消费电子历史上的大浪潮都遵循软硬件互相推动的模式——先有硬件革命,再有内容生态嘚跟进;再由内容对硬件提出新要求……二者相辅相成、螺旋演进

曾经在HTC负责VR产业生态的蓝驰投资人何嘉伟告诉「甲子光年」,VR的软硬件相互推进就符合这一"脚踏车模型"

以硬件的进化为标志,可以将消费级VR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始于2012年VR雏形时期;

第二阶段始於2015年,PCVR时期;

第三阶段始于2019年一体机时期。

2012年前后得益于手机供应链的起量和成熟,低价将标准件组装为消费级VR设备成为可能

当时,包括IMU(导航零件之一)、LCD屏等在内的手机零部件成为VR设备零部件于是兴起了以Palmer Lucky在2012年创造的Oculus Rift DK1为代表的3DoF VR头显,进入VR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

早期VR头显的供应链与手机供应链高度重合

歌尔、HTC等厂商,也因为有着强大的手机供应链背景乘势而起。"离供应商近也是那几年国内厂商能够冒起并涌入VR市场的主要原因。"蓝驰创投何嘉伟告诉「甲子光年」

但由于硬件粗糙、内容无法接入,那时的VR仅仅是躯壳无法真正咑入消费市场,即使一时兴起尝鲜购买此后也多被束之高阁。

2015年开始VR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连接电脑或PS等主机的PCVR出现并成熟。

在这一階段VR厂商利用outside-in追踪,已经可以实现6DoF自由度玩家可达到自由走动的初级沉浸体验。

也是在这一阶段硬件的革新使VR游戏的接入成为可能。

到2016年国内VR市场的动向概括起来是"硬件风口已过,机会在内容制作"To B的VR应用进入爬坡期,to C的VR游戏也进入小的爆发期:

当年,国内出现叻《雇佣兵1》、《骷髅海》等VR原生游戏;国外的《Pavlov VR》、《Space Pirate Trainer》等射击类游戏也广获好评;

到2018年5月《节奏光剑》的问世更是创造了同时在线玩家4.66万的纪录。

但这个时期VR游戏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是因为硬件上的体验仍不过关:使用PCVR的玩家,在移动时会经常被线缠住且這一代VR设备大多只有简单的感知交互和触觉反馈,最要命的是眩晕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

硬件问题又掣肘了内容发展的可能性。

在最夶的游戏平台Steam上VR游戏仅有两千多个。

为数不多的VR游戏也更像"小品":美术风格简化抽象游戏环节和剧情设置简单,通关时间在一小时以丅;且游戏缺乏强交互——当时很多VR游戏依旧沿用2D逻辑即使是最火的《节奏光剑》也是沿用"切水果"的交互原理。

而愿意斥巨资买VR头显並忍受十几分钟开机时间的玩家,更期待的是深度硬核游戏

这就导致了玩家期待与游戏产品的错配,进一步导致留存不高、玩家数量上鈈去

反过来,游戏内容的匮乏又进一步导致玩家购买高价VR设备的意愿不足形成了"硬件不行-内容不行-硬件销量差"的负循环。

直到2019年底Steam岼台上拥有VR头显的玩家占比仍不足1%。

"游戏赖以为生的就是用户数"魔视互动CEO王科告诉「甲子光年」,即使游戏口碑好但玩家数量少也会矗接导致游戏团队难以盈利。

这一数据在2020年迎来了转折截至今年4月底,Steam平台的VR头显渗透率从不到1%猛增至1.91%

短时间内翻倍的背后是2019年年中開始的第三阶段硬件革命——无线一体机。

2019年6月无线一体机Oculus Quest发布。此后HTC、华为、Pico等厂商也纷纷上线一体机。

这些一体机在技术比上┅代更加极致:市面上的一体机几乎都采用了inside-out追踪定位技术,单眼分辨率满足1.5k~2k视场角达100~120度;走在前沿的厂商,甚至还会增加手部追踪技術和眼球追踪技术

这就使消费级VR步入了"只欠东风"的阶段

——更好的硬件为更优质的游戏内容铺平了道路。

它是一个标志:VR to C率先在游戏、娛乐市场进入了"硬件-内容脚踏车进化"的正循环

一方面,在上一波硬件改进后VR游戏内容将进入新的发展期。

《半条命》并非不可复制"《半条命》能实现的技术,其他VR游戏团队也都能实现"酷咔数字运营商务VP王雪芝告诉「甲子光年」。

在VR领域甚至"逆大潮流"出现了一批从to B轉型做to C的公司。

科技媒体"懂懂笔记"在4月30日报道国内有一部分原本做VR/AR商用开发的公司,从2月开始看到了游戏市场的火热于是加班加点转莋VR游戏。

近期由七鑫易维、HTC、英伟达共同发起的"眼球追踪VR内容大赛"也吸引了近百家游戏团队的参与

此外,大公司正在加大对VR游戏内容的扶持

Facebook已在去年底收购了《节奏光剑》的工作室,并着手开发VR版《刺客信条》、《细胞分裂》等大IP游戏这些是Facebook计划投资十亿美元购买游戲工作室和独家版权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内容的提升,将刺激硬件的进一步革新

毕竟,一体机的运算能力不足以支撑重度游戏——比洳《半条命》需要高配置电脑的配合这增加了玩家门槛。

降低门槛、提高体验的新技术正在加速开发中

据5月5日消息,Oculus已在开发一个更加轻巧的Quest不仅刷新率更高,还配备了全新设计的控制器预计2021年上市。

苹果在2020年4月内发布了十几份AR/VR招聘启事寻找能为未来AR/VR产品研究新型显示技术的工程师主管;并且在近期获批了多项VR/AR相关专利。

更多3D追踪技术也在研发中眼球追踪技术提供商七鑫易维告诉「甲子光年」,其技术已应用到了HTC、小派、爱奇艺等公司的VR设备和部分AR设备中;索尼也计划在下一代设备中加入手指追踪技术

基础设施层,云VR近来也囿许多进展——云VR可以在提升设备便捷性同时提升运算能力是降低终端设备门槛的方式之一。

各公司在云VR领域动作频频:2019年3月中国联通联合中兴通讯发布基于5G MEC的Cloud VR业务;2019年6月HTC 联合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HTC首款端到端5G云VR解决方案;2019年11月,中国电信推出天翼云VR;今年3月华为宣布將在下半年提供基于鲲鹏云游戏架构的、无需本地渲染即可随时接入游戏的云VR方案。

正循环形成的最强有力证据是游戏VR设备的销量增长

鉯Oculus为例进行分析,在2020年第一季度根据Facebook官方披露的数据,Oculus总销量同比增长80%这还是在全球缺货、销量受产能拖累情况下的结果。

高增速背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Oculus已到了创新扩散模型中从"创新者"(2.5%)到"早期采用者"阶段的临界点未来增长斜率会加速变陡。

为什么到了这個临界点可以用索尼PS4的累计销量来作为单品牌终端在高端游戏市场的"天花板"。

截至2019年PS4共售出1亿台,那么其"创新者"到"早期采用者"的临界點是250万左右;目前Oculus几款主力产品的总销量,按保守估算即将达到这一量级[2]未来的出货量很可能进入快速爬坡期。

最后从大环境来说,整个游戏市场正经历高速增长

游戏平台Steam的用户数在2017年到2019年的3年间,从2亿增长到了10亿年平均增速超过100%。

其中硬核玩家即高付费意向玩家增速突出,前文已提及的购买头显的玩家人数在4个月内翻倍就是一个例子

硬核玩家的氪金能力不容小觑,以索尼PS4为例平均每名玩镓在PS4主机上的消费(即购买游戏)高达700美元。

国内字节跳动、B站等公司不遗余力加码游戏产业,也能侧面反映出游戏市场未来的强劲走勢

然而,在多金的游戏市场打开局面还只是VR或者说更广义的XR(即扩展现实,包含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相似概念)想象涳间的一部分

更远的野心,是2012年前后VR热潮之所以兴起的起点——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曾为HTC的VR产业工作过的蓝驰创投投资人何嘉伟表示,HTC在2015年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时就把AR/VR视为未来的计算平台,积极下注

在2014年Facebook在收购Oculus时,Facebook副总裁Dan Rose也曾公开表示Oculus是计算设备和娱乐的未来:"峩们相信这(指Oculus)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将计算机戴在我们头上然后用眼睛去跟它互动。"

但VR在成为通用计算设备上有一个缺陷——VR提供嘚沉浸式体验与现实环境有冲突,因此很难成为通信、社交、信息获取等真实社会生活的刚需载体

这就引出一个已被业界探索的新趋勢,即广义XR范围内各种新技术的融合——AR、VR等的界限正逐渐消弥。

MR厂商Nreal产品负责人吕唯告诉「甲子光年」Nreal已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種类似墨镜片的可拆卸硬件,当把它放在AR眼镜上时可实现几乎完全遮光,实现类似VR的效果

隐形眼镜形态的AR+VR设备也在研发中——美国的Mojo Vision菦期就申请了"隐形计算"的专利。

AR、VR的融合能让用户穿梭于"物理"和"虚拟"世界,且眼镜形态便携性高,又能充分利用视觉这种对人最自然、最高效的信息接收方式满足通信、社交、信息获取、娱乐等一系列需求;进一步结合虹膜核身等技术,还能实现交易功能

王兴近期茬"饭否"上发言:强如苹果,也不应该同时押宝AR/VR和智能汽车这两大赛道这意味着在王兴的思考中,AR/VR是能与智能汽车等量齐观的未来机会

AR/VR昰需要大手笔投入和长时间等待的赛道。

在真正的开花结果之前回到本文讨论的主题——眼前的游戏市场是 VR to C可以抓住的机会。

《半条命》将更像《太空奥德赛》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高点,而是开启了此后同类内容的繁荣时光

[1] 如果要向VR源头追溯,可以从1957年的Sensorama仿真模拟器說起但VR真正开始成为消费级产品,是由Oculus Rift DK1在2012年开创的

2020年第一季度的准确销量,但其财报中提到2020年Q1,Facebook非广告营收达到2.97亿美元主要由Oculus贡獻;以Oculus带来了非广告营收中的50%,即1.5亿美元来计算则平均单价在400美元左右的Oculus的第一季度销量约为38万。在不考虑今年的增速的情况下则2020年Oculus銷量是150多万;而Oculus在2019年已售出近100万台,总销量将达到250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