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并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ppt能用法华林或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血透房颤患者是否安全有益?
发表于2015年6月《Circulation》上的一篇文章考察了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血透房颤患者的获益和风险情况。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与较高的入院或出血死亡风险相关。目前没有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在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获益大于风险。
背景: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是通过肾脏排出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由于这些药物生物积累沉淀意外出血,其在血透患者中的使用并不尽人意。本研究旨在考察血透患者中是否出现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的处方,以及这些实践是否安全。
方法和结果:使用患病率测算表,描述29977例血透房颤患者使用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的时点患病率(按月计算)。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了开始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患者的出血、卒中、动脉栓塞。血透患者的首次达比加群处方记录出现在这种药物在美国可以购买后的第45天。自此之后,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在房颤合并终末期肾病人群中的使用稳步增加,5.9%抗凝血液透析患者开始使用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在校正协变量的Poisson回归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发病率指数,1.48;95%置信区间,1.21~1.81;P=0.0001)和利伐沙班(发病率指数,1.38;95%置信区间,1.03~1.83;P=0.04)与较高的入院或出血死亡风险相关。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发病率指数,1.78;95%置信区间,1.18~2.68; P=0.006)和利伐沙班(发病率指数,1.71;95%置信区间,0.94~3.12;P=0.07)的出血性死亡风险甚至更大。研究中的事件较少,不能监测药物组之间卒中和动脉栓塞相关的有意义差异。
结论: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即使其为禁忌;目前没有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在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获益大于风险。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热门关键词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号-2&&&
|版权及责任声明|摘要: 目的: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讨论实施抗凝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2例,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血事件5例,总计13例,占比21.7%;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出血事件6例,总计19例,占比3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华法林;心房颤动;非瓣膜性;疗效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较多,且疾病类型多样,对患者自身及家庭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此,研究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疾病本身来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其自身的素质比较弱,无法承受创伤较大的治疗,需保护好患者自身的机能体系。实施药物治疗,对患者而言,不仅在可行性、安全性方面较高,同时可以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来用药,既达到了保守治疗的效果,又可以对患者疾病进行有效控制。文章针对达比加群脂、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新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疗效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本组患者共计6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1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岁&1.7岁。对照组:本组患者共计60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3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0岁&1.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临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达比加群酯治疗:选择应用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产品,每天服用剂量为110mg,每天服用2次【1】。华法林治疗:选择应用芬兰奥利安公司的产品,患者最初服用的剂量为每天3mg,间隔3d--5d,对患者实施INR检查,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实际用药量做出调整【2】。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下肢静脉栓塞、心肌梗死、出血事件等。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计量资料方面,通过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2例,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血事件5例,总计13例,占比21.7%;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出血事件6例,总计19例,占比3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3 讨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虽然是临床上的常见患者,但由于患者的疾病威胁严重,因此在治疗过程必须进行特别的关注。从临床上分析,该病患者的心房跳动非常迅速,但其并不是有序的进行搏动,与患者的心室没有太大的关联。现代医疗理念认为,该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重波状的折返型电活动所造成的。部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电活动非常不稳定,甚至能够促使心房的颤动次数,达到350次/min以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3】。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能够帮助患者获得预期疗效。就药物本身而言,达比加群酯是一类创新型的药物,隶属于最新一代的口服抗凝药物,也可以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来进行服用治疗,其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疗效。该药物在作用于患者的身体后,能够取得有效的、可以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很少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基本上不要求患者忌口,对患者的要求比较低。除此之外,患者在服用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常规的凝血功能监测,剂量上的调整也比较小,都是按照标准药量在服用治疗的。相比之下,华法林在应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标检测,根据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采用相匹配的治疗剂量来完成干预,不是特别符合患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欣,秦明照. 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的获益与风险[J]. 心血管病学进展,):31-35.
  [2]陈邓,刘凌,张文武,陈涛,林燕. 达比加群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证据评价[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97-202.
  [3]张清琼,孙学春,周晓芳,钟萍,吴红英,刘洋,刘鹏.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486-489.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蛛网膜下腔出血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