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固态xtur是固态吗

【视频+图文】航母还是救生艇?神舟战神Z7/Z8系列评测_神舟笔记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93,356贴子:
【视频+图文】航母还是救生艇?神舟战神Z7/Z8系列评测收藏
战神Z7系列是蓝天模具中面向轻薄游戏本设计的产品,金属版Z7官方号称25mm厚度,这与传统游戏本的大厚度机身有着显著的差异。Z7搭配I7四核+970M显卡,Z8更是将980M搬了进去,从配置上看它毫无疑问是标准的游戏本。当然,25mm也并不是非常极致,轻薄游戏本其他家同样很多,例如微星的GS60,技嘉的auros X5等等,配置不输Z7,厚度甚至更低,外观也更胜一筹。但是Z7就真的没有优势么?本次评测,将会揭晓答案。B站视频链接:笔吧评测室的评测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和作者,欢迎大家的转载。
「国美」神舟笔记本能分期,货到付款,买电脑就选老品牌!「国美」电脑}国美,官方旗舰店,大品牌,好售后,购物无忧!
目录【0】视频评测【1】简单评价【2】配置&参数【3】性能【4】游戏1.求生之路22.战地43.巫师3:狂猎4.刺客信条:枭雄5.辐射46.汤姆克兰西:全境封锁7.古墓丽影:崛起9.其它【5】散热&评价【6】拆解【7】功耗&噪音&续航【8】总结
【0】视频评测视频来自:优酷视频部分可以直观的看到整机的外观和外设效果,并且简单介绍了各方面的参数和性能,一般的消费者观看视频即可了解到绝大部分的信息。欢迎大家在视频中吐槽,我们会逐步改进内容的。B站视频链接:
【2】配置&参数战神Z7S3是公模,型号为P650RE3,蓝天制造,Z7D3对应P655RE3,Z8S3对应P650RG。蓝天P65是一个系列,P650/651/655的区别为外壳采用金属拉丝/磨砂/塑料处理;P65xRE/RG/RA的区别为采用的显卡是GTX970M/980M/965M,同时机身厚度也会发生变化;P65/P67的区别为机身尺寸设计是15寸/17寸,型号后缀字母R代表6代移动版处理器,P650RE3中的R代表6代移动版处理器,3代表GTX970M的显存是3G的,此外还有6G版本。这代P650还支持G-SYNC显示技术,不过Z7没有选配,选配的准系统版本后缀会有-G标识。此次拿到的机器具体型号为Z7-SL7D3、Z7-SL7S3和Z8-SL7S3,S代表使用了6700HQ处理器,此外还有使用I7-6820HK的KL7版本。模具的具体信息可以去蓝天官网查看,地址:主要机器参数: 接口方面,Z7的外部接口包含4个USB3.0接口,1个读卡器接口,3个音频接口,1个RJ45网线接口,1个sim卡插槽,1个HDMI接口和 2个mini DP接口。机器无内置光驱。内部接口包含4个内存插槽,2个2.5寸SATA3接口(Z7S3为2个7mm厚度,Z7D3只有一个,7/9.5mm均可,Z8S3为7+9.5mm厚度),2个M.2 2280接口(SATA 6Gbps速率,其中1个可支持PCIe 3.0 4x规格,另1个可支持LTE/HSPA+ M.2 3042网卡),1个M.2 2230接口(PCIe 1x,无线网卡使用)。CPU和GPU直接封装在主板上,不可更换。注意!机器虽然有两个M.2固态插槽,可以放两个SATA固态,但不能放NVMe(PCIe)固态+SATA固态的组合,否则PCIe固态无法识别,例如SM951+PM871不能识别SM951,拔下PM871后就可以。注意这里的SATA固态是M.2规格的,不是2.5寸的,普通2.5寸固态没有试过,推测应该没有冲突。新一代的P650,接口上没有任何变化,连USB3.1 TypeC也没有加入,这点有些遗憾。不过,机器本身的变化还是很多的,Z7的电源从150W升级到了180W,Z8从180W升级到200W,Z8的显存容量翻倍,背光从2级增加到5级亮度可调,Sim卡槽可用,增强了CPU散热,内置核显可在BIOS中屏蔽等等。
PS:1.为了描述简化,之后的内容将三款机型称为Z7D3,Z7S3和Z8。2.由于Z7D3/Z7S3配置区别很小,为了检测双显卡和纯独显的差异,Z7D3采用纯独显模式,Z7S3采用双显卡模式进行测试,实际测试的结果与机型无关,跟显卡模式有关。Z8S3采用纯独显模式进行测试。鲁大师硬件参数截图从上到下依次是Z7D3、Z7S3和Z8,型号识别为CP65S/CP65R,品牌没显示出来,纯独显的Z7D3和Z8能看到显卡,双显卡的Z7S3就不能了。CPU信息I7-6700HQ,六代Skylake架构,BGA封装不可更换。四核八线程,支持Intel睿频加速技术,主频2.6GHz最大睿频3.5GHz,L3缓存6MB。14nm制程,热设计功耗45W。虽然6700HQ只比6820HK低了0.1GHz主频,但6820HK可以超频,而6700HQ一个倍频都不能拉。HWINFO截图,CPU是正式版产品,封装为BGA1440,S-SPEC为SR2FQ,步进R0,最低倍频8x。AIDA64里的CPUID截图,可以看到睿频为35x/33x/32x/31x,这个频率比6820HK只低了0.1GHz。短时睿频功耗限制56.3W,持续时间28秒,长时睿频功耗限制45W,软件显示这些数值是Unlocked,说明可以用XTU进行解锁CPU功耗的。XTU信息,这是intel的官方调节工具,可调节很多CPU参数,甚至内存参数。Z7/Z8机器看似可以调倍频和内存,但实际一调就还原,没卵用,用XTU主要是解锁功耗和降压。蓝天Control Center软件是类似集成控制中心的程序,可以调节电源模式、风扇策略和某些便捷设定等,最新版还支持切换双显卡/纯独显,以前调节它都需要进BIOS才可以实现。
接下来看显卡信息。Z7D3/S3的独显型号为GTX970M,3GB显存(三星颗粒)。厂商标识为CLEVO/KAPOK(1558),说明该机器为蓝天制造。默认频率924mhz,boost频率为1038mhz,显存频率等效5012mhz。显卡核心采用GM204核心,阉割6组SMM,剩下10组流处理器共1280SP,显存控制器同时也阉割1组,为192BIT。没有与其规格一致的桌面级显卡。Z8的独显为GTX980M,相比上面的970M,显存增加到了8GB,流处理器为1536SP,位宽256BIT,核心频率也有所增加。纯核心对比,980M比970M高了30.3%。GTX970M/980M的电压频率截图,满载核心电压为0.987/1.031V,ASIC数值为72.9%/75.8%。根据众多实际的显卡表现,笔者推测,移动显卡的ASIC和显卡的最高Boost频率没有联系,而是与满载核心电压高低有关,ASIC越高的核心电压越低。核心电压低了,功耗也会有所降低,从而使得游戏中的温度表现更好。CUDA-Z截图,这里显示了GPU有关CUDA的详细参数。NvidiaInspector截图,这里可以看到独显(N卡)的某些其他信息,比如可超频范围,电压调节范围,高温降频线和TDP控制阀等。970M/980M不可解锁TDP控制阀,降频线显示为92℃,实际到了79℃就提示过热了。开普勒和麦克斯韦架构的显卡都只能调节135mhz范围,如果想要超频更多,只能通过修改VBIOS硬超。只有纯独显下温度墙才降到79度,双显卡模式下是88度。
主板信息,可以看到主板制造商没有显示出神舟的信息,模具型号显示为P65_P67RGRERA。芯片组为Skylake-H,PCH是HM170,BIOS日期为,版本1.05.11。AIDA64中的北桥信息,Intel早在二代酷睿i系列就将北桥整合进CPU中,主板上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北桥了。北桥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和内存的通讯和PCIe中显卡的通讯,核显的通讯也在北桥中。从显示信息上看,机器最大支持64G内存即4个插槽,支持VT-d,核显已禁用。俩显卡都是占用x16带宽。南桥信息,实际上Intel的新酷睿平台也将部分南桥的功能整合到CPU中,现在主板只有PCH,只是一般玩家还在称呼其为南桥,低压U现在连PCH都搬了进来,只是目前还没有像核显那样达到完全融合。PCH集成SATA控制器,此外还有USB控制器等,PCIe中占用几条来实现新功能,比如无线/有线网卡等。PCH的制程是22nm,比CPU落后一代。这里还可以看到Z7的音频芯片是ALC298,无线网卡采用的是Avastar系列,固态占用x2带宽。这里还可以看到Z7/Z8的音频芯片是ALC892,无线网卡采用的是AC3165,有线网卡为RTL。内存信息Z7D3/S3自带的内存为单通道DDR4 2133MHz,Z8为双通道,时序为15-15-15-36@2T,比DDR3同频率的时序要高不少。内存品牌为三星,容量8GB,生产日期16年第4周。
使用红蜘蛛5校色仪,得到实际屏幕参数如下:LTN156HL07-401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实际屏幕色域为49%NTSC,亮度282.1 cd/m?,对比度760:1,Delta E最大6.85平均1.7。
LTN156HL02-L01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实际屏幕色域为68%NTSC,亮度326.9cd/m?,对比度680:1,Delta E最大4.62平均1.15。各项上Z7S3/Z8的参数更胜一筹,实际体验时Z7D3的颜色有些失真,不够鲜艳。标称参数是显示器厂商制造时的标准,但实际每一个屏幕的参数并不是完全符合标准。A规屏幕参数基本达标,并且在出厂时会有校色,使得屏幕表现较好,而B规屏参数可能不达标,色域覆盖有偏差,不会出厂校色,屏幕表现较差,经过手动校色后有一定改观。A规B规还与坏点数量区域有关,因此每个笔记本使用的屏幕,并非会像上图标注的那样美好。硬件参数概览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性能测试部分。
【3】性能PS:测试时显卡驱动版本为365.10,Z7为单通道内存,Z8为双通道,电源模式为高性能,默认无其他调节(如绕过降频,解锁功耗等)。CPU部分国际象棋跑分,达到了12470分/25.98倍,三款机器跑分基本一致,比低压双核I7-6600U跑分高了近一倍。国际象棋单线程跑分,5.69倍,单核性能不如上一代的I7-4720HQ,跟4700MQ差不多。新版CPU-Z自带一个测试,可以简单对比性能高低。经过笔者这段时间的使用,发现这个测试并不靠谱,分数忽高忽低,有时候第二次跑完与第一次差距很大,第三次可能更低或者恢复,不可信。CPU Queen成绩,单通道6700HQ成绩为37801,双通道的Z8为37815,两者相差不大,略高于I7-965。CPU PhotoWorxx测试,单通道的6700HQ只有9398,而双通道增加到了18583,显然这项测试吃内存带宽。FPU VP8测试,这是检测CPU的浮点运算性能,单通道6700HQ为5801,双通道为6006,差距不是很大。CINEBENCH R11.5测试,CPU多线程7.45 pts,单线程1.69 pts。三款机器差不多,单双通道没什么影响。CINEBENCH R15测试,CPU多线程679cb,单线程143cb。6700HQ的成绩跟4720HQ差不多,稍低于6820HK。缓存测试,两张图分别对应单通道的Z7和双通道的Z8,可以看到内存性能两者相差很大,快有一倍了。这意味着双通道内存数据吞吐能力更强,但是实际上对游戏性能的影响不是很大,刚才的跑分也只有几项有影响,因此双通道内存并不是很有用处,跑分看起来比较高而已。
宏碁电脑采用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TM i5处理器,立即购买!蜂鸟5轻薄笔记本, 至轻970g,14.9mm镁锂合金机身.
独显(970M和980M)与CPU的GPGPGU性能测试,980M比970M跑分平均高了28%左右,单精度浮点吊打CPU然而双精度被吊打,现在的N卡把双精度计算都阉割了。理论游戏性能测试PS:由于数据太多,这次直接给表格。上图是纯独显下Z7和Z8的图形分数据对比。可以看到,除了个别项目,980M的跑分比970M基本都高了30%左右。3Dvantage测试比较老,而Ice Storm则是性能需求过低,两者导致高端卡的性能差异被缩小。上图为纯独显模式和双显卡模式下两个Z7的跑分对比。可以看到,纯独显的跑分和双显卡模式下差距并不明显,只有几项有参考意义。这几项跟刚才解释的如出一辙,970M跑这些时帧数都很高,核显输出信号时只有在帧数很高时才会出现瓶颈,然而此时几乎不影响游戏的可玩性,损失了跟没损失一样。不过,追求纯独显并非没有任何意义。由于某些兼容性问题,有些软件只能使用核显,想用独显都不能,此时切换的意义就来了,将核显彻底干掉,让笔记本跟台式机一样,从此杜绝双显卡兼容性问题。看跑分的绝对数值,或许有些玩家会比较疑惑,到底这个成绩是高还是低。有疑问的可以查看笔者写的显卡性能分析贴,其中介绍了目前游戏本配备的显卡参数和性能比较,链接:
硬盘测试AS SSD跑分,三款机器中,Z7S3的三星PM871跑分最高,Z7D3的闪迪Z400s垫底。Z400s跑分低是因为固态容量过小,颗粒没有占满通道导致写入速度损失了一半左右;剩下俩TLC,三星的颗粒显然要比闪迪的好点,不过4K单线程上X400更好点。HDTUNE对Z7D3的机械硬盘进行读取性能测试,日立5400转的性能很一般。最高速度110.1MB/s平均87.0MB/s,存取延迟17.1ms。这机器竟然没配7200转的,有点意外。
PCmark7测试,Z7D3得分5596,Z8得分6338,一般配有固态的机器得分都很高,没有固态的机器跑分比配备固态的机器低50%。PCmark8中的Work conventional测试,Z7D3得分3408,Z8得分3429,两者相差不大,看来独显在这个测试环境下影响较小。鲁大师跑分,从上到下依次是Z7D3、Z7S3和Z8,每个版本的鲁大师跑分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很难直接通过分数来对比准确的高低。跑分仅供娱乐,直接对比高低所得到的结论并没有可靠性。性能测试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游戏测试部分。
【4】游戏基准测试软件可以衡量显卡性能的高低,但有时会存在分数虚高的可能,实际游戏中的帧数表现往往才能更真实的反应显卡的性能。从每个游戏中的帧数变化,也能看出显卡在哪个方面存在短板,哪些游戏会遇到这类短板等,根据短板判断游戏的流畅性,使得评测的意义更为广泛。PS:笔者尽可能的排除每次游戏的差异性,以使得横向对比评测时有较高的合理性。但是部分游戏有偶然性,因而帧数的波动会有不同,此时观察总体趋势来得出结论。1.求生之路2分辨率选择1080P,抗锯齿选择8x MSAA,其他特效最高,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Z7D3帧数最低为88,最高为263,平均186.361Z7S3帧数最低为78,最高为205,平均141.017Z8帧数最低为108,最高为294,平均227.961mGTX980帧数最低为146,最高为301,平均272.411GTX980TI帧数最低为129,最高为301,平均266.35mGTX980 SLI帧数最低为95,最高为298,平均240.644GTX965M(旧版)帧数最低为83,最高为192,平均138.85GTX965M(新版)帧数最低为54,最高为181,平均134.106GTX960M帧数最低为74,最高为166,平均126.467GTX950M D5帧数最低为52,最高为138,平均101.35GTX950M D3帧数最低为54,最高为108,平均86.05求生之路2是一款适合局域网联机多人协作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纯独显的970M比双显卡的帧数高了32.2%,显然就是核显瓶颈了,Z7还都是单通道内存,如果是双通道的话差距会减小一些。980M的帧数比970M高了22.3%。2.战地4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最高特效,抗锯齿为4x MSAA,关闭垂直同步 帧数统计Z7D3帧数最低为36,最高为75,平均47.917Z7S3帧数最低为35,最高为73,平均46.622Z8帧数最低为49,最高为95,平均63.022GTX980TI帧数最低为98,最高为193,平均126.789mGTX980 SLI帧数最低为101,最高为180,平均126.494GTX980M SLI帧数最低为74,最高为149,平均95.244mGTX980帧数最低为67,最高为137,平均87.544GTX965M(新版)帧数最低为28,最高为60,平均36.689GTX965M(旧版)帧数最低为26,最高为54,平均33.872GTX960M帧数最低为22,最高为46,平均28.65战地四是战地系列的作品,配置需求也比较高。游戏优化做的比较充分,最高特效下,970M帧数平均47左右,980M超过了60,玩起来还是比较流畅的。双显卡和纯独显的差距较小,这是因为帧数本身并不高。3.巫师3:狂猎分辨率选择1080P,开启高画质(第三档),关闭垂直同步 帧数统计Z7D3帧数最低为30,最高为45,平均38.478Z7S3帧数最低为20,最高为44,平均38.106Z8帧数最低为38,最高为57,平均49.439mGTX980 SLI帧数最低为73,最高为117,平均98.389mGTX980帧数最低为66,最高为108,平均80.717GTX965M(新版)帧数最低为16,最高为38,平均31.35GTX965M(旧版)帧数最低为23,最高为34,平均27.556GTX960M帧数最低为16,最高为29,平均22.417巫师3是一款第三人称角色扮演类单机游戏,剧情丰富,场景元素复杂,可玩性很高,同时对显卡的性能要求也非常苛刻。在高画质下,GTX970M帧数不到40,980M不到50,勉强流畅。双显卡和纯独显的差距缩小到了0.3帧多,几乎就是误差了。
4.刺客信条:枭雄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中特效,抗锯齿为FXAA,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Z7D3帧数最低为44,最高为70,平均54.883Z7S3帧数最低为41,最高为68,平均53.744Z8帧数最低为58,最高为89,平均68.133GTX965M(新版)帧数最低为38,最高为56,平均44.95GTX965M(旧版)帧数最低为34,最高为51,平均40.956GTX960M帧数最低为29,最高为46,平均36.178GTX950M D5帧数最低为23,最高为37,平均28.789GTX950M D3帧数最低为21,最高为32,平均25.328刺客信条枭雄是刺客信条系列的最新作品,配置需求没有上一代大革命那么夸张了,但实际上一般显卡还是很吃力。中特效下,970M和980M帧数都很高,玩起来流畅。双显卡和纯独显的帧数差距只有1帧多点,影响不大。5.辐射4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最高特效,抗锯齿为TXAA,强制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Z7D3帧数最低为50,最高为94,平均65.3Z7S3帧数最低为50,最高为108,平均61.583Z8帧数最低为62,最高为118,平均83.55GTX980TI帧数最低为85,最高为215,平均129.694mGTX980 SLI帧数最低为66,最高为187,平均114.756mGTX980帧数最低为87,最高为203,平均110.578GTX965M(新版)帧数最低为30,最高为69,平均49.228GTX965M(旧版)帧数最低为32,最高为65,平均45.606GTX960M帧数最低为29,最高为59,平均37.622辐射4一款第三人称沙盒类游戏,讲述的是一个退伍老兵,老婆被杀,儿子被抢,自己沉迷于捡垃圾的故事。游戏中的自由度(垃圾)非常多,玩家可以随便玩(捡)。游戏中帧数是默认开启垂直同步的,需要自己更改存档才能强制关闭,具体方法可以百度。最高特效下,970M和980M都超过了60帧,游戏运行很流畅,最低帧数也超过了50。双显卡模式下和纯独显帧数差了4帧不到,影响也不大。
6.汤姆克兰西:全境封锁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最高特效并将所有特效调至最高,抗锯齿为SMAA极高质量,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Z7D3帧数最低为20,最高为38,平均29.994Z7S3帧数最低为22,最高为39,平均30.161Z8帧数最低为27,最高为48,平均36.261mGTX980 SLI帧数最低为68,最高为103,平均85.639mGTX980帧数最低为45,最高为71,平均55.561GTX965M(新版)帧数最低为18,最高为33,平均28.133GTX965M(旧版)帧数最低为17,最高为31,平均23.861GTX960M帧数最低为12,最高为25,平均18.639全境封锁是一款开放世界第三人称射击角色扮演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年初刚开始公测,人气较高。当时资料片中的画质和场景让很多玩家所震撼,然而实际游戏缩水不少,但最高特效下970M和980M帧数也不是很高。970M勉强维持30帧,Z8为36左右。这个帧数低于评测室以往测试的成绩,经过分析,发现游戏运行中,Z7和Z8都出现了CPU的降频,而对于这类网游来说,CPU会有较大负载,降低频率无疑会影响到性能,因而低于正常水平。7.古墓丽影:崛起分辨率选择1080P,所有画质选择最高,抗锯齿为SMAA,关闭垂直同步帧数统计Z7D3帧数最低为4,最高为58,平均37.389Z7S3帧数最低为11,最高为52,平均36.272Z8帧数最低为35,最高为68,平均49.017mGTX980 SLI帧数最低为84,最高为163,平均110.644mGTX980帧数最低为49,最高为94,平均66.917GTX965M(新版)帧数最低为15,最高为42,平均28.144GTX965M(旧版)帧数最低为14,最高为37,平均24.35GTX960M帧数最低为16,最高为30,平均21.928古墓丽影系列是一个很经典的第三人称动作冒险游戏。最新的作品,除了可探索的场景扩大了3倍以及开放度更高外,还支持中文语音,真·汉化游戏。实际上游戏还支持DX12,不过考虑到显卡的性能并没有开启。最高特效下,970M帧数看似还可以,平均37左右,但最低帧数很低,达到了个位数,这是爆显存的征兆。看来最高特效下,970M的3G显存是不够用了,开启特效时也提示需要4G显存。980M帧数将近50,表现流畅。
(2)GPU烤机测试Z7D3的GPU烤机中,显卡达到了71度,表现还算可以。Z7S3的GPU烤机中,显卡为70度,CPU频率可以看到只有0.8GHz,双显卡模式下CPU的频率都会有所不同。强冷下,970M显卡温度降到了58度,幅度比CPU的大不少。Z8的GPU烤机中,显卡为70度,但PerfCap Reason显示Thrm,说明显卡高温降频了。前面提到过,Z8在纯独显模式下,显卡温度墙只有79度,烤机时到了这个温度后就开始降频了。不过解锁温度不难,靠修改VBIOS就可以。下面看看解锁后的情况。解锁后,980M显卡就是正常的卡TDP降频了,温度也不过80度而已。温度墙设定的有些保守了,只有纯独显模式才会有,不清楚为何要这样。开启强冷后,显卡温度下降到70度,降了10度,跟970M正常烤机差不多。
(2)GPU烤机测试Z7D3的GPU烤机中,显卡达到了71度,表现还算可以。Z7S3的GPU烤机中,显卡为70度,CPU频率可以看到只有0.8GHz,双显卡模式下CPU的频率都会有所不同。强冷下,970M显卡温度降到了58度,幅度比CPU的大不少。Z8的GPU烤机中,显卡为70度,但PerfCap Reason显示Thrm,说明显卡高温降频了。前面提到过,Z8在纯独显模式下,显卡温度墙只有79度,烤机时到了这个温度后就开始降频了。不过解锁温度不难,靠修改VBIOS就可以。下面看看解锁后的情况。解锁后,980M显卡就是正常的卡TDP降频了,温度也不过80度而已。温度墙设定的有些保守了,只有纯独显模式才会有,不清楚为何要这样。开启强冷后,显卡温度下降到70度,降了10度,跟970M正常烤机差不多。
(3)CPU+GPU双烤测试Z7D3双烤时,显卡状态正常,跟单烤一样,但是CPU发生了变化。CPU功耗只有35W多点,频率降到了2.7GHz,温度只有72度。降频指示显示为Ring的EDP限制,即整机功耗墙。P650系列都有这个问题,只要显卡有一定负载后,CPU就会限制功耗,导致频率很低,只比默频高了一点点。Z7S3双烤时,情况跟Z7D3差不多,但CPU频率高了点,对应温度也高了3度。Z8双烤时,CPU依旧还是降频,显卡也是过热,CPU75显卡76度。强冷下,Z7的CPU频率发生了有趣的变化,直接降成了默频,温度60度。Z7S3强冷时跟上面不一样,频率还是老样子。显卡温度也比Z7D3的低3度。Z8强冷时,CPU为67度,显卡71度,跟单烤时强冷差不多。总结一下散热表现。3款机器的散热能力差不多,但由于模式和配置的不同有些许变化。CPU部分,单烤时表现不错,但是双烤会限制功耗导致降频,上一章游戏中就出现了因降频而性能缩水的情况。显卡部分,970M发热比980M低,所以烤机时970M没问题但980M碰到了温度墙,绕过温度墙后温度也没涨多少,散热模块撑得住。
(4)游戏散热测试本节采用鲁大师的温度监控面板截图,截图时机在游戏结束后1分钟左右,将截图数据整理如下表格(列表依次是Z7D3,Z7S3和Z8)。游戏测试中,双显卡的Z7S3,CPU温度比其他两个纯独显的高一些,但双显卡模式下显卡的温度更低点。CPU由于限制了功耗,温度都没有超过70度,表现还算可以,显卡的温度也不是很大,Z8没有遇到高温降频的情况。不过WASD键位置的温度有些不容乐观,普遍40度以上,摸着有些不舒服。(5)待机/双烤时机器表面温度Z7D3待机时Z7D3双烤时
Z7S3待机时Z7S3双烤时Z8待机时Z8双烤时待机时,3个机器的表面温度都不高,表现正常。双烤时,C面的左侧区域温度偏高,键帽温度43度多,C面表面高达50度,有些热了。
(6)散热模块评价Z7/Z8的散热模块采用3风扇+5热管的组合,鳍片都有防氧化处理,但铜管没有。CPU分配了两根热管和一个风扇,GPU分配了三个热管和两个风扇。热管直径均为6mm。显卡散热模块是均热板,照顾到了显存。CPU和显卡的供电没有主动散热,显卡供电直接导热到D面,而CPU供电由锡纸覆盖。鳍片为纯铜。 CPU散热模块,相比上一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可以看到CPU底座从原来只有一个单薄的铜片变成了铜底座+铝均热板的形式,并且均热板和风扇一体化,增强导热效果。热管上又增加了一个铜片,和风扇另一面连为一体,都是纯铜,再次增强了导热。整个CPU散热模块比以前重了不少。 Z7和Z8的显卡散热有些许不同。Z8的风扇顶盖是纯铜的,和鳍片焊在了一起,而Z7是分离的。下表为散热模块的一些参数。PS:该结果仅供参考,由于鳍片不规则以及铜管位置导致计算偏差,实际大小会有所出入。此外,鳍片的多少并不能决定最终机器的散热好坏,它只是一个决定因素,此外还有风扇规格(风量、转速设定),进风口面积,出风口形式(吹屏轴),铜管参数(长度、形状、直径和数量)及硅脂导热效率等因素。由此可以算出散热鳍片的总体积为39.04 cm?。GS60的总鳍片体积为29.834 cm?,GS510的为28.688 cm?,GS40的为28.66 cm?,N150RF的为24.23 cm?,GE62的为20.94 cm?,911GT的为32.16 cm?。CPU鳍片比上一代大了一些,总的规格在轻薄本里最高。Z7/Z8的风扇齿数较多,额定功率5V*0.5A=2.5W。风扇可以打开,但不能拆下扇叶,对于清灰比较困难。风扇厚度约为6mm,直径52mm。P650系列模具的散热模块,尤其是6代的新模具,规格上还是很不错的。CPU部分原来是压不住4720HQ的,现在增强后,已经可以完美搞定6700HQ的发热。显卡部分没得说,一直都很好,压住980M不是问题,这点上超过了很多游戏本。然而,由于表面温度问题,加上独显温度墙,Z7/Z8并不能让机器跑在最高性能下,有点亏待这个散热了。散热&评价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拆解部分。
【6】拆解PS:拆解大体流程在视频中已经介绍,本章仅对部分细节进行讲解。Z7/Z8有4个内存插槽,Z8插了两条8G的三星内存,Z7是一条。DDR4内存容量较大,单面4颗粒共8颗粒即可做到8GB,显然还有16GB的版本。三个机器的固态硬盘,最上面是Z8配备的闪迪X400,中间是Z7S3配备的三星PM871,最下面是Z7D3配备的闪迪Z400s。三个固态都是SATA3速率。机器有两个M2固态插槽,上面横着的那个还可以插3G/4G网卡,下面竖着的支持PCIe固态。固定位有三段,和2280,很多机器都做不到这样的兼容性。Z7D3配备了一块容量1T的日立机械硬盘,转速5400RPM,厚度9.5mm。Z7D3只有一个2.5寸硬盘位。Z7S3和Z8有两个2.5寸硬盘位,但是兼容的厚度不相同,Z7S3只能安装两个7mm或者一个9.5mm,而Z8可以放一个9.5mm的同时还能再加一个7mm的,这跟机器厚度有关。
M.2接口的AC3165无线网卡,性能一般,上代模具使用的是realtek的8723BE。I7-6700HQ,BGA封装,这个外形看着有些不舒服,硅晶位置歪了,而且还很小,4720HQ还是个长条,14nm升级后所需要的面积减小就成这样了。这代模具CPU增加到3相供电,比以前多一相。GTX970M,核心代号N16E-GT-A1,周围有6颗显存,空焊2颗,单颗容量512MB。显卡有2+1相供电,空焊了1相,显存供电在主板另一面。GTX980M,核心代号N16E-GX-A1,周围有8颗显存,单颗容量1GB。原来的模具只有最多4GB显存,这代由于显存的进步,容量做到了翻倍。显卡有3+1相供电,显存供电在主板另一面。Z7/Z8电池一致,不可拆卸,电压14.8V标称容量60Wh,聚合物电池。容量不算大,受限于机身可利用的空间。整机拆解到此结束,下面介绍功耗噪音续航部分。
【7】功耗&噪音&续航功率插座可以查看整机的功耗,从而得知机器的功耗到底有多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值并非机器消耗的功率,因为电源是有转化效率的,经过电源转化后的功率才是机器的实际功率。将数据统计成表格如下。PS:开启软件指的是将所有检测软件开启后的待机功耗。待机时,双显卡的Z7S3最低,只有16.3W,而纯独显的Z7D3和Z8差不多,不到29W,独显待机功耗比核显高了很多,开启软件后,独显被打开,3个机器就差不多了。单烤CPU的功耗,Z7S3低了一些,可能跟独显有关。单烤显卡的功耗,双显卡比纯独显低了不少,烤机时可以发现纯独显时CPU是满频的,所以这里的功耗差距跟CPU频率有关。双烤时,Z7S3不是瞬间就限制CPU功耗的,所以整机功耗有较大的时候,但是烤了一会还是得降,Z8的双烤功耗达到了185W,不过电源是200W的,没有过载问题。游戏中的整机功耗表现,全境封锁算是比较吃配置的游戏了,如果没有CPU功耗限制,机器可能就要接近双烤了。双显卡模式下,功耗普遍比纯独显低了一点点。980M功耗比970M高了大约30W。接下来观察噪音表现,由上到下依次是Z7D3,Z7S3和Z8。注:前方噪音为触摸板前端位置测试的噪音大小。待机时,双显卡的Z7S3风扇转速稍高点,但对噪音的影响很小。单烤CPU的噪音差不多,能感受到。单烤GPU的情况有点不同,纯独显时转速较大,对应噪音也大了一些,而Z7和Z8的噪音差距倒不是很大。双烤时的噪音较大,强冷时前方噪音突破50db,可以说是吵了。游戏中时,双显卡模式由于风扇策略和功耗降低的双重效果,噪音表现比纯独显好。 续航方面,用PCmark8进行测试。两张图对应纯独显模式和双显卡模式下的续航,可以看到使用核显时,机器续航达到了约4小时,还算可以,纯独显的话就只能撑2小时多点,缩了快一半。
这三款的价格各是多少啊?
抄笔吧不注明,嗯?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固态硬盘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