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女性都喜欢华为mate rs系列手机(我感觉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华为李小龙:Mate系列背后的质疑与挫败
来源:作者:容承责编:容承
3月28日消息&Mate系列,是华为目前比较成功的手机之一,可很多人不知道,在问世之初它并不如人意。五年时间,Mate系列一路曲折蜿蜒地走来。现在,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在《华为人》杂志发布了一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Mate系列背后的故事。以下为全文:华为要做旗舰机故事是讲Mate,我却想从P1说起,对公司和个人而言,P1都标志着从零到一,第一款华为品牌旗舰智能机,从之前以运营商定制联合品牌为主转向打造华为自主高端品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2011年的华为,市面上销售的只有中低端入门智能机型和一些功能机,刚调任消费者BG的余承东提出打造自己的旗舰智能机。之前一直在负责功能机的我,被领导从西安召回上海,负责打这头一仗。一下飞机,我就买了各友商的旗舰机一探究竟,那时我和团队对智能机认知都很薄弱,我上一款使用的智能手机还是Windows Mobile平台的产品,对刚上市的安卓系统一无所知。我们紧急向其他负责智能机的团队学习和补课,对产品略微有些想法后开始着手规划华为第一款旗舰智能手机P1,当时的想法非常“朴素”,瞄准友商已经上市的旗舰机,把所有能用的最领先的技术都用上,给消费者全方位顶级体验。于是,手机造型,处理器、平台、内存、摄像头、结构件、电池等各个环节,都选用最好的方案,整机架构也按照最紧凑,最激进的方案设计,P1成为华为当时使用新器件最多的手机产品,产品开发难度之大也远超过我们的想像,最终产品上市时成本也超出了预期不少。2012年,我们满怀信心迎来P1上市,第一款在产品上领先业界的国产机。结果市场反应不啻当头一棒,全球总共只销售了50多万台,销量根本无法与友商竞争,比华为自己的中低端智能机也差了不少。从期望到失望,只能阿Q式地安慰自己,第一次做,算是试水吧。可必须反思,做手机不能只考虑产品规格,不是说把所有先进的技术“堆”上去,就一定能成功。还涉及方方面面的能力,比如品牌能力,P1的定价是2999元,在当时国产手机里是最高的,可消费者对华为手机品牌还停留在“办宽带送手机”的阶段,多数人不会愿意掏三千块钱买华为。再比如零售能力,那时我们刚从2B市场转向2C市场,由于品牌认知度差,大部分的手机卖场都不屑于和华为合作,哪里像现在这样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打着华为LOGO的店面,一直到P1退市,都没能成功进入国美和苏宁销售。记得那年终端公司开始搞“全员站零售店”活动,我作为P1产品负责人,站的几个店面竟然都没有P1可卖,太尴尬了。不过无论如何,吸取了经验教训,华为旗舰机算是启航了,大家都在展望着未来的成功。一款只为养家糊口的产品谁料,成功竟遥遥不可期,之后的近一年里,多款高端机接连折戟,真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啊。团队压力极大,士气降至谷底,“为什么我们老是做不好?”挫折感在弥漫。还有现实问题,再不做出能挣钱的手机,团队就要揭不开锅了。好吧,这种情况下,需要开发能养家糊口的产品,于是Mate 1代低调地开始孕育。当时每年手机屏幕尺寸都在小幅增长,我们能否一步到位,直接设计出适合人手握持的最大屏幕手机?另外智能手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痛点就是电池不耐用,超大屏幕、超强续航手机在当年还是一个空白,我们紧扣这两点,主打“6.1寸大屏”卖点。除屏幕和电池外,其他规格和器件满足消费者够用就行,尽量选择成熟器件,严格控制整机成本。产品出来后,线上和线下两个销售团队都想卖这款产品,因为“大屏”确实是当时独一无二的细分,产品卖点非常显性。但两个团队又都有点信心不足,因为之前我们的几款手机都销售欠佳。在各种犹豫不决中,管理团队决定把产品按照内存大小拆成两个版本,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可操盘上难以协同配合,两个团队你有你的口号,我有我的slogan,经常要协调各种冲突。备货的节奏也没控制好,前期销售火爆但备货不足,等准备的物料到货后,产品已经卖不动了。那时华为手机整体体量小,第一代Mate的销量虽不算优秀,倒也还算及格,但多出的物料(主要是长货期的电池和屏幕)就把之前的利润全部搭进去还不够赔。仓库里有这么多库存的屏幕和电池,必须想办法消耗掉。我们“被迫”开发了Mate 2。卖点依旧是超值“大屏”,不过这次使用了华为第一代内置4G通信能力的SoC芯片麒麟910,当时在业界也是领先的。但Mate 2整机竞争力不足,销量依旧不愠不火,把两代手机打包综合起来看,经营上只能算盈亏平衡。然而我们都没想到,这不算成功的前两代手机,竟为Mate找准了今后的方向。在智能机普遍续航能力不足的年代里,Mate 1和2拥有大屏还能保持强大续航能力,让消费者惊喜了一把,我们也收获了第一批“Mate粉”。这批消费者的用户画像很清晰,后面我会详细说到,他们需求就是产品“方向”,为Mate 7的爆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切为了Mate“粉丝”2013年一次例行会议,负责工业设计的同事拿出一款新的手机模型,我顿时眼前一亮,全金属外壳、超大屏幕,整体感觉低调又大气。我的心里颤了一下,这就是我想要的产品。对,Mate 7的雏形。基于这个设计原型,我们开始规划下一代Mate手机。前面提到,Mate 1和2为我们攒下千金不换的财富,一群忠实的消费者。通过用户调研,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他们:多是职场精英,事业上小有成绩,看起来些许风光,可是压力山大,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有车贷,职业上正值向上突破的当口。他们对手机的要求是什么?经常用手机办公,希望能有更大的屏幕,因为重度使用对手机的续航性能非常看重,他们会因为大屏幕和长续航而对Mate产生好感,这两个优点我们要保持;手机是“生产力工具”,高性能就必不可少;因为屏幕大机身设计必须要紧凑,屏占比要大,外观要显得稳重,符合职场人士的身份定位。于是,代号“Jazz”的手机研发项目正式启动。大屏、续航好,Mate系列一贯强项,不必多说;为了高性能,我们采用华为最新自研麒麟920芯片,这也是第一次在处理器方面真正领先竞争对手;为了让机身紧凑,我们绞尽脑汁调整布局,大家甚至一度想把摄像头移到手机下方,这样整机长度能缩小2毫米,可思来想去,用户自拍时从下往上的角度会让脸部变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放弃。此外,还有一触指纹解锁的全新功能,现在看来可能不叫事,可五年前市面上还没哪款手机这么设计(当时iPhone 5s还没有发布,其他支持指纹的手机需要先按电源键然后滑动手指),也没有成熟的指纹芯片供应商。是否要指纹在当时产生最激烈的分歧,“功能鸡肋!成本高,还无缘无故加大手机尺寸!”“多实用啊!肯定是爆款!”一时争执不下。我是支持指纹解锁的一方,我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你上了一天班,身心俱疲,想给父母或妻儿打个电话,可这时你发现,还要先输入一个“该死的”密码,多么影响心情啊。一个小故事当然没有那么神奇的功效,不足以立马说服反对者,但我们决定指纹一定要做好,后来把指纹前置还是后置也产生了不小的分歧,我坚持要把指纹放在手机背后,因为大屏手机的外观尺寸至关重要,后置指纹可以不增加手机尺寸,还方便消费者使用。后来的市场反馈证明,背面指纹解锁是受到热捧的功能之一。当然,这并不是一款十全十美的手机,基于成本上的考量,不能方方面面都使用最好的器件。我们把各项规格成本一条一条列出来,舍弃哪个都很心疼,可“刀子”必须下。最终,在摄像头上没有舍得大投入,当时的考虑是,职场人士对拍照应该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就这样,新款手机各项规格一一确定。与前两代不同的是,我们在定义规格时,方向非常笃定,就是朝向目标用户的关键痛点一一解决,也因此我们对它很有信心。在产品上市前的操盘决策会上,好多人反对这款手机叫“Mate 3”,原因是Mate 1和2都销售欠佳,渠道商对Mate系列没信心,沿用Mate的名称很可能依旧卖不好。有人建议改叫D系列,有人建议叫X系列,会上甚至已经决策通过叫D7。眼看就要跟Mate系列不相干了,会后我找各位领导逐个说服,我的理由很简单,“Mate”是“伴侣”的意思,这款手机不需要用户经常担心它电量够不够、会不会卡机,让用户省心,是忠实的伴侣。沟通之后,给了新一代手机最后的正式姓名——Mate 7。这算一个小插曲吧,Mate系列差点就“二世而亡”了。2014,险被“腰斩”的Mate 7终于要上市了。爆款,意料之外,也意料之中“小龙,你们预计Mate 7能卖多少?”手机上市前,其他团队的兄弟问我。“120万台。”报出这个数字,我还是咬了咬牙的,能卖个八、九十万台,就已经是大大的翻身仗了。Mate 7从产品角度来说算是业界领先,可屡次失败的经历早教会我们,手机卖得好不好,产品好的竞争力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当发布会上标配版2999元、高配版3699元的定价宣布时,台下一片寂静,还没哪款国产手机敢突破3000元,很多人表示质疑,认为华为的品牌能力不足以支撑超过3000元的手机,认定它会延续Mate系列的失败“传统”。距2014年结束还有4个月,中国区各代表处集中上海开动员会,要“认领”未来四个月内能销售多少台Mate 7。国内最大代表处的同事上台,伸出一根手指,“一万台。”我的心都凉了,最大的代表处,只敢认领这么一点,是对产品多不看好。可这时还有其他代表处的同事在底下喊,“这么多,兄弟你悠着点啊。”后来我还看到一位负责维护华为商城的工程师的文章,他写到,在新款手机上市前,很担心销量太好,把在线商城“挤垮”了,后来获悉定价,心中石头才算放下,这个价格应该不会对华为商城产生太大的流量冲击。在一片怀疑中,我再次审视了我们最初的逻辑。一,从产品角度,手机谈不上各方面都顶级,但绝对属于领先产品,且优点突出。二,手机定位非常准,牢牢抓住特定消费者的痛点,而且这些消费者的影响力、口口相传能力很强。三,产品和品牌能力确实应该匹配,但做一点挑战、“产品定位向上够一够”是可以的,我们还算稳当,没有冒进。四,经过这几年的积累,华为的操盘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营销、渠道、零售等方面已不是当年所能比拟。把这些前前后后反复地理了无数遍,把Mate7生命周期的备货量全部压到前三个月,如果销售好,后续还有提拉的机会,如果销量不达预期,也不至于产生恶性库存。接下来就等待吧。产品上市仅一周,全国各地就传来Mate7已经售罄,要求补货的消息;那位华为商城工程师的文章还有后续:看着华为商城抢Mate7的流量一天比一天多,心里有点发毛,赶紧采取措施防止服务器瘫痪。再一周后,已经一机难求。我们过去难以进入的店面,现在纷纷主动找来要求合作,设置华为专区专柜,门头主动加上华为的LOGO;许多卖手机的店面,门口挂个小黑板,写着“Mate 7有现货”,作为招揽客户的手段;我们团队小伙伴们的“失散多年”的同学旧友,都突然恢复了联系,上来就是一句“能不能帮忙买到Mate 7”。最终,Mate 7全球销售700万台,超出所有人预期,也包括我和团队成员的。这支强心剂来得太及时了,团队信心爆涨。也由于Mate 7大卖,让我们在品牌、营销、渠道、零售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积累和提升。想让更多人爱上MateMate 7成了“爆款”,Mate系列自此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大屏、强续航、高性能、机身紧凑,也成为沁入Mate骨髓的DNA。从Mate 8到Mate 10,我们一直顺着这条路,不断“升级”处理器、外观、拍照、屏幕等,每一款都用当时业界最领先技术,给消费者最极致体验。成本提升,能给消费者更佳的产品;产品的口碑好了,品牌定位也跟着提升;品牌上升了,能承载的定价就更高了,有助于打造体验更好竞争力更强的手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特别想说一说Mate 9 Pro,它采用了5.5寸屏幕,是Mate系列向小屏进军的第一款产品。大家可能有疑问,不是都说大屏是Mate的亮点吗,难道要自废武功?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推出这款手机,是为了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华为产品的极致性能。这得先从用户习惯说起,全世界除了华为,所有品牌都是小屏比超大屏卖得好。从这个角度讲,“大屏”手机其实仍是个细分市场,消费者的主流倾向还是小屏。比如国内许多女性消费者,都觉得Mate太大了,不方便拿在手里。西欧地区Mate系列一直销量不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欧洲人嫌Mate屏幕大,不符合一贯的使用习惯。所以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使用Mate,把好的体验带给不同消费者。于是规划Mate 9时,我提出同时开发Mate 9 Pro,屏幕采用最主流的5.5寸大小,其余各项规格则与Mate 9相同,瞄准最顶级的产品。别小看只是把屏幕从5.9寸缩减到5.5寸,对于“寸土必争”的手机,0.4寸会让手机设计难度呈几何级增长。最简单的例子,尺寸减小了,Mate 9使用的4000毫安电池就放置不下去,用户的续航体验就会下降。我们对Mate 9 Pro的设计要求是减尺寸不减规格,如果做不到业界领先水平,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还不如不做。兄弟们最后发力,一点点去“抠”细节,终于把电池容量从3700毫安提升到4000毫安。设计难度的增加,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为了在更小空间内完成相同布局,Mate 9 Pro使用了成本更高的柔性屏。华为终端管理团队多次要把这款手机“毙掉”,原因就是成本太高,无法提供给消费者合理的价值。可我很坚持,对于Mate 9 Pro,我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更广泛和更高端的消费者,所以宁可利润薄一点也要坚持做下去。有次开会时,我和团队成员开玩笑说,“Mate 9 Pro要成为这样一款手机,只有因为嫌贵不想要的,没有觉得产品不好而不想要的”。Mate 9 Pro最终定价,我个人认为,它的意义更多不是体现在赚钱上。小屏手机还能保持大屏手机的性能和续航,这向外界展现了华为强劲的研发实力;同时,它拉升了华为手机品牌,让更多高端消费者接受了华为,让大家知道,华为的品牌是足以承载更高端的手机。,Mate9 Pro上市后我们做过用户调研,Mate 9 Pro的确是吸引高端友商用户比例最高的产品。从2013年Mate第一代上市,到如今Mate 10系列,短短五年,我们推出的六代共十款手机里,有的市场大热,有的不尽人意。单款手机能否成功,牵涉的因素非常复杂,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我们也还在一直摸索。但纵观整个Mate系列,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能取得今天一点点成绩是必然的,因为无论我们摔过多少跤,每次站起来时,目光始终盯着一个方向:看,我们的消费者在那。▲3月27日华为在巴黎发布Mate RS,最高版本欧洲售价高达2095欧元,合人民币超过1万6千元。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华为Mate系列手机优缺点分析华为Mate系列手机优缺点分析高科技的世界百家号一、我虽然改用华为手机,但是不得不中肯的评价,:华为跟苹果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就简单说两点,不服来辩:1.假如你手机里面照片较多,用苹果预览,不需要时间,你手划到哪里,就看那里,但是用华为预览,你得等它慢慢的一张一张展开,这差距得有多大?2.无论你怎么吹嘘MATE9的镜头,它拍出来的照片就是没有苹果的效果好。其他不一一列举,再次申明,我不会再用苹果,并不是它质量不好,而是我觉得国产只要不太丢人,我先支持,仅此而已。二、手上在用mate8,用到现在一年了,说下感受吧。首先外观,不评价了,商务风格,机身还行,还是蛮纤薄的,黑边什么的我无感,对这个有要求的当我没说。然后是续航,4000的电量还是很耐用的,中度使用下两天一充吧,这点要赞下。然后说下系统,已升级继续安卓7.0的emiui5.0,用了一年了都没有什么卡顿,很流畅,系统升级后感觉有一丝的提升,可能心里作用吧,但是真的很流畅。系统操作和使用方面我感觉各家都差不多吧,用过小米的,操作过魅族的手机,这方面各人有各人的使用习惯,不多说了。最后性能,950性能还行,日常使用绰绰有余,完全不在话下,至于被吐槽的gpu,实际使用下来游戏性能也完全够用,我就玩玩皇室和倩女幽魂手游,非常流畅。别的游戏没怎么玩,就不说了。所以说mate系列能成功,应该说这手机没有太大的短板,尤其是续航,比较符合商务人士和一些不爱折腾手机的人士,毕竟超大型手游和发烧友还是占的比例小一些刚接触股票那时候一点思绪都没有,偶然找到股事通导老师 上方图片就有老师的耳系方式 原本我还不相信他会炒股比我好,没想到是真的,真后悔没有早点遇到,股票做得不好的,大家多去跟他交流三、身边有个用p9的也是唯一个用华为的机器也挺鹤立鸡群的咱实话实说华为3000以上的做工确实比别的国产要好但也没好到惊艳还有安卓系统目前和苹果的差距是越来越小了但也仅限谷歌情儿子那几款机器国内安卓系统几大厂商都一个样没有谁优化好不好的只是国内安卓系统的混乱程度是真吓死人也就说必须稍微明白安卓系统的人用的时间才能长点。如果是小白的话呵呵下app如果不在官方下很可能会下个大礼包就算在官方也不能保证能下到安全的app经常下游戏在删在下在删保证1年内必卡这是安卓先天不足造成的那些1年不卡的请问问你们手机都有啥app是不是经常下app不用在删?估计也就有个qq微信啥的常用app有点扯远了在说说华为。华为的营销那真是恶心到极点还有水军加成不可否认是华为手机在短短几年确实做的比叫大了但垃圾营销早晚会毁了华为至少我以前是不讨厌华为的现在吗变成自来黑了。国内媒体人拿钱做事是人都知道的。这几天外媒也加入了。在说说华为和三星苹果的差距有多大呢。可以这么说3年内是基本不可能超过的去年三星不爆华为你敢把m9定在5000以上?你的2.6曲面敢叫板三星?苹果3年没换外形了今年10周年估计会放个大招出来三星s8才是今年安卓旗舰不爆的话。华为我看你今年怎么过还有华狗别拿销量说事苹果1年才出2款机型三星华为都是机海战术真正的销量冠军是苹果踏踏实实做出消费者喜欢的不要靠整天秒天秒地秒上帝哪天别把自己给秒了。四、最近手机屏幕摔了懒得修,打算买个安卓手机试试,出于爱国主义情怀支持民族品牌个人比较倾向于华为。然后再网上一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什么论坛网站只要是涉及到手机,不论文章是在说什么,评论里总能看到极力推荐华为的,甚至上升到了不买华为就是汉奸卖国的极端论调。手机做为一个电子产品,在一个多元化的市场,一个品牌绝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这有违市场常理。华为手机做的怎么样我没用过不知道,但广告到处都有,而实际上身边用安卓机的朋友却很少用华为。这瞬间让我感觉网上这些无脑捧华为的全是托,数量之多让我根本无法判断哪些是托在捧,哪些是真正用过华为的在认真评价,即网上所有关于华为的评测可能都是假的。这让我非常反感,也让我对华为的浓厚兴趣瞬间降到了冰点。支持民族品牌这没有错,但不能绑架道德站在爱国的制高点去评价市场经济中的正常消费行为,更不能通过贬低同行来抬升自己的存在感。正真的民族品牌应该是经得起市场考验对的起消费者信赖的国人企业。在此奉劝众多华为水军,捧要捧的客观公正,黑要黑的有理有据,否则继续背道而驰,只能进一步抹黑华为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五、华为美特8使用8个月 。用到第五个月时候发生卡顿,而且延续至今,,这是我对美特8最大的不满,之前用的某品牌手机至少使用一年才开始卡顿,希望华为越做越好,这几天在关注华为 P9因为美特8太大了,实在是不好拿,所以想换个小点的,盼着P10上市,就等啤酒降价啦,嘿嘿!六、说不足吧,1、黑边框,虽然有黑边框可以防摔一点点,也就一点点,对我这个强迫症的人来说,我不是很喜欢,2、虚拟按键,虚拟按键一直都是我看到喜欢的机型都不愿意买的原因,屏幕就那么大,你还要占了我的屏幕的一部分,还留着一个那么大的下巴,让我情何以堪。3、指纹识别,现在除了mate9Pro有前置指纹识别,以前都是在后面,我个人比较喜欢前置的,对后置的好不好不做评论。4、价格,每次发布出来基本上都是要加钱加钱加钱才能买到,就是都是扯淡货,而且和小米的营销差不了什么,还是要抢购。对于我们奔三的人了,谁还会对抢一个手机有兴趣,发布多少就多少钱可以买到就比较觉得心安,发布了后要加上千的我就不会考虑了,毕竟其他选择还很多。5、水军说什么不买华为不爱国,这让人很反感。成功的:1、其实MATE系列主要是mate7成功垫基础的,当时它拥有了我们想要指纹识别、金属机身,还有大屏,还有价格两千多,其实还是主要是性价比特出,在当时有这几项在身的手机没几个,有的而且价格相对比较高,导致当时大卖。只能说是一个指纹识别、金属机身的前期,它先分了一杯羹2、营销宣传,mate系定位很清晰,主打高端商务,宣传的给人感觉就是高大上,加上产品本身的优异性能。于是品牌打响了,渐渐的稳住了高端商务市场。3、粉丝群,华为也充分利用了粉丝群进行宣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高科技的世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用新的眼光看世界,美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200){this.value=this.value.slice(0,199)}">
朋友们,这款手机不错哟!我目前用的是iPhone 5s,用久了想换一部手机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买个什么样的手机,在百度里面查了一下目前市面上性价比高,配置高等端的手机,结果大部分都显示的iphone6 plus或者是华为mate8,P9这些。我问了国美桦泰圣鹰店里的同事和老板买个什么手机好点。他们告诉我说要是去年或者前年的话肯定选择苹果,不过现在苹果下滑的这么厉害,再买苹果就没什么意义了。现在华为还不错。配置,像素,性能什么的都蛮不错的,而且屏幕也够大。那时候我还没用过华为这个品牌的手机,感觉华为是国产机,性能估计也不怎么样。我朋友就说了,说他弟弟买了个华为Mate8,屏幕大,反应快,性能超好,像素也特别的清晰。听了他的话我在国美网上也买了一个华为Mate8。就是在这家店买的,刚开始下单的时候心里就特别忐忑,万一手机不好用,性能不高的话就直接退货。我是第一天下午下的单,结果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这也太快了吧!收到之后我赶紧拿出来看看,6寸的超大屏看上去很有霸气,装上电话卡试了一下,信号满格,再下载了一个酷我音乐试了一下音质,不错嘛,蛮好的,我平时喜欢听DJ,这音质很给力啊,超赞!再说说像素吧,
共有853条评价
收货后1天评论
香槟金 全网通版(4GB+64GB)
G4会员九江市
来自国美WEB客户端
收货后10天评论
使用心得:
用户未及时评价,显示为默认评价。
收货后8天评论
使用心得:
用户未及时评价,显示为默认评价。
收货后8天评论
使用心得:
用户未及时评价,显示为默认评价。
收货后9天评论
使用心得:
用户未及时评价,显示为默认评价。
收货后3天评论
使用心得:
用户未及时评价,显示为默认评价。
回复 summer:
回复 您还可以输入400字
支付与账户
扫描下载客户端
本公司游戏产品适合18岁以上成年人使用&&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
国美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号一楼A区&&客服电话:&&
(C)&&国美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公安网备62&&沪ICP备号&&沪B2-号华为mate系列和荣耀系列对比下,mate为什么那么贵?
15-07-14 &竟然有这么多!华为Mate 7销售量吓我一跳
  【PConline 资讯】 7从发售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时间,对于这样一款3000元价位的而言,业界普遍认为其销售情况并不会太好,不过现在看来, 7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其结果远远超出华为的预期。  据最新消息,华为方面表示,过去6个月时间里Mate 7的累计发货已超过400万台,这个是12年里3000元以上的手机第一次超过10万台。此外,华为当初在制定Mate 7目标时候只设定了100万台的销量目标。现在却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发货量,这对于华为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华为方面还表示,华为手机会继续向高端进军,多推高端精品。这让笔者突然想到了马上要发布的,这部手机的售价相信也会超过3000元的,大家觉得这部手机的销售在多少才算合适呢?相关阅读:我的跑哪了!华为公布安卓5.0升级计划再升级!传华为P8或搭载麒麟935处理器华为P8不支持这功能 上市时间与售价曝光
总排行榜我在第8位
参考价:¥2099
网友评分: 4.1
手机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mate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