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创造未来能创造GDP吗

大数据告诉你,为何中国人均GDP排名看上去这么低
【转载自】
(注:文章是根据源帖文发帖发表的,笔者已经稍作文字整理。该文源链接:)&
首先,图文来自百度,本人稍作整理,其实这数据应该也很好找。&
关于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有人说,GDP再高又有什么用,人均GDP不还是一样呵呵了?
1949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100位,经过了6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中国人均GDP全世界排名成功“上升”到第106位……
1960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
78位,1970年排82位,1980年排94位,1990年排105位,2001年排75位。由此可见,2001年中国经济世界地位,并不比1960年高。
以上的数据,排位是否准确暂且不论,但中国各个经济指标的人均世界排名很低,这几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曾经我也很疑惑,为什么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为什么还是这么低?TG确实不行了?
好嘛,既然说到排名,那我们就先看看人均GDP排名呗:
这是2014年的数据。看到排名你会惊呼:卧槽,卢森堡碉堡了!
然后是:中国是多少呢?中国在哪里?
呵呵,我也不知道中国排在哪里,反正是在看不见的地方。
中国真是弱爆了!中国药丸……
既然卢森堡这么牛逼,那我们就先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呗。
一看,这么小的国家?没错。再看看其资料:
国土面积:2586.4平方公里
——比深圳市大一点点
人口数量:54.53万
——擦,这连国内大城市一个区都不如:上海黄浦区人口90.9万,深圳南山区108.8万……
原来这就算排名中的一位了啊,这不坑爹吗?要是来10个卢森堡那不把中国挤下去10名,可它们加起来说不定还不如一个上海市呢?咱把澳门拉出来也可以跟卢森堡PK一番啊。&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人均GDP比世界平均值低那么多?(2014年世界GDP总量77.36万亿美元,总人口70亿人,人均GDP 11051美元)
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是极度不均衡的——不是不均衡,而是极度不均衡!
在前面提到的人均GDP高于中国的19.2亿人中,前10亿人的人均GDP高达47469美元,包括从第一名卢森堡到第37名的台湾;
剩下的9.2亿人,人均GDP只有12036美元!这是多么巨大的鸿沟?!
而世界上最贫困的10亿人,人均GDP只有1050美元!
那么回到刚才说的7个人的队伍,假设排在最前的那位有4.7米高,那么排在第二位的只有1.2米高;第三位中国只有75厘米;最后一位的兄弟,只有……10厘米,一巴掌那么高…………&
你看,不是只有中国人民被国家统计局平均了,全世界都被发达国家平均了!我想问到底是谁这么厉害,能把全世界都给平均了?上面提到的卢森堡之类的小国,肯定是不行的,10个卢森堡也才545万人,对70亿的世界人口来说,简直是九牛之一毛。必须要人口规模足够大才行。我想起了前面分析那45个主要国家用的筛选标准:GDP总值大于1000亿美元,同时人口大于1000万人。&
那么那些把全世界都给平均了的坏人应该就在这45个国家中?
我们把这几个国家按人均GDP从高到低列出来,前10个是:
清一色的老牌发达国家。里面有几个GDP总量极大、人口极多、人均GDP极高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这3国的GDP之和高达25.89万亿美元,总人口5.166亿人。假设除去这3个国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GDP总和为51.47万亿美元,总人口64.8亿人,人均GDP 7943美元,和中国目前的人均GDP相差无几。也就是说,仅凭美国、日本、德国这3国之力,就把世界人均GDP抬高了3108美元!这万恶的资本主义!
这其中,尤以美国最甚,美国3亿人口,人均GDP高达56700美元;如果除去美国不算,世界上剩下的67亿人的人均GDP只有8956美元。你以为“超级大国”四个字是说着玩的么?&
反映到图表上,就是美国经济可以把整个世界吊着打。还记得上面第一张图片用对数坐标展示的45个国家的GDP增长情况吗?如果用常规坐标显示,是这个样子的:
美国把整个世界都远远甩在了身后,除了美、中、日、德、法等国,其他国家的GDP增长曲线都低到几乎无法识别的程度。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社会,光比较平均数是不够的,平均数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社会,按照惯例,应该再比较一下中位数。这里的中位数是指:把世界各国的人均GDP从大到小排列,处于包含世界人口一半的地方附近的人均GDP值。经统计,世界人均GDP的中位数的大概范围是美元之间,有一半的世界人口的人均GDP值低于这个范围。可能你又有疑惑了,到底是哪些国家的人均GDP低于这个中位数,人数真的有那么多吗?&
下面我就把人均GDP低于6000美元的人口大国列一下:
尼日利亚,人口1.49亿,人均3844美元;
印度尼西亚,人口2.4亿,人均3699美元;
菲律宾,人口9797万,人均2908美元;
越南,人口8696万,人均2139美元;
印度,人口11.66亿,人均1758美元;
巴基斯坦,人口1.76亿,人均1419美元;
孟加拉国,人口1.56亿,人均1188美元;
埃塞俄比亚,人口8523万,人均614美元。
仅以上列举的8个国家,人口总和就有将近22亿人,这22亿人的人均GDP大约是2070美元。&
一看这国名,你肯定不干了:这都是些啥不入流的国家啊,我们再差也不能跟他们比啊。确实是这样。当我们谈到“外国”的时候,我们通常不会想到韩国、台湾、希腊、葡萄牙这些人均GDP 2万多美元的地方,也不太会想到波兰、匈牙利、俄罗斯、阿根廷、马来西亚这些人均GDP 1万多美元的地方,也不太可能想到上面说的8个穷国。当我们谈到“外国”的时候,通常我们想到的是人均GDP 4、5万美元的“西方发达国家”:
上面10个国家,除去人口仅1000多万的荷兰、比利时,剩下的8个,你是不是发现,跟一百多年前的八国联军很像呢?这些国家,无一不是经过一两百年的持续发展才建立起来的领先优势,这可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这些国家,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榜样。&
有人说,西方国家已经不行了,德国就是个大农村,英国还要跟我们买高铁,日本二十年了一直半死不活的样子……那我们就看看这几个国家里面人均GDP最低的日本:
(美、中、日三国的GDP增长情况/单位:10亿美元)
日本经济在1995年达到顶峰之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徘徊在这个水平附近。日本就站在原地不动,中国花了20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在经济总量上赶上了日本,可是人均GDP依然离日本一大截:2014年中国人均GDP 7581美元,而日本是36327美元。& &
&&日本说:我再等你二十年,你还是赶不上我。
而在人均上赶上美国,100年内不可能。美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哦。
在人均水平上,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
我们过得并不比世界上大多数人差;
我们离想要的生活水平(发达)还很远。
上面提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涉及到一个国家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的人口、经济增长潜力。大量人口可以带来繁荣,超出土地承受能力的人口也能带来灾难。当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时,它就不能再通过人口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了,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已经受到人口的制约。
我们先看看前面选出的45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国家的人口密度:
孟加拉国以惊人的1084人/平方公里排在第一位,这是一个人口比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还多,却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的国家,这个国家的1.56亿人都在默默地生活着。&
乍一看,中国143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不起眼。那到底怎样才算人口密度高呢?按照惯例,我们先看看世界平均水平。除去南极洲,地球陆地面积1.35亿平方公里,这么多陆地上共生活着70亿人,平均值是52人每平方公里。上图中所有20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都高出了这个平均值,中国143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已经高出世界平均值非常多了。
然而你别忘了,中国还有广袤的大西北,人烟稀少的大西北。西北的大,是超出你想象的:仅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4省,总面积就有47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49.5%!如果加上甘肃、四川、云南的西部,那可是大半个中国!(相比之下,这个问题就呵呵了:如何不吹牛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地理。)而这4个省,总人口只有5500万人,若抛开西部不算,你会发现中国的人口密度直接翻倍。&
&&&&&&&&&&
我们直接看看分省统计的人口密度:
你会发现,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可比发达国家高多了,能达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10倍以上!要知道,人口密度过高意味着人均土地/耕地面积少,在灾年可是有饥荒的危险。“三年自然灾害”也才过去50多年,我们可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人口密度低,人口还可以随便再涨。&
那孟加拉国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高的人口密度呢?首先,孟加拉国面积并不大,只相当于中国的辽宁省,并且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平原,耕地面积有保证;其次,孟加拉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的生长速度迅速。同为热带的海南省,农作物可是一年三熟。最后,孟加拉国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并不是不存在风险。事实上,孟加拉国在历史上可是多次发生大饥荒。而且,孟加拉国2014年的人均GDP仅仅1188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孟加拉国不能成为我们的榜样。& & &
&& &那么,中国东部地区具有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支撑这么多人口的发展需求?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世界上是否有哪个国家可以提供经验?是否有哪个国家同时满足人口极多、人口密度极大、人均GDP极高这三个条件呢?首先,满足人口极多这个条件的国家就不多,我们可以把所有人口超过5000万的人口大国都看一遍:
在上面23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只有标橙颜色的6个,同时满足人口极多、人口密度极大、人均GDP极高三个条件的国家只有一个:日本。
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在一百二十多年前打败了大清帝国之后,晋升为世界强国;一百年之后,日本用仅3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一亿多人带入了富裕社会,其经济规模发展到了几乎可以比肩美国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今日本的人均GDP数字看起来比其他发达国家不那么好看,要知道,这可是日本经济停滞了20年才逐渐被欧美发达国家超过的。日本如何发展起来?又是如何停滞不前的?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这些问题值得中国去好好借鉴和思考。
有网友说,“日本可不是什么小国家。”对欧洲发达国家来说,这是对的。但是单论国土面积,从世界范围来看,不仅日本,欧洲所有发达国家都是小国。地球上有29个国家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日本37.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只能排在第60位。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日本相仿,人口数、面积大约相当于日本的10倍,这个数字可能也是中国经济相对日本所能达到的上限。
前面说,日本不能再通过增加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美国能。美国人口密度只有33人/平方公里,是日本的十分之一,离世界平均值52人/平方公里都还差一大截。中国虽然可能在今后的15年内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在今后50-10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可能出现增长乏力,而人口又不允许再增加的情况;而美国按照目前的条件,可以允许其人口以目前的速度保持一百年持续增长,所以,美国的日子始终比中国好过很多。而日本,这个充满恩怨的邻居,会走向何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再论人均世界排名
前面说到,因为中国与卢森堡之类的小国的体量相差太大,所以单纯看世界排名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那么,世界各国之间的各项指标相差有多大呢?我们来看看人口、面积、GDP、人均GDP这4项指标,世界最高的10个国家和世界最低的10个国家的差距。
人口最多的是10亿级别,最少的是1万级别,相差5个数量级,100000倍。
面积最大的是1000万级别,最小的是1000级别,相差4个数量级,10000倍。
GDP最高的是10万亿级别,最低的是亿级别,相差5个数量级,100000倍。
人均GDP最高的10万级别,最低的百级别,相差3个数量级,1000倍。&
你看,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只有几倍、几十倍,而是能达到上千倍、上万倍,甚至十万倍!把这些大小不一的国家排在一起,其实是不科学、也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的权重不一样。你想想,一个人口几亿人的国家,和人口几万人的国家,有可比性吗?因此,凡是涉及到“人均”的东西,搞一个“世界排名”出来,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差距过大,排名反映不了真实的差距,还不如直接看实际数值实在。
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国家是政治单位,是人为划分的。如果允许,我们一个村子也可以自己独立成一个国家,这样是不是需要在世界排行榜上再增加一个席位?因此,当从世界范围来考察一项指标时,通常需要剔除政治因素。
这里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家”,叫锡金。它曾经是我们的“邻国”,在十几年前的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它:
那时,我大概是小学高年级吧,地理书上说中国有15个陆上邻国,我还把这15国家名称给背下来了。后来,上初中了,政治考试有10分的时事政治,也就是考一些当年的国内外大事。考试前老师会把一些时事新闻资料打印出来,这10分的考试内容就在这些资料中。那时看到有一条是这么说的: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印度首次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中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
好好的一个国家,说没了就没了。你以为你学的是知识,其实那只是别人谈判桌上的筹码而已!类似还有所谓的国际友谊、民族仇恨等,很多时候也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这就是政治。
可见,当我们想考量一个国家的某个指标在整个世界中的所处的位置时,世界排名的意义并不大,我们更应该从占世界总量的份额去衡量。比如上面有人说的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不增反降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中国GDP占世界的总量,1990年大约占全世界的1.8%,而2014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总量达到了13%。你说中国反而变穷了,你自己信吗?
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可以衡量当前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比如:
钢产量:201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8.227亿吨,占世界的一半;
水泥产量:2014年中国水泥产量24.76亿吨,占世界的约60%;
煤炭产量:2014年中国煤炭产量38.7亿吨,约占世界一半;
石油消耗量:2013年中国石油消费量5.1亿吨,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12.1%;
发电量:2014年中国总发电量5.5万亿度,居世界第一,同年美国是3.88万亿度;
港口吞吐量:2014年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10个港口,有8个在中国;
这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占世界如此高的份额,怎么说都不会混得太差吧?
财富是需要积累的,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才成为了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已经占据世界总量相当大的份额,但是,中国同样需要保持这个增长态势几十年以上,才能成为发达国家。因此,对中国当前的经济水平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不卑不亢。
上面说到了,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不仅是人口、面积的差距,还有资源的差距。有些国家的资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易于开采,相对别的国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一半,油井多为自喷井,而且石油品质高;
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0.6%、17.1%,而且铁品位(含铁量)高,而且很多可以露天开采;
智利的铜矿储量占世界的30%;
中国的钨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
这些资源,相对别的国家有着巨大的优势。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所有资源,一个国家要发展,就需要与别的国家进行贸易,进口本国稀缺的资源。但是不能光进口,还需要出口。进口需要花钱把东西从别国买过来,钱从哪里来?是把本国的优势产品卖出去换来的。进口和出口需要平衡,如果进口持续大于出口,就相当于把国内的财富变换成外汇流失国外了,这就会造成国内经济、生活水平的下降。
一个国家如果不进口这些稀缺资源,就会因为缺少资源而发展缓慢;别的国家都在进口,都经济都发展上去了,唯独你发展缓慢,你就会越来越落后。所以当今世界,如果一个国家闭关锁国,这个国家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于世界。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国际贸易是必须的。
从本质上讲,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口、物质(资源)、能源(资源)这三个要素,没有资源,那就用其他产品(如高科技产品)来换。
前面多次提到,小国和大国不能相提并论,大国不能参照小国的发展模式。比如,澳门经常以独立经济体的身份被放到各种排名中。澳门的支柱产业是博彩业,2014年规模达400多亿美元。2014年澳门人均GDP接近90000美元,远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卢森堡不相上下。可是澳门对中国大陆没有借鉴意义:我们不能把每个地方都发展成赌城。再如挪威,本身国土面积不小(比英国还大)、人口稀少(466万人,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而且又有不少石油。仅靠石油工业一项,挪威就穷不了,养活着466万人不在话下。但是对一个大国而言,仅靠单一的支柱产业是不能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比如中国不可能单靠汽车、石油等行业就发展起来,而是需要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才有可能富得起来。
&日、德、法、意等国,面积比较小,自然资源也不丰富,自身发展需要的很多资源需要进口,而它们也需要出口相应的优势产品来换取外汇。没有资源怎么办?那就出口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必须有足够的科技含量、或者成本优势,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其他国家才会从他们这里买。一旦这些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不再,他们的产品就不那么好卖了,这意味着外汇收入减少,那么能用来进口的钱也少了。这时,他们有3种选择:
1.降低产品售价。——这意味着产品利润的降低,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口额将降低。出口少了,进口也会相应的减少,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会萎缩。
2.把本国没有优势的产品也贱卖了。——这直接导致这些产品在国内成为更稀缺的资源,国内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将会上升。
3.干脆就不进口了。——自身没有资源,还不进口,那不是等死吗?
因此,科技的领先优势是日、德、法、意这些国家的产品能持续出口的保证,一旦他们的科技领先优势不再,无论作出何种选择,这些国家都将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日、德、法、意等资源小国,想要保持高度发达的状态,就要通过保持科技水平的领先状态来保证稳定的出口。这些国家,会想方设法提高科技水平、发展科研,而且害怕自身的高科技泄露到国外。他们的很多高科技产品都禁止出口到中国。
而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坐拥丰富的资源,只要把铁矿、绵羊、石油卖出去就吃穿不愁了。这是澳大利亚的出口商品构成,矿石和农产品占了一大半,这是澳大利亚人均GDP能高过美国的原因:
而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等国,没有资源,没有技术,农产品倒是有一些,但只能保证国内能填饱肚子。所以,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多少能出口的东西,也就没有钱进口需要的资源、技术。这些国家,不仅现在很穷,而且会一直穷下去。
以上,或许就是所谓“世界经济的秩序”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数据是贵州GDP的功臣,阿里云是大数据的帮手
5月25日,第三届数博会(2017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召开。这个展会已经成了贵州的一张名片。其规格不断得到提升:去年共同主办单位是国家发改委和贵州省政府,今年共同主办单位又增加了工信部和网信办。今年还变得更加国际化,不只是有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大佬参加,还迎来了高通、甲骨文、戴尔等顶级科技企业的高层。 数博会不断升格,走向国际舞台的背后是贵州大数据经济的从无到有和蓬勃发展的缩影。 大数据经济成为贵州GDP的功臣 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GDP达到11734亿元,增速为10.5%,比全国GDP平均增速6.7%高出一截。贵州的GDP增速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三。一个重要的新增长在于工业,2016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2个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贵阳晚报》的新闻报道对此总结为“工业产品丰富、大数据发展迅猛”。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大数据+”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6%,成为贵州GDP增长的功臣。 数据显示,2016年,贵阳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41.9%,成功吸引了甲骨文、谷歌、英特尔、微软、IBM、惠普、戴尔、富士康、思爱普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为“大数据城”。 2014年,贵州出台《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年)》,将大数据当成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通过顶层设计为大数据发展制定路线图。现在,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已成为与大扶贫、大生态齐头并进的三大发展支柱之一。贵州在贵阳市打造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大数据安全产业园”等相关园区,并建成了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 贵州是农业大省,现在却又多了数据大省的身份,这让人联想到《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书记在塌陷区上造湖“变废为宝”的桥段。在发展大数据之前,在信息化产业上贵州并无任何优势,然而,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大数据可以通过光缆汇集到任何地方。贵州成为全国最早瞄准大数据这个“金矿”的省份,通过大数据产业带动互联网+、智能制造、通信电子、电子商务等周边信息化产业,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现在成了“云上贵州”,站在全世界大数据产业的巅峰。 阿里云是贵州大数据的得力帮手 前几天跟朋友聊到数博会,朋友说他以为这个大会是阿里巴巴主导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在于阿里巴巴很早就成为了贵州大数据战略的重点互联网合作伙伴。 在贵州省启动大数据战略的2014年,阿里巴巴就与贵州省政府签订《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年10月,阿里云每年举办的云栖大会成为贵州省“云上贵州”宣传的重要舞台,阿里云所有开发者都被邀请参与到“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12月这一大会又将分会场开到贵州。与此同时,阿里云基于飞天系统为贵州开发“云上贵州”,当时仅在贵州当地就投入了上百人的顶尖工程师团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亲任总指挥,三个月时间就上线了第一节点。现在贵州省各单位已经有612个应用系统运行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数据互通汇集,为后期的数据创新打下了基础。可以说,“云上贵州”是贵州大数据战略的起点。 在搭建“云上贵州”平台之后,阿里巴巴与贵州省的合作不断深入。一方面,从政务云进入到医疗、交通、公安等更多行业;另一方面,合作从单纯的技术支撑延展到人才培养、硬件基础设施、实验室和解决方案诸多领域。 2014年阿里云通过举办算法挑战赛等方式去推动智能交通在贵州的落地,2015年协助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搭建了“贵州公安交警云”。2016年,贵州省政府与阿里巴巴在阿里大数据学院、阿里贵州大数据加工基地、阿里贵州云平台实验室、阿里贵州教育云及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城市大脑)、智慧政务、智慧公安、智慧医疗等领域深入合作。今年数博会,阿里巴巴与贵州理工学院合办的“阿里巴巴·贵州理工大数据学院”正式启动,履行“用3年时间为贵州省培养2500名云计算与大数据高端专业人才、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的承诺。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很早之前就在强调大数据战略,因为总是将“数据”挂在嘴边,还有媒体给他取了个“Data Ma”的别号。马云曾多次前往贵州推动阿里巴巴业务尤其是阿里云在贵州的落地。在2015年的首届数博会上,马云就表示“如果大家错过了三十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现在看来他又一次准确预见了未来。阿里巴巴对于贵州的投资也是自上而下,齐头并进,阿里云带着阿里巴巴金融、零售、物流诸多业务落地贵州,帮助贵州发展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新产业。 短短三年贵州成为数据大省,阿里巴巴堪称“神队友”。阿里云从技术层面,阿里巴巴从集团多业务层面,给予贵州大数据战略积极支持。用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的话说是“‘云上贵州’从诞生,到走出山门,再跨洋到国际舞台上,从头至尾,我们可能是极少数全程参与见证的。” 贵州+阿里巴巴正在成为可复制的样本 2015年8月底,国务院就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区域试点,推进贵州等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要求。现在,贵州的区域试点交出了答卷,“贵州模式”被复制到更多省份成了必然。 不是每个地方都要发展大数据经济,但是每个地方都要拥抱新经济——新零售、新技术、新制造、新金融和新能源,实现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每个地方都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更好地为民服务,提高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能力。贵州用大数据撬动新经济、用大数据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做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省份的认可。 一个例子是,“云上贵州”模式的复制。这是中国首个省级政府主导的云平台,在此之前不同政务部门各自建设机房,不只是浪费资源,还导致了数据孤岛。通过统一云平台,则实现了数据的整合、共享、交换和应用,进而为大数据挖掘提供基础,最终提高了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和群众服务能力。为了推动这个平台的应用,贵州省政府三年前就明确规定“非特殊情况,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建机房。”一年前新疆、山东等地陆续效仿这一做法。 贵州的在线政务和民生服务平台“云上贵州”App、在线医疗服务、智能司法服务、“大数据民生”工程等惠民服务也在更多地方普及。 任何地方要发展大数据,就必须要有具备技术、互联网产品和平台能力的科技公司的支持。阿里巴巴助力贵州发展大数据战略成功证明了自己。现在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动阿里云智能技术走向开放,ET工业大脑、医疗大脑、城市大脑等面向行业的智能平台陆续被推出,同时阿里巴巴还拥有新零售、新金融、新物流等核心业务,相信它还会与贵州以及更多地方一起探索出更多大数据和新经济合作。同时,腾讯、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在效仿阿里巴巴走类似的开放合作路线。这样来看,“贵州+阿里巴巴”的样本被复制到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总访问量:4461710
全部文章:749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公众账号:SuperSofter(每天整理业界资讯,结合自己点评,十分钟热度深度兼顾)
博客:www.ikeji123.com
艾瑞网是艾瑞集团旗下新经济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数据资讯聚合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激发创造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