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寿命一直处于一般速度运行,会不会导致寿命降低

有些新买的SSD速度为什么很慢?原因也许在这里阅读
  SSD真的很不错,虽然容量与价格还是被不少人所吐槽,但是目前的价格已经相对很便宜了。买个小容量的SSD用来装操作系统及常用的软件,能大大提升整机的性能。这个提升感受是很明显的,有好多人用过SSD,就再也不想换回HDD了,笔者就是这其中一员。作为目前的装机必备硬件,你会用SSD吗?你还像HDD时代那样来用SSD吗?为什么你买的SSD跟其他人一模一样,但人家的SSD速度很快,而你的却很慢呢?想要让SSD真正发挥出它的性能,必须得经过一系列的设置才行。例如使用原生SATA3.0接口,开启AHCI,4K对齐,安装专用驱动等等,SSD使用时的确要比传统的HDD要复杂一点,但其实也不复杂。从大量的评测的数据不难看出,不当的使用方法,会极大的影响到SSD的性能跟寿命,所以适当了解SSD的一些常用小知识,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SSD的性能,才能你让新买的SSD速度不在慢。
  1:选择带有SATA3(6Gbps)原生接口的主板
  SSD硬盘对主板的接口类型有要求,必须得用SATA3(6Gbps)接口才能发挥出它的性能来。以前的SATA2(3Gbps) 接口虽然能用,但是却无法真正发挥出SSD硬盘的性能来。而SATA3(6Gbps)接口又分为原生与第三方芯片二种, 第三方芯片的性能不如原生的,对SSD硬盘的速度有影响。所以最好是使用原生的。另外数据线也要使用支持SATA3(6Gbps)的。(intel南桥对SSD的支持要比AMD的好,所以如果要体验SSD的高性能,首选还是intel主板。另外SSD硬盘还有mSATA,M.2,PCI-E等接口,这里不再介绍,只说下最最大众化的SATA3接口。)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新主板都是支持SATA3(6Gbps)接口,有不少主板还支持M.2,SATA Express等接口。
  对于使用旧主板,旧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如何来查看自己的主板是否是SATA3(6Gbps)接口呢?最省事的方法,就是看产品说明书,或者到官网网站查看相关的信息。如果这些都找不到,可以用CrystalDiskInfo软件来查看SSD的信息。在传输模式上显示SATA/600时,说明SSD硬盘处于SATA3.0接口上,如果显示SATA/300,则说明不是SATA3.0接口,建议更换主板。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款软件,来查看一下SSD是否是全新的,一般从通电次数与通电时间就可以看出来。
  2:在BIOS中开启SATA接口的ACHI选项
  目前的主流主板基本都是默认开启ACHI选项的。不过少数主板,还有以前的老主板,还得通过BIOS设置,手动将默认的IDE选项改为ACHI选项才行。
  目前的主流主板基本都是默认开启ACHI选项的。
  如何查看SSD是否开启ACHI选项?一般可以在BIOS中查看。当然也可以使用AS SSD Benchmark这款软件来查看。如上图红框所示,如果出现“OK”的字样,说明已开启ACHI选项。
  3:4K对齐
  可以直接用win7,8或win10系统内置的磁盘管理工具来进行格式化操作。使用win7,8或win10系统内置的磁盘管理工具来进行格式化操作后,会自动实现4K对齐。也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硬盘分区软件来实现4K对齐。例如DiskGenius(硬盘分区),分区助手等软件都可以进行4K对齐的操作。
  全新SSD在第一次使用时,可以使用分区助手,对SSD进行4K对齐的操作。
  也可以使用DiskGenius(硬盘分区)来进行4K对齐操作。
  如何查看你的SSD是否4K对齐?一般可以使用AS SSD Benchmark这款软件来查看,如上图红框所示,如果在之类的数字后面带有“OK”的字样,说明SSD已经4K对齐。如果没有“OK”的字样,说明4K没有对齐。如果“OK”前面的数字非常的大,并不是之类的数字,则说明在安装操作系统时,硬盘划分了隐藏分区。在安装时win7系统,会自动生成100M的隐藏分区。在安装时win8系统,会自动生成350M的隐藏分区。只要不保留C盘之前的硬盘隐藏分区,那么“OK”前面就会显示之类的数字。保留的话,那“OK”前面的数字就会变得很大。
  (补充说明:全新的SSD硬盘在安装win7,8操作系统时,会自动4K对齐。但是也会出现隐藏分区。对于win7,8隐藏分区,微软官方的解释是:1、BitLocker的规定,引导文件和Windows文件要分开。此系统分区可以使用实用软件,如备份,支持双启动的情况。2、防止误删除,如果启动文件保存在系统分区,很容易因为系统分区上的重装活动,而格式化丢失这些启动文件。该驱动器没有盘符可以很好的的阻止意外删除引导文件。win7,8隐藏分区带来的坏处:1、不能使用GHOST版系统光盘来安装win7,win8,仅能使用安装版的进行一步一步地安装。 2、安装完系统后,不能使用Wingho、OneKey Ghost等一键还原类的软件进行系统备份。 3、Norton Partition Magic无法正常使用,如果你尝试修复这100M,350M分区,会导致已安装的win7,win8无法引导。4、带100MB,350M分区的win7,win8激活会大大的降低,会影响系统的激活概率。 )
  如何才能在安装SSD时,不出现隐藏分区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全新的SSD提前进行硬盘分区。而不是在安装操作系统时才进行分区。
  4:选择合适的SSD驱动
  对于多数SSD产品而言,win7,8,10等操作系统自带的驱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驱动无需用户安装,因为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会自动完成驱动的安装。英特尔RST驱动,能提升一些SSD的性能,这时就需用户自己下载安装了。
  从英特尔的官网可以方便下载到英特尔RST驱动。
  英特尔RST驱动建议下载最新版本的,老版本存在BUG。
  安装英特尔RST驱动后,会出现重启的提示对话框。重启电脑后英特尔RST驱动安装完成。
  AS SSD Benchmark软件红框中的“msahci”字样,代表着驱动为win7操作系统自带驱动。红框中的“iaStorA”字样,代表着驱动为英特尔RST驱动。使用英特尔RST驱动后,可以看到东芝DTS312 128G SSD的性能提升很明显,整体表现要远好于使用win7系统自带驱动。这说明东芝DTS312 128G SSD更加适合用英特尔RST驱动。(一般来说多数SSD更换英特尔RST驱动后,都能提升性能。但少数SSD,使用英特尔RST驱动后,性能则会降低。所以要选择自己SSD适合的驱动才行。)
  5:不要将SSD容量全放满
  要保留一定的空间(要预留SSD中10%的容量),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它的性能。而且满载下的固态硬盘会更容易出现崩溃的可能性。(因为主控的原因,一些SSD满载也不会掉速,而一些SSD满载则掉速严重。)
  6:打开Trim指令
  Trim指令也叫disable delete notify(禁用删除通知),属于ata8-acs2规范的技术指令。使用SSD时必须确保开启系统中Trim指令。Trim指令是Win7及Win8系统自带的技术,系统默认开启,而XP或以下版本的系统没有Trim技术,不建议XP系统使用SSD。(一般默认都是开启的。)
  如何知道您的电脑里是否已开启Trim?
  ●点击开始菜单,在搜索栏中输入CMD
  ●在搜索结果的图标上右键单击,选择以管理员权限运行
  ●输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
  ●如果返回值是0,则代表您的TRIM处于开启状态
  ●如果返回值是1,则代表您的TRIM处于关闭状态
  (注意有的SSD是不支持Trim的。)
  7:4K没有对齐怎么办?(无需重装操作系统)
  一般来说,删除硬盘,然后重新进行分区,使4K对齐是最方便。但是如果不想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的话,可以使用ParagonAlignmentTool软件进行无损对齐。(注意重要资料要备份,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成功。)
  左侧是你的硬盘,而右侧,则是说明,如果显示绿色,则是已经对齐4K,而显示黄色,则是可以对齐4K,但未对齐,而粉红色的,则是不支持高级格式化,也就是对齐4K也没用。选择黄色未对齐的硬盘,勾选上,然后点下面的Align Partitons即可。
  当你对齐的是系统盘的时候,它会重启,跳转到DOS下进行对齐,这个过程视你的硬盘大小以及使用量而定,硬盘中的文件越少,对齐的越快,适用于没对齐但又不想重装系统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电脑不要断电,对齐程序不要强制停止,否则可能会导致硬盘损坏!另外提醒一下,要注意备份。(因为我手里的硬盘全是4K对齐的,所以就没法做详细的演示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说明。)
  另外用分区助手等软件也可以进行4K对齐。
  8:对操作系统进行优化设置
  SSD硬盘擦写寿命有限,如按机械硬盘的设置方法,开启系统还原,使用碎片整理之类的,会很伤SSD硬盘。所以要禁用不必要的操作系统功能。但是一个一个手动禁用会很麻烦,所以使用一些优化软件,就会省事不少。例如360,QQ管家,还有一些大品牌SSD所附带的优化软件都有这些功能。这里我以SSD Fresh ssd硬盘优化软件来展示一下。
  SSD Fresh 2015是一款专业的SSD固态硬盘优化工具,能够减少SSD磁盘读写次数,大大延长使用寿命!SSD Fresh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启或者关闭系统一些与SSD性能和寿命相关的功能,例如关闭磁盘索引、关闭睡眠、关闭虚拟内存等。
  SSD FRESH可以关闭以下系统属性,让 SSD 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得以延长:磁盘索引、碎片整理、文件访问时间、预读取、整理启动文件碎片、Windows 事件记录器、系统还原、8.3命名法支持、开启 Trim 功能、AHCI setting。注意上面的每个属性在 SSD FRESH 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请在优化前仔细阅读选择适合自己的。
  点击“优化”既可开始单项优化操作,选择“全部优化”即可自动对SSD进行全面优化,当选项后面的圆形图标由红变成绿色时,表示已经优化成功。
  ——欢迎点击订阅,最新最酷的科技数码资讯与你分享,微信公众号:huanchenkj(幻尘科技)安装固态硬盘后怎么知道固态硬盘正常运行,怎么知道性能和速度(是在我电脑上的运算速度)_百度知道
安装固态硬盘后怎么知道固态硬盘正常运行,怎么知道性能和速度(是在我电脑上的运算速度)
这是我电脑上测试的是我电脑上测试的,,用AS_SSD_Benchmark 4K检测的结果
是在我电脑上的运算速度) 有没有在我电脑上发挥到固态硬盘的速度了??固态硬盘的速度就是这些速度吗?514为什么我用鲁大师检测的他有40次,使用?4110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使用到这个盘上面的东西的时候,自然就是这个盘在工作啦。比如说你把系统安装在固态硬盘上,理论上开机首先会快很多。反正只要你在这个盘里面操作东西了。就是正常在使用了追答:速度上来看,写入的速度不错,读取速度有点慢。跑分算很高了另外40次有点多,你的要是全新就不对劲,要是已经用了一段时间了。就正常
采纳率:74%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固态硬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正在初始化报价器电脑液晶显示器使用寿命一般有多久?e95403电脑液晶显示器使用寿命一般是:1. 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大概会降到原来标准的一半。灯管寿命基本在2万—3万小时,一线厂商可以高达5万-6万小时。 2. 具体就是8年 但是这个8年是指每天正常开机关机5~7小时 要是每天超过7个钟 具体寿命5年。
更多回答呐呐JUkr56你好
与CRT显示器无法根除的辐射相比,液晶显示器有着先天优势,它基本没有辐射可言。对于长期使用电脑的工作者来说,液晶显示器是十分适合他们的。虽然液晶显示器功耗小且无辐射,但是液晶显示器的寿命相当短,只有5年左右,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亮度会逐渐减弱。和液晶显示器相比,CRT显示器寿命一般都达10年之长,而且显示效果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1.建议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工作,高温/高湿会影响液晶显示器的寿命。
2.激烈的温度波动会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性能,特别是低温会影响亮度和响应时间。
建议在平稳、干净的环境下工作,灰尘会引起内部电路失效。
3.不要让液体溅入显示器内部,如需清洁请关闭电源,将清洁剂喷射在软布上再轻轻擦拭。
4.液晶显示器是玻璃制品,搬动时应避免碰撞、震动。
5.液晶显示器表面有多层薄膜,严禁用锐器刻划。
6.严禁随意拆卸液晶显示器,如遇故障务必请专业人员维修。
7.长时间显示固定画面,会使亮度下降、图像滞留现象加大,建议使用屏幕保护程序。
8.长时间不用请关闭显示器电源,拔掉电源插头。
摆iB谓椶 衡量液晶显示器使用寿命的主要指标就是亮度指标,在达到寿命时间以后,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大概会降到原来标准的一半。灯管寿命基本在2万—3万小时,一线厂商可以高达5万-6万小时。
  灯管的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当灯管亮度衰减到50%时,灯管的使用时间即定义为灯管寿命。在这样一个使用时间段内,亮度随时间的变化呈一个递减曲线,所以液晶显示器使用时间越长,用户就会发现显示亮度越低,当然这种现象在CRT显示器上也同样发生。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器的标称使用寿命均为2万-3万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一天24小时开机,将使用833天——1250天,等于2.3——3.4年,这对于每天显示器使用时间很长的用户来说,寿命并不长。
  长时间观看高亮度的液晶屏,眼睛同样很容易疲劳,高亮度的液晶显示器还会造成灯管的过度损耗,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降低长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可以适当延长液晶显示器的寿命。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固态硬盘寿命测试一年半 连写2500TB终于全挂 - 国慧电子技术(西交)的日志,人人网,国慧电子技术(西交)的公共主页
下载大文件网速太慢,可以把文件离线到百度网盘,然后把网址里面的/disk/改为/wap/,再点击下载,你会发现下载速度拥堵时可以达到500k,高速时可以达到10M每秒并保持稳定。毕业了之后没有教育网也可以体验六维的快感哟!
已经没有上一篇日志
固态硬盘寿命测试一年半 连写2500TB终于全挂
&【整理自驱动之家】固态硬盘寿命测试一年半 连写2500TB终于全挂作者&:&&
固态硬盘可靠性测试:写入22TB数据之后&&
SSD固态硬盘相比传统HDD机械硬盘的优点是性能强、体积小、无噪音,但是特殊的工作原理也让它的使用次数有限,而且这个次数还会随着制程工艺的升级而降低,编程/擦写循环次数从之前的5000+降低到3000次甚至1000次。
SSD使用寿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厂商一次次强调随着SSD容量的增加和主控技术的进步,SSD有限的写入次数对使用寿命来说并不是严重问题了,不过想打消消费者的疑惑还没这么容易。
此前Hardware.info网站以TLC闪存的三星840 SSD为例做了一次长期的SSD使用寿命测试,结果显示其可用写入次数是大大超过官方标准的,TLC闪存的可靠性也不是问题。
现在又有媒体来接力了,也做了SSD使用寿命的长期测试,不过他们采集的样本更多,使用了6款SSD,包括三星840 Pro、三星840、金士顿HyperX 3K(这个使用了两款,一个进行可压缩数据测试,一个进行不可压缩数据测试)、Intel 335及海盗船Neutron GTX,容量都是256GB或者240GB的。
他们使用了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软件进行大规模数据写入,现在过去了两周多了,写入的数据已经达到了22TB,是时候检验一下这六款SSD的情况了。
第一个节点选择22TB是因为这个写入量是Intel公布的335 SSD正常使用寿命,官方称它可以在每天20GB的写入量情况下使用三年。此外,金士顿的HyperX 3K SSD官方公布的写入量是192TB,其他三款SSD就没有官方数据公布了。&
首先来看各个SSD的平均写入速度,但是上述数据并不具备可比性,因为为了加快测试进度,这6个SSD是安装到了两套平台上同步进行的,有的使用了SATA 6Gbps接口,有的使用了SATA 3Gbps接口。上面的平均写入速度只能用于评估各SSD写入22TB所用时间。
相比速度绝对值,他们更关注的是写入22TB数据之后的SSD性能的前后变化。这时候的测试结果是恢复到之前测试平台和系统上进行的,因此前后结果可以对比。
写入22TB数据后的随机、连续性能变化:
连续读取速度变化
连续写入速度变化
随机读取速度变化
随机写入速度变化
大部分测试中SSD前后性能变化都在1-2%左右,考虑到误差因素,可以说他们在写入22TB数据之后性能并没有什么变化。
让人吃惊的是金士顿HyperX 3K SSD的随机读取性能,不论是可压缩数据还是不可压缩数据,性能都提升了30%以上,Intel的335 SSD也小幅提高了8%,这二者使用的都是SF主控。
此外,SMART信息也会不断追踪SSD的坏块、写入数据量等信息,不过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有坏块出现,这些SSD依然很健康。
测试中有2个型号的SSD都使用了SF主控,而且随机读取速度在写入22TB数据之后反而有46%的提升。另外,数据压缩测试中,不可压缩数据写入了22.8TB,而可压缩的那个只写入了15.5TB数据,节省了32%,还是有用处的。
再看下SSD的写入放大。两款HyperX 3K SSD的本机写入量都是21.6TB,实际写入数据一个是22.8TB,可压缩的则是15.5TB,写入放大率分别是1.05和0.72(注:这种持续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写入放大率不会很大,接近1是很正常的)。
Intel的335 SSD的NAND写入量是22.9TB,主机写入量是21.6TB,写入放大跟金士顿HyeprX 3K差不多。至于其他SSD,因为追踪不到NAND写入量,所以无法计算写入放大。
以上就是写入22TB数据之后的基本情况,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100TB,估计还要等很长时间了
固态硬盘耐用性试验:200TB重压下的坏块
TechReport从今年八月底开始了一项固态硬盘耐用性试验,找来多款240/256GB的产品对它们持续进行写入,看看什么时候会挂掉,性能又会如何变化。
半个月后他们写入了22TB数据,相当于连续三年每天20GB,所有硬盘都应付得很好。
现在,数据写入量已经达到200TB,相当于连续五年每天100GB,终于有扛不住的了。&
其实在写入量超过100TB的时候,三星840就第一个出现了问题,S.M.A.R.T.属性中显示有11个重新分配的扇区,换句话说就是有了坏块(bad block)。三星840采用的是3bit TLC闪存,写入耐久性本来就比其它用2bit MLC的要差一些,这并不意外。
不过尽管如此,这块硬盘的性能、容量都没有丝毫变化,一切表现正常。
写入了200TB之后,三星840重新分配的扇区已有370个,金士顿HyperX 3K也有了四个坏块。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测试用了两块Hyper 3K,其中一块写入可压缩数据(46%),另一块则和其它一样用不可压缩数据,出问题的是后者。
这显然是SandForce主控的缘故,经过它压缩的前者实际只向闪存写入了143GB。
金士顿HyperX 3K的区块大小为4MB,所以损失的总容量为16MB。三星840的区块大小不详,三星也一直没有回应询问,从测试看应该是1.5MB,那么损失容量就达到了555MB。
不过由于损坏并替换的区块都位于冗余容量内,两块硬盘的实际可用量都没有变化,Windows下仍然分别是HyperX 3K 224GB、840 234GB。
三星SSD Magician工具显示840的健康状况依然是&良好&(good),但是用来获取S.M.A.R.T.属性数据的Hard Disk Sentinel却并不乐观:
在它看来,写入100TB数据后三星840的健康度就只剩下了66%,840 Pro也不过78%,另外Intel 335也损失了12%。
200TB写入后,三星840 19%的健康度看上去岌岌可危,840 Pro 51%也不怎么样,不过金士顿HyperX 3K(不可压缩数据)仍然有98%,写入可压缩数据的海盗船Neutron GTX都还是100%。
此外,海盗船的工具没有健康度显示,金士顿的不兼容测试平台。
尽管有损坏的区块,以及看起来很吓人的健康度指示,但不得不说这些固态硬盘都很好地经受了考验,迄今仍可正常使用,而且不要忘了,连续五年每天写入100GB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性能上都有了什么变化呢?
100TB、200TB写入后都对六块硬盘的持续、随机读写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都和最初水准相差无几,200TB后也没有超过2%。
值得一提的是,金士顿HyperX 3K的性能在写入22TB后反而大大高于最初,100TB之后仍然更高,200TB后才降下来。
此外,测试人员还使用了Anvil的耐久性测试工具,安全擦除全盘后写入一系列随机大小的文件,直到预定的限制,然后在下次常规写入前删除它们,下边就是每轮写入的平均速度:
注意:六块硬盘连接在两套相同的系统上,但因为接口数量限制,两块HyperX使用的是SATA 3Gbps,其它都是SATA 6Gbps。这里我们对彼此性能差异没兴趣,只看各自性能随时间的变化。
金士顿、Intel都使用了SandForce的主控,峰值都出现在22TB、100TB写入后的安全擦除,这使得主控暂时恢复了活力。
三星840 Pro每次擦除后也会复活,但是性能飘忽不定、波动太大,不过从一开始就这样,可能和垃圾回收、内部管理机制有关,而不是闪存的问题。
三星840出现了最明显的性能滑坡,从超过100MB/s跌到了大约85MB/s,但这和坏块没什么关系。
海盗船的Neutron GTX反倒是越来越快了。
试验还在继续,等着看写入300TB之后又会如何吧。
固态硬盘连续写入300TB:Intel 335也&坏了&
TechReport坚持进行的固态硬盘耐用性马拉松试验再次达到关键节点,数据写入量已经走过300TB,现在各位参赛选手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背景回顾:
最先出现问题的三星840 250GB情况正在持续恶化。100TB的写入后就出现了11个重新分配扇区,200TB后增至370个,300TB后则达到了833个。三星依然拒绝透露每个扇区的具体尺寸,如果按照1.5MB的猜测计算那就是1.2GB。
看上去不少,但幸运的是,因为冗余容量更多,用户实际可用的仍未发生变化。
840是唯一一个使用TLC闪存颗粒的,其耐久性存在天然缺陷,因此这一切都并不意外。
写入不可压缩数据的金士顿HyperX 240GB之前出现了4个重新分配扇区,但此后表现稳健,没有进一步增多。另一款写入的是可压缩数据,感谢SandForce主控的数据压缩,实际写入量仅有215TB。
除此之外,Intel SSD 335 240GB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出现了1个重新分配扇区。
健康度方面,S.M.A.R.T.属性显示840只有恐怖的1%,可谓岌岌可危,840 Pro 256GB也掉到了26%,不过三星自己的SSD Magician工具依然报告它们俩状态&良好&(Good)。
Intel SSD Toolbox也报告其SSD 335状态良好,尽管健康度指数已经跌至58%。
金士顿HyperX不可压缩版仍旧维持在98%,可压缩版和海盗船的Neutron GTX 240GB则坚挺在100%。
这里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固态硬盘缺乏统一的磨损、健康状态评判标准,每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有的甚至根本不理会S.M.A.R.T属性指标,而第三方工具也只是在估算。
那么,此时的性能又有了什么变化呢?
4MB持续读取
4MB持续写入
4KB持续读取
4KB持续写入
除了金士顿HyperX 4KB随机读取中的一些异常波动,所有硬盘都维持在了最初的水准上,即便是情况日益严重的840也变化非常小。
这是每一次写入循环(大约190GB)完成后记录的写入速度。200TB节点后,840 Pro又爆发了一下,随后回归往常的飘忽不定。其它的都几乎纹丝不动,840也是如此,只有Neutron GTX又在逆天地缓慢增加了,虽然幅度极小。
不停地写入300TB数据,相信这是绝大多数普通用户都不会碰到的,而如此残酷考验下固态硬盘们都坚持了下来,虽然有些扇区出现了损坏但都能及时自我修复,且丝毫不影响性能。这确实可以让我们对固态硬盘的长期可靠性大为放心了,尤其是TLC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糟糕。
测试还在继续,我们等下一个节点&&
固态硬盘连写500TB:个个都是&猪坚强&
TechReport自去年八月开始的固态硬盘耐用性持久测试又跨过了一个关键点,持续写入的数量已经突破500TB。有没有谁被击垮呢?
前景回顾:
参测成员:
- 海盗船Neutron GTX 240GB
- Intel SSD 335 240GB
- 金士顿HyperX 3K 240GB(两块,分别写入可压缩、不可压缩数据)
- 三星840 250GB
- 三星840 Pro 256GB
重分配扇区数量趋势:
三星840是惟一一个采用TLC闪存颗粒的,其天然属性决定了耐用性相对较差,也毫不意外地第一个出现了坏块,100TB之后就有了11个重新分配的扇区,200TB之后增至370个,300TB之后达到了833个,如今则是1722个。
其它硬盘仍然只有寥寥几个坏区,影响微乎其微,Neutron GTX、Hyper 3K(可压缩版)则是唯一两个至今完好无损的。
三星依然不肯披露840的扇区规格,但基本可以确定为1.5MB,那就是已经损失了大约2.5GB,但是因为冗余容量足够,这对实际可用容量仍无影响。
840虽然明显是最糟的,但不能因此就说TLC闪存不靠谱。算一下你就知道,500TB相当于在十年的时间里每天写入140GB,平常谁能做到这一点?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840的确有些吃力,好几次都没能通过重建测试中的HASH校验。虽然最终还是过去了,但是查看SMART属性可以看到大量的不可恢复错误,实际应用中这很容易导致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
但奇怪的是,三星自家工具Magician依然认为840很健康,它能访问SMART数据但主界面上依然说健康程度良好。840 Pro终于也有了两个重新分配扇区,没有不可恢复的错误,健康度也是良好。
第三方工具的结果就差异太大了,HD Sentinel就把840、840 Pro的健康度都列为了1%,照它看来这俩硬盘都废了。
接下来看看各块固态硬盘的性能变化趋势:
4MB持续读取
4MB持续写入
4KB随机读取
4KB随机写入
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是总体而言,经过了这小半年的折磨,大家的性能基本都还维持了原样,这下子大家可以彻底放心了。
不过,840 Pro的持续写入最近开始有所下滑,从大幅领先变成了接近Neutron GTX,后续要重点观察。
此外,Intel、金士顿的随机读取速度初期反常地偏高,至今原因不明,可能和它们使用的SandForce主控有关。
再看平均写入速度:
840 Pro从一开始就飘忽不定,至今仍是这个样子,不过似乎有衰退的趋势,最高、最低值都不如早前了。
总的来说,大家的表现都很稳健,没有出现重大变故,Neutron甚至还在逆天地缓慢增长中。
那些突起可以忽略,每次到达关键点后对所有硬盘进行安全擦除的缘故。
最后是个小插曲:测试进行到300-400TB之间的时候,三星840/840 Pro、金士顿HyperX 3K(可压缩版)突然系统崩溃,没有任何预先警告,当时系统也一切正常。系统日志中出现了系统盘突然断开的条目,可能就是罪魁祸首。
测试使用的系统盘是海盗船Force GT 60GB,寿命才两年,数据写入量不过几个TB,按理说不应该有什么问题,SMART属性里也没有错误,不过它的主控是SandForce,闹个脾气也很正常。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重现,系统盘换成了Intel SSD 510,此后也确实一切顺利。
测试仍在继续,下一站:600TB。
固态硬盘连写600TB:这都弄不死你们
TechReport发起的固态硬盘耐久性测试已经进行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数据写入量也突破了600TB,那么参赛选手们的最新状况如何?
照例前景回顾:
参测成员:
- 海盗船Neutron GTX 240GB
- Intel SSD 335 240GB
- 金士顿HyperX 3K 240GB(两块,分别写入可压缩、不可压缩数据)
- 三星840 250GB
- 三星840 Pro 256GB
首先是个小八卦:你可能注意到了,500TB之后经过一个半月才有600TB的报告,明显比以往的节奏慢。这倒不是测试硬盘们出了问题,而是TechReport的评测人员跑去泰国海边度了两个星期的假(恨&&),所以才拖到现在。
好了回归正题,先来看重分配扇区的最新趋势。
840在写入100TB之后第一个出事儿了,开始出现坏块并被重新分配,之后一直稳定增加,现在已经达到了2192个,远远超过其他硬盘,TLC NAND闪存的天然缺陷暴露无遗。
不过即便这样也只损失了大约3GB的容量,而硬盘的冗余容量有23GB,所以仍然不是回事儿,可用容量还是完整的。照目前这种线性增加的趋势,要向耗尽这些冗余容量可得不少时日。
其他硬盘都是MLC闪存的,情况好得多,坏块在慢慢增加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HyperX 3K(不可压缩数据版)的从4个增至10个,840 Pro则从2个增至28个。
Intel 335仍然是只有1个,而海盗船的Neutron GTX堪称逆天,至今仍无任何损失。
另一块HyperX 3K因为写入的是可压缩数据,主控压缩后的实际写入量小得多,也安然无恙。
那么性能呢?
4MB持续读取
4MB持续写入
4KB随机读取
4KB随机写入
真没什么好说的,不管坏块多寡,各个硬盘的性能都始终极其稳定,除了偶尔莫名其妙的起伏之外根本没受到任何影响。
擦除后的平均写入速度也波澜不惊。840开始阶段明显下滑了一些,之后就稳住了。海盗船Neutron GTX又一次逆天,竟然还在缓慢增长!
600TB是个什么概念?即便是每天写入300GB,足够你用五年半。这就是说,就算是840这样看似不靠谱的TLC固态硬盘,也足够任何普通用户折腾的,这种连续写入的测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弄死它。
TechReport最后表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没有太明显的变化,700TB、800TB、900TB阶段可能就不出来单独报告了,直接等1PB(1000TB)。
固态硬盘连续写入1000TB:终于弄死三个!
TechReport的固态硬盘连续写入耐久性试验仍在继续。将近四个月前,他们公布,所有固态硬盘依然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只是三星840在以稳定的频率损耗TLC闪存单元,部分MLC闪存的也出现了坏块。
对于这些顽强的家伙,测试人员表示有些&厌倦&了,不打算每100TB公布一次报告,而是直接等1PB,也就是1000TB。
现在,这一里程碑终于达成了,想看热闹的绝对不要走开哟。
还是再次回顾一下参测的固态硬盘吧:
- 海盗船Neutron GTX 240GB
- Intel SSD 335 240GB
- 金士顿HyperX 3K 240GB(两块,分别写入可压缩、不可压缩数据)
- 三星840 250GB
- 三星840 Pro 256GB
前景回顾:
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块最终倒下了,占总量的一半,而且死去的方式各不相同。
【第一个牺牲品:金士顿HyperX 3K】
这一款其实有两块,分别测试可压缩、不可压缩数据。你应该能想到,失败的是不可压缩那块。
它最后的写入量是728TB,而可压缩那块只写入了501TB。
第一次出现警告信息是700TB的时候,忽视它继续,725TB时再次报错,而这次来自系统:&Windows检测到一个硬盘错误。立即备份你的数据,以免信息丢失。&
不管它接着继续,又出现了几次警告,只过了3TB就不行了,Anvil开始报错。硬盘还能访问,但是在导出最后一批SMART数据之后就变砖了。
事实上,真正指示寿命的并非闪存颗粒完整性,而是损耗指数(MWI),大部分第一方和第三方工具都以它为基准,指示固态硬盘的剩余寿命。
该指数在出厂时为100,一经使用就开始逐渐降低,最终为0的时候耗尽寿命(理论上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一段时间),而它和重新分配的扇区数量是完全无关的。
查看可知,700TB的时候降到了10,728TB时变为零。
再来看看错误趋势:
其实过了上一次的门槛600TB,各种错误就开始迅速增加了,到最后有986个重分配扇区(600TB时仅有10个)、111个编程错误、381个擦除错误。这意味着,失效的扇区里有一半是因为ECC错误校验失败。
HyperX 3K设定了一定比例的冗余容量,但用途是内部管理功能和RAISE(SandForce的冗余技术),能用来重新分配的很少,因此很快就会耗尽。
金士顿表示,寿命到期后硬盘就会拒绝加载,自然就检测不到了。
【第二个牺牲品:Intel SSD 335】
写入量同样达到700TB的时候,SMART信息就发出了失败警告,但是使用起来仍然一切正常,闪存单元也几乎都是完整的,只有一个重分配扇区,还是写入300TB时候出现的。
于是继续写入,但仅仅又过了50TB,也就是到达750TB,最终就崩溃了。负责持续写入的Anvil Storage Utilities工具里出现了写入错误,程序本身也失去了响应。幸运的是,再次启动软件成功了,至少能提取出日志(稍后分析),但不能再继续写入了。
SSD 335写入了700TB之后,WMI指数就已经归零,标志着闪存不再可靠,不能继续使用了。
奇怪的是,写入报错后,SMART也不再返回任何信息,任何工具都无法访问,证明SMART技术已经挂掉。
重启系统,Intel SSD Toolbox里又出现了这块硬盘,仍然检测为存储设备,但容量是0GB,无法访问。
Intel表示,这种结果完全符合预期,写入错误意味着硬盘进入了只读模式,并触发一种自毁模式,让硬盘不再响应。永别了&&
【第三个牺牲品:三星840】
TLC闪存的它并不是率先倒下的,仅此一点就可以让大家放心了。它坚持超过了900TB。
其实,刚过200TB她就出现了重分配扇区,之后不断增加,最后有接近3500个,但因为可用的冗余空间较多,所以坚持得比较久一些。
写入量达到900TB的时候,840仍然看起来很正常,三星自己的SSD Magician工具也报告还有不少剩余寿命,但是突然之间,它就挂了,Anvil崩溃,系统和工具都检测不到,只有Intel存储驱动报告了一个未知的三星SATA设备,也只能看看而已。
由于没有任何事先警告,死的又很彻底,最后一段时间的SMART数据就丢失了,无法得知最后确切写入了多少,状态分析也只能截止到900TB。
损耗指数在300TB的时候就变成了零,但是三星自己的工具仍然报告状态健康,继续使用也没问题。
再看可使用的保留空间,一直在稳定减少,但是最后死亡的时候仍有大约40%,理论上还能坚持。由于SMART日志丢失,无法得知死亡的确切原因,可能是突然就坚持不住了。
再看另一个重要参数:不可修复错误。它是在写入300TB时候出现的,有176个,当时用来校验数据完整性的200GB文件确实Hash失败了好几次,不得不重新拷贝,但此后不可修复错误一直没有增加。
在800-900TB之间的某个时刻,不可修复错误数量突然增加了119个,总量达到295个。虽然这时候Anvil没有报错,但这应该就是死亡元凶。
三星表示,840用户最终是应该能看到错误提示的,比如说兼容性错误、蓝屏死机等。至于这里为何突然死亡,还在进一步调查。
【1PB俱乐部:三位坚强斗士】
海盗船Neutron GTX、三星840 Pro、金士顿HyperX 3K(可压缩数据)都挺过了1PB,真是奇迹,因为它们标称的终身写入量没一个超过200TB。
HyperX 3K因为对付的是压缩数据,实际写入闪存的其实只有716TB,节省了几乎三成。
寿命指数最后只剩下了10,不过重分配扇区只有2个,没有编程和擦写错误(不可压缩的有上千错误),闪存状态良好。
它能坚持到何时还不好预测,估计还能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就看重分配扇区何时突增了。
三星840 Pro的寿命指数在400TB时就很低了,500TB后为零,700TB后开始大量使用冗余容量,但最后也只用了20%。
SSD Magician显示目前一切良好,但是不敢保证何时会突然死亡。
重分配扇区在600TB之后持续大幅增加,如今已有1836个。每扇区1.5MB,那就是2.7GB,理论上还有很多冗余可用。
海盗船Neutron GTX仍然牛逼得一塌糊涂,寿命指数竟然至今还接近80!重分配扇区至今还是0!真是一个逆天的存在。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至少能坚持到4PB。
坐等海盗船解释&&
【性能测试】
再来看看各款固态硬盘的性能趋势,包括那些死去的。
4MB持续读取
4MB持续写入
4KB随机读取
4KB随机写入
大多数都始终如一。HyperX 3K最初曾有明显的随机读取暴涨,但此后基本稳定。
海盗船Neutron GTX一直是最稳健的,不过最后一次持续读取测试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反复测试五次都是如此。原因不明,等到1.1PB的时候再看看。
三星840最后一次随机读取速度有所下滑,可能和将死有关。
平均写入速度也都波澜不惊。840 Pro还在高低跳跃,Neutron GTX还在缓慢增加,真是无语了。
那些突起峰值不用理会,都是每100TB安全擦除后的干净状态。
不妨再看看死去三款固态硬盘最后时刻的表现,很明显都出现了波动,Intel、金士顿的还很轻微,三星840的就激烈多了,只可惜没有死亡前的数据。
【结语:死得其所】
1PB是个里程碑。那些通过了的固态硬盘可喜可贺,没有达成的也不用沮丧,你们同样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且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
直到最后时刻,失败的固态硬盘才出现些许性能波动,这证明一款固态硬盘完全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维持良好的性能。
不过,不同设备最后终结的方式略有不同。Intel SSD 335预先设定好了界限,一旦越过就&自杀&,金士顿HyperX 3K则力图压榨出最后一丝潜力。
三星840一直是焦点,最终虽然死的很突然,很蹊跷,但再一次证明TLC闪存也可以很耐用。虽然这是以大量重分配扇区为代价的,但对容量的影响很微小。
尽管测试的样品不多,但完全可以拍着胸脯告诉大家:即便你在固态硬盘上每天不停地写入,只要不是人品太差,700TB也是毫无问题的!
接下来,剩余的三名斗士将继续接受考验&&
固态硬盘连写1500TB:最神奇的莫名完蛋了!
TechReport进行的固态硬盘持续写入试验在不久前跨过了1.5PB的大关,换用大家更熟悉的计量单位就是1500TB。都说闪存很脆弱,但是消费级产品能够坚持到PB级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吧。
当然了,毕竟是消费级产品,毕竟不是专为超大数据量持久写入而设计的,参与测试的六块固态硬盘陆陆续续出现了各种问题。1PB就干掉了其中的三块,现在又牺牲了一个,而且是最没想到的一个。
前景回顾:
参测固态硬盘:
- 海盗船Neutron GTX 240GB
- Intel SSD 335 240GB (已死)
- 金士顿HyperX 3K 240GB(可压缩)
- 金士顿HyperX 3K 240GB(不可压缩数据) (已死)
- 三星840 250GB (已死)
- 三星840 Pro 256GB&
其中海盗船之前一直表现稳健,没有任何错误,没有任何性能下滑,事实上性能反而在持续缓慢上升,实在难以理解。
但同样难以理解的,是它的突然死亡。
写入约1.1PB之时,Neutron GTX出现了三个重分配区块,按说不多,S.M.A.R.T.警告却很快就出现了,说原始读取错误率超过了阈值。
即便如此,仍然看似风平浪静地坚持到了1.2PB,但检测发现重分配区块数量暴涨,已经超过了3400个。
然后就完蛋了。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候,系统无法启动,而之前几块固态硬盘就是这么死的。热插拔也无效,能检测到硬盘,但是访问的时候磁盘管理器失去响应。
这根本不科学啊。固态硬盘挂掉之前,理应有一段缓冲期,尤其是应该进入一段只读状态,方便用户转移、保存数据,但是Neutron GTX突然就彻底无法访问了。
Neutron GTX S.M.A.R.T.属性里的参数还是很丰富的,但都比较奇怪。重分配扇区指标就有俩,一个从0开始,一个从256倒数,其中后者到死都没有归零。
剩余寿命也在一直稳定递减,但到最后也还有很多。
刚才说的原始读取错误率最后显示为零,但并不完全准确。1108TB之后它就已经到了最低值,也就是错误最初开始出现的时候。
Neutron GTX的死因仍待进一步调查,海盗船也未提供扇区尺寸、冗余替换比例等指标。
【最后两位勇士】
三星840 Pro、金士顿HyperX 3K(可压缩数据)都突破了1.5PB,还都完成了另外一次不加电存留测试。1.5PB写入后,二者都载入200GB测试文件,然后断电拔开,闲置一个星期,再次加电启动,MD5 Hash测试顺利通过,说明数据都完好无损。
Anvil Storage Utilities工具对720MB小文件进行的Hash检测同样没有任何错误。
840 Pro的出错速度在降低,但也有了3400多个重分配扇区(跟海盗船死前的差不多),每个1.5MB那就是损失了大约5GB。
损耗均衡指数早在500TB前后的时候就彻底归零了,到现在又写入了1PB,但用掉的冗余空间比例还是不到40%,仍然有很大的余地。
三星SSD Magician工具显示健康度仍然是良好(good),不过别忘了,840死前也是给的这个评级呢,看来很不靠谱。
HyperX 3K使用的SandForce主控支持压缩写入技术DuraWrite,这是第二块坚持至今的一大功臣。
主控写入1.5PB,而得益于压缩,实际写入闪存的之后大约1.07PB,也就是节省了三分之一。另一块写入不可压缩数据的,因为写入放大的存在,实际写入一直略高于主控写入。
如果压缩是维持其生存的唯一原因,那么在1.1PB左右就应该支撑不住了,不可压缩版就是这时候挂掉的,内置的健康指数也在那时候报警了。
但是,1.5PB写入完成后,这货仍然只有区区12个重分配扇区!不知道是不是这块盘的体质特别好,这种差异在半导体产品上是极为正常的,不过至少两块盘是同时抵达的,测试方法也完全相同。
再细挖S.M.A.R.T.数据,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
900-1000TB之间出现了2个不可恢复错误,恰恰就是头两个重分配扇区出现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巧合。无论如何,不可恢复错误是很致命的,它们会损坏数据、崩溃程序,甚至搞死整个系统。
编程与擦写错误分别有2个、3个,但它们都不致命,能够将其中的数据转移到其他完好区块上。性能可能会略有影响,但关系不大。
【现在性能咋样?】
好了,来看看读写性能的历史变化吧。当然到最后就俩了。
尽管有一些波动,但几乎所有固态硬盘自始自终性能都很平稳。
海盗船Neutron GTX在到达1PB的时候,持续读取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但在1.1PB节点恢复正常,可惜死之前又下去了。
三星840 Pro的持续写入有些反复,其他很稳定。
金士顿HyperX 3K虽然性能相对较低,但也表现稳健。
安全擦除后的性能,840 Pro依然频繁跳跃,HyperX 3K还是稳定但周期性来个峰值。
Neutron GTX之前一直在缓慢爬升,不可思议,不过到最后,很突然地,它就完蛋了。
再放大看最后一段。发现没?其他固态硬盘失效之前都出现了微弱的下滑,唯有海盗船,升着升着,就走了。
【下一个目标:2PB!】
虽然只剩下了两位,但是TechReport表示试验仍将继续进行下去,而获得的那么多宝贵经验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最关键的是,现代消费级固态硬盘的可靠性远远超出了一般想象,应付典型的日常使用实在是绰绰有余。全部六个试验品都毫无问题地写入了几百TB数据,后期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继续使用仍然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固态硬盘在到达预期寿命之后,问题和失效现象各有不同。大多数都能预先给出警告,甚至包括海盗船Neutron GTX,但也有说死就死的,因此在使用了很久之后,备份很重要。
840 Pro作为三星的旗舰产品,表现着实不俗(当年夸
它完美还真不亏),而且至今看起来很健康,还能继续坚持下去。
金士顿HyperX 3K虽然凭借数据压缩坚持至今,但也出现了一些致命错误,下一步很可能会倒下。
因此,840 Pro已经成了事实上的赢家。
截至目前,这两块盘都已经写入了1.6PB,而不把它们弄死,这个试验就不会结束!
2PB见&&如果你们能坚持到的话&&
固态硬盘连写2000TB:这俩货还不死!
2013年8月份,TechReport发起了一项固态硬盘耐久性试验,找来六块盘进行持续的数据写入,看看它们能坚持多久。结果是惊人的,这些消费级产品标称的寿命都不是很长,但最终都大大超出了理论值。
上一次检查截止到1500TB写入数据,三星840 250GB、Intel SSD 335 240GB、金士顿HyperX 3K 240GB(不可压缩)、海盗船Neutron GTX 240GB先后光荣地倒下了(具体...
阅读(3523)|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写入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