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交电商市场规模APP创业:如何避免来自市场和用户的打脸耳光

盲人创业做APP 满足社交求职需求
来源:综合
作者:南方日报
    “在创业界有一种创业时无声的,而这种无声比有声更有力量,更坚定。”上周五来自深圳听障人士的创业项目――“声活APP”登上央视财经大型青年创业励志真人秀《创业英雄汇》舞台,并成为该节目最特殊的创业项目。当晚,该项目被现场八成投资人看好,并成功实现融资目标。
  创业项目“声活APP”想打造中国首个听障群体垂直社交分享平台,让他们能够有声交流。其联合创始人邱浩海是一位听障人士,只能用手语与人交流。“目前在中国有2780万这样的听障人士,而他们还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圈子。”“声活APP”营运总监费晗说,听障人群拥有健全的心智,却因听觉受损导致语言能力退化甚至丧失,沟通障碍使听障人群被动地疏离于主流社会。
  费晗在项目介绍时表示,“声活APP”的界面简洁明了,有设置和翻译功能。前期已经开发完的功能就是完成听障人士在线下社交的语言翻译,目前其应用已基本覆盖了听障人群在医院、银行、学校等基本场景的社交需求。“之后,我们又更新了功能模块,首先是信息板块,可以帮助听障发布就业求职信息;其次,设置了活动,实现手语课堂、手语角以及读书会;第三是开辟服务板块,即一键预约手语翻译员,去满足听障用户深度社交需求。”
  “我们创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带着商业来做公益,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一是挖掘单个用户的流量价值,二是听障人群的作品售卖,三是卡通形象的授权,四是聋人用品的广告植入。”费晗说。
  项目联合创始人邱浩海则表示,因为自己社交十分困难,所以才想到做APP。但去年发现创业很困难,于是开始找团队,并与健全人一起创业。在面对创业导师“市场中已有同类产品,而你们这个产品还未大力推广,今后如何做到第一?”的尖锐问题,邱浩海表示,以前开发这类产品的人并非是听障人群,并不知道听障人的需求在哪里,而这些都是他的优势。
  这一回答赢得了导师和投资人好评,项目进入投资谈判环节,后又被八成投资人看好。最终,团队提出需要融资300万元,可释放10%股权,获得中企鸿盛基金副总裁徐云飞做主投,雷石投资副总裁孙唯宸、窝窝团创始人王S明、挚盈资本总经理苏杭跟投的数百万元投资,顺利实现融资目标。
(责任编辑:严灿)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查看: 1717|回复: 3
知乎市场团队告诉你,创业公司市场团队应该是什么样?
主题帖子积分
什么样的市场营销团队,才称得上数字时代的标杆?我们一直在寻找,它能代表营销团队的未来风貌,足以让创业公司学习,也值得成熟品牌营销管理借鉴。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一个创业公司的市场团队应该是什么样子?没钱没资源一定做不好市场么?未必!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年轻,有活力,热情和优秀的市场团队。如果不是你亲眼看到一个个优秀的市场营销案例,你会很难将这些活动策划,跟这样一个个年轻面孔联系起来。
640?wx_fmt=png (33.54 KB, 下载次数: 3)
22:33 上传
知乎市场团队全家福,猜一猜,她在哪里?(文中公布答案)和这个团队的Leader魏颖聊天是一段愉快的经历:有各种新奇的想法,思维活跃,机灵搞怪,充满热情和正能量,可能也是这个团队气质的写照。这个看似大大咧咧,青春阳光的东北女孩儿,自我认知却是性感美艳小妇人哦~:)在知乎市场团队的全家福里,你能找到她吗?“最耗费精力的算是知乎五周年系列活动吧。我们筹备了整个Q4,知乎上线五周年纪念日一周内,在站内面向知乎老用户放出了「我的知乎五周年」回顾专题,在线下媒介面向站外用户放出了知乎的首支TVC和平面广告,又在线上上线了知乎的首档视频节目。最后这些项目都完成我们的预期,《职人介绍所》首播破百万播放,「我的知乎五周年」参与用户破百万,而线下广告让知乎的注册增长又到了一个新台阶。算是安心的过了个年。”在营创实验室,魏颖向我聊起最近知乎做得最有成就感的市场活动:
640?wx_fmt=png (10.15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品牌平面广告:
640?wx_fmt=jpeg (24.93 KB, 下载次数: 5)
22:33 上传
640?wx_fmt=jpeg (27.96 KB, 下载次数: 3)
22:33 上传
640?wx_fmt=jpeg (23.97 KB, 下载次数: 4)
22:33 上传
640?wx_fmt=jpeg (27.57 KB, 下载次数: 4)
22:33 上传
知乎首支TVC广告:为什么努力?为什么爱?我是谁?世界在哪?没有答案,一切依然存在。存在,因答案而不同。知乎。● ● 除了近期让魏颖成就感满满的市场活动,我们还聊了很多:从行业见解,到营销策略,再到团队管理。这些实践经验值得拿出来,共同学习和探讨:问:市场部日常工作有哪些?这个问题用「知乎体」来问是:在知乎市场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市场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处理合作需求,维护各个社交帐号,维护吉祥物刘看山的电商和互动,进行一些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等等。剩下的全都是按照阶段的市场目标而进行的项目型工作。”“在知乎,已经没有「社会化营销」团队了,改为「内容营销团队」。”“所谓社会化营销,看的不是传播平台,而是传播方式,是不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做传播。如果在SNS网站上买号买位置,如朋友圈广告,后期并没有涟漪式的传播的话,那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化营销。后来我们这个团队也就改名了,其实就是做内容,做各种可以以人为媒介传播的内容。” @魏颖说。问:知乎市场营销团队的构成是?“知乎整个市场营销团队(市场部)的构成包括:视觉设计/媒介(包含媒介置换、商务合作、媒介购买三部分工作)/内容营销/活动/吉祥物运营(包含形象和电商两部分)五个team构成的。
640?wx_fmt=jpeg (12.33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每个项目会根据其核心的执行部分来划分项目的主要负责team和项目负责人。例如,视频是内容营销team,盐 club就是活动team,线下投放就是媒介team,但整个合作上却是整体化的,任何一个项目,需要设计/内容营销/媒介/活动执行/吉祥物的支持,大家就根据分工一起配合。在项目策划初期,也是大家一起去脑暴和讨论。”问:知乎如何设计营销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如何证明营销活动对业务的促进作用?“知乎统筹工作的工具是OKRs,和传统的KPI不一样,更注重目标和路径两方面,而不是单纯的去量化目标。例如,我们的投放工作除了注意新增,更注意这个策略带来的新增,具体到用户样本身上,他们是怎样的人?有怎样的属性?这样才可以保证从路径到目标都是不偏离的。Campaign对于线上产品来说不像传统行业那么难衡量,线上投放或者社会化营销都可以直接最终数据,而线下投放其实可以根据阶段性的增长均数的增加去评估。落地活动的话其实讨论都是线上完成,所以也可以衡量热度,用户活动的讨论也在线上,可以很好的总结美誉度和反馈。每个目标在设立的时候就会确定衡量标准的。不会是朦胧的形容词。当然,一直去做契合品牌精神的campaign还会对受众造成长期的品牌印象,最终影响自然增长和用户质量及社区氛围。这个不太能够通过阶段性数据来完成,毕竟营销有其感性的一部分。我们会通过每年的用户调查(包括抽样问卷和面访)去观察这个长期的变化。可以直接接触到用户行为,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这个对于营销人来说是很幸运的。所以我们不会在同行的褒贬里,或者个例的反馈里感到迷惑:目标设定了,是否完成,会有相对准确的衡量。”问:如何与其他部门合作,让他们参与市场部的工作?“知乎在做每个季度OKRs的时候就是需求方与被需求方的部门间频繁沟通,这样相关部门都会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我要做什么。而这些被需求的事也会写到其他部门的相应 OKRs 中。市场部其实更多都是作为各子产品线的支持部门,而我们的目标都是与公司总体目标相匹配的。这样就没有很多扯皮的事,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不会说这是我的事那是你的事这样泾渭分明。这也是我很喜欢作为公司的知乎的原因。至于对市场项目的信任,我觉得就像产品经理赢得技术尊重一样,你要靠不断的实践去证明你做的事是对的。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当然市场项目也会有不可预见性,这是感性的部分,也是做没人做过的事所要承担的风险,但是大家目标一致,就可以互相理解和包容。”
640?wx_fmt=jpeg (34.89 KB, 下载次数: 2)
22:33 上传
640?wx_fmt=jpeg (30.77 KB, 下载次数: 2)
22:33 上传
640?wx_fmt=png (32.31 KB, 下载次数: 2)
22:33 上传
640?wx_fmt=jpeg (27.93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2015年7月,北京地铁站,知乎平面广告。● ● 问:一个优秀的Campaign创意和活动执行的全过程是怎样的?“在知乎做一个campaign,创意绝对不是最先行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目标。知乎每个半年都会做阶段性的 OKRs(Objective & Key Results),简单来说就是用目标和关键结果来统筹工作。目标会有很多,针对不同的目标我们策划campaign的路径是:目标——人群——渠道——创意——执行——反馈——总结。所以campaign的前期创意其实是最后一步。有了目标,确定了人群和渠道,创意自然就会有支撑。”
640?wx_fmt=jpeg (14.51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问:知乎如何看待与广告公司的合作?(大部分创意都内部解决,为什么?)“如果可以我们是特别希望与业内一流的agency去合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而且我们也希望得到知乎旁观者的建议和思考。但在实际接洽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现实问题: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嫌我穷。看起来是玩笑,实际是真的。在效率和工作方法上也是一样,据我所知很多agency不是非常的数据导向,对知乎品牌价值观的把控也需要很长时间去磨和。作为创业公司,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宝贵。全部都自己做,只把部分专业执行(例如开发/拍摄/活动搭建)外包是相对高效而低成本的方式。”● ● &问:知乎如何选择优秀的营销人员?他们的能力模型是什么?“对我而言做一个品牌的市场人员,最职业的品质就是「爱」。你是不是把这个品牌当爱人?这是职业的市场人,做一个品牌就要爱一个,虚伪的热爱会让你很痛苦,你的campaign也会向受众传递这种虚伪。然后最看重的三点:一点是好奇心。这个是知乎的特质,没有好奇心的人很难做知乎,好奇心可以表现为独立思考、持续学习和爱好广泛。二点是逻辑力。逻辑严谨是一种思考力,也是作为营销人我最看中的能力,不然做不好目标到转化的回环。三点是追求成就感,追求成就感的人会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会自律,也会有原发的驱动力。所以爱是基础,成就感是执行,好奇心是创意,逻辑力是策略。至于专业背景是否是市场相关,不是特别重要。当然特殊岗位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设计、投放、电商,但是基础是共通的。”&&问:如何吸引优秀营销人才加入?先把知乎的品牌做硬!市场部从一个人到将近20人,也是品牌发展的体现。就像我说的,本质是爱嘛。然后就是环境:这里给你系统的营销方法和施展空间,既不需要在4A看客户脸色,也不需要在传统行业当螺丝钉,你可以做出业内掷地有声的案例,你可以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期间只要方向正确,老板不会有太多干涉,只要你对结果负责。对于优秀的营销人来说真的是非常舒服的环境。这样压力也很大,你不能赖老板,你要负责任。当然,优秀的人才只怕挑战不够大,舞台不够大,不怕担责任。&我们来看看知乎市场营销 MKT 团队的典型成员:
640?wx_fmt=jpeg (31.17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蔚孟宵Apple:一个希望把人生过得「有趣」的女孩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宝洁市场部离职后加入知乎。“从宝洁跳槽至知乎,是因为喜欢知乎的认真、友善的社区氛围,和竭尽全力 make things happen 的成就感。知乎还在成长期,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尝试各种各样有趣的创意和项目,每天都在探索和挑战!喜欢 MKT 大家无限大的脑洞,认真负责的专业态度和家人一般的氛围,每个月的读书会都能看到每个人不同寻常的小世界,每天中午的闲聊都能让人开怀大笑忘记烦恼,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并肩作战,好的同事真的能让人发现更大的世界。”
640?wx_fmt=jpeg (26.62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白玥:天秤座女孩,在知乎市场团队负责商务合作。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就读于匹兹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知乎市场部的工作是第一份正式工作,在读期间曾在环保组织、公关公司及报社实习。“知乎团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工作劲儿足,玩儿得也 high,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朝着同样的方向努力,不用担心饿的时候找不着零食,也不需要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没有成长、没有在学习新的东西。知乎 MKT 是个充满故事的团队,大家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和经历加入,无论是工作中还是闲暇时,发人深思的想法不断地蹦出来,能在严肃地工作与天马行空地闲聊中自由切换。总之,一起工作的体验非常棒!”有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 MKT 团队,是不是不做出有意思的 MKT 活动都难?!● ● &
640?wx_fmt=png (15.52 KB, 下载次数: 2)
22:33 上传
刘看山是2014年在知乎亮相的官方吉祥物,外形像一只小狗,但实际上是一只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刘看山一经推出,引起了知友们旺盛的再创作欲望,在知乎上掀起了一股“如何将刘看山XX化”的恶搞风潮。问:吉祥物刘看山的作用是?“类似于domo对于NHK的作品,他是知乎品牌调性的补充,也是视觉元素的拓展,更是对用户传达品牌情绪的人格化出口。知乎本身的视觉元素不够丰富,品牌相对严谨和冷静,需要通过一个形象去传递信息:品牌情绪是怎样的?典型用户是怎样的?就像line没有熊和兔子就是一个视觉很单一也没有自己调性的IM,NHK没有domo就是一个略显中庸的公共电视台。这两个前辈吉祥物在产品调性补充和视觉元素丰富和情绪传达上是很成功的,我们也会经常研究和取经。”问:推出《职人介绍所》这个视频节目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职人介绍所第4期:业内公认陈奕迅唱功最好?》这个视频节目是我们的试水:如何可以用一个更立体化的方式去介绍知乎上各行各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知乎上有很多专业的人,进而为平台和专业用户带来收益?视频似乎是最合理的选择。于是我们做了最低成本的访谈,在办公室录制,并且前期只用手中有限的无成本渠道去发布。甚至连节目的整体宣传包装,主持人包装都没做。如果Q1能有500万左右的播放量,我们就完成验证,接着做下去。那时可以更精致,也可以用更多资源去推广。结果在二月末我们就完成了这个目标。并且收获了很好的口碑。完成验证之后,把知乎的专业人士和内容视频化,发挥空间还是很大的。&问:为什么要成立「盐Club」?有什么作用?「盐Club」是对每年知乎社区内优秀回答者与社区优质内容的盘点,同时也是知友们互相结识,分享经验知识见解的舞台。对于知友而言,「盐Club」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从线上的点赞之交,到线下的真实相遇,这期间的相见恨晚,知识碰撞,机遇情缘,都是可以想象的。而知乎愿意为知友提供这样的真实社交的舞台,这也是知乎作为社区,作为一个虚拟城市的价值所在。后来我们增加了知友的15分钟展示还有品牌及组织展位。与大家分享最新的产品、设计、观念甚至是设想。之后「盐Club」还有会融入更多有趣的形式,例如:我们是否可以用知乎的数据做出自己的各类年度榜单呢?这些都是可以大胆设想的。第三届知乎「盐Club」将于今年的5月中旬上海举办,目前也在寻找品牌合作方,有合作意向的,欢迎可与知乎市场团队联系:。&
640?wx_fmt=jpeg (29.87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640?wx_fmt=jpeg (17.56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640?wx_fmt=jpeg (20.56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后记&这是目前在市面上,我所见到的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团队了。品牌特立独行有调性,既讲情怀,也有实质内容;营销管理依靠数据驱动,目标结果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有想法,不跟风。知乎市场部依靠系统和科学的管理,建设了自有的强大的营销管理能力,而不过分依赖外部供应商。在互联网+时代,值得每一个企业市场部学习。漩涡@营创实验室 &嘉宾:知乎市场总监魏颖
640?wx_fmt=jpeg (38.3 KB, 下载次数: 1)
22:33 上传
来源:(微信号:pinpaimima)
post_newreply
我未能像应当地那样去生活,当回首往事,我身后是风起云涌的苍穹......
主题帖子积分
实习生,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厉害了,有专门介绍OKR的书吗?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有意思,对于市场的定位属于内容型的,由客户来传播。方式很不错,我需要学习的还太多
Powered by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社交APP创业就是一个坑?“请给我个不删你的理由”
“这会儿还有人看社交吗?就是个坑!”“现在做社交,就是给微信导流,这么傻的事情谁做啊?”“现在一提社交就是约炮,行业名声太污了!”“这么多年下来,除了陌陌、in、blued,有几个社交APP真正起来了?”业界唱衰社交之声久已。没错,今天的市场上充斥着海量的社交APP,各种暧昧诱惑的词汇刺激着你的眼球,当社交APP成了团购、O2O一样“烂大街”的存在时,这个行业似乎已经毫无红利可言。但是,如果你去问用户,去问今天大城市里忙碌而迷茫的年轻人们,你的社交需求充分满足了吗,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吗?“哪有什么社交?不知到哪找能聊的人,遇到了也不知聊什么?还是在家宅着,天天寂寞空虚冷。”这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情。如果一个行业充分发展,各种玩家不断涌现,各种打法层出不穷,理论上说应该能更丰富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好像团购、O2O高速发展后,人们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的体验天翻地覆。可是社交领域都成了业界口中的“红海”,人们的社交需求却依然疲软不振。下了那么多社交软件,却依然处不好一个人。在以往的文章中,菜狗大量使用行业术语,进行了很多貌似非常专业的分析,并且越发具有“自嗨”倾向。这同样是一种迷失,分析得那么深,却讲不好一个故事。所以今天,我将尽量试着以用户的眼光,去描述这样一种现实。一、无效社交的狂欢去年网上有一篇强文火了《放下你的无效社交》,大体是说只有首先打造优秀的自己、才会有优秀的人脉,否则大多数社交都会是无效社交,浪费时间,消耗心情。且不论这个观点对还是不对,咱们做社交APP的自己反思下,你的产品上几成是有效社交,是不是大多数是无效社交?“没有啊,我能认识牛逼的人啊,徐小平沈南鹏都在啊,可以和他们评论互动啊。”你评论了,他们理你吗,甚至……看得到吗?“没有啊,我很高效啊,立刻能完成配对,找到帅哥美女啊。”然后呢,尴尬无言,直接问能不能约被果断取关,还是问微信多少呢?“没有啊,我是基于LBS的啊,真的能约出去啊!”行你牛,给一个比例,你的用户下载后多少能一直约出去?“没有啊,我能迅速提升形象啊,做出了不起的动图、贴纸和视频啊。”你确认你在说社交???……毫无疑问,大多数社交APP没有解决中国人这个特殊族群社交的根本症结,结果无效社交泛滥。从用户到业界,人们对社交APP的失望,其本质是对无效社交的失望。那么什么是有效社交呢?1、要有效社交,首先得找到对的人吧。结果现在的社交APP,要么根本没几个人,要么就是简单地把大家撮合在一个广场上、一个信息流里,把选择的重任留给用户。一开始用户还图个新鲜,哎你看附近有好多美女哦,这是陌陌起来的时代……可是时间一长新鲜劲过去了,阅人无数,却找不到一个对的人,只能看着满屏的头像和图文眼晕,用户摊手“我走吧”。2、要有效社交,必须得有的聊吧。不要以为把中国人撮合到一起就能像创业者投资人一样口若悬河。事实上对普通人来说,如何破冰,如何解除尴尬的氛围,如何倾听进而倾诉,如何持续不断地找到话题,这都不是一般的难题。相比之下老外的社交简直太轻松自然了,tinder配对成功聊一会儿就能去开房来一发了,用探探你试试?3、要有效社交,得有资本吧?且不说是不是一定优秀的人才有优秀的人脉,别人凭什么和你聊呢?你要找有聊的人,别人也是啊。可是在社交产品上大家的感觉和生活中几乎没有区别,面对一个妹子或者一个nice的人,你觉得自己很有内涵很有才各方面都不错,可是人根本看不见啊,于是对你爱理不理。于是社交就搞得和恋爱融资一样,越主动越像屌丝。社交APP上你就是一张白纸,或者即便已经有了浓墨重彩也很难验证真实,于是没有一张具备说服力的名片。4、要有效社交,起码得愿意分享内容吧。真别小看内容,就是发一张图、一段文、一个短视频……其实陌生人之间哪能一上来就很多话啊,往往第一次聊了后就这么处着,然后通过发布内容、评论内容来找到新的话题点,就跟古人对诗作画一样。但是很多产品上,大多数用户根本不愿意创作内容,UGC动力严重不足。KOL和PGC从来都有先天的优势,发布内容的质量和价值当然高于UGC,但是唯独不能建立普通人之间的日常连接。而UGC虽然low了点,却是普通人之间持续互动最正常的方法,版聊,要么群聊(也可能中心化和蒸发冷却)。5、要有效社交,最后是要有结果的吧。从短期看,真的约到了,找人帮忙办了事,结识了很多有聊的人,都算有效。或者,就是能够持续获得心理上的反馈,满足小小的虚荣心、好奇心、归属感,从而整个生活都变得有能量起来。要么从长期看,获得了有效的人脉,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扩大了社交版图,从而带来社交资产的增值。这就是社交红利,那么衡量一下,目前的产品有多少达到这些硬指标呢?找到有聊的人,有的聊,有效地展示价值、分享内容,最终获得有效反馈……这些有聊和有效连接在一起,就不是无效社交,就是“高效社交”、“品质社交”。这里的品质社交绝不是说什么奢华的圈子高大上的人脉,而是说真正高效地满足了社交这一行为的本质需求,比其他方式更好,让生活更有品质。笔者从去年开始讲的下一代社交,不是用短视频或脑电波社交,不是简单的垂直社交,而是指真正“有效率”的品质社交。15年上半年,艾媒网有一个统计报告,当前陌生社交的主要痛点就是匹配效率低、真实资料无法沉淀,笔者看了立时泪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和我观察分析出的结论完全一致。而且这还导致了第三个问题:“沉淀难,都迁移到微信。”废话,微信是建立稳定联系的平台,谁会把稳定的联系放在一个充斥着无效社交的地方呢?二、无效社交的病因那么,我们可爱的社交创业者们,难道真的看不到这一点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在笔者组建社交网络研究院的半年里,已经有10多人得到了和笔者相似的结论,他们的文章也先后出现在各大网站,更可怕的是我们对未来的预见也是惊人相似。但是尽管如此,市面上大多数的社交产品仍然不能解决无效社交的问题,这也是菜狗应该庆幸的地方,呵呵。简单粗暴、缺乏深度的无效社交横行,有聊有效的品质社交稀缺,大体是因为创业者的三大原罪:第一,爱跟风现在的社交产品太喜欢模仿国外,有时候是因为创业者太盲目、缺乏想象力,但有时候也是被投资人们逼的。一个产品在海外火了,至少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市场验证”,你做的东西海外都没参照、完全从0到1的创新,市场验证在哪里呢?但是这几年大家也看到了,海外火起来的tinder、yikyark、flipagram等等,在国内根本无法复制其成功。中西方之间需求结构、交互心理、使用APP的习惯等等差距太大,以致在社交领域“验证了海外市场”和“没有完成市场验证”基本是一回事。还是那个例子,tinder和yikyark能让直接大胆的老外立刻约起来,国内的模仿者呢?所以海外社交产品的“有效”和“高效”很多是建立在文化性格基础上的,拿到了国内就没那么“有效”和“高效”了。第二,太技术中国的很多社交创业者太技术,进而无法从人性的角度考虑问题。技术的要求就是直接、确定、迅速连接,但是中国人的沟通常常是模糊暧昧绕一个弯的,你搞那么直接谁受得了。所以往往太技术了做出来的产品就会“直男癌”,把男性和女性等同于同一段代码,一距离二匹配三媒介四啪啪啪……殊不知,社交产品的效率从来都是先基于人性,再基于技术,否则最近就是最远,最高效就是最低效。第三,开青楼现在的很多社交创业已经到了极端的地步,从打开产品第一眼你就不相信这里是人与人的社交平台,而应该是富二代煤老板们与外围女的交易平台。掩盖不住的青楼气质,稍微正经点的女生都会“进而远之”,她们进而远之了还社交个毛啊。于是,我们发现,大家创新了这么多年,创新来创新去最主要集中在哪呢?一是连接的效率,能快速地把人们连接在一起。你基于距离匹配,我基于心理匹配,你匿名随机聊上天,我让大家直接视频发照片,你发起聚会来线下,我发起任务来线下……然并卵,连接了还是没的聊啊。二是交互的变化,设计越来越潮咯,打开一看各种炫目啊,大图模式、宽屏模式、瀑布流、萌系、逼格风……然并卵,当审美疲劳袭来时,请给我个理由不删你。三是媒体的变化,你搞图片我就视频咯,你图片加音乐我就贴纸加逼格咯,你短视频我就直播咯,你录高大上视频我就让大家动动嘴逗逼配音咯……然并卵,这些工具是很不错,可我本来就当做图做视频工具的,凭什么要用他来建立和别人的连接?等新鲜劲过去了,凭什么我要接着用?当社交产品都是从ui、ue、媒体介质去创新,而不能从底层直击人性的话,社交效率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大家还是会选择最能带来有效社交的平台,比如微信。如果说以上的病因是归因于根本,那么下面这些则是逐步病变,实在可惜。不要以为有效社交只是梦想中的乌托邦,实际上校内网(现人人网)、新浪微博、豆瓣、脉脉甚至陌陌都曾经能提供非常有品质的社交。那是一个黄金年代,从上面获得的人和内容质量远远高于其他平台,也因为这个质量高,大家的沟通很轻松,反馈很nice,真的是时常能给生活带来积极动能。曾几何时刷这些平台的美丽心情和痴迷上瘾,真的超过今天的朋友圈。那是一个黄金年代,后来人多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早期的有效社交平台因为自身结构和逻辑的问题,不能解决海量用户涌入后的“有效”问题,有效社交渐渐稀释成了无效社交,品质社交渐渐蜕化成了low社交,想改已经来不及了。当然,有人会说品质社交难以出现,是因为社交APP只是效率工具,生活中会聊的人到哪都如鱼得水,不会聊的人到哪都寸步难行,所以无效社交横行是因为“生活中本来就是”无效社交横行。我并不一口咬定这个观点是错的,但是可以回顾一下,从QQ到微信,从脸书到推特,总体来看人们的社交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和60、70一代人们的社交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今天人们无论在社交广度、机会、效率、包容度等方面的变化都是过去不可想象的。更重要的是,很多过去不可能对话的对话出现了,很多过去因为现实社交障碍无法展现的优势和价值展现了。即便不平衡永远存在,对相对平衡的追求也应该是社交产品的核心价值。三、品质社交的机会说到这里,我非常理解业界的心情,当无数交互千奇百怪、本质却大同小异的社交产品摆在眼前,放眼望去尽是无效社交时,无怪乎大家会哀叹“社交领域气数已尽”。有时候,不看好就是因为看不到。但是,在熟人社交已经被微信卡死的今天,在陌生人的领域依然有几个方向可以被看好。请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方向不是笼统的群组社交、兴趣社交、社交O2O之类,这样说既不专业、意义也不大。分类并不重要,能够解决无效社交的根源性问题、带来真正的品质社交,才会有机会。1、能让真实信息得以沉淀的社交。微信最大的优点是流动效率,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显著问题,没有办法把人沉淀下来。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需要一个陈列馆,都需要在和别人交流的开始就有一张“闪亮的名片”,这是社交资产的证明,也是个人归属的核心。所以如果一个平台,可以让人们把自己的资料和特性放上去,它就是很厉害的。不过提醒各位,这个点已经有一个叫朋友印象的APP在做了,而且已经和腾讯深度合作了……2、垂直于高消费力人群并能迅速转化的社交。泛社交被微信锁定后,很多人都看好垂直社交,但是“小而美”从来不是万能解药,这个话题菜狗后头会专门撰文说明。在这里只能说,垂直社交的优势永远是某一领域的关系和内容获取效率更高,而问题也在于必须保持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如果这个封闭群体是一个高消费能力、能够迅速转化成GMV的群体,这个故事还是很ok的。同性恋社交以及keep、雪球、懂球帝、她社区、辣妈帮、小红书都可以算是不错的案例吧。3、能够与内容消费升级和组织重构这个大趋势整合的社交。眼下正进入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迅速变革,从传统一味重视品牌性价比到今天开始因为某种“身份个性和价值认同感”而买东西,并产生了一个个的小的圈子族群。这些圈子的产生有几个必要条件:人格化,都有极具魅力的领袖、达人或代言人;社交化,通过日常社交管道和人们连接,逐步挤压传统渠道的空间;内容化,提供免费优质原创的内容是圈子日常连接互动、让价值理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基于竞争压力的新组织,传统的组织开始瓦解,基于价值认同(优越且有些排外)的新组织形成,竞争的压力使他们更加具备目标和凝聚力。那么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社交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制造达人、圈子甚至IP的工厂,那它几乎就能左右人们消费的未来。眼下的罗胖和老罗、网红经济都是这一趋势的先声,谁可以是让更多的他们出现的更好平台呢?4、年轻人的交流方式。毫无疑问,年轻人一定希望找到一个远离父母、成人世界的社交平台。美国有snapchat、yikyark,包括最近兴起的音乐社交等,都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中国有什么?目前看来最稳定抓住年轻人的是QQ和贴吧,其他则因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碎片化、亚文化趋势而只能抓住一部分。虽然很多产品经理都是90后甚至95后,但有时候大家也不能判断这一代人共通喜欢的交流方式是什么,faceu、twinkle、same都是不错的探索吧。5、能提供有效社交一整套解决方案的社交平台。能帮你找到有聊的人,让你成为别人愿意聊的人,让你们一直有的聊,愿意分享内容并最终获得真正的“社交红利”。国内有很多产品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比如抱抱的漂流瓶和真心话大冒险,比如same从孤独症患者转向更多倾向性的运营连接,比如getfun、like、朋友印象都提出了把今日头条的玩法引入社交中,比如词觅、lucky这些更新的玩法。但是只能说,看到了端倪,真正牛逼的玩家是谁还不好定论。总结到最后,概念只是吸引用户好奇、第一次安装的banner,但是真正要成长为牛逼的社交平台,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社交的本真,解决本文最核心的问题:下了那么多社交软件,却依然处不好一个人。只有回归到社交的本真,解决社交中真实的问题,才能获得用户真正的认同。现在,让我们远离如山的代码和原型图,远离应用商店里无数大同小异的图标和说明,不要再流连于镁光灯下的分享会,不要再流连于名流美女云集的沙龙,让我们忘记因为自己的资产和光环而具备的丰富社交、超高效率上。让我们回归到人,一个普通人,他的真实生活、喜怒哀乐。在更加宏大的长线里,得到他的点头,比什么认可都有用。尽管市场时常泥沙俱下,但终归大浪淘沙。本人张俊,野路子产品菜狗一枚、创业在上海,测试打磨全新社交APP中,微信号:biohazard2010,欢迎勾兑,吵架不回。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36655.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关注social和消费升级的
创始人兼CE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交app创业计划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