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你的个人数据被泄露了吗

网事安全:大数据时代,你的个人信息安全吗?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网事安全:大数据时代,你的个人信息安全吗?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北平网事百家号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信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近日媒体曝光的信息泄露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公众的关注——只要有人付钱,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都能被轻易查到。“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信息泄露了,你知道吗?大数据被称为是社会发展的新“石油”,然而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污染”。更为可怕的是,当信息泄露后完全处于裸露状态的我们,或许并未察觉。调查显示,人们在机票、宾馆订单泄露后的感知度仅为26%,加强对此类信息的保护是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而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感受,接触互联网较多的年轻人感知更为深刻,而女性认为信息泄露的严重程度要略高于男性。你是否也变成了“行走的数据”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因隐私泄露而被犯罪分子盯上,是相对来说小概率的事件,但信息泄露对日常事务造成的影响,却可能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困扰。信息的共享让我们随时随地可能处在被窥视、被关注、被轰炸的境地。以入住酒店为例,对消费需求特征的分析使人们变得近乎透明,试想如果相关数据遭到泄露,酒店住客就将变成“透明人”。信息泄露,损失的不只是金钱在巨额的利益诱惑之下,信息侵犯的黑色产业链逐渐形成,甚至出现了“第三方担保平台”。这也意味着个人信息买卖的市场规模已经大到了需要细分配套产业的地步。在对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害之余,信息更改、删除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除此之外,敏感信息的泄露也会对我们的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小细节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之外,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透明人”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这些细节值得引起你的注意:资料来源:新华社半月谈,12321举报中心,《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中国住宿业绿色发展白皮书》,中国政府网。(美亚柏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北平网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趣人趣事,网上流传,北平网事,你我之间!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数据时代,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个人隐私? - FreeBuf互联网安全新媒体平台 | 关注黑客与极客
大数据时代,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个人隐私?
共23832人围观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近几年因为个人隐私泄露导致受害者在生活以及工作中受到极大困扰的事件比比皆是,甚至因此发生了多起自杀事件,公民隐私数据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日我国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中明确提及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相关要求。作为网络运营者应该如何确保公民隐私数据的安全性?
隐私保护框架模型
在给出隐私保护评估策略之前,首先要梳理清楚隐私保护的任务,也就是用一个框架模型来描述隐私保护的场景。这个场景中包含四个实体:隐私主体(所有者)、数据采集者、隐私侵犯者和隐私保护机构。
图:隐私保护模型
1.隐私主体:指作为隐私所有者的个人或团体,对隐私具有所有权和处分权。
2.数据采集者:指隐私主体在接受各种服务过程中,与之进行交互的团体或个人,例如医院、银行、人社等,其出于业务的需要而面对隐私主体的私密信息进行收集。
3.隐私侵犯者:指对隐私主体的私密信息进行非法或不道德的获取、存储和使用的团体或个人。数据采集者未经隐私主体同意对其私密信息进行非法或不道德的使用时,也有构成隐私侵犯者。
4.隐私保护机构:指保护隐私主体的私密信息不为他人侵犯的团体或个人、软件技术等,其可能是政府部门、也可能是行业协会、第三方隐私保护机构,还可能是认证程序、隐私保护软件等。
隐私保护的任务与措施
隐私保护的核心任务
隐私保护任务的主要内容是让隐私保护模型中各个实体都受到应有的处置或承担应有的责任。
隐私主体:了解自身应享有的权利,知道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数据采集者: 有专门的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及资质合规的人员防范隐私侵犯行为的发生
隐私保护者:响应隐私主体的投诉,对数据采集者及其商业合作方进行监督和评审,处罚隐私侵犯者。
隐私保护的技术措施
信息系统中,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所有电子化的信息,应根据所有者属性加密,使其能够安全的存储、传输和访问;保障信息系统中隐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信息的访问和共享过程应该通过签名和认证。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保护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中的隐私保护:
1.数据匿名化
在信息系统使用中、研究机构的数据分析工作中、各种消费服务中的信息传递,要保护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公开发布数据时,去掉身份信息,对数据进行泛化处理,保留数据的整体分布规律。
2.加密和数字签名
对数据库加密,对数据字段加密,并管理加密密钥,保护信息系统中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创建或更改数据时,要进行数字签名,保证信息数据的不可否认性。
3.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根据角色级别、用户类型及其对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来选择是否进行身份认证,对不同的用户选择恰当的身份认证手段。访问控制策略要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限制,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只有在规定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内,才可以访问信息系统。
4.网络通信的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可以监控网络的数据流、对危险的网络行为进行报警,自动检测并处理安全事件,降低使用风险,确保业务数据通信的安全性。
5.安全审计
对每项服务所涉及到的系统、用户、工作人员、信息数据的行为进行记录,帮助安全人员审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信息资产的物理安全
信息资产的安全保护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首先确保信息资产处在安全、适合工作的物理环境当中,其次要确保能源供应,并做到冗余备份。软件方面,确保系统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入网端点设备接口启用情况、注册表关键值、系统运行进程等情况的安全性。
必须您当前尚未登录。
必须(保密)
杭州美创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我们 分享每日精选文章
可以给我们打个分吗?大数据时代,你的个人信息安全吗?-新华网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信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近日媒体曝光的信息泄露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公众的关注——只要有人付钱,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都能被轻易查到。“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
信息泄露了,你知道吗?
大数据被称为是社会发展的新“石油”,然而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污染”。更为可怕的是,当信息泄露后完全处于裸露状态的我们,或许并未察觉。调查显示,人们在机票、宾馆订单泄露后的感知度仅为26%,加强对此类信息的保护是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而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感受,接触互联网较多的年轻人感知更为深刻,而女性认为信息泄露的严重程度要略高于男性。
你是否也变成了“行走的数据”
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因隐私泄露而被犯罪分子盯上,是相对来说小概率的事件,但信息泄露对日常事务造成的影响,却可能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困扰。信息的共享让我们随时随地可能处在被窥视、被关注、被轰炸的境地。以入住酒店为例,对消费需求特征的分析使人们变得近乎透明,试想如果相关数据遭到泄露,酒店住客就将变成“透明人”。
信息泄露,损失的不只是金钱
在巨额的利益诱惑之下,信息侵犯的黑色产业链逐渐形成,甚至出现了“第三方担保平台”。这也意味着个人信息买卖的市场规模已经大到了需要细分配套产业的地步。在对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害之余,信息更改、删除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除此之外,敏感信息的泄露也会对我们的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
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小细节
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之外,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透明人”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这些细节值得引起你的注意:
资料来源:新华社半月谈,12321举报中心,《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中国住宿业绿色发展白皮书》,中国政府网中国消费者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更易被泄露
来源:搜狐自媒体
  “互联网+”时代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了大数据,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但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受到泄露的威胁。
  近日,一则关于网易邮箱用户数据库疑似遭泄露的消息在网上引起波澜,涉及数据达数亿条。虽然目前数据泄露事件结果尚不明朗,但已引发不少用户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担忧。
  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近期被曝存在实名认证漏洞。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曝出泄露客户信息、账户被盗刷等问题。
  10月22日下午,公安部网站发布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15部门决定,从10月22日起到2016年3月底,要求“落实寄递物流活动实名登记制度”。许多市民在认同快递实名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担忧。
  今天,以“30年我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共成长”为主题的纪念《中国消费者报》创刊30周年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展望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更容易被泄露。在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过。
  个人通讯类信息被泄露最多
  此次调查,是《中国消费者报》与29个省、市消协组织在中国消费网以及安全联盟支持下,于9月24日至10月10日展开的网络调查。
  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被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类信息。
  在6大类个人信息中,26%的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占23%;第三是个人通讯信息,为18%;第四是个人消费信息,为15%;第五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为11%;最后是个人背景信息,约7%。
  统计显示,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信息,达到33%;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为28%;第三是个人消费信息,为20%。
  消费者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其次是、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占13%;第三是行业4S店和电信服务商,都达到12%。
  调查结果与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报告》相印证。
  2014年度报告披露,消费者对于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表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比多达56.58%。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信息遭受泄露的现象极为普遍,约三分之二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内个人信息曾被泄露或窃取。
  而被泄露或窃取最多的个人信息是“个人基本信息”,达到72.12%;其余依次是个人网络行为信息、个人设备信息、个人隐私信息和个人账户信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
  当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窃取后,8成受访者受到电话、短信、邮件等形式骚扰,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或工作受到影响的占比分别为49.37%、34.94%;还有33.14%的受访者遭受过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了解信息保护有关法律的现状并不理想,其中对相关法律了解较少和不知道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51.36%和14.52%。当受访者个人信息被侵害后,选择“习以为常,不会采取措施,保持沉默”占比达38.06%;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诸法律”的受访者占比最少,为16.03%。
  盗取个人信息多为商业利益
  对于个人信息为何频频被盗的原因,2014年度报告显示,选择“不法分子利益驱动,盗取或者售卖个人信息”的受访者占比最多,为73.25%;其余依次是“相关立法不完善,惩罚力度没有威慑力”,62.09%;“经营者为减少运营成本或者个人信息管理存在漏洞,未能有效保障个人信息”,61.94%。
  报告还显示,维权难的最主要原因是:“调查取证难”,占76.51%;“赔偿数额、惩罚力度不足,即使维权成功,也不能遏制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占66.23%;“难以确定侵权人”,占61.35%。
  报告表明,不法分子商业利益驱动是目前侵害个人信息行为泛滥的主要因素。此外,我国未有统一、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必要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也证实了这一点。报告显示,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
  受访者呼吁引入惩罚性赔偿
  在此次调查中,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有20%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大惩罚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19%的受访者建议“要规定对个人信息来源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有17%的受访者认为“建立个人信息规范、合理使用的制度,如要求数据采集、利用必须得到当事人授权等”。
  在此次“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展望活动上,根据网上调查的结果,主办方就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倡议:
  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进一步打击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
  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诉讼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在司法保护实践中,给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便利。
  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和消费者自觉。经营者面对个人信息数据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要对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线。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要及时主动维权,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一个可喜的消息是,由国家工商总局制订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近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经营者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将受到处罚。
  处罚办法指出,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在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仍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都将受到处罚。
  来自中消协的呼吁是,要解决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顽疾”,最终还应回归法治轨道,建立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实现对个人隐私权的全面保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行政机构,明确具有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对电信行业、互联网企业、个人信息使用集中的行业进行重点监管。(记者 陈晓英)
(责任编辑:黄瑶)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考公面试授课随时随地·听我想听下载手机APP扫一扫 下载喜马拉雅FM手机APP选择下载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关注我意见反馈1.您可通过官方App在‘帮助与反馈’中留言(推荐)2.拨打客服热线:400-838-56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脸书用户个人数据泄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