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不前端需要掌握的技术5G技术

2020年时我们可能并不需要5G技术
[摘要]之前我听到的有关5G的消息是:它将在未来5年实现商业化,意味着更快的移动互联网速度。但现在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期望5G商用。
腾讯数码讯(编译:文心)之前我听到的有关5G的消息是:它将在未来5年实现商业化,意味着更快的移动互联网速度。人们很容易认为第五代移动宽带技术已“木已成舟”,未来之路不仅已经规划好,而且还会很平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移动产业内部还有不同声音,他们不仅对在2020年(国际电信联盟设定的推出5G网络的时间)推出5G有不同看法,甚至质疑我们是否需要5G。在伦敦参加“无线的未来”会议期间,一个主题为“我们需要5G吗?”的圆桌讨论会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无法想象会有人认为我们不需要5G,什么样的勒德分子(指害怕或厌恶技术的人)会对10秒钟下载一部4K电影没有兴趣?尽管速度超快,但5G不能解决无线用户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推出5G的理由是错误的?圆桌会议开始时与会者进行了一次投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们需要尽可能早地推出5G。在圆桌会议上支持5G的是标准和业界事物部门掌门霍华德·本(Howard Benn)。他说,“我们需要5G,因为5G提供了为未来的科技产品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网络容量和灵活性。它将是智慧城市、联网汽车、联网冰箱幕后的无形力量。另外,它还将推动超高清视频的发展。”过去10年移动技术的发展速度意味着,要预测2020年哪些应用、手机和其他联网产品将会流行是非常困难的。霍华德·本指出,5G将是这一切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尽快推出5G。芯片厂商U-blox战略副总裁托尼·米尔本(Tony Milbourn)在圆桌会议上阐述了反对5G的理由。U-blox生产从4G LTE到GPS在内的各种产品的芯片。米尔本表示,现在不是推出5G的恰当时机,霍华德·本给出的我们需要尽快推出5G的理由,正是我们无须尽快推出5G的理由。根据米尔本的观点,目前的情况是,网络运营商、设备厂商和元器件厂商,在利用绝大多数人不关心、不真正理解,或并非真正认为他们需要的技术来兜售5G——物联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网络运营商希望控制用户和推出价格更高的新服务,设备厂商希望人们购买新一代的科技产品,英特尔等芯片厂商需要另外一个提高市场份额的机会。米尔本称,“我确实认为业界需要研发新技术,我质疑的是过程和速度。换句话说,5G能解决网络运营商、设备厂商和芯片厂商的问题,而非用户的问题。它们向我们‘兜售’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新技术,网络运营商忽视了我们的需求。”米尔本的观点受到了欢迎。在圆桌会议上获得共鸣最多的观点之一是:在开始推出5G前,让我们首先完善4G LTE,甚至是3G网络。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因为4G LTE甚至3G还没有实现百分之百的网络覆盖。4G甚至3G尚未处于最佳状态,意味着它们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它们可能已经足够好,能满足2020年时相当多用户的需求,但用户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各厂商在大力宣扬5G,转移人们对4G的关注。圆桌会议结束时与会者又进行了一次投票,对于是否需要5G的问题,三分之二的与会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对5G有点耐心受益的将是我们而非厂商不是说我们不需要5G,我们只是不需要在2020年推出5G,计划用于5G的投资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果这一观点继续扩散,并获得更有影响力的支持——指计划在5G方面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厂商,国际电信联盟2020年推出5G服务的计划就可能流产。如果5G在5年后如期而至,首批5G手机现身当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和全球移动通信大会,5G的推出可能被看作是消费主义的成功和运营商的又一次胜利,而非是解决业界根本问题的一次努力,例如一致的速度和更大的覆盖范围。来源:
[责任编辑:bennywu]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5G终于来了?我们还需要WiFi吗?
5G终于来了?我们还需要WiFi吗?
5G概念的提出已有很多年头,早在2006年高通便即开始研发5G,在2009年华为开始研发5G.....相对来说,5G在我国起步比较早,早在2013年便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回顾2016年,5G无疑是通信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围绕5G发生的大事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包括:IMT-2020(5G)推进组于年初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如今第一阶段测试已经顺利完成。放眼全球,在5G标准成熟过程中,中国贡献突出。既有中国移动牵头3GPP的5G系统架构标准项目,又有中国主导的Polar码入围3GPP的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
5G是什么?
在3G、4G和5G等名词中,G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第x代)的缩写。因此,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第一代指的是模拟技术;第二代实现了数字化语音通信;第三代是人们熟知的3g技术,以多媒体通信为特征;第四代是正在铺开的4g技术,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标志着进入无线宽带时代。
而5G的速度将会更快,且功耗远远低于4G。因此在5G正式运营后将带来一系列新的无线产品。中移动副总裁李正茂曾经发言要求5G时代的电信设备大幅度降价:“4G到5G时代,单位比特的传输成本降低了1000倍,那么我们也希望电信设备价格也降低1000倍成本是决定运营商在数据时代能否盈利的关键。”
所以说,在未来的几年里实现无限流量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时,什么只要有移动接收设备就能摆脱WiFi的束缚真正实现“移动”的通信。
截止目前,美国的各大主要移动运营商都已经开始提供无限流量套餐,消费者将不再需要在蜂窝网络和WiFi之间来回切换来避免高昂的流量费,而这一关键变化可能促使WiFi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的涌现,WiFi的未来或更加黯淡。Telecom Media Finance Associates Inc。(电信媒体财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Tim Farrar说,“你可能注意到一个大的转变,你经常光顾的咖啡店可能不再那么迫切需要为顾客提供WiFi了。”
Farrar预测,在不限流量的世界里,消费者在诸如体育场和机场这样的公共场所里,使用WiFi所占的流量比将从现在的1/2降至1/3。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院Barry Golbert认为,这意味着企业将不会再频繁升级公共WiFi,而智能手机的用户甚至可能会不再打开WiFi。
高通发布Snapdragon 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
由此对WiFi的最大威胁当属即将大规模商用的5G。5G技术允许用户在一秒内下载高清视频。通过CBRS,移动运营商可以使用共享频谱更快、更轻松地部署5G技术,而不是通过拍卖或者交易来获取频谱授权。即使从近期来看,WiFi也已经开始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
未来十年内5G将会对生活的方式做出极大的影响,人们对于网络的体验也将远远的优于现在。
5G将比4G快10到100倍,更快的速度也将提升网络的容量,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登录网络。
2、全景视频:
不少人一定会对体育馆内的巨屏所吸引。但如果你能在游戏或者智能手机中获得同样的实时画面呢?你甚至可以切换镜头,即时重播,高分辨的4K视频会让你耳目一新。
3、自动驾驶汽车:
我们目前使用的4G网络,端到端时延的极限是50毫秒左右,还很难实现远程实时控制,但如果在5G时代,端到端的时延只需要1毫秒,足以满足智能交通乃至无人驾驶的要求;现在的4G网络,并不支持这样海量的设备同时连接网络,它只支持数量不多的手机接入,而在5G时代,1平方公里内甚至可以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它们大多都是各种设备,获知道路环境,提供行车信息,分析实时数据、智能预测路况……通过它们,驾驶员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地,真正360度无死角地了解自己与周边的车辆状况,遇到危险也可以提前预警,甚至实现无人驾驶。
4、虚拟现实:
当你戴上VR头盔后,你便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你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游戏甚至击掌。有了5G,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迎来新的时代。相同物理位置的两人将可以实现相互合作。各种体感功能需要极速网络传输,才能加强虚拟现实,网络天生就是管道。404 not found!5G技术居然这么牛,这些你都知道吗?5G技术居然这么牛,这些你都知道吗?乘从雪百家号在今年年初的CES 2107上,Qualcomm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分享了他关于5G的看法:“5G不是连接技术的渐进式提升,也不仅是新一代的移动技术。5G将是一种全新类型的网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度和复杂性支持高度多样化的终端。”随后,5G在巴塞罗那又传来好消息,多家移动通信企业共同宣布,将支持加速5G新空口(5G NR)标准化进程,以推动于2019年尽早实现5G新空口的大规模试验和部署。而Qualcomm最近宣布正在扩展其 Qualcomm 骁龙 X50 5G 调制解调器系列,以支持符合3GPP 5G 新空口全球系统的5G 新空口(5G NR)多模芯片组解决方案,这一重磅消息的公布,预示着5G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一场“科技革命”正朝我们走来。回顾过往几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当2G变成3G,文字和语音演变成了图片;当3G变成4G,视频又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被称作具有革命性的革新技术—5G拉开了智能时代的大幕时,会为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5G给你极致畅享网络真体验根据ITU报告显示,5G网络用户端下行速理论值可以达到20Gbps,上行速可达10Gbps,每平方公里内可支持100万设备接入。同时,5G网络延迟大大降低,最高不超过4ms,最低仅为1ms,远远低于4G网络的20ms。很简单的来说,单单就网速而言,5G将比现有的4G快上10~100倍。这意味着一部100G的高清蓝光电影放在你面前,5G只需要2分钟左右就可以下载到它!所以毫不夸张的说,5G的极速网速真的会让你拥有畅享网络的极致体验,速度快到飞起来!5G将实现永不掉线我们在使用wifi抢红包的时候,总会说错过了几个亿。如果你是用着4G网络抢红包,或许你不仅仅只是错过了几个亿,因为4G信号不稳定,覆盖面积不完善等原因,“拥堵”的网络状况总会有掉线的隐患。如果拿现在最火热的自动驾驶技术为例子,5G将会真正以流畅稳定的状态实现我们曾经在科幻片中看到无人驾驶场景,可是试想一下如果在4G网络状态下体验无人驾驶,运行过程中,讯号突然断掉,网络突然掉线将会是多么可怕,然而5G网络的低时延和高稳定性可以将我们的自动驾驶概念成为可能。同样,在5G移动网络普及的时候,无论你是在电梯还是在地下室,或者是在遥远的山区,5G无死角的覆盖范围都会让你保持永久在线状态。5G将是更人性化的移动网络高速智能的5G会让不少用户担心起另外一个问题——价格。的确,如果按照4G的资费标准下载一部电影就很有可能消费了半天的工资,那么5G网络的资费岂不是要上天了?不过这种担忧可以放一放了,Qualcomm表示,未来5G科技将会以各种形式应用到不同领域,甚至是对失误零容忍度的前沿应用领域,其会与我们熟悉的电力蒸汽机一样称为通用技术,改变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节约资源直接刺激全球经济发展,所以资费一定不会是你爱上5G的牵绊。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词汇开始充斥我们的生活,那就是万物互联。当我们对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新模式——物联网还略显生疏的时候,5G技术的到来也将让“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走入“万物互联”(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新时代,所有的智能终端将因5G的应用获得环境感知,强大的稳定性以及适应性可以使智能终端获得更强的处理能力和更好的感应能力。小到灯泡,大到汽车,都会成为物联网上的一个点,Qualcomm在去年就推出了MDM9x07系列物联网基带,被众多设备所采用。未来5G移动网络可以利用目前已经建设的物联网应用,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5G 即将驾到,你敢面对吗?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乘从雪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5G关键技术到底有哪些_百度知道
5G关键技术到底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我们知道3G采用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DMA ,DS-CDMA)技术,手机接收端使用Rake接收器,由于其非正交特性,就得使用快速功率控制(Fast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来解决手机和小区之间的远-近问题;而4G网络则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技术,OFDM不但可以克服多径干扰问题,而且和MIMO技术配合,极大的提高了数据速率。由于多用户正交,手机和小区之间就不存在远-近问题,快速功率控制就被舍弃,而采用AMC(自适应编码)的方法来实现链路自适应;NOMA希望实现的是,重拾3G时代的非正交多用户复用原理,并将之融合于现在的4G OFDM技术之中。从2G,3G到4G,多用户复用技术无非就是在时域、频域、码域上做文章,而NOMA在OFDM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功率域;新增这个功率域的目的是,利用每个用户不同的路径损耗来实现多用户复用。实现多用户在功率域的复用,需要在接收端加装一个SIC(持续干扰消除),通过这个干扰消除器,加上信道编码(如Turbo code或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等),就可以在接收端区分出不同用户的信号。5G的核心将带来新的调变机制以及日益复杂的MIMO技术,从而最大化宝贵频谱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较早期LTE性能更高50倍的吞吐量。5G概念还涵盖宽广的频带范围,远远超出如今在LTE中看到的频带,原因在于协调各频段间的接取技术,并致力于在增加下一代服务容量的同时也实现效率最大化。从提供广域服务的sub GHz频段到如今Wi-Fi广泛使用的区域性GHz频段,我们将看到5G应用的广泛部署。进一步来看,5G可支持30Hz以上未充份利用的毫米波(mmWave)频段。这些波段能够提供与5G服务有关的mulTI-Gbps吞吐量。毫米波频段的缺点之一包括:我们只能期待装置在「视线」和基地台范围内几十公尺内作业,这在本质上将为部署带来挑战。
采纳率:100%
不久前,中国华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就炸开了锅,甚至有媒体用“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来形容这次胜利。那么,媒体报道是否名副其实,除了编码之外,5G还有哪些关键技术呢?
▲5G通信到底是什么
 
5G,顾名思义是第五代通信技术,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按照计划能够在人口密集区为用户提供1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10Gbps峰值速率,在流量热点区域,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
  
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不仅能够将医疗仪器、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等全部连接在一起,还能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并提供具备超千亿网络连接的支持能力。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主要面向智能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4G通信,5G通信能够提供覆盖更广泛的信号,而且上网的速度更快、流量密度更大,同时还将渗透到物联网中,实现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工业自动化、医疗仪器、无人驾驶、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的深度融合,换言之,就是万物互联。
————————
▲5G通信有哪些关键技术
  
有媒体将中国华为主推的Polar在信道控制eMBB场景中击败美国主推的LDPC和法国主推的Turbo2.0,认为是华为掌握了5G的核心专利,并用“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来形容。但这种描述是比较值得商榷的。
  
本次高通和华为争夺的eMBB场景编码方案,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还不能成为核心专利。核心专利是由几个体系来组成的,一般来说,物理层都认为是最核心的关键技术,这其中就包括编码,编码一方面可以传递信号,同时编码技术也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Turbo2.0、Polar Code、LDPC就是目前法国、中国、美国主推的编码方案。
  
另外一个就是多址,多址技术指的是解决多个用户同时和基站通信的问题,怎么来分享资源的技术,第一代通信采用的是FDMA技术,第二代通信采用的是TDMA技术,第三代通信采用的是CDMA技术,第四代通信采用的是OFDMA技术,5G时代多址是一个很关键的争夺点,现在流行看法就是NOMA。不过,4G奠基性技术“软频率复用”的发明人杨学志不久前撰文《NOMA只是一个误解》,认为NOMA未必能问鼎5G时代,依旧存在一定变数。
  
还有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多天线,多天线是一种增加容量的技术,在理论上能把容量提高很多倍。简单的说,就是在现有多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天线数,甚至配置数十根甚至数百根以上天线,支持数十个独立的空间数据流,实现用户系统频谱效率的大幅提升。现在比较火的是MIMO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不仅能够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降低发射功率、减小小区内以及小区间干扰,还能实现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在4G 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量级。此外,射频调制解调技术也属于关键技术。
————————
▲为何说“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名不副实
 
所谓核心专利,是指能在物理层方面做出基础性的创新并掌握话语权的专利技术,所谓话语权就是,一旦技术商用后,就具备狮子大开口的技术实力。比如高通在3G时代掌握拥有软切换和功率控制两大核心专利以及两千项外围专利,具备了像爱立信、华为、诺基亚、中兴等全球通信厂商征收“高通税”的技术资本。华为如果仅凭一项Polar码是构不成核心专利的,何况Polar码也并非华为原创。
  
美国高通主推的LDPC是由国际信息领域泰斗Gallager约五十年前提出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改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虽然由于提出的时间较早,部分理念已经不能称之为先进,但经过多次改进和扩展,依旧是非常优秀的技术。
  
法国主推的Turbo2.0是Turbo的延伸和发展,Turbo码是4G时代使用的编码之一,在技术上同样非常成熟。而中国主推的Polar码是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Erdal Arikan教授(是Gallager的学生)在2008年首次提出,polar码的优势在于纠错能力强,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已知的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这对于高带宽网络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已经取得了和Turbo码和LDPC码相同或更优的性能。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就是诞生时间太短,技术不够成熟。
  
本次Polar码战胜LDPC码和Turbo码赢得的是eMBB场景短码控制信道。之前说过,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而华为这次仅仅获得了eMBB场景中短码的控制信道,而高通却斩获了eMBB场景的长码和短码的编码信道,而且mMTC和URLLC场景的编码方案还悬而未决。抛开之前提到的多址技术、多天线技术、射频调制解调技术等关键技术,仅仅凭华为在编码上取得了eMBB场景中短码的控制信道,一些媒体就声称“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颇有捧杀的嫌疑。
  
诚然,本次能够在编码标准的制定上占据一席之地是中国通信产业取得的胜利和实力的体现,但也不可忘乎所以,将取得的局部性胜利定义为“拿下5G时代”。
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术负责人需要什么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