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挽沈云修昌的学术文章可靠吗?都在哪发表过?

发“网文”也能评职称?好文章发在哪里都是极好的
发“网文”也能评职称?好文章发在哪里都是极好的
浙江大学扔下的一颗小小石子,漾起阵阵波澜。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经申报认定后,将等同于“一级学术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学术成果。办法中明确,刊载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几大门户网站。
一向被认为只有一天或几天生命力的报刊网络“时文”,居然也成了“香饽饽”,有可能与那些发表于“一级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并列,并郑重其事地作为职称评价的依据之一,这口子开得确实够大。那些动辄10万+的网文现在也可以用来换个学术成果,于是有人开始痛心疾首地哀叹 “严肃学术生活终结了”。
报纸和网络上的文章有那么不堪吗?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本身就是利益驱使下的口不择言。且不说报与刊均是传播思想的载体,即以快捷性与影响力而言,报纸也具有期刊难以企及的效果。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通过网络发声,表达意见与主张,传递学术与思想,也日渐成为重要渠道。
也就是说,当下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报纸与网络来实现最大化的传播与渗透。即便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高头讲章”,通过网络传播也将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与价值呈现。在这种情况下,浙大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正规学术评价体系,更像是一种领风气之先的追认。
不少人习惯于强调学术的严肃性,这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刻意将网络文章与学术研究对立起来,未免荒唐,也暴露出无知。期刊、报纸也罢,网络、新媒体也好,均不过是承载思想的平台而已,再早些时候,文章还刻在竹简上呢。平台时有变化,但不变的是人类思考的深度、广度。时代变了,就该与时俱进,岂能一味抱残守缺,冥顽不化?
承平日久,很多人都已经淡忘,即便是人们众口一词称誉的民国学人,也多是将报刊作为学问之道的园地,用心经营。胡适、储安平等大批学者,以《大公报》、《观察》 周刊、《独立评论》等为阵地所发表的,也多是被称为“时论”的文章。而在各项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报纸与网文竟然成为了学术排斥的对象?
其实学术中人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将网文视为与他们抢职称、拼成果的“竞争对手”。尽管浙大新规明确了网络文化成果的认定路径,但仍不过是对既有学术认定体系的一个补充。一个“等同于”即道尽了网文的真实地位——无论传播效果如何、影响范围如何,网文仍处于陪衬、辅助的地位,无意也不可能撼动传统的学术规范。
何况,“发表”门槛的降低,并不意味着网文就能够大量涌入高校的科研通道。其中不仅会有来自传统学术体系的阻力,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认定也将会是一道难以迈过的门槛。
好文章发在哪里,都是极好的。报纸和网络上的文章,与读者接触更快、互动更频,很多文章甚至就是双方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果。一方面,学术与思想得以直接面对受众,并接受检阅与审视,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学术共同体的水平;另一方面,无所不在的覆盖与无远弗届的传播,将成为一种知识的普及。
尽管其间也不免浮躁、喧嚣,但任何知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泡沫。而甄别、取舍本身,也是知识素养的一部分。当前位置:
&已经发表过的文章,还可以在年会上发表吗?
已经发表过的文章,还可以在年会上发表吗?
作者 钢铁盒子
要评工程师用,之前在期刊上发表过的,现在时间紧张想发到年会上去,不知行不行?我怎么在知网上经常看见一篇文章在两个期刊上都有发表,这是怎么回事?
肯定不行啊,楼主可以将内容充实一下再投,网上好多人一稿多投的,不能学习他们
有的会议就是交流。不过你这样做的目的,要评工程师用,应该很不合适。。。
这样做不好,一稿多投也是禁止的。
如果是行业年会(学会的会议)肯定是可以的,这不属于一稿两投。
所谓一稿两投是指同时发表于公开出版的期刊。一稿两投要与二次发表的区别,
要出问题的! 现在到处都在抓典型! 当心奥!
如何年会的论文不收录,不会在网上的话就可以吧!一般不建议了,谨防一稿多投!
楼主最好不要一稿多投吧。。。。。。。。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中商智库创始人沈云昌:深耕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商智库创始人沈云昌:深耕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星语财经百家号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职能部门越来越重视“精准招商”。“精准招商”——通过高端优质项目的引入,不但能扩大地区的经济总量,更能带动当地整个产业向纵深发展。然而,“广拓渠道,深挖商源”并不容易。2014年9月,《国际商报》第8071期刊载了署名沈云昌的文章《中商智库新方式加速打造产业集群》,介绍中商智库在多年招商引资实战经验基础上,创立了“招商引资规划法”、“集群招商实战法”、“品牌推广系统法”的创新模式。沈云昌(右)接受CCTV证券资讯频道栏目连线采访沈云昌,深圳中商智库规划设计院创始人,2004年进入商务部工作,先后在商务部外贸司、原商改司、市场建设司、运行司短期借调工作,长期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从事产业集群研究、产业招商引资实务工作,2015年12月底离开商务部研究院,进入中欧协会任中欧产业投资促进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7年底离开中欧协会,专心引领中商智库做好走出去、引进来的产业投资促进工作。翻阅中国知网等国内权威期刊信息库,沈云昌的学术文章发表在包括《中国商贸》、《经济参考报》、《市场周刊》、《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沈云昌曾先后深入从事产业集群研究、产业招商引资实务工作,他对产业集群研究、产业招商引资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沈云昌在大公网开设个人专栏,发表有文章《如何“以特制胜”快速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中国工业生态化的突破方向和实战抓手》等文章也受到广泛关注。沈云昌主管中商智库北京、深圳、上海、武汉、昆明五个分部的招商引资规划策划及实战招商引资业务,在国内受多个省市邀请培训过多个省州市县,成为了国内多个地方的招商引资大使。2016年3月,受聘为贵州省首家文化产业新型智库专家;2017年5月,云南省招商合作局在昆明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省产业招商专题培训,沈云昌作为授课嘉宾;2018年4月,黔西南州召开产业大招商工作培训会,沈云昌分别围绕招大引强及产业链招商实战经验和项目包装及精准招商作专题培训……沈云昌深入各地参与招商引资调研,曾先后主持过上百个招商引资规划策划项目、招商引资宣传片制作和多个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成功策划和实施了多招商引资规划策划及实战招商引资案例,形成了广泛的招商引资资源。2016年1月,《中国企业报》刊载文章《“杭州经验”背后:马云的故乡如何玩转跨境电商?》,沈云昌接受采访,发表观点:解读杭州为何会成为全国首个跨境贸易试点城市;2017年3月,《法制周末》刊载文章《国办“开方”引导开发区突破瓶颈》,沈云昌接受采访,发表观点:这个文件的意义非常重大,将对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开发区突破发展瓶颈、理清发展思路起到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沈云昌也频繁地获得媒体的关注,并受邀进行专访,发表自己的行业观点。中国网、环球网、中国企业报》、澎湃新闻、CCTV证券资讯频道等数十家媒体的报道。沈云昌告诉我们,作为中商智库的创始人,他深知从来不做没有上过战场就去给别人做军师的纸上谈兵,从来不做一个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备案证明都没有就去给别人做似是而非的、隔鞋搔痒的招商引资规划、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和产业规划。中商智库也将在他的带领下,继续再招商引资这个战场上历练,将继续坚持规划策划与招商引资一体化,既是从招商引资实战实用角度进行规划策划,又是实际从事招商引资工作为客户引进实力型大企业和以园中园形式为客户引进集群型中小企业,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星语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星语财经,原创作家,带你在股市遨游!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沈云昌  中商智库创始人,精准招商引资专家,现任中欧产业投资促进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4年进入商务部工作,先后在商务部外贸司、市场建设司、运行司短期借调工作,长期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从事产业集群研究、产业招商引资实务工作。主持过上百个规划、招商引资策划项目、招商引资活动,提出了短期速效、长期高效的发展理念,成功策划和实施了多个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案例,形成了广泛的招商引资资源,成为了国内多个地方的招商引资大使,并与苏州木渎、广东佛山、云南临沧、普洱等多个地方开始进行产业园专业化、资本化运作的深度合作。
“o2o小区入口大战”已经成为传统大型商超、传统电商生死存亡的战略决战,不转型、转型慢都会迅速灭亡。马云曾说“电商终被O2O取代,不做O2O的企业必亡”,现在无论是阿里巴巴、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还是苏宁、万达等传统零售商,都已经开始积极探索O2O模式,而小区入口是抓住终端消费者的主战场之一。
加速地方政府工业生态化的实战抓手:“有中生优”快速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特制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科学系统”建设工业生态系统评价体系。
新建产业集群有六大方式:就地延伸方式、龙头带动方式、市场拉动方式、研发驱动方式、OEM聚集方式、生产性服务业汇聚方式。
特色产业集群是依托相关产业集聚区,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企业集聚,建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特色的产业集群。
按照中国科技部的定义:“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产业链相关联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集聚,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突破措施主要有:分类指导,各有侧重;集中力量,建设典型示范区;市场导向,建立创新机制;重点推进,完善技术提升体系;聚焦生产服务,增强服务业功能;立体培育,构建品牌体系;鼓励“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推进“本地化”,增强根植性。
经开区要实现“四个转变”,关键就是要实现产业集群“有中生优”的转型升级,重点应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广泛配套主导产业链的发展方式,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知识、技术外溢,并强力辐射周边产业,引导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真正实现产业集群区域化。
征稿finance..cnfinance.
大公网言论专栏,欢迎网友就各类财经事件和金融投资来稿。稿件要求观点理性、逻辑自洽。本网将择优发布,并付稿费。
大公财经微信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帮导师写综述还是自己发表原创文章?
帮导师写综述还是自己发表原创文章?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导师会兴冲冲地问你要不要帮他写综述,这个时候我们在进行自己的课题,但是同时综述的吸引力有比较大,此时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利弊。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导师会兴冲冲地问你要不要帮他写综述,这个时候我们在进行自己的课题,但是同时综述的吸引力有比较大,此时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利弊。
从利的角度来说:
通过写综述,作者能够更好地把握该课题的发展,了解来龙去脉,增加知识,从而把自己的科研放在一个合适的“上下文”中。
通过撰写综述,作者能总结自己的科研思路和学术成果,把自己的成果介绍给学术界。
一篇好的综述能够带来一定的引用次数。
从弊的角度来说:
做了这个,就不能做那个了。要是你静下心来写综述,会影响自己的实验,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写成一篇不痛不痒的垃圾文章,写了也没有用。而写成一篇有影响力的好综述,至少损失好几篇原创的实验论文。
在出去作报告、将来评职称的时候,别人只关心你做了啥工作,你总不能什么也说不上来,只说:“我写了篇综述”吧。
学生替老板写综述,对老板来说是最合算的。因为他拉来了生意,“发包”给你写综述,你写了综述得第一作者,他得了通讯联系人,所有的好评和名气都往他那里吸。同行只是记得通讯联系人写了这篇综述,谁认识你呢?
利弊是一定存在的,只是看哪一个的比重更大,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 && && &&
折后价格:¥ 17.00 / 篇
合适人群: 适合职称论文/学术发表
折后价格:¥ 17.00 / 篇
合适人群: 专/本/硕/博毕业生
折后价格:¥ 6.00 / 10 000字
合适人群: 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
折后价格:¥ 220.00 / 篇
合适人群: 研究生/博士生
折后价格:¥ 2.70 / 1 000字
合适人群: 广大用户
折后价格:¥ 0.90 / 1 000字
合适人群: 专/本/硕/博毕业生
折后价格:¥ 1.80 / 1 000字
合适人群: 广大用户
折后价格:¥ 2.50 / 500字
合适人群: 毕业留学生/投稿/国内毕业生
热门关键词
早检测论文查重网
在线企业QQ咨询
客服在线时间
工作日:08:30 — 11:00(高峰期间无休)
扫一扫免费获取检测秘籍
全国统一企业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清挽沈云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